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和三公九卿擦肩而过,失去了成为朝廷重臣的机会。
在东汉末年,当时大丞相曹cāo手下有一个大农官,他是司农的得力干将,帮助司农处理着农业灌溉和田地处理。他也姓沈,就是沈司库的嫡系子孙,也就是江南沈家的直系老祖宗。如果说司农是当时的农业主管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的话,大农官就是司农最得力的助手相当于现在农业部的常务副部长兼任农业指导管理小组组长。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的话,司农相当于现在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的农业生产,大农官就是现在的农业常务副部长负责指导和管理农业技术革新。这是有资料记载的沈家最高等级的的官员了,之后的沈家官员虽然不断,但是没有出现超越过这个职位的人。
两晋时期,北方大乱再加上大旱,一些贵族旁系举家迁到了长江流域。沈家的一个旁系,依仗着自己年轻有把子力气,又不能继承家业,所以自己组织人手,带着一些手下来到了当时不毛之地的岭南。在当时一些庶出的大户人家子弟,虽然是少爷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不光是皇帝家,就是一般的大家族也一样,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族的事业。皇帝的嫡长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大机组的嫡长子就是这个大家族的未来继承人。大家族为了凝聚势力,所以一般不会分家,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般都要依附在族长身边。族长不但掌握了家族的话语权,而且控制着家族的财力物力。就算是他的亲兄弟也要看他的脸sè过rì子,不然生活就会很难过。一些公子哥的父亲活着还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旦他们父亲过世的话,他们就要看新的当家人的脸sè过rì子了。有本事有抱负的人出去当官,最后从家族里面dú lì出来,建立自己为主的旁系。没本事的人只好依附在族长身边,讨好着族长过rì子。沈家的这位先祖就是借他父亲还活着的机会,希望给自己一个dú lì的机会。这条路虽然注定会很艰辛,失败的可能xìng也很大,但是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不能当官,不会经商,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的他,只好去开发新的战场。
经过几代人的开发,最后有了一个结论,发现岭南不适应大家族发展,只好退到比较有前途的江浙一带。这就是江南沈家第一批的生力军,也是沈家在江南立足的根本,更是沈家开发江南的鼻祖。后来在唐朝中期的时候,沈家为了太子李旦得罪女皇帝武则天,沈家一部分老小被贬岭南。沈家偷偷地汇合早一步在江南落地生根的沈家旁系,组成了真正的江南沈家。太子李旦登基之后,沈家得到平反,但是沈家不打算离开江南,李旦只好赏赐大批土地给沈家。沈家从此在江南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家族之一,在江南落地生根了。由于当时江南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沈家用低于北方一般田地近一半的价格,大批量地买进大批肥沃的土地。逐渐地成为了江南当地除了官府之外,有大量耕地的大地主。
北宋末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徽钦二宗也被他们抓住了。大批北方大家族的人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混同大批北方难民涌入江南。南宋建立之后,定都江南临安,大家才知道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已经南迁了。大家族们纷纷在江南建立自己的联络站,甚至于居家南迁道江南生活。可是他们一来太仓促,没有提前做好足够的准备,第二他们的产业在北方,不能及时的出手变现,第三他们在江南人生地不熟,所以大部分的大家族们都不能马上在江南立足。为此他们使出了他们常用的办法,就是和当地的贵族联姻。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几乎是百试百灵的办法。
北方大家族唐家刚来江南不久,他们家的小姐唐婉不但长得很美丽而且文学底子很好,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时唐婉其实和她的表哥大诗人陆游已经暗中有了感情,只可惜陆家不但家道中落,而且陆游南来仓促几乎身无长物。唐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陆游一起吃苦,更希望利用女儿唐婉和江南本地的大家族搞好关系,所以毅然而然地“棒打鸳鸯”。出手的人不仅仅是唐婉的亲生母亲,她也是陆游的亲姑妈,为了家族利益她毁了女儿和侄子的美好未来。唐家的相亲对象就是江南沈家,当时沈家已经在江南有很大的势力,一个一个的城镇几乎都是沈家的家业。唐家之所以可以和沈家搞好关系,主要是因为唐婉的才貌,还有唐家当初曾经帮过沈家。沈家用一个村的所有土地和十个大商铺作为聘礼,迎娶唐家小姐唐婉过门。唐家也大方的以一个园子作为陪嫁送给沈家,这就是江南某地赫赫有名的“沈园”。唐婉从此成为了沈家的媳妇,她和陆游只留下了淡淡的回忆和有名的诗词《钗头凤》。不过这种生活也不长久,唐婉和陆游的事情还是被沈家知道了。沈家找唐家理论,唐家对此无话可说,沈家把唐婉退还给了唐家,等于是休了唐婉。当然了作为赔偿或者说是补偿,沈家没收了“沈园”,唐家不但要退还所有的沈家聘礼,而且要亲自去沈家接回唐婉。经过这件事情后,唐家彻底败落,不久之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江南,搬到了川东一带生活。唐家并没有带走唐婉,对于他们来说唐婉不但是沈家的弃妇,更是唐家的罪人,所以他们不承认唐婉是他们唐家的成员。唐婉也想回去找表哥陆游,可是她表哥陆游已经成家了,不能接受唐婉进家门。唐婉只好一个人艰难地生活下去,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她老得像一个中年妇女一样了。特别是陆游举家北上之后,唐婉更加孤苦无依。唐婉死的时候才三十不到,可是她已经满头白发,看上去起码六十多岁了。
蒙古人占领全国后,沈家人依然集体辞官回家务农。沈家下达了一个内部命令,只要外族人当政一天,沈家人不得入仕为官。沈家从此耕读传家,不再当官也不为过官府做事情。蒙古人曾经想针对沈家,可是沈家不但家大业大而且几乎江南大家族都支持沈家。一旦沈家出事的话,蒙古人担心控制不住江南的局面。为了安定团结,为了老百姓的归顺,所以只好任由沈家独善其身。不过蒙古人也多次企图分化沈家人,逼着沈家男子迎娶蒙古女人当妻子,也索要沈家的女子当蒙古人的小妾。企图用这些后人间接地控制沈家,分化沈家的势力。可是沈家早有对策,不但把嫁给蒙古人的沈家女子彻底从家族家谱中除名,而且规定有蒙古女人当老婆的族人,彻底排除在家族核心之外。沈家有一条规矩,蒙古人生的孩子不算是正宗的沈家后人,不但没有继承权而且不能zì yóu活动的权力。蒙古人北逃后,沈家马上把这些有蒙古人血统的人圈养起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处处打压沈家这种地方势力。沈家的地盘越来越小,势力几乎去了七成,只留下了不到三成左右。可就是这三成势力,也足够沈家发展壮大了。为了沈家的未来和安全,沈家的当家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不但主动上交了大批现金给朝廷,而且出让大批良田给官府,同时暗中积极完成分家的任务。当朱元璋认为沈家没有大威胁的时候,沈家已经jīng简到了极致,大批旁系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沈家的产业也遍布江南四省各行各业,成为当地各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沈家虽然退出了官场,但是真正成为了民间大家族,和江南老百姓休息与共。明清时期沈家出仕的人不多,但是威信很高,每每有事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沈家出来为老百姓做代表。江南各地都有沈家的人当当地的乡绅代表,为大家和官府作交流。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二
到了民国的时候,沈家已经不再强大,原因是直系亲属越来越少。一些远亲相互之间交流不多,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可以说是陌生人。大多数的沈家人不相互走动,就连一个地方的沈家后人也渐渐地疏远开来。除了一些重要的祭祀外,沈家的人和外人几乎没有两样。由于沈家重视对后人的教育,几乎每一代的男丁不但长情而且很专一。在古代一夫一妻制几乎是一个奇谈,可是在沈家比比皆是。这样一来夫妻感情是好,极少发生夫妻发生口角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导致家丁不旺。经过分家再分家,分支又分支后,真正的沈家嫡系子孙已经不多了。当时的沈家的当家老爷叫沈慕白,几乎没有多少同宗同祖的亲戚。除了一些旁系的表亲之外,同宗同源的亲戚都是好几代之前的。沈慕白是沈家这一支的四代单传,所以也是当然的沈家当家人。
