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部分阅读
个人的名字可能会取错,但外号绝不会叫错。跟我爷爷认识半辈子的人都说,我爷爷这一辈子从没做过亏本的买卖。”
边学道笑着说:“看你那得意样儿”
前面的车忽然减,祝植淳赶紧跟着减,找机会了前面的车,说:“这个事以后再说,先想想投资公司叫什么名字。”
边学道说:“咱俩合资,就叫淳道好了。”
祝植淳听了,摇头说:“不行。”
边学道说:“为什么?”
祝植淳说:“你是创业一代,我是祝家三代,祝家投进来的钱不是我的,我只是代为执行,按你的起名思路,真叫出来,我在祝家就没法立足了。”
边学道一想也对,问祝植淳:“那叫祝道投资?”
祝植淳问:“还有别的方案吗?比如那种搭眼一看,就直观给人希望啊、前景啊感觉的名字。”
边学道说:“起那样的名我不专业啊,我就觉得祝道投资不错,要不叫凯旋天际?”
祝植淳说:“还记着凯旋门呢?”
边学道问:“你怎么知道?”
祝植淳似笑非笑地说:“我就知道。”
边学道问:“这个怎么样?天际……有你说的希望啊前景啊的意思吧?”
祝植淳说:“换成天机怎么样?”
都说天机不可泄露。
边学道这个知天机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天机这个词,所以他摇头说:“我还是喜欢天际。”
祝植淳说:“那就天际,听你的。”
“凯旋天际……”祝植淳接着问:“公司成立后,你有什么想法?”
边学道靠在座椅上说:“以小搏大,肯定是互联网上的好项目值得投,要是玩阵地战呢……你觉得啤酒企业怎么样?”
不知道为什么,边学道一直对松江啤酒念念不忘,他觉得,房地产终有衰退的一天,啤酒则属于长盛行业。
“啤酒?”从祝植淳的语气就能听出他很诧异:“你想做实业?你知道啤酒行业多难做吗?”
边学道说:“一个好的啤酒品牌能存活很多年。”
祝植淳边开车边说:“说是这么说,可是做起来很难,像啤酒这样的快消行业……”
边学道打断祝植淳的话,问道:“快消行业?什么意思?”
祝植淳说:“所谓快消,就是快消费品,这类消费品极易被消费者接受,在实现购买后,能够在短期内消费完毕并可能重复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最早的快消费品概念是从洗涤用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开始的,后来它的概念逐渐延伸到食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纸制品等产品。跟家电、家具、汽车、房地产、通讯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相比,快消费品的特点是绝对价格较低。”
听祝植淳说完,边学道长长地“哦”了一声,说:“继续说你刚才那个话题。”
祝植淳问:“刚才说到哪了?”
边学道说:“说到像啤酒这样的快消行业……”
祝植淳说:“哦,对,像啤酒这样的行业,对品牌的营销能力和铺货能力要求特别高。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促销、价格水平、售点布局、产品陈列等因素对销售起重要作用。还有,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力,各啤酒品牌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攻城掠地,全是艰苦的对攻战。”
边学道看着车窗外的路面说:“砍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刚才你也说,国外啤酒品牌逐渐在国内市场力,如果这个市场没前景,他们为什么来呢?”
祝植淳一下无语了。
(请大家到创世网参与金键盘大奖投票活动,投票请投作者项,支持俗人作者庚不让,票是免费的,每天都可以投,一直投到本月3号。还有,感谢小伊菲、曹仓舒、宝贝等书友的打赏支持,谢谢大家。)
……
第555章 微博战略
从五台山开车到燕京,一路上边学道和祝植淳聊了很多,但在踏足啤酒行业这个问题上,两人没有达成一致,好在他俩谁也没想现在就说服对方,不管怎么样,先把公司注册上再说。
当然,必须离岸注册。
把边学道送到中海凯旋门口,祝植淳下车,看了一眼四周,问:“你住这儿?”
边学道说:“单娆住这。”
祝植淳说:“不错,到底是盖房子的,眼睛够毒,这位置,升值空间很大。”
边学道说:“买时没想那么多,就是看这里离她单位近。”
祝植淳拉开车门说:“行啊,我就不上去了,回去收拾一下,争取赶上去四山的飞机。”
边学道说:“我在燕京没什么熟人,记得帮我问国贸三期8层的事。”
祝植淳挥手说:“记着呢。”
单娆和林琳都出去了,家里没有人。
边学道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啤酒,坐在沙上,静静地喝,静静地想事情。
他喜欢酒庄,祝海山送了他一座顶级酒庄,说实话,是真的很高兴。
对于接受酒庄,边学道犹豫过。
后来他一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针对的是国家公务人员,用不到普通公民头上。就算真要查,有祝家在前面挡着。再说了,边学道做的运动馆、地产、it、投资都是正当生意,凭什么查他?
大雪封山困在五台山上的三天里,边学道除了闲逛,一直在思考,作出两个决定。
其一,跟官场保持距离,争取做个然的商人,免得日后因为政治地震被牵连。
其二,加快松江地铁地块囤积度,尽快推出智为微博,总而言之,争取尽快把敢为和智为的盘子做大,这样一来,酒庄新闻出后,人们掂量一下他的资产,不会太诧异。
在燕京停留一晚,第二天上午坐飞机回松江。
落地没回家,先到敢为。
因为马上要去欧洲跟马成德会和,交接酒庄,不知道要耽搁多久,年底和元旦的事他要提前安排。
元旦过后,松江马上有一场土地拍卖会,6宗地块中有两块是边学道志在必得的,因为那两块地离未来的地铁2号线和-号线非常近。之前边学道告诉胡溪的,是1号线沿线的地块,2号线和-号线,现在能认准的人基本没有,所以,竞争者不会太多。
另外,边学道准备在四山蜀都和云南春城开两家尚动俱乐部连锁店,以俱乐部为探路先锋,将触手伸出松江。再就是为去蜀都见徐尚秀铺路,抗震楼不能逢人便说,俱乐部连锁店属于事业的延伸,有了它,往蜀都跑就名正言顺了
在敢为开了两天会,把各项工作都分配下去,边学道再次严重感觉到人手不足。
晚上。
在林畔人家书房里,边学道跟王一男通了近半个小时电话,详细问了安全卫士和输入法最新的装机量统计,以及微博和浏览器的开进度。
王一男说:“浏览器还好说,微博这个东西,有些功能在开人员心里很模糊,可能需要你来讲解一下你构想中的微博架构和形态。”
边学道说:“正好明天我要过去,到时我跟大家说一下。”
挂断电话,边学道拿起敢为集团的员工名单看了又看,他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人才储备瘸腿得厉害。
智为需要人时,敢为这边无人可调。
微博这个东西,尽管前世被新浪将一手好牌打臭了,但绝对不是随便抽几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能玩得转的。
摆在眼前的要问题是,微博由智为科技开,是否也归入智为科技旗下。如果归入智为科技旗下,谁来牵头做微博?
王一男肯定不行,他还要全盘掌舵其他项目的推进。
那么微博交给谁来掌舵?
有一点可以肯定,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其商业模式探索是全球性的,即便有边学道这个bh也需要才能极高的人来驾驭才行。
想来想去,身边没有这么个人。就算去三大门户挖人,够格的人才也没几个,而且基本挖不动。相对于三大门户,智为科技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庙小难请大神。
在书房里踱了几圈,边学道打通了王德亮的电话。
“德亮,是我。”
“喂……喂……老边啊……等我会,我出去说。”
“好。”
“喂,老边,能听清了。”
“你在哪呢?”
“嗨,跟经理陪客户在kt唱歌呢。”
边学道问:“现在工作怎么样?”
王德亮说:“就那样,刚转正两个月。”
“工资呢?”
“底薪提成,弄好了能对付个五千多,弄不好就不到三千。”
边学道说:“别在那于了,回来帮我吧。”
“啥?”王德亮问:“你刚才说啥?”
