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英雄谱 > 三国英雄谱 第 59 部分阅读

第 59 部分阅读

    泪,伺候高云洗漱。

    用过早膳,高云走出屋外,看见高义带着崔虎走了进来。

    看见高云,没等高义说话,崔虎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大将军!请收下俺吧!

    “崔虎!?你这是干吗?”

    “大将军!高扈兄弟是为俺死的,俺得让他走的踏实!大将军你收下俺吧,俺这条命是高扈兄弟拿他的命换下来的,俺的命以后就是大将军的了。你让俺干啥都行!收下俺吧!”

    高云让崔虎起来,扭脸看了看高义,“怎么回事?”

    “主公,崔虎兄弟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而且身怀绝技。高扈的事,他一直耿耿于怀。来找过我好几回了,要我带他来求你,说什么都要加入虎威军。我这才带他来,让主公看看”。

    高云听高义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噢!?绝技?什么绝技?来!练给我看看!”

    崔虎赶紧“哎”一声,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石子,对着院里一棵碗口大小的槐树连连打去,石子打在树干上“啪啪!”作响,一连打了十几颗,竟然全都嵌进树里面,而且排列的整整齐齐。

    “好手段!”,高云拍手叫好。

    第二百四十四回 刘焉病危

    崔虎这弹石绝技是祖传的,自小就练,二十步之内弹无虚发。而且崔虎伸手也不弱,除去黑夜作战的特技之外,其他都不比鬼攫营的战士差。

    高云见他一片赤诚,高义又极力举荐,便把他收在了身边。跟曲良一左一右,随身护驾。

    曲良是以迅敏见长,又有远足怒魄,身材精瘦,攻击方式以抓、戳和撕为主。所以高云便为他量身定做了金钱豹战服。其实这套战斗服真正有用的地方也就是爪子。之所以设计成金钱豹的样式,高云其实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气势。

    崔虎跟曲良不同,身材很魁梧,也很壮硕。而攻击方式除了弹石绝技之外,主要是拳、掌和脚。从这些元素出发,高云单独给崔虎也设计了一套战服,取的是棕熊的外观,露颈、露腰、露踝、露肩,十八狼牙钉嵌成的拳套为武器。

    这一熊、一豹跟随左右,那气势确实是相当的拉风。

    曹操回到兖州,跟荀彧、夏侯惇他们把跟高云盟约的事一说。这些文武也是一个个后怕。

    曹操面带喜色,笑道:“高云是我最为忧虑之人,眼下我军实力确不足与之抗衡。如今与虎威军达成五年之约,对我们实是大为有利。当趁此时机,屯兵秣马,拓域开疆,以备与虎威军之战。冀州、豫州二地虽与兖州相邻,但袁绍、袁术皆实力雄厚,眼下尚不宜与敌。如今袁术虽得豫州,然终究是刚为高云所败,元气受损,暂无暇旁顾;而袁绍又被公孙瓒掣肘,亦暂不能危及兖州。一月之前,司徒王允与中书令陈群使人送来密信,约我取长安,迎回天子,他二人已聚家仆千余人,愿为内应。我因担心高云趁机取兖州,故而未敢应允。而今时机成熟,我意出兵西征,迎回天子。诸位以为如何?”

    乐小婥在一旁噘着嘴,“主公,谁知道那高云是不是真心,若他违背盟约,趁虚而入,袭取兖州,那可如何是好?“

    夏侯惇连头都没抬,冷冷的说了一句,“虎威将军若是失信背约,那虎威军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曹操大笑,又问荀彧道:“文若,你意下如何?”

    荀彧回道:“主公此计甚高,昔日齐桓公尊襄王而霸天下,如今主公若迎回天子,则可以顺讨逆,师出有名,必能无往而不利也。然而主公此去雍凉,辗转千里,非一日可收全功。兖州乃我军根本,强邻在侧,亦不可不防啊”。

    “嗯”,曹操点点头,“文若此言有理,吾已有安排。可使曹仁领一军镇守兖州,以防袁绍;使曹真引一军屯陈留,以挡袁术。吾亲领大军西征,不日必可凯旋”。

    曹仁、曹真拱手领命,各去提兵移屯。曹操点大军五万,使夏侯惇为前路先锋官、于禁为大军合后,起兵西征。

    长安是西汉古都,背靠西凉。由西凉往南是汉中、再往南就到了西川益州。刘焉早在灵帝在位的时候,为了避开何进,请命外任,做了益州牧。中原大地烽烟四起,而西川地处偏远,又群山阻隔,并没有受到战祸侵袭。所有诸侯中,刘焉这些年过的是最舒坦的。