沈慕白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他的脾气不好,经常得罪人;第二件事情是因为他只有三个女儿,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三个女儿都是特别的漂亮,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第三就是他的“大方”,他总做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大善事”。
沈慕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年轻的时候一度成为大家最抢手的女婿人选。可是沈慕白不知道怎么的,选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家碧玉当妻子。关于这一点多年之后依然有人津津乐道,都说沈慕白不是傻了就是这个女人有妖法迷惑沈慕白这么下了决定。后来当地的县官卷款私逃,丢下一大摊事务自己一个人走了。上官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沈慕白的才学和威望,就半请半要挟地逼着沈慕白出任知县,也就是所谓的县官。沈慕白为了老百姓,为了不影响到街坊们,只好硬着头皮出任这个代理知县大老爷。可是就这么几天,让沈慕白经历了太多的官场黑暗和大家族的龌蹉,沈慕白把事情一了之后,基本完成任务了,马上挂冠离开了。也由于这个经历,使沈慕白明白了商业救国的重要xìng。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大家的生活才能上去。老百姓富裕了,国家才有更多的税收收入,才能购买先进武器和训练好士兵。这就是真正的“国富民强”,这才能让外国人不敢小看国人。靠着种地和手工业,几乎不能改变大家的生活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家乡开办工厂。无论是办厂还是购买原材料都需要钱,所以沈慕白决定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靠赚来的钱办工厂,带动大家走上一条富裕的道路。但是由于沈慕白为人过于正直,又不愿意向官员行贿,所以沈慕白的生意不但做不大而且困难重重。
沈慕白之所以被大家熟知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家里有三个太出名的女儿。沈家三位小姐的美丽,见过的人并不多,但是她们的美丽已经是家喻户晓。据说沈家的一个外亲难得来江南看望沈慕白一家人,可是当这个大城市长大的大少爷看见三个远房表妹之后傻了。回家之后只会说“妹妹好美,真的好美。”这么一句话,成为了一个大笑话。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故,江南有七月初七拜织女的习惯。大家管这一天为“女儿节”,也叫“乞巧节”。据说拜过织女的女孩子不但心灵手巧而且将来能找一个如意郎君,所以七月七又叫“乞巧节”。这一年织女庙大修翻新后,许多的女孩子去拜织女,都想看看新建的织女像有多么的好看。由于女孩子担心路上遇上无赖,被对方纠缠上,所以大家都头戴带有面纱的斗笠。正当大家离开织女庙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大家的斗笠都吹落了。庙外的老百姓发现众多少女之中有三个“鹤立鸡群”的女孩子,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傻了眼。为此十多个年轻人不慎落水,还有两伙人撞在了一起倒了一大片。三个女孩子忍不住一笑,倾倒了近一半的男孩子们。三个女孩子趁乱离开了织女庙,但是大家依然傻站着,可见她们三姐妹的威力有多么的强大。后来大家才知道她们就是沈家三姐妹,有名的沈慕白沈老爷家的三个小姐。自从大家得知沈家有三个小美人之后,在沈家外面打听消息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通过沈家的下人打听三姐妹的事情,可惜什么也问不出来。沈家上上下下对于三位小姐的事情都闭口不谈,绝对不会外露一句。越是这样,大家对于沈家三姐妹的兴趣就越高,为此她们的父亲沈慕白也水涨船高地被大多数议论。
至于沈慕白的“大方”,也是一个大家背地里议论的话题。由于沈慕白只有三个女儿的关系,也许是因为沈慕白觉得不需要这么多田地,他竟然将名下一半的田地分给佃户们,而且把佃户们欠他的借据一把火烧了。佃户们对沈慕白当然十分感激,但是其他人却觉得沈慕白不但傻而且是一个败家子。沈家的亲戚更是看不下去了,一个个上门责问沈慕白。沈慕白能劝的劝,不能劝的不理会,实在不愿意离开的直接叫人赶走算数。为此沈慕白彻底得罪了沈家的旁亲,导致后来沈家人眼看着他们家败落。
沈慕白越是宝贝女儿,不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女儿的事情,外面的人就越喜欢议论这些事情。一个自命风流的读书人,竟然悬赏打听沈家三姐妹的事情。凡是谁能打听出沈家三姐妹详细消息的人,就可以得到白银一百两。当时白银依然是“硬通货”,一百两银子等于是一户五口人一年的总收入,可以养活一家字一两年的开销。一个“包打听”动心了,暗中找到了以前在沈家做过佣人的人,从旁旁敲侧击之下,问出了沈家三姐妹的详细资料。当他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同时,沈家三姐妹的资料也从此外泄了。大家都在一起议论和猜想着沈家的三个小姐,成为了大家一大聊资。
沈家的大小姐叫沈玉凤,不但名字美人更美。据说长得优雅大方,有中国古典美女的气质。老佣人说大小姐沈玉凤是三姐妹之中最有福相的一个,不但高贵而且好生养。她是最具有中国妇女特sè的大家闺秀,不但文学底子好,而且针织刺绣都了得。老佣人还说大小姐沈玉凤不但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很会体贴人,是老爷夫人的“贴心小棉袄”。按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一个全能型的家庭主妇。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良家妇女典范,大户人家最喜欢的儿媳妇人选。因为她长得又白又圆润,再加上她很善良,所以大家都叫她“玉观音”。渐渐地这个外号成为了她的外号,比她的名字还要有名。
沈家二小姐叫沈玉燕,是沈家最神秘的一个人。据说这位二小姐不但会做诗而且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样样jīng通。老佣人说二小姐几乎就是一个流动的书库,没有二小姐不知道的事情。二小姐还是一个理财能手,沈家的rì常账目和老爷的生意账目都是由二小姐帮着管理的。经过二小姐处理后的账目不但不会错,而且可以节省出不少不必要的开支。有时候老爷遇上生意上的难题,也会找二小姐商量,二小姐总能帮着解决。沈家上上下下的人,只要遇上难题找二小姐,二小姐都能解决。所以大家都在背后叫二小姐“小神仙”,对于二小姐的吩咐,大家比老爷的命令还要听从。由于她太聪明,几乎什么也难不倒她,所以渐渐有了一个外号叫“智慧女神”。
沈家三小姐叫沈玉英,是一个像男孩子的女孩子。她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脾气也很像男孩子。经常在家里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总把自己当男孩子一样看待。不过这个三小姐的脾气最像老爷,不但正直而且过于刚硬。由于三小姐脾气火爆,所以大家都叫她“火爷”,就连夫人也喜欢叫她“火儿”。不过老佣人说这个三小姐有一身的功夫,经常把自己比作当年的“鉴湖女侠”秋瑾。因为她的正义和本事,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正义女侠”,后来大家都这么称呼她。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三
大小姐的文静、二小姐的多才、三小姐的正直,马上引起的大家的关注。不久之后沈家三姐妹的外号就出炉了。大小姐沈玉凤因为为人善良而且文静,大家给她取名为“玉观音”。意思就是沈玉凤不但好说话,而且有求必应。二小姐沈玉燕取名为“智慧女神”,意思是她不但聪明而且靠脑子吃饭。三小姐沈玉英取名为“正义女侠”,意思就是她像“鉴湖女侠”秋瑾一样有正义有骨气。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沈家三千金的事情,一些大户人家都想为自己家的男孩子提亲。他们心里有自己的打算,第一,沈家的女儿长得美丽,娶回家有面子。第二,沈家家教好,女儿不会不懂事。省得夫家重新教导新媳妇。第三,沈慕白只有三个女儿,将来的财产都是三姐妹的。谁娶到了其中一个,就代表将来可以分到一份不错的家产。所以他们都急着去沈家提亲,希望沈慕白把女儿嫁给他们的孩子。只可惜沈慕白谁也不答应,几乎所有人都吃了“闭门羹”。知道沈慕白心思的只有沈家自己人,沈慕白第一是真的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这么早离开自己,第二是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好东西。不是父母贪图沈家的家产,就是他们的孩子都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沈慕白为了女儿的未来,不愿意她们受苦,所以谁也不答应。沈慕白越是拒绝,外界对于沈家三姐妹的议论越厉害。更有人传说沈慕白准备找一个家大业大的大家子弟,把三个女儿一起嫁给这个人。大女儿当大老婆,二女儿当二老婆兼任财务总管,三女儿当小老婆兼任保镖。虽然大家都觉得这不可能,但是他们都愿意相信这种谣言。沈玉凤不动如山,沈玉燕智慧如海,沈玉英火爆似火,要是谁也一下子都征服的话,这个人绝对是人中龙凤了。
