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系高官,自己却大大咧咧地坐在门边的凳子上,对院子里剑拔弩张的状况视若无睹,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众人惊愕的面孔。
贺丰前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湘江之战后湘桂双方互相攻仠,大打口水仗,称自己战果辉煌,对方放敌避战。
何健战后宣称湘军歼灭了红军三万人,缴获步枪一万支,俘虏二千多人。他还对白崇禧釜底抽薪一事还是很痛恨,他找了一些文人写文章攻击桂军避开正面,放共军逃走。
白崇禧也不甘示弱,桂军在湘江战役结束以后,火速赶往界首一线,在附近捉拿红军伤病员,被打散的士兵,病号,红军雇佣的民夫等,共抓到三千多人。
白崇禧嫌抓到的人数不够,又找了一部分桂军的民团凑数字,还煞有介事地拍了个《七千俘虏》的资料片邀功,并且号称桂军取得了剿匪历史上罕见的大胜利!不幸却被蒋光头侍从室的人看出了破绽,七千名俘虏中,面孔却有不少熟悉的,倒回细细一看,却是同一人。那些“红军俘虏”原来是李、白手下的士兵。蒋介石拍案大怒,恨不得一枪毙了李、白二人。
仔细算起来,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有一两万人。另外还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大部分为非战斗人员)在广西境内失踪,其失踪区域为桂系桂北民团防守区域,所以损失原因基本可以算在桂军身上。
每次看到湘江战役后的惨状,贺丰都击案而怒:“要是我在,非的。。。。。。”。
现在好了,几条大鱼在手,只保证自己的安全就有些小儿科了。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达到更远大的目标。想着想着贺丰被自己的计划激动着,如雨后春笋一般,有一种要破土而出的激|情。他喊还在喘着粗气的警卫员:“庆伢子,你过来一下。”
钟石庆立即过来了。问:“团长,您有什么事要我办?”
“你到外面给我找些纸笔。”
钟石庆刚转身要去,贺丰又叫住了他,笑微微地补充道:“找些好纸,最好是硬些的。”
钟石庆的脸上就有了一种疑惑表情,团长今天怎么啦?准备学习?他想起听政委说过团长学认字的事,也不过坚持了半个月,还是主席强逼着他学下去的,今天怎么一反常态?凭着他在贺丰身边总结出的经验,他觉察到团长一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体来。
....
第四十五章:千家寺遭遇战
贺丰带领未来的湘江纵队离开千家寺后,中革军委扩大会议决定进至湖南通道以南及播阳所、长安堡地域。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使刚刚经过湘江战役的红军,避免了在不利条件下和敌人硬拼,使敌人以优势兵力在新宁、城步至武岗一线堵击红军的计划破产。
十二月四日,中央领导机关所在的军委第一纵队从塘坊边出发,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老山界也叫越城岭,从赣粤湘交界的大庾岭到湘桂交界的越城岭,五岭东西走向绵延1000多里,南北宽200多里,五岭的主峰猫儿山海拔2100多米,为华南第一高峰。山路险陡,很多悬崖峭壁,靠几根圆木架成的栈道通过。这种栈桥没有栏杆,长满青苔,走在上面又滑又晃,使人头晕目眩。除栈桥外,还有很多险道。如百步陡,是在七十多度的陡壁上,凿石为阶。
上山时,后人的嘴可以碰到前人的脚跟;下山时,后人的脚会踩着前人的头顶,由于它有一百零八级,所以又名一百零八步。加上石阶的另一边就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
老山界是红军从江西出来以后所过的第一座难行的高山。山势陡峻,群峰林立,人烟稀少,是瑶族聚居区。**很难上来,红军则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不能不爬这座大山。中央红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经彻夜行军,终于带着骡马,抬着辎重,胜利越过老山界到达塘洞和源头等村庄,当地群众得知红军是从老山界下来的,没有不感到惊讶的。
在中革军委第一纵队翻越老山界时,右翼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由老山界以北的小地、五排、水打铺进至社水地域。左翼三军团由千家寺以南绕过老山界进至中洞。军委第二纵队紧随第一纵队之后,向老山界进军。作为全军后卫的五军团尚在老山界以西的千家寺一带向山口前进。
从千家寺到山口,大约半天路程。
此时,桂军第一追击队的第四十三师从司门前方向追来。因为这次桂军作战不是集中全力在正面阻挡与红军决战,而是在红军通过桂北的时候,从侧面和后面分路攻击和追击,并且多是在高山密林的地区作战,所以四十三师把兵力分散使用,分多路追击。
十二月五号日暮时分,第四十三师师部和第一二七团团部都到达千家寺附近,桂军即在千家寺附近的山上占领阵地警戒,不再前进。此时的天气已是初冬,部队准备在山上和树下过夜。
一二七团一营营长颜增武,桂系军队中著名的战将,被称为白崇禧的心腹,属于没读过书,却自学成材的那类人,个性强悍,勇敢善战,求功心切。
安顿好营地后,颜憎武在地图上研究了地形,赶往团部向团长史蔚馥说:“红军所走的都是高山峻岭,森林浓密的地区,道路崎岖险要,红军少数部队扼守,我军就很难通过,在这种地形追击,只有送行,没有什么作用。”
史蔚馥反问他:“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消灭他们?”
颜憎武走到地图前并在地图上指出一条从千家寺迂回到山口的道路:“请史团长向师长报告,派部队迂回到山口地方截击红军。”
经过史蔚馥的请示,师长黄镇国同意他的意见,当即派一二七团一营为先锋,立即出发。
桂军一二七团到山口时,红军十三师正从山口过,史蔚馥立即指挥士兵至距离山口约二百米的山上占领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把十三师的部队截为两段。
行军中的部队中,师长陈伯钧正在询问传令的参谋:“派部队占领沿路山头,加派两里外的警戒哨通知了没有?”
参谋一听,吓坏了:“师长,我急着干别事,忘记通知了。”
陈伯钧着急的说道:“你这个同志怎么了,大意失荆州啊!”话还没说完就听得前面枪声大作,杀声震天,黑暗中不知来了多少桂军。
参谋连忙问:“师长,现在该怎么办?”
陈伯钧瞪眼吼道:“你看着我干什么,部队通过山口多少?”
参谋心慌意乱带着几分哭腔说:“前锋三十七团和师部直属部队过去了”
“我们这边被截断两个团。”陈伯钧气急交加的骂道:“你这个参谋是怎么当上的?”
“面临危局突围要紧。小理”他忙问谢良:“政委,你说怎么办?”
谢良抬头听听枪声建议:“通知三十九团改道经水埠塘、三十八团沿河道突围。”
陈伯钧果断命令附近的三十八团留下一个营阻击,得到命令的三十七团二营长一声大喊带上战士迅速占领附近高地。
陈伯钧见参谋还在两头望,气就不打一处来吼道:“走吧,不然等死呀!”
参谋哭哭啼啼地说:“师长,我我对不起部队你处分我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陈伯钧气愤地让人拖上参谋紧随在三十八团的后面向山地冲去。
此时前方后方枪声杀声已汇成一片,战士们奋勇冲杀的吼声与阻击部队宁死不退的呼声在黑夜中显得极为气壮山河。
因为从山口再进便是一条狭长的隘路,两旁都是不能通行的高山密林,桂军封锁的正是隘路的进口处,使走在前面的红军不能顾及后面,走在后面的红军不能继续前进。
狡猾的桂军为了提防受到红军的前后夹击和包围,不敢在山口的正面占领阵地,只在山口附近占领侧面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使红军不能通过。
因彼此都在荫蔽的高山密林中,当时桂军既不知道走在后面的红军还有多少,红军也不知道桂军部队有多少,经过约一个小时的互相交火,枪声渐渐停了下来。
桂军发现红军还有不少伤病体弱的战士不能通过山口,连忙派人搜寻。一营副营长魏自修走到搜索队的前头,发现一个连左右的红军,其中携带驳壳手枪的红军战士十多名。心中大喜的他高声大喊:“红军弟兄们,我们也是缴枪不杀!”
