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阅读
中就象传说中魔鬼的长鞭,重重的抽打在图-160战略轰炸机机翼两侧下方那四台硕大的NK-321涡扇发动机上。
图-160战略轰炸机应该后悔取消了图-22M中型战略轰炸机尾炮塔内那雷达瞄准的30毫米机炮。在这样的距离里,图-160战略轰炸机此刻没有任何足以自卫的武器。
猛烈的23毫米机炮火力迅速打着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所有发动机,体型庞大的战略轰炸机拖着长长的火焰和浓烟重重的坠落在跑道的起点,虽然战机的飞行员打开了起落架,但是小车式的主起落架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冲击力,顷刻间被折得粉碎。
战机的机腹重重的撞击在混凝土的跑道上,摩擦出耀眼的火花。借助着反作用战机再度弹起,即便是向来以坚固和耐用著称的俄罗斯战机也难以抵御这令人恐惧的强大冲击,图-160战略轰炸机修长的双翼首先折断。战机的机身在跑道上连续弹跳了两次,最终折断为三截。在跑道上剧烈的爆炸和熊熊的燃烧起来。
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惊了的印度官兵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这2架轻型战机已经从低空突入法克尔机场的上空。在士兵寻找着各种武器进行反击的同时,木塔卡则躲在长椅后,小心的观察着这突然降临的杀手。这是2架没有任何识别标识的战机,使用着老式的螺旋桨发动机,样子酷似二战时横扫东线的苏联红军的图-2中型轰炸机的缩小版。
而超低空俯冲而下的这2架轻型战机的机翼下挂载的4具90毫米火箭弹吊舱,猛烈的射出灼热的火箭弹雨。这些夜空中飞舞的火之精灵,密集的击中露天停放在机场跑道两侧停放着剩余的3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为了对付“皮粗肉厚”的俄制战略轰炸机,袭击者专门选用了破甲/燃烧战斗部。轻易的击穿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机身装甲,引爆了机身油舱内的航空燃油。
巨大的爆炸声中,法克尔机场停机坪上包括3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10架米-17和米-35武装直升机在内的所有飞机均在熊熊烈火中化作了一堆堆的飞溅着滚烫碎片的废铁。
而漫天的烈焰中,灵巧的刺客已经消失在无比的夜幕之中。而就在印度的士兵们四处奔走呼号,寻找着这样浩劫中的幸存者之时,又有2架同型号的轻型战机从另一方向突入机场,作为第2攻击波的这2架轻型战机各挂载着2枚重250千克炸弹。
低空投落的航空炸弹,顷刻间作为巡航导弹改装车间的军用医院夷为了平地,仍然存放在车间内的近百枚巡航导弹在爆炸声中化为了废铁。
刚刚从打击中清醒过来的印度士兵用高射机枪捍卫着自己的最后一丝尊严,但是在装甲座舱的保护下,高射机枪微弱的火力根本无法击穿袭击者的装甲。不过从阿尼空军基地起飞的4架俄罗斯空军的卡-52武装直升机出现在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法克尔机场的上空,顺着惊魂未定的印度士兵手指的方向,展开了报复的追击。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二)
在法克尔机场遭到毁灭性突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无数的新闻记者、军事观察员都在猜测着,中国人究竟是如何办到的?要知道俄罗斯人在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都杜尚别为中心,构建了3道警戒搜索线、覆盖范围广达100公里。
特别是针对俄印联合使用的阿尼空军基地和印度军方使用的法克尔机场的周边地区,以及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狭小边境地区。俄罗斯陆军和印度特种部队更是自信已经搜索过每一寸土地,任何一个可以进行渗透的要地都在俄印两军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打击还是来了,来的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猛烈。
因为俄印两国都从来没有想象过,中国在中亚五国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昔日的宗主国—俄罗斯。
中国的经济潜力使得北京在包括中亚各国在内的实际上每一个重要的领域都拥有着悄无声息的影响——而有时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乃至惊天动地的。对中亚各国来说,与中国开展贸易日益重要。跟中亚五国独立初期大部分的贸易是只是“易货贸易”和“灰色交易”不同,中亚各国政府更多的鼓励和依赖于中国商人的跨国贸易和投资。
由1500余名中国兰州军区陆军特种兵和空军工程师和地勤技师组成的“折旗”突袭部队迅速的组建起来,并开赴中国大西北的“桥头堡”—喀什。
喀什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拥有888公里边境线,还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相邻,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
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在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南亚、西亚弧形经济圈中处于重新建立起了中心的位置,成为连接这几个区域以及欧洲的天然路桥和黄金通道,被称为“中国西北的深圳”。
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山地,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服装、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机电产品等短缺,且需求量很大。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日用品生产能力正急剧增长着。各类日用产品通过欧亚大陆桥经喀什运入中亚五国,或在喀什建造一个产品加工组装基地。与此同时,中亚五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石油、毛皮、农副产品等,也经边境贸易在喀什加工后可以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
这样繁忙的边境贸易和通关物流给了“折旗”突袭部队以最好的突破口,虽然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的中塔陆路卡拉苏口岸,此刻已进入冬季封关阶段,且在俄罗斯军队的严密监控之下。所以突袭部队选择了取道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虽然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中国的民间影响力也不所不在,但是作为美俄两国势力交锋的前沿,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西北大约30公里处的马纳斯国际机场便在美军的控制之下、而距离美军基地不足40公里的坎特机场俄罗斯军方也设立了基地。
在这样的针锋相对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内,中国突击部队行动的难度较之进入塔吉克斯坦相比丝毫不弱。突击部队以小组为单位小心翼翼的在中国当地商旅团体的掩护下,绕过俄美两国重点争夺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周边地区,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西部进入塔吉克斯坦北部的索格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
索格特州的经济相对于塔吉克斯坦其他地区而言比较发达,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民族乌兹别克人。塔吉克族与乌兹别克族的矛盾。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是中亚地区两个最大的跨国民族,它们在历史上结下的恩恩怨怨一直影响着两个民族、乃至两个国家的关系。
塔吉克斯坦国内一些对现政权不满的乌兹别克族精英人物,在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多次组织和发起针对现政权的颠覆活动。所以在索格特州,塔吉克斯坦政府的影响力较之众多地方武装都不如。
而同时俄罗斯、美国及印度等国在塔吉克斯坦国内林立的军事基地也在塔吉克人心理上造成新的隔阂。驻在塔吉克斯坦的外国军事机构家属时常处在不友好的境遇中,就连俄罗斯军人的子女进城上学都须装甲车护送。
所以突击部队在索格特州的行动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特种兵们化妆成牧民、商旅开始在杜尚别周围寻找合适的攻击阵地。在杜尚别西北部的山地里,中国特种兵构筑了4个拥有300米沙砾简易机场,每个机场内配属1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
战机将飞越法克尔机场的上空,完成攻击任务之后迫降在法克尔机场东南部的指定降落地点。在那里飞行员将撤离战机,然后利用高爆炸药彻底摧毁战机,然后在特种兵的掩护下迅速转移。
但是此刻刚刚飞越法克尔机场的2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正在夜色掩护下向东南方向飞去,但在它们的背后低空的“鳄鱼群”已经紧紧的咬住了凯旋的小鹰。
1993年,英国法恩伯勒。一架名为卡-50“黑鲨”(K-50)的多用途武装直升机出现在世界著名的法思伯勒航空展上,这是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的新型武装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
