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 32 部分阅读

第 32 部分阅读

    切需要舰载预警机,以便进行海上预警和指挥,安东诺夫设计局受命用安-72型短距起降运输机改装成了前苏联海军首款舰载预警机,北约称其为“鲁莽者”。但该型机机体过长、过高,在航母上起降不方便,且机载设备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使用不久便退出现役。

    80年代末,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再次挑起为前苏联海军设计舰载预警机的重任,并研制出一款全新的预警机——雅克-44舰载预警机,其外形与美国的E-2“鹰眼”极为相似,因此西方国家也将它称为“鹰眼”。

    在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研制雅克-44型预警机的同时,根据前苏联海军的要求,卡莫夫设计局也首次将预警雷达装上直升机,设计出卡-31雷达预警直升机,作为雅克-44型固定翼预警机的辅助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卡-31预警直升机与雅克-44固定翼预警机形成低高空、近远程搭配使用,从而在航空母舰周围的广阔海域和空域构成密不透风的雷达监视网。

    不过,由于前苏联及俄罗斯所设计的航母飞行甲板短、无弹射装置,飞机却体积大、重量大等固有的弱点,加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使得雅克-44型预警机的发展计划受挫,未能形成战斗力便中途夭折,因此,俄罗斯海上预警的重任就落在了卡-31雷达预警直升机身上。

    而无独有偶,上个世纪80年代,印度海空军也正式向印度国防部提交了空中监视、预警和控制的EW∓mp;C计划,提议自行研制一种海上空中预警平台,但是考虑到印度的科学技术条件,最终印度政府只能考虑向西方国家引进。

    印度海军最先将目标锁定在英国的“海王” 舰载预警直升机上,在马岛战火中催生的“海王” 舰载预警直升机,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印度海军仍然孜孜以求。可惜印度的一相情愿并不为英国政府所理解,在被英国政府拒绝之后,印度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俄罗斯。

    早已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政府,将“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出售给印度的同时,也将航母上所装备的卡-31预警直升机重金出售。

    俄罗斯对为印度生产的卡-31预警直升机的座舱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装备了名为“卡布里斯”的最新型电子导航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地形地图、贴近地面/障碍物告警系统、战术情况及地图显示器等,其海上绘图系统可以在监视器上同时反映雷达信息、有关目标和周围空域的情况及其它相关信息。

    整个导航系统通过卫星进行工作,可在直升机飞行的各个阶段为驾驶员提供卫星导航数据,并显示在一个15 x20厘米的有源短阵液晶显示器上。

    第二十六章:支离破碎(四)

    作为一种先进的水面电子战平台,卡-31预警直升机固然有着它的弱点,比如无法伴随舰载战斗机群进入敌对空域进行作战;探测范围较固定翼预警机要小;飞行速度较慢等等。

    但是卡-31预警直升机的优点也很明显,2架卡-31舰载预警机迅速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的作战意图,在指定位置、指定速度、指定时间飞行和展开电子设备。

    而更关键的是卡-31型预警直升机虽然在设计当初是作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辅助预譬系统,而且它的本身便是俄罗斯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的衍生。作为一种预警直升机,指挥己方潜艇集群和反潜作战也是它的强项。

    所有了解电子战常识的人都知道,在3000多米的高空悬挂着6米长的矩形天线意味着什么?卡-31型预警直升机可以轻易的接收和发射中长波信号,在功率足够大的情况下,电波的发射距离至少能达到上千公里以上,那么同样卡-31型预警直升机也能够接收到上千公里以内的中长波信号。

    “在漫长的岁月里,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海军都在思考着同一课题,那就是如何才能有效打击,直到消灭一支拥有强大海空突击能力、攻守兼备的航母战斗群。”“辛格”号航母的舰队指挥中心内,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注视着眼前众多电子战平台上传来的各种讯息。

