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阅读
的铝合金材料市场的逐渐打开,新型铝合金材料的飞机等产品的需求,大型铝合金构件的锻造遇到了许多问题,而李秉衡提出了上马三千吨精密模锻水压机的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数据与要求。目前精密模锻水压机的出现时合适的,不仅是正在发展的飞机产业,其他材料工业与军工产品都迫切的需要。
吉布恩满面通红,酒气冲天的大咧咧的回到了座位,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香烟喊道:“美酒啊,香烟啊,给我灵感吧。”最近这家伙带领的小组正负责研发李秉衡交给他新武器,看样子遇到了难题,不过这家伙就是小强,又是乐天派,从他的身上从来就没看到过退缩与半途而废。
陈中亮打趣他道:“还有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也能给你灵感,给你启发。”
吉布恩嘿嘿一笑,知道刚才的事情被他看穿,故作神秘的笑道:“不错,那位姑娘的确给了我启发。”说着,故意直直的睁着“醉眼”四处打掠着那位姑娘的身影。
陈中亮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意味深长的说道:“想不到酒馆里也有这种绝色女子。”
孔晓东却是没有在意,笑道:“要说绝色,我们的石家姑娘倒的确是绝色,正是总理良配。听说最近两人一起主持银行界联席会议,真正是珠联璧合,天作之合。”
这话倒不是恭维,的的确确有真心期盼的几分意思在里面。正统的中国人都希望李秉衡早日成家,并且娶一位中国女子,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国家的女子。
待得又喝了片刻,几人付钞离座而去,每日只是坐着放松下心情,也不多做流连。走到门口时,那位方才一直没见到的女招待却在门口工作。吉布恩走过去吹了下口哨,“醉态可掬“的朝着她笑道:“小姐,明天见。”
这句话却是正经的中国话,那女子听了连忙回答道:“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前段时间没在这家酒馆见到这名女子,见她说话与动作仿佛是在这一行做过,想必是从别的地方跳槽过来的。
出门时,陈中亮朝着她深深望了一眼,只见这女子始终不多说话,眉眼驯服,清纯可人,但始终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皱了皱眉,推开门大踏步而去。
三人结伴而行,走在温暖宜人的坤甸街头,喝过酒后略带兴奋的心情仿佛被温暖着,柔和的包围着。
“吉布恩,刚才你是故意的吧?”陈中亮忍不住问道,想必这鬼灵精的家伙发现了什么。
“呵呵,就知道瞒不过你。你们知道吗?我刚才留意到那位女士在招待其他客人的时候往我们这边看了几眼,而且她还故意多次走过我们桌旁,看样子是留意上了我们。刚才是去试试她而已,是不是看上我这样的美男子。”
陈中亮无语的摇摇头,这家伙时刻忘不了要臭屁一下。
孔晓东却一直低着头,想着最近李秉衡急着将矿山建设、港口建设与铁路建设整合成一个大集团的用意。目前除了兰芳境内华人密集地区有条不紊的建设,大部分华人稀少的地区,还有在苏门答腊与苏拉威西都是实行的“08资源战略”。
所谓“08资源战略”,乃是李秉衡提出的一种掠夺性的资源开采战略。以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并且储存为目的,并不在各个资源富集区进行必要的投资于规划,只建设与资源相关的码头、支线铁路与矿山工程。大量的土著被集中起来,进行矿藏、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
除了规划出来的几个以矿区为基础,大量华人入驻,将来要建市的地区,其他的不适合大规模居住的地区都是以这种掠夺性的资源开采为方式,并不打算在这里规划城市。
这种非正常的资源战略,除了可以极大的增速华人密集区的工业进程,也可以凭借极低的成本囤积巨量的矿藏等资源,到时候一旦有战事爆发,可以掌握着资源上的主动。
如今李秉衡不近要求秋瑾等加快这个大型工程集团的筹建,而且还让其他部门作出相应的配合,很明显的是要在非兰芳地区开始布局工业城市,而且这个城市战略地位很重要,想必是有着丰富资源的海外领土。
这个地方到底是哪呢?
第148节 年轻而疯狂的国家
第一更到,补上昨天的一章,十点还有一章。求票求支持。
除了正在规划的“攀枝花”工业基地,海南的石禄铁矿区是李秉衡紧接着要布局的一个以铁矿为主,其他矿藏为辅的大型矿区基地。
这个铁矿目前还没有人发现,只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此地表发现了铜矿,后来陆续有人开始开采铜矿石,要到1935年才发现有丰富的铁矿石。李秉衡只记得铁矿储量达数亿吨,品位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后世专家认为石碌铁矿资源之丰,品位之高,闻名亚洲,称著世界,被誉为“宝岛明珠,国家宝藏”。
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这个矿区离沿海最适合建港的出海口才五六十公里的距离,修建铁路快速方便,且工期短,成本低。
这个矿石基地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规划中,不久的将来就将动工。有个几年的时间,应该能把这个矿区发展起来,成为对国内供应优质铁矿石的一大基地。
当然,“08资源战略”实施后,兰芳也好,将来的国内也好,都不会为缺乏铁矿石头疼,李秉衡的目的不仅是提前对石禄铁矿进行开发,同时也是想积累建设矿石基地的经验,将来大有用处。出了矿区建设,港口与铁路都是重头,对于铁矿石来说运输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西部那样的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
澳大利亚的西部,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块重地。西澳洲的庞大优质铁矿石矿区那令人心动的储量,实在是李秉衡无法放下的一个心病。想到后世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起来后,几乎被控制巴西淡水河谷与西澳洲铁矿石区的各国财阀以及大集团折腾的要死要活,这个地方将来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况且南洋与澳大利亚相距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放这么一个宝地在身边而不闻不问,实在是暴殄天物。
澳大利亚目前在列强尤其是英国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整个澳洲目前不过三百多万的人口。占据这个地方有的是办法,而且还不用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
当然目前还是绕不开英国人,必须尽快与英国人结束目前的敌对状态。虽然掌握了橡胶这种战略资源以及在造船业上的成就、跟德国人紧密的关系这三者招了英国人的恨,但并不代表仇恨不可化解,一切都是利益所驱使。只要解决了这三者与英国人的矛盾,那么与对方的关系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不过,在这之前,兰芳需要表现出陆军的战力,让所有人看看是不是值得坐下来平等相交。
本来英国人打算让荷兰人从南部婆罗洲实施登陆作战,利用兰芳国目前在南方的防守薄弱,南北夹攻,一鼓作气打下坤甸。但李秉衡先发制人,将荷兰人的远东舰队摧毁,控制了爪哇海峡的海域,使得与荷兰人联手夹攻的计划破产。
英国人目前不得不更改作战计划,期望在新加坡的荷兰本土支援舰队尽快恢复战斗力是不现实的,他们也不想再拖下去。
根据边界英国人的蠢蠢欲动,汉斯判断他们发起进攻的时间就在这几天。
代表英国政府态度以私人身份来访的艾森松这几天很是悠闲,好像是来游玩的一样,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与兰芳方面开启谈判大门的重任。不过他能走走的地方也就坤甸市区,所有的工业基地都不对没有访问权限的外人开放,毫无疑问,这位不受欢迎的英国人无法获得这种权限。
即便如此,艾森松还是从新兴的坤甸看到了许多与满清国内不同的地方。也许是像上海,不过那里是外国人的天堂。这里是华人的天下,而且这里的华人都抬头挺胸,脚步矫健。随处可见的外国人在这里居住的很舒适,也很适应。他们与本地华人的关系也很融洽,当然,他们与附近的很多人都是同事关系。在坤甸,大部分的外国人并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止是为兰芳工作的外国移民,就连在坤甸的各国商务人员与洋行也没有在上海随处可见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一切让艾森松惊奇不已,但也随之释然。这个野蛮国家就连世界霸主大英帝国都敢挑战,没有什么是他们所不敢做的。荷兰人的军舰炮击华人渔港与渔民后,兰芳国将在泗水港的荷兰远东舰队全歼,并且嚣张的炮击了泗水,至少数万名的土著死于非命,毫不理睬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要想在兰芳这个国家待下去,就得遵守对方的一切规章制度,不然的话,大英帝国的例子活生生的就在眼前。