一个红军干部回答说:“等见了你们的长官再缴。”
魏自修因为搜索队没带重武器,不敢靠近,在红军两挺打光子弹的机枪威慑下,眼睁睁看着这些红军战士由其他道路追赶红军主力部队去了。
见到这种情况,营长颜憎武连忙派兵通知魏自修在山路上只搜寻落单红军,然后押到山下集合。
天明时分,桂军派一连兵力集合被缴械的红军土兵连同武器送往第一二七团团部。但为提防途中发生意外,将所有收缴的步枪和手榴弹全部留下,由团部带走。
红五军团仓促应战,边打边往老山界方向撤退。经过激烈的战斗,五军团终于在天亮前摆脱了追兵。大队人马疾走如飞天色大亮时跑到老山界口。
桂军在山口派部队将被缴械的红军士兵和武器向后送住第一二七团团部后,即复率部队沿红军去路追击前进,在老山界又与红军接触。老山界是横亘去路的一排高山,上山的道路很陡,而且仅有一条道路上山,此外均不能通行,比山口还险要得多。红军在山上扼守,桂军不易接近,无法攻上,只能利用荫蔽的森林和石山与红军对峙,互相对射,到了差不多日落的时候,扼守老山界的红军部队向唐岗方面撤退,桂军因不再听到红军的枪声,才发觉红军已经撤退,随即登上老山界向唐岗追击,到达唐岗时,红军早己离开。
红十三师三十八团二营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留下一个排守在铜车岭上,主力追赶大部队去了。
负责押送任务的桂军副营长魏自修心里那个郁闷啊,立战功的好机会没了,回到县城再赶过来那时黄花菜也凉了。听说红匪携带着大批黄金,这下没自己的份了。
心情不好导致了手下士兵被他不时大骂一顿,几个伤重的红军更是被残忍的扔下深沟,中午时分才赶到湾塘一带。
得到消息的丁福江匆匆带人赶到桂军必经的路口。没等隐蔽好桂军尖兵就过来了,为了不暴露目标,大家又悄悄的撤走了。
远远地望着长长的押送队伍,丁福江很庆幸刚才的决定,桂军一个连的兵力自己不可能快速解决,何况对手那里还有自己的同志,不敢直接射击。
“唉,要是团长在多好啊!”老丁现在对贺丰都有点盲目崇拜了。
丁福江想念的团长贺丰这时已经准备违反革命纪律,调戏年轻妇女。
....
第四十六章:《七千俘虏》(一)
刚才准备执行团长命令的警卫员,突然想起院子里全是敌人的武装卫队:“团长,外面还有好多敌人呢!”
贺丰抬头向院里望去,近百人的桂军士兵端着各式武器,枪口全对着病房虎视眈眈。小理在敌人中他突然发现几个熟悉的面孔,连忙喊过警卫员低声问:“庆伢子,你看那几个人是不是我们的战士?”
钟石庆仔细的端详一番:“团长,就是他们。那个小个子战友们都叫他瘦猴。”
贺丰盘算了一下,这次行动来了十三人,其中三个重伤员,留在医院门口三人,病房中自己七个人现在控制着连病号在内六七十人。时间短了还好说,就怕时间一长回过味来的敌人一拥而上就是用身体也能把几个人压死。为了提防万一,必须快速改变力量对比,让自己在局部占优势。
做好计划的贺丰刚想说话,穿中将军服的夏威开腔了:“这位兄弟,你有什么冤屈我可以帮你报,不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吗!”
贺丰觉的这位夏军座就像诱惑小白兔的大灰狼,他决定配合一下:“军座,和我有仇的人官太大,恐怕靠你解决不了!”
“我解决不了,难道是李白两位长官?不好,那样的话两位夫人就危险了!”夏威一听,心里犯了嘀咕:“不行,无论如何也得保证夫人的安全!”
想到这里,夏威的腔调就更加诚恳:“这位兄弟,无论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不过你是不是先把这些妇女以及年龄大的人先放出去?”
“可以,不过的需要经过鉴别。”贺丰语调有些嘲弄的意思:“为了我的兄弟不会因为紧张枪口走火,你是不是命令外面的部队撤出大院。”
夏威考虑了一下,反正外面的人不敢开枪,让他们出去也行:“就按这位兄弟说的办,我这就命令他们撤出去!”
贺丰陪着夏威来到门口,突然说:“夏军座,是不是从外面挑几个人进来向外面传达我的条件?”
一心想糊弄好贺丰的夏军座满口答应,贺丰装模作样的把院里的桂军仔细瞅了一遍后指着包括自己人在内的五个人说:“你,你,还有你,你们五个人过来!对了,车和司机全留下不准走!”
在夏威的命令下,院内的军队不一会就撤了个精光。
根据协定,开始释放妇女老人。贺丰一边思考以后的计划,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看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就知道计划很复杂。
钟石庆端坐在一张桌子后像考官一样,在对方报出身份后,把站在他面前的人随便端详一番后手一挥放行。心里在偷笑:“一群傻子,团长让我只留下李,白二位的夫人和这位夏军座就万事大吉了,分量够足,又好看押。碰巧再捉条大鱼也行!”
看着钟石庆麻痹大意的样子,夏威偷偷的向两位夫人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准备蒙混过关。看着两位风韵犹存的贵妇人,贺丰收好纸笔走过来,轻轻地摇摇头:“这两位珠光宝气,家里必是大富大贵。留下让他们家人拿钱来赎!”
随着话音,两个战士过来把她们用枪逼进病房墙角,急的夏大军长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也很危险。两只手凑在一起猛搓,想过去帮着说情又怕更引起贺丰注意,那时就得不偿失了。
两条大鱼圈住后,换下警卫员的贺丰放人的速度明显加快,也许是知道不会放自己走,夏威坐在一张病床边一直没动。
随着一股香气扑来,贺丰面前过来一位年轻的女人,一身合体的旗袍把婀娜的身姿衬托的淋漓尽致。本来应付公事的贺丰顿时来了精神,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没工夫瞎琢磨。对于陈幺妹,贺丰的感觉就像家里人一样,让他血液里的外遇因子一直没有工作。眼前这个漂亮姐可是搞婚外恋的最佳拍档,瞅着对方那让人感到是对自己放电的凤眼,贺丰心里直叫:“要完了,要完了!这妞一看就是姨太太的命,而且是西宫!”
“我是中央社记者南宫凤。”正在陷入浮想联翩的贺丰被耳边响起的轻言软语吓的打了一个冷战,在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是与特务划等号的,一个烫着大波浪,红唇上叼着香烟的女特务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中,心慌之下问了句:“你抽什么牌子的香烟?”
“我从来不抽烟!”南宫凤冷冷的看着眼前有些莫名其妙的军人。
“这个妞留下!”贺丰回过神来,站起身突然摸了女记者俏脸一把,还把手放到鼻子边闻闻:“本大爷以后占山为王还缺个压寨夫人,就是她了!”
