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个渔民,从12岁起开始做小工,16岁时起下海捕鱼,起先是在别人的船上打工,后来慢慢攒钱也买了一条小型的机动渔船,这么多年下来,家里也算有了点底子。当年家里经济条件差,兄弟姐妹又多,方旺达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因为自己想学却学不了,于是他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加上当地对子女的教育十分看重,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把孩子放到县城读书,他也跟风把大儿子送到了县城,还花了大价钱送进了实验小学。
说实话,儿子这么小就寄养在远房亲戚家,方旺达也是很舍不得的,不只他舍不得,他老婆更舍不得,和他闹了好几次,最终还是拗不住他,只能看着他把儿子送到了县城,如果不是家里还有个才两岁的小儿子,他老婆就自己去县城租房子照顾大儿子了。
因为对大儿子心存内疚,让他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所以方旺达很舍得给大儿子零花钱,每个月都给大儿子汇两百块钱,让他自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一个月两百块钱,虽然方旺达赚的多,一个月能赚两千多,但是这两百块钱在当时普遍工资只有三四百块的情况下也是一笔很大的零花钱了。
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所以方谦益才敢向父亲要求找补习老师,更何况他这是积极向上要求进步,所以方谦益胆气满满地拿起话筒拔通了村委会的电话。
90年电话还不普及,除了各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安装了电话,个人以及家庭几乎都没有电话,方谦益要找父亲也只能打村委会的电话,让村委开大喇叭喊母亲过来接电话,再让母亲向父亲转达他的话,因为父亲经常在海上,总是不在家。
电话里方谦益先告诉母亲这次半期考他的成绩,当母亲对他的成绩喜悦满满时,他转势提到了同班好友跳级到三年级的事,最后提出他要跳级,想找老师辅导功课的想法。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方母也不例外,尤其当她知道儿子的成绩很不错后更是相信儿子的聪明,凭着儿子的聪明,只要有好老师辅导,儿子一定能跳级的。
方母满口应承,表示绝对会让方父找个好老师给方谦益辅导。
第二天上岸回家的方旺达知道儿子的成绩和请求后,立刻就挑了几条活鱼放到桶里用海水养着,次日就提着桶上了县城。
方旺达提着活鱼直奔实验小学而来,到的时候学校还没放学,方旺达就在门房处等候林老师出来,林老师正好没课,门房老伯一到办公室喊她,她就过来了。
方旺达向林老师提了方谦益想跳级的想法,同时拜托林老师辅导方谦益。林老师有些犹豫,如果只是让方谦益到她家补习,她是没意见的,因为她本来就和一个同事开了一个补习班,专门辅导四五年级的学生,可是方旺达要的是能让方谦益跳级的辅导,这样就相当于专人授课了,从低年纪教起,难度挺大的。
方旺达求了林老师许久,说了很多好话,还低声许了不低的辅导费,林老师才终于同意了给方谦益单独辅导。
得了林老师的许可,方旺达高兴地合不拢嘴,放学时直接在校门口接了方谦益吃饭,父子俩聊了许久。
下午放学时方谦益又等在巷子口,他要告诉杜君琦这个好消息,表明一下他要跟上她的决心。
看到杜君琦和杜君琬过来了,两个极为相似的小女生,方谦益却一眼就认出了杜君琦,抬脚朝她走了几步:“杜君琦,我已经请了林老师为我单独辅导了,我一定会赶上你的,到时我们做同桌。”
杜君琦没想到方谦益的办事效率这么高,这才几天呢,一周都没过完他就找好辅导老师了。
“林老师答应了?”杜君琬惊讶地问道。
“嗯,答应了。”怕杜君琦不信,方谦益又补充了一句,“我爸亲自去找了林老师,已经说好了。”
“哦。”杜君琦点头表示明白,看来方谦益他爸很给力嘛。
“那你要好好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林老师,你爸一定给了不少的辅导费,你不把问题问明白了,这笔辅导费就浪费了。”杜君琦教导方谦益一定要物尽其用。
方谦益点头。
事情说完了,杜君琦脚下一转就打算走了,她行事一向是干脆洒脱的,有话快说,说完就走,可是当她瞄到方谦益欲言而止的表情时,她的脚步停住了。
“还有事吗?”
方谦益下意识地想摇头,可是犹豫了一下,他还是鼓起勇气问道:“你,会不会觉得我很烦?”
“不会啊。你怎么会这么想?”杜君琦马上否认。
“可是我觉得,你很不耐烦和我说话,每次都是我找你,而且每次我的话一说完,你附合两句就走了。”方谦益的声音越来越低,这种被嫌弃的感觉很不好受,“我看班上的同学,不管女生还是男生,只要是朋友,他们聚在一起就会有很多话讲,不像我们,都是我在讲。”
听了方谦益的话,杜君琦开始反省她对这个小朋友的态度,她是不是真的太过冷漠了?是不是把前世的职场习惯带到了这世?还是她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下意识地敷衍了这个小朋友的友情?
其实,仔细想想,方谦益是个不错的交友对象,他性格沉稳不跳脱,与她的性格比较搭,而且他年纪小,正是天真单纯不懂世事的年纪,与他相处比较轻松简单,同时与他交朋友,爸妈也就不用担心她孤僻高傲不合群了。
杜君琦盘算了一下,决定拿方谦益当真正的平等的朋友看待。
“其实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比较懒得讲话。”杜君琦这话也算实话实说,“好吧,既然你觉得我不爱理你,那我就用行动来表示一下我理你吧,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又不好意思问林老师的,你可以直接来我家找我。来,我带你去我家,你认下路。”
真的?这么好?方谦益开心地瞪大了眼。带他去她家,说明她真的拿他当朋友,愿意把他介绍给家长了。
第9章 初步想法
杜君琦和杜君琬在前头领路,微微比方谦益略前一步,方谦益跟在她们俩后面,三人走出了巷子,穿过马路,又走到一条巷子里,来到了杜君琦的家。
杜君琦掏出书包里的钥匙,因为她的性格比较沉稳,所以家门钥匙是由她来保管的,杜君琦打开了大门。
“进来吧。” 杜君琦给方谦益指了张宽椅,“你坐一下,我给你倒杯水。”
方谦益乖乖地坐在宽椅上,打量着大厅的布局,这是一个明亮方正的大厅,正中一张长桌案,正上方挂匾的地方挂着一个普通的塑料挂钟,钟下挂着一张猛虎下山图,大厅两侧各有两张宽椅和一个小茶几,墙上挂着几张字画。
“请喝水。”杜君琦端来了绿色玻璃杯,“你爸爸回去了吗?”
“回去了,他明天一大早还要出海呢。”
“哦。”
这时外头响起了杜君琬欢快的声音:“琦琦,爸爸妈妈回来了。”
杜君琬一直在外头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她肚子好饿啊,可是她和妹妹太小,爸妈不肯让她们自己动手生火,只能等着爸妈回来热饭菜。
杜君琦带着方谦益出门去迎,杜广明和宋惠兰刚停好车就看到小女儿边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小男孩。
杜广明见过方谦益一面,觉得有几分眼熟:“唉,这位同学好像见过啊。”
“是我和琬琬的一年级同学,也是我的朋友,叫方谦益,上次他在邮政局取了钱,还是爸爸和我送他回去的呢。”杜君琦介绍道。
“哦,是方谦益同学啊,我记得了。”杜广明笑着打了个招呼,视线飘向小女儿。
杜君琦从善如流地解释道:“方谦益的成绩不错,他看到我跳级了也想跳级,他爸已经找了林老师做他的辅导老师,我和他说过了,如果他有问题不明白,又不好问林老师,可以直接来找我,今天就是带他过来认门的。”
“好,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啊。”杜广明点头称赞,“你是琦琦的朋友,就不要客气了,有问题尽管来问琦琦。”
“嗯,谢谢叔叔。”
认了门,也见过家长了,方谦益就开口说要走了,杜广明干脆骑车送他回去,免得他回去晚了被说。
晚饭后杜君琦和杜君琬做作业,一年级的作业很简单,杜君琬很快就写完了,三年级的作业也不难,杜君琦也做的很快,做完作业就开始翻初一的辅导书,现在她已经开始复习初一的课程了。
杜君琬做完作业就去大厅压腿拉筋了,宋惠兰看到大女儿在练舞,小女儿在学习,又想到方谦益积极向上的劲头,不由地叹了口气。
“广明,你说,别人家的孩子看到琦琦跳级都知道用功读书,积极向上,怎么琬琬就没有反应呢?”
