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起苍茫 > 龙起苍茫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如今看来,要找到这藏宝的地方就在这蛇身上。

    将黎氏父子与邵思定等巨凶连同证据一起送交到了殖民当局,等待他们的将是公正的审判与严厉的惩罚。

    李秉衡确信邵思定口中的财宝一定就在蛇庙,眼下也不着急,只是处理采矿机械公司等项目的招股事宜。

    此次复兴公司展示出来的实力让许多人钦佩不已,许多保皇派与守旧派的人也收敛了许多。就连南洋洪门的陈家也是刮目相看,上次与李秉衡起冲突的陈白松收起了暗算他的心思,不再公然叫嚣要给他颜色看。-====-

    一直到十二月初的时候,忙了许久的招商以及招股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等过了年也将为这些剥离出去的产业尽应尽的义务,并且为这些产业培训技术人员。

    塑料公司与味精公司正在紧张基建,机床公司等都在进行有条不紊的扩张。

    在新加坡的新船厂已经有三个万吨船台在建,预计到明年五月就能投用,而配套设备也正在生产与安装之中。

    这天李秉衡等人迎来了巴达维亚船厂新造的一艘三千五百吨轮船,除了蒸汽机,大部分材料与零件都是使用的复兴公司自产的。这艘船的到来,也让李秉衡将前几日正在酝酿的一项大行动提上了日程。

    受到蛇庙海盗藏宝的启发,李秉衡记忆中关于海盗藏宝的片段纷至沓来。在14-18世纪海盗昌盛时期,浩瀚的海洋上完全是一派混乱无序的景象。通过抢劫和掠夺,海盗们获取了大量的财宝,金银和钻石堆积如山。为了使将来的生活衣食无忧,海盗们把抢来的财宝掩埋在偏僻的地方。但是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海盗能够再次找到他们掩藏的财宝;与此相应的是,世界上各种肤色的寻宝者也一直在寻求宝藏的下落。穿越前他曾亲自与手下在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的几处小岛上找到过散落的海盗藏宝,总数仅黄金就有数十吨之多,其他珠宝等物不计其数。

    17世纪末,在马达加斯加和马拉巴海岸间,大海盗威廉.金特船长劫掠了印度莫卧尔帝国奥朗普斯亲王的一支舰队,难以数计、价值连城的战利品落入他的掌心。印度莫卧尔帝国统治者奥朗普斯亲王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从印度这个盛产黄金与珠宝的国度得到的财富即便被劫走一整个舰队都无关大局。

    当然金特船长作为一名资深海盗头子,平生劫掠的财富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连同奥朗普斯亲王一整支舰队的财宝一起隐藏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之间的某个岛屿上。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尝试着寻找这笔庞大的财富。

    英国海军部都介入了寻找工作,极为讽刺的是,1952年,日本渔民为了躲避暴风雨来到了位于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的琉球群岛最北部一个叫做“净矿岛”的小岛上,在岛上发现的线索让日本一位海盗宝藏研究者终于找到了这笔财富,当然日本政府秘密的将这笔庞大的宝藏运了回去,并且以最严密的保护措施封锁关于这个宝藏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后来的崛起,多少跟这笔宝藏有一定的关系。

    两年后日本又在这个小岛上离“金特藏宝地”不远处发现了海盗藏宝,半公开的消息中提到这笔财富价值将近数百亿美元。

    蛇庙的财宝还不确定,但“净矿岛”上的这两笔宝藏却是相当确定可以到手的。李秉衡带着两个特种作战大队与一艘货船向琉球出发。

    “净矿岛”是个毫无人烟的荒岛,即便有人上去,也是躲避风浪与暴雨。这样的小岛其实有很多,其中部分都是海盗藏宝的最佳场所。

    一路隐藏踪迹到了琉球群岛附近,到夜色暗了下来才直扑“净矿岛”。上岸后,两个特种大队一南一北,分散开来搜索,只要能找到其中一处藏宝,那么另一处也就在眼前。李秉衡带人在岛上搜索的时候,也不得不叹息后来那批藏宝人的运气之差,与金特的藏宝擦肩而过。