    这个时候,刘焉已经年近七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几乎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刘焉膝下有四子,依次是刘范、刘诞、刘瑁、刘璋。

    在汉代的官制中,为了防止地方官图谋不轨,凡是出任州郡长吏的,都要派遣子女入朝,作为人质。

    刘焉因为是外任一州的封疆大吏,所以他的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都被宣召入朝为质,刘范封中郎将、刘诞任制书御史。董卓西迁的时候,刘范和刘诞也一起被带到了长安。

    刘焉到任西川之后,三儿子刘瑁因为身体本来就不好,又水土不服,染病早夭。

    到现在,刘焉身边就只有幼子刘璋,自己卧床不起,西川军政事务也就都交给刘璋打理。

    四个儿子,一个夭折、两个入朝为质。也难怪刘焉对刘璋这个唯一留在身边的儿子溺爱过度。

    从小就是被哄着惯着,什么事都不让他经历。到长大成|人,刘璋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一个柔弱无知,又毫无主见的角儿。军政事务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依赖刘焉手下的老臣。政事基本上都交给长史刘备、郎中法正等人打理;而军务则多是让司马张任、都尉严颜、泠苞等人处治。

    月夜更深,幕笼四垂,益州长史府的一间屋内依旧亮着灯烛。一张八仙桌旁,四人围坐,似乎在商量什么大事。

    “玄德公,时至今日,为何犹疑不决?”

    上首的刘备咂了砸嘴,似乎有些犹豫,“孝直啊,我并非犹疑不决,只是州牧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实不忍谋之啊”。

    法正站起来,急的连连跺脚,“玄德公此乃妇人之仁也!益州天府之国,国殷民众,足资大业。刘璋暗弱,乃守户之犬耳,自守尚且不能,又焉能用之乎!?久后必归他人,岂不惜哉?能举益州之众而复兴汉室者,非玄德公不可。今刘焉气数已尽,命在旦夕,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取,后悔无及矣,玄德公奈何如此不决也!?”

    “这……”,刘备还是摇头,“我若此时取刘璋而代之,乃趁人之危也,如此大不义之举,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刘备说着话,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张松和张任。

    张松劝道:“玄德公此言差矣,‘盖世必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而成非常之功。’玄德公所言虽合仁义之道,然非常之时,用兵争强,岂可拘执常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玄德公切不可因小而失大。此等良机,当断须断,莫再犹疑啊”。

    刘备思索半晌,点了点头,“此言亦是有理,然即便要行此事,恐亦非容易。刘焉自知大限将到,早有防备,如今数万守军,皆在城内。我等如何下手?”

    张任笑道:“此事不难,汉中张鲁听闻刘焉病重,欲趁机袭取西川,大军已临剑阁。刘璋胆小之辈,闻讯恐慌不已。我若请缨领兵增守剑阁,刘璋必然喜而应允。届时,我便可将城内守军悉数带出城外,城中之事,便任由公等处置了”。

    正在说话,外面有人轻声敲门,法正问道:“何人?”

    “是我,泠苞”。

    张任急忙站起来,打开屋门,让泠苞进来。

    泠苞是益州都尉,负责统领近卫军。法正一见泠苞,急忙问道:“州内形势如何?”

    泠苞回道:“州牧病情越发危急,恐怕便在这一两天之内了”。

    法正、张松、张任一齐看着刘备,“玄德公!莫再迟疑了!”

    刘备按住桌子,一下站起身来,“好!如此便依计行事”。

    第二百四十五回 张涵义兵抵剑阁

    益州州府的政事大厅上,刘璋正急的来回走柳儿。剑阁的告急边报像雪片一样连连发来,张鲁十万大军兵压剑阁,守将严颜寡不敌众,坐等增援。

    刘璋昨天晚上问了父亲半宿,刘焉的状况已经是混混沌沌,全然说不出话来。这让刚接手益州的刘璋手足无措,望着堂下左右两排的文武将官,不停的搓着手,“诸位大人,张鲁十万大军压境,剑阁告急,当如何是好啊?”