    “谁能终结航母?是可以同时一次齐射多枚超视距、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大型水面舰艇吗?是拥有超强突防能力、可以携带反舰导弹的攻击机群吗?还是隐蔽在水下,随时发出致命一击的海底狼群?”而在海天的另一端,一个中国海军大校也同样在思考着这个命题。

    “事实证明,单纯依靠一种打击手段是难以击溃拥有完备防御能力的航母战斗群的。所以……。”印度海军卡-31型预警直升机截获的一组奇异的长波信号,引起了拉维. 萨蒂亚的警觉。

    “所以要真正有效击沉航母,消灭一支拥有各种护航战舰的水面战斗集群的最好方法,就是—‘混合攻击’。”在“上海”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舰桥上,中国南海特混第一海空攻击集群司令徐杰大校,注视着已经进入攻击阵位中国海空军各部队,总攻击的时间快要到了。

    距离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400公里左右的格雷达海峡东侧,安达曼海汹涌的波涛之下。已经潜伏在水下超过一周的中国海军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雪豹号”和同型舰“北虎号”正缓缓的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升起对海搜索雷达/潜用电子战系统以及另外的光电探测装置,小心谨慎的搜索着所在海区的海天之间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击沉了印度海军的2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顺利的突破了格雷达海峡的印度海军反潜阵地,但是这一强行突破,也引来了以安达曼岛上起飞的印度空军伊尔-38SD和图-142M反潜巡逻机的疯狂打击。

    如雨点般入水的俄制主动声纳和KB-500PL制导深弹,在水下作着螺旋式寻的的TR-3轻型声导反潜鱼雷。无一对中国水下突击集群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便在这样的密集攻击之下,被TR-3轻型声导反潜鱼雷击沉在安达曼海的水下。

    采用主/被动声制导的TR-3轻型声导反潜鱼雷,重600千克、战斗部重76千克,最大射程3.4千米、最大航速60节,可有效打击潜深600米、航速30节的高速潜艇。

    随着战场制空权天平的倾斜,印度海军的反潜战机在安达曼海的活动也越来越困难了。中国空军部署在缅甸丹老群岛海军基地的J-8D型高空高速截击机,开始频繁的在安达曼海上开始猎杀活动。

    作为J-8系列战机的空中加油型,J-8D型高空高速截击机加装固定空中加油管。外挂3个副油箱的J-8D型截击机的作战半径达到到了800千米,基本覆盖了安达曼海的全境。

    在多架反潜巡逻机被中国空军J-8D型截击机,所携带PL-11半主动中距空对空导弹击落。由于已经缺乏足够的战斗机提供护航,印度空军的反潜战机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在确认周边海空域的安全后,“雪豹号”和“北虎号”开始施放拖曳天线,以接收外层空间内的侦察/通讯卫星发来的目标数据以及其他有用的数据。

    中国新型雷达侦察卫星在巩固和提高光学侦察技术的同时,也已开展了雷达对地(海)侦察技术的研究,装有双侧面扫描雷达,进行全天候和昼夜不停的对水面目标的探测。

    为了保持隐蔽性,雷达侦察卫星和侦察战机所取得的目标群的信息并不直接传送给潜艇集群。目标信息将首先传达到位于中国境内的岸上潜艇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后,将目标数据与作战指示一起用超长波无线电信号发出,再由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在水下状态用拖曳天线进行接收。

    对潜通信主要依托军用通信卫星,采用定时、窄波束发送方式。而潜艇部队一般只收不发。已经进入接敌和发射准备阶段的“雪豹号”和“北虎号”,此刻在指定小于20X20海里的区域,以确保通信卫星发射的窄波束能覆盖到活动中的潜艇。

    但此刻这突如其来的长波也同样引起了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注意。为了发现和摧毁潜艇,卡-31型预警直升机用无线电技术(PTK)进行雷达搜寻。该装置包括双坐标广角雷达站和国别设别器。雷达站能够每10秒扫描四周一次,自动或半自动的发现水面或空中可疑的长波信号并解算出其接受单位的坐标以及其运动轨迹参数。

