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58 部分阅读

第 58 部分阅读

    家之犬,被明军截杀,失去了大量的补给与士兵,前路一下灰暗了。

    等朱慈煃接到多铎大部被击溃的消息的时候,他的心也安了。一小伙流寇已经不足为虑了,接下来,没得说,自然是谈判了。战场上自己取得了胜利,谈判场上自然占据了优势。满清人力尽了,自己呢?一样,也是到极限了。

    需要时间让百姓恢复生活了,只是征战却不能休止。什么事情有比抢劫来的更快?只是这目标嘛,海外多的是,抢来的财富恢复我们自己的民生,虽然是有些强盗逻辑,却是最合适的。雄狮会考虑绵羊的感受吗?大明沉寂太久了,除了满清人,需要更多的人知道大明的武勇了。

    “殿下,此时天下万众归心,是该准备还都南京。一旦还都,也是殿下您身登大宝的时候了。”黄道周的进谏正合了朱慈煃的心意,只是还都还不是时候,称帝却是迫在眉睫了。一旦自己称帝,干什么都师出有名,也该收拾长江南方各地的军阀了。

    四十七章 江北黄虎山

    公元1649年七月初二,穷途末路的多铎在九江被堵住,彻底被包了轿子,满清的南征大军彻底瓦解。多铎被生擒,可那骨头可是硬的很,不吃不喝的等死。

    “主子,吃一点吧。明军还算客气,饮食上没有克扣。”

    “放屁,大清之统帅,爱新觉罗的子孙就没有投降的。要不是我被炮弹震昏了,又岂会被俘虏?你们这些个废物,怎么就不知道给老子个痛快的?养你们都是废物,这般耻辱,如何能忍受?”多铎挥舞着被绑的结结实实的双手咆哮,他现在除了剩下咆哮,什么也干不了,双手双脚被捆的和猪一样,吃饭都别人给他硬灌的。

    “主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睿亲王一定有办法救您回去的。待来日,重整旗鼓,一雪前耻辱啊。”

    多铎气氛的不说话了,这一路上他被当初猴子看。明军倒是够重视他,马士英亲自押送,整整一万人押解,可算是给足了他这个囚犯的面子。沿路的百姓却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滴围观,幸好有士兵拦着,要不然烂菜臭鸡蛋什么的都能将他埋了…………

    多铎兵败之后,刘国轩并没有班师,他收到新的命令。配合黄得功渡过长江,击溃洪承畴部,取回江淮。江淮,即长江与淮河之间的一片土地(主要包括江苏、安徽的大部分地区)。据守江淮就是长江防线的一个重点,长江是天险,有了江淮地区这个滩头堡,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江淮,南京就赤裸裸的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了,仅仅隔了一条长江而已。

    这也是崇祯亡故之后,弘光朝廷在南京成立,却在江北四镇驻守重兵的缘故。可惜弘光朝的江北四镇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养肥了四镇罢了。现在江北四镇之中,靖南侯黄得功是马士英心腹,跟随了朱慈煃,现在依然是一方大将;兴平伯高杰在满清南下之时死在了滁州;东平伯刘泽清投降满清,却被当成了炮灰,现在成了阶下囚;广昌伯刘良佐再次投降,被送会福州风风光光的当侯爷米虫去了。

    而配合着长江以南战局的平定,出兵江北势在必行。朱慈煃虽然打的精疲力竭,可满清人更是精疲力竭。这次北伐,成了明与清之间全方位的较量。战场上、国力上、财富上、情报上、甚至商业上都在战争,朱慈煃虽然底子不厚,幸好满清的基础也并不怎么牢固,说上阵砍人这些满大爷还成,可说到国力经济,他们差的实在太远了,连朱慈煃都不如。

    对于这次的渡江作战,朱慈煃很乐观,为什么?因为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晋商们有些收缩了。随着江南清军大败的消息传开,晋商们对满清的支持立马降低了档次,商人们就算有胆量做风险投资,可也不能把钱扔到水里去啊!更有甚者,一首《信仰》让无数山西的豪族掌门人放弃了满清的支持。

