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7 部分阅读

第 7 部分阅读

    朱慈煃有些激动了,开玩笑吧,这……这……这不是迫击炮嘛?或许只是雏形,可是仰射、轻便、便携带、山地作战,这无一不表明,这就是迫击炮…………这还是明朝吗?

    “王爷,王爷,是妾身那里说错了吗?”看着小姑娘一副紧张的表情,朱慈煃也只是淡淡回应。

    “你说的不错,想来你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王爷夸奖了,这些东西在《武备志》中都有记载,妾身不过是恰巧看过这本书而已。”梅雪容心中也有一丝得意。

    有书?好东西啊,虽然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但是这里面的记载很有价值啊:“你家可有此书?”

    梅雪容的面庞一下黯然了,刚才的意气风发瞬间不见了踪影:“家?妾身那里还有家啊。”

    哦,对了,他家获罪,这自然是抄家了。朱慈煃摸了摸鼻子问到:“此书很珍贵吗?”

    “珍贵倒也没有,只是兵书战策何其之多,这本并没有让大家重视。”

    损失啊,损失啊。对于火器记载这么全面的书,不成,要弄几本来。你们不知道火器的厉害,我可知道的很,回头就让人去弄几本回来。

    摇摇头,朱慈煃熄了现在就派人弄书的心思。今夜自己必须在这小妞房中,遂点头:“你继续说,其他还有什么。”

    梅雪容微笑一下,声音中也多了几分自信:“还有这一窝蜂,一窝蜂是军用火箭,是在木制的桶状发射器里,安放不同数量支绑有火药筒的箭矢,火药筒由总药线连在一起。发射时,将它埋在地下,点燃总药线,箭矢就会如蜂群一样飞出来,故称‘一窝蜂’。其中还分很多类,有绑3支的‘神机箭’;有20支的‘火龙箭’;32支的‘一窝蜂’到百余支的‘百虎齐奔箭’不同。这些火箭之中可挂两翼,借助风力,无风可达四百五十余步,顺风之下,两里之地也很正常。”

    朱慈煃已经没有惊讶了,只剩下慨叹了。原始版多管火箭炮…………无风射程三百多米,顺风可到一千米。啥也不说了,这么发达的火器,这明朝之时就已经到了如此高度,简直是不可想象。可惜可惜,清末之时,这火器水平就算只在明朝这个档次上,也不会有什么八国联军了。不过这里面的原因多了,干我鸟事。

    “殿下还要听什么?”见朱慈煃没有什么反应,一下让梅雪容心中一紧,急忙改口:“王爷,火器之中,还有一种地下爆炸,防不胜防。”

    嗯,地雷,这玩意也弄出来了?示意她继续说。

    “当年永乐大帝还为燕王之时,制造使用的。这个是将导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时点燃导火索,进行引爆,让人难以防范。”

    “还有什么特别一点的?”朱慈煃今夜的惊讶已经很多了,现在想必这小妞说出太空火箭他也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了。

    梅雪容念头一转,脸上也出现了微笑,端地是百花盛放一般:“还有近年来研究出的‘万人敌’,这个王爷一定会有一点兴趣。”

    “万人敌?”

    “万人敌外皮为泥制,重量80斤,内填装火药与燃烧物,点燃而后投掷,在守城之中,万人而莫能匹敌,故称‘万人敌’。”

    这不就是手工投掷的燃烧弹嘛,确实厉害,这玩意一旦大量丢下去,攻城的人不是炸死就是被烧死,这血肉之躯终究是不能对抗火焰的。明代的火器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了,老天爷啊。

    看着朱慈煃的样子,梅雪容也继续说了起来:“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火器,九头鸟。”

    九头鸟?这么牛的名字…………想必又是什么新玩意。

    “其实‘九头鸟’就是大型鸟枪,长丈许,重24斤,射程几达300步。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威力强大,即使是一般战车也难以防御。”

    朱慈煃抬手止住了梅雪容的话,这玩意怎么那么熟悉啊。他前世可就是和枪支打交道的,对于枪,他还有很有研究的。可现在听到这个‘九头鸟’却感觉那么熟悉。拿着手中的酒杯转了一转,朱慈煃终于想起来了。这‘九头鸟’不就是清末的‘抬枪’嘛。

    放下酒杯,朱慈煃问到:“这九头鸟在军中应用如何?”

