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 37 部分阅读

第 37 部分阅读

    作,051G2“旅大Ⅲ”型驱逐舰用4座双联“鹰击八号”(C-801)反舰导弹取代老式的“海鹰二号”导弹,用双37毫米自动防空炮取代了双37毫米高炮,更换了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内容。但是其防空能力依旧相对较弱,甚至没有安装防空导弹。所以对空拦截主要依靠两座130毫米双联舰炮和4座76甲37毫米双联全自动高炮。

    显然在猛烈的防空炮火已经并不能抵达的来袭的巡航导弹,只有1枚印度海军“萨加里卡”巡航导弹被051G2“旅大Ⅲ”型驱逐舰击落,更多的来袭目标需要依靠部署在纵深的053“江湖”级系列护卫舰。

    053 “江湖”级系列护卫舰曾一度作为中国海军主力护卫舰,前后生产了多达32艘,属于对海型护卫舰。在1960年发展被当做一种主要的水面战舰用于海岸防卫,053型计划在1960年开始,当然中国海军必需一种装备防空导弹,对小型导弹艇和炮艇提供保护的新型护卫舰。计划多次延迟,但由于在发展中国的第一种近程HQ-61防空导弹(SM)和双管-100毫米主炮进展缓慢。最后防空导弹护卫舰提议被中止,而且053型的舰体设计用来为水面打击用途发展一种导弹护卫舰, 被命名如053H型。同样没有装备防空导弹。

    不过在中国海军迅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后期生产建造的“江湖”级有可能会由以往的对海作战为主向具有现代对海、对空、对潜综合作战能力改进,而一些早期生产的“江湖”级则可能被改用作其它用途火力平台。

    被称为“中国版海拉姆”的FLS-1舰载轻型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被作为053 “江湖”级系列护卫舰新的防空中坚。作为一种建立在QW-3防空导弹基础上的改进型。它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适用于水面舰船的内层反导,解决中小型舰艇自卫、大型舰艇辅助防空问题。FLS-1可在各种舰船上安装,甚至可用于排水量仅数十吨的小型舰船及多种辅助舰艇和登陆舰艇上。

    系统由导弹和发射架、光电跟踪照射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及目标搜索雷达等组成。雷达可采用舰艇上现有的搜索雷达。该系统也可根据舰船的不同作战要求,装备多个照射装置和多个混合安装的导弹发射架,不仅能同时拦截多个目标,也可同时发射多枚导弹拦截同一目标。

    FLS-1防空导弹系统的射程为800~8000米,作战高度为4~5000米,制导偏差小于1米,反导杀伤概率单发大于76%,三发齐射大于98%,能够对抗各种光电及电磁干扰,系统总重小于1吨。

    作为点防空的利器,显然FLS-1防空导弹系统也难以击落更多的空中目标,仍有超过6枚以上的巡航导弹向香港的方向飞去。

    第三十章:百鬼夜行(五)

    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了一片绚烂的香港夜空,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的“黑塚”特别行动小组已经抵达了战况激烈的香港中环。作为香港繁华的象征,在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此次代号为“百鬼夜行”的特种行动中,有超过20个拥有强大步兵火力的战斗小组在这里展开。

    “百鬼夜行”指的是流传在日本民间传说中出现在夏日夜晚的妖怪大游行,由日本著名妖怪题材绘师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绘卷》而流传于世,而由因日本近现代大量奇幻作家的小说,以及日本漫画家的漫画等作品,而使得这个名词开始在中文地区流行。

    虽然“百鬼夜行”的故事本身在日本文化中有类似于中国的《聊斋》的作用,无非是以狐鬼之说,劝人为善,敬鬼神而远之。但是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却取了 “百鬼夜行”恐怖的意境,对秘密潜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上百支作战小组根据各自的专长和职能,以“百鬼夜行”中鬼怪的名字分别进行代号。

    此刻据守着中环军营对面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内的代号为“狐火”日本特种作战小组,已经在长期以来专注于城市巷战训练的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战士们的全力打击下,而土崩瓦解。虽然仍不时有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内传来。但显然大局已定。

