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阅读
g锐骑shè开始以密集的弓箭齐shè汉军。汉军先锋在匈奴阵营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匈奴骑兵尽皆闪避,只围绕着他们不停地放箭,就是不与汉军近距离厮杀,让汉军的长矛马刀毫无用武之地。
汉军的战马大量伤亡,继而骑兵也在近距离被匈奴人的回马箭贯穿,一时伤亡渐增,身处中军的李广,只得传令先锋骑营撤回本阵。李广将万余骑兵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异常宽广的正面,却没有冲锋,而是缓缓的后撤。
他和匈奴人交战多年,深深知晓此时若是冲锋,骑兵所骑的马在冲刺的时候并不能保证稳定的队列,阵势必定散乱。届时匈奴骑兵便会迅速与会到汉军两侧和后翼,团团围住,如同围猎一般,将携带的箭矢尽数shè向汉军。马上弯弓,即便是匈奴jīng锐骑shè,也无法保证准头,然而一旦汉军被围,阵势密集,匈奴人根本无需瞄准,只需混乱来上几轮的齐shè,便会给汉军照成极大的伤亡。
所幸的是,此次细柳营尽是轻骑,并未身着从前装备的大块铁质片甲,而是改换了甲片更小的铁质鱼鳞甲,只有甲身,没有甲裙和甲袖。甲身由胸甲、背甲、胁片组成。这是战前陛下特意命人送至天水郡细柳大营的新铠甲,比片甲要轻便许多,将士们行动更为便利,对匈奴人弓矢的抵挡也更为轻松。连rì多次小规模交战,伤亡倒也不算太大。
今rì,李广之所以尽出三万骑军,只因羽林左监齐山已收到鹞鹰传信,胡骑将军公孙歂所部八千胡骑,已于昨夜赶至匈奴人大营后不足百里出,扎下了军营。李广召集诸将,细细商讨了许久,方才定计,让齐山放出鹞鹰,通知公孙歂为之协同。
而此时的太尉窦婴,站在长城关隘的城楼上,遥望山脚草原上绵延数里的庞大军阵,不由热血沸腾,却有隐隐有几分悲怆。汉家男儿,谁人不想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然而窦婴却深深知晓,此番大战怕是他今生最后一次领兵征战沙场,rì后即便能保住身家xìng命,高官厚禄,却也只能闲坐朝堂,当个太平侯爷了。
身处细柳中军的羽林左监齐山,却是仔细观察着战局,脑海中不断分析和推演着汉匈骑军的攻防进退。他正在评估太子殿下在羽林试制的各种新式骑兵用具,能带来多大的优势,这也是殿下此番再三交代他的任务。随行的众多羽林卫,也正根据往r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战相互印证。他们不急于参与战斗,因为他们明白,rì后更为波澜壮阔的战场正等待着他们。当然,前提是他们回京复命后,能为殿下提出合理而宝贵的分析和建议。
李广待细柳jīng骑们重新稳住阵脚,传令分散开来的万余骑兵,紧贴着周围的匈奴骑shè来回奔驰。若匈奴人试图靠近,便骤然提速驱赶。由于以二敌一,李广尚有近两万骑兵并未动用,而是整齐的列成战阵,严守中军。
“传令下去,各营逐一移动至中军,由中军各个骑营补上,下马歇息,速速饮水进食,半个时辰后,重新回归本阵。”李广看了看rì头,发觉以是rì上三竿,随即下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
贴身侍卫曾权,当即应诺而去。片刻后,一个骑兵方阵缓缓移动至中军,与换防的中军骑营交错而过。汉军阵势纹丝不懂,显然平rì里经常演练,没出任何差池。
远处的匈奴诸将,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细小的变化。毕竟古代没有望远镜,再加上草原本就是一马平川,压根无法看清数里外敌军的小规模移动。而肩负袭扰汉军的匈奴骑shè,即使发现了一丝异常,却也无暇他顾。匈奴且退且shè的战术虽然犀利,但是极耗jīng神和体力,周围的袍泽都在迅速的移动,稍有分心,撞在一起,少不得人仰马翻,骨断筋折。若是掉下马去,片刻便被践踏成一团肉泥。再说汉军外围的万余轻骑不时加速驱赶,跑得慢了,那当真是要命的。
时间缓缓流逝,匈奴骑shè逐渐有些疲惫,胯下的战马也都不断的打着响鼻,鼻孔急速的开合,显然开始力竭了。匈奴诸将此时也隐隐有些不安,汉军今rì着实有些怪异,除了派出万余轻骑在外围驱赶匈奴骑shè,近两万的骑阵竟然严守中军,纹丝不动。
“汉人莫不是想空耗我军箭矢吧?”白羊王皱起眉头,忧心道。强攻长城关隘时,他麾下的铁骑已不足半数,只余数千疲惫之师。与楼烦王的万余铁骑会师后,便彻底失去了统帅权。然而他也顾不得脸面,只求能打通长城关隘,逃往关外。
楼烦王瞟了他一眼,满脸不屑道:“我麾下儿郎,弓马娴熟,骑shè无双,历来箭不走空。汉军不过区区三万人马,能耗掉我营中百万箭矢?”
白羊王满脸涨红,心中羞怒异常,却最终没有发作,悻悻道:“眼看已至晌午,派出袭扰汉军两翼的五千骑shè,俱是人困马乏,为之奈何?”
楼烦王轻笑一声,没有理会他,而是扭头向麾下将领吩咐到:“你率五千儿郎,将他们换下阵来。务必多杀些汉人,本王自有重赏。”
将领闻言,不由大喜,随即领命而去,而其余诸将着面露羡慕之sè。连rì来,汉军孱弱怯战,匈奴骑shè每rì都能轻松shè杀不少汉人,自身却并无太大的伤亡,顶多被同袍误伤。匈奴诸将平白得了不少赏赐,自是人人渴望出战。
片刻后,疲惫不堪的匈奴骑shè缓缓撤下,换上了jīng力充沛,战意昂扬的新力军。李广闻讯,也将鏖战多时的万余骑兵逐营替换,战局继续来回的拉扯。由于两方都是养jīng蓄锐的新力军,尽皆憋足了劲,求功心切,场面不由更火爆了许多,双方尽皆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汉匈诸将闻讯,尽皆有些无奈,心疼部下的伤亡,却深知此时万万不可压制,只能放纵麾下将士继续火拼。此时若是弱了气势,难免士气低落。两军对垒,不但是兵力和计谋的较量,最重要的还是士气,稍有不慎,一溃千里的战例屡见不鲜。
入夏已久,晌午的rì头有些毒辣,两军将士尽皆身披甲胄,浑身冒汗。交战中的两军战士更是汗如雨下,汉军的盔甲明显比匈奴骑兵的简陋皮甲要厚实,更显得有些燥热。然而汉军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出战的兵力也保持在以二敌一的局面,因此不少力竭的兵士尚能休息片刻。而且细柳营将士多出自关中,本就习惯了酷暑,倒也还能忍受。而匈奴骑兵,生长在草原之上,不甚耐热。两相增减,倒也勉强旗鼓相当。
然而,分出中军的两军将士,处境可就大不相同。由于匈奴铁骑一路疾驰北来,并未携带太多的辎重粮草,即便是饮水,也要派将士到数十里外水源处汲取。而细柳营背靠长城关隘,太尉窦婴除了留下重兵,防御长城外侧的匈奴右部五万铁骑,尚能组织不少步卒,在细柳jīng骑的护卫下,向数里外的细柳中军运送补给。火头军为了少占些车马的地方,甚至所幸在关隘里便做了少许羹汤,到了中军处,仍是热气腾腾。
(今天测试设备,让大家久等了,晚上还有一章,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等更新的时候看看,呼呼,文笔很好,《隋唐前传》3013989.lwen2.com)
;
第一百二十一 骑兵对决(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rì头渐渐偏西,面向西北的匈奴诸将,隐隐感到rì光有些刺眼。而列阵于前的匈奴铁骑,更是有些晕眩,纷纷微微眯起了双眼。就在此时,汉军派出与匈奴骑兵纠缠的万余骑军,突然朝两翼汇集,留出正面的战场。先锋营的数千jīng锐越阵而出,纵马疾驰,朝匈奴中军呼啸而去。
楼烦王没有丝毫慌乱,不屑的嗤笑道:“些许鬼蜮伎俩,真当我匈奴儿郎是泥捏的不成?”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位于前军的匈奴铁骑丝毫没有因为rì光的影响而显得迟缓,快速的反应过来,在诸将的吆喝下,迅速向两翼散开,变化成松散的“凹”形阵势,准备包夹汉军先锋。谁知汉军先锋不过往前冲锋了不足一里之地,却纷纷勒住马头,随即缓缓调转马头,阵容齐整的回到阵中,仿佛先前的一切压根没有发生一般。
匈奴诸将见状,不由满脸疑惑,这汉军的主帅不是声威赫赫的悍将李广吗?怎么如此胡来?莫不是有何诡计吧?楼烦王也有些茫然,只从清晨出营对阵,如今已过了大半rì,虽说他不时下马活动筋骨,甚至还偷闲假寐了片刻,但着实有些疲惫,脑子也有些迷糊。顾不得多想,急忙吩咐麾下将领传令前军散开的将士重新回归本阵,如今的阵势显得过于散落。
而此时,大汉中军内,齐山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观察了匈奴军阵片刻,微微笑道:“匈奴人果然军纪涣散,反观太守治下的细柳jīng骑,令行禁止,实在是天壤之别。”
李广也轻轻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略带得意的笑道:“这是自然,匈奴人不过是仗着弓马娴熟,如是论起战阵军纪,比起大汉郡兵都颇有不如,更遑论细柳jīng锐了!”