边学道说:“我说你回松江来帮我吧。”
王德亮说:“回去我能于啥啊?”
边学道说:“这个不用担心,我这肯定有能让你大展拳脚的位置。”
王德亮说:“不是……哥们,你可想好了,我回去要是于不好你那的活,我这边工作也丢了,你可把我坑了。”
边学道说:“没事,别说你,连你女朋友算上,养两个人,一点儿难度没有。”
王德亮说:“说说你想让我于啥,交个底,也好让我考虑考虑。”
这明显是两次受边学道委托坑陶庆留下的后遗症。王德亮也成熟,过了给点钱就帮人无底线做事的年龄。
边学道说:“涉及商业机密,而且电话里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总之,不是坑人,是创业。”
王德亮问:“什么行当?”
边学道说:“it。”
王德亮说:“我不懂it啊”
边学道佯装生气:“别墨迹了,赶紧辞职回松江,我跟你说,过这村没这店。”
王德亮沉默了几秒,说:“就算辞职,也得给单位一段招人交接的缓冲期,这是道义。而且我们经理对我不错,几个同事处的也很好。我得把手里的工作跟经理交待一下,再跟大家喝几顿酒,估计最快也得半个月。”
边学道听了,说:“行,元旦后过来就行,我近期要出趟国,我要是有事耽搁了没回来,你到松江后先跟一个叫丁克栋的联系。一会儿我把他手机号用短信给你,到时你的吃住他都会安排。”
王德亮最后问了一句:“哥们,你说真的啊?”
边学道说:“你真墨迹”
坐在会议室里,边学道觉得台上用ppt讲解浏览器开进度的技术员说话真墨迹。
他在心里问了五六遍,一个胡子拉碴的男技术员,用ppt讲解技术问题,背景页面还选得那么娘,难道果然是宅男都不能貌相?
不过为了给王一男面子,不好坐下听了没几句就飙,弄得好像他带着意见来的一样。毕竟微博一旦成立,就会从王一男手里分权,做事业,还是团结的好。
浏览器是个纯技术型项目,边学道插不上太多话,他也没打算开出自己家独立的浏览器内核,所以强调了两遍“度和兼容性”后,话题进入到了微博。
说到微博项目,参与开人员和项目组成员纷纷说了他们的想法。
边学道一直听,偶尔用笔记下几句。
等大家都说完了,轮到他了。
边学道说:“相信你们中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接触过ttt和fc我们正在开的微博,就是这两家的中国混合版,而我的目标是,将智为微博做成智为科技旗下另一款杀手级应用。”
“第一点,我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推出的微博,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智为微博的宗旨性功能是,应用简单,可以⊥最大范围的人群都用起来得心应手,以及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
“第二,直播、围观、交流、互动,这八个字是智为微博的关键词。未来几年之内,我们的微博,将成为一种微媒体,成为一种微生活,成为新闻要闻的原地和第一落点,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商业世界的运转轨迹。
“第三,未来的智为微博,先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其次是一个数据提供商,最后是一个内容提供商。这个平台可以承载一定的媒体属性,卖广告位赚钱,但这个不能成为主要盈利渠道。我们要做的,是像扎克伯格那样做时间线、做搜索图谱,让用户将自己的生活投影到网络上,例如谁想换家电,谁想请家教,谁想学乐器,谁要结婚了需要婚庆公司、谁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通过微博,挖掘出单个用户的需求和单个用户的价值,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洞察潜在商机,分门别类的再转卖给广告主,在用户需求和商业服务之间建立桥梁,我们从中收取过桥费,将用户变现。”
包括王一男在内,会议室里的一众人都听呆了。
大家心里同时涌起一个念头:这也太牛了吧战略目标明确,展路径清晰,分析头头是道,难道这就是人家是老板,我们是打工仔的原因?
王一男问:“初期怎么推广?还有,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盈利前景不明朗。”
边学道听了,满意地点头说:“你的观点是对的,初期肯定是赔本赚吆喝,用吆喝换取注意力,甚至一到两年内,都是战略性赔钱阶段。大家可以放心,对这一点,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微博项目的基础架构和网络设备等投入,我准备投入6—b个亿的资金,到时如果前景看好,我还会追加。所以诸位,钱我来想办法,怎么把项目做好,就拜托大家了。”
看了一眼会议室里的人,边学道接着说:“至于初期的推广,一招,拉名人开微博,一个一个的拉、教、推,然后坐等闻风而来的粉丝。”
说到这里,边学道第一个想到的,是沈馥。
(请大家每天来创世网帮作者庚不让投金键盘奖,谢谢大家)
…………
第557章 十三叔
走出戴高乐机场,边学道打车,直奔马成德和律师团下榻的酒店。
马成德先边学道两天到法国,提前跟法国的中介和法律机构接触。
路上边学道提前打了电话,想到会有人在酒店大堂等自己,但没想到等自己的人会姓祝。
边学道走进酒店,一个坐在大堂沙里看杂志的年轻男人跟他挥手。
乍一看,边学道差点以为对面是费翔。
他又仔细地看了两眼,近看就看出了不同,这人的眉毛比费翔有棱角。
拿不准对方是什么来路,边学道站住脚步说:bsp; 对面的男人伸出手,一脸笑容地说:“边学道吧?我是祝清源,植淳的十三叔。”
十三叔?
边学道瞬间想到了黄飞鸿里的十三姨。
虽然是男的,不过这个十三叔也够美,啊不,够帅的。
可是……
这个十三叔怎么看着这么年轻?
