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部分阅读
再运些机器过来,我们轧钢厂还准备再建。”
盛宣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了,顺便自然无比的观察着他眼神表情,想得到一些讯息。
“李先生,你之前所说的铁路一事,可行走可行,但阻力甚大,恐难实行。
唐绍仪对这次李秉衡力邀出山。只走过来看看,观察些情况,也好做出决公
“三年前,我为奉天巡抚,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本来想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后来好不容易找了美国人,他们却提出了什么与德国三国结盟之议。后来不了了之,我倒是真的希望南洋资本进入东北,好将那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修起来。”
李秉衡却知道整件事件的前因后果,正是由于唐绍仪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后来,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
日本为此做了许多龌龊事情。不过李秉衡忍了下来,没有跟他么计较。
列强便是如此,恨不得将所有的路矿大权全部抓在手中,丝毫不给华人翻身的机会。
“日人图谋东北已久,这条铁路是必须要修的,将来不但造福子孙。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不被老毛子与日本人钻空子。
盛宣怀见李秉衡还没有说到正事,只是说些过去商议的修建铁路之事。静静的听着,等待下文。
李秉衡索性开门见山的说道:“如今有一事,正要请两位揣度。去年大清改革了币制,不过收效甚微。我的意思是由南洋代为印钞,推行纸币。”
唐绍仪从盛宣怀手中接过邮传部。顿时成为了一方强豪,炙手可热,许多人盯着这个位置,遇事艰难无比,谁都要来要好处,所以今年索性离职。
两代邮传部的大佬,还是能够有这方面的话语权的。
盛宣怀奇道:“度支部欲扶植我国人创办之银行,将来也好互相依靠,一概准了发行钞票,这纸币也流通甚广,不知为何还要推行纸币?这其中并无不同啊!
“我说的,是统一币制,统合全国银行之力,发行钞票,通存通兑,而不是眼下的各自为战。”
盛宣怀忽然间仿佛明白了什么,追问道:“可是用南洋那种极其特异之钞票?我曾说过,若是大清能够不用银元,改为印制此种钞票,必能收到奇效。”
“那发行统一之钞票与邮传都有何关联?”
“有!”李秉衡笑着答道,“发行钞票,这是国家权柄,我们如今只能走走曲线救国之路,以各地交通银行的名义,建立大交通银行,统合全国地方银行。不仅是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其他银行也要争取用交通银行的影响力来拉入同盟。”
“邮传部所辖有都政总局、电政总快速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包括北京总行及上海、汉口、广州分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如果我们能够以邮传部的资产置入交通银行,其他银行将业务与资产置换成交通银行股份。组建一家官商合营的新银行。实现一种纸币在全国的流通,而且;将邮政、电政、电话局以及铁路局的资金统一存入银行,尤其是铁路修建款。这就使得反过来可以对电政、铁路等投资进行贷款与入股吗。让铁路修建不用再向列强借款,也不用在新铁路的利权上受制于人。”
邮传部就是后来的交通部,将来大部分的政治斗争与经济利益争夺都将围绕它展开,所以交通系的实力雄厚无比,李秉衡这么一搅局,必然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首先便能掌握住交通部的命脉。
“如今最重要的关税、盐税、铁路、矿山等方面的利益,我们各个击破,慢慢图谋,逐步瓦解列强控制我们经济命脉的阴谋。”
盛宣怀忽然皱眉说道:“光华,汇丰银行大劫案影响深远,你是否已经有了对策,在其中谋利?”
李秉衡大笑道:“杏称公果然了的,我也不瞒你,便是如此。
我们这次详谈,也有许多是要在这劫案后徐徐来谈的,将来好处有许多,我们得慢慢来
即便南洋不出手,现在许多人都已经将这次事件怀疑到了南洋头上,因为只有南洋才会这么的胆大妄为,做出些疯狂的事情来。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怀疑南洋,盯着它的一举一动,不过李秉衡并不在乎,英国人何尝不是经常在背后搞点阴谋?