看着坤甸街头循规蹈矩的外国移民,艾森松若有所思。他最近一段时间详细了解了兰芳国所实行的一些政策法规,不得不说还是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在里面。但让他更为惊讶的是兰芳国的疯狂,对,疯狂。即便从世界各地的华人资本大量流入,但是这个国家目前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他们斥巨资投入在了教育上,当然支持教育是好事,但从阿曼达那里了解到的教育预算,远远超出了这个国家财政能力所能投入教育的数十倍。
其次,轻工业富国,重工业强国,这是欧洲国家的公认的至理。大英帝国目前仍然靠着巨量的棉纱等轻工业产品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上的倾销,以支持国家对于重工业尤其是造船业的持续投入。
轻工业成就了大英帝国,也成就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辉煌。但这个国家在自己的轻工业还远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就大量的兴办重工业,妄图一步跨越到工业国,这是非常愚蠢的。
在欧洲,包括意大利等国家在内都一直受限于资源与资本等条件,无法真正的成为工业强国。重工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少,并且风险高,除非大规模战争年代,对钢铁等工业的刺激是巨大的。
目前兰芳有大规模投入建设重工业的气势,却并不见得成功。因为重工业工期长,投入大,凭着目前能够看到的建设项目,艾森松已经能够判断兰芳将后继无力,因为这么浩大的工程就连欧洲的二流强国都无法做到,而兰芳却做了,而且还在愈演愈烈。
最后,兰芳国还有一个致命之处,就是穷兵黩武。一个工业总量(那是还没有工业产值一说)连欧洲的二流国家都不如的小国,又是初建,就大肆扩充军队。
据英国情报部门的分析,兰芳国包括警察部队、宪兵部队以及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解放组织在内,已经拥有五万多人的武装力量。虽然这支武装力量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毫不放在眼里,但维持这么一支军队的费用还是相当高的。
并且在海军上,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在德国人的帮助下秘密建造军舰,甚至有人猜想会是无畏舰,结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艾森松很明显的觉得兰芳国是在玩火**。一艘英国最新的无畏舰目前造价已经突破了三百万英镑,加上要为这艘无畏舰配备的其他舰只,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等,围绕它所投入进去的资金超过五百万英镑。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兰芳国的经济将毫无疑问的加速在向这崩溃的深渊迈进。
整个兰芳的上层阶级都陷入了疯狂,华人资本陷入了狂热,陷入了对他们的那个年轻的领袖的盲目信任。
目前的兰芳都被复兴公司等几个集团高利润产品所带动,陷入了一种盲目建设的狂热。味精、塑料、橡胶以及其他,这些都不能给国家的工业带来任何根本性的改变。
毫无疑问,李博士是个能力超强之人,从他雷霆一击迫使荷兰人无法与英国协同进攻婆罗洲,原来制定的计划流产,将英国陷入了被动,从这一步就能看到他的超绝手腕。但从目前兰芳的工业、教育以及军事上的大规模建设来看,他也是个极端的狂人,当然,这一点从之前的炮击英国舰队的令整个世界瞠目结舌的疯狂举动就能证明。
这个年轻的政府正在自己走向灭亡,这是艾森松的坚定判断。
第149节 兰芳的外交成果
第二更到,成绩不好,还请大家多支持,谢谢了。
艾森松成了忙碌的坤甸最闲的一个人,在参观坤甸的几家造船厂的要求被拒绝后,安心的在旅馆中等待着兰芳向他低下高傲的头颅。
虽然与荷兰人协同作战的计划破产,延缓了英**队的步伐,但重新制定计划后,对兰芳的战事仍然没有悬念。
骄傲的英国人对自己的军队很有信心,浑然忘记了即便英国本土的陆军也不过是欧洲二流。
李秉衡也搞不明白英国的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也不明白对方的凭借是什么。在自己处心积虑事事抢先手的布局下,对方没有一丝机会。
艾森松稳坐钓鱼台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关注着时局的进展。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上并无大事发生,所以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南洋。
很多国家都对南洋的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与见解,大部分的国家认为英国表现的太没有霸主的气度,一开始选择军事行动而不是拉拢对方实在是一大失误。目前满清已经是内外交困,无数华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兴的兰芳国上。事实上,英国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华人精英集团,也不仅仅是一个救亡图存爆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古老民族,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国的背后站着德国、美国等出于战略需要而对它进行扶植的列强国家。
最近不断的有坏消息传来,继德国之后,奥匈帝国也与兰芳共和国正式建交。这个消息石破天惊般的震惊了整个世界,也让英国人坐立不安起来。
英国政府针对这一事件立刻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讨之后的政治走向。俄罗斯、法国都不同程度上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
而普通的兰芳国民并没有觉得这一条新闻有什么出奇之处,唯一的反应不过是在坤甸街头由几个爱国团体举行了数场庆祝会而已。
但只有李秉衡清楚,这一事件对于欧洲列强的刺激是多么的巨大。法国人目前与俄罗斯帝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出于缓解欧洲第一强国德国带来的压力的目的,他们正在试图在全世界联络各路好汉形成反德大联盟,并且他们也很有希望凭借一纸协约将英国人牢牢的绑在战车上。包括法国、沙俄等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并不认为一定会爆发战争,但目前的国际形势使得他们需要在全世界遏制德国。去年正式签订的三国协约使得一个协约军事集团的诞生,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沙俄虽然没有迫切的渴望压过德国一头,但大斯拉夫主义与向西扩进的野心使得他们很在意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支持力度。并且德国在奥斯曼帝国日益加深的影响让沙俄、英、法等国坐卧不宁。奥匈帝国虽然与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但协约国并不认为德国会下定决心帮助奥匈帝国对抗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通过斯拉夫小弟塞尔维亚不断的向巴尔干地区渗透,使得奥匈帝国与之矛盾不断尖锐化。德国并不愿意看到一个被削弱的奥匈帝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被瓜分的奥斯曼帝国,一旦没有两大帝国的屏障,那么他们将直接面对贪婪的沙皇俄国。
目前德国人的态度将影响世界格局,英国人很不希望德国人坚决的站在协约国对面,鉴于他们的“亲戚”德皇威廉二世一贯的性格与做法,他们对德国的态度很是猜疑。
奥匈帝国与兰芳建交,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代表了奥匈帝国对英国在兰芳采取军事行动的不满,说明他们在德国的协调下从兰芳得到了好处。也代表着德国通过了奥匈帝国发出了他的声音,他们在海外政策上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代表着德国坚定了支持奥匈帝国的决心,在兰芳这个小国上体现了同盟国的意志。
这也说明,德国正在以协约国不可控制的方式通过同盟国站到了协约国的对面,也意味着之前因军备竞赛而气氛紧张的欧洲局势更加复杂,更加危险。将来两大集团在欧洲矛盾集中范围内的角力将更频繁,更加剧烈,甚至,有可能是全欧洲的大战。
橡胶,无疑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英国人其实先发制人,想迅速打垮兰芳,以保证这一战略资源不被德国人控制,这一战略决策是相当正确的。从兰芳得到的消息说,几个大型华人垦殖园内种植的橡胶,许多优良品种从种植到开割,只需要五到六年,而不是在爪哇等地的八到十年,甚至更长。