    “终于露出獠牙了,可怕的中国海狼。”“辛格”号航母的舰队指挥中心内,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注视着对“辛格”号航母战斗群位于同一扇面范围内,范围夹角不大于120度的2个攻击阵位。向负责反潜作战的印度海军航空兵指挥官们有力的点了点头。

    4架卡-28反潜直升机组成2个双机攻击编队紧急起飞,向着“雪豹号”和“北虎号”的攻击阵位攻击前进。它们中一架将负责探测,而另一架负责攻击。全铰接式三片桨叶共轴反转旋翼强劲的转动着。

    通过数据链获得的信息可通过半自动数据传输设备进行传送。卡-28反潜直升机上任务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引导直升机飞向敌潜艇上空进行攻击。

    卡-28反潜直升机上装有一枚406毫米СЭТ-40热动力自导鱼雷,1枚火箭弹,10枚PLB 250-120炸弹和2枚OMB炸弹。406毫米鱼雷装在可加热的鱼雷舱内,以确保即使在低温条件下鱼雷不需预热,即可迅速发射。采用65kHz主动音响近炸引信,足以摧毁现有的各种潜艇。

    而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的澜沧—湄公河一线机场部署的中国空军远程轰炸机集群再度挂弹起飞,而“上海-江苏”号双航母编队上所有的舰载战斗机也已经完成了起飞前最后的准备。

    第二十六章:支离破碎(五)

    一次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往往都需要漫长的准备和等待,即便已经进入了接敌和准备发射阶段, 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雪豹号”和“北虎号”仍需要1~2个小时来等待和接收通信卫星发射来的窄波束。而这1~2个小时等来的不至是国内潜艇部队指挥中心的攻击指令。还有那盘旋在低空的“死敌”—印度海军航空兵的卡-28型反潜直升机群。

    作为中国海军引进的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附属产品,卡-28型反潜直升机对于中国海军潜艇兵来说并不陌生。虽然在演习中“雪豹号”和“北虎号”都不只一次的甩掉过卡-28型反潜直升机的搜索和攻击,但是此刻已经进入攻击阵位的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已如上弦之箭,没有时间再玩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了。

    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攻击阵位前列的2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此刻也同样保持在潜望镜深度,艇上的潜望镜雷达和声纳等探测设备紧密监视着全速扑向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卡-28型反潜直升机编队。

    作为中国海军拥有第一型装备防空导弹的潜艇—俄制“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上装备有6枚,配备六枚全天候 、中近程S-N-8型防空导弹。虽然只能在水面航态或通气管航态下发射,战术使用有局限。

    但是潜艇加装这种潜空导弹武器对于提高潜艇生存能力还是有很大帮助。因而在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宋”/“元”级常规动力潜艇也迅速装备了仿制的S-N-8型防空导弹。

    装备在耐压水密容器中小型导弹发射箱被安装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后部,无线电天遮罩和通气管之间。当目标方位和距离信息传给“宋”C/D型IP动力潜艇舰桥内的防空导弹火控系统和导弹射手,由射手手动控制着仿制的S-N-8型潜对空导弹,将发射装置对准天空中的卡-28型反潜直升机,通过电视指导系统紧紧咬住目标。

    而两联装的S-N-8型防空导弹此刻也从耐压水密容器中升出,当印度海军航空兵的卡-28型反潜直升机编队进入导弹的有效射程范围内时,2艘“宋”C/D型IP动力潜艇上的潜对空导弹同时发射。

    当锐利的弹头刺破薄薄的海水,跃入辽阔的天空时,舰桥上的导弹射手继续利用红外跟踪器跟踪导弹的曳光,并发出无线电控制指令,将导弹引入电视摄像机瞄准线,使用三点导引法使导弹飞向目标,直到摧毁目标。

