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意大利不面 > 意大利不面 第 19 部分阅读

第 19 部分阅读

    三人组表现出惊人的杀伤力:他们先后向3辆-2坦克射出15发穿甲弹,将他们全部摧毁,其余的3辆坦克见情况不对,马上挂上倒档落荒而逃。\一分钟前还是气势汹汹的装甲怪兽一下子变成了燃烧的废铁。火舌从坦克每个开口冒出,而殉爆的弹药更是将火舌变成一条冲天的火龙。一个可怜的坦克兵艰难地从着火的坦克中爬出,他一边在地上打滚以扑灭身上的火焰,一边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干掉他”泡路命令道,作为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他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很快,一发180克重的12.7mm穿甲弹击中了这个坦克兵,将这个坦克兵的上半身抛向空中,下半身则重重地砸下地面。\

    这时,后面传来了西班牙步兵的欢呼声。看来,一直压在他们心头的“-2危机”算是结束了。

    “这枪不错”泡路终于给出了他对布雷达M3反坦克枪的评介。

    分割线

    马德里市内,满怀爱国激|情的战斗口号通过广播经常响彻马德里的每个角落,激励人们勇敢战斗。那是“热情之花”,著名的女**员多洛列斯·伊巴露丽在鼓舞人们保卫马德里。\

    当然仅仅依靠口号是不可能赢得马德里保卫战的胜利。但是当马德里的市民看到身着笔挺的制服、手拿崭新的武器的国际纵队第11旅的军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操着不同的口音高唱《国际歌》沿着马德里第一大街游行时,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街道的两边的人群中爆发出一片“苏联万岁”的欢呼声。

    这一刻,西班牙成为了全世界的宠儿。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匈牙利的志愿者来到马德里保卫这座他们心中的圣城。他们达到马德里后,马不停蹄立刻投入战斗。就在11月日的傍晚,马德里起了一场薄雾。国际纵队第11旅策划的反攻开始了。

    在马德里的西郊,有一片遍布冬青和橄榄树的小树林,这里曾经是皇家猎苑,是猎人猎杀猎物的地方。

    现在,却成为猎人和猎人、野兽和野兽之间的战斗。因为起雾,大部分的战斗发生极近的距离里,甚至一个照面两边的刺刀就拼杀起来。国际纵队有不少参加过一战时的老兵,另外不少的年轻人呆在自己国家时也是“街头武斗”的好手(在30年代的欧洲街头,左右两派武斗时有发生),所以这样的近距离作战中,他们和国民军的“百战老兵”相比并不吃亏。没有队形、没有组织、没有指挥,战争在这一刻变成了两群人之间的单体搏杀。

    这一场厮杀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到了10日凌晨的时候,国民军的部队被赶出了皇家猎苑。而第11旅的国际主义者战士有三分之一的人倒在了那片林子里。

    lor:#f00rrline;}

    第19节、保卫马德里(5)

    在一般马德里市民的人眼里,随着国际纵队和苏联援助物资的加入,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政府军一边倾斜。而在政府军的马德里总指挥官米亚哈将军眼里,马德里攻防战的前途依旧扑朔迷离。11月11日,国际纵队第11旅的夜袭虽然将国民军的部队赶出了皇家猎苑,并开始威胁到攻击大学城的国民军右翼,但是马德里西部的制高点加拉维达山还在国民军的手里。至少在马德里的西面形势依然严峻。

    可是,就这这个时候,莫拉和弗朗哥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国际纵队11日晚上的夜袭加白刃突击给他们太大的震惊。在这批老牌职业军人的眼里,只有最勇敢最顽强的部队才敢于在起雾的晚上发动攻击,并展开白刃战(在夜视技术普及前,西方军事家一致认为夜间作战是个难题,而白刃战更是意志力的表现)。再加上加斯特洪纵队撤退后,对于大学城守军兵力和火力的夸张回报,国民军的指挥官决定将攻击的重点从马德里的西北面大学城转到了西南的贫民住宅区---卡拉万切区。