    武班里儒林校尉王累出列答道:“少主,如今张鲁十万大军来寇,剑阁严老将军所部仅有兵马万余,寡不敌众,理所当然。幸好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严老将军又善于用兵,应当不致便败。如今之计,当速发兵马救援才是”。

    刘璋连连点头,“那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去救剑阁?”

    江阳司马吴兰出班答道:“末将吴兰愿领兵前往!”

    吴兰是刘焉的老部下,现任江阳郡司马,对刘焉一向忠心耿耿。

    刘璋见吴兰请缨,刚要应允,又有一将出列,乃是昭信校尉雷铜,“启禀少主,剑阁乃益州门户,绝不容有失。吴兰将军乃一郡兵官,岂能统领益州守军?必使军心不稳,如至生变,其祸大焉!末将以为,此次必须遣一位德高望重,智勇足备之将领兵,方可解剑阁之危。放眼益州,能征惯战,功勋卓著者,唯大司马一人也!恳请少主速遣大司马领兵出征,必可保益州安宁”。

    益州大司马是张任,字涵义。雷铜是张任的老部将,这都是张任早安排好的。

    刘璋听了雷铜的话,信以为真。事实上无论军事才能、还是英勇善战,张任确实是益州第一将,吴兰是比不了的。所以刘璋对雷铜的观点很认同,赶紧问张任道:“涵义将军,方才雷铜所言十分有理,如今剑阁危机,即是益州危机也!望将军莫辞劳苦,领兵去救剑阁,可否?”

    张任还没说话,文班里太史令刘巴出班急劝道:“少主不可!益州守备兵马绝不可动啊!如今老大人染恙在床,此正危机之时也!益州守备兵马乃少主之保障,绝不可轻动。剑阁虽急,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非一时便失。可令各郡速速招募新兵,往剑阁增守。若益州守军一动,必生大祸,悔无及矣!少主三思啊!”

    雷铜哈哈大笑,“腐儒之见!剑阁兵马堪堪万余,如何抵挡张鲁十万大军?士气已疲,旦夕可失。若招募新军,再送往剑阁,迁延数月,届时剑阁早已失守。剑阁若失,益州震动,况且以南葭萌关、涪水关、绵竹关俱各空虚,张鲁必然长驱直入,直抵成都,将如何抵御?岂不置主公于兵灾之下乎!?”

    刘璋一听这话,顿时慌了手脚,转脸问法正道:“孝直公最是多谋,此事究竟如何是好?”

    法正回道:“少主,如今剑阁守军寡不敌众,人人期盼救援。如若少主不发兵马,则剑阁将士必以为少主见死不救,恐俱各心寒。若军心一乱,倒戈相向,反助张鲁来袭,大势危矣!望主公三思”。

    “哎呀!孝直公此言如醍醐灌顶,惊醒刘璋矣!”,刘璋被法正这么一吓唬,更加慌乱无极,急忙对张任道:“涵义公,可愿领兵前往,增援剑阁,以解吾危乎?”

    张任这才出班答话,“回少主,张任愿领兵去救剑阁,敢保一月之内,提张鲁人头来献!另外,为保益州安危,可使都尉泠苞领一万近卫军镇守成都。末将只带其余四万兵马去剑阁便可,定要成功!”

    刘璋大喜,“哎呀,涵义真乃益州之栋梁、万民之仰仗也!上酒!”

    一声吩咐,后堂端上美酒,刘璋亲自为张任把盏,张任连饮三杯,拜辞而去。点雷铜为副将,起兵马四万,赶奔剑阁。

    路上雷铜问张任道:“司马,既是要助玄德公成事,为何不在成都近处屯住,等玄德公举事之时,便可提兵助之。而若去剑阁,距离成都遥远,辗转不利。万一玄德公有失,却如何解救?”

    张任摇了摇头,对雷铜说道:“你我皆是武将,守土拓疆乃第一本分也!政要之事,不宜深涉。如今张鲁大军压境,若剑阁有失,必使益州震动。届时,即便玄德公大事得成,亦必然军心动摇,恐难以再与张鲁相敌。若张鲁长驱大进,益州不保,玄德公纵然做了州牧,又有何用?”

    雷铜恍然大悟,连连拜服。

    严颜听闻张任领兵来救剑阁,心下不喜反忧。早早的远处迎住,将张任拽到一旁,急问道:“涵义你不在成都助玄德公成事,却领兵来此,却是为何!?”

