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部分阅读
很有可能在3年结束。而这个结局是芒果一直在避免的。于是,他要求外交部将这个情报转交给国民军方面。
下午,芒果正和乔凡娜两人正独处书房。宽大的橡木书桌上,他压在她光滑的背上,他猛烈地进出着。这时,外交部部长齐亚诺求见,将这书房的气氛又一次变成的严肃起来。
“尊敬的领袖,这共和国的五月攻势的情报又是〃X〃小组的杰作吧?”齐亚诺问道
“是的,我的孩子,这里就我们俩,说话别这么客气”墨索里尼宽容地说道
“为什么要通知弗朗哥,难道我们的目的不是让西班牙一直打下去,打上十年、八年的吗?”齐亚诺不解地问
“我不想共和国方面这么快失去毕尔巴鄂,那里是西班牙的工业中心。\我想弗朗哥将攻击毕尔巴鄂的部队抽调到北面。”墨索里尼回答得很直白。\
“北线是莫拉负责,弗朗哥调不动他的兵。”齐亚诺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弗朗哥不是已经成为了独裁者么?他不是已经是大元帅了吗?莫拉怎么可以不执行它的命令?”现在不解的人轮到芒果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莫拉是个军阀,弗朗哥也是,他们谁也指挥不了谁。”齐亚诺无奈地说:“如果我们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弗朗哥,结局很可能是莫拉的部队还是按原计划攻击毕尔巴鄂,而弗朗哥会用他的部队对国民军的反击迎头痛击。\然后,国民军有会赢得一次胜利。”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最近国民军方面赢得太多了,也许再用两年时间他们就会战胜共和国。”芒果感慨道,“看来该是给弗朗哥减减速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部队从南线调到北线去” 齐亚诺给出了一个建议。
“北线,莫拉那里,让我们的部队去参加对毕尔巴鄂的攻坚?”芒果发现是个不错的主意。\
由于意大利对国民军的支援主要依靠地中海航线运输,所以这些援助的人员和装备主要集中在弗朗哥负责的中线和南线战场。而德国人对对国民军的支援主要依靠大西洋航线运输,所以这些援助的人员和装备主要集中在莫拉负责的北线战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意大利人支援弗朗哥,德国人支援莫拉的局面。在共和国的大举进攻前抽走南线战斗力最强的意大利部队,对于弗朗哥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国民军顺利占领了毕尔巴鄂。而共和国的攻势却解除了弗朗哥的南线部队对马德里的包围态势。战场上的双方各得一分,大家打个平手,西班牙的内战就可能再延长一段。
虽然,对于意大利人提出的将部队派往北线参与毕尔巴鄂的攻坚的建议大为不爽,但是弗朗哥作为一个国家元首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他也知道攻占毕尔巴鄂的重大意义。而且一旦拿下了毕尔巴鄂,那么北线的万国民军就被解放出来,可以用于其它方向的战场。弗朗哥明白现在的他不仅仅是中线和南线国民军的统帅,他更是全体国民军的大元帅,他必须有高人一等的视野。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7节、丧钟为谁而鸣(2)
莫拉虽然是个老牌的职业军人,但是他并不缺乏政治嗅觉,他明白攻占毕尔巴鄂可以为他赢得赫赫战功,但也可能就是他军事生涯的终点。*一旦解决了北方的共和国实力,他和他的部队就没有理由继续呆在北方了。莫拉相信以弗朗哥的政治水平,他一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一个尊贵但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职位。而他的部队将被派往南方作战,然后一定会被打散分配安排到各个不同战区。
所以在五月上旬完成了对毕尔巴鄂的三面包围后(另一面靠着开比斯湾),莫拉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对于毕尔巴鄂防御情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仔细地研究。\根据投诚军官的情报,莫拉知道共和国方面在毕尔巴鄂的外围一共修筑了两道防御工事。这道工事被共和国方面盛赞为“钢铁环”,可见其坚固程度。不过,在莫拉看来这两道工事之间的纵深太浅,一般在一公里以内,一旦突破一点就可以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另外,在毕尔巴鄂周围的山顶上,经验老道的米尔和阿罗约还布置有火力支撑点。\这些高高在上的火力点视野开阔,可以轻易地封锁来犯者的进攻路线。他们知道自近代大炮射程增加后,城区就不再是保卫城市的决定性战场,取而代之的是屏护城市的城郊高地。
按照莫拉和他的参谋班子的意见,他们不打算用国民军士兵的血肉去赢得这场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告诉他们,对于严密防守而且占据地利的目标进行攻击,火力是第一位的。\所以,莫拉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意大利的援兵。在此期间,他请求秃鹰军团首先夺取制空权,以便下一步大规模进攻的展开。 自13年7月31日开始,秃鹰军团已经在西班牙的天空厮杀了一年多时间,不过现在他们还在使用老式的双翼战斗机He-51.而大名鼎鼎的BF10战斗机要到137 年 7 月才出现在西班牙的战场上。所幸的是,北线共和国的空军力量也比较单薄。\在与伊-15和伊-1的战斗中,凭借数量优势和灵活的战术,秃鹰军团开始渐渐占据上风。到了5月底时,秃鹰军团已经将苏制战斗机赶出了毕尔巴鄂周围的空域。于是,莫拉派来的轰炸机开始对毕尔巴鄂防线上的坚固工事进行轰炸,以起到“软化”防线的目的。
从5月13日开始,意大利人的援兵陆陆续续抵达了毕尔巴鄂的前线。首先到达的是武装黑衫军第200团,其实作为装甲突击力量,毕尔巴鄂一线的攻坚战并不太适合他们。\接着到达的就是几支意大利的重炮部队。其中一个炮兵团装备了32门 d152/45加农炮。这批老家伙是由一战时期的英寸舰炮改造而成,重达1.7吨,可以将一发47公斤的炮弹打到1.4公里外。该炮射程远,威力大,美中不足的是射速只有可怜的1发/分钟。另一个团装备了24门Morio d 210/8 D.攻城臼炮.这些臼炮比152/45加农炮的岁数还有大,是100年的产品。\重达5.5吨,可以将一发101.5公斤的炮弹打到8.5公里外。这个老家伙的射速更是慢地惊人,发生一颗炮弹需要7-8分钟。
随着意大利援军的到来和制空权的到手,莫拉决定开始发起总攻。在此之前,秃鹰军团的轰炸机和意大利人的重炮会“软化”共和国方面的防线。然后,在意大利坦克的伴随下,国民军的步兵发起冲击。\如果遇上坦克和火炮都没能摧毁的碉堡。国民军的战斗工兵会接近碉堡,采用爆破的方式摧毁它。由于国民军根据叛逃军官事前得到了毕尔巴鄂周围的防御情报,所以莫拉坚信自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打下这座城市。对于自己的收官之战,莫拉希望它能够尽善尽美。
5月30日,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轰炸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的啸叫声,就开始宣告国民军对共和国在北部的最后一个战略要点的攻势开始了。\在情报的支援下,100公斤、250公斤甚至500公斤在炸弹如雨点般向着共和国部队的工事飞去。不过,除了个别RP极差,被炸弹直接命中的外,大部分的工事还是在德意飞机的蹂躏下存活下来。毕竟,30年代的水平轰炸其实是个完全没有精度可言的打击手段。再加上地面防空火力的干扰,国民军上百架次的飞机,投弹上千枚,除了浩大的场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外,真正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
不过,接下来的炮击就要致命的多。\虽然有些意大利老炮的岁数要比操作他们的炮兵还要大,但是他们射出的炮弹依然是那么的精准和致命。他们首先利用 d152/45加农炮的射程优势,在共和国炮兵的打击范围外慢条斯理地打出一发发的炮弹,闲庭信步般端掉了守军的一个个炮兵阵地。然后,出场的是Morio d 210/8 D.攻城臼炮。忙碌的意大利炮兵首先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发射阵地上将处于行军状态的攻城臼炮组装起来。\然后每门攻城臼炮在一个小时内打出五、六发炮弹。最后,101.5公斤的炮弹花费30多秒的时间,飞越七八公里的距离,将一个个看上很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连同里面的士兵一起炸碎。准确的情报再加上前沿的炮兵观察点,这一次意大利打出的炮弹可以说弹无虚发。
