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阅读
的76毫米山炮不停的夺去3连战士生命和热血。
为了摧毁这2门山炮,在与营部失去联络的情况下3连只能组织了突击小分队秘密潜伏过去实施反突击。连续2个突击小组的行动均被印度伞兵部队察觉。每当听到山下,印度炮兵阵地周遍突然响彻一片的枪声和爆炸声。3连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但第3支突击小组再度被组织了起来,他们带走了连火力组最后一具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这种步兵手中的“火炮” 直瞄最大有效射程为600米,只要能突击到距离印度伞兵炮兵阵地600米的位置,他们就有希望。
第3突击小组的8名战士出发后很长一段时间,阵地上一边寂静。虽然坑道外印军的炮火仍在不停着撕裂着空气,但是坑道里所有人的耳朵都在焦急的等待那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怒吼。
但是首先响起的依旧是印度伞兵手中印度自制的FN-FL7.62毫米口径自动步枪那特有的枪声,一支、两支……火力越来越密集起来,英式L44型轻机枪也加入了进来。3支中国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在还击着,但他们的火力很快就被压制了。
完了,但所有人都开始绝望的时候,一阵猛烈的35毫米榴弹的爆炸声响彻了战场,一发一发的35毫米榴弹扫射过印度伞兵的每一个炮组,宣泄这中国军人的怒火。最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印度伞兵的炮兵阵地来传来,那是76毫米榴弹被引爆的绝响。
“这是旅通讯营的卫星电话,有了这个你们可以直接向旅炮兵团呼叫炮火支援。”大致了解了3连目前的处境之后,指导员吕方从背包中掏出临行前通讯营营长伍延辉中校交给他的卫星电话交给3连连长。显然旅部也早已知悉了3连的情况,很快由旅直属85式122毫米榴弹炮连的炮火就密集的落在了130高地周遍的印度伞兵控制区域。
“敌人又冲上来了。”但就在大家都为恢复通讯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印度伞兵的集群步兵又出现在3连的阵地前沿,显然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并不甘心就这样被逐出战场,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让拥有光辉历史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取胜利。
122毫米榴弹炮的炮火延伸到了阵地最前沿,蒲勇甚至亲眼目睹到一个印度伞兵被榴弹直接命中炸得尸骨无存,但他们还是冲了上来。3连最后的一架12.7高平两用机枪在切割了2波印度伞兵的冲击波之后被手雷摧毁,双方此刻只有依靠突击步枪和班用机枪的火力疯狂的对射。
又一枚手雷在坑道里炸响,挡在3连的一名机枪手满身是血的倒了下去,第一次上前线的蒲勇吓的差点摊倒在地,一个大个子的印度伞兵端着英式L44型轻机枪跳进了坑道,距离近到蒲勇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手臂上那“次大陆飞刀”的标志。
几乎忘记了如何开枪的蒲勇,用手中从无饮过人血的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对准眼前的目标疯狂的扫射,这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求生的本能。血花飞溅中,那个印度伞兵重重的倒了下去。但不等蒲勇从喜悦中回过神来,又一个印度伞兵出现在了他的背后,这是一个老兵,精壮黝黑的脸没有任何表情。
不等蒲勇转身,他手中那粘满鲜血的工兵铲就挥了过来,蒲勇用手中的95式突击步枪全力的挡开了那夺命的利刃,但在白刃格斗方面他和对手的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第二下劈砍蒲勇的步枪就被对方砸飞,左臂剧烈的震荡也让他体会到了脱臼的痛苦。
步步的后退中蒲勇被自己击毙的印度机枪手的尸体绊倒在地,仰望的视角中对手显得更为狰狞。阴暗的光线下,染血的工兵铲高高的举起……一阵巨大的轰鸣留在了蒲勇最后的记忆中。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一)
刺眼的光芒中一个熟悉的俏丽容貌映入了蒲勇的眼前。“莫非这就是天使吗?怎么长的跟我们营卫生队的小护士朱蕾那么象。”蒲勇伸出双手紧紧的拥抱着眼前的幻象,却引来一声尖叫。
“看你小子这个样子,还带伤耍流氓?”旁边传来指导员吕方那熟悉的声音,一脸尴尬的蒲勇定了定神,才发现自己身处的正视自己营卫生队的野战医院。而刚刚被自己结结实实熊抱了一把的正是自己长期以来的“性幻想对象”— 小护士朱蕾。
看着朱蕾又羞又恼的表情,蒲勇傻呵呵的一路目送她快步跑出帐篷,才想起询问自己受伤之后3连的情况。
在中国陆军第52步兵山地旅打援计划失败,班坚恩前线告急的情况很快传到了清迈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一直由于出发位置靠后,而担心无帐可打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如获至宝,以“借兄弟部队之围”的名义,越过战区司令部命令已经通过铁路运输抵达攀武里的集团军前锋部队—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加速开进。
而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师长廖熙洪上校也是个早已按捺不住的急先锋,马上命令师直属坦克团沿着4号公路机械化开进。一时间4号公路上中国陆军的96型主战坦克的铁甲洪流浩浩荡荡的向南开进着。
而蒲勇他们与印度陆军白刃相见之际,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直属坦克团先头部队正好抵达130高地,也不问青红皂白,96型主战坦克一轮高爆弹齐射。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暴露在工事外的步兵顷刻间死伤惨重。蒲勇也因此可以死里逃生。
事后第52山地步兵旅跟第37摩托化步兵师打了很长时间的口水官司,第52山地步兵旅坚称:当时3营3连完全有能力守住了阵地,第37师正好路过拣了个桃子。而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说法则是:当时3营3连已经在崩溃边缘,如果不是他们的坦克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云云。
一时间第13集团军上上下下谣言四起,第52山地步兵旅的一个连被包围、到一个营被围困、到旅部告急,很快第13集团军的大部分基层战士都听说:第52步兵山地旅中了印度人的圈套,被打了个“中心开花”,虽然兜住了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但自己也被印度伞兵全面合围。
这场的口水帐打了很久,成为这两支拥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军史上的又一段传奇。第52步兵山地旅的前身是中国陆军52师,原50军149师,系解放前起义的云南部队60军暂21师,在朝鲜战场表现出色。而第37摩托化步兵师则是解放战争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原386旅)旅。这样两支英雄部队之间“谁救了谁?”的争论永无答案吧。
不过第37摩托化步兵师先遣部队的突然出现,显然打乱了印度伞兵部队哈林德尔.苏德少将解围的计划。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先遣装甲集群宛如一把尖刀直插印度伞兵部队的侧翼,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和印度陆军第51旅在内的6个伞兵营的精锐部队,不得不停止对班坚恩实施攻击。转而向南撤退。
在对班坚恩近一天的猛攻中,印度6个伞兵营总计伤亡超过700余人。原本想借助精锐的步兵和火炮在班坚恩一举突破中国山地步兵防线的计划不仅未能实现,反而赔掉了印度伞兵近一个营的兵力。不过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依然老辣借着炮火和空军的火力阻断,仍然将绝大部分兵力撤回了春蓬府。
而中国陆军在这次战斗中也付出了250人的伤亡,其中驻守130高地的第52山地步兵旅第3营3连全连149人中阵亡97人,生还者不一带伤。
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面对优势兵力的中国陆军再继续执行新德里救援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命令无疑于自寻死路。所以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一边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报告了他所面临的困难。一边亲自写了一份电令给自己曾经最优秀的学生—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营长马哈拉贾中校。