    张任笑道:“老将军勿忧,我领兵来此,正是为玄德公成大事也!”

    “噢!?涵义此言何意?”

    “呵呵”,张任将手往后军一指,对严颜说道:“老将军且看,我已将益州四万守备兵马,悉数带来。如今益州城内,只有一万近卫军镇守,且是泠苞掌管。城内又有法孝直与张子乔辅佐玄德公,岂不手到擒来?老将军放心,张任敢保万无一失!”

    严颜这才喜笑颜开,“如此甚好!玄德公于我等皆有大恩,若非玄德公提拔,焉有我等今日啊!想刘焉入川之时,我不过是永安一小小贼曹。玄德公不以严颜卑微,想方设法抬举于我,才使我得展平生所学。自那时起,我严颜便暗自立誓,终生追随玄德公。如今玄德公欲成大事,某纵然肝脑涂地,亦必助玄德公一臂之力!”

    张任点点头,“是啊!玄德公恩德,张任亦铭刻于心。故而我才领兵来此,助老将军保守剑阁,以图速速击退张鲁。玄德若举大事,恐怕益州各郡有人不服,若驱兵寇犯成都,则玄德公势必危急。你我先击退张鲁,那时才好助玄德公扫清益州各郡啊”。

    严颜哈哈大笑,“区区张鲁,何足道哉!?某之所以未出关击之,一来乃是骄兵之计、二来也是为调益州守备兵马出来。如今既然涵义将军到此,且看严颜破敌便是!”

    张任壮之,二人一同上马,领大军进入剑阁,谋划退敌之计。

    益州后殿卧榻之上,刘焉混混沌沌已经多日。这天晚上,突然清醒过来,竟然能坐起来说话,对左右道:“速去请刘备、法正、刘巴、庞羲、张松前来,我有要是嘱咐”。

    左右不敢怠慢,急忙各自分工去请。这些近侍当中,有一人名叫李炜,出了后殿大门,李炜便对其他几个近侍说道:“如今主公病重,榻前不能缺了人手。玄德公、孝直公与子乔公三人居所离的很近,我自己去请就可以了。你们再有俩人分头去请刘大人和庞大人,其他的都在这里伺候着吧,以免出什么乱子”。

    其他小哥几个一听也是,便只有俩人分头去请刘巴和庞羲,让李炜自己去请刘备、法正和张松,其余的几个都进屋去了。

    李炜出了大门,翻身上马,并没有直接去刘备等人的住处,而是直接奔都尉府,去找泠苞。将一应情况跟泠苞汇报明白,才转身离府,去通知刘备等人。

    这几天以来,法正和张松基本都在刘备家里,暗中关注着刘焉。听李炜说明情况之后,刘备、法正、张松三个人一齐站了起来,“此必是回光返照之势也!刘焉大限到矣!”

    第二百四十六回 秀才举兵终不成

    益州后殿的病榻上,刘焉已经是奄奄一息,凭借自己最后的一口气,苦苦的撑着,盼望着。

    大殿周围,数不清的近卫军团团围守,正门口泠苞执刃而立。

    过了不大功夫,刘备、法正、张松三人来到门前,跟泠苞交换了个眼色。泠苞点点头,让身后的侍卫闪开,让刘备他们三个进去。

    刘焉见刘备三人来到,勉强支撑起精神,伸出手来,看那意思要拉刘备。

    刘备赶紧上前,握住刘焉的手。

    刘焉的声音已经非常微弱,“玄德啊,我……我…大限到矣……我死之后……季玉就托付……给你了。你……念在…昔日情分,好生…照看我儿…”。

    刘备脸上汗珠子直流,心砰砰的跳,“主公放心,我会辅佐好少主的。主公好好将养身体,必能康复……”。

    刘焉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一阵清醒一阵迷糊的,刘备话没说完,刘焉又一阵儿昏迷了过去。

    除了刘备、法正和张松之外,刘巴和庞羲也接到了刘焉的召唤。

    庞羲是个武将,心计不多,听了刘焉急召,便急忙赶到益州后殿,迈步往里就走。

    “庞将军往哪里去!?”,泠苞往前一步,拦住庞羲。

    “主公召见,泠都尉何故阻拦?”

    “在下奉命镇守此处,并未接到主公令谕,庞将军擅闯后殿,意欲何为!?”

