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财色 > 财色 第 227 部分阅读

第 227 部分阅读

    无病的消息来源,如果在李部长的面前问出这种事情的话,会被对方认为不够稳重的,至于消息是怎么传到范无病耳朵里面去的,程经理就开始在心里面盘算,到底是公司的谁把消息给走漏的呢?

    范无病听到程经理的确定回答,笑了笑说道,“果然是这样子,真是要恭喜你们了,这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啊!之前我还打算在国外收购一家同类的公司,结果就听说了你们也研发出了解码板,所以就冒昧地跑过来问一下,没想到这是真的!”

    李部长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是在说些什么,解码板什么的他也是头一次听人提起来,不过听到范无病说什么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之类的话,怎么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儿了。

    于是李部长就问程经理道,“小程,到底是什么东西,搞得这么神秘呀?”

    程经理回答道,“哦,就是一种解码板,现在市面上有一种vcd机子,可以播放硬碟,我们做的解码板就是vcd机的主要部件,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先例,都是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没想到我们的解码板才搞出来,范总就得到消息了。”

    这这番话说的倒是很有意思,除了给李部长解释之外,顺便还挪揄了范无病一下,显然是对于他的消息灵通表示了一些不满,也是对于自己公司内部的保密工作有些不满。

    李部长听出了程经理话里面的味道,就笑了笑道,“哈哈,你这个同志,还有点儿情绪呢,人家范总可不是那种蝇营狗苟的小人物,能看得上你们的项目,那是你们脸上有光了。”

    范无病就笑着摆手道,“李部长你这话就让我无地自容了,虽然我们也在搞芯片技术,不过主要是开发通用处理器和内存,手机之类的也在搞,但是解码板这东西确实没有涉及到,所以听到天利公司搞出了这个东西,就有点儿高兴。实不相瞒,现在我准备搞解码板,所以就先过来拜拜码头,省得到时候起了冲突,大家都赚不到钱。”

    程经理听了范无病这番话,心里面倒是有些着急,他们公司虽然开发出了解码板,但是也仅限于无中到有而已,跟国外公司的解码板到底有什么差距,这还是有待于继续考证的,更何况以后或者对方还会不断地推出各种更高档次的解码板来。

    而且自己公司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空有了解码板,也只是能给别的生产企业提供部件而已,还是要依赖vcd生产企业来存活的,可是最近vcd市场销售低迷,虽然大家都认为这个市场早晚要火起来,但现在显然还不到时候,谁知道要坚持到什么时候才能爆发呢?

    可是自己手下那么多人是要吃饭的,只是依靠现在的这么点儿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程经理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再听到范无病也要搞这种东西,他心里面就有点儿着急了。

    范氏投资集团是什么概念?要跟自己这样的小公司竞争同一种产品的话,简直就不需要猜测结果是什么,人家跑过来,大概也就是想看一看自己这边儿究竟是什么情况吧?

    于是程经理苦笑着说道,“范总这么大的公司,何必跟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较劲呢?你们做的都是大项目,多一个少一个根本就无所谓,我们公司可是指望着这点儿东西吃饭的呀!”

    李部长听了这话,也对范无病说道,“范总,你多少得给我们的下属公司留点儿余地吧?一大堆人拖家带口的都要过活呢——”

    范无病连连摆手道,“算了算了,当我没说吧!”

    停了一下,范无病又说道,“不过我们确实是立项要开发这个东西的,既然天利公司已经开发出来了,我就想着怎么样不至于起冲突,重复投资总是不好的,我们多花钱,费时间,你们的收益也受影响,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没错儿啊——”程经理听了范无病的这话,倒是觉得范总这人还算不错,至少肯说实话。

    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放弃这个项目了,毕竟这是关系到自己公司上上下下今后生活的大事情,可是马虎不得的。

    第五卷 财富的盛宴 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编大计

    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编大计

    “关于解码板这部分,是我们公司整体战略决策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范无病比划着手势对李部长和程经理两个人说道。

    程经理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还是绕不过去大公司的欺压了。

    诚如范无病所言,虽然天利公司的解码板技术算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但是这项技术并非独门秘籍,至少现在国外就有好多家企业都掌握了并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解码板。