齐山颌首认同,继续道:“如今匈奴前军复又整军列阵,太守是否还要派兵袭扰?”
“莫急,莫急,如今他们面西而立,本就目眩难耐,加上军纪不严,来回变阵折腾,兵士难免颇多怨言。久而久之,便会懈怠了。咱们只需不时冲锋几次,帮他们提提神便是,倒不必多耗损我军马力。”李广摇摇头,显然早已胸有成竹,却有把玩了一下手中的望远镜,若有所指的咂咂嘴道:“这劳什子望远镜倒是个宝贝,只是不知价值几何?若是细柳诸将都能分发下去,今后领兵作战,可谓如虎添翼啊!”
他身后的诸将闻言,俱是面露喜sè,垂涎三尺而不绝。这望远镜,齐山当初见到李广时,就只拿出一具,说是陛下亲赐,交由齐山代为转交的。李广拿起来试用了片刻,便当做稀世珍宝,恨不得搂在怀里睡觉,宝贝得紧。细柳诸将,虽说都借着把玩了一番,但在李广的虎视眈眈下,压根就没有尽兴。大家都从军多年,自然知道这望远镜的妙处,若能得到一具,比赏赐千金实在多了。大汉对军功的赏赐从不吝啬,若有了望远镜,对敌军的阵势变化了若指掌,多打几场胜仗,还愁没有高官厚禄?
齐山耸了耸肩,表示无能为力。这个表示无奈的小动作,是公孙贺从太子殿下那学来的,如今羽林将官大多都被感染了。不过他觉得还是要让细柳诸将有些盼头,免得让他们心情低落,随即道:“若是此番大捷,想来陛下必有重赏。这望远镜乃是太子殿下献予陛下的,下官听闻,其数不下百具之多,专为领军将领打造,想来还是会论功赏赐的。”
诸将闻言,不由jīng神一震。照齐左监的意思,就是要按军功分配嘛,若是别人说的,还未必靠谱。而齐左监可是殿下近臣,这望远镜又是殿下命人打造的,自然不会随便唬弄他们。要说此番大战,诸路大军,真正能和敌人正面对决,斩杀敌酋的,也就是细柳将士了。至于那些步卒,虽说守关攻城时,能多少杀些匈奴人,但要想夺旗擒酋,那便是白rì做梦。杀敌建功,本就是军中男儿的抱负,如今再加上望远镜这等宝物的刺激,诸将俱是热血沸腾,眼中满是战意。
李广看着眼前的yù.火焚身的细柳诸将,突然感到脑仁有些疼,暗自抱怨齐山无端撩拨这些二愣子干啥,如今还未到硬捍匈奴人的时辰嘛。所幸大汉军纪严明,诸将虽然求战心切,却连说话都不敢乱吼,只是满脸幽怨的看着主帅李广,如同一群yù求不满的家中怨妇。
齐山似乎感觉到了李广的哀怨,满脸戏谑,心中腹诽不已:“是老爷子你先耍心机,想在诸将面前,挤兑俺应下几具望远镜,可莫要怪俺。”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汉军的骑兵不时便会佯装冲锋,复又回返。如是数次后,匈奴前军将士们的应对已便得有些迟缓了,似乎笃定汉军不敢真的冲杀过来。到得后来,甚至不少兵士在听到将领分散的号令后,竟未打马而行,满脸不耐的停留在原地。而最终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汉军果然又是佯攻,待到袍泽们重新归位后,并未听令的兵士满脸得sè,炫耀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和同袍不开窍。于是乎,下一次汉军佯攻时,更多的匈奴兵士拖延着不愿听令分散,阵型开始变得散乱起来。
匈奴诸将见状,不由心头一紧,他们和普通兵士不同,自然知晓汉军此番行径,并不是怯懦,而是仗着人数众多,行那疲兵之计。一旦有机可乘,佯攻很可能就变成真正的冲锋了。楼烦王赶忙下令麾下将领,揪出几个不听号令的兵士,狠狠打了几马鞭,已示训诫。其余匈奴兵士果然心下一凛,又恢复了几分秩序。
然而匈奴兵士们如今已在马上待了大半rì,先前在午间的烈rì炎炎下,水囊几乎都已见底。如今更是口干舌燥,随身携带的肉干实在难以下咽,腹中难免饥渴。加上数次来回变阵,实在有些疲惫,jīng神和**的双重疲劳下,又见袍泽遭到鞭打,难免心生怨气。
楼烦王似乎也感受到了麾下将士们怨气,心中却颇为无奈,连rì和汉军骑兵交战,往往是汉骑承受不住匈奴骑shè带来的伤亡,主动退兵。谁知今rì,汉军仿佛疯了一般,派出万余骑,顶着漫天箭雨,和五千匈奴骑shè时刻纠缠在一起。
从清晨到rì落,楼烦王已将一万五千余匈奴铁骑来回轮换了数次,shè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箭矢,麾下控弦之士皆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稍微体弱之人,甚至已无法抬起胳膊,更别弯弓shè箭了。匈奴人所用的硬弓,虽说shè程远,威力大,但比起汉军的强弩,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颇耗气力,正常的匈奴骑shè,一rì若勉强弯弓千次,胳膊都会废掉。
据麾下将领的回报,今rì交战,汉军虽然身披铠甲,仍至少有数千jīng骑不可再战,汉军战马更是在箭雨下倒毙无数,而匈奴骑shè甚少伤亡,可谓大胜。然而楼烦王却没有任何喜sè,反而隐隐有些忧虑。汉军的主帅,可是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断不会让其麾下将士平白丧命才是。他遥望着渐渐西沉落rì,无奈的下令撤回大营。
大汉中军,李广听到曾权报上的伤亡,脸sè颇为不忍和哀伤。只是数个时辰,细柳jīng骑就已伤亡了近四千将士,可谓损失惨重。大部分的伤亡都产生于交战之初,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骑shè的体力下降得厉害,双方的伤亡比率逐渐接近,甚至一度持平。
齐山长叹一口气,心有戚戚焉,却没有上前劝慰。此番计策,他也曾参与制定,甚至是他最先提议的。昨夜李广召集细柳诸将入帐商讨,其实只是吩咐了一些具体事宜,而真正被告知实情的将领,不过寥寥数人。若是传出去,必定军心不稳。
以己方的巨大伤亡,换取战略优势,这是太子殿下在平rì给虎贲和羽林教授的军事课程中,最为残酷,并再三叮嘱需谨慎使用的计策。然而自从齐山收到羽林卫的鹞鹰传信,知晓数万羌骑已陈兵北地郡的边塞外时,他深知局势有变,必须尽量杀伤眼前的匈奴铁骑,否则他们一旦知晓羌人行踪,不顾一切的前去汇合,局势必然一片大乱。而依照以往汉匈的战例,往往伤亡相差巨大,若是能用数千汉骑的代价,换取全歼一万五千匈奴铁骑,说句冷血些的话,实在很值得!
既是非常之时,便只能行非常之事了,齐山在心中安慰自己道,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少几分愧疚。
(由于分章节的关系,还有一章《骑兵对决(下)》写了一半,如是明天无事,争取三更吧。)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骑兵对决(下)
或许是多年的征战让李广已有些麻木,或许是他不愿将心中的哀伤彻底表露,在短暂的失神后,他拿起胸前的望远镜,缓缓扫视了一遍辽阔的战场,幽幽道:“匈奴人要收兵回营了。”
齐山颌首认同道:“两翼的匈奴骑shè已开始退却了。”
李广剑眉一扬,冷笑道:“杀伤了我数千汉家儿郎,便要罢手,当真如此轻易?”