    山西文水的一位宗族掌门人在满清传达出‘剃发易服令’后,直接发出了举族迁徙的命令,离开了他们的根据地,离开了他们的故土。老者含着眼泪教训子孙:“祖国,祖国,祖宗之国。说的多好啊,我们的祖先为了这片土地抛洒了多少热血?才有了今日我们这一切,可满清人却要绝了我们祖宗留下的法度,这绝对不成。我就是不剃头,也不想被杀头,南下,去炎黄文明的地方。”随着这位老爷子一声令下,一个家族上千人开始了迁徙,虽然最后到达南京的不到十分之一…………

    同时因为晋商们对于满清的支持变小了,为什么呢?前明军中,后勤补给大半在晋商手中,对于明军的了解他们熟悉的和自己的手指头一样,可在朱慈煃的北伐军中他们却是寸步难行。朱慈煃的北伐军有专门的后勤部,容不得任何商人插手,同时军法处的那群狼一样的家伙下手可黑的很。

    后勤部的好处就在于补给可以放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外人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可不利之处在于,后勤部到底不是商人,他们没有商人那么大的网络,也没有商人那么便捷的手腕。可作为朱慈煃,他是绝不允许自己的命脉在别人手中的,所以后勤部成了最苦的差事,却也是人员考核很严格的部门。

    江北,顶山码头被扩建了几倍,大军源源不断的从船上下来。刘国轩与黄得功策马走在路上,黄得功也是感慨:“本以为再也无法踏足江北了,没想到今日又回来了。这几年,真如梦幻一般。”

    “虎山兄这么感慨,此次大军渡江而来,正是虎山兄大显身手之时啊。”黄得功号虎山,刘国轩这般称呼他,却是十分的给面子了。

    “呵呵,小帅说笑了。北伐军在您的带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这辈人,老喽。”

    刘国轩却正色说到:“虎山兄何出此言?廉颇老矣,亦驰骋沙场。虎山兄年富力强,正是大展鸿图之时。此次的江北大战,却是以你虎山兄为主的。毕竟你对江北熟悉,在这里作战,是你的强项嘛。”

    黄得功心中也有了一丝得意,是啊,江北,那段时间江北四镇多么的风光。就是史可法这位大员,到了江北两年,想要夺了兵权,统合四镇,却一样什么都没有做成,最后死在扬州城中。他黄得功对于江淮地区自然是熟悉无比的,更何况,江北四镇之中,其他三镇名声可谓扫地,就只有他黄虎山的部队军纪严明,为百姓爱戴。

    在江北,他有着相当的人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朱慈煃才会让刘国轩配合他。要不然真比起来,朱慈煃信任的,必然是刘国轩而不是他,这刘国轩是朱慈煃亲自提拔起来的,他黄得功只是马士英的旧部,亲疏一眼可见。不过黄得功并不嫉妒,他受马士英大恩,可以为马士英粉身碎骨,朱慈煃是马士英的孙女婿,又马上是大明之帝,自然是忠义著称的黄得功的效忠对象,他不嫉妒任何人。

    “标下敢不效命,小帅,目下洪承畴驻兵滁州。标下建议,我们兵分四路,主力走官塘,正面威压洪承畴;一路偏师东进攻独山,直插扬州,扰乱满清部署;一路偏师进驻龙蟠岗,居高临下,满清军心中必然震惊;这最后一路嘛…………”

    “虎山不必拘束,有什么计划就说。”

    “是,这最后一路,还请小帅准许标下自行选人,他们分散到各地,号召标下当年留在江北的旧部,当年调动的急,不少兄弟都留下了,清军来后,失散的兄弟不少,相信有他们策应,江北战役将更加顺利。”

    “好,事不宜迟,你这就安排。”刘国轩重重的挥下马鞭,江北战役拉开序幕,北伐进入最后的阶段。江北黄虎山之名,将再一次让满清人赶到震颤。

    四十八章 天朝来使

    巴达维亚,原名雅加达,天然良港,印度尼西亚首都。自从荷兰人在印尼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将印尼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后,雅加达的名字也被改成了荷兰名巴达维亚。

    今日苏门答腊迎来了一艘让所有人胆寒的舰队,战舰之上挂满了龙旗,黑洞洞的火炮显露在船体上,向人们宣告他们的威力。总督杰生·范·布拉泽斯顿已经得到了消息,对方是明朝的使者,只是这使者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对,那有这么嚣张的开这战舰跑来的使者?