还有他这一口音奇特的普通话,感觉是常年在国外生活的。
祝清源补充说:“我跟植淳同岁,生日比他小两个月。”
看见边学道脸上的表情,祝清源哈哈一笑:“植淳早就适应了,他后面还有四个叔叔、三个姑姑呢。”
边学道看过祝海山的手稿,知道这种情况的成因是什么。
因为身处的时代比较特殊,祝海山中青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在淘文物,结交几十年后迹的官员、商人、学者、名流。
进入上世纪8年代,祝海山事业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也是在那段时间,祝海山在各种场合结识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红颜知己。
所以,真算起来,祝植淳的一些小叔叔和小姑姑,可能比边学道还年轻。
两人走到电梯口,等电梯的时候,祝清源说:“我听说了,你是老爷子的关门弟子,算起来咱俩同辈,你叫我十三哥就行。”
十三哥……
边学道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祝家二代中第一个向自己伸出橄榄枝的。
看看祝清源的脸,其实很好分析。
祝清源是混血儿,他母亲很有可能居住在国外,没跟祝海山生活在一起。
所以,就算祝清源后来认祖归宗了,但祝家老大的儿子比都祝清源大,这样的兄弟没什么感情,也谈不上亲情,就算交流,中间隔着不知多少条代沟。
推导下来,祝清源在祝海山这棵大树下享受一片荫凉没问题,但想在祝家掌握话语权,那就难比登天,最起码他前面有十二个哥哥,若于个姐姐、姐夫。
因为在祝家压根没有多少股份,所以,无论祝海山给了边学道多少好处,祝清源的不爽程度要远低于祝植淳爸爸和几个掌权的叔叔、姑姑。
另外,边学道没想到的是,祝清源其实很乐于看见有人来分一杯羹,因为只有搅动局面,他这样的边缘人才会升值,成为各方“团结”的对象。
所以,祝清源对边学道没有多少敌意,特别是,他接下来还要有求于边学道。
因为……祝清源是个酒商。
在酒店房间,边学道见到了马成德。
马成德还是一副光头,但没穿僧衣,穿了一身唐装。
跟在山上时一样,马成德还是那么沉稳随和,细长的眼睛像平湖一样,可是边学道感觉出了不同,马成德身上的气场不同了,尽管内敛,但很有派头。
不是装出来的那种派头,是真有派头。
让人看一眼,就觉得他很不一般。
看见边学道,马成德习惯性地双手合十,然后自哂一笑:“哎,习惯成自然,出来也改不了。”
边学道说:“让大师操劳了。”
马成德坐下,摆摆手:“谈不上,在山上一待好几年,说不想下山转转,那是违心之语。”
边学道说:“这一趟都听大师安排。”
马成德说:“别叫大师了,我就是佛前一个小和尚,跟植淳一起叫我马叔吧。”
边学道笑着说:“那……这一趟都听马叔安排。”
马成德在祝家很有地位。
马成德在国内很有能量。
如果在国内,他这次要办的事,根本不算个事,他甚至不用出面,几个电话就能搞定。可是出来了,一切都得按照人家的规矩办,就算肯花钱,只能是在某个环节加一下,但想跳过环节,不走法定程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人敢承担那个责任。
马成德已经跟中介联系过了,对方的说法是,原则上现在进行二次交易是允许的,但是,因为两次交易的时间太近,加上奥比康酒庄地位特殊,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阻碍。
但无论什么阻碍,多少阻碍,都是马成德的工作。
除了马成德,对这次交易最上心的,是受雇于祝家的法国当地的律师、公证人、房产专家、葡萄园专家、土地局工作人员、审计师、会计师等,因为一旦交易成功,这些人的酬劳都是十分可观的,大体占到酒庄收购价格的o左右
当然,这次交易,祝家不会像之前从美国家族手里买时那样,将交易额定得那么高,那样等于平白让法国政府抽税,让受雇人员得利。
这次的账面交易额,定在了2亿美金。
尽管在法律上酒庄已经属于祝家了,理论上应该是祝家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想卖多少就卖多少,可是要考虑法国政府抽税的愿望,以及当地酒庄主的感受,毕竟是国宝级酒庄,不能太儿戏。
2亿美金,这个是法国相关部门能接受的底线,如果再低,就可能会在交易过程中刁难祝家和边学道。
马成德告诉边学道,让他先在巴黎看看风景,或者去欧洲其他国家转转也行,等中介从波尔多传回来消息,他们一起动身去波尔多。
回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边学道呈大字形躺在床上。
他心里清楚,这次交易,半个月能完事回去都是快的。
来之前,边学道没告诉董雪。
董雪这个姑娘很粘人,边学道怕提前告诉了她,董雪粘着他一起去波尔多。
边学道当然乐意董雪陪在身边,可是他怕马成德有想法。
交易中出现什么新动向,马成德可能随时要跟边学道沟通,如果董雪腻在身边,会不太方便。
酒庄是祝家的,钱是祝家掏的,人是祝家雇的,若是边学道在配合度上都不能百分百让对方满意,那实在说不过去。
酒庄是正事。
董雪那边,等办完正事再见不迟。
当然,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边学道这次来,打算去德国看看沈馥。
去看沈馥,肯定不能带着董雪,所以,只能先见沈馥,后见董雪。
第558章 游到唱歌的人身边
在巴黎待了三天,波尔多那边迟迟没有进展,边学道跟马成德说了一声,一个人来到德国。
这次的目的地是柏林。
虽然是客座教授,不从学院拿工资,但沈馥责任心强,觉得大家喊她一声“沈老师”,她就应该对学员负责。于是,柏林的孔子学院成立后不久,沈馥带着沈老师搬到了柏林。
在柏林,沈馥成立了一家音乐工作室,和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国古典乐器兴趣班。
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打时间,却不想,工作室和兴趣班都挺火,开业半年多,雇员数量就从升到6人。
随着沈老师病情的日渐好转,沈馥能抽出更多时间在孔子学院和兴趣班上课,而音乐工作室,正在为沈馥打造一张中国风的轻音乐专辑。
几次晚上在家母女聊天,沈老师都问了沈馥的感情生活。
当妈的不能不关心这个话题,眼看着女儿事业稳定,年纪渐长,她觉得到了该松一口气考虑考虑个人生活的时候了。
每次沈老师提到这个话题,沈馥都顾左右言他,后来见沈老师坚持问,沈馥就说自己现在是明星,结婚的话可能会影响人气。
谁知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妈妈不好糊弄,沈老师说:“你结过一次婚了,还谈什么结婚影响人气?你老实跟妈说,是不是心里有人选了?”
沈馥摇头说:“没有。”
沈老师两眼紧紧盯着沈馥的脸,问:“真没有?”
沈馥说:“这两年一直在写歌、唱歌,四处奔波,没遇到合适的人。”
沈老师轻叹一口气说:“你啊,心眼实,我怕你白白地耽误好年华啊”
好年华?
沈馥侧头看向墙角的地灯。
如果边学道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沈馥家的这个地灯,跟他在红楼摆的地灯是同一款。
这款地灯不是什么大品牌,德国没有卖的,是沈馥上次回国,用了两天时间、找了n家商场才买到,然后托运到德国的。
她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突然疯了似的就想买这款地灯。
灯买回来后,就放在家里的沙旁,跟当初边学道的摆法一样。每天沈馥工作完回家,吃了东西,洗了头,拿着一罐啤酒,懒懒地坐在沙里,周围都是地灯散出来的晕黄的光,她就会觉得特别沉静。
她也曾在心里问过自己,这么迷恋这种似曾相识的灯光和感觉,是对那段日子有什么怀念?还是对那段感情有什么期待?
可以怀念,但不应有期待。
沈馥对这一点的认识十分清醒。
可是,当她接到边学道的电话,说他正在来柏林的路上,沈馥慌了。
这天,沈馥教导的学员第一次听见沈老师弹错了音。
傍晚,沈馥来到酒店,敲响了边学道的房门。
门开,沈馥走进房间,后背靠在门上,两人对视了四五秒,然后同时笑了。
再次见到沈馥,边学道现沈馥变化很大。
初次见面时,沈馥清幽、坚强,但身上难免缠绕一丝若有若无的怨气。可是现在,沈馥如脱胎换骨一般,再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负面情绪。
眼前的沈馥,笑的那么自然,那么美丽,让人沉醉的端庄中流露出妩媚的色彩,像是经过淤泥淬炼的荷花,白色的花瓣带着粉色的花尖,明媚盛开。
边学道先开口,他看着沈馥身上的衣服问:“怎么这一身?你刚从俱乐部出来?”
沈馥在房间里看了一圈,问边学道:“你带能跑步的衣服了吗?”
“跑步?”边学道说:“没带,这次是出来谈生意的。”
沈馥说:“走,我带你买一身去。”
边学道拉着沈馥问:“买衣服于什么?”
沈馥说:“跑步去啊”
边学道看了看窗外说:“现在是2月,再说,天快黑了。”
沈馥说:“你不去?”
边学道说:“我去。”
边学道住的这家酒店一楼有商场,卖的都是名牌,贵,不过对于边学道来说,毛毛雨。
因为是在德国,边学道挑了一套num从头到脚全是新的。
走出酒店,戴上帽兜,跟在沈馥身后穿过一个街区,开始沿路慢跑。
跑了一段,见边学道戴着帽兜,还一直跟在身后,沈馥停下来等他,看着他笑,然后说:“你这么小心,是怕狗仔现后损我人气,还是怕你女朋友看到报道后,跟你闹别扭?”
边学道没停下,一边原地跑一边说:“我不认路,当然在后面跟着你跑。”
沈馥说:“行了,别落那么远,这是德国,没几个人认识我,也没几个人认识你。”
大约跑了半小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两人一直跑到洪堡大学门口的亚历山大-冯-洪堡雕像前,沈馥才停下来,看着身旁有点气喘吁吁的边学道,她问:“在国内时,记得你经常运动,怎么现在跑一会儿就累成这样?”
边学道看着洪堡雕像说:“那时我还在上学,现在天天被公司的事情缠着,俱乐部的教练给我制定了运动计划,可是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让边学道歇了一会儿,两人开始往回跑,这次两人并肩跑,边学道问沈馥:“从什么时候开始跑步的?”