    “就是现在了!”坐在此次“百鬼夜行”行动中的机动指挥车上,资部利良作为此次特种攻击行动的总指挥,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与此同时在已昂船洲海军基地外维多利亚港美丽的海面,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的4艘037Ⅱ型(候间级)导弹护卫艇的吃水线以下几乎同时发出了沉闷的爆炸声。

    那是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荣螺鬼”水下蛙人部队的杰作。在总攻击开始之前,这些来自日本自卫队“特种守卫部队”和印度海军特种部队的特种蛙人便秘密潜入了中国海军昂船洲基地。

    昂船洲基地本来是一个小岛,其地形原本像一个翻转的船,故称“昂(仰)船洲”,按照迷信的香港人的看法这个地名显然不适合作为海军基地。但是英国人则觉得昂船洲的形状更似一个磨刀石,所以将其作为英军在香港最大的海军基地进行建设。20世纪80年代,在港英政府大力推行填海造地工程中,更把它与九龙半岛连成一体,形成了今天“实为半岛名曰洲”的格局。

    由于英国政府的坚持,位于中环军营一侧的添马舰海军港池必须需交由香港政府,所以中国政府不得不斥资11亿港币在昂船洲南岸兴建一个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新海军基地予中国海军使用。

    虽然一直作为军营重地,划为禁区范围。但是面对水下渗透的特种蛙人,承平已久的驻港部队显然防不胜防。就在定时炸弹在水下炸响的同时,数十架黑色的小型滑翔机从人迹罕至的南丫岛起飞,无声的翱翔在香港的天空,组成多个攻击编队扑向香港岛南部的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赤柱军营。

    作为香港最南端的军事要冲,赤柱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满清时期,赤柱已有一个名为赤柱汛的营汛。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英军一直都在赤柱设立军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更在赤柱遭受到来袭日军的重创,至今赤柱还有英军战死者的坟地供后人凭吊。

    由于赤柱军营位于香港岛最南的半岛之上,整个半岛营区林立,通往赤柱军营的山路更是坡陡路窄,两辆大货柜会车车间隙只有10公分,人称“风险湾”。面对这样一个三面环海的军营,正面进攻对于日印两国的特种部队来说,无意是一条危途,唯一的缺口只有赤柱军营对面南丫岛。

    南丫岛,被香港老人称为“博寮洲”,是继大屿山和香港岛之后的第三大岛屿,位于香港岛的南面,面积约14平方公里,而岛上的居民大多住在北面地势较平坦、可用作耕地的榕树湾一带。而代号为“鸦天狗”的日本特种行动小组,则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居民稀少的南部山地,采用特别改装后的4座名用滑翔机从空中突击赤柱军营。

    当宛如鬼魅般的黑色滑翔机机群飞过南丫岛与香港岛之间海峡,突入赤柱军营的天空,后座上的日本特工和雇佣兵便开始使用各种武器瞄准地面上任何出现的活动目标开始自由射击,直至滑翔机最终降落在赤柱军营内平坦的靶场之上。

    而除了大规模袭击中国军队驻港部队军事基地的同时,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还特别组织多支伪装攻击小组,在香港各地伪装成香港警察或驻港部队攻击普通民众。

    譬如代号为“菅原道真”的伪装攻击小组就是由日本特工伪装成香港特区警队EU(冲锋队),驾驶着载有重型武器的EU车(冲锋车)在香港的大街上横冲直撞。突然攻击所遭遇到的驻港部队的士兵。

    由于EU(冲锋队)往往作为香港警队中最先到达案发现场的力量,在收到报警之后便会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案发现场,所以很有可能和重装悍匪交火。所以EU车(冲锋车)一般带着香港警队的全套重型装备,除例如MP5冲锋枪,M870霰弹枪,头盔,防弹衣外,还有烟雾弹,路障,探照灯,灭火器,破门工具等装备。所以其“菅原道真”的伪装攻击小组的的火力强度往往可以轻易的压倒所遭遇到的驻港部队轻装士兵分队。

    而代号为“平将门”的伪装攻击小组则刚好相反,他们身着中国陆军军服,伪装成中国陆军驻港部队。在大街上向香港民众和警察胡乱射击。制造混乱和对立情绪。不过比起“菅原道真”的伪装攻击小组来说,“平将门”的逼真度要差很多,因为中国现役的97式自动步枪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难以寻觅,所以只能以俄制K-74自动步枪充数。