    但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印度海军航空兵的卡-28反潜直升机安装在卡-27上所没有的自卫干扰系统。在曳光干扰弹的帮助下,印度海军的4架卡-28反潜直升机中仍有2架逃脱了打击。此刻的印度海军航空兵显然已经无暇顾及突施冷箭的“宋”C/D型IP动力潜艇,因为中国海军的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已经就在眼前。俄制“标枪”型直升机雷达已经可以探测到10公里内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潜望镜。

    但是所有的希望在刹那间被突然冲出的2枚鱼雷般大小的陌生推进器打的粉碎,虽然卡-28型反潜直升机驾驶舱中的3名空勤人员对这种推进器并不熟悉。但他们至少可以肯定这种体积的飞行器绝对不会是防空导弹。他们猜对了一半。

    这种可以装进标准的鱼雷发射筒,带有连接潜艇和导弹的光纤由4个线轴的圆柱型装置,只是中国海军最新锐潜对空导弹的水下运载器而已。而每一个水下运载器内都装有4枚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光纤制导“水虎”型潜对空导弹。

    “水虎”型潜对空导弹,先通过鱼雷发射筒发射导弹水下运载器,然后该运载器到达水面后发射导弹。导弹运载器被发射后,在水下以20米/秒的速度向预定方向航行,此时导弹相当于光纤连接的线导鱼雷。

    在离开潜艇约1千米后,转入导弹发射的第二阶段。在出水传感器的控制下,导弹运载器在出水后不久就沿轴解体。同时导弹助推器和主发动机先后点火,导弹导引头把战场的图像通过光纤传送给水下潜艇。潜艇内的导弹操作手则根据传回的图像,向导弹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导弹跟踪、拦截并最终摧毁目标。

    当最后的1架卡-28型反潜直升机被“水虎”型潜对空导弹导弹击中,熊熊燃烧着坠毁在海面上时,“雪豹号”和“北虎号”也已经完成了发射前最后的准备工作。火控系统的军官分别把己方侦察/通讯卫星发送来的最新目标数据,根据战区司令部的作战意图给导弹分配不同的打击目标,经火控计算机解算后,射击数据自动通过射击数据传递一起装定给即将发射的导弹。

    “雪豹号”和“北虎号”上呈倾斜布置的导弹发射筒前盖缓缓地打开,但就在这个刹那,1枚俄制T3T-71M3线导鱼雷突然从“北虎号” 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正后方袭来。

    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刺杀,作为印度海军3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中唯一的幸存者,“辛杜格霍什”号在另外2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被击沉后,以几乎静止的状态注视着庞大的中国水下突击舰队从自己的声纳前通过。

    “辛杜格霍什”号可以选择放手一搏,但是显然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搏弈,一旦发射鱼雷,它的行踪便暴露了。“基洛”级877EKM型可以同时攻击2个目标,甚至可以运用声自导鱼雷在敌人的编队中制造很大的混乱,使其难以协同。

    必要时使用主动声呐并快速发射攻击尽可能多的目标。情况不利时应小心撤离战场,然后重新进入交战。但是这些都只是理想化的情况,面对精锐的中国水下突击力量,“辛杜格霍什”号的舰长印度海军中校萨克胡亚选择了等待和隐忍。他小心的运用跃变层和深度上的优势,保持低速。谨慎地绕到中国海军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北虎号”的后方。

    跟踪这样一艘先进的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萨克胡亚要时时小心“北虎号”的突然转向,这种战术是用来搜索其声呐盲区,防止跟踪的,在汤姆∓mp;#8226;克莱西的小说《追杀红色十月》中这种战术被叫作“疯狂伊万”,萨克胡亚不知道中国的同行怎么称呼这个战术动作的,但当“北虎号”作出这个战术动作时,“辛杜格霍什”号便必须立即停车等待其结束搜索,然后待其转向远离后重新跟踪。

    “辛杜格霍什”号和萨克胡亚已经等待了太久,潜艇和水兵都早已超出了自持能力的极限。但是萨克胡亚仍然坚持着,坚持着等待一个最合适的决杀机会。一枚、只要一枚鱼雷就可以击毁“北虎号”的机会。