沈馥说:“一年多了。”
边学道问:“为什么晚上跑?”
沈馥说:“喜欢看着天亮变成天黑的那种静谧感。”
静谧感……只有寂寞的人才会喜欢吧?
路过一家咖啡厅,边学道要进去歇一会儿,沈馥只好跟他一起。
挑了一个靠窗的桌子,边学道看着沈馥用德语跟服务员交流,等服务员走后,边学道说:“你德语学得这么快?
沈馥说:“学院那边有专门的德语课,再说这里有语言环境,不学就处处受憋,逼着人学。”
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窗外的夜景,一边闲聊,边学道问:“这一年多辛苦吗?”
沈馥问:“你说的辛苦指什么?”
边学道说:“综合的……感觉。”
沈馥反问:“你辛苦吗?”
边学道说:“天天想着赚钱,能不辛苦吗?”
沈馥说:“度过了那段非常时期,生活对我来说不复杂,能挣到钱养活自己就行。”
边学道心有所感,说:“我的生活却越来越复杂了。”
沈馥问:“哪方面?”
边学道摇摇头,端起杯喝了一口。
沈馥说:“是感情吧?”
边学道笑了笑,问:“你呢?”
沈馥悠悠地说:“一个人在海上乘船远行,他听见飘渺海雾那边传来的曼妙歌声,心醉神迷。同船的人告诉他那是蛊惑人心的海妖,他不信。同船的人要缚住他的手脚,堵上他的双耳,他却挣脱所有的束缚,纵身跃入海中,游到唱歌的人身边。”
沈馥停了一下,继续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时候,又该说什么呢?”
(求月票,求金键盘票,拜求大家来创世投票支持俗人和庚不让。)
……
第559章 忧伤还是快乐
这一晚,沈馥没在酒店留宿。
这是她和边学道之间的默契,两人之间,沈馥控制着主动权。
基本上,只有在沈馥情动的时候,边学道才可能在她的默许下吃上一口肉。当然,如果边学道一定要,沈馥也会给,可是那样没什么意思,因为沈馥这样的女人,她发自心底的爱意才是男人最沉迷的。
第二天,沈馥推掉了工作安排,戴着墨镜,领着边学道挽臂游了一整天柏林。
这一天,沈馥最亲密的表现就是挽着边学道手臂,依旧没有留下陪边学道。
第三天,沈馥要去孔子学院上课,边学道一个人去了沈馥开的中国古典乐器兴趣班。
兴趣班临街,很好找。
负责接待的华人女性看边学道很年轻,以为他是想来学乐器的,问出边学道是中国人后,开始热情地用中文介绍兴趣班的“师资力量”,其中特别介绍了校长沈馥的资历。
老实说,兴趣班在边学道眼里,有点寒碜。
总共150平米的样子,用玻璃和隔音板分割成几块,挂着古筝牌子的房间,里面一共摆了8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练习用的古筝。
往前走,边学道听到一阵耳熟的旋律。
|一|本|读|小说 〖y〗〖b〗〖d〗〖u〗 然后,隔着玻璃,他看到两个白人孩子正在努力地吹手里的陶笛。两个孩子吹的很勉强,旋律不连贯,但边学道还是听出来了,他俩吹的是边学道在学校主楼楼顶给沈馥吹过的——《千年风雅》。
傍晚,沈馥又带着边学道出去跑步。
路上,边学道说:“我想去看看沈老师。”
沈馥听了,停下来,看着边学道说:“你去见了我妈,我就不能夜不归宿了,你想好了?”
边学道眼睛有点直,傻傻地说:“夜不归宿?你多大了还有这个框框。”
沈馥侧头不看边学道,说:“本来是可以想办法不回去的,但是你去看了我妈,我就不能不回去了。”
边学道两眼放光地说:“也不用非得晚上,其实白天也可以……”
不等他说完,沈馥一扭身,朝前跑去。
又跑了大概600多米,沈馥在街口停下来,挥手拦下一辆出租车,跟边学道一起坐在后座,告诉司机去一个地方。
见司机启动车子,边学道问沈馥:“去你家?”
沈馥说:“工作室。”
…………
到地方下车,沈馥掏出钥匙开门,开灯,带着边学道上楼。
沈馥的工作室超乎预料的好。
就环境布局和设备水平来说,比边学道的爱乐工作室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看了一圈,边学道问:“都是你弄的?”
沈馥说:“不全是。这里本来是一个德国摇滚乐队的工作室,两年前,主唱和两个乐手聚会吸毒,产生幻觉后开枪,导致两死三伤,乐队被歌迷抛弃,没多久就解散了。我是从中介手里买下这里的,大体没动,换了些设备,简单装修了一下。”
看着很有规模的工作室,边学道说:“真难想象你居然经营这么大一个工作室。”
两人走进录音棚,沈馥打开灯说:“买下这里纯属巧合,因为我想这辈子肯定是要在音乐上刨食吃了,家里不能练歌,起初想把这里当练歌房的。”
看着楼梯,边学道问:“上面还有?”
沈馥点点头:“上面是休息的地方,老外设计的格局,讲究劳逸结合,我把钢琴房安排在楼上了。”
边学道说:“带我去看看。”
来到楼上,边学道情不自禁地说:“真不错,这笔买卖不亏。”
沈馥笑了,说:“你都不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的,怎么知道不亏?”
边学道摸着墙上一幅画的边框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喜欢就不亏。”
沈馥指着右手边说:“那边是琴房。”
打开灯,边学道走到三角钢琴前,打开琴盖,用手指按了两下。
沈馥问:“你会弹吗?”
边学道摇头。
说到钢琴,那些世界有名的钢琴曲,边学道个个都听得囫囵吞枣,唯独一首,前世在报社上夜班时,他单曲循环听了几个月。
这首钢琴曲在中国互联网上名叫《忧伤还是快乐》,原曲是韩国作曲家july的《my-soul》。
对这首旋律简单的《忧伤还是快乐》,边学道做不到耳熟能弹,但确实到了耳熟能哼的程度。
脑海里想着旋律,边学道把沈馥拉到琴前,说:“我忽然来了灵感,我哼,你试着弹一弹。”
沈馥坐在琴凳上,看着边学道说:“没有曲谱,怎么弹?”
边学道用手指敲着钢琴边缘,嘴里像口技一样配合发音,那场面,看得沈馥几次忍俊不禁,扭头不去看他。
边学道一连用嘴“弹”了三遍,沈馥终于听出了大体旋律结构,可是曲子起始音定在哪儿,还有和弦,这两样边学道怎么也说不清。
见边学道兴致很高,沈馥耐着性子陪他一起疯,一个音一个音地试,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弹。
沈馥的乐器水平和音乐天赋真不是盖的,一个多小时后,她已经能弹出曲子的雏形了,尽管个别音还需要调,但大框已经出来了。
收回双手放在腿上,沈馥说:“给你的灵感起个名字吧。”
边学道想也没想就说:《忧伤还是快乐》。
沈馥却听成了另一个意思:“忧伤还是快乐?主旋律有点忧伤,但副旋律却很欢快,曲子挺积极的,就叫快乐吧。”
边学道笑着说:“不是从忧伤和快乐里选,而是名字就叫《忧伤还是快乐》。”
沈馥问:“为什么叫这个名?”
边学道当然不能说前世就叫这个名,只好说:“很多人的人生都是由悲转喜,由苦到甘,希望这个曲子能让听到的人远离忧伤,选择乐观快乐地面对生活,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承受过什么,都要好好地爱家人、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
沈馥放下琴盖说:“不弹了,你这提炼的中心思想太高级,我得消化消化。”
沈馥走进办公室,拿起座机,往外拨号。
“喂,王姐,我妈睡了吗……我跟她说两句话……妈( 俗人回档 http://www.xlawen.org/kan/3636/ )
边学道笑着说:“看你那得意样儿”
前面的车忽然减,祝植淳赶紧跟着减,找机会了前面的车,说:“这个事以后再说,先想想投资公司叫什么名字。”
边学道说:“咱俩合资,就叫淳道好了。”
祝植淳听了,摇头说:“不行。”
边学道说:“为什么?”
