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部分阅读
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们来了这边一年多了,光华始终没忘记咱们,逢年过节总是送些东西过来,常在信件中提到我们几个的名字,让练才慰问咱们,实在是个有情有义的。练才与他更是兄弟情深,换了别人,才一起待了几个月,一年多不见早生分了,如今又是一国总理,可他还不是照样对练才与我等几个推心置腹?别的不说,只看光华银行的股份当初我们那帮老兄弟人人都有,连我们几个在四川的他都没忘记,足见他是个念旧重情的,这样的英主不跟随我们又去何处安生?”在四川待了这么久,早就收敛起当初的桀骜,变得沉稳起来,一心一意的完成李秉衡的嘱托。
“是啊,眼见着这块不毛之地在我们的手中逐渐的翻天覆地变化起来,南洋那边有怎样的奇迹都是可能的。光华是个干大事的,指不定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出来。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从云南跑出来闯荡,到南洋认识了光华,认识了这帮兄弟。”想到在巴达维亚的日子,两人都是唏嘘不已,仿佛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幕,永生难忘。
望着西边的夕阳,映红了漫天的晚霞,分外使人怀念过去。几人默默的坐着,心里安静一片,祝福着在南洋奋斗的兄弟们,寄托着几分思念与牵挂。
兄弟们,你们在南洋好吗?
第134节 西藏乃是重地
今天是上午去了常州刚回来,下午还要去单位补一个班,这章是半夜两点起床码出来的,等会还有一章。看在我勤快的份上,大家多多支持吧!
孙中山带着同盟会元老访问坤甸的消息见报后,熊克武与温生才等人也在商量着对策,同盟会与李秉衡集团的合作陷入低潮后,四川所幸有温生才力主,双方在四川的活动才没有半途而废。尤其是辛苦拉起的一支队伍仍然在温生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七千多人的加强旅,等到在会理开设的小型军校成立后,经过军官培养与扩编,该师将在明年正式升格为一万二千余人的乙种师。
这个消息由温生才传达给熊成基与熊克武后,两人都高兴坏了,这预示着李秉衡开始正式在四川经营,如果说之前全是打基础的话,那接下来该是大举进入了。而孙中山对坤甸的造访,也似乎预示着西南战略即将重启。几人都不是笨人,这两天一直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温生才义薄云天,年龄又长,军中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敬服他的。忠厚的副旅长兼第二团团长熊克武常常告诫手下的川籍官兵,不能生出川人地域偏见,要坚决服从熊旅长等人的命令。其实不用他多加提点,川籍官兵也都知道熊成基与温生才等人的品格。
温生才自幼失牯,尝尽了人间冷暖,年龄又长,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对这帮在川西这个苦地方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很是照顾,虽然不参加军务,但在后勤上颇多照顾,尽心尽力,李秉衡常常体恤他,给他从南洋送来不少物事,常常刚到营地就随手分给其他弟兄,用自己的钱给家里穷苦的弟兄补贴家用,照顾对方家人,众人都看在眼里,常常感动万分。
熊成基、熊克武、倪映典与佘英等人以亲兄视之,几人感情甚深,在四川的合作无间也让他们培养出了足够的默契。
“哥老会的兄弟请示是否在广安发动起义,我之前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在这里有更重的任务,这边的钢铁厂与军工厂建起来,比发动十场起义都管用。可如今孙先生到坤甸了,很有可能会重新发动西南几省的同时起义,你们怎么看?”熊克武是厚眼泡,看起来一脸忠厚,实际是个倔强之人,心中极有主见,也是标准的军人,原则性极强。
温生才笑着听完,又看着熊成基说道:“味根呢?你是什么看法?”
熊成基长笑一声,说道:“我之前只知道军事,如今跟着兄长建设的多了,才知道工业的紧要。 即便我们一城一地之胜,但对全局无益,当以西南战略为主。不然就凭我们手中的兵力出其不意说不得能攻入成都,到时候还是无济于事。当初我们安庆与杭州都攻了下来,最后还是形势不由人。不能再几十人几百人就贸然的起事,凭添牺牲罢了。”
温生才为熊克武掸去肩膀上的灰土,笑着说道:“光华马上要有大手笔,千万将会理六县看紧了,到时候这里乃是建设要地。此外,在云南、贵州两地的护矿队再增派过去些,那里的几处大矿都是光华反复交代要抓在手里的,如今我掌管西南数省的矿务,这几省盗匪又多,矿务局多掌握些武力也是名正言顺。让那些会党弟兄不要冒险,靠着护矿队逐渐的掌握这几省的地盘将我们这里的土地政策推行,到时兴办工业,拉拢地方势力,一呼百应,革命何愁不成?我们要着眼大事,不能凭着一腔热血。没遇见光华时,我也跟你们一般的不顾一切,如今有了更好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走?”
熊克武站的笔直,木讷的表情后面全是暖意在身周流动。
“明日我便回成都,等那边公事完了,就去重庆码头,那边又有一批东西从南洋过来,到时候有你们乐的。”
熊成基乐呵呵的搓着手,就连熊克武也是眼睛发亮,去年运过来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以及工程机械添了无上助力,早就听说要过来一批重型卡车,根据这里的路况将会专门设计军用卡车,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拥有大量重型火炮将成为现实。
“我到这边来转了些日子,成都的那帮官僚恐怕早以为我丧身于匪患中了,这次回去,怕是要惊他们一惊。”温生才爽朗的笑道。
“哼,自从锡良出任云贵总督后,那边的一帮官僚越发的不像话了,不过锡良前几天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后,立宪派要员李经羲将接任,虽然之前我们与锡良合作了多次,但我们在云贵的防备要加大,不能掉以轻心。”对锡良素有好感的熊克武说道。
温生才叹息道:“锡良此人正直清廉、勤政务实,是满清官员中难得的政绩颇佳,又仁慈友爱,作风朴实的的,我与他短短相交,若不是满汉之争,说不得将他当个知己好友。”
锡良到了云南后,根据教育落后、财政拮据、外交棘手等情况进行了大力的整顿,重点抓了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整顿军备、修筑铁路、禁止鸦片等工作,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李秉衡让温生才亲自与他商谈修建成昆铁路一事,事情刚有眉目便调任,让温生才多有遗憾。
“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多次镇压我革命起义,手上沾满了我同志鲜血,他的兄弟赵尔巽如今又是四川总督,我们在藏西南的活动多有不便,要不是兄长与锡良交厚,手中又有武力,恐怕他们对我等的矿务也要横插一手。”说起四川的官场,熊克武有些气恼。
温生才好言安抚,叹道:“我对革命同志的牺牲也是痛心不已,我曾向光华申请暗杀赵尔丰,但光华极力劝阻,赵尔丰乃是干将,各为其主,他治川边藏务有大功,为民族计,断不可逞一时之快。”
见几人默然无语,又缓缓说道:“光华曾说过,英、俄等国对西藏虎视眈眈,企图通过西藏进入中国内地,打通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通道,进而控制整个中华。从而使得西藏对于我中华战略地位之重,川藏边路的自然与人为阻碍,直接导致了中央与西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畅达及信息沟通的不灵,更是直接成为满清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控制的障碍。前几年英国人在背后捣乱,藏边土司等贵族频频作乱,赵尔丰临危受命,在昌都铁腕治藏,卓有成效,尽心尽力,若贸然杀之,对我等无益。”
李秉衡对赵尔丰在昌都的动作一直保持着关注,在将四川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开发工作向孙中山等人介绍的同时,也向他们解释对清廷川边藏务的支持,“藏为川滇之毛,康为川滇之皮。藏为川滇之唇,康为川滇之齿,且为川滇之咽喉。我等在西南大手笔经营,其实英国人与边务是关键,满清反而不足为患。清廷尚知道‘保藏即所以保两川,保两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宁、苏六省之腹地,不可谓不重大’。赵尔丰除了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开;改土归流,废除繁重的农奴劳役;铺设川藏邮政线路;另外在各个要地设塘站屯兵,并且在边区练兵、兴学、采矿、开垦,这些若都能办成,将来对西藏的统治将是个关键基础。我让练才向赵尔丰要了采矿权,并且帮助开垦与兴学,护矿队与护垦队都是自己训练的武装力量。疏通川藏道路与邮政乃是重中之重,练才在那里开设洋灰厂、钢铁厂以及轧钢、钢丝厂,这边与西门子合资的邮政公司前往该地区帮助架设邮政线路,都是为了早日便利川藏往来。若是几年后有了成就,资金也充足,我意架设川藏铁路,从成都修到拉萨,将西藏牢牢的掌握在我中华手中。不仅是西藏,蒙疆、西北边疆将来都是大患,当提前筹谋。”
众人早对温生才在四川的种种神往不已,又听得温生才已插手川边藏务,就连谢持、汪精卫等对李秉衡极为不屑之人也是钦佩不已。
孙中山大声叫好,连连称赞道:“我一直说光华是个实干家,做事都深谋远虑,若是不说我们竟不知道已埋下这么大一番伏笔,川边藏务能理顺,实乃我中华之幸。”
谢持等人纷纷问道:“川边藏区艰苦,想必万事不易,不知那边可有什么难处,我同盟会同志也好从旁相助。”
李秉衡诚恳说道:“其他都好办,就是有两个难处不得办法,一是在那边兴学不易,缺少人才,没人愿意去那苦地方。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虽然南洋这边去了不少医生,带去不少医药,但这边发展尚嫌不足,无法过多顾及那边。”