这一消息让英法等国很受刺激,加上南洋其他物资对他们的重要性,当前英**队在婆罗洲的进攻态势受到了协约国集团的高度重视。一旦兰芳共和国被倾覆,那么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解放组织就无法再兴风作浪,南洋这个资源宝地将重新掌握到协约国集团手中。
艾森松这几天的心情再也开朗不起来,奥斯曼帝国的特使正在坤甸访问,谋求与兰芳的建交,并且与奥匈帝国的特使一道,将对坤甸的造船厂进行考察,看样子是要订购军舰。德皇威廉二世的次子腓特烈.冯.霍亨佐伦亲王已经出发前往坤甸,即将对兰芳进行友好访问。美国工业界的一个顾问团也在坤甸进行工业考察,准备对兰芳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坤甸待了很久,双方明显正在进行密谈,针对满清的阴谋或许正在布局,这对控制满清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德国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靠着兰芳在南洋打开了一个缺口,又被英国人迅速堵上,况且兰芳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出类拔萃的能力也让德国人开始对这个小伙伴开始重视起来,德皇威廉二世对这个国家那位年轻的领导人异常欣赏,霍亨佐伦亲王这次来访便是出自德皇临时起意的对李秉衡的拉拢。当然,也是在对英国示威,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将受到限制,即便兰芳战败,也能保证坤甸的工业区不被打烂,双方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确保兰芳不被英国人独霸。
李秉衡对这次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特使的来访非常重视,并不是为了给德国人面子,而是有着兰芳自己的战略意义。
一战爆发前,兰芳将确保建立起一个规模相当的工业体系,加上四川等西南数省的工业布局,将来的战争红利是很可观的。也许战争红利的大头还是在金融上,对战胜国的借款与国债持有,回报是最丰厚的。但李秉衡只能通过在美国财团插上一脚,分得一块蛋糕。
兰芳,并不能走这条路。对德国等战败国借款,无疑是自找死路,对英法等战胜国借款,到时候恐怕血本无归。兰芳并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况且毕竟是一个华人国家,与列强国家有着天然的矛盾,别的不说,光是在中国国内的租界、海关、驻军以及香港等问题,到时候恐怕仗有的打。当然这是后话,将来局势有变也说不定。
一战爆发后,恐怕兰芳将首先从同盟国身上找到大量的订单,当前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打好关系,建立需求市场以及针对性的工业布局,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李秉衡眼里,奥匈帝国是个极有战争潜力的国家,虽然种种原因使得这个老大帝国战斗力不堪一击,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个多民族的庞大帝国,经济发展增速远远超过了老牌强国,政治形势也比其他多民族国家要安定。李秉衡要做的,就是与奥匈帝国在工业上形成互补,帮助对方在今后的几年中不走弯路,并弥补对方的缺陷,尽可能的使对方在一战前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的话,又能减轻德国的压力,兰芳也能从中得到大量的订单,得到不少的利益。
而巴尔干地区将是今后几年中吸引整个世界注意力的地方,为了阻隔德国与奥匈帝国跟奥斯曼帝国最大限度的联结起来,这个地方也是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一战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零星的战争,将会是兰芳军工产业的机会。目前根据欧洲国家设计的枪械与武器生产线正在不断的扩张,目前收到了德国等国家大批订单,而巴尔干地区将是这些武器的又一大机会。
眼下与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形成良好的关系无疑是迫切的,也是符合将来的利益的,更何况在德国人的居中联络下,双方有望在无畏舰建造上取得新的进展。
由于兰芳在造船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上的水平并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当前的造舰计划。德国已经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援助团,对兰芳的相关行业进行升级,以确保兰芳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
霍亨佐伦亲王随行的还有一个更加规模超过以往的工业援助团,他们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号召将在兰芳尽可能的迅速在各个行业进行指导。
当然,德国人并不是全无好处。兰芳目前的工业成本相对很低,尤其是重工业。数百万的土著被集中起来在婆罗洲、苏门答腊以及苏拉威西各地对矿山、铁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国家公用工程建设,低廉的人力、富庶的资源,加上兰芳在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得工业成本低,回报高,利润足。
这就使得不仅同盟国集团,连美国等国家也很乐意在兰芳投资开办工厂。兰芳对南洋的超强控制力使得这些国家将这个并不强大的伙伴视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与资源来源地,甚至希望兰芳能够再强大一些,强大到可以在亚洲范围与协约国力挺的日本抗衡,在满清对协约国的既得利益产生巨大的吞噬力。
当前的一系列的在兰芳上演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利益的体现。
在坤甸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的孙中山对目前兰芳与英法等老牌强国关系冷淡甚至敌对,却与德国等国家走的太近表示了担忧。
第150节 三巨头密室会议
最近琐事很多,又要给老婆买车又要准备宝宝周年庆,实在没办法维持前一段时间的二更,看到收藏总是起起伏伏,动力不够啊。大家多给点支持,给我点码字的动力吧。
“德国的工业实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根据他们的教育与科技水平来看,他们的工业潜力是英国的数倍。其实协约国有理由在全世界制约德国的发展全力打压德国在殖民地上的获得,以遏制德国的迅速崛起。不然的话,假以时日,德国必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当然前提是取得足够的殖民地以作为他们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兰芳的迅速崛起给了德国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进入香料群岛,而不是仅仅参与瓜分几内亚与附近的一些群岛。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帮助兰芳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自己,以兰芳为支点,渗透到苏门答腊与爪哇,进一步通过华人势力在英国人与法国人的传统范围取得利益。看看我们的槟榔屿与怡保离越南、缅甸的距离就知道,德国人从未向兰芳提出不平等要求,就是为了取信于我们,通过我们完成他们的太平洋战略。抛开被瓜分的非洲不讲,亚洲是最大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也是列强国家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中亚、西亚将是打通大陆生命线的焦点,而我们中国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南洋则是资源宝地与海洋战略要地。德皇威廉二世虽然对兰芳青睐有加,但背后还是德国的战略家们在向我们示好。通过我们在南洋获得利益,又能利用我们与国内割不断的血脉关系以及目前经济上政治上的联系取得之前没能取得的利益。这也是殊途同归,还不用大费周章甚至是使用武力,只要对我们进行政治投机与经济投机,将来总能有所回报,这也是德国对革命党人的态度转热的根本原因。”李秉衡向孙中山与陈其美详细介绍着最近与德国关系升温的根本原因。
“任何政治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上来,光华,你这句话让我获益匪浅,如今想想,许多过去种种都是茅塞顿开。从前光凭着热血与勇武,如今也得学学你,多动动脑子。”陈其美指指自己的脑袋,笑道。