在航电设备不够先进的情况下,由一名飞行员兼顾超低空高速飞行和对地攻击,是极为困难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两个共轴旋翼在高机动飞行时容易发生互相碰撞,并已直接导致若干严重飞行事故的发生。
于是3年后,卡莫夫设计局再次公开展示了卡-50的姐妹型卡-52“短吻鳄”。 “短吻鳄”与“黑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并列式双座驾驶舱。这种双人座舱能够满足直升机在昼夜和各种气象条件下完成超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突击的需要。
卡-52不仅具有与卡-50相同的武器、低空飞行能力、装甲防护能力,可进行空战与对地攻击。而且,卡-52具有优良的侦察、指挥与控制等功能,可为卡-50提供类似于空中预警指挥机的作用。
此刻卡-52机群利用在旋翼的轴瓦上方装有的“阿尔巴雷特”雷达系统迅速在低空中发现了中国突击小队的“小鹰”。战机驾驶员全神贯注的注视着驾驶舱前窗上的显示屏幕,而射击员则配备有头盔式目标瞄准显示器,迅速完成了目标定位和瞄准。
卡-52机身右侧固定炮塔内安装一部液压驱动的242型30毫米航炮迅速的射出密集的火力,顷刻间斩断了1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的侧翼。战机在夜空中旋转着向下方的群山上坠去。但就在卡-52上的射击员打开机载P-73“射手”等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的武器保险时,一阵密集的23毫米机炮的穿甲弹由上而下打穿了卡-52武装直升机的机身。
第一攻击波的2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脱离战场之后,一直飞行在高空之中,此刻利用机上所安装的毫米波雷达迅速锁定了低空中飞行的4架卡-52机群。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三)
新德里,又是一个难熬的黎明到来了。代号为“黑猫”的印度国家安全卫队的士兵们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自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法克尔机场遇袭以来,这支国家安全卫队的精锐力量便取代了象征性的锡克族卫兵,负责守卫着印度中央政府的“神经中枢”—新德里南楼区。
阳光下头戴栗色贝雷帽的特种兵们已经戒备了一整夜,不过很快他们便可以被同僚换下,回到营区进行休整。但是在他们的脚下,新德里的决策者们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接力。
南楼区在印度可谓“赫赫有名”,这里不仅有印度总理办公室、外交部、
国防部等重要机构,且距总统府、内政部、财政部以及议会大楼不远,与新德
里的“地标”——印度门遥遥相望,这里同时也是每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日大阅兵的起点。
而在这一行政中心地下50米的深处更隐藏着印度国家核战略的两大指挥机构—“国家指挥所”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的大型地下掩体群。
于2004年在当时以总理瓦杰帕伊的命令下秘密兴建,两年半后启用,面积广阔达1万平方米,约等同40个网球场大。根据印度政府的计划,若爆发核战争,印度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及其助手共约1000人,将被立即转移到地下掩体中,在里面生活及维持政府正常运作。
这一系列的地下掩体借鉴冷战时期美苏修建类似掩体的经验考虑到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掩体能够承受相当于美国“B—61”钻地核弹的打击威力。
印度的核战略指挥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国家指挥所,由总理、国防、内政、外交和财政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各军兵种参谋长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司令组成,决定着是否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则由陆、海、空三军高级将领及原子能局、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通信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战略核力量的指挥和控制。
此刻由法克尔机场遇袭事件引发的剧烈激荡正困扰着印度核战略指挥机构的所有成员。虽然4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损失,对于印度国家的核打击力量来说虽然惨重,但并不致命。但是这却传达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中国开始有计划的拔除印度的核牙齿。
作为一个将核威慑上升到国家威慑主导地位的国家来说,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战局已经让印度深刻的了解到自身的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强大中国面前根本难以构成真正的威胁,一旦中国愿意承担代价,他们可以摧毁整个印度的战争机器。此刻新德里已经认识唯一可以阻止中国采取这一行动的只有印度并不强大的核武库。
印度的核战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巴基斯坦实施的直接核威慑和对中国实施的有限核威慑。对于常规军事力量处于全面劣势之下的巴基斯坦,印度担心的只是巴基斯坦在未来的印巴战争中铤而走险,首先使用核武器而已。这个层面上印度只要使用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常规战斗轰炸机便可以有效的摧毁巴基斯坦全境内的战略目标。
而在拥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现代化核打击能力的中国面前,印度的核打击力量无疑是脆弱的。虽然拥有射程达到3000公里的“烈火”系列陆基远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中国首都北京在内中国东部、东南和南部沿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但是印度的高层却清楚的知道,单纯依靠陆基的核发射平台将难以形成“二次打击力量。”所以印度才不遗余力的发展着包括远程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在内的海空核打击力量。
不过这一发展趋势正面临着被中国无情扼杀的可能。面对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法克尔机场的灾难,印度必须要拿出行动来,向中国证明他们还有皇牌可打,还有力量可以威胁到中国的本土。
但这要实现这一目的,印度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却要再三斟酌和计划。印度的武器库内,可以有效打击中国本土的力量已经不多了。印度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已经在马六甲海峡的冲突中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印度空军很难再从战备值班的图-22M中程战略轰炸机或其他战斗轰炸机中队抽调出一支精锐的突击力量还执行这样一次摊牌行动。
虽然部署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塞康德拉巴德附近的印度陆军第335和第336导弹大队所装备的可机动发射的“烈火III”弹道导弹曾摧毁过新加坡,但是面对强大且拥有核反击力量的中国,使用陆基洲际导弹的行动,很可能将直接导致一场全面核战争。
所以在持续了72个小时的会议中,印度战略部队司令空军阿维纳什.德奥达塔.乔西中将依旧没有一个合适的行动计划。虽然印度海军还有最后的行动方案,但是乔西中将却明白,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选择。
但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虽然印度和俄罗斯方面对法克尔机场遇袭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消息封锁。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电台和报纸却在长篇垒牍的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当然统一的宣传口径是:这是一次自美国9.11事件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组织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
虽然俄罗斯陆军在法克尔机场东南100公里的群山中发现那架被卡-52击落的“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的残骸,但是坠地时重伤的飞行员却已经引爆战机和自己身上的高爆炸药,在残骸俄罗斯的专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虽然一切的间接证据都足以证明这一切是中国所为,但是印度政府却缺乏直接的证据能有力的证明这次袭击来自中国,被舆论和愤怒逼上绝路的印度,迫切需要一次反击。最终乔西中将不得不痛苦的下达了代号为“击沉”的反击命令,印度海军将展开对中国本土的攻击。
“此次行动无论是否可以成功,我都对我国忠诚和勇敢的潜艇水兵致以最高的敬礼。”在南中国漆黑的海底,2艘印度海军精锐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在接受到卫星传输的超/极低频信号,在这次代号“击沉”的攻击命令的最后,乔西中将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虽然这次行动只能用疯狂和绝望来形容,但是军人的天职只有服从。2艘印度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缓缓的开动,向着攻击目标的方向潜行。