    “九头鸟只是辅助装备,根本拿不上台面。此物轻便不如鸟统,威力不及火炮,只是比较新奇,妾身才说给王爷听的。”

    拿不上台面?开玩笑吧,记得清末时期曾国藩创立的湘军算是王牌军了,抬枪也是主力装备。这玩意在明末却根本是拿不上台面的东西………………我晕了,这还是明朝吗?这个明朝完了才是清朝,这个总不会错,可这清朝好歹也有两百多年呢,都她奶奶的活到狗肚子里去了?两百多年的发展,这武器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不断的落后,在明末拿不上台面的火器居然成了清末的主力装备,这时代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耻辱啊…………

    朱慈煃彻夜在梅雪容房间之中,外人那里会相信他们只是在谈论火器与造船?这个自然是在做一些少儿不宜的事情,这才是正常的嘛。这位爷把人家强行带回来,还能有其他事情不成?

    忠叔也没有阻止,梅雪容和青楼女子不一样,虽然她家获罪,可好歹她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再说,在这个事情阻止王爷那不是找抽吗?

    直到天色大亮,朱慈煃才兴致勃勃的离开,只是他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便在房中,任何人都不要见。”

    朱慈煃这样安排也是怕出了纰漏,万一被人看出来自己没动这小妞,又是一个麻烦,作戏便做足嘛。自己还要继续自己装纨绔子弟的大业呢,呼呼。

    纨绔子弟装的很爽,可自己来北京,不是来装纨绔子弟的唱大戏的,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而来的。

    朱慈煃走在御街之上,心中一片清明。崇祯似乎终于想起他来了。马上过年了,崇祯叫他入宫是赐宴,还不是召见。这让朱慈煃哭笑不得,自己都到京城一个多月了,搞的这么大声势,你却如聋子瞎子一般,别说你的密探还没有把消息传给你。崇祯老爷子,你到底在想什么?

    终于进入了原汁原味的明朝紫禁城,随意看了两眼,确实算的上是美央美仑了。我们的民族文明是如何的伟大,没有伟大的智慧是建造不起来这样的恢弘的建筑的。

    ------分割线

    国庆到了,祝大家双节快乐,假期开心。今年的阅兵看的让人很激动,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祖国的60大庆一起高兴吧。

    二十五章 觐见

    这次皇帝赐宴,来的也不止他一个,在北京的宗室人员都在。他是年级最小的一位,身份却也是最特殊的一位,因为他是这一群人中唯一就藩封地的藩王,虽然他的封地丢了,成了张献忠的地盘。

    看着殿中密密麻麻的人头,奶奶个熊,这老朱家怎么这么能生,在这里的就有几百人,这还是因为很多京城中的宗室人员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到这里来,这还不算在外地就藩的。要是全来,那这紫禁城不知道能不能装的下。朱元璋,牛人啊,反正先不管你大明王朝文治武功如何,但是你已经将‘布种天下’这个宏伟的目标完成了………………

    不得不说,这个布种天下也确实是实至名归,根据《皇明盛事》的记载,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到十五万七千余人。得到现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以老朱家强悍的繁衍能力,这个人数怕是怎么也有十七、八万了。

    一边感慨着朱家人那强悍的繁衍能力,一边应付着这些宗室人员。他的酒量那不是吹得,这皇宫里的酒味道还不错,不愧是御酒,比外面的强多了。而他的酒量也让诸位宗室人员惊叹,很多人都知道他现在不过十四岁,噢,不,马上过年了,一过年就是十五岁了。可就算有十五岁了,这般酒量也是惊人,那成年人都被他喝趴下好几个了,这位爷却是一点事情没有。

    虽然是皇帝赐宴,可崇祯皇帝不过露了一小面,没等朱慈煃看清楚这位悲情皇帝呢就不见了。

    一个中年胖子悄悄拉住他:“吉王,好酒量。对了,端王那边让我传个话,淑芳楼的事情是个误会。他御下不严,只要你一句话,他就将那下人打断双腿给你送来。至于那个犯官家眷,既然吉王爷看上了,就当是个礼物送给吉王爷了。”