做为防守方的最高指挥官米尔自然明白这样坐以待毙的危害,很快一个反冲击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升腾起来。可惜,掰掰手指,他发现自己名义上虽然指挥了近十万的守城大军,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在几个月前还不过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人民军和巴斯克民兵三万余人。而这些还人有负责“钢铁环”的防守任务,经过计算米尔发现自己最多只能抽出了五千余人发动反击。可是,这一丁点兵力明显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于是在参谋长阿罗约的劝说下,米尔放弃了这样反击计划。同时为了避免在国民军强大火力下无意义的牺牲,米尔将所有的部队都撤退到了“钢铁环”,希望依靠城区作战不便于重武器展开的特点,与莫拉的部队做最后的一搏。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8节、丧钟为谁而鸣(3)
随着米尔将军指挥他的所有部队转进到“钢铁环”防御圈内,毕尔巴鄂保卫战中最艰苦的战斗爆发了。
对于共和国方面而言,现在他们已经退无可退。远在马德里的国防部长普列托命令米尔指挥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座城市。不过,就如同马德里保卫中的共和国政府那样,口口声声坚持抗战的巴斯克政府一方面组织了“抵抗委员会”,准备在国民军占领毕尔巴鄂后潜伏抵抗;另一方面悄悄地由海路先行撤出了毕尔巴鄂。\看来,“让领导先走”的原则放之四海皆为真理。
此时,随着人民军一路撤退的20余万难民们知道情况已经相当的糟糕了。他们尽一切可能爬上毕尔巴鄂港口的船只。因为人多船少,一些船只因为拥挤的人群而倾覆。但是却没人停下来给这些落水者以必要的救援。特别是那些在港外执行“不干涉”任务的英法军舰,这一刻人道主义从他们高贵的脑海中全部蒸发,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些可怜的人一个一个地淹死。\
而莫拉将军自然也知道战斗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他命令作为总预备队的蒂斯塔.桑切指挥的第五旅投入了战斗。同时,在这一天国民军的轰炸和炮击的力度到达了最大。德意空军一共出动了300多架次的飞机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炮兵则向这座城市发生了2万余发炮弹。不过,在毁灭性轰炸和炮击中,国民军都避开了毕尔巴鄂市区中的工业区。\因为他们坚信这座城市马上将落入他们手中,他们需要这些工厂为他们生产。
从月1日以来,巷战用一种瞬息万变的方式进入了全面胶着状态。一间房屋、一个车间、一条小巷、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虽然意大利的坦克和突击炮已经把城内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削弱来自废墟的火力。为了这次巷战,米尔命令守军军队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很快,趾高气昂的意大利装甲兵在毕尔巴鄂市区就碰了个大钉子,这里成了意大利坦克和突击炮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而步兵没了坦克的掩护更是寸步难行。大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活人,任何一个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士兵马上会成了狙击手的活靶。\而那些因为绝望而处于癫狂状态的巴斯克民兵,躲在下水道里、残垣败壁旁和屋顶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国民军士兵的生命。哪怕其中有些还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他们也裹着宽大的制服拿起了比他们还高半个头的步枪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巴斯克民兵防守的火车站在双方手中反复易手达8次之多。白天在空地一体的火力支援下,国民军以极大的代价攻下这片残墙断垣,到夜间又被狂暴的巴斯克民兵夺了回来。\
巷战只打了一天,国民军方面就损失了四千多人(占攻城总兵力的八分之一)和2辆坦克和突击炮。莫拉将军开始变得坐立不安。他发出电报,希望弗朗哥能派来一些在马德里或是马拉加经受过城市攻坚战考验的部队来。但是弗朗哥没答应他,弗朗哥说自己的部队在前不久的瓜达拉哈拉战役中元气大伤,现在正在休整,没有办法马上派人过了支援。
莫拉知道,这时候不是争面子的时候,战局为重,于是他决定屈尊飞往南方,与弗朗哥面谈一次,请求他派出援兵。\月3日,国民军北线总指挥莫拉搭将军上一架前往托来多的容克-52飞机。
分割线
自从北线的国民军开始发动对毕尔巴鄂的攻势,芒果就开始关注起共和国在南方必将发起的牵制性攻势。\按照墨索里尼的要求,意大利陆军参谋部对西班牙的战局进行了推演。意大利人认为如果共和国在南线发起牵制性的攻势,那么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方案是向埃斯特雷马杜拉(Exremdur,位于西班牙中西部一带)发起攻势。这里国民军的兵力最为薄弱,一旦得手后就可以将国民军的南北两线部队分割。另一个选择是在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Br起攻势.这里的国民军兵力布置较强,但是一旦占领了该地就可以控制埃斯特雷马杜拉通往马德里的公路,切断包围马德里的国民军的补给线。\这有可能彻底改变马德里一带的战略态势。
大部分的意大利参谋军官认为共和国方面会选择比较稳妥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进攻路线。只要占领了那里就可以切断南北两股国民军之间的联系。而此次北线弗朗哥的部队主要在马德里周围,离埃斯特雷马杜拉较远。\那么北线的国民军一定会调头向埃斯特雷马杜进攻。因为没有一个指挥官会冒着被人踢屁股的风险,只顾向前猛攻的。只要北线国民军一动,那么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牵制国民军在北方对毕尔巴鄂的攻势”就算达到了。
但是,芒果知道共和国最后选择的是后者,毕竟一旦占领布鲁内特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甚至可以一举扭转战场的主动权。虽然和埃斯特雷马杜拉相比,布鲁内特一带的国民军较多,而且靠近马德里便于弗朗哥回援。但是与历史相比,现在哪里的国民军兵力已经在前期的作战中被大大削弱了。而且南线机动力最强,最适合作为回援部队的意大利武装黑衫军第200机械化步兵团队已经被派往毕尔巴鄂助战。所有,芒果相信这一次人民军如果在,布鲁内特一带发起进攻,一定能取得比历史上更多的战果。说不定真能抵消因为毕尔巴鄂失守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芒果希望的国民军和人民军“各得一分”的局面就有望出现。
就在芒果独自一人在书房憧憬着西班牙战场美好的未来时,一份来自西班牙的电报打乱了他的心情。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9节、丧钟为谁而鸣(4)
月3日,国民军北线总指挥莫拉乘坐的飞机失事,机上无人幸免。弗朗哥随后任命了菲德尔.达维拉(Fidel Devil)出任北线总指挥。(史实)
不过,这对于西班牙战局而到也不是个坏事,因为现在大元帅弗朗哥终于不用考虑莫拉功高盖主的问题了。月5日,弗朗哥派遣了由2个步兵师和2个独立炮兵团组成的援军北上协助达维拉攻占毕尔巴鄂。为了等待援军,在毕尔巴鄂内鏖战的国民军部队暂时停止了进攻。不过,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并没有停歇。\
月15日,这两个师的部队到达了毕尔巴鄂外围。休整两天之后,达维拉命令发起了总攻。
月17日上午时,呼啸的炮弹揭开了总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军和它的德意同伙们已经集结了400门以上的火炮,上万吨的炮弹狠狠砸向毕尔巴鄂残破的市区。前线的炮兵观察站发现这座城市已经消失在一片硝烟之中。
持续了两个小时的炮击后,国民军的部队从东、南两个方向对毕尔巴鄂发起猛攻。经过了三周的持续战斗,守城部队极度疲劳,缺衣少食,弹药不给,但是他们仍然顽强的坚守着每一处街垒、房屋。\直到国民军依靠火力兵力的绝对优势将他们消灭为止。
月20日,激烈在枪炮声终于停止了。国民军完全占领了毕尔巴鄂。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国民军方面一共损失了一万余人。不过,在弗朗哥看来,这一切都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在守军没有彻底破坏毕尔巴鄂的工业区和港口的情况下上的最关键的一环