孙中山游历多年,也都明白这些道理,若有所思的问道:“光华,那如果欧洲真的爆发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大战,谁会是胜者?如果德国战败,我们会不会受到牵连?”姜不愧是老的辣,这句话直指根本,显然他并不看好德国。
李秉衡见谈到正题,早晚都要将这些向他们讲清楚,以免将来布局时掣肘,连忙笑道:“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力,德国人的工业实力与军事实力都无人可比,但并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 如果德国能速战速决,迫降法国,歼灭英国皇家海军登陆英伦三岛,然后掉转头对付沙俄,那么很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如果形成僵持,那么战争很有可能持续几年,协约国的殖民地、人口、资源,到时候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即便日本不介入欧洲战场,其他国家不参战,协约国也能磨死同盟国。我并不看好同盟国,现在与他们拉近关系只不过是为了在将来的战争中得到好处而已。德国人只不过是个饵,英国人乖乖的上钩了,美国人乖乖的上钩了,其他列强国家也跑不掉。至于欧战结束后协约国会不会借故对兰芳进行清算,我可以说,这是肯定的。列强国家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兰芳出现,更加不会愿意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华人国家取代满清政府,取代他们间接的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权。将来我们革命必将要推翻满清政府,我们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如何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列强在华的特权是否要废除?过去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是否要废除?海关、租界、军港还有香港与澳门,是否要收回?”眼神炯炯的望着对方,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振聋发聩。
在大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眼中,只要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与国家就能真正的独立自主。而国家富强之后,随着国力的强大,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置。许多人都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建立民主国家后如何面对与列强的关系,如何着手脱离列强的控制。在他们的眼中,列强都不是不可正面相抗的,丝毫不容冒犯的。
李秉衡靠着击败荷兰人在兰芳立国,又与荷兰人势不两立,接着又招惹了世界霸主英国。在他们眼里是大逆不道的,是将华人拖入火坑的罪魁祸首。眼下英国大军齐集北婆罗洲,革命党人中对李秉衡有意见的人未尝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思。
孙中山从来就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后就能立刻收回所有列强的特权,真正的独立自主,而是想过凭借列强的力量建设国家,至于要向列强收回国家主权,那是国力强盛之后才能考虑的。这一点在革命党人中是广泛的共识,中国目前还很贫弱,根本没有与列强抗争的能力。
但是在他们眼中极度疯狂的李秉衡已经证明了列强不是高高在上顶礼膜拜的,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荷兰被打的一败涂地,连泗水被炮击后都不敢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反击措施,爪哇的华人地位大为提高,荷兰人也好土著也好都不敢再试图发起针对华人的暴乱。英国人的舰队被炮击后也没能拿兰芳怎么样,英国人的舰队就近在咫尺,但一直停留在新加坡港。
孙中山紧皱着眉头,粗壮有力的手指骨节在桌子上轻轻的敲着,浓密的胡须随着沉稳的呼吸上下翕动着,反复的思考着李秉衡的话。
陈其美一直以豪雄自居,对自己将来在中国政坛睥睨纵横颇有自信,但向来没有从国际形势的演变背后看中国问题,也一直没有这个觉悟。李秉衡的话让他一股热血从脊椎骨往上冲,到了脑际又回了下来,似乎有若隐若现的念头没有被抓住,仿佛又抓到了什么,迟疑着问道:“光华向来沉稳,那时惹了荷兰人,我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打了英国人,我当时就怕惹了大祸。现在看来,光华似乎早有预谋?”
李秉衡爽朗大笑道:“我有这个胆子布这个局,就有胆子让他们跟着我这个局走。而且,这个局很快就会结束,新的局又会展开。英士,不妨就在坤甸看着英国人战败后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我让你去跟他们交交锋,试试这些不可一世的英国佬在你跟前吃瘪时的心情,不爽你来找我,哈哈,哈哈。”
陈其美从他的笑声中领略到一种张扬自信的霸气,像是一直在幕后操控有朝一日走到前台时的那种畅快,心里一动,忍不住问道:“如果到时革命成功,民国得以建立,你会如何处理满清遗留的烂摊子?”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将来在国内的布局,以及当前与同盟会等革命党尴尬的关系,不是很好回答。看了一眼同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孙中山,微笑着说道:“其实列强的军事威胁并不可怕,如今更是两大集团对立,我们正好从中上下其手。在列强的仇恨彻底化解之前,或者说在他们的矛盾彻底解决之前,我们必须要尽快完成革命并且建立民国,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当然列强并不愿意放弃在华既得利益,到时候免不了一战。我们的生死大敌就是日本,作为英国的狗腿子,列强银行团为了扶植它对付中华在它身上下了大本钱,将中华崛起可能扼杀的侩子手必然是日本。”
见到两人愕然,知道目前许多革命党人对日本都有不同的好感,孙中山就在日本待了很长时间。国内学习日本的呼声到现在还是很有市场,每年去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远超欧美。知道跟他们多说无益,也不涉及机密,只是将日本小国寡民,岛国闭塞,资源匮乏,必须从大陆掠夺并且占据大陆才能生存下去的大路货道理讲了,也不管对他们有多少触动。
有时候作为这个时代唯一的知道历史走向的人,常常会生出几许寂寞感,也有不被理解的疲劳感。
“光华,我一直想不明白德国人为什么那么支持你,你说的南洋对于他们意义的重大我也懂,可是还有别的原因吗?”转了一圈,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德国身上。
“德国其实工业能力比英国强的多,英国不过是占了殖民地的光而已。但是英国是岛国,以海军为生,固然可以毫无保留的大肆扩张海军,不断的抛出新的庞大的造舰计划以刺激德国。而德国是海陆国家,根本还是工业与农业国。造一艘战列舰可以武装几个陆军师,就算能跟上英国的造舰计划,还是无法绝对的保证可以不惧英国的海上贸易封锁。从这一点看,德国的大地主、容克贵族,一些工业资本家,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德皇威廉二世的重税,围绕着这一点,德国的造舰计划受阻,并且形成了国内的一大矛盾。而兰芳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缓解。首先我们为了获取他们的造舰图纸与技术,在造舰上给了他们很大的优惠,再加上他们派出了大批的造舰专家与技师帮助我们在造舰上的几大突破,使得目前兰芳在军舰建造上的成本低了许多。目前德国的工业援助团已经开始了工作,更庞大的团队还在途中。到时候兰芳的造舰水平将提高到超一流强国的水平,而且成本相当的低廉。既能使得德国仍然保持原有的造舰计划,而且还不激化国内矛盾。再加上我们在农业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将部分先进技术与经验交给了德国人,让德国的大地主不再反对德皇威廉二世的造舰雄心,并且兰芳飞速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的需求,大部分订单都落到了德国工业界的头上,这就使得德皇威廉二世在造舰计划上提出的重税有可能以很小的阻力被通过。这是德皇对我们兰芳另眼相看的原因,也是德国工业界对兰芳不遗余力的合作支持的根本所在。”当然还有一个他并没有说出来,目前兰芳加大了英镑、法郎与俄罗斯卢布以及美元的伪钞印刷,并且加剧了在这些国家套购物资与贵金属的活动,并且减少了德国马克等同盟国货币的输出,并且与德国人的结算大部分是英镑等外汇,这就使得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虽然并不巨大,但也有胜于无。