被占了便宜的南宫凤不甘罢休,两只手挥舞着,对着贺丰的脸跃跃欲试,结果还是怒气冲冲的记者小姐也被送到了墙角。
让贺丰没想到的是还真又捉住了一条大鱼,白崇禧的高级参谋刘斐,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国民党军中将衔,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疑似**特工。
在最后释放伤兵时夏威发现,贺丰又莫名其妙的把被誉为“全门忠烈”的团丁留下了,明面上的理由是看他不顺眼,放出去有碍观瞻。反正是个小人物,夏威也懒得理会。
无关人员释放后,大病房内顿时显得空旷起来,贺丰默默的计算着自己的力量:红军战士有战斗力的一共十人,还有三个伤员需要照顾。枪支来时带了长短枪六支,刚才又缴获了十一支短枪,可惜的是没有花机关枪一类的强火力,因为进病房的不是长官就是带短枪的副官。想到桂军卫队清一色的花机关,贺丰羡慕的舔了下嘴唇。
强忍很久的李夫人终于忍不住了,她猛的走到贺丰面前,脸色急得通红:“你到底有什么要求,赶快提出来。我们都答应你!”
贺丰眯起双眼,看也不看她,却扭头对夏威说:“夏军座,她说的话能做主吗?”
夏威懊恼的摇了摇头,看来对方早就知道夫人的身份,现在却逼着自己说出来:“我想你应该早知道两位夫人是谁,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了。”
究竟提些什么条件,这事还真的好好合计一下。看到贺丰沉吟不语,别人没急,他的警卫员沉不住气了:“大哥,你快说呀!”
还不错,这小子没忘记刚才贺丰的嘱咐:“通知战友们,从现在开始,不准叫我团长,叫大哥。”
可惜的是,他记住了身份,却忘记了他的外地口音。夏威立刻觉得蹊跷起来:“这位兄弟不是广西人,听口音好像是江西湖南一带人?”
听到夏威的疑问,钟石庆后悔了,不小心露出口音,万一造成严重的后果自己可怎么办。出发时不让自己来,是死求硬磨团长才同意的,但条件是不许说话当哑巴。可是自己不长时间违反两次了。
“湖南?”贺丰心中记忆很深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来的事立刻浮现在眼前:“水街上的湖南会馆,那里应该关押着不少红军战士。”
想通难题的贺丰看着起疑的夏威,懒得搭理他,走到刘飞的面前:“刘高参,等会我带你到一个地方,有夏军座出具命令一切听从我的安排,怎么样?”
不等刘斐回答,夏威就表示反对:“不行,我是军人,没有李,白两位长官的命令恕不奉命!”
“砰!”随着枪声响起,被留下的“满门忠烈”脑门正中的一个洞中汩汩流出殷红的鲜血。贺丰吹掉枪口的余烟,调转枪口对准白夫人,立刻对方的脸变得煞白。
“夏军座,兄弟的枪容易走火,这次打中这人,下次就不知道打谁了!”贺丰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的话只说一次,剩下的就会用它说话!”
夏威也算是久经战场的军人,无缘无故因迁怒而杀无关的人他还真没见过,就在这时两位夫人异口同声的喊起来:“煦苍,就按他说的办!”
在贺丰的命令下,战士们解下捆在身上的手榴弹,好家伙足足有二十多颗,看来大伙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
看到集中堆在几个人面前的手榴弹,夏威乖乖的从扔在病床上的公文包中取出纸笔开始写手令。
接过手令,贺丰留下钟石庆和一个战士负责看守人质。自己带着剩下的人员簇拥着刘斐出了病房,钟石庆在后面大声喊:“大哥,天亮前你不回来我就拉响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
刘斐面色复杂的望了贺丰等人一眼,询问道:“这位兄弟,我们怎么去?到哪里?”
“当然坐车去,你跟我走就行!”贺丰边走向停在院中的卡车边回答:“你应该考虑你们的人不听招呼的后果,我的兄弟们可是守信用的!”
在夏威手令与贺丰的枪口下,司机纷纷发动汽车,向着水街驶去。
....
第四十七章:《七千俘虏》(二)
兴安水街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两岸的街区,长约一公里。小理水街上的湖南会馆现在变成了桂系军队关押红军战俘的临时场所。
将近傍晚的时候,远远近近的建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阵阵枪声,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现在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在空旷的院子里,排成长队的人群等待着打饭,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是红军伤员,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伤病的痕迹。
队伍中最后的红军是一个瘦高个,他叫孙峰,今年十八岁。被俘前是红军十六师十八团的一个连指导员,渡湘江时被附近炸响的炮弹震晕,醒来后已经被俘了。
他手里拿着两只碗,在泥地里随着人群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蜡黄,而且两颊有些塌陷,脸上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拥有的那种青春光彩。他撩开两条长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身上的红军军装尽管式样裁剪得还可以,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颜料染得很不均匀。
晚上的饭菜还是杂粮饭和清水炖白萝卜,菜盆中飘浮着几片灰白的萝卜片,好像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里面象征性地漂着几点油花。他来到饭盆前等桂军看守把手中的一个碗打上杂粮饭,又浇上最后一点萝卜片,回过头他把萝卜片拨到空碗里,这是给重伤的战友留的。
孙峰等桂军看守走后朝菜盆里瞥了一眼,瞧见菜盆里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他扭头瞧了瞧:昏暗的大院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东西一般,端起盆子把盆底上的剩菜汤往碗里倒。放下盆子时碰到地面的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他感到惊心。
血涌上了他的脸他紧紧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来到拐角处的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水,就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象他这样十八、九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只能吃碗杂粮饭。按他的饭量,他一顿至少需要三碗这样的黑家伙。现在这一点食物只是不把人饿死罢了,如果整天坐着不动还勉强能撑得住。
孙峰已经是第二次受伤,第一次是在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一次行军途中他的左脚伤口不幸染毒溃烂,实在不行了被送到了野战医院,院长检查后认为无法治疗,抓了一把大洋塞到他手上:“你恐怕不能再干革命,回家好好养伤种田去吧。”
“我要革命,不要钱!”孙峰自己把脚草草包扎了一下,硬是拄着拐杖去找部队。
走了几百里,终于在前线又找到了部队。奇怪的是,几仗打下来,他的脚却神奇地不治而愈了。这次湘江战役中部队在黄沙河打了一仗,他受伤被俘了。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盛上菜的饭碗回到屋里,昏黄的灯光下,照见孙峰目光闪闪的脸,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虽然这个力量是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从那些病弱的战友的脸上,从毫无怨言地承受任何考验的斑斑伤痕中,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的合唱里,都可以感触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
孙峰希望逃出这里,追赶部队。他确信,这是一定能够做到的。他久久地怀念着自己的战友不能入睡。他确信,战友们不会因为被俘而停止斗争,他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团结同志,加强斗争,粉碎敌人的迫害、分化等各种阴谋。
孙峰慢慢回到简单的地铺上。
地铺上只铺着一张带血的破毯子,上面躺着昏迷的的张育发,被抓进来已经三天了。战友们日夜轮流地看护着他,期待他的伤势好转。战友们把每餐极少的菜肴集中起来,都送给张育发,也挽救不了少年战士重伤的身体。他的伤势一天比一天更沉重了。
张育发是江西南丰县东萍乡人,1933年秋天,他刚满14岁,在江西老家参加红军,成了“红小鬼”。经过几个月训练,他被编入正规部队;一年后跟随部队离开家乡,从瑞金踏上长征路。
他担任卫生员,个子比一支步枪高不了多少。背着小药箱,为战友们消毒擦药。一个班12名战士,只有7支老式步枪,他年纪太小,没分到枪,就在前胸挂2个手雷。
1934年11月,他随队伍打到广西湘江边。在全州县黄沙河,苦战几天几夜。后有敌军穷追不舍,上有敌机狂轰滥炸。枪林弹雨中,战友们成片倒下,尸横遍野。他不幸负伤,忍痛拔出嵌在手背中的子弹,简单包扎完两处伤口,继续战斗。终因流血过多,昏死过去。
醒来时,他已被敌人俘虏,和几百个战友一起,被关押在兴安县湖广会馆。在黑暗的牢狱中,他每天只吃一小团黑黑的糙米和战友特意留下的青菜,人瘦得皮包骨头;伤口发炎、感染、化脓,终日昏昏沉沉。
孙峰默默地按着张育发的手,他的脉博是这样微弱而不规律地跳动着。他的脸稍稍朝向昏黄的灯光,面无血色,脸颊深深陷下去,呈现出骷髅怪一样黯淡的惨白。
张育发的手偶然无力地挥动一下,微张着眼睛,虚弱的喉音,吐出一个个不连贯的字:“打过…湘江,北上….抗日!”