祝植淳说:“你是创业一代,我是祝家三代,祝家投进来的钱不是我的,我只是代为执行,按你的起名思路,真叫出来,我在祝家就没法立足了。”
边学道一想也对,问祝植淳:“那叫祝道投资?”
祝植淳问:“还有别的方案吗?比如那种搭眼一看,就直观给人希望啊、前景啊感觉的名字。”
边学道说:“起那样的名我不专业啊,我就觉得祝道投资不错,要不叫凯旋天际?”
祝植淳说:“还记着凯旋门呢?”
边学道问:“你怎么知道?”
祝植淳似笑非笑地说:“我就知道。”
边学道问:“这个怎么样?天际……有你说的希望啊前景啊的意思吧?”
祝植淳说:“换成天机怎么样?”
都说天机不可泄露。
边学道这个知天机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天机这个词,所以他摇头说:“我还是喜欢天际。”
祝植淳说:“那就天际,听你的。”
“凯旋天际……”祝植淳接着问:“公司成立后,你有什么想法?”
边学道靠在座椅上说:“以小搏大,肯定是互联网上的好项目值得投,要是玩阵地战呢……你觉得啤酒企业怎么样?”
不知道为什么,边学道一直对松江啤酒念念不忘,他觉得,房地产终有衰退的一天,啤酒则属于长盛行业。
“啤酒?”从祝植淳的语气就能听出他很诧异:“你想做实业?你知道啤酒行业多难做吗?”
边学道说:“一个好的啤酒品牌能存活很多年。”
祝植淳边开车边说:“说是这么说,可是做起来很难,像啤酒这样的快消行业……”
边学道打断祝植淳的话,问道:“快消行业?什么意思?”
祝植淳说:“所谓快消,就是快消费品,这类消费品极易被消费者接受,在实现购买后,能够在短期内消费完毕并可能重复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最早的快消费品概念是从洗涤用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开始的,后来它的概念逐渐延伸到食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纸制品等产品。跟家电、家具、汽车、房地产、通讯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相比,快消费品的特点是绝对价格较低。”
听祝植淳说完,边学道长长地“哦”了一声,说:“继续说你刚才那个话题。”
祝植淳问:“刚才说到哪了?”
边学道说:“说到像啤酒这样的快消行业……”
祝植淳说:“哦,对,像啤酒这样的行业,对品牌的营销能力和铺货能力要求特别高。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促销、价格水平、售点布局、产品陈列等因素对销售起重要作用。还有,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力,各啤酒品牌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攻城掠地,全是艰苦的对攻战。”
边学道看着车窗外的路面说:“砍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刚才你也说,国外啤酒品牌逐渐在国内市场力,如果这个市场没前景,他们为什么来呢?”
祝植淳一下无语了。
(请大家到创世网参与金键盘大奖投票活动,投票请投作者项,支持俗人作者庚不让,票是免费的,每天都可以投,一直投到本月3号。还有,感谢小伊菲、曹仓舒、宝贝等书友的打赏支持,谢谢大家。)
……
第555章 微博战略
从五台山开车到燕京,一路上边学道和祝植淳聊了很多,但在踏足啤酒行业这个问题上,两人没有达成一致,好在他俩谁也没想现在就说服对方,不管怎么样,先把公司注册上再说。
当然,必须离岸注册。
把边学道送到中海凯旋门口,祝植淳下车,看了一眼四周,问:“你住这儿?”
边学道说:“单娆住这。”
祝植淳说:“不错,到底是盖房子的,眼睛够毒,这位置,升值空间很大。”
边学道说:“买时没想那么多,就是看这里离她单位近。”
祝植淳拉开车门说:“行啊,我就不上去了,回去收拾一下,争取赶上去四山的飞机。”
边学道说:“我在燕京没什么熟人,记得帮我问国贸三期8层的事。”
祝植淳挥手说:“记着呢。”
单娆和林琳都出去了,家里没有人。
边学道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啤酒,坐在沙上,静静地喝,静静地想事情。
他喜欢酒庄,祝海山送了他一座顶级酒庄,说实话,是真的很高兴。
对于接受酒庄,边学道犹豫过。
后来他一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针对的是国家公务人员,用不到普通公民头上。就算真要查,有祝家在前面挡着。再说了,边学道做的运动馆、地产、it、投资都是正当生意,凭什么查他?
大雪封山困在五台山上的三天里,边学道除了闲逛,一直在思考,作出两个决定。
其一,跟官场保持距离,争取做个然的商人,免得日后因为政治地震被牵连。
其二,加快松江地铁地块囤积度,尽快推出智为微博,总而言之,争取尽快把敢为和智为的盘子做大,这样一来,酒庄新闻出后,人们掂量一下他的资产,不会太诧异。
在燕京停留一晚,第二天上午坐飞机回松江。
落地没回家,先到敢为。
因为马上要去欧洲跟马成德会和,交接酒庄,不知道要耽搁多久,年底和元旦的事他要提前安排。
元旦过后,松江马上有一场土地拍卖会,6宗地块中有两块是边学道志在必得的,因为那两块地离未来的地铁2号线和-号线非常近。之前边学道告诉胡溪的,是1号线沿线的地块,2号线和-号线,现在能认准的人基本没有,所以,竞争者不会太多。
另外,边学道准备在四山蜀都和云南春城开两家尚动俱乐部连锁店,以俱乐部为探路先锋,将触手伸出松江。再就是为去蜀都见徐尚秀铺路,抗震楼不能逢人便说,俱乐部连锁店属于事业的延伸,有了它,往蜀都跑就名正言顺了
在敢为开了两天会,把各项工作都分配下去,边学道再次严重感觉到人手不足。
晚上。
在林畔人家书房里,边学道跟王一男通了近半个小时电话,详细问了安全卫士和输入法最新的装机量统计,以及微博和浏览器的开进度。
王一男说:“浏览器还好说,微博这个东西,有些功能在开人员心里很模糊,可能需要你来讲解一下你构想中的微博架构和形态。”
边学道说:“正好明天我要过去,到时我跟大家说一下。”
挂断电话,边学道拿起敢为集团的员工名单看了又看,他无比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人才储备瘸腿得厉害。
智为需要人时,敢为这边无人可调。
微博这个东西,尽管前世被新浪将一手好牌打臭了,但绝对不是随便抽几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能玩得转的。
摆在眼前的要问题是,微博由智为科技开,是否也归入智为科技旗下。如果归入智为科技旗下,谁来牵头做微博?
王一男肯定不行,他还要全盘掌舵其他项目的推进。
那么微博交给谁来掌舵?
有一点可以肯定,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其商业模式探索是全球性的,即便有边学道这个bh也需要才能极高的人来驾驭才行。
想来想去,身边没有这么个人。就算去三大门户挖人,够格的人才也没几个,而且基本挖不动。相对于三大门户,智为科技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庙小难请大神。
在书房里踱了几圈,边学道打通了王德亮的电话。
“德亮,是我。”
“喂……喂……老边啊……等我会,我出去说。”
“好。”
“喂,老边,能听清了。”
“你在哪呢?”
“嗨,跟经理陪客户在kt唱歌呢。”
边学道问:“现在工作怎么样?”
王德亮说:“就那样,刚转正两个月。”
“工资呢?”
“底薪提成,弄好了能对付个五千多,弄不好就不到三千。”
边学道说:“别在那于了,回来帮我吧。”
“啥?”王德亮问:“你刚才说啥?”