这份电令极为简短:全力战斗吧!坦然接受上帝的安排。这纸电令无疑宣判了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死刑。29日晚上起,由于担心再被友军抢了先机。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全线出击,原本预备打援的2个步兵营和1个装甲营全部投入到对塔色地区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攻击中去。
坚恩被打的有些窝火的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动用旅直属所有炮火开始对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核心阵地发泄着愤怒。猛烈的炮击持续了整整1个小时,面积不大的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阵地被炸的有如月球表面。起初马哈拉贾还不时的要求空军和春蓬府方向提供火力支援,但很快他便意识到,愤怒的中国陆军已经厌倦了和他之间的游戏。他们认真起来了。没有任何印度空军的战机可以抵达塔色的天空,任何的炮火支援也将遭受到十倍的奉还。
外围的高地上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阵地全部被炮火犁了一遍之后,中国陆军的总攻开始了。4个营的兵力在夜幕下全线出击,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只有少数的火力点还在射击着。在炮击中失去了指挥部的马哈拉贾正艰难的匍匐在潮湿的散兵坑内,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中国人已经占领了阵地外围的高地,用1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正猛烈炮击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谷地中的直升机场。
是时候了光荣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了吗?马哈拉贾听着外面如海浪般越来越近的枪声和中国的喊杀声,下意识的举起了自己的配枪。但是很快一种从所未有的邪恶想法让他不自觉的笑出声来……
当天午夜新德里的印度国防部内,印度国防部长雷纳上将接到了来自前线的电话,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告之,在所有的解围能力宣告失败之后,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于29日午夜时分遭到绝对优势的中国陆军的围攻,全营官兵全体殉国,营长马哈拉贾中校生死不明。
作为印度军界的宠儿,雷纳上将坚信马哈拉贾中校应该会用一死来报答他的祖国。所以他在给印度总理的报告写上马哈拉贾中校以死报国应予以嘉奖的字样。而印度的新闻界也由此大做文章,宣传马哈拉贾中校的光辉业绩。但是两天之后,在泰国曼谷这位应该已经杀身成仁的英雄却依旧鲜活的出现在中国记者的镜头前面。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二)
面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随军记者,马哈拉贾身着印度伞兵部队的黑色夹克,伞兵翼型徽章佩带在右胸上,头戴红色贝雷帽,上面同样别着伞兵章。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丝毫没有败军之将的尴尬和惭愧,而是镇定自若的侃侃而谈。马哈拉贾否认他是受伤被俘的说法,而是在被在中国陆军优势兵力长期包围,“弹尽粮绝”之后“为了避免双方再产生不必要的流血”而主动投降的。
虽然中国陆军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在塔色地区的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阵地上缴获了足以应对该营再坚守数月所需的粮食和弹药。但是显然这并不重要,马哈拉贾还在镜头前痛苦的承认自己的祖国长期起来穷兵黩武,“错误的挑起了这场对邻国的侵略战争,必将为印度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云云。这一段采访录象在东盟各国的电视台连续多日转播,甚至还被搬上了BBC和CNN的荧幕。令印度政府颜面扫地。
“怯懦的叛徒,难道一死对于你真的那么难吗?”印度远东战区最高军事长官普拉什中将看着这个昔日印度军界的宠儿,今天在中国人面前阿谀献媚的丑态,险些动手砸烂电视机。不过作为一个沙场老将,他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和愤怒,将注意力再度集中到目前的战局上来。
目前在印度陆军在马来半岛作战的北线,克拉克地峡以北,哈林德尔.苏德少将所率领的在春蓬府地区的印度伞兵部队仍有8个营的强大兵力,如果可以保障空中补给走廊的安全和顺畅。普拉什中将相信他们仍能阻击中国陆军1周到2周的时间。
而在马来半岛的南线,足计3个师的印度陆军以及附属部队所组成强大攻击集群几乎已经完成了对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的战略合围。经过了近6天的浴血鏖战,印度海军两栖突击队在优势炮兵和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付出了近500人的伤亡艰难的打开了吉隆坡的大门—巴生港。
由巴生港向东直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不过40公里。一马平川之间马来西亚陆军根本无法有效的组织起象样的防线。但是战争的目的并不是只是为了流血,新德里需要的只是这种兵临城下的态势,接下来的任务要由外交官们来完成。
印度的要价并不高,马来西亚政府只需开放槟榔屿岛地区和巴生港为自由贸易区,同时允许印度军队在槟榔屿岛首府—槟城港租借和建设军事基地。那么马来西亚就可以体面的退出战争,而不必让首都遭受兵火的洗礼。
“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它的尊严一样不允许任何强国随意践踏。”吉隆坡市郊的马来西亚陆军前沿指挥中心内,马来西亚军队前沿总指挥的林敬康准将面对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郭洙镇询问他马来西亚军队是否还能再战时,这个在巴生港连续作战,满眼血丝的华裔军人坚定的回答道。
反击,只有反击才是对敌人诱降的最好回答。隶属于马来西亚联合作战中心的马来西亚陆军第11装甲团奉命执行对由巴生港地区向首都方向挺进的印度陆军部队实施突击行动。24辆来自波兰的PT-91M主战坦克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马来西亚陆军的珍宝而雪藏在首都的地下掩体内。此刻参加这次代号为“奔牛”的突击行动的它们被擦拭一新,开上了吉隆坡的街头。
人们还记得在2005年8月31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国庆48周年阅兵时,这批马来西亚建国以来首次拥有的主战坦克部队第一次公开亮相。而今天它们再度在吉隆坡市民的注目下,隆隆驶过。驶向那逐渐接近炮声,驶向正在擦亮刺刀的敌寇。
24辆PT-91M主战坦克组成的攻击楔子突入印度陆军的阵地超过20公里,一度攻入巴生港的港湾地区。但是在突破印度陆军前沿步兵团的防线之后,马来西亚陆军的装甲攻击集群便遭遇到了刚刚登陆的印度陆军第93装甲旅的主力部队。
在突破印度陆军一线防御中便损死了15辆坦克的马来西亚陆军第11装甲团,孤独的面对着印度陆军庞大的T-72M主战坦克群,天空中印度海军“猎豹”轻型舰载直升机和印度陆军的米-35“超级母鹿”武装直升机宛如掠食的秃鹫般高速扑来……。
这次决死的突击行动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印度军队仅用了几个小时便调整一度混乱的部署。但是这幕悲壮的人间活剧却最大限度的激发了马来西亚人民的爱国热情。在吉隆坡城区外围的1.4万名马来西亚陆军士兵的背后涌现出了50个营由马来西亚平民志愿者组成的“家园卫队”。
在得知了马来西亚政府拒绝了新德里的“和平”建议之后,普拉什中将被命令:要求集结于巴生港的印度陆军/海军各部队不必再等待两翼部队的合围,立即开始准备对吉隆坡城区最后的总攻。
炮击和轰炸是城市攻坚的例行程序,由于准备时间太过仓促,印度陆军无法即使调集足够的大口径火炮。印度空军承担了对吉隆坡城区最后总攻的揭幕战,印度远东战区调集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地攻击机群,目标直指吉隆坡。
“印度的名字要让每一个敌人都战栗,吉隆坡将是开始……。”战争足以让人疯狂,国家也是一样。印度国防部长雷纳上将的电令里充斥着骄傲和愤怒,但是这无法改变印度前线各部队已经师老兵疲的现实。
参与对吉隆坡大空袭的印度空军空前庞大的机群,也创下了印度空军自开战以来空前的战损击落。在马来西亚防空部队英勇抵抗,和中国-东盟联合空军的拦截之下。印度空军在12月30日的空袭行动共计损失了179架各式战机,占印度空军所有参战兵力的60%。