    天利公司本身对于解码板技术也没有抱很大的期望,他们只是想着能够借助国内vcd碟机市场的东风,在解码板市场中占领一定的份额而已,至少公司这百十号人就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了。

    却是没有想到范氏投资集团也要搞这种东西,这样一来带给天利公司的压力可就大了。

    程经理左思右想,都不觉得自己能够胜得过范氏这种大财团,于是就有些苦恼地说道,“范总,你们是高门大户,我们是小打小闹,你总得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李部长听了范无病的意思,似乎是不可能放过解码板这一块儿的业务,就插嘴道,“范总,小程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范无病摆手笑道,“所以我才巴巴地从杭州赶来北京,主要就是看一看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大家不伤和气最好了,毕竟你们开发出来这么个东西也不容易,而我们也不愿意再花多少钱重头搞起。我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把天利公司整体收购?”

    “整体收购?”程经理和李部长两个人听了之后都赶到有些震动,他们倒是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因素,而是直接想到了范无病居然也能看上这百十人的小公司啊?

    天利公司虽然是电子部直属的公司,但是这个统辖关系就不是很密切,而且也是自负盈亏的,百十人的小公司,日子确实是需要精打细算才能够维持的,虽然说近几年来个人计算机市场势态良好,天利公司每年也有上千万的收入,但是平均下来,大家的收入就不多了。

    电子部里面是不会给公司拨一分钱的,所以程经理才会殚精竭虑地去找路子,给公司以后的发展创造好条件,就是担心万一市场不好了,公司会垮掉,到时候自己等人都会要下岗了。

    站在程经理的立场上面,能给范氏投资集团整体收购也是好的,毕竟范氏的摊子太大了,资金量太大了,在国内这种快速发展的市场当中,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出现后继乏力的局面,如果能够被他们收购,天利公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不知道电子部里面会怎么想,毕竟这里还是有一层统辖关系的。

    程经理看了看李部长,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

    李部长倒是沉吟了起来,天利公司对于部里面而言,正是一个鸡肋,他们自负盈亏,也不给部里面缴利润,只是维持着一份儿可有可无的人事关系,盈利也只是普通,部里面也担心过他们随时都会垮掉,到时候还得费心思去处理后事。

    因此当范无病提出了整体收购天利公司的时候,李部长还是比较意动的,因此他就问了程经理一句,“小程,如果范总给出的条件够好,你们愿不愿意为部里减负呢?”

    李部长这种问话的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假如他是问你们愿不愿意离开部里的领导,那么程经理怎么也不可能说愿意,但是李部长现在是问你们愿不愿意为部里面减负,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部里面还是倾向于达成这项整体收购的意愿的。

    程经理听出了这里面的味道,看了一下范无病,然后回答道,“我们愿意为部里面减负。”

    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

    部里面的高层们开了一个会,将事情给商量了一下,做出了两千万的收购价格,对此范无病没有异议,当即表示全额支付,双方很麻利地就办理了交接手续,程经理所领导的天利公司整体并入范氏投资集团,成为范氏天利电子有限公司,直接由pcfans俱乐部管辖。

    说实在话,两千万的价格收购一家百十人的公司,在现在看来有点儿多了,不过范无病是冲着人家的解码板技术去的,他也没有避讳谈论这一点,因此部里面吃大户也就情有可原了,再说,人家范总也不在乎这么一点儿钱嘛。

    事实上范无病真的不在乎这两千万的价格,他现在要拿下万燕公司,就必须要拿下解码板技术,否则整个产业链条就连不起来,快速进入vcd行业的目标就难以达成,所以,天利公司是志在必得了。

    更不用说,天利公司的这些研发人员们,正是范无病现在最需要的技术人员,毕竟只有不断地推出新一代的解码板,才谈得上整个vcd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人员们,才是范无病最看重的,两千万买来这么多技术人才,真的是太划算了。

    对于电子部而言,卖掉一家普普通通的下属企业,真不是什么大事儿,百十人的小公司对他们而言,是看不在眼里面的,但是假如是在一年之后,天利公司的解码板收益已经实现的话,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把天利公司给贱卖的。