    最终李秉衡带着“东方之剑”大队在最茂密的灌木丛后面发现了一个通往山洞的入口。于是众人亮起矿工灯,一步步摸索着向前,通过了一道石门,来到一间更黑暗的石室中。进去之后所有人在那里停下脚步,急速地张大眼睛盯着满地的铁箱子。李秉衡略带激动得打开沉甸甸的箱盖时,奇异的景象呈现在他的面前,这里不仅有多的令人不敢相信的金币和银币在闪闪发光,更有美妙绝伦的首饰和珠宝。金条、美丽绝伦的珍珠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而且有李子般大小的钻石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极其炫目的珠宝首饰。所有人的眼睛都花了,甚至怀疑是在梦中。即便接受了将近一年的严格训练,基本有了特种兵的素质,但许多人仍然无法平复激动地心情。但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他们也练就了严明的纪律,以及对李秉衡的忠诚。眼下包括大队长方声洞在内,他们都别过头去,等待着李秉衡的指示。

    这些财宝看样子少说也有两百多吨,两个大队即便按照平时训练的负重七十公斤一人运送,也得分成几次,更何况这些东西运送有难度。李秉衡立即让方声洞组织大队开始运送,分工完毕后,都井井有条的开始工作起来。连附近的“南海王子”大队都被信号叫了过来加入到运宝行列中。李秉衡则带着李燮和与徐锡麟等人继续寻找另一笔宝藏,不过半个小时,就在不远处发现了这个“倒霉蛋宝藏”,虽然数目不如金特藏宝,但都是以金银为主。

    等到将这两笔藏宝尽数搬运到货船上,已是凌晨六点多,前后花了十个多小时。众人都累得上船后就倒在甲板上哈哈大笑起来,受到感染的李秉衡也在晨光中露出了微笑。

    休息片刻后众人就立即返航,一路虽然被不少渔船发现,幸运的是没有遇见各**舰,有惊无险的返回到了槟榔屿港口。港口附近被复兴公司征用了一片地,新建了特种作战训练基地。这个训练基地位于一个峡口中,三面被悬崖包围,就一个出口。并且还挖了大型防空洞与地下设施,这批宝藏正好可以藏在下面。一等入了夜,众人就立刻开始转运工作,得益于货船上的起吊装置,运送过程被加快了不少。

    等到所有的宝藏都被藏到了基地下面,累得差点虚脱的众人都欢呼起来。李秉衡适时地给他们又一个惊喜,每一个人包括留守槟榔屿的安保处兄弟都可以得到五公斤黄金,五十公斤白银,以及一定数量的宝石。这些将作为即将成立的复兴银行的股份,并且每人都可以领到一千美金的奖金。这个承诺让所有人都兴奋的欢呼雀跃起来,忘记了身体的疲惫。

    这些特种兵都是他的心肝宝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训练到这个地步,也是对他最忠诚的一批人。不但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来训练,还要学会各种军事理论,将来队伍扩建时这些人都将是骨干。

    休息一夜后,又经过一整天的清点,光黄金就有一百一十六吨半,白银八十二吨多,各种宝石十数吨,其他各种器皿、文物等也不在少数。这个数目也与李秉衡的预计差不多,跟在后世从日本得到的情报上的数目也相差不远。

    这个数目让大家都陷入了狂热,在李秉衡许诺将继续带领他们寻宝后,对宝藏的狂想才告一段落,投入到正常的训练中去。

    有了这笔财富,光华银行的资本从一开始就将异常雄厚,不仅从产业上给与了南洋华商阶层的支持,将来也会在资本上给与支持。

    整合了张、黄以及几家华商银行的资源后,在槟城的光华银行总行将在数天后挂牌开业。槟榔屿附近随着光华银行的成立,以及复兴公司的招股与招商工作到了最**而热闹非凡。

    槟榔屿成了华商云集的胜地,这边新加坡的码头上,康有为则戴着瓜皮帽,穿着马褂登上了岸。

    第四章 打造财团 第一节 政党

    李秉衡本意在槟榔屿忙着复兴公司开发诸事,可以逃避诸多政客的口水。-====-没料到康有为的一众拥护者大摇大摆的找上门来,听说李秉衡在槟城后,保皇派中人大剌剌的派人来送信让李秉衡到新加坡的华商总会去见拜见康有为。