    不过在攻击发动前,国民军决定首先要搞定制空权的问题,11日政府军空军对阿维拉机场的袭击给国民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民军的空军指挥官可是保证不让这样的事件重演。马德里的11月中旬是个阴雨绵绵的时节。难得的晴天,就成了双方空军大打出手的时间。

    今天,国民军的 “蓝色巡逻兵”中队的指挥官加奎因.加西亚.马莱托正带领着自己的两架僚机在马德里上空盘旋着。出发前,马莱托有一种预感今天将是特别的一天。马莱托是一位125年加入西班牙空军的老飞行员了,在摩洛哥平暴的时候他就飞了100小时。\在13年8月8日,他就获得了自己第一个战果:一架政府军的英制轰炸机。到10月底,他已经击落了13架敌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双料皇牌”。

    在芒果的想法里,单引擎战斗机出于防御性武器,可以大量提供给国民军,所以国民军获得CR.42的时间被大大提前了。 相比之下,芒果就拒绝了国民军要求获得萨伏亚―马尔切蒂或是菲亚特产生的中型轰炸机的请求。\因为芒果认为轰炸机属于破坏地区军力平衡的大规模进攻性武器。不过最终意大利还是提供了布雷达B.5攻击机作为补偿。毕竟布雷达攻击机内销不畅,要靠外销补贴。

    结果在芒果提出的“平衡性军售”下,早在月份整个“蓝色巡逻兵”中队都换装了意大利的CR.42战斗机。而在芒果的记忆里,本来直到3年11月西班牙国民军还没足够数量的CR.32战斗机,就更别提CR.42战斗机。

    现在,意制CR.42战斗机主要的对手是苏联人提供给西班牙政府军的伊-15/1战斗机。\对付伊-15,意大利人的CR.42不在话下。不过,这个伊-1在30年代的中期可不是个好欺负的主。作为苏联第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凭借着578千瓦的M25发动机,该机的最大速度可以到达每小时440公里。不过2挺7.2mm的机枪组成的火力实在是有点勉强。

    刚飞抵马德里的上空,很快马莱托就发现远处有几个小黑点。\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中队长马莱托辨认出那是架伊-1护航下的4架法制“波泰”Poez 540双发轰炸机。这时,马莱托脑子里开始飞快地盘算起来:如果接战,那么他们在战斗机的数量上将是比3绝对劣势;如果逃伊-1的速度要高于自己的座机,不一定能逃脱。最后他还是决定搏一把,毕竟不战而逃不是一个“双料皇牌”应该有的表现。

    双方的机群以00公里每小时的相对速度高速接近。\这次马莱托发现他的对手没有解散编队,而是保持严谨的队形,向他们冲过来。“看来今天遇到老手了”,马莱托心中默念着。

    这次马莱托决定带领他的机队进行迎头攻击.他将方向舵蹬向一边,使得自己的座机和政府军的机群形成 30°左右的夹角,紧接着他扣动射击按钮。一瞬间,双方的子弹你来我往。在猛烈的机枪对射中,马莱托他们的三架飞机和政府军的机群迎面交错而过,宛如两名手持长矛的重甲骑士在矛与甲的沉重撞击中交错而过。\这时马莱托觉得自己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射击技巧,而是一个奇迹。很快奇迹发生了,一架伊-1拖着黑烟载了下去。(玩过伊尔-2的读者应该体会过这种迎头攻击的难度)

    当12.7mm机关枪子弹的呼啸声还在耳边,马莱托已经操纵自己座机来了一个急转弯,他将CR.42作为一架双翼机的小半径转弯机动性发挥地淋漓尽致。很快,一架“波泰”Poez 540双发轰炸机硕大的身影出现在马莱托的瞄准镜里,扣动射击按钮,两挺 12.7 毫米机枪发出吼叫声,只见这架轰炸机立刻冒起浓密的黑烟,加速逃离战场并很快飞出了马莱托的视线。\

