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善良。只是在那种对领袖无比信仰及疯狂的岁月里,他迷失了自己。也是在那时他发觉了潜藏在自己灵魂深处的那个躁动、狂暴的真正自我。他很快成为学校的一个红卫兵小头头,在那场风云变化的年代里他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可是随着这场变革的过去,段启刚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一落千丈,泯然众人。
就在段启刚失望不甘的时候,随着《羊城晚报》社论引出的争议,一个可以换回众人目光的想法在他的心理产生,于是他那篇被戈文相当不忿的文章发表了。段启刚收获到了金钱也收获到了名望,此后他更是雄心勃勃的发表了一系列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
今天段启刚的心情相当的愉悦,他的手里拿着自己精心炮制的另一篇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走在去《新周报》的路上。这几天的事已经让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真理,有时候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得到更好更大的利益,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而已。
路过街边的阅报栏橱窗时,段启刚停下了脚步,橱窗里最新一期的《人民日报》已经贴上去了,他凑了过去。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没有订阅《人民日报》的经济实力,不过段启刚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在自己的家里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看到《人民日报》了。
然后段启刚就看到了《人民日报》上的那两篇文章。上面的那篇文章让他在心中暗暗吃惊,因为这篇文章竟然把自己这些天所写的文章中的所有观点都驳斥的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此精通,所有的论据及论断都是采用了相关书籍的史实,翔实的让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立场。
可惜这个名叫戈文的家伙很明显还太嫩,他不知道有些时候并不是你占了道理就能够将所有人都信服你,这个世上从来都不缺乏无理搅三分的人,就比如自己。
难道真的会因为你一篇文章就停止了这场讨论吗?哼,这简直就是在做梦,我的前途和未来可都在这里!
想到这里,段启刚冷哼了一声,又将目光对准第二篇文章。然后他的头上开始冒起了冷汗。
如果说上面戈文的那篇文章仅仅是从理论来证明这场讨论中所有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角的、是错误的话,那下面这篇文章则站在了个人的角度,以真实的自我剖析和对过去的反思,从侧面证明了上面戈文的那篇文章的正确。与此同时文章中还对此次事件中的某些评论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从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上都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如果是一般人的话,段启刚一定会对嗤之以鼻,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巴金!巴金啊,中国文联的主席,其人格的魅力以及长久以来的高尚品德一直都是所有人都公认了的。在文学界巴金的言论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影响力,说其是古时候的圣旨是夸张了点,可每次他的言论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学习。
巴金竟然站出来支持《羊城晚报》的观点?!
看着文章里巴金对此次事件中的某些评论者强烈的不满和批评:理论水平如此低下竟然也敢在报纸上胡言论语?这是故意制造争端、迷惑广大人民群众……再联想到自己这些天所发表在报纸上的那些反对文章里**裸的污蔑,段启刚额头上的冷汗不知不觉间竟是流了一脖子。
如果说在此次论战中,作为正方的《羊城晚报》就是金庸小说中在光明顶上独自一人接受正派武林人士轮番围攻的神奇少年张无忌的话,那《光明日报》无疑是正派武林人士的发起者,是发起舆论反对号角的第一大反面boss。虽然《光明日报》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都是聘请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来反对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宣扬人道主义、宣扬个人生命价值观,虽然并没有任何一篇代表《光明日报》官方态度的反对文章刊登,虽然光明日报在所有反对文章的末尾都注明了“此观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报无关”等字样,可是既然能大张旗鼓的刊登反对派文章,那这个急先锋的帽子是怎么也栽不掉了。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就在《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及巴金评论文章的这一日,以往一直都密切关注这场讨论,每天都会有反对派的文章刊登的《光明日报》竟然通篇报纸都没有提及此事,像是前几天他们的喧嚣、他们的反对都不曾存在过一般。如此巧合如此的审时度势,让很多人都大为惊叹。
《光明日报》能恰好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支持《羊城晚报》社论《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这一天停止了自己的反对攻势,这自然要归功于他和《人民日报》一样是国家党政机关的机关报,能够及时的从内部了解到一些信息。而那些地方报纸呢?
就在《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及巴金的评论文章这一日,不管是支持《羊城晚报》的报纸还是反对《羊城晚报》的报纸,依然坚持着他们的观点。支持个人生命价值观的报纸依然发表评论文章支持个人生命价值观,反对人道主义的报纸依然在他们的报纸上刊登着种种反对的文章。再然后所有的新闻媒体就都看着《人民日报》二版上的两篇文章目瞪口呆。那些一直都对《羊城晚报》的社论持反对意见的新闻媒体此时更是五味相杂,在这一场战争中,他们输了,这样的结果和他们最初的期望可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知识分子们同样注意到了《人民日报》二版刊登的两篇文章,不管是赞成|人道主义、个人生命价值观的知识分子还是反对人道主义、个人生命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在这一刻,在这两篇关于论述个人生命价值观及人道主义的文章前,全部冷静的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起自己在这场争论中的表现及性情。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大家从今天的《人民日报》上了解到了官方的观点和态度,更重要的是那个有着崇高个人魅力的老人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要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正是因为我们知识分子的独立,一个学者的话才有了分量。我们愿意相信他的发言他的研究,信服的是学术本身的逻辑,以真理的追求为目标,而非大量以取悦政治人物的喜好又或者是某个特定的人群的利益为原点,这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的道理……
等真正的脱离了这场喧嚣、这场浮躁,沉下心来静静的研究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管是反对《羊城晚报》社论观点的知识分子还是赞成《羊城晚报》社论观点的知识分子,所有人都深深的被这篇由戈文所写的文章深深的打动,这篇文章中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思想和哲理,竟然给这些天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怪不得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选为和巴金的文章一起刊登呢!
原先持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一文观点的知识分子从戈文的文章中,了解到自己错在了那里,为什么错了;赞成《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这篇文章观点的知识分子也或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正确的理由,只不过他们内心最最朴素的直觉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理,此时他们也终于从戈文的文章收获到理论的基础,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增添了一条前进的路标。
于是这一天的中国,在普通老百姓辛苦的向着美好的生活努力的时候,有这么一群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着人民群众利益的人们,出于他们对公正、真理与真相的执着追求,出于他们对真理负责任、对权力讲真话、对公众道真情的良知本性,他们在默默的记诵着一篇文章,并对着文章末尾那句“我们的眼睛已经蒙上了太多的灰尘,该擦拭一下用它来远眺前方的路了!”陷入了思索中。
******
ps:
1、最近家里遇到突发的事情,所以更新晚了或者是慢了还请大家见谅。下周丈母娘要做手术,之后更新就会稳定了。
这几天我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更新的,这一点大家请放心。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对大时代很看好,更主要的是网站一直不断的给我推荐位,让我的真的越写越有信心了。
2、感谢书友龙绍LL1、怒剑狂呼气啊两位筒子的打赏!话说这是你们第几次打赏了?