    一年之后,天利公司的盈利就能够稳稳地超过一个亿。

    被收购之后,程经理还是有点儿担心的,万一范无病弄来一个新的负责人,自己可就要靠边儿站了,至少不可能呆在正职领导的位置上,结果范无病给他的任命确实新公司的总经理,除了他的原班人马之外,还指示他可以从各地技术人才中招收两百人的研发团队补充公司的力量,至于他们的待遇问题,范无病除了将他的股权份额给定下来之外,还给了他一部分股权份额,用于对下属部分员工进行激烈。

    这些举措使得程经理对于范无病非常感激,因为范无病的举动,可以说是表达了对于他们这些原天利公司领导层的充分信任,也表现了范无病作为大型集团领导人的广阔胸襟。

    当然了,范无病也向他们安排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继续开发新一代的解码板,他除了给天利公司投入了一个亿的研发资金之后,同时还给了他们一些技术资料供研究使用。

    程经理的技术团队在仔细地研究了范无病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之后,就明白之前范无病所说的自己也有意开发解码板产品的话,并不是虚言,这里面的很多技术资料,都比天利公司现在掌握的材料要先进,以此为基础,完全可以开发出更新更好的解码板。

    目前天利公司已经可以推出定型的解码板了,目前得到了范无病的资金扶持之后,自然就是大力开发生产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项目上马,为范无病的整体推进计划铺好路。

    范无病在搞定了天利公司之后,心情大好,有了解码板这项技术的支持,自己要搞定万燕公司就轻松多了,因此他决定,两天之后就亲自到安徽去,跟他们的老总姜总谈一谈。

    也不知道是谁透露了自己在北京的消息,范无病忽然接到了梓琪的电话。

    “好久都没有见到你了——”电话里面传过来的不仅仅是声音而已,还有梓琪非常浓重的幽怨。

    “最近实在是有点儿手忙脚乱的,在磐石养伤之后,一直在四处乱跑,过两天又要准备去安徽了。”范无病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他自己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太多,这么多钱放在那里闲着,实在是有点儿闹心,所以一旦发现什么好的项目,他就忍不住想要插一脚,所以自己就总是闲不下来。可是话又说回来,一旦闲下来,也就不是他范无病了。

    “那现在一块儿出来玩玩好吗?”梓琪问道。

    “嗯,好吧。”范无病一想自己暂时没有什么日程安排,就答应下来。

    《同一首歌》这个栏目,每周一期,但是并非是说每周播出的一定是新节目,很多时候都是沿着实现预定好的目标一路拍摄下去,然后分时段播出各集栏目的,因此她们每过一段儿时间,就会有空闲了。

    范无病开着车去台里面接梓琪,她还是穿了件很普通的运动t恤,戴着一顶棒球帽,宽边墨镜将大半个脸给遮住,头发倒是也给弄顺溜了,扎成一个简单的马尾巴。

    “走啦——”梓琪坐进了范无病的车子,将头发一甩,一脸的欣喜。

    范无病发动了车子,离开了央视大楼。

    看了看梓琪,发现她还是一脸的轻松自如,好像从来都不会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一样。

    “还是你们搞娱乐业的活的轻松啊——”范无病忍不住对梓琪说了这么一句。

    梓琪轻轻地笑了笑,正要说什么的时候,忽然发现从旁边跑过来一个人,撞在了范无病的车子上面。

    “啊——”梓琪花容失色,吓得大声喊了起来。

    第五卷 财富的盛宴 第二百四十八章 粮票风波

    第二百四十八章 粮票风波

    范无病也是吃了一惊,他的反应速度算是极快的,只是车子的反应速度不可能跟得上人体的反应,机器的运作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因此还是感觉到了轻微的碰撞感。

    坐在车子里面的人感觉到了轻微的碰撞感,车子外面被撞上的人就很难说会有多么深刻的感触了,总而言之不会是很轻松的。

    刹住车子之后,范无病赶紧下来查看情况,就发现被自己的车子撞到的,正是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正躺在路面上呻吟着,也不知道受伤情况究竟如何了?