孙中山认真的听着,仔细记下,对着汪精卫等人说道:“我们也要尽尽力,多发动革命青年支援川边,我看光华做的很对,热血青年委实不易因革命起事而牺牲,应该让他们的知识与才能用到实处,造反这些活计,还是交给我们这些亡命之徒的好。”
听到他后面开起了玩笑,众人都轻松的笑了起来。
汪精卫笑着说道:“我们慢慢想办法,至于医疗,我看可以拜托在上海的张竹君女士,她在南市上海医院任监院(院长),在上海医学界颇有名望,又是展堂(胡汉民字)等人的好友,让她登高一呼,定能有不少医学人才愿意入川。”
众人纷纷应是,这些事须有有名望之人动员方能达成,让张竹君出面正合适。
李秉衡听得提起张竹君,不由想到:莫非就是那位女权运动的杰出女士?
第135节 关于一战前的规划
昨晚只睡了2个小时,辛苦码了这两章,大家多支持啊。 点推、收藏,鲜花,来吧。
历史的天空群星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杰出人物,用刀剑笔墨留下了不灭痕迹,让后人追忆。华夏大地,自古如此。而这个时代,仍然人才辈出,精英层出不穷,争抢主导历史走向。
李秉衡常常感叹治兰芳易,治中华难,盖因如此。接下来的中华舞台将分外精彩,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汉奸走狗、伟人,在中华大地写下他们的一页。
一个人的确很难改变历史,但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强有力的利益集团,应该可以撬动历史的支点,改变它的走向。
中华,中华,可否使你远离那些惨痛与破灭?
夜深人静时,李秉衡常常生出几许追问。在后世拯救中华的那几个伟人扛起华夏命运之柱前,自己能把中华民族引导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作为一个突兀的介入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能够取得目前的成就实属不易。如果同盟会以及南洋、国内支持自己的力量能再多些该多好,中国人的确不够团结,不容易围绕一个领袖坚决的服从指挥。
即便孙中山这样的伟人,也被反对势力所包围着,黄兴等人也时不时的跟他唱反调。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想法,常常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本来李秉衡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得同盟会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其他党派与同盟会结合更加紧密,可他发现自己错的很厉害。不仅其他党派对他意见不一,同盟会中的许多元老也对他群起而攻。这个纷乱的时期,纷乱的政治,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理的清的。所以这次孙中山等人的到来,也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善双方关系的契机。
后世民国建立后,即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便是,从同盟会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政治主流,任何一个人一个集团无法绕过去。熟知后世历史的他如果不想偏安海外一隅,还想着让祖国富强起来,那么势必要直面政治,直面以同盟会为首的各个革命党派,直面国内各路粉墨登场的英雄豪杰。利用同盟会等党派的政治资源并不是投机,而是团结国内所有进步力量为国家统一与建设服务。
兰芳国并没有采取党派政治,即因为李秉衡等人的身份,也因为目前兰芳初建,还没有到实行党派政治的成熟度。李秉衡、朱执信等人是同盟会党员,徐锡麟、秋瑾、陈伯平、马宗汉等人属于与同盟会分道扬镳的光复会,居正等人更加尴尬,身份共进会或者其他党派,但对外还宣称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同盟会过去组织混乱,制度不严,凝聚力不够等毛病在兰芳内阁也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果要在兰芳实行党派政治,必然要过同盟会等革命党派这一关。如果另立门户,那么兰芳将彻底与同盟会等割裂,将来革命成功,便是两个国家,失去了进入国内政权的机会,而革命党派也不会轻易放兰芳成立的党派进入国内政坛。而不自立门户,就要面对两种选择,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
李秉衡巧妙的综合了两种政治制度,使得总统与内阁总理合二为一,既有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又向内阁议会负责,而内阁议会则是从兰芳国家银行的股东们,也就是兰芳系统治阶级中诞生,这就使得他在目前拥有实质上的独裁权力,又避开了党派政治。虽然这种政治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有着极大的缺陷,但他有信心在他执政的时期将兰芳的政治制度引导向总统制或者责任内阁制,目前他需要整合整个兰芳的资源进行他规划中的建设,只能把国家权力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并不是他想独裁,而是为时势所逼。其实兰芳实行总统制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表明自己的党派身份。而实行责任内阁制,那便要马上面对党派政治,同盟会的党魁是孙中山,总不能自己退位吧。
兰芳的有识之士对目前的这种政治制度赶到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目前形势尴尬,也无话可说。
孙中山对于兰芳的这种政治制度很能理解背后的苦衷,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要求李秉衡带着众人参观兰芳的工业基。这次来他既是准备消除双方的隔阂,重启合作,也是为了帮助兰芳走出当前的政治困局,李秉衡是他所深为器重的实干家,这样的人才不忍心就这么埋没在海外一隅,那句‘此地虽好,但非故土’发自内心,实属肺腑之言。在对兰芳的工业实力以及李秉衡的战略规划有了初步了解后,一个还不成熟的想法在他脑子里形成,在这几天的考察中始终保持着沉默。
“光华,从目前兰芳的盛况来看,这里的确成为了华人的天堂与乐土。如此看来,在这里建立我华人国家实在是了不起的创举。之前见你稳重老成,没料到会跟荷兰人开战,想必当初是有成竹在胸的,先前又打了英国人,仿佛对方是送上你炮口,莫非是你故意为之?”孙中山的确不愧为有全局观之人,看出了些门道。
“若是从前,我断然不敢如此行事,如今欧洲两大集团对立,英国与德**备竞争影响到了许多国家,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难免一场大战。从前年开始英国人的势力便从世界各个角落回缩,而南洋也在其中,最为重要的远东甚至靠着他的盟友日本出面,而自己则遥控指挥。可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如今不在南洋立国,并将这片资源富庶之地揽入怀中为我中华所用,将来后悔莫及。要是没有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牵扯他们的精力,美国在旁边打秋风,我们在南洋寸步难行,别说挑战英国人,就是打了荷兰人保不定就有一大堆的列强国家出来干涉。事实也证明,荷兰人被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即便他们的本土舰队到来也奈何不得我们。而英国人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到时候我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妥协,况且他们不妥协也不行,时间不允许他们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我准备在欧洲爆发大战前再兰芳迅速建立一个工业基础,到时候就可以大发战争财。战争红利,不仅是利润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到时候交战国不得不依赖殖民地的资源以及中立国的商品、贷款、资源以及一切战争所迫切需要的东西。目前在四川等西南省份开始布局工业基地不仅是为了在国内壮大革命力量,也是为了在将来分享战争红利。在哪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国内的统一哪怕是半统一,然后利用欧洲大战发展国内经济,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个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的最佳时机,这便是我说的政治上的好处。”
孙中山与陈其美早就作好了与他秉烛长谈彻夜的准备,没想到刚开始谈到正题,李秉衡就给了他们一个惊人的判断。
“光华,这欧洲爆发战争的推断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了,但许多人都认为最多就是一场局部战争,就如克里米亚战争一般。这欧洲,真的会有一场大战吗?”孙中山有些迟疑的问道,没想到李秉衡不但判断欧洲会有大战,而且已经为了这场大战提前布局,真不应该说他是先知先觉还是一意孤行,但又与他向来沉稳的性格不符。
“不错,如果真的爆发战争,势必将是一场世界大战。”李秉衡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对方,也好为将来省些事情。
陈其美直觉的感到将来这场可能的大战必将波及到中国,而在这场风暴中做对选择的人必将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李秉衡所说的收回国家主权,这是每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当前中华的精英们太渴望祖国的强大,太渴望摆脱列强的控制与剥削。向来以英雄自居的他眼神中闪现出了热烈的神采,炯炯的望着李秉衡,“光华,你必定对将来我们中华从大战中得到的回报有所预见也有所安排,对不对?”