民国八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一九年。沈慕白在家乡不胜其烦,也担心一些无赖来纠缠女儿,所以他把三个女儿秘密的送往上|海读书。一来是防止女儿们被太多的人纠缠,二是希望女儿们多了解一些西方先进科学,三是想让这三个女儿长长见识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临走的时候沈慕白不但给了女儿们足够的生活费,而且嘱咐她们一定要低调。所以三姐妹在上|海读书的事情几乎没有人知道,三姐妹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大家议论的“沈家三姐妹”。可是就是这么一去,导致了另一场的风波,使三姐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来希望战败国俄国手里将中国青|岛等地归还给中国。没想到俄国已经私下和rì本国商量好了,以青|岛等地作为条件,换取一些实际利益。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间接地出卖了中国的利益,无视作为战胜国中国人的存在。可是与会的所有战胜国国家因为各自的利益,因为rì本答应给他们的好处,竟然一致通过把俄国在华的地盘划归rì本的决定。软弱的北洋zhèng fǔ竟然答应在这个合约上签字,引起了国内学子们的愤慨,大家罢课罢市罢工集体大游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四运动”。作为华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当地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响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抗议北洋zhèng fǔ的懦弱无能。沈家三姐妹也参加了游行,三妹沈玉英更是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成为了女生代表之一。
游行是为了表达自己有爱国心,也是学生们为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呐喊。可是这种行为在外国人看来是闹事,是在破坏这里的安定团结,所以下指令给zhèng fǔ当局,要求立刻镇压游行。当局竟然出动了军jǐng,血腥地镇压游行爱国学生。一大批军jǐng手拿着jǐng棍,冲向学生人群之中,见到学生就劈头盖脸地乱打。沈玉燕因为一个不小心,被一个军jǐng一棍子打在了头上。大姐沈玉凤连忙上去救妹妹,半扶半背着沈玉燕回到了她们租住的房子,到这时候才想起最小的三妹沈玉英还没有下落。她连忙给二妹沈玉燕紧急止血后,又回到游行地点找三妹沈玉英。沈玉英没有找到,却得知有些的学生不是被打被抓,就是已经各自回去了。她只好马上赶回出租房,等了好久都没有沈玉英的消息。一向没有什么主意的沈玉凤只好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求援请他们来这里主持大局。
沈慕白得知二女儿被打破了头,三女儿更是不知下落之后,差点没有直接晕过去。沈慕白本来身体就不好,但是为了女儿的安危,只好硬撑着身体,和老婆连夜赶往上|海。来到上|海之后,沈慕白叫老婆在家照顾受伤的二女儿沈玉燕,自己和大女儿沈玉凤去找人打听小女儿沈玉英的下落。后来才知道沈玉英不但没有被军jǐng打伤,而且一个人打倒了好几个军jǐng。要不是后来军jǐng拿出了手枪对准她的话,估计谁也抓不住沈玉英。可是被逮到巡捕房的沈玉英一点也不害怕,令jǐng察们以为沈玉英有大背景的人,不敢私下针对她。沈玉英不但一个人关一间,而且没有受到任何迫害。沈玉英甚至于在女囚室里,隔着牢门和大家侃大山,说了一些小时候的糗事。
为了把小女儿沈玉英救出来,沈慕白把准备扩大经营的钱都花在了上面。可是钱依然不够,沈慕白只好暗中回家卖田地。当沈玉英被救出来的时候,沈家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现金,还搭上了一部分的田产。可是沈慕白一点怨言也没有,他觉得三姐妹没有错,至少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沈慕白要是也这么大的话,可能也会参加游行,所以他理解女儿们的心思。
因为参与游行,因为学费等问题,三姐妹离开了学校,不但没有拿到毕业证书而且是被开除的,所以在学校没有了她们三姐妹的就学记录。特别是老三沈玉英,在jǐng局有了案底,不能算是良好市民,不能再就学或者当正式公职人员。沈慕白只好把三个女儿带回老家,结束了这段就学生涯。
沈慕白带着妻女们回到了老家,来不及歇一口气就病倒了。沈慕白不是生女儿们的气,也不是心疼自己的钱就这么没有了,虽然这些钱是用来实现他自己的愿望的,但是比起心爱的女儿们来说再多的钱都值得。沈慕白是气北洋zhèng fǔ的**无能,是心疼孩子们的努力付之流水。看着国家越来越积弱,沈慕白觉得回天无力了。一旦心里最后一个堡垒被击破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走向死亡的时候。沈慕白一病不起,撑到了秋后就离开了心爱的妻儿。
沈慕白死了,对于沈家来说打击不小。但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一个侵占沈家家业的好机会。附近的有钱人不但要沈家的田地,更想得到沈家的三姐妹。沈慕白是沈家的天,天塌了沈家还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借着这个机会抢钱抢地抢女人的话,实在对不起自己。所以家里有儿子的希望给自己的儿子抢到媳妇,没儿子的也想给自己抢一个小老婆。只要女人到手了,就不用担心沈家的家业不跟着嫁过来。更有一户人家父子三人想一口气霸占沈家三姐妹,同时霸占沈家全部的家业。
因为沈慕白死了,沈玉凤作为家中的长女出面主持大局。面对着大家贪婪的目光,本来不大和外人打交道的沈玉凤,更是说不出什么话来。大家虽然被沈玉凤的美貌惊呆了,但是马上都镇定下来,露出商人特有的嘴脸和沈玉凤说话。几个年轻的甚至于已经开始对沈玉凤动手动脚,吓得沈玉凤快要哭了。毕竟沈玉凤不过是一个十仈jiǔ岁大的女孩子而已,怎么经历过这种事情?一边的三妹沈玉英看不过去了,冲上去一拳一个把所有的人赶出了沈家。可是这些债主们不愿意这么走了,堵在门口要沈家马上还钱,不然的话他们要告到衙门里去了。
沈家真的欠他们的钱,他们真的是沈家的债主,欠债还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沈玉凤不好回答,沈玉英也不好这么一直赶他们离开,沈家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办。唯一能够处理这件事情的只有还在恢复之中的二小姐沈玉燕,只是沈玉燕身体很虚弱。沈玉凤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打搅沈玉燕,现在只有沈玉燕能够处理这件事情了。要是沈玉燕不出面的话,沈家可能就这么完了。
沈玉燕得知外面的情况之后,又问了家里的大概情况,就知道事情很不妙。家里为了救老三沈玉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回来之后沈玉燕和沈慕白看病又花去了一大笔,再加上沈慕白的丧事,沈家已经油尽灯枯了。不要说外面的那些债主了,就是几天之后的生计都成问题。沈家已经秘密遣散家丁和佣人,田地也卖不出去了。早在沈家的远亲得知沈慕白暗中卖田地的时候,沈家的远亲就jǐng告沈慕白,这是沈家的祖产,是前人留下的。沈家要是卖田地必须卖给沈家的亲戚们,但是这些亲戚出的价格太低了,这个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三成而已。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四
沈玉燕要大姐扶着自己出去,当着这些债主的面,写下了一张张的欠条。沈玉燕在欠条里写明了,沈家一年之内还清大家的债务,并支付三成的利息。要是沈家到时候还不起债务的话,任由这些人处理,到时候沈玉燕坐牢吃官司。这些人本来不愿意答应,可是一边的邻居们都帮沈家孤儿寡母说话,沈家的三妹妹更是已经快忍不住了。这些债主只好答应沈玉燕,一场灾难总算勉强过去了。
正当大家都松一口气的时候,心细如尘的沈玉凤发觉二妹沈玉燕有点异样。两姐妹在一起背着大家说起了贴己话,沈玉燕终于说出了真相。原来沈慕白早就遇上了麻烦,这件事情家里只有沈玉燕知道一点点。年前过年的时候,沈家的一位长辈找过沈慕白,目的就是要沈慕白过继孩子。沈家不能没有男孩子,将来三姐妹出嫁后沈家需要男丁,这个理由很充分。不过沈玉燕知道沈慕白的心事,他不愿意三姐妹伤心,更不愿意看见将来样子欺负孤儿寡母。沈玉燕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来三姐妹成家之后,沈慕白选一个男孩子过继过来姓沈好了。这个长辈说了沈慕白没事的话,就拖几年好了,要是沈慕白去世的时候三姐妹还没有结婚的话,这个财产就要沈家处理。沈慕白现在过世了,沈家的亲戚会不会真的插手管理沈家。要是他们硬是要分了沈家的家业怎么办?