“琬琬喜欢跳舞,那就让她跳嘛,只要她的成绩保持班级前十名就可以了,何必要求她和琦琦一样呢。更何况琦琦这样我也担心啊,她只懂得学习,都没有什么朋友,要不是今天她带了个同学回来,我都担心她不合群呢。”杜广明也叹了口气,“小孩子还是得有个小孩子的样,爱玩爱闹是正常的,反而像琦琦这样埋头读书的很不正常,我担心她以后变成书呆子。”
“没事,琦琦不是还爱练武嘛,天天早晚都练功的,周末还要去武术班,动静相宜、劳逸结合,不会变成书呆子的。”本来想让丈夫安慰的宋惠兰反过来安慰丈夫。
“什么劳逸结合,读书劳心,练武劳力,都是辛苦事,琦琦一整天就没有个放松的时候。”
宋惠兰皱着眉头在脑中火速回放了一下小女儿的日常,的确一整天都不闲着啊,不行不行,再想想小女儿有没有别的爱好,终于让她想到了一个:“有啊有啊,买邮票不就是,琦琦喜欢集邮,这也算是放松休闲了。”
“也就这点还像个孩子了,孩子就喜欢花花绿绿的图案,我都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琦琦喜欢就行。”
“嗯。”
父母的烦恼杜君琦没有感觉到,她还是按着自己的安排来过日子,复习、练武、集邮,过得很充实。
前世习武二十多年,杜君琦早已习惯了日日练功的辛苦,这世虽然要从头开始锻炼身体激发潜能,但有了心理准备,杜君琦练起功来还是很顺利的,前世她还小的时候曾经哭过悔过退缩过,可是这世她不会再犯这些小脾气小任性了,她要的是比前世更辉煌的成绩。
杜君琦不仅自己习武,还想鼓动方谦益一起习武,在她看来,方谦益实在是太弱鸡了,身无四两肉,半点肌肉无,再加上害羞内向的性格,太不像个男人了,拿他当妹妹看还差不多。
可是不管杜君琦怎么舌灿莲花,方谦益死活都不肯习武,问他为什么,是不是怕苦怕痛,结果方谦益却说不是,只是因为他觉得那种全身都是鼓鼓的肌肉的健身男很丑,这个理由把杜君琦给完败了。
看到杜君琦不愉的脸色方谦益又给了杜君琦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让她信服的理由,因为他要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他要赶上杜君琦,他要跳级到三年级,而他知道自己的天份不足,所以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
杜君琦在小小的气恼之后也丢开了自己的执念,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她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按到方谦益头上,既然方谦益要学习,那她就在这方面帮助他吧。
这天杜广明下班时神采飞扬的,一看就知道有好事。
“爸,妈,惠兰,今天我接了一个活,这周末要去黄苔待两天,周五下班后有车来接,到时我直接走,顺利的话,周日下午就会回来了。”杜广明在饭桌上向家人交待了一下。
“什么活?”爷爷问道。
“黄苔乡有个海产品养殖厂,之前因为收益不好停了厂,镇上就拿出去让人承包,前段时间有人承包下来了,想重新布下电线,正好那个老板是我中学同学,就找到我这边来了,他直接把到电厂报备拉线以及养殖厂安线的事情都交给我了,让我全权做主。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收了钱就要全心全意给人做事,所以趁着周末先下去看看,画个场地草图,这样也好做预算。”
爷爷点头:“嗯,这活可以接,明子,给人做事就得做好,别出错。”
“我会的。”杜广明乐呵呵地应道。
杜君琦看似在扒饭,耳朵却竖起来专心地听着,海产品养殖,这可是个大利润的项目啊,现在养殖的海产品,因为技术问题养殖海产品的口感达不到天然海产品的优质,价格低了许多,但是几年后技术进步了,价格一下子就提高了,虽然有台风这个风险因素在,但是总体利润还是很高的,而且养殖做的好的话,可以发展加工业啊,比如手撕鱿鱼丝之类的零食,在后世很受欢迎啊。
海产品养殖是个不错的项目,杜君琦动了心,她的芯子才只有三十岁,还很年轻,年轻就是有冲劲有干劲,哪个年轻人没有创业梦呢,前世她也曾有做过,可是也只是想想,最后还是继承了父母的设计公司,没有自己出去闯荡一番,对她来说总是有两分遗憾的,重生一世,这次她想自己闯一番事业出来。
把这事记到了心里,杜君琦周末时到新华书店查找海产品养殖的技术书籍,结果发现各种海产品的养殖书籍很多,看来买书的人还是挺多的。
杜君琦有些发愁,她不知道本地海域适合养殖哪些海产品,别看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她不可能都养啊,能实实在在地养好两三种就不错了。
自己不懂,但是可以问懂的人啊,杜君琦想到了方谦益,方谦益不就是渔村的吗,他对他自己老家的海域以及海产情况应该挺了解的吧,而且他爸还是专业捕捞的,经验丰富,找他问问。
杜君琦满怀希望地询问方谦益,结果没想到方谦益什么都不懂。
方谦益很懊恼,难得杜君琦有事相问,他竟然一点忙都帮不上,明明这些都是他该知道的,家乡有什么特产,这不是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吗,可是他偏偏不知道,从记事起,他就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从不上船也不下海,跟邻居的男孩子们也玩不来,明明渴望交朋友的,可是他就是放不开。
没能回答上杜君琦的问题,方谦益觉得很惭愧,放学后他立刻就到街边店面的公共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方母倒是能回答上一些来,但是方谦益觉得还是得问问父亲,父亲天天在海上,对这些了解地更全面,只是父亲又出海了,得后天才回来,方谦益只能等后天再打电话回家问了。
第10章 图书馆
从方谦益那里得不到解答,杜君琦只能选择从菜市场入手了,又到周末,杜君琦特意跟着妈妈去了菜市场,以往她总嫌菜市场脏乱臭,如今她却不得不实地去了解一下本地的海产品情况了。
l县是本省的水产大县,产量之大、品种之丰富,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几名的,而且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海产品,极有地域特征,比如跳鱼,同是一道海湾,这边海岸与那边海岸产出的跳鱼,不仅肉质不同,连骨头的柔软度都不同,再比如红鲟,相邻的两个乡镇产出的红鲟,个头和口感都不一样。
杜君琦带着笔和本子紧紧跟在妈妈身边,一边看着妈妈挑选鱼、虾、蟹、蛏、蛤等海产品,一边快速地把各个乡镇的特色产品记录下来。
宋惠兰看着小女儿一边避着行人的菜篮子一边快速记录的样子,心中又是骄傲又是怜爱。菜摊老板们都是极有眼力的,看到这对母女的样子就知道是女儿做笔记母亲陪同来的,女儿是重点,老板们就拼命地夸奖女儿,说“这个小姑娘真漂亮,这么认真做笔记,学习一定很好”,“这么小就陪着妈妈来买菜,一定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云云,说得宋惠兰心花怒放,豪气地买了好几样,她要好好地给女儿补补身子,这么用功读书真是太辛苦了啊。
方谦益再次打电话回家,这次是方旺达来接电话,方旺达说本乡盛产大黄鱼、带鱼、鳗鱼、毛虾以及多种贝壳类,海岸情况也大致的介绍了一下,方谦益赶紧把这些资料都记到笔记本上,第二天就把笔记本带给杜君琦了。
“给,这是我老家永港的资料。”方谦益把笔记本递给杜君琦,笑容上带着几分小得意,“这是我爸给的第一手资料,很准确的。”
杜君琦接过笔记本,礼貌一笑:“嗯,谢谢。”
“不客气,能帮上你就好。”
杜君琦回家翻看了笔记本,资料的确很详实,一些基本的资料都写明了,而且一些具体情况也记了下来,不仅有海岸线的变化,还有不同季节盛产哪些海产的信息,看得出方谦益是很认真的对待她的问题,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真难得,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这么清晰的问题归纳能力,还有主动延伸能力,替她多想了很多问题。
杜君琦并不满足于了解永港镇的海产资料,她想了解整个l县的海产资料,于是她向杜广明提议,她想办理图书馆借书证,她想到县图书馆里找资料。
杜广明爱看小说,本来就有在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现在既然小女儿要求到图书馆借书,他就把自己的借书证给小女儿用,其实这也是惯例,小孩子是办不了借书证的,如果小孩子要借书,家长可以把借书证给小孩子借用,只要到柜台办理处登记一下就好。
杜广明带着杜君琦去了图书馆,他本以为这事很顺利,因为他有好几个同事都把借书证借给孩子用,结果没想到他竟然被拒绝了,原因是他的孩子太小了。
“可是我有好几个同事都把借书证借给孩子用了啊。”杜广明不死心。
“你家小孩才7岁,起码得上了初一才能借用借书证。”办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为什么?”