    不过一年之前,西班牙在菲律宾惨败于明军之手,西班牙现在在欧洲正是张狂无比的时候,在亚洲却吃了这么大的亏,直到现在也没有办法报复。明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不得不谨慎对待。他要保证荷兰在亚洲的利益,台湾的事情他自然知道,可为了台湾与明朝开战显然不符合现在荷属东印度的利益,他们派人与明朝谈判了,只是现在这明朝派来使者做什么?而且是直接找总督的,这里面有问题啊。

    杰生总督还是客气的接待了明朝的使者,杰生很怀疑,这看起来瘦弱的老头子是怎么经受了海洋颠簸的?别死在自己这里了,那可是很糟糕的事情。还好听这老头说话声音还不错,应该没有问题。等这老头说完,翻译将话语翻译过来,杰生的心却更加紧张了。

    “总督,这个人是明国的官员,他这次来,只是问一问总督您,为什么在爪哇境内,明国的人被大量屠杀,我们却不约束人、土人的,难道是荷兰的统治已经约束不住土人了吗?要是你们不行,明国会让他们的军队来保护他们的子民。”

    杰生确实紧张了,说起来这次的屠杀时间背后的主使确实是他,因为这些中国人太厉害了。爪哇岛上的经济已经被这些人掌握了。爪哇的土人太懒惰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文明为何物,这些土人又没有脑子。逐渐的,土地、资源、商业店铺都成了中国人,可偏偏这些中国人都是以合法的手段做到这一切,让他没有办法。他们荷兰人才是爪哇的统治者,这一切本该是他们的。想明抢吧,不合适,要维护他自己的权威嘛,再说,明抢,这些人背后可是明朝,那个强大的帝国。

    明抢不成,那就来暗的吧。这次的屠杀时间他也不敢搞的太大,毕竟要考虑到明朝。这是一次争夺,也是一次试探。现在明朝忙于和他们的北方满足女真人作战,要是自己这次屠杀时间明朝不闻不问,那么下一步就是更大的事情,完全剥夺这些中国人的财产了。要是明朝有反应,自己就停手,将责任推给那些土人,想来明朝也没空来管。

    但是他没有想到明朝的人反应这么大,这句话赤裸裸的意思就是,要是你敢继续屠杀中国人,那么就等着战争吧。杰生是一名总督,也是外交官,嘴巴上是不会承认的,一番说辞,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爪哇土人,完全没有他们荷兰一点事情。同时表示,他们会尽快将凶手抓捕,保护华人的。

    来使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啰嗦的老头子赵彦杰,朱慈煃嫌他太啰嗦,直接给发到鸿胪寺,外交上有的是扯皮的地方,这位正合适。而且他的身份也够重,朱慈煃的启蒙先生,帝师级别的人物啊,说起来份量自然很大了。

    在质问————不错,是质问,措辞严厉的质问完成后。赵彦杰立即派人召集在屠杀世间中幸存的华人,荷兰人现在摸不清总督的意思,也不敢慢待了明国的使者。毕竟明军的强大他们也是知道的,并没有阻挡赵彦杰一干人等的行事。

    巴达维亚港口被清理出一片广场,赵彦杰在这青天白日之下,聚集了所有巴达维亚的幸存者。他派人数了数,到场的仅仅只有三百二十七人,赵彦杰疑惑:“还有人没有到吗?”

    这句话一问,地下立即传出底底的哭泣之声,一个老者出列说到:“大人,只有这么多了,全来了。朝廷仁德,皇上仁德,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离开故土的幼子,皇上万岁…………”

    随着老者的高呼,所有人齐齐的转向北方跪下磕头,山呼万岁,表示着他们的虔诚,他们的感激。赵彦杰扶起这位老者:“老丈,这以前这里有多少明人啊?”