3、昨天匆匆忙忙更新了半个章节,今天终于补完本章了。\‘);
第53章 编辑部的赞扬
( )《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和巴金的文章这一日,中国的知识分子界可谓是一片哗然,然后就是一片肃静。每个人都在反思此次事件所蕴含的价值,就如巴金文章中写的那样一个学者的研究是以学书本身的逻辑来说话的,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性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后,当他们再细心回顾自己在这场论战中所表达的观点,就不得不自感惭愧:实在是枉为一个知识分子了。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这个叫做戈文的作者的好奇就更加的浓烈了。他竟然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来,简直就是个天才嘛!
等他们重新在打量着文章末尾的作者介绍,才有些恍然大悟起来,戈文不就是那个写了《一代人》的作者吗?当初的《一代人》在诗歌界和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这家伙的理论水平也这么高!
尽管仍然有固执己见的知识分子,可是大多数人在深深的思考之后,都认同了戈文文章中的观点,便是那些依然持反对意见的知识分子也看着戈文文章里翔实的论据一时间无法拿出反对的意见来。
《收获》编辑部内同样如此,当这一天的下午戈文来到编辑部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往常来来往往十分热闹的编辑部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走廊里空空荡荡的。
难道今天放假了?可是明明上午还有人呢?戈文有些奇怪的推开了自己办公室的大门。然后就被眼前的一幕所吓住。只见办公室里几乎挤满了人,这些人正是《收获》杂志社的全体编辑,领头的正是主编高林。
“高叔,你们这是?”戈文有些惊异不定的问道。
高林并不理会戈文的询问,反而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众编辑,微笑着大声说道:“我建议我们为《收获》编辑部能有戈文这样的青年思想家鼓掌!”
高林的这番话好像是一个集结号一般,顿时所有的编辑都哗啦哗啦的鼓起掌来。
“不敢当、不敢当。”戈文赶紧走了过来,一把拽住高林鼓掌的双手,尴尬的说道:“高叔,你这是干什么,你这不是故意寒暄小子吗?”
“戈文,你就不要谦虚了,今天《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老实说你小子的能耐很大嘛,蒙不声响的就写出这么一篇思想价值含量高的文章来,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了。我想用不了几日,你小子就真的成名了!”李煜走出人群,笑嘻嘻的说道。
高林点头附和道:“不错,我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哇,其中关于人道主义与**的论述相当的到位,我想目前的思想界理论研究界里,唯有你的这篇文章的观点最先进最有可实施性,你这篇文章从根本上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啊!”
在高林和李煜的身后,他们编辑们也是连连点头,那个曾经反对《羊城晚报》社论的编辑更是站出来说道:“不错,戈文,还是年轻人的思想锐意进取敢于打破思维的束缚,研究了你的文章后,我发现原来自己竟然就是巴老笔下的被批评的知识分子啊。”
这位编辑的话一出口,顿时惹起了一阵笑声,其他编辑更是连连打趣不已。
戈文也连连摆手说道:“我就是看这几天国内关于个人生命价值讨论的越来越激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什么思想家实在是当不起,高叔、李叔你们大家就不要逗我了。”
看着戈文谦虚的样子,高林点了点头说道:“恩,年轻人能不骄不躁,很不错。不过,戈文可不能因为创作耽搁了工作啊,话说你现在可是编辑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呢。”
高林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而对于他的打趣和敲打,戈文也在心中自叹了一声惭愧,连连应承说以后再不会无故缺勤了。
许久之后,这场喧嚣才停了下来,各位编辑都散了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很多编辑都会拍着戈文的肩膀鼓励赞扬几句。不过隔壁办公室负责后勤及销售的几位编辑则没有丝毫上前和戈文打招呼的迹象,相互说着话就那么离开了。那个曾和戈文发生一点小纠纷的张建国更是脸色板的厉害,直接从戈文的身边走过。
这出小插曲混杂在人群中,戈文自然没有留意到,不过一个办公室里的李煜却看出了其中的不同,他的眉目挑了挑,然后端起了桌上的茶杯喝起了茶水来。
一直等办公室里只留下一个屋子办公的几位编辑,李煜才招了招手把戈文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说道:“戈文啊,能在《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思想价值含量高的文章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不过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古文人相轻,有时候低调一点会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的!”
戈文刚刚才经过众人的夸奖,要知道夸奖自己的可是一群有着多年经验的老编辑老作家,虽然他还保持着最起码的谦虚,可是此刻也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听到李煜的话,他哈哈笑着说道:“李叔,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篇文章就自满的。这才是刚刚开始呢!”
戈文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激|情与斗志,对于自己的理想来说,这确实才只是个开始。
李煜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至于张建国那几个编辑估计也是有些嫉妒而已,老实说便是自己看到戈文目前的成就也是羡慕嫉妒恨呢。这世上总是有天才的存在,这让那些靠着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人情何以堪啊!
想到这里,他指着戈文说道:“话说回来,你小子这几天经常缺勤,可把大叔我累坏了!你不知道一个人干两份工作很累人的吗?这下你手头上没有事情了?没有就赶紧给我滚回去看稿去!再替你审稿下去,真的就把你叔给累坏了。”
戈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然后夸张的摆了一个立正的姿势,说道:“Yes,sir!”
说完,戈文就扭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身后传来李煜的笑声。
“嘿,这小子!”
(这章是昨天的)
第54章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 )“戈文,电话。”一个编辑推开办公室门,伸进脑袋说道。
“哦,知道了,谢谢啊!”戈文放下手中的稿子,站了起来。
拿起电话就听到了林萨那熟悉的笑声:“戈文,出名的感觉怎么样啊?”
戈文挠了挠头,对着话筒说道:“林叔,你就饶了我。”
“哈哈。不过你小子够厉害的啊,文章一下子就上了《人民日报》!我们总编多次给《人民日报》的总编秦川打了电话,希望《人民日报》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惜这些天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没想到你竟然能代表《人民日报》的观点发表文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电话里林萨兴奋中更夹带着好奇。
于是戈文将事情的原委向林萨合盘托出,然后有些惭愧的说道:“林叔,我是担心《羊城晚报》的影响力不够,才决定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反对我们的观点都说服掉。”
“哈哈,你这样的决定很对,要是在羊城晚报刊登你的那篇文章,估计明天一定还有反对的声音,也只有《人民日报》才能真正的做到一锤定音。”林萨并不接受戈文的歉意,反而是连声赞叹到,“还是巴老的认识高啊!”