    心思一转,朱慈煃就明白了。端王这是不想惹事,主动退让了,自己还能揪着不放?没必要和他计较,也是呵呵一笑,一副诚挚的表情:“呵呵,都是自家兄弟,还能为这点事情伤了和气?这话说的,改日本藩准备些礼物给端王送去。”

    “有心就好了,吉王说的对,都是自家兄弟,这点事情就这样过去吧,以后我们多亲近亲近就是了。”

    端王当然不是怕了朱慈煃,而是怕事情闹大了他也有麻烦。崇祯皇帝自然知道下面的藩王都是派下人经商的,要不然那里来的那些财富,可也不能闹在台面上啊。

    藩王之中,百万两银子的身家的那是太正常了。朱慈煃的吉王府那是经过数代积累的,多些银子也正常。而明朝银两之值钱,实在是恐怖(大体换算一下,一两银子大约就是现代的人民币七、八百元。)由此可见,明朝的藩王是多么的富有。

    而这宗室人员的年俸也是分级别、分标准的,藩王禄米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按照万历年间的米价来算,一石粮食不过半两银子而已。所以说这藩王一年一万石看起来很是巨大,折合白银不过五千两。而这藩王不搜刮百姓,没有手下人经商,又那里来的这般巨额财富?

    藩王们手下经商,皇帝自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可这两个藩王为一个女人闹出事情来,还是个犯官家属,那他们两个人估计都不会好过,得不偿失,权衡之下,端王也就罢休了。

    其实端王朱常瀛也明白,比起来,他确实不如吉王朱慈煃。就是从年俸上就能看的出来,朱慈煃拿的是藩王年俸一万石,而他虽然也是藩王,但是年俸却拿着郡王两千石的标准。宗室的俸禄标准可不是什么政绩或者能力,而是与皇帝的远近亲疏。就现在而言,藩王遍及天下,但是能拿到年俸一万石标准的藩王却是很少。

    朱慈煃虽然是继承的,但是说明吉王一系在皇帝的心中份量还是更重一些,这一点上他端王比不了。一旦事发,双方都是自己人,皇帝自然会偏袒和他比较亲近的一方。能化解最好,屁大的事情,要是闹起来了,那还不是自己倒霉。

    在酒宴之上,朱慈煃表现了以为纨绔子弟的标准风范,那喝酒和喝水一样。正在折腾呢,一名小太监出现了,拉了他一下,低声说到:“吉王千岁,皇上让你觐见。”

    朱慈煃心中咯噔一下,到底要来了,果然是宴无好宴啊。幸好这段时间已经将礼仪方面背熟了,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也得了赵夫子提点。这‘高处不胜寒’果然还是有些道理的,不在那个位置上才会无所畏惧,可真到了这么个位置上,思想也会跟着改变了。要考虑的事情也更多了。

    见了崇祯,行礼完毕后。朱慈煃偷看起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悲情皇帝,记得很多人说,严格上来说,崇祯算的上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只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即便他很努力,可他依然只有吊死煤山的下场。这位悲情皇帝的长相嘛,还算不错。只是崇祯这年级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朱慈煃知道现在的崇祯不过三十出头,可是这位皇帝怎么看怎么象四五十岁的人,这眼角的鱼尾纹和头上的白头发,简直就是一老头。

    朱慈煃没有说话,崇祯也好像没有别人一样,周边伺候的太监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时间大殿之中呈现一种诡异的安静,似乎连风都躲避开去。

    “看够了?怎么不说话?”一个清亮的声音打断了这份安静。

    “藩臣失仪,请皇上赎罪。”都是亲戚,自己还要称臣,真是不得滋味啊。

    放下手中的毛笔,崇祯一声冷哼:“哼,你的胆子那里去了?在外面不是很威风吗?怎么现在没有了?”