沈玉凤听了妹妹沈玉燕的话,犹豫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沈玉凤的办法就是“召郎入赘”,这是一种老办法。当家族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时候,为了防止家产外流,就会招女婿进门当上门女婿。按照老规矩这个女婿必须跟女方的姓,生下的孩子也需要姓女方的,管女方的父母叫爷爷nǎinǎi。作为家中的长女,沈玉凤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办法,但是平时有父母和聪明的妹妹在,这种事情不用她考虑。现在父亲走了,妹妹病的病,小的小,沈玉凤要承担起家里的重任,所以想到了这个办法。从心底里沈玉凤不希望这样,她不愿意找一个没有学问的粗鲁男人过一辈子。做上门女婿的都是家境不好的男人,这种人普遍没有文化,更不会谈情说爱。但是想到两个妹妹还小,家里的母亲又很辛苦,家里又遇上大事,沈玉凤不得不考虑这种办法。
沈玉燕对姐姐摇了摇头,第一,姐姐这么好的人品怎么能随便找一个男人算了?第二,就算现在找也来不及了。按照老家的规矩,父亲死了是大事。子女半年之内基本不能办喜事,也就是说结婚也要半年以后才可以。半年后就算“召郎入赘”也来不及了,沈家的那些亲戚绝对不会等上半年才来。第三,现在家里已经没钱了,rì常生活怎么办?就算要做生意,总要本钱才可以,钱从哪里想办法?第四,沈慕白预定的一批货将要到了,要是付不出余款的话,前期付的一半定金就要不回来了。失去了这批货或者钱的话,沈家真的会走投无路。
两个姐妹的谈话,被一边偷听的小妹沈玉英听见了。一向以来乐观天真的沈玉英这才知道家里真的山穷水尽了。沈玉英知道自己游行,给家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却不知道这么严重。因为营救沈玉英,因为三姐妹的事情,不但导致家里一贫如洗,而且导致父亲沈慕白这么病故,沈玉英真的好后悔。
沈玉凤第二天一早起来,一边给大家做饭,一边给妹妹沈玉燕煎药。由于家里的下人都遣散了,所以家中的事情都要由三姐妹分担。沈玉凤负责买菜煮饭,沈玉燕负责清查账目,沈玉英负责打扫庭院和处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现在沈家大不如前,一些碍眼的,不重要的东西能卖就卖,能当就当。换来的钱可以贴补家用,也可以作为将来做生意的本钱。为了家里的事情,三姐妹和母亲将自己的首饰已经都变卖了,沈玉凤把自己最心爱的钢琴也卖了。沈玉燕把自己的爱书也放到了书店寄卖,这都是沈家流传下来的孤本和珍品。沈玉英也把自己心爱的宝剑和马鞍卖了,这都是沈慕白在世的时候花大价钱给沈玉英买的礼物。沈慕白和“鉴湖女侠”秋瑾认识,当初为营救秋瑾女侠,沈慕白花了不少的金钱和jīng力。当他知道小女儿喜欢练武之后,他就希望把沈玉英培养成像秋瑾一样的侠女。
沈玉凤从小就接触西方文化,但是从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中国人的观念。这一点两个妹妹不屑一顾,说姐姐是一个传统妇女,可是沈慕白夫妻很放心。平时沈慕白最心疼小女儿沈玉英,最看重二女儿沈玉燕,但是最放心大女儿沈玉凤。就连母亲也说沈玉凤最像一个良家妇女,将来一定是一个贤妻良母。老二沈玉燕太聪明,一般的公公婆婆和丈夫根本降服不了沈玉燕。就算结了婚,夫妻之间也不会太太平。至于老三沈玉英更是不好说了,要是以后还是这个脾气的话,根本还是不要结婚的好。秋瑾一生光明磊落,就是不能处理好丈夫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沈玉英的xìng格和脾气几乎和秋瑾一模一样,都不是一个良家妇女的料。
沈玉凤一次出门买菜,无意之中听说有人要出价迎娶她们三姐妹。沈玉凤就有了一个想法,要是自己找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的话,沈家就有钱了。按照规矩男方向女方求亲需要下聘礼,只要有足够的钱给沈家的话,沈家就有能力翻身。以沈玉燕的本事,只要有一定的本钱在手,将来沈家东山再起的可能不是没有。再说现在沈家太需要钱了,债主们催债,运来的需要支付尾款,沈家需要生活费,都是要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沈玉凤是老大,必须要把这些问题挑起来,这是她的责任。沈玉凤考虑了一个晚上,没有和母亲和妹妹们商量,一个人去找了媒婆。媒婆是乡下为男女双方说亲的人,靠拿介绍费过生活。沈玉凤找了一个口碑不错的媒婆,说了自己的要求,并答应给双倍的媒金给媒婆。其实沈玉凤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门当户对,对方家世清白。第二沈玉凤必须做正房,不做小老婆或者填房。第三沈家需要三万大洋的彩礼,而且要马上给钱。第四沈慕白刚刚过世,沈玉凤需要半年后才能出嫁。沈玉凤可以在夫家给彩礼之后,和男方订婚,绝对不会赖婚。媒婆一来贪图沈玉凤的双倍媒金,第二是佩服沈玉凤的孝心,所以一口答应帮沈玉凤找一个好丈夫。
不久之后媒婆拿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人来沈家,沈玉英以为又是来占沈家便宜的人,差点打了他们。沈玉凤连忙请媒婆和管家进门,沈玉英这才知道大姐为了沈家要把自己给卖了。沈玉英连忙找到二姐沈玉燕和母亲,母亲急得走来走去,沈玉燕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沈玉燕早就觉得姐姐沈玉凤这几天有点怪,没想到一向以来没有主见的沈玉凤已经决定了她自己的未来。这个办法虽然真的能解决沈家的危机,可是毁了沈玉凤未来的幸福。沈玉凤是一个感xìng的女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过美好的梦想。沈玉燕总说姐姐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经常做童话一般的梦想。现在为了妹妹和沈家,这个女孩子要把自己给卖了,可见心里多么不开心。沈玉燕也想阻止姐姐沈玉凤的行动,可是沈玉凤会答应吗?其实沈家的三姐妹有一点很像,就是脾气都一样的倔,决定的事情很少能改变。
就在沈玉英找姐姐和母亲劝说大姐沈玉凤的时候,沈玉凤已经和这个管家基本决定好了一切。对方是陆家,也算是一个大家族的后代。陆家的当家老爷以前做过官,也做过生意。陆家在江南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 滚滚红尘百年沧桑爱的问卷 http://www.xlawen.org/kan/3644/ )
在东汉末年,当时大丞相曹cāo手下有一个大农官,他是司农的得力干将,帮助司农处理着农业灌溉和田地处理。他也姓沈,就是沈司库的嫡系子孙,也就是江南沈家的直系老祖宗。如果说司农是当时的农业主管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的话,大农官就是司农最得力的助手相当于现在农业部的常务副部长兼任农业指导管理小组组长。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的话,司农相当于现在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的农业生产,大农官就是现在的农业常务副部长负责指导和管理农业技术革新。这是有资料记载的沈家最高等级的的官员了,之后的沈家官员虽然不断,但是没有出现超越过这个职位的人。
两晋时期,北方大乱再加上大旱,一些贵族旁系举家迁到了长江流域。沈家的一个旁系,依仗着自己年轻有把子力气,又不能继承家业,所以自己组织人手,带着一些手下来到了当时不毛之地的岭南。在当时一些庶出的大户人家子弟,虽然是少爷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不光是皇帝家,就是一般的大家族也一样,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族的事业。皇帝的嫡长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大机组的嫡长子就是这个大家族的未来继承人。大家族为了凝聚势力,所以一般不会分家,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般都要依附在族长身边。族长不但掌握了家族的话语权,而且控制着家族的财力物力。就算是他的亲兄弟也要看他的脸sè过rì子,不然生活就会很难过。一些公子哥的父亲活着还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旦他们父亲过世的话,他们就要看新的当家人的脸sè过rì子了。有本事有抱负的人出去当官,最后从家族里面dú lì出来,建立自己为主的旁系。没本事的人只好依附在族长身边,讨好着族长过rì子。沈家的这位先祖就是借他父亲还活着的机会,希望给自己一个dú lì的机会。这条路虽然注定会很艰辛,失败的可能xìng也很大,但是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不能当官,不会经商,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的他,只好去开发新的战场。
