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部分阅读
知大家,让全村的人都躲进了山上,虽然村里少了不少东西,但是和其他村比起来好多了,至少没有一个人死掉。
连村长三叔公也破例夸了夸张春花,一时间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现在在村里也能说上话了,她看见时机成熟,马上找到了三叔公。
三叔公虽然辈分高,但刚五十出头,身体硬朗:“春花呀,找我啥事呀。”
张春花笑了笑:“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到前一段时间,村里遭了秧,有些难受。”
三叔公年纪大了,看得很开:“这有啥,东西没了就没了,人活着就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得过且过呗,他这人也没有什么大本事,活着就好。
也没啥大眼界,总之就是一个普通人,当初村里的年轻人去参军,他不支持也不鼓励,啥也没说,他们留在村里的家人,没了壮力,日子过得艰辛。
他也时不时帮上一把,都是村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呢。
张春花说道:“那这也不是办法呀,那鬼子一来,咱们走的急,能带多少东西,还不如提早藏起来呢,我家的粮食都藏起来了,这回可没事。”
三叔公有些惊奇了:“你藏在什么地方了?”藏在什么地方找不到?
张春花神秘的一笑:“地洞里面,我没事的时候挖的可大了,连养的鸡都放在里面了,一点事也没有。我想着家家都挖,不是挺方便的?”
事关自己的安危,三叔公难得的雷厉风行一把:“那带我去你家看看,把铁柱,春生他们都叫上。”
几个有见识的人(特指到过县城,做过买卖的家里顶梁柱)一看觉得这个点子好,几人还下去试了试,感觉可行。
当即讨论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都有三分机灵,在加上张春花时不时的在一边补充,几人很快就形成了粗糙的理论:家家户户都挖地道,能连起来更好。
这说干就干,村里都是干农活的好手,平常砌墙盖房都不在话下,干起来也很迅速,附近的十里八乡亲戚都连着亲戚,很快人都知道了赵家庄要挖地道的事。
地道能当个啥,谁家没有?不就放点过冬的蔬菜吗,能派上啥大用场,都是嘲笑两句,没人放在心上。
废这功夫干什么,鬼子要是来了,得了消息直接往附近山上一跑不就行了,大家都当成笑话。
张春花可是很有信心,地道在前世可是大大有名,风靡整个华北地区,还有鼎鼎有名的地道战,连她这个没出门的人都听说过。
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但是张春花让它提前出世了。
其他人看她这么有信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后来地道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赵家村的人刚开始只是小打小闹,一看真的有效,立刻开始了大工程,把家家的地道连起来。
虽然是好办法,但是流传的还是不广,只有附近的村庄学了去,没有人组织,推广很慢。
第一百七十三章 抗战年代篇(二)
张春花也不在意,只要自己村成功了就好,她主要就是要让别人看看自己有这个本事。
苦日子绝对难熬,所以张春花清清楚楚记得,哪一年她遭了什么罪,什么时候鬼子来大扫荡了,春旱了,粮食收成不好,来抓壮丁什么的,提早都做了准备。
不到一年,村里的人都知道张春花是个有本事的,王铁牛去了她有福了。
冬天时,她等的人终于到了,有几个在附近做任务的人,准备歇歇脚,休整一晚上。
其中有和王铁牛一起参军的人,知道自己村在附近,便建议来自己村,领头的人也同意了。
入夜的时候找到村长家,其余几个人回到了自己家,表面上没有任何动静,但都是关上门自己家乐呵。
没一会消息就传遍了全村,有的看自己儿子没回来问了问,知道儿子呆在部队里面,没出任务,真是又高兴又担心。
张春花得知人回来了,松了一口气,村里变化大,当兵的都是有见识的人,一打听肯定就知道自己的事了。
领头的是个政委,文化人,心思细腻,这一路上看得多了,来到赵家村就感到有些不一样,直到闻到肉的香味才知道哪不对劲了,这里的人精神气不一样,不向别的地方麻木。
看到端上来的小鸡炖蘑菇,杨政委有些感动但又有些不好意思,现下的日子谁都难过,就是过年也吃不上一口肉,也是常有的事。
当即沉下了脸:“村长,我们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您随便给我们弄点吃的就行了,这太丰盛了。”
三叔公最近的日子过得不错,有意炫耀,“杨同志,你要是早半年来,想吃炖肉可是难办,现在偶尔吃上一只可容易的很。”
杨政委果然感兴趣,连忙询问。
“之前勤快点的谁家不养几只鸡,喂几头猪的村里也大有人在。可这天下不太平呀,鬼子一来,人都来不及跑,谁还有心思管这些畜生。”
杨政委在一边点头,老百姓家的粮食一丰收,鬼子就看准时机来抢,弄得人地也种不下去,家禽也不敢养。
养也是白养,但是不养日子越来越难过,成了一个死结,难道赵家村有什么点子不成
看到自己认识的大人物也不解,三叔公顿时高兴起来,拿着筷子说道:“吃饭,吃完了我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肉炖的很香,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肉了,但是杨政委竟然提不起兴趣了,来不及细细品尝,一心的只想着赶紧吃完饭,看看赵家村的秘诀。
吃完饭之后,三叔公亲自带着人看了自家的地道,还带人在里面走了一圈,三叔公很骄傲的逐一介绍哪是通风口,哪是活路,哪是死路,说的头头是道。
真把杨政委给镇住了,看来高手总是在民间,一山总比一山高呀。
殊不知前世地道被发明出来之后,推广很难,尤其是老百姓,你不说的通俗易懂,不让人看出好处,谁跟你学呀。
所以负责推广的通知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那是风趣幽默,更是举例无数。
张春花把这些东西一直记在心里,教人的时候,就把上一世人家的说辞拿来用,效果不要太好呀。
三叔公还在滔滔不绝:“平时有人在路口看着,一不对我们就来这里,地方大什么都能放下,”
杨政委忍不住的请教:“这真是个利器呀,咱们这个地区的土质都差不多,要是推广开来,真是造福百姓呀。就是不知道是哪一位高人想出来的点子呀。”
虽然三叔公不知道土质一样是什么意思,但也能猜个大概,这土不都一样嘛,知道他们也想学,顿时高兴起来,他们赵家村没什么顶尖的,这一回不是要做所有人的师傅了吗。
于是连连摆手:“啥高人呀,是我们村的春花,她男人铁牛去当兵了,她一个女人把家整饬的可好了,点子也是一个接一个。”
杨政委吃惊了:“原来还是为女同志。”这家人觉悟可够高的,丈夫去部队当兵,妻子在家也撑起半边天。
三叔公也没有啥男女偏见,村里人口多就好,当即说起了张春花,干活麻利,懂得多还有些见识,胆子也大。
听说她还懂医,在山上找到几种常见的药材,治个头疼发热的不成问题。
这三叔公的描述之下,杨政委对张春花的印象好了起来,在他看来这就是为觉悟很高的女同志,丈夫走之后,她顶起了半边天,而且好学,乐于助人,知道什么也不藏着掖着,部队就是缺少这样的人呀!