    一个照面,击落一架战斗机,击伤一架轰炸机,这样的打击极大地震撼了政府军的机群。轰炸机立马扔掉炸弹开始向东逃跑,而残余的伊-1战斗机利用数量优势,从左右两侧开始围了上来。这样无论马莱托攻击那一边的伊-1,都很把自己的屁股留给另一边的伊-1。

    对于这样的局面,马莱托毫无畏惧,带领自己的僚机冲了上去。\30年代的空战理论并不成熟,特别是战斗机之间的“狗斗”。一旦,双方的战斗机开始贴身的格斗,队形、战术往往被飞行员抛到脑后,成为各自为战的局面。特别是政府军的飞行员,他们大多师从法国,而法国在空战讲究的是“一对一决斗”(直到二战结束法国空军还是这个德行)。

    而作为一个“双料皇牌”马莱托自然从实战中体会到了,战斗机相互掩护的重要性。自然他麾下的“蓝色巡逻兵”也很少发生“长机找不到僚机”的事情。所以在这场3对的致命派对中,蓝色巡逻兵们并不落下风。几个来回后,又有2架伊-1被击落,其中一架被击中要害,凌空爆炸。

    一番厮杀后,3架CR.42顺利返航。机场上人们已经从无线电里得知马莱托他们的战绩,纷纷兴高采烈地冲出到跑道旁,挥着帽子向蓝色巡逻兵的 CR.42 欢呼。而意犹未尽的马莱托更是驾驶着飞机在机场的上空低空通场3次,骄傲地向地面的人们宣告自己击落了3架敌机。不过,这样的空中杂耍结束后,他的座机油箱里剩余的油料,大概就值1个比塞塔了。

    注:加奎因.加西亚.马莱托,西班牙内战头号王牌,到内战结束时,他一共飞行 1012 小时,511 次作战出动,参加了5 次空战,击落敌机 40 架。13 年 4 月 4 日(这日子的确不很吉利)死于飞机失事。

    lor:#f00rrline;}

    第20节、保卫马德里(完)

    13年11月11日,国民军的部队开始进攻卡拉万切区。*防守那里的是国际纵队第12旅,该旅下辖3个营:主要由德国人组成的“台尔曼”营、主要由法国人组成的“安德烈.马蒂”营和主要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加里波第”营。而负责支援他们的是西班牙政府军的炮兵和苏联志愿军的坦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指挥这样一支部队,首先需要的不是高超的军事素养而是超人的外语能力。

    但是,很不幸这样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实在是太少,12旅的交流出现不少的问题。\有几个连队迷失了方向,没有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设防。而步炮协同、步坦协同更是错误百出。这使得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12旅的官兵们只能依靠高昂的士气和手中的步枪和国民军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周旋。双方为了争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建筑物、甚至是每一片废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语言的喊杀声响彻在马德里城。

    法国志愿者维埃尔指挥的115名国际纵队战士守卫的建筑物被国民军的坦克包围了。在劝降失败后,国民军的士兵点燃了该房屋。\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维埃尔用身边燃烧的建材点燃一根香烟,说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我们在这里所作的一切。”(史实)

    这样的事迹每天都在马德里发生。勇敢的国际主义者将他们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顽强地防守一度阻止了国民军的攻势,但是在优势火力配合下,凶悍的西班牙外籍军团还是攻入了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大广场。虽然,最后这些摩尔人还是被政府军赶了回去,但是“国民军攻进市中心”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得知这一消息,负责看管“政治犯”的人民军士兵,马上处死了在押的1000多名政治犯。而另一些胆小的人民军则选择开始逃跑。

    就这危急关头,马德里防御战的总指挥米亚哈赶到了一线,他挥舞着手枪,高呼着:“胆小鬼们,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战壕里,和你们的将军死在一起(史实)。”在他的激励下,政府军的防线避免了崩溃。但是,在国民军的重压之下,政府军的阵地还是在一点一点的丢失。