尽管如此,新德里依旧要求印度陆军前线各部队在有限的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开始进攻。疲惫的印度陆军和海军两栖突击队沿着通往吉隆坡的公路向前突击着。部署在吉隆坡市区内的马来西亚陆军最后的炮群—28门南非德内尔公司生产的155毫米/45倍口径G5 MK3牵引火炮所发射的炮弹不时在他们的散兵线中炸响。而马来西亚陆军的抵抗也日益激烈和坚决起来。
作为马来西亚首都,和马来西亚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吉隆坡坐落于巴生河及支流鹅麦河汇流处,连郊区总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万。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逐步发展为城市。因矿场尾砂淤塞,河口一片泥泞。所以“吉隆坡”的马来语读音“瓜拉隆坡”,意为“泥泞的河口”。这座城市的郊区废矿坑蓄水成湖,石灰岩丘陵多洞||穴都成为了马来西亚陆军天然的防御屏障。
在12月30日的地面行动中,印度陆军损失了近千人和数十辆坦克。但仍无法突破吉隆坡市郊的外围防线。但更大的危机却正步步向印度陆军逼近。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三)
2007年12月30日晚上8点30分,印度海军“英迪拉.甘地” 直升机航母两栖突击队第一连在印度陆军第93装甲旅的T-72M主战坦克的掩护下,击溃了马来西亚2个国民志愿兵组织“家园卫队”营的守备,攻占了吉隆坡市郊西南的“马来西亚第一工业卫星镇”郊八打灵镇,在这里印度的士兵第一次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吉隆坡的灯火和那高达88层的国油双峰塔。
而在吉隆坡东部的高速公路上,不时闪过的车灯下,一支精锐的铁甲雄兵也正全速奔赴战场。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关丹艰难登陆已经48个小时了,经过长时间的摩托化行军,此刻先遣作战集群的机械化步兵营前锋已经距离吉隆坡市郊不到15公里了。
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这支部队是有红军基础的新4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号称“百旅之杰”的美称。作为这支钢铁雄师的开路先锋,旅先遣作战集群指挥官刘凌峰中校此刻除了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之外,更多的是踌躇和紧张。毕竟光荣只代表过去,初战吉隆坡,自己和今天的第58机械化步兵旅是否可以续写辉煌,一切只能在留待时间去作答。
整个白天印度空军的轰炸始终没有停过,先遣作战集群中炮弹混编防空营已经在沿着公路全面展开,掩护机械化步兵全速开进。此刻又有4架印度空军的英制“美洲虎”IS攻击机高速向公路上行进的中国陆军的装甲车队袭来。
公路两侧的制高点上,一个高炮连的6辆PGZ-95式四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同时开火,密集的曳光弹在夜幕中组织起一张无比的火网。印度空军编队的首机促不及防,被强大的地空火力撕成碎片。
“美洲虎”IS攻击机是 60 年代末研制的攻击机,机载电子设备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差 ,它只有在压制敌方地面防空火力条件下和对敌防空系统实施了可靠电子压制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施对地攻击。所以后续的“美洲虎”IS攻击机立即放弃了对装甲车队的攻击,转入对地面防空火力的压制作战模式。
在壳体的后部有一个向上隆起的结构的95式自行防空系统的作战指挥车成为了印度空军攻击的首要目标。
隆起结构的上面安装一个CLC-2型监视雷达,雷达的最大搜索距离为45公里,最大搜索高度为4.5公里。可以同时控制多达6~8个95式自行防空系统。CLC-2搜索雷达将信息反馈到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进而给每个自行防空系统子单元分配目标信息。作战指挥车上安装了通信设备,如果通过信号馈线可以传输500米,如果以数字的形式发送信号可以传输5公里,如果以无线电的形式发送信息可以传输15公里。
2枚英制“马特尔” .37 反辐射导弹呼啸而来,顷刻间将隐蔽在公路旁的树丛中的高炮连95式自行防空系统的作战指挥车摧毁。全连的6门95式自行防空系统被迫转入独立作战模式,单炮搜索雷达、炮塔、光电火控系统协调一致。通过单炮搜索雷达进行定位,夜间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跟踪。
95式自行防空系统在炮塔的前部安装有一个光电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包括一个电视跟踪摄像头、一个红外跟踪摄像头和一个激光测距仪。光电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所有信息反馈到车载火控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武器瞄准数据,当目标在打击范围之内时炮手便可开炮。
电视跟踪仪的最大自动跟踪范围是6000米,红外跟踪仪的最大跟踪范围是5000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小测量范围是500米,最大测量范围是5500米,测量精度为±5米。防空炮火只停顿了刹那,便再度猛烈起来。那就是这停顿的刹那,2架“美洲虎”IS攻击机突入中国陆军的地面防空火网,单兵防空的“前卫-1”型肩抗式防空导弹的尾焰在夜幕下闪亮着希望之火。又1架“美洲虎”IS攻击机被单兵防空导弹迎头击中。
但8 颗 450 千克集束炸弹仍旧离开了挂架,公路1侧的制高点上3辆PGZ-95式四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顷刻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这就是战争,一场惨烈的人间会猎。
而与此同时,在远离前线硝烟的泰国著名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帕塔亚,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的搬迁工作刚刚完成。随着战线的前推,位于泰国北部山区的清迈显然已经不再适应于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所以在参谋长林太平少将的提议下,印度洋战区司令部被前移到了这里。
“林参谋长,你为战区司令部选的地方还真是不错啊!”掠过帕塔亚的上空,一眼望去,这座城市的街头到处是酒廊和舞厅。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一下直升机,便皱着眉对林太平冷冷的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啊!帕塔亚虽然距曼谷才几小时的车程,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是座荒凉海滩,,直到二战后期美军在这里建起庞大海空军军事基地。泰国人 纷纷到这里赚钱,为财大气粗的美国大兵提供服务,帕塔亚才有了今天的面貌。”林太平并没有太多的惶恐,继续向胡维风介绍道:
“帕塔亚的美军基地全盛时是在越南战争中,一度超越了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雄居东南亚第一。不过自越战结束以来,美军逐渐撤出东南亚地区,这里也和苏比克海军基地一样,被美国人无情的遗弃了。在清迈的时候我便与泰国军方协商过,他们表示可以无条件的将帕塔亚的军事基地交给我们使用。”
虽然对林太平的自作主张还是有些心怀不满,但是看着眼前设置齐备,修缮一新的帕塔亚军事基地。胡维风心中倒有些欣喜和好奇。
“今天上午印度陆军开始正面强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来到全体作战参谋布置完善的指挥中心内,林太平拿过今天的战报向胡维风汇报道。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古今同理。”胡维风冷冷一笑。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四)
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与印度陆军的第一场遭遇战爆发在吉隆坡直辖区南部的新城—布达拉城。
布达拉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0公里,马来西亚国际机场以北25公里,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所建立的行政办公新城。总理府和33个政府部门,以及最高法院等机构相继搬进这座占地5000公顷的新城。而吉隆坡则承当马来西亚的金融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虽然令参与吉隆坡攻城战的印度陆军各部队均为连续作战的疲惫所折磨,但是按照战争的规律和法则,在攻击吉隆坡市区之前,他们仍然必须一个一个扫除吉隆坡周遍的卫星城市。