被切断。不过在米尔的指挥下,共和国方面也不是一无所获。\在战斗的最后关头,巴斯克民兵的决死阻击,使得有大约二万守军得以乘船逃离毕尔巴鄂。这使得达维拉计划在毕尔巴鄂全歼北线共和国主力的计划破产。现在,米尔还有和北线国民军周旋的资本,凭借这两万人马至少近一段时间内在北方的六万国民军不可能放心地南下了。
分割线
122年和130年,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分别在华盛顿和伦敦签订的了《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这两个条约限定了海军五强的舰艇数量和吨位进行了限制。\根据条约意大利的海军规模被限制在英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到了135年12月,这两个条约行将期满,海军五强又开始在伦敦再次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史称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按照历史的轨迹,3年的1月V国首先跳了出来,宣布退出裁军会议。\既然,有V国当了出头鸟,芒果自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于是意大利人也开始威胁要退出裁军会议。理由很简单。按照135年月18日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连战败国德国都可以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35%的舰队,那么难道我们意大利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不如一个战败国?难道我们英勇的意大利士兵在伊松佐河、在伦巴第平原流得血算是白流了?
有意大利人这么一跳,法国人的心思也活了。毕竟上次签条约时,意大利和法国可是被英美日三国给坑了一把(条约规定英美日三国都造了拥有1寸主炮的战列舰,法意却没有)。\于是,法国人提出他们需要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舰队40%的舰队,即战列舰总吨位为21万吨。这比他们原来的17.5万吨多了3.5万吨,正好可以多造一艘条约型战列舰。虽然,现在法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不一定有钱新建一条战列舰。不过人家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说得对,咱们就是争这口气,怎么也不能被战败的德国人比下去。
最后在一番扯皮和推诿之后,13年月5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国签署了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42年12月31日止。\
新条约采纳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建议,将意大利和法国两国所拥有的战列舰总吨位被提高到了21万吨,航母总吨位被提高到了8万。重巡洋舰的总吨位保持在7万吨的水平。另外考虑到法国有远比意大利多得多的海外殖民地,在轻巡洋舰上,法国人的总吨位为8万吨,意大利人为5万吨.两国的驱逐舰和潜艇总吨位被限制在英美0%的规模,即驱逐舰为万吨,潜艇3.2万吨
另外该条约还对各舰种的最大吨位设置了限制。\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3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l英寸。 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l英寸,但是任何缔约国认为其国家安全受到影响时,可以建造排水量为1万吨的巡洋舰(这条因为日本退出裁军会议,仅对英美有效)。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85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5英寸。\条约附加规定到137年月前,假如日本不加入该条约,主力舰的限定自动放宽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英寸。
芒果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算是个驭人有术的独裁者,相反他有时在面对这些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时还有点怯场。所以他有时间会耍点小花招。比如这个《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了这样的条约,芒果自然要面海军将领们的一张张臭脸。不过,芒果并不担心,毕竟根据这个条约,意大利海军可以名正言顺地新建一条3.5万吨的战列舰和一条2万吨级的航母。\反倒是如果不签条约,任由海军发展,芒果估计这帮老家伙一定会把罗马和帝国两条战列舰送上船台。现在BB党和平顶党平分秋色,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也不是最坏的结局。
另外根据条约,驱逐舰的排水量和火炮口径被限制,使得意大利海军最热衷的对海型驱逐领舰是没办法造了。芒果正好借机可以推销私货:装120mm高平两用炮的通用型驱逐舰。
更重要的是这个条约的签订再一次显示了意大利人民的和平诚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条约签订后,芒果更是对V国不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穷兵默武的行为进行了最强烈的谴责。在过了嘴瘾后,芒果又开始和英法美套近乎。这次他的目标是铝锭、煤炭、小麦和稀有金属。
不过,在芒果大唱和平赞歌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却是在大干实干。137年3月25日战列舰维内托号在亚得里亚海联合船厂下水。随后在月份,维内托号空出的船台上,标准排水量号称20000吨(其实为23000吨)的意大利第一条纯种舰队航母开工建造。这条航母预计耗时40个月,将在40月10月完工。而与此同时,在战列舰利托里奥号下水后空出的船台上,同型战列舰罗马号开始建造。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0节、丧钟为谁而鸣(5)
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被英国人视为一次外交上的胜利。在他们的眼里,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总吨位不过是从原来相当于皇家海军规模的三分之一提升到了40%,区区几个百分点并没有在实质上提升意大利海军的战力,但是这个条约却在政治上防止了意大利人走上扩张之路。这使得5月28日刚刚出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感到无比的欣慰。此人以全面实施对德绥靖外交而著称,和他企图以“让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但泽的领土给德国为代价来维系英国的殖民地和本土安全相比,意大利人的胃口简直是九牛一毛。\张伯伦吹嘘道: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在我们这一代人,地中海是不会再爆发战争了。
对于法国人而言,曾经世界第二强的舰队早已锈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严重削弱的国力也使得法国海军一蹶不振。对于法国海军,他们要的只是 “至少不比意大利人差”。而根据这一次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他们在战列舰、航母、驱逐舰和潜艇的总吨位方面与意大利人持平,但是还是在巡洋舰总的吨位方面比意大利多,这完全满足了法国人的虚荣心。\虽然,此时他们不安分的邻居德国人使得法国人将大部分军费花在了马奇诺防线上,但是这一次至少在纸面上,意大利承认了他们才是地中海真正的霸主。
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正在前海军部助理部长、现任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的领导下拜托经济危机的阴霾。\随着罗斯福总统采取救济措施援助已经萧条的钢铁和造船业以及134年3月文森-特拉梅尔法案被通过,美国海军走上了极速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了太平洋对岸V国咄咄逼人的气势,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和墨索里尼随后对日本的谴责,至少在道义上给了美国人极大的鼓舞。