    此刻就是最合适的机会,T3T-71M3线导鱼雷在发射前由射控计算机装定目标参数,并在发射后由测控导线不断根据目标机动情况提供弹道修正。不过此刻已经无须任何的修正了,因为已经进入对舰导弹发射状态的“北虎号”根本就没有规避的机会。

    鱼雷直接命中了“北虎号”的尾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武器平台,093D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和其他的武器一样,强大的装甲和防御体系都位于潜艇的前方,由背后射来的冷箭,顷刻间就撕开了“北虎号”尾部动力系统舱的防护。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燃烧着,一一引爆舵机舱、辅机舱、蒸汽轮机舱……。在一声声刺耳的水下爆炸声中,“北虎号”向着安达曼海的海底坠去。

    “攻击继续!”距离“北虎号”的发射阵位超过100公里以外的“雪豹号”的舰桥上,柯云怒上校注视着声纳上刺眼的巨大光斑。他缓缓的摘下头上的军帽,对着舰桥上的共和国水兵命令道,然后转身向舰长舱走去。

    随着水下巨大的咆哮声传来,巨大的水柱从水底喷涌而出,灼热的尾焰携带着毁灭性的能量气贯长虹的冲向高空。在巡航的过程中,俄制SS-N-19导弹主要利用外太空间的侦察卫星,通过海洋卫星的监视系统的通讯网络向导弹发出修正指令。而在末端指导阶段,齐射中的潜对舰导弹中将有2~3枚按指令开始爬升至3000米的高空,打开雷达进行搜索巡航飞行,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弹群提供实时讯息,修正各自的飞行弹道,锁定各自的攻击目标。

    而在与此同时,庞大的中国空军远程轰炸机集群也抵达了泰国中南部的攻击位置,超过160枚以上的YJ-6反舰导弹和俄制kh31改进型反舰导弹组成的庞大弹幕划过长空,直扑马六甲海峡北侧的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

    * 水 虎 :类三四岁小孩,浑身有鳞甲,箭射不入。夏天时喜欢在岸边晒太阳。漆头似虎,爪往往没在水中,只露出漆头。小孩不知道,去逗弄,就会被杀。《水经注》有载。

    第二十七章:槟城之围(一)

    作为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作战的主力,从“尼赫鲁”号抽调到来的“班加罗尔”级导弹驱逐舰“巴罗达”号,第一时间通过安装在主桅顶部的俄制MR-775“福雷格特”ME (北约称“半盘”)三坐标D/E波段相控阵雷达发现了400公里以外袭来的SS-N-19潜对舰导弹。

    同样师从前苏联红海军的印度舰队指挥官们清楚的知道,此刻他们所截获的只是高空飞行的领航弹。为了力争形成“饱和攻击”,每艘飞航式核动力攻击潜艇每轮发射数量为0.5个基数,使之至少能够形成至少两波的连续突击。此刻庞大的SS-N-19潜对舰导弹正70米的掠海高度,依据航路规划和接收到的修正指令进行接敌飞行。但由于地球曲线率的影响。印度海军水面舰艇的对空搜索雷达此刻仍无法发现他们。

    而与此同时,由中国空军远程轰炸机集群空射的YJ-6反舰导弹和俄制kh31改进型反舰导弹群却已经进入了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拦截距离。

    虽然拥有印度海军最先进的3艘俄制“克里瓦克III”型导弹护卫舰,但是仅仅装备有俄制S-N-7“牛虻”中程防空导弹的它们,前后各一部的单臂倾斜式发射架,最大射程为25公里,射高15-15000米,只能同时打击3个空中目标。这样的拦截能力在面对来袭的弹雨,他们与“德里”级驱逐舰“孟买”号在防空作战中都无疑于杯水车薪。