“不论谁是战败国,兰芳都将从战争中得到巨大的好处,并不是现在跟德国人走的近就希望德国赢得战争,而是尽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英国人虽然现在在找我们的麻烦,但并不表示将来就不能成为朋友,对吗?”看着侃侃而谈的李秉衡,两人都从他的随意的口气中证实了他已经对将来的变局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其实李秉衡对兰芳在将来的一战中所取的态度以及准备都有定计,不过这暂时还是他一个人的秘密,并不想拿出来与人分享。而国内不管依循历史原路,还是走向另一条道路,特殊的国情都决定无法保持中立,必须加入一方以得到相应的权益,而这一方,必须是战胜方,而所得到的权益,也必须是与实力划等号的权益。
所以,当前的目标是加快兰芳的工业进程,以及在西南数省尽快完成一个工业布局。
虽然刚刚从李秉衡这里得到的信息太过惊人,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况且根据他这两年在南洋的大动作以及在国内的布局,都证实了他的远见。带着习惯性的信任与对将来如果真的爆发大战革命党人将要做的工作,都成为了两人心中的满腹心事。
孙中山不禁对兰芳在下一步所能取得的成绩有些期待起来,同盟会的确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就如李秉衡所说的,组织无力,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有的同盟会员居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同志,更有无数身跨数党的同志,各地革命活动也是各自为战,互不相通,而且缺乏互助。虽然立即改组有很大的困难,自己也没有把握迅速统一同盟会中同志的思想,将同盟会高速运转起来。但目前加大与李秉衡在西南几省的合作力度,乃是当务之急。
也许是该让他们这些老顽固好好端正架子,争取双方合作的时候了。孙中山想到几位元老想收服李秉衡的心思以及汪精卫等后起之秀对李秉衡的嫉妒之心,不由长叹一声,揉了揉太阳||穴,唤着陈其美一起去休息了。
李秉衡脑中还在反反复复的想着几个重要的布局还有没有遗漏,眼下离一战爆发还有五年多点,刚刚是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想到后世建国后的五年规划,有些神思飘忽起来。
第136节 娶个洋夫人?
第一更到,看成绩决定今天几更哦!
兰芳政府一直承诺财政透明,保证政府官员与公务员的廉洁,从安保处划出一部分力量成立纪律监察委员会后,李燮和开始完善对廉政、军纪、金融秩序的强力监管。
由于安保处的铁血手段影响深远,许多人都不敢打起异样心思。当然在兰芳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非常时期,还是免不了出现一些以权谋私等贪污行为。李秉衡的意见是不断完善监管,同时对贪污**分子予以严惩。按照目前兰芳的实际情况,如果还有人胆敢贪污,那么这些人无疑是胆大包天的,不杀不足以震慑。
即便李秉衡放开了奢侈品消费,给政府工作人员的薪资提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允许他们提高生活水平,但他们必须定期申报财产,对不合理部分作出解释。
“为了避免官商结合,我们下一步应该完善经济体制,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政府尽量少干预工厂等实业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兰芳做的比较好。并且政企要分开,意思就是我们政府与实业要理清关系,让政府权力推出实业的正常运营与市场的正常运作。另外,加强政府对市场运行与大规模建设的大局方面的调控,柱中,你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加强监管。我们的政府机构目前还比较精简,不能再犯满清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高高在上、滥用权力、互相推诿、不讲效率等官僚主义错误,像我比较喜欢用热血爱国青年,为什么?难道我傻到不去用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不,我情愿用思想品格高尚的能力中上的人才,也不愿意用有才无德的所谓能人。政府是什么,是为人民的权益而成立的机构,是靠着人民的纳税钱成立的,我们要对的起他们,对得起我们的爱国商人我们的实业家,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当谨记为人民服务乃是我们的天职。我在这里送你们几句话,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到时候我们让老百姓来评价你们的工作,让老百姓来监督你们,要记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我们为革命为国家要做到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在最近一次的内阁会议上,李秉衡难得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但这种异于平常的作风却让许多人生出担忧。
这是要杀人的前兆,许多人生出这一共识。对这位从前他们公认的仁慈之主,如今算是摸透一二,军人作风极强的他讲究原则性,容不得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出卖国家利益等违法乱纪,一旦惹怒了他,少不得要掉几颗人头。对于杀人,哪怕阻力再大,照样六亲不认,决不妥协。从前邱伟烈被称作“屠夫”、“杀神”,安保处手段铁血,想必是从他们的教官---李秉衡身上学到的。
就连黄仲涵、张振勋等人的儿女也是循规蹈矩,即便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品行堪称优秀,两人还是反复交代不能恃宠而骄、胡作非为。
从一开始就与李秉衡交厚的张秩则、张秩成、张子厚等张家子侄对他也是推崇倍至,引为学习对象,平时也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举办沙龙谈会。
张振勋刚从国内回来,立刻马不停蹄的来见李秉衡,两人年岁相差颇大,但相交甚厚,无形中也将他当做自家子侄般看待,这次回来他准备休息上一段时间,监督复兴公司的运营。李秉衡常劝他少忙碌,多锻炼子侄辈,在家颐养天年,毕竟年岁不饶人。若是从前他断不会听从,但如今万事步入正轨,不用自己操劳,乐得在家享福,不过李秉衡让他平时多与民间走动,听取民间乡评,监督官场,也是件好事。
这几天李秉衡没有陪着孙中山等人去各处参观,而是忙着准备召开银行界的联席会议。目前兰芳的银行除了兰芳国家银行、光华银行以及华侨商人的十余家银行,还有在李秉衡支持下进入兰芳的国内数家银行,他准备以兰芳国家银行为领导,成立新的金融体系,整顿金融秩序,对私有银行以及陆续进入兰芳的外国银行进行监管,尤其是外国银行,他们将会在多方面受到限制。
见到张振勋回来分外高兴,连忙推了公务,与他聊起在国内的种种。
张振勋仔细一打量,见他仍然洋服熨的笔挺,折返领衬衫也是新的,啧啧称奇道:“光华,自从你搬进总理府后不是一直自己料理自己吗?怎么现在不见你皱巴巴的洋服,领子磨破了的衬衫啦?”