殊不知张春花还嫌自己懂得不多呢,恨不得把上一辈子后来遇到的事,知道的东西全说出来,让大家看看自己的本事。
原本准备第二天就走,杨政委临时决定再呆一天,看看那位张春花同志能不能吸收进来,人家说不定想和丈夫团聚呢。
第二天杨政委在别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张春花家里,看看她是不是如同别人说的那么能干。
一见面,果然是个爽快利落的人,跟她说一些外面的事,她也能答的出,就是看起来有些紧张,不过杨政委也没有当成一回事,村里的人有的一辈子都呆在村里,没有出过远门。
看到一个陌生人就像看到什么稀奇的东西一样,有些紧张是应该的。
张春花确实是紧张,她原来的前大半辈子都是呆在这里,此前计划的很好,但是临阵有点退缩。
但是当官太太的欲/望抵住了一切害怕,她不能呆在这里了,这是唯一的机会了,呆在这里就会和上一世一样,拿到王铁牛的休书,落得和上一世一样凄惨的下场。
不能再让那个狐狸精夺走自己的一切了,自己也应该过上好日子。
考察了一会之后,杨政委下定了决心,便开始把话题扯到王铁牛身上,说实在王铁牛现在是个什么性子,张春花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在她心中的形象,就是他几十年后的威武形象。
杨政委做的就是找人谈心的活,部队的人都混个脸熟,能记住的人都是特点鲜明的人,愣是想不起这个王铁牛的人是谁,估计没什么特点。
现在的王铁牛还没有发达,之前杨政委找人了解过,知道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不识字,胆子大,作战勇猛,听从上级命令,部队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汉子。
但是在张春花嘴里,他都快成了世上最完美的人了,说起他就不住的崇拜。
看在杨政委的眼里,就成了他们夫妻感情深厚的标志,刚提起愿不愿意夫妻团聚,张春花的眼睛都亮了,连连点头,她做这么多,不就是回到王铁牛身边吗。
接下来的一整天,张春花都忙着收拾东西,这破屋子反正以后是不会回来了,就拜托邻居看着。
把自家养的四五只鸡全杀了,连夜熏制,还有做好的泡菜咸菜什么的都包上,连着收集的干蘑菇一起包了个大包,面什么的也带走。
杨政委看了有些佩服,一个女人为了自己丈夫说走就走,只带些吃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三天张春花跟着来人,带着大包小包走了,村里又恢复了平静。
一行人专拣偏僻的小路走,遇上敌人也躲藏起来,带着东西根本没办法动手,小半个月才回到根据地。
带来的东西还遭到了领导的训斥,老百姓都不容易还拿别人的东西,几人有赵家村出身的,解释了一番才被相信。
杨政委还专门说了赵家村的变化,听到地道的时候,上级的眼睛都发光了,还找张春花谈话,张春花刚收拾好自己,饭刚吃了两口就被人叫过去。
照着前世别人说的话照说了一遍,听得别人连连点头,回去之后,她的心情还有些高涨,上辈子什么时候有这机会呀。
接待安排她的是杨政委的爱人赵莲,听了丈夫的话之后,对张春花很有好感,问清她会什么之后,就先把她安排到了后勤,先熟悉一下情况。
另一边赶紧叫王铁牛过来,让夫妻俩见见面。
王铁牛听说自己妻子来部队了,还以为别人和她开玩笑呢,就她那个性子,镇上都没去过几回,还能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
一见面真傻了,还真是张春花,“你咋来了?”
一边的赵莲笑了,把张春花的丰功伟绩都说了,“你可娶了个了不得的老婆。”
对于王铁牛来说,他才和张春花分开两三年,妻子是啥样子,自己还不清楚,他可不知道她还有这本事。
对于张春花来说,她和王铁牛都几十年没见了,一见面激动不已,最后留着泪说道:“咱们好好过日子吧,我会成为一个配得上你的人的。”
王铁牛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当初他要跟着部队走,张春花就是不同意,自己一恼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看来她现在理解了自己,所以跟着自己一起来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抗战年代篇(三)
于是点点头:“知道了,你就先跟着嫂子吧。”
张春花说道:“知道了,杨嫂子人很和气的。那你住哪呀,我把我的东西收拾收拾放你那。”
王铁牛皱着眉头说道:“我现在才是个小队长,和几个人一起住,可没你住的地方,你先跟着嫂子吧。”
张春花一想到前世他爬的那么高,现在怎么还没动静,只是个小队长就有点恼怒,脸也沉了下来。
但是一瞬间又高兴起来,他现在还没有发达起来,肯定跟那个狐狸精还没有认识,这样拦断他们更方便了。
于是温柔的说道:“我知道了,那我不在你身边,你小心一点。”
王铁牛感到自己妻子比以前会说话了,他们两三年没见了,加上张春花现在正年轻,重新回来之后又注意保养自己,看着也是秀美无比。
当下心也火热:“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到时咱们在这里也有个小窝。”
一时间两人都满意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淡,张春花在后勤上帮忙,不时的有些新点子,做饭有好,很快和别人打成一片,在后勤上都是结过婚的妇人,闲起来也爱说些八卦。
张春花也不藏着掖着,落落大方,大家都赞她是个爽利人。
混熟之后,她才指着几个明显看着不一样的小姑娘问道:“嫂子,那些小姑娘年纪这么小就来参军呀,他们能干什么?”
赵莲看看那些小姑娘笑了:“那些都是千金小姐的命,都是大学生,宝贵着呢,人家都是千里迢迢的投奔过来的,都在医院里帮忙。”
张春花有些不服气,在她印象里,那医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她们村里还没有一个赤脚大夫呢,听说她认识草药之后,就连三叔公看她都不一样了。
不过人家一看就知道有背景,她才来几天,也不敢说什么闲话。
没过几天,张春花被医院的院长叫了过去,问她都认识什么草药,张春花是张口就来,一打听才知道,医院里现在用的都是西药,药品很珍贵,根本供应不上,医院就决定去采草药。
虽然大家都知道些药材的名,但是见过的都是些干药材,因此找几个熟悉的人带着,去附近山上采些药草。
这是第一次去,熟悉的人越多越好。
张春花跟着去了,前几天医院的所有人都去了,大家一起干几天就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在山上的时候,张春花见到了医院所有水灵灵的小姑娘,一时间竟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才是陪在自己位高权重丈夫身边的那个女人。
张春花是最后一批走的,回来之后,赵莲才告诉她,王铁牛出去打仗受了伤,现在正在医院里。
她急忙跑到医院里面,看到自己丈夫头上身上都用绷带包起来了,知道受的伤不轻,但是还没来得及心疼,怒火就冲昏了头。
旁边一个两条辫子的小护士正在喂丈夫饭,两人还有说有笑的。
一看到这个女人的侧脸,张春花敢肯定这个女人就是后来占了自己位子的女人。
马上走了上去,“妹子,我是他爱人张春花,谢谢你看护我丈夫了,剩下的我来吧。”
李薇连忙站起来:“原来是嫂子呀,那我就交给你了,我去看看其他地方。”
说着顶着张春花审视的眼光不慌不忙的走了,内心吐槽,看个毛,我和男主角才第一次见面呢,什么都没有,你不训练老公,看我干什么。
王铁牛对李薇的离开也不在意,两人才第一次见面,人受了重伤,护士在一边看着顺便安慰,心里绝对会好受一些,医院里都是这样,他又没有什么特殊的。
张春花接过饭,就开始喂了起来,并决定从明天起,一天三顿她都过来送饭。
王铁牛唯一不满的就是妻子对外面的事不在意,只和他说些家里长短的,对自己打仗没有什么看法。
不像刚才那个小护士,见的世面大,还崇拜自己,几句话就让自己说了个尽心。
张春花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失落,在她看来女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好了,而且自己的丈夫反正最后成个大官,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张春花手上也有活计,有时送饭就晚了一点,有时匆匆来了,却发现王铁牛正吃着饭,李薇就在一边看着。
气的她把饭缸往旁边一放,“哎,我说妹子,你这是咋回事?整天围着我男人转,他的饭我来送过来就行了,你着急个什么劲。”
李薇站起来:“这是医院的规定,伤员都必须按规定吃饭,我也是按照领导指示行事。”
张春花一听就不乐意了,“你别给我找借口,你给我说明白,是不是看上我男人了!”