    哑然失笑之余,这才明白康有为等人在华侨中的影响力。据说以前孙先生等人初来南洋时,也是局面甚艰。后来在林义顺与张永福等人的帮助下,才站住了脚,并且用报纸等舆论来对抗保皇派,争取了不少南洋华侨的人心。

    康有为到了总商会后俨然以海外华人的政治首脑自居,实际是为了打击同盟会的影响力,让人哭笑不得。

    此人李秉衡在后世也曾读过他写的一些文章与维新理论。总体来说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旧式知识分子对强国之路的探索,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可以说能力是有。从《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两书就能看出他善于投机之处,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又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都是为他的维新变法服务的,也体现了他的精明之处。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又是害怕革命的,为人心胸狭窄又奸诈,睚眦必报。对于孙先生曾经百般羞辱与打击,在保皇派控制的报纸上大肆污蔑并攻击革命党人。

    这又让李秉衡想起一件往事来,当年孙先生离檀香山赴旧金山以宣扬革命思想,被康有为暗算向美国移民机构告密,而被抓入监牢,经洪门多方营救才得脱。康有为之所以怕孙先生到美国与加拿大去宣传革命,一是本身仇视革命,最重要的一点是怕保皇派人在美的财产受到影响。

    康有为等人在美洲大陆一开始受到了欢迎,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很是蛊惑了一大批爱国华侨,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献出自己的财产。保皇派人在许多华侨产业中居然都有了股份,筹饷更是容易。所以可以说他们这一群人是以宣扬立宪思想与强国等理念作为敛财的工具,象这么样的人李秉衡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但最先找到他的政治人物却不是康有为,而是陶成章与居正等人。~~~~

    当陶成章道明前来筹饷的来意后,李秉衡笑着对他说道:“焕卿兄此来是以同盟会名义还是光复会名义?”

    陶成章满面通红,自己之前在浙江的言行的确太过狭隘,但他是个能言善辩之人,摇着他那胖脸说道:“此行不为党派,只为革命。我来乃为《民报》筹饷,宣扬革命道理。”

    见他还有羞惭之心,又想到当时《南洋总汇报》诋毁革命,鼓吹保皇,幸亏他痛言革命之由,批驳立宪谬论,使《南洋总汇报》不敢与他争辩,革命派势力为之大振。当时在南洋宣传革命,筹集粮饷的确有汗马功劳。也不再跟他计较,拉起他的手诚恳的说道:“焕卿兄,之前《民报》资金不足,并非孙先生之过。革命工作处处需要资金,到处捉襟见肘。几次起义每每败于粮饷武器不济。有人怪孙先生将资金用于起义,而不肯多付于《民报》,起义失败又对孙先生多加诋毁。革命思想固然需要宣扬,但军事方为根本,目前无政治之法可使满清自退。再者,焕卿兄提倡暗杀,而非举事。此乃理念之争,不能意气用事。以往皆言端方一去革命必成,我与伯荪往刺端方后,清廷如故。何也?此次惠州、潮州事败,何故于报刊攻讦孙先生。宗旨不合,可争辩,不可毁人清誉。报纸上多见弯曲事实、恶意诋毁之言,同为革命同志,安敢若此?”说完,眉眼凝聚威严,直视陶成章,仔细观察他的表情。

    陶成章面不改色道:“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又天性褊狭,为人卤莽轻听。我等于旁劝之,终不听。故有数败,既伤我革命元气,又徒费银钱无数。长此以往,我等之助力华侨商人心必寒,而不敢多行襄助。我等于报纸所言,乃事实尔。我亦为同盟会中人,并非党争,乃同志之诤言。”

    略微有些失望,长叹一声说道:“我等革命同志一荣俱荣,唇亡齿寒。因一时之败,而于舆论多加打击,并非同志所为。孙先生反复奔走多年,起事多次,败而不馁。若为同志,当顾全大局,团结一心。此次光复会中人在舆论的分裂之言,实大伤革命元气。况且同盟会中有些同志宗旨不合,稍有不满便要跳出来发难。若是这总理人人当得,孙先生早就相让。至有此后东京共进会之事。革命阵营分裂已现端倪。”