印海军的军事专家一直认为,核潜艇是印度海军实施战略目标最理想的工具。这个战略目标要求印海军能够不让敌方通过“咽喉点”,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印度研制配备反舰巡航导弹的远程核潜艇,将使印度海军具备这种海上封锁能力,大大增加敌方海军战略和战术行动的复杂性。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核潜艇具备水下隐蔽作战能力,对方难以探测。一旦作战,可以避开对方第一波打击,从容地对对方进行核反击作战。
在俄罗斯科学家的帮助下,印度顺利的解决了核反应堆的小型化以及反应堆与潜艇壳体的契合等技术难题。此后代号为“先进技术艇”的核潜艇项目迅速的展开。在印东部港口城市维萨卡帕特南的印海军造船厂里,两家安全措施极为严密的企业秘密的建造3艘现代化的核潜艇。
他们被冠以印度历史上的“名王”的名字:阿育王、孔雀王、拉杰拉杰,这些艇员编制为75人,水下排水量为9400吨,长度为124米的水下巨兽此刻已经进入了中国的禁脔。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四)
香港,傲立于东方的香江之珠,她的绝代风华、她的百年传奇,曾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但此刻站在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海拔554米的香港太平山顶,隶属于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的资部利良山上俯瞰美丽的香港之夜,正在等待着一场别样的风景。
作为日本南海石油开发会社专务经理,资部利良的间谍活动在印尼内战爆发的初期,曾一度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但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最终在东南亚华人的追杀中,资部利良不得不潜逃回日本。不过跟大多数的日本人一样,资部利良不会轻易的承认失败。
而今天在这个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场针对中国本土最大规模的袭击正缓缓的打开序幕。此刻是2008年1月12日晚上10点,对于大多数香港年轻人而言,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对于资部利良来说,他们欢乐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配合印度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部队对香港发动的导弹攻击,日本政府已经动用其在南中国潜伏的所有特工人员,进入香港地区待命。一旦攻击开始,这些日本特工将在全港范围内对普通民众进行煽动,制造大规模的骚乱,趁势攻击驻港部队的中环军营、赤柱军营、枪会山军营石岗空军基地、青衣岛油库和昂船洲海军基地等战略要地。此刻日本政府情报机构的特工和雇佣兵已经在香港各地的秘密基地秘密集结,秣兵利马,整装待发。
不过唯一令资部利良感到不爽的是,由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领导的印度情报机构—调查分析局在中国香港的情报站,在拒绝了日本政府指挥双方联合行动的要求之后,在昨天刚刚被香港警方一举捣毁。
印度情报机构尽管表面上不如美国中情局、苏联克格勃、英国军情五局及以色列摩萨德那样赫赫有名,但事实上,印度人在情报工作方面与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印度自独立以来,已建立了一套配备齐全、功能完备的情报机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的印度情报机构由“三套马车”组成,一是内阁秘书处领导的调查分析局(类似美国中情局),二是直属于内政部的情报局、中央调查局(类似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边境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等,三是国防部领导下的军方情报部门。
在印度情报机构的“三套马车”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是调查分析局。它以邻国和重要国家为目标,主要通过谍报和侦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直接向印度内阁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结果。它同时也具有策反、颠覆和一定的反间谍功能。调查分析局拥有7000余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
在印度政府的打击序列中,中国军队在南中国地区海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应该处于首要的位置。但是为了强调此次打击的政治意义,印度政府将香港、深圳、广州、厦门和上海列为首选目标。而在这些目标城市的选择中,印度调查分析局特别强调了香港。
印度调查分析局的理由也很充分:作为中国“一国两制”体制下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实施着与中国大陆不仅相同的政治制度,大多数的香港居民市侩自私、且敏感多疑。在大规模的外部打击下极容易被煽动和混乱。而因为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自然与政治边界的分隔,中国大陆的救援措施也难以及时抵达香港。一旦形成骚乱将难以控制。
而作为南中国的自由港、经济引擎,一旦香港遭遇了打击必然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印度调查分析局估计在袭击发生之后,香港将陷入持续2-3周的混乱之中,波及范围将遍布整个珠三角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数以千亿美金,而间接经济损失将更不可限量。
不过在与日本情报结构的合作上,印度调查分析局却表示了深刻的不屑。印度调查分析局一度以行事神秘著称。多年来,调查分析局一系列神出鬼没的情报行动让印度周边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防不胜防,就连美国在南亚次大陆核实验中也曾经受到它的愚弄。所以在长期以来仰美国人鼻息的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面前,印度难得找回了点难得的骄傲。
在香港的颠覆活动中印度调查分析局将单独行动,为了长期以来在南中国的谍报活动的方便。让印度在被称为“东方间谍之都”的香港,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香港情报站是印度谍报部门盘踞和窥探中国内地情报的主要基地,拥有数以百计的职业特工人员。
但是印度人显然不了解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大招风。已经与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印度此刻在南中国各地已经成为了中国各级反谍报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
首先是数名为印度政府雇佣的菲律宾籍特工在以香港为跳板潜入中国广州周遍地区多处军事禁区进行偷拍等活动,并对试图窃取到的情报进行了配音和标注。结果这批“新兵”进行窃密活动时被抓,当场缴获英文版军事地图、红外望远镜、军用手电筒、摄像机、照相机及拍摄中国军事设施的录像带和290余张照片等。但这次敲山震虎却没有给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有所收敛。
终于在2008年1月11日,中国警方出动包括保安部、PTU(香港警察机动部队)、EU(冲锋队)、SDU(特别任务连,也就是飞虎队)数千人的警力对印度侨民聚集的摩罗街进行大规模的清查行动。
摩罗街(Upper Lscr Row)位于香港上环,是香港一个售卖古董的集中地。位置在皇后大道西与荷李活道之间,被乐古道分为“摩罗上街”和“摩罗下街”,在香港开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与士兵喜欢在此聚集摆卖货品,当时香港人已喜欢把印度人称为“嚤啰差”,因此这条街便被称为摩罗街。至于英文名,亦同样与印度人有关。“Lscr”源指军队,其后成为在英国殖民地驻守的印度士兵的统称。
在突如起来的香港警察面前,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的主要负责人几乎无一漏网,悉数被捕。此刻在香港警务处的保安部审讯室内,负责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日常工作的英国籍男子德韦纳.佛罗伦兹正冷笑着面对着香港保安部的强光灯。
香港保安部的前身是港英时代的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香港警务处“政治部”简称SP,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英国秘密情报局(MI5)五处“军情五处”二科,是个鲜为人知的情报、反间谍机构。其主要工作是收集社会主义国家情报,严密防范侦察“中共的颠覆、间谍活动”。
政治部的组成颇具规模,人数最多时超过千人,该部设正副主任各一人,统筹全局工作;另设两名高级助理主任。该部下设“行动”、“情报”、“支援”、和“行政”分部,有助理主任分管,每部下设2到3个组。
而在回归之后,政治部被改名为保安部专门负责反渗透、反间谍及情报单位人员的调动、保密任务。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五)
