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阅读
嫁给他。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出来,那我看你对云哥也没多少心意嘛。不嫁也罢,姐姐我们还是另作安排吧”。
莎琳娜这话一说,苏苏真被‘激’急了,“谁说的!谁说我对云哥没多少心意!?你能为云哥做的,我也能做!‘玉’儿姐姐,我愿意!我去!”
“当真愿意?”
“愿意!姐姐我都听你安排。我想明白了,为了嫁给普方哥我死都不怕。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呵呵”,‘玉’儿笑了笑,“这才对嘛,刚才我跟你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嗯,记住了”。
“好,那你就去准备吧,到时候我去叫你”。
“嗯,苏苏谢谢二位姐姐成全”,苏苏冲‘玉’儿和莎琳娜道了个万福,回自己住处收拾准备计划去了。
“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浩,地动山也摇!要额把,狼烟扫噢噢”。高云今天跟关羽他们喝酒喝高兴了,天都黑了才嘹着《关公战秦琼》的词儿回到高府。
一回府,众家姐妹赶紧接着,甭说,这是家主爷喝高兴了。众家姐妹赶紧的打水擦脸、泡澡按摩、醒酒汤伺候着。
一个多时辰,高云喝了醒酒汤,泡着‘药’浴,慢慢醒过酒来,浑身透着的那么舒坦。
尹茜见家主爷醒了,赶紧拿‘毛’巾、拿睡袍,伺候更换。
高云收拾得了,身上也舒服透了,慢悠悠的回道房间。“耶?‘玉’儿跟林妹妹干吗去了?怎么没出来接我?不正常啊。看我不打你们屁屁,嘿嘿”。
一边瞎琢磨,一边推开‘门’,进到房内。“大爷来了,你两个小妮子还不来接着?哈哈”。--26733+dsuhhh+25417964-->
第一百七十六回 齐人之福
高云乐呵呵的回到自己房内,把门关了,来到床前。打眼一瞧,就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面朝里,背后看应该是玉儿,“咦!玉儿,琳妹妹干吗去了?”,高云一边问,一边脱衣服上床,钻进被窝。
赤条条的从后面往玉儿身上一贴,习惯性的把手往玉儿胸前摸。“咦!?”高云心里纳闷儿,感觉不对。这个比玉儿的小一号,比莎琳娜得小两号,“怎么还能变小呢?不对!”
高云一机灵,坐了起来,“你!你是谁?”
“是我,普方哥”,那女子慢慢转过身来。
“啊!?苏妹妹!怎么是你!?”,高云一着急从被窝里爬出来,突然发现自己还光着呢,赶紧有拽被子盖住,可是这被子里面是苏苏啊,前也不是后也不是,那尴尬几乎难以形容。
苏苏是个大家闺秀,虽然被玉儿和莎琳娜一时激的上了阵,但是真到这关头上,哪里抹得开,羞的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噢!我知道了,是你爹逼你这样的对不对!?是不是他又逼你了!?”
高云这句话一下子把苏苏激醒了,这才明白,原来高云一直都误会是他爹逼她的。一时心急,也顾不上害羞了,“不是的普方哥!真的不是我爹!我爹从来都没有逼迫过我,都是我自愿的!难道我对你的心意,你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吗?”
“啊?真的?真的不是你爹逼你这样做的?”高云满腹怀疑。
苏苏被高云这一说,积累的委屈一下涌了上来,她为高云心里受了太多太多的折磨,眼泪簌簌的往下落,“普方哥,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从你在涿郡救我的时候,我一颗心就给了你。我不顾廉耻,不吃不喝逼我父亲去找你提亲。你……你…你却拒绝了我,我差一点为此寻了短见。在大牢里,我拼命的撑着,不让自己睡过去,唯一的念头,我不过是……是想再见你一面。来到高家,我处处小心,想方设法讨你喜欢。但是你对我却只是客套的敷衍,从来不把我放在心上。为什么?这么多年我时时刻刻为你煎熬,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
苏苏越说越动情,忍不住扑倒高云怀里,又锤又打,放声痛哭。
高云这会儿才恍然大悟,苏苏这种情深意切,装是装不出来的。其实这些年里,自己的内心又何尝不在煎熬呢。想来想去,也不由得泪流满面,把苏苏抱在怀里,久久的相拥着。
过了许久,苏苏的委屈才释放出来,慢慢的平息了许多,依偎在高云怀里,依旧抽抽噎噎的,小手时不时的拍打高云的胸脯,“欺负我,叫你欺负我”。
“哎,我哪舍得欺负你呢?其实这些年,我的心跟你是一样的啊。真是造化弄人,竟然让我们两个苦苦的折磨了这么久……”。
苏苏抬起头来,看着高云,“真的吗?普方哥,你真的一直都在乎我吗?”
“嗯,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
这一句话,苏苏所有的委屈一下释然了。她的普方哥心里是有她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苏苏仅仅的抱住高云,让彼此的身体仅仅的依偎在一起,感受着肌肤与肌肤相触的温暖。
高云亲吻着苏苏的秀发,抚摸着她光滑的肌肤……
咳!咳!第二天中午,高云从房间里走出来,舒展着筋骨,回味还在脑海里。
“咦!”高云抬头一看,院里张灯结彩,各处贴满了喜字。“不对啊!这快过年了,应该贴福字的啊!怎么贴上喜字了?搞错了?”
正在纳闷儿呢,玉儿从廊门进来,满脸带笑,“哎吆!你可算起来了”。
高云虽然知道是玉儿和莎琳娜安排的,但还是有些尴尬,摸了摸后脑勺,笑道:“嗨嗨,睡过了。你们这是干吗呢?怎么把福字都贴成喜字了啊?搞错了。”
“什么搞错了!?普方你可不是这样人啊。怎么?昨夜春宵一度,今天你就不管人家了?”玉儿假装数落高云。
“啊!?你这是为我和苏妹妹……?你这也太快了吧!?”
“择日不如撞日,我让人看过了,恰巧今天就是黄道吉日。你别愣着了,尹茜!赶紧伺候家主爷洗漱更衣,别误了时辰”。
“是!主母。快走吧家主爷,可别耽误了时辰”,尹茜听玉儿吩咐,拽着高云就走。
当天,高府内外张灯结彩,喜联高挂,大办喜事。高云是徐州之主,虽然事出仓促,但远近听到信儿的也都前来拜贺。厅上棠下高朋满座,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片欢闹。但高云却始终没看到韩霜、风挽月、张瞳和小张宁的影子。
一直宴到深夜,众宾客方才散去。高云带着五分酒意回转洞房。其实昨天晚上已经洞房过了,但这是他跟苏苏正式的新婚之夜,所以高云没敢多喝。
进到洞房,女侍门关了房门,全部退下。高云借着大红喜烛的灯光往里一瞧,“我去!什么情况!?”,高云愣住了,床榻上赫然坐着两个新娘,一样的凤冠霞帔,一样的大红盖头盖住头面。
高云愣了半晌,不知从哪里冒出一句话来,“这是要猜灯谜吗?猜对了才许洞房?”
两个新娘噗嗤一下,都乐出了声儿。
高云一听,感觉这俩声音都耳熟。拿起喜杆,慢慢走到近前,“你们都别动哦!”,说着话,高云把喜杆一伸,挑下一块盖头。
“啊!?霜儿!怎么是你!?”
高云这话似乎让韩霜有点生气了,“怎么?是我就让主爷你如此失望吗?在军营里你那样对我的时候,怎么不这般嫌弃呢?”
高云自觉语失,赶紧解释,“不是!不是!霜儿你别误会,我怎么会嫌弃你呢!只是这太突然了,她们跟我说的今天是跟苏苏完婚啊,怎么这是临时换你了吗?”
“苏苏在这儿呢”,另一位新娘不等高云挑盖头,伸手自己把盖头揭开了,正是苏苏,笑嘻嘻的看着高云。
“不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高云一头雾水。
韩霜气道:“你当日在营中那般对我,事后却只字不提。霜儿是出身微贱,但你当日却为何要对我做出那种事情?我不得已求助玉儿姐姐,她才安排我跟苏姐姐如此行事。看来你当日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终究要对我始乱终弃,那我走便是!你也不必如此嫌弃!”