戈文点头赞同道:“巴老的品行更加的崇高,所以说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真的是当之无愧!”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电话那边的林萨突然重复了戈文的话,然后有些惊讶的说道:“戈文,你概括的好啊!巴老的一生可以说是几代中国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可以说是老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这永远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之作!我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评价过卢梭,说卢梭是‘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你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真的是言简意赅,一点没错啊!不错,你小子还真的有些文采呢!”
汗……这时候巴金还没有得到“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个称号吗?戈文有些无语起来。他赶紧转移话题,向林萨问道:“林叔,你打电话来不会就是和我打听人民日报的事?”
“啊,不是。”听到戈文的问话,电话这边林萨回过神来,赶紧说道:“上次你打电话过来,不是我们的一个编辑接的吗,他把你当成一个文学爱好者了,所以才……”
“我知道,林叔。上次怪我一开始没说清楚。”戈文打断了林萨的话。现在不仅如此完美的结束了这场舆论危机,而且还让自己的名声大涨,这样的小事早已被戈文抛在了脑后。
“恩,那就好。我这次打电话啊,是想和你打个招呼。你这篇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们《羊城晚报》想要转载,同时我们会注明你就是那篇《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作者。所以我询问一下你的意见?”
听到林萨的话,戈文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林叔啊,这些事还需要你打电话过来呀,你做决定就好了。我信得过你。不过我说林叔,你们《羊城晚报》的认识才叫真正的高呢,这样的宣传手段你们都能想得到,估计到时候你们《羊城晚报》的发行量就又要上涨一番啊!”
“哈哈,这叫危机与机遇共存。小子你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电话那边林萨哈哈笑了起来,对于戈文的评价让他悠然接受。废话,没有这点能耐,《羊城晚报》是怎么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呢?
“好了,林叔这些事你拿主意就行了,不过稿费可不能少啊。”戈文打趣道。
“哈哈,算你小子识相,叔没白关心你!”
林萨高兴的放下了电话,然后冲着站在桌子旁的编辑点了点头,这个编辑正是那天晚上接了戈文电话的中年人。
中年人松了一口气,真要是戈文拒绝刊登他发在《人民日报》的文章,那《羊城晚报》此次的经历的风波无疑是不完美的,好处都让《人民日报》给的去了。要知道他们当初可是冒了天大的压力,才决定刊登戈文的文章的呢。
于是这一天《羊城晚报》的编辑部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
“这篇文章太牛逼了!你看,他竟然把所有反对派的观点都驳斥的一干二净!”
“是啊,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发表了《一代人》的戈文啊,‘我们的眼睛已经蒙上了太多的灰尘,该擦拭一下用它来远眺前方的路了!’果然是以诗歌出家的作者,别看是议论文,可是这篇文章的文笔相当的华丽啊!”
“这下,那些理论界的老学究们应该哑口无言了。一想象到那些头脑顽固的家伙们看到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后目瞪口呆的样子,我就有点兴奋啊!”
“戈文,偶像啊!听说他常来复旦大学的,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等碰到他,我一定要他给我签个名!”
“哼,签名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那次参加咱复旦大学的诗歌会,戈文可是亲自指导过我诗歌创作的!”
“真的?喂,同学,说说戈文的样子?”
突然听到前面几个聊天的学生中竟然有认识自己的人,戈文吓得赶紧转了个身从一条草丛小路紧走了几步。
此刻已经是夕阳西下,戈文下班后来复旦大学找林一铭吃饭的。走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沿途竟然听到很多关于《人民日报》上自己文章的讨论,这不由得让他又惊有喜,惊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果然如林一铭所言,对于此次舆论事件很重视;喜的是,自己的文章被他们所赞扬,这意味着大学生们都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要知道大学生们才是中国最有潜力的一个群体,将来他们都将是社会的主力,而自己的影响力能扩及到这个群体,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
不过真人秀节目还是算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又不是什么偶像明星,有什么好看的!戈文腹诽着朝着图书馆走去。
(这是今天的。)
第55章 偶像啊!
( )第二天,一场热烈的讨论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展开了。不同于一日前的讨论,这一天的讨论都是围绕戈文和巴金的两篇文章展开的,大都是赞扬和歌颂戈文文章中的观点的。
地方报纸就不多说了,连《光明日报》等原先对《羊城晚报》的社论持反对意见的一流报纸此刻也改弦更张,终于代表编辑部发表了自己的正面观点,这其中以《光明日报》刊登的文章无疑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次,《光明日报》刊登了国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老先生的文章――
有人说在目前的中国提倡个人生命价值观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的一股逆流”,但我要说,《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一文改变了以往思想界依附政策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问题,这实质上是一场人的崛起的运动。
特殊时期以其极左的方式严酷地摧毁了人本主义思想,以至于使得那个时期成为失去理智、失去人性的文化最恐怖时期。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一直让思想停留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道主义,人性复归……这是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的种种内涵是所有知识分子的心声,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可以与五四运动里登高呼应的组织者相提并论。
……
在《上海日报》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荣老先生同样高度赞扬了戈文的这篇文章――
今天在看到《人民日报》刊登发表了戈文同志的这篇文章,我深表赞同,我们不仅要在思想界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界同样要提倡人道主义精神。
我曾在1957年写过一篇《论文学是人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陈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学就是人学,不能把文学当做政治服务的工具的!
所谓人学,就是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的文字。其实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人道主义假如没有雨果托尔斯泰式的人间关怀,那么其胸怀其悲悯就没有了比大海比天空更广阔的博大和浩瀚。但人道主义假如没有以生命个体的自由为指归,那么就会丧失人道主义的精神地基,连同其深邃的心灵底蕴,从而很可能会流落到后来诸如大众文学,工农兵文学之类的听命文学和服务文学上去,致使对人间的关怀,变成了落草为寇和话语暴动的别一种说法。
而过去的特殊时期,让文学被用于话语暴动,然后再反过来成为权力话语的附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惨痛的一个教训。
……
诸多享誉国内的老学者、老专家们的言论都将《人民日报》上戈文的这篇文章评价为80年代最具思想性的理论文章,为思想界、理论界解放了思路,是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开路的第一篇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章。
仅仅是依靠着《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一下子戈文就变身成为思想界理论界的热门专家学者,很多媒体都将年纪轻轻的戈文称作思想界的启蒙老师。
一下子获得这样的称赞以及面对文化领域里几个大家的如此赞誉,让戈文不禁一阵头皮发麻。虽然他对于自己能博得如此大的名声感到高兴不已,可是自己真的当得起这样的称呼吗?自己之所以能写出来让所有人都佩服的文章,无非是自己接触过后世各种各样的学说,可以说自己的成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可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观念总有用完的一天,等那时自己又该怎么办呢?难道还整一出狗血的伤仲永吗?