    而此时,莫拉和弗朗哥决定加上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政府军的防线。\国民军又开始了在马德里西北面大学城的攻势。因为,按照国民军的估计,政府军最后的预备队已经被投入马德里西南面的卡拉万切区,现在的政府军无法应对2个方向上的压力。同时,政府军顽强的抵抗,使得国民军的高层终于下定决心用炸弹和炮弹将马德里从地图上抹去。一时间,马德里这座千年古城陷入一片火海,一些罗马时代建造的古建筑也无法幸免。

    但是,让人感到不可思意的是,作为政府军炮兵观察站的马德里电话局却在炮击和轰炸中奇迹般地幸存下。\这使得政府军精准的炮兵火力在整个马德里保卫战期间都没有停歇。

    战至11月23日,在马德里西北面,国民军占领了大学城的四分之三。但是在国民军占领的突出部左翼,国际纵队的部队还牢牢的控制着文学院和哲学院。这使得国民军任何进一步的攻势都会遭到来自侧翼的反击。

    在马德里西南面的卡拉万切区,国际纵队和国民军的部队隔着曼萨纳雷河对峙着。因为河上的托雷多桥已经被国际纵队炸毁,这条不足20米宽的绕城河成为了一个天堑。\高耸的河堤使得国民军哪怕横渡了曼萨纳雷河也难以攀爬上岸。

    而此时,国民军已经损失了八千多人,约占其攻城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而且其中大部分是精锐的外籍军团,这些摩尔人大多数参加过摩洛哥平暴的百战老兵,是国民军中最宝贵而又不可弥补的资源。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弗朗哥已经看到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政府军一边倾斜,他果断地下令暂时放弃了对马德里的攻势。为此,他还与莫拉大吵一架。\不过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面子”,无论是弗朗哥还是莫拉,他们俩身上军人的属性远远大于政治家的属性。两人认为这样撤退的的确确会在政治上使得国民军处以极大的被动,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军事上国民军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可能,徒劳的进攻只会增加伤亡数字。

    分割线

    罗马威尼斯宫,芒果正和他的群臣商量西班牙战事。\驻国民军的意大利情报官第一时间发回了有关“攻击马德里受挫”的电报。

    “各位对马德里战事都有什么看法啊?”芒果亲切地问道。

    “我很奇怪为什么才损失四分之一的兵力,西班牙人就不打了?”外交部长齐亚诺首先发难,“现在国民军占领了45%的国土面积,他们兵员应该已经变得充裕起来。武器装备也由我们敞开供应,这点损失他们完全可以承受的”

    其实,芒果也是这样认为,毕竟对于一个见识过苏德大战和“三大战役”的穿越者而言,不到万人的伤亡实在是小意思。\

    “西班牙能打的就是外籍军团的摩尔人,这些老兵可是死一个少一个,”-波堤切利上校回答道,这位前驻西武官现在是意大利与弗朗哥的联络官。看到大家对他的发言表示赞同,他又接着说:“而现在国民军征招的士兵主要是本土的西班牙人,他们不愿意与摩尔人混编,在高贵的西班牙白人新兵蛋子眼里,自己是不可能是低劣的非洲人一起共事的。”

    “那么就是说原来靠老兵带新兵的传统练兵方式就行不通了。\”巴多里奥元帅看出了问题的关键。

    “是的,那些白人新兵不会接受一个摩尔人的传、帮、带的。所以,外籍军团将得不到任何一个兵员的补充,只能一点一点的打光。”波堤切利上校肯定的回答

    “那么国民军中白人士官和老兵的情况怎么样?他们总能带本土的新兵吧?”芒果开始对波堤切利上校的意见感兴趣了。

    “白人士官和老兵严重不足,据我观察一般国民军的连队里,有经验的白人士官不得不面对几十个新兵。毕竟在摩洛哥打过仗的白人很少,他们是靠摩尔人赢得胜利的。”波堤切利很不屑地说道摩洛哥的胜利。

    “那政府军那面的情况呢?他们这次的损失应该也不小啊”芒果问道

    “政府军这边,通过整合各派别的民兵组建人民军,一下子获得了不少有经验的士兵。另外,国际纵队设置阿尔瓦塞的训练基地正在源源不断地接受新的志愿者。所以,可以肯定政府军那边不缺少合格的士兵。”波堤切利回答道。