“馆里虽然有文学小说,但是没有儿童读物,小学生是看不懂的,字都认不全,怎么看?只有上了中学,词汇量多了,知识也深了,才看得懂馆里的书,而且中学生的纪律性也强,这样我们馆里才能放心把书借出去,不然小孩子调皮把书弄坏了怎么办。”
工作人员的理由很充足,杜广明几乎无法辩驳,可是他看着小女儿渴求的眼神,再想到小女儿已经开始学习初一的课程,对小女儿的智商和纪律十分自信的杜广明也只能硬着头皮再试一次。
“我女儿很聪明的,她虽然才7岁,可是已经跳级读到三年级了,不信你可以考一考她,而且她纪律性很好,从来不在课堂上讲话,班主任都夸的。”
杜广明又说了好一会儿,工作人员看这位父亲这么为女儿讲话,也软了心肠,随手从还书架上抽了一本砖头厚的书出来。
“小姑娘,来,念一念,把这本书的序言念一遍。”
杜君琦微掂着脚尖看着柜台上的书,《空间的艺术:建筑学》。
“好。”杜君琦看向杜广明,“爸爸,能把我抱到椅子上吗?我够不着。”
杜广明把杜君琦抱到椅子上,鼓励地看着她:“别紧张,慢慢念。”
杜君琦点点头,开始念了起来,她的语速并不快,不急不缓,该断句的时候断句,该顺读的时候顺读,没有磕磕绊绊,没有读错音,更没有不认字,念得就像是她早已读过一样。
工作人员来了兴趣,在杜君琦念完序言后,让她再念第一章,杜君琦毫无意见地继续念了下去。
杜君琦念完第一章,工作人员又让念第二章,杜君琦抿了抿唇,继续念起来。
当杜君琦念完第二章后,工作人员已经不仅是兴趣了,而是啧啧称奇,她兴奋地去办公室叫来了主任,这孩子真聪明,得让主任看一看。
主任听了下属的讲述后也起了好奇心,起身就朝外头走去。
“小姑娘,你以前看过这本书吗?”主任和颜悦色地问着杜君琦。
杜君琦摇头:“没有,第一次。”
“哦?”主任的眼睛亮了亮,“听说你读三年级了?”
“是。”
“三年级有教这么多字吗?你都认识?”
“有些没教,我自己翻字典认的字。”
“哦!已经能熟练使用字典了啊,不错不错。那你知道你念的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这两章都是在讲建筑学的发展历史。”
主任草草看了两眼,的确是:“好,是个聪明孩子,小姑娘,你能向伯伯保证不弄坏书本吗?”
“我保证,我可以写保证书。”杜君琦很认真地说道。
“哈哈哈哈,不用不用,不用写保证书,伯伯相信你,你是个乖孩子。”主任在登记本上签了名,“好,你可以进去借书了。”
“谢谢伯伯。”杜君琦适时地露出微笑,这样会显得更可爱一些。
“乖,乖,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主任对杜君琦的印象更好了,小孩子就是这点占便宜,只要礼貌好一些,印象分就刷刷地涨了。
得到了主任的签字同意后,杜君琦由杜广明领着进了图书室,凭着年纪小长相可爱又乖巧礼貎,才一上午的时间就让整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记住了她,有些不同楼层的工作人员甚至还特地跑过来看一眼问几句呢。
杜君琦在地理分类区中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上寻找她需要的资料,市级的地理资料少,主要还是省级的地理资料,但以全省为范围的资料又注定了地市的具体资料并不详细,全省几个地市级城市再加上十几个重要经济县,一本书,分摊到位,每个地市级城市和重要经济县也只分到三四页的位置,这样一整合就有近百页纸,再加上序言和各小结大总结,总共一百多页,这样一本书也就齐全了,可是太空泛了,没有多少实际用途,只能做一些大概的了解。
杜君琦自己找了两天,找了二十多本书,情况都差不多,她不死心,找了工作人员帮忙,工作人员看她可爱又礼貌,也帮她找了一些内部书籍和杂志,可是还是不能满足杜君琦的求知欲。
工作人员帮杜君琦寻找资料,这番动作自然引起了各个办公室的注意,但大家也只是把这事当作谈资,用来激励自家孩子的,可是有一个人却很认真的观察了起来,那就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原馆长现调研室主任齐祖安。
杜君琦每周六下午都会来查找资料,一找到就到借阅室抄笔记,一抄就是一个下午,那付认真的劲头让人都不好意思去打扰她,齐祖安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扰,就在借阅室找了个桌子坐下就近观察她,观察了两次,齐祖安不得不承认,杜君琦真的是在很认真的搜集资料,而不是在应付,更不是在玩。
齐祖安对这个小姑娘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么小的孩子又不搞研究,她搜集这些地理资料做什么呢?
第11章 再提跳级
齐祖安对这个小姑娘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么小的孩子又不搞研究,她搜集这些地理资料做什么呢?
“小姑娘,我能坐你旁边吗?”齐祖安终于忍不住走到了杜君琦的身边。
杜君琦正在低头抄写,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是在问她,齐祖安又问了一声后,她才反应过来:“啊?问我吗?可以啊。”
齐祖安坐了下来:“小姑娘,你是在做作业吗?”
“不是,我在了解l县的近海资料。”
“近海资料?”
“嗯。”杜君琦懒得一一解释,直接把她的笔记本推到齐祖安面前让他自己看。
齐祖安翻看笔记本,发现杜君琦抄写的很详细,还分了类,有海岸线、潮汐、台风、海产等。
“你搜集这些资料做什么呢?”齐祖安问出了他最大的问题。
“因为l县是本省的水产大县啊,身为l县人,连自己家乡最大的特色都不了解,不是太无知了吗?”这是杜君琦早就准备好的答案。
“哦,就因为这样吗?”
“就是这样啊。”杜君琦歪着脑袋看向齐祖安,表情疑惑。
萝莉的外壳果然是个大杀器,齐祖安顿时就被“天真无邪”的萝莉被击败了,他开始检讨自己,他怎么可以用成|人的怀疑一切的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单纯无暇的世界呢,真是太不应该了。
检讨过后,齐祖安重新看向杜君琦。
“小姑娘,你抄了这么多,应该很了解l县了吧?”