    老者摇头:“那也说不清,不过三千人总是有的。”

    三千人?看着现在剩下的三百人,十不存一啊,太可恨了。赵彦杰宣读完诏书,又开始了他的个人表演,他的说话欲望十分之强烈…………

    不过这些人却听的津津有味,因为这是乡音,也是他们的保护神。看到停泊在那里的战舰了吗?看见战将上的火炮了吗?看见现在在四周护卫着他们的战士了吗?有这些在,还怕谁会欺负他们?在屠杀发生的日子中,他们都绝望了,连逃跑都难,反抗不是对手,死了多少人。想着那时候的惨状,那时候要是有这些,谁还敢来杀戮自己的亲人?

    赵彦杰宣扬了一阵朝廷的关心,陛下的恩赐,反正朱慈煃登基是马上的事情,估摸着自己回去也就该改口叫皇上了。忽然一个小孩的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进人群,看着正害怕的搂着孩子不让孩子哭的妇人,亲切的问到:“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哭?”

    这名妇人只是普通妇女,自古民怕官,见了这么大的官,她那里还说的出话。旁边一个老者替她说到:“大人请赎罪,这孩子想是饿的厉害,请大人绕了这孩子,孩子小,不懂事。”

    赵彦杰仔细一看,人群中很多人都是面呈菜色,神色十分的不好,他指着一个年青汉子问到:“你多长时间没有吃饭了?”

    “我…………我…………一天。”那汉子弱弱的回答到。

    带头的老者急忙说到:“大人,我们是草民,不知礼数,冲撞了大人,还请大人别见怪。也实在是生活困难,那事情出了以后,我们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一切,土人们杀红了眼,我们不敢出门,红毛人也不管我们,要不是大人到来,我们还要东躲西藏的过日子呢。”

    赵彦杰长叹一声:“这是本官疏忽了,来人,就在这里做饭,让乡亲们都吃饭。哼,本官倒看看,谁敢来寻衅。”

    这些百姓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杀,东躲西藏的到了现在。现在看见了明朝官员的官服,更因为这官员的亲切,无声的流下泪水来。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就在他们安心的吃饭的时候,荷兰总督的办公室中却传来一阵惊叫声:“总督大人,不好了,乌达米这猪头带着人去码头杀明人去了。”

    “什么?”杰生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不是让你告诉这些土猪不能在动了吗?”

    “我通知了,可是乌达米刚从外地回来,还没有告诉他呢。”

    坏了,这要是把明国的使者杀死了,那问题就大了,明国不是这些土著猪狗,人家有辉煌的文明、强大的军队,一旦升级为外交冲突,甚至开战…………那就麻烦了。明国拥有巨型战舰在欧洲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西班牙人从明国购买了巨型战舰,正在全力以赴的仿造,要恢复昔日无敌舰队的荣光在欧洲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在加上他可是亲眼目睹了那巨型明朝战舰,现在就停泊在港口之上,海军更是报告,还有三艘同样的战舰轮流在港口补给之后就在附近巡弋,看样子也是以防万一的。一旦明朝使者出了事情,想封锁消息是不可能的,他又怎么能不着急。

    “集合卫队,马上赶往码头,不能让明朝使者出一点事情。赶快去,上帝啊,乌达米这畜生带了多少人?”

    “据说有两三千呢。”

    这下总督大人再也坐不住了,两三千人啊,明朝使者虽然也有护卫兵,可那只有二百多人。会被这些土人撕烂的,人书差别太多了。总督府人的看到一副奇景,总督大人用圆球一般的身躯发挥出了短跑冠军一般的速度向着卫队跑去,卫队士兵们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战呢。

    还没等杰生总督带着军队出发,港口方向就传来火炮与火枪的声响。杰生开始祈祷,上帝保佑希望明军别那么没用,你们一定要坚持到我们到来啊:“目标港口,跑步前进。”喊完,杰生骑着那匹纯种阿拉伯骏马就开跑,也不管后面那些两条腿的士兵跑的和狗一样…………

    四十九章 铁与血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土人,听着海外华人的倾诉,明军护卫队的士兵早就火的不行了。在何永英的带领下,战士们迅速结成战阵将百姓保护在身后。

    “将军,好像来的都是百姓啊?”