“哎!哎!别别!别生气!”,高云见韩霜站起来就要走,赶紧拉住,“哎呀霜儿,我怎么会对你始乱终弃呢?其实我心里一直记着当时对你的承诺,只不过这些日子实在事务繁杂,才耽误了。能娶到你,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会有半点嫌弃呢?你别多想。玉儿也是,该早告诉我嘛!干吗瞒着我”。
高云这话听的韩霜直撇嘴,说道:“还不是为你脸皮薄,玉儿姐姐怕你尴尬,才这样安排。大户人家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偏偏你,贵为徐州之主,纳妾而已,却逼的玉姐姐和琳姐姐如此大费周章”。
“就是!就是!”,苏苏也接着话茬挤兑高云,“明明那么好色,还掩饰到这般地步”。
“谁说的!?”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你不好色吗?”
“我没说我不好色,可我从来不掩饰好吧!反了你俩了,敢这么说我。看我今晚怎么收拾你俩小妮子!”,高云故意摆出极邪恶的笑容,把苏苏和韩霜同时按倒在床上,衣服都不用脱的,三下五除二撕了个精光。
“饶命!饶命啊!普方哥”
“我不敢了,饶了我吧,主爷”。
咳!咳!第二天啊,响晴薄日,天高云淡。高府内外一片熙熙攘攘,挂灯笼、贴春联,上上下下,忙碌异常。
第一百七十七回 暗流涌动
闲观星辰月,身沁草木风。
默数古今事,遥叹衰与兴。
江山易鼎处,焦土葬刀兵。
可怜五千载,何曾尽安宁?
冬去春来,一岁又始,闲暇时光快,在一片欢闹声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佳节。元好问曾有诗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描述的就是元宵节的欢闹景象。
元宵华灯是汉武帝设立的,这个时候大汉制度的约束力还存在,所以即便是这个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各州各郡的官吏也都按惯例设置花灯闹市,供人观赏。
下邳是徐州的中心,在高云治理下又越发的繁荣昌盛,百姓兴致也高。所以下邳的元宵华灯节异常热闹,官办的、民办的各式彩灯花样琳琅满目,大街小巷是peoplemountinpeoplese,摩肩擦踵,热闹非常。
高云想带诸葛汐她们几个孩子去看花灯,但是左右找不到诸葛亮。便问尹茜,“你看见我的小明侄儿了吗?”
“应该在书房吧,这些天一般没事都在那里”。
“哦”,高云点点头,径直来到书房。进门一看,小诸葛亮正和郭嘉面对面侧卧在地上,一人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唉,我说你们俩,这一年一回的花灯大会你们不去看,反倒在这里看书?”
俩人一看高云来了,赶紧站起来行礼。
小诸葛亮笑道:“叔父好从容啊,这般时候还有心观灯?”
“噢?”高云笑着蹲下来,问道:“哪般时候啊?”
“嘿嘿,四方风云攒动,苍穹将即色变,叔父尚有如此雅兴,实在难得啊”。
“呵呵呵呵,你这小鬼头,见识倒不小。说来叔父听听”。
“侄儿遵命!叔父且听了,自董卓逼宫之时,天下诸侯无不厉兵秣马,枕戈以待。如今春回地暖,用兵之时,岂有不变之理?董卓沉积多年,兵精粮足,讨之不易。前者丁原不明兵势,擅动干戈,自取杀身之祸。如今诸侯虽各有小成,却终究根基不稳,绝不敢以一己之力与董卓为敌。然若迁延日久,又恐被董卓一一击破。此种利害,诸侯皆同,故而最终必定联手一战。若侄儿所料不差,不出旬日,必定有挑头之人,撺掇诸侯联合”。
“嗯!说的好”,高云听了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又问诸葛亮道:“那依你之见,诸侯之中哪一个将会是挑头之人?”
诸葛亮不假思索,张口答道:“汜水关乃洛阳门户,荥阳以东距陈留最近。董卓若是出兵,必然先取酸枣,以固外围。曹孟德首当其冲,为求自保,必然先动。而曹操位小职卑,难以号动天下。如今天下诸侯之中名望最盛者乃渤海袁绍、董卓最惧者乃是叔父,我料曹操必将先借叔父与袁绍之威望,以聚诸侯”。
“哈哈哈哈”,郭嘉听的拍手大笑,“此子真奇才也!”
高云心说:“这哪是奇才,这简直就是天才啊!”
小孔明说完这些,做了个鬼脸,咧着嘴问高云道:“叔父,若是大军征讨董卓时,叔父可不可以带小明一起去啊?”
“不行,不行”,高云摇了摇头,“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你尚且年幼,太不安全。你只留在下邳,帮忙守备便好”。
“叔父此言差矣!”,小孔明一副据理力争的样子。
“何差之有?”
“叔父,有道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昔年秦甘罗一十二岁只曾只身赴赵。今叔父既任小明为随军参赞之职,于公便是君臣之份也。大战之时叔父却将我置于下邳,若三军知晓此事,皆以叔父厚此薄彼也,叔父将何以服众?”
小孔明这些话说的句句在理,高云一时间竟然没法反驳。转念又一想,虽然是行军打仗,但是又不带他冲锋陷阵。中军之内有那么些猛将在,料也没什么危险,便道:“哎,真是拿你没辙。好吧,叔父就答应你,届时命你随军前往”。
小孔明见高云答应了,乐的欢呼雀跃起来。
天下群雄四起,自立一方,不服号令。董卓也知道这样长期下去危害极大。元宵节一过,皇宫大殿照例早朝,文武分列,董卓升殿而坐。
这董卓自从入宫以来,荒Yin无度。后宫佳丽三千,加上大小宫娥婢女,让这厮目不暇接。每天晚上都不是一个两个,都是按群那么来。
时间一久,难免酒色掏空,董卓眼见得消瘦不少,双眼泛青,面色发暗,坐在龙椅上气喘吁吁,问众臣道:“如今天下宵小之辈甚多,叛乱之徒此起彼伏,徐州高云、渤海袁绍、南阳袁术、陈留曹操等等之辈皆拥兵自重,不尊王命。长此以往,必成大患。在座诸位皆国之栋梁,可有良策解之啊?”
殿上众臣都被董卓吓怕了,稍有不慎就可能遭灭顶之灾,一个个谨小慎微,谁敢说话。董卓这一席话问下来,整个大殿之上连个放屁的都没有,一片鸦雀无声。
董卓气的拍案大怒,“尔等一个个枉食君禄!临事之时,全无办法!废物!废物!”
李儒见董卓发怒,连忙上前,奏道:“启奏我主,臣以为此等乱臣贼子,不可使其养成力气。如今当趁其羽翼未丰,出兵一一剿灭,以除后患”。
董卓听了这话,气稍微消了点儿,又问道:“文优忠君爱国,真乃栋梁之才也!依你之见,当先征讨哪处贼子?”
“禀太师,臣以为,虎牢关以外,陈留最近。贼子曹操新聚乌合之众,易于剿灭,可先发兵征讨”。
“好!何人愿领兵前往,剿灭反贼曹操?”
吕布闻听,迈步向前,拜倒丹墀,应道:“儿臣愿往!”
“好!我儿奉先,忠勇无匹。为父即加封你为荡寇大将军,领兵马三万,择日出征!”
“儿臣尊令!”
吕布是个急性子,令了董卓军令,即日便点调兵马,差拨粮草辎重,准备出征。
曹操得了这个消息,急忙与众文武商议。
夏侯惇道:“主公勿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夏侯惇愿为前部破敌!”
荀彧连连摆手,说道:“主公,我军新立,兵寡粮稀。董卓势大,荀彧以为不可与敌”。
“噢!?那吕布不日将至,依文若之意,当如何解之?”