    见李秉衡望向自己,一旁的居正连连摆手道:“光华言重言重了!当时东京本部因人事、意气和宗派的纠纷,组织日趋松散。若干籍隶长江中游数省、在会党中有较高地位的会员,如四川张百祥、湖北刘公、彭汉遗、湖南焦达峰、江西邓文翚等,认为同盟会行动舒缓,不重视在长江流域起义,因而倡议另行组织一个革命团体,以结纳会党为主,谋在长江发难。故此哥老会、三合会、孝义会、三点会等公推了江湖大哥张百祥任会长。当时都同意仍为同盟会外围组织,称为同盟会特别行动队。”

    “此举仍为立异,同盟会既为革命正统,何故又立二统,自行其事?”

    同来的朱执信也说道:“当时我就是不同意的,连谭有府(即谭人风)都力持不可,言明此乃与同盟会分道扬镳之举。此后果然自行其事,对我同盟会之指示与部署置若罔闻。”

    李秉衡又问:“如今既革命有二统,二统谁将为正?”

    站在居正旁边的焦达峰大笑道:“如今兵未起,何急也?异日同盟会功盛,我等则附同盟会;我等功盛,尔等亦当附我。”

    陶成章听了这些言语,才知道自己当初的确是莽撞了些,但他为人狭隘,又不容人,也是一时对孙先生不满而发泄。此时却将后悔之心抛在脑后,仔细盘算着如何说话。眼下有求于人,只能低头不语。

    “鞠荪兄(焦达峰字),如今革命尚未成功,队伍中已经言称你我,这你与我可能和谐?”

    焦达峰年轻气盛,又粗豪不羁,大笑道:“正是乱世出英雄,谁能抗的起那片天,谁就为那霸主。但凭有本事之人去取。”

    见他说话如此,也不多说,问道:“不知鞠荪兄此来何事?”

    焦达峰挥了挥手说道:“我等拟于长江上下数省联络会党同志,同时举事,如今尚缺银饷百万,以购军械。还望光华代为引荐各方大资本家商人。”

    “引荐说不上,若有机会,愿意效劳。”

    “听闻复兴公司为革命兴办军工,可否略分拨一二?”焦达峰又问。

    陶成章也说道:“还望光华成全,《民报》尚缺资金若干,另外安置浙江同志在南洋各处安身所用。”

    李秉衡笑着说道:“此事倒是简单,我复兴公司曾与孙先生有约,每月利润中抽成为同盟会革命所用之资金。此事我准备交由朱公主持。至于军械,乃从同盟会革命资金中抽取而建。若要军械等物也可向孙先生阐明原因,让他酌情分拨。”

    朱执信来时孙先生已告知复兴公司这边要求他过来协助李秉衡处理复兴公司事务,见此时李秉衡把话挑明,暗自头疼起来。

    朱执信是学经济出身,又精通政法,对军事略知一二,是有大才干之人,李秉衡把他从孙先生身边要过来也是无奈之举,人才缺口实在太大,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陶成章问道:“不知这革命资金使用是何章程?”

    “焕卿兄莫急,浙江同志我已安顿好,而《民报》之事还请枚叔(章太炎字)先生亲来,可向执信先生申请,孙先生批准便可拨放。目前资金充裕,断然不会让您失望。况且我还想聘请二位从事教育与舆论工作。”

    陶成章闻言大喜,顿时忘了刚才对李秉衡的不快。

    李秉衡转过头又正色说道:“觉生(居正字)先生,这次来了你就别走了。这边有许多事要交给你主持。”

    居正也是个豪迈之人,闻言知道必是大事,立马答应下来。更何况自己也开始意识到当初一时之快为共进会起草协议等举动对同盟会的伤害,也幸亏孙先生对自己倍加信任而未见怪。

    焦达峰见同来的都已顺利解决问题,急道:“那军械一事光华怎么说?”