身后的诸将眼见众多袍泽战死沙场,早已目赤yù裂,此时听出李广言语中的杀意,俱是虎躯一震,纷纷上前请战。
“莫要着急,此番定叫匈奴人有来无回!”李广摆摆手,安抚下细柳诸将,随即下达了一系列军令:“让两翼jīng骑紧贴上去,死死牵制住匈奴骑shè,不能让他们安然退却。前军骑营轮番进逼,一旦匈奴中军后撤,便即冲锋,直至引得匈奴人重新布阵,才能回返军阵。各营停止轮替,尽数回归本阵,上马备战。”
眼看已是rì薄西山,匈奴诸将愈发的感到不安,甚至有些惊慌失措。楼烦王下令撤军后,匈奴铁骑原打算按照惯例,逐一退出战场。然而汉军jīng骑死咬不放,不到一个时辰,匈奴中军已后撤了将将十里之地,而汉军也就进逼了十里之地。眼看身后的匈奴大营隐隐在望,然而匈奴诸将却压根不敢收兵回营。如今汉军虽死伤了数千jīng锐,然而却仍然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况且军械jīng良,近战时身着简陋皮甲的匈奴铁骑可不是汉军的对手。若是匈奴铁骑归营后,一旦大营被围,覆灭便在当下。
楼烦王面sè铁青,却是一筹莫展。而白羊王更是心中满是懊恼,早知当初就不该和这傻子合兵一处,如今被汉军逼到如此境地,如何是好。白羊王心中暗生退意,寻了个如厕的由头,yù先行回营。
心乱如麻的楼烦王不疑有他,只道是白羊王怯战,满脸不屑的摆摆手,示意他自便。白羊王心中暗喜,压根没在意楼烦王的轻视,当即带着麾下将领打马归营。回到营地,他面sè一肃,低声下令道:“速速备齐粮草,尽力归拢我部铁骑,若是见机不对,便随本王南下古思旺渡口!”
古思旺渡口,乃是河套东北,黄河小拐角处的一处浅水渡口。是黄河丰水期时,数百里内唯一可以度过黄河小拐角的途径。渡过了古思旺渡口,便可赶至黄河大拐角,通过数处浅水,进入河南朔方之地,进而逃出生天。
而此时,茫然未觉的楼烦王已是焦虑万分,夕阳的余晖渐渐暗淡,天边依稀可见淡淡星光,夜幕即将降临草原。
汉人想打夜战!楼烦王心中一凛,猜出了汉军主帅李广的心思,不由大骇失sè。
远在大汉中军的李广,虽不知匈奴人是否已知晓汉军计策,却也不以为意,眼看大局已定,匈奴人此时还未撤出战场,便是无力回天。
此番计策,乃是羽林左监齐山最先提出的。夜间作战,乃是太子殿下在羽林和虎贲常常强调的战术思想。其实自打刘彻穿越至大汉,便多次寻来宫中的典籍,分析了汉初之前数百年,有史可载的经典战役。
在波澜壮阔的chūn秋战国时期,以夜战闻名的,便是东方的齐国。刘彻在各种典籍中,发现,齐国之所以善于夜战,有一个相当大的原因——齐人靠海食鱼!吃鱼和夜战的联系,就在与当时的中原百姓,不少患有雀蒙眼,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夜盲症。
顾名思义,夜盲就是在暗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夜盲症是一种可遗传xìng的慢xìng疾病,只有从新鲜的鱼、肉、蛋、豆类、rǔ品和动物内脏以及蔬菜之类,摄取维生素才可减轻症状。然而也只是减轻,在医疗落后,饮食单一的古代,想要完全治愈夜盲,是非常困难的。
在后世的研究中,认为北方游牧民族以肉类,nǎi制品为主食,患夜盲症比中原农耕民族的几率小得多。刘彻一直先入为主的认同这个观点,然而在当他得知田氏商业集团的羌人奴隶夜间竟全然无法劳作之时,才发觉事实和他想象中的有极大差距。
再次查阅了脑海中的大量资料,又比较了各个时代的饮食,刘彻发现,东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夜盲症的患病比率在华夏历史上发生过一次重大翻转。和隋唐时的突厥不同,汉朝的匈奴和西羌,患有夜盲的几率,比汉人要高上不少。
匈奴人虽以肉nǎi为主食,但新鲜肉nǎi不易保存,除了贵族和少数jīng锐骑兵外,匈奴人普遍食用腌制的肉干,而驰骋草原的匈奴铁骑,更是饮用nǎi酒,而非鲜nǎi。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取,加上匈奴饮食多为烤制,难免伤肝上火。所谓清肝泻火、解毒明目,肝热则伤目。此时的匈奴人,热xìng眼病颇为普遍。匈奴骑兵即便没有遗传xìng夜盲,但在长期的野外作战中,若是无暇捕猎,补充大量新鲜的动物肝脏,也会染上暂时xìng夜盲。
而汉人,特别是大汉的jīng锐部队,平时有充足的豆类和蔬菜供应,饮食结构相对丰富,反倒较少换上夜盲症。更遑论细柳营这种“rì进酒二斤,肉二斤”的jīng锐骑兵了,他们可以说是汉军中的贵族军队,选取的都是富饶关中的良家子,从小营养丰富,进入细柳营更是好吃好喝的供着。维生素过多中毒就有可能,缺乏是定然不会的。
在史上,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一战,正是瞎猫碰了死耗子,大半夜迷路的时候,恰好摸到匈奴人的大营,用大汉的jīng锐铁骑,打一群睁眼瞎。即便不是夜盲症患者,匈奴骑shè在夜间,也是威力大减,就近战而言,压根不是汉骑的对手。
而后世的突厥人和蒙古铁骑,之所以大大降低了夜盲症的患病率,最重要的原因,是nǎi制品的发展。rǔ酪从欧洲传入东方,蒙古人发明了酸马nǎi,茶叶也大量输送至草原,而羌人的酥油茶更是颇为普遍。而战乱频频,百姓衣食无着的中原地区,反而夜盲比率大大升高了,直至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还是夜不能视物,要赶紧送去胡萝卜,可悲可叹啊!
楼烦王知悉了汉军的计策,惊慌失措之下,当即下令中军燃起火把,全军缓缓后撤。李广自然不会遂了他的心意,汉军死死的咬住匈奴骑兵,顶着漫天箭雨,悍不畏死的朝急速后撤的匈奴骑兵冲杀过去。
如今夜幕降临,鏖战整rì,弯弓无数的匈奴铁骑,早已是疲惫不堪,得到撤退的命令,如闻仙乐,没头没脑的纵马狂奔起来。偶尔被追赶得急了,顾不得胳膊肿胀酸痛,回身shè上一箭,不但软弱无力,还无法瞄准,甚至有不少落在后面匈奴骑兵被同伴误伤,登时一阵大乱。
反观细柳jīng骑,虽是全力追击,而且眼前漆黑一片,然而却能根据领军将领发出的金鼓声,不断调整速度和方向,与同袍保持惊人的同步xìng。与匈奴人混乱的马蹄声不同,汉骑的冲锋节奏颇为整齐,轰隆隆的马踏声,如暗夜惊雷,声震云霄。
身处中军的齐山不由赞叹不已,这就是太子殿下一再强调的纪律xìng吧。古代的大军团作战,一般都是采用旗语,绵延数里的大军,要靠掌旗手传达和接收指令。然而在黑夜中,只有中原皇朝,发展出了一整套金鼓为令的指挥系统。特别是细柳营这些jīng锐,即便目不能视,根据穿透力极强的金鼓声,也能完成协同作战。
匈奴将领也尝试着重整军阵,然而此时两翼的五千匈奴骑shè已乱作一团,仓皇逃往大营和中军所在。在黑夜里,不远处的匈奴大营中星星点点的篝火,和中军燃起的熊熊火把,让他们认为那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正在缓慢后撤的匈奴中军,原本还能稍稍稳住阵脚,然而面对蜂拥而至的两翼骑shè,不由纷纷避让,登时乱作一团。
楼烦王听到前方战阵传了一片哀嚎,咒骂和慌乱的大叫,心中悔恨不已。他正手足无措之际,却听麾下将领急声禀报道:“大王,白羊王带着千余骑兵,离营而去啦!”
楼烦王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正待追问,却听到一阵震天的吼声,大地开始急剧的振动起来。前方的军阵一阵大乱,中军将士燃起的火把也变得杂乱不堪,混乱迅速的波及到了身处中军的匈奴诸将,一个匈奴仟长疾驰而来,丝毫不顾侍卫的阻拦,大吼道:“大王,汉军冲杀过来了!前军已尽速溃散!两翼骑shè已四散奔逃,快撤兵吧!”