荀彧乃道:“此事不难,想天下群雄多是新起之兵,羽翼未丰。若让董卓一一剿之,势必各各瓦解。此中利害,想天下群雄亦必知晓。既如此,则合之不难矣。袁本初乃大汉公卿,祖上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袁绍与董卓素有怨恨,今屯兵北海,早有讨董卓之意。况且年前,董卓杀其叔父袁隗全家,此仇愈深;徐州高云,乃董卓最畏惧者,昔日与董卓多有冲突。其必不愿坐视董卓强盛。荀彧以为,主公可修书与此二人,说其利害,劝其共同举事,号召天下诸侯,共谋讨伐董卓。有袁绍、高云二人出头,天下群雄必然同起响应。届时董卓自顾不暇,吕布之围自解矣。”
“嗯!”曹操点点头,“文若所言甚是,此事不可迁延,我即刻修书”。
第一百七十八回 变天了
冬去春来,一年又始。在2014年里感谢朋友们给大墨那么多的支持和陪伴,大墨无以为报,唯有笔耕不辍。如果能在新的一年里,给朋友们多送去一些茶余饭后的欢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015年,祝愿朋友们第一身体康健、第二事事顺心、第三天天欢乐、第四家庭美满、第五财源广进、第六喜事频频。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大墨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曹操采纳荀彧的计策,修书两封,派快马送给袁绍和高云。
袁绍收到书信,便跟众文武商议。
审配道:“此乃曹操避祸之计也,董卓遣吕布领兵袭略陈留,曹操兵寡而不能御,故此欲借主公之力以自保耳。审配以为,主公不必理会。先让董操两家互相厮并,待其两疲之时,主公出兵收之可也”。
沮授乃道:“非也!非也!审正南此言大谬!董卓篡国,天下震怒,四海之内皆以主公为力挽狂澜之不二人选,故而九州豪杰纷纷归附。今曹孟德势急来求,主公若置之不理,失天下之望矣!断不可为。况主公与国贼董卓仇深似海,若董卓坐大,必对主公十分不利。沮授以为,此正主公登高一呼,集天下群雄伐卓之时也!主公切莫犹疑”。
袁绍虽然并非无才之辈,但却器量狭小,对董卓一直深恨不已。早就有意讨伐董卓,但有恐怕力有不逮。此时曹操说明利害,要联合号召天下诸侯,袁绍觉得机会来了。
听完沮授的计策,袁绍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董卓奸贼,谋权篡国,罪不容诛!我袁氏一门,世受皇恩,岂能坐视篡逆之贼而不理会耶?陈琳安在!?”
“属下在”。
“速速起草檄文,号召天下英雄,与本公一同讨伐国贼董卓!”
陈琳令了号令,刚要转身去办。
堂下田丰急忙出列,说道:“主公且慢!”
“嗯!?元皓因何阻令!?”
“启禀主公,董卓势大,更兼荆州丁原之鉴在前,天下诸侯中多有畏惧之心。群雄之中,唯独徐州刺史高云与董卓累次交锋,每战皆胜,董卓甚是惧之。田丰以为,主公可联合高云,共同传檄天下,以消诸侯畏惧之心,则各路诸侯必欣然而至矣”。
这几句话把袁绍点醒了,其实袁绍很清楚,自己的势力是打不过董卓的。虎威军的战力他亲眼所见,要是有高云助阵,确实安全很多。
袁绍是个极度爱面子的人,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可不那么说,故作淡定的点了点头,”恩,小小董卓,本不足惧。既然是元皓这么说,本公便给他高云三分面子。此事便由元皓你去办吧”。
袁绍这话说完,连下面的颜良、文丑都听不下去了,心想:“哎呀主公,你还给人家三分面子呢?当初在濮阳,要不是人家出兵救咱,恐怕咱连今天在这里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这话说的……”。
田丰跟袁绍许久,自然也知道袁绍的秉性。领命之后,也不多说,回到下处,以袁绍的身份拟书信一封,派快马送往徐州,交给高云。
其实,虎威军斥候眼线遍布司隶,早就知道董卓派遣吕布出兵陈留的事了。另外也早收到了曹操的书信。所以见到袁绍来书,也并不稀奇。
把书信交给众人传阅,高云笑道:“哎,董卓、曹操、袁绍,皆为天下人眼中之枭雄,而其行事,却皆不出我小明侄儿所料。思来想去,令人感慨啊!哈哈哈哈!”
在场众文武知道这件事之后,无不惊叹,无不以小诸葛亮为神童。
高云早就跟郭嘉商定好了出兵事宜,便回信给袁绍,约期举事。
公元一九零年,二月初二,吕布领兵刚出荥阳,便被董卓快马叫回。洛阳金殿之上,告急边报,如雪纷至。袁绍、高云、曹操三方联合,传檄天下,召集诸侯起兵,讨伐国贼董卓。
檄文到日,天下间一十三路诸侯起兵响应,九州之内,刀兵四起,戈戟曜日。
第一路兵马起南阳,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官拜后将军之职,见檄文后,起大兵三万,以纪灵为先锋,投酸枣而来。
第二路,乃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颍川人士。领兵马两万,任高览为大将,前来会盟。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陈留人。以潘睿为大将,起兵一万五千响应。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领兵马三万,使大将王彧为督。因地之便,刘岱兵马先到酸枣,与曹操汇合。
第五路,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兖州泰山人。起兵马一万,领胡母班、吴循二将,也早到酸枣会盟。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应曹操之约,领五千兵马与曹操汇合。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领三千兵马,也来会盟。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汝南汝阳人。袁遗跟袁绍、袁术是一个太爷爷的兄弟。领兵马五千前来响应。
第九路,济北相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人。自幼习武,膂力过人,官拜济北相,领兵马一万,前来汇合。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建安七子之一。领兵马一万,离北海,先至徐州,与高云汇合。
第十一路,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公孙瓒貌美如玉,机智且勇武善战,极善骑射,官拜中郎将,任北平太守。见檄文后,公孙瓒领骑兵一万,使严纲、公孙续为副将,投渤海,与袁绍会盟。
第十二路,上党太守张扬,字稚叔,云中人。勇武过人,骁勇善战,领兵马一万,使杨丑为副将,也来会盟。
第十三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智勇双全,颇有大将风范,通晓兵法,明辨机要,为人果敢。起兵两万,使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为将,往酸枣会盟。
董卓闻听边报,大惊失色,急忙派快马召吕布回,商议御敌之策。
贾诩道:“太师无须忧虑,关外群贼虽众,皆纠合之众,不足惧也。可先遣一员上将,领重兵驻守虎牢关,遏其咽喉,使群贼不得而进;再令荆州刺史刘表、宛郡太守张绣起兵袭敌之左翼,必可胜之。所虑者,唯有孟津一处,若群贼渡河而来,防不胜防。贾诩不才,蒙太师大恩,无以为报,愿请缨固守孟津,定保万无一失!”
董卓本来就没什么主意,一听贾诩献计,连忙说道:“好好好!文和广有良策,数次解我燃眉之急。今番定计,必不会差。就依文和之计。你可领精兵两万,往孟津驻守,小心在意,莫让本公失望”。
贾诩领命谢恩,去军营点调兵马粮辎,赶奔孟津。
董卓依照贾诩计策,使李傕、华雄领兵马五万,驻守虎牢关;使吕布领兵马三万屯平皋,以为应援。又派快马分往荆州、宛郡,知会刘表和张绣,让他们早做准备,伺机攻盟军侧翼。
第一百七十九回 再踏征程
“山雨欲来风满楼”,高云跟众家兄弟商量好要出兵参与这场大战之后,自然后回家告诉目前的四位太太。
其实莎琳娜和韩霜早就回家跟玉儿和苏苏说了,高云安排完兵马辎重之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进到正厅,除了尹茜一直是跟在自己身后之外,玉儿、莎琳娜、苏苏、韩霜、张瞳、张宁、风挽月全都围着桌子坐着。除了玉儿、莎琳娜和韩霜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之外,其余几个姑娘都是满面的压抑。
见家主爷回来了,姑娘们赶紧都站起来迎接。自从新婚之后,高云这是第一次见风挽月、张瞳和张宁,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满脸的不愉快。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啊,这是要给我送行吗?”高云看出气氛不对,故意笑道。
玉儿笑道:“是啊,琳妹妹告诉我了。十几路诸侯同伐国贼董卓,家主爷天下之望,又岂能落后。你是志在天下的大英雄,决定的事一定不会有错。我带妹妹们做了几道你喜欢吃的菜,让你吃的美美的,精神头足足的,好带兵打仗啊。”快来坐下,咱开饭了”。玉儿一边说,一边拉着高云的手坐到正位上。
本来坐在高云身边的应该是玉儿和莎琳娜,但玉儿考虑到苏苏和韩霜刚嫁给高云,新婚燕尔,正是热情的时候,便安排她俩挨着高云坐。
高云刚坐下,苏苏眼泪就开始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忍不住扑到高云怀里嘤嘤的哭泣起来。
刚刚结婚就要分离,高云心里也舍不得,伸手把苏苏抱住,轻轻的抚摸着苏苏的秀发,哄道:“乖苏儿,别哭,普方哥很快就回来的”。
“普方哥……苏儿舍不得你走……苏儿不让你走”。
高云把苏苏扶起来,给她擦了擦眼泪,笑道:“别耍小孩子脾气,普方哥也舍不得你们。但是你也知道,董卓在洛阳残害了多少生灵,我能不管吗?虽然是天下十几路诸侯都去了,但是指望他们是打不过董卓的。我不去,他们心里都没底,用不了多久,这十几路人马就都得散了。那又置洛阳百姓于何地啊?哎!”