经过几代人的开发,最后有了一个结论,发现岭南不适应大家族发展,只好退到比较有前途的江浙一带。这就是江南沈家第一批的生力军,也是沈家在江南立足的根本,更是沈家开发江南的鼻祖。后来在唐朝中期的时候,沈家为了太子李旦得罪女皇帝武则天,沈家一部分老小被贬岭南。沈家偷偷地汇合早一步在江南落地生根的沈家旁系,组成了真正的江南沈家。太子李旦登基之后,沈家得到平反,但是沈家不打算离开江南,李旦只好赏赐大批土地给沈家。沈家从此在江南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家族之一,在江南落地生根了。由于当时江南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沈家用低于北方一般田地近一半的价格,大批量地买进大批肥沃的土地。逐渐地成为了江南当地除了官府之外,有大量耕地的大地主。
北宋末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徽钦二宗也被他们抓住了。大批北方大家族的人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混同大批北方难民涌入江南。南宋建立之后,定都江南临安,大家才知道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已经南迁了。大家族们纷纷在江南建立自己的联络站,甚至于居家南迁道江南生活。可是他们一来太仓促,没有提前做好足够的准备,第二他们的产业在北方,不能及时的出手变现,第三他们在江南人生地不熟,所以大部分的大家族们都不能马上在江南立足。为此他们使出了他们常用的办法,就是和当地的贵族联姻。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几乎是百试百灵的办法。
北方大家族唐家刚来江南不久,他们家的小姐唐婉不但长得很美丽而且文学底子很好,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时唐婉其实和她的表哥大诗人陆游已经暗中有了感情,只可惜陆家不但家道中落,而且陆游南来仓促几乎身无长物。唐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陆游一起吃苦,更希望利用女儿唐婉和江南本地的大家族搞好关系,所以毅然而然地“棒打鸳鸯”。出手的人不仅仅是唐婉的亲生母亲,她也是陆游的亲姑妈,为了家族利益她毁了女儿和侄子的美好未来。唐家的相亲对象就是江南沈家,当时沈家已经在江南有很大的势力,一个一个的城镇几乎都是沈家的家业。唐家之所以可以和沈家搞好关系,主要是因为唐婉的才貌,还有唐家当初曾经帮过沈家。沈家用一个村的所有土地和十个大商铺作为聘礼,迎娶唐家小姐唐婉过门。唐家也大方的以一个园子作为陪嫁送给沈家,这就是江南某地赫赫有名的“沈园”。唐婉从此成为了沈家的媳妇,她和陆游只留下了淡淡的回忆和有名的诗词《钗头凤》。不过这种生活也不长久,唐婉和陆游的事情还是被沈家知道了。沈家找唐家理论,唐家对此无话可说,沈家把唐婉退还给了唐家,等于是休了唐婉。当然了作为赔偿或者说是补偿,沈家没收了“沈园”,唐家不但要退还所有的沈家聘礼,而且要亲自去沈家接回唐婉。经过这件事情后,唐家彻底败落,不久之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江南,搬到了川东一带生活。唐家并没有带走唐婉,对于他们来说唐婉不但是沈家的弃妇,更是唐家的罪人,所以他们不承认唐婉是他们唐家的成员。唐婉也想回去找表哥陆游,可是她表哥陆游已经成家了,不能接受唐婉进家门。唐婉只好一个人艰难地生活下去,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她老得像一个中年妇女一样了。特别是陆游举家北上之后,唐婉更加孤苦无依。唐婉死的时候才三十不到,可是她已经满头白发,看上去起码六十多岁了。
蒙古人占领全国后,沈家人依然集体辞官回家务农。沈家下达了一个内部命令,只要外族人当政一天,沈家人不得入仕为官。沈家从此耕读传家,不再当官也不为过官府做事情。蒙古人曾经想针对沈家,可是沈家不但家大业大而且几乎江南大家族都支持沈家。一旦沈家出事的话,蒙古人担心控制不住江南的局面。为了安定团结,为了老百姓的归顺,所以只好任由沈家独善其身。不过蒙古人也多次企图分化沈家人,逼着沈家男子迎娶蒙古女人当妻子,也索要沈家的女子当蒙古人的小妾。企图用这些后人间接地控制沈家,分化沈家的势力。可是沈家早有对策,不但把嫁给蒙古人的沈家女子彻底从家族家谱中除名,而且规定有蒙古女人当老婆的族人,彻底排除在家族核心之外。沈家有一条规矩,蒙古人生的孩子不算是正宗的沈家后人,不但没有继承权而且不能zì yóu活动的权力。蒙古人北逃后,沈家马上把这些有蒙古人血统的人圈养起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处处打压沈家这种地方势力。沈家的地盘越来越小,势力几乎去了七成,只留下了不到三成左右。可就是这三成势力,也足够沈家发展壮大了。为了沈家的未来和安全,沈家的当家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不但主动上交了大批现金给朝廷,而且出让大批良田给官府,同时暗中积极完成分家的任务。当朱元璋认为沈家没有大威胁的时候,沈家已经jīng简到了极致,大批旁系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沈家的产业也遍布江南四省各行各业,成为当地各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沈家虽然退出了官场,但是真正成为了民间大家族,和江南老百姓休息与共。明清时期沈家出仕的人不多,但是威信很高,每每有事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沈家出来为老百姓做代表。江南各地都有沈家的人当当地的乡绅代表,为大家和官府作交流。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二
到了民国的时候,沈家已经不再强大,原因是直系亲属越来越少。一些远亲相互之间交流不多,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可以说是陌生人。大多数的沈家人不相互走动,就连一个地方的沈家后人也渐渐地疏远开来。除了一些重要的祭祀外,沈家的人和外人几乎没有两样。由于沈家重视对后人的教育,几乎每一代的男丁不但长情而且很专一。在古代一夫一妻制几乎是一个奇谈,可是在沈家比比皆是。这样一来夫妻感情是好,极少发生夫妻发生口角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导致家丁不旺。经过分家再分家,分支又分支后,真正的沈家嫡系子孙已经不多了。当时的沈家的当家老爷叫沈慕白,几乎没有多少同宗同祖的亲戚。除了一些旁系的表亲之外,同宗同源的亲戚都是好几代之前的。沈慕白是沈家这一支的四代单传,所以也是当然的沈家当家人。
沈慕白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他的脾气不好,经常得罪人;第二件事情是因为他只有三个女儿,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三个女儿都是特别的漂亮,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第三就是他的“大方”,他总做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大善事”。