匈奴诸将闻言大骇,纷纷看向了楼烦王。在火光的映照下,尽显疲惫的楼烦王脸sè数遍,随即咬着牙狠声道:“传令前军阻挡汉军,诸将归拢将士,随本王移师南下!”
匈奴诸将心知肚明,楼烦王虽说得好听,“移师”摆明就是逃跑的意思。眼看败局已定,他们哪敢怠慢,逃命要紧,敷衍的归拢了一些将士。领着帐下亲兵,丢下万余溃不成军的袍泽,随着楼烦王仓皇南逃。
而此时的大汉中军,李广遥望匈奴中军散乱不堪的火把渐渐分散,并迅速减少,直至完全熄灭,豪气干云的大喝道:“全军冲锋!各骑营四散而去,捕杀匈奴残军,不需留下俘虏,以免拖延马速,务必一个不留!亲卫营随我前去,斩杀敌酋!大汉威武!”
“大汉威武!”细柳诸将早已战意沸腾,俱是大吼一声,领命而去。
是夜,西北长城关隘外,杀声震天,彻夜不绝!
(第一更,新鲜出炉,兄弟们就等了,呼呼。。。。。)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
自从半月前攻占西河,留下五万步卒驻守周边,巩固防务,扫荡散居四处的匈奴游牧部落,骁骑将军秦勇便率余下的十五万汉军步卒,昼夜兼程赶往黄河边上的朔方城。
由于原先驻守朔方的匈奴楼烦王,已率麾下万余匈奴铁骑驰援西北长城关隘脚下的白羊王,朔方城仅剩下数千匈奴的老弱妇孺和附属部族的千余杂兵。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朔方城,将城内匈奴兵士尽数缴械,严加看守起来。
城中的诸多先秦子民,已被匈奴人奴役了数十载,历经数代,此时见到汉军,不由有些茫然和恐惧,紧闭门户。少数胆子稍大的百姓,会从门缝偷偷打量着街上威风凛凛,铠甲鲜明的汉军将士。
直到秦勇命人贴出了许多安民告示,按照汉军惯例,学着高祖皇帝约法三章,又派出军中书吏沿街不断大声诵念,回过神来的百姓们,这才纷纷打开房门,相拥而泣,取出藏于家中的粮食和蔬果,献给沿街巡视的汉军将士。
去年大草原疫病连连,匈奴诸部没少掠夺河朔百姓的存粮,运送到北方草原,以供越冬之需要。加上连年沉重的租赋,朔方城的百姓们尽皆衣食无着,面黄肌瘦。如今百姓们拿出的食物,虽然粗陋不堪,都是家中藏得最严实的仅有的些许口粮,却丝毫没有吝啬,而是硬塞到汉军将士的手中,愣是把这些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粗豪汉子,感动的两眼通红。
不少汉军将士纷纷取出携带的粮食和肉干,塞到旁边口水直流的娃娃手中。而在汉军将领的默许下,城中的数个粮仓被尽数打开,所剩不多的存粮被尽数发放到城中百姓的手中,暂时缓解了饥荒的蔓延。军中书吏们更是挨家挨户的宣扬,大批的粮食正从大汉边郡运往此处,百姓们只要安居城中,便不需为即将实行的城禁过于惊恐。
百姓们自然是欢呼雀跃,积极响应汉军的征召,服些劳役,以换取更多的粮食。而少数藏于民宅中的匈奴人,也被百姓们尽数揪了出来,捆绑后丢在街上,万人践踏,直至踩成一团肉泥。不少百姓带着汉军将士,前往城中匈奴贵族的府邸,连带那些投靠匈奴,为虎作伥的先秦官家也没有遗漏,尽数被押往城中的牢狱,关押起来。
府中钱财自然被汉军将士查抄一空,运往城外大营,清点造册后,即可派兵,连同匈奴战俘尽数押往京师长安。大汉军纪森严,倒未出现隐匿大宗战利品的情况,至于少数贪财的官兵,偶尔私藏一些金玉宝器,只要手脚干净,汉军诸将也未有丝毫过问,默许了这种行为。从军征战,是刀头舔血的活,胜利之后弄些好处,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劫掠百姓,jiān.yín妇女便是将领们眼中遵纪守法的好兵士。
作为汉军主帅,秦勇甚至连城池都没有进入,仍将大营驻扎在城外,又分出五万汉军将士进驻朔方城,负责清缴周边。剩余十万大军在城外休整两rì后,渡过黄河,尽速赶往西北长城关隘,他们与太尉窦婴麾下的边军汇合,共同肩负起驻守关隘的重任。
根据羽林营传来的消息,除了驻守西方数百里长城的五万边军外,太尉窦婴带去西北关隘的十万边军,死伤惨重,可堪一战者已不足半数。面对关外徘徊不去的五万匈奴右部铁骑,和随时可能率大军驰援的匈奴右贤王,形势仍有些严峻。
反而是原先认为会遭到匈奴单于庭大军强攻的云中北部长城关隘,至今未见军臣单于所部的一兵一卒,成为整个战局最为轻松的一环。当然,此时坐镇云中的雁门太守领征北将军郅都,仍丝毫不敢懈怠,雁门,太原,代郡的郡兵,如今已尽数遣往北方关隘,整整二十余万大军,将数千里的长城把守得固若金汤。并与燕北关隘的十余万边军相互守望,若匈奴铁骑来攻,只需燃起烽烟,不出数rì,便能将无数的援军聚拢过来协防。
如今,汉军在北方关隘陈列了近四十万的重兵,加上随军出征,服劳役运粮草的边民,几近百万之众,堪称大汉立国数十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再算上河朔之地及西北关隘的数十万大军,整个大汉北部边郡及关中之地,可谓jīng锐尽出,兵力抽调一空。若此时中原之地再爆发一次吴楚之乱,大汉朝堂压根就无力应付,这也正是景帝深思熟虑后,任由储君刘彻瞒住大汉朝野,率虎贲和羽林亲自镇守函谷关,防备梁王作乱的缘故,此间干系实在重大,交给谁都无法放心!
待得汉军将长达万余里的外长城尽数牢牢掌控,关内匈奴残部清剿一空,边务整顿完备,便只需留下半数边军驻守即可。届时数十万大军回师中原,蠢蠢yù动的各个诸侯王,不过是跳梁小丑,压根不足为惧。
就在骁骑将军秦勇率部渡过黄河,驰援西北关隘时,胡骑将军公孙歂已率八千胡骑赶至古思旺渡口,却并未扎营,而是吩咐将士们就地歇息,进食饮马,养jīng蓄锐。大批探马已散布到四处,方圆百里内的任何风吹草动,公孙歂都能迅速知晓。
枯坐一夜,公孙歂来带岸边,鞠了一捧凄冷的河水,将大脸埋了下去。舒爽的怪叫了一声,他用衣袖随意抹了抹脸,随即揉揉微红的眼睛,喃喃道:“这匈奴人的马也太慢了,怎的还没逃到此处?”