当然,孙中山等来访的原因,便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同盟会与兰芳之间的问题。
这一夜,李秉衡(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吉布恩满面通红,酒气冲天的大咧咧的回到了座位,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香烟喊道:“美酒啊,香烟啊,给我灵感吧。”最近这家伙带领的小组正负责研发李秉衡交给他新武器,看样子遇到了难题,不过这家伙就是小强,又是乐天派,从他的身上从来就没看到过退缩与半途而废。
陈中亮打趣他道:“还有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也能给你灵感,给你启发。”
吉布恩嘿嘿一笑,知道刚才的事情被他看穿,故作神秘的笑道:“不错,那位姑娘的确给了我启发。”说着,故意直直的睁着“醉眼”四处打掠着那位姑娘的身影。
陈中亮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意味深长的说道:“想不到酒馆里也有这种绝色女子。”
孔晓东却是没有在意,笑道:“要说绝色,我们的石家姑娘倒的确是绝色,正是总理良配。听说最近两人一起主持银行界联席会议,真正是珠联璧合,天作之合。”
这话倒不是恭维,的的确确有真心期盼的几分意思在里面。正统的中国人都希望李秉衡早日成家,并且娶一位中国女子,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国家的女子。
待得又喝了片刻,几人付钞离座而去,每日只是坐着放松下心情,也不多做流连。走到门口时,那位方才一直没见到的女招待却在门口工作。吉布恩走过去吹了下口哨,“醉态可掬“的朝着她笑道:“小姐,明天见。”
这句话却是正经的中国话,那女子听了连忙回答道:“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前段时间没在这家酒馆见到这名女子,见她说话与动作仿佛是在这一行做过,想必是从别的地方跳槽过来的。
出门时,陈中亮朝着她深深望了一眼,只见这女子始终不多说话,眉眼驯服,清纯可人,但始终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皱了皱眉,推开门大踏步而去。
三人结伴而行,走在温暖宜人的坤甸街头,喝过酒后略带兴奋的心情仿佛被温暖着,柔和的包围着。
“吉布恩,刚才你是故意的吧?”陈中亮忍不住问道,想必这鬼灵精的家伙发现了什么。
“呵呵,就知道瞒不过你。你们知道吗?我刚才留意到那位女士在招待其他客人的时候往我们这边看了几眼,而且她还故意多次走过我们桌旁,看样子是留意上了我们。刚才是去试试她而已,是不是看上我这样的美男子。”
陈中亮无语的摇摇头,这家伙时刻忘不了要臭屁一下。
孔晓东却一直低着头,想着最近李秉衡急着将矿山建设、港口建设与铁路建设整合成一个大集团的用意。目前除了兰芳境内华人密集地区有条不紊的建设,大部分华人稀少的地区,还有在苏门答腊与苏拉威西都是实行的“08资源战略”。
所谓“08资源战略”,乃是李秉衡提出的一种掠夺性的资源开采战略。以大规模的资源开采并且储存为目的,并不在各个资源富集区进行必要的投资于规划,只建设与资源相关的码头、支线铁路与矿山工程。大量的土著被集中起来,进行矿藏、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
除了规划出来的几个以矿区为基础,大量华人入驻,将来要建市的地区,其他的不适合大规模居住的地区都是以这种掠夺性的资源开采为方式,并不打算在这里规划城市。
这种非正常的资源战略,除了可以极大的增速华人密集区的工业进程,也可以凭借极低的成本囤积巨量的矿藏等资源,到时候一旦有战事爆发,可以掌握着资源上的主动。
如今李秉衡不近要求秋瑾等加快这个大型工程集团的筹建,而且还让其他部门作出相应的配合,很明显的是要在非兰芳地区开始布局工业城市,而且这个城市战略地位很重要,想必是有着丰富资源的海外领土。
这个地方到底是哪呢?
第148节 年轻而疯狂的国家
第一更到,补上昨天的一章,十点还有一章。求票求支持。
除了正在规划的“攀枝花”工业基地,海南的石禄铁矿区是李秉衡紧接着要布局的一个以铁矿为主,其他矿藏为辅的大型矿区基地。
这个铁矿目前还没有人发现,只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此地表发现了铜矿,后来陆续有人开始开采铜矿石,要到1935年才发现有丰富的铁矿石。李秉衡只记得铁矿储量达数亿吨,品位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后世专家认为石碌铁矿资源之丰,品位之高,闻名亚洲,称著世界,被誉为“宝岛明珠,国家宝藏”。
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这个矿区离沿海最适合建港的出海口才五六十公里的距离,修建铁路快速方便,且工期短,成本低。
这个矿石基地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规划中,不久的将来就将动工。有个几年的时间,应该能把这个矿区发展起来,成为对国内供应优质铁矿石的一大基地。
当然,“08资源战略”实施后,兰芳也好,将来的国内也好,都不会为缺乏铁矿石头疼,李秉衡的目的不仅是提前对石禄铁矿进行开发,同时也是想积累建设矿石基地的经验,将来大有用处。出了矿区建设,港口与铁路都是重头,对于铁矿石来说运输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西部那样的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
澳大利亚的西部,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块重地。西澳洲的庞大优质铁矿石矿区那令人心动的储量,实在是李秉衡无法放下的一个心病。想到后世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起来后,几乎被控制巴西淡水河谷与西澳洲铁矿石区的各国财阀以及大集团折腾的要死要活,这个地方将来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况且南洋与澳大利亚相距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放这么一个宝地在身边而不闻不问,实在是暴殄天物。
澳大利亚目前在列强尤其是英国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整个澳洲目前不过三百多万的人口。占据这个地方有的是办法,而且还不用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
当然目前还是绕不开英国人,必须尽快与英国人结束目前的敌对状态。虽然掌握了橡胶这种战略资源以及在造船业上的成就、跟德国人紧密的关系这三者招了英国人的恨,但并不代表仇恨不可化解,一切都是利益所驱使。只要解决了这三者与英国人的矛盾,那么与对方的关系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不过,在这之前,兰芳需要表现出陆军的战力,让所有人看看是不是值得坐下来平等相交。
本来英国人打算让荷兰人从南部婆罗洲实施登陆作战,利用兰芳国目前在南方的防守薄弱,南北夹攻,一鼓作气打下坤甸。但李秉衡先发制人,将荷兰人的远东舰队摧毁,控制了爪哇海峡的海域,使得与荷兰人联手夹攻的计划破产。
英国人目前不得不更改作战计划,期望在新加坡的荷兰本土支援舰队尽快恢复战斗力是不现实的,他们也不想再拖下去。
根据边界英国人的蠢蠢欲动,汉斯判断他们发起进攻的时间就在这几天。
代表英国政府态度以私人身份来访的艾森松这几天很是悠闲,好像是来游玩的一样,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与兰芳方面开启谈判大门的重任。不过他能走走的地方也就坤甸市区,所有的工业基地都不对没有访问权限的外人开放,毫无疑问,这位不受欢迎的英国人无法获得这种权限。
即便如此,艾森松还是从新兴的坤甸看到了许多与满清国内不同的地方。也许是像上海,不过那里是外国人的天堂。这里是华人的天下,而且这里的华人都抬头挺胸,脚步矫健。随处可见的外国人在这里居住的很舒适,也很适应。他们与本地华人的关系也很融洽,当然,他们与附近的很多人都是同事关系。在坤甸,大部分的外国人并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止是为兰芳工作的外国移民,就连在坤甸的各国商务人员与洋行也没有在上海随处可见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一切让艾森松惊奇不已,但也随之释然。这个野蛮国家就连世界霸主大英帝国都敢挑战,没有什么是他们所不敢做的。荷兰人的军舰炮击华人渔港与渔民后,兰芳国将在泗水港的荷兰远东舰队全歼,并且嚣张的炮击了泗水,至少数万名的土著死于非命,毫不理睬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要想在兰芳这个国家待下去,就得遵守对方的一切规章制度,不然的话,大英帝国的例子活生生的就在眼前。