王铁牛在一边看着没吭声,女人的事就应该她们自己解决,一个大男人掺在其中算个什么事。
而且她们吵架的原因还是自己,多少让他有点虚荣。
看着旁边有人往这边看,张春花也不怕,就怕事情闹不大。
最后上面把他们三个人叫出去谈话,赵莲负责此事。
赵莲严肃的看着眼前的人:“还是在公共场合,也不注意一点形象,这件事影响很不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春花首先诉苦,“她老是惦记我男人,我看见都不止一回两回了,明显思想有问题。”
赵莲把事情也了解个大概,沉着脸说道:“范文静,是不是这样?你这也太不像话了,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女娃娃呀,就是心高气傲,看见什么都想要,也不看看东西都是有主的。”
她这话明显是偏向张春花,现在虽然不明显,但是部队里的女人分为了两类,一类就是原来的农村妇女,吃苦耐劳,勤快能干,一类就是城里来的女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但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苦。
可一个个有狐媚手段的很,说话娇滴滴的,男人们也偏向他们,很多人都看上她们了,自己的丈夫是政委,能文能武,一个个都往他身边凑。
她帮定张春花了,“范同志,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情节和严重。你要写一份检查,在周一大会上做检讨,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要不然就让组织开除你。”
李薇站起身子就往外走:“凭什么让我做检讨?我不服。”
看到有人这么和自己顶,赵莲也有气了:“这是组织作的决定,你耍什么小脾气,这就是你的觉悟?”
“要是组织做的决定我当然服从,但是我看这是你的私心,所以我不服。”
“那收拾你的东西赶紧滚出去,这里不欢迎你!”
李薇看了她一眼转身就走,赵莲还以为她心虚害怕了,顿时得意起来:“妹子,对付这种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张春花看着赵莲敬佩的说道:“嫂子,我可真服你了,你没看到她那张脸,都青了。”
“哼,我可没有说什么,我这是公事公办。”说着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笑声还没有落,就有人敲门,一问原来是杨政委找她和张春花,赵莲纳闷的去了:“这个老杨,到底什么事呀,就不能回家再说。”
到了地方一看,不但自己丈夫在,还有其他几位领导,都是一脸严肃的看着她和张春花,对面李薇倒是一脸轻松地坐在那里。
赵莲要是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白活了,“范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薇看着她们说道:“刚才我觉得您的处理不公平,所以就找了领导汇报,希望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赵莲的脸顿时红了,张春花马上帮忙说道:“领导怎么会有错呢,有什么不能私下说。”她看似在批评李薇,实则在挑拨离间,赵莲也是越想越生气,这李薇太不给她面子了,解决女同志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是她来处理,现在告到男同志那里算是怎么回事。
杨政委首先开口:“好了,情况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但到底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春花同志你再说一遍。”
张春花也不知道李薇刚才到底说了什么,只好把告诉赵莲的话再说了一遍,“这不是她的不对吗,明知道我是王铁牛的爱人,还一个劲的往我们中间凑,不知道打得什么主意,说不定她参加革命打得就是我男人的主意。”
她现在也上过几堂政治课,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什么事都往高处说。
李薇说道:“我对所有的伤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再说了这也是医院规定,我喂饭的伤员多了,难道对他们每个都有不好的想法?至于我参加革命的理由……”
李薇看了张春花一眼:“为了一个陌不相识的男人,我从学校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当个小小的护士,这种理由亏你想的出来。也不是我虚荣,王铁牛年纪比我大的多,还有了老婆,大字不识一个,表现也一般,我能看得上他?”
在做的领导虽然不喜欢李薇尖酸的语言,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要是王铁牛痴缠李薇还差不多。
第一百七十五章 抗战年代篇(四)
不过面上还要批评李薇一顿,还没有说话,就被张春花打断了。
“胡说八道,铁牛可好的很,人忠厚老实,工作也勤奋认真,等到咱们胜利的之后,他也能当上大官,位置可不比现在在场的领导差。你早就看出我家铁牛有本事,故意往他身边凑,别以为我不知道了。”
她也知道王铁牛现在职位低,但是以前李薇为啥还要嫁给他,不就是看出他将来有本事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非要拆穿她的真面目不可。
她的话刚一说完,全场都看着张春花,心想她没有病吧。
就好像现在人人都知道放牛娃朱元璋当了皇帝,但是当时人可不知道,要是朱元璋老婆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人:“别巴结我丈夫,他可是未来的皇帝。”
任谁都以为她说的是梦话。
杨政委做的思想工作多了,也多少了解人们的想法,他以为是在张春花的眼里自己的丈夫是最好的,谁不是感觉自己家人是最好的。
于是咳嗽一声说道:“张春花同志,这都是你自己的猜想,还有赵莲同志,做事可不能随心所欲,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互相道个歉,别让事情扩大了。”
李薇首先站起来:“对不起,是我平时的言行不当,才让张春花同志误会。还有刚才我感觉赵莲同志的处理不当,才向上级告状的,我太鲁莽了,请原谅。”
张春花看她服软了,意有所指的说道:“什么原谅不原谅,以后你离我丈夫远一点就行了,我没多少文化,让我撞见我就大闹一场。”
赵莲一看两人和好了,顿时有点下不了台,她做这么多是为了谁?结果自己倒成了恶人。
顿时没好气的说道:“看来调解人的活,我干不了,以后另请高明吧,我是不想掺和了。”
“主意你说话的语气,赵莲同志。”
杨政委向来是个温和的人,赵莲一听丈夫训斥自己,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留着泪走了。
杨政委看着明明是处理别人的家事,结果自己后院着火了,脸也沉下来了,最后不知道是怎么处理的。
李薇再也没有往王铁牛身边凑,医院里面本来事情就多,原来她和王铁牛一天也没有见几次面,但是伟大的剧情总是在这个时候,让张春花出现。
没有了李薇做对比,王铁牛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挺满意的,伤好之后就出院了,因为战场上的功绩被提拔为排长了,虽然只升一级,但是他和妻子有了个小小的房间,两人终于能住一块了。
夫妻俩几年没见,加上有了自己的地盘,一时间是热情如火,小两口是亲密无比,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根据地里转转,惹得无数人打趣他们。
在前世这个时候,李薇和王铁牛已经互相有好感,李薇眼界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空闲下来就教他识字。
虽然对识字没什么兴趣,但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两人有共同语言,这样也挺好的,他就一直坚持下去了。
半个月之后,突然有个消息:某师的师长要找警卫员,也没有什么条件,感觉有能力就去试试,王铁牛也有些意动。
当然他并不是在乎什么警卫员,而是感觉自己的本事也不错,和大家比一比。
张春花见了,不许他去,警卫员什么的名字怪好听,说白了还不是伺候人的,她丈夫未来可是当大官的,一步步往上升就行了,还用做别人的副手?
于是劝道:“和别人争什么,别那么没出息,你呀,就好好的打仗,领导自然看重你,将来你自己当个师长不挺好的,当什么警卫员,以后提起来好听?”