一时间,这三个国家对于意大利都另眼相看。自然,同意了意大利大量进口物资的要求。\这些物资主要是铝锭和稀有金属。作为一个穿越者,芒果知道在40-43年期间,意大利北部将遭遇严重的旱情。这对于水电占主导地位的意大利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电力的严重不足将使得工业产能大打折扣。为此,芒果一方面决定从现在开始大量进口铝锭。因为铝的冶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另一方面,芒果利用利比亚石油大开发的契机,在意大利南部修建了一系列使用重油的火力发电厂。\
而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如用于制造特种钢、超硬质合金和耐高温合金等等。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管制严格。这一次,正好借着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东风,芒果从美、英两国那里好好捞了一票。
硬币总是有两面。虽然因为增加了一条战列舰和一条航母,意大利海军中对《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反对声相当地微弱。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人反对签订条约。\这些反对声主要来源于潜艇部队。按照原来的历史,意大利海军因为没有条约的限制,到40年开战之时,已经拥有上百条潜艇,总吨位超过十万吨。而在芒果这个面位上,因为一纸条约的限制,潜艇部队要被砍掉一大半,而且还是在其他舰种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一时间,意大利潜艇部队怨声载道。
不过抱怨归抱怨,牢骚归牢骚,命令还是要执行的。为了避免浪费,意大利海军决定出售其在125年前设计建造的潜艇。\安萨尔多公司建造的4条巴利拉级潜艇是意大利海军第一级大型远洋潜艇,其水面排水量为1405吨,水下排水量高达104吨。艇长8.75米,宽7.8米,吃水深4.78米。装两台4000马力柴油机和2台2000马力电动机。最大水面航速17.5节,最大水下速度8.节。装有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1门120毫米甲板炮和4挺13.2毫米高射机枪。\这次这四条潜艇也在出售的名单中。很快,阿尔及利亚王国以十分优厚的价格买走了这四条潜艇。不过,考虑到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王国“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大部分的海军观察家认为当意大利人需要的时候,这4条潜艇会马上换上意大利皇家海军的旗帜,出现在意大利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不过,大部分的西方舆论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沉默,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却没人把这事挑明。\
从125-127年开始建造的4艘皮萨尼级出现在外售潜艇的名单上,该型水面排水量为8吨,水下排水量高达1040吨。艇长8.2米,宽.0米,吃水深4.3米。装2台1350马力的柴油机和2台550马力电动机。最大水面航速15节,最大水下速度8.2节。装有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1门100毫米甲板炮和2挺13.2毫米高射机枪。\不过改型潜艇在出厂测试时就发现,潜艇有严重的翻滚倾向。为了克服重心不稳的问题,船厂不得不在艇身上附加了一些小型压载水箱,但这也使其最大水面速度从17节降到了15节,最大潜航速度从10节降至8节。此外,船厂还重新设计了潜艇内部的布局和装备安置,以增加其稳定性。这四条潜艇本来吨位比较小,造船成本较低,再加上天生缺陷,售价就更为低廉。最后,这四条潜艇被中华民国海军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并在137年年底之前赶到广州参加战斗。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意大利教官的指挥下这四条来自意大利的潜艇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割线
在西班牙战场上,人民军的大反攻终于在137年的月2日凌晨打响了。在近半个小时的炮击和人民军一半的空军飞机轰炸后,人民军第五军第11师开始强度瓜达尔拉马河。他们的目标就是迅速占领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1节、丧钟为谁而鸣(6)
随着月20日北线国民军完全占领北方重镇毕尔巴鄂,马德里的内格林内阁和人民军的将军们在考虑反攻计划时就不必再为这座已经易手的城市头疼了。他们马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作为反攻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共和国政府而言,他们需要一场有分量的大胜仗,去证明新成立的内格林内阁的高瞻远瞩,去证明“五月大清洗(37年5月共和国政府对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和其他的无政府主义政党进行了武装镇压)”的及时和正确,去证明共和国依旧是一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这一次共和国方面可是下了血本,参战主力包括第5军下辖第11、4、35师;第18军下辖第10、 15、 34师。另外第14、45、这三个师作为总预备队。总兵力在八万人以上,其中国际纵队的部队在两万人左右。在这些部队中,基本做到了苏联军事顾问配备到旅一级。在重装备方面包括130辆苏制坦克(-2和B-5),40辆B-装甲汽车,10门火炮和200架飞机(伊-15/1)。\
由于芒果在人民军发起进攻前选择保证沉默,所以弗朗哥认为即使人民军在月要发起攻击,那也会选择在阿拉贡地区。甚至他还将有关人民军在马德里附近的异动视为战略欺骗。所以当战斗打响后,国民军在布鲁内特的守军只有一个国民军第71师。按道理说,人民军一个师的部队要靠几条又慢又破的民船在同样是一个师兵力的守军的眼皮底下强渡瓜拉尔拉马河,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一看国民军这个师的番号这么靠后,大家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内战爆发后仓促组建的部队。这样一个草台班子怎么挡得住人民军的虎狼之师。战至当天中午,人民军第5军第11师已经强渡成功,并将国民军第71师逐出了布鲁内特,而人民军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伤亡100余人。
得知布鲁内特失守后,大元帅弗朗哥知道这次人民军真得是玩大的了。\于是他一方面命令北上协助占领毕尔巴鄂的国民军第12、13师马上回援。另外他将一直留在阿拉贡应对共和国可能攻势的第150师拉了回来。当然,这些部队一时半会是赶不到战场上,所以,弗朗哥马上给布鲁内特东西两侧部署的国民军部队发去了措辞强烈的电报,要求他们务必守住阵地,防止人民军突破口的扩大。另外,德国的秃鹰军团也已经开始对布鲁内特进行轰炸,希望减轻正面守军的压力。\
但是,人民军那边也有高人指点。在得知布鲁内特得手后马上投入第18军的新生力量,代替苦战一日的第5军向纵深发展。人民军18军34师鱼月27凌晨在一个营的苏联坦克掩护下浩浩荡荡向着小镇基霍尔纳杀去。基霍尔纳在布鲁内特的西面五六公里处,一旦占领了这里,就意味着在国民军包围马德里的部队后方楔入一个宽五公里纵深七公里的突出部。\
在意大利黑衫军200团到达西班牙以前,因为缺乏专门的反坦克武器,苏联人的-2和B系列坦克是一个钢铁神话,他们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后来意大利人的坦克和突击炮终结了这个神话,可惜此时200团还在毕尔巴鄂休整,无暇南下。所以,这次在基霍尔纳苏联人又可以牛B一把了。
苏联志愿人员尼古拉耶维奇,就是那个 绰号“慢熊”的家伙,现在正驾驶着他的-2坦克碾压着国民军的工事。\就在刚才,他们的坦克连才打出一排炮弹,西班牙人就开始大叫着,扔掉武器,开始逃跑了。
“要我们的人这样的话,一定会被政委枪毙的” 慢熊嘀咕了一句。
“如果我是一个法西斯步兵碰到这么强大的坦克,我也会逃的”炮手回了一句。
这是慢熊他感到肩部一阵酸麻,原来是车长踹了他一脚。\然后,就听见车长的大嗓门:“小心开车,别放松警惕,仗还没打完呢。”
“明白,看哪里有法西斯步兵,我去压死他们” 残酷的战争,使得慢熊心里的**被完全激发了,他已经沉迷于这种血腥的屠杀给他带来的快感。