公孙歂自打接到李广的鹞鹰传信,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此处,丝毫没有怀疑。天水太守李广领兵多年,虽然生xìng粗豪,但对军务一向严谨,从未妄言。而羽林左监齐山,是个谨言慎行的少年。公孙歂也是打过交道,如今他身边还有数个羽林卫,专门负责鹞鹰传信。
从这些尚未成丁的少年身上,公孙歂不但看到了令行禁止的严谨,更是看到了他们身上不时散发出的转瞬即逝的煞气。所谓煞气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从小征战沙场的公孙歂,有着敏锐的直觉,能轻易分辨出对方是否杀过人,是否上过沙场。而这些稚龄少年,身上的煞气绝对是用人命填出来的,虽然已极力抑制,却仍无法控制的散发出来,极为yīn柔,和上阵杀敌的血气不像,反而类似于刺客之流。
公孙歂不由联想到羽林卫的主官,羽林仆shè公孙贺。胡骑将军是战时才设置的军职,平时胡骑校是常驻京师的,因此公孙歂一直常住长安公孙府,自然对亲侄子公孙贺知之甚深。这个自幼随父从军的惫懒小子,自打进了太子/宫中,成为太子近臣,莫名变得有些深不可测。公孙歂曾经对自己把“深不可测”安在尚未成丁的公孙贺头上,觉得有些可笑。然而,公孙贺平rì里,虽然依旧如儿时般惫懒无赖,嬉笑怒骂,公孙歂却不时能从他不经意的举止和眼神中,察觉出审视和防备的意味。
直到公孙贺当上了羽林仆shè,掌管新编列的羽林校,再看看身边的数个羽林少年,公孙歂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直觉,他的亲侄子已成长为一个神秘军伍的领军将领,而且很可能是陛下和太子极为重视的军伍。也许此时的公孙贺,才是公孙世家中,最为前程远大的人物,甚至比起家主公孙(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
汉军的战马大量伤亡,继而骑兵也在近距离被匈奴人的回马箭贯穿,一时伤亡渐增,身处中军的李广,只得传令先锋骑营撤回本阵。李广将万余骑兵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异常宽广的正面,却没有冲锋,而是缓缓的后撤。
他和匈奴人交战多年,深深知晓此时若是冲锋,骑兵所骑的马在冲刺的时候并不能保证稳定的队列,阵势必定散乱。届时匈奴骑兵便会迅速与会到汉军两侧和后翼,团团围住,如同围猎一般,将携带的箭矢尽数shè向汉军。马上弯弓,即便是匈奴jīng锐骑shè,也无法保证准头,然而一旦汉军被围,阵势密集,匈奴人根本无需瞄准,只需混乱来上几轮的齐shè,便会给汉军照成极大的伤亡。
所幸的是,此次细柳营尽是轻骑,并未身着从前装备的大块铁质片甲,而是改换了甲片更小的铁质鱼鳞甲,只有甲身,没有甲裙和甲袖。甲身由胸甲、背甲、胁片组成。这是战前陛下特意命人送至天水郡细柳大营的新铠甲,比片甲要轻便许多,将士们行动更为便利,对匈奴人弓矢的抵挡也更为轻松。连rì多次小规模交战,伤亡倒也不算太大。
今rì,李广之所以尽出三万骑军,只因羽林左监齐山已收到鹞鹰传信,胡骑将军公孙歂所部八千胡骑,已于昨夜赶至匈奴人大营后不足百里出,扎下了军营。李广召集诸将,细细商讨了许久,方才定计,让齐山放出鹞鹰,通知公孙歂为之协同。
而此时的太尉窦婴,站在长城关隘的城楼上,遥望山脚草原上绵延数里的庞大军阵,不由热血沸腾,却有隐隐有几分悲怆。汉家男儿,谁人不想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然而窦婴却深深知晓,此番大战怕是他今生最后一次领兵征战沙场,rì后即便能保住身家xìng命,高官厚禄,却也只能闲坐朝堂,当个太平侯爷了。
身处细柳中军的羽林左监齐山,却是仔细观察着战局,脑海中不断分析和推演着汉匈骑军的攻防进退。他正在评估太子殿下在羽林试制的各种新式骑兵用具,能带来多大的优势,这也是殿下此番再三交代他的任务。随行的众多羽林卫,也正根据往r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战相互印证。他们不急于参与战斗,因为他们明白,rì后更为波澜壮阔的战场正等待着他们。当然,前提是他们回京复命后,能为殿下提出合理而宝贵的分析和建议。
李广待细柳jīng骑们重新稳住阵脚,传令分散开来的万余骑兵,紧贴着周围的匈奴骑shè来回奔驰。若匈奴人试图靠近,便骤然提速驱赶。由于以二敌一,李广尚有近两万骑兵并未动用,而是整齐的列成战阵,严守中军。
“传令下去,各营逐一移动至中军,由中军各个骑营补上,下马歇息,速速饮水进食,半个时辰后,重新回归本阵。”李广看了看rì头,发觉以是rì上三竿,随即下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
贴身侍卫曾权,当即应诺而去。片刻后,一个骑兵方阵缓缓移动至中军,与换防的中军骑营交错而过。汉军阵势纹丝不懂,显然平rì里经常演练,没出任何差池。
远处的匈奴诸将,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细小的变化。毕竟古代没有望远镜,再加上草原本就是一马平川,压根无法看清数里外敌军的小规模移动。而肩负袭扰汉军的匈奴骑shè,即使发现了一丝异常,却也无暇他顾。匈奴且退且shè的战术虽然犀利,但是极耗jīng神和体力,周围的袍泽都在迅速的移动,稍有分心,撞在一起,少不得人仰马翻,骨断筋折。若是掉下马去,片刻便被践踏成一团肉泥。再说汉军外围的万余轻骑不时加速驱赶,跑得慢了,那当真是要命的。
时间缓缓流逝,匈奴骑shè逐渐有些疲惫,胯下的战马也都不断的打着响鼻,鼻孔急速的开合,显然开始力竭了。匈奴诸将此时也隐隐有些不安,汉军今rì着实有些怪异,除了派出万余轻骑在外围驱赶匈奴骑shè,近两万的骑阵竟然严守中军,纹丝不动。
“汉人莫不是想空耗我军箭矢吧?”白羊王皱起眉头,忧心道。强攻长城关隘时,他麾下的铁骑已不足半数,只余数千疲惫之师。与楼烦王的万余铁骑会师后,便彻底失去了统帅权。然而他也顾不得脸面,只求能打通长城关隘,逃往关外。
楼烦王瞟了他一眼,满脸不屑道:“我麾下儿郎,弓马娴熟,骑shè无双,历来箭不走空。汉军不过区区三万人马,能耗掉我营中百万箭矢?”
白羊王满脸涨红,心中羞怒异常,却最终没有发作,悻悻道:“眼看已至晌午,派出袭扰汉军两翼的五千骑shè,俱是人困马乏,为之奈何?”
楼烦王轻笑一声,没有理会他,而是扭头向麾下将领吩咐到:“你率五千儿郎,将他们换下阵来。务必多杀些汉人,本王自有重赏。”
将领闻言,不由大喜,随即领命而去,而其余诸将着面露羡慕之sè。连rì来,汉军孱弱怯战,匈奴骑shè每rì都能轻松shè杀不少汉人,自身却并无太大的伤亡,顶多被同袍误伤。匈奴诸将平白得了不少赏赐,自是人人渴望出战。
片刻后,疲惫不堪的匈奴骑shè缓缓撤下,换上了jīng力充沛,战意昂扬的新力军。李广闻讯,也将鏖战多时的万余骑兵逐营替换,战局继续来回的拉扯。由于两方都是养jīng蓄锐的新力军,尽皆憋足了劲,求功心切,场面不由更火爆了许多,双方尽皆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汉匈诸将闻讯,尽皆有些无奈,心疼部下的伤亡,却深知此时万万不可压制,只能放纵麾下将士继续火拼。此时若是弱了气势,难免士气低落。两军对垒,不但是兵力和计谋的较量,最重要的还是士气,稍有不慎,一溃千里的战例屡见不鲜。
入夏已久,晌午的rì头有些毒辣,两军将士尽皆身披甲胄,浑身冒汗。交战中的两军战士更是汗如雨下,汉军的盔甲明显比匈奴骑兵的简陋皮甲要厚实,更显得有些燥热。然而汉军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出战的兵力也保持在以二敌一的局面,因此不少力竭的兵士尚能休息片刻。而且细柳营将士多出自关中,本就习惯了酷暑,倒也还能忍受。而匈奴骑兵,生长在草原之上,不甚耐热。两相增减,倒也勉强旗鼓相当。
然而,分出中军的两军将士,处境可就大不相同。由于匈奴铁骑一路疾驰北来,并未携带太多的辎重粮草,即便是饮水,也要派将士到数十里外水源处汲取。而细柳营背靠长城关隘,太尉窦婴除了留下重兵,防御长城外侧的匈奴右部五万铁骑,尚能组织不少步卒,在细柳jīng骑的护卫下,向数里外的细柳中军运送补给。火头军为了少占些车马的地方,甚至所幸在关隘里便做了少许羹汤,到了中军处,仍是热气腾腾。
(今天测试设备,让大家久等了,晚上还有一章,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等更新的时候看看,呼呼,文笔很好,《隋唐前传》3013989.lwen2.com)
;
第一百二十一 骑兵对决(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rì头渐渐偏西,面向西北的匈奴诸将,隐隐感到rì光有些刺眼。而列阵于前的匈奴铁骑,更是有些晕眩,纷纷微微眯起了双眼。就在此时,汉军派出与匈奴骑兵纠缠的万余骑军,突然朝两翼汇集,留出正面的战场。先锋营的数千jīng锐越阵而出,纵马疾驰,朝匈奴中军呼啸而去。
楼烦王没有丝毫慌乱,不屑的嗤笑道:“些许鬼蜮伎俩,真当我匈奴儿郎是泥捏的不成?”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位于前军的匈奴铁骑丝毫没有因为rì光的影响而显得迟缓,快速的反应过来,在诸将的吆喝下,迅速向两翼散开,变化成松散的“凹”形阵势,准备包夹汉军先锋。谁知汉军先锋不过往前冲锋了不足一里之地,却纷纷勒住马头,随即缓缓调转马头,阵容齐整的回到阵中,仿佛先前的一切压根没有发生一般。
匈奴诸将见状,不由满脸疑惑,这汉军的主帅不是声威赫赫的悍将李广吗?怎么如此胡来?莫不是有何诡计吧?楼烦王也有些茫然,只从清晨出营对阵,如今已过了大半rì,虽说他不时下马活动筋骨,甚至还偷闲假寐了片刻,但着实有些疲惫,脑子也有些迷糊。顾不得多想,急忙吩咐麾下将领传令前军散开的将士重新回归本阵,如今的阵势显得过于散落。
而此时,大汉中军内,齐山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观察了匈奴军阵片刻,微微笑道:“匈奴人果然军纪涣散,反观太守治下的细柳jīng骑,令行禁止,实在是天壤之别。”
李广也轻轻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略带得意的笑道:“这是自然,匈奴人不过是仗着弓马娴熟,如是论起战阵军纪,比起大汉郡兵都颇有不如,更遑论细柳jīng锐了!”