边学道说:“我说你回松江来帮我吧。”
王德亮说:“回去我能于啥啊?”
边学道说:“这个不用担心,我这肯定有能让你大展拳脚的位置。”
王德亮说:“不是……哥们,你可想好了,我回去要是于不好你那的活,我这边工作也丢了,你可把我坑了。”
边学道说:“没事,别说你,连你女朋友算上,养两个人,一点儿难度没有。”
王德亮说:“说说你想让我于啥,交个底,也好让我考虑考虑。”
这明显是两次受边学道委托坑陶庆留下的后遗症。王德亮也成熟,过了给点钱就帮人无底线做事的年龄。
边学道说:“涉及商业机密,而且电话里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总之,不是坑人,是创业。”
王德亮问:“什么行当?”
边学道说:“it。”
王德亮说:“我不懂it啊”
边学道佯装生气:“别墨迹了,赶紧辞职回松江,我跟你说,过这村没这店。”
王德亮沉默了几秒,说:“就算辞职,也得给单位一段招人交接的缓冲期,这是道义。而且我们经理对我不错,几个同事处的也很好。我得把手里的工作跟经理交待一下,再跟大家喝几顿酒,估计最快也得半个月。”
边学道听了,说:“行,元旦后过来就行,我近期要出趟国,我要是有事耽搁了没回来,你到松江后先跟一个叫丁克栋的联系。一会儿我把他手机号用短信给你,到时你的吃住他都会安排。”
王德亮最后问了一句:“哥们,你说真的啊?”
边学道说:“你真墨迹”
坐在会议室里,边学道觉得台上用ppt讲解浏览器开进度的技术员说话真墨迹。
他在心里问了五六遍,一个胡子拉碴的男技术员,用ppt讲解技术问题,背景页面还选得那么娘,难道果然是宅男都不能貌相?
不过为了给王一男面子,不好坐下听了没几句就飙,弄得好像他带着意见来的一样。毕竟微博一旦成立,就会从王一男手里分权,做事业,还是团结的好。
浏览器是个纯技术型项目,边学道插不上太多话,他也没打算开出自己家独立的浏览器内核,所以强调了两遍“度和兼容性”后,话题进入到了微博。
说到微博项目,参与开人员和项目组成员纷纷说了他们的想法。
边学道一直听,偶尔用笔记下几句。
等大家都说完了,轮到他了。
边学道说:“相信你们中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接触过ttt和fc我们正在开的微博,就是这两家的中国混合版,而我的目标是,将智为微博做成智为科技旗下另一款杀手级应用。”
“第一点,我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推出的微博,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智为微博的宗旨性功能是,应用简单,可以⊥最大范围的人群都用起来得心应手,以及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
“第二,直播、围观、交流、互动,这八个字是智为微博的关键词。未来几年之内,我们的微博,将成为一种微媒体,成为一种微生活,成为新闻要闻的原地和第一落点,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商业世界的运转轨迹。
“第三,未来的智为微博,先是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其次是一个数据提供商,最后是一个内容提供商。这个平台可以承载一定的媒体属性,卖广告位赚钱,但这个不能成为主要盈利渠道。我们要做的,是像扎克伯格那样做时间线、做搜索图谱,让用户将自己的生活投影到网络上,例如谁想换家电,谁想请家教,谁想学乐器,谁要结婚了需要婚庆公司、谁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通过微博,挖掘出单个用户的需求和单个用户的价值,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洞察潜在商机,分门别类的再转卖给广告主,在用户需求和商业服务之间建立桥梁,我们从中收取过桥费,将用户变现。”
包括王一男在内,会议室里的一众人都听呆了。
大家心里同时涌起一个念头:这也太牛了吧战略目标明确,展路径清晰,分析头头是道,难道这就是人家是老板,我们是打工仔的原因?
王一男问:“初期怎么推广?还有,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盈利前景不明朗。”
边学道听了,满意地点头说:“你的观点是对的,初期肯定是赔本赚吆喝,用吆喝换取注意力,甚至一到两年内,都是战略性赔钱阶段。大家可以放心,对这一点,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微博项目的基础架构和网络设备等投入,我准备投入6—b个亿的资金,到时如果前景看好,我还会追加。所以诸位,钱我来想办法,怎么把项目做好,就拜托大家了。”
看了一眼会议室里的人,边学道接着说:“至于初期的推广,一招,拉名人开微博,一个一个的拉、教、推,然后坐等闻风而来的粉丝。”
说到这里,边学道第一个想到的,是沈馥。
(请大家每天来创世网帮作者庚不让投金键盘奖,谢谢大家)
…………
第557章 十三叔
走出戴高乐机场,边学道打车,直奔马成德和律师团下榻的酒店。
马成德先边学道两天到法国,提前跟法国的中介和法律机构接触。
路上边学道提前打了电话,想到会有人在酒店大堂等自己,但没想到等自己的人会姓祝。
边学道走进酒店,一个坐在大堂沙里看杂志的年轻男人跟他挥手。
乍一看,边学道差点以为对面是费翔。
他又仔细地看了两眼,近看就看出了不同,这人的眉毛比费翔有棱角。
拿不准对方是什么来路,边学道站住脚步说:bsp; 对面的男人伸出手,一脸笑容地说:“边学道吧?我是祝清源,植淳的十三叔。”
十三叔?
边学道瞬间想到了黄飞鸿里的十三姨。
虽然是男的,不过这个十三叔也够美,啊不,够帅的。
可是……
这个十三叔怎么看着这么年轻?
还有他这一口音奇特的普通话,感觉是常年在国外生活的。
祝清源补充说:“我跟植淳同岁,生日比他小两个月。”
看见边学道脸上的表情,祝清源哈哈一笑:“植淳早就适应了,他后面还有四个叔叔、三个姑姑呢。”
边学道看过祝海山的手稿,知道这种情况的成因是什么。
因为身处的时代比较特殊,祝海山中青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在淘文物,结交几十年后迹的官员、商人、学者、名流。
进入上世纪8年代,祝海山事业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也是在那段时间,祝海山在各种场合结识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红颜知己。
所以,真算起来,祝植淳的一些小叔叔和小姑姑,可能比边学道还年轻。
两人走到电梯口,等电梯的时候,祝清源说:“我听说了,你是老爷子的关门弟子,算起来咱俩同辈,你叫我十三哥就行。”
十三哥……
边学道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祝家二代中第一个向自己伸出橄榄枝的。
看看祝清源的脸,其实很好分析。
祝清源是混血儿,他母亲很有可能居住在国外,没跟祝海山生活在一起。
所以,就算祝清源后来认祖归宗了,但祝家老大的儿子比都祝清源大,这样的兄弟没什么感情,也谈不上亲情,就算交流,中间隔着不知多少条代沟。
推导下来,祝清源在祝海山这棵大树下享受一片荫凉没问题,但想在祝家掌握话语权,那就难比登天,最起码他前面有十二个哥哥,若于个姐姐、姐夫。
因为在祝家压根没有多少股份,所以,无论祝海山给了边学道多少好处,祝清源的不爽程度要远低于祝植淳爸爸和几个掌权的叔叔、姑姑。
另外,边学道没想到的是,祝清源其实很乐于看见有人来分一杯羹,因为只有搅动局面,他这样的边缘人才会升值,成为各方“团结”的对象。
所以,祝清源对边学道没有多少敌意,特别是,他接下来还要有求于边学道。
因为……祝清源是个酒商。
在酒店房间,边学道见到了马成德。
马成德还是一副光头,但没穿僧衣,穿了一身唐装。