    “百姓?放屁,老子可没有看见百姓,只看见一群暴民,他们拿着武器要来杀我们的人。服从命令,但凡靠近两百步的人,不管什么人,一律射杀。那个谁…………你大声喊话,不管什么人,要是干看紧,格杀勿论。”

    翻译很无语的做了路人甲,可对于一个将军的命令他可不敢违背。其实港口上的土人那里还敢靠近,那黑洞洞的枪口炮口震慑的他们根本不敢靠近,那些明军的眼神都和狼一样,就等着杀几个人呢。爪哇土人除了一小部分宗教狂热分子,其他的不过是眼红华人的财富。作为强势群体他们才敢参与屠杀,抢夺财富。当他们作为弱势群体的时候,他们胆小如鼠,根本没有反抗的胆量,荷兰人不过几千,就统治着几十上百万的土人做奴隶。

    乌达米一回到巴达维亚就听到华人在港口机会,还听说明国来了使者,他立即带人来铲除这些异教徒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乌达米是个宗教狂热分子,在他麾下也有不少宗教狂热份子,他们是伊斯兰教的忠诚信徒,认为所有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该死。荷兰人力量强大,他反抗不了,可华人却不一样了。他的屠杀并不是和别人一样为了财富,而是纯粹为杀人而杀人的。

    他自然看得到两百结阵等待的明军战士,他也知道火器,红毛人就是凭借这个统治他们的。可他不怕,火器发射间隔长,他们人多,一拥而上敌人自然不是对手:“阿拉的信徒们,异教徒就在我们的眼前,杀死他们,获取真主的护佑,信徒们,向真主表现你们的虔诚吧。”

    这些人立即开始了乱糟糟的冲锋,码头之上广场非常大,非常适合做战场。何永英看了冲来的人,嘴角一瞥,乌合之众:“命令战舰开炮。”

    随着他的指挥旗挥动,战舰上的火炮首先开始了怒吼。炮弹撕裂空气,落到人群中无情的粉碎肉体,纷飞的弹片带走一个个生命。三十门重炮的怒吼顿时震住了这些土人,他们那里见识过这么厉害的武器,冲锋的气势一弱,要不是乌达米反应快,怕是就要溃散了。乌达米高呼着‘真主保佑’,鼓动着大家继续向前冲。

    这时候明军的火统也开始发威了,虽然他们装备的不是新式步枪,可改良火统对付这些乌合之众却足够了。飞翔的铅子将一个个肉体打成筛子,没死的人躺在地下哀嚎,直到被后面的人踩死。不过敌人太多了,还是有几百人冲到了阵列之前。

    何永英见敌人冲近了一些,哈哈狂笑:“命令战舰发射拦阻火力。”回过头看着前排的刀斧手们:“儿郎们,这些畜生杀戮我们的同胞,视我们如无物,就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炎黄子孙的威武。一个不留,拔刀,杀…………”

    五十名刀斧手举起环手大刀,大喝一声,大刀劈下,人马皆碎。这些刀盾手都是按照唐朝陌刀手训练的,他们身着重甲,手持重50斤、长一米五的陌刀,一刀劈下,无人能挡,所有在眼前的人都会被劈成两半。对付这一群土人,倒真是大材小用了。

    这些陌刀手不管眼前是什么人,处于什么姿态,他们只有一个行动。那就是一刀两断,管你是反抗的还是跪地求饶的,在他们眼中,只要喘气的都会被劈碎。上司已经下达格杀令了,他们只需要执行而已。