王铁牛一听也是,他本来就是个男子汉,虽然有些憨厚,但是心里也有些往上爬的野心,当兵的谁不想当将军呢。
不过以前他都只是在心里想想,谁想到自己老婆竟然这么看好他,时时的给他信心,就好像很确定他能出人头地一样。
慢慢的也坚信自己能成功起来,就没有关注选警卫员一事,而是一门心思的打仗。
结果也闯出了勇猛的名声,不到半年时间就晋升为副团长,接到任命之后,王铁牛还兴高采烈的,但是看到团长就有些不乐意了。
随着身份的转变,他的脾气也大起来,立刻找上了杨政委:“为啥让我做副手?”
杨政委严肃的说道:“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可没有职位的高低,不分正手,副手什么的。”
王铁牛说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凭啥我不是团长,那个团长胆小的很,根本不会打仗,我凭啥听他的。”
杨政委耐着性子说道:“王铁牛同志,你作战勇猛,但是脾气暴躁,现在任命的这个赵团长性子谨慎,你们两个正好一文一武互补。”
“啥谨慎,我看就是胆小。”
杨政委也火了:“这就是命令,命令刚下来你就找事是不是!”碰上王铁牛两口子就没好事。
王铁牛倔的就像一头牛,天生胆大,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还有他爱人张春花看起来老实,实际上精明无比,因为她,他们两口子还吵了一架。
现在根本不能提李薇,一说起来,赵莲就急的跳脚,说他有私心,偏袒李薇,现在还是他们两口子之间的一根刺。
这可好了,他白天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晚上回去还要给自己老婆做思想工作,他容易嘛。
王铁牛没有得到解释,灰溜溜的回来了,张春花一问也急了:“你呀,就不应该去问杨政委,命令下来了还问啥,只要你立下功劳,还用把什么赵团长放在眼里?”
王铁牛仔细一想,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忍不住夸了夸自己老婆。
一边的张春花也得意起来,前世现在的自己已经被王铁牛休掉了吧,那个自己就是胆子太小了,要是当时直接闹到部队里,后来还有李薇什么事呀。
她多活几十年,自认为经验丰富,时不时的给自己的丈夫做指点,几次下来,王铁牛还真是顺风顺水,
张春花一去医院里面,就发现里面的护士围在一起聊天,话题不外乎关于选警卫员的事情,这年头娱乐也少,稍微有了话题,就够大家叽叽喳喳的聊上几天。
特别是这里都是小姑娘,去应征的都是大小伙子,更让她们兴奋。
不过她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个护士相好的,在部队里干的好好的,现在非要去报那个什么警卫员,让她一肚子气。
旁边还有人在一边劝解她,李薇也在其中,“你别急,要我看这可是一条出路。”
“怎么说?”
“当上警卫员之后,虽然做的都是跑腿的活,但是只要机灵,还怕得不到领导赏识?领导心中有了你,以后有啥好事自己就想到了你,不是有句话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大家一听也有些道理,虽然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但是离领导近呀。
“话是这么说,但是离领导近,你有啥毛病,他不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吗,我觉得还是一步步的走踏实。”
李薇点点头不再言语,成功的路不一样,都是人走出来的,就看你怎么选择了,之前的范文静表面上文静,内心精明的要命。
她看上王铁牛之后,没几天就拴住他的心,把自己的原配老婆休了,在部队里成了一对人人羡慕的情侣。
想想看,一个女大学生看上了一个不识字的穷小子,除了真爱还有什么。
范文静看上他除了他性子好之外,能力也不错。两人没什么根基,就是普通的小兵,想往上爬只有走捷径。
正巧碰上这次招收警卫员,范文静就让王铁牛去试,果然成功,在师长面前留下了好印象,伴随着师长的高升,成了心腹的他也一步步高升,为他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范文静就是王铁牛的军师,她对王铁牛确实不错,但是谁要是挡在他们的路上,她就不客气了,例如张春花。
这一世他们的姻缘被张春花给搅了,没了范文静为他铺路,不知道张春花和他能走到哪一步。
张春花听见了她们说的话,马上站了出来,“还是这位妹子说的话实在,做人呀,就要踏实,有些人就知道偷滑耍奸,干什么都想着省事,最后非得有报应不可。”
“是呀,你说的太对了,就是不知道你说的是谁?”李薇也不甘示弱。
“谁应就是说谁!”
“哦,那看来说的不是我了。”李薇摊摊手。
“说的就是你这个蛊惑人心的小人。”说着张春花抓住了刚开始说话的人的手:“咱们就要踏踏实实的,可不要听别人胡说!”
其他人看着她们俩个都不出声,李薇和张春花有矛盾谁都能看出来,以前也有人劝过,但是落得两边不讨好,渐渐的也没人管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抗战年代篇(五)
李薇默不作声的回到自己的岗位,旁边有交好的说:“没事吧。”李薇摇摇头。
这日子真没法过了,自从张春花来之后,所以人都知道她肖想张春花的丈夫王铁牛,知道的只是笑笑,不知道的就站在张春花一边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不知情的。
自己已经落后了,必须彻底转变自己的形象。
李薇想了想,亲自找到了院长,说希望去野战医院,院长一听也有些吃惊,野战医院就设在前线不远,条件很差,做手术的时候还能听见炮响。
所以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差的人,根本就不让他们去,去了也是拖后腿,本来你是救别人的,别到头来别人还要救你。
李薇认真的说道:“我现在已经能做简单的手术了,护理的工作做得也不错,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希望进一步的锻炼是好事,但是遇到问题可不能逃避,要不然形成习惯以后要改可难了。”
他也是知道李薇和张春花之间的矛盾的,还想着李薇是不是为了避开张春花,才决定换个环境的。
“问题是有的,我从来没有逃避过,而且我这个打算很久以前就有了,只不过现在才说。”她避开张春花可不是怕她,碰上张春花也没有吃过亏。
看着她坚定的眼神,院长还是心软了,“好,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实在受不住了就对我说,别硬撑着。”
没过几天,李薇就离开根据地,去了前线,医院里知道的都有些佩服,张春花撇撇嘴,“打仗都是男人的事,一个黄毛丫头跟过去能干什么。”
她将心比心,自己活了两辈子都不想去前线,枪眼无情,谁知道自己会不会倒霉,自己回来是为了享福的,要是遭罪和前世一样,自己还回来干嘛。
至于战场上的王铁牛,她从来没有担心过,前世他活的好好的,没缺胳膊少腿,还爬的很高,这辈子肯定也不会出什么事。
不过她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世和前世已经不一样了,她改变了很多事情。
当然要是张春花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更美好,王铁牛会更进一步的,就是最差,他还会是前世那个位置。
李薇觉得战场真的是个能考验人的地方,说是野战医院,其实就是简单的搭个棚子,里面有几个医生还有护士,旁边很多战士运送着伤员。
很多人认真做事都需要安静的环境,就好像高考,考点附近连施工的建筑都停工了,生怕影响考生们的发挥。
医院因为离前线很近,所以前线战斗的声音清晰的传了过来,遇到对方发射炮弹,射的近了,明显可以感到简易手术室都在晃动。
医院当然不能离前线太远,要不然还没有抬到地方,伤员在担架上都没气了。
所以这里的人医术精湛的同时,那心里因素也是杠杠的。
李薇刚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虽然不是打仗,但是和打仗没两样,在这里就是不缺实习的( 〖系统〗软妹子成长记 http://www.xlawen.org/kan/3777/ )
连村长三叔公也破例夸了夸张春花,一时间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现在在村里也能说上话了,她看见时机成熟,马上找到了三叔公。
三叔公虽然辈分高,但刚五十出头,身体硬朗:“春花呀,找我啥事呀。”
张春花笑了笑:“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到前一段时间,村里遭了秧,有些难受。”
三叔公年纪大了,看得很开:“这有啥,东西没了就没了,人活着就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得过且过呗,他这人也没有什么大本事,活着就好。
也没啥大眼界,总之就是一个普通人,当初村里的年轻人去参军,他不支持也不鼓励,啥也没说,他们留在村里的家人,没了壮力,日子过得艰辛。
他也时不时帮上一把,都是村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呢。
张春花说道:“那这也不是办法呀,那鬼子一来,咱们走的急,能带多少东西,还不如提早藏起来呢,我家的粮食都藏起来了,这回可没事。”
三叔公有些惊奇了:“你藏在什么地方了?”藏在什么地方找不到?