    而与这些伪装攻击小组相比,设立在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设立在香港珠江口外的大屿山岛上,代号为:“置行崛”、“烟夕罗”2个电子情报站对香港局势的威胁显然更大。

    在繁杂的现代社会中,传媒的力量正日益左右着民众的世界观和情绪。1989年末美国中央情报局便是利用在英国拍摄的录象,伪装了所谓“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警察与当地居民的激烈冲突”的流血时间,而引发了罗马尼亚政局的激烈动荡。执政多年的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被民众推翻。

    多年以来潜心研究中国民众心理的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在“百鬼夜行”行动开始之前,便通过对多年来录制的香港各大媒体新闻节目进行嫁接和拼凑,制作了大量的“伪新闻”通过“置行崛”、“烟夕罗” 2个电子情报站对香港市民进行播放。

    一时间“驻港部队叛变”、“平叛部队不惜使用重型武器”、“大陆坦克冲破罗湖口岸”、“特首遇刺”等谣言通过香港的“主流媒体”在香港市民中传播着。而街头不时传来的枪炮声和空袭警报更为这样的谣言起到了推波助滥的作用。今夜对于大多数香港市民来说,恐惧正一点一点摧毁他们的理性。无论是“明天该怎么办?”的担忧还是“趁乱大捞一票”的侥幸此刻都在逐渐逼近的巡航导弹面前蠢蠢欲动。

    “6枚巡航导弹高速接近中,目前雷达部队正在跟踪中。”中环军营内,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司令陈万剑此刻正独自面对着自己军旅生涯最大的危机。6枚巡航导弹对于一次空袭来说并不是太过密集,但对于弹丸之地的香港即便是6枚,也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枪会山军营的机动防空连已经出发了。”广东军区将香港和深圳划为联合空防区之后,香港没有实行过任何防空演习。深港联合空防区的高炮部队和防空导弹,也没有在香港特区的领域内部署。除了依靠深圳地区的远程防空导弹支援之外,深圳河以南唯一可以投入防空作战的只有部署在驻港部队枪会山军营的1个机动防空连。

    枪会山军营位于香港九龙,在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当中屹立着的一面八一军旗,这里是驻港部队的医院和一个装甲营,营区门口还有几门古代的火炮仿佛还在诉说着什么,这个营区有一栋英军1893年建造的营房,已经成为文物古迹,同赤柱军营的古炮台一样,这里也是驻港部队在九龙唯一的一所军营。

    此刻驻港部队装甲营下属的1个前卫-3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连,12辆8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车正全速冲出营区,迎着无边的黑夜前进……。

    第三十一章:英雄当烹(一)

    当那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最终在太平洋上落下帷幕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和国都有意或无意的回避着战争这个话题。而那些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命运浴血疆场的名字,也逐渐的消逝在了岁月的滚滚长河之中。

    直到很多年后的一个中秋之夜,几名年轻的记者再次扣响了那一扇早已冷落多时的大门。他们今天要采访的是中国人民国防军的一位陆军退役军官—冯吉河少将。战争能给予军人的惟有荣誉,空前惨烈的国运决战之后,中国人民国防军内将星云集,一时之间阵容之盛甚至大有赶超建国初期之势。

    所以采访一个退役少将对于年轻的记者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何况冯吉河在这次新闻节目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过是一个陪衬而已,借助他的口吻为共和国塑造出一个新时代的战神形象。

    门徐徐打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男子。被炮火削掉的左臂让他的身体显得特别的单薄,已经洗得泛白的军装却难以掩盖这位久历战火的军人身上的英气。

    让进房间之后,已经走访了多位将军的记者此刻多少有些惊讶。这个房间布置格外的朴素和平淡。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这个房间主人在自己军旅中与战友们的合影,而在无数照片正中显眼的地方挂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那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八一胜利勋章、或万众仰望的人民功臣奖章。而是当年为了鼓励包围圈部队的士气而批量生产空投前线的“墨累河盾牌”。

    简单的寒暄之后,记者们便直入主题的开始了采访:“冯将军,我们知道在您的军旅生涯中,有一位您的战友和领导给予了您莫大的影响和帮助。您能谈谈他的故事吗?”