    庞羲也不傻,看这里三层外三层的近卫军,再加上泠苞这架势,心里也明白了个大半。心里一转念,换一副笑容,“呵呵,都尉莫疑,亦或是庞羲记的错了。惊扰都尉,还请见谅。既如此,庞羲告辞”。

    泠苞也不说话,庞羲转身便走,直觉得后背阵阵发凉。

    相对于庞羲来说,刘巴就不那么老实了,他早察觉刘备他们有异心,只是没有证据,无法揭发。

    现在刘焉星夜传见,多半是不行了,要托付后事。刘巴在自己家里思索了半天,把心腹管家叫来,吩咐道:“速去集结家丁院工,分发兵刃,听我调遣”。

    管家惊问道:“主公何意?”

    刘巴把脸一沉,“老州牧方才派人来召,多半是凶多吉少。我安插在州府的眼线透出信儿来,泠苞已经领近卫军围了后殿。我若前去,九死一生。如今最为紧要的,乃是守护少主。泠苞既在益州后殿,少主府必然空虚,你速速集合人手,随我去少主府护驾!”

    “哎!是!”,那管家汲汲皇皇跑了出去,功夫不大,将刘家上上下下男丁悉数召集起来,老老少少六百余人。

    刘巴命令给这些家院分发兵刃,带着他们直奔少主刘璋府邸。

    刘璋的居所其实离益州后殿不远,刘巴带领六百家丁,不大会儿功夫,便到了刘璋府邸。

    派人上前叫了半天门,却没人应声。

    “推开!”,刘巴一声令下,几名壮大的家丁向前,三下两下,将府门撞开。

    刘巴一招手,领着手下这六百多人,径直入府。

    进到院子里,刘巴觉得有些奇怪,这府里各个房间都亮着灯,但却看不到一个人影,也听不到一声响动。

    “少主!少主!?刘巴特来保驾!”,刘巴连喊几声,没有任何回应,走到正厅门前,伸手轻轻的将门推开。

    “啊!!?”,刘巴一瞬间魂飞天外,正厅里面横七竖八躺着全是死尸,到处都是血肉模糊。

    正位之上,坐着刘璋,一动不动。刘巴壮着胆子走到近前,“少主,少主?”

    伸手一碰,刘璋“噗通”一声,歪倒一旁,胸前一个窟窿,这一动又冒出血来。

    这个时候,刘巴好像被一盆冰水从头顶浇到了脚后跟,连打好几个激灵,“坏了!中计了!速退!”

    说完这话,转身就往外走,刚到当院,就听外面鼓声大作,喊杀四起。

    “刘巴谋反了!”

    “少主被杀了!”

    “逆贼刘巴!弑主之贼!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刘巴大惊骇然,急忙传令关闭大门,听着外面那些喊声,他什么都明白了,心里一个劲儿的哆嗦。

    泠苞急匆匆跑进后殿,冲刘焉榻前跪倒,“主公!大事不好!刘巴谋反了!现已占了少主府,少主危矣!”。

    刘焉刚醒过来,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大喊大叫,已经心惊。又听泠苞这么一报,那一口气儿“咕噜”一下,卡住喉咙,上下走不动,伸腿瞪眼挣扎几下,不一会儿就老实了,死不瞑目。

    法正、张松、泠苞三人齐齐的看向刘备,刘备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法正他们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三人一齐上马,领大队近卫军,直奔刘璋府邸。一边赶一边让人四下呐喊,

    “刘巴谋反啦!”

    “刘巴杀了少主!”

    “捉拿反贼刘巴!”

    法正三人直临少主府门外,泠苞往里面大喝道:“反贼刘巴听着!泠苞在此!还不速速出来受死!?”

    这一嗓子喊完,那大门竟然开了,刘巴第一个走了出来,指着法正他们,哈哈大笑,“尔等贼子!皆不得好死也!哈哈哈哈。”

    刘巴突然把门打开,他身后那六百多家丁谁都没想到。状况突然一发,全都乱了起来,争着往外跑。

    法正见时机正好,急忙喝道:“休让逆贼逃走!放箭!放箭!”