    所以“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压力将主要依靠“班加罗尔”级导弹驱逐舰“巴罗达”号和“辛格”号航母自身的防空火力。作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印度改进版,“辛格”号航母同样拥有着强大的自卫火力。

    在舰体前端的两侧配有4座俄制S-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每座有6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8枚,总共备弹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DS-N-1“嘎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系统配置为2座30毫米6管炮和8枚S-N-11近程导弹,火炮射程2500米,导弹射程8000米;此外还有K-630型6管30毫米炮4座,射程2500米,发射率3000发/分。

    但是在空前饱和的来袭弹群面前,“巴罗达”号和“辛格”号的区域防空火力网顷刻被撕开。整个航母战斗群的所有战舰都只能依靠自身的点防空火力各自求生。

    虽然在目标分配上,反舰导弹首先选择的攻击重点是舰队战斗群外围的护航舰艇,以降低航母战斗群对导弹的拦截能力,其次才是航母本身。通常还要包含1~2枚反辐射弹进行有源干扰,以压制敌方的火控力量,增强弹群的突防能力。

    但显然对于缺乏大型防空导弹驱逐舰的印度海军航母编队,中国海空军的首要打击目标全都集中在“辛格”号航母之上,在击落了近20枚超音速来袭的对舰导弹之后,一枚YJ-6反舰导弹率先突破了K-630型6管30毫米炮密集的弹雨,末制导雷达开机后迅速搜索自动跟踪目标,并引导导弹向目标俯冲。机械引信和电引信上的三级保险机构均被解除。当导弹撞击在“辛格”号航母的前飞行甲板上时,引信工作,把战斗部引爆。

    巨大的爆炸声中,印度海军的舰上损管组拖着高压水枪迅速冲上满是火焰的飞行甲板。因为在前飞行甲板上,除了有航空汽油等高危险的易爆物品,还有俄制SS-N-19远程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但是此刻所有人为的努力都已经难以挽救这艘钢铁巨舰的命运。

    如果“辛格”号是一艘地地道道的俄罗斯航母,那这样的大火并不致命,但是为了节省成本,由于没有钆5米钢板能力,所以在印度西南部高奇港进行钢材切割时,印度海军设计局就并没有全部采用高强度5米中厚板拼焊飞行甲板。

    而在印度科钦造船厂的生产过程中也大量采用民船的建造标准,在舰体结构、管路、电缆、电气设备等方面更是大量按照民船建造的规范来设计。由于民用品销售广、产量大、价格自然比军用品低廉很多,一度为印度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国防经费,但是在战火的考验下,民用设备在安全性能上的缺陷便显露无余了。

    击中飞行甲板的YJ-6反舰导弹,迅速在“辛格”号的甲板上燃起熊熊大火。大火迅速穿透了SS-N-19远程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周遍的防护带,被大火引爆的SS-N-19远程反舰导弹,750公斤的战斗部将“辛格”号的甲板整个削去,飞散的碎片更杀伤了正全力抢救航母的印度海军损管组水兵的生命。而更多的反舰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俯冲而下……。

    泰国北部的天空,3架中国空军第8师的H-6D型中型轰炸机刚刚完成了对印度海军“辛格”号航母战斗群的远程打击,此刻正在返航飞回中国境内云南某地空军基地的途中。飞行员们在H-6D型中型轰炸机的舱内轻松的说笑着,突然一道夺命的火光扫过天际,一架H-6D型中型轰炸机的侧翼被突然击中。银白色的战机燃烧着向地面坠去。

    而在60公里以外,2架俄印空军“方块”联合作战中队的Su-35型战斗机正高速掠过战场。刚刚击落了1架中国空军的H-6D型中型轰炸机的德那巴汗轻蔑着看着雷达屏幕上那高速爬升,代表着中国空军的符号,那是2架J-10型战斗机。

    “你们不是我的对手。”德那巴汗轻松的驾驶着自己的战机向中国空军J-10型战斗机扑去。在整个泰国中北部的天空,俄印空军“方块”联合作战中队的10架Su-35型战斗机组成5个双机作战编队深入着中国空军的战区……。