    “是这样的。在那一晚之前,我一直觉得军人只不过是一种职业,但那一晚之后,是他用他的行为向我证明了,军人是一种天赋,是一种责任。” 冯吉河微笑着回答道。

    “是这样啊!那您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记者们职业的微笑着,将一个“攀龙附凤”的机会送到了冯吉河的嘴边,他们期待着这位老将军说出那他们期待的名字。

    “可以!他就是我一生的所钦佩和仰慕的—陈万剑大校。”冯吉河云淡风清的笑着答道。看着记者们惊讶的表情,冯吉河继续侃侃而谈:“是的,他直到战死疆场,军衔也不过是一个大校。连颗将星也没有捞到。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却可以令很多生而显赫的将帅们汗颜不已。”

    他的故事可以从2006年年底说起,那一年作为军队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国防军四总部联合建立了行政监察协调机制。这一行政监察协调机制由总政纪律检查部牵头,四总部机关16个相关部门参加,组成总部监察工作联系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遇有重要事项需要协调时,随时召开。

    这一行政监察协调机制建立伊始,便开展大规模治理商业贿赂的行政监察工作。全军各部队将按照总政治部、军委纪委的统一部署,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物资装备、医疗卫生、军交运输、财务、军需、通信、有偿服务以及社会化保障等领域在招投标、采购等军地经济交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确保军队高中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严格自律、廉洁从政。

    在这一场席卷全军、雷厉风行的“廉正风暴”中,多名中国人民国防军高官落马。而其中不乏一向号称“全军最廉洁的”驻港部队的高级军官,一时间引的香港舆论一片哗然。素有“香港最大反对党”之称的香港民主党,更利用其在香港的所控制媒体大肆攻击北京中央政府对香港驻军政策。

    民主党以驻港部队属于正军级单位(相当于省军区)这一特殊的编制,故意夸大驻港部队的规模。捏造所谓“大陆年年增兵香港”、“中共在香港部署有大量影子部队”、“香港正日益军事化、要塞化”等等虚假消息。

    宣称仅仅是为了“行使主权”,北京政府根本没有理由和必要在香港驻扎如此之多的军队,其真实用心“诡异莫测”。并且一口咬定,北京政府每年从香港特区的财政收入中秘密抽走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广州军区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及为其他军队科研项目筹措资金。

    香港民主党的种种骇人听闻的宣传,以及信口捏造和拼凑出来的所谓证据,迅速在心态浮躁的香港民众中,先入为主的树立起了一系列错误的结论。即:驻港部队的存在,对香港的繁荣和昌盛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的煽动一度组织了数十万香港居民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特区当局向北京中央政府要求撤消驻港部队。这也就是所谓“香港反驻军运动。”

    不过一系列的所谓“反驻军运动”,就如香港民主党之前所制造的种种煽动对立情绪的事端一样最终以一场闹剧收场。但是此后所引发的却是共和国党内军内对香港驻军地位的思考。这些主流的观点甚至认为:香港回归之初,北京中央政府在香港驻军,无非出于三大理由:

    1、行使主权,2、防止动乱,3、抵御入侵。

    但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对香港的主权已经无人质疑,而面对多次大规模的游行和罢工等群体性时间,香港的警队也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维护香港的秩序。

    至于外来入侵,两岸和平统一和越南内战之后,中国的国防第一线已经扩大的第一岛弧线以外,香港已经处于内线的地位。已经无须再驻扎如此之多的军事力量。何况香港本身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现状也不适合作为军事要塞。

    而相反在越南内战之后,中国军方需要在越南全国各地的执行“维和”任务、建设金兰湾等一系列海外军事基地,同时还要启动和维持缅甸沿海的“兰狮计划”和澜沧—湄公河一线的“银龙计划”。庞大的资金和人力缺口,一时间也迫切需要缩减在香港的驻军。

    面对来自民间和军方的多方压力,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削减驻港部队的规模,降低其级别。2007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由正军级单位(相当于省军区)、副军级单位统一降低为旅级单位。驻港部队的主力—陆军部队也由步兵旅规模缩减为步兵团级规模。