跟在山上时一样,马成德还是那么沉稳随和,细长的眼睛像平湖一样,可是边学道感觉出了不同,马成德身上的气场不同了,尽管内敛,但很有派头。
不是装出来的那种派头,是真有派头。
让人看一眼,就觉得他很不一般。
看见边学道,马成德习惯性地双手合十,然后自哂一笑:“哎,习惯成自然,出来也改不了。”
边学道说:“让大师操劳了。”
马成德坐下,摆摆手:“谈不上,在山上一待好几年,说不想下山转转,那是违心之语。”
边学道说:“这一趟都听大师安排。”
马成德说:“别叫大师了,我就是佛前一个小和尚,跟植淳一起叫我马叔吧。”
边学道笑着说:“那……这一趟都听马叔安排。”
马成德在祝家很有地位。
马成德在国内很有能量。
如果在国内,他这次要办的事,根本不算个事,他甚至不用出面,几个电话就能搞定。可是出来了,一切都得按照人家的规矩办,就算肯花钱,只能是在某个环节加一下,但想跳过环节,不走法定程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人敢承担那个责任。
马成德已经跟中介联系过了,对方的说法是,原则上现在进行二次交易是允许的,但是,因为两次交易的时间太近,加上奥比康酒庄地位特殊,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阻碍。
但无论什么阻碍,多少阻碍,都是马成德的工作。
除了马成德,对这次交易最上心的,是受雇于祝家的法国当地的律师、公证人、房产专家、葡萄园专家、土地局工作人员、审计师、会计师等,因为一旦交易成功,这些人的酬劳都是十分可观的,大体占到酒庄收购价格的o左右
当然,这次交易,祝家不会像之前从美国家族手里买时那样,将交易额定得那么高,那样等于平白让法国政府抽税,让受雇人员得利。
这次的账面交易额,定在了2亿美金。
尽管在法律上酒庄已经属于祝家了,理论上应该是祝家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想卖多少就卖多少,可是要考虑法国政府抽税的愿望,以及当地酒庄主的感受,毕竟是国宝级酒庄,不能太儿戏。
2亿美金,这个是法国相关部门能接受的底线,如果再低,就可能会在交易过程中刁难祝家和边学道。
马成德告诉边学道,让他先在巴黎看看风景,或者去欧洲其他国家转转也行,等中介从波尔多传回来消息,他们一起动身去波尔多。
回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边学道呈大字形躺在床上。
他心里清楚,这次交易,半个月能完事回去都是快的。
来之前,边学道没告诉董雪。
董雪这个姑娘很粘人,边学道怕提前告诉了她,董雪粘着他一起去波尔多。
边学道当然乐意董雪陪在身边,可是他怕马成德有想法。
交易中出现什么新动向,马成德可能随时要跟边学道沟通,如果董雪腻在身边,会不太方便。
酒庄是祝家的,钱是祝家掏的,人是祝家雇的,若是边学道在配合度上都不能百分百让对方满意,那实在说不过去。
酒庄是正事。
董雪那边,等办完正事再见不迟。
当然,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边学道这次来,打算去德国看看沈馥。
去看沈馥,肯定不能带着董雪,所以,只能先见沈馥,后见董雪。
第558章 游到唱歌的人身边
在巴黎待了三天,波尔多那边迟迟没有进展,边学道跟马成德说了一声,一个人来到德国。
这次的目的地是柏林。
虽然是客座教授,不从学院拿工资,但沈馥责任心强,觉得大家喊她一声“沈老师”,她就应该对学员负责。于是,柏林的孔子学院成立后不久,沈馥带着沈老师搬到了柏林。
在柏林,沈馥成立了一家音乐工作室,和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国古典乐器兴趣班。
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打时间,却不想,工作室和兴趣班都挺火,开业半年多,雇员数量就从升到6人。
随着沈老师病情的日渐好转,沈馥能抽出更多时间在孔子学院和兴趣班上课,而音乐工作室,正在为沈馥打造一张中国风的轻音乐专辑。
几次晚上在家母女聊天,沈老师都问了沈馥的感情生活。
当妈的不能不关心这个话题,眼看着女儿事业稳定,年纪渐长,她觉得到了该松一口气考虑考虑个人生活的时候了。
每次沈老师提到这个话题,沈馥都顾左右言他,后来见沈老师坚持问,沈馥就说自己现在是明星,结婚的话可能会影响人气。
谁知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妈妈不好糊弄,沈老师说:“你结过一次婚了,还谈什么结婚影响人气?你老实跟妈说,是不是心里有人选了?”
沈馥摇头说:“没有。”
沈老师两眼紧紧盯着沈馥的脸,问:“真没有?”
沈馥说:“这两年一直在写歌、唱歌,四处奔波,没遇到合适的人。”
沈老师轻叹一口气说:“你啊,心眼实,我怕你白白地耽误好年华啊”
好年华?
沈馥侧头看向墙角的地灯。
如果边学道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沈馥家的这个地灯,跟他在红楼摆的地灯是同一款。
这款地灯不是什么大品牌,德国没有卖的,是沈馥上次回国,用了两天时间、找了n家商场才买到,然后托运到德国的。
她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突然疯了似的就想买这款地灯。
灯买回来后,就放在家里的沙旁,跟当初边学道的摆法一样。每天沈馥工作完回家,吃了东西,洗了头,拿着一罐啤酒,懒懒地坐在沙里,周围都是地灯散出来的晕黄的光,她就会觉得特别沉静。
她也曾在心里问过自己,这么迷恋这种似曾相识的灯光和感觉,是对那段日子有什么怀念?还是对那段感情有什么期待?
可以怀念,但不应有期待。
沈馥对这一点的认识十分清醒。
可是,当她接到边学道的电话,说他正在来柏林的路上,沈馥慌了。
这天,沈馥教导的学员第一次听见沈老师弹错了音。
傍晚,沈馥来到酒店,敲响了边学道的房门。
门开,沈馥走进房间,后背靠在门上,两人对视了四五秒,然后同时笑了。
再次见到沈馥,边学道现沈馥变化很大。
初次见面时,沈馥清幽、坚强,但身上难免缠绕一丝若有若无的怨气。可是现在,沈馥如脱胎换骨一般,再看不出一丝一毫的负面情绪。
眼前的沈馥,笑的那么自然,那么美丽,让人沉醉的端庄中流露出妩媚的色彩,像是经过淤泥淬炼的荷花,白色的花瓣带着粉色的花尖,明媚盛开。
边学道先开口,他看着沈馥身上的衣服问:“怎么这一身?你刚从俱乐部出来?”
沈馥在房间里看了一圈,问边学道:“你带能跑步的衣服了吗?”
“跑步?”边学道说:“没带,这次是出来谈生意的。”
沈馥说:“走,我带你买一身去。”
边学道拉着沈馥问:“买衣服于什么?”
沈馥说:“跑步去啊”
边学道看了看窗外说:“现在是2月,再说,天快黑了。”
沈馥说:“你不去?”
边学道说:“我去。”
边学道住的这家酒店一楼有商场,卖的都是名牌,贵,不过对于边学道来说,毛毛雨。
因为是在德国,边学道挑了一套num从头到脚全是新的。
走出酒店,戴上帽兜,跟在沈馥身后穿过一个街区,开始沿路慢跑。
跑了一段,见边学道戴着帽兜,还一直跟在身后,沈馥停下来等他,看着他笑,然后说:“你这么小心,是怕狗仔现后损我人气,还是怕你女朋友看到报道后,跟你闹别扭?”
边学道没停下,一边原地跑一边说:“我不认路,当然在后面跟着你跑。”
沈馥说:“行了,别落那么远,这是德国,没几个人认识我,也没几个人认识你。”
大约跑了半小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两人一直跑到洪堡大学门口的亚历山大-冯-洪堡雕像前,沈馥才停下来,看着身旁有点气喘吁吁的边学道,她问:“在国内时,记得你经常运动,怎么现在跑一会儿就累成这样?”
边学道看着洪堡雕像说:“那时我还在上学,现在天天被公司的事情缠着,俱乐部的教练给我制定了运动计划,可是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让边学道歇了一会儿,两人开始往回跑,这次两人并肩跑,边学道问沈馥:“从什么时候开始跑步的?”