杜君琦摇头:“不了解,只是大概的知道一些,这些书都写得很空泛,实质内容没提到多少。”
齐祖安马上自荐:“爷爷我在l县生活了几十年,应该比写这些书的人更了解一些,你有什么问题,爷爷尽量帮你解答。”
杜君琦眼睛一亮:“真的?”赶紧翻开笔记本,“爷爷您说。”
齐祖安开始给杜君琦详细介绍起l县的海洋情况,齐祖安身为图书馆馆长,本身就对l县有过详细的资料收集,包括人文社会地理等各项资料,介绍起来自然比杜君琦抄记的那些书籍有趣详实的多。
齐祖安介绍的内容很丰富,在介绍完他所知道的地理知识后,他还继续介绍起人文知识。杜君琦记录的很快,她不仅字写得快,还会自动把齐祖安的一些语句转换成更为精简的语句,这让齐祖安大为惊奇,要知道,杜君琦才只有7岁,她的即时抄写全程没有停顿,没有问他哪些字该怎么写,哪些词是什么意思,这就展示了她极为丰富的词汇量,而她的自动精简语句能力,更是展示了她比大多数初中生更为优秀的语言归纳能力,这样的孩子,加以时日,绝对会是一个天才。
杜君琦只有周六下午才有空,齐祖安的讲授内容却很丰富,虽然进行了精简,但也花费了三个周六的时间。讲授结束后,杜君琦回家亲自动手画了一张巨大的l县地图,上面不仅标明了各乡镇的地理情况和海洋情况,还标示了一些有名的地点和历史人物。画好之后,杜君琦将这张地图带给了齐祖安,齐祖安对这张地图十分满意,还让她再画一张送给他。
时间又到期末考的时候了,杜君琦再次考取了双百。
看着桌上的两份试卷,校长很是心动,这样的孩子,不应该浪费时间在重复学习上,她明明有能力上五年级的,还是再找家长谈谈吧,下学期直接上四年级。
期末考一考完就直接放寒假了,三天后回校领成绩单,杜君琦被爸妈逼着玩了三天,而杜君琬则被监督着完成寒假作业,两姐妹都表示很苦逼。
杜君琦因为太勤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三件事就是完成三年级作业、自习初一课程、抄写整理l县资料,而这三件事占满了她所有的空闲时间,完全没有应有的玩乐时间。不只如此,更要命的是她还不想玩。
杜君琦过于早熟的行为在大人眼里却是太不应该了,小孩子就应该有玩心童心,死命读书这种事不应该发生在小学生身上,所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担心杜君琦,生怕她用脑过度读成了书呆子,足不出户宅成了傻子,所以一考完期末考,他们就逼着杜君琦去看动画片,还买了一些童话大王、故事大王等月刊读物给她。
而杜君琬则是玩太野了,她一做完作业就跑去练舞,太沉迷于舞蹈了,若她的成绩够好,比如考个班级前五名之类,爸爸妈妈也就不说她了,可她偏偏成绩不稳定,这次考第八,下次考十五,才一年级就这么上下漂浮,以后升到四五年级还得了,小升初考试怎么办,班级排名低于前十名,考入县一中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到时考不上可怎么办啊。
其实杜广明和宋惠兰完全是想太多了,只是一年级而已,成绩不稳定的小孩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只是有了杜君琦这个强烈对比,他们就不得不操心大女儿的成绩了。于是杜君琬就苦逼了,一点玩乐的时间都没有,全用来完成寒假作业了,不只如此,还要完成爸妈布置的作业,真是一个悲伤的寒假。
三天后,两姐妹去学校领成绩单了,杜君琦照旧考了双百,排名班级第一,年段并列第一,杜君琬语文98算术92,排名班级第七,年段三十九。
成绩单发完后,是例行的班主任讲话,讲话结束就正式开始寒假了,杜君琦拿起成绩单刚要走出班级,班主任就喊住了她。
“杜君琦,今天你家长有送你来吗?”
杜君琦点头:“有的,我妈妈送我和姐姐来。”
“好,老师有事找你妈妈,老师和你一块走吧。”
“好。”
家长们都等在校门口外,见到学生们出来了就开始朝校门口挤,杜君琦还没在拥挤的家长潮中找到宋惠兰,宋惠兰就已经看到了她和班主任,快步朝她走来。
班主任见到宋惠兰,先是好一通夸奖杜君琦课堂纪律好以及期末考成绩好,接着就说校长想见下家长,还有些隐约地提到跳级的事,让宋惠兰一阵心头乱跳暗暗欣喜。
三人在校门口又等了一会儿,等到杜君琬也出来后,班主任就领着三人一起去了办公楼,将杜君琦和杜君琬留在三年级办公室后,班主任与宋惠兰一起去了校长办公室。
杜君琬第一次来办公楼,只感觉很有压迫感,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见到妹妹杜君琦很平静的样子,忍不住歪过头去悄声地问道:“琦琦,你都不怕吗?这里好多老师。”
“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又不是做坏事被抓进来的,老师们不会说我们的。”杜君琦伸手拉住杜君琬的手,“没事,我们就坐在这里小声说话,不吵到他们就可以了,别怕。”
等了十五分钟,办公室的老师们也陆续回家了,杜君琬本来已经适应了老师们的存在,放松了下来,结果看到老师们走了反而又紧张起来了,好在没过一会儿宋惠兰和班主任也回来了。
这一次会谈只是简单的谈话,校长也没提跳级的事,只是问了下班主任平日里杜君琦的一贯表现,又问了宋惠兰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没有什么想法,会谈很亲切,充分表示了校长对于好学生的关心。
会谈结束后,宋惠兰满是一腔兴奋之情,带着姐妹俩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杜广明商量了起来。
杜广明得知小女儿的成绩后也大为开心,听到宋惠兰提到校长找她谈话的事后,也对跳级一事动了心。
这事太重大,杜广明不敢一人做主,又去找爷爷奶奶商量。
几个大人商量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决定问问琦琦,由她决定跳不跳级。
其实之前他们不让杜君琦跳级,是想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有更多的玩乐时间,享受更多的儿童乐趣,可是这半年来看到琦琦的表现,他们反而开始忐忑起来,是不是他们的决定做错了?其实琦琦更喜欢读书,更喜欢吸收新知识,更愿意进入中学学习?他们自以为是地为她好,其实是耽误了她?
抱着怕耽误琦琦的想法,四位家长统一了意见,叫来琦琦询问她的想法。
“好啊。”杜君琦一听是这事,立刻就表明了态度,她早就不想在三年级待了。
四位家长面面相觑,果然琦琦是想跳级的。
“好,明天上班妈妈就给班主任打电话。” 宋惠兰摸摸杜君琦的脸颊,滑滑的,软软的,再次激起了她满满的母爱,“哎呀,我的琦琦真是太可爱了,来,给妈妈亲一口。”
“唉呀。”
第12章 方家
第二天宋惠兰给班主任打了电话,提了想让杜君琦跳级的事,很快班主任就回了电话,约宋惠兰下午去学校见校长,办一下跳级的批条。
寒假正式开始了,领了成绩单的学生们都野开了,成绩好的自然有好年过,成绩差的被骂两顿也就算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事,对孩子们的管束自然少了许多,杜家也是如此,杜君琦被夸了一顿,杜君琬被说了一顿,期末考这事就算翻篇了。
而方谦益则不同,今年这个年他过得尤其热闹。方谦益的家不在县城,期末考一考完,他就直接被母亲接回家了,成绩单是由班主任林老师邮寄回去的,当成绩单寄到村委会的时候,方谦益的成绩自然就全村皆知了。
方旺达的大儿子考了双百啊,他读的可是实小啊!