    长久以来驻港部队的指挥岗位一直成为军队高级干部的跳板,所有在此任职的领导基本上都能得到重用和提升。但在规模削减之后,这个岗位的前途一时变得不明朗起来,有潜质的青年军官都已经清楚知道。驻港部队的发展前景较之越来越多的海外军事基地相比已经日趋暗淡。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广州军区司令钱箫中将的推荐下,陈万剑上校出任了新一任的驻港部队司令员。

    应该说在陈万剑上校在他任期的第一年,工作的并不比他的任何一个前任更出色。驻港部队的日常工作也并不比这位32岁的上校此前管理过的部队更为复杂。如果不出意外,陈万剑上校可能会在2008年的年末顺理成章的得到晋升。成为中国陆军某个机械化步兵旅的旅长或者某陆军师的师级干部。

    但是2008年1月12日的午夜,这位共和国年轻军官的命运将得到彻底的改变。

    第三十一章:英雄当烹(二)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一弯海港。由于港阔水深,风景怡人,而曾一度被喻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其总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海域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汲水门,北至青衣南部海域。海港内拥有青洲、小青洲、昂船洲及九龙石等众多同样美丽的岛屿。

    作为天然的深水港,维多利亚港湾阔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港区海底多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港区水域辽阔,可以同时靠泊50艘巨轮。港区水深大,平均水深为12.2米,万吨级的远洋巨轮可以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躲风避浪。另外,由于九龙半岛向南伸入海中,消减了风浪,使港区相对平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看中了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的优良港口的潜力,才令不远千里浮海而来的大不列颠帝国不惜以一场战争来从远东最大的皇朝手上夺得此土地以作为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的基石。如果说香港的繁荣缘自于维多利亚港,这话也并不过。

    但是对于香港和九龙之间的交通而言,维多利亚港却是分隔香港岛及九龙两岸之间不折不扣的天堑。直到1890年代起,香港的居民才能乘坐渡海小轮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

    虽然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维多利亚港的交通设施由原来渡海小轮发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铁路等现代化设施。但是至今仍然跨海桥梁可以横跨香港和九龙两地。

    从香港九龙尖沙咀枪会山军营出发的驻港部队装甲营,也只能通过维多利亚港海底下现时、有三条过海行车隧道,分别是1972年通车的香港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的东区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车的西区海底隧道。

    枪会山只是地名而不是一座山,英文为Gun Club Hill。枪会山军营建1860年左右,早在九龙半岛割让之初,英军已在附近一带山丘驻扎。现存军房建于1903年,军营亦有小型炮台,97年之后驻港部队在这里驻扎有驻港部队的1个装甲营。 而军营侧加建了驻港部队医院。

    此刻作为全营先导的““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连,正以排为单位分别通过3条过海行车隧道和1条过海铁路隧道,全速向香港岛挺进。

    ““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是中国军工系统在21世纪初推出的4款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之一,一度曾成为中国各大陆军集团军近程防空火力网的热门之选。

    ““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作为陆军机动防空力量,采用轮式装甲底盘,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可伴随装甲部队前出遂行防空任务,可与防空高炮配合作战。把搜索雷达与光电探测设备整合在一辆车上,故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遂行防空任务。

    但是在最终的招标/订购中,““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却意外的输给了,有着中国“复仇者”之称的“猎手-1”型高机动野战防空系统。

    这虽然出人意料,但却也在情理之中。““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采用“前卫”系列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猎手-1”型相同,都是2组四联装,不同的是““前卫-3””型采用裸露式发射架发射。这一点上显然较之采用带有发射箱的“天燕-90”空空导弹的“猎手-1”型略逊一筹。

    ““前卫-3””型的作战过程与“猎手-1”型大致类似,虽然““前卫-3””型可以依靠自身车载雷达搜索20千米外的来袭目标;在指定大概的目标区域后,交由车载光电跟踪装置跟踪目标;然后发射导弹攻击目标。但在强调“大陆军”配置的中国陆军中,这一优势并不明显。

    ““前卫-3””型采用中国北方公司出产带装甲防护的4×4轮式底盘,是在“红旗-7”6 X 6轮式底盘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操纵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具有两栖作战能力,具备在南方水网地形下的机动作战能力,也可为渡海登陆部队提供防空保障。