看着坤甸街头循规蹈矩的外国移民,艾森松若有所思。他最近一段时间详细了解了兰芳国所实行的一些政策法规,不得不说还是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在里面。但让他更为惊讶的是兰芳国的疯狂,对,疯狂。即便从世界各地的华人资本大量流入,但是这个国家目前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他们斥巨资投入在了教育上,当然支持教育是好事,但从阿曼达那里了解到的教育预算,远远超出了这个国家财政能力所能投入教育的数十倍。
其次,轻工业富国,重工业强国,这是欧洲国家的公认的至理。大英帝国目前仍然靠着巨量的棉纱等轻工业产品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上的倾销,以支持国家对于重工业尤其是造船业的持续投入。
轻工业成就了大英帝国,也成就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辉煌。但这个国家在自己的轻工业还远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就大量的兴办重工业,妄图一步跨越到工业国,这是非常愚蠢的。
在欧洲,包括意大利等国家在内都一直受限于资源与资本等条件,无法真正的成为工业强国。重工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少,并且风险高,除非大规模战争年代,对钢铁等工业的刺激是巨大的。
目前兰芳有大规模投入建设重工业的气势,却并不见得成功。因为重工业工期长,投入大,凭着目前能够看到的建设项目,艾森松已经能够判断兰芳将后继无力,因为这么浩大的工程就连欧洲的二流强国都无法做到,而兰芳却做了,而且还在愈演愈烈。
最后,兰芳国还有一个致命之处,就是穷兵黩武。一个工业总量(那是还没有工业产值一说)连欧洲的二流国家都不如的小国,又是初建,就大肆扩充军队。
据英国情报部门的分析,兰芳国包括警察部队、宪兵部队以及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解放组织在内,已经拥有五万多人的武装力量。虽然这支武装力量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毫不放在眼里,但维持这么一支军队的费用还是相当高的。
并且在海军上,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在德国人的帮助下秘密建造军舰,甚至有人猜想会是无畏舰,结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艾森松很明显的觉得兰芳国是在玩火**。一艘英国最新的无畏舰目前造价已经突破了三百万英镑,加上要为这艘无畏舰配备的其他舰只,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等,围绕它所投入进去的资金超过五百万英镑。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兰芳国的经济将毫无疑问的加速在向这崩溃的深渊迈进。
整个兰芳的上层阶级都陷入了疯狂,华人资本陷入了狂热,陷入了对他们的那个年轻的领袖的盲目信任。
目前的兰芳都被复兴公司等几个集团高利润产品所带动,陷入了一种盲目建设的狂热。味精、塑料、橡胶以及其他,这些都不能给国家的工业带来任何根本性的改变。
毫无疑问,李博士是个能力超强之人,从他雷霆一击迫使荷兰人无法与英国协同进攻婆罗洲,原来制定的计划流产,将英国陷入了被动,从这一步就能看到他的超绝手腕。但从目前兰芳的工业、教育以及军事上的大规模建设来看,他也是个极端的狂人,当然,这一点从之前的炮击英国舰队的令整个世界瞠目结舌的疯狂举动就能证明。
这个年轻的政府正在自己走向灭亡,这是艾森松的坚定判断。
第149节 兰芳的外交成果
第二更到,成绩不好,还请大家多支持,谢谢了。
艾森松成了忙碌的坤甸最闲的一个人,在参观坤甸的几家造船厂的要求被拒绝后,安心的在旅馆中等待着兰芳向他低下高傲的头颅。
虽然与荷兰人协同作战的计划破产,延缓了英**队的步伐,但重新制定计划后,对兰芳的战事仍然没有悬念。
骄傲的英国人对自己的军队很有信心,浑然忘记了即便英国本土的陆军也不过是欧洲二流。
李秉衡也搞不明白英国的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也不明白对方的凭借是什么。在自己处心积虑事事抢先手的布局下,对方没有一丝机会。
艾森松稳坐钓鱼台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关注着时局的进展。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上并无大事发生,所以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南洋。
很多国家都对南洋的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与见解,大部分的国家认为英国表现的太没有霸主的气度,一开始选择军事行动而不是拉拢对方实在是一大失误。目前满清已经是内外交困,无数华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兴的兰芳国上。事实上,英国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华人精英集团,也不仅仅是一个救亡图存爆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古老民族,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国的背后站着德国、美国等出于战略需要而对它进行扶植的列强国家。
最近不断的有坏消息传来,继德国之后,奥匈帝国也与兰芳共和国正式建交。这个消息石破天惊般的震惊了整个世界,也让英国人坐立不安起来。
英国政府针对这一事件立刻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讨之后的政治走向。俄罗斯、法国都不同程度上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
而普通的兰芳国民并没有觉得这一条新闻有什么出奇之处,唯一的反应不过是在坤甸街头由几个爱国团体举行了数场庆祝会而已。
但只有李秉衡清楚,这一事件对于欧洲列强的刺激是多么的巨大。法国人目前与俄罗斯帝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出于缓解欧洲第一强国德国带来的压力的目的,他们正在试图在全世界联络各路好汉形成反德大联盟,并且他们也很有希望凭借一纸协约将英国人牢牢的绑在战车上。包括法国、沙俄等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并不认为一定会爆发战争,但目前的国际形势使得他们需要在全世界遏制德国。去年正式签订的三国协约使得一个协约军事集团的诞生,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沙俄虽然没有迫切的渴望压过德国一头,但大斯拉夫主义与向西扩进的野心使得他们很在意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支持力度。并且德国在奥斯曼帝国日益加深的影响让沙俄、英、法等国坐卧不宁。奥匈帝国虽然与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但协约国并不认为德国会下定决心帮助奥匈帝国对抗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通过斯拉夫小弟塞尔维亚不断的向巴尔干地区渗透,使得奥匈帝国与之矛盾不断尖锐化。德国并不愿意看到一个被削弱的奥匈帝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被瓜分的奥斯曼帝国,一旦没有两大帝国的屏障,那么他们将直接面对贪婪的沙皇俄国。
目前德国人的态度将影响世界格局,英国人很不希望德国人坚决的站在协约国对面,鉴于他们的“亲戚”德皇威廉二世一贯的性格与做法,他们对德国的态度很是猜疑。
奥匈帝国与兰芳建交,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代表了奥匈帝国对英国在兰芳采取军事行动的不满,说明他们在德国的协调下从兰芳得到了好处。也代表着德国通过了奥匈帝国发出了他的声音,他们在海外政策上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代表着德国坚定了支持奥匈帝国的决心,在兰芳这个小国上体现了同盟国的意志。
这也说明,德国正在以协约国不可控制的方式通过同盟国站到了协约国的对面,也意味着之前因军备竞赛而气氛紧张的欧洲局势更加复杂,更加危险。将来两大集团在欧洲矛盾集中范围内的角力将更频繁,更加剧烈,甚至,有可能是全欧洲的大战。
橡胶,无疑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英国人其实先发制人,想迅速打垮兰芳,以保证这一战略资源不被德国人控制,这一战略决策是相当正确的。从兰芳得到的消息说,几个大型华人垦殖园内种植的橡胶,许多优良品种从种植到开割,只需要五到六年,而不是在爪哇等地的八到十年,甚至更长。