    李秉衡有些为难,眼下镇南关之战迫在眉睫,即要为此囤积武器弹药,又要满足自己这边的需要。

    正在为难之际,朱执信摇头说道:“目前我同盟会也发难在既,武器自用尚且不够。还请去孙先生处申请,看他怎么说。”

    焦达峰想恐怕是没什么希望,又说道:“我等共进会亦是同盟会一员,何谈自用他用,都是为革命举事。”

    朱执信在一旁揶揄道:“方才鞠荪兄还说革命分为二统,此时怎么又变成一家了?”

    焦达峰却气急,跺了跺脚,转身就走。

    几人呼之不住,只得无法。

    李秉衡见又多了三人上门来帮忙,心里却乐开了花。

    第四章 打造财团 第二节 非议

    像居正这样一身跨数党的人在同盟会中实在太多,可见同盟会组织松垮之极。-====-并且作为秘密组织,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同属一个会。而且由于理念上的冲突导致会中纠纷不断,在孙中山离开日本后,日本总部一直是宋教仁等人在维持,但由于威望不够,并且谁都想成为主导,可以说革命组织四分五裂,无法形成统一的战力。

    这次陶成章与章炳麟到南洋后,许多同盟会中人对李秉衡的意见很大,之前徐锡麟等人在南洋得到重用已经让胡汉民等人深为不满。汪精卫更是公然批判李秉衡批着同盟会的外衣自行其是,聚集各方势力满足个人野心。

    不仅是同盟会内部,就连共进会与汤化龙等领导的立宪组织都对李秉衡多次在公共场合予以批判,这让李秉衡本来忙着为革命力量布局的心陡然冷了几分。

    由于南洋各地一直是革命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地点,如今许多富商渐渐受李秉衡的影响投资于实业,并且热心公益与教育,革命组织的资金来源还得通过李秉衡的复兴公司筹集。

    这次焦达峰在南洋的筹饷很不成功,支持保皇派与立宪派的富商都不搭理他,而即便李秉衡替他引荐华商总会的几位大佬,效果仍然不明显。这个湖南与湖北等地的江湖会党与地方豪强组织的革命组织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响应,用张振勋的话来说便是这些地方顽固势力只会想着自己的利益,顶多做个两面派,不会顾全大局。这句话也在后世的历史得到应验,并且导致革命果实被元大头攥取。

    居正被李秉衡派到亚齐岛上帮助训练抵抗组织与土著武装,之前李燮和等人已经帮助训练了两千多名的乡勇,这些人中大部分已经前往越南,准备发动镇南关起义。考虑到婆罗洲的产业越来越大,与荷兰殖民者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李秉衡考虑在亚齐训练抵抗组织与土著游击队,在苏门答腊地区骚扰荷兰殖民军,以牵制对方的兵力,让他们无暇分身对婆罗洲的布局进行干扰。

    首批自己训练的抵抗组织成员有三千名,加上一千五百人的当地土著,这个数字令居正等人感到了困惑,复兴公司到底想干什么?但李秉衡对自己的信任与重用让他心存感激,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号召了一批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无党派观念的革命同志,加上之前道森与汉斯等教官,军事训练班子初步搭成。这些士兵简单训练后将会分出一部分前往婆罗洲的坤甸等地继续进行训练,并防备当地与荷兰殖民者勾结的土著武装。

    居正的意见是对这些人进行初步的军事训练,其中的精英这培养成军官为将来作打算。凭着先进的武器完全可以与殖民军队进行抗衡,而大批经过初步训练的华人子弟也将成为民间的预备力量。

    李秉衡立即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加紧聘请有经验的军事教官,并且吸引一批有军事素养的革命组织成员前来。他也有信心将他们变成与李燮和等人一样,为复兴公司的南洋战略而献出自己的忠诚。将来南洋的摊子太大,有必要现在就培植自己的力量。

    李秉衡在亚齐等地的举动让聚集在越南的几个同盟会大佬大伤脑筋,为此争论不休。

    黄兴与李秉衡素未谋面,对他的了解都是从胡汉民等人的嘴里得到,个性直白的他对南洋那边的动作很不理解,“我不明白眼下我等要从广西等地发动革命的时候,他们却在那边招惹荷兰人。我们派过去训练的起义清军与乡勇团练也被他们留下数百名,实在是胆大包天。即便他们提供武器银饷,但我看来他们是借资助革命的由头培植自己的势力,看看柱中与老居就知道。我看李光华是个野心家,准备在南洋占山为王,与共进会的人一个模样。”