齐山颌首认同,继续道:“如今匈奴前军复又整军列阵,太守是否还要派兵袭扰?”
“莫急,莫急,如今他们面西而立,本就目眩难耐,加上军纪不严,来回变阵折腾,兵士难免颇多怨言。久而久之,便会懈怠了。咱们只需不时冲锋几次,帮他们提提神便是,倒不必多耗损我军马力。”李广摇摇头,显然早已胸有成竹,却有把玩了一下手中的望远镜,若有所指的咂咂嘴道:“这劳什子望远镜倒是个宝贝,只是不知价值几何?若是细柳诸将都能分发下去,今后领兵作战,可谓如虎添翼啊!”
他身后的诸将闻言,俱是面露喜sè,垂涎三尺而不绝。这望远镜,齐山当初见到李广时,就只拿出一具,说是陛下亲赐,交由齐山代为转交的。李广拿起来试用了片刻,便当做稀世珍宝,恨不得搂在怀里睡觉,宝贝得紧。细柳诸将,虽说都借着把玩了一番,但在李广的虎视眈眈下,压根就没有尽兴。大家都从军多年,自然知道这望远镜的妙处,若能得到一具,比赏赐千金实在多了。大汉对军功的赏赐从不吝啬,若有了望远镜,对敌军的阵势变化了若指掌,多打几场胜仗,还愁没有高官厚禄?
齐山耸了耸肩,表示无能为力。这个表示无奈的小动作,是公孙贺从太子殿下那学来的,如今羽林将官大多都被感染了。不过他觉得还是要让细柳诸将有些盼头,免得让他们心情低落,随即道:“若是此番大捷,想来陛下必有重赏。这望远镜乃是太子殿下献予陛下的,下官听闻,其数不下百具之多,专为领军将领打造,想来还是会论功赏赐的。”
诸将闻言,不由jīng神一震。照齐左监的意思,就是要按军功分配嘛,若是别人说的,还未必靠谱。而齐左监可是殿下近臣,这望远镜又是殿下命人打造的,自然不会随便唬弄他们。要说此番大战,诸路大军,真正能和敌人正面对决,斩杀敌酋的,也就是细柳将士了。至于那些步卒,虽说守关攻城时,能多少杀些匈奴人,但要想夺旗擒酋,那便是白rì做梦。杀敌建功,本就是军中男儿的抱负,如今再加上望远镜这等宝物的刺激,诸将俱是热血沸腾,眼中满是战意。
李广看着眼前的yù.火焚身的细柳诸将,突然感到脑仁有些疼,暗自抱怨齐山无端撩拨这些二愣子干啥,如今还未到硬捍匈奴人的时辰嘛。所幸大汉军纪严明,诸将虽然求战心切,却连说话都不敢乱吼,只是满脸幽怨的看着主帅李广,如同一群yù求不满的家中怨妇。
齐山似乎感觉到了李广的哀怨,满脸戏谑,心中腹诽不已:“是老爷子你先耍心机,想在诸将面前,挤兑俺应下几具望远镜,可莫要怪俺。”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汉军的骑兵不时便会佯装冲锋,复又回返。如是数次后,匈奴前军将士们的应对已便得有些迟缓了,似乎笃定汉军不敢真的冲杀过来。到得后来,甚至不少兵士在听到将领分散的号令后,竟未打马而行,满脸不耐的停留在原地。而最终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汉军果然又是佯攻,待到袍泽们重新归位后,并未听令的兵士满脸得sè,炫耀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和同袍不开窍。于是乎,下一次汉军佯攻时,更多的匈奴兵士拖延着不愿听令分散,阵型开始变得散乱起来。
匈奴诸将见状,不由心头一紧,他们和普通兵士不同,自然知晓汉军此番行径,并不是怯懦,而是仗着人数众多,行那疲兵之计。一旦有机可乘,佯攻很可能就变成真正的冲锋了。楼烦王赶忙下令麾下将领,揪出几个不听号令的兵士,狠狠打了几马鞭,已示训诫。其余匈奴兵士果然心下一凛,又恢复了几分秩序。
然而匈奴兵士们如今已在马上待了大半rì,先前在午间的烈rì炎炎下,水囊几乎都已见底。如今更是口干舌燥,随身携带的肉干实在难以下咽,腹中难免饥渴。加上数次来回变阵,实在有些疲惫,jīng神和**的双重疲劳下,又见袍泽遭到鞭打,难免心生怨气。
楼烦王似乎也感受到了麾下将士们怨气,心中却颇为无奈,连rì和汉军骑兵交战,往往是汉骑承受不住匈奴骑shè带来的伤亡,主动退兵。谁知今rì,汉军仿佛疯了一般,派出万余骑,顶着漫天箭雨,和五千匈奴骑shè时刻纠缠在一起。
从清晨到rì落,楼烦王已将一万五千余匈奴铁骑来回轮换了数次,shè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箭矢,麾下控弦之士皆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稍微体弱之人,甚至已无法抬起胳膊,更别弯弓shè箭了。匈奴人所用的硬弓,虽说shè程远,威力大,但比起汉军的强弩,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颇耗气力,正常的匈奴骑shè,一rì若勉强弯弓千次,胳膊都会废掉。
据麾下将领的回报,今rì交战,汉军虽然身披铠甲,仍至少有数千jīng骑不可再战,汉军战马更是在箭雨下倒毙无数,而匈奴骑shè甚少伤亡,可谓大胜。然而楼烦王却没有任何喜sè,反而隐隐有些忧虑。汉军的主帅,可是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断不会让其麾下将士平白丧命才是。他遥望着渐渐西沉落rì,无奈的下令撤回大营。
大汉中军,李广听到曾权报上的伤亡,脸sè颇为不忍和哀伤。只是数个时辰,细柳jīng骑就已伤亡了近四千将士,可谓损失惨重。大部分的伤亡都产生于交战之初,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骑shè的体力下降得厉害,双方的伤亡比率逐渐接近,甚至一度持平。
齐山长叹一口气,心有戚戚焉,却没有上前劝慰。此番计策,他也曾参与制定,甚至是他最先提议的。昨夜李广召集细柳诸将入帐商讨,其实只是吩咐了一些具体事宜,而真正被告知实情的将领,不过寥寥数人。若是传出去,必定军心不稳。
以己方的巨大伤亡,换取战略优势,这是太子殿下在平rì给虎贲和羽林教授的军事课程中,最为残酷,并再三叮嘱需谨慎使用的计策。然而自从齐山收到羽林卫的鹞鹰传信,知晓数万羌骑已陈兵北地郡的边塞外时,他深知局势有变,必须尽量杀伤眼前的匈奴铁骑,否则他们一旦知晓羌人行踪,不顾一切的前去汇合,局势必然一片大乱。而依照以往汉匈的战例,往往伤亡相差巨大,若是能用数千汉骑的代价,换取全歼一万五千匈奴铁骑,说句冷血些的话,实在很值得!
既是非常之时,便只能行非常之事了,齐山在心中安慰自己道,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少几分愧疚。
(由于分章节的关系,还有一章《骑兵对决(下)》写了一半,如是明天无事,争取三更吧。)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骑兵对决(下)
或许是多年的征战让李广已有些麻木,或许是他不愿将心中的哀伤彻底表露,在短暂的失神后,他拿起胸前的望远镜,缓缓扫视了一遍辽阔的战场,幽幽道:“匈奴人要收兵回营了。”
齐山颌首认同道:“两翼的匈奴骑shè已开始退却了。”
李广剑眉一扬,冷笑道:“杀伤了我数千汉家儿郎,便要罢手,当真如此轻易?”