张育发昏迷不醒,发着呓语,时轻时重,时断时续。许多模糊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好几天来,都是如此。
夜已深了,疲惫的孙峰还不肯休息,守候着他,并且一次次地伏到他耳朵边告诉他“主力部队已渡过湘江!”
张育发这时似乎清醒了些。他望着余新江,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过一会,眼睛又轻轻合上。他好像听到了战友的声音,又好像仅仅是从战友的动作中,感到了胜利的信息。他张了张嘴,恍恍惚惚地望着低矮的天花板。像在天花板上发现了什么,两只手虚弱地晃动着,躺在他身边的刘华连急忙摁住他的手,眼里的泪水却悄悄流个不停。
刘华连,原名刘诗泽。江西省赣县白石乡下白石村人。1934红军在老家召集村上16岁的年轻人开会。会上动员大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6岁的刘华连就和自己的哥哥一起报名入伍了。
长征开始后,刘华连随着大部队从江西一路途经湖南,走到了湘江边。就在部队准备横渡湘江的时候,遭遇了前来封堵红军的国民党。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战士们根本无法过江。周围不少战友都中弹牺牲了。
看着战友一个个地倒下,不会游泳的刘华连,就抱着两个漂浮在江面上的尸体作为掩护,悄悄地趟过了不宽的湘江。渡过湘江后,一天晚上在经过一片林子的时候,他不幸被桂北民团埋下的竹签捅穿了右脚髁,而且竹签上还有毒,受伤的刘华连行走非常困难。
后来,他所在的部队在华江车田村遭大量敌人伏击。他因脚伤严重被俘。由于脚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伤脚很快就化脓发炎。他受伤被俘后,关进了兴安县的湖南会馆里。当时一起被关着几百名病残的红军战士,很多就这样牺牲了。
这时,守候了张育发一整天的孙峰,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听到哭声又轻轻翻身坐起,轻轻拍拍刘华连的肩膀。然后侧身摸摸毛八莲的前额,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焦虑:“如果明天还没有药,小家伙的病.......”
廖仁和被俘前是红五军团的重机枪连连长,他望了一下深夜里默默躺着的战友们,又转向孙峰:“这几天,大家都累极了,你也去休息吧。到了换班的时候,我叫醒你。”
孙峰点点头,仍旧留在张育发面前,没有走开。
“班长!班长!”张育发嘴里突然清楚地吐出几个字:“你快听……炮声…我们的!”他一翻身,坐了起来,这阵异常的兴奋,使他苍白的险上竟出现了淡淡的红晕。
廖仁和侧耳听了一阵,他也听到了一阵轰隆声,但那不可能是红军的炮响,而是远处传来的汽车的轰鸣声,但他不愿说穿。
望着渐渐睡着的张育发不再说话了,孙峰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在这时汽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不一会耀眼的汽车灯光照亮了湖南会馆,被惊醒的人群纷纷涌向窗口观察。
车刚停下,会馆看守人员的头头就赶了过来,看到刘斐的军衔连忙立正报告:“四十三师一二八团二营三连连长张德山前来报到,请问长官是?”
刘斐整理下军服,拿出夏威的命令递过去,:“我是第四集团军高级参谋刘斐,请你听从这位长官的一切命令!”
写后感:这章网文写的被俘人员,除孙峰是虚构外,其他的是真正存在。他们都是由于在湘江战役中因受伤严重掉队,或被俘或流落,最后在桂北当地生活。想写他们被营救后又做出更大的丰功伟绩,早日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
向流落在各地的红军失散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他们受得起,不是吗?
....
第四十八章:《七千俘虏》(三)
“全体集合,放下你们的枪和子弹袋。小理”贺丰二话不说接过了指挥权:“人站左边,武器弹药放右边!”
听到命令,断断续续赶过来的士兵都呆住了,愣愣的站在当地不动。贺丰向着刘斐冷冷的笑了笑:“看来桂军的纪律需要加强啊!”
刘斐没有搭腔,对从后面车上跳下来的一个中校军官问道:“孙团副,守卫这里的部队是不是你们一二八团的?”
中校连忙回答:“刘高参,是二营三连的一个排。”
“军座的命令你在医院也看了,情况的严重性你应该知道!”刘斐严厉地说:“你应该知道怎么办?”
孙团副扭头四处寻找,最后走到看守头目张德山面前,二话不说劈头盖脸给了对方一通耳光,嘴里骂骂咧咧的:“你瞎眼了,不认识刘高参?赶紧让你的人照办。”
集合好的的桂军士兵是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不过还是在连长的吆喝下老老实实放下武器。
贺丰凑到刘斐的面前轻声说:“刘高参大概也知道了我们的身份,被外界知道咱们的交易恐怕会对李,白两位长官不利。”
“那依你看应该怎么办?”刘飞把皮球又踢了回来。
“这件事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贺丰一副推心置腹的口吻:“为了不暴露出去,你看是不是让这些士兵暂时回避一下?”
“你的意思?”
贺丰摆了摆手,随意的说:“在院内僻静处找一处空房,让看守士兵和车上的司机都躲到里面。”
“回去的路上司机也可能知道?”
“我会安排好的!”
集合好的桂军士兵在长官的带领下乖乖地走进后院一间小仓库内,让人奇怪的是孙副团长自动的跟在后面当看守去了。看到贺丰疑惑的眼光,刘高参淡淡的笑了:“我告诉他有些事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贺丰佩服的伸出大拇哥:“高!实在是高!”
贺丰示意刘斐一同进去,对方摇摇头表示了拒绝:“我也不想知道很多,你们办完事到后面找我。”
看着刘斐离开,贺丰向紧跟在身边的警卫员做了个手势,钟石庆点了点头拉着一个战士悄悄地离开了队伍,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庆伢子,这件大事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了!”他心中默默祝福自己的警卫员安全到达山里。
贺丰领头带着同志们进了牢房,趴在窗口的人群冷冷的看着他们进入房间,谁也不搭腔。贺丰压制住激动的心情,站在门口下达命令:“红军战士听好了,我是总部失散人员收容队的队长,原来是三军团十六师第十八团团长。有认识我的站出来!”
话音刚落,孙峰挤出人群来到贺丰面前,仔细的端详着。突然哭了起来:“团长,真的是你?你怎么来了?我是一营三连的孙峰啊!”
贺丰记起来了:“三连指导员孙峰,你今年十八岁。怎么落队的?”