当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的抵达誉为“花园都市”的布达拉城时,刚刚攻克了马来西亚国际机场的印度陆军第24机械化步兵师,也派出由1个装甲团的T-90S主战坦克为先导的庞大机械化步兵攻击纵队向布达拉城挺进。
在印度陆军装备的由南非LIW公司在俄制T—72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从G-6型轮式自行火炮的新型炮塔,而开发的T—6型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火力掩护下,覆盖着厚重反应装甲的俄制T-90S主战坦克群全速开上公路。
在前线机械化步兵营的94式装甲营指挥车内,旅先遣作战集群指挥官刘凌峰中校正密切注视着眼前闪烁不定的计算机屏幕,由前沿装甲侦察车机实时传输回来的战场信息经综合处理,自动生成最新敌我态势图。
“反坦克连火力全面展开。”攻击的指令通过中国陆军的DMCS-1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直接传达到战场前沿旅先遣作战集群下属的反坦克连。DMCS-1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提供12个频道构成一个无线电通信网络,连线和移动使用两者能同时地使用声音/数据传送服务。最大的传送半径是15公里。也能经由类似中继连接到一个当地电话网络。
2个反坦克导弹排的12辆“红箭-9”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分别驶入各自的攻击阵地。由引信、战斗部、弹上计算机、解码器、激光接收机、陀螺、舵机、发射和续航发动机、弹翼机构、发射筒机电保险器等构成筒装导弹。通过4联装的发射装置由车内升起到发射位置,车内神情紧张的射手们通过潜望式光学瞄准镜一一锁定各自的目标。
由引信、战斗部、弹上计算机、解码器、激光接收机、陀螺、舵机、发射和续航发动机、弹翼机构、发射筒机电保险器等构成筒装导弹。
“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水泥工事和火力点。其作战任务是为军、师级部队提供反坦克作战的骨干火力;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击敌装甲目标。配备了两台发动机(一个起飞发动机和一个续航发动机),从而使得射程由“红箭”-8的3000~4000米提高到了5000米以上,静破甲厚度达到1100毫米以上。
第一轮射击开始了,一枚枚“破甲之锥”脱茧而出扑向自己的猎物—那人类地面战场上最不可一世的钢铁猛兽。而车内射手们更繁忙的操纵跟踪装置将光学或红外热成像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制导设备自动测量导弹相对瞄准线偏差角,形成激光修正指令,传输到导弹上,控制导弹沿瞄准线飞行并命中目标。
致命的撞击中,“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的两级串联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的前级,毫无留情撕开T-90S主战坦克上厚重的爆炸反应装甲,后级则直接穿透坦克的主装甲。
在这个距离上,理论上T-90S主战坦克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所携带的9M119炮射导弹(北约命名为T-11“狙击手”)进行反击。但是由于在国内多次试验失败,印度政府早已取消该型导弹的生产和配备计划。印度陆军的装甲群只能承受中国人的远程打击,借助战术烟雾和“Z”字机动的帮助,努力进入T-90S主战坦克125毫米主炮直瞄炮火的打击距离。
射击完毕的“红箭-9”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退出发射阵地,仍然散发着硝烟的4联装发射装置实施自动抛筒和再装填。而1个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排开始进行接敌准备。
中国陆军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22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120毫米滑膛炮,战斗射速8发/分。配备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其射程和穿甲威力均大于105毫米坦克炮,与125毫米坦克炮相当。主要用于装备中国陆军轻型机械化师和快反部队。
在开阔的平原地带,装甲单薄的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当然不能与强大的主战坦克抗衡。但是在城市地带作战,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灵活轻便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灵巧的轮式战车在建筑间充当着装甲狙击手的角色,不时的消耗着印度陆军的装甲突击力量。
而布达拉城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湖区和湿地,缺乏战场信息支援的印度陆军的坦克部队毫不容易穿越中国陆军的重重火力阻击冲入布达拉城的城区也往往会陷入湿地泥潭,动弹不得。最终弃车而逃。
布达拉城的遭遇战,进行了6个小时。印度陆军损失了整整一个坦克团的近45辆T-90S主战坦克,被迫停止了对这座吉隆坡周边最重要的卫星城市的攻击。而中国陆军的损失仅为4辆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2辆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而比纸面上伤亡数字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在大吉隆坡战区建立第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印度陆军对这座城市的围攻将更为困难。
“我们在大吉隆坡战区只有1个团级规模的旅先遣作战集群。后续部队都还没跟上去,真的没有问题吗?”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参谋长林太平少将看着电子地图上那孤立的红色圆点。担忧的向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提醒道。
“昆阳之战,光武帝以八千骑击溃王莽百万之众;维也纳城下,三千波兰飞骑兵踏破奥斯曼二十万大军。印度军队在巴生港与马来西亚陆军鏖战了整整6天,却不进行任何的休整,等待两翼部队的呼应。仍命令疲惫的大军强攻坚城,败象已呈,一个团的兵力颠覆整个战局。”面对逐渐明朗的战局,胡维风中将已经成竹在胸。
“组织第二波跨海运输船队,把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全部给我运过海去。不过目的不是在这里—吉隆坡。而是这里——。”胡维风的手指重重的指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五)
昔日繁华的狮城—号称花园城市的新加坡,此刻正陷入空前的萧条和恐慌之中。漫步在冬季一片萧杀的新加坡陆军“克兰芝”军营(Cmp Krnji)的营区里,年迈的“新加坡之父”—资政李光耀显得步履蹒跚,在他的身后是他一手扶持的“接班人”新加坡副总理李乘龙和新加坡海陆空三军的主要将领。
这座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兵要隘的军营,一度驻守着新加坡陆军战斗力最强的陆军第21师,包括了可进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第7步兵旅、第41装甲团、第21火炮营、第2通信营等新加坡陆军的精锐部队。但是此刻人去楼空的军营里,只有阵阵的北风在追忆着当日的铁马金戈。
在进入兵营的台阶上,沿着阶梯刷上空洞的英文豪语:“Our rmy Our Power”(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军队),军营中还设置着类似中国闽南客家庄园望楼的建筑物,上面挂的条幅书写着“Defend from Singpore everytime”(时刻保卫新加坡)、“We Dre”(我们无所畏惧)等等军中口号。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刺眼和苍白。
并不要遥远的柔佛海峡以北的战场上又传来一阵密集的炮声,白发苍苍的李光耀在炮声中一个踉跄,艰难的拄着手中的拐杖,倔强的挺立在北风中。 “若最小的反抗力量与最大的攻击力量相当,则可取得平衡……”这位历历了新加坡整个建国以来所有风雨的老人,此刻无奈的说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外交家塔列朗的名言。
自古以来国际间的均势外交都是建立在力量均衡的前提之下的,无论你是如何的繁荣富足、也无论你的制度是民主或者专制。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才是一个国家堪以立足的根源。