身后的诸将眼见众多袍泽战死沙场,早已目赤yù裂,此时听出李广言语中的杀意,俱是虎躯一震,纷纷上前请战。
“莫要着急,此番定叫匈奴人有来无回!”李广摆摆手,安抚下细柳诸将,随即下达了一系列军令:“让两翼jīng骑紧贴上去,死死牵制住匈奴骑shè,不能让他们安然退却。前军骑营轮番进逼,一旦匈奴中军后撤,便即冲锋,直至引得匈奴人重新布阵,才能回返军阵。各营停止轮替,尽数回归本阵,上马备战。”
眼看已是rì薄西山,匈奴诸将愈发的感到不安,甚至有些惊慌失措。楼烦王下令撤军后,匈奴铁骑原打算按照惯例,逐一退出战场。然而汉军jīng骑死咬不放,不到一个时辰,匈奴中军已后撤了将将十里之地,而汉军也就进逼了十里之地。眼看身后的匈奴大营隐隐在望,然而匈奴诸将却压根不敢收兵回营。如今汉军虽死伤了数千jīng锐,然而却仍然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况且军械jīng良,近战时身着简陋皮甲的匈奴铁骑可不是汉军的对手。若是匈奴铁骑归营后,一旦大营被围,覆灭便在当下。
楼烦王面sè铁青,却是一筹莫展。而白羊王更是心中满是懊恼,早知当初就不该和这傻子合兵一处,如今被汉军逼到如此境地,如何是好。白羊王心中暗生退意,寻了个如厕的由头,yù先行回营。
心乱如麻的楼烦王不疑有他,只道是白羊王怯战,满脸不屑的摆摆手,示意他自便。白羊王心中暗喜,压根没在意楼烦王的轻视,当即带着麾下将领打马归营。回到营地,他面sè一肃,低声下令道:“速速备齐粮草,尽力归拢我部铁骑,若是见机不对,便随本王南下古思旺渡口!”
古思旺渡口,乃是河套东北,黄河小拐角处的一处浅水渡口。是黄河丰水期时,数百里内唯一可以度过黄河小拐角的途径。渡过了古思旺渡口,便可赶至黄河大拐角,通过数处浅水,进入河南朔方之地,进而逃出生天。
而此时,茫然未觉的楼烦王已是焦虑万分,夕阳的余晖渐渐暗淡,天边依稀可见淡淡星光,夜幕即将降临草原。
汉人想打夜战!楼烦王心中一凛,猜出了汉军主帅李广的心思,不由大骇失sè。
远在大汉中军的李广,虽不知匈奴人是否已知晓汉军计策,却也不以为意,眼看大局已定,匈奴人此时还未撤出战场,便是无力回天。
此番计策,乃是羽林左监齐山最先提出的。夜间作战,乃是太子殿下在羽林和虎贲常常强调的战术思想。其实自打刘彻穿越至大汉,便多次寻来宫中的典籍,分析了汉初之前数百年,有史可载的经典战役。
在波澜壮阔的chūn秋战国时期,以夜战闻名的,便是东方的齐国。刘彻在各种典籍中,发现,齐国之所以善于夜战,有一个相当大的原因——齐人靠海食鱼!吃鱼和夜战的联系,就在与当时的中原百姓,不少患有雀蒙眼,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夜盲症。
顾名思义,夜盲就是在暗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夜盲症是一种可遗传xìng的慢xìng疾病,只有从新鲜的鱼、肉、蛋、豆类、rǔ品和动物内脏以及蔬菜之类,摄取维生素才可减轻症状。然而也只是减轻,在医疗落后,饮食单一的古代,想要完全治愈夜盲,是非常困难的。
在后世的研究中,认为北方游牧民族以肉类,nǎi制品为主食,患夜盲症比中原农耕民族的几率小得多。刘彻一直先入为主的认同这个观点,然而在当他得知田氏商业集团的羌人奴隶夜间竟全然无法劳作之时,才发觉事实和他想象中的有极大差距。
再次查阅了脑海中的大量资料,又比较了各个时代的饮食,刘彻发现,东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夜盲症的患病比率在华夏历史上发生过一次重大翻转。和隋唐时的突厥不同,汉朝的匈奴和西羌,患有夜盲的几率,比汉人要高上不少。
匈奴人虽以肉nǎi为主食,但新鲜肉nǎi不易保存,除了贵族和少数jīng锐骑兵外,匈奴人普遍食用腌制的肉干,而驰骋草原的匈奴铁骑,更是饮用nǎi酒,而非鲜nǎi。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取,加上匈奴饮食多为烤制,难免伤肝上火。所谓清肝泻火、解毒明目,肝热则伤目。此时的匈奴人,热xìng眼病颇为普遍。匈奴骑兵即便没有遗传xìng夜盲,但在长期的野外作战中,若是无暇捕猎,补充大量新鲜的动物肝脏,也会染上暂时xìng夜盲。
而汉人,特别是大汉的jīng锐部队,平时有充足的豆类和蔬菜供应,饮食结构相对丰富,反倒较少换上夜盲症。更遑论细柳营这种“rì进酒二斤,肉二斤”的jīng锐骑兵了,他们可以说是汉军中的贵族军队,选取的都是富饶关中的良家子,从小营养丰富,进入细柳营更是好吃好喝的供着。维生素过多中毒就有可能,缺乏是定然不会的。
在史上,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一战,正是瞎猫碰了死耗子,大半夜迷路的时候,恰好摸到匈奴人的大营,用大汉的jīng锐铁骑,打一群睁眼瞎。即便不是夜盲症患者,匈奴骑shè在夜间,也是威力大减,就近战而言,压根不是汉骑的对手。
而后世的突厥人和蒙古铁骑,之所以大大降低了夜盲症的患病率,最重要的原因,是nǎi制品的发展。rǔ酪从欧洲传入东方,蒙古人发明了酸马nǎi,茶叶也大量输送至草原,而羌人的酥油茶更是颇为普遍。而战乱频频,百姓衣食无着的中原地区,反而夜盲比率大大升高了,直至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还是夜不能视物,要赶紧送去胡萝卜,可悲可叹啊!
楼烦王知悉了汉军的计策,惊慌失措之下,当即下令中军燃起火把,全军缓缓后撤。李广自然不会遂了他的心意,汉军死死的咬住匈奴骑兵,顶着漫天箭雨,悍不畏死的朝急速后撤的匈奴骑兵冲杀过去。
如今夜幕降临,鏖战整rì,弯弓无数的匈奴铁骑,早已是疲惫不堪,得到撤退的命令,如闻仙乐,没头没脑的纵马狂奔起来。偶尔被追赶得急了,顾不得胳膊肿胀酸痛,回身shè上一箭,不但软弱无力,还无法瞄准,甚至有不少落在后面匈奴骑兵被同伴误伤,登时一阵大乱。
反观细柳jīng骑,虽是全力追击,而且眼前漆黑一片,然而却能根据领军将领发出的金鼓声,不断调整速度和方向,与同袍保持惊人的同步xìng。与匈奴人混乱的马蹄声不同,汉骑的冲锋节奏颇为整齐,轰隆隆的马踏声,如暗夜惊雷,声震云霄。
身处中军的齐山不由赞叹不已,这就是太子殿下一再强调的纪律xìng吧。古代的大军团作战,一般都是采用旗语,绵延数里的大军,要靠掌旗手传达和接收指令。然而在黑夜中,只有中原皇朝,发展出了一整套金鼓为令的指挥系统。特别是细柳营这些jīng锐,即便目不能视,根据穿透力极强的金鼓声,也能完成协同作战。
匈奴将领也尝试着重整军阵,然而此时两翼的五千匈奴骑shè已乱作一团,仓皇逃往大营和中军所在。在黑夜里,不远处的匈奴大营中星星点点的篝火,和中军燃起的熊熊火把,让他们认为那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正在缓慢后撤的匈奴中军,原本还能稍稍稳住阵脚,然而面对蜂拥而至的两翼骑shè,不由纷纷避让,登时乱作一团。
楼烦王听到前方战阵传了一片哀嚎,咒骂和慌乱的大叫,心中悔恨不已。他正手足无措之际,却听麾下将领急声禀报道:“大王,白羊王带着千余骑兵,离营而去啦!”
楼烦王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正待追问,却听到一阵震天的吼声,大地开始急剧的振动起来。前方的军阵一阵大乱,中军将士燃起的火把也变得杂乱不堪,混乱迅速的波及到了身处中军的匈奴诸将,一个匈奴仟长疾驰而来,丝毫不顾侍卫的阻拦,大吼道:“大王,汉军冲杀过来了!前军已尽速溃散!两翼骑shè已四散奔逃,快撤兵吧!”
匈奴诸将闻言大骇,纷纷看向了楼烦王。在火光的映照下,尽显疲惫的楼烦王脸sè数遍,随即咬着牙狠声道:“传令前军阻挡汉军,诸将归拢将士,随本王移师南下!”