消息几乎是一瞬间就传遍了全村,人人见到方旺达都夸他教子有方,以后必有大福气。村里人的恭贺让方旺达好几天都喜气洋洋的,方母也乐得不行,天天都想着法子给大儿子做好吃的,最好两天就能把缺了一学期的营养给补回来。
方谦益自从半期考后就勤奋学习,之前他学习还是有些漫不经心的,(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
说实话,儿子这么小就寄养在远房亲戚家,方旺达也是很舍不得的,不只他舍不得,他老婆更舍不得,和他闹了好几次,最终还是拗不住他,只能看着他把儿子送到了县城,如果不是家里还有个才两岁的小儿子,他老婆就自己去县城租房子照顾大儿子了。
因为对大儿子心存内疚,让他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所以方旺达很舍得给大儿子零花钱,每个月都给大儿子汇两百块钱,让他自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一个月两百块钱,虽然方旺达赚的多,一个月能赚两千多,但是这两百块钱在当时普遍工资只有三四百块的情况下也是一笔很大的零花钱了。
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所以方谦益才敢向父亲要求找补习老师,更何况他这是积极向上要求进步,所以方谦益胆气满满地拿起话筒拔通了村委会的电话。
90年电话还不普及,除了各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安装了电话,个人以及家庭几乎都没有电话,方谦益要找父亲也只能打村委会的电话,让村委开大喇叭喊母亲过来接电话,再让母亲向父亲转达他的话,因为父亲经常在海上,总是不在家。
电话里方谦益先告诉母亲这次半期考他的成绩,当母亲对他的成绩喜悦满满时,他转势提到了同班好友跳级到三年级的事,最后提出他要跳级,想找老师辅导功课的想法。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方母也不例外,尤其当她知道儿子的成绩很不错后更是相信儿子的聪明,凭着儿子的聪明,只要有好老师辅导,儿子一定能跳级的。
方母满口应承,表示绝对会让方父找个好老师给方谦益辅导。
第二天上岸回家的方旺达知道儿子的成绩和请求后,立刻就挑了几条活鱼放到桶里用海水养着,次日就提着桶上了县城。
方旺达提着活鱼直奔实验小学而来,到的时候学校还没放学,方旺达就在门房处等候林老师出来,林老师正好没课,门房老伯一到办公室喊她,她就过来了。
方旺达向林老师提了方谦益想跳级的想法,同时拜托林老师辅导方谦益。林老师有些犹豫,如果只是让方谦益到她家补习,她是没意见的,因为她本来就和一个同事开了一个补习班,专门辅导四五年级的学生,可是方旺达要的是能让方谦益跳级的辅导,这样就相当于专人授课了,从低年纪教起,难度挺大的。
方旺达求了林老师许久,说了很多好话,还低声许了不低的辅导费,林老师才终于同意了给方谦益单独辅导。
得了林老师的许可,方旺达高兴地合不拢嘴,放学时直接在校门口接了方谦益吃饭,父子俩聊了许久。
下午放学时方谦益又等在巷子口,他要告诉杜君琦这个好消息,表明一下他要跟上她的决心。
看到杜君琦和杜君琬过来了,两个极为相似的小女生,方谦益却一眼就认出了杜君琦,抬脚朝她走了几步:“杜君琦,我已经请了林老师为我单独辅导了,我一定会赶上你的,到时我们做同桌。”
杜君琦没想到方谦益的办事效率这么高,这才几天呢,一周都没过完他就找好辅导老师了。
“林老师答应了?”杜君琬惊讶地问道。
“嗯,答应了。”怕杜君琦不信,方谦益又补充了一句,“我爸亲自去找了林老师,已经说好了。”
“哦。”杜君琦点头表示明白,看来方谦益他爸很给力嘛。
“那你要好好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林老师,你爸一定给了不少的辅导费,你不把问题问明白了,这笔辅导费就浪费了。”杜君琦教导方谦益一定要物尽其用。
方谦益点头。
事情说完了,杜君琦脚下一转就打算走了,她行事一向是干脆洒脱的,有话快说,说完就走,可是当她瞄到方谦益欲言而止的表情时,她的脚步停住了。
“还有事吗?”
方谦益下意识地想摇头,可是犹豫了一下,他还是鼓起勇气问道:“你,会不会觉得我很烦?”
“不会啊。你怎么会这么想?”杜君琦马上否认。
“可是我觉得,你很不耐烦和我说话,每次都是我找你,而且每次我的话一说完,你附合两句就走了。”方谦益的声音越来越低,这种被嫌弃的感觉很不好受,“我看班上的同学,不管女生还是男生,只要是朋友,他们聚在一起就会有很多话讲,不像我们,都是我在讲。”
听了方谦益的话,杜君琦开始反省她对这个小朋友的态度,她是不是真的太过冷漠了?是不是把前世的职场习惯带到了这世?还是她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下意识地敷衍了这个小朋友的友情?
其实,仔细想想,方谦益是个不错的交友对象,他性格沉稳不跳脱,与她的性格比较搭,而且他年纪小,正是天真单纯不懂世事的年纪,与他相处比较轻松简单,同时与他交朋友,爸妈也就不用担心她孤僻高傲不合群了。
杜君琦盘算了一下,决定拿方谦益当真正的平等的朋友看待。
“其实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比较懒得讲话。”杜君琦这话也算实话实说,“好吧,既然你觉得我不爱理你,那我就用行动来表示一下我理你吧,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又不好意思问林老师的,你可以直接来我家找我。来,我带你去我家,你认下路。”
真的?这么好?方谦益开心地瞪大了眼。带他去她家,说明她真的拿他当朋友,愿意把他介绍给家长了。
第9章 初步想法
杜君琦和杜君琬在前头领路,微微比方谦益略前一步,方谦益跟在她们俩后面,三人走出了巷子,穿过马路,又走到一条巷子里,来到了杜君琦的家。
杜君琦掏出书包里的钥匙,因为她的性格比较沉稳,所以家门钥匙是由她来保管的,杜君琦打开了大门。
“进来吧。” 杜君琦给方谦益指了张宽椅,“你坐一下,我给你倒杯水。”
方谦益乖乖地坐在宽椅上,打量着大厅的布局,这是一个明亮方正的大厅,正中一张长桌案,正上方挂匾的地方挂着一个普通的塑料挂钟,钟下挂着一张猛虎下山图,大厅两侧各有两张宽椅和一个小茶几,墙上挂着几张字画。
“请喝水。”杜君琦端来了绿色玻璃杯,“你爸爸回去了吗?”
“回去了,他明天一大早还要出海呢。”
“哦。”
这时外头响起了杜君琬欢快的声音:“琦琦,爸爸妈妈回来了。”
杜君琬一直在外头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她肚子好饿啊,可是她和妹妹太小,爸妈不肯让她们自己动手生火,只能等着爸妈回来热饭菜。
杜君琦带着方谦益出门去迎,杜广明和宋惠兰刚停好车就看到小女儿边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小男孩。
杜广明见过方谦益一面,觉得有几分眼熟:“唉,这位同学好像见过啊。”
“是我和琬琬的一年级同学,也是我的朋友,叫方谦益,上次他在邮政局取了钱,还是爸爸和我送他回去的呢。”杜君琦介绍道。
“哦,是方谦益同学啊,我记得了。”杜广明笑着打了个招呼,视线飘向小女儿。
杜君琦从善如流地解释道:“方谦益的成绩不错,他看到我跳级了也想跳级,他爸已经找了林老师做他的辅导老师,我和他说过了,如果他有问题不明白,又不好问林老师,可以直接来找我,今天就是带他过来认门的。”
“好,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啊。”杜广明点头称赞,“你是琦琦的朋友,就不要客气了,有问题尽管来问琦琦。”
“嗯,谢谢叔叔。”
认了门,也见过家长了,方谦益就开口说要走了,杜广明干脆骑车送他回去,免得他回去晚了被说。
晚饭后杜君琦和杜君琬做作业,一年级的作业很简单,杜君琬很快就写完了,三年级的作业也不难,杜君琦也做的很快,做完作业就开始翻初一的辅导书,现在她已经开始复习初一的课程了。
杜君琬做完作业就去大厅压腿拉筋了,宋惠兰看到大女儿在练舞,小女儿在学习,又想到方谦益积极向上的劲头,不由地叹了口气。
“广明,你说,别人家的孩子看到琦琦跳级都知道用功读书,积极向上,怎么琬琬就没有反应呢?”