想到这里,戈文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越来越迫切了。有时候压力未尝又不是动力呢!
而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更加好玩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这一日《羊城晚报》的出版时间比以往晚了足足半天时间,而这份报纸一出来,就让无数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只见这一期《羊城晚报》的头版赫然就是转载自《人民日报》的戈文的那篇文章,而接下来的版面又附上了戈文第一次发表在《羊城晚报》的社论文章――《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在这两篇文章的末尾,《羊城晚报》以编者按的方式,阐述了这两篇文章是如何的一脉相承、相互照应。
而最最要命的是编者按的最后一句话――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均为我报的特约评论员戈文同志。
仿佛沸火中又倒入了一桶汽油,又好像地震中突然刮起了龙卷风,原本就在热烈讨论《人民日报》上戈文文章的整个知识分子界也被如此凑巧的事情弄得神魂颠倒,有些无语凝咽。
这他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篇文章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而且这个作者还这么年轻!!!
难道不能一次将这两篇文章一起发出来吗?
这是故意还是凑巧?没有人知道,不过据新闻媒体界流传的几个小道消息说,在看到这一期的《羊城晚报》后,好几个报纸的总编都摔坏了他们的水杯,这几个总编中也包括了《光明日报》的总编辑。
一时间关于戈文的讨论甚嚣尘上,那原本就已按在他身上的“思想界后起之秀的青年思想学者”,此刻也变为“思想界的青年学者”,什么后起之秀等等一开始将戈文归入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之辈的说法早已被大家抛到九霄云外。
而对于戈文的身份讨论最热烈的就数大学生这个群体了。
早在《一代人》发表之初,戈文就已经名声初起。此刻更是因为他所写的这两篇评论文章都是针对大学生救老农这个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所写,迎合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们疯狂的吸收新鲜经验、试图打破过去十多年**的种种叛逆心理,一下子变成了所有大学生的偶像。
想象一下,一个人能写出《一代人》这样的诗歌来吐露了他们这代人的心声,接着又写了两篇符合他们心意的评论文章,号召所有人都尊重个人生命价值、提倡人性的解放,这样牛逼的人物怎么能不让大家敬佩呢?再加上这引起全社会所有知识分子层争论的两篇文章竟然是这个人一个人独自写出来的,如此有传奇色彩的事情怎能不让大家疯狂?怎能不让大家崇拜呢!
偶像啊!
无数大学生盯着手中或者是阅报栏里的《羊城晚报》头版,在心中歇斯底里的狂叫道。
(这章写的我很嗨,希望大家看的也很嗨!)
第56章 余波
( )1983年2月4日,一位美国歌手死了。她叫卡伦?卡彭特,是全球知名的美国流行歌手。这位没有爱过专业训练的通俗歌手,以她独特的醇正音色影响了世界。她演唱的歌曲《昔日重来》、《世界之巅》已成旷世经典。与全球各国报纸大肆惋惜的时候,中国的报纸仅在角落里登了一条短短的文化新闻,此时他们关注的是马克思逝世的100周年纪念日。
1983年3月8日,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美国总统里根,公开称呼苏联为“邪恶帝国”。同月,里根总统又推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几个月后,苏联人用Su-15战斗机的导弹击落了大韩航空007号民用航班作为反击,机上乘客及机组人员269人全数罹难。在全球新闻媒体好似饥饿的鲨鱼一般重新炒起冷战的新闻时,中国的报纸开始集中报道一个人,称这个人视“八十年代新雷锋”是中国的“当代保尔”,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海迪,她是个残疾人。
1983年的中国已经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已经成为经济特区。深圳“沙头角”这样小小的地名,也能一夜间名闻全国。可是中国的传媒依然和外面的世界没有接轨,在美国人开始大肆的宣传TCP/IP协议即将要取代了旧的网络协议,成为互联网基石的时候,中国人正在讨论着个人生命价值观讨论着人道主义与**的差异。
十年动乱,给一代人造成了深重的心灵创伤。当年的真诚和信仰,几乎在一夜之间,像雪崩一般被冲毁了。人生的困惑,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甚至到了无法摆脱的程度。这种痛苦,是一代人的痛苦。可是还没有等将着痛苦抚平,中国就开始改革开放了,太阳伞、尼龙袜、牛仔裤、蛤蟆镜、电子表、录音带,打火机,以及健牌、万宝路、骆驼香烟都突然闯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的蜂拥而来,让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
如何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如何防止各种外界的干扰、让中国平稳地前进,已经成为了政府的头等大事。而这或许就是国内媒体集中报道张海迪事迹的深层次原因。张海迪的最大价值,似乎就是她的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一坚定信念,正是回答此时中国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积极答案。
只是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未必。不然又怎么有了大学生值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的讨论呢?中国的政治家们,希望张海迪成为一种社会道德力量,像当年的雷锋、当年的赖宁一样影响此时大批大批因西风渐入而思想迷茫的中国青年人,可是他们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并没有成功。
而就在此时,戈文的两篇评论横空出世,不是灌输式的说教,不是强迫式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让每一个人认清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及社会道德……他提出的是每一个人中国青年人心底的反抗和挣扎,个人生命价值、个体的情绪、个人的命运……
于是他掀起了一场被后世评价为80年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
一场社会上的思想潮流绝对对政治文化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往往一场思潮,会影响到国家、影响到社会。而社会思潮一般是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续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的运动。
这场由戈文所引发的关于人道主义关于个人生命价值的社会思潮涉及思想界、理论界、教育界、文学界、新闻界……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卷入了进来,这无疑将戈文推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位置上,将其视为偶像、视为启蒙教父的大学生何其多也,便是在那些知识分子界也不乏崇拜者。只是这真的就是好事吗?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对于戈文适用吗?
这些天发生的这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般,奇峰迭起、**不断,这让戈文在高兴之余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为了梦想,他是想要成名、是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惊喜真的让他有些回不过神来。
仅仅两篇文章就让他成为了思想界的青年学者?!