沈慕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年轻的时候一度成为大家最抢手的女婿人选。可是沈慕白不知道怎么的,选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家碧玉当妻子。关于这一点多年之后依然有人津津乐道,都说沈慕白不是傻了就是这个女人有妖法迷惑沈慕白这么下了决定。后来当地的县官卷款私逃,丢下一大摊事务自己一个人走了。上官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沈慕白的才学和威望,就半请半要挟地逼着沈慕白出任知县,也就是所谓的县官。沈慕白为了老百姓,为了不影响到街坊们,只好硬着头皮出任这个代理知县大老爷。可是就这么几天,让沈慕白经历了太多的官场黑暗和大家族的龌蹉,沈慕白把事情一了之后,基本完成任务了,马上挂冠离开了。也由于这个经历,使沈慕白明白了商业救国的重要xìng。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大家的生活才能上去。老百姓富裕了,国家才有更多的税收收入,才能购买先进武器和训练好士兵。这就是真正的“国富民强”,这才能让外国人不敢小看国人。靠着种地和手工业,几乎不能改变大家的生活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家乡开办工厂。无论是办厂还是购买原材料都需要钱,所以沈慕白决定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靠赚来的钱办工厂,带动大家走上一条富裕的道路。但是由于沈慕白为人过于正直,又不愿意向官员行贿,所以沈慕白的生意不但做不大而且困难重重。
沈慕白之所以被大家熟知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家里有三个太出名的女儿。沈家三位小姐的美丽,见过的人并不多,但是她们的美丽已经是家喻户晓。据说沈家的一个外亲难得来江南看望沈慕白一家人,可是当这个大城市长大的大少爷看见三个远房表妹之后傻了。回家之后只会说“妹妹好美,真的好美。”这么一句话,成为了一个大笑话。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故,江南有七月初七拜织女的习惯。大家管这一天为“女儿节”,也叫“乞巧节”。据说拜过织女的女孩子不但心灵手巧而且将来能找一个如意郎君,所以七月七又叫“乞巧节”。这一年织女庙大修翻新后,许多的女孩子去拜织女,都想看看新建的织女像有多么的好看。由于女孩子担心路上遇上无赖,被对方纠缠上,所以大家都头戴带有面纱的斗笠。正当大家离开织女庙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大家的斗笠都吹落了。庙外的老百姓发现众多少女之中有三个“鹤立鸡群”的女孩子,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子都傻了眼。为此十多个年轻人不慎落水,还有两伙人撞在了一起倒了一大片。三个女孩子忍不住一笑,倾倒了近一半的男孩子们。三个女孩子趁乱离开了织女庙,但是大家依然傻站着,可见她们三姐妹的威力有多么的强大。后来大家才知道她们就是沈家三姐妹,有名的沈慕白沈老爷家的三个小姐。自从大家得知沈家有三个小美人之后,在沈家外面打听消息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通过沈家的下人打听三姐妹的事情,可惜什么也问不出来。沈家上上下下对于三位小姐的事情都闭口不谈,绝对不会外露一句。越是这样,大家对于沈家三姐妹的兴趣就越高,为此她们的父亲沈慕白也水涨船高地被大多数议论。
至于沈慕白的“大方”,也是一个大家背地里议论的话题。由于沈慕白只有三个女儿的关系,也许是因为沈慕白觉得不需要这么多田地,他竟然将名下一半的田地分给佃户们,而且把佃户们欠他的借据一把火烧了。佃户们对沈慕白当然十分感激,但是其他人却觉得沈慕白不但傻而且是一个败家子。沈家的亲戚更是看不下去了,一个个上门责问沈慕白。沈慕白能劝的劝,不能劝的不理会,实在不愿意离开的直接叫人赶走算数。为此沈慕白彻底得罪了沈家的旁亲,导致后来沈家人眼看着他们家败落。
沈慕白越是宝贝女儿,不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女儿的事情,外面的人就越喜欢议论这些事情。一个自命风流的读书人,竟然悬赏打听沈家三姐妹的事情。凡是谁能打听出沈家三姐妹详细消息的人,就可以得到白银一百两。当时白银依然是“硬通货”,一百两银子等于是一户五口人一年的总收入,可以养活一家字一两年的开销。一个“包打听”动心了,暗中找到了以前在沈家做过佣人的人,从旁旁敲侧击之下,问出了沈家三姐妹的详细资料。当他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同时,沈家三姐妹的资料也从此外泄了。大家都在一起议论和猜想着沈家的三个小姐,成为了大家一大聊资。
沈家的大小姐叫沈玉凤,不但名字美人更美。据说长得优雅大方,有中国古典美女的气质。老佣人说大小姐沈玉凤是三姐妹之中最有福相的一个,不但高贵而且好生养。她是最具有中国妇女特sè的大家闺秀,不但文学底子好,而且针织刺绣都了得。老佣人还说大小姐沈玉凤不但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很会体贴人,是老爷夫人的“贴心小棉袄”。按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一个全能型的家庭主妇。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良家妇女典范,大户人家最喜欢的儿媳妇人选。因为她长得又白又圆润,再加上她很善良,所以大家都叫她“玉观音”。渐渐地这个外号成为了她的外号,比她的名字还要有名。
沈家二小姐叫沈玉燕,是沈家最神秘的一个人。据说这位二小姐不但会做诗而且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样样jīng通。老佣人说二小姐几乎就是一个流动的书库,没有二小姐不知道的事情。二小姐还是一个理财能手,沈家的rì常账目和老爷的生意账目都是由二小姐帮着管理的。经过二小姐处理后的账目不但不会错,而且可以节省出不少不必要的开支。有时候老爷遇上生意上的难题,也会找二小姐商量,二小姐总能帮着解决。沈家上上下下的人,只要遇上难题找二小姐,二小姐都能解决。所以大家都在背后叫二小姐“小神仙”,对于二小姐的吩咐,大家比老爷的命令还要听从。由于她太聪明,几乎什么也难不倒她,所以渐渐有了一个外号叫“智慧女神”。
沈家三小姐叫沈玉英,是一个像男孩子的女孩子。她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脾气也很像男孩子。经常在家里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总把自己当男孩子一样看待。不过这个三小姐的脾气最像老爷,不但正直而且过于刚硬。由于三小姐脾气火爆,所以大家都叫她“火爷”,就连夫人也喜欢叫她“火儿”。不过老佣人说这个三小姐有一身的功夫,经常把自己比作当年的“鉴湖女侠”秋瑾。因为她的正义和本事,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正义女侠”,后来大家都这么称呼她。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三
大小姐的文静、二小姐的多才、三小姐的正直,马上引起的大家的关注。不久之后沈家三姐妹的外号就出炉了。大小姐沈玉凤因为为人善良而且文静,大家给她取名为“玉观音”。意思就是沈玉凤不但好说话,而且有求必应。二小姐沈玉燕取名为“智慧女神”,意思是她不但聪明而且靠脑子吃饭。三小姐沈玉英取名为“正义女侠”,意思就是她像“鉴湖女侠”秋瑾一样有正义有骨气。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沈家三千金的事情,一些大户人家都想为自己家的男孩子提亲。他们心里有自己的打算,第一,沈家的女儿长得美丽,娶回家有面子。第二,沈家家教好,女儿不会不懂事。省得夫家重新教导新媳妇。第三,沈慕白只有三个女儿,将来的财产都是三姐妹的。谁娶到了其中一个,就代表将来可以分到一份不错的家产。所以他们都急着去沈家提亲,希望沈慕白把女儿嫁给他们的孩子。只可惜沈慕白谁也不答应,几乎所有人都吃了“闭门羹”。知道沈慕白心思的只有沈家自己人,沈慕白第一是真的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这么早离开自己,第二是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好东西。不是父母贪图沈家的家产,就是他们的孩子都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沈慕白为了女儿的未来,不愿意她们受苦,所以谁也不答应。沈慕白越是拒绝,外界对于沈家三姐妹的议论越厉害。更有人传说沈慕白准备找一个家大业大的大家子弟,把三个女儿一起嫁给这个人。大女儿当大老婆,二女儿当二老婆兼任财务总管,三女儿当小老婆兼任保镖。虽然大家都觉得这不可能,但是他们都愿意相信这种谣言。沈玉凤不动如山,沈玉燕智慧如海,沈玉英火爆似火,要是谁也一下子都征服的话,这个人绝对是人中龙凤了。