    数千近卫军早准备好了,一听号令,齐齐拽动弓弦,箭矢如雨漫天,六百多名家丁哪里能挡,不大会儿功夫就被杀了个精光。

    刘巴坐倒在门边,身上十几支箭,嘴角都往外流血。其实法正早嘱咐好了,一旦下令,先射杀刘巴。

    所以,这时候刘巴早死透了,但脸上却依旧还在笑着,那面容十分的恕?br />

    “快!快去救少主!”,法正、张松、泠苞一齐大喊,纷纷下马,领着这些兵丁闯进少主府。

    其实不用进去,法正他们也很清楚是什么情况,因为这都是商量好之后,泠苞安排人做的。

    法正早料到刘巴会有所动作,才故意让泠苞演这一处,把罪名嫁祸给刘巴。

    第二百四十七回 刘备一鸣惊人

    长安城皇宫之内,董卓正在破口大骂,“奸贼曹操!枉我昔日对其倍加赏识,予以提拔。贼子野心,不思回报,如今羽翼丰满,竟然与我为敌!实属可恨!可恨!”

    董卓这是真让曹**急了,他原来对于曹操并不以为意,但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曹操的实力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潼关守将李傕的告急边报一封接一封的传来,潼关危在旦夕。

    董卓虽然不怎么聪明,但是他也知道,潼关是长安的最后一道门户,潼关一破,往西直到西凉,都没有什么天然有效的屏障可以据守了。

    吕布见自己的干爹这样气恼,赶紧出列,“太师不必忧虑,儿臣愿提兵去救潼关,斩曹操首级来献”。

    “好!我儿忠勇可嘉,为父便予你三万精兵,去救潼关。你与李傕同心协力,早奏凯歌”。

    “得令!”,吕布拱手向前,接了董卓将令,点徐晃为副将,领三万兵马,开赴潼关,去增援李傕。

    曹操从兖州出兵,河南、弘农两地官吏尽皆望风归降,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直到潼关。

    潼关地势险要,仅一道可过,古有“细路险与猿猴争”的说法,可见其险。董卓知道潼关是长安的大门,战略位置及其重要,便让大将李傕领兵马五万镇守。

    本以为万无一失,但没想到却被曹操连连杀败,兵马折损甚重。

    李傕据守潼关,本来的战略意图是阻击,只是坚守不战。但是曹操模仿虎威军战术,两侧山壁开凿攻势,准备自上而下,三面夹攻。

    李傕不得已领兵出战,却被夏侯惇一日连斩十三将,大败亏输。

    实在抱歉,头疼的利害,写不出来了,明天补上,先睡觉了。你们也早点休息,春天少喝酒,容易伤身。

    第二百四十九回 吕布归曹

    李傕被曹操一阵大败,不敢再战,坚守不出。

    董卓接到接连不断的告急边报,知道潼关危急,让吕布领三万兵马火速救援。

    吕布也知道潼关是长安东大门,不敢怠慢,领兵马日夜兼程,第二日便到潼关。

    在董卓手下,李傕唯一佩服的就是吕布,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比自己武力强的人。见吕布领兵来救,李傕大喜,亲自下关,接吕布进入。

    吕布问李傕道:“听闻曹操寇犯甚急,太师特领某来增援,不知关前战事如何?”

    李傕叹了口气,“唉!一言难尽,如今曹操所部兵马已与虎牢关时大不相同。更兼夏侯惇骁勇,一日间连杀我军大将一十三员,以至大败,末将亦杀他不过。如今幸好得将军前来,夏侯惇不足惧矣!”

    吕布哈哈大笑,“那夏侯惇果是骁勇,但却非某之敌手,来日待我出战,定斩此贼,为将军一雪前耻!”

    李傕拜谢,安排备宴,为吕布接风。

    曹操命人在潼关两侧开凿工事,如今已将近完工,一旦在高处聚集兵马,潼关必然难保。

    吕布和李傕为将多年,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第二天一早,三军尽皆饱食,关门大开,吕布居中,李傕徐晃分列左右,领大队兵马,出关搦战。

    曹操兵马大部俱屯于阌乡城内,距离潼关关墙十里之遥,听闻潼关增兵出战,曹操大喜,中军点将,安排曹洪、曹纯二将各领兵马埋伏。

    曹操亲自领兵,点大军三万,出城与吕布交战。

    两军列阵方圆,吕布纵赤兔马直出阵前,大喝道:“五原吕布在此!夏侯惇速来马前受死!”

    曹操大笑,“吕布亦知元让之勇也!哈哈哈”。

    夏侯惇听吕布点自己对战,拍马上前,冲曹操拱手道:“主公,末将请缨,去会吕布”。

    曹操壮之,“小心在意!”