“用机枪打他们。别压,压了要去洗车,太恶心了。”车长决定阻止这种非人道的狩猎。(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
下午,芒果正和乔凡娜两人正独处书房。宽大的橡木书桌上,他压在她光滑的背上,他猛烈地进出着。这时,外交部部长齐亚诺求见,将这书房的气氛又一次变成的严肃起来。
“尊敬的领袖,这共和国的五月攻势的情报又是〃X〃小组的杰作吧?”齐亚诺问道
“是的,我的孩子,这里就我们俩,说话别这么客气”墨索里尼宽容地说道
“为什么要通知弗朗哥,难道我们的目的不是让西班牙一直打下去,打上十年、八年的吗?”齐亚诺不解地问
“我不想共和国方面这么快失去毕尔巴鄂,那里是西班牙的工业中心。\我想弗朗哥将攻击毕尔巴鄂的部队抽调到北面。”墨索里尼回答得很直白。\
“北线是莫拉负责,弗朗哥调不动他的兵。”齐亚诺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弗朗哥不是已经成为了独裁者么?他不是已经是大元帅了吗?莫拉怎么可以不执行它的命令?”现在不解的人轮到芒果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莫拉是个军阀,弗朗哥也是,他们谁也指挥不了谁。”齐亚诺无奈地说:“如果我们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弗朗哥,结局很可能是莫拉的部队还是按原计划攻击毕尔巴鄂,而弗朗哥会用他的部队对国民军的反击迎头痛击。\然后,国民军有会赢得一次胜利。”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最近国民军方面赢得太多了,也许再用两年时间他们就会战胜共和国。”芒果感慨道,“看来该是给弗朗哥减减速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部队从南线调到北线去” 齐亚诺给出了一个建议。
“北线,莫拉那里,让我们的部队去参加对毕尔巴鄂的攻坚?”芒果发现是个不错的主意。\
由于意大利对国民军的支援主要依靠地中海航线运输,所以这些援助的人员和装备主要集中在弗朗哥负责的中线和南线战场。而德国人对对国民军的支援主要依靠大西洋航线运输,所以这些援助的人员和装备主要集中在莫拉负责的北线战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意大利人支援弗朗哥,德国人支援莫拉的局面。在共和国的大举进攻前抽走南线战斗力最强的意大利部队,对于弗朗哥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国民军顺利占领了毕尔巴鄂。而共和国的攻势却解除了弗朗哥的南线部队对马德里的包围态势。战场上的双方各得一分,大家打个平手,西班牙的内战就可能再延长一段。
虽然,对于意大利人提出的将部队派往北线参与毕尔巴鄂的攻坚的建议大为不爽,但是弗朗哥作为一个国家元首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他也知道攻占毕尔巴鄂的重大意义。而且一旦拿下了毕尔巴鄂,那么北线的万国民军就被解放出来,可以用于其它方向的战场。弗朗哥明白现在的他不仅仅是中线和南线国民军的统帅,他更是全体国民军的大元帅,他必须有高人一等的视野。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7节、丧钟为谁而鸣(2)
莫拉虽然是个老牌的职业军人,但是他并不缺乏政治嗅觉,他明白攻占毕尔巴鄂可以为他赢得赫赫战功,但也可能就是他军事生涯的终点。*一旦解决了北方的共和国实力,他和他的部队就没有理由继续呆在北方了。莫拉相信以弗朗哥的政治水平,他一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一个尊贵但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职位。而他的部队将被派往南方作战,然后一定会被打散分配安排到各个不同战区。
所以在五月上旬完成了对毕尔巴鄂的三面包围后(另一面靠着开比斯湾),莫拉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对于毕尔巴鄂防御情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仔细地研究。\根据投诚军官的情报,莫拉知道共和国方面在毕尔巴鄂的外围一共修筑了两道防御工事。这道工事被共和国方面盛赞为“钢铁环”,可见其坚固程度。不过,在莫拉看来这两道工事之间的纵深太浅,一般在一公里以内,一旦突破一点就可以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另外,在毕尔巴鄂周围的山顶上,经验老道的米尔和阿罗约还布置有火力支撑点。\这些高高在上的火力点视野开阔,可以轻易地封锁来犯者的进攻路线。他们知道自近代大炮射程增加后,城区就不再是保卫城市的决定性战场,取而代之的是屏护城市的城郊高地。
按照莫拉和他的参谋班子的意见,他们不打算用国民军士兵的血肉去赢得这场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告诉他们,对于严密防守而且占据地利的目标进行攻击,火力是第一位的。\所以,莫拉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意大利的援兵。在此期间,他请求秃鹰军团首先夺取制空权,以便下一步大规模进攻的展开。 自13年7月31日开始,秃鹰军团已经在西班牙的天空厮杀了一年多时间,不过现在他们还在使用老式的双翼战斗机He-51.而大名鼎鼎的BF10战斗机要到137 年 7 月才出现在西班牙的战场上。所幸的是,北线共和国的空军力量也比较单薄。\在与伊-15和伊-1的战斗中,凭借数量优势和灵活的战术,秃鹰军团开始渐渐占据上风。到了5月底时,秃鹰军团已经将苏制战斗机赶出了毕尔巴鄂周围的空域。于是,莫拉派来的轰炸机开始对毕尔巴鄂防线上的坚固工事进行轰炸,以起到“软化”防线的目的。
从5月13日开始,意大利人的援兵陆陆续续抵达了毕尔巴鄂的前线。首先到达的是武装黑衫军第200团,其实作为装甲突击力量,毕尔巴鄂一线的攻坚战并不太适合他们。\接着到达的就是几支意大利的重炮部队。其中一个炮兵团装备了32门 d152/45加农炮。这批老家伙是由一战时期的英寸舰炮改造而成,重达1.7吨,可以将一发47公斤的炮弹打到1.4公里外。该炮射程远,威力大,美中不足的是射速只有可怜的1发/分钟。另一个团装备了24门Morio d 210/8 D.攻城臼炮.这些臼炮比152/45加农炮的岁数还有大,是100年的产品。\重达5.5吨,可以将一发101.5公斤的炮弹打到8.5公里外。这个老家伙的射速更是慢地惊人,发生一颗炮弹需要7-8分钟。
随着意大利援军的到来和制空权的到手,莫拉决定开始发起总攻。在此之前,秃鹰军团的轰炸机和意大利人的重炮会“软化”共和国方面的防线。然后,在意大利坦克的伴随下,国民军的步兵发起冲击。\如果遇上坦克和火炮都没能摧毁的碉堡。国民军的战斗工兵会接近碉堡,采用爆破的方式摧毁它。由于国民军根据叛逃军官事前得到了毕尔巴鄂周围的防御情报,所以莫拉坚信自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打下这座城市。对于自己的收官之战,莫拉希望它能够尽善尽美。
5月30日,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轰炸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的啸叫声,就开始宣告国民军对共和国在北部的最后一个战略要点的攻势开始了。\在情报的支援下,100公斤、250公斤甚至500公斤在炸弹如雨点般向着共和国部队的工事飞去。不过,除了个别RP极差,被炸弹直接命中的外,大部分的工事还是在德意飞机的蹂躏下存活下来。毕竟,30年代的水平轰炸其实是个完全没有精度可言的打击手段。再加上地面防空火力的干扰,国民军上百架次的飞机,投弹上千枚,除了浩大的场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外,真正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
不过,接下来的炮击就要致命的多。\虽然有些意大利老炮的岁数要比操作他们的炮兵还要大,但是他们射出的炮弹依然是那么的精准和致命。他们首先利用 d152/45加农炮的射程优势,在共和国炮兵的打击范围外慢条斯理地打出一发发的炮弹,闲庭信步般端掉了守军的一个个炮兵阵地。然后,出场的是Morio d 210/8 D.攻城臼炮。忙碌的意大利炮兵首先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发射阵地上将处于行军状态的攻城臼炮组装起来。\然后每门攻城臼炮在一个小时内打出五、六发炮弹。最后,101.5公斤的炮弹花费30多秒的时间,飞越七八公里的距离,将一个个看上很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连同里面的士兵一起炸碎。准确的情报再加上前沿的炮兵观察点,这一次意大利打出的炮弹可以说弹无虚发。
