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起苍茫 > 龙起苍茫 第 69 部分阅读

第 69 部分阅读

    今他想让谁发家谁便能发家,这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难道南洋的华商都要走他指的路,不走便要打压?再怎么样,也不能如此,我是不赞同的。两年前我也与他打过交道,那时看他并不如此霸道,看来人有了权力便是不行。”一今年老的声音似乎有许多疑问,却又找不到人解答。

    “这个我也不清楚,南洋把这个叫做工业规戈”只是戈小了圈圈道道。只要不怎么违规,还是随你的。不过李光华有他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南洋的工业如何发展侧重那些产业是他硬性规定的,我们旁人看不出什么,但是南洋还是支持他的人为多,因为之前李光华的许多手段都让他们赚到了钱。不过,我还是欣赏的,这个不要别的,去南洋看看就知道了。

    尤其是几个新兴的城市,那里聚集了全世界的华人,就连去了美洲与欧州的华人也回来了许多。”

    “就怕还是像那会的洋务运动一样。全国上下大办洋务,着实热闹。又是官办,又是官督商办,举全国之力,从军械所起,到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还有汉阳铁厂,哎。如今去看看呢?这南洋可不能同样的虎头蛇尾,为外人笑话,让我等国人失望。哦。对了,那李光华控制南洋资本,是要将整个工业官办么?要不然,尽管放任钱庄票号借贷资本好了,让民族工业自由发展,这又何苦?”那个苍老的声音继续问道。

    那今年轻的声音似乎在思索着,并没有回答,一时安静了下来。

    李秉衡又站了站,见没了声息。便让周自奇去敲门。

    朱佩珍今日带了周作民前来与廖仲恺商议由基金会的名义向欧美的一些教育基金会发出求助,招聘一批有丰富经验的金融管理教师,在复兴大学开办金融管理专业,培养一批可以在银行、投资机构与证券行工作的人才。

    周作民是自学的财务金融,但是从南洋回来后由司徒岳推荐给李平书。最近一直帮着朱佩珍处理中再通商银行事务受到了他的赏识。

    李秉衡走进门去,眼睛便去找那今年轻的声音,眼光落在了周作民身上,眼前一亮,只是一笑,朝着众人行了礼,说道:“不知哪个是廖先生?”

    “是你?”周作民却认了出来。惊奇的问道。

    “你认识我?”李秉衡故意反问他。

    “当然认识,我在光华银行见过你,当然,是在南洋。”想到网才正在谈论的对象竟从天边飞到了眼前,真是说曹操曹操立刻就到,脸上有些挂不住。

    “呵呵,是么,刚才在门外听见你们在谈论南洋的民族工业,所以忍不住想进来探讨探讨,还望勿怪。”

    朱佩珍与他打过交道,但刚才就在评论着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上前笑道:“光华别来无恙,不知如何会到此地?”

    “什么,你便是李光华?”廖仲恺惊奇的说道。

    他是从来没有见过李秉衡的。当初便是为他的魄力所震动,可以将这么一个资金庞大的基金会交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人手中,不可以常理度之。

    “你就是廖先生?久仰久仰。你的种种事迹我是耳闻已久,这里也多亏了你,说来我还得感谢你。”说着,朝着他深深一揖。

    廖仲恺赶紧扶住他,坦率的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国人的教育,为了国人的将来,这个基金会给了我一个大舞台,可以让我为之奔忙,即便不给我薪水,我都是愿意干的,在这里一天,我便开心一天,因为我们的国家多了份希望。”

    这话说的诚恳真切,热烈慷慨,在场其他人也是心有所感,纷纷为之动容。

    李秉衡心头一阵温暖,仿佛有了同路人一般,对着将来的信心也是多了几分。在他看来,华人最为缺乏的,是人才,是教育,这是阻碍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南洋便是如此,虽然一直在扩张。一直在兴办新兴产业,但是,人才还是远远的不够,要不是李秉衡致力于高薪聘请欧美人才,并且自己大力培养,那么扩张计哉便要受影响。