新加坡曾经坚定的相信,相信自己的现代化的军事力量足以击退任何的进犯。常年保有一支5.5万人规模的精锐武装部队,战时可以在24小时内动员300多万人口中的45万人参战,新加坡从不认为自己是亚洲的瑞典,他们坚信他们是未历战火的以色列。
但是自战争爆发以来,新加坡才发现自己的脆弱。包括承载着希望的远(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为了摧毁这2门山炮,在与营部失去联络的情况下3连只能组织了突击小分队秘密潜伏过去实施反突击。连续2个突击小组的行动均被印度伞兵部队察觉。每当听到山下,印度炮兵阵地周遍突然响彻一片的枪声和爆炸声。3连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但第3支突击小组再度被组织了起来,他们带走了连火力组最后一具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这种步兵手中的“火炮” 直瞄最大有效射程为600米,只要能突击到距离印度伞兵炮兵阵地600米的位置,他们就有希望。
第3突击小组的8名战士出发后很长一段时间,阵地上一边寂静。虽然坑道外印军的炮火仍在不停着撕裂着空气,但是坑道里所有人的耳朵都在焦急的等待那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怒吼。
但是首先响起的依旧是印度伞兵手中印度自制的FN-FL7.62毫米口径自动步枪那特有的枪声,一支、两支……火力越来越密集起来,英式L44型轻机枪也加入了进来。3支中国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在还击着,但他们的火力很快就被压制了。
完了,但所有人都开始绝望的时候,一阵猛烈的35毫米榴弹的爆炸声响彻了战场,一发一发的35毫米榴弹扫射过印度伞兵的每一个炮组,宣泄这中国军人的怒火。最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从印度伞兵的炮兵阵地来传来,那是76毫米榴弹被引爆的绝响。
“这是旅通讯营的卫星电话,有了这个你们可以直接向旅炮兵团呼叫炮火支援。”大致了解了3连目前的处境之后,指导员吕方从背包中掏出临行前通讯营营长伍延辉中校交给他的卫星电话交给3连连长。显然旅部也早已知悉了3连的情况,很快由旅直属85式122毫米榴弹炮连的炮火就密集的落在了130高地周遍的印度伞兵控制区域。
“敌人又冲上来了。”但就在大家都为恢复通讯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印度伞兵的集群步兵又出现在3连的阵地前沿,显然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并不甘心就这样被逐出战场,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让拥有光辉历史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取胜利。
122毫米榴弹炮的炮火延伸到了阵地最前沿,蒲勇甚至亲眼目睹到一个印度伞兵被榴弹直接命中炸得尸骨无存,但他们还是冲了上来。3连最后的一架12.7高平两用机枪在切割了2波印度伞兵的冲击波之后被手雷摧毁,双方此刻只有依靠突击步枪和班用机枪的火力疯狂的对射。
又一枚手雷在坑道里炸响,挡在3连的一名机枪手满身是血的倒了下去,第一次上前线的蒲勇吓的差点摊倒在地,一个大个子的印度伞兵端着英式L44型轻机枪跳进了坑道,距离近到蒲勇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手臂上那“次大陆飞刀”的标志。
几乎忘记了如何开枪的蒲勇,用手中从无饮过人血的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对准眼前的目标疯狂的扫射,这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求生的本能。血花飞溅中,那个印度伞兵重重的倒了下去。但不等蒲勇从喜悦中回过神来,又一个印度伞兵出现在了他的背后,这是一个老兵,精壮黝黑的脸没有任何表情。
不等蒲勇转身,他手中那粘满鲜血的工兵铲就挥了过来,蒲勇用手中的95式突击步枪全力的挡开了那夺命的利刃,但在白刃格斗方面他和对手的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第二下劈砍蒲勇的步枪就被对方砸飞,左臂剧烈的震荡也让他体会到了脱臼的痛苦。
步步的后退中蒲勇被自己击毙的印度机枪手的尸体绊倒在地,仰望的视角中对手显得更为狰狞。阴暗的光线下,染血的工兵铲高高的举起……一阵巨大的轰鸣留在了蒲勇最后的记忆中。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一)
刺眼的光芒中一个熟悉的俏丽容貌映入了蒲勇的眼前。“莫非这就是天使吗?怎么长的跟我们营卫生队的小护士朱蕾那么象。”蒲勇伸出双手紧紧的拥抱着眼前的幻象,却引来一声尖叫。
“看你小子这个样子,还带伤耍流氓?”旁边传来指导员吕方那熟悉的声音,一脸尴尬的蒲勇定了定神,才发现自己身处的正视自己营卫生队的野战医院。而刚刚被自己结结实实熊抱了一把的正是自己长期以来的“性幻想对象”— 小护士朱蕾。
看着朱蕾又羞又恼的表情,蒲勇傻呵呵的一路目送她快步跑出帐篷,才想起询问自己受伤之后3连的情况。
在中国陆军第52步兵山地旅打援计划失败,班坚恩前线告急的情况很快传到了清迈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一直由于出发位置靠后,而担心无帐可打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如获至宝,以“借兄弟部队之围”的名义,越过战区司令部命令已经通过铁路运输抵达攀武里的集团军前锋部队—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加速开进。
而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师长廖熙洪上校也是个早已按捺不住的急先锋,马上命令师直属坦克团沿着4号公路机械化开进。一时间4号公路上中国陆军的96型主战坦克的铁甲洪流浩浩荡荡的向南开进着。
而蒲勇他们与印度陆军白刃相见之际,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直属坦克团先头部队正好抵达130高地,也不问青红皂白,96型主战坦克一轮高爆弹齐射。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暴露在工事外的步兵顷刻间死伤惨重。蒲勇也因此可以死里逃生。
事后第52山地步兵旅跟第37摩托化步兵师打了很长时间的口水官司,第52山地步兵旅坚称:当时3营3连完全有能力守住了阵地,第37师正好路过拣了个桃子。而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说法则是:当时3营3连已经在崩溃边缘,如果不是他们的坦克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云云。
一时间第13集团军上上下下谣言四起,第52山地步兵旅的一个连被包围、到一个营被围困、到旅部告急,很快第13集团军的大部分基层战士都听说:第52步兵山地旅中了印度人的圈套,被打了个“中心开花”,虽然兜住了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但自己也被印度伞兵全面合围。
这场的口水帐打了很久,成为这两支拥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军史上的又一段传奇。第52步兵山地旅的前身是中国陆军52师,原50军149师,系解放前起义的云南部队60军暂21师,在朝鲜战场表现出色。而第37摩托化步兵师则是解放战争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原386旅)旅。这样两支英雄部队之间“谁救了谁?”的争论永无答案吧。
不过第37摩托化步兵师先遣部队的突然出现,显然打乱了印度伞兵部队哈林德尔.苏德少将解围的计划。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先遣装甲集群宛如一把尖刀直插印度伞兵部队的侧翼,印度伞兵第21突击营和印度陆军第51旅在内的6个伞兵营的精锐部队,不得不停止对班坚恩实施攻击。转而向南撤退。
在对班坚恩近一天的猛攻中,印度6个伞兵营总计伤亡超过700余人。原本想借助精锐的步兵和火炮在班坚恩一举突破中国山地步兵防线的计划不仅未能实现,反而赔掉了印度伞兵近一个营的兵力。不过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依然老辣借着炮火和空军的火力阻断,仍然将绝大部分兵力撤回了春蓬府。
而中国陆军在这次战斗中也付出了250人的伤亡,其中驻守130高地的第52山地步兵旅第3营3连全连149人中阵亡97人,生还者不一带伤。
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面对优势兵力的中国陆军再继续执行新德里救援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命令无疑于自寻死路。所以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一边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报告了他所面临的困难。一边亲自写了一份电令给自己曾经最优秀的学生—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营长马哈拉贾中校。