自从搬进了总理府,自己一直保持着一贯的风格,自己料理生活起居,连衣服也是自己洗,当然这并不是作秀,而是在多年的游学、旅行、军旅生活中养成了不可改变的习惯。听得张振勋如此说,想必也是得到些风声的,有些腼腆的说道:“之前的衣服实在太旧了,端纳他们说会影响国家形象,安她们会给我定期做衣服,衬衫洋服也会替我熨,呵呵。”声音明显发虚,有些不自然起来。
在张振勋目光灼灼之下,又不好意思的说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阿曼达她们的点缀,日子也会有趣很多,不是嘛。”
“好了!不打自招了。哈哈,哈哈。”早得到消息赶来的黄仲涵在门口贼头贼脑的站了好一会,忍不住拍着手跳了进来放声大笑。
李秉衡在他们眼中能力卓越,人品也可靠,就是军人习气太重,而且不近女色,常常回避感情问题,两人帮他说了无数媒,甚至以为他眼光太高或者有独特嗜好,连矮胖的陈璧君也进入过他们的视线,后来才慢慢发觉他实在是缺乏与女人打交道的经验,不禁对他的人生大事暗自焦急。
“光华,难不成你真要找个洋太太?”张振勋还是有些传统思想。
“弼士兄,这你可就不知道了。西斯卡尼小姐其实是沃森-西斯卡尼家族的唯一子嗣,虽然英国贵族女子一般只拥有封地与贵族头衔,而不继承世袭贵族的封号与头衔,但作为这个庞大家族唯一继承人的她如果不出意外将得到世袭头衔与整个沃森-西斯卡尼家族,你想想,这对光华来说是可是求之不得,到时候他们结婚后光华很有可能继承她的贵族头衔,继承她的祖先成为封疆大吏时就被封到得侯爵爵位,一位华人侯爵,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黄仲涵在英国待过几年,他的宝贝女儿黄蕙兰就嫁给了英国上流社会人士,对英国知之甚详。
张振勋向来对英国敬畏有加,闻言惊疑道:“这可当真?英国贵族们会眼睁睁的看着向来稀少的侯爵头衔落到一个华人头上?这恐怕不合规矩。”
黄仲涵不以为意的说道:“这有什么不合规矩,英国人就喜欢玩联姻这一套,当年沃森家族不过有几个伯爵头衔罢了,而西斯卡尼家族光侯爵头衔就有十几个,为了得到这些荣光,沃森家的花花公子费了多少工夫才使得阿曼达小姐的母亲下嫁,当时的确风光一时。光华要真能娶了她,当年那个花花公子的心思可就白费了。”
李秉衡在旁大为尴尬,又不能辩解,自己对阿曼达好感渐生是不假,但到现在还没有表露,也不知道阿曼达的心思,从没有想过她的贵族身份会带来什么,而黄仲涵已经在夸夸其谈,实在让他哭笑不得。
张振勋摇头道:“恐怕没那么容易,英国多少贵族等着娶她进门,况且如今我们与英国交恶,这事难上加难。”
黄仲涵大笑起来,说道:“老哥,你还是没有我看的清楚。光华好歹也是一国总理,兰芳虽小,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洋人不知我们的底细,你还不知?到时候说不定英国人有求于我等,巴不得的将英国贵族头衔往光华头上送也未可知也。”
“好了好了,别越说越离谱了,我跟西斯卡尼小姐并没有什么,如果她对我有情,我定不负她便是。”李秉衡语气坚定的说道。
“好,有担待,这才是光华的真风采,如果在其他方面的天才转些到这男女之事上,恐怕早就妻妾成群了,这点你要跟我多学学,最近我又娶了房小妾,什么时候让你见见?”黄仲涵又开始打趣他,这石竹君、端纳与他三人并称兰芳三大活宝,而且这称号还是李秉衡亲封的,看来还真是祸害不浅。
晚上与阿曼达见面的时候想到白天与两人的谈话还是忍不住有些心虚,跟阿曼达面对时脸都红了起来。难道自己真的喜欢上她了吗?她那高贵的气质,温柔体贴又独立自信的性格,可比兰芳的高洁品格,许多许多,让他不自觉的有些着迷。
自己只不过是个从后世来的普通人罢了,真的能够让她这样的绝代佳人对自己倾心吗,一时间都有些不自信起来。
“李,你怎么不说话?”阿曼达每天都会参加在总理府的小型座谈会,而安、乔欲寰、伍冠廷等人是常客,端纳、石竹君只要在坤甸也是座上常客。
“呃,不好意思,我刚刚在想事情。”脸上一红,为刚才的走神有些心神不定,又抬头望见她宝石般迷人的眼睛,又忘却无数话语。
“我明天要去北边,去看看边界那边的教育进度,顺便去看看那有名的‘中国神山’。”阿曼达微笑着对李秉衡说道,这次出去又要大半个月,有些依依不舍,早就习惯了两人每天的相处,但身上有责任,必须要担负起来。
乔欲寰在不远处听到,连忙过来大声说道:“西斯卡尼小姐,你要去东北边的中央山脉?那里非常危险,还是不要去的好。”
所有人都被他的声音所吸引,李秉衡从没见过他这么激动,一股不详的预感从心底升起。
第137节 英国人的动向
二更到,多谢支持。多砸点票吧,希望还能再更。
李秉衡知道阿曼达想要进入中央山脉东北边的目的,从蛇庙得到的典籍看来,“中国神山”很有可能还藏有一笔宝藏,这是阿曼达无数次推断后的结果。就连他内心深处都隐隐觉得这个同时也被称为“寡妇山”的东南亚第一高山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很有可能除了宝藏之外还有什么惊人的秘密。
“你是说那边的英**队吗?我是英国人,他们不会为难我。”
乔欲寰神情严肃的说道:“不,我不是说英**队,那里面有黑暗生番达雅克人,他们以猎杀外来者的头骨为荣耀,而且最为恐怖的不在于此。两百多年来,当初在北婆罗洲相继有华人建国,有几个小**队部族在进入中央山脉后一去不返,华人团体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搜索,这些人马就像凭空消失一般毫无踪迹。后来顾家等大家族也遇到过这种事情,顾家有支脉就在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彻底消失,从那之后,那里被列为华人的禁区,别说最危险的最高峰‘中国神山’,就连附近的山脉也禁止族人靠近。每一代老人都会告诫,这点我们这一代的人也都清楚。还是不要进去的好,未知的危险才是最危险的。”
“不,阿曼达,还是不要去,不管哪里危险不危险,没有必要。”李秉衡焦急的情绪溢于言表,让旁边的人也似乎看出点了什么。
阿曼达知道他猜到了自己想要去寻找宝藏,连忙笑着说道:“没有关系,那里也需要教育,难道你不想我们的孩子们都能上学,都能得到关怀吗?”这话隐含的意思只有李秉衡能听的懂,却让旁边的人为之动容。
谁都没有注意到她的语病,李秉衡听她说到“我们的孩子”不禁心中一荡,想到她为了兰芳的教育不惜(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是啊,眼见着这块不毛之地在我们的手中逐渐的翻天覆地变化起来,南洋那边有怎样的奇迹都是可能的。光华是个干大事的,指不定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出来。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从云南跑出来闯荡,到南洋认识了光华,认识了这帮兄弟。”想到在巴达维亚的日子,两人都是唏嘘不已,仿佛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幕,永生难忘。
望着西边的夕阳,映红了漫天的晚霞,分外使人怀念过去。几人默默的坐着,心里安静一片,祝福着在南洋奋斗的兄弟们,寄托着几分思念与牵挂。
兄弟们,你们在南洋好吗?