    就拿联合制碱法来说,到现在还没有申请专利,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便是想自己培养人才,完成扩张,完成积累。

    他很是担心一些很逆天的技术申请专利后,是否会导致欧美一些国家违反契约信念,强行解密专利。或者无视他的专利,凭借他们的工业基础与教育底子将中国远远的抛在身后。

    李秉衡转头向朱佩珍说道:“只从大家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便可的知各位的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教育是国家头等大事,现在不迎头赶上,就来只怕会更加落后于列强。”

    这倒是实话,后世的中国吃了多少苦叹,其实源泉都在技教育芒,科学技术只是教育的集中体现?局部技术上领先又如何?还得要靠深厚的教育基础底子,工业体系才能全面发展。

    众人客气了一阵,又说了些复兴大学运营情况,以及基金会的短期目标,谈论了目前的教育现状。

    廖仲恺忽然问道:“光华,听说南洋那边凡是热心公益尤其是支持教育的,都能得到政府的优待甚至是补助,是吗?”

    见他点头,又称赞道:“这点好。一个国家从上而下的都支持教育。这才能使得教育真正的得到支持,得到提高。”

    朱佩珍一直对南洋不让资本在民间大规模闲置认识认同,但又对李秉衡他们一直致力于将南洋的资金都纳入他们的范围掌控并引导赶到不慢。他是个自由经济者,当年满清政府以官商合股方式开办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他以商股大股东身份出任总董,在摩肩接踵的洋行丛中,居然有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可见魄力之大。

    但他还是对官商合股不是很赞同的,所以他后来前后投资了许多实业,遍布国内几大商埠。榨油厂、轮船公司、饼油厂、面粉厂、纱厂、自来水厂、电厂,当然还有淅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银行、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等等。

    “其实上海的许多钱庄票号给了民族工业融资渠道,为何在南洋反而要限制,让国家来主导资本流向,这不是与朝廷一般无二么?”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今天当然可以为你解答。”李秉衡一字一句的说道。

    对于朱荷三,他还是相当尊敬的。也想把他拉入自己阵营。

    出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原本历史上,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电支持段棋瑞政府,反对上海工商学界罢工、罢市、罢课的爱国行动,受到舆论的谴责。被迫退隐,一心从事慈善事业。

    如今有了他这个改变历史的人在,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再发生在他的身上。

    “洋务运动是满清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这无可厚非。但是,一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机器,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全部是以国家为主导。只走到了后来,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其实朝廷垒断了一切大规模有组织的活动。包括政治,军事,企业,大型工商业,技术发明,盐,铁,火柴等、民族工业并不被允许进入这些产业,也不可能在没有与官府的特殊关系及批准。和监护下发展起来。有了官方背景,就注定会导致官商勾结,相信你们都有体会。所以我要说的是,民族工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固然有列强压制录削,但主要还是国家垄断危害最大。”

    朱佩珍等人第一次听到有人分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但听他把民族工业处境艰难的原因归到朝廷身上,还是闻所未闻。

    不过,官方资本主导企业的害处的确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导致企业连年亏损,人浮于事,浪费了大量的钱财物力,也虚度了时日。

    “如果朝廷不干涉私人企业的创办,并且立法保护,比如通商法,专利法等,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那么民族工业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不被侵犯,请问朝廷会容许吗?”

    “朝廷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并且不给予私人财产保护。甚至不在立法上给予保护。当年日本就是因为强行退广了专利法,所以西方的技术得以广泛在日本发展。私人企业蓬勃发展。”

    “我国整个经济主要是为官府和特权阶级生产,因而市场狭小,分工不可能加深,生产力不可能提高,国家都与民争利了,加上税率的不公平,那么分配还会公平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收人分配公平。然后出现承上启下的中产阶级。”

    “出现中产阶级,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增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满清会允许吗?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求其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利益,当然,也利用其任意侵犯私人企业财产的特权从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处索取各种利益,这样一来,整斤,工业的效率还会高吗?”