做为防守方的最高指挥官米尔自然明白这样坐以待毙的危害,很快一个反冲击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升腾起来。可惜,掰掰手指,他发现自己名义上虽然指挥了近十万的守城大军,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在几个月前还不过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人民军和巴斯克民兵三万余人。而这些还人有负责“钢铁环”的防守任务,经过计算米尔发现自己最多只能抽出了五千余人发动反击。可是,这一丁点兵力明显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于是在参谋长阿罗约的劝说下,米尔放弃了这样反击计划。同时为了避免在国民军强大火力下无意义的牺牲,米尔将所有的部队都撤退到了“钢铁环”,希望依靠城区作战不便于重武器展开的特点,与莫拉的部队做最后的一搏。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8节、丧钟为谁而鸣(3)
随着米尔将军指挥他的所有部队转进到“钢铁环”防御圈内,毕尔巴鄂保卫战中最艰苦的战斗爆发了。
对于共和国方面而言,现在他们已经退无可退。远在马德里的国防部长普列托命令米尔指挥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座城市。不过,就如同马德里保卫中的共和国政府那样,口口声声坚持抗战的巴斯克政府一方面组织了“抵抗委员会”,准备在国民军占领毕尔巴鄂后潜伏抵抗;另一方面悄悄地由海路先行撤出了毕尔巴鄂。\看来,“让领导先走”的原则放之四海皆为真理。
此时,随着人民军一路撤退的20余万难民们知道情况已经相当的糟糕了。他们尽一切可能爬上毕尔巴鄂港口的船只。因为人多船少,一些船只因为拥挤的人群而倾覆。但是却没人停下来给这些落水者以必要的救援。特别是那些在港外执行“不干涉”任务的英法军舰,这一刻人道主义从他们高贵的脑海中全部蒸发,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些可怜的人一个一个地淹死。\
而莫拉将军自然也知道战斗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他命令作为总预备队的蒂斯塔.桑切指挥的第五旅投入了战斗。同时,在这一天国民军的轰炸和炮击的力度到达了最大。德意空军一共出动了300多架次的飞机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炮兵则向这座城市发生了2万余发炮弹。不过,在毁灭性轰炸和炮击中,国民军都避开了毕尔巴鄂市区中的工业区。\因为他们坚信这座城市马上将落入他们手中,他们需要这些工厂为他们生产。
从月1日以来,巷战用一种瞬息万变的方式进入了全面胶着状态。一间房屋、一个车间、一条小巷、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虽然意大利的坦克和突击炮已经把城内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削弱来自废墟的火力。为了这次巷战,米尔命令守军军队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很快,趾高气昂的意大利装甲兵在毕尔巴鄂市区就碰了个大钉子,这里成了意大利坦克和突击炮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而步兵没了坦克的掩护更是寸步难行。大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活人,任何一个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士兵马上会成了狙击手的活靶。\而那些因为绝望而处于癫狂状态的巴斯克民兵,躲在下水道里、残垣败壁旁和屋顶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国民军士兵的生命。哪怕其中有些还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他们也裹着宽大的制服拿起了比他们还高半个头的步枪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巴斯克民兵防守的火车站在双方手中反复易手达8次之多。白天在空地一体的火力支援下,国民军以极大的代价攻下这片残墙断垣,到夜间又被狂暴的巴斯克民兵夺了回来。\
巷战只打了一天,国民军方面就损失了四千多人(占攻城总兵力的八分之一)和2辆坦克和突击炮。莫拉将军开始变得坐立不安。他发出电报,希望弗朗哥能派来一些在马德里或是马拉加经受过城市攻坚战考验的部队来。但是弗朗哥没答应他,弗朗哥说自己的部队在前不久的瓜达拉哈拉战役中元气大伤,现在正在休整,没有办法马上派人过了支援。
莫拉知道,这时候不是争面子的时候,战局为重,于是他决定屈尊飞往南方,与弗朗哥面谈一次,请求他派出援兵。\月3日,国民军北线总指挥莫拉搭将军上一架前往托来多的容克-52飞机。
分割线
自从北线的国民军开始发动对毕尔巴鄂的攻势,芒果就开始关注起共和国在南方必将发起的牵制性攻势。\按照墨索里尼的要求,意大利陆军参谋部对西班牙的战局进行了推演。意大利人认为如果共和国在南线发起牵制性的攻势,那么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方案是向埃斯特雷马杜拉(Exremdur,位于西班牙中西部一带)发起攻势。这里国民军的兵力最为薄弱,一旦得手后就可以将国民军的南北两线部队分割。另一个选择是在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Br起攻势.这里的国民军兵力布置较强,但是一旦占领了该地就可以控制埃斯特雷马杜拉通往马德里的公路,切断包围马德里的国民军的补给线。\这有可能彻底改变马德里一带的战略态势。
大部分的意大利参谋军官认为共和国方面会选择比较稳妥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进攻路线。只要占领了那里就可以切断南北两股国民军之间的联系。而此次北线弗朗哥的部队主要在马德里周围,离埃斯特雷马杜拉较远。\那么北线的国民军一定会调头向埃斯特雷马杜进攻。因为没有一个指挥官会冒着被人踢屁股的风险,只顾向前猛攻的。只要北线国民军一动,那么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牵制国民军在北方对毕尔巴鄂的攻势”就算达到了。
但是,芒果知道共和国最后选择的是后者,毕竟一旦占领布鲁内特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甚至可以一举扭转战场的主动权。虽然和埃斯特雷马杜拉相比,布鲁内特一带的国民军较多,而且靠近马德里便于弗朗哥回援。但是与历史相比,现在哪里的国民军兵力已经在前期的作战中被大大削弱了。而且南线机动力最强,最适合作为回援部队的意大利武装黑衫军第200机械化步兵团队已经被派往毕尔巴鄂助战。所有,芒果相信这一次人民军如果在,布鲁内特一带发起进攻,一定能取得比历史上更多的战果。说不定真能抵消因为毕尔巴鄂失守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芒果希望的国民军和人民军“各得一分”的局面就有望出现。
就在芒果独自一人在书房憧憬着西班牙战场美好的未来时,一份来自西班牙的电报打乱了他的心情。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39节、丧钟为谁而鸣(4)
月3日,国民军北线总指挥莫拉乘坐的飞机失事,机上无人幸免。弗朗哥随后任命了菲德尔.达维拉(Fidel Devil)出任北线总指挥。(史实)
不过,这对于西班牙战局而到也不是个坏事,因为现在大元帅弗朗哥终于不用考虑莫拉功高盖主的问题了。月5日,弗朗哥派遣了由2个步兵师和2个独立炮兵团组成的援军北上协助达维拉攻占毕尔巴鄂。为了等待援军,在毕尔巴鄂内鏖战的国民军部队暂时停止了进攻。不过,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并没有停歇。\
月15日,这两个师的部队到达了毕尔巴鄂外围。休整两天之后,达维拉命令发起了总攻。
月17日上午时,呼啸的炮弹揭开了总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军和它的德意同伙们已经集结了400门以上的火炮,上万吨的炮弹狠狠砸向毕尔巴鄂残破的市区。前线的炮兵观察站发现这座城市已经消失在一片硝烟之中。
持续了两个小时的炮击后,国民军的部队从东、南两个方向对毕尔巴鄂发起猛攻。经过了三周的持续战斗,守城部队极度疲劳,缺衣少食,弹药不给,但是他们仍然顽强的坚守着每一处街垒、房屋。\直到国民军依靠火力兵力的绝对优势将他们消灭为止。
月20日,激烈在枪炮声终于停止了。国民军完全占领了毕尔巴鄂。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国民军方面一共损失了一万余人。不过,在弗朗哥看来,这一切都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在守军没有彻底破坏毕尔巴鄂的工业区和港口的情况下上的最关键的一环