“英人谋夺我路矿权利,已非一日。又把持航运,当年我致力轮船招商局便是这个道理,国家大事,岂能把持在外人手中。铁路必定要修。我是支持的,不瞒你说,朝廷对于能将南洋拉入东北铁路,与偻寇相抗,还是乐观其成的。开涤的煤出产出公担的,才四五两银子,但一路运到汉阳,二十两都不止。依我看,这东北铁路要修,西北铁路也要修。只是朝廷只怕不敢轻易放任民间资本把持路权,这里面值得磋商。”
几人只是随意的东聊几句,西扯一番,等着对方露出底牌。
“此来便为此事,我倒是觉的这是一举多得之事。首先,交通银行与其他银行组成银行联盟,又有统一的货币,一定意义上,既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又能最大限度的打击列强发行的纸钞。眼下流通越多越好,汇丰银行到闭在即,其他外国银行也要多受牵连,正是好机会,哪怕不逼得他们倒闭,也要扒下层皮来。
唐绍仪却直摆手道:“不可不可,将邮传部的资产组建交通银行走好的,但是让它成为出头鸟,发行纸币,与国家银行无二,朝廷是能够通过的,但是列强将会群起而攻。如何应付?再说我们大量印发纸钞,又无足够之储备,与各家滥发纸币的商业银行何异?”
盛宣怀却一下子抓到了他话里面没有吐露出来的意思,今年月,度支部奏请颁布的《厘定兑换纸币则例》指出,“发行纸币固属国家特权。”因此“纸币一切兑换发行之事,统归大清银行管理,无论何项官商行当,概不准擅自发行,必使纸币于纷纭杂出之时,而立收集中央之效。”
李秉衡是想借着交通银行的名义行大清银行之事,此举报为胆大包天,魄力谋略可见一斑。
今年早先时度支部奏准颁布了《币制则例》,着手整顿纷乱复杂的银币。之前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可发行纸币,并且几乎所有金融机构的发行准备金都严重不足。
尤其是银本位与制钱本位双重本位之下的大清货币制度,想要彻底理清币制,难如登天。
能够施行银元制已经是相当的不易,更别说在银本位下由国家统一发行纸币,为了对抗外国银行的金融渗透,各家华商银行与钱庄都能自行发行钞票,如今看来这滥发纸币之患也日渐严峻。
关键是没有足够的发行准备金。这些年银价下跌,大量的银两流入国内,对银两储备是有帮助的。但是列强很有可能利用大清改革币制而做手脚,使得银价上涨,大量银两外流,银根一卑,加上贸易逆差严重。这币制不改也罢。
“如今度支部也高瞻远瞩,有了许多理清金融市场混乱之法。但金融监管的方法太过简单,主要手段是登记、注册、检查等简单的行政方式,远非依据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金融监管。我也不瞒你们,利用交通银行来做这事,本来就是避人耳目。将交通银行在一定意义上代替大清银行,做它想做又无能为力也不敢做的事。”
盛宣怀顿时来了劲头,追问道:“不知这宏观调控,是荐何意?我是从来没听说过
李秉衡眼看有门,顿时来了兴致,讲出一番道理来。
至于是何道理,还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第225节 华资银行前所未有的良机
满清中国使用的是银两,也就是金属货币,由千金属货而。引尖有价值,其过多过少都不会引起币值的变化,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多或过少有会引起币值的变动。
满清深受列强操控银价以及倾销商品之祸害,但也清醒的看到如列强一般全国统一发行纸币的害处,所以一直想着如何改革币制,而不是彻底实行纸币制。
货币制度,乃是国家经济大事,稍不谨慎,便能惹来大祸。
国家经济操控于列强之手,如果贸然使用风险更大的纸币,那么列强是不会放过这个吸血的机会的。
后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不过盛宣怀等人对他的新名词完全不理解,不过对他提出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到是理解了一些。发行纸币的益处与坏处,他们也经常论证,所以李秉衡提出纸币发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与紧缩后,他们还是较为认同的。
“如此看来,光华对这币制还是深有研究的,令老夫甚为佩服,不知这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又是何解?能否细说一二?”