    虽然许多话可能他们听的不是太懂,需要好好消化,但是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还是继续说道:“在南洋,我们只在关系重大的产业兴办国有企业,基本是鼓励私人企业的。也出台了许多的法令,不仅保护私人财产不被侵犯,同时还有企业自动注册法、专利法、保护私人企业剩余权的普通法等。”

    “现在南洋有许多新技术不是靠专利法保护,而是靠保护私人企业剩余权的普通法来保护。可以

    “ …业的剩全收薪权和剩余控制权对企业辛的发明创造求活动间接定价,因此。可以使这种直接定价成本极高的活动卷入专业化和分工,且避免直接定价的高交易费用,因而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变成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我们之所以要集中整个南洋的资本,就是因为找到了方向,但是不希望走弯路,所以只是引导,对有潜力有发展的私人企业进行扶植。迅速的使他们壮大。包括新兴企业小企业,迅速的增加分工范围。细化分工,提升效率,迅速出现中产阶级。

    “我不会容许散漫的、没有远见的、与其他势力勾结的大量资本扰乱我的部署。这些资本的壮大并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他们的投机本性注定他们只能成为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而且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影响工业进程的稳定性。”

    “目前的南洋工业建没有侧重点。整个工业体系必须围着侧重点做文章,不能有丝毫的浪费,必须将效率提到最高。南洋没有精力与时间去浪费,这个,你们可以参考德国发展重工业的历史,我就不说为什么了。”

    的确,即便将道理论的再透彻,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只有让他们看到切实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将来也是如此,用利益去证明,而不徒图费口舌,质疑的人将会很多,不可能一一解释,只有靠着相信自己的一批人取得利益后,再来说话。

    “光华,你说私人财产必须不被侵犯,这点我是很认同的。但是你好像在南洋对那些钱庄票号等强力手段,与这个法令有相违背啊?”周作民依然提出了他的疑问。

    “有么?别忘了,我可是用正当的金融手段与他们周旋的,但是如果他们作奸犯科,当然要使用强力手段。我倒是很乐意陪他们玩玩金融战争的,可惜他们经受不起。选择了阴谋。那么我是不会客气的,当此乱世,中华处于危难间,半点小迂腐不得。是功,走过,让后人评说,与我无关。”

    “说到金融战争,眼下的股市热潮都走出自你的部署吧?我跟着司徒大哥走来看去,算是看出点了门道。这次洋人只怕要到霉了,许多人也要损失惨重。”

    李秉衡大笑道:“他们自愿给我们的民族工业送上点资本,那么我们就应该却之不恭。他们盘录了我中华这许多年,也该是让他们吐出点利息来了。眼下他们已是骑虎难下。即便知道这是个圈套又如何?也等不到让他们从容做手脚了,发动在即。不然我们无知的老百姓还会遭殃。”

    朱佩珍虽然得到的答案并不算满意,但从他的谈吐中,也得到了许多信息,至少知道了一些浅显的道理。

    周作民却与李秉衡相谈甚欢,从工业到经济,又到金融,李秉衡只是业余爱好,他也是自学成才。两人倒真有共同语言。

    屋子的人热烈的谈论着,竟然完全没有了初时的尴尬与隔阂,一时间宾主尽欢。

    这是何香凝也从学校回来,见到一屋子的人,也没想到是李毒衡,着实楞了楞,连忙上来见礼。

    李秉衡往她脚下望去,果然是一双天足,与历史书上写的到是吻合。

    廖仲恺看到了不由一笑,众人也都知道了她天足的趣事,早已习惯。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商人,何香凝从小性格才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母亲给她缠上,她等母亲转背就剪

    廖仲恺的父亲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旧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

    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仲仲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居然真真是“天作之合。”

    廖仲恺跟李秉衡讲起这段历史。竟是有些喘嘘,感慨万千。

    “光华,你在南洋的新婚姻法。那边的同志也已经告诉了我们,实在是佩服你,能为我们妇女同胞着想。也真难为你了。”