“琬琬喜欢跳舞,那就让她跳嘛,只要她的成绩保持班级前十名就可以了,何必要求她和琦琦一样呢。更何况琦琦这样我也担心啊,她只懂得学习,都没有什么朋友,要不是今天她带了个同学回来,我都担心她不合群呢。”杜广明也叹了口气,“小孩子还是得有个小孩子的样,爱玩爱闹是正常的,反而像琦琦这样埋头读书的很不正常,我担心她以后变成书呆子。”
“没事,琦琦不是还爱练武嘛,天天早晚都练功的,周末还要去武术班,动静相宜、劳逸结合,不会变成书呆子的。”本来想让丈夫安慰的宋惠兰反过来安慰丈夫。
“什么劳逸结合,读书劳心,练武劳力,都是辛苦事,琦琦一整天就没有个放松的时候。”
宋惠兰皱着眉头在脑中火速回放了一下小女儿的日常,的确一整天都不闲着啊,不行不行,再想想小女儿有没有别的爱好,终于让她想到了一个:“有啊有啊,买邮票不就是,琦琦喜欢集邮,这也算是放松休闲了。”
“也就这点还像个孩子了,孩子就喜欢花花绿绿的图案,我都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琦琦喜欢就行。”
“嗯。”
父母的烦恼杜君琦没有感觉到,她还是按着自己的安排来过日子,复习、练武、集邮,过得很充实。
前世习武二十多年,杜君琦早已习惯了日日练功的辛苦,这世虽然要从头开始锻炼身体激发潜能,但有了心理准备,杜君琦练起功来还是很顺利的,前世她还小的时候曾经哭过悔过退缩过,可是这世她不会再犯这些小脾气小任性了,她要的是比前世更辉煌的成绩。
杜君琦不仅自己习武,还想鼓动方谦益一起习武,在她看来,方谦益实在是太弱鸡了,身无四两肉,半点肌肉无,再加上害羞内向的性格,太不像个男人了,拿他当妹妹看还差不多。
可是不管杜君琦怎么舌灿莲花,方谦益死活都不肯习武,问他为什么,是不是怕苦怕痛,结果方谦益却说不是,只是因为他觉得那种全身都是鼓鼓的肌肉的健身男很丑,这个理由把杜君琦给完败了。
看到杜君琦不愉的脸色方谦益又给了杜君琦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让她信服的理由,因为他要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他要赶上杜君琦,他要跳级到三年级,而他知道自己的天份不足,所以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
杜君琦在小小的气恼之后也丢开了自己的执念,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她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按到方谦益头上,既然方谦益要学习,那她就在这方面帮助他吧。
这天杜广明下班时神采飞扬的,一看就知道有好事。
“爸,妈,惠兰,今天我接了一个活,这周末要去黄苔待两天,周五下班后有车来接,到时我直接走,顺利的话,周日下午就会回来了。”杜广明在饭桌上向家人交待了一下。
“什么活?”爷爷问道。
“黄苔乡有个海产品养殖厂,之前因为收益不好停了厂,镇上就拿出去让人承包,前段时间有人承包下来了,想重新布下电线,正好那个老板是我中学同学,就找到我这边来了,他直接把到电厂报备拉线以及养殖厂安线的事情都交给我了,让我全权做主。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收了钱就要全心全意给人做事,所以趁着周末先下去看看,画个场地草图,这样也好做预算。”
爷爷点头:“嗯,这活可以接,明子,给人做事就得做好,别出错。”
“我会的。”杜广明乐呵呵地应道。
杜君琦看似在扒饭,耳朵却竖起来专心地听着,海产品养殖,这可是个大利润的项目啊,现在养殖的海产品,因为技术问题养殖海产品的口感达不到天然海产品的优质,价格低了许多,但是几年后技术进步了,价格一下子就提高了,虽然有台风这个风险因素在,但是总体利润还是很高的,而且养殖做的好的话,可以发展加工业啊,比如手撕鱿鱼丝之类的零食,在后世很受欢迎啊。
海产品养殖是个不错的项目,杜君琦动了心,她的芯子才只有三十岁,还很年轻,年轻就是有冲劲有干劲,哪个年轻人没有创业梦呢,前世她也曾有做过,可是也只是想想,最后还是继承了父母的设计公司,没有自己出去闯荡一番,对她来说总是有两分遗憾的,重生一世,这次她想自己闯一番事业出来。
把这事记到了心里,杜君琦周末时到新华书店查找海产品养殖的技术书籍,结果发现各种海产品的养殖书籍很多,看来买书的人还是挺多的。
杜君琦有些发愁,她不知道本地海域适合养殖哪些海产品,别看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她不可能都养啊,能实实在在地养好两三种就不错了。
自己不懂,但是可以问懂的人啊,杜君琦想到了方谦益,方谦益不就是渔村的吗,他对他自己老家的海域以及海产情况应该挺了解的吧,而且他爸还是专业捕捞的,经验丰富,找他问问。
杜君琦满怀希望地询问方谦益,结果没想到方谦益什么都不懂。
方谦益很懊恼,难得杜君琦有事相问,他竟然一点忙都帮不上,明明这些都是他该知道的,家乡有什么特产,这不是人人都该知道的常识吗,可是他偏偏不知道,从记事起,他就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从不上船也不下海,跟邻居的男孩子们也玩不来,明明渴望交朋友的,可是他就是放不开。
没能回答上杜君琦的问题,方谦益觉得很惭愧,放学后他立刻就到街边店面的公共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方母倒是能回答上一些来,但是方谦益觉得还是得问问父亲,父亲天天在海上,对这些了解地更全面,只是父亲又出海了,得后天才回来,方谦益只能等后天再打电话回家问了。
第10章 图书馆
从方谦益那里得不到解答,杜君琦只能选择从菜市场入手了,又到周末,杜君琦特意跟着妈妈去了菜市场,以往她总嫌菜市场脏乱臭,如今她却不得不实地去了解一下本地的海产品情况了。
l县是本省的水产大县,产量之大、品种之丰富,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几名的,而且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海产品,极有地域特征,比如跳鱼,同是一道海湾,这边海岸与那边海岸产出的跳鱼,不仅肉质不同,连骨头的柔软度都不同,再比如红鲟,相邻的两个乡镇产出的红鲟,个头和口感都不一样。
杜君琦带着笔和本子紧紧跟在妈妈身边,一边看着妈妈挑选鱼、虾、蟹、蛏、蛤等海产品,一边快速地把各个乡镇的特色产品记录下来。
宋惠兰看着小女儿一边避着行人的菜篮子一边快速记录的样子,心中又是骄傲又是怜爱。菜摊老板们都是极有眼力的,看到这对母女的样子就知道是女儿做笔记母亲陪同来的,女儿是重点,老板们就拼命地夸奖女儿,说“这个小姑娘真漂亮,这么认真做笔记,学习一定很好”,“这么小就陪着妈妈来买菜,一定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云云,说得宋惠兰心花怒放,豪气地买了好几样,她要好好地给女儿补补身子,这么用功读书真是太辛苦了啊。
方谦益再次打电话回家,这次是方旺达来接电话,方旺达说本乡盛产大黄鱼、带鱼、鳗鱼、毛虾以及多种贝壳类,海岸情况也大致的介绍了一下,方谦益赶紧把这些资料都记到笔记本上,第二天就把笔记本带给杜君琦了。
“给,这是我老家永港的资料。”方谦益把笔记本递给杜君琦,笑容上带着几分小得意,“这是我爸给的第一手资料,很准确的。”
杜君琦接过笔记本,礼貌一笑:“嗯,谢谢。”
“不客气,能帮上你就好。”
杜君琦回家翻看了笔记本,资料的确很详实,一些基本的资料都写明了,而且一些具体情况也记了下来,不仅有海岸线的变化,还有不同季节盛产哪些海产的信息,看得出方谦益是很认真的对待她的问题,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真难得,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这么清晰的问题归纳能力,还有主动延伸能力,替她多想了很多问题。
杜君琦并不满足于了解永港镇的海产资料,她想了解整个l县的海产资料,于是她向杜广明提议,她想办理图书馆借书证,她想到县图书馆里找资料。
杜广明爱看小说,本来就有在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现在既然小女儿要求到图书馆借书,他就把自己的借书证给小女儿用,其实这也是惯例,小孩子是办不了借书证的,如果小孩子要借书,家长可以把借书证给小孩子借用,只要到柜台办理处登记一下就好。
杜广明带着杜君琦去了图书馆,他本以为这事很顺利,因为他有好几个同事都把借书证借给孩子用,结果没想到他竟然被拒绝了,原因是他的孩子太小了。
“可是我有好几个同事都把借书证借给孩子用了啊。”杜广明不死心。
“你家小孩才7岁,起码得上了初一才能借用借书证。”办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为什么?”