    “臣胆子很小的,皇上明鉴。”

    “小?到了京城就留恋风月之地,还为一个犯官家眷大打出手,你可真给宗室长脸啊。你打架那会的胆子呢?现在怎么没有了?”

    好,果然知道了这个事情,朱慈煃的脸马上变色了:“臣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你啊你,小小年级不学好,跑什么风月场地?白白浪费朕对你的一片心思。”

    跪在地上的朱慈煃眉头舒展了一下,还行,皇帝这会子在骂自己,那就说明他没把这些事情当回事:“臣不成器,皇上别生气,气坏了龙体不值得。”

    “要不是看在你在长沙有所作为,朕今天真恨不得狠狠打你一顿板子。你以为朕怪你胡闹?错了,年青的时候谁没有一点荒唐事,自己看吧。”

    一封奏折被太监递了过来,朱慈煃打开一看,这表情也变的很精彩了。兵部给事中曾应遴的奏折,这奏折实在是…………

    “前得河北巡按御史黄澍之报,内云:‘南阳于八月初五日献贼入陷矣!’彼武汉、蕲黄,既已恢复,而楚抚王聚奎,何以不偕方国安等俱往,而远驻长沙?岳州为湖南抚按信地,何以李乾德、王聚奎、刘祚熙不行奏报,而湖北按臣乃先报耶?地方官不能固结人心,止办一走,岳州不守,则走长沙;长沙不守,则衡宝一带,皆非我有。楚中抚按文武官兵,将何之乎?此时左镇扼剿江州,尤宜分堵袁临。倘江省不戒,毋论溯流渡岭,闽粤相邻,江南财赋之地,必成中断。”

    看到这里,他就晕了,怎么还是关于长沙的事情?还说的这么严重,崇祯这是要做什么?口中只有连连谢罪,既然装孙子了,干脆就装到底吧。

    “好了,你起来吧,朕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毕竟你在长沙失陷,也不是你能扭转的。何况你都累倒了,朕还是很欣慰的,我朱家子孙还是忠贞的,福王、安王、襄王等皆与反贼力战身亡。你若是在大那么几岁,身体长好了,想来也是我大明一位忠勇藩王。”

    你不是吧,你这不是说我会战死在长沙?别看你是皇帝,这回你可错了,我才不会那么傻在长沙等死呢。腹诽归腹诽,口中却在谢罪:“臣无能,辜负皇上的期望了。”

    崇祯皇帝看着在发抖的朱慈煃,心中不忍,到底还是个孩子啊:“瑕不掩玉,你能在这般年级作出散财招募壮士,准备死守长沙的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总算还是我朱家子孙,还保留太祖的血气,可惜,可惜。”

    不知道这位爷在可惜什么,可惜我没死在长沙吗?你可惜我可不可惜:“可惜还是没有守住长沙,皇上,不要操劳过度,您是大明的擎天巨柱,您可要爱惜身体哇。只是臣无能,只有捐献自己的俸禄,为前线的将士们尽一份心了。”

    “你也看了,这曾应遴说的有道理啊。两湖一失,江南不靖,一旦江南有个闪失,就麻烦了。算了,你年级还小,不说这些,你有捐献之心,就已经是是急公好义的表现了。没事了,朕乏了,你先下去吧。”

    这崇祯,把自己叫来,没说好也没说不好。既然你不露出意思,看来这北京之行,还得继续装傻啊,为了权势,我忍…………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走了没有多久,崇祯便问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你看这吉王如何?”

    二十六章 消息

    吴孟明一滞,他看出来崇祯对朱慈煃还是很喜欢的,自然不能说他坏:“皇上,吉王年级还小,虽然前面有些耽误。可是吉王心性不错,是个可造之才。”

    “你上报的那些情况都经过核实了吧?”