    此时周围就围了些人过来,但是大家一看这个情况,就觉得老头儿走的有问题了,这里既不是斑马线,又没有留行人通道,他直接就从快车线这边儿横插了过来,没有被撞死都是万幸了。

    “这老头儿是存心找死啊——”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地说道。

    范无病可不能确定人家是不是自己找死,怎么说都是撞到了自己的车上,他赶紧给老头儿检查了一下,发现还算不错,就是在摔倒的时候把手臂给摔骨折了,脸上跟路面蹭了一下,有些轻微的擦伤,倒是不怎么碍事儿。

    于是范无病就对众人说道,“大家让一让,老人家手臂骨折了,我得赶紧把他送医院去。”

    众人看了一下,都觉得开车的小伙子觉悟不错,既没有逃逸,也没有下来破口大骂,而是直接选择了及时救助伤者,顿时都纷纷表示赞许。

    梓琪将车子后门给打开,范无病将老头儿给抱进去,放倒在座椅上面,然后发动了车子,准备直奔最近的医院。

    “哎,小伙子,老大爷的包还在这里呢——”外面一个大妈拎着一只黑色的人造革大包递了过来。

    “哦,多谢您了。”范无病道了声谢,然后就把老头儿的大包给放进了车里,然后驱车往医院去了。

    因为是小伤,范无病自然也不可能把老头儿送到301医院去,就找了一家附近的医院,送了进去,挂号,然后找了专家急诊。

    这家医院只是区里面的普通医院,但是情况换算不错,态度也行。

    大夫给老头儿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然后就说道,“小臂骨折,面部擦伤,有没有脑震荡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够确定,怎么伤成这样了?”

    范无病一耸肩膀道,“我哪里知道啊!正在路上开车,这里老大爷就横里冲了过来,要不是我的反应敏捷,就出人命了!希望老大爷没事儿,要不然的话,我这心里面可是不踏实了!”

    “那得跟交警队说一声的——”大夫看了看范无病,然后说道,“你开多快的速度?有没有喝酒?”

    范无病苦笑道,“大清早的我喝酒干什么?速度嘛也不快,反正不到七十码!”

    大夫点了点头,然后说,“行,那你们先交一下住院押金什么的,登记一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我们得跟交警队联系一下的,毕竟这也算是事故了。”

    “没问题,就按你说的办了。”范无病自然没有异议。

    范无病到前台交了住院押金,再回来的时候,就发现老头儿已经醒过来了,正在跟梓琪说话呢。

    梓琪看到了范无病,就对他说道,“无病,老大爷醒过来了,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了,待会儿大夫过来给他接骨头。”

    这个时侯,梓琪就摘下了墨镜,老头儿居然认出了她,这也难怪了,《同一首歌》这个时侯已经成为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了,梓琪作为女主持人,知名度不比央视的几个新闻联播播音员小,两个人就聊了一会儿。

    老头儿就有些歉意地对范无病说道,“对不起,刚才头昏昏的,撞到了你们,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范无病一听乐了,心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人撞车了?

    “唉,心里面不好受,神思恍惚的,不知道怎么的就跑了出去。”老头儿就给两人说了一下自己的事情,原来却是有些原因的。

    老头儿让梓琪把自己的那只黑色人造革大包给取了过来,然后让她打开。

    梓琪按照老头儿的吩咐拉开了大包的拉链,就露出了里面的一个大油纸包来,里面却是花花绿绿的许多印刷品,仔细一看,居然是大片大片的整版粮票。

    哟,这倒是少见的。

    范无病一见到这些东西,顿时感到有些亲切感,这令他想起了当年自己集邮的时候,还有王氏三兄弟的父亲留下来的那一大包邮票,此时看到了这些粮票,很有情景再现的感觉。

    一九五五年,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开始进入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票证时代正式开始。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成为捆在商品身上的枷锁,没票寸步难行。

    直到去年,国家才取消粮票制度,整整的三十八年,粮票才算正式退出了流通领域。

    当时以上海来讲,由于人口最多,粮票发行量也最多。

    上海的最小面额两钱半的粮票当时在全国最出名,他们原来吃早点,有四大金刚一说,就是烧饼、油条、稀饭、豆浆。往往一个成年男子的早点是两个烧饼加一根油条,为了使那一根油条不找零,就发明了两钱半的粮票。

    除了粮票外,当时的粮食局还负责发放糖票、蛋糕票、家禽票、肉票、鱼票等。在文革期间,多数市民每人每月限购二两油,改革开放后,逐渐涨到每月半斤到一斤。

    当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购粮本,上面写着家里有多少人,定量多少。然后按计划发放粮票,居民再拿着粮票购买粮食。