    不过中国陆军显然要求选择更小/更轻的底盘,如“猎手-1”型那样的吉普车/高机动越野车等。

    不过处于平衡的考量,中国陆军还是采购了相当数量的““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用于装备部署于中国南部陆军中精锐的独立机械化步兵旅,或独立步兵团。

    此刻1个防空排的3辆““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正高速前往在维多利亚港海底灯火通明的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简称西隧,是香港历史上第3条过海行车隧道,是全港首条双程3线行车的过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2公里,连接香港岛的西营盘和九龙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是香港第1条双程3线分隔沉管式隧道,并与机场铁路的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同时兴建。

    此刻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宣布了戒严令,香港警察已经封锁了这条海底隧道的正常交通。在九龙出入口附设有20个缴费亭的收费广场上,不等香港交通警察撤去路障,3辆““前卫-3””型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便轻易的撞开脆弱的路障,进入隧道。

    这个防空排将通过西区海底隧道进入香港岛西部进行布防,已拦截来袭的印度潜射巡航导弹。但就在防空导弹车行驶到隧道中段的时候,2辆日本“黑猫”运输株式会社的厢式货车突然迎面开来。不等驻港部队的战士们反应过来,2辆厢式货车突然转向,横在路中间。侧面的车厢猛的打开,6支手提式“米尼米”M134 6管7.62毫米机枪喷射出猛烈的弹雨。

    “米尼米”M134 6管7.62毫米机枪是众多的采用加特林转管原理枪械中最成功的杰作之一,其主要工作原理和结构都和成功应用于飞机和地面防空的加特林机炮相同。该枪借助直流电机驱动六根枪管旋转,依次进行输弹入膛、闭锁、击发、退壳、抛壳等一系列动作,所以射速极高,可达每分钟6000发。每秒钟内在200米范围内每间隔3.14米便有一发弹头飞过。

    而在枪声大作的西区海底隧道香港一侧出口处,值勤的香港警察的尸体旁,数名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所属特种作战小组的雇佣兵,正叼着烟看着着火光四射的隧道。

    “我们之所以选择香港作为攻击的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岛屿。即便是近在新界、九龙的驻港部队要赶来增援。我们也可以让他们止步于隧道口上。”在资部利良的计算之中,维多利亚港将成为割裂香港岛与外界联系的最佳天险。

    此刻10个以上的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所属特种作战小组,正在围攻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位于中环的总部。虽然在兵力和火力配备上,驻港部队中环军营的警卫连并不弱于来袭的日本特种部队。但是在长期渗透潜伏的日本特种部队面前,驻港部队显然处于不利的明处。手持着K-74自动步枪的日本特种部队已经从各个方向将驻港部队的防线压缩到了中环军营的四周。

    第三十一章:英雄当烹(三)

    “大楼内的所有电话线路已经被切断,内部网络也遭到不明身份的黑客的攻击。” 面对着眼前数十位忙碌的中国军队驻港部队信息保护部门的军官,陈万剑从未有过如此的绝望。香港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此刻作为驻港部队的军事主管,他却被困在自己的司令部里,无力指挥全军投入全面的反攻和救援工作。

    究竟什么是网络战?所谓的网络战就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本的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所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行动的总称。现在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的神经中枢,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降低甚至丧失。

    网络战通常是包括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两个部分。网络攻击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用敌方信息系统自身存在安全中的漏洞,技术上的薄弱环节通过网络的指令或者是专用的软件进入敌方的网络系统,或者使用强电磁武器摧毁它的硬件设备。通俗的说法叫“破网”。网络防御也叫“护网”,也就是一种竭力阻止外界网络入侵,保护自已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安全措施。

    在中环军营外双方的战士正以步枪和手雷激烈对抗着的同日,一场无声的战争也在虚拟的世界里展开着。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拥有非常强大的网络技术力量,也一直在暗中亦步亦趋的跟随着美国,进行着网络战的研究。但是真正正大光明的宣布日本将加紧组建自己的网络部队的消息。却是在2005年6月前后,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时报》等数家西方媒体突然同时对中国黑客攻击日本各机构的网站进行了集中报道。

    在渲染中国对日本进行网络战的几乎同时,2005年5月份,日本2005至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了新的作战理论——“瘫痪战”,以此作为日本军事力量未来的作战指针。日本防卫厅同时决定在今年年底前组建一支由陆海空三自卫队计算机专家所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