    “那国民军方面的处境就不妙了”芒果感慨道

    “不一定,我想国民军他们也会有意识地培养本土部队。我相信这一次攻击马德里,弗朗哥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一批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白人老兵。以他们为种子,马上就可以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士兵。”巴多里奥元帅一语中的。

    lor:#f00rrline;}

    第21节、红旗军演

    如果要对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表现下一个结论的话,大部分人会选择“低劣”这个词。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芒果将军队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以前他所听到的有关意大利军人种种搞笑的事迹,他认为杜撰或是艺术加工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一点。毕竟意大利作为一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国家,虽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弱的一个,他的军人可以不善战,但至少可以保持军人起码的气节。

    芒果一直在思考为如果北非的意大利装甲兵驾驶的是P2/40而不是罐头般的菲亚特坦克;如果地中海发生的一系列海战中,意大利海军拥有航母和雷达,如果意大利空军的“5”系列战斗机可以早日出战,那么意大利人是否可以雄霸地中海?在原来那个面位,意大利人走过的弯路,现在因为他的到来完全可以避免。\

    这一年的穿越时间,芒果通过走访基层、问询将领和自我思考发现,芒果认为要向赢得战争主要依靠可靠的后勤、先进的装备和完善的训练。至于士气吗,有了这三个前提,自然差不了。而说到高明的指挥,老子可是穿越者,难道有人比我这个事后诸葛亮还高吗?

    后勤问题特别是一直困扰意大利军队的“油荒”,现在随着利比亚油田的开发正在逐步的缓解。根据工业复兴协会的报告,经过近一年的开发,现在利比亚原油的日产量达到20000桶,约合2700吨。\随着从美国引进的勘探、采掘技术(138年美国的油井最深达4527米。130年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公司研发出地震勘探法。),预计到3年年底,利比亚日产量可以达到8000吨以上。这就不但可以使得意大利实现石油自给还可以略有出口(135-140年期间,意大利石油年消耗量在200-250万吨左右)。

    而装备问题,也因为芒果的“前瞻性”而迎刃而解,航母、高平两用炮、雷达、坦克、飞机发动机、步兵武器,凡是芒果亲自过问的项目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中。芒果相信随着这些新武器的入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至此在训练方面,芒果大笔一挥,在利比亚的沙漠里,一个多功能诸兵种训练基地拔地而起。这就是13年11月建成的“红旗”训练基地。从此,意大利军队就和“红旗军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漫漫的黄沙瀚海宛如一个个凝固的巨浪,在诉说着自然威力和曾经的沧海桑田。在这片沙漠之中有的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你永远无法从官方地图上找得到,更无法从公开场合中得到它的确切名字。而这个机场,只不过是附近一连串更加庞大的国防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对于这个神秘的军事设施,罗马的大佬们戏称之为的〃红旗区〃。

    基地的附近有一口油井,流淌着珍贵的阿拉伯轻质油。而油井的旁边就是一个小炼油厂。几个钢结构大棚、几台鼓风机,几口锅,几个储油罐再通过钢管和钢瓶连接就是这个小炼油厂的全部设备,乍一看像是某个面位东亚大国的乡镇小炼油厂。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炼油厂提供了训练基地全部的油料供应。据说,当初选择该地作为基地,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方可以油料自给。

    最初该训练基地只是供空军训练之用,意大利空军的“假想敌中队”长年驻扎于此。这个由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老手组成了中队是一块试金石。\每年都会有三个联队的飞机转场至此,接受为期4个月的对抗性训练。如果训练结束时,经过“假想敌”中队考核不合格,那么整个联队还会被留下来接受为期2个月的补训。如果连续2次补训后,仍旧不能通过考核,则撤销该部队番号。虽然,不少人认为撤销番号的处罚力度过重,但是因为这是伟大领袖墨索里尼钦定的规矩,所以参训部队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不过这样一来,参训部队的训练积极性倒是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使得原来那个“老手因为藐视规章而丧命,新手因为经验不足而失事”的意大利空军面貌一新。