这一消息让英法等国很受刺激,加上南洋其他物资对他们的重要性,当前英**队在婆罗洲的进攻态势受到了协约国集团的高度重视。一旦兰芳共和国被倾覆,那么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解放组织就无法再兴风作浪,南洋这个资源宝地将重新掌握到协约国集团手中。
艾森松这几天的心情再也开朗不起来,奥斯曼帝国的特使正在坤甸访问,谋求与兰芳的建交,并且与奥匈帝国的特使一道,将对坤甸的造船厂进行考察,看样子是要订购军舰。德皇威廉二世的次子腓特烈.冯.霍亨佐伦亲王已经出发前往坤甸,即将对兰芳进行友好访问。美国工业界的一个顾问团也在坤甸进行工业考察,准备对兰芳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坤甸待了很久,双方明显正在进行密谈,针对满清的阴谋或许正在布局,这对控制满清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德国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靠着兰芳在南洋打开了一个缺口,又被英国人迅速堵上,况且兰芳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出类拔萃的能力也让德国人开始对这个小伙伴开始重视起来,德皇威廉二世对这个国家那位年轻的领导人异常欣赏,霍亨佐伦亲王这次来访便是出自德皇临时起意的对李秉衡的拉拢。当然,也是在对英国示威,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将受到限制,即便兰芳战败,也能保证坤甸的工业区不被打烂,双方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确保兰芳不被英国人独霸。
李秉衡对这次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特使的来访非常重视,并不是为了给德国人面子,而是有着兰芳自己的战略意义。
一战爆发前,兰芳将确保建立起一个规模相当的工业体系,加上四川等西南数省的工业布局,将来的战争红利是很可观的。也许战争红利的大头还是在金融上,对战胜国的借款与国债持有,回报是最丰厚的。但李秉衡只能通过在美国财团插上一脚,分得一块蛋糕。
兰芳,并不能走这条路。对德国等战败国借款,无疑是自找死路,对英法等战胜国借款,到时候恐怕血本无归。兰芳并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况且毕竟是一个华人国家,与列强国家有着天然的矛盾,别的不说,光是在中国国内的租界、海关、驻军以及香港等问题,到时候恐怕仗有的打。当然这是后话,将来局势有变也说不定。
一战爆发后,恐怕兰芳将首先从同盟国身上找到大量的订单,当前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打好关系,建立需求市场以及针对性的工业布局,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李秉衡眼里,奥匈帝国是个极有战争潜力的国家,虽然种种原因使得这个老大帝国战斗力不堪一击,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个多民族的庞大帝国,经济发展增速远远超过了老牌强国,政治形势也比其他多民族国家要安定。李秉衡要做的,就是与奥匈帝国在工业上形成互补,帮助对方在今后的几年中不走弯路,并弥补对方的缺陷,尽可能的使对方在一战前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的话,又能减轻德国的压力,兰芳也能从中得到大量的订单,得到不少的利益。
而巴尔干地区将是今后几年中吸引整个世界注意力的地方,为了阻隔德国与奥匈帝国跟奥斯曼帝国最大限度的联结起来,这个地方也是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一战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零星的战争,将会是兰芳军工产业的机会。目前根据欧洲国家设计的枪械与武器生产线正在不断的扩张,目前收到了德国等国家大批订单,而巴尔干地区将是这些武器的又一大机会。
眼下与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形成良好的关系无疑是迫切的,也是符合将来的利益的,更何况在德国人的居中联络下,双方有望在无畏舰建造上取得新的进展。
由于兰芳在造船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上的水平并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当前的造舰计划。德国已经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援助团,对兰芳的相关行业进行升级,以确保兰芳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
霍亨佐伦亲王随行的还有一个更加规模超过以往的工业援助团,他们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号召将在兰芳尽可能的迅速在各个行业进行指导。
当然,德国人并不是全无好处。兰芳目前的工业成本相对很低,尤其是重工业。数百万的土著被集中起来在婆罗洲、苏门答腊以及苏拉威西各地对矿山、铁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国家公用工程建设,低廉的人力、富庶的资源,加上兰芳在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得工业成本低,回报高,利润足。
这就使得不仅同盟国集团,连美国等国家也很乐意在兰芳投资开办工厂。兰芳对南洋的超强控制力使得这些国家将这个并不强大的伙伴视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与资源来源地,甚至希望兰芳能够再强大一些,强大到可以在亚洲范围与协约国力挺的日本抗衡,在满清对协约国的既得利益产生巨大的吞噬力。
当前的一系列的在兰芳上演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利益的体现。
在坤甸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的孙中山对目前兰芳与英法等老牌强国关系冷淡甚至敌对,却与德国等国家走的太近表示了担忧。
第150节 三巨头密室会议
最近琐事很多,又要给老婆买车又要准备宝宝周年庆,实在没办法维持前一段时间的二更,看到收藏总是起起伏伏,动力不够啊。大家多给点支持,给我点码字的动力吧。
“德国的工业实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根据他们的教育与科技水平来看,他们的工业潜力是英国的数倍。其实协约国有理由在全世界制约德国的发展全力打压德国在殖民地上的获得,以遏制德国的迅速崛起。不然的话,假以时日,德国必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当然前提是取得足够的殖民地以作为他们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兰芳的迅速崛起给了德国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进入香料群岛,而不是仅仅参与瓜分几内亚与附近的一些群岛。他们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帮助兰芳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自己,以兰芳为支点,渗透到苏门答腊与爪哇,进一步通过华人势力在英国人与法国人的传统范围取得利益。看看我们的槟榔屿与怡保离越南、缅甸的距离就知道,德国人从未向兰芳提出不平等要求,就是为了取信于我们,通过我们完成他们的太平洋战略。抛开被瓜分的非洲不讲,亚洲是最大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也是列强国家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中亚、西亚将是打通大陆生命线的焦点,而我们中国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南洋则是资源宝地与海洋战略要地。德皇威廉二世虽然对兰芳青睐有加,但背后还是德国的战略家们在向我们示好。通过我们在南洋获得利益,又能利用我们与国内割不断的血脉关系以及目前经济上政治上的联系取得之前没能取得的利益。这也是殊途同归,还不用大费周章甚至是使用武力,只要对我们进行政治投机与经济投机,将来总能有所回报,这也是德国对革命党人的态度转热的根本原因。”李秉衡向孙中山与陈其美详细介绍着最近与德国关系升温的根本原因。
“任何政治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上来,光华,你这句话让我获益匪浅,如今想想,许多过去种种都是茅塞顿开。从前光凭着热血与勇武,如今也得学学你,多动动脑子。”陈其美指指自己的脑袋,笑道。