民国八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一九年。沈慕白在家乡不胜其烦,也担心一些无赖来纠缠女儿,所以他把三个女儿秘密的送往上|海读书。一来是防止女儿们被太多的人纠缠,二是希望女儿们多了解一些西方先进科学,三是想让这三个女儿长长见识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临走的时候沈慕白不但给了女儿们足够的生活费,而且嘱咐她们一定要低调。所以三姐妹在上|海读书的事情几乎没有人知道,三姐妹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大家议论的“沈家三姐妹”。可是就是这么一去,导致了另一场的风波,使三姐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来希望战败国俄国手里将中国青|岛等地归还给中国。没想到俄国已经私下和rì本国商量好了,以青|岛等地作为条件,换取一些实际利益。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间接地出卖了中国的利益,无视作为战胜国中国人的存在。可是与会的所有战胜国国家因为各自的利益,因为rì本答应给他们的好处,竟然一致通过把俄国在华的地盘划归rì本的决定。软弱的北洋zhèng fǔ竟然答应在这个合约上签字,引起了国内学子们的愤慨,大家罢课罢市罢工集体大游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四运动”。作为华东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当地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响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抗议北洋zhèng fǔ的懦弱无能。沈家三姐妹也参加了游行,三妹沈玉英更是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方,成为了女生代表之一。
游行是为了表达自己有爱国心,也是学生们为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呐喊。可是这种行为在外国人看来是闹事,是在破坏这里的安定团结,所以下指令给zhèng fǔ当局,要求立刻镇压游行。当局竟然出动了军jǐng,血腥地镇压游行爱国学生。一大批军jǐng手拿着jǐng棍,冲向学生人群之中,见到学生就劈头盖脸地乱打。沈玉燕因为一个不小心,被一个军jǐng一棍子打在了头上。大姐沈玉凤连忙上去救妹妹,半扶半背着沈玉燕回到了她们租住的房子,到这时候才想起最小的三妹沈玉英还没有下落。她连忙给二妹沈玉燕紧急止血后,又回到游行地点找三妹沈玉英。沈玉英没有找到,却得知有些的学生不是被打被抓,就是已经各自回去了。她只好马上赶回出租房,等了好久都没有沈玉英的消息。一向没有什么主意的沈玉凤只好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求援请他们来这里主持大局。
沈慕白得知二女儿被打破了头,三女儿更是不知下落之后,差点没有直接晕过去。沈慕白本来身体就不好,但是为了女儿的安危,只好硬撑着身体,和老婆连夜赶往上|海。来到上|海之后,沈慕白叫老婆在家照顾受伤的二女儿沈玉燕,自己和大女儿沈玉凤去找人打听小女儿沈玉英的下落。后来才知道沈玉英不但没有被军jǐng打伤,而且一个人打倒了好几个军jǐng。要不是后来军jǐng拿出了手枪对准她的话,估计谁也抓不住沈玉英。可是被逮到巡捕房的沈玉英一点也不害怕,令jǐng察们以为沈玉英有大背景的人,不敢私下针对她。沈玉英不但一个人关一间,而且没有受到任何迫害。沈玉英甚至于在女囚室里,隔着牢门和大家侃大山,说了一些小时候的糗事。
为了把小女儿沈玉英救出来,沈慕白把准备扩大经营的钱都花在了上面。可是钱依然不够,沈慕白只好暗中回家卖田地。当沈玉英被救出来的时候,沈家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现金,还搭上了一部分的田产。可是沈慕白一点怨言也没有,他觉得三姐妹没有错,至少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沈慕白要是也这么大的话,可能也会参加游行,所以他理解女儿们的心思。
因为参与游行,因为学费等问题,三姐妹离开了学校,不但没有拿到毕业证书而且是被开除的,所以在学校没有了她们三姐妹的就学记录。特别是老三沈玉英,在jǐng局有了案底,不能算是良好市民,不能再就学或者当正式公职人员。沈慕白只好把三个女儿带回老家,结束了这段就学生涯。
沈慕白带着妻女们回到了老家,来不及歇一口气就病倒了。沈慕白不是生女儿们的气,也不是心疼自己的钱就这么没有了,虽然这些钱是用来实现他自己的愿望的,但是比起心爱的女儿们来说再多的钱都值得。沈慕白是气北洋zhèng fǔ的**无能,是心疼孩子们的努力付之流水。看着国家越来越积弱,沈慕白觉得回天无力了。一旦心里最后一个堡垒被击破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走向死亡的时候。沈慕白一病不起,撑到了秋后就离开了心爱的妻儿。
沈慕白死了,对于沈家来说打击不小。但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一个侵占沈家家业的好机会。附近的有钱人不但要沈家的田地,更想得到沈家的三姐妹。沈慕白是沈家的天,天塌了沈家还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借着这个机会抢钱抢地抢女人的话,实在对不起自己。所以家里有儿子的希望给自己的儿子抢到媳妇,没儿子的也想给自己抢一个小老婆。只要女人到手了,就不用担心沈家的家业不跟着嫁过来。更有一户人家父子三人想一口气霸占沈家三姐妹,同时霸占沈家全部的家业。
因为沈慕白死了,沈玉凤作为家中的长女出面主持大局。面对着大家贪婪的目光,本来不大和外人打交道的沈玉凤,更是说不出什么话来。大家虽然被沈玉凤的美貌惊呆了,但是马上都镇定下来,露出商人特有的嘴脸和沈玉凤说话。几个年轻的甚至于已经开始对沈玉凤动手动脚,吓得沈玉凤快要哭了。毕竟沈玉凤不过是一个十仈jiǔ岁大的女孩子而已,怎么经历过这种事情?一边的三妹沈玉英看不过去了,冲上去一拳一个把所有的人赶出了沈家。可是这些债主们不愿意这么走了,堵在门口要沈家马上还钱,不然的话他们要告到衙门里去了。
沈家真的欠他们的钱,他们真的是沈家的债主,欠债还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沈玉凤不好回答,沈玉英也不好这么一直赶他们离开,沈家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办。唯一能够处理这件事情的只有还在恢复之中的二小姐沈玉燕,只是沈玉燕身体很虚弱。沈玉凤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打搅沈玉燕,现在只有沈玉燕能够处理这件事情了。要是沈玉燕不出面的话,沈家可能就这么完了。
沈玉燕得知外面的情况之后,又问了家里的大概情况,就知道事情很不妙。家里为了救老三沈玉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回来之后沈玉燕和沈慕白看病又花去了一大笔,再加上沈慕白的丧事,沈家已经油尽灯枯了。不要说外面的那些债主了,就是几天之后的生计都成问题。沈家已经秘密遣散家丁和佣人,田地也卖不出去了。早在沈家的远亲得知沈慕白暗中卖田地的时候,沈家的远亲就jǐng告沈慕白,这是沈家的祖产,是前人留下的。沈家要是卖田地必须卖给沈家的亲戚们,但是这些亲戚出的价格太低了,这个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三成而已。
;
沈家姐妹之大姐篇 四
沈玉燕要大姐扶着自己出去,当着这些债主的面,写下了一张张的欠条。沈玉燕在欠条里写明了,沈家一年之内还清大家的债务,并支付三成的利息。要是沈家到时候还不起债务的话,任由这些人处理,到时候沈玉燕坐牢吃官司。这些人本来不愿意答应,可是一边的邻居们都帮沈家孤儿寡母说话,沈家的三妹妹更是已经快忍不住了。这些债主只好答应沈玉燕,一场灾难总算勉强过去了。
正当大家都松一口气的时候,心细如尘的沈玉凤发觉二妹沈玉燕有点异样。两姐妹在一起背着大家说起了贴己话,沈玉燕终于说出了真相。原来沈慕白早就遇上了麻烦,这件事情家里只有沈玉燕知道一点点。年前过年的时候,沈家的一位长辈找过沈慕白,目的就是要沈慕白过继孩子。沈家不能没有男孩子,将来三姐妹出嫁后沈家需要男丁,这个理由很充分。不过沈玉燕知道沈慕白的心事,他不愿意三姐妹伤心,更不愿意看见将来样子欺负孤儿寡母。沈玉燕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来三姐妹成家之后,沈慕白选一个男孩子过继过来姓沈好了。这个长辈说了沈慕白没事的话,就拖几年好了,要是沈慕白去世的时候三姐妹还没有结婚的话,这个财产就要沈家处理。沈慕白现在过世了,沈家的亲戚会不会真的插手管理沈家。要是他们硬是要分了沈家的家业怎么办?