这份电令极为简短:全力战斗吧!坦然接受上帝的安排。这纸电令无疑宣判了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死刑。29日晚上起,由于担心再被友军抢了先机。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全线出击,原本预备打援的2个步兵营和1个装甲营全部投入到对塔色地区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攻击中去。
坚恩被打的有些窝火的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动用旅直属所有炮火开始对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核心阵地发泄着愤怒。猛烈的炮击持续了整整1个小时,面积不大的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阵地被炸的有如月球表面。起初马哈拉贾还不时的要求空军和春蓬府方向提供火力支援,但很快他便意识到,愤怒的中国陆军已经厌倦了和他之间的游戏。他们认真起来了。没有任何印度空军的战机可以抵达塔色的天空,任何的炮火支援也将遭受到十倍的奉还。
外围的高地上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阵地全部被炮火犁了一遍之后,中国陆军的总攻开始了。4个营的兵力在夜幕下全线出击,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只有少数的火力点还在射击着。在炮击中失去了指挥部的马哈拉贾正艰难的匍匐在潮湿的散兵坑内,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中国人已经占领了阵地外围的高地,用105毫米轻便型榴弹炮正猛烈炮击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谷地中的直升机场。
是时候了光荣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了吗?马哈拉贾听着外面如海浪般越来越近的枪声和中国的喊杀声,下意识的举起了自己的配枪。但是很快一种从所未有的邪恶想法让他不自觉的笑出声来……
当天午夜新德里的印度国防部内,印度国防部长雷纳上将接到了来自前线的电话,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告之,在所有的解围能力宣告失败之后,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于29日午夜时分遭到绝对优势的中国陆军的围攻,全营官兵全体殉国,营长马哈拉贾中校生死不明。
作为印度军界的宠儿,雷纳上将坚信马哈拉贾中校应该会用一死来报答他的祖国。所以他在给印度总理的报告写上马哈拉贾中校以死报国应予以嘉奖的字样。而印度的新闻界也由此大做文章,宣传马哈拉贾中校的光辉业绩。但是两天之后,在泰国曼谷这位应该已经杀身成仁的英雄却依旧鲜活的出现在中国记者的镜头前面。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二)
面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随军记者,马哈拉贾身着印度伞兵部队的黑色夹克,伞兵翼型徽章佩带在右胸上,头戴红色贝雷帽,上面同样别着伞兵章。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丝毫没有败军之将的尴尬和惭愧,而是镇定自若的侃侃而谈。马哈拉贾否认他是受伤被俘的说法,而是在被在中国陆军优势兵力长期包围,“弹尽粮绝”之后“为了避免双方再产生不必要的流血”而主动投降的。
虽然中国陆军中国陆军第52山地步兵旅在塔色地区的印度伞兵第1突击营的阵地上缴获了足以应对该营再坚守数月所需的粮食和弹药。但是显然这并不重要,马哈拉贾还在镜头前痛苦的承认自己的祖国长期起来穷兵黩武,“错误的挑起了这场对邻国的侵略战争,必将为印度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云云。这一段采访录象在东盟各国的电视台连续多日转播,甚至还被搬上了BBC和CNN的荧幕。令印度政府颜面扫地。
“怯懦的叛徒,难道一死对于你真的那么难吗?”印度远东战区最高军事长官普拉什中将看着这个昔日印度军界的宠儿,今天在中国人面前阿谀献媚的丑态,险些动手砸烂电视机。不过作为一个沙场老将,他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和愤怒,将注意力再度集中到目前的战局上来。
目前在印度陆军在马来半岛作战的北线,克拉克地峡以北,哈林德尔.苏德少将所率领的在春蓬府地区的印度伞兵部队仍有8个营的强大兵力,如果可以保障空中补给走廊的安全和顺畅。普拉什中将相信他们仍能阻击中国陆军1周到2周的时间。
而在马来半岛的南线,足计3个师的印度陆军以及附属部队所组成强大攻击集群几乎已经完成了对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的战略合围。经过了近6天的浴血鏖战,印度海军两栖突击队在优势炮兵和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付出了近500人的伤亡艰难的打开了吉隆坡的大门—巴生港。
由巴生港向东直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不过40公里。一马平川之间马来西亚陆军根本无法有效的组织起象样的防线。但是战争的目的并不是只是为了流血,新德里需要的只是这种兵临城下的态势,接下来的任务要由外交官们来完成。
印度的要价并不高,马来西亚政府只需开放槟榔屿岛地区和巴生港为自由贸易区,同时允许印度军队在槟榔屿岛首府—槟城港租借和建设军事基地。那么马来西亚就可以体面的退出战争,而不必让首都遭受兵火的洗礼。
“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它的尊严一样不允许任何强国随意践踏。”吉隆坡市郊的马来西亚陆军前沿指挥中心内,马来西亚军队前沿总指挥的林敬康准将面对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郭洙镇询问他马来西亚军队是否还能再战时,这个在巴生港连续作战,满眼血丝的华裔军人坚定的回答道。
反击,只有反击才是对敌人诱降的最好回答。隶属于马来西亚联合作战中心的马来西亚陆军第11装甲团奉命执行对由巴生港地区向首都方向挺进的印度陆军部队实施突击行动。24辆来自波兰的PT-91M主战坦克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马来西亚陆军的珍宝而雪藏在首都的地下掩体内。此刻参加这次代号为“奔牛”的突击行动的它们被擦拭一新,开上了吉隆坡的街头。
人们还记得在2005年8月31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国庆48周年阅兵时,这批马来西亚建国以来首次拥有的主战坦克部队第一次公开亮相。而今天它们再度在吉隆坡市民的注目下,隆隆驶过。驶向那逐渐接近炮声,驶向正在擦亮刺刀的敌寇。
24辆PT-91M主战坦克组成的攻击楔子突入印度陆军的阵地超过20公里,一度攻入巴生港的港湾地区。但是在突破印度陆军前沿步兵团的防线之后,马来西亚陆军的装甲攻击集群便遭遇到了刚刚登陆的印度陆军第93装甲旅的主力部队。
在突破印度陆军一线防御中便损死了15辆坦克的马来西亚陆军第11装甲团,孤独的面对着印度陆军庞大的T-72M主战坦克群,天空中印度海军“猎豹”轻型舰载直升机和印度陆军的米-35“超级母鹿”武装直升机宛如掠食的秃鹫般高速扑来……。
这次决死的突击行动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印度军队仅用了几个小时便调整一度混乱的部署。但是这幕悲壮的人间活剧却最大限度的激发了马来西亚人民的爱国热情。在吉隆坡城区外围的1.4万名马来西亚陆军士兵的背后涌现出了50个营由马来西亚平民志愿者组成的“家园卫队”。
在得知了马来西亚政府拒绝了新德里的“和平”建议之后,普拉什中将被命令:要求集结于巴生港的印度陆军/海军各部队不必再等待两翼部队的合围,立即开始准备对吉隆坡城区最后的总攻。
炮击和轰炸是城市攻坚的例行程序,由于准备时间太过仓促,印度陆军无法即使调集足够的大口径火炮。印度空军承担了对吉隆坡城区最后总攻的揭幕战,印度远东战区调集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地攻击机群,目标直指吉隆坡。
“印度的名字要让每一个敌人都战栗,吉隆坡将是开始……。”战争足以让人疯狂,国家也是一样。印度国防部长雷纳上将的电令里充斥着骄傲和愤怒,但是这无法改变印度前线各部队已经师老兵疲的现实。
参与对吉隆坡大空袭的印度空军空前庞大的机群,也创下了印度空军自开战以来空前的战损击落。在马来西亚防空部队英勇抵抗,和中国-东盟联合空军的拦截之下。印度空军在12月30日的空袭行动共计损失了179架各式战机,占印度空军所有参战兵力的60%。