“馆里虽然有文学小说,但是没有儿童读物,小学生是看不懂的,字都认不全,怎么看?只有上了中学,词汇量多了,知识也深了,才看得懂馆里的书,而且中学生的纪律性也强,这样我们馆里才能放心把书借出去,不然小孩子调皮把书弄坏了怎么办。”
工作人员的理由很充足,杜广明几乎无法辩驳,可是他看着小女儿渴求的眼神,再想到小女儿已经开始学习初一的课程,对小女儿的智商和纪律十分自信的杜广明也只能硬着头皮再试一次。
“我女儿很聪明的,她虽然才7岁,可是已经跳级读到三年级了,不信你可以考一考她,而且她纪律性很好,从来不在课堂上讲话,班主任都夸的。”
杜广明又说了好一会儿,工作人员看这位父亲这么为女儿讲话,也软了心肠,随手从还书架上抽了一本砖头厚的书出来。
“小姑娘,来,念一念,把这本书的序言念一遍。”
杜君琦微掂着脚尖看着柜台上的书,《空间的艺术:建筑学》。
“好。”杜君琦看向杜广明,“爸爸,能把我抱到椅子上吗?我够不着。”
杜广明把杜君琦抱到椅子上,鼓励地看着她:“别紧张,慢慢念。”
杜君琦点点头,开始念了起来,她的语速并不快,不急不缓,该断句的时候断句,该顺读的时候顺读,没有磕磕绊绊,没有读错音,更没有不认字,念得就像是她早已读过一样。
工作人员来了兴趣,在杜君琦念完序言后,让她再念第一章,杜君琦毫无意见地继续念了下去。
杜君琦念完第一章,工作人员又让念第二章,杜君琦抿了抿唇,继续念起来。
当杜君琦念完第二章后,工作人员已经不仅是兴趣了,而是啧啧称奇,她兴奋地去办公室叫来了主任,这孩子真聪明,得让主任看一看。
主任听了下属的讲述后也起了好奇心,起身就朝外头走去。
“小姑娘,你以前看过这本书吗?”主任和颜悦色地问着杜君琦。
杜君琦摇头:“没有,第一次。”
“哦?”主任的眼睛亮了亮,“听说你读三年级了?”
“是。”
“三年级有教这么多字吗?你都认识?”
“有些没教,我自己翻字典认的字。”
“哦!已经能熟练使用字典了啊,不错不错。那你知道你念的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这两章都是在讲建筑学的发展历史。”
主任草草看了两眼,的确是:“好,是个聪明孩子,小姑娘,你能向伯伯保证不弄坏书本吗?”
“我保证,我可以写保证书。”杜君琦很认真地说道。
“哈哈哈哈,不用不用,不用写保证书,伯伯相信你,你是个乖孩子。”主任在登记本上签了名,“好,你可以进去借书了。”
“谢谢伯伯。”杜君琦适时地露出微笑,这样会显得更可爱一些。
“乖,乖,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主任对杜君琦的印象更好了,小孩子就是这点占便宜,只要礼貌好一些,印象分就刷刷地涨了。
得到了主任的签字同意后,杜君琦由杜广明领着进了图书室,凭着年纪小长相可爱又乖巧礼貎,才一上午的时间就让整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记住了她,有些不同楼层的工作人员甚至还特地跑过来看一眼问几句呢。
杜君琦在地理分类区中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上寻找她需要的资料,市级的地理资料少,主要还是省级的地理资料,但以全省为范围的资料又注定了地市的具体资料并不详细,全省几个地市级城市再加上十几个重要经济县,一本书,分摊到位,每个地市级城市和重要经济县也只分到三四页的位置,这样一整合就有近百页纸,再加上序言和各小结大总结,总共一百多页,这样一本书也就齐全了,可是太空泛了,没有多少实际用途,只能做一些大概的了解。
杜君琦自己找了两天,找了二十多本书,情况都差不多,她不死心,找了工作人员帮忙,工作人员看她可爱又礼貌,也帮她找了一些内部书籍和杂志,可是还是不能满足杜君琦的求知欲。
工作人员帮杜君琦寻找资料,这番动作自然引起了各个办公室的注意,但大家也只是把这事当作谈资,用来激励自家孩子的,可是有一个人却很认真的观察了起来,那就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原馆长现调研室主任齐祖安。
杜君琦每周六下午都会来查找资料,一找到就到借阅室抄笔记,一抄就是一个下午,那付认真的劲头让人都不好意思去打扰她,齐祖安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扰,就在借阅室找了个桌子坐下就近观察她,观察了两次,齐祖安不得不承认,杜君琦真的是在很认真的搜集资料,而不是在应付,更不是在玩。
齐祖安对这个小姑娘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么小的孩子又不搞研究,她搜集这些地理资料做什么呢?
第11章 再提跳级
齐祖安对这个小姑娘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么小的孩子又不搞研究,她搜集这些地理资料做什么呢?
“小姑娘,我能坐你旁边吗?”齐祖安终于忍不住走到了杜君琦的身边。
杜君琦正在低头抄写,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是在问她,齐祖安又问了一声后,她才反应过来:“啊?问我吗?可以啊。”
齐祖安坐了下来:“小姑娘,你是在做作业吗?”
“不是,我在了解l县的近海资料。”
“近海资料?”
“嗯。”杜君琦懒得一一解释,直接把她的笔记本推到齐祖安面前让他自己看。
齐祖安翻看笔记本,发现杜君琦抄写的很详细,还分了类,有海岸线、潮汐、台风、海产等。
“你搜集这些资料做什么呢?”齐祖安问出了他最大的问题。
“因为l县是本省的水产大县啊,身为l县人,连自己家乡最大的特色都不了解,不是太无知了吗?”这是杜君琦早就准备好的答案。
“哦,就因为这样吗?”
“就是这样啊。”杜君琦歪着脑袋看向齐祖安,表情疑惑。
萝莉的外壳果然是个大杀器,齐祖安顿时就被“天真无邪”的萝莉被击败了,他开始检讨自己,他怎么可以用成|人的怀疑一切的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单纯无暇的世界呢,真是太不应该了。
检讨过后,齐祖安重新看向杜君琦。
“小姑娘,你抄了这么多,应该很了解l县了吧?”