    以张继与田桐为首的一干书生理论家在同盟会中势力不小,之前对孙中山邀请一名商人加入同盟会并委以重任大有意见,“我一直说要宣传革命思想,能让这些商人懂得革命思想是好事,但让他们掺和进来却是乱了章程,他们只需要为我们提供银饷便好。将来治国还得靠各派政治人士,让商人参与治国,纯粹是瞎扯蛋。看看这李光华做了些什么?为了商人的利益他们可以不顾大局的区招惹荷兰人,还有他们想在婆罗洲图谋不轨,无一不是为了他们经商的利益所驱动。当初看他热心革命,如今看来是头白眼狼。我看还是绕开他自己筹款,不用受他制约。更何况他长了豹子胆,想在洋人的地盘当豪强,恐怕不会善终,我等还是不要受他牵连。”

    从南洋押解军械而来的胡汉民愤然道:“不错,在南洋不少事情还得我去征询他的意见。我的命令他也不全盘接受,反而拉拢我同盟会中人为他效力,如今连居正先生都到了他的麾下。我看我这个南洋支部还有什么意义继续存在?别的不敢说,这李光华是靠着同盟会这棵大树挖我们的墙角,早晚被他蛀去一大节枝干。”

    孙先生一直沉默着,须臾缓缓说道:“不管如何,光华是真心为了革命的。与荷兰殖民当局对撼极为不智,将来恐怕惹祸上身。此间事了,我当亲自前往槟榔屿与光华就此事商议。眼下的确应该集中力量发动革命推翻满清,再图其他。光华的心思无非是想要南洋这块地盘于我华人生息,但本末倒置,须知国内诸事方为根本。”看到许多人对李秉衡都是满肚子的牢骚,只能如此解说。

    这时居正发来了电报,孙先生的秘书池亨吉匆匆赶来,对着众人并没有读电报内容,而是直接说道:“那边准备在婆罗洲建国,居正已经同意替李光华效力,为他训练武装。他并没有说于何处训练,有多少人数,但依我看这次李光华所图非小,光复会与其他革命同志有许多以他马首是瞻,所以想必他有恃无恐。”

    “建国?”所人人包括孙先生都站了起来。

    “这不是胡闹吗?列强于南洋有诸多利益,断然不会允许我中国人在此建国。李光华未免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大祸将至。”黄兴直着嗓子吼道。

    孙先生也眉头紧锁,说道:“想必是想复兰芳之国,于法理上,的确可行。但荷兰人的枪炮不会这样想。光华此刻操之过急,操之过急。克强可速往南洋,劝告光华,不可冒天下之大不讳。”

    池亨吉苦笑了一声,说道:“朱君也有电报,说那边铁了心的要跟着李光华大干一场,说是荷兰人见复兴公司大部产业搬去他处,怀恨在心,难免纠纷。李光华态度坚决,声称决不妥协。”

    “好一个决不妥协,我孙某人革命十数年,世人都说我妥协,却不知我不得不妥协,李光华血气方刚,必是与我当年一样,须得受些挫折才会妥协。”

    黄兴建议取消与复兴公司的合作,有半数的人赞同,其他人念着李秉衡的为人,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决定暂时等过了镇南关这关再说。

    在场的许多人都知道复兴公司的武器精良,如果没有这些武器,那么此次镇南关起事准备没有这么妥当。

    复兴公司新近研发的大口径狙击枪可以说给亚齐与苏门答腊等地的荷兰殖民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亚齐南部小镇洞务驻扎了数百名由荷兰人担任军官的殖民地军队,其中大部分士兵是爪哇各地的土著。亚齐的土著游击队对荷兰人与爪哇人都恨之入骨,最近一短时间的骚扰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恐慌。