高云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冲所有人抱了抱拳,说道:“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对我都是情深意重,我很感激。玉儿、琳妹妹、苏儿、霜儿是我的妻子,为我打理家务,早早晚晚伺候我;宁儿鬼灵精怪,天天逗我开心;挽月人美心灵,多才多艺,有你在我从来都不会闷;瞳儿跟林妹妹和霜儿一起,多年陪伴我征战四方;茜儿虽然不是我的女人,但是却时时在我左右,照顾我饮食起居。说句心底的话,你们每一个,我都舍不得。我也想天天跟你们守在一起,喝茜儿泡的茶、听挽月唱的曲儿,再看着你们一起嘻嘻闹闹,开开心心的生活。但是我不能,这天下他不许我这样。因为有你们在我身后,因为你们都是我身后的好女人。无论我是将军也好,我是平民也罢,首先我是个男人,我就得守护好你们!我虎威军千万勇士,他们身后也有自己必须守护的人!这天下苍生也是一样!所以,只要这天下还没太平,我就得提刀上马!我就得去平贼荡寇!只有这样,我才能守护好你们,才能让你们的笑,永远都在。你们放心,有你们对我的这些好,这些牵挂。我一定会平平安安的,一定会陪你们一起,看到太平盛世”。
说完这些话,高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这些姑娘们,包括玉儿在内,一个个早已经是泪流满面。想到自己的心上人,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的时候,心里还挂念着自己,那种幸福满满的洋溢着,泪水伴随着喜悦和离别苦,簌簌而下。
“主公!军师大人求见!”,听到侍卫回报,姑娘们赶紧各自擦擦眼泪,打点一下妆容。
“哦!快请!”。高云也收拾一下情绪,坐回主位。
不大一会儿,郭嘉面带喜色的来到正厅,将一封书信递给高云,笑道:“大哥,这是我刚刚收到的,大喜事,请大哥过目”。
“噢!?什么喜事?”,高云看郭嘉那神情,心里大为疑惑,想不到有什么事能让郭嘉如此喜形于色。赶紧拆开书信来看,信中写道:“
奉孝贤弟
得知奉孝贤弟述职虎威将军麾下,愚兄甚喜,喜贤弟得遇明主矣。国贼董卓,生性残暴、狼戾不仁,必难长久。愚兄不得已受其所治,实非本心。早有意投奔贤弟,追随虎威将军帐前,然苦无进身之礼。幸有虎威将军登高一呼,天下群雄共伐国贼,使国贼惊惧不已。愚兄趁时进言,得守孟津,此天与之机也!愚兄思得一计,如此……云云。
见书到日,即请躬行,且勿见疑。贾诩拜上。
高云看完书信,又惊又喜,问郭嘉道:“奉孝,你以为此事如何?”
郭嘉当胸一抱拳,说道:“大哥,小弟对贾文和知之甚深,敢保此事万无一失,请大哥行之!”
“好!那此事便由你安排,切记小心谨慎!”
“得令!”,郭嘉拱手领命,接过书信,转身下厅,自去安排。
众姐妹见高云面带喜色,知道是好消息,心情也都不自觉的好了起来,嬉嬉闹闹的陪着高云饮宴,直到亥时才散。
因为知道高云第二天就要走了,虽然莎琳娜和韩霜能跟高云出征,但军旅之中那就是一本正经的君臣了,不可能再有夫妻间的温存。所以高云这四个女人谁也舍不得这一晚。
好在玉儿早就命人新修建了一间四百多平的大卧室,里面的大床、被褥也都是特制的,长宽都有好几米。
既然分不开,四个姐妹便一起偎到了高云床上。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尽的容情蜜意、道不完的不舍情思。
高云半躺半坐,背靠着床头。玉儿和莎琳娜一边一个,紧紧的依偎在高云怀里;苏苏和韩霜一个一边,都把头枕在高云大腿上。八只小手在高云身上游游走走、时轻时重、时而抚摸时而揉捏、似玩耍似挑逗、……
咳!咳!第二天一早,五更平明,虎威军大军校场上旌旗招展、刀枪蔽日。高云披战袍、着战甲,捧将军印绶、虎符令箭,登台调兵点将。
一点虎咆令督军——飞龙将军赵云为大军正印先行,领虎吼令五千精锐骑兵并本令工程营,先往战地,安营扎寨,瞭敌观势,知会诸侯。
二点虎啸令督军——神武将军关羽为大军合后,领虎啸令五千勇士,随军后发,督运粮草辎重。
高云提一字斩、跨雪麒麟,左手边张瞳、右手边莎琳娜,并辔而行。韩霜领三千仪仗队驾前开道。张飞、典韦为驾前左右副将,领虎狩、虎镇二旅两万精锐战士为中军。兵出徐州,开赴三关。
第一百八十回 酸枣会盟
虎牢关位于洛阳城东,地属荥阳以西的成皋,关两侧都是高山峭壁,往北濒临黄河,地势极其有利。两山夹一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也可能就是虎牢关成为八大关之首的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关隘的作用是很大的。虎牢关以东两百里便是曹操的老窝陈留,酸枣位于陈留西部的边缘地带,与虎牢关最近。
酸枣在当时位于三河总口,是陈留的西门户,战略要地。酸枣东北与延津相邻,在演义中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就在这里。
正是因为基于这些因素的推理,小诸葛亮才断言,董卓若出兵一定先取酸枣,后下陈留。后来董卓让吕布出兵伐曹,果然先发酸枣,也就印证了小孔明的推断是准确的。所以,虎威军文武众人对小诸葛亮的惊叹也是很正常的,要做出如此精准的推断,至少得对用兵方略和军事地理有相当了解,而这时候孔明才是个九岁的孩子。
公元一九零年,三月初九,十七路诸侯在酸枣会盟,共谋讨伐董卓。各路诸侯所带兵马多少不十万。各自安营屯扎,绵延四十余里。
赵云奉高云将令,将虎威军大营安在酸枣西南百里之外的苑陵,当道下三座大寨。
这个地方位于河谷腹地,无险可守,要去洛阳只能走京县和密县之间一条路,而且这条路几乎全程都在谷底河间,极其凶险,一旦被伏击,很容易全军覆没。
诸侯听了这个消息,很多人开始议论纷纷,“都说虎威将军高云如何用兵如神!我看不过如此,看他安营之所,实乃兵家凶地也!”
“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量那高云不过小小商户出身,昔年靠巴结逢迎阉宦张让而得势,能有何本事。所传者,不过是坊间谣言而已!”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褒贬不一。曹操问荀彧道:“高云屯兵苑陵,你以为如何?”
荀彧道:“此乃避祸之道也!如今表面看来虽然是天下群雄汇集一处,共谋伐贼。然实际各怀私心,各为己利。高云故意于诸侯之前示之以弱,使诸侯不以其为意。待临战之时,便可避战于后,保存兵力。主公不可大意”。
曹操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所有诸侯之中,高云出兵最晚,也是最后一个到酸枣。
袁绍聚集众诸侯正在中军议事,城外小校飞奔来报,“启禀( 三国英雄谱 http://www.xlawen.org/kan/3721/ )
莎琳娜这话一说,苏苏真被‘激’急了,“谁说的!谁说我对云哥没多少心意!?你能为云哥做的,我也能做!‘玉’儿姐姐,我愿意!我去!”