    “臣全部核实了,吉王所言并无虚假,他对皇上还是很忠心的。”

    “这孩子,只是心性未定,有些太胡闹了,只是他该向那里安置他呢?”对于朱慈煃,崇祯也犯难了。他这辈子都在和天灾斗,和外敌斗,更是和庞大的官员体系在斗,皇室宗亲又没有几个能帮上自己忙的,还真算的上是孤家寡人。

    吴孟明乖巧的回到:“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吉王毕竟失陷了封地长沙,皇上不怪罪他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在怎么处理想必吉王都会感恩戴德的。”

    “他的事情回头再议。你也派些人加紧注视闯贼的动向,李自成这贼子,殊为可虑,现在他已经雄踞西北,不可小看啊。朝廷对他需要加强注意。”

    “是。”吴孟明的好处就是从不多问,崇祯说什么,他就全力执行。他们锦衣卫本只是监察百官的,现在却被分派去刺探军情,可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受命安排去了。

    崇祯现在心情复杂啊,东南是税赋之地,现在两湖一失,这江南一带就堪忧了。江南是膏腴之地,税赋多出于江南,可不能让江南有意外。张献忠,便让左良玉去对付吧,在让黔、广临近诸府城出兵夹击,应该能剿灭他。可是两广兵力一动,这福建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福建总兵郑芝龙现在的心思难明,只是没有切实证据也不好查办。可他该如何应付?贸然举动不是什么好事,多事之秋,求稳为主。西北有李自成蠢蠢欲动,东北有建州女真虎视眈眈,西南张献忠气焰嚣张,这东南财富之地万万不能在有闪失了。可如何既然节制了郑芝龙,有不让他太着急呢?这是个问题啊。

    几日之后,崇祯正在处理奏折。

    “皇上,礼部尚书林欲楫求见。”

    崇祯皱皱眉头:“他来做什么?朕不是已经许他告老?恩,让他进来吧。”

    对于林欲楫这老头,崇祯还是比较看重的。想必他也就是来见自己最后一面,他这一告老,或许就是最后一面了。两人随意聊了几句,林欲楫确实是存了见最后一面的心思来的,这个时候见崇祯面色不好,也是劝解到:“皇上,老臣一去,不知能否再见龙颜,还请皇上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忧心国事。”

    “朕那里能不忧心?举步维艰哪。罢了,你都要告老了,还说这些不高兴的事情做什么?回乡后,颐养天年,你是为朕立过汗马功劳的。”

    “皇上,臣老了,不能在为皇上效力了。这次回乡,皇上还有什么事情交代吗?”

    你都告老了,朕还有什么事情?崇祯愣了一下就反应过来了。自己可不正有心福建的局势嘛,这林欲楫是福建泉州人,他是老臣子了,即便回乡,以他林家在当地的声望,这也是一步好棋啊:“真是忠臣啊,你都要告老了,还想着为朕分忧。唉…………若是这大臣都和你一样,朝政又何至于此。”

    林欲楫也没有说话,他深明为官之道,现在可不是他构陷别人的时候。崇祯顿了一下也说到:“欲楫,你以为福建总兵郑芝龙如何?”

    “此人名声确实不好,皇室,老臣说句不该说的话,此人,当用但不可大用。”

    “一言中的,朕也是这么想的。你和郑芝龙都是泉州人,你对他的了解应该会比朕多吧。朕也是这个想法,只是现在郑芝龙羽翼已成,不好轻动。若是放在以往,也就罢了,可如此,朝廷需要江南的稳定,你可明白?”

    “老臣明白。”

    “你可有什么对策?”

    “呵呵,皇上高瞻远瞩,还用老臣多嘴吗?但求鞠躬尽瘁耳。”

    “好,你明白就好,你回去后,利用一切条件,一定要攥住郑芝龙。朕不管别的,朕只要西南的平稳,江南的税赋不能断,你可有什么要求?”

    林欲楫摇摇头,等了一下才郑重其事的说到:“老臣能有什么要求,只是光老臣一人,怕是难以限制郑芝龙。老臣也听闻了,郑芝龙的势力可是不一般。”

    “哼,他就差造反了,朕谅他也没这个胆量。不过你说的对,你一个退仕的老臣,确实不好对付他,你有什么想法?”