尽管如此,新德里依旧要求印度陆军前线各部队在有限的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开始进攻。疲惫的印度陆军和海军两栖突击队沿着通往吉隆坡的公路向前突击着。部署在吉隆坡市区内的马来西亚陆军最后的炮群—28门南非德内尔公司生产的155毫米/45倍口径G5 MK3牵引火炮所发射的炮弹不时在他们的散兵线中炸响。而马来西亚陆军的抵抗也日益激烈和坚决起来。
作为马来西亚首都,和马来西亚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吉隆坡坐落于巴生河及支流鹅麦河汇流处,连郊区总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万。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逐步发展为城市。因矿场尾砂淤塞,河口一片泥泞。所以“吉隆坡”的马来语读音“瓜拉隆坡”,意为“泥泞的河口”。这座城市的郊区废矿坑蓄水成湖,石灰岩丘陵多洞||穴都成为了马来西亚陆军天然的防御屏障。
在12月30日的地面行动中,印度陆军损失了近千人和数十辆坦克。但仍无法突破吉隆坡市郊的外围防线。但更大的危机却正步步向印度陆军逼近。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三)
2007年12月30日晚上8点30分,印度海军“英迪拉.甘地” 直升机航母两栖突击队第一连在印度陆军第93装甲旅的T-72M主战坦克的掩护下,击溃了马来西亚2个国民志愿兵组织“家园卫队”营的守备,攻占了吉隆坡市郊西南的“马来西亚第一工业卫星镇”郊八打灵镇,在这里印度的士兵第一次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吉隆坡的灯火和那高达88层的国油双峰塔。
而在吉隆坡东部的高速公路上,不时闪过的车灯下,一支精锐的铁甲雄兵也正全速奔赴战场。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关丹艰难登陆已经48个小时了,经过长时间的摩托化行军,此刻先遣作战集群的机械化步兵营前锋已经距离吉隆坡市郊不到15公里了。
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这支部队是有红军基础的新4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号称“百旅之杰”的美称。作为这支钢铁雄师的开路先锋,旅先遣作战集群指挥官刘凌峰中校此刻除了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之外,更多的是踌躇和紧张。毕竟光荣只代表过去,初战吉隆坡,自己和今天的第58机械化步兵旅是否可以续写辉煌,一切只能在留待时间去作答。
整个白天印度空军的轰炸始终没有停过,先遣作战集群中炮弹混编防空营已经在沿着公路全面展开,掩护机械化步兵全速开进。此刻又有4架印度空军的英制“美洲虎”IS攻击机高速向公路上行进的中国陆军的装甲车队袭来。
公路两侧的制高点上,一个高炮连的6辆PGZ-95式四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同时开火,密集的曳光弹在夜幕中组织起一张无比的火网。印度空军编队的首机促不及防,被强大的地空火力撕成碎片。
“美洲虎”IS攻击机是 60 年代末研制的攻击机,机载电子设备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差 ,它只有在压制敌方地面防空火力条件下和对敌防空系统实施了可靠电子压制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施对地攻击。所以后续的“美洲虎”IS攻击机立即放弃了对装甲车队的攻击,转入对地面防空火力的压制作战模式。
在壳体的后部有一个向上隆起的结构的95式自行防空系统的作战指挥车成为了印度空军攻击的首要目标。
隆起结构的上面安装一个CLC-2型监视雷达,雷达的最大搜索距离为45公里,最大搜索高度为4.5公里。可以同时控制多达6~8个95式自行防空系统。CLC-2搜索雷达将信息反馈到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进而给每个自行防空系统子单元分配目标信息。作战指挥车上安装了通信设备,如果通过信号馈线可以传输500米,如果以数字的形式发送信号可以传输5公里,如果以无线电的形式发送信息可以传输15公里。
2枚英制“马特尔” .37 反辐射导弹呼啸而来,顷刻间将隐蔽在公路旁的树丛中的高炮连95式自行防空系统的作战指挥车摧毁。全连的6门95式自行防空系统被迫转入独立作战模式,单炮搜索雷达、炮塔、光电火控系统协调一致。通过单炮搜索雷达进行定位,夜间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跟踪。
95式自行防空系统在炮塔的前部安装有一个光电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包括一个电视跟踪摄像头、一个红外跟踪摄像头和一个激光测距仪。光电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所有信息反馈到车载火控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武器瞄准数据,当目标在打击范围之内时炮手便可开炮。
电视跟踪仪的最大自动跟踪范围是6000米,红外跟踪仪的最大跟踪范围是5000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小测量范围是500米,最大测量范围是5500米,测量精度为±5米。防空炮火只停顿了刹那,便再度猛烈起来。那就是这停顿的刹那,2架“美洲虎”IS攻击机突入中国陆军的地面防空火网,单兵防空的“前卫-1”型肩抗式防空导弹的尾焰在夜幕下闪亮着希望之火。又1架“美洲虎”IS攻击机被单兵防空导弹迎头击中。
但8 颗 450 千克集束炸弹仍旧离开了挂架,公路1侧的制高点上3辆PGZ-95式四管25毫米自行高射炮顷刻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这就是战争,一场惨烈的人间会猎。
而与此同时,在远离前线硝烟的泰国著名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帕塔亚,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的搬迁工作刚刚完成。随着战线的前推,位于泰国北部山区的清迈显然已经不再适应于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所以在参谋长林太平少将的提议下,印度洋战区司令部被前移到了这里。
“林参谋长,你为战区司令部选的地方还真是不错啊!”掠过帕塔亚的上空,一眼望去,这座城市的街头到处是酒廊和舞厅。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一下直升机,便皱着眉对林太平冷冷的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啊!帕塔亚虽然距曼谷才几小时的车程,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是座荒凉海滩,,直到二战后期美军在这里建起庞大海空军军事基地。泰国人 纷纷到这里赚钱,为财大气粗的美国大兵提供服务,帕塔亚才有了今天的面貌。”林太平并没有太多的惶恐,继续向胡维风介绍道:
“帕塔亚的美军基地全盛时是在越南战争中,一度超越了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雄居东南亚第一。不过自越战结束以来,美军逐渐撤出东南亚地区,这里也和苏比克海军基地一样,被美国人无情的遗弃了。在清迈的时候我便与泰国军方协商过,他们表示可以无条件的将帕塔亚的军事基地交给我们使用。”
虽然对林太平的自作主张还是有些心怀不满,但是看着眼前设置齐备,修缮一新的帕塔亚军事基地。胡维风心中倒有些欣喜和好奇。
“今天上午印度陆军开始正面强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来到全体作战参谋布置完善的指挥中心内,林太平拿过今天的战报向胡维风汇报道。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古今同理。”胡维风冷冷一笑。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四)
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与印度陆军的第一场遭遇战爆发在吉隆坡直辖区南部的新城—布达拉城。
布达拉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0公里,马来西亚国际机场以北25公里,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所建立的行政办公新城。总理府和33个政府部门,以及最高法院等机构相继搬进这座占地5000公顷的新城。而吉隆坡则承当马来西亚的金融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虽然令参与吉隆坡攻城战的印度陆军各部队均为连续作战的疲惫所折磨,但是按照战争的规律和法则,在攻击吉隆坡市区之前,他们仍然必须一个一个扫除吉隆坡周遍的卫星城市。