仅仅两篇文章就让某些媒体评价说自己的这两篇评论与“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列为现代中国“四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而最让戈文喜出望外的是巴金老先生对于他的鼓励,一天巴金老先生正好在编辑部,看到戈文后,拍着他的肩膀亲切的说道:“戈文你很好!文人安身立命,靠的无非是才,学,识三个字。才是天生的,怎么教也教不出来的。学是后天努力的,只消勤奋一点就行了,也( 大时代之1983 http://www.xlawen.org/kan/3987/ )
就在段启刚失望不甘的时候,随着《羊城晚报》社论引出的争议,一个可以换回众人目光的想法在他的心理产生,于是他那篇被戈文相当不忿的文章发表了。段启刚收获到了金钱也收获到了名望,此后他更是雄心勃勃的发表了一系列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
今天段启刚的心情相当的愉悦,他的手里拿着自己精心炮制的另一篇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走在去《新周报》的路上。这几天的事已经让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真理,有时候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得到更好更大的利益,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而已。
路过街边的阅报栏橱窗时,段启刚停下了脚步,橱窗里最新一期的《人民日报》已经贴上去了,他凑了过去。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没有订阅《人民日报》的经济实力,不过段启刚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在自己的家里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看到《人民日报》了。
然后段启刚就看到了《人民日报》上的那两篇文章。上面的那篇文章让他在心中暗暗吃惊,因为这篇文章竟然把自己这些天所写的文章中的所有观点都驳斥的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此精通,所有的论据及论断都是采用了相关书籍的史实,翔实的让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立场。
可惜这个名叫戈文的家伙很明显还太嫩,他不知道有些时候并不是你占了道理就能够将所有人都信服你,这个世上从来都不缺乏无理搅三分的人,就比如自己。
难道真的会因为你一篇文章就停止了这场讨论吗?哼,这简直就是在做梦,我的前途和未来可都在这里!
想到这里,段启刚冷哼了一声,又将目光对准第二篇文章。然后他的头上开始冒起了冷汗。
如果说上面戈文的那篇文章仅仅是从理论来证明这场讨论中所有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文章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角的、是错误的话,那下面这篇文章则站在了个人的角度,以真实的自我剖析和对过去的反思,从侧面证明了上面戈文的那篇文章的正确。与此同时文章中还对此次事件中的某些评论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从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上都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如果是一般人的话,段启刚一定会对嗤之以鼻,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巴金!巴金啊,中国文联的主席,其人格的魅力以及长久以来的高尚品德一直都是所有人都公认了的。在文学界巴金的言论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影响力,说其是古时候的圣旨是夸张了点,可每次他的言论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学习。
巴金竟然站出来支持《羊城晚报》的观点?!
看着文章里巴金对此次事件中的某些评论者强烈的不满和批评:理论水平如此低下竟然也敢在报纸上胡言论语?这是故意制造争端、迷惑广大人民群众……再联想到自己这些天所发表在报纸上的那些反对文章里**裸的污蔑,段启刚额头上的冷汗不知不觉间竟是流了一脖子。
如果说在此次论战中,作为正方的《羊城晚报》就是金庸小说中在光明顶上独自一人接受正派武林人士轮番围攻的神奇少年张无忌的话,那《光明日报》无疑是正派武林人士的发起者,是发起舆论反对号角的第一大反面boss。虽然《光明日报》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都是聘请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来反对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宣扬人道主义、宣扬个人生命价值观,虽然并没有任何一篇代表《光明日报》官方态度的反对文章刊登,虽然光明日报在所有反对文章的末尾都注明了“此观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报无关”等字样,可是既然能大张旗鼓的刊登反对派文章,那这个急先锋的帽子是怎么也栽不掉了。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就在《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及巴金评论文章的这一日,以往一直都密切关注这场讨论,每天都会有反对派的文章刊登的《光明日报》竟然通篇报纸都没有提及此事,像是前几天他们的喧嚣、他们的反对都不曾存在过一般。如此巧合如此的审时度势,让很多人都大为惊叹。
《光明日报》能恰好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支持《羊城晚报》社论《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这一天停止了自己的反对攻势,这自然要归功于他和《人民日报》一样是国家党政机关的机关报,能够及时的从内部了解到一些信息。而那些地方报纸呢?
就在《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及巴金的评论文章这一日,不管是支持《羊城晚报》的报纸还是反对《羊城晚报》的报纸,依然坚持着他们的观点。支持个人生命价值观的报纸依然发表评论文章支持个人生命价值观,反对人道主义的报纸依然在他们的报纸上刊登着种种反对的文章。再然后所有的新闻媒体就都看着《人民日报》二版上的两篇文章目瞪口呆。那些一直都对《羊城晚报》的社论持反对意见的新闻媒体此时更是五味相杂,在这一场战争中,他们输了,这样的结果和他们最初的期望可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知识分子们同样注意到了《人民日报》二版刊登的两篇文章,不管是赞成|人道主义、个人生命价值观的知识分子还是反对人道主义、个人生命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在这一刻,在这两篇关于论述个人生命价值观及人道主义的文章前,全部冷静的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起自己在这场争论中的表现及性情。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大家从今天的《人民日报》上了解到了官方的观点和态度,更重要的是那个有着崇高个人魅力的老人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要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正是因为我们知识分子的独立,一个学者的话才有了分量。我们愿意相信他的发言他的研究,信服的是学术本身的逻辑,以真理的追求为目标,而非大量以取悦政治人物的喜好又或者是某个特定的人群的利益为原点,这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的道理……
等真正的脱离了这场喧嚣、这场浮躁,沉下心来静静的研究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管是反对《羊城晚报》社论观点的知识分子还是赞成《羊城晚报》社论观点的知识分子,所有人都深深的被这篇由戈文所写的文章深深的打动,这篇文章中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思想和哲理,竟然给这些天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怪不得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选为和巴金的文章一起刊登呢!
原先持反对《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一文观点的知识分子从戈文的文章中,了解到自己错在了那里,为什么错了;赞成《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这篇文章观点的知识分子也或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正确的理由,只不过他们内心最最朴素的直觉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理,此时他们也终于从戈文的文章收获到理论的基础,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增添了一条前进的路标。
于是这一天的中国,在普通老百姓辛苦的向着美好的生活努力的时候,有这么一群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着人民群众利益的人们,出于他们对公正、真理与真相的执着追求,出于他们对真理负责任、对权力讲真话、对公众道真情的良知本性,他们在默默的记诵着一篇文章,并对着文章末尾那句“我们的眼睛已经蒙上了太多的灰尘,该擦拭一下用它来远眺前方的路了!”陷入了思索中。
******
ps:
1、最近家里遇到突发的事情,所以更新晚了或者是慢了还请大家见谅。下周丈母娘要做手术,之后更新就会稳定了。
这几天我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更新的,这一点大家请放心。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对大时代很看好,更主要的是网站一直不断的给我推荐位,让我的真的越写越有信心了。
2、感谢书友龙绍LL1、怒剑狂呼气啊两位筒子的打赏!话说这是你们第几次打赏了?