    “皇上,老臣在民间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只要皇上在派个身份足够的人,由老臣辅助,定然让郑芝龙不敢轻动。”

    林欲楫这明显是诱导,他就差直说是一位宗亲了。崇祯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明白了林欲楫的心思,不过这老臣也确实是为他着想。身份足够,现在除了皇帝那就是亲王身份最高了,可是宗室人员多了去了。这个人选可不是随意派的,没有魄力不行,要不压不住郑芝龙;太鲁莽行事的也不行,逼急了郑芝龙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现在郑芝龙又没有造反,若是莫须有的罪名,难以服众。

    思考中的崇祯眼光不由到了奏折之上,这派谁去比较好呢?忽然崇祯发现,这个人选不是刚才走嘛?吉王朱慈煃,正合适。这小家伙,还是很有魄力的,要不然也不会在长沙重金招募人手守城了。而且,他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年青,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还喜欢胡闹,这就是最好的保护色。既然有什么地方做的过了,也有借口,他郑芝龙那么大的人了,还好意思和娃娃的胡闹计较?这时候的事情啊,就是讲个名正言顺。林欲楫这般与自己说,不就是这个目的嘛。作为一个君王,他不怕大臣有私心,只要臣子是忠诚他的,那么有点私心他也就当看不见了。

    “恩,你以为吉王如何?”

    林欲楫砸吧砸吧嘴,看来皇帝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吉王,他还是个孩子呢,能行吗?不过听闻他在长沙的事情,吉王也确实是个有担当的人。只是年级太小了,能成吗?”

    他已经看出来崇祯意动了,这个时候正话反说,必有奇效。果然崇祯说到:“恩,你先在京城留几日,朕在思量一下。”

    崇祯皇帝现在确实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宗室人员虽然多,可眼下现在最好的人选就是朱慈煃,但是这家伙年级太小,还是有顾虑,这个事情可不是给藩王换个封地那么简单,关系着西南的平稳,而西南的平稳却关系着整个国家呢,由不得他不谨慎。若派别人去,没有林欲楫这个地头蛇的策应,要去撬动郑芝龙,那只会坏事。林欲楫,你别以为你和吉王府来往的事情朕不知道,只是朕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懒的说而已。话说回来,这林欲楫到底是在帮自己,何必较真呢。

    回到家中的林欲楫心情极好,而赵彦杰,却是在他刚回府就登门了,两人寒暄几句,切入正题。

    “仕济兄,如何?”

    “有你的筹划,那里会不成?皇上已经动意了,只是一时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过以我看,这事情是十拿九稳的。”

    “多谢仕济兄了。”

    “彦杰,朋友贵在交心,你我之间。说这些做什么?只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为你们王爷这么谋划?为什么不选个富庶之地?以你的本事,给吉王谋个富庶的封地应该也不难吧。”

    明代的福建,虽然经过了相当的发展,但是比起当时的江南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仕济兄,我称你一声兄长,也就实话实说了。现在我们王爷不缺钱,王府的财富,他几辈子也用不完,可现在中原一团糟,到处有反贼作乱。这是个是非窝,江南那边太难弄,还是你老哥的家乡比较好,即便没有那么富庶,但是胜在平稳一些。”

    “平稳?那可也很难说。现在郑芝龙可是福建王,他的心思谁也说不好,你也别以为皇上那么好糊弄,这福州可不好去。”

    “皇上这是打算用我们王爷压制郑芝龙?”到底是皇帝啊,什么事情他都能利用。

    “和你赵彦杰说话,就是简单啊,哈哈…………”

    点了点桌子,赵彦杰的脸色也平静了:“这个也不必太担心,郑芝龙就算在怎么跋扈,可他总归是大明臣子。君臣名分在那里,只要陛下在,他又敢做什么?不过听闻此人匪气极重,怕是不好对付。”

    “若是好对付,那还用得着皇上亲自操心?今日你别走了,我们继续下棋,定然杀的你丢盔弃甲。”

    “好啊。”

    下了一阵,林欲楫忽然开口:“彦杰,你看老夫的随从宋明志如何?”

    “他?算的上是血气方刚,不过有你老哥调教,应该不会错的。”

    “唉,对于这个孩子,老夫也是很看重的,他是个可造之才。只是老夫身体不行了,以后还要麻烦彦杰你照看他一点。”

    “怎么,你这是?”