    “叭”,随着一声轻轻的枪机机械声,“又是一个”,秦和更兴奋的说道。从望远镜中看到被击中的荷兰军官被打的像烂西瓜的头部,附近的殖民军纷纷抱着头四散躲藏。这是入月以来这个驻地被射杀的第四十六个荷兰军官,也是秦和更的第七个成果。

    迅速隐蔽后,吉布对着秦和更竖起大拇指,虽然语言不通,但几个月的相处让两人形成了默契。利用当地人对地形的熟悉,各个狙击小组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对荷兰军官的射杀行动。一旦附近驻军的荷兰军官损失惨重,那么那些土著兵的战斗力将立即下降几个档次。

    苏门答腊的几个殖民军驻点不断的遭受着狙杀与偷袭,这些隐藏在暗中的对手让殖民军防不胜防,损失惨重。

    荷兰殖民当局在印尼各地有将近十万人的军队,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都不强。除了在爪哇的三个师战斗力稍强,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军第四师与第五师更是装备落后,训练陈旧。

    苏门答腊的两个师荷兰人较少,只有将近五千人,李秉衡保持了足够的耐心与他们在亚齐的丛林周旋。

    在李燮和负责训练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以战带训的习惯,通过不断的袭击与骚扰从中吸取经验。亚齐当地的土著游击队潜伏于山林之间,俟机外出袭击荷兰人控制的城镇,这种战法已经延续了数十年,也让殖民军头痛不已。如今又有经验丰富的军官对他们进行训练,并且武装精良的武器,这些土著游击队与中国人的抵抗组织加在一起,将是殖民军的大麻烦。

    最近的几个月已经有数百名荷兰军官被暗杀,其余的荷兰军官整日陷入恐惧的阴影中,惶惶不可终日。这让殖民当局毫无办法,本来对亚齐的完全占领的计划已经拖了数年,再这么下去亚齐的抵抗运动越来越烈,到时只怕难以控制。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只能让各个据点驻军龟缩不出,组织大队人马准备进行围剿。

    第四章 打造财团 第三节 镇南关

    黄仲涵这两天受到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休兹的连续召见,询问办学、华商会以及与西门子合资等事项。

    他是殖民当局推荐由荷兰皇帝亲自任命的“甲必丹”,也就是管理全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事务的最高长官。他也预料到婆罗洲最近一段时间的大动作必然会引起殖民当局的关注并疑虑。之前李秉衡已经给他一套开发当地,增加税收等托词,再加上许诺与荷兰商人合资兴办工厂后,休兹才没有过多的追究西方资本在当地的损失。

    殖民当局最近被亚齐与加里曼丹各地愈演愈烈的抵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亚齐各地本来就难以征服,眼下竟更加难对付起来。而西加里曼丹原兰芳共和国地区也零星有不少的袭击当地驻军与殖民长官的活动。

    后世历史亚齐要到1910年左右才被安全镇压,而现在有了李秉衡在背后搞的小动作,恐怕亚齐全境到时都不为荷兰殖民者所有。

    即便康有为来访,休兹也只是让下面略微招待一番。

    不过康有为此行目的在复兴公司身上,也没有介意。一直赖在华商总会,每日与一干徒子徒孙鼓吹维新理论,打击革命思想。

    保皇派与守旧派一干华侨富商则在旁摇旗呐喊,《南洋文汇报》一扫之前的颓唐之势,拼命鼓吹康圣人的立宪理论。

    正当黄仲涵不胜其烦之时,李秉衡来电说陶成章与章太炎都在分别赶往槟城与新加坡,分别主持《中兴日报》与《民报》英属东印度分部并且负责当地的教育事业。闻听这两人正在赶来,黄仲涵大为振奋。最近这段时间本来事务繁忙,又被保皇派人烦的精神紧张,连陪几个宠爱的小妾的心情都没有。

    李秉衡在电报中打趣他道:“闻听几位夫人在家中吵嚷要与康南海对面开战,特请陶、章两位大贤前往劝慰,康圣人名誉可扫地,面皮不可破,又恐几位夫人落下巨爪狮吼之名……”