李秉衡沉吟一番,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有节奏的扣着,缓缓说道:“我们新组建的银行联盟肯定不能无限放款,那样的话只能让市场风险加大,影响整个联盟,所以,必须出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通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而这准备金。便存放于交通银行。想必你们也知道,纸币发行多了,物价上涨。会使得盲目兴办实业。我们便需要紧缩放贷量,使得银行不能无限的支持盲目投资。也就是说,交通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放贷量减少;反之,如果交通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
“另外,当交通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其他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亦然。”
“光华,你也别说那么深奥的道理,我们也听不懂,我只问你,这再贴现是否就是增减我们发行的纸钞量?”盛宣怀立即打断他说道。
“也时!”李秉衡立即给予肯定。
当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减纸钞发行量,盛宣怀的意思其实是货币供应量。
“哥贴现是指其他银行比如中国通商银行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交通银行转让。对交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其他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其他银行来说,再贴现走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盛宣怀一拍大腿,下巴一扬,笑道:“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你所说的票据不就是跟钱庄中的未到期庄票可以在票号折扣变现嘛!这从前就已经有了成例,不过没你说的那么玄妙罢了。”
李秉衡也是点头大笑,其实中国自身的金融秩序已经初步有了成型的意识,金融监管也已经改善许多,如果外部坏境不是这么恶劣,总有一天会自己走上正轨。
“还有你说的那个公开市场业务也一并说了吧,我今天是大开眼界,听到前所未有的道理。”
“这个要在推行法定准备金之后,才能有所效果。交通银行可以以公开买卖债券等的方式,影响各个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然后直接起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当然。”李秉衡加重了语气,“我们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交通银行钞票发行准备金的问题。用黄金做储备,那么我们不利的贸易逆差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国际支出逆差,将使得黄金外流,所以需要大量的储备。
说完,顿了顿,想要哥说,却被唐绍仪打断,“好你个李光华,好算计,我说南洋最近发现了这么多的大金矿,巴不得的想露富,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交通银行这个主意是极好的,而且照你说的,资金也可以筹措,将来铁路可以不用被逼着向列强借款。而铁路所到之处,尽是你们复兴公司获利之地,想必,将来铁路修建计戈打手,也要有你们的首肯吧?”
唐绍仪**裸的说出了盛宣怀藏于心中不想说出来的话,也正是李秉衡的用意,用黄金储备来换取交通银行的股份,并且从而影响铁路利权。”
盛宣怀却慢吞吞的说道:“不知可否提供一千万南华元的外汇给中国通商银行,反正你也是大股东。应该耍给自己的银行争取这份利益。”
的确,日本人一直在吵着闹着要向汉冶并借款,以重新恢复对铁矿石与生铁的包购。汉冶萍也需要进一步的扩张产能,需要大笔的资金。
照道理目前汉冶萍的钢铁出产已经是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扩建项目连着上了两个,远远的超过了自身的资产,如果不是中国通商银行与光华银行巨额低息贷款,恐怕任何人都不敢冒这么大的,
而盛宣怀也是看到了国内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以及南洋巨大的需求缺口,从这点上也能看出他的魄力。
唐绍仪没有能够理会他的意思。问道:“不知提供外汇给中国通商银行与交通银行有什么联系?”