    “彦杰,你也知道,我上书致仕了。而这些年老夫在朝中的敌人虽然不多,可也不少,明志这孩子跟老夫学的太硬,这对他不利啊。你也知道我的风格,要不动的时候就当缩头乌龟,只有掌握稳了才会一击将敌人打到底。这些是我在朝廷数十年才锻炼出来的,明志还年青,他忍不的,硬要学只会坏事。”

    赵彦杰呵呵一笑:“既然你老兄都开口了,小弟必然帮忙。希望他能明白你老哥的一片苦心吧。”这个人能让林欲楫这么上心,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不成?赵彦杰心中也不由起了八卦之心。

    二十七章 纨绔

    朱慈煃现在还不知道崇祯皇帝已经给他有了大体的安排,在见了崇祯之后,他心中也稍微安定一点了。没有定论之前,他是做了最坏打算的。

    而现在崇祯既然不处罚他,他也就安心了,没有封地就没有封地吧。可一直留在北京也不是什么事情啊,在北京有这个王爷的身份,威风还在,但是这里是崇祯的屋檐,人在屋檐下,那滋味可不好受。

    “王爷,林老大人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若是不出意外,您的新封地估计会在福建福州。”

    看着赵彦杰的笑脸,朱慈煃疑惑了起来:“皇上下旨了?”

    “还没有,皇上还在犹豫呢。”

    “还没成为现实就是假设。”恩,福州,好地方。他又那里知道,明代的福州又怎么可能和现代的福州相比:“福州,福州。”

    “来人,去外面守好了,不得让任何人靠近。”见朱慈煃郑重其事,谢云沛自然知道王爷这是要和赵彦杰议论机密事情,当下便出门布置。

    “先生,你对本藩抢回梅雪容这件事情怎么看?”

    梅雪容的事情,朱慈煃没有和赵彦杰说起这个事情,而现在是视乎了。赵彦杰也以为只是他假装顽劣的时候,随性弄回来的一个女人呢。

    “王爷心思慎密,我又那里知道呢。”可心中也嘀咕了,王爷若真的贪图美色,就不会现在和自己说这个。而且以王爷的性子,若是他看上的女人,自然不可能问自己这个下属了。所以王爷和梅姑娘之间,应该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的。不过这话他可不能说出来,毕竟朱慈煃可在那姑娘房中过了一夜呢。

    朱慈煃也不卖关子:“她爷爷是前工部侍郎。”

    赵彦杰一拍手:“工部侍郎梅之烨?可此人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人脉啊,王爷你这一步是?”

    “这女人懂得造船。”

    “造船?”赵彦杰惊呼一声:“王爷,您要造船做什么?你可知道这造船是多么费钱的一件事情,说是烧钱也不为过。”在他看来,朱慈煃要造船自然不是随意的小舢板,必然是大船,可造大船确实是烧钱,还是先提醒他一下吧。王府虽然有钱,可却不能随意扔钱啊。

    朱慈煃点点头,这个幕僚还算合格:“你不是说本藩的新封地,十有八九是福州。那么这巨舟造出来,会千百倍的回报。”

    赵彦杰一低头,等抬头的时候眼睛也亮了:“王爷,海贸是很赚钱,但是海贸里面也有很多门道。这船队一旦离岸可就不由人控制了,您可要想清楚啊。”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啊:“我心中有数。”不就是航线嘛,你不知道,我可知道,虽然不是很具体,但是现代人,谁心中没有一副简单的世界地图呢?这就是优势。

    “既然王爷已经决定,那么就要找个可靠的人了,这船队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是最重要的。还有,王爷,这海贸可不单单是造船就好了的事情,选择货物的问题先不说,就是船上的护卫也是问题,在海上要对付的,不单是风暴气候,还有海盗。”

    海盗?明朝的时候有倭寇,戚继光不就是抗倭英雄嘛,这些倭寇可不就是海盗。倭寇是海盗,但是海盗却绝不仅仅只有倭寇。这个时候,西方世界的海航也已经兴起了。

    朱慈煃点点头,这个提议不错,自己只想到海贸去赚钱,都没想到当海盗去抢钱。还是什么比抢劫来钱快的呢?