    黄仲涵家中夫人数十位,也一直以自己男精强壮自诩,从不介意别人打趣他。 家中夫人若是生了混血,他一概不认,若是生了中国种,他一律当成自己的儿子。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玩世不恭背后的博大胸怀。

    陶成章与章太炎还在路上,胡汉民与汪精卫已经率先发难,在新加坡的《中兴日报》上发文章批驳保皇派,田桐更是犀利,直指保皇派的国民宪政会与政闻社以往种种以宣传立宪思想实际为己敛财的龌龊勾当。

    章太炎在路上见论战开始,也是宝刀出匣,迅速作文一篇,言辞更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他的徒弟钱玄同也是初见锋芒,言辞犀利更胜其师。

    在日本主持同盟会总部的宋教仁也带人在报刊上与保皇派论战,尤其宋教仁文笔精辟,用辞文雅但却令人警醒。

    一时同盟会声势四起,在南洋尤其对保皇派形成围攻之势。康有为等人最怕的就是章太炎,闻听他也开炮,并准备大动干戈,连忙大量召集门徒在各地声援。《南洋总汇报》为此接二连三地添兵助战,康有为最得意的弟子徐勤和伍宪子都曾来亲自坐镇。

    孙先生也以南洋小学生的笔名在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以充足的论据批驳了保皇党人的谬论。

    此次华商大会也有一个好处,大大的分化了支持保皇派的华侨阵营。许多人或是清醒,或是为利所驱使,开始不为保皇派所任意驱使。

    康有为见论战声势越来越大,渐渐力不从心。众门徒也是苦苦支撑,在辩论中损失惨重。康有为大张旗鼓的宣扬往欧洲宣扬立宪思想,实际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跑路,留下一干门徒与铁杆华侨商人继续奋战,但气焰已经没有先前嚣张了。

    一场闹剧终于落下帷幕,虽然没有对各项事务造成实际的影响,但总归让人心神不宁。大家都松了口气,专注眼前事来。

    眼下已是十二月初,越南的天气已经有些冷,在越南筹备的攻打镇南关的孙先生与黄兴等人却毫不在意,仍然是哔叽西装与衬衫。

    眼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从巴达维亚运过来的一批火炮。那边的兵工厂已经能够仿制75小姐与几种迫击炮,105榴弹炮还在研发,不过这边已经有了九门。之前人员不整,武器缺乏,粮饷不继。但眼下这些困难已不是问题,有了李秉衡带头的南洋华商的支持,准备在广西毕其功于一役的同盟会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初步准备妥当,孙中山先生乃派王和顺为先锋,主持进攻镇南关事宜,一面又电令黄明堂由左州带着队伍前往与王和顺会师。怎知黄明堂如期而至,王和顺沿途耽搁,于是孙先生就改派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在亚齐跟着李燮和等人训练乡勇的冯祥为司令。先以李佑卿与何伍为支队长,二人纠集义勇乡团百余人,于十一月十六日夜里绕过镇南关背后而潜入偷袭。镇南关有三个炮台,革命军由断涧危崖以绳缒上第三炮台,呼啸而入,守兵以为从天而降,纷纷狼狈奔逃,革命兵衔尾追击,陆续攻克第二、第一炮台,据获160毫米大炮四门、70毫米大炮十门,步枪400余支,于是革命军旗帜飘扬于镇南关上。

    孙中山先生偕黄兴、胡汉民、日人池亨吉、法国退役炮兵上尉狄男爵于第二天夜晚入驻镇南关要塞,大行犒赏。本拟集合防城之役退驻十万大山的部队会攻龙州,不料十万大山的部队因路远赶不及,于是暂时布防四处,据守镇南关的三炮台,等待部队来会合。而广西清军由陆荣廷率领,不下千人向革命军作战。革命军有巨炮在手中,手里有的火炮已能施放自如。法国炮兵上尉负责指挥发炮,血战七昼夜,清军死伤八百余人,陆荣廷只带着数十残兵狼狈奔逃,革命军只死二人。陆荣廷见革命军声势甚壮,断定孙中山先生已由越南前来镇南关,乃以诈降方法刺探革命军虚实,亲自写信求降。实际此人奸诈异常,一旦孙先生回信,那么说明他本人就(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