“当真愿意?”
“愿意!姐姐我都听你安排。我想明白了,为了嫁给普方哥我死都不怕。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呵呵”,‘玉’儿笑了笑,“这才对嘛,刚才我跟你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嗯,记住了”。
“好,那你就去准备吧,到时候我去叫你”。
“嗯,苏苏谢谢二位姐姐成全”,苏苏冲‘玉’儿和莎琳娜道了个万福,回自己住处收拾准备计划去了。
“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浩,地动山也摇!要额把,狼烟扫噢噢”。高云今天跟关羽他们喝酒喝高兴了,天都黑了才嘹着《关公战秦琼》的词儿回到高府。
一回府,众家姐妹赶紧接着,甭说,这是家主爷喝高兴了。众家姐妹赶紧的打水擦脸、泡澡按摩、醒酒汤伺候着。
一个多时辰,高云喝了醒酒汤,泡着‘药’浴,慢慢醒过酒来,浑身透着的那么舒坦。
尹茜见家主爷醒了,赶紧拿‘毛’巾、拿睡袍,伺候更换。
高云收拾得了,身上也舒服透了,慢悠悠的回道房间。“耶?‘玉’儿跟林妹妹干吗去了?怎么没出来接我?不正常啊。看我不打你们屁屁,嘿嘿”。
一边瞎琢磨,一边推开‘门’,进到房内。“大爷来了,你两个小妮子还不来接着?哈哈”。--26733+dsuhhh+25417964-->
第一百七十六回 齐人之福
高云乐呵呵的回到自己房内,把门关了,来到床前。打眼一瞧,就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面朝里,背后看应该是玉儿,“咦!玉儿,琳妹妹干吗去了?”,高云一边问,一边脱衣服上床,钻进被窝。
赤条条的从后面往玉儿身上一贴,习惯性的把手往玉儿胸前摸。“咦!?”高云心里纳闷儿,感觉不对。这个比玉儿的小一号,比莎琳娜得小两号,“怎么还能变小呢?不对!”
高云一机灵,坐了起来,“你!你是谁?”
“是我,普方哥”,那女子慢慢转过身来。
“啊!?苏妹妹!怎么是你!?”,高云一着急从被窝里爬出来,突然发现自己还光着呢,赶紧有拽被子盖住,可是这被子里面是苏苏啊,前也不是后也不是,那尴尬几乎难以形容。
苏苏是个大家闺秀,虽然被玉儿和莎琳娜一时激的上了阵,但是真到这关头上,哪里抹得开,羞的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噢!我知道了,是你爹逼你这样的对不对!?是不是他又逼你了!?”
高云这句话一下子把苏苏激醒了,这才明白,原来高云一直都误会是他爹逼她的。一时心急,也顾不上害羞了,“不是的普方哥!真的不是我爹!我爹从来都没有逼迫过我,都是我自愿的!难道我对你的心意,你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吗?”
“啊?真的?真的不是你爹逼你这样做的?”高云满腹怀疑。
苏苏被高云这一说,积累的委屈一下涌了上来,她为高云心里受了太多太多的折磨,眼泪簌簌的往下落,“普方哥,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从你在涿郡救我的时候,我一颗心就给了你。我不顾廉耻,不吃不喝逼我父亲去找你提亲。你……你…你却拒绝了我,我差一点为此寻了短见。在大牢里,我拼命的撑着,不让自己睡过去,唯一的念头,我不过是……是想再见你一面。来到高家,我处处小心,想方设法讨你喜欢。但是你对我却只是客套的敷衍,从来不把我放在心上。为什么?这么多年我时时刻刻为你煎熬,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
苏苏越说越动情,忍不住扑倒高云怀里,又锤又打,放声痛哭。
高云这会儿才恍然大悟,苏苏这种情深意切,装是装不出来的。其实这些年里,自己的内心又何尝不在煎熬呢。想来想去,也不由得泪流满面,把苏苏抱在怀里,久久的相拥着。
过了许久,苏苏的委屈才释放出来,慢慢的平息了许多,依偎在高云怀里,依旧抽抽噎噎的,小手时不时的拍打高云的胸脯,“欺负我,叫你欺负我”。
“哎,我哪舍得欺负你呢?其实这些年,我的心跟你是一样的啊。真是造化弄人,竟然让我们两个苦苦的折磨了这么久……”。
苏苏抬起头来,看着高云,“真的吗?普方哥,你真的一直都在乎我吗?”
“嗯,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
这一句话,苏苏所有的委屈一下释然了。她的普方哥心里是有她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苏苏仅仅的抱住高云,让彼此的身体仅仅的依偎在一起,感受着肌肤与肌肤相触的温暖。
高云亲吻着苏苏的秀发,抚摸着她光滑的肌肤……
咳!咳!第二天中午,高云从房间里走出来,舒展着筋骨,回味还在脑海里。
“咦!”高云抬头一看,院里张灯结彩,各处贴满了喜字。“不对啊!这快过年了,应该贴福字的啊!怎么贴上喜字了?搞错了?”
正在纳闷儿呢,玉儿从廊门进来,满脸带笑,“哎吆!你可算起来了”。
高云虽然知道是玉儿和莎琳娜安排的,但还是有些尴尬,摸了摸后脑勺,笑道:“嗨嗨,睡过了。你们这是干吗呢?怎么把福字都贴成喜字了啊?搞错了。”
“什么搞错了!?普方你可不是这样人啊。怎么?昨夜春宵一度,今天你就不管人家了?”玉儿假装数落高云。
“啊!?你这是为我和苏妹妹……?你这也太快了吧!?”
“择日不如撞日,我让人看过了,恰巧今天就是黄道吉日。你别愣着了,尹茜!赶紧伺候家主爷洗漱更衣,别误了时辰”。
“是!主母。快走吧家主爷,可别耽误了时辰”,尹茜听玉儿吩咐,拽着高云就走。
当天,高府内外张灯结彩,喜联高挂,大办喜事。高云是徐州之主,虽然事出仓促,但远近听到信儿的也都前来拜贺。厅上棠下高朋满座,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片欢闹。但高云却始终没看到韩霜、风挽月、张瞳和小张宁的影子。
一直宴到深夜,众宾客方才散去。高云带着五分酒意回转洞房。其实昨天晚上已经洞房过了,但这是他跟苏苏正式的新婚之夜,所以高云没敢多喝。
进到洞房,女侍门关了房门,全部退下。高云借着大红喜烛的灯光往里一瞧,“我去!什么情况!?”,高云愣住了,床榻上赫然坐着两个新娘,一样的凤冠霞帔,一样的大红盖头盖住头面。
高云愣了半晌,不知从哪里冒出一句话来,“这是要猜灯谜吗?猜对了才许洞房?”
两个新娘噗嗤一下,都乐出了声儿。
高云一听,感觉这俩声音都耳熟。拿起喜杆,慢慢走到近前,“你们都别动哦!”,说着话,高云把喜杆一伸,挑下一块盖头。
“啊!?霜儿!怎么是你!?”
高云这话似乎让韩霜有点生气了,“怎么?是我就让主爷你如此失望吗?在军营里你那样对我的时候,怎么不这般嫌弃呢?”
高云自觉语失,赶紧解释,“不是!不是!霜儿你别误会,我怎么会嫌弃你呢!只是这太突然了,她们跟我说的今天是跟苏苏完婚啊,怎么这是临时换你了吗?”
“苏苏在这儿呢”,另一位新娘不等高云挑盖头,伸手自己把盖头揭开了,正是苏苏,笑嘻嘻的看着高云。
“不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高云一头雾水。
韩霜气道:“你当日在营中那般对我,事后却只字不提。霜儿是出身微贱,但你当日却为何要对我做出那种事情?我不得已求助玉儿姐姐,她才安排我跟苏姐姐如此行事。看来你当日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终究要对我始乱终弃,那我走便是!你也不必如此嫌弃!”