杜君琦摇头:“不了解,只是大概的知道一些,这些书都写得很空泛,实质内容没提到多少。”
齐祖安马上自荐:“爷爷我在l县生活了几十年,应该比写这些书的人更了解一些,你有什么问题,爷爷尽量帮你解答。”
杜君琦眼睛一亮:“真的?”赶紧翻开笔记本,“爷爷您说。”
齐祖安开始给杜君琦详细介绍起l县的海洋情况,齐祖安身为图书馆馆长,本身就对l县有过详细的资料收集,包括人文社会地理等各项资料,介绍起来自然比杜君琦抄记的那些书籍有趣详实的多。
齐祖安介绍的内容很丰富,在介绍完他所知道的地理知识后,他还继续介绍起人文知识。杜君琦记录的很快,她不仅字写得快,还会自动把齐祖安的一些语句转换成更为精简的语句,这让齐祖安大为惊奇,要知道,杜君琦才只有7岁,她的即时抄写全程没有停顿,没有问他哪些字该怎么写,哪些词是什么意思,这就展示了她极为丰富的词汇量,而她的自动精简语句能力,更是展示了她比大多数初中生更为优秀的语言归纳能力,这样的孩子,加以时日,绝对会是一个天才。
杜君琦只有周六下午才有空,齐祖安的讲授内容却很丰富,虽然进行了精简,但也花费了三个周六的时间。讲授结束后,杜君琦回家亲自动手画了一张巨大的l县地图,上面不仅标明了各乡镇的地理情况和海洋情况,还标示了一些有名的地点和历史人物。画好之后,杜君琦将这张地图带给了齐祖安,齐祖安对这张地图十分满意,还让她再画一张送给他。
时间又到期末考的时候了,杜君琦再次考取了双百。
看着桌上的两份试卷,校长很是心动,这样的孩子,不应该浪费时间在重复学习上,她明明有能力上五年级的,还是再找家长谈谈吧,下学期直接上四年级。
期末考一考完就直接放寒假了,三天后回校领成绩单,杜君琦被爸妈逼着玩了三天,而杜君琬则被监督着完成寒假作业,两姐妹都表示很苦逼。
杜君琦因为太勤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三件事就是完成三年级作业、自习初一课程、抄写整理l县资料,而这三件事占满了她所有的空闲时间,完全没有应有的玩乐时间。不只如此,更要命的是她还不想玩。
杜君琦过于早熟的行为在大人眼里却是太不应该了,小孩子就应该有玩心童心,死命读书这种事不应该发生在小学生身上,所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担心杜君琦,生怕她用脑过度读成了书呆子,足不出户宅成了傻子,所以一考完期末考,他们就逼着杜君琦去看动画片,还买了一些童话大王、故事大王等月刊读物给她。
而杜君琬则是玩太野了,她一做完作业就跑去练舞,太沉迷于舞蹈了,若她的成绩够好,比如考个班级前五名之类,爸爸妈妈也就不说她了,可她偏偏成绩不稳定,这次考第八,下次考十五,才一年级就这么上下漂浮,以后升到四五年级还得了,小升初考试怎么办,班级排名低于前十名,考入县一中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到时考不上可怎么办啊。
其实杜广明和宋惠兰完全是想太多了,只是一年级而已,成绩不稳定的小孩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只是有了杜君琦这个强烈对比,他们就不得不操心大女儿的成绩了。于是杜君琬就苦逼了,一点玩乐的时间都没有,全用来完成寒假作业了,不只如此,还要完成爸妈布置的作业,真是一个悲伤的寒假。
三天后,两姐妹去学校领成绩单了,杜君琦照旧考了双百,排名班级第一,年段并列第一,杜君琬语文98算术92,排名班级第七,年段三十九。
成绩单发完后,是例行的班主任讲话,讲话结束就正式开始寒假了,杜君琦拿起成绩单刚要走出班级,班主任就喊住了她。
“杜君琦,今天你家长有送你来吗?”
杜君琦点头:“有的,我妈妈送我和姐姐来。”
“好,老师有事找你妈妈,老师和你一块走吧。”
“好。”
家长们都等在校门口外,见到学生们出来了就开始朝校门口挤,杜君琦还没在拥挤的家长潮中找到宋惠兰,宋惠兰就已经看到了她和班主任,快步朝她走来。
班主任见到宋惠兰,先是好一通夸奖杜君琦课堂纪律好以及期末考成绩好,接着就说校长想见下家长,还有些隐约地提到跳级的事,让宋惠兰一阵心头乱跳暗暗欣喜。
三人在校门口又等了一会儿,等到杜君琬也出来后,班主任就领着三人一起去了办公楼,将杜君琦和杜君琬留在三年级办公室后,班主任与宋惠兰一起去了校长办公室。
杜君琬第一次来办公楼,只感觉很有压迫感,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见到妹妹杜君琦很平静的样子,忍不住歪过头去悄声地问道:“琦琦,你都不怕吗?这里好多老师。”
“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又不是做坏事被抓进来的,老师们不会说我们的。”杜君琦伸手拉住杜君琬的手,“没事,我们就坐在这里小声说话,不吵到他们就可以了,别怕。”
等了十五分钟,办公室的老师们也陆续回家了,杜君琬本来已经适应了老师们的存在,放松了下来,结果看到老师们走了反而又紧张起来了,好在没过一会儿宋惠兰和班主任也回来了。
这一次会谈只是简单的谈话,校长也没提跳级的事,只是问了下班主任平日里杜君琦的一贯表现,又问了宋惠兰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没有什么想法,会谈很亲切,充分表示了校长对于好学生的关心。
会谈结束后,宋惠兰满是一腔兴奋之情,带着姐妹俩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杜广明商量了起来。
杜广明得知小女儿的成绩后也大为开心,听到宋惠兰提到校长找她谈话的事后,也对跳级一事动了心。
这事太重大,杜广明不敢一人做主,又去找爷爷奶奶商量。
几个大人商量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决定问问琦琦,由她决定跳不跳级。
其实之前他们不让杜君琦跳级,是想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有更多的玩乐时间,享受更多的儿童乐趣,可是这半年来看到琦琦的表现,他们反而开始忐忑起来,是不是他们的决定做错了?其实琦琦更喜欢读书,更喜欢吸收新知识,更愿意进入中学学习?他们自以为是地为她好,其实是耽误了她?
抱着怕耽误琦琦的想法,四位家长统一了意见,叫来琦琦询问她的想法。
“好啊。”杜君琦一听是这事,立刻就表明了态度,她早就不想在三年级待了。
四位家长面面相觑,果然琦琦是想跳级的。
“好,明天上班妈妈就给班主任打电话。” 宋惠兰摸摸杜君琦的脸颊,滑滑的,软软的,再次激起了她满满的母爱,“哎呀,我的琦琦真是太可爱了,来,给妈妈亲一口。”
“唉呀。”
第12章 方家
第二天宋惠兰给班主任打了电话,提了想让杜君琦跳级的事,很快班主任就回了电话,约宋惠兰下午去学校见校长,办一下跳级的批条。
寒假正式开始了,领了成绩单的学生们都野开了,成绩好的自然有好年过,成绩差的被骂两顿也就算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事,对孩子们的管束自然少了许多,杜家也是如此,杜君琦被夸了一顿,杜君琬被说了一顿,期末考这事就算翻篇了。
而方谦益则不同,今年这个年他过得尤其热闹。方谦益的家不在县城,期末考一考完,他就直接被母亲接回家了,成绩单是由班主任林老师邮寄回去的,当成绩单寄到村委会的时候,方谦益的成绩自然就全村皆知了。
方旺达的大儿子考了双百啊,他读的可是实小啊!
消息几乎是一瞬间就传遍了全村,人人见到方旺达都夸他教子有方,以后必有大福气。村里人的恭贺让方旺达好几天都喜气洋洋的,方母也乐得不行,天天都想着法子给大儿子做好吃的,最好两天就能把缺了一学期的营养给补回来。
方谦益自从半期考后就勤奋学习,之前他学习还是有些漫不经心的,( 重生之创业时代 http://www.xlawen.org/kan/3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