孙中山游历多年,也都明白这些道理,若有所思的问道:“光华,那如果欧洲真的爆发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大战,谁会是胜者?如果德国战败,我们会不会受到牵连?”姜不愧是老的辣,这句话直指根本,显然他并不看好德国。
李秉衡见谈到正题,早晚都要将这些向他们讲清楚,以免将来布局时掣肘,连忙笑道:“现代战争打的是国力,德国人的工业实力与军事实力都无人可比,但并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 如果德国能速战速决,迫降法国,歼灭英国皇家海军登陆英伦三岛,然后掉转头对付沙俄,那么很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如果形成僵持,那么战争很有可能持续几年,协约国的殖民地、人口、资源,到时候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即便日本不介入欧洲战场,其他国家不参战,协约国也能磨死同盟国。我并不看好同盟国,现在与他们拉近关系只不过是为了在将来的战争中得到好处而已。德国人只不过是个饵,英国人乖乖的上钩了,美国人乖乖的上钩了,其他列强国家也跑不掉。至于欧战结束后协约国会不会借故对兰芳进行清算,我可以说,这是肯定的。列强国家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兰芳出现,更加不会愿意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华人国家取代满清政府,取代他们间接的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权。将来我们革命必将要推翻满清政府,我们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如何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列强在华的特权是否要废除?过去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是否要废除?海关、租界、军港还有香港与澳门,是否要收回?”眼神炯炯的望着对方,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振聋发聩。
在大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眼中,只要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与国家就能真正的独立自主。而国家富强之后,随着国力的强大,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置。许多人都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建立民主国家后如何面对与列强的关系,如何着手脱离列强的控制。在他们的眼中,列强都不是不可正面相抗的,丝毫不容冒犯的。
李秉衡靠着击败荷兰人在兰芳立国,又与荷兰人势不两立,接着又招惹了世界霸主英国。在他们眼里是大逆不道的,是将华人拖入火坑的罪魁祸首。眼下英国大军齐集北婆罗洲,革命党人中对李秉衡有意见的人未尝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思。
孙中山从来就没有想过革命成功后就能立刻收回所有列强的特权,真正的独立自主,而是想过凭借列强的力量建设国家,至于要向列强收回国家主权,那是国力强盛之后才能考虑的。这一点在革命党人中是广泛的共识,中国目前还很贫弱,根本没有与列强抗争的能力。
但是在他们眼中极度疯狂的李秉衡已经证明了列强不是高高在上顶礼膜拜的,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荷兰被打的一败涂地,连泗水被炮击后都不敢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反击措施,爪哇的华人地位大为提高,荷兰人也好土著也好都不敢再试图发起针对华人的暴乱。英国人的舰队被炮击后也没能拿兰芳怎么样,英国人的舰队就近在咫尺,但一直停留在新加坡港。
孙中山紧皱着眉头,粗壮有力的手指骨节在桌子上轻轻的敲着,浓密的胡须随着沉稳的呼吸上下翕动着,反复的思考着李秉衡的话。
陈其美一直以豪雄自居,对自己将来在中国政坛睥睨纵横颇有自信,但向来没有从国际形势的演变背后看中国问题,也一直没有这个觉悟。李秉衡的话让他一股热血从脊椎骨往上冲,到了脑际又回了下来,似乎有若隐若现的念头没有被抓住,仿佛又抓到了什么,迟疑着问道:“光华向来沉稳,那时惹了荷兰人,我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打了英国人,我当时就怕惹了大祸。现在看来,光华似乎早有预谋?”
李秉衡爽朗大笑道:“我有这个胆子布这个局,就有胆子让他们跟着我这个局走。而且,这个局很快就会结束,新的局又会展开。英士,不妨就在坤甸看着英国人战败后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我让你去跟他们交交锋,试试这些不可一世的英国佬在你跟前吃瘪时的心情,不爽你来找我,哈哈,哈哈。”
陈其美从他的笑声中领略到一种张扬自信的霸气,像是一直在幕后操控有朝一日走到前台时的那种畅快,心里一动,忍不住问道:“如果到时革命成功,民国得以建立,你会如何处理满清遗留的烂摊子?”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将来在国内的布局,以及当前与同盟会等革命党尴尬的关系,不是很好回答。看了一眼同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孙中山,微笑着说道:“其实列强的军事威胁并不可怕,如今更是两大集团对立,我们正好从中上下其手。在列强的仇恨彻底化解之前,或者说在他们的矛盾彻底解决之前,我们必须要尽快完成革命并且建立民国,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当然列强并不愿意放弃在华既得利益,到时候免不了一战。我们的生死大敌就是日本,作为英国的狗腿子,列强银行团为了扶植它对付中华在它身上下了大本钱,将中华崛起可能扼杀的侩子手必然是日本。”
见到两人愕然,知道目前许多革命党人对日本都有不同的好感,孙中山就在日本待了很长时间。国内学习日本的呼声到现在还是很有市场,每年去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远超欧美。知道跟他们多说无益,也不涉及机密,只是将日本小国寡民,岛国闭塞,资源匮乏,必须从大陆掠夺并且占据大陆才能生存下去的大路货道理讲了,也不管对他们有多少触动。
有时候作为这个时代唯一的知道历史走向的人,常常会生出几许寂寞感,也有不被理解的疲劳感。
“光华,我一直想不明白德国人为什么那么支持你,你说的南洋对于他们意义的重大我也懂,可是还有别的原因吗?”转了一圈,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德国身上。
“德国其实工业能力比英国强的多,英国不过是占了殖民地的光而已。但是英国是岛国,以海军为生,固然可以毫无保留的大肆扩张海军,不断的抛出新的庞大的造舰计划以刺激德国。而德国是海陆国家,根本还是工业与农业国。造一艘战列舰可以武装几个陆军师,就算能跟上英国的造舰计划,还是无法绝对的保证可以不惧英国的海上贸易封锁。从这一点看,德国的大地主、容克贵族,一些工业资本家,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德皇威廉二世的重税,围绕着这一点,德国的造舰计划受阻,并且形成了国内的一大矛盾。而兰芳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缓解。首先我们为了获取他们的造舰图纸与技术,在造舰上给了他们很大的优惠,再加上他们派出了大批的造舰专家与技师帮助我们在造舰上的几大突破,使得目前兰芳在军舰建造上的成本低了许多。目前德国的工业援助团已经开始了工作,更庞大的团队还在途中。到时候兰芳的造舰水平将提高到超一流强国的水平,而且成本相当的低廉。既能使得德国仍然保持原有的造舰计划,而且还不激化国内矛盾。再加上我们在农业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将部分先进技术与经验交给了德国人,让德国的大地主不再反对德皇威廉二世的造舰雄心,并且兰芳飞速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的需求,大部分订单都落到了德国工业界的头上,这就使得德皇威廉二世在造舰计划上提出的重税有可能以很小的阻力被通过。这是德皇对我们兰芳另眼相看的原因,也是德国工业界对兰芳不遗余力的合作支持的根本所在。”当然还有一个他并没有说出来,目前兰芳加大了英镑、法郎与俄罗斯卢布以及美元的伪钞印刷,并且加剧了在这些国家套购物资与贵金属的活动,并且减少了德国马克等同盟国货币的输出,并且与德国人的结算大部分是英镑等外汇,这就使得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虽然并不巨大,但也有胜于无。
当然,孙中山等来访的原因,便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同盟会与兰芳之间的问题。
这一夜,李秉衡(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