张春花神秘的一笑:“地洞里面,我没事的时候挖的可大了,连养的鸡都放在里面了,一点事也没有。我想着家家都挖,不是挺方便的?”
事关自己的安危,三叔公难得的雷厉风行一把:“那带我去你家看看,把铁柱,春生他们都叫上。”
几个有见识的人(特指到过县城,做过买卖的家里顶梁柱)一看觉得这个点子好,几人还下去试了试,感觉可行。
当即讨论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都有三分机灵,在加上张春花时不时的在一边补充,几人很快就形成了粗糙的理论:家家户户都挖地道,能连起来更好。
这说干就干,村里都是干农活的好手,平常砌墙盖房都不在话下,干起来也很迅速,附近的十里八乡亲戚都连着亲戚,很快人都知道了赵家庄要挖地道的事。
地道能当个啥,谁家没有?不就放点过冬的蔬菜吗,能派上啥大用场,都是嘲笑两句,没人放在心上。
废这功夫干什么,鬼子要是来了,得了消息直接往附近山上一跑不就行了,大家都当成笑话。
张春花可是很有信心,地道在前世可是大大有名,风靡整个华北地区,还有鼎鼎有名的地道战,连她这个没出门的人都听说过。
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但是张春花让它提前出世了。
其他人看她这么有信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后来地道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赵家村的人刚开始只是小打小闹,一看真的有效,立刻开始了大工程,把家家的地道连起来。
虽然是好办法,但是流传的还是不广,只有附近的村庄学了去,没有人组织,推广很慢。
第一百七十三章 抗战年代篇(二)
张春花也不在意,只要自己村成功了就好,她主要就是要让别人看看自己有这个本事。
苦日子绝对难熬,所以张春花清清楚楚记得,哪一年她遭了什么罪,什么时候鬼子来大扫荡了,春旱了,粮食收成不好,来抓壮丁什么的,提早都做了准备。
不到一年,村里的人都知道张春花是个有本事的,王铁牛去了她有福了。
冬天时,她等的人终于到了,有几个在附近做任务的人,准备歇歇脚,休整一晚上。
其中有和王铁牛一起参军的人,知道自己村在附近,便建议来自己村,领头的人也同意了。
入夜的时候找到村长家,其余几个人回到了自己家,表面上没有任何动静,但都是关上门自己家乐呵。
没一会消息就传遍了全村,有的看自己儿子没回来问了问,知道儿子呆在部队里面,没出任务,真是又高兴又担心。
张春花得知人回来了,松了一口气,村里变化大,当兵的都是有见识的人,一打听肯定就知道自己的事了。
领头的是个政委,文化人,心思细腻,这一路上看得多了,来到赵家村就感到有些不一样,直到闻到肉的香味才知道哪不对劲了,这里的人精神气不一样,不向别的地方麻木。
看到端上来的小鸡炖蘑菇,杨政委有些感动但又有些不好意思,现下的日子谁都难过,就是过年也吃不上一口肉,也是常有的事。
当即沉下了脸:“村长,我们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您随便给我们弄点吃的就行了,这太丰盛了。”
三叔公最近的日子过得不错,有意炫耀,“杨同志,你要是早半年来,想吃炖肉可是难办,现在偶尔吃上一只可容易的很。”
杨政委果然感兴趣,连忙询问。
“之前勤快点的谁家不养几只鸡,喂几头猪的村里也大有人在。可这天下不太平呀,鬼子一来,人都来不及跑,谁还有心思管这些畜生。”
杨政委在一边点头,老百姓家的粮食一丰收,鬼子就看准时机来抢,弄得人地也种不下去,家禽也不敢养。
养也是白养,但是不养日子越来越难过,成了一个死结,难道赵家村有什么点子不成
看到自己认识的大人物也不解,三叔公顿时高兴起来,拿着筷子说道:“吃饭,吃完了我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肉炖的很香,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肉了,但是杨政委竟然提不起兴趣了,来不及细细品尝,一心的只想着赶紧吃完饭,看看赵家村的秘诀。
吃完饭之后,三叔公亲自带着人看了自家的地道,还带人在里面走了一圈,三叔公很骄傲的逐一介绍哪是通风口,哪是活路,哪是死路,说的头头是道。
真把杨政委给镇住了,看来高手总是在民间,一山总比一山高呀。
殊不知前世地道被发明出来之后,推广很难,尤其是老百姓,你不说的通俗易懂,不让人看出好处,谁跟你学呀。
所以负责推广的通知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那是风趣幽默,更是举例无数。
张春花把这些东西一直记在心里,教人的时候,就把上一世人家的说辞拿来用,效果不要太好呀。
三叔公还在滔滔不绝:“平时有人在路口看着,一不对我们就来这里,地方大什么都能放下,”
杨政委忍不住的请教:“这真是个利器呀,咱们这个地区的土质都差不多,要是推广开来,真是造福百姓呀。就是不知道是哪一位高人想出来的点子呀。”
虽然三叔公不知道土质一样是什么意思,但也能猜个大概,这土不都一样嘛,知道他们也想学,顿时高兴起来,他们赵家村没什么顶尖的,这一回不是要做所有人的师傅了吗。
于是连连摆手:“啥高人呀,是我们村的春花,她男人铁牛去当兵了,她一个女人把家整饬的可好了,点子也是一个接一个。”
杨政委吃惊了:“原来还是为女同志。”这家人觉悟可够高的,丈夫去部队当兵,妻子在家也撑起半边天。
三叔公也没有啥男女偏见,村里人口多就好,当即说起了张春花,干活麻利,懂得多还有些见识,胆子也大。
听说她还懂医,在山上找到几种常见的药材,治个头疼发热的不成问题。
这三叔公的描述之下,杨政委对张春花的印象好了起来,在他看来这就是为觉悟很高的女同志,丈夫走之后,她顶起了半边天,而且好学,乐于助人,知道什么也不藏着掖着,部队就是缺少这样的人呀!