    听到何香凝对自己的称赞,李秉衡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新的婚姻法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实施,而走出于它背后的巨大意义。

    当听到他为了解决南洋的人口问题与男女比例问题才想出这个办法。众人都是忍俊不禁,谁能想到这里面有许多的弯弯道道。

    而一项表面是婚姻法的法令,居然能收到许多奇效,这也是匪夷所思,新奇非常。

    众人不再纠结于它,对南洋的人口等问题开始了饶有兴趣的谈论。(未完待续)

    第218节 养活四万万人的大问题

    龙起苍茫第218节养活四万万人的大问题

    “识华,有个问题直想问廖仲恺本正经的问一

    连何香凝也是将询问的眼光投向他。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当初为何并不认识我,就能把这个基金会交给我来打理?我们素昧平生,又无相交,你居然敢这么胆大?说你鲁莽好呢?还是怎的?”

    李秉衡故作神秘的一笑,总不能告诉他们是从后世的历史资料上看到他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所以才放心任用他吧。

    “着它,不过是曾经读过廖先生的诗词,知道有双清楼罢了。”

    他说的是廖仲恺当年冈结婚后的往卓,由于经济窘迫,成亲后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

    何香凝和廖仲悄白天在这里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

    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

    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何香凝不知道刚才他们讨论的乃是经济之事,以为是寻常家长里短一些往事罢了,笑着说道:“想不到李先生也知道此典故,见笑了。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安慰,年少时只求理想之高远,心境之淡远,一心求知识。”

    “这基金会也好,复兴大学也好。让我们的思想却变了,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做些事情,而不是遗世独立。所以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此理。”

    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她爱读书。但是在“女子无有便是德”的社会氛围里,她不能进私熟读书的。

    “那时我便天天软磨硬求父亲,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我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才认识了不少字,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直到后来嫁给仲恺,他又教了我许多。我如今用心教学生,也鼓励一些上海的女子上学,乃是明白妇女也应当平等独立的道理。”

    “如今我又仍是自学美术,边在大学里教些国画,也算是为教育尽些力,又能致力于妇女运动。”

    廖仲恺也问道:“如今外界议论颇多,认为大学当注重商,尤其是西洋强国之科技,理化数学等,这文艺更是不受待见。你是从不过问这边学校与基金会的,却不知为何光力主文理并重,毫不偏颇?我是极赞成的,科技固然要学,但老祖宗的文化精华也断然不能弃之。”

    “如今潮流提倡都学理科,不重视文理兼修。但我认为学理科的也要有一些绘画和音乐等文化的熏陶。”

    “只重理科,那么只能风光一时,因为我们培养出的都是专才,确实可以迅速的提高科技水平,帮助工业强大起来。但我认为专才并不是杰出人才,专才创新能力不够,无法满足我中华强盛的需求。”

    “我中华落后太多,列强不会放任我们强大,一直对我们进行技术保密与封锁。当年北洋初建,买的舰艇还是能够得到技术,但是后来随着朝廷致力于模仿自造,连舰艇图纸都拿不到手。我们工业需求的机器设备也是如此,不说卖到我国的都是淘汰落后机器,就连工艺技术也保密的紧。”

    “将来的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底子又薄弱,如果没有一批能够创新的杰出人才涌现,那么我们永远只能落后于人,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创新要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让杰出人才、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这便是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即便列强对我们封锁,我们仍然能够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依赖于列强而将我国建设起来。”

    “像我,你们也都知道,时机械与冶金等有专长,但是我也钟情艺术,并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创新之魂的执著追求。我喜欢多种文化,音乐也好,美术也好,西方的,我国传统的,只要能够让我的灵魂产生共鸣我都喜欢。比如德国的古典音乐,里面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想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思想僵化,想问题能够宽一些、活一些。”