    粮店的人对照粮本上的定量卖给居民粮食,如果超过定量,就是有粮票也不能卖。

    当时的定点定量供应其实是让人们吃不饱,但饿不死,那个时期,国家要保证所有人都能维持基本生命,这项工作在当时很不容易。

    其实直到去年粮食市场放开之前,粮食局供应市场的标准都是推陈储新,每年把新米储存起来,将快要放置三年的陈粮推到市场上供应。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多储备些口粮,因为粮食存储三年就不能再食用了。

    一个粮店限制了所有在它那里买粮的居民,谁家有几口人,吃多少大米,定点粮店一清二楚,离开了这个粮店,居民到外面则无法吃饭。

    粮店比派出所的户籍管理还厉害,定点粮店可以控制居民流动,它可以把人管到一粒米也没有。计划经济年代,控制人口办公室主要由粮食局和公安局组成,城市里每年进人都有计划,如果没有向粮食局事先通知,就是户口转到城里面,也是没有商品粮证的。

    当时的粮食供应处领导,可以出入任何一个部门,不管是保密单位还是重要机关,他都可以去过问对方的粮油情况。

    后来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因为计划生育的实行以及副食品的增多,居民在餐饮上不再是单纯地吃粮度日,每月粮票或多或少有了结余。即便家中突发状况,粮食不够吃,也可购买议价粮来补缺。

    随着居民手头存积的粮票越来越多,粮票渐渐有了新的作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流通货币,开始用粮票交易商品,由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是公认的硬通货。

    按照当时的规定,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使用,如果出差到外地,就必须用到全国粮票,不然你到地方就买不到粮食,有可能挨饿。当时对通用粮票的审批极为严格,如果出差到外地,只能按出差天数发放相应的通用粮票,开具时还需要所在单位的出差证明。

    因为这种严格的发放制度,通用粮票在地下市场内受到追捧,一斤全国通用粮票价值两毛钱。

    粮票最先用于换购副食等食物,后来有一些南方的生意人开始在小巷和胡同内销售铝盆和钢精锅等物品,几十斤全国通用粮票就可以换来一个铝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地下交易越来越公开化,在一些大型自由市场内,用粮票换物已经公开化。

    范无病翻了翻老头儿的这一大堆粮票,发现品种相当多,什么地方的都有,而且品相都不错,全国粮票反倒是不很多,于是就有些好奇地问道,“大爷,你怎么弄了这么多粮票呢?都是用东西换的吗?”

    用粮票换东西,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其中的门道儿只有行内的人清楚,只是范无病没有想到,老头儿居然带了这么多的各种粮票在身边儿。

    要知道,现在粮票可是统统作废了,虽然以后收藏价值会高一些,但是在现在,就相当于一钱不值的废纸了。真不知道老头儿带了这么多的粮票来北京,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

    老头儿听范无病这么一问,就不由得长叹了一声,然后才说道,“唉,一言难尽啊!”

    “那就慢慢说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范无病说道。

    第五卷 财富的盛宴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交换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交换

    老头儿果然是个贩粮票的,不过他这次跑北京,确实被人给骗了。

    粮票取消了,但农民遇到了打白条这个新鲜事物。市场正名了,但经济遭到新的权力的操纵。去年出现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应该说是通货腐败,大量官倒开始去炒房地产、炒股票、炒期货,形成一大批比物资倒爷破坏性更大的货币倒爷。

    去年两会之后,市场经济目标刚刚确立,以至于经济形势在接续前年的兴奋时出现了通货膨胀。到了去年的年底,市场粮价直线上升,由南至北,迅速升温,优质米的价格一斤涨了一块钱左右,普通大米价格也上涨五毛左右,其他粮食的价格也相应上涨。

    事实上去年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前年粮食收购期间大量的白条,让粮农辛苦了一年后收入无法兑现,导致粮农种粮售粮的积极性下降。

    地方政府给农民打白条,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不满情绪。打白条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集资摊派繁多,当时,人民的事业人民办成为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政府部门和干部们常常拿它做理由向农民收钱、派工,农民则抱怨说办不尽用之于民的事,收不完取之于民的钱。

    站在农民的立场看问题,让粮票退出历史的方式并不光彩,因为取代粮票的一度是对农民更加苛刻的白条,结果白条欠了钱,钱又贬了值。

    造成给农民打白条的原因,就是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七千亿元大关,大量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被转移或拆借,到了农副产品收购旺季,资金却不能及时回笼,这是打白条现象的一个重要背景。