殊不知张春花还嫌自己懂得不多呢,恨不得把上一辈子后来遇到的事,知道的东西全说出来,让大家看看自己的本事。
原本准备第二天就走,杨政委临时决定再呆一天,看看那位张春花同志能不能吸收进来,人家说不定想和丈夫团聚呢。
第二天杨政委在别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张春花家里,看看她是不是如同别人说的那么能干。
一见面,果然是个爽快利落的人,跟她说一些外面的事,她也能答的出,就是看起来有些紧张,不过杨政委也没有当成一回事,村里的人有的一辈子都呆在村里,没有出过远门。
看到一个陌生人就像看到什么稀奇的东西一样,有些紧张是应该的。
张春花确实是紧张,她原来的前大半辈子都是呆在这里,此前计划的很好,但是临阵有点退缩。
但是当官太太的欲/望抵住了一切害怕,她不能呆在这里了,这是唯一的机会了,呆在这里就会和上一世一样,拿到王铁牛的休书,落得和上一世一样凄惨的下场。
不能再让那个狐狸精夺走自己的一切了,自己也应该过上好日子。
考察了一会之后,杨政委下定了决心,便开始把话题扯到王铁牛身上,说实在王铁牛现在是个什么性子,张春花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在她心中的形象,就是他几十年后的威武形象。
杨政委做的就是找人谈心的活,部队的人都混个脸熟,能记住的人都是特点鲜明的人,愣是想不起这个王铁牛的人是谁,估计没什么特点。
现在的王铁牛还没有发达,之前杨政委找人了解过,知道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不识字,胆子大,作战勇猛,听从上级命令,部队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汉子。
但是在张春花嘴里,他都快成了世上最完美的人了,说起他就不住的崇拜。
看在杨政委的眼里,就成了他们夫妻感情深厚的标志,刚提起愿不愿意夫妻团聚,张春花的眼睛都亮了,连连点头,她做这么多,不就是回到王铁牛身边吗。
接下来的一整天,张春花都忙着收拾东西,这破屋子反正以后是不会回来了,就拜托邻居看着。
把自家养的四五只鸡全杀了,连夜熏制,还有做好的泡菜咸菜什么的都包上,连着收集的干蘑菇一起包了个大包,面什么的也带走。
杨政委看了有些佩服,一个女人为了自己丈夫说走就走,只带些吃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三天张春花跟着来人,带着大包小包走了,村里又恢复了平静。
一行人专拣偏僻的小路走,遇上敌人也躲藏起来,带着东西根本没办法动手,小半个月才回到根据地。
带来的东西还遭到了领导的训斥,老百姓都不容易还拿别人的东西,几人有赵家村出身的,解释了一番才被相信。
杨政委还专门说了赵家村的变化,听到地道的时候,上级的眼睛都发光了,还找张春花谈话,张春花刚收拾好自己,饭刚吃了两口就被人叫过去。
照着前世别人说的话照说了一遍,听得别人连连点头,回去之后,她的心情还有些高涨,上辈子什么时候有这机会呀。
接待安排她的是杨政委的爱人赵莲,听了丈夫的话之后,对张春花很有好感,问清她会什么之后,就先把她安排到了后勤,先熟悉一下情况。
另一边赶紧叫王铁牛过来,让夫妻俩见见面。
王铁牛听说自己妻子来部队了,还以为别人和她开玩笑呢,就她那个性子,镇上都没去过几回,还能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
一见面真傻了,还真是张春花,“你咋来了?”
一边的赵莲笑了,把张春花的丰功伟绩都说了,“你可娶了个了不得的老婆。”
对于王铁牛来说,他才和张春花分开两三年,妻子是啥样子,自己还不清楚,他可不知道她还有这本事。
对于张春花来说,她和王铁牛都几十年没见了,一见面激动不已,最后留着泪说道:“咱们好好过日子吧,我会成为一个配得上你的人的。”
王铁牛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当初他要跟着部队走,张春花就是不同意,自己一恼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看来她现在理解了自己,所以跟着自己一起来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抗战年代篇(三)
于是点点头:“知道了,你就先跟着嫂子吧。”
张春花说道:“知道了,杨嫂子人很和气的。那你住哪呀,我把我的东西收拾收拾放你那。”
王铁牛皱着眉头说道:“我现在才是个小队长,和几个人一起住,可没你住的地方,你先跟着嫂子吧。”
张春花一想到前世他爬的那么高,现在怎么还没动静,只是个小队长就有点恼怒,脸也沉了下来。
但是一瞬间又高兴起来,他现在还没有发达起来,肯定跟那个狐狸精还没有认识,这样拦断他们更方便了。
于是温柔的说道:“我知道了,那我不在你身边,你小心一点。”
王铁牛感到自己妻子比以前会说话了,他们两三年没见了,加上张春花现在正年轻,重新回来之后又注意保养自己,看着也是秀美无比。
当下心也火热:“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到时咱们在这里也有个小窝。”
一时间两人都满意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淡,张春花在后勤上帮忙,不时的有些新点子,做饭有好,很快和别人打成一片,在后勤上都是结过婚的妇人,闲起来也爱说些八卦。
张春花也不藏着掖着,落落大方,大家都赞她是个爽利人。
混熟之后,她才指着几个明显看着不一样的小姑娘问道:“嫂子,那些小姑娘年纪这么小就来参军呀,他们能干什么?”
赵莲看看那些小姑娘笑了:“那些都是千金小姐的命,都是大学生,宝贵着呢,人家都是千里迢迢的投奔过来的,都在医院里帮忙。”
张春花有些不服气,在她印象里,那医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她们村里还没有一个赤脚大夫呢,听说她认识草药之后,就连三叔公看她都不一样了。
不过人家一看就知道有背景,她才来几天,也不敢说什么闲话。
没过几天,张春花被医院的院长叫了过去,问她都认识什么草药,张春花是张口就来,一打听才知道,医院里现在用的都是西药,药品很珍贵,根本供应不上,医院就决定去采草药。
虽然大家都知道些药材的名,但是见过的都是些干药材,因此找几个熟悉的人带着,去附近山上采些药草。
这是第一次去,熟悉的人越多越好。
张春花跟着去了,前几天医院的所有人都去了,大家一起干几天就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在山上的时候,张春花见到了医院所有水灵灵的小姑娘,一时间竟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才是陪在自己位高权重丈夫身边的那个女人。
张春花是最后一批走的,回来之后,赵莲才告诉她,王铁牛出去打仗受了伤,现在正在医院里。
她急忙跑到医院里面,看到自己丈夫头上身上都用绷带包起来了,知道受的伤不轻,但是还没来得及心疼,怒火就冲昏了头。
旁边一个两条辫子的小护士正在喂丈夫饭,两人还有说有笑的。
一看到这个女人的侧脸,张春花敢肯定这个女人就是后来占了自己位子的女人。
马上走了上去,“妹子,我是他爱人张春花,谢谢你看护我丈夫了,剩下的我来吧。”
李薇连忙站起来:“原来是嫂子呀,那我就交给你了,我去看看其他地方。”
说着顶着张春花审视的眼光不慌不忙的走了,内心吐槽,看个毛,我和男主角才第一次见面呢,什么都没有,你不训练老公,看我干什么。
王铁牛对李薇的离开也不在意,两人才第一次见面,人受了重伤,护士在一边看着顺便安慰,心里绝对会好受一些,医院里都是这样,他又没有什么特殊的。
张春花接过饭,就开始喂了起来,并决定从明天起,一天三顿她都过来送饭。
王铁牛唯一不满的就是妻子对外面的事不在意,只和他说些家里长短的,对自己打仗没有什么看法。
不像刚才那个小护士,见的世面大,还崇拜自己,几句话就让自己说了个尽心。
张春花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失落,在她看来女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好了,而且自己的丈夫反正最后成个大官,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张春花手上也有活计,有时送饭就晚了一点,有时匆匆来了,却发现王铁牛正吃着饭,李薇就在一边看着。
气的她把饭缸往旁边一放,“哎,我说妹子,你这是咋回事?整天围着我男人转,他的饭我来送过来就行了,你着急个什么劲。”
李薇站起来:“这是医院的规定,伤员都必须按规定吃饭,我也是按照领导指示行事。”
张春花一听就不乐意了,“你别给我找借口,你给我说明白,是不是看上我男人了!”