    “最重要的,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可以得到完善,而不是走弯路。信仰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问题其中之一。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也有着丰厚的文艺修养。从而使杰出人才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认清自我、坚定爱国,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珍爱生命、懂得担当,在艺术的天空中放飞想象、憧朵犬许,让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的兹彰、创造奇迹。不断帜小士女明成果转化为智慧的源泉和创新的力量。”

    最后,李秉衡意犹未尽的说道:“国家多难,民族唯艰,我们的人才更应该发愤图强,拥有坚定的信心与非凡的胆略,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是沦为汉奸走狗。”

    “说的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虽不才,但也要为民族国家浴血奋战,死不足惜。我们不能培养出来的人才沦为汉奸走狗,光华这番言论当可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廖仲恺激动的点着头,与朱佩珍等人一同鼓起掌来。

    “光华对汉奸一词似有定论。莫非南洋的那些与政府对抗的势力都被你定性为汉奸?”朱佩珍稍后提出了他一贯的对南洋排除异己手段的不认同。

    “不错!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李秉衡忽然想起了后世陈嘉庚的一句名言。

    “我们在与荷兰人、英国人交战时。在后安妄图投机到把,扰乱金融市场,祸害国家经济的,又阴谋搅乱政局的,都是汉奸,这母庸置疑。而与政府对抗,要求政府与外国妥协,甚至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也是汉奸。

    他们忘记了,婆罗州是谁的?是我们从荷兰人手中抢来的!还有富庶的苏门答腊,也是抢来的。这都是于华人于民族大有益处的,那帮商人照理也可以获利的,但是他们要跳出来捣乱,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荷兰人也好,英国人也好。不是一个个被我们打服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称王称霸,不是照样在南洋被揍的服服帖帖?我可以说,光婆罗洲与苏门答腊两地,掌握在华人手中,可以养活如今的四万万人口,将来可以使我华人受益百年。如此重大之事,所有华人都能受益之事,为了洋主子的一些好处,就能完全忽视,这样的人不是汉奸是什么?”

    这倒是实话,如今满清治下的可耕种土地不过八千多万公顷,如今苏门答腊就起码有可耕种土地一千三百万公顷,婆罗洲森林覆盖率蹦。但可耕种土地仍有一千两百多万公顷,苏拉威西岛两百多万公顷。棉兰老岛土地肥沃,有四百多万公顷良田。

    后世的印尼不算上伊里安查亚就有四多万公顷的土地,而且婆罗洲、苏拉威西与伊里安查亚还未尽开发,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远远超过中国。

    “南洋还远远没有愕到开发。大部分的可耕种土地都是闲置在那里。如今南洋的农业远远超过国内。人口稀少,只用小部分的土地就能养活,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种植经济作物。爪哇开发程度是最高的,我们连日惹大农业区都拿了下来,南洋膏腴之地尽在手中。多年战乱。南洋人口连四千万都不到(爪哇不算在内),如今的土地人均旧亩都不止。若是开发出来,那么能养活多少人?”

    “南洋的工业我就不说了,光这土地与农业,我国是最有认识的,农业搞不好,对工商业的危害有多大。”

    在场众人听说南洋竟然有如此多的耕地,委实吃了一惊,便是不发展工业,光这土地上的出产就能国强民富了。

    “怪不得荷兰人铁了心的要夺回南洋,英国法国都在不断施压。要逼迫南华将爪哇与苏门答腊交还给荷兰。”周作民在南洋时正是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也知道南洋如今的局势。

    “不错,南洋土地肥沃,没有自然灾害,正适合农业生产,只是由于洋毛子强逼着华人与土著种植香料、油籽等经济作物,粮食出产并不惊人,但从中也可见南洋土地之富余,用很少的十地就能养活几千万人口,又能出口粮食到各个国家,委实是个宝地。”

    朱佩珍继续说道:“想我国每年都缺粮食,不乏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耕地又少,人口又多,哪里养的起。若说棉仿发展不起来。任由洋人倾销,我到要说,我们哪里来的这么多良田作棉田?即便是丰收年份。在购买土地种植棉种的成本上也是极高的,这就使得投资棉仿业的人更加少。要是土地富余,粮食足够吃饱,不用你操心,农民会自己去种起棉花,哪个不懂这个道理?”