“哎!哎!别别!别生气!”,高云见韩霜站起来就要走,赶紧拉住,“哎呀霜儿,我怎么会对你始乱终弃呢?其实我心里一直记着当时对你的承诺,只不过这些日子实在事务繁杂,才耽误了。能娶到你,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会有半点嫌弃呢?你别多想。玉儿也是,该早告诉我嘛!干吗瞒着我”。
高云这话听的韩霜直撇嘴,说道:“还不是为你脸皮薄,玉儿姐姐怕你尴尬,才这样安排。大户人家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偏偏你,贵为徐州之主,纳妾而已,却逼的玉姐姐和琳姐姐如此大费周章”。
“就是!就是!”,苏苏也接着话茬挤兑高云,“明明那么好色,还掩饰到这般地步”。
“谁说的!?”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你不好色吗?”
“我没说我不好色,可我从来不掩饰好吧!反了你俩了,敢这么说我。看我今晚怎么收拾你俩小妮子!”,高云故意摆出极邪恶的笑容,把苏苏和韩霜同时按倒在床上,衣服都不用脱的,三下五除二撕了个精光。
“饶命!饶命啊!普方哥”
“我不敢了,饶了我吧,主爷”。
咳!咳!第二天啊,响晴薄日,天高云淡。高府内外一片熙熙攘攘,挂灯笼、贴春联,上上下下,忙碌异常。
第一百七十七回 暗流涌动
闲观星辰月,身沁草木风。
默数古今事,遥叹衰与兴。
江山易鼎处,焦土葬刀兵。
可怜五千载,何曾尽安宁?
冬去春来,一岁又始,闲暇时光快,在一片欢闹声中,不知不觉到了元宵佳节。元好问曾有诗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描述的就是元宵节的欢闹景象。
元宵华灯是汉武帝设立的,这个时候大汉制度的约束力还存在,所以即便是这个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各州各郡的官吏也都按惯例设置花灯闹市,供人观赏。
下邳是徐州的中心,在高云治理下又越发的繁荣昌盛,百姓兴致也高。所以下邳的元宵华灯节异常热闹,官办的、民办的各式彩灯花样琳琅满目,大街小巷是peoplemountinpeoplese,摩肩擦踵,热闹非常。
高云想带诸葛汐她们几个孩子去看花灯,但是左右找不到诸葛亮。便问尹茜,“你看见我的小明侄儿了吗?”
“应该在书房吧,这些天一般没事都在那里”。
“哦”,高云点点头,径直来到书房。进门一看,小诸葛亮正和郭嘉面对面侧卧在地上,一人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唉,我说你们俩,这一年一回的花灯大会你们不去看,反倒在这里看书?”
俩人一看高云来了,赶紧站起来行礼。
小诸葛亮笑道:“叔父好从容啊,这般时候还有心观灯?”
“噢?”高云笑着蹲下来,问道:“哪般时候啊?”
“嘿嘿,四方风云攒动,苍穹将即色变,叔父尚有如此雅兴,实在难得啊”。
“呵呵呵呵,你这小鬼头,见识倒不小。说来叔父听听”。
“侄儿遵命!叔父且听了,自董卓逼宫之时,天下诸侯无不厉兵秣马,枕戈以待。如今春回地暖,用兵之时,岂有不变之理?董卓沉积多年,兵精粮足,讨之不易。前者丁原不明兵势,擅动干戈,自取杀身之祸。如今诸侯虽各有小成,却终究根基不稳,绝不敢以一己之力与董卓为敌。然若迁延日久,又恐被董卓一一击破。此种利害,诸侯皆同,故而最终必定联手一战。若侄儿所料不差,不出旬日,必定有挑头之人,撺掇诸侯联合”。
“嗯!说的好”,高云听了连连点头,欣喜不已,又问诸葛亮道:“那依你之见,诸侯之中哪一个将会是挑头之人?”
诸葛亮不假思索,张口答道:“汜水关乃洛阳门户,荥阳以东距陈留最近。董卓若是出兵,必然先取酸枣,以固外围。曹孟德首当其冲,为求自保,必然先动。而曹操位小职卑,难以号动天下。如今天下诸侯之中名望最盛者乃渤海袁绍、董卓最惧者乃是叔父,我料曹操必将先借叔父与袁绍之威望,以聚诸侯”。
“哈哈哈哈”,郭嘉听的拍手大笑,“此子真奇才也!”
高云心说:“这哪是奇才,这简直就是天才啊!”
小孔明说完这些,做了个鬼脸,咧着嘴问高云道:“叔父,若是大军征讨董卓时,叔父可不可以带小明一起去啊?”
“不行,不行”,高云摇了摇头,“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你尚且年幼,太不安全。你只留在下邳,帮忙守备便好”。
“叔父此言差矣!”,小孔明一副据理力争的样子。
“何差之有?”
“叔父,有道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昔年秦甘罗一十二岁只曾只身赴赵。今叔父既任小明为随军参赞之职,于公便是君臣之份也。大战之时叔父却将我置于下邳,若三军知晓此事,皆以叔父厚此薄彼也,叔父将何以服众?”
小孔明这些话说的句句在理,高云一时间竟然没法反驳。转念又一想,虽然是行军打仗,但是又不带他冲锋陷阵。中军之内有那么些猛将在,料也没什么危险,便道:“哎,真是拿你没辙。好吧,叔父就答应你,届时命你随军前往”。
小孔明见高云答应了,乐的欢呼雀跃起来。
天下群雄四起,自立一方,不服号令。董卓也知道这样长期下去危害极大。元宵节一过,皇宫大殿照例早朝,文武分列,董卓升殿而坐。
这董卓自从入宫以来,荒Yin无度。后宫佳丽三千,加上大小宫娥婢女,让这厮目不暇接。每天晚上都不是一个两个,都是按群那么来。
时间一久,难免酒色掏空,董卓眼见得消瘦不少,双眼泛青,面色发暗,坐在龙椅上气喘吁吁,问众臣道:“如今天下宵小之辈甚多,叛乱之徒此起彼伏,徐州高云、渤海袁绍、南阳袁术、陈留曹操等等之辈皆拥兵自重,不尊王命。长此以往,必成大患。在座诸位皆国之栋梁,可有良策解之啊?”
殿上众臣都被董卓吓怕了,稍有不慎就可能遭灭顶之灾,一个个谨小慎微,谁敢说话。董卓这一席话问下来,整个大殿之上连个放屁的都没有,一片鸦雀无声。
董卓气的拍案大怒,“尔等一个个枉食君禄!临事之时,全无办法!废物!废物!”
李儒见董卓发怒,连忙上前,奏道:“启奏我主,臣以为此等乱臣贼子,不可使其养成力气。如今当趁其羽翼未丰,出兵一一剿灭,以除后患”。
董卓听了这话,气稍微消了点儿,又问道:“文优忠君爱国,真乃栋梁之才也!依你之见,当先征讨哪处贼子?”
“禀太师,臣以为,虎牢关以外,陈留最近。贼子曹操新聚乌合之众,易于剿灭,可先发兵征讨”。
“好!何人愿领兵前往,剿灭反贼曹操?”
吕布闻听,迈步向前,拜倒丹墀,应道:“儿臣愿往!”
“好!我儿奉先,忠勇无匹。为父即加封你为荡寇大将军,领兵马三万,择日出征!”
“儿臣尊令!”
吕布是个急性子,令了董卓军令,即日便点调兵马,差拨粮草辎重,准备出征。
曹操得了这个消息,急忙与众文武商议。
夏侯惇道:“主公勿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夏侯惇愿为前部破敌!”
荀彧连连摆手,说道:“主公,我军新立,兵寡粮稀。董卓势大,荀彧以为不可与敌”。
“噢!?那吕布不日将至,依文若之意,当如何解之?”