第134节 西藏乃是重地
今天是上午去了常州刚回来,下午还要去单位补一个班,这章是半夜两点起床码出来的,等会还有一章。看在我勤快的份上,大家多多支持吧!
孙中山带着同盟会元老访问坤甸的消息见报后,熊克武与温生才等人也在商量着对策,同盟会与李秉衡集团的合作陷入低潮后,四川所幸有温生才力主,双方在四川的活动才没有半途而废。尤其是辛苦拉起的一支队伍仍然在温生才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七千多人的加强旅,等到在会理开设的小型军校成立后,经过军官培养与扩编,该师将在明年正式升格为一万二千余人的乙种师。
这个消息由温生才传达给熊成基与熊克武后,两人都高兴坏了,这预示着李秉衡开始正式在四川经营,如果说之前全是打基础的话,那接下来该是大举进入了。而孙中山对坤甸的造访,也似乎预示着西南战略即将重启。几人都不是笨人,这两天一直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温生才义薄云天,年龄又长,军中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敬服他的。忠厚的副旅长兼第二团团长熊克武常常告诫手下的川籍官兵,不能生出川人地域偏见,要坚决服从熊旅长等人的命令。其实不用他多加提点,川籍官兵也都知道熊成基与温生才等人的品格。
温生才自幼失牯,尝尽了人间冷暖,年龄又长,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对这帮在川西这个苦地方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很是照顾,虽然不参加军务,但在后勤上颇多照顾,尽心尽力,李秉衡常常体恤他,给他从南洋送来不少物事,常常刚到营地就随手分给其他弟兄,用自己的钱给家里穷苦的弟兄补贴家用,照顾对方家人,众人都看在眼里,常常感动万分。
熊成基、熊克武、倪映典与佘英等人以亲兄视之,几人感情甚深,在四川的合作无间也让他们培养出了足够的默契。
“哥老会的兄弟请示是否在广安发动起义,我之前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在这里有更重的任务,这边的钢铁厂与军工厂建起来,比发动十场起义都管用。可如今孙先生到坤甸了,很有可能会重新发动西南几省的同时起义,你们怎么看?”熊克武是厚眼泡,看起来一脸忠厚,实际是个倔强之人,心中极有主见,也是标准的军人,原则性极强。
温生才笑着听完,又看着熊成基说道:“味根呢?你是什么看法?”
熊成基长笑一声,说道:“我之前只知道军事,如今跟着兄长建设的多了,才知道工业的紧要。 即便我们一城一地之胜,但对全局无益,当以西南战略为主。不然就凭我们手中的兵力出其不意说不得能攻入成都,到时候还是无济于事。当初我们安庆与杭州都攻了下来,最后还是形势不由人。不能再几十人几百人就贸然的起事,凭添牺牲罢了。”
温生才为熊克武掸去肩膀上的灰土,笑着说道:“光华马上要有大手笔,千万将会理六县看紧了,到时候这里乃是建设要地。此外,在云南、贵州两地的护矿队再增派过去些,那里的几处大矿都是光华反复交代要抓在手里的,如今我掌管西南数省的矿务,这几省盗匪又多,矿务局多掌握些武力也是名正言顺。让那些会党弟兄不要冒险,靠着护矿队逐渐的掌握这几省的地盘将我们这里的土地政策推行,到时兴办工业,拉拢地方势力,一呼百应,革命何愁不成?我们要着眼大事,不能凭着一腔热血。没遇见光华时,我也跟你们一般的不顾一切,如今有了更好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走?”
熊克武站的笔直,木讷的表情后面全是暖意在身周流动。
“明日我便回成都,等那边公事完了,就去重庆码头,那边又有一批东西从南洋过来,到时候有你们乐的。”
熊成基乐呵呵的搓着手,就连熊克武也是眼睛发亮,去年运过来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以及工程机械添了无上助力,早就听说要过来一批重型卡车,根据这里的路况将会专门设计军用卡车,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拥有大量重型火炮将成为现实。
“我到这边来转了些日子,成都的那帮官僚恐怕早以为我丧身于匪患中了,这次回去,怕是要惊他们一惊。”温生才爽朗的笑道。
“哼,自从锡良出任云贵总督后,那边的一帮官僚越发的不像话了,不过锡良前几天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后,立宪派要员李经羲将接任,虽然之前我们与锡良合作了多次,但我们在云贵的防备要加大,不能掉以轻心。”对锡良素有好感的熊克武说道。
温生才叹息道:“锡良此人正直清廉、勤政务实,是满清官员中难得的政绩颇佳,又仁慈友爱,作风朴实的的,我与他短短相交,若不是满汉之争,说不得将他当个知己好友。”
锡良到了云南后,根据教育落后、财政拮据、外交棘手等情况进行了大力的整顿,重点抓了整顿吏治、兴办学校、整顿军备、修筑铁路、禁止鸦片等工作,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李秉衡让温生才亲自与他商谈修建成昆铁路一事,事情刚有眉目便调任,让温生才多有遗憾。
“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多次镇压我革命起义,手上沾满了我同志鲜血,他的兄弟赵尔巽如今又是四川总督,我们在藏西南的活动多有不便,要不是兄长与锡良交厚,手中又有武力,恐怕他们对我等的矿务也要横插一手。”说起四川的官场,熊克武有些气恼。
温生才好言安抚,叹道:“我对革命同志的牺牲也是痛心不已,我曾向光华申请暗杀赵尔丰,但光华极力劝阻,赵尔丰乃是干将,各为其主,他治川边藏务有大功,为民族计,断不可逞一时之快。”
见几人默然无语,又缓缓说道:“光华曾说过,英、俄等国对西藏虎视眈眈,企图通过西藏进入中国内地,打通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通道,进而控制整个中华。从而使得西藏对于我中华战略地位之重,川藏边路的自然与人为阻碍,直接导致了中央与西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畅达及信息沟通的不灵,更是直接成为满清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控制的障碍。前几年英国人在背后捣乱,藏边土司等贵族频频作乱,赵尔丰临危受命,在昌都铁腕治藏,卓有成效,尽心尽力,若贸然杀之,对我等无益。”
李秉衡对赵尔丰在昌都的动作一直保持着关注,在将四川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开发工作向孙中山等人介绍的同时,也向他们解释对清廷川边藏务的支持,“藏为川滇之毛,康为川滇之皮。藏为川滇之唇,康为川滇之齿,且为川滇之咽喉。我等在西南大手笔经营,其实英国人与边务是关键,满清反而不足为患。清廷尚知道‘保藏即所以保两川,保两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宁、苏六省之腹地,不可谓不重大’。赵尔丰除了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开;改土归流,废除繁重的农奴劳役;铺设川藏邮政线路;另外在各个要地设塘站屯兵,并且在边区练兵、兴学、采矿、开垦,这些若都能办成,将来对西藏的统治将是个关键基础。我让练才向赵尔丰要了采矿权,并且帮助开垦与兴学,护矿队与护垦队都是自己训练的武装力量。疏通川藏道路与邮政乃是重中之重,练才在那里开设洋灰厂、钢铁厂以及轧钢、钢丝厂,这边与西门子合资的邮政公司前往该地区帮助架设邮政线路,都是为了早日便利川藏往来。若是几年后有了成就,资金也充足,我意架设川藏铁路,从成都修到拉萨,将西藏牢牢的掌握在我中华手中。不仅是西藏,蒙疆、西北边疆将来都是大患,当提前筹谋。”
众人早对温生才在四川的种种神往不已,又听得温生才已插手川边藏务,就连谢持、汪精卫等对李秉衡极为不屑之人也是钦佩不已。
孙中山大声叫好,连连称赞道:“我一直说光华是个实干家,做事都深谋远虑,若是不说我们竟不知道已埋下这么大一番伏笔,川边藏务能理顺,实乃我中华之幸。”
谢持等人纷纷问道:“川边藏区艰苦,想必万事不易,不知那边可有什么难处,我同盟会同志也好从旁相助。”
李秉衡诚恳说道:“其他都好办,就是有两个难处不得办法,一是在那边兴学不易,缺少人才,没人愿意去那苦地方。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虽然南洋这边去了不少医生,带去不少医药,但这边发展尚嫌不足,无法过多顾及那边。”
孙中山认真的听着,仔细记下,对着汪精卫等人说道:“我们也要尽尽力,多发动革命青年支援川边,我看光华做的很对,热血青年委实不易因革命起事而牺牲,应该让他们的知识与才能用到实处,造反这些活计,还是交给我们这些亡命之徒的好。”
听到他后面开起了玩笑,众人都轻松的笑了起来。
汪精卫笑着说道:“我们慢慢想办法,至于医疗,我看可以拜托在上海的张竹君女士,她在南市上海医院任监院(院长),在上海医学界颇有名望,又是展堂(胡汉民字)等人的好友,让她登高一呼,定能有不少医学人才愿意入川。”
众人纷纷应是,这些事须有有名望之人动员方能达成,让张竹君出面正合适。
李秉衡听得提起张竹君,不由想到:莫非就是那位女权运动的杰出女士?
第135节 关于一战前的规划
昨晚只睡了2个小时,辛苦码了这两章,大家多支持啊。 点推、收藏,鲜花,来吧。