    “若是我国的耕地能够多上两成。那么即便土地兼并,官神勾结圈地,这天下局势足可一缓,朝廷也能有力气有时间去改革。”

    李秉衡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立宪派的势力根深蒂固,在国内市场很大,还是需要慢慢施加影响。

    “南洋人口八成聚集在苏门答腊与爪哇两地,英国人占的马来等地不算,南洋人口虽然难以统计,但总数应在七千万上下。苏门答腊人口最近统计了大概数字,本来以为不足千万,但现在约有一千两百多万。我华人只有四百多万。我准备号召国内向苏门答腊移民,每人分给土地,以那里土地之肥沃,不出几年便能生息起来。将来华人的数量要超过其他民族,才能牢牢的掌控那片土地。”

    直在旁边静听的周卜比乐道!“不知是否可以纹们将无法尽数控制的钱畦…改组为储蓄银行,主要面向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农村作坊,支持这一移民计划。目前国内就是这样,规模小些的钱庄便是小工厂与小商人的融资渠道。这样可以作为南洋金融市场的补充。又可以分担南洋银行的扩张压力。”

    李秉衡忽然想到,将来移民后,新兴的移民区肯定要涉及到储蓄与贷款,尤其是农业贷款,后世有不少理论与资料揭示过尽早建立农村储蓄与融资体系的重要性,对该地区开发的推动性。

    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二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南华各家银行业没有这个精力完全兼顾,这就制约了将来移民区或是如今的农业区的发展。

    生奕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移民区与农业区都有农民储蓄与融资的需求,便然要求出现专门为这些群体服务的金融机构。

    南华又是农业大国,不管将来工业发展的如何,始终摆脱不了农业国的身份,在农村中成立农业金融机构将是重中之重。

    像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也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都是可以借鉴的。当然,国家没有办法全面兼顾的话。除了信用合作社小型农村银行也就成为了重要的补充。

    “我想听听你的细则,如何能使得这些私人钱庄自愿进入农村市场。”李秉衡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满是期待。

    周作民温和的笑了笑,说道:“只要你李先生发一声话,用政策、法令以及行政,给移民区与农业区特殊对待,并在财税是上给予大的优怠,还怕各方面的资金不进入这些地方?”

    知道他是想听听自己有没有详细的说明,于是又缓缓说道:“新的移民区在农税上肯定是要照顾的吧?婆罗洲为了开发尖地,在农业上投入了许多机器、技术与资金所以富商资本家与社会闲散资金也青睐农业开发,而移民区也是如此,又有大量的生活需求,因为我们不能指望帮移民把房子与锅碗瓢盆全部搬来,会有人看得到其中的巨利,尤其是婆罗州有成例。”

    看到李秉衡点头后,又笑着说道:“移民区目前一穷二白,还要建房子,农具、饲料,起居用品,都要国家花钱补助,但是人一多就架不住。为何不让那些工商业资本家们提供呢?国家向他们采购,但是以银行担保除欠,将来移民们有了产出还给银行,让这么庞大的资本投入变成银行与工商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而国家只需要做什么?给这些肯担保的银行优惠与扶助,那么。你说那些钱庄会愿意吗?”

    看着众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说道:“我们还可以鼓励在农村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甚至是其他产业,只要对农业企业、农村个体经营户等出台所得税收减免政策,并结合采取财政贴息、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的方式,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国家又可以省去许多的财力与精力。”

    得到了李秉衡赞许目光的鼓励,他又趁热打铁,说道:“最好走出台法令,给这些移民些好处,让他们看到前途与希望,比如你刚才所说的保护私人财产不给侵犯。”

    李秉衡微笑着说道:“不错不错。说的很好。最后那点我可以补充下,南洋的黄仲涵先生这两年一直在致力于南洋的福利与保障体系,虽然时日尚短,国力所限,国民受益也有限,但是这项政策将会坚决的推行下去。将来可以在移民区探索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制等,通过社会保险方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减轻财政负担。