    2008年1月7日下午18点55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略防御司令部地下50米深处的要塞电子指挥中心内,一场盛大的晚宴正在紧张的准备着。咖哩鱼头、喀什米尔腌味、旁遮普佳肴、甚至还有近年来印度厨师融合中国菜与马来菜所创制的rojk(凉拌菜)与meegoreng(炒面)。

    但最受印度人欢迎的还是印度北部的一道叫做坦肚喱(Tndoori)的名菜,主料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熟至恰到好处时,鸡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干,十分美味可口。此刻刚刚烹调好的食品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但餐桌上所有的印度军官却全都缺乏食欲。

    “好了,大家请不要客气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略防御要塞总司令、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阿塞得.普拉什中将,率先伸出自己的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

    虽然普遍为印度人所接受,但手抓饭也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需要使用刀叉作为餐具。但今天普拉什中将却以外的去掉了所有人面前的餐具,在一阵食指大动之后,普拉什中将用餐巾擦干自己满是汤汁的双唇。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的‘辛格’号航母战斗群2个小时之前,刚刚被中国人击沉在了马六甲北侧的海域。我们失去了整个战区唯一可以上的了台面的战略机动力量。”普拉什中将面无表情的对着餐桌两侧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的各位高级军官,淡淡的描述着印度军队在远东战区糟糕的局面。

    “我们的军事力量将不可避免的被海洋分割为3个战区,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苏门答腊北部的班加亚齐以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要塞。虽然新德里也将尽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目前争端,但是作为军人我们应该用战争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普拉什中将将自己的手指在桌布上擦干净。

    第二十七章:槟城之围(二)

    就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要塞的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的高级将领们品味着苦涩而丰盛的晚宴的同时,在马来半岛北部的槟榔屿州已经有些寒意的夜色下,数万印度陆军却正为一餐热气腾腾的简陋饭菜而欢欣鼓舞。

    从吉隆坡外围仓促的撤退,一度令印度陆军第24机械化步兵师和第93装甲旅近3万人的地面部队在吉隆坡通往北部的各条战略公路拥挤不堪,溃不成军。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的坦克和步战分队,更是不断的骚扰着印度陆军的后卫部队。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大量的辎重和重型装备被沿途丢弃,步兵分队中的掉队者和伤兵往往也无法顾及,只能任由他们遗留在不断收缩的战线之后,被尾随而来的中国陆军和马来西亚国民志愿军们俘虏。

    中国远征军在吉隆坡外围毕竟只有1个团级规模的先遣作战集群,所以中国陆军第58机械化步兵旅的追击并没有超出大吉隆坡地区的范围。而后摆在印度庞大机械化部队面前的却是更难纠缠的对手—马来半岛北部地区复杂的地形。

    撤出吉隆坡之后,印度陆军将穿越马来西亚联邦雪兰莪和霹雳两个州属,进入依旧在印度军队控制之下的槟榔屿州,全程不过200多公里。对于一支高度机械化的陆军部队来说,完全可以朝发夕至。但是包括印度战区司令普拉什中将在内的所有印度将领都没有想到,印度陆军竟花了整整60个小时才“爬完”全程。

    作为马来西亚的中心地带,雪兰莪州无疑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州属。其基础设施及电子通讯设施亦是全马之冠,但是偏偏在这一地区,印度陆军一度举步为艰。

    因为雪兰莪州东部是吉保山脉,峭壁和森林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进,西北部沿海又是沼泽平原,多椰林。印度陆军只能通过中部的低丘浅谷向北前进,更要命的三条奔腾的河流自东而西,贯穿全州最后注入马六甲海峡。

    如果是平时,在各条交通要道上大型桥梁提供交通的便利,但是此刻同仇敌忾的马来西亚民众早已将各地的桥梁一一炸毁。印度陆军的工兵部队只能在河上架设浮桥,而中国空军间歇的空袭和布雷,更令印度军队走走停停。