被切断。不过在米尔的指挥下,共和国方面也不是一无所获。\在战斗的最后关头,巴斯克民兵的决死阻击,使得有大约二万守军得以乘船逃离毕尔巴鄂。这使得达维拉计划在毕尔巴鄂全歼北线共和国主力的计划破产。现在,米尔还有和北线国民军周旋的资本,凭借这两万人马至少近一段时间内在北方的六万国民军不可能放心地南下了。
分割线
122年和130年,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分别在华盛顿和伦敦签订的了《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这两个条约限定了海军五强的舰艇数量和吨位进行了限制。\根据条约意大利的海军规模被限制在英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到了135年12月,这两个条约行将期满,海军五强又开始在伦敦再次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史称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按照历史的轨迹,3年的1月V国首先跳了出来,宣布退出裁军会议。\既然,有V国当了出头鸟,芒果自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于是意大利人也开始威胁要退出裁军会议。理由很简单。按照135年月18日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连战败国德国都可以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35%的舰队,那么难道我们意大利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不如一个战败国?难道我们英勇的意大利士兵在伊松佐河、在伦巴第平原流得血算是白流了?
有意大利人这么一跳,法国人的心思也活了。毕竟上次签条约时,意大利和法国可是被英美日三国给坑了一把(条约规定英美日三国都造了拥有1寸主炮的战列舰,法意却没有)。\于是,法国人提出他们需要拥有一支相当于英国舰队40%的舰队,即战列舰总吨位为21万吨。这比他们原来的17.5万吨多了3.5万吨,正好可以多造一艘条约型战列舰。虽然,现在法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不一定有钱新建一条战列舰。不过人家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说得对,咱们就是争这口气,怎么也不能被战败的德国人比下去。
最后在一番扯皮和推诿之后,13年月5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国签署了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42年12月31日止。\
新条约采纳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建议,将意大利和法国两国所拥有的战列舰总吨位被提高到了21万吨,航母总吨位被提高到了8万。重巡洋舰的总吨位保持在7万吨的水平。另外考虑到法国有远比意大利多得多的海外殖民地,在轻巡洋舰上,法国人的总吨位为8万吨,意大利人为5万吨.两国的驱逐舰和潜艇总吨位被限制在英美0%的规模,即驱逐舰为万吨,潜艇3.2万吨
另外该条约还对各舰种的最大吨位设置了限制。\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3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l英寸。 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l英寸,但是任何缔约国认为其国家安全受到影响时,可以建造排水量为1万吨的巡洋舰(这条因为日本退出裁军会议,仅对英美有效)。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85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5英寸。\条约附加规定到137年月前,假如日本不加入该条约,主力舰的限定自动放宽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英寸。
芒果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算是个驭人有术的独裁者,相反他有时在面对这些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时还有点怯场。所以他有时间会耍点小花招。比如这个《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了这样的条约,芒果自然要面海军将领们的一张张臭脸。不过,芒果并不担心,毕竟根据这个条约,意大利海军可以名正言顺地新建一条3.5万吨的战列舰和一条2万吨级的航母。\反倒是如果不签条约,任由海军发展,芒果估计这帮老家伙一定会把罗马和帝国两条战列舰送上船台。现在BB党和平顶党平分秋色,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也不是最坏的结局。
另外根据条约,驱逐舰的排水量和火炮口径被限制,使得意大利海军最热衷的对海型驱逐领舰是没办法造了。芒果正好借机可以推销私货:装120mm高平两用炮的通用型驱逐舰。
更重要的是这个条约的签订再一次显示了意大利人民的和平诚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条约签订后,芒果更是对V国不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穷兵默武的行为进行了最强烈的谴责。在过了嘴瘾后,芒果又开始和英法美套近乎。这次他的目标是铝锭、煤炭、小麦和稀有金属。
不过,在芒果大唱和平赞歌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却是在大干实干。137年3月25日战列舰维内托号在亚得里亚海联合船厂下水。随后在月份,维内托号空出的船台上,标准排水量号称20000吨(其实为23000吨)的意大利第一条纯种舰队航母开工建造。这条航母预计耗时40个月,将在40月10月完工。而与此同时,在战列舰利托里奥号下水后空出的船台上,同型战列舰罗马号开始建造。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0节、丧钟为谁而鸣(5)
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被英国人视为一次外交上的胜利。在他们的眼里,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总吨位不过是从原来相当于皇家海军规模的三分之一提升到了40%,区区几个百分点并没有在实质上提升意大利海军的战力,但是这个条约却在政治上防止了意大利人走上扩张之路。这使得5月28日刚刚出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感到无比的欣慰。此人以全面实施对德绥靖外交而著称,和他企图以“让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但泽的领土给德国为代价来维系英国的殖民地和本土安全相比,意大利人的胃口简直是九牛一毛。\张伯伦吹嘘道: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在我们这一代人,地中海是不会再爆发战争了。
对于法国人而言,曾经世界第二强的舰队早已锈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严重削弱的国力也使得法国海军一蹶不振。对于法国海军,他们要的只是 “至少不比意大利人差”。而根据这一次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他们在战列舰、航母、驱逐舰和潜艇的总吨位方面与意大利人持平,但是还是在巡洋舰总的吨位方面比意大利多,这完全满足了法国人的虚荣心。\虽然,此时他们不安分的邻居德国人使得法国人将大部分军费花在了马奇诺防线上,但是这一次至少在纸面上,意大利承认了他们才是地中海真正的霸主。
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正在前海军部助理部长、现任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的领导下拜托经济危机的阴霾。\随着罗斯福总统采取救济措施援助已经萧条的钢铁和造船业以及134年3月文森-特拉梅尔法案被通过,美国海军走上了极速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了太平洋对岸V国咄咄逼人的气势,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和墨索里尼随后对日本的谴责,至少在道义上给了美国人极大的鼓舞。