匈奴诸将心知肚明,楼烦王虽说得好听,“移师”摆明就是逃跑的意思。眼看败局已定,他们哪敢怠慢,逃命要紧,敷衍的归拢了一些将士。领着帐下亲兵,丢下万余溃不成军的袍泽,随着楼烦王仓皇南逃。
而此时的大汉中军,李广遥望匈奴中军散乱不堪的火把渐渐分散,并迅速减少,直至完全熄灭,豪气干云的大喝道:“全军冲锋!各骑营四散而去,捕杀匈奴残军,不需留下俘虏,以免拖延马速,务必一个不留!亲卫营随我前去,斩杀敌酋!大汉威武!”
“大汉威武!”细柳诸将早已战意沸腾,俱是大吼一声,领命而去。
是夜,西北长城关隘外,杀声震天,彻夜不绝!
(第一更,新鲜出炉,兄弟们就等了,呼呼。。。。。)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
自从半月前攻占西河,留下五万步卒驻守周边,巩固防务,扫荡散居四处的匈奴游牧部落,骁骑将军秦勇便率余下的十五万汉军步卒,昼夜兼程赶往黄河边上的朔方城。
由于原先驻守朔方的匈奴楼烦王,已率麾下万余匈奴铁骑驰援西北长城关隘脚下的白羊王,朔方城仅剩下数千匈奴的老弱妇孺和附属部族的千余杂兵。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朔方城,将城内匈奴兵士尽数缴械,严加看守起来。
城中的诸多先秦子民,已被匈奴人奴役了数十载,历经数代,此时见到汉军,不由有些茫然和恐惧,紧闭门户。少数胆子稍大的百姓,会从门缝偷偷打量着街上威风凛凛,铠甲鲜明的汉军将士。
直到秦勇命人贴出了许多安民告示,按照汉军惯例,学着高祖皇帝约法三章,又派出军中书吏沿街不断大声诵念,回过神来的百姓们,这才纷纷打开房门,相拥而泣,取出藏于家中的粮食和蔬果,献给沿街巡视的汉军将士。
去年大草原疫病连连,匈奴诸部没少掠夺河朔百姓的存粮,运送到北方草原,以供越冬之需要。加上连年沉重的租赋,朔方城的百姓们尽皆衣食无着,面黄肌瘦。如今百姓们拿出的食物,虽然粗陋不堪,都是家中藏得最严实的仅有的些许口粮,却丝毫没有吝啬,而是硬塞到汉军将士的手中,愣是把这些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粗豪汉子,感动的两眼通红。
不少汉军将士纷纷取出携带的粮食和肉干,塞到旁边口水直流的娃娃手中。而在汉军将领的默许下,城中的数个粮仓被尽数打开,所剩不多的存粮被尽数发放到城中百姓的手中,暂时缓解了饥荒的蔓延。军中书吏们更是挨家挨户的宣扬,大批的粮食正从大汉边郡运往此处,百姓们只要安居城中,便不需为即将实行的城禁过于惊恐。
百姓们自然是欢呼雀跃,积极响应汉军的征召,服些劳役,以换取更多的粮食。而少数藏于民宅中的匈奴人,也被百姓们尽数揪了出来,捆绑后丢在街上,万人践踏,直至踩成一团肉泥。不少百姓带着汉军将士,前往城中匈奴贵族的府邸,连带那些投靠匈奴,为虎作伥的先秦官家也没有遗漏,尽数被押往城中的牢狱,关押起来。
府中钱财自然被汉军将士查抄一空,运往城外大营,清点造册后,即可派兵,连同匈奴战俘尽数押往京师长安。大汉军纪森严,倒未出现隐匿大宗战利品的情况,至于少数贪财的官兵,偶尔私藏一些金玉宝器,只要手脚干净,汉军诸将也未有丝毫过问,默许了这种行为。从军征战,是刀头舔血的活,胜利之后弄些好处,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劫掠百姓,jiān.yín妇女便是将领们眼中遵纪守法的好兵士。
作为汉军主帅,秦勇甚至连城池都没有进入,仍将大营驻扎在城外,又分出五万汉军将士进驻朔方城,负责清缴周边。剩余十万大军在城外休整两rì后,渡过黄河,尽速赶往西北长城关隘,他们与太尉窦婴麾下的边军汇合,共同肩负起驻守关隘的重任。
根据羽林营传来的消息,除了驻守西方数百里长城的五万边军外,太尉窦婴带去西北关隘的十万边军,死伤惨重,可堪一战者已不足半数。面对关外徘徊不去的五万匈奴右部铁骑,和随时可能率大军驰援的匈奴右贤王,形势仍有些严峻。
反而是原先认为会遭到匈奴单于庭大军强攻的云中北部长城关隘,至今未见军臣单于所部的一兵一卒,成为整个战局最为轻松的一环。当然,此时坐镇云中的雁门太守领征北将军郅都,仍丝毫不敢懈怠,雁门,太原,代郡的郡兵,如今已尽数遣往北方关隘,整整二十余万大军,将数千里的长城把守得固若金汤。并与燕北关隘的十余万边军相互守望,若匈奴铁骑来攻,只需燃起烽烟,不出数rì,便能将无数的援军聚拢过来协防。
如今,汉军在北方关隘陈列了近四十万的重兵,加上随军出征,服劳役运粮草的边民,几近百万之众,堪称大汉立国数十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再算上河朔之地及西北关隘的数十万大军,整个大汉北部边郡及关中之地,可谓jīng锐尽出,兵力抽调一空。若此时中原之地再爆发一次吴楚之乱,大汉朝堂压根就无力应付,这也正是景帝深思熟虑后,任由储君刘彻瞒住大汉朝野,率虎贲和羽林亲自镇守函谷关,防备梁王作乱的缘故,此间干系实在重大,交给谁都无法放心!
待得汉军将长达万余里的外长城尽数牢牢掌控,关内匈奴残部清剿一空,边务整顿完备,便只需留下半数边军驻守即可。届时数十万大军回师中原,蠢蠢yù动的各个诸侯王,不过是跳梁小丑,压根不足为惧。
就在骁骑将军秦勇率部渡过黄河,驰援西北关隘时,胡骑将军公孙歂已率八千胡骑赶至古思旺渡口,却并未扎营,而是吩咐将士们就地歇息,进食饮马,养jīng蓄锐。大批探马已散布到四处,方圆百里内的任何风吹草动,公孙歂都能迅速知晓。
枯坐一夜,公孙歂来带岸边,鞠了一捧凄冷的河水,将大脸埋了下去。舒爽的怪叫了一声,他用衣袖随意抹了抹脸,随即揉揉微红的眼睛,喃喃道:“这匈奴人的马也太慢了,怎的还没逃到此处?”
公孙歂自打接到李广的鹞鹰传信,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此处,丝毫没有怀疑。天水太守李广领兵多年,虽然生xìng粗豪,但对军务一向严谨,从未妄言。而羽林左监齐山,是个谨言慎行的少年。公孙歂也是打过交道,如今他身边还有数个羽林卫,专门负责鹞鹰传信。
从这些尚未成丁的少年身上,公孙歂不但看到了令行禁止的严谨,更是看到了他们身上不时散发出的转瞬即逝的煞气。所谓煞气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从小征战沙场的公孙歂,有着敏锐的直觉,能轻易分辨出对方是否杀过人,是否上过沙场。而这些稚龄少年,身上的煞气绝对是用人命填出来的,虽然已极力抑制,却仍无法控制的散发出来,极为yīn柔,和上阵杀敌的血气不像,反而类似于刺客之流。
公孙歂不由联想到羽林卫的主官,羽林仆shè公孙贺。胡骑将军是战时才设置的军职,平时胡骑校是常驻京师的,因此公孙歂一直常住长安公孙府,自然对亲侄子公孙贺知之甚深。这个自幼随父从军的惫懒小子,自打进了太子/宫中,成为太子近臣,莫名变得有些深不可测。公孙歂曾经对自己把“深不可测”安在尚未成丁的公孙贺头上,觉得有些可笑。然而,公孙贺平rì里,虽然依旧如儿时般惫懒无赖,嬉笑怒骂,公孙歂却不时能从他不经意的举止和眼神中,察觉出审视和防备的意味。
直到公孙贺当上了羽林仆shè,掌管新编列的羽林校,再看看身边的数个羽林少年,公孙歂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直觉,他的亲侄子已成长为一个神秘军伍的领军将领,而且很可能是陛下和太子极为重视的军伍。也许此时的公孙贺,才是公孙世家中,最为前程远大的人物,甚至比起家主公孙( 汉武挥鞭 http://www.xlawen.org/kan/3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