    打白条现象的背后,又是整个宏观经济的通胀格局。

    取消粮票后五天,国家即上调银行利率,此时已经显示出中央对通货膨胀的危险的强烈警惕。高档进口家电一夜间上涨了千余元,国产洗衣机和其他家电价格也以两成三成的涨幅往上蹿。

    去年六月,高层对经济形势的估计是越来越严重,六月二日在讲话中的用词是萌芽状态,十五日改称矛盾和问题,十九日则进一步强调突出矛盾和问题。朱老板自任央行行长,银行开始把发放出去的贷款收回来。

    到七月底,就把拆借资金收回来三百亿元,还增加了四百亿元的储蓄。银行以此为储备,又可以发行几百亿元去收购夏粮了。国库券又有人买了,财政部不再找银行借钱发工资了,股市也止跌启稳了。

    老头儿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出来收购粮票的,因为此时粮票已经作废,但是存量粮票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很多消息不灵通的地区,人们仍然把粮票当做硬通货小心地收藏着,不肯浪费一点儿,结果到了现在都成了废纸。

    收购的价格自然是非常低廉的,随便拿一样儿小东西,就可以把过去几百块钱都换不来的粮票给收到手中,甚至于有些人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粮票究竟值多少钱,这种东西如今不能使用了,留在家里面看着也挺闹心的,只要有人肯要,自然就是赶紧出手了。

    “那你都知道粮票不能使用了,为什么还要收购这么多的粮票?”梓琪有些疑惑地问道。

    老头儿唉声叹气地说道,“家里面收了一年的白条儿不能兑现,实在是没钱了,后来碰到一个北京人,说是现在虽然粮票不能用了,但是有收藏价值,只要是品种全,品相好,就能卖大价钱。我听了之后有些心动,所以就琢磨着这个事情能做,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各地走街串巷地收购粮票,这个月到了北京,去找那个人,结果按照他说的地方找过去,只发现一座公园,根本就没有那个地方,我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老头儿还有点儿不死心,就在北京转悠了一阵子,到一些古玩市场去问人家,结果现在刚刚废止了粮票,大家手里面的粮票多了去了,谁会收这个东西?受了几天的打击,老头儿寻死的心思都有了,今天神思恍惚的,就撞倒了范无病的车上。

    “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范无病摇了摇头,心道老头儿也挺可怜的。

    打白条这种事情的危害,确实是挺大的,这个也算是中国特色,不过却是一个阶段性产物,到了后来几年,打白条的事情虽然不多了,但是其他的替代手段又出来了,反正是应付不完的麻烦事儿。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上的一些事情,中央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些事情虽然不对,可是如果要处理的话,那可就是要牵涉到一大批人的,没有十分的必要,是绝对不宜轻举妄动的,像老头儿他们遇到的这种情况,也就是一年一年蛇蜕皮而已,能把以前的白条兑现了就非常不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头儿铤而走险去搞粮票搞投资,原则上是没错儿的,错的只是他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时间才是一件收藏品最大的助力,只有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粮票才有可能成为大家眼中的热门儿收藏品。

    这就好像是当年的龙票一般,初时大家只是花钱买龙票贴在信封上而已,谁会想到这东西日后升到天价?就是当初那些有幸使用世界上第一批邮票的人们,也没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觉悟吧?

    范无病仔细地翻了翻老头儿收集来的那些粮票,发现种类还是比较全的,可惜就是现在还不是这个市场兴起的时候,于是就对老头儿说道,“老人家,这东西以后会值钱,但是现在就不值一钱,等个十年或者二十年,这些东西或者会值很多钱。”

    老头儿听了范无病的话,也是有些失望,他最近在北京城里面转了好几圈儿,也问了不少人,大家都是这么个说法,可是要等十年二十年的话,人早就饿死了,家里的问题解决不了,还有机会去等这么久的时间,等着粮票升值吗?

    况且,二十年后的事情,谁有能够料的那么准呢?

    眼看着一堆粮票形同废纸,而自己又躺到了医院里面,老头儿真是有点儿绝望了。

    梓琪看到老头儿这副样子,倒是有很多同情心泛滥出来了,于是就拉着范无病说道,“要不,我帮帮他吧?”