荀彧乃道:“此事不难,想天下群雄多是新起之兵,羽翼未丰。若让董卓一一剿之,势必各各瓦解。此中利害,想天下群雄亦必知晓。既如此,则合之不难矣。袁本初乃大汉公卿,祖上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袁绍与董卓素有怨恨,今屯兵北海,早有讨董卓之意。况且年前,董卓杀其叔父袁隗全家,此仇愈深;徐州高云,乃董卓最畏惧者,昔日与董卓多有冲突。其必不愿坐视董卓强盛。荀彧以为,主公可修书与此二人,说其利害,劝其共同举事,号召天下诸侯,共谋讨伐董卓。有袁绍、高云二人出头,天下群雄必然同起响应。届时董卓自顾不暇,吕布之围自解矣。”
“嗯!”曹操点点头,“文若所言甚是,此事不可迁延,我即刻修书”。
第一百七十八回 变天了
冬去春来,一年又始。在2014年里感谢朋友们给大墨那么多的支持和陪伴,大墨无以为报,唯有笔耕不辍。如果能在新的一年里,给朋友们多送去一些茶余饭后的欢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015年,祝愿朋友们第一身体康健、第二事事顺心、第三天天欢乐、第四家庭美满、第五财源广进、第六喜事频频。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大墨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曹操采纳荀彧的计策,修书两封,派快马送给袁绍和高云。
袁绍收到书信,便跟众文武商议。
审配道:“此乃曹操避祸之计也,董卓遣吕布领兵袭略陈留,曹操兵寡而不能御,故此欲借主公之力以自保耳。审配以为,主公不必理会。先让董操两家互相厮并,待其两疲之时,主公出兵收之可也”。
沮授乃道:“非也!非也!审正南此言大谬!董卓篡国,天下震怒,四海之内皆以主公为力挽狂澜之不二人选,故而九州豪杰纷纷归附。今曹孟德势急来求,主公若置之不理,失天下之望矣!断不可为。况主公与国贼董卓仇深似海,若董卓坐大,必对主公十分不利。沮授以为,此正主公登高一呼,集天下群雄伐卓之时也!主公切莫犹疑”。
袁绍虽然并非无才之辈,但却器量狭小,对董卓一直深恨不已。早就有意讨伐董卓,但有恐怕力有不逮。此时曹操说明利害,要联合号召天下诸侯,袁绍觉得机会来了。
听完沮授的计策,袁绍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董卓奸贼,谋权篡国,罪不容诛!我袁氏一门,世受皇恩,岂能坐视篡逆之贼而不理会耶?陈琳安在!?”
“属下在”。
“速速起草檄文,号召天下英雄,与本公一同讨伐国贼董卓!”
陈琳令了号令,刚要转身去办。
堂下田丰急忙出列,说道:“主公且慢!”
“嗯!?元皓因何阻令!?”
“启禀主公,董卓势大,更兼荆州丁原之鉴在前,天下诸侯中多有畏惧之心。群雄之中,唯独徐州刺史高云与董卓累次交锋,每战皆胜,董卓甚是惧之。田丰以为,主公可联合高云,共同传檄天下,以消诸侯畏惧之心,则各路诸侯必欣然而至矣”。
这几句话把袁绍点醒了,其实袁绍很清楚,自己的势力是打不过董卓的。虎威军的战力他亲眼所见,要是有高云助阵,确实安全很多。
袁绍是个极度爱面子的人,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可不那么说,故作淡定的点了点头,”恩,小小董卓,本不足惧。既然是元皓这么说,本公便给他高云三分面子。此事便由元皓你去办吧”。
袁绍这话说完,连下面的颜良、文丑都听不下去了,心想:“哎呀主公,你还给人家三分面子呢?当初在濮阳,要不是人家出兵救咱,恐怕咱连今天在这里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这话说的……”。
田丰跟袁绍许久,自然也知道袁绍的秉性。领命之后,也不多说,回到下处,以袁绍的身份拟书信一封,派快马送往徐州,交给高云。
其实,虎威军斥候眼线遍布司隶,早就知道董卓派遣吕布出兵陈留的事了。另外也早收到了曹操的书信。所以见到袁绍来书,也并不稀奇。
把书信交给众人传阅,高云笑道:“哎,董卓、曹操、袁绍,皆为天下人眼中之枭雄,而其行事,却皆不出我小明侄儿所料。思来想去,令人感慨啊!哈哈哈哈!”
在场众文武知道这件事之后,无不惊叹,无不以小诸葛亮为神童。
高云早就跟郭嘉商定好了出兵事宜,便回信给袁绍,约期举事。
公元一九零年,二月初二,吕布领兵刚出荥阳,便被董卓快马叫回。洛阳金殿之上,告急边报,如雪纷至。袁绍、高云、曹操三方联合,传檄天下,召集诸侯起兵,讨伐国贼董卓。
檄文到日,天下间一十三路诸侯起兵响应,九州之内,刀兵四起,戈戟曜日。
第一路兵马起南阳,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官拜后将军之职,见檄文后,起大兵三万,以纪灵为先锋,投酸枣而来。
第二路,乃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颍川人士。领兵马两万,任高览为大将,前来会盟。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陈留人。以潘睿为大将,起兵一万五千响应。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领兵马三万,使大将王彧为督。因地之便,刘岱兵马先到酸枣,与曹操汇合。
第五路,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兖州泰山人。起兵马一万,领胡母班、吴循二将,也早到酸枣会盟。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应曹操之约,领五千兵马与曹操汇合。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领三千兵马,也来会盟。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汝南汝阳人。袁遗跟袁绍、袁术是一个太爷爷的兄弟。领兵马五千前来响应。
第九路,济北相鲍信,字允诚,泰山平阳人。自幼习武,膂力过人,官拜济北相,领兵马一万,前来汇合。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建安七子之一。领兵马一万,离北海,先至徐州,与高云汇合。
第十一路,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公孙瓒貌美如玉,机智且勇武善战,极善骑射,官拜中郎将,任北平太守。见檄文后,公孙瓒领骑兵一万,使严纲、公孙续为副将,投渤海,与袁绍会盟。
第十二路,上党太守张扬,字稚叔,云中人。勇武过人,骁勇善战,领兵马一万,使杨丑为副将,也来会盟。
第十三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智勇双全,颇有大将风范,通晓兵法,明辨机要,为人果敢。起兵两万,使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为将,往酸枣会盟。
董卓闻听边报,大惊失色,急忙派快马召吕布回,商议御敌之策。
贾诩道:“太师无须忧虑,关外群贼虽众,皆纠合之众,不足惧也。可先遣一员上将,领重兵驻守虎牢关,遏其咽喉,使群贼不得而进;再令荆州刺史刘表、宛郡太守张绣起兵袭敌之左翼,必可胜之。所虑者,唯有孟津一处,若群贼渡河而来,防不胜防。贾诩不才,蒙太师大恩,无以为报,愿请缨固守孟津,定保万无一失!”
董卓本来就没什么主意,一听贾诩献计,连忙说道:“好好好!文和广有良策,数次解我燃眉之急。今番定计,必不会差。就依文和之计。你可领精兵两万,往孟津驻守,小心在意,莫让本公失望”。
贾诩领命谢恩,去军营点调兵马粮辎,赶奔孟津。
董卓依照贾诩计策,使李傕、华雄领兵马五万,驻守虎牢关;使吕布领兵马三万屯平皋,以为应援。又派快马分往荆州、宛郡,知会刘表和张绣,让他们早做准备,伺机攻盟军侧翼。
第一百七十九回 再踏征程
“山雨欲来风满楼”,高云跟众家兄弟商量好要出兵参与这场大战之后,自然后回家告诉目前的四位太太。
其实莎琳娜和韩霜早就回家跟玉儿和苏苏说了,高云安排完兵马辎重之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进到正厅,除了尹茜一直是跟在自己身后之外,玉儿、莎琳娜、苏苏、韩霜、张瞳、张宁、风挽月全都围着桌子坐着。除了玉儿、莎琳娜和韩霜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之外,其余几个姑娘都是满面的压抑。
见家主爷回来了,姑娘们赶紧都站起来迎接。自从新婚之后,高云这是第一次见风挽月、张瞳和张宁,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满脸的不愉快。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啊,这是要给我送行吗?”高云看出气氛不对,故意笑道。
玉儿笑道:“是啊,琳妹妹告诉我了。十几路诸侯同伐国贼董卓,家主爷天下之望,又岂能落后。你是志在天下的大英雄,决定的事一定不会有错。我带妹妹们做了几道你喜欢吃的菜,让你吃的美美的,精神头足足的,好带兵打仗啊。”快来坐下,咱开饭了”。玉儿一边说,一边拉着高云的手坐到正位上。
本来坐在高云身边的应该是玉儿和莎琳娜,但玉儿考虑到苏苏和韩霜刚嫁给高云,新婚燕尔,正是热情的时候,便安排她俩挨着高云坐。
高云刚坐下,苏苏眼泪就开始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忍不住扑到高云怀里嘤嘤的哭泣起来。
刚刚结婚就要分离,高云心里也舍不得,伸手把苏苏抱住,轻轻的抚摸着苏苏的秀发,哄道:“乖苏儿,别哭,普方哥很快就回来的”。
“普方哥……苏儿舍不得你走……苏儿不让你走”。
高云把苏苏扶起来,给她擦了擦眼泪,笑道:“别耍小孩子脾气,普方哥也舍不得你们。但是你也知道,董卓在洛阳残害了多少生灵,我能不管吗?虽然是天下十几路诸侯都去了,但是指望他们是打不过董卓的。我不去,他们心里都没底,用不了多久,这十几路人马就都得散了。那又置洛阳百姓于何地啊?哎!”