2008年1月12日晚上11点20分,在距离香港400公里以外的南中国海的波涛之下,2艘被印度称为“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正高速向预定的发射阵位。已经离开印度东部海岸最大、最现代化的海军基地—安德拉邦兰比利超过2个月的印度水兵们,疲惫而又亢奋的期待着将导弹发射出去的那一刻的辉煌。
印度海军的核潜艇操作和攻击训练,一度是依靠租借俄罗斯核潜艇来进行研制。 1988年,印度向苏联租用一艘查理I级(670型)核潜艇供训练使用。2004年10月,印度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租借俄制“阿库拉-II”级(971型)攻击核潜艇,租期为10年。虽然名义上是租借,但是10年的岁月,对于一艘核动力潜艇来说实在太过漫长了。而且这艘核潜艇由俄罗斯远东阿穆尔造船厂应印度的要求则重新设计制造,2007年正式加入印度海军。
虽然“阿库拉-II”级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第三代核动力潜艇,据称其综合性能要高于美军现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但是印度海军的“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却瞄准了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 (855型)级为蓝本。
“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是继N级、V级、“阿库拉”级(也称“鲨鱼” 级)之后俄罗斯第4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俄罗斯“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是“鲨鱼”级核潜艇的改进型,但实际上“北德文斯克”级却是俄罗斯海军全新设计的、多用途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堪称核动力版的“水下黑洞”。
虽然“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研制工作可以说是命途多舛,虽然首舰终于在1993年12月开工建造,然而此后又差一点“胎死腹中”。因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持续不佳,以致于连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加之当时的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对潜艇的未来作用并不看好,于是有人建议把“北德文斯克”级艇当作废铁处理,还有人试图吸引美国人投资,把它建成一艘纯粹的救生艇。“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的建造断断续续进行了整整7年, 2000年总算完工下水
迈上了快车道的俄罗斯核潜艇发展,立即在“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的性能上显现出来。该级首制艇的水上排水量为8140吨,水下排水量为12770吨;水面最大航速18节,水下最大航速32节;最大下潜深度达800米,这一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等西方强国目前在役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潜深深度,其性能卓越,由此可见一斑。
而作为“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的印度版,“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同样具有安静、深潜、打击威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许多明显的新特点。
该级艇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隐身设计技术,其外型为目前各海军强国最为看好的拉长水滴型,具有较合适的长宽比。艇体显得更为修长,艇首圆钝,且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尾。艇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距艇首部约艇长的1/3处,指挥台围壳与艇体本身为圆滑过渡,整个艇体的声波反射信号非常弱小。
为了大幅度降低噪声,印度人在俄罗斯工程师的知道下对核潜艇内部也作了不少改进:除了对艇内机械装置进行降噪设计外,还对主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了减振基座和隔音罩,同时也在艇内外敷设多种具有很好吸音效果的高效消声瓦。用单轴推进,配备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可有效消除空气泡噪音。该级潜艇还采用了全新的有源消声技术,配备了一种反音响声源系统,可在空气噪声较大的位置,针对该处的空气噪声特征,发出与原空气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从而达到彻底抵消原来空气噪声、实现静音的目的。
据称,采用多种静音措施后的印度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噪声比美国海军的“海狼”级还要低10分贝。此外,它的最大潜深与“北德文斯克”级相同也达到800米,如此大的深潜也使该级艇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加。
当这2艘印度海军的“瑰宝”,从印度东部海军基地出发之后。印度远东军区便在如何使用这支“水下奇兵”的战略选择上首鼠两端。面对东盟海军现有的海军兵力而言,印度海空军现有的兵力便以足够应付了,且马六甲狭窄的水道也不利于核潜艇的行进和攻击。
所以最终印度远东军区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上交给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为了防备中国可能的介入。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比较前瞻性的要求印度海军将这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绕过马六甲海峡,从印度洋经帝汶海、班达海、马鲁古海峡、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避过中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爪哇海周遍地区部署的反潜网,进入南中国海。
在印南部马德拉斯邦附近的英迪拉∓mp;#8226;甘地原子研究中心里,仿制成功的微型压水反应堆使印度海军核动力动力装置大为改进。这种反应堆不仅重量和尺寸有所减小,而且也比以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足以完成这上万海里的远征。
强大的火力配备,“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虽然不是战略核潜艇,但是在400公里的范围内仍然具有极其强大的破坏力。该级艇在指挥台围壳后面的第四舱设置了8具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专门用于发射利用俄罗斯技术独立研制的‘萨加里卡‘潜射近程巡航导弹。
作为印度陆军“普里特维-1”(大地)短程地对地导弹的海军改进型,“萨加里卡”导弹为垂直发射的、能低空飞行的吸气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为亚声速,巡航高度15-100米,射程3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指令制导,为提高打击精度,也可采取卫星制导。
“萨加里卡”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91年,由航空发展公司 (DE)负责设计,并得到俄罗斯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原计划1996或1997年进行测试,但由于领导该计划的俄罗斯科学家的死亡而遭受挫折。
“萨加里卡”导弹是建设中的印度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之初便准备装载在自行研制的“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之上,但由于核潜艇的建造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已指示一家私人公司研制为高度保密的“萨加里卡”潜射巡航导弹研制水下导弹简易发射台—P78。这种发射台是一种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控制室能容纳8-10名操作人员来监控发射,可用于垂直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除了可发射印度国产射程300公里的“萨加里卡”潜射弹道导弹之外,“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还可以可从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携带核弹头、最大射程达3000公里的俄罗斯制SS-N-21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此刻印度的水兵们已经在完成攻击前最后的准备,一枚枚各型巡航导弹在进行着发射前最后的检查工作。
而与此同时在不夜之城,香港灯火阑珊的中环,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总部机关所在地爱丁堡广场2号中环军营此刻灯火通明,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国防军的士兵正不时的从各个军营抽调过来。