沈玉凤听了妹妹沈玉燕的话,犹豫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沈玉凤的办法就是“召郎入赘”,这是一种老办法。当家族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时候,为了防止家产外流,就会招女婿进门当上门女婿。按照老规矩这个女婿必须跟女方的姓,生下的孩子也需要姓女方的,管女方的父母叫爷爷nǎinǎi。作为家中的长女,沈玉凤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办法,但是平时有父母和聪明的妹妹在,这种事情不用她考虑。现在父亲走了,妹妹病的病,小的小,沈玉凤要承担起家里的重任,所以想到了这个办法。从心底里沈玉凤不希望这样,她不愿意找一个没有学问的粗鲁男人过一辈子。做上门女婿的都是家境不好的男人,这种人普遍没有文化,更不会谈情说爱。但是想到两个妹妹还小,家里的母亲又很辛苦,家里又遇上大事,沈玉凤不得不考虑这种办法。
沈玉燕对姐姐摇了摇头,第一,姐姐这么好的人品怎么能随便找一个男人算了?第二,就算现在找也来不及了。按照老家的规矩,父亲死了是大事。子女半年之内基本不能办喜事,也就是说结婚也要半年以后才可以。半年后就算“召郎入赘”也来不及了,沈家的那些亲戚绝对不会等上半年才来。第三,现在家里已经没钱了,rì常生活怎么办?就算要做生意,总要本钱才可以,钱从哪里想办法?第四,沈慕白预定的一批货将要到了,要是付不出余款的话,前期付的一半定金就要不回来了。失去了这批货或者钱的话,沈家真的会走投无路。
两个姐妹的谈话,被一边偷听的小妹沈玉英听见了。一向以来乐观天真的沈玉英这才知道家里真的山穷水尽了。沈玉英知道自己游行,给家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却不知道这么严重。因为营救沈玉英,因为三姐妹的事情,不但导致家里一贫如洗,而且导致父亲沈慕白这么病故,沈玉英真的好后悔。
沈玉凤第二天一早起来,一边给大家做饭,一边给妹妹沈玉燕煎药。由于家里的下人都遣散了,所以家中的事情都要由三姐妹分担。沈玉凤负责买菜煮饭,沈玉燕负责清查账目,沈玉英负责打扫庭院和处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现在沈家大不如前,一些碍眼的,不重要的东西能卖就卖,能当就当。换来的钱可以贴补家用,也可以作为将来做生意的本钱。为了家里的事情,三姐妹和母亲将自己的首饰已经都变卖了,沈玉凤把自己最心爱的钢琴也卖了。沈玉燕把自己的爱书也放到了书店寄卖,这都是沈家流传下来的孤本和珍品。沈玉英也把自己心爱的宝剑和马鞍卖了,这都是沈慕白在世的时候花大价钱给沈玉英买的礼物。沈慕白和“鉴湖女侠”秋瑾认识,当初为营救秋瑾女侠,沈慕白花了不少的金钱和jīng力。当他知道小女儿喜欢练武之后,他就希望把沈玉英培养成像秋瑾一样的侠女。
沈玉凤从小就接触西方文化,但是从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中国人的观念。这一点两个妹妹不屑一顾,说姐姐是一个传统妇女,可是沈慕白夫妻很放心。平时沈慕白最心疼小女儿沈玉英,最看重二女儿沈玉燕,但是最放心大女儿沈玉凤。就连母亲也说沈玉凤最像一个良家妇女,将来一定是一个贤妻良母。老二沈玉燕太聪明,一般的公公婆婆和丈夫根本降服不了沈玉燕。就算结了婚,夫妻之间也不会太太平。至于老三沈玉英更是不好说了,要是以后还是这个脾气的话,根本还是不要结婚的好。秋瑾一生光明磊落,就是不能处理好丈夫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沈玉英的xìng格和脾气几乎和秋瑾一模一样,都不是一个良家妇女的料。
沈玉凤一次出门买菜,无意之中听说有人要出价迎娶她们三姐妹。沈玉凤就有了一个想法,要是自己找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的话,沈家就有钱了。按照规矩男方向女方求亲需要下聘礼,只要有足够的钱给沈家的话,沈家就有能力翻身。以沈玉燕的本事,只要有一定的本钱在手,将来沈家东山再起的可能不是没有。再说现在沈家太需要钱了,债主们催债,运来的需要支付尾款,沈家需要生活费,都是要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沈玉凤是老大,必须要把这些问题挑起来,这是她的责任。沈玉凤考虑了一个晚上,没有和母亲和妹妹们商量,一个人去找了媒婆。媒婆是乡下为男女双方说亲的人,靠拿介绍费过生活。沈玉凤找了一个口碑不错的媒婆,说了自己的要求,并答应给双倍的媒金给媒婆。其实沈玉凤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门当户对,对方家世清白。第二沈玉凤必须做正房,不做小老婆或者填房。第三沈家需要三万大洋的彩礼,而且要马上给钱。第四沈慕白刚刚过世,沈玉凤需要半年后才能出嫁。沈玉凤可以在夫家给彩礼之后,和男方订婚,绝对不会赖婚。媒婆一来贪图沈玉凤的双倍媒金,第二是佩服沈玉凤的孝心,所以一口答应帮沈玉凤找一个好丈夫。
不久之后媒婆拿着一个管家打扮的人来沈家,沈玉英以为又是来占沈家便宜的人,差点打了他们。沈玉凤连忙请媒婆和管家进门,沈玉英这才知道大姐为了沈家要把自己给卖了。沈玉英连忙找到二姐沈玉燕和母亲,母亲急得走来走去,沈玉燕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沈玉燕早就觉得姐姐沈玉凤这几天有点怪,没想到一向以来没有主见的沈玉凤已经决定了她自己的未来。这个办法虽然真的能解决沈家的危机,可是毁了沈玉凤未来的幸福。沈玉凤是一个感xìng的女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过美好的梦想。沈玉燕总说姐姐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经常做童话一般的梦想。现在为了妹妹和沈家,这个女孩子要把自己给卖了,可见心里多么不开心。沈玉燕也想阻止姐姐沈玉凤的行动,可是沈玉凤会答应吗?其实沈家的三姐妹有一点很像,就是脾气都一样的倔,决定的事情很少能改变。
就在沈玉英找姐姐和母亲劝说大姐沈玉凤的时候,沈玉凤已经和这个管家基本决定好了一切。对方是陆家,也算是一个大家族的后代。陆家的当家老爷以前做过官,也做过生意。陆家在江南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 滚滚红尘百年沧桑爱的问卷 http://www.xlawen.org/kan/3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