    而且,墨索里尼还指示空军邀请其他国家的空军参加演习,一时间德国、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军队或是民间飞行员齐聚撒哈拉沙漠。\虽然,在有些对抗性的演习中,意大利飞行员的表现让空军参谋长瓦勒感到脸上无光,甩杯子、拍桌子的事时有发生。不过这样的演习对于意大利空军战斗力的提高时不容置疑的。

    后来,陆军也加入了“红旗军演”。他们在与空军对抗演习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特别是空地协同和防空能力大大提高。而红旗基地巨大的占地面积也使得意大利装甲兵在本土无法演练的大范围迂回、纵深穿插等科目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的上演。而意大利陆军对于沙漠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一次次的驻地训练中提高。\

    再后来,连意大利海军航空兵也加入了“红旗军演”的行列。海航与空军的芥蒂使得演习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双方的飞行员除了在空中一较高低外甚至在基地酒吧里也对彼此的手上的功夫进行了切磋。不过,作为领袖的芒果倒是乐于见双方在这样近似于“真刀真枪”的演习,提高作战技能。

    “红旗军演”和西班牙内战的磨练使得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意大利军队后来的一连串胜利与战前撒哈拉沙漠里的“红旗军演”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所说:可靠的后勤、先进的装备和完善的训练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分割线

    马德里以南,洛斯安格雷斯山(Cerro de ngeles),这里是西班牙的地理中心点。也是马德里南部的最高峰。11月12日,国际纵队的步兵在苏联-2坦克的支援下,曾向这里发起冲击,但是被国民军的部队击退。现在莫拉、弗朗哥、巴雷拉等一干国民军的首脑们正在山脚下的军帐中商量下一步的打算。

    说实话,这三人现在身上还有很严重的“流寇”的气息,对于打硬战都是尽量避免(关键是家底薄),所以在攻击马德里受挫后,他们马上放弃了强攻的打算。\对此,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的军事顾问都认为放弃对马德里的攻势会极大地影响军心民心,为此严厉批评了他们的流寇做法。

    看到莫拉、巴雷拉耷拉着脸,犹如丧家之犬,弗朗哥决定先给这老哥俩打打气:“我说你们这是干嘛?我们又没被打败,我们的部队建制完整,我们还有德意的支持,你们怎么这个样子?”

    “没想到居然冒出个国际纵队来,不然光靠那几个民兵怎么是我们的对手”巴雷拉懊恼地说

    “就许德意两国帮我们,国际纵队不能帮他们?”莫拉苦笑地说到。\

    “那下一步打算怎么样?”弗朗哥开始询问莫拉,毕竟现在人家是老大。

    “下一步,先是休整部队,看看德意方面是不是能再派些人来。我们的外籍军团算是拼光了,本土部队一时半会还不上战场,这段时间要靠德意多帮忙了。”莫拉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其实,休整这个想法三人都有。

    “要不我们来个间接战略,去博阿迪利亚试一试?”巴雷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翻开了地图,开始介绍自己的方案:“博阿迪利亚距离马德里市只有18公里,占领了那里我们就可以切断马德里和外界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困死政府军”

    “那我们还有多少部队可以动用啊?“听了巴雷拉的建议,莫拉和弗朗哥都挺来劲的

    “到12月中旬,估计我们有差不多两万的部队可以动用吧”巴雷拉回答道

    “又是城镇攻坚战,现在看到城镇我都怕了”弗朗哥看着地图说,“我们的人打野战,我不担心,可是打城镇-----说实话我是怕了”

    “如果到12月中旬的话,是不是可以把意大利人的那8门120mm自行弄来啊?”莫拉提了个建议,“还有才不多20天,应该来得及。”

    莫拉所说的120mm炮就是加纳里亚斯号重巡洋舰上的副炮,现在意大利的工程师正在费路尔海军工厂将这些火炮安装到P25/40的底盘上。这批自行火炮初速大,弹道平直,可以轻松击穿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是“西班牙城管”拆除违章建筑的必备良器。不过唯一的麻烦事,现在英国人对西班牙进行武器禁运,这些120mm的炮弹可是精贵的很,打一发,少一发。