中环军营大概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军营了,因为它位于世界上地价最贵的地方———香港中环,与中银大厦、汇丰银行、长江实业集团相邻。这里原是驻港英军三军司令部,军营内的威尔士亲王大厦上大下小,远远望去像一只倒置的方形酒瓶。以前叫添马舰军营是以英军一艘军舰命名。
此刻中环军营的指挥中心在驻港部队司令陈万剑上校正全神贯注的反复看着刚刚从特区警务处保安处传真来的从印度情报机关那里起获的(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图-160战略轰炸机应该后悔取消了图-22M中型战略轰炸机尾炮塔内那雷达瞄准的30毫米机炮。在这样的距离里,图-160战略轰炸机此刻没有任何足以自卫的武器。
猛烈的23毫米机炮火力迅速打着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所有发动机,体型庞大的战略轰炸机拖着长长的火焰和浓烟重重的坠落在跑道的起点,虽然战机的飞行员打开了起落架,但是小车式的主起落架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冲击力,顷刻间被折得粉碎。
战机的机腹重重的撞击在混凝土的跑道上,摩擦出耀眼的火花。借助着反作用战机再度弹起,即便是向来以坚固和耐用著称的俄罗斯战机也难以抵御这令人恐惧的强大冲击,图-160战略轰炸机修长的双翼首先折断。战机的机身在跑道上连续弹跳了两次,最终折断为三截。在跑道上剧烈的爆炸和熊熊的燃烧起来。
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惊了的印度官兵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这2架轻型战机已经从低空突入法克尔机场的上空。在士兵寻找着各种武器进行反击的同时,木塔卡则躲在长椅后,小心的观察着这突然降临的杀手。这是2架没有任何识别标识的战机,使用着老式的螺旋桨发动机,样子酷似二战时横扫东线的苏联红军的图-2中型轰炸机的缩小版。
而超低空俯冲而下的这2架轻型战机的机翼下挂载的4具90毫米火箭弹吊舱,猛烈的射出灼热的火箭弹雨。这些夜空中飞舞的火之精灵,密集的击中露天停放在机场跑道两侧停放着剩余的3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为了对付“皮粗肉厚”的俄制战略轰炸机,袭击者专门选用了破甲/燃烧战斗部。轻易的击穿了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机身装甲,引爆了机身油舱内的航空燃油。
巨大的爆炸声中,法克尔机场停机坪上包括3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10架米-17和米-35武装直升机在内的所有飞机均在熊熊烈火中化作了一堆堆的飞溅着滚烫碎片的废铁。
而漫天的烈焰中,灵巧的刺客已经消失在无比的夜幕之中。而就在印度的士兵们四处奔走呼号,寻找着这样浩劫中的幸存者之时,又有2架同型号的轻型战机从另一方向突入机场,作为第2攻击波的这2架轻型战机各挂载着2枚重250千克炸弹。
低空投落的航空炸弹,顷刻间作为巡航导弹改装车间的军用医院夷为了平地,仍然存放在车间内的近百枚巡航导弹在爆炸声中化为了废铁。
刚刚从打击中清醒过来的印度士兵用高射机枪捍卫着自己的最后一丝尊严,但是在装甲座舱的保护下,高射机枪微弱的火力根本无法击穿袭击者的装甲。不过从阿尼空军基地起飞的4架俄罗斯空军的卡-52武装直升机出现在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法克尔机场的上空,顺着惊魂未定的印度士兵手指的方向,展开了报复的追击。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二)
在法克尔机场遭到毁灭性突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无数的新闻记者、军事观察员都在猜测着,中国人究竟是如何办到的?要知道俄罗斯人在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都杜尚别为中心,构建了3道警戒搜索线、覆盖范围广达100公里。
特别是针对俄印联合使用的阿尼空军基地和印度军方使用的法克尔机场的周边地区,以及塔吉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狭小边境地区。俄罗斯陆军和印度特种部队更是自信已经搜索过每一寸土地,任何一个可以进行渗透的要地都在俄印两军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打击还是来了,来的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猛烈。
因为俄印两国都从来没有想象过,中国在中亚五国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昔日的宗主国—俄罗斯。
中国的经济潜力使得北京在包括中亚各国在内的实际上每一个重要的领域都拥有着悄无声息的影响——而有时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乃至惊天动地的。对中亚各国来说,与中国开展贸易日益重要。跟中亚五国独立初期大部分的贸易是只是“易货贸易”和“灰色交易”不同,中亚各国政府更多的鼓励和依赖于中国商人的跨国贸易和投资。
由1500余名中国兰州军区陆军特种兵和空军工程师和地勤技师组成的“折旗”突袭部队迅速的组建起来,并开赴中国大西北的“桥头堡”—喀什。
喀什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拥有888公里边境线,还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相邻,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
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在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南亚、西亚弧形经济圈中处于重新建立起了中心的位置,成为连接这几个区域以及欧洲的天然路桥和黄金通道,被称为“中国西北的深圳”。
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山地,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服装、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机电产品等短缺,且需求量很大。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日用品生产能力正急剧增长着。各类日用产品通过欧亚大陆桥经喀什运入中亚五国,或在喀什建造一个产品加工组装基地。与此同时,中亚五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石油、毛皮、农副产品等,也经边境贸易在喀什加工后可以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
这样繁忙的边境贸易和通关物流给了“折旗”突袭部队以最好的突破口,虽然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的中塔陆路卡拉苏口岸,此刻已进入冬季封关阶段,且在俄罗斯军队的严密监控之下。所以突袭部队选择了取道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虽然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中国的民间影响力也不所不在,但是作为美俄两国势力交锋的前沿,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西北大约30公里处的马纳斯国际机场便在美军的控制之下、而距离美军基地不足40公里的坎特机场俄罗斯军方也设立了基地。
在这样的针锋相对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内,中国突击部队行动的难度较之进入塔吉克斯坦相比丝毫不弱。突击部队以小组为单位小心翼翼的在中国当地商旅团体的掩护下,绕过俄美两国重点争夺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周边地区,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西部进入塔吉克斯坦北部的索格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
索格特州的经济相对于塔吉克斯坦其他地区而言比较发达,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民族乌兹别克人。塔吉克族与乌兹别克族的矛盾。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是中亚地区两个最大的跨国民族,它们在历史上结下的恩恩怨怨一直影响着两个民族、乃至两个国家的关系。
塔吉克斯坦国内一些对现政权不满的乌兹别克族精英人物,在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多次组织和发起针对现政权的颠覆活动。所以在索格特州,塔吉克斯坦政府的影响力较之众多地方武装都不如。
而同时俄罗斯、美国及印度等国在塔吉克斯坦国内林立的军事基地也在塔吉克人心理上造成新的隔阂。驻在塔吉克斯坦的外国军事机构家属时常处在不友好的境遇中,就连俄罗斯军人的子女进城上学都须装甲车护送。
所以突击部队在索格特州的行动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特种兵们化妆成牧民、商旅开始在杜尚别周围寻找合适的攻击阵地。在杜尚别西北部的山地里,中国特种兵构筑了4个拥有300米沙砾简易机场,每个机场内配属1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
战机将飞越法克尔机场的上空,完成攻击任务之后迫降在法克尔机场东南部的指定降落地点。在那里飞行员将撤离战机,然后利用高爆炸药彻底摧毁战机,然后在特种兵的掩护下迅速转移。
但是此刻刚刚飞越法克尔机场的2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正在夜色掩护下向东南方向飞去,但在它们的背后低空的“鳄鱼群”已经紧紧的咬住了凯旋的小鹰。