    看着朱慈煃在那里沉思,赵彦杰也不说破:“王爷,这梅雪容是否可靠?还要等她的身份核实才好,只是王爷,她一个女人负责这么大的事情,您要谨慎啊。”

    你不是吧,这么聪明的人也歧视女人?看来古代大环境就是这样,连赵彦杰这么聪明的人也不能免俗。女人是在一些方面不如男人,但是女人也是可以很有成就的,别小看他们,当然,最主要的是,也不看看是谁支持她?有我在,想不成功都难。而且这不是什么问题。最主要的是,我现在手上没有什么专门造船的人才,而这个梅雪容是机缘巧合之下抢回来的,外人也只会以为我贪图她的美色,这样行事会比较隐蔽。

    朱慈煃问到:“赵先生,封地一事,还没有成为事实,万一有变数呢?”

    “王爷说的有理,其实对于王爷的新封地,皇上也在考虑,这变数也确实存在。”赵彦杰的面色也凝重了起来。

    希望皇上快点下旨吧,假扮纨绔子弟的日子可也不好过啊?朱慈煃叹息一声,心中也是苦涩。

    “王爷,忍耐,要不然前面建立的形象都白费了。锦衣卫的人无孔不入,王爷做了什么事情皇上想知道都会知道的,所以说,还是要假扮,直到离开京城为止。还有,您在京城里总闹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这样也更符合皇上的心意。”

    朱慈煃举起手边的茶杯,一边喝一边不紧不慢的问到:“如何个闹事法?”

    “小事多错,大方向却不能出错。”

    恩,这家伙说的不错,小错不断,不但将把柄送到崇祯那里,让他认为可以控制住我。同时也可以让他认为我是胸无大志的家伙。而大方向不错,抱着皇帝老爷的大粗腿就是了。简单就是说,对着崇祯大吼‘皇帝老爷子,我当小弟跟你混,你怎么说我怎么做。’。这装纨绔就装纨绔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段时间,朱慈煃假装之下,对纨绔子弟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也不排斥。四处惹是生非,只要拿捏住不是太大的事情就好了,那感觉,那滋味,一个字,爽。为了自己的权势,付出点代价是值得的,这个时代的人讲求名声,那么我就牺牲了自己的名声又有什么。

    -分割线

    今天八月十五,祝各位大大们节日快乐,合家团圆,开开心心。好像现在的节日很多,不过八月十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祝福大家今天都过的高兴。

    二十八章 路遇

    崇祯皇帝这里,也确实有些犹豫,往福建派人是势在必行的。可朱慈煃他能行吗?已经和心腹议论了几次了,可这个事情还是决定不下来,马上过年了,这事情也只有等到过了年再议了。只是这段时间,朱慈煃这小子可不是省心的料,经常弄出点事情来,搞的都察院时不时的要来奏上一本,可又都是屁大点事情,这孩子,真是爱胡闹。

    都察院这些人也是小题大做,算了,崇祯也清楚,这些事情放在一般人身上是不可能上报给自己的,只是朱慈煃是王爷,也只有自己能处置他,这些人也是难做啊。

    朱慈煃呢?才不管崇祯怎么想他,现在正带这一干帮凶在大街上闲逛惹事呢,只是今天似乎踢到了铁板。

    看到谢云沛与对方打了个不相上下,朱慈煃也惊讶了,谢云沛的身手他清楚,这么长时间以来,还真没见过谢云沛打不过的人,可今天对面那不起眼的家伙居然这么厉害。对方是什么人?他只能确认对方身份不低,但是却也太摆谱了,这是北京啊,居然敢派人在前面赶人保证他们自己的道路,难道你比皇帝还牛?

    从来都是别人给他让路的,还没有他给别人让路的,除非是崇祯来了,别人?想也别想。当即朱慈煃就发挥了纨绔本色,和对方打了起来。只是这种事情,那里用王爷亲自动手?谢云沛已经和对方打了起来,一连放倒三个,却出来这么一号人,让谢云沛也惊讶,这汉子好身手。可王爷在身后,他可不能丢了面子,奋起精神,两人打在一处。

    朱慈煃(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