李秉衡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发行纸币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保证纸币不贬值,最为重要的就是国际储备资产,说白了,就是国际清偿能力。
满清关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每年都要偿还巨额的债务,关余少的可怜,现在连盐税都要被逼着存入外国银行。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导致国内生产能力极其低下,自身商品储存能力很弱,而且贸易逆产严重,银狠狠紧。
国家有没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以及外汇储备,作为黄金储备最大的补充,外汇储备也是极为重要的。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拜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而满清有外汇储备吗?这是个相当可笑的问题。
即便有,也掌握在列强手中。而且。外汇牌价也是汇丰银行随便挂挂的。
满清政府欠了大笔的外债,如果再说拥有以外债债权形式表现出来的外汇,那么的确是有如天方夜谭。
汇丰银行的危机,甚至是可能的到闭,让盛宣怀看到了希望,他本来就是个有魄力的人,之前就愿意以中国通商银行与汉冶萍的股份来换取南华元,进入上海的股票市场。给汉冶蒋捞了一笔周转金后潇洒的推出股市。
盛宣怀其实已经表态,他是支持成立新的交通银行的,而且要加大外汇储备,而如何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就要看南华的态度,或者说看李秉衡的态度。
而且,他也要了好处,那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多了一千万南华元作为股本,成为交通银行的一大股东,他作为大股东之一。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
别的不说,光是交通银行发行钞票的利润便是令人眼红的,而且还能进一步的控制铁路利权,不声不响的夺取邮政电传业的利益。
凭借它自卓一千多万两白银的资产。就能撬动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这无疑是狮子大开口,也是他又一次的大手笔。
而妙就妙在,李秉衡也是中国通商银行的大股东,既能将他捆绑上利益群体,也能使他郑重考虑。
盛宣怀既然开口,那便是有绝对的把握的。
“我们发行纸币是极为简单的。但是如何稳定汇率,保证不出现滥发。甚至保证供应量,达到保护我国经济与民族工业,必须要面面俱到。其实我们困难重重,一穷二白。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工业能力又积弱,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没有偿还外债能力。我们索性不去牵扯那改革,重新立个抬头,像南洋的黄金与外汇便是极好的储备
“汇丰银行走无力主导那打手,四万英稽的借款了,我们倒是可以提供旧四万南华元的拆借款给中国通商银行,而且,没有折扣。
利息,存入交通银行,作为邮电、铁路等产业的民族资本融资之用。”
不声不响间,两人就达成了协议,完成了分赃。
盛宣怀别有深意的说道:“其实,我们还是有大钱可以赚的
说着,眼睛望着李秉衡,眼神中全是笑意与试探,想看看他是否也是心有灵犀,能否想到他所想的。
李秉衡看着他的眼睛,肚子里却在不断的揣度着他的用意。
“南洋的钞票如今很是受欢迎。我看交通银行不如多印些,这已经是一大笔收入了。”
唐绍仪大惊失色,如果真的那么做。这银行恐怕是办不下去的,“我们本身没有储备,滥发钞票,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哈哈,妙,妙李秉衡这才回过神来。
“我们发行的钞票本身就是储备,不仅在信用上,而且在战乱年代相当的坚挺,没有人能够仿冒的钞票本身就是一种信用,一种可以保值的商品。在国内这么混乱的市场,想必是有很多人愿意持有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的
“就跟外国一样,南华元也是相当的坚挺,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南华元结算,为了保证不出现通货紧缩,我们追加了大笔的钞票印制,仍然供不应求,而且要加大黄金储备,使得银行成本上升,钱也少赚了不少。”
李秉衡打定主意,这次大量的投入各国的钞票来作为各家银行的外汇,完成一次大规模洗钱,加上之前的股市获利与抢劫,可以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国内民族工业的融资。
既然列强收紧中国银根,不让中国有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工业,从而以商品来打开银根的缺口,那么,也不用再跟他们客气,直接给民族工业带来充足的资金。
交通银行一改组,庞大的银行组织联盟诞生,将使得民族工业的融资渠道有了保证。
李秉衡向来认为凭