孙峰不好意思起来:“过江时被炮弹震晕了。”
“也许有些同志还有怀疑,但是你们想一想再坏还能坏到哪里?”贺丰也担心耽误回去的时间,留在医院的战士头脑一发热拉响手榴弹。那样的话,不光前功尽弃,流落在桂北的红军也会遭到桂军更加残酷的报复。想到这里,他厉声说道:“想离开这里的在三分钟内到院内集合,暂时由孙峰带队。”
贺丰站在院子当中,看着鱼贯而出的红军战士厉声喊道:“全体集合,报上你们的姓名和所在部队。”
“廖仁和,原红五军团的重机枪连连长。”
“陈振邦,原红九军团警卫员、通讯员。”
“罗金生,三十四师一零二团侦察队。”
“刘华连,红军战士。”
“…………………………”
“张育发,八军团卫生( 重生之血染的风采 http://www.xlawen.org/kan/3716/ )
贺丰前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湘江之战后湘桂双方互相攻仠,大打口水仗,称自己战果辉煌,对方放敌避战。
何健战后宣称湘军歼灭了红军三万人,缴获步枪一万支,俘虏二千多人。他还对白崇禧釜底抽薪一事还是很痛恨,他找了一些文人写文章攻击桂军避开正面,放共军逃走。
白崇禧也不甘示弱,桂军在湘江战役结束以后,火速赶往界首一线,在附近捉拿红军伤病员,被打散的士兵,病号,红军雇佣的民夫等,共抓到三千多人。
白崇禧嫌抓到的人数不够,又找了一部分桂军的民团凑数字,还煞有介事地拍了个《七千俘虏》的资料片邀功,并且号称桂军取得了剿匪历史上罕见的大胜利!不幸却被蒋光头侍从室的人看出了破绽,七千名俘虏中,面孔却有不少熟悉的,倒回细细一看,却是同一人。那些“红军俘虏”原来是李、白手下的士兵。蒋介石拍案大怒,恨不得一枪毙了李、白二人。
仔细算起来,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有一两万人。另外还有近万名红军战士(大部分为非战斗人员)在广西境内失踪,其失踪区域为桂系桂北民团防守区域,所以损失原因基本可以算在桂军身上。
每次看到湘江战役后的惨状,贺丰都击案而怒:“要是我在,非的。。。。。。”。
现在好了,几条大鱼在手,只保证自己的安全就有些小儿科了。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达到更远大的目标。想着想着贺丰被自己的计划激动着,如雨后春笋一般,有一种要破土而出的激|情。他喊还在喘着粗气的警卫员:“庆伢子,你过来一下。”
钟石庆立即过来了。问:“团长,您有什么事要我办?”
“你到外面给我找些纸笔。”
钟石庆刚转身要去,贺丰又叫住了他,笑微微地补充道:“找些好纸,最好是硬些的。”
钟石庆的脸上就有了一种疑惑表情,团长今天怎么啦?准备学习?他想起听政委说过团长学认字的事,也不过坚持了半个月,还是主席强逼着他学下去的,今天怎么一反常态?凭着他在贺丰身边总结出的经验,他觉察到团长一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体来。
....
第四十五章:千家寺遭遇战
贺丰带领未来的湘江纵队离开千家寺后,中革军委扩大会议决定进至湖南通道以南及播阳所、长安堡地域。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使刚刚经过湘江战役的红军,避免了在不利条件下和敌人硬拼,使敌人以优势兵力在新宁、城步至武岗一线堵击红军的计划破产。
十二月四日,中央领导机关所在的军委第一纵队从塘坊边出发,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老山界也叫越城岭,从赣粤湘交界的大庾岭到湘桂交界的越城岭,五岭东西走向绵延1000多里,南北宽200多里,五岭的主峰猫儿山海拔2100多米,为华南第一高峰。山路险陡,很多悬崖峭壁,靠几根圆木架成的栈道通过。这种栈桥没有栏杆,长满青苔,走在上面又滑又晃,使人头晕目眩。除栈桥外,还有很多险道。如百步陡,是在七十多度的陡壁上,凿石为阶。
上山时,后人的嘴可以碰到前人的脚跟;下山时,后人的脚会踩着前人的头顶,由于它有一百零八级,所以又名一百零八步。加上石阶的另一边就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
老山界是红军从江西出来以后所过的第一座难行的高山。山势陡峻,群峰林立,人烟稀少,是瑶族聚居区。**很难上来,红军则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不能不爬这座大山。中央红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经彻夜行军,终于带着骡马,抬着辎重,胜利越过老山界到达塘洞和源头等村庄,当地群众得知红军是从老山界下来的,没有不感到惊讶的。
在中革军委第一纵队翻越老山界时,右翼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由老山界以北的小地、五排、水打铺进至社水地域。左翼三军团由千家寺以南绕过老山界进至中洞。军委第二纵队紧随第一纵队之后,向老山界进军。作为全军后卫的五军团尚在老山界以西的千家寺一带向山口前进。
从千家寺到山口,大约半天路程。
此时,桂军第一追击队的第四十三师从司门前方向追来。因为这次桂军作战不是集中全力在正面阻挡与红军决战,而是在红军通过桂北的时候,从侧面和后面分路攻击和追击,并且多是在高山密林的地区作战,所以四十三师把兵力分散使用,分多路追击。
十二月五号日暮时分,第四十三师师部和第一二七团团部都到达千家寺附近,桂军即在千家寺附近的山上占领阵地警戒,不再前进。此时的天气已是初冬,部队准备在山上和树下过夜。
一二七团一营营长颜增武,桂系军队中著名的战将,被称为白崇禧的心腹,属于没读过书,却自学成材的那类人,个性强悍,勇敢善战,求功心切。
安顿好营地后,颜憎武在地图上研究了地形,赶往团部向团长史蔚馥说:“红军所走的都是高山峻岭,森林浓密的地区,道路崎岖险要,红军少数部队扼守,我军就很难通过,在这种地形追击,只有送行,没有什么作用。”
史蔚馥反问他:“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消灭他们?”
颜憎武走到地图前并在地图上指出一条从千家寺迂回到山口的道路:“请史团长向师长报告,派部队迂回到山口地方截击红军。”
经过史蔚馥的请示,师长黄镇国同意他的意见,当即派一二七团一营为先锋,立即出发。
桂军一二七团到山口时,红军十三师正从山口过,史蔚馥立即指挥士兵至距离山口约二百米的山上占领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把十三师的部队截为两段。
行军中的部队中,师长陈伯钧正在询问传令的参谋:“派部队占领沿路山头,加派两里外的警戒哨通知了没有?”
参谋一听,吓坏了:“师长,我急着干别事,忘记通知了。”
陈伯钧着急的说道:“你这个同志怎么了,大意失荆州啊!”话还没说完就听得前面枪声大作,杀声震天,黑暗中不知来了多少桂军。
参谋连忙问:“师长,现在该怎么办?”
陈伯钧瞪眼吼道:“你看着我干什么,部队通过山口多少?”
参谋心慌意乱带着几分哭腔说:“前锋三十七团和师部直属部队过去了”
“我们这边被截断两个团。”陈伯钧气急交加的骂道:“你这个参谋是怎么当上的?”
“面临危局突围要紧。小理”他忙问谢良:“政委,你说怎么办?”
谢良抬头听听枪声建议:“通知三十九团改道经水埠塘、三十八团沿河道突围。”
陈伯钧果断命令附近的三十八团留下一个营阻击,得到命令的三十七团二营长一声大喊带上战士迅速占领附近高地。
陈伯钧见参谋还在两头望,气就不打一处来吼道:“走吧,不然等死呀!”
参谋哭哭啼啼地说:“师长,我我对不起部队你处分我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陈伯钧气愤地让人拖上参谋紧随在三十八团的后面向山地冲去。
此时前方后方枪声杀声已汇成一片,战士们奋勇冲杀的吼声与阻击部队宁死不退的呼声在黑夜中显得极为气壮山河。
因为从山口再进便是一条狭长的隘路,两旁都是不能通行的高山密林,桂军封锁的正是隘路的进口处,使走在前面的红军不能顾及后面,走在后面的红军不能继续前进。
狡猾的桂军为了提防受到红军的前后夹击和包围,不敢在山口的正面占领阵地,只在山口附近占领侧面阵地,用火力封锁山口,使红军不能通过。
因彼此都在荫蔽的高山密林中,当时桂军既不知道走在后面的红军还有多少,红军也不知道桂军部队有多少,经过约一个小时的互相交火,枪声渐渐停了下来。
桂军发现红军还有不少伤病体弱的战士不能通过山口,连忙派人搜寻。一营副营长魏自修走到搜索队的前头,发现一个连左右的红军,其中携带驳壳手枪的红军战士十多名。心中大喜的他高声大喊:“红军弟兄们,我们也是缴枪不杀!”