    爪哇土人的武器击中他们却没有任何效果,重甲的防御力非常精良。陌刀手都是精挑细选的壮汉,少有对手。这一下杀的这些土人胆寒了,这些是什么怪物,根本拿人家没有办法。乌达米也懵了,这怎么打?可恨的荷兰人,只给自己刀子,要是给一些火器多好,就能对付这些魔鬼一样的家伙了。可他也不想想,荷兰人会给他们火器么?那荷兰人还统治个屁。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冲到前方的四百多土人全部成了碎尸,没有一个全尸的。何永英满意的看着战场,眼前的敌人都被杀光,后面的人根本冲不过来,大炮的封锁是恐怖的,那些土人的脸都白了。

    “哈哈…………痛快啊,痛快啊…………”何永英一阵大笑,举刀向天,大吼起来:“炎黄威武。”

    所有的陌刀兵也是举刀向天,高呼:“炎黄威武…………”

    随着那巨大的吼声,陌刀之上反射的冷光让在港口上人全部腿脚发软,立马跑路,恨不得爹娘多给自己生几条腿。不但是那些看热闹的人,连乌达米的部下也受不了这些魔鬼一样的明军。就那么点人,杀了几倍的敌人,可样子似乎意犹未尽,还要再砍几个人才满意的样子。

    乌达米很倒霉,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直接将他炸昏了过去。无人指挥,这些土人立马做鸟兽散。可怜的荷兰总督带着军队冲到港口的时候,正好看见何永英在那里耀武扬威,也让他惊惧,这明军的战力如此强大,这可不秒。

    赵彦杰这个时候从后阵出现了,这老头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杀戮场,强忍着呕吐的欲望对翻译说到:“你大声告诉所有人,大明皇帝有诏,但凡无辜杀戮我大明子民者,唯有灰飞烟灭之下场。大明不止会带来华美的货物、巨大的财富,同样也会带来携带雷火的炮弹、渴望饮血的钢刀。若敢冒犯天朝百姓,便要接受血与火的惩罚。”

    说完赵老夫子快步离开战场,回到船上呕吐去了,他的官员形象还是需要的,这些蛮子,有自己在还这般放肆,简直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呕…………但是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的话,士兵们荷荷狂呼庆祝着胜利。幸存的百姓们看到有这般的威武之师保护着自己,也是热泪盈眶,有这般后盾,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去不得?谁敢无辜杀戮我们,我们的大军便会踏平一切,带来毁灭的铁与血。

    华人百姓都很开心,荷兰总督杰生的心情却复杂了起来。明军的强大现在他是亲眼所见了,他们有巨大的船只与大量的火炮,他们有英勇的战士,有犀利的武器。一旦来犯,自己拿什么抵挡?只能祈求明国和以前一样,不要扩张了,否则对上这么一支铁血大军,任何人都只有颤抖的份。

    五十章 兵不血刃

    滁州城中,洪承畴已经沉默很久了,明军马上就到自己眼前了,这该怎么办就成了问题。出城野战?胜率太小了,自己麾下是一支七拼八凑起来的军队,那里是百战余生的北伐军的对手?守城?那也是白给,明军有大量火炮,早就用无数战例证明了再坚固的城墙在大量火炮之前比豆腐坚硬不了多少。

    自己手上的筹码太少了,消息传来,多铎已经被擒拿了,自己南下已经失去意义了。他自然明白北伐军的目的,江淮地区北伐军是志在必得。可北京方面却已经派不出援军,就是能派出援军这战争也打不下去了。

    “大人,北京急件。”

    洪承畴拿过来一看,差点瘫了。怪不得,怪不得这半个月明军没有发起攻击,原来是等这个啊。黄得功,也是名将啊,在江北有很高的声望,当初不少他帐下的士兵被打散,或投降、或散入地方。现在接到黄得功的号召,纷纷起来反抗,一下将各地搅成了一锅粥,到处都不妥当。

    多尔衮命令洪承畴立即班师,放弃淮、徐,撤回河南待援。不战而退吗?也好,总比送死强。他洪承畴深受皇太极器重,本来是存了死战之心的,不过回去就回去吧。他清楚满清打不下去了,明军一样也打不下去而来。只是明军的优势更多一些,因为不论是在福建、江南还是在江淮、甚至就算是河南、山东、直隶作战都是明军的主场。这天下到底还是汉人的天下。