1993年,英国法恩伯勒。一架名为卡-50“黑鲨”(K-50)的多用途武装直升机出现在世界著名的法思伯勒航空展上,这是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的新型武装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
在航电设备不够先进的情况下,由一名飞行员兼顾超低空高速飞行和对地攻击,是极为困难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两个共轴旋翼在高机动飞行时容易发生互相碰撞,并已直接导致若干严重飞行事故的发生。
于是3年后,卡莫夫设计局再次公开展示了卡-50的姐妹型卡-52“短吻鳄”。 “短吻鳄”与“黑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并列式双座驾驶舱。这种双人座舱能够满足直升机在昼夜和各种气象条件下完成超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突击的需要。
卡-52不仅具有与卡-50相同的武器、低空飞行能力、装甲防护能力,可进行空战与对地攻击。而且,卡-52具有优良的侦察、指挥与控制等功能,可为卡-50提供类似于空中预警指挥机的作用。
此刻卡-52机群利用在旋翼的轴瓦上方装有的“阿尔巴雷特”雷达系统迅速在低空中发现了中国突击小队的“小鹰”。战机驾驶员全神贯注的注视着驾驶舱前窗上的显示屏幕,而射击员则配备有头盔式目标瞄准显示器,迅速完成了目标定位和瞄准。
卡-52机身右侧固定炮塔内安装一部液压驱动的242型30毫米航炮迅速的射出密集的火力,顷刻间斩断了1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的侧翼。战机在夜空中旋转着向下方的群山上坠去。但就在卡-52上的射击员打开机载P-73“射手”等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的武器保险时,一阵密集的23毫米机炮的穿甲弹由上而下打穿了卡-52武装直升机的机身。
第一攻击波的2架“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脱离战场之后,一直飞行在高空之中,此刻利用机上所安装的毫米波雷达迅速锁定了低空中飞行的4架卡-52机群。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三)
新德里,又是一个难熬的黎明到来了。代号为“黑猫”的印度国家安全卫队的士兵们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自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法克尔机场遇袭以来,这支国家安全卫队的精锐力量便取代了象征性的锡克族卫兵,负责守卫着印度中央政府的“神经中枢”—新德里南楼区。
阳光下头戴栗色贝雷帽的特种兵们已经戒备了一整夜,不过很快他们便可以被同僚换下,回到营区进行休整。但是在他们的脚下,新德里的决策者们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接力。
南楼区在印度可谓“赫赫有名”,这里不仅有印度总理办公室、外交部、
国防部等重要机构,且距总统府、内政部、财政部以及议会大楼不远,与新德
里的“地标”——印度门遥遥相望,这里同时也是每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日大阅兵的起点。
而在这一行政中心地下50米的深处更隐藏着印度国家核战略的两大指挥机构—“国家指挥所”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的大型地下掩体群。
于2004年在当时以总理瓦杰帕伊的命令下秘密兴建,两年半后启用,面积广阔达1万平方米,约等同40个网球场大。根据印度政府的计划,若爆发核战争,印度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及其助手共约1000人,将被立即转移到地下掩体中,在里面生活及维持政府正常运作。
这一系列的地下掩体借鉴冷战时期美苏修建类似掩体的经验考虑到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掩体能够承受相当于美国“B—61”钻地核弹的打击威力。
印度的核战略指挥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国家指挥所,由总理、国防、内政、外交和财政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各军兵种参谋长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司令组成,决定着是否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而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则由陆、海、空三军高级将领及原子能局、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通信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战略核力量的指挥和控制。
此刻由法克尔机场遇袭事件引发的剧烈激荡正困扰着印度核战略指挥机构的所有成员。虽然4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损失,对于印度国家的核打击力量来说虽然惨重,但并不致命。但是这却传达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中国开始有计划的拔除印度的核牙齿。
作为一个将核威慑上升到国家威慑主导地位的国家来说,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战局已经让印度深刻的了解到自身的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强大中国面前根本难以构成真正的威胁,一旦中国愿意承担代价,他们可以摧毁整个印度的战争机器。此刻新德里已经认识唯一可以阻止中国采取这一行动的只有印度并不强大的核武库。
印度的核战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巴基斯坦实施的直接核威慑和对中国实施的有限核威慑。对于常规军事力量处于全面劣势之下的巴基斯坦,印度担心的只是巴基斯坦在未来的印巴战争中铤而走险,首先使用核武器而已。这个层面上印度只要使用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常规战斗轰炸机便可以有效的摧毁巴基斯坦全境内的战略目标。
而在拥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现代化核打击能力的中国面前,印度的核打击力量无疑是脆弱的。虽然拥有射程达到3000公里的“烈火”系列陆基远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中国首都北京在内中国东部、东南和南部沿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但是印度的高层却清楚的知道,单纯依靠陆基的核发射平台将难以形成“二次打击力量。”所以印度才不遗余力的发展着包括远程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在内的海空核打击力量。
不过这一发展趋势正面临着被中国无情扼杀的可能。面对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法克尔机场的灾难,印度必须要拿出行动来,向中国证明他们还有皇牌可打,还有力量可以威胁到中国的本土。
但这要实现这一目的,印度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却要再三斟酌和计划。印度的武器库内,可以有效打击中国本土的力量已经不多了。印度空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已经在马六甲海峡的冲突中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印度空军很难再从战备值班的图-22M中程战略轰炸机或其他战斗轰炸机中队抽调出一支精锐的突击力量还执行这样一次摊牌行动。
虽然部署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塞康德拉巴德附近的印度陆军第335和第336导弹大队所装备的可机动发射的“烈火III”弹道导弹曾摧毁过新加坡,但是面对强大且拥有核反击力量的中国,使用陆基洲际导弹的行动,很可能将直接导致一场全面核战争。
所以在持续了72个小时的会议中,印度战略部队司令空军阿维纳什.德奥达塔.乔西中将依旧没有一个合适的行动计划。虽然印度海军还有最后的行动方案,但是乔西中将却明白,这绝对是一个疯狂的选择。
但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虽然印度和俄罗斯方面对法克尔机场遇袭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消息封锁。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电台和报纸却在长篇垒牍的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当然统一的宣传口径是:这是一次自美国9.11事件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组织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
虽然俄罗斯陆军在法克尔机场东南100公里的群山中发现那架被卡-52击落的“小鹰-082”轻型前线战斗机的残骸,但是坠地时重伤的飞行员却已经引爆战机和自己身上的高爆炸药,在残骸俄罗斯的专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虽然一切的间接证据都足以证明这一切是中国所为,但是印度政府却缺乏直接的证据能有力的证明这次袭击来自中国,被舆论和愤怒逼上绝路的印度,迫切需要一次反击。最终乔西中将不得不痛苦的下达了代号为“击沉”的反击命令,印度海军将展开对中国本土的攻击。