3、昨天匆匆忙忙更新了半个章节,今天终于补完本章了。\‘);
第53章 编辑部的赞扬
( )《人民日报》刊登戈文和巴金的文章这一日,中国的知识分子界可谓是一片哗然,然后就是一片肃静。每个人都在反思此次事件所蕴含的价值,就如巴金文章中写的那样一个学者的研究是以学书本身的逻辑来说话的,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性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后,当他们再细心回顾自己在这场论战中所表达的观点,就不得不自感惭愧:实在是枉为一个知识分子了。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这个叫做戈文的作者的好奇就更加的浓烈了。他竟然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来,简直就是个天才嘛!
等他们重新在打量着文章末尾的作者介绍,才有些恍然大悟起来,戈文不就是那个写了《一代人》的作者吗?当初的《一代人》在诗歌界和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这家伙的理论水平也这么高!
尽管仍然有固执己见的知识分子,可是大多数人在深深的思考之后,都认同了戈文文章中的观点,便是那些依然持反对意见的知识分子也看着戈文文章里翔实的论据一时间无法拿出反对的意见来。
《收获》编辑部内同样如此,当这一天的下午戈文来到编辑部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往常来来往往十分热闹的编辑部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走廊里空空荡荡的。
难道今天放假了?可是明明上午还有人呢?戈文有些奇怪的推开了自己办公室的大门。然后就被眼前的一幕所吓住。只见办公室里几乎挤满了人,这些人正是《收获》杂志社的全体编辑,领头的正是主编高林。
“高叔,你们这是?”戈文有些惊异不定的问道。
高林并不理会戈文的询问,反而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众编辑,微笑着大声说道:“我建议我们为《收获》编辑部能有戈文这样的青年思想家鼓掌!”
高林的这番话好像是一个集结号一般,顿时所有的编辑都哗啦哗啦的鼓起掌来。
“不敢当、不敢当。”戈文赶紧走了过来,一把拽住高林鼓掌的双手,尴尬的说道:“高叔,你这是干什么,你这不是故意寒暄小子吗?”
“戈文,你就不要谦虚了,今天《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们都看了,老实说你小子的能耐很大嘛,蒙不声响的就写出这么一篇思想价值含量高的文章来,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了。我想用不了几日,你小子就真的成名了!”李煜走出人群,笑嘻嘻的说道。
高林点头附和道:“不错,我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哇,其中关于人道主义与**的论述相当的到位,我想目前的思想界理论研究界里,唯有你的这篇文章的观点最先进最有可实施性,你这篇文章从根本上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啊!”
在高林和李煜的身后,他们编辑们也是连连点头,那个曾经反对《羊城晚报》社论的编辑更是站出来说道:“不错,戈文,还是年轻人的思想锐意进取敢于打破思维的束缚,研究了你的文章后,我发现原来自己竟然就是巴老笔下的被批评的知识分子啊。”
这位编辑的话一出口,顿时惹起了一阵笑声,其他编辑更是连连打趣不已。
戈文也连连摆手说道:“我就是看这几天国内关于个人生命价值讨论的越来越激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什么思想家实在是当不起,高叔、李叔你们大家就不要逗我了。”
看着戈文谦虚的样子,高林点了点头说道:“恩,年轻人能不骄不躁,很不错。不过,戈文可不能因为创作耽搁了工作啊,话说你现在可是编辑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呢。”
高林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而对于他的打趣和敲打,戈文也在心中自叹了一声惭愧,连连应承说以后再不会无故缺勤了。
许久之后,这场喧嚣才停了下来,各位编辑都散了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很多编辑都会拍着戈文的肩膀鼓励赞扬几句。不过隔壁办公室负责后勤及销售的几位编辑则没有丝毫上前和戈文打招呼的迹象,相互说着话就那么离开了。那个曾和戈文发生一点小纠纷的张建国更是脸色板的厉害,直接从戈文的身边走过。
这出小插曲混杂在人群中,戈文自然没有留意到,不过一个办公室里的李煜却看出了其中的不同,他的眉目挑了挑,然后端起了桌上的茶杯喝起了茶水来。
一直等办公室里只留下一个屋子办公的几位编辑,李煜才招了招手把戈文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说道:“戈文啊,能在《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思想价值含量高的文章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不过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古文人相轻,有时候低调一点会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的!”
戈文刚刚才经过众人的夸奖,要知道夸奖自己的可是一群有着多年经验的老编辑老作家,虽然他还保持着最起码的谦虚,可是此刻也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听到李煜的话,他哈哈笑着说道:“李叔,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篇文章就自满的。这才是刚刚开始呢!”
戈文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激|情与斗志,对于自己的理想来说,这确实才只是个开始。
李煜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至于张建国那几个编辑估计也是有些嫉妒而已,老实说便是自己看到戈文目前的成就也是羡慕嫉妒恨呢。这世上总是有天才的存在,这让那些靠着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人情何以堪啊!
想到这里,他指着戈文说道:“话说回来,你小子这几天经常缺勤,可把大叔我累坏了!你不知道一个人干两份工作很累人的吗?这下你手头上没有事情了?没有就赶紧给我滚回去看稿去!再替你审稿下去,真的就把你叔给累坏了。”
戈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然后夸张的摆了一个立正的姿势,说道:“Yes,sir!”
说完,戈文就扭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身后传来李煜的笑声。
“嘿,这小子!”
(这章是昨天的)
第54章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 )“戈文,电话。”一个编辑推开办公室门,伸进脑袋说道。
“哦,知道了,谢谢啊!”戈文放下手中的稿子,站了起来。
拿起电话就听到了林萨那熟悉的笑声:“戈文,出名的感觉怎么样啊?”
戈文挠了挠头,对着话筒说道:“林叔,你就饶了我。”
“哈哈。不过你小子够厉害的啊,文章一下子就上了《人民日报》!我们总编多次给《人民日报》的总编秦川打了电话,希望《人民日报》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惜这些天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没想到你竟然能代表《人民日报》的观点发表文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电话里林萨兴奋中更夹带着好奇。
于是戈文将事情的原委向林萨合盘托出,然后有些惭愧的说道:“林叔,我是担心《羊城晚报》的影响力不够,才决定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反对我们的观点都说服掉。”
“哈哈,你这样的决定很对,要是在羊城晚报刊登你的那篇文章,估计明天一定还有反对的声音,也只有《人民日报》才能真正的做到一锤定音。”林萨并不接受戈文的歉意,反而是连声赞叹到,“还是巴老的认识高啊!”