历史的天空群星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杰出人物,用刀剑笔墨留下了不灭痕迹,让后人追忆。华夏大地,自古如此。而这个时代,仍然人才辈出,精英层出不穷,争抢主导历史走向。
李秉衡常常感叹治兰芳易,治中华难,盖因如此。接下来的中华舞台将分外精彩,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汉奸走狗、伟人,在中华大地写下他们的一页。
一个人的确很难改变历史,但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强有力的利益集团,应该可以撬动历史的支点,改变它的走向。
中华,中华,可否使你远离那些惨痛与破灭?
夜深人静时,李秉衡常常生出几许追问。在后世拯救中华的那几个伟人扛起华夏命运之柱前,自己能把中华民族引导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作为一个突兀的介入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能够取得目前的成就实属不易。如果同盟会以及南洋、国内支持自己的力量能再多些该多好,中国人的确不够团结,不容易围绕一个领袖坚决的服从指挥。
即便孙中山这样的伟人,也被反对势力所包围着,黄兴等人也时不时的跟他唱反调。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想法,常常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本来李秉衡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得同盟会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其他党派与同盟会结合更加紧密,可他发现自己错的很厉害。不仅其他党派对他意见不一,同盟会中的许多元老也对他群起而攻。这个纷乱的时期,纷乱的政治,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理的清的。所以这次孙中山等人的到来,也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善双方关系的契机。
后世民国建立后,即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便是,从同盟会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政治主流,任何一个人一个集团无法绕过去。熟知后世历史的他如果不想偏安海外一隅,还想着让祖国富强起来,那么势必要直面政治,直面以同盟会为首的各个革命党派,直面国内各路粉墨登场的英雄豪杰。利用同盟会等党派的政治资源并不是投机,而是团结国内所有进步力量为国家统一与建设服务。
兰芳国并没有采取党派政治,即因为李秉衡等人的身份,也因为目前兰芳初建,还没有到实行党派政治的成熟度。李秉衡、朱执信等人是同盟会党员,徐锡麟、秋瑾、陈伯平、马宗汉等人属于与同盟会分道扬镳的光复会,居正等人更加尴尬,身份共进会或者其他党派,但对外还宣称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同盟会过去组织混乱,制度不严,凝聚力不够等毛病在兰芳内阁也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果要在兰芳实行党派政治,必然要过同盟会等革命党派这一关。如果另立门户,那么兰芳将彻底与同盟会等割裂,将来革命成功,便是两个国家,失去了进入国内政权的机会,而革命党派也不会轻易放兰芳成立的党派进入国内政坛。而不自立门户,就要面对两种选择,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
李秉衡巧妙的综合了两种政治制度,使得总统与内阁总理合二为一,既有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又向内阁议会负责,而内阁议会则是从兰芳国家银行的股东们,也就是兰芳系统治阶级中诞生,这就使得他在目前拥有实质上的独裁权力,又避开了党派政治。虽然这种政治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有着极大的缺陷,但他有信心在他执政的时期将兰芳的政治制度引导向总统制或者责任内阁制,目前他需要整合整个兰芳的资源进行他规划中的建设,只能把国家权力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并不是他想独裁,而是为时势所逼。其实兰芳实行总统制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表明自己的党派身份。而实行责任内阁制,那便要马上面对党派政治,同盟会的党魁是孙中山,总不能自己退位吧。
兰芳的有识之士对目前的这种政治制度赶到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目前形势尴尬,也无话可说。
孙中山对于兰芳的这种政治制度很能理解背后的苦衷,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要求李秉衡带着众人参观兰芳的工业基。这次来他既是准备消除双方的隔阂,重启合作,也是为了帮助兰芳走出当前的政治困局,李秉衡是他所深为器重的实干家,这样的人才不忍心就这么埋没在海外一隅,那句‘此地虽好,但非故土’发自内心,实属肺腑之言。在对兰芳的工业实力以及李秉衡的战略规划有了初步了解后,一个还不成熟的想法在他脑子里形成,在这几天的考察中始终保持着沉默。
“光华,从目前兰芳的盛况来看,这里的确成为了华人的天堂与乐土。如此看来,在这里建立我华人国家实在是了不起的创举。之前见你稳重老成,没料到会跟荷兰人开战,想必当初是有成竹在胸的,先前又打了英国人,仿佛对方是送上你炮口,莫非是你故意为之?”孙中山的确不愧为有全局观之人,看出了些门道。
“若是从前,我断然不敢如此行事,如今欧洲两大集团对立,英国与德**备竞争影响到了许多国家,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难免一场大战。从前年开始英国人的势力便从世界各个角落回缩,而南洋也在其中,最为重要的远东甚至靠着他的盟友日本出面,而自己则遥控指挥。可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如今不在南洋立国,并将这片资源富庶之地揽入怀中为我中华所用,将来后悔莫及。要是没有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牵扯他们的精力,美国在旁边打秋风,我们在南洋寸步难行,别说挑战英国人,就是打了荷兰人保不定就有一大堆的列强国家出来干涉。事实也证明,荷兰人被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即便他们的本土舰队到来也奈何不得我们。而英国人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到时候我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妥协,况且他们不妥协也不行,时间不允许他们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我准备在欧洲爆发大战前再兰芳迅速建立一个工业基础,到时候就可以大发战争财。战争红利,不仅是利润上的,也是政治上的。到时候交战国不得不依赖殖民地的资源以及中立国的商品、贷款、资源以及一切战争所迫切需要的东西。目前在四川等西南省份开始布局工业基地不仅是为了在国内壮大革命力量,也是为了在将来分享战争红利。在哪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国内的统一哪怕是半统一,然后利用欧洲大战发展国内经济,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个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的最佳时机,这便是我说的政治上的好处。”
孙中山与陈其美早就作好了与他秉烛长谈彻夜的准备,没想到刚开始谈到正题,李秉衡就给了他们一个惊人的判断。
“光华,这欧洲爆发战争的推断我们已经听到过很多了,但许多人都认为最多就是一场局部战争,就如克里米亚战争一般。这欧洲,真的会有一场大战吗?”孙中山有些迟疑的问道,没想到李秉衡不但判断欧洲会有大战,而且已经为了这场大战提前布局,真不应该说他是先知先觉还是一意孤行,但又与他向来沉稳的性格不符。
“不错,如果真的爆发战争,势必将是一场世界大战。”李秉衡斩钉截铁的说道,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对方,也好为将来省些事情。
陈其美直觉的感到将来这场可能的大战必将波及到中国,而在这场风暴中做对选择的人必将成为国家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李秉衡所说的收回国家主权,这是每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当前中华的精英们太渴望祖国的强大,太渴望摆脱列强的控制与剥削。向来以英雄自居的他眼神中闪现出了热烈的神采,炯炯的望着李秉衡,“光华,你必定对将来我们中华从大战中得到的回报有所预见也有所安排,对不对?”