    注:有关石油的资料,感谢C网友hewi123提供资料

    lor:#f00rrline;}

    第22节、博阿迪利亚拉锯战

    费路尔海军工厂里,随着引擎的轰鸣声,8道黑烟从排气管中喷射而出。4辆“象”式120mm自行加农炮鱼贯而出,在他们的后面跟着的是4辆同一底盘的弹药车。听意大利的工程师说“象”这个名字还是墨索里尼钦赐的。

    象式自行炮上安装由一门英制BL120mm/L45舰炮,该炮初速814m/s,弹重50 磅(22.8 kg),最大射程15000码(14,450 m),是英国皇家海军W级驱逐舰的主炮。原本这些火炮是西班牙重巡洋舰加纳里亚斯号的副炮,因为该舰给意大利人改装成航母,所以这些火炮就给改装成自行加农炮。

    这8个大家伙一路南下的旅途中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两旁的路人纷纷停下来驻足观望。\这也难怪西班牙人没见过世面,在30年代全长.5m。宽2.8m,重25吨的装甲巨兽可是十分罕见的(象式自行加农炮的尺寸参考emovened14/40自行火炮)。这无形中也给国民军因为止步马德里而低落的士气以不小的鼓舞。

    本来从费路尔到博阿迪利亚也就300多公里的路程,按理说以30公里的时速,跑一天也就可以到了。没想到这个象式自行炮一路上故障不断。该自行炮所采用地盘是P25型坦克底盘。可是P25坦克本身就是一个意大利、美国、苏联坦克技术的大杂烩和技术大跃进的产物(意大利人在此之前还没研发过超过15吨的坦克):苏联的M5发动机、美国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意大利的变速箱再加上墨索里尼不厌其烦的催促。\这个底盘就在没有完备之前被运到了西班牙接受了改装。这样的半吊子货怎么会有好的表现?好在意大利的工程师也有自知之明,派出了一个庞大的维修保障队伍随行,不然估计这些自行炮永远到不了博阿迪利亚。在花了整整十天的时间后,3辆“象”边修边开,边开边修,终于来到了博阿迪利亚前线,而另外的一辆则很不幸地返厂大修。

    12月14日,国民军一万余人,在巴雷拉的指挥下开始进攻博阿迪利亚而他们的对手是国际纵队11、12旅,巴甫洛夫将军指挥下的苏联装甲部队和少量的人民军步兵营。

    国民军的步兵攻击首先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他们发现小镇中的建筑物已经被国际纵队的战士改造成为一个个坚固的工事。\他们用沙包加固了门窗成为射击口,制高点布置了狙击手和观察哨,街道两侧的房子里埋伏了掷弹兵,主要的道路上要布置了路障和雷场,迫击炮和坦克隐蔽在背街小巷和建筑物里。总之,现在的博阿迪利亚已经不是一个乡间小镇而成为了一个要塞。很快,国民军步兵的这次攻击被打退了。

    现在是象式自行炮上场的时间了。他们在距离小镇二三公里的地方停止,并开始炮击。得益于较高的初速,象式自行炮发射的炮弹弹道平直,准确地击中了一个有一个火力点。50磅的半穿甲弹轻易穿透钢筋混凝土的墙体,在建筑物内爆炸,将里面的士兵和武器撕成碎片。

    看到这些自行炮如同打靶摧毁国际纵队的火力点,巴甫洛夫知道该是派坦克反击的时候了。\很快,一个苏联传令兵跑到高处,手持红、绿两色小旗开始用旗语命令坦克部队出击。苏联人落后的电子工业不能提供合格的通信设备,直到德国入侵,他们的坦克上还没有足够的电台。

    很快,8辆-2坦克分成2队从南北两侧包抄而来。精明的巴甫洛夫看出了这些象式自行炮没有可以旋转的炮塔,无法同时应付两个方向的攻击。看来老毛子是铁了心,牺牲一队坦克去赢得最后的胜利了。