    可恨啊,睿亲王如此不智,强行发布‘剃发易服令’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可惜自己屡次上书皆如石沉大海。最后他一咬牙,发布了撤退的命令。

    对于洪承畴的逃跑,刘国轩也没有追击。也不是他不想追,也实在是因为在打下去,他们的补给也不行了。朱慈煃已经发密件给他了,穷寇莫追,安定江淮即可。只要江淮在手,北伐中原就会从这里开始,也是南京的守护线。

    “虎山,这下好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仅此一事,你黄虎山名扬天下,堪称当世名将啊。”

    “小帅夸奖了,有我什么功劳啊。要不是北伐军一路兵锋锐不可当,十几万满清大军灰飞烟灭,现在这局势还两说呢。只是小帅,现在正是追击的好机会,我们追不追?”

    刘国轩摇头:“洪承畴此人不可小看,他手上兵力为损,主动撤退也是好事。我们只要拿回江淮即可,凤阳乃帝陵所在,有此功劳已经足够了。”

    黄得功是纯粹的军人,对于上面的命令他也不多说,只会执行:“虎山,你带兵一路前行,进抵颍州(阜阳)。我们的士兵也很疲劳了,征战经年,也该休息一下了。”

    “得令。”

    朱慈煃现在站在船头,心情非常好。前线顺利,自己就在还都南京的路上,一到南京立即称帝,不称帝自己的属下们也不会答应的。现在他也算明白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心情了,也许当初赵匡胤不想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天下,可部下们不答应啊,你不当皇帝我们可怎么办?谁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啊。

    鲁王朱以海现在已经被送去‘养老’了,绍兴归于自己,浙东朝廷的人他不打算动,这些人中是有野心家,和自己对抗过。不过眼光放远些,胸怀放大些。一个皇帝,没点宽容之心那谁还敢投奔自己?

    “皇上,杭州那边已经布置好了,苏州的灾民也没有什么异常。”

    一提苏州,朱慈煃就恨的牙痒痒,阿济格这王八蛋,一把火将苏州这人间天堂化为灰烬,数十万难民无家可归,自己要分出大量的钱粮去救济他们,让自己更要勒紧裤腰带了。这次为啥只抓住了多铎,没有抓住阿济格呢。抓到阿济格,一定要点了他的天灯,谁也别想保住这混蛋。

    “黄道周负责赈灾,他办事我放心,那就让杭州的人发动吧。”曾经跟随钱谦益投靠满清的那些个士绅,现在是你们报应来的时候了。一个江南,清军一到,望风而降,这些投降派王八蛋也起了巨大的作用。满清人来了以后,他们得到的却不多,满清人只当他们是奴才,才不将他们放在眼中,他们的预期目的没有达到,自然无比失望。

    而现在,已经不是失望的事情了,也许这里面有想曲线救国的人,也许有人是想保全百姓投降的。可惜,现在是竖立典型的时候,你们只有投降的份了。这些地方士绅有相当大的能量,是朱慈煃必须清理的。而这些人投降满清,出卖祖宗,最不容诛,若不抄家,便是对不起天下百姓了。

    这些世家被清理以后,大部分家财将被收归国有,一小部分将被分给那些支持自己的士绅们。这些人表现出了风骨,应该得到赏赐,可惜这样的人只占据了少数而已…………而土地,将全部被收归国有,一部分赏赐有功的北伐军将士,一部分将安置在北伐中阵亡的将士家属,不过大部分将成为国有田地。

    朱慈煃和陈子壮商量了很久,才得出这个办法。以往的所谓国有土地就是皇家田地,这个概念要被推翻,只是一些细则,朱慈煃还是要和陈子壮商量:“叫陈子壮来见我。”

    谢云沛下去布置人手下黑手抄家去了,陈子壮这位财政大拿见了朱慈煃也是比以前拘谨了几分。

    “集生,坐。我还没称帝呢,怎么觉得生分了些。”

    陈子壮连说不敢,朱慈煃现在很客气,他可有些担当不起了:“殿下,登基不过须臾之事,殿下应该有皇上的威严。要不然如何驭下?”