    仅在雪兰莪河畔,印度陆军便浪费了整整一个白天。而随着夜晚的到来,沿着雪兰莪河畔两岸展开的,蔓延绵长的印度陆军装甲车群,更成了中国陆军特种侦察兵们最好的猎物。

    作为打击力量的“双眼”—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的特种侦察部队跟陆军部队的构成一样,同样由来自成都军区的“猎豹”特种作战大队和济南军区的济南军区“雄鹰”特种大队组成。

    来自成都军区的“猎豹”特种大队常年守备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战斗区域囊括了雪山高原、热带丛林、山岳丘陵、盆地平原、都市乡村等各种作战环境。为了适应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特种行动,特种兵们几乎踏遍了成都军区的山山水水,训练强度和难度在全军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更因地制宜,立足陆军现有装备,开发了多种新型特战装备。

    而作为拥有中国陆军特种部队三大专业训练机构之一的济南军区,自1995年至1997年期间,将在原本军区侦察兵训练大队基础上改扩建成为全军侦察兵训练大队,便长期培训各军区、集团军和师一级侦察分队中技术侦察专业的士兵骨干力量。

    (另两大专业训练机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全军特种作战指挥专业队、石家庄陆军学院特种侦察专业队)。

    所以济南军区的“雄鹰”特种大队更是一支集特种侦察、特种作战于一体,编制精干,装备精良,可遂行陆地、海上、空中三栖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更代表中国陆军首次我军参加“’98爱尔纳∓mp;#8226;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在20多个比赛项目中取得8项第一、1项第二、4项第三,中国特种部队的首次亮相即获得外国队组第一名、总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这两支精英的特种部队碰到一起,难免不会产生竞争意识。在得知战区司令部将出动特种侦察部队,对北撤印度陆军装甲集群实施全程侦察和袭扰行动之后。两支部队便开始了明争暗斗,通过各种方式向战区司令部主动请缨。

    考虑再三之后,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胡维风中将最终决定,将两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同时投入战场。当然具体的侦察战术和行动计划,则要由这两支部队的军事长官自行决定了。

    可怜一路惊魂未定的印度陆军各部队,刚刚在雪兰莪河畔搭设起便于机械化部队通行的浮桥,携带着先进的战场电视侦察系统的济南军区的“雄鹰”特种大队的特种兵便驾乘动力伞秘密的潜伏到了印度陆军的临时渡场附近。

    通过远红外夜视系统、热成像仪等先进的侦察设备将战场部署情况展现在身后几百公里外战区司令部指挥所的电子沙盘上,4架挂载着“雷霆LT-2”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的JH-7B型战斗轰炸机在1个小时后便飞低雪兰莪河上的印度陆军浮桥上空。

    “雷霆LT-2”激光制导炸弹,在弹体前后各增加了4枚弹翼以控制炸弹飞行方向,并通过精确的激光引导头加以制导。与普通航弹相比,这类炸弹改装费用相对廉价,命中精度却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雷 霆LT-2”激光制导炸弹在使用时,需由机上飞行员用激光指示器产生的激光束照射目标,同样也可由地面步兵使用的激光照射器进行制导。在“猎豹”特种大队激光照射的引导下,“雷霆LT-2”激光制导炸弹准确的命中了印度陆军辛苦建设起来的浮桥……。

    而作为中国陆军第一支“全地形”的特种侦察大队,成都军区的“猎豹”特种大队选择了地面渗透的战术。特种分队乘作米-171军用运输直升机群穿越陆军第13集团军的控制区域,秘密机降在马来半岛中央山脉和吉保山脉的群山深谷之中。

    当印度陆军在雪兰莪河折腾了一夜之后,好不容易穿越了雪兰莪州的河网地带,北上前往马来西亚联邦—霹雳州时。整个地理环境从城市景色转换到波动起伏的幽美景色的地形。所到之(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