一时间,这三个国家对于意大利都另眼相看。自然,同意了意大利大量进口物资的要求。\这些物资主要是铝锭和稀有金属。作为一个穿越者,芒果知道在40-43年期间,意大利北部将遭遇严重的旱情。这对于水电占主导地位的意大利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电力的严重不足将使得工业产能大打折扣。为此,芒果一方面决定从现在开始大量进口铝锭。因为铝的冶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另一方面,芒果利用利比亚石油大开发的契机,在意大利南部修建了一系列使用重油的火力发电厂。\
而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如用于制造特种钢、超硬质合金和耐高温合金等等。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管制严格。这一次,正好借着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东风,芒果从美、英两国那里好好捞了一票。
硬币总是有两面。虽然因为增加了一条战列舰和一条航母,意大利海军中对《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反对声相当地微弱。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人反对签订条约。\这些反对声主要来源于潜艇部队。按照原来的历史,意大利海军因为没有条约的限制,到40年开战之时,已经拥有上百条潜艇,总吨位超过十万吨。而在芒果这个面位上,因为一纸条约的限制,潜艇部队要被砍掉一大半,而且还是在其他舰种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一时间,意大利潜艇部队怨声载道。
不过抱怨归抱怨,牢骚归牢骚,命令还是要执行的。为了避免浪费,意大利海军决定出售其在125年前设计建造的潜艇。\安萨尔多公司建造的4条巴利拉级潜艇是意大利海军第一级大型远洋潜艇,其水面排水量为1405吨,水下排水量高达104吨。艇长8.75米,宽7.8米,吃水深4.78米。装两台4000马力柴油机和2台2000马力电动机。最大水面航速17.5节,最大水下速度8.节。装有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1门120毫米甲板炮和4挺13.2毫米高射机枪。\这次这四条潜艇也在出售的名单中。很快,阿尔及利亚王国以十分优厚的价格买走了这四条潜艇。不过,考虑到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王国“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大部分的海军观察家认为当意大利人需要的时候,这4条潜艇会马上换上意大利皇家海军的旗帜,出现在意大利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中。不过,大部分的西方舆论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沉默,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却没人把这事挑明。\
从125-127年开始建造的4艘皮萨尼级出现在外售潜艇的名单上,该型水面排水量为8吨,水下排水量高达1040吨。艇长8.2米,宽.0米,吃水深4.3米。装2台1350马力的柴油机和2台550马力电动机。最大水面航速15节,最大水下速度8.2节。装有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1门100毫米甲板炮和2挺13.2毫米高射机枪。\不过改型潜艇在出厂测试时就发现,潜艇有严重的翻滚倾向。为了克服重心不稳的问题,船厂不得不在艇身上附加了一些小型压载水箱,但这也使其最大水面速度从17节降到了15节,最大潜航速度从10节降至8节。此外,船厂还重新设计了潜艇内部的布局和装备安置,以增加其稳定性。这四条潜艇本来吨位比较小,造船成本较低,再加上天生缺陷,售价就更为低廉。最后,这四条潜艇被中华民国海军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并在137年年底之前赶到广州参加战斗。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意大利教官的指挥下这四条来自意大利的潜艇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割线
在西班牙战场上,人民军的大反攻终于在137年的月2日凌晨打响了。在近半个小时的炮击和人民军一半的空军飞机轰炸后,人民军第五军第11师开始强度瓜达尔拉马河。他们的目标就是迅速占领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1节、丧钟为谁而鸣(6)
随着月20日北线国民军完全占领北方重镇毕尔巴鄂,马德里的内格林内阁和人民军的将军们在考虑反攻计划时就不必再为这座已经易手的城市头疼了。他们马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马德里以西的布鲁内特作为反攻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共和国政府而言,他们需要一场有分量的大胜仗,去证明新成立的内格林内阁的高瞻远瞩,去证明“五月大清洗(37年5月共和国政府对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和其他的无政府主义政党进行了武装镇压)”的及时和正确,去证明共和国依旧是一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这一次共和国方面可是下了血本,参战主力包括第5军下辖第11、4、35师;第18军下辖第10、 15、 34师。另外第14、45、这三个师作为总预备队。总兵力在八万人以上,其中国际纵队的部队在两万人左右。在这些部队中,基本做到了苏联军事顾问配备到旅一级。在重装备方面包括130辆苏制坦克(-2和B-5),40辆B-装甲汽车,10门火炮和200架飞机(伊-15/1)。\
由于芒果在人民军发起进攻前选择保证沉默,所以弗朗哥认为即使人民军在月要发起攻击,那也会选择在阿拉贡地区。甚至他还将有关人民军在马德里附近的异动视为战略欺骗。所以当战斗打响后,国民军在布鲁内特的守军只有一个国民军第71师。按道理说,人民军一个师的部队要靠几条又慢又破的民船在同样是一个师兵力的守军的眼皮底下强渡瓜拉尔拉马河,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一看国民军这个师的番号这么靠后,大家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内战爆发后仓促组建的部队。这样一个草台班子怎么挡得住人民军的虎狼之师。战至当天中午,人民军第5军第11师已经强渡成功,并将国民军第71师逐出了布鲁内特,而人民军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伤亡100余人。
得知布鲁内特失守后,大元帅弗朗哥知道这次人民军真得是玩大的了。\于是他一方面命令北上协助占领毕尔巴鄂的国民军第12、13师马上回援。另外他将一直留在阿拉贡应对共和国可能攻势的第150师拉了回来。当然,这些部队一时半会是赶不到战场上,所以,弗朗哥马上给布鲁内特东西两侧部署的国民军部队发去了措辞强烈的电报,要求他们务必守住阵地,防止人民军突破口的扩大。另外,德国的秃鹰军团也已经开始对布鲁内特进行轰炸,希望减轻正面守军的压力。\
但是,人民军那边也有高人指点。在得知布鲁内特得手后马上投入第18军的新生力量,代替苦战一日的第5军向纵深发展。人民军18军34师鱼月27凌晨在一个营的苏联坦克掩护下浩浩荡荡向着小镇基霍尔纳杀去。基霍尔纳在布鲁内特的西面五六公里处,一旦占领了这里,就意味着在国民军包围马德里的部队后方楔入一个宽五公里纵深七公里的突出部。\
在意大利黑衫军200团到达西班牙以前,因为缺乏专门的反坦克武器,苏联人的-2和B系列坦克是一个钢铁神话,他们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后来意大利人的坦克和突击炮终结了这个神话,可惜此时200团还在毕尔巴鄂休整,无暇南下。所以,这次在基霍尔纳苏联人又可以牛B一把了。
苏联志愿人员尼古拉耶维奇,就是那个 绰号“慢熊”的家伙,现在正驾驶着他的-2坦克碾压着国民军的工事。\就在刚才,他们的坦克连才打出一排炮弹,西班牙人就开始大叫着,扔掉武器,开始逃跑了。
“要我们的人这样的话,一定会被政委枪毙的” 慢熊嘀咕了一句。
“如果我是一个法西斯步兵碰到这么强大的坦克,我也会逃的”炮手回了一句。
这是慢熊他感到肩部一阵酸麻,原来是车长踹了他一脚。\然后,就听见车长的大嗓门:“小心开车,别放松警惕,仗还没打完呢。”
“明白,看哪里有法西斯步兵,我去压死他们” 残酷的战争,使得慢熊心里的**被完全激发了,他已经沉迷于这种血腥的屠杀给他带来的快感。
“用机枪打他们。别压,压了要去洗车,太恶心了。”车长决定阻止这种非人道的狩猎。( 意大利不面 http://www.xlawen.org/kan/3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