王铁牛在一边看着没吭声,女人的事就应该她们自己解决,一个大男人掺在其中算个什么事。
而且她们吵架的原因还是自己,多少让他有点虚荣。
看着旁边有人往这边看,张春花也不怕,就怕事情闹不大。
最后上面把他们三个人叫出去谈话,赵莲负责此事。
赵莲严肃的看着眼前的人:“还是在公共场合,也不注意一点形象,这件事影响很不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春花首先诉苦,“她老是惦记我男人,我看见都不止一回两回了,明显思想有问题。”
赵莲把事情也了解个大概,沉着脸说道:“范文静,是不是这样?你这也太不像话了,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女娃娃呀,就是心高气傲,看见什么都想要,也不看看东西都是有主的。”
她这话明显是偏向张春花,现在虽然不明显,但是部队里的女人分为了两类,一类就是原来的农村妇女,吃苦耐劳,勤快能干,一类就是城里来的女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但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苦。
可一个个有狐媚手段的很,说话娇滴滴的,男人们也偏向他们,很多人都看上她们了,自己的丈夫是政委,能文能武,一个个都往他身边凑。
她帮定张春花了,“范同志,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情节和严重。你要写一份检查,在周一大会上做检讨,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要不然就让组织开除你。”
李薇站起身子就往外走:“凭什么让我做检讨?我不服。”
看到有人这么和自己顶,赵莲也有气了:“这是组织作的决定,你耍什么小脾气,这就是你的觉悟?”
“要是组织做的决定我当然服从,但是我看这是你的私心,所以我不服。”
“那收拾你的东西赶紧滚出去,这里不欢迎你!”
李薇看了她一眼转身就走,赵莲还以为她心虚害怕了,顿时得意起来:“妹子,对付这种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张春花看着赵莲敬佩的说道:“嫂子,我可真服你了,你没看到她那张脸,都青了。”
“哼,我可没有说什么,我这是公事公办。”说着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笑声还没有落,就有人敲门,一问原来是杨政委找她和张春花,赵莲纳闷的去了:“这个老杨,到底什么事呀,就不能回家再说。”
到了地方一看,不但自己丈夫在,还有其他几位领导,都是一脸严肃的看着她和张春花,对面李薇倒是一脸轻松地坐在那里。
赵莲要是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白活了,“范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薇看着她们说道:“刚才我觉得您的处理不公平,所以就找了领导汇报,希望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赵莲的脸顿时红了,张春花马上帮忙说道:“领导怎么会有错呢,有什么不能私下说。”她看似在批评李薇,实则在挑拨离间,赵莲也是越想越生气,这李薇太不给她面子了,解决女同志之间的矛盾,本来就是她来处理,现在告到男同志那里算是怎么回事。
杨政委首先开口:“好了,情况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但到底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春花同志你再说一遍。”
张春花也不知道李薇刚才到底说了什么,只好把告诉赵莲的话再说了一遍,“这不是她的不对吗,明知道我是王铁牛的爱人,还一个劲的往我们中间凑,不知道打得什么主意,说不定她参加革命打得就是我男人的主意。”
她现在也上过几堂政治课,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什么事都往高处说。
李薇说道:“我对所有的伤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再说了这也是医院规定,我喂饭的伤员多了,难道对他们每个都有不好的想法?至于我参加革命的理由……”
李薇看了张春花一眼:“为了一个陌不相识的男人,我从学校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当个小小的护士,这种理由亏你想的出来。也不是我虚荣,王铁牛年纪比我大的多,还有了老婆,大字不识一个,表现也一般,我能看得上他?”
在做的领导虽然不喜欢李薇尖酸的语言,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要是王铁牛痴缠李薇还差不多。
第一百七十五章 抗战年代篇(四)
不过面上还要批评李薇一顿,还没有说话,就被张春花打断了。
“胡说八道,铁牛可好的很,人忠厚老实,工作也勤奋认真,等到咱们胜利的之后,他也能当上大官,位置可不比现在在场的领导差。你早就看出我家铁牛有本事,故意往他身边凑,别以为我不知道了。”
她也知道王铁牛现在职位低,但是以前李薇为啥还要嫁给他,不就是看出他将来有本事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非要拆穿她的真面目不可。
她的话刚一说完,全场都看着张春花,心想她没有病吧。
就好像现在人人都知道放牛娃朱元璋当了皇帝,但是当时人可不知道,要是朱元璋老婆虎视眈眈的看着周围人:“别巴结我丈夫,他可是未来的皇帝。”
任谁都以为她说的是梦话。
杨政委做的思想工作多了,也多少了解人们的想法,他以为是在张春花的眼里自己的丈夫是最好的,谁不是感觉自己家人是最好的。
于是咳嗽一声说道:“张春花同志,这都是你自己的猜想,还有赵莲同志,做事可不能随心所欲,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互相道个歉,别让事情扩大了。”
李薇首先站起来:“对不起,是我平时的言行不当,才让张春花同志误会。还有刚才我感觉赵莲同志的处理不当,才向上级告状的,我太鲁莽了,请原谅。”
张春花看她服软了,意有所指的说道:“什么原谅不原谅,以后你离我丈夫远一点就行了,我没多少文化,让我撞见我就大闹一场。”
赵莲一看两人和好了,顿时有点下不了台,她做这么多是为了谁?结果自己倒成了恶人。
顿时没好气的说道:“看来调解人的活,我干不了,以后另请高明吧,我是不想掺和了。”
“主意你说话的语气,赵莲同志。”
杨政委向来是个温和的人,赵莲一听丈夫训斥自己,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留着泪走了。
杨政委看着明明是处理别人的家事,结果自己后院着火了,脸也沉下来了,最后不知道是怎么处理的。
李薇再也没有往王铁牛身边凑,医院里面本来事情就多,原来她和王铁牛一天也没有见几次面,但是伟大的剧情总是在这个时候,让张春花出现。
没有了李薇做对比,王铁牛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挺满意的,伤好之后就出院了,因为战场上的功绩被提拔为排长了,虽然只升一级,但是他和妻子有了个小小的房间,两人终于能住一块了。
夫妻俩几年没见,加上有了自己的地盘,一时间是热情如火,小两口是亲密无比,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在根据地里转转,惹得无数人打趣他们。
在前世这个时候,李薇和王铁牛已经互相有好感,李薇眼界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空闲下来就教他识字。
虽然对识字没什么兴趣,但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两人有共同语言,这样也挺好的,他就一直坚持下去了。
半个月之后,突然有个消息:某师的师长要找警卫员,也没有什么条件,感觉有能力就去试试,王铁牛也有些意动。
当然他并不是在乎什么警卫员,而是感觉自己的本事也不错,和大家比一比。
张春花见了,不许他去,警卫员什么的名字怪好听,说白了还不是伺候人的,她丈夫未来可是当大官的,一步步往上升就行了,还用做别人的副手?
于是劝道:“和别人争什么,别那么没出息,你呀,就好好的打仗,领导自然看重你,将来你自己当个师长不挺好的,当什么警卫员,以后提起来好听?”