    但是,巴雷拉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牌军人怎么会没考虑这样的情况。看到苏联坦克两路包夹袭来,三辆“象”转向南面,一轮速射,打头阵的那辆-2被50磅的炮弹直接击中,只见一个火球升起,10吨重的坦克瞬间被打回到零件状态。\

    看到,“象”转向南面,北路的-2知道机会来了,再加上眼睁睁看到战友牺牲,4辆-2气势汹汹地冲了上去。只要靠近到1000米内,苏联人有信心机会干死这些意大利和英国杂交的怪物。

    尼古拉耶维奇来自斯大林诺的棒小伙,现在是巴甫洛夫麾下的一名普通坦克车长。因为长得虎背熊腰,做事磨磨蹭蹭,落下了一个“慢熊”的绰号。这不,这次出击他的坦克又落在了队伍的最后。

    “哦,天呢,小白狼(某个苏联坦克兵的绰号)的坦克起火了。”坦克引擎的轰鸣声也无法掩盖慢熊的大嗓门。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一次盯着潜望镜,希望刚才是自己的错觉。\但是现实是往往是残酷的,不光白狼的坦克在燃烧,就连大屁股熊(另一个个苏联坦克兵的绰号)的坦克也燃烧,一想到这个昨天还抢走了自己一瓶伏特加的小家伙,慢熊心头一酸。不过,慢熊应该感到庆幸,要不是那两辆被击毁的坦克挡住了国民军射手的视野,他的坦克也早成为了一堆废铁。

    慢熊努力的在潜望镜里寻找着杀害小白狼和大屁股熊的凶手,但是他什么也没发现。国民军的“象”依旧屁股朝着自己,努力应对南路杀来的-2。

    “是地雷‘一个念头在慢熊脑海里闪现,不过很快他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坚实的沥青路面上,是不可能埋地雷的。“那一定是埋伏的反坦克枪了,这玩意最适合偷袭了。对,一定是反坦克枪。\”慢熊终于知道自己现在的对手是谁了。

    可是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该死的枪在哪里?当慢熊还在潜望镜里搜索时,驾驶员提醒他,表示撤退命令的信号弹已经升起。慢熊的坦克无奈地退出了战场。

    分割线

    博阿迪利亚的拉锯战已经进入第7天了。白天国民军的火力优势主宰了战场,晚上国际纵队的夜袭就会把他们赶出小镇,双方反复拉锯。唯一的改变是,国民军的象式自行炮打光了炮弹,而苏联的坦克也所剩无几。

    “头儿,抽支烟吧。\头----”巴拉克上士把香烟递了上来

    那个被称为“头”的家伙是卡霍斯,国际纵队第12旅加里波第营的一名班长,现在他正瘫坐在沙包上,望着街对面炸成了废墟的楼房发呆,目光空洞而无力。

    “巴拉克,说实在的,我们是不是快完了。”卡霍斯接过香烟,放在鼻子底下,轻轻地吸了一口。 “抽吧,头,抽支烟就好了。”巴拉克不知道除了这样还应该怎么安慰他的班长。

    “全旅最棒的狙击手”,卡霍斯毫不吝啬地这样评价这个来自阿尔卑斯山的猎户子弟。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小子已经干掉15个敌人了。此时,卡霍斯还是没有点燃香烟,依旧放在鼻子下吸着。好香的烟啊,这是一种久违了的味道,诱人的似乎能把这该死的战争也融化掉的烟草的味道。\他有一种感觉,这也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支烟了。就在今天上午,如果那枚该死的子弹再打正一点的话,他连这样享受香烟的机会都没有了。

    “苏联人的烟?”

    “嗯,怎么样?”

    “怎么样?马马虎虎。”

    “本来有好几包,其他连的兄弟们拿了一些。”

    “他们都还好吧?”

    “还行。”

    “……巴拉克,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卡霍斯终于点燃了香烟(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