戈文点头赞同道:“巴老的品行更加的崇高,所以说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真的是当之无愧!”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电话那边的林萨突然重复了戈文的话,然后有些惊讶的说道:“戈文,你概括的好啊!巴老的一生可以说是几代中国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可以说是老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这永远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之作!我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评价过卢梭,说卢梭是‘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你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真的是言简意赅,一点没错啊!不错,你小子还真的有些文采呢!”
汗……这时候巴金还没有得到“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个称号吗?戈文有些无语起来。他赶紧转移话题,向林萨问道:“林叔,你打电话来不会就是和我打听人民日报的事?”
“啊,不是。”听到戈文的问话,电话这边林萨回过神来,赶紧说道:“上次你打电话过来,不是我们的一个编辑接的吗,他把你当成一个文学爱好者了,所以才……”
“我知道,林叔。上次怪我一开始没说清楚。”戈文打断了林萨的话。现在不仅如此完美的结束了这场舆论危机,而且还让自己的名声大涨,这样的小事早已被戈文抛在了脑后。
“恩,那就好。我这次打电话啊,是想和你打个招呼。你这篇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我们《羊城晚报》想要转载,同时我们会注明你就是那篇《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作者。所以我询问一下你的意见?”
听到林萨的话,戈文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林叔啊,这些事还需要你打电话过来呀,你做决定就好了。我信得过你。不过我说林叔,你们《羊城晚报》的认识才叫真正的高呢,这样的宣传手段你们都能想得到,估计到时候你们《羊城晚报》的发行量就又要上涨一番啊!”
“哈哈,这叫危机与机遇共存。小子你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电话那边林萨哈哈笑了起来,对于戈文的评价让他悠然接受。废话,没有这点能耐,《羊城晚报》是怎么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呢?
“好了,林叔这些事你拿主意就行了,不过稿费可不能少啊。”戈文打趣道。
“哈哈,算你小子识相,叔没白关心你!”
林萨高兴的放下了电话,然后冲着站在桌子旁的编辑点了点头,这个编辑正是那天晚上接了戈文电话的中年人。
中年人松了一口气,真要是戈文拒绝刊登他发在《人民日报》的文章,那《羊城晚报》此次的经历的风波无疑是不完美的,好处都让《人民日报》给的去了。要知道他们当初可是冒了天大的压力,才决定刊登戈文的文章的呢。
于是这一天《羊城晚报》的编辑部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
“这篇文章太牛逼了!你看,他竟然把所有反对派的观点都驳斥的一干二净!”
“是啊,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发表了《一代人》的戈文啊,‘我们的眼睛已经蒙上了太多的灰尘,该擦拭一下用它来远眺前方的路了!’果然是以诗歌出家的作者,别看是议论文,可是这篇文章的文笔相当的华丽啊!”
“这下,那些理论界的老学究们应该哑口无言了。一想象到那些头脑顽固的家伙们看到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后目瞪口呆的样子,我就有点兴奋啊!”
“戈文,偶像啊!听说他常来复旦大学的,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等碰到他,我一定要他给我签个名!”
“哼,签名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那次参加咱复旦大学的诗歌会,戈文可是亲自指导过我诗歌创作的!”
“真的?喂,同学,说说戈文的样子?”
突然听到前面几个聊天的学生中竟然有认识自己的人,戈文吓得赶紧转了个身从一条草丛小路紧走了几步。
此刻已经是夕阳西下,戈文下班后来复旦大学找林一铭吃饭的。走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沿途竟然听到很多关于《人民日报》上自己文章的讨论,这不由得让他又惊有喜,惊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果然如林一铭所言,对于此次舆论事件很重视;喜的是,自己的文章被他们所赞扬,这意味着大学生们都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要知道大学生们才是中国最有潜力的一个群体,将来他们都将是社会的主力,而自己的影响力能扩及到这个群体,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
不过真人秀节目还是算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又不是什么偶像明星,有什么好看的!戈文腹诽着朝着图书馆走去。
(这是今天的。)
第55章 偶像啊!
( )第二天,一场热烈的讨论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展开了。不同于一日前的讨论,这一天的讨论都是围绕戈文和巴金的两篇文章展开的,大都是赞扬和歌颂戈文文章中的观点的。
地方报纸就不多说了,连《光明日报》等原先对《羊城晚报》的社论持反对意见的一流报纸此刻也改弦更张,终于代表编辑部发表了自己的正面观点,这其中以《光明日报》刊登的文章无疑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次,《光明日报》刊登了国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老先生的文章――
有人说在目前的中国提倡个人生命价值观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的一股逆流”,但我要说,《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一文改变了以往思想界依附政策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问题,这实质上是一场人的崛起的运动。
特殊时期以其极左的方式严酷地摧毁了人本主义思想,以至于使得那个时期成为失去理智、失去人性的文化最恐怖时期。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一直让思想停留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道主义,人性复归……这是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的种种内涵是所有知识分子的心声,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可以与五四运动里登高呼应的组织者相提并论。
……
在《上海日报》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荣老先生同样高度赞扬了戈文的这篇文章――
今天在看到《人民日报》刊登发表了戈文同志的这篇文章,我深表赞同,我们不仅要在思想界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界同样要提倡人道主义精神。
我曾在1957年写过一篇《论文学是人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陈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学就是人学,不能把文学当做政治服务的工具的!
所谓人学,就是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的文字。其实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人道主义假如没有雨果托尔斯泰式的人间关怀,那么其胸怀其悲悯就没有了比大海比天空更广阔的博大和浩瀚。但人道主义假如没有以生命个体的自由为指归,那么就会丧失人道主义的精神地基,连同其深邃的心灵底蕴,从而很可能会流落到后来诸如大众文学,工农兵文学之类的听命文学和服务文学上去,致使对人间的关怀,变成了落草为寇和话语暴动的别一种说法。
而过去的特殊时期,让文学被用于话语暴动,然后再反过来成为权力话语的附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惨痛的一个教训。
……
诸多享誉国内的老学者、老专家们的言论都将《人民日报》上戈文的这篇文章评价为80年代最具思想性的理论文章,为思想界、理论界解放了思路,是为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开路的第一篇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章。
仅仅是依靠着《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一下子戈文就变身成为思想界理论界的热门专家学者,很多媒体都将年纪轻轻的戈文称作思想界的启蒙老师。
一下子获得这样的称赞以及面对文化领域里几个大家的如此赞誉,让戈文不禁一阵头皮发麻。虽然他对于自己能博得如此大的名声感到高兴不已,可是自己真的当得起这样的称呼吗?自己之所以能写出来让所有人都佩服的文章,无非是自己接触过后世各种各样的学说,可以说自己的成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可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观念总有用完的一天,等那时自己又该怎么办呢?难道还整一出狗血的伤仲永吗?