“不论谁是战败国,兰芳都将从战争中得到巨大的好处,并不是现在跟德国人走的近就希望德国赢得战争,而是尽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英国人虽然现在在找我们的麻烦,但并不表示将来就不能成为朋友,对吗?”看着侃侃而谈的李秉衡,两人都从他的随意的口气中证实了他已经对将来的变局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其实李秉衡对兰芳在将来的一战中所取的态度以及准备都有定计,不过这暂时还是他一个人的秘密,并不想拿出来与人分享。而国内不管依循历史原路,还是走向另一条道路,特殊的国情都决定无法保持中立,必须加入一方以得到相应的权益,而这一方,必须是战胜方,而所得到的权益,也必须是与实力划等号的权益。
所以,当前的目标是加快兰芳的工业进程,以及在西南数省尽快完成一个工业布局。
虽然刚刚从李秉衡这里得到的信息太过惊人,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况且根据他这两年在南洋的大动作以及在国内的布局,都证实了他的远见。带着习惯性的信任与对将来如果真的爆发大战革命党人将要做的工作,都成为了两人心中的满腹心事。
孙中山不禁对兰芳在下一步所能取得的成绩有些期待起来,同盟会的确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就如李秉衡所说的,组织无力,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有的同盟会员居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同志,更有无数身跨数党的同志,各地革命活动也是各自为战,互不相通,而且缺乏互助。虽然立即改组有很大的困难,自己也没有把握迅速统一同盟会中同志的思想,将同盟会高速运转起来。但目前加大与李秉衡在西南几省的合作力度,乃是当务之急。
也许是该让他们这些老顽固好好端正架子,争取双方合作的时候了。孙中山想到几位元老想收服李秉衡的心思以及汪精卫等后起之秀对李秉衡的嫉妒之心,不由长叹一声,揉了揉太阳||穴,唤着陈其美一起去休息了。
李秉衡脑中还在反反复复的想着几个重要的布局还有没有遗漏,眼下离一战爆发还有五年多点,刚刚是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想到后世建国后的五年规划,有些神思飘忽起来。
第136节 娶个洋夫人?
第一更到,看成绩决定今天几更哦!
兰芳政府一直承诺财政透明,保证政府官员与公务员的廉洁,从安保处划出一部分力量成立纪律监察委员会后,李燮和开始完善对廉政、军纪、金融秩序的强力监管。
由于安保处的铁血手段影响深远,许多人都不敢打起异样心思。当然在兰芳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非常时期,还是免不了出现一些以权谋私等贪污行为。李秉衡的意见是不断完善监管,同时对贪污**分子予以严惩。按照目前兰芳的实际情况,如果还有人胆敢贪污,那么这些人无疑是胆大包天的,不杀不足以震慑。
即便李秉衡放开了奢侈品消费,给政府工作人员的薪资提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允许他们提高生活水平,但他们必须定期申报财产,对不合理部分作出解释。
“为了避免官商结合,我们下一步应该完善经济体制,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政府尽量少干预工厂等实业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兰芳做的比较好。并且政企要分开,意思就是我们政府与实业要理清关系,让政府权力推出实业的正常运营与市场的正常运作。另外,加强政府对市场运行与大规模建设的大局方面的调控,柱中,你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加强监管。我们的政府机构目前还比较精简,不能再犯满清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高高在上、滥用权力、互相推诿、不讲效率等官僚主义错误,像我比较喜欢用热血爱国青年,为什么?难道我傻到不去用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不,我情愿用思想品格高尚的能力中上的人才,也不愿意用有才无德的所谓能人。政府是什么,是为人民的权益而成立的机构,是靠着人民的纳税钱成立的,我们要对的起他们,对得起我们的爱国商人我们的实业家,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当谨记为人民服务乃是我们的天职。我在这里送你们几句话,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到时候我们让老百姓来评价你们的工作,让老百姓来监督你们,要记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我们为革命为国家要做到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在最近一次的内阁会议上,李秉衡难得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但这种异于平常的作风却让许多人生出担忧。
这是要杀人的前兆,许多人生出这一共识。对这位从前他们公认的仁慈之主,如今算是摸透一二,军人作风极强的他讲究原则性,容不得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出卖国家利益等违法乱纪,一旦惹怒了他,少不得要掉几颗人头。对于杀人,哪怕阻力再大,照样六亲不认,决不妥协。从前邱伟烈被称作“屠夫”、“杀神”,安保处手段铁血,想必是从他们的教官---李秉衡身上学到的。
就连黄仲涵、张振勋等人的儿女也是循规蹈矩,即便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品行堪称优秀,两人还是反复交代不能恃宠而骄、胡作非为。
从一开始就与李秉衡交厚的张秩则、张秩成、张子厚等张家子侄对他也是推崇倍至,引为学习对象,平时也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举办沙龙谈会。
张振勋刚从国内回来,立刻马不停蹄的来见李秉衡,两人年岁相差颇大,但相交甚厚,无形中也将他当做自家子侄般看待,这次回来他准备休息上一段时间,监督复兴公司的运营。李秉衡常劝他少忙碌,多锻炼子侄辈,在家颐养天年,毕竟年岁不饶人。若是从前他断不会听从,但如今万事步入正轨,不用自己操劳,乐得在家享福,不过李秉衡让他平时多与民间走动,听取民间乡评,监督官场,也是件好事。
这几天李秉衡没有陪着孙中山等人去各处参观,而是忙着准备召开银行界的联席会议。目前兰芳的银行除了兰芳国家银行、光华银行以及华侨商人的十余家银行,还有在李秉衡支持下进入兰芳的国内数家银行,他准备以兰芳国家银行为领导,成立新的金融体系,整顿金融秩序,对私有银行以及陆续进入兰芳的外国银行进行监管,尤其是外国银行,他们将会在多方面受到限制。
见到张振勋回来分外高兴,连忙推了公务,与他聊起在国内的种种。
张振勋仔细一打量,见他仍然洋服熨的笔挺,折返领衬衫也是新的,啧啧称奇道:“光华,自从你搬进总理府后不是一直自己料理自己吗?怎么现在不见你皱巴巴的洋服,领子磨破了的衬衫啦?”