“此次行动无论是否可以成功,我都对我国忠诚和勇敢的潜艇水兵致以最高的敬礼。”在南中国漆黑的海底,2艘印度海军精锐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在接受到卫星传输的超/极低频信号,在这次代号“击沉”的攻击命令的最后,乔西中将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虽然这次行动只能用疯狂和绝望来形容,但是军人的天职只有服从。2艘印度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缓缓的开动,向着攻击目标的方向潜行。
印海军的军事专家一直认为,核潜艇是印度海军实施战略目标最理想的工具。这个战略目标要求印海军能够不让敌方通过“咽喉点”,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印度研制配备反舰巡航导弹的远程核潜艇,将使印度海军具备这种海上封锁能力,大大增加敌方海军战略和战术行动的复杂性。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核潜艇具备水下隐蔽作战能力,对方难以探测。一旦作战,可以避开对方第一波打击,从容地对对方进行核反击作战。
在俄罗斯科学家的帮助下,印度顺利的解决了核反应堆的小型化以及反应堆与潜艇壳体的契合等技术难题。此后代号为“先进技术艇”的核潜艇项目迅速的展开。在印东部港口城市维萨卡帕特南的印海军造船厂里,两家安全措施极为严密的企业秘密的建造3艘现代化的核潜艇。
他们被冠以印度历史上的“名王”的名字:阿育王、孔雀王、拉杰拉杰,这些艇员编制为75人,水下排水量为9400吨,长度为124米的水下巨兽此刻已经进入了中国的禁脔。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四)
香港,傲立于东方的香江之珠,她的绝代风华、她的百年传奇,曾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但此刻站在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海拔554米的香港太平山顶,隶属于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的资部利良山上俯瞰美丽的香港之夜,正在等待着一场别样的风景。
作为日本南海石油开发会社专务经理,资部利良的间谍活动在印尼内战爆发的初期,曾一度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但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最终在东南亚华人的追杀中,资部利良不得不潜逃回日本。不过跟大多数的日本人一样,资部利良不会轻易的承认失败。
而今天在这个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场针对中国本土最大规模的袭击正缓缓的打开序幕。此刻是2008年1月12日晚上10点,对于大多数香港年轻人而言,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对于资部利良来说,他们欢乐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配合印度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部队对香港发动的导弹攻击,日本政府已经动用其在南中国潜伏的所有特工人员,进入香港地区待命。一旦攻击开始,这些日本特工将在全港范围内对普通民众进行煽动,制造大规模的骚乱,趁势攻击驻港部队的中环军营、赤柱军营、枪会山军营石岗空军基地、青衣岛油库和昂船洲海军基地等战略要地。此刻日本政府情报机构的特工和雇佣兵已经在香港各地的秘密基地秘密集结,秣兵利马,整装待发。
不过唯一令资部利良感到不爽的是,由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领导的印度情报机构—调查分析局在中国香港的情报站,在拒绝了日本政府指挥双方联合行动的要求之后,在昨天刚刚被香港警方一举捣毁。
印度情报机构尽管表面上不如美国中情局、苏联克格勃、英国军情五局及以色列摩萨德那样赫赫有名,但事实上,印度人在情报工作方面与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印度自独立以来,已建立了一套配备齐全、功能完备的情报机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的印度情报机构由“三套马车”组成,一是内阁秘书处领导的调查分析局(类似美国中情局),二是直属于内政部的情报局、中央调查局(类似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边境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等,三是国防部领导下的军方情报部门。
在印度情报机构的“三套马车”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是调查分析局。它以邻国和重要国家为目标,主要通过谍报和侦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直接向印度内阁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结果。它同时也具有策反、颠覆和一定的反间谍功能。调查分析局拥有7000余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
在印度政府的打击序列中,中国军队在南中国地区海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应该处于首要的位置。但是为了强调此次打击的政治意义,印度政府将香港、深圳、广州、厦门和上海列为首选目标。而在这些目标城市的选择中,印度调查分析局特别强调了香港。
印度调查分析局的理由也很充分:作为中国“一国两制”体制下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实施着与中国大陆不仅相同的政治制度,大多数的香港居民市侩自私、且敏感多疑。在大规模的外部打击下极容易被煽动和混乱。而因为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自然与政治边界的分隔,中国大陆的救援措施也难以及时抵达香港。一旦形成骚乱将难以控制。
而作为南中国的自由港、经济引擎,一旦香港遭遇了打击必然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印度调查分析局估计在袭击发生之后,香港将陷入持续2-3周的混乱之中,波及范围将遍布整个珠三角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数以千亿美金,而间接经济损失将更不可限量。
不过在与日本情报结构的合作上,印度调查分析局却表示了深刻的不屑。印度调查分析局一度以行事神秘著称。多年来,调查分析局一系列神出鬼没的情报行动让印度周边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防不胜防,就连美国在南亚次大陆核实验中也曾经受到它的愚弄。所以在长期以来仰美国人鼻息的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面前,印度难得找回了点难得的骄傲。
在香港的颠覆活动中印度调查分析局将单独行动,为了长期以来在南中国的谍报活动的方便。让印度在被称为“东方间谍之都”的香港,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香港情报站是印度谍报部门盘踞和窥探中国内地情报的主要基地,拥有数以百计的职业特工人员。
但是印度人显然不了解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大招风。已经与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印度此刻在南中国各地已经成为了中国各级反谍报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
首先是数名为印度政府雇佣的菲律宾籍特工在以香港为跳板潜入中国广州周遍地区多处军事禁区进行偷拍等活动,并对试图窃取到的情报进行了配音和标注。结果这批“新兵”进行窃密活动时被抓,当场缴获英文版军事地图、红外望远镜、军用手电筒、摄像机、照相机及拍摄中国军事设施的录像带和290余张照片等。但这次敲山震虎却没有给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有所收敛。
终于在2008年1月11日,中国警方出动包括保安部、PTU(香港警察机动部队)、EU(冲锋队)、SDU(特别任务连,也就是飞虎队)数千人的警力对印度侨民聚集的摩罗街进行大规模的清查行动。
摩罗街(Upper Lscr Row)位于香港上环,是香港一个售卖古董的集中地。位置在皇后大道西与荷李活道之间,被乐古道分为“摩罗上街”和“摩罗下街”,在香港开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与士兵喜欢在此聚集摆卖货品,当时香港人已喜欢把印度人称为“嚤啰差”,因此这条街便被称为摩罗街。至于英文名,亦同样与印度人有关。“Lscr”源指军队,其后成为在英国殖民地驻守的印度士兵的统称。
在突如起来的香港警察面前,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的主要负责人几乎无一漏网,悉数被捕。此刻在香港警务处的保安部审讯室内,负责印度调查分析局香港情报站日常工作的英国籍男子德韦纳.佛罗伦兹正冷笑着面对着香港保安部的强光灯。
香港保安部的前身是港英时代的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香港警务处“政治部”简称SP,成立于1950年隶属于英国秘密情报局(MI5)五处“军情五处”二科,是个鲜为人知的情报、反间谍机构。其主要工作是收集社会主义国家情报,严密防范侦察“中共的颠覆、间谍活动”。
政治部的组成颇具规模,人数最多时超过千人,该部设正副主任各一人,统筹全局工作;另设两名高级助理主任。该部下设“行动”、“情报”、“支援”、和“行政”分部,有助理主任分管,每部下设2到3个组。
而在回归之后,政治部被改名为保安部专门负责反渗透、反间谍及情报单位人员的调动、保密任务。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没”(五)