沈馥说:“一年多了。”
边学道问:“为什么晚上跑?”
沈馥说:“喜欢看着天亮变成天黑的那种静谧感。”
静谧感……只有寂寞的人才会喜欢吧?
路过一家咖啡厅,边学道要进去歇一会儿,沈馥只好跟他一起。
挑了一个靠窗的桌子,边学道看着沈馥用德语跟服务员交流,等服务员走后,边学道说:“你德语学得这么快?
沈馥说:“学院那边有专门的德语课,再说这里有语言环境,不学就处处受憋,逼着人学。”
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窗外的夜景,一边闲聊,边学道问:“这一年多辛苦吗?”
沈馥问:“你说的辛苦指什么?”
边学道说:“综合的……感觉。”
沈馥反问:“你辛苦吗?”
边学道说:“天天想着赚钱,能不辛苦吗?”
沈馥说:“度过了那段非常时期,生活对我来说不复杂,能挣到钱养活自己就行。”
边学道心有所感,说:“我的生活却越来越复杂了。”
沈馥问:“哪方面?”
边学道摇摇头,端起杯喝了一口。
沈馥说:“是感情吧?”
边学道笑了笑,问:“你呢?”
沈馥悠悠地说:“一个人在海上乘船远行,他听见飘渺海雾那边传来的曼妙歌声,心醉神迷。同船的人告诉他那是蛊惑人心的海妖,他不信。同船的人要缚住他的手脚,堵上他的双耳,他却挣脱所有的束缚,纵身跃入海中,游到唱歌的人身边。”
沈馥停了一下,继续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时候,又该说什么呢?”
(求月票,求金键盘票,拜求大家来创世投票支持俗人和庚不让。)
……
第559章 忧伤还是快乐
这一晚,沈馥没在酒店留宿。
这是她和边学道之间的默契,两人之间,沈馥控制着主动权。
基本上,只有在沈馥情动的时候,边学道才可能在她的默许下吃上一口肉。当然,如果边学道一定要,沈馥也会给,可是那样没什么意思,因为沈馥这样的女人,她发自心底的爱意才是男人最沉迷的。
第二天,沈馥推掉了工作安排,戴着墨镜,领着边学道挽臂游了一整天柏林。
这一天,沈馥最亲密的表现就是挽着边学道手臂,依旧没有留下陪边学道。
第三天,沈馥要去孔子学院上课,边学道一个人去了沈馥开的中国古典乐器兴趣班。
兴趣班临街,很好找。
负责接待的华人女性看边学道很年轻,以为他是想来学乐器的,问出边学道是中国人后,开始热情地用中文介绍兴趣班的“师资力量”,其中特别介绍了校长沈馥的资历。
老实说,兴趣班在边学道眼里,有点寒碜。
总共150平米的样子,用玻璃和隔音板分割成几块,挂着古筝牌子的房间,里面一共摆了8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练习用的古筝。
往前走,边学道听到一阵耳熟的旋律。
|一|本|读|小说 〖y〗〖b〗〖d〗〖u〗 然后,隔着玻璃,他看到两个白人孩子正在努力地吹手里的陶笛。两个孩子吹的很勉强,旋律不连贯,但边学道还是听出来了,他俩吹的是边学道在学校主楼楼顶给沈馥吹过的——《千年风雅》。
傍晚,沈馥又带着边学道出去跑步。
路上,边学道说:“我想去看看沈老师。”
沈馥听了,停下来,看着边学道说:“你去见了我妈,我就不能夜不归宿了,你想好了?”
边学道眼睛有点直,傻傻地说:“夜不归宿?你多大了还有这个框框。”
沈馥侧头不看边学道,说:“本来是可以想办法不回去的,但是你去看了我妈,我就不能不回去了。”
边学道两眼放光地说:“也不用非得晚上,其实白天也可以……”
不等他说完,沈馥一扭身,朝前跑去。
又跑了大概600多米,沈馥在街口停下来,挥手拦下一辆出租车,跟边学道一起坐在后座,告诉司机去一个地方。
见司机启动车子,边学道问沈馥:“去你家?”
沈馥说:“工作室。”
…………
到地方下车,沈馥掏出钥匙开门,开灯,带着边学道上楼。
沈馥的工作室超乎预料的好。
就环境布局和设备水平来说,比边学道的爱乐工作室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看了一圈,边学道问:“都是你弄的?”
沈馥说:“不全是。这里本来是一个德国摇滚乐队的工作室,两年前,主唱和两个乐手聚会吸毒,产生幻觉后开枪,导致两死三伤,乐队被歌迷抛弃,没多久就解散了。我是从中介手里买下这里的,大体没动,换了些设备,简单装修了一下。”
看着很有规模的工作室,边学道说:“真难想象你居然经营这么大一个工作室。”
两人走进录音棚,沈馥打开灯说:“买下这里纯属巧合,因为我想这辈子肯定是要在音乐上刨食吃了,家里不能练歌,起初想把这里当练歌房的。”
看着楼梯,边学道问:“上面还有?”
沈馥点点头:“上面是休息的地方,老外设计的格局,讲究劳逸结合,我把钢琴房安排在楼上了。”
边学道说:“带我去看看。”
来到楼上,边学道情不自禁地说:“真不错,这笔买卖不亏。”
沈馥笑了,说:“你都不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的,怎么知道不亏?”
边学道摸着墙上一幅画的边框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喜欢就不亏。”
沈馥指着右手边说:“那边是琴房。”
打开灯,边学道走到三角钢琴前,打开琴盖,用手指按了两下。
沈馥问:“你会弹吗?”
边学道摇头。
说到钢琴,那些世界有名的钢琴曲,边学道个个都听得囫囵吞枣,唯独一首,前世在报社上夜班时,他单曲循环听了几个月。
这首钢琴曲在中国互联网上名叫《忧伤还是快乐》,原曲是韩国作曲家july的《my-soul》。
对这首旋律简单的《忧伤还是快乐》,边学道做不到耳熟能弹,但确实到了耳熟能哼的程度。
脑海里想着旋律,边学道把沈馥拉到琴前,说:“我忽然来了灵感,我哼,你试着弹一弹。”
沈馥坐在琴凳上,看着边学道说:“没有曲谱,怎么弹?”
边学道用手指敲着钢琴边缘,嘴里像口技一样配合发音,那场面,看得沈馥几次忍俊不禁,扭头不去看他。
边学道一连用嘴“弹”了三遍,沈馥终于听出了大体旋律结构,可是曲子起始音定在哪儿,还有和弦,这两样边学道怎么也说不清。
见边学道兴致很高,沈馥耐着性子陪他一起疯,一个音一个音地试,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弹。
沈馥的乐器水平和音乐天赋真不是盖的,一个多小时后,她已经能弹出曲子的雏形了,尽管个别音还需要调,但大框已经出来了。
收回双手放在腿上,沈馥说:“给你的灵感起个名字吧。”
边学道想也没想就说:《忧伤还是快乐》。
沈馥却听成了另一个意思:“忧伤还是快乐?主旋律有点忧伤,但副旋律却很欢快,曲子挺积极的,就叫快乐吧。”
边学道笑着说:“不是从忧伤和快乐里选,而是名字就叫《忧伤还是快乐》。”
沈馥问:“为什么叫这个名?”
边学道当然不能说前世就叫这个名,只好说:“很多人的人生都是由悲转喜,由苦到甘,希望这个曲子能让听到的人远离忧伤,选择乐观快乐地面对生活,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承受过什么,都要好好地爱家人、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
沈馥放下琴盖说:“不弹了,你这提炼的中心思想太高级,我得消化消化。”
沈馥走进办公室,拿起座机,往外拨号。
“喂,王姐,我妈睡了吗……我跟她说两句话……妈( 俗人回档 http://www.xlawen.org/kan/36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