    夏侯惇应诺一声,拍马提刀,直取吕布。

    吕布也知道夏侯惇骁勇,不敢大意,候夏侯惇来到马前,方天画戟猛举,口中大喝“乱!”,万千戟影,罩向夏侯惇。

    夏侯惇知道吕布此招利害,奋十二分力气,施展九环大刀,飘飘斩斩,迎战吕布。

    两人刚斗二十余合,夏侯渊知道吕布非一人可敌,担心自己哥哥有失,一拍胯下马,提铁脊鳄嘴矛,飞身杀入战圈。

    夏候无双见二哥去了,随即也提动丝缰,提绣绒双刀,一声娇咤,也出阵助战。

    夏侯家兄妹三人,将吕布围在核心,四般兵刃齐举,困战吕布。

    吕布以一敌三,越发奋勇,暴吼连连,一柄方天画戟如出海蛟龙,恶战三将,毫无破绽。

    曹操在阵前看见,感叹不已,“吕布之勇,实属罕见”,又对于禁道:“文则,你去助他三兄妹一臂之力”。

    于禁拱手领命,跃马提刀,也奔入战圈,与夏侯三兄妹同战吕布。

    夏侯惇、夏侯渊和于禁三人都是一流猛将,夏候无双虽是女流,但身手也是不弱。

    四员悍将夹击之下,吕布渐显颓势。

    李傕见势不好,急与徐晃一同出马,来助吕布。

    曹操阵中跟着也飞出二将,大将曹休使一柄镔铁长枪,飞迎徐晃;夏侯尚提大刀也拍马而出,接住李傕。

    曹操见对阵中主将已缺,将长槊一招,领大军奔涌而出,袭向敌阵。

    李傕阵中两员守阵小将,一名徐文、一名蒯兰,二人奉命谨守阵角,见曹操大军杀来,急忙招动令旗,领兵马迎击而上。

    曹操见潼关兵马已离阵位,急忙传令“点炮!”

    后军一声炮响,两票彪军从潼关兵马两翼杀出。

    曹洪出左路、曹纯出右路,二将奋勇,曹洪一刀砍死徐文、曹纯立斩蒯兰。各领兵马杀入敌群,三路夹击,潼关兵马霎时大溃。

    李傕、徐晃二人大惊,担心潼关有失,各自提马后退,领军往潼关突围。

    曹休和夏侯尚二人也不追赶,调转马头,与夏侯惇四将一起,合战吕布。

    稍时,曹洪、曹纯也到,八员悍将,摆开战圈,把吕布围在中间。兵刃齐举,杀的吕布险象环生,越战心里越怕。

    曹操在见了,拍马来到战圈之外,叫吕布道:“奉先,何不早降!?”

    吕布虽然悍勇无匹,但是他跟赵云相比,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怕死。眼下局势,他跑是跑不了的,八个人围着他,转身的功夫就得挨刀。听曹操这样一喊,吕布顿生求生之念,大喝道:“吕布愿降!”

    曹操哈哈大笑,叫众将停手。吕布弃了方天画戟,滚鞍落马,向曹操纳首败降。

    曹操笑了笑,问吕布道:“人都说‘五原吕奉先,常山赵子龙’,奉先你自比赵子龙如何?”

    吕布看了看曹操,“我与赵云乃在伯仲之间,我胜不得他,他亦胜不得我”。

    曹操摇了摇头,下马走到吕布跟前,一只手按在吕布肩膀上,“以本公之见,你虽武艺不弱于赵云,然则胆气却差之甚大。若为将惧死,岂能大成?”

    这两句话说的吕布惶恐不安,汗珠子顺着额头往下滴。

    潼关兵马被曹操伏兵截住,突围不过,死走逃亡,折损大半,余众俱降。

    李傕和徐晃领数百心腹拼死杀出重围,退回潼关。使人打探消息,才知道吕布已降顺曹操,俩人大惊骇然,急忙书写战报,向董卓告急。

    董卓向来倚重吕布,这下听说吕布归降了曹操,又怕又气,破口大骂。急忙命牛辅领兵去救潼关。

    曹操这一战大胜,杀的潼关守军士气全无,领兵直临关下,汇合两侧山上兵马,叩打关墙。

    李傕和徐晃二人抵挡不住,弃关而走。于禁奋勇当先,杀上墙头,斩关落锁。

    曹操大队兵马进城,潼关兵马尽数降顺。

    牛辅领了董卓将令,刚过郑县,便迎见李傕徐晃二人领残兵败将逃回。询问之下,才知潼关已失,急忙领军返回长安,向董卓请示。

    曹操占下潼关,收缴战俘,得兵三万有余,实力大增。

    董卓听了牛辅和李傕的汇报,吓的半晌无语,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百五十回 袁绍背盟袭并州