自从搬进了总理府,自己一直保持着一贯的风格,自己料理生活起居,连衣服也是自己洗,当然这并不是作秀,而是在多年的游学、旅行、军旅生活中养成了不可改变的习惯。听得张振勋如此说,想必也是得到些风声的,有些腼腆的说道:“之前的衣服实在太旧了,端纳他们说会影响国家形象,安她们会给我定期做衣服,衬衫洋服也会替我熨,呵呵。”声音明显发虚,有些不自然起来。
在张振勋目光灼灼之下,又不好意思的说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阿曼达她们的点缀,日子也会有趣很多,不是嘛。”
“好了!不打自招了。哈哈,哈哈。”早得到消息赶来的黄仲涵在门口贼头贼脑的站了好一会,忍不住拍着手跳了进来放声大笑。
李秉衡在他们眼中能力卓越,人品也可靠,就是军人习气太重,而且不近女色,常常回避感情问题,两人帮他说了无数媒,甚至以为他眼光太高或者有独特嗜好,连矮胖的陈璧君也进入过他们的视线,后来才慢慢发觉他实在是缺乏与女人打交道的经验,不禁对他的人生大事暗自焦急。
“光华,难不成你真要找个洋太太?”张振勋还是有些传统思想。
“弼士兄,这你可就不知道了。西斯卡尼小姐其实是沃森-西斯卡尼家族的唯一子嗣,虽然英国贵族女子一般只拥有封地与贵族头衔,而不继承世袭贵族的封号与头衔,但作为这个庞大家族唯一继承人的她如果不出意外将得到世袭头衔与整个沃森-西斯卡尼家族,你想想,这对光华来说是可是求之不得,到时候他们结婚后光华很有可能继承她的贵族头衔,继承她的祖先成为封疆大吏时就被封到得侯爵爵位,一位华人侯爵,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黄仲涵在英国待过几年,他的宝贝女儿黄蕙兰就嫁给了英国上流社会人士,对英国知之甚详。
张振勋向来对英国敬畏有加,闻言惊疑道:“这可当真?英国贵族们会眼睁睁的看着向来稀少的侯爵头衔落到一个华人头上?这恐怕不合规矩。”
黄仲涵不以为意的说道:“这有什么不合规矩,英国人就喜欢玩联姻这一套,当年沃森家族不过有几个伯爵头衔罢了,而西斯卡尼家族光侯爵头衔就有十几个,为了得到这些荣光,沃森家的花花公子费了多少工夫才使得阿曼达小姐的母亲下嫁,当时的确风光一时。光华要真能娶了她,当年那个花花公子的心思可就白费了。”
李秉衡在旁大为尴尬,又不能辩解,自己对阿曼达好感渐生是不假,但到现在还没有表露,也不知道阿曼达的心思,从没有想过她的贵族身份会带来什么,而黄仲涵已经在夸夸其谈,实在让他哭笑不得。
张振勋摇头道:“恐怕没那么容易,英国多少贵族等着娶她进门,况且如今我们与英国交恶,这事难上加难。”
黄仲涵大笑起来,说道:“老哥,你还是没有我看的清楚。光华好歹也是一国总理,兰芳虽小,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洋人不知我们的底细,你还不知?到时候说不定英国人有求于我等,巴不得的将英国贵族头衔往光华头上送也未可知也。”
“好了好了,别越说越离谱了,我跟西斯卡尼小姐并没有什么,如果她对我有情,我定不负她便是。”李秉衡语气坚定的说道。
“好,有担待,这才是光华的真风采,如果在其他方面的天才转些到这男女之事上,恐怕早就妻妾成群了,这点你要跟我多学学,最近我又娶了房小妾,什么时候让你见见?”黄仲涵又开始打趣他,这石竹君、端纳与他三人并称兰芳三大活宝,而且这称号还是李秉衡亲封的,看来还真是祸害不浅。
晚上与阿曼达见面的时候想到白天与两人的谈话还是忍不住有些心虚,跟阿曼达面对时脸都红了起来。难道自己真的喜欢上她了吗?她那高贵的气质,温柔体贴又独立自信的性格,可比兰芳的高洁品格,许多许多,让他不自觉的有些着迷。
自己只不过是个从后世来的普通人罢了,真的能够让她这样的绝代佳人对自己倾心吗,一时间都有些不自信起来。
“李,你怎么不说话?”阿曼达每天都会参加在总理府的小型座谈会,而安、乔欲寰、伍冠廷等人是常客,端纳、石竹君只要在坤甸也是座上常客。
“呃,不好意思,我刚刚在想事情。”脸上一红,为刚才的走神有些心神不定,又抬头望见她宝石般迷人的眼睛,又忘却无数话语。
“我明天要去北边,去看看边界那边的教育进度,顺便去看看那有名的‘中国神山’。”阿曼达微笑着对李秉衡说道,这次出去又要大半个月,有些依依不舍,早就习惯了两人每天的相处,但身上有责任,必须要担负起来。
乔欲寰在不远处听到,连忙过来大声说道:“西斯卡尼小姐,你要去东北边的中央山脉?那里非常危险,还是不要去的好。”
所有人都被他的声音所吸引,李秉衡从没见过他这么激动,一股不详的预感从心底升起。
第137节 英国人的动向
二更到,多谢支持。多砸点票吧,希望还能再更。
李秉衡知道阿曼达想要进入中央山脉东北边的目的,从蛇庙得到的典籍看来,“中国神山”很有可能还藏有一笔宝藏,这是阿曼达无数次推断后的结果。就连他内心深处都隐隐觉得这个同时也被称为“寡妇山”的东南亚第一高山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很有可能除了宝藏之外还有什么惊人的秘密。
“你是说那边的英**队吗?我是英国人,他们不会为难我。”
乔欲寰神情严肃的说道:“不,我不是说英**队,那里面有黑暗生番达雅克人,他们以猎杀外来者的头骨为荣耀,而且最为恐怖的不在于此。两百多年来,当初在北婆罗洲相继有华人建国,有几个小**队部族在进入中央山脉后一去不返,华人团体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搜索,这些人马就像凭空消失一般毫无踪迹。后来顾家等大家族也遇到过这种事情,顾家有支脉就在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彻底消失,从那之后,那里被列为华人的禁区,别说最危险的最高峰‘中国神山’,就连附近的山脉也禁止族人靠近。每一代老人都会告诫,这点我们这一代的人也都清楚。还是不要进去的好,未知的危险才是最危险的。”
“不,阿曼达,还是不要去,不管哪里危险不危险,没有必要。”李秉衡焦急的情绪溢于言表,让旁边的人也似乎看出点了什么。
阿曼达知道他猜到了自己想要去寻找宝藏,连忙笑着说道:“没有关系,那里也需要教育,难道你不想我们的孩子们都能上学,都能得到关怀吗?”这话隐含的意思只有李秉衡能听的懂,却让旁边的人为之动容。
谁都没有注意到她的语病,李秉衡听她说到“我们的孩子”不禁心中一荡,想到她为了兰芳的教育不惜(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