    而且,我也准备发行农业国债,专门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其实好处也很多。农民生活改善了社会也稳定,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拥有了购买力,农民的购买力是最稳定也最现实的,增添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建房屋,这是农民一辈子的事情。中国的农民历代如此,也成为了南洋工业增长的一个保障点。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房屋,可以刺激机械、钢铁、洋灰、砖窑以及轻工业的发展。将来农村更是可以兴办实业,发展地方经济。”

    后世的中国农村就是因为这一特质,使得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因农村刺激而产生的需求与增长点,国家既不用在农村投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李秉衡自己也没想到,一场拜访变成了经济与农业的热烈讨论。

    不过,周作民的才华与能力还是在他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收为己用,倒是意外之喜。(未完待续)

    第219节 惊天大劫案

    龙起苍茫第219节惊天大劫案

    干个时代的中国并没有金融卫的人才。尤其是银行管理“以朱佩珍召集银行界要人商议后,准备招骋教师,在复兴大学成立专业。自己培养人才。

    在李秉衡看来,这周作民加以培养,倒可以担当大任,现在他手里缺许多人才,上海的光华银行由司徒岳掌舵,黄其荣负责金融投机,明年便要赴美,在美国金融市场搞点钱花花,如今的确没有用的上的人,周作民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想到原本再史上的他人品为人所诟病,又长袖善舞。

    北洋政府时期,他与段棋瑞、冯玉祥、安徽督军倪嗣冲、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财长梁士治、国务总理熊希龄一见如故;北洋政府垮台后。他又与蒋介石、张群、黄部、戴笠等关系极好;日伪时期,他与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网村宁次、土肥原贤二、清水董三等酬酥甚欢;解放后,周总理称之为同宗兄长。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如果要交托重任,的确要好好思量。

    暂且先让他跟着朱佩珍跑跑吧,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到时候自己提点提点,如果真的人品不堪无法接受自己的感化,那也只能忍痛割爱。

    从廖仲恺的住处出来,见温生哼哼些疲累,便转道回住处歇息。

    “李先生,你的电报。”商务处分发电报的小姑娘成了李秉衡的开心果,每次总有好消息,又纯真可爱,着实赏心悦目,若不是夏才林等人五大三粗,还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呢。

    “李,你有在想我吗?风暴终于平息,不过我的呕吐还是没有停歇。这长长的旅程使我如此的疲惫。难道是因为承载着对你的思念?”

    简短的电报显示出阿曼达那边的情况并不好,至少没有几个开心的

    眼。

    她的消息一下子将他的心绪拉到了地中海上空。这里晴空万里,海面荡落着愉快的光辉,金黄灿烂的日光洒在舰船上,犹如金光闪耀的古代战舰一般。

    “普金森”号专线邮轮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仿佛在与暴风雨的搏斗中消耗了所有的力气,缓慢的向前移动。

    海鸟愉快的飞掠过高高的桅杆,却并没有在意这艘船似乎并不平静。

    “老实点,别动,再动你们的下场就会跟他们一样。”一名海盗用蹙脚的英语喝骂着,并且用沉重的皮靴踹着跟前的几名洋人。

    “这帮英国佬,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躺在甲板上的船长修奈与另一名样貌威严的英国人小声地嘀咕着什么。再也不敢有所反抗,这帮凶神恶煞的华人海盗出手毫不留情,堆在甲板上的那四十五具船员尸体便可明证。

    这艘小型专线邮轮只是一些政府官员与商务要人往返于伦敦与香港的工具,也有运带小批量货物的功能,这次的航程很普通,就是运载三十多位客人跟随两艘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一同前往英国本土,当然。他们也带了些小东西。

    令他们意外的是,网进入地中海他们便与这两艘巡洋舰失去了联系。直到风暴停息后,他们仍旧没有的到这两艘巡洋舰的消息。

    得知消息(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