高云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冲所有人抱了抱拳,说道:“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对我都是情深意重,我很感激。玉儿、琳妹妹、苏儿、霜儿是我的妻子,为我打理家务,早早晚晚伺候我;宁儿鬼灵精怪,天天逗我开心;挽月人美心灵,多才多艺,有你在我从来都不会闷;瞳儿跟林妹妹和霜儿一起,多年陪伴我征战四方;茜儿虽然不是我的女人,但是却时时在我左右,照顾我饮食起居。说句心底的话,你们每一个,我都舍不得。我也想天天跟你们守在一起,喝茜儿泡的茶、听挽月唱的曲儿,再看着你们一起嘻嘻闹闹,开开心心的生活。但是我不能,这天下他不许我这样。因为有你们在我身后,因为你们都是我身后的好女人。无论我是将军也好,我是平民也罢,首先我是个男人,我就得守护好你们!我虎威军千万勇士,他们身后也有自己必须守护的人!这天下苍生也是一样!所以,只要这天下还没太平,我就得提刀上马!我就得去平贼荡寇!只有这样,我才能守护好你们,才能让你们的笑,永远都在。你们放心,有你们对我的这些好,这些牵挂。我一定会平平安安的,一定会陪你们一起,看到太平盛世”。
说完这些话,高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这些姑娘们,包括玉儿在内,一个个早已经是泪流满面。想到自己的心上人,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的时候,心里还挂念着自己,那种幸福满满的洋溢着,泪水伴随着喜悦和离别苦,簌簌而下。
“主公!军师大人求见!”,听到侍卫回报,姑娘们赶紧各自擦擦眼泪,打点一下妆容。
“哦!快请!”。高云也收拾一下情绪,坐回主位。
不大一会儿,郭嘉面带喜色的来到正厅,将一封书信递给高云,笑道:“大哥,这是我刚刚收到的,大喜事,请大哥过目”。
“噢!?什么喜事?”,高云看郭嘉那神情,心里大为疑惑,想不到有什么事能让郭嘉如此喜形于色。赶紧拆开书信来看,信中写道:“
奉孝贤弟
得知奉孝贤弟述职虎威将军麾下,愚兄甚喜,喜贤弟得遇明主矣。国贼董卓,生性残暴、狼戾不仁,必难长久。愚兄不得已受其所治,实非本心。早有意投奔贤弟,追随虎威将军帐前,然苦无进身之礼。幸有虎威将军登高一呼,天下群雄共伐国贼,使国贼惊惧不已。愚兄趁时进言,得守孟津,此天与之机也!愚兄思得一计,如此……云云。
见书到日,即请躬行,且勿见疑。贾诩拜上。
高云看完书信,又惊又喜,问郭嘉道:“奉孝,你以为此事如何?”
郭嘉当胸一抱拳,说道:“大哥,小弟对贾文和知之甚深,敢保此事万无一失,请大哥行之!”
“好!那此事便由你安排,切记小心谨慎!”
“得令!”,郭嘉拱手领命,接过书信,转身下厅,自去安排。
众姐妹见高云面带喜色,知道是好消息,心情也都不自觉的好了起来,嬉嬉闹闹的陪着高云饮宴,直到亥时才散。
因为知道高云第二天就要走了,虽然莎琳娜和韩霜能跟高云出征,但军旅之中那就是一本正经的君臣了,不可能再有夫妻间的温存。所以高云这四个女人谁也舍不得这一晚。
好在玉儿早就命人新修建了一间四百多平的大卧室,里面的大床、被褥也都是特制的,长宽都有好几米。
既然分不开,四个姐妹便一起偎到了高云床上。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尽的容情蜜意、道不完的不舍情思。
高云半躺半坐,背靠着床头。玉儿和莎琳娜一边一个,紧紧的依偎在高云怀里;苏苏和韩霜一个一边,都把头枕在高云大腿上。八只小手在高云身上游游走走、时轻时重、时而抚摸时而揉捏、似玩耍似挑逗、……
咳!咳!第二天一早,五更平明,虎威军大军校场上旌旗招展、刀枪蔽日。高云披战袍、着战甲,捧将军印绶、虎符令箭,登台调兵点将。
一点虎咆令督军——飞龙将军赵云为大军正印先行,领虎吼令五千精锐骑兵并本令工程营,先往战地,安营扎寨,瞭敌观势,知会诸侯。
二点虎啸令督军——神武将军关羽为大军合后,领虎啸令五千勇士,随军后发,督运粮草辎重。
高云提一字斩、跨雪麒麟,左手边张瞳、右手边莎琳娜,并辔而行。韩霜领三千仪仗队驾前开道。张飞、典韦为驾前左右副将,领虎狩、虎镇二旅两万精锐战士为中军。兵出徐州,开赴三关。
第一百八十回 酸枣会盟
虎牢关位于洛阳城东,地属荥阳以西的成皋,关两侧都是高山峭壁,往北濒临黄河,地势极其有利。两山夹一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也可能就是虎牢关成为八大关之首的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关隘的作用是很大的。虎牢关以东两百里便是曹操的老窝陈留,酸枣位于陈留西部的边缘地带,与虎牢关最近。
酸枣在当时位于三河总口,是陈留的西门户,战略要地。酸枣东北与延津相邻,在演义中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就在这里。
正是因为基于这些因素的推理,小诸葛亮才断言,董卓若出兵一定先取酸枣,后下陈留。后来董卓让吕布出兵伐曹,果然先发酸枣,也就印证了小孔明的推断是准确的。所以,虎威军文武众人对小诸葛亮的惊叹也是很正常的,要做出如此精准的推断,至少得对用兵方略和军事地理有相当了解,而这时候孔明才是个九岁的孩子。
公元一九零年,三月初九,十七路诸侯在酸枣会盟,共谋讨伐董卓。各路诸侯所带兵马多少不十万。各自安营屯扎,绵延四十余里。
赵云奉高云将令,将虎威军大营安在酸枣西南百里之外的苑陵,当道下三座大寨。
这个地方位于河谷腹地,无险可守,要去洛阳只能走京县和密县之间一条路,而且这条路几乎全程都在谷底河间,极其凶险,一旦被伏击,很容易全军覆没。
诸侯听了这个消息,很多人开始议论纷纷,“都说虎威将军高云如何用兵如神!我看不过如此,看他安营之所,实乃兵家凶地也!”
“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量那高云不过小小商户出身,昔年靠巴结逢迎阉宦张让而得势,能有何本事。所传者,不过是坊间谣言而已!”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褒贬不一。曹操问荀彧道:“高云屯兵苑陵,你以为如何?”
荀彧道:“此乃避祸之道也!如今表面看来虽然是天下群雄汇集一处,共谋伐贼。然实际各怀私心,各为己利。高云故意于诸侯之前示之以弱,使诸侯不以其为意。待临战之时,便可避战于后,保存兵力。主公不可大意”。
曹操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所有诸侯之中,高云出兵最晚,也是最后一个到酸枣。
袁绍聚集众诸侯正在中军议事,城外小校飞奔来报,“启禀( 三国英雄谱 http://www.xlawen.org/kan/3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