2008年1月12日晚上11点20分,在距离香港400公里以外的南中国海的波涛之下,2艘被印度称为“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正高速向预定的发射阵位。已经离开印度东部海岸最大、最现代化的海军基地—安德拉邦兰比利超过2个月的印度水兵们,疲惫而又亢奋的期待着将导弹发射出去的那一刻的辉煌。
印度海军的核潜艇操作和攻击训练,一度是依靠租借俄罗斯核潜艇来进行研制。 1988年,印度向苏联租用一艘查理I级(670型)核潜艇供训练使用。2004年10月,印度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租借俄制“阿库拉-II”级(971型)攻击核潜艇,租期为10年。虽然名义上是租借,但是10年的岁月,对于一艘核动力潜艇来说实在太过漫长了。而且这艘核潜艇由俄罗斯远东阿穆尔造船厂应印度的要求则重新设计制造,2007年正式加入印度海军。
虽然“阿库拉-II”级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第三代核动力潜艇,据称其综合性能要高于美军现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但是印度海军的“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却瞄准了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 (855型)级为蓝本。
“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是继N级、V级、“阿库拉”级(也称“鲨鱼” 级)之后俄罗斯第4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俄罗斯“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是“鲨鱼”级核潜艇的改进型,但实际上“北德文斯克”级却是俄罗斯海军全新设计的、多用途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堪称核动力版的“水下黑洞”。
虽然“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研制工作可以说是命途多舛,虽然首舰终于在1993年12月开工建造,然而此后又差一点“胎死腹中”。因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持续不佳,以致于连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加之当时的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对潜艇的未来作用并不看好,于是有人建议把“北德文斯克”级艇当作废铁处理,还有人试图吸引美国人投资,把它建成一艘纯粹的救生艇。“北德文斯克”级潜艇的建造断断续续进行了整整7年, 2000年总算完工下水
迈上了快车道的俄罗斯核潜艇发展,立即在“北德文斯克”级核潜艇的性能上显现出来。该级首制艇的水上排水量为8140吨,水下排水量为12770吨;水面最大航速18节,水下最大航速32节;最大下潜深度达800米,这一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等西方强国目前在役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潜深深度,其性能卓越,由此可见一斑。
而作为“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的印度版,“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同样具有安静、深潜、打击威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许多明显的新特点。
该级艇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新的隐身设计技术,其外型为目前各海军强国最为看好的拉长水滴型,具有较合适的长宽比。艇体显得更为修长,艇首圆钝,且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尾。艇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距艇首部约艇长的1/3处,指挥台围壳与艇体本身为圆滑过渡,整个艇体的声波反射信号非常弱小。
为了大幅度降低噪声,印度人在俄罗斯工程师的知道下对核潜艇内部也作了不少改进:除了对艇内机械装置进行降噪设计外,还对主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了减振基座和隔音罩,同时也在艇内外敷设多种具有很好吸音效果的高效消声瓦。用单轴推进,配备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可有效消除空气泡噪音。该级潜艇还采用了全新的有源消声技术,配备了一种反音响声源系统,可在空气噪声较大的位置,针对该处的空气噪声特征,发出与原空气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从而达到彻底抵消原来空气噪声、实现静音的目的。
据称,采用多种静音措施后的印度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噪声比美国海军的“海狼”级还要低10分贝。此外,它的最大潜深与“北德文斯克”级相同也达到800米,如此大的深潜也使该级艇的隐蔽性进一步增加。
当这2艘印度海军的“瑰宝”,从印度东部海军基地出发之后。印度远东军区便在如何使用这支“水下奇兵”的战略选择上首鼠两端。面对东盟海军现有的海军兵力而言,印度海空军现有的兵力便以足够应付了,且马六甲狭窄的水道也不利于核潜艇的行进和攻击。
所以最终印度远东军区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上交给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为了防备中国可能的介入。印度战略指挥司令部比较前瞻性的要求印度海军将这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绕过马六甲海峡,从印度洋经帝汶海、班达海、马鲁古海峡、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避过中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爪哇海周遍地区部署的反潜网,进入南中国海。
在印南部马德拉斯邦附近的英迪拉∓mp;#8226;甘地原子研究中心里,仿制成功的微型压水反应堆使印度海军核动力动力装置大为改进。这种反应堆不仅重量和尺寸有所减小,而且也比以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足以完成这上万海里的远征。
强大的火力配备,“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虽然不是战略核潜艇,但是在400公里的范围内仍然具有极其强大的破坏力。该级艇在指挥台围壳后面的第四舱设置了8具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专门用于发射利用俄罗斯技术独立研制的‘萨加里卡‘潜射近程巡航导弹。
作为印度陆军“普里特维-1”(大地)短程地对地导弹的海军改进型,“萨加里卡”导弹为垂直发射的、能低空飞行的吸气式巡航导弹,飞行速度为亚声速,巡航高度15-100米,射程3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采用地形匹配+指令制导,为提高打击精度,也可采取卫星制导。
“萨加里卡”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91年,由航空发展公司 (DE)负责设计,并得到俄罗斯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原计划1996或1997年进行测试,但由于领导该计划的俄罗斯科学家的死亡而遭受挫折。
“萨加里卡”导弹是建设中的印度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之初便准备装载在自行研制的“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之上,但由于核潜艇的建造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已指示一家私人公司研制为高度保密的“萨加里卡”潜射巡航导弹研制水下导弹简易发射台—P78。这种发射台是一种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控制室能容纳8-10名操作人员来监控发射,可用于垂直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除了可发射印度国产射程300公里的“萨加里卡”潜射弹道导弹之外,“先进技术艇”(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还可以可从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携带核弹头、最大射程达3000公里的俄罗斯制SS-N-21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此刻印度的水兵们已经在完成攻击前最后的准备,一枚枚各型巡航导弹在进行着发射前最后的检查工作。
而与此同时在不夜之城,香港灯火阑珊的中环,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总部机关所在地爱丁堡广场2号中环军营此刻灯火通明,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国防军的士兵正不时的从各个军营抽调过来。
中环军营大概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军营了,因为它位于世界上地价最贵的地方———香港中环,与中银大厦、汇丰银行、长江实业集团相邻。这里原是驻港英军三军司令部,军营内的威尔士亲王大厦上大下小,远远望去像一只倒置的方形酒瓶。以前叫添马舰军营是以英军一艘军舰命名。
此刻中环军营的指挥中心在驻港部队司令陈万剑上校正全神贯注的反复看着刚刚从特区警务处保安处传真来的从印度情报机关那里起获的(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