一个红军干部回答说:“等见了你们的长官再缴。”
魏自修因为搜索队没带重武器,不敢靠近,在红军两挺打光子弹的机枪威慑下,眼睁睁看着这些红军战士由其他道路追赶红军主力部队去了。
见到这种情况,营长颜憎武连忙派兵通知魏自修在山路上只搜寻落单红军,然后押到山下集合。
天明时分,桂军派一连兵力集合被缴械的红军土兵连同武器送往第一二七团团部。但为提防途中发生意外,将所有收缴的步枪和手榴弹全部留下,由团部带走。
红五军团仓促应战,边打边往老山界方向撤退。经过激烈的战斗,五军团终于在天亮前摆脱了追兵。大队人马疾走如飞天色大亮时跑到老山界口。
桂军在山口派部队将被缴械的红军士兵和武器向后送住第一二七团团部后,即复率部队沿红军去路追击前进,在老山界又与红军接触。老山界是横亘去路的一排高山,上山的道路很陡,而且仅有一条道路上山,此外均不能通行,比山口还险要得多。红军在山上扼守,桂军不易接近,无法攻上,只能利用荫蔽的森林和石山与红军对峙,互相对射,到了差不多日落的时候,扼守老山界的红军部队向唐岗方面撤退,桂军因不再听到红军的枪声,才发觉红军已经撤退,随即登上老山界向唐岗追击,到达唐岗时,红军早己离开。
红十三师三十八团二营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留下一个排守在铜车岭上,主力追赶大部队去了。
负责押送任务的桂军副营长魏自修心里那个郁闷啊,立战功的好机会没了,回到县城再赶过来那时黄花菜也凉了。听说红匪携带着大批黄金,这下没自己的份了。
心情不好导致了手下士兵被他不时大骂一顿,几个伤重的红军更是被残忍的扔下深沟,中午时分才赶到湾塘一带。
得到消息的丁福江匆匆带人赶到桂军必经的路口。没等隐蔽好桂军尖兵就过来了,为了不暴露目标,大家又悄悄的撤走了。
远远地望着长长的押送队伍,丁福江很庆幸刚才的决定,桂军一个连的兵力自己不可能快速解决,何况对手那里还有自己的同志,不敢直接射击。
“唉,要是团长在多好啊!”老丁现在对贺丰都有点盲目崇拜了。
丁福江想念的团长贺丰这时已经准备违反革命纪律,调戏年轻妇女。
....
第四十六章:《七千俘虏》(一)
刚才准备执行团长命令的警卫员,突然想起院子里全是敌人的武装卫队:“团长,外面还有好多敌人呢!”
贺丰抬头向院里望去,近百人的桂军士兵端着各式武器,枪口全对着病房虎视眈眈。小理在敌人中他突然发现几个熟悉的面孔,连忙喊过警卫员低声问:“庆伢子,你看那几个人是不是我们的战士?”
钟石庆仔细的端详一番:“团长,就是他们。那个小个子战友们都叫他瘦猴。”
贺丰盘算了一下,这次行动来了十三人,其中三个重伤员,留在医院门口三人,病房中自己七个人现在控制着连病号在内六七十人。时间短了还好说,就怕时间一长回过味来的敌人一拥而上就是用身体也能把几个人压死。为了提防万一,必须快速改变力量对比,让自己在局部占优势。
做好计划的贺丰刚想说话,穿中将军服的夏威开腔了:“这位兄弟,你有什么冤屈我可以帮你报,不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吗!”
贺丰觉的这位夏军座就像诱惑小白兔的大灰狼,他决定配合一下:“军座,和我有仇的人官太大,恐怕靠你解决不了!”
“我解决不了,难道是李白两位长官?不好,那样的话两位夫人就危险了!”夏威一听,心里犯了嘀咕:“不行,无论如何也得保证夫人的安全!”
想到这里,夏威的腔调就更加诚恳:“这位兄弟,无论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不过你是不是先把这些妇女以及年龄大的人先放出去?”
“可以,不过的需要经过鉴别。”贺丰语调有些嘲弄的意思:“为了我的兄弟不会因为紧张枪口走火,你是不是命令外面的部队撤出大院。”
夏威考虑了一下,反正外面的人不敢开枪,让他们出去也行:“就按这位兄弟说的办,我这就命令他们撤出去!”
贺丰陪着夏威来到门口,突然说:“夏军座,是不是从外面挑几个人进来向外面传达我的条件?”
一心想糊弄好贺丰的夏军座满口答应,贺丰装模作样的把院里的桂军仔细瞅了一遍后指着包括自己人在内的五个人说:“你,你,还有你,你们五个人过来!对了,车和司机全留下不准走!”
在夏威的命令下,院内的军队不一会就撤了个精光。
根据协定,开始释放妇女老人。贺丰一边思考以后的计划,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看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就知道计划很复杂。
钟石庆端坐在一张桌子后像考官一样,在对方报出身份后,把站在他面前的人随便端详一番后手一挥放行。心里在偷笑:“一群傻子,团长让我只留下李,白二位的夫人和这位夏军座就万事大吉了,分量够足,又好看押。碰巧再捉条大鱼也行!”
看着钟石庆麻痹大意的样子,夏威偷偷的向两位夫人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准备蒙混过关。看着两位风韵犹存的贵妇人,贺丰收好纸笔走过来,轻轻地摇摇头:“这两位珠光宝气,家里必是大富大贵。留下让他们家人拿钱来赎!”
随着话音,两个战士过来把她们用枪逼进病房墙角,急的夏大军长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也很危险。两只手凑在一起猛搓,想过去帮着说情又怕更引起贺丰注意,那时就得不偿失了。
两条大鱼圈住后,换下警卫员的贺丰放人的速度明显加快,也许是知道不会放自己走,夏威坐在一张病床边一直没动。
随着一股香气扑来,贺丰面前过来一位年轻的女人,一身合体的旗袍把婀娜的身姿衬托的淋漓尽致。本来应付公事的贺丰顿时来了精神,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没工夫瞎琢磨。对于陈幺妹,贺丰的感觉就像家里人一样,让他血液里的外遇因子一直没有工作。眼前这个漂亮姐可是搞婚外恋的最佳拍档,瞅着对方那让人感到是对自己放电的凤眼,贺丰心里直叫:“要完了,要完了!这妞一看就是姨太太的命,而且是西宫!”
“我是中央社记者南宫凤。”正在陷入浮想联翩的贺丰被耳边响起的轻言软语吓的打了一个冷战,在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是与特务划等号的,一个烫着大波浪,红唇上叼着香烟的女特务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中,心慌之下问了句:“你抽什么牌子的香烟?”
“我从来不抽烟!”南宫凤冷冷的看着眼前有些莫名其妙的军人。
“这个妞留下!”贺丰回过神来,站起身突然摸了女记者俏脸一把,还把手放到鼻子边闻闻:“本大爷以后占山为王还缺个压寨夫人,就是她了!”
被占了便宜的南宫凤不甘罢休,两只手挥舞着,对着贺丰的脸跃跃欲试,结果还是怒气冲冲的记者小姐也被送到了墙角。
让贺丰没想到的是还真又捉住了一条大鱼,白崇禧的高级参谋刘斐,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国民党军中将衔,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疑似**特工。
在最后释放伤兵时夏威发现,贺丰又莫名其妙的把被誉为“全门忠烈”的团丁留下了,明面上的理由是看他不顺眼,放出去有碍观瞻。反正是个小人物,夏威也懒得理会。
无关人员释放后,大病房内顿时显得空旷起来,贺丰默默的计算着自己的力量:红军战士有战斗力的一共十人,还有三个伤员需要照顾。枪支来时带了长短枪六支,刚才又缴获了十一支短枪,可惜的是没有花机关枪一类的强火力,因为进病房的不是长官就是带短枪的副官。想到桂军卫队清一色的花机关,贺丰羡慕的舔了下嘴唇。
强忍很久的李夫人终于忍不住了,她猛的走到贺丰面前,脸色急得通红:“你到底有什么要求,赶快提出来。我们都答应你!”