    “怎么帮?”范无病有些好奇地问道。

    梓琪对范无病说道,“碰上了也是缘分,这些粮票虽然不值钱了,可是老人家收集了这么多也是很辛苦的,我看这些东西花花绿绿的很有意思,不如我花钱把这些东西买下来,老人家也算是了却了心思。”

    老头儿一听梓琪这么说,显然就是为了帮助自己,毕竟现在这些粮票哪里能值钱啊?于是就有些难为情地说道,“姑娘,我上当就算了,决不能再让别人上当了!你们好心送我进了医院,花钱给我治病就很不容易了,我怎么能够再把这些无用的东西卖给你们,这是万万不可的!”

    范无病此时有点儿不置可否,因为他是知道这些粮票过些年之后能值钱的,但是放在如今确实不值钱,如何取舍,就要看老头儿和梓琪最后达成什么样的意见了。

    老头儿始终不同意梓琪出钱,他说,“这些东西我送给你都行,但是要我把它们卖给你,那是不行的!我老头儿活了大半辈子,好歹还是知道的,怎么能够恩将仇报?”

    最后范无病咳嗽了一声,对老头儿说道,“老人家,这些东西,以后还是能够值点儿钱的,但是现在确实不值钱。这样好了,你拿出一边儿来送给这位姑娘,她给你拿出一万块钱来,算是交换。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占了太大的便宜,你也不会因此吃亏。剩下的粮票,我还是建议你收藏个十年二十年的再拿出来出售,至少可以让你的孙子辈儿发一笔财。”

    “以后真的能够值钱?你不是为了安慰老头子我,故意说的吧?”老头儿有些不信地问道。

    “真的,你看我也不像是傻乎乎的人吧?”范无病一本正经地说道。

    最后梓琪跑出去取了一万块钱给了老头儿,然后安排了医生给老头儿接了骨头,最后又把住院给安排好,这才跟范无病一块儿离开了医院。

    梓琪拿了一半儿粮票,看起来也有十几斤重,沉甸甸的一大包,扔到了范无病的车厢里面,一点儿也不在意的样子。

    “这些都是钱啊,你怎么随便扔?”范无病笑道。

    梓琪笑着回答道,“我的薪水又不低,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就是想要让老人家安心拿钱而已,你想要的话送给你算了。”

    范无病翻了翻白眼儿道,“我对这个有怨念,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梓琪看了看范无病,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这个有怨念,不过也没有多问,倒是范无病又跟她说了一句,“这些东西真的是能够增值的,我刚才看了一下,里面的不少粮票都会很值钱的,你好好收起来吧。我估摸着过个十年之后,给你换一套别墅还是可以的。”

    “真的假的?”梓琪有些怀疑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换不了别墅的话,我白送你一套。”范无病拍着胸脯保证道。

    第五卷 财富的盛宴 第二百五十章 三里屯

    第二百五十章 三里屯

    经过医院里面的一番耽搁,两个人计划出去玩的事情也黄了。

    不过也不能说是没有收获,这十几斤的粮票也算是特别纪念,梓琪将粮票整理了一下,然后问范无病,“我们去三里屯喝酒唱歌去吧?”

    “好啊,有什么不行的?”范无病点头同意道。

    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六二年的时候,在这边儿建了北使馆区,后来建成了外交公寓群,这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

    这边儿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场所,最初以汽配、服装市场闻名,后来逐渐成了酒吧街。这里毗邻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使馆,据说在三里屯周边三公里的范围内扎堆儿了全北京四成以上的酒吧。

    出现第一家酒吧是在五年前了,形成气候、名声最响的是三里屯北街。由于三里屯北街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老外就成了北街酒吧时间最久的固定客人。

    近几年,本地的白领、演艺界人士,乃至外地旅游者也成了酒吧街的常客。三里屯的胡同里的小店,大多出售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个性的男男女女很喜欢这里。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购物气氛就像其酒吧一条街一样,充满着慵懒、色彩与独特。

    每到夜色阑珊,这里灯红酒绿,人流熙攘,流光溢彩映衬着大都市喧嚣与奢华。一直以来三里屯酒吧( 财色 http://www.xlawen.org/kan/354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