    曹操恐怕董卓故技重施,再烧洛阳,因此不敢怠慢。在潼关停留几天,稍事休整兵马,便起兵进取长安。

    董卓大惊骇然,急命牛辅领兵三万,镇守临潼,以挡曹操。

    曹操使乐进、吕布、于禁、曹洪分兵四路,将临潼团团围住,困牛辅一军于城内。

    曹操自领夏侯惇等将,绕过临潼,直取长安。

    董卓闻听消息,吓的手足无措,带了傀儡小皇帝仓皇逃窜,退守西凉。

    曹操兵临城下,分两面攻打。王允、陈群等大汉老臣聚集家丁数千,在长安城内举事,打开城门,接应曹操兵马入城。

    董卓军大溃,降者大半,曹操得西凉兵五万有余,军威大震。

    牛辅得知董卓退逃,长安又已失守,自然知道临潼是不能再保下去了。趁曹操四路兵马懈怠之际,与徐晃一起,领兵马杀出临潼西门,夺路往西凉突围。

    曹洪抵挡不住,被牛辅徐晃二人杀透,领数千兵马逃出围困,取路西北,投武威方向。

    吕布、乐进、于禁三将听闻牛辅逃脱,急忙领兵与曹洪汇合,追袭牛辅。

    临潼西北乃是高陆,地处高原,地貌崎岖不平。牛辅慌不择路,与徐晃领兵马径直进入高陆境内。

    高陆东南一带山岭连绵,其最外有一山,命曰翎山,山势陡峭,谷壑纵横。牛辅军不熟地貌,领军误打误撞,进入翎山腹地。行不二里,三面山坳里鼓声大作,夏侯惇领一军出左路、夏侯渊领一军出右路、曹休领五千弓弩手截住谷口。

    牛辅徐晃二人大惊骇然,急忙调转坐骑,夺路而逃。

    刚回过身,正迎见临潼四路兵马追来,于禁奋勇当先,直取牛辅。二将相斗十余合,牛辅胆怯,被于禁一刀斩落马下。

    曹操大兵四面合围,数千西凉兵心惊胆战,又见主将战死,战心顿失,纷纷跪地请降。

    吕布挥方天画戟直取徐晃,徐晃大骂吕布,忘恩背义之贼,举开山大斧,与吕布恶战。

    二人战四十回合,徐晃敌不住吕布,拨马而走。曹休见了,在旗影掩护之下一箭射出,正中徐晃肩窝。

    徐晃啊呀一声,翻身落马,数十名曹兵往前,将徐晃生擒活捉。

    各路兵马汇合一处,押解徐晃并数千战俘,返回长安,向曹操交令。

    曹操一见徐晃被押解上殿,急忙喝止,亲自下座,为徐晃松绑,好言劝慰。徐晃感念曹操恩德,情愿降顺。

    曹操大喜,在大殿设宴,为徐晃接风。

    吕布见曹操重待徐晃,胜过自己许多,心下不忿,宴间闷闷不乐。曹操看在眼里,只做不知。

    此一战,迁延数月,耗费巨大。又新增兵马近十万,渐渐粮草不支。曹操留夏侯渊守长安、曹洪驻潼关,自领大军回兖州,休整兵力、筹措粮辎,再图后进。

    回军途中,经过洛阳一境,虽然仍旧破败,但是却有了一些生机。洛阳自从被大火焚烧之后,化作一片废墟。也正因为这样,各路诸侯都觉得这里没有价值了,这里反而成了一处太平所在。

    乱世之中,太平对于百姓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渐渐的有许多流民百姓迁徙到这里,开始垦荒种地,重建家园。

    曹操见到这种情景,大为欣喜,洛阳这么大地面儿,要是荒废了,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曹操便在此暂时屯扎,派人从兖州运送大批农资、器具以及各种耕建器械,向这些流民百姓发放。

    百姓感念曹操恩德( 三国英雄谱 http://www.xlawen.org/kan/372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