    “先不说这个了,叫你来,是想问你关于国有土地的问题你理顺了吗?”

    “启禀殿下,已经好了。”

    朱慈煃拿过陈子壮的折子看了起来,果然是财政大拿,这文章中分析的透彻。土地在这个时代被人们认为是命根子,异常的重视,从贫民到官绅,皆是如此。若想实现土地完全的国有化,是不可能的。当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的实施‘一条鞭法’,朱慈煃也明白,现在想消灭地主阶级那是痴人说梦。一旦这么干,自己的部下怕是就有大半造反的,更没有人支持自己的了。

    ‘一条鞭法’即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这样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主,给予了农民们相当的自由,对于以后的发展非常有效。朱慈煃作为穿越众,自然知道工商以后能拥有什么样的威力,死抱着土地当地主成不了大器的,不过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转变了,毕竟传统这思想太强大了,不是一下两下就能改过来的。

    而陈子壮在奏折中重点提出,目前实施‘一条鞭法’的重点是监督与处罚,张居正改革之时,就有的地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事各种徭役;有的额外加赋,条鞭之外更立小条鞭,火耗之外复加秤头;更严重的是藉一条鞭法实行加赋。使得有利百姓的变法成了盘剥百姓的利器。

    朱慈煃看了一下说到:“此事的监督,嗯……分成两套监督机制吧。御史台与军法处双管齐下,防止有人舞弊。至于这惩罚,嗯,效仿太祖吧。”

    陈子壮眨巴眨巴眼睛,他可没想到朱慈煃会有这么大的决心。军法处那是什么?那不是人,是一群狼。而效仿太祖,神啊,明太祖的惩罚,那可是狠毒的厉害,《大明律》規定:官吏贪污白银六十两以上者,处死决不宽恕;官吏受贿而枉法一贯以下杖70,每5贯加一等,至80贯处绞刑;受财不枉法一贯以下杖60,毎5贯加-等,至120贯杖100,籍洝郊也鞣?000里,撤职罢官,永不续用。

    看陈子壮的神色,朱慈煃笑到:“呵呵…………我知道你的担心之处,本藩问你。你说大明官员的俸禄可低廉?你不必顾忌,就是说了什么,本藩也赦你无罪。”

    五十一章 官俸

    陈子壮也有了胆量说:“殿下,说起来,本朝官员俸禄自太祖钦定而成例一来,一直没有变动,这不妥当。就本身来看,官员的俸禄不低,足以养活家人。我们就说这七品县令,月俸7石半,就洪武年间而论,足以养活三十人。只是殿下,有一点,这是洪武年间的标准啊。几百年了,这物价攀升,却因为太祖定例,官员俸禄不得涨,这就成问题了。”

    朱慈煃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不必顾忌。陈子壮也开始说了:“洪武年间,一石米不过银两钱。可现在呢?福建地区一石米也要银二两,其他战火波及的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这物价涨了十倍,官员俸禄却一点也没有涨,这自然就成了问题。”

    朱慈煃呵呵一笑:“集生,为何只算吃饭?当官的要体面,只会是吃饭那么简单?”

    “殿下,您当政以来,甚为宽厚,对于许多官员的私下所作所为有所纵容,还请殿下谨慎。”

    “呵呵,我心中有数,不到时候罢了。一待称帝,一切皆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听到这句话,陈子壮也就不再说:“诚如殿下所言,官员们不是只为吃饭,他们需要体面,需要雇佣家人仆役,需要迎来送往,需要大宅美妾。这么一来,这俸禄更是不足了。”

    “那以你之见,若想杜绝贪污,该如何办?”

    沉默了好一阵子,陈子壮无奈的叹气:“臣无能,臣没有办法。”

    “哈哈…………”朱慈煃却笑了起来:“你啊你,若你说你有办法,我还不相信呢。贪污是无法杜绝的,我们只有以规矩办事来防范,要不然我给军法(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