贺丰眯起双眼,看也不看她,却扭头对夏威说:“夏军座,她说的话能做主吗?”
夏威懊恼的摇了摇头,看来对方早就知道夫人的身份,现在却逼着自己说出来:“我想你应该早知道两位夫人是谁,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了。”
究竟提些什么条件,这事还真的好好合计一下。看到贺丰沉吟不语,别人没急,他的警卫员沉不住气了:“大哥,你快说呀!”
还不错,这小子没忘记刚才贺丰的嘱咐:“通知战友们,从现在开始,不准叫我团长,叫大哥。”
可惜的是,他记住了身份,却忘记了他的外地口音。夏威立刻觉得蹊跷起来:“这位兄弟不是广西人,听口音好像是江西湖南一带人?”
听到夏威的疑问,钟石庆后悔了,不小心露出口音,万一造成严重的后果自己可怎么办。出发时不让自己来,是死求硬磨团长才同意的,但条件是不许说话当哑巴。可是自己不长时间违反两次了。
“湖南?”贺丰心中记忆很深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来的事立刻浮现在眼前:“水街上的湖南会馆,那里应该关押着不少红军战士。”
想通难题的贺丰看着起疑的夏威,懒得搭理他,走到刘飞的面前:“刘高参,等会我带你到一个地方,有夏军座出具命令一切听从我的安排,怎么样?”
不等刘斐回答,夏威就表示反对:“不行,我是军人,没有李,白两位长官的命令恕不奉命!”
“砰!”随着枪声响起,被留下的“满门忠烈”脑门正中的一个洞中汩汩流出殷红的鲜血。贺丰吹掉枪口的余烟,调转枪口对准白夫人,立刻对方的脸变得煞白。
“夏军座,兄弟的枪容易走火,这次打中这人,下次就不知道打谁了!”贺丰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的话只说一次,剩下的就会用它说话!”
夏威也算是久经战场的军人,无缘无故因迁怒而杀无关的人他还真没见过,就在这时两位夫人异口同声的喊起来:“煦苍,就按他说的办!”
在贺丰的命令下,战士们解下捆在身上的手榴弹,好家伙足足有二十多颗,看来大伙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
看到集中堆在几个人面前的手榴弹,夏威乖乖的从扔在病床上的公文包中取出纸笔开始写手令。
接过手令,贺丰留下钟石庆和一个战士负责看守人质。自己带着剩下的人员簇拥着刘斐出了病房,钟石庆在后面大声喊:“大哥,天亮前你不回来我就拉响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
刘斐面色复杂的望了贺丰等人一眼,询问道:“这位兄弟,我们怎么去?到哪里?”
“当然坐车去,你跟我走就行!”贺丰边走向停在院中的卡车边回答:“你应该考虑你们的人不听招呼的后果,我的兄弟们可是守信用的!”
在夏威手令与贺丰的枪口下,司机纷纷发动汽车,向着水街驶去。
....
第四十七章:《七千俘虏》(二)
兴安水街是指灵渠穿过县城一段两岸的街区,长约一公里。小理水街上的湖南会馆现在变成了桂系军队关押红军战俘的临时场所。
将近傍晚的时候,远远近近的建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阵阵枪声,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现在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在空旷的院子里,排成长队的人群等待着打饭,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是红军伤员,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伤病的痕迹。
队伍中最后的红军是一个瘦高个,他叫孙峰,今年十八岁。被俘前是红军十六师十八团的一个连指导员,渡湘江时被附近炸响的炮弹震晕,醒来后已经被俘了。
他手里拿着两只碗,在泥地里随着人群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蜡黄,而且两颊有些塌陷,脸上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龄所拥有的那种青春光彩。他撩开两条长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身上的红军军装尽管式样裁剪得还可以,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颜料染得很不均匀。
晚上的饭菜还是杂粮饭和清水炖白萝卜,菜盆中飘浮着几片灰白的萝卜片,好像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里面象征性地漂着几点油花。他来到饭盆前等桂军看守把手中的一个碗打上杂粮饭,又浇上最后一点萝卜片,回过头他把萝卜片拨到空碗里,这是给重伤的战友留的。
孙峰等桂军看守走后朝菜盆里瞥了一眼,瞧见菜盆里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他扭头瞧了瞧:昏暗的大院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东西一般,端起盆子把盆底上的剩菜汤往碗里倒。放下盆子时碰到地面的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他感到惊心。
血涌上了他的脸他紧紧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来到拐角处的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水,就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象他这样十八、九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只能吃碗杂粮饭。按他的饭量,他一顿至少需要三碗这样的黑家伙。现在这一点食物只是不把人饿死罢了,如果整天坐着不动还勉强能撑得住。
孙峰已经是第二次受伤,第一次是在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一次行军途中他的左脚伤口不幸染毒溃烂,实在不行了被送到了野战医院,院长检查后认为无法治疗,抓了一把大洋塞到他手上:“你恐怕不能再干革命,回家好好养伤种田去吧。”
“我要革命,不要钱!”孙峰自己把脚草草包扎了一下,硬是拄着拐杖去找部队。
走了几百里,终于在前线又找到了部队。奇怪的是,几仗打下来,他的脚却神奇地不治而愈了。这次湘江战役中部队在黄沙河打了一仗,他受伤被俘了。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盛上菜的饭碗回到屋里,昏黄的灯光下,照见孙峰目光闪闪的脸,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正团结着集中营里的战友。虽然这个力量是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从那些病弱的战友的脸上,从毫无怨言地承受任何考验的斑斑伤痕中,从显示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决心的合唱里,都可以感触到这无形的,但是百折不挠的东西。
孙峰希望逃出这里,追赶部队。他确信,这是一定能够做到的。他久久地怀念着自己的战友不能入睡。他确信,战友们不会因为被俘而停止斗争,他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团结同志,加强斗争,粉碎敌人的迫害、分化等各种阴谋。
孙峰慢慢回到简单的地铺上。
地铺上只铺着一张带血的破毯子,上面躺着昏迷的的张育发,被抓进来已经三天了。战友们日夜轮流地看护着他,期待他的伤势好转。战友们把每餐极少的菜肴集中起来,都送给张育发,也挽救不了少年战士重伤的身体。他的伤势一天比一天更沉重了。
张育发是江西南丰县东萍乡人,1933年秋天,他刚满14岁,在江西老家参加红军,成了“红小鬼”。经过几个月训练,他被编入正规部队;一年后跟随部队离开家乡,从瑞金踏上长征路。
他担任卫生员,个子比一支步枪高不了多少。背着小药箱,为战友们消毒擦药。一个班12名战士,只有7支老式步枪,他年纪太小,没分到枪,就在前胸挂2个手雷。
1934年11月,他随队伍打到广西湘江边。在全州县黄沙河,苦战几天几夜。后有敌军穷追不舍,上有敌机狂轰滥炸。枪林弹雨中,战友们成片倒下,尸横遍野。他不幸负伤,忍痛拔出嵌在手背中的子弹,简单包扎完两处伤口,继续战斗。终因流血过多,昏死过去。
醒来时,他已被敌人俘虏,和几百个战友一起,被关押在兴安县湖广会馆。在黑暗的牢狱中,他每天只吃一小团黑黑的糙米和战友特意留下的青菜,人瘦得皮包骨头;伤口发炎、感染、化脓,终日昏昏沉沉。
孙峰默默地按着张育发的手,他的脉博是这样微弱而不规律地跳动着。他的脸稍稍朝向昏黄的灯光,面无血色,脸颊深深陷下去,呈现出骷髅怪一样黯淡的惨白。
张育发的手偶然无力地挥动一下,微张着眼睛,虚弱的喉音,吐出一个个不连贯的字:“打过…湘江,北上….抗日!”