    日本自卫队的网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的攻击,同时担负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并负责自卫队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清除病毒、修复程序等以及开发进攻性“网络武器”、研究网络战的有关战术等。从这支网络战部队身上,明显可以看到美军“超级黑客”部队的影子。

    而此刻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代号为“网切”的特种网络战部队正在香港、澳门、中国大陆甚至日本本土的隐蔽位置上对中国人民国防军驻港部队以及广州军区的军用网络实施大规模的破网攻击。这支网络战部队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特种小组。他们并非全部来自日本自卫队的网络战部队,许多印度、俄罗斯的著名“黑客”也受雇于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参与到攻击的行业中来。

    实施破网攻击的前提是破解敌方网络系统的“安全阀门”,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攻击。

    渗透性攻击是其常见的“破网术”,它运用信息截流——信息变质——信息输出的程序,采取“病毒”感染、信息欺骗等手段,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或使敌方获取的信息变质;

    阻塞性攻击是“破网术”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它通过向敌信息系统发送大量的无用数据包和电子邮件或输送破坏性程序,使其网络系统堵塞、过载而崩溃。主要手段有E-Mil炸弹、输入蠕虫等。

    但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采用的却是肢解性攻击的破网攻击,即着眼敌方信息网络的拓朴结构,破坏其关键网络结点,如防空系统的预警雷达,通信系统的枢纽等。

    与多种多样的网络攻击模式相比,目前网络防御的技术手段却相对被动的多。除了对计算机加密防止“黑客”进行计算机渗透,来窃取计算机情报;加强已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维护和检测,减少各种技术和管理上的漏洞之外,对敌实施电磁欺骗或干扰,使敌方无法侦测我方计算机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便成为了防御一方唯一的反制手段了。所以此刻尽管驻港部队司令部已经动用了所有的技术力量,但是却始终无法化解“网切”的围攻。

    此刻中环军营大楼外,中国陆军驻港部队的步兵们正凭借着紧急设置的沙袋工事,抵抗着日本特种作战小组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驻港部队的增援没有赶来,但围攻中环军营大楼的日本特种作战部队却似乎源源不断的蚁聚过来。

    在多美制M60通用机枪的掩护下,戴着黑色头套的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的雇佣兵们猫着腰在烟幕弹产生的浓烟中,沿着中环的马路逐步的逼近着中环军营大楼。他们手中德制MP-5K型冲锋枪不时以点射压制着对面中国陆军的火力。

    MP-5K型冲锋枪是MP-5系列中的短管型,是专门针对恐怖分子的袖珍武器,美国特工经常把MP-5K藏在衣服下,这种小巧的全自动武器能以猛烈火力瞬间压制对手,对50米外目标的全自动射击命中率达到50%,像以色列生产的乌兹冲锋枪在这一距离上的精度几乎是零。

    但就在雇佣兵们接近到中国陆军一线工事前200米的距离,准备发起冲锋之时,突然一排密集的手雷铺头盖脸的砸了过来。此起彼落的爆炸声中,雇佣兵们拖着满是鲜血的同僚狼狈的撤了下来。

    “几十年过去了,支那陆军还是老样子—靠手榴弹打江山。不过也没办法,他们总不可能在中环使用重炮吧!不过我们就不同了……。” 资部利良手指轻挥,4辆“黑猫”运输株式会社的厢式货车上装载着的82毫米迫击炮开始猛烈的炮击中环军营的大楼。

    “‘海坊主’被支那海军击沉了,不过‘海坊女’开始顺利的完成了攻击。”通过代号为“百眼”的信息综合处理中心,资部利良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印度海军潜艇部队的行动。

    “百眼”的信息综合处理中心通过预设在海面上的多艘日籍远洋货轮上的海事雷达,以及天上有多颗侦察卫星,包括众多潜伏在香港各地的日本情报人员,时刻监视着战场的动态变化。

    “突破支那海军海上拦截之后,至多只有6枚巡航导弹可以飞到香港。” 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资部利良注视“百眼”的信息综合处理中心传输到自己的指挥车的导弹模拟飞行轨迹。“通知‘童子’准备吧!”今夜的“百鬼夜行”到此刻才真(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