王铁牛一听也是,他本来就是个男子汉,虽然有些憨厚,但是心里也有些往上爬的野心,当兵的谁不想当将军呢。
不过以前他都只是在心里想想,谁想到自己老婆竟然这么看好他,时时的给他信心,就好像很确定他能出人头地一样。
慢慢的也坚信自己能成功起来,就没有关注选警卫员一事,而是一门心思的打仗。
结果也闯出了勇猛的名声,不到半年时间就晋升为副团长,接到任命之后,王铁牛还兴高采烈的,但是看到团长就有些不乐意了。
随着身份的转变,他的脾气也大起来,立刻找上了杨政委:“为啥让我做副手?”
杨政委严肃的说道:“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可没有职位的高低,不分正手,副手什么的。”
王铁牛说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凭啥我不是团长,那个团长胆小的很,根本不会打仗,我凭啥听他的。”
杨政委耐着性子说道:“王铁牛同志,你作战勇猛,但是脾气暴躁,现在任命的这个赵团长性子谨慎,你们两个正好一文一武互补。”
“啥谨慎,我看就是胆小。”
杨政委也火了:“这就是命令,命令刚下来你就找事是不是!”碰上王铁牛两口子就没好事。
王铁牛倔的就像一头牛,天生胆大,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还有他爱人张春花看起来老实,实际上精明无比,因为她,他们两口子还吵了一架。
现在根本不能提李薇,一说起来,赵莲就急的跳脚,说他有私心,偏袒李薇,现在还是他们两口子之间的一根刺。
这可好了,他白天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晚上回去还要给自己老婆做思想工作,他容易嘛。
王铁牛没有得到解释,灰溜溜的回来了,张春花一问也急了:“你呀,就不应该去问杨政委,命令下来了还问啥,只要你立下功劳,还用把什么赵团长放在眼里?”
王铁牛仔细一想,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忍不住夸了夸自己老婆。
一边的张春花也得意起来,前世现在的自己已经被王铁牛休掉了吧,那个自己就是胆子太小了,要是当时直接闹到部队里,后来还有李薇什么事呀。
她多活几十年,自认为经验丰富,时不时的给自己的丈夫做指点,几次下来,王铁牛还真是顺风顺水,
张春花一去医院里面,就发现里面的护士围在一起聊天,话题不外乎关于选警卫员的事情,这年头娱乐也少,稍微有了话题,就够大家叽叽喳喳的聊上几天。
特别是这里都是小姑娘,去应征的都是大小伙子,更让她们兴奋。
不过她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个护士相好的,在部队里干的好好的,现在非要去报那个什么警卫员,让她一肚子气。
旁边还有人在一边劝解她,李薇也在其中,“你别急,要我看这可是一条出路。”
“怎么说?”
“当上警卫员之后,虽然做的都是跑腿的活,但是只要机灵,还怕得不到领导赏识?领导心中有了你,以后有啥好事自己就想到了你,不是有句话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大家一听也有些道理,虽然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但是离领导近呀。
“话是这么说,但是离领导近,你有啥毛病,他不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吗,我觉得还是一步步的走踏实。”
李薇点点头不再言语,成功的路不一样,都是人走出来的,就看你怎么选择了,之前的范文静表面上文静,内心精明的要命。
她看上王铁牛之后,没几天就拴住他的心,把自己的原配老婆休了,在部队里成了一对人人羡慕的情侣。
想想看,一个女大学生看上了一个不识字的穷小子,除了真爱还有什么。
范文静看上他除了他性子好之外,能力也不错。两人没什么根基,就是普通的小兵,想往上爬只有走捷径。
正巧碰上这次招收警卫员,范文静就让王铁牛去试,果然成功,在师长面前留下了好印象,伴随着师长的高升,成了心腹的他也一步步高升,为他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范文静就是王铁牛的军师,她对王铁牛确实不错,但是谁要是挡在他们的路上,她就不客气了,例如张春花。
这一世他们的姻缘被张春花给搅了,没了范文静为他铺路,不知道张春花和他能走到哪一步。
张春花听见了她们说的话,马上站了出来,“还是这位妹子说的话实在,做人呀,就要踏实,有些人就知道偷滑耍奸,干什么都想着省事,最后非得有报应不可。”
“是呀,你说的太对了,就是不知道你说的是谁?”李薇也不甘示弱。
“谁应就是说谁!”
“哦,那看来说的不是我了。”李薇摊摊手。
“说的就是你这个蛊惑人心的小人。”说着张春花抓住了刚开始说话的人的手:“咱们就要踏踏实实的,可不要听别人胡说!”
其他人看着她们俩个都不出声,李薇和张春花有矛盾谁都能看出来,以前也有人劝过,但是落得两边不讨好,渐渐的也没人管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抗战年代篇(五)
李薇默不作声的回到自己的岗位,旁边有交好的说:“没事吧。”李薇摇摇头。
这日子真没法过了,自从张春花来之后,所以人都知道她肖想张春花的丈夫王铁牛,知道的只是笑笑,不知道的就站在张春花一边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不知情的。
自己已经落后了,必须彻底转变自己的形象。
李薇想了想,亲自找到了院长,说希望去野战医院,院长一听也有些吃惊,野战医院就设在前线不远,条件很差,做手术的时候还能听见炮响。
所以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差的人,根本就不让他们去,去了也是拖后腿,本来你是救别人的,别到头来别人还要救你。
李薇认真的说道:“我现在已经能做简单的手术了,护理的工作做得也不错,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希望进一步的锻炼是好事,但是遇到问题可不能逃避,要不然形成习惯以后要改可难了。”
他也是知道李薇和张春花之间的矛盾的,还想着李薇是不是为了避开张春花,才决定换个环境的。
“问题是有的,我从来没有逃避过,而且我这个打算很久以前就有了,只不过现在才说。”她避开张春花可不是怕她,碰上张春花也没有吃过亏。
看着她坚定的眼神,院长还是心软了,“好,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实在受不住了就对我说,别硬撑着。”
没过几天,李薇就离开根据地,去了前线,医院里知道的都有些佩服,张春花撇撇嘴,“打仗都是男人的事,一个黄毛丫头跟过去能干什么。”
她将心比心,自己活了两辈子都不想去前线,枪眼无情,谁知道自己会不会倒霉,自己回来是为了享福的,要是遭罪和前世一样,自己还回来干嘛。
至于战场上的王铁牛,她从来没有担心过,前世他活的好好的,没缺胳膊少腿,还爬的很高,这辈子肯定也不会出什么事。
不过她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世和前世已经不一样了,她改变了很多事情。
当然要是张春花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更美好,王铁牛会更进一步的,就是最差,他还会是前世那个位置。
李薇觉得战场真的是个能考验人的地方,说是野战医院,其实就是简单的搭个棚子,里面有几个医生还有护士,旁边很多战士运送着伤员。
很多人认真做事都需要安静的环境,就好像高考,考点附近连施工的建筑都停工了,生怕影响考生们的发挥。
医院因为离前线很近,所以前线战斗的声音清晰的传了过来,遇到对方发射炮弹,射的近了,明显可以感到简易手术室都在晃动。
医院当然不能离前线太远,要不然还没有抬到地方,伤员在担架上都没气了。
所以这里的人医术精湛的同时,那心里因素也是杠杠的。
李薇刚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虽然不是打仗,但是和打仗没两样,在这里就是不缺实习的( 〖系统〗软妹子成长记 http://www.xlawen.org/kan/3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