张育发昏迷不醒,发着呓语,时轻时重,时断时续。许多模糊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好几天来,都是如此。
夜已深了,疲惫的孙峰还不肯休息,守候着他,并且一次次地伏到他耳朵边告诉他“主力部队已渡过湘江!”
张育发这时似乎清醒了些。他望着余新江,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过一会,眼睛又轻轻合上。他好像听到了战友的声音,又好像仅仅是从战友的动作中,感到了胜利的信息。他张了张嘴,恍恍惚惚地望着低矮的天花板。像在天花板上发现了什么,两只手虚弱地晃动着,躺在他身边的刘华连急忙摁住他的手,眼里的泪水却悄悄流个不停。
刘华连,原名刘诗泽。江西省赣县白石乡下白石村人。1934红军在老家召集村上16岁的年轻人开会。会上动员大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6岁的刘华连就和自己的哥哥一起报名入伍了。
长征开始后,刘华连随着大部队从江西一路途经湖南,走到了湘江边。就在部队准备横渡湘江的时候,遭遇了前来封堵红军的国民党。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战士们根本无法过江。周围不少战友都中弹牺牲了。
看着战友一个个地倒下,不会游泳的刘华连,就抱着两个漂浮在江面上的尸体作为掩护,悄悄地趟过了不宽的湘江。渡过湘江后,一天晚上在经过一片林子的时候,他不幸被桂北民团埋下的竹签捅穿了右脚髁,而且竹签上还有毒,受伤的刘华连行走非常困难。
后来,他所在的部队在华江车田村遭大量敌人伏击。他因脚伤严重被俘。由于脚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伤脚很快就化脓发炎。他受伤被俘后,关进了兴安县的湖南会馆里。当时一起被关着几百名病残的红军战士,很多就这样牺牲了。
这时,守候了张育发一整天的孙峰,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听到哭声又轻轻翻身坐起,轻轻拍拍刘华连的肩膀。然后侧身摸摸毛八莲的前额,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焦虑:“如果明天还没有药,小家伙的病.......”
廖仁和被俘前是红五军团的重机枪连连长,他望了一下深夜里默默躺着的战友们,又转向孙峰:“这几天,大家都累极了,你也去休息吧。到了换班的时候,我叫醒你。”
孙峰点点头,仍旧留在张育发面前,没有走开。
“班长!班长!”张育发嘴里突然清楚地吐出几个字:“你快听……炮声…我们的!”他一翻身,坐了起来,这阵异常的兴奋,使他苍白的险上竟出现了淡淡的红晕。
廖仁和侧耳听了一阵,他也听到了一阵轰隆声,但那不可能是红军的炮响,而是远处传来的汽车的轰鸣声,但他不愿说穿。
望着渐渐睡着的张育发不再说话了,孙峰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在这时汽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不一会耀眼的汽车灯光照亮了湖南会馆,被惊醒的人群纷纷涌向窗口观察。
车刚停下,会馆看守人员的头头就赶了过来,看到刘斐的军衔连忙立正报告:“四十三师一二八团二营三连连长张德山前来报到,请问长官是?”
刘斐整理下军服,拿出夏威的命令递过去,:“我是第四集团军高级参谋刘斐,请你听从这位长官的一切命令!”
写后感:这章网文写的被俘人员,除孙峰是虚构外,其他的是真正存在。他们都是由于在湘江战役中因受伤严重掉队,或被俘或流落,最后在桂北当地生活。想写他们被营救后又做出更大的丰功伟绩,早日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
向流落在各地的红军失散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他们受得起,不是吗?
....
第四十八章:《七千俘虏》(三)
“全体集合,放下你们的枪和子弹袋。小理”贺丰二话不说接过了指挥权:“人站左边,武器弹药放右边!”
听到命令,断断续续赶过来的士兵都呆住了,愣愣的站在当地不动。贺丰向着刘斐冷冷的笑了笑:“看来桂军的纪律需要加强啊!”
刘斐没有搭腔,对从后面车上跳下来的一个中校军官问道:“孙团副,守卫这里的部队是不是你们一二八团的?”
中校连忙回答:“刘高参,是二营三连的一个排。”
“军座的命令你在医院也看了,情况的严重性你应该知道!”刘斐严厉地说:“你应该知道怎么办?”
孙团副扭头四处寻找,最后走到看守头目张德山面前,二话不说劈头盖脸给了对方一通耳光,嘴里骂骂咧咧的:“你瞎眼了,不认识刘高参?赶紧让你的人照办。”
集合好的的桂军士兵是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不过还是在连长的吆喝下老老实实放下武器。
贺丰凑到刘斐的面前轻声说:“刘高参大概也知道了我们的身份,被外界知道咱们的交易恐怕会对李,白两位长官不利。”
“那依你看应该怎么办?”刘飞把皮球又踢了回来。
“这件事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贺丰一副推心置腹的口吻:“为了不暴露出去,你看是不是让这些士兵暂时回避一下?”
“你的意思?”
贺丰摆了摆手,随意的说:“在院内僻静处找一处空房,让看守士兵和车上的司机都躲到里面。”
“回去的路上司机也可能知道?”
“我会安排好的!”
集合好的桂军士兵在长官的带领下乖乖地走进后院一间小仓库内,让人奇怪的是孙副团长自动的跟在后面当看守去了。看到贺丰疑惑的眼光,刘高参淡淡的笑了:“我告诉他有些事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贺丰佩服的伸出大拇哥:“高!实在是高!”
贺丰示意刘斐一同进去,对方摇摇头表示了拒绝:“我也不想知道很多,你们办完事到后面找我。”
看着刘斐离开,贺丰向紧跟在身边的警卫员做了个手势,钟石庆点了点头拉着一个战士悄悄地离开了队伍,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庆伢子,这件大事能不能成功就看你的了!”他心中默默祝福自己的警卫员安全到达山里。
贺丰领头带着同志们进了牢房,趴在窗口的人群冷冷的看着他们进入房间,谁也不搭腔。贺丰压制住激动的心情,站在门口下达命令:“红军战士听好了,我是总部失散人员收容队的队长,原来是三军团十六师第十八团团长。有认识我的站出来!”
话音刚落,孙峰挤出人群来到贺丰面前,仔细的端详着。突然哭了起来:“团长,真的是你?你怎么来了?我是一营三连的孙峰啊!”
贺丰记起来了:“三连指导员孙峰,你今年十八岁。怎么落队的?”
孙峰不好意思起来:“过江时被炮弹震晕了。”
“也许有些同志还有怀疑,但是你们想一想再坏还能坏到哪里?”贺丰也担心耽误回去的时间,留在医院的战士头脑一发热拉响手榴弹。那样的话,不光前功尽弃,流落在桂北的红军也会遭到桂军更加残酷的报复。想到这里,他厉声说道:“想离开这里的在三分钟内到院内集合,暂时由孙峰带队。”
贺丰站在院子当中,看着鱼贯而出的红军战士厉声喊道:“全体集合,报上你们的姓名和所在部队。”
“廖仁和,原红五军团的重机枪连连长。”
“陈振邦,原红九军团警卫员、通讯员。”
“罗金生,三十四师一零二团侦察队。”
“刘华连,红军战士。”
“…………………………”
“张育发,八军团卫生( 重生之血染的风采 http://www.xlawen.org/kan/3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