当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战集群的抵达誉为“花园都市”的布达拉城时,刚刚攻克了马来西亚国际机场的印度陆军第24机械化步兵师,也派出由1个装甲团的T-90S主战坦克为先导的庞大机械化步兵攻击纵队向布达拉城挺进。
在印度陆军装备的由南非LIW公司在俄制T—72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从G-6型轮式自行火炮的新型炮塔,而开发的T—6型52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火力掩护下,覆盖着厚重反应装甲的俄制T-90S主战坦克群全速开上公路。
在前线机械化步兵营的94式装甲营指挥车内,旅先遣作战集群指挥官刘凌峰中校正密切注视着眼前闪烁不定的计算机屏幕,由前沿装甲侦察车机实时传输回来的战场信息经综合处理,自动生成最新敌我态势图。
“反坦克连火力全面展开。”攻击的指令通过中国陆军的DMCS-1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直接传达到战场前沿旅先遣作战集群下属的反坦克连。DMCS-1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提供12个频道构成一个无线电通信网络,连线和移动使用两者能同时地使用声音/数据传送服务。最大的传送半径是15公里。也能经由类似中继连接到一个当地电话网络。
2个反坦克导弹排的12辆“红箭-9”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分别驶入各自的攻击阵地。由引信、战斗部、弹上计算机、解码器、激光接收机、陀螺、舵机、发射和续航发动机、弹翼机构、发射筒机电保险器等构成筒装导弹。通过4联装的发射装置由车内升起到发射位置,车内神情紧张的射手们通过潜望式光学瞄准镜一一锁定各自的目标。
由引信、战斗部、弹上计算机、解码器、激光接收机、陀螺、舵机、发射和续航发动机、弹翼机构、发射筒机电保险器等构成筒装导弹。
“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水泥工事和火力点。其作战任务是为军、师级部队提供反坦克作战的骨干火力;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击敌装甲目标。配备了两台发动机(一个起飞发动机和一个续航发动机),从而使得射程由“红箭”-8的3000~4000米提高到了5000米以上,静破甲厚度达到1100毫米以上。
第一轮射击开始了,一枚枚“破甲之锥”脱茧而出扑向自己的猎物—那人类地面战场上最不可一世的钢铁猛兽。而车内射手们更繁忙的操纵跟踪装置将光学或红外热成像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制导设备自动测量导弹相对瞄准线偏差角,形成激光修正指令,传输到导弹上,控制导弹沿瞄准线飞行并命中目标。
致命的撞击中,“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的两级串联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的前级,毫无留情撕开T-90S主战坦克上厚重的爆炸反应装甲,后级则直接穿透坦克的主装甲。
在这个距离上,理论上T-90S主战坦克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所携带的9M119炮射导弹(北约命名为T-11“狙击手”)进行反击。但是由于在国内多次试验失败,印度政府早已取消该型导弹的生产和配备计划。印度陆军的装甲群只能承受中国人的远程打击,借助战术烟雾和“Z”字机动的帮助,努力进入T-90S主战坦克125毫米主炮直瞄炮火的打击距离。
射击完毕的“红箭-9”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退出发射阵地,仍然散发着硝烟的4联装发射装置实施自动抛筒和再装填。而1个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排开始进行接敌准备。
中国陆军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22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120毫米滑膛炮,战斗射速8发/分。配备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其射程和穿甲威力均大于105毫米坦克炮,与125毫米坦克炮相当。主要用于装备中国陆军轻型机械化师和快反部队。
在开阔的平原地带,装甲单薄的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当然不能与强大的主战坦克抗衡。但是在城市地带作战,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灵活轻便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灵巧的轮式战车在建筑间充当着装甲狙击手的角色,不时的消耗着印度陆军的装甲突击力量。
而布达拉城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湖区和湿地,缺乏战场信息支援的印度陆军的坦克部队毫不容易穿越中国陆军的重重火力阻击冲入布达拉城的城区也往往会陷入湿地泥潭,动弹不得。最终弃车而逃。
布达拉城的遭遇战,进行了6个小时。印度陆军损失了整整一个坦克团的近45辆T-90S主战坦克,被迫停止了对这座吉隆坡周边最重要的卫星城市的攻击。而中国陆军的损失仅为4辆轮式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2辆120毫米轮式自行反坦克炮。
而比纸面上伤亡数字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在大吉隆坡战区建立第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印度陆军对这座城市的围攻将更为困难。
“我们在大吉隆坡战区只有1个团级规模的旅先遣作战集群。后续部队都还没跟上去,真的没有问题吗?”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参谋长林太平少将看着电子地图上那孤立的红色圆点。担忧的向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提醒道。
“昆阳之战,光武帝以八千骑击溃王莽百万之众;维也纳城下,三千波兰飞骑兵踏破奥斯曼二十万大军。印度军队在巴生港与马来西亚陆军鏖战了整整6天,却不进行任何的休整,等待两翼部队的呼应。仍命令疲惫的大军强攻坚城,败象已呈,一个团的兵力颠覆整个战局。”面对逐渐明朗的战局,胡维风中将已经成竹在胸。
“组织第二波跨海运输船队,把第58机械化步兵旅全部给我运过海去。不过目的不是在这里—吉隆坡。而是这里——。”胡维风的手指重重的指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
第二十三章:破竹之路(五)
昔日繁华的狮城—号称花园城市的新加坡,此刻正陷入空前的萧条和恐慌之中。漫步在冬季一片萧杀的新加坡陆军“克兰芝”军营(Cmp Krnji)的营区里,年迈的“新加坡之父”—资政李光耀显得步履蹒跚,在他的身后是他一手扶持的“接班人”新加坡副总理李乘龙和新加坡海陆空三军的主要将领。
这座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兵要隘的军营,一度驻守着新加坡陆军战斗力最强的陆军第21师,包括了可进行直升机机降作战的第7步兵旅、第41装甲团、第21火炮营、第2通信营等新加坡陆军的精锐部队。但是此刻人去楼空的军营里,只有阵阵的北风在追忆着当日的铁马金戈。
在进入兵营的台阶上,沿着阶梯刷上空洞的英文豪语:“Our rmy Our Power”(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军队),军营中还设置着类似中国闽南客家庄园望楼的建筑物,上面挂的条幅书写着“Defend from Singpore everytime”(时刻保卫新加坡)、“We Dre”(我们无所畏惧)等等军中口号。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刺眼和苍白。
并不要遥远的柔佛海峡以北的战场上又传来一阵密集的炮声,白发苍苍的李光耀在炮声中一个踉跄,艰难的拄着手中的拐杖,倔强的挺立在北风中。 “若最小的反抗力量与最大的攻击力量相当,则可取得平衡……”这位历历了新加坡整个建国以来所有风雨的老人,此刻无奈的说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外交家塔列朗的名言。
自古以来国际间的均势外交都是建立在力量均衡的前提之下的,无论你是如何的繁荣富足、也无论你的制度是民主或者专制。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才是一个国家堪以立足的根源。
新加坡曾经坚定的相信,相信自己的现代化的军事力量足以击退任何的进犯。常年保有一支5.5万人规模的精锐武装部队,战时可以在24小时内动员300多万人口中的45万人参战,新加坡从不认为自己是亚洲的瑞典,他们坚信他们是未历战火的以色列。
但是自战争爆发以来,新加坡才发现自己的脆弱。包括承载着希望的远(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