想到这里,戈文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越来越迫切了。有时候压力未尝又不是动力呢!
而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更加好玩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这一日《羊城晚报》的出版时间比以往晚了足足半天时间,而这份报纸一出来,就让无数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只见这一期《羊城晚报》的头版赫然就是转载自《人民日报》的戈文的那篇文章,而接下来的版面又附上了戈文第一次发表在《羊城晚报》的社论文章――《发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在这两篇文章的末尾,《羊城晚报》以编者按的方式,阐述了这两篇文章是如何的一脉相承、相互照应。
而最最要命的是编者按的最后一句话――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均为我报的特约评论员戈文同志。
仿佛沸火中又倒入了一桶汽油,又好像地震中突然刮起了龙卷风,原本就在热烈讨论《人民日报》上戈文文章的整个知识分子界也被如此凑巧的事情弄得神魂颠倒,有些无语凝咽。
这他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篇文章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而且这个作者还这么年轻!!!
难道不能一次将这两篇文章一起发出来吗?
这是故意还是凑巧?没有人知道,不过据新闻媒体界流传的几个小道消息说,在看到这一期的《羊城晚报》后,好几个报纸的总编都摔坏了他们的水杯,这几个总编中也包括了《光明日报》的总编辑。
一时间关于戈文的讨论甚嚣尘上,那原本就已按在他身上的“思想界后起之秀的青年思想学者”,此刻也变为“思想界的青年学者”,什么后起之秀等等一开始将戈文归入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出茅庐之辈的说法早已被大家抛到九霄云外。
而对于戈文的身份讨论最热烈的就数大学生这个群体了。
早在《一代人》发表之初,戈文就已经名声初起。此刻更是因为他所写的这两篇评论文章都是针对大学生救老农这个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所写,迎合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们疯狂的吸收新鲜经验、试图打破过去十多年**的种种叛逆心理,一下子变成了所有大学生的偶像。
想象一下,一个人能写出《一代人》这样的诗歌来吐露了他们这代人的心声,接着又写了两篇符合他们心意的评论文章,号召所有人都尊重个人生命价值、提倡人性的解放,这样牛逼的人物怎么能不让大家敬佩呢?再加上这引起全社会所有知识分子层争论的两篇文章竟然是这个人一个人独自写出来的,如此有传奇色彩的事情怎能不让大家疯狂?怎能不让大家崇拜呢!
偶像啊!
无数大学生盯着手中或者是阅报栏里的《羊城晚报》头版,在心中歇斯底里的狂叫道。
(这章写的我很嗨,希望大家看的也很嗨!)
第56章 余波
( )1983年2月4日,一位美国歌手死了。她叫卡伦?卡彭特,是全球知名的美国流行歌手。这位没有爱过专业训练的通俗歌手,以她独特的醇正音色影响了世界。她演唱的歌曲《昔日重来》、《世界之巅》已成旷世经典。与全球各国报纸大肆惋惜的时候,中国的报纸仅在角落里登了一条短短的文化新闻,此时他们关注的是马克思逝世的100周年纪念日。
1983年3月8日,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美国总统里根,公开称呼苏联为“邪恶帝国”。同月,里根总统又推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几个月后,苏联人用Su-15战斗机的导弹击落了大韩航空007号民用航班作为反击,机上乘客及机组人员269人全数罹难。在全球新闻媒体好似饥饿的鲨鱼一般重新炒起冷战的新闻时,中国的报纸开始集中报道一个人,称这个人视“八十年代新雷锋”是中国的“当代保尔”,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海迪,她是个残疾人。
1983年的中国已经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已经成为经济特区。深圳“沙头角”这样小小的地名,也能一夜间名闻全国。可是中国的传媒依然和外面的世界没有接轨,在美国人开始大肆的宣传TCP/IP协议即将要取代了旧的网络协议,成为互联网基石的时候,中国人正在讨论着个人生命价值观讨论着人道主义与**的差异。
十年动乱,给一代人造成了深重的心灵创伤。当年的真诚和信仰,几乎在一夜之间,像雪崩一般被冲毁了。人生的困惑,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甚至到了无法摆脱的程度。这种痛苦,是一代人的痛苦。可是还没有等将着痛苦抚平,中国就开始改革开放了,太阳伞、尼龙袜、牛仔裤、蛤蟆镜、电子表、录音带,打火机,以及健牌、万宝路、骆驼香烟都突然闯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的蜂拥而来,让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
如何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如何防止各种外界的干扰、让中国平稳地前进,已经成为了政府的头等大事。而这或许就是国内媒体集中报道张海迪事迹的深层次原因。张海迪的最大价值,似乎就是她的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一坚定信念,正是回答此时中国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积极答案。
只是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未必。不然又怎么有了大学生值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的讨论呢?中国的政治家们,希望张海迪成为一种社会道德力量,像当年的雷锋、当年的赖宁一样影响此时大批大批因西风渐入而思想迷茫的中国青年人,可是他们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并没有成功。
而就在此时,戈文的两篇评论横空出世,不是灌输式的说教,不是强迫式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让每一个人认清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及社会道德……他提出的是每一个人中国青年人心底的反抗和挣扎,个人生命价值、个体的情绪、个人的命运……
于是他掀起了一场被后世评价为80年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
一场社会上的思想潮流绝对对政治文化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往往一场思潮,会影响到国家、影响到社会。而社会思潮一般是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续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的运动。
这场由戈文所引发的关于人道主义关于个人生命价值的社会思潮涉及思想界、理论界、教育界、文学界、新闻界……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卷入了进来,这无疑将戈文推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位置上,将其视为偶像、视为启蒙教父的大学生何其多也,便是在那些知识分子界也不乏崇拜者。只是这真的就是好事吗?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对于戈文适用吗?
这些天发生的这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般,奇峰迭起、**不断,这让戈文在高兴之余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为了梦想,他是想要成名、是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惊喜真的让他有些回不过神来。
仅仅两篇文章就让他成为了思想界的青年学者?!
仅仅两篇文章就让某些媒体评价说自己的这两篇评论与“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列为现代中国“四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而最让戈文喜出望外的是巴金老先生对于他的鼓励,一天巴金老先生正好在编辑部,看到戈文后,拍着他的肩膀亲切的说道:“戈文你很好!文人安身立命,靠的无非是才,学,识三个字。才是天生的,怎么教也教不出来的。学是后天努力的,只消勤奋一点就行了,也( 大时代之1983 http://www.xlawen.org/kan/3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