“““百用议族丫业的原始积累吾相当的缓慢的。即便是有了他提;引”“种有利因素,包括充足的资金,还是不够。
所以需要在金融上着手,下功夫,务必使得列强再不能从根本上掐住民族工业的七寸。
唐绍仪恍然大悟,叫道:“高,果然是高,我到没有想到。那说说看,还有没有什么发财的机会。让我也沾点光
李秉衡知道此议一成辛亥革命是有很大的可能会改期了,而且保路运动是极有可能不会发生了。
如今满清政府正在筹备实行所谓“铁路国有”政策,各省原已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准备以“国有”为名,出卖全国铁路主权。
原本历史上皇族内阁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6怂万英镑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广东3省人民在打手,临年收回路权运动中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赎回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又重新出卖给帝国妾义。
不过川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有着李秉衡与张振勋等人的不少心血,这次靠着出卖军舰,才换来了满清政府的许诺,进一步放开南洋资本对这俩条铁路的控制权。
如果满清将铁路收归国有,那么。直接受到冲击的,便是李秉衡为首的南洋财团。
这次凭借着与盛宣怀的进一步联手。那么,很有可能那笔借款是不会有的了,除非汇丰银行能够迅速的摆脱困局,不过,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
列强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十分注意夺取铁路修筑权。因为一旦窃取了铁路,不仅可以利用它调运军队,镇压人民的反抗,而且可以直接控制铁路沿线的城镇乡村和矿产资源。
他们是不肯让中国自己修成铁路的。就利用清政府财政困难进行要挟。迫使清政府订立了铁路借款合同。
今年草签的打手,阳万英傍的大借款都是基于此,尤其是明年就要正式签订并批沏万英镑的铁路借款合同。
本来盛妄怀就在进行谈判,但是汇丰银行出事后,接到李秉衡的电报,立即赶来上海与他见面。
两人都心照不宣,这次恐怕铁路借款的合同是不可能签了,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化为乌有。
本来盛宣怀一直在两难,即便铁路收归国有,李秉衡等人的股本肯定是要退的,而且要缓缓施行,不引起他们的强烈抗议,破坏双方的关系。
李秉衡听到唐绍仪的玩笑,也笑着说道:“眼前发财的机会就有不少,你如果真的想,那就拿出资本来,我来替你操作,你什么力气都不用花,包你满意
西方金融势力渗入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从框架到细微末节的翻版大复印,那样肯定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西方金融势力注定要利用中国本土原有的金融组织,来构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中国通商口岸的金融制度。
西方金融势力将钱庄纳入这种制度。二是通过对庄票的利用,二是通过拆微
尤其是短期拆借,对于汇丰银行来说,它经常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闲置流动资金,放在银行的金库里并不能生息,甚为可惜。
而对于钱庄来说,面对日益扩大的进出口商品币场,资金有限,力不从心,影响了生意规模的扩大。
如果将两者对于资金的余缺联系起来,建立一种短斯拆借制度,其收益肯定远远大于成本。这种放款通常两天一结,到期可以续转。
今年由于橡胶股票风潮,两者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加上后来的橡胶股票抵押业务,汇丰银行再也没有闲散的资金去用于短期拆借,而许多冒险的钱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如果不是严密的钱庄组织纷纷出手相救,这些钱庄恐怕会立即倒闭。
整个钱庄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资金面形势严峻,大部分投入在股市中,李秉衡基本断定是彻底整合钱庄业的大好时机到了。这也将是华资银行业的新篇章开局。
由于钱庄是无限责任组织,在中国实力又超过银行,实在是银行业的一大绊脚石,如果不消除他们的巨大影响,彻底整合他们的资本,将会使他们成为助力,而不是隐患。
“金融市场除了对外,也要先消除内在的不安定因素。我是很看好许多小钱庄的,他们本分谨慎,成为了民族工业的融资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不但要整合大钱庄,也要整合小钱庄,想必,他们是乐意进一步发展的。”
“等着看吧。马上上海的金融界会有一场大风暴,有人失意必然有人得意,而我们,则要做好准备。少川兄,把你的家底露一露吧,我看看能帮你子孙谋到多少家产。”
玩笑话归玩笑话,他说的话都成了“金口玉言”就连唐绍仪等人都是深信不疑的。
“那我立即让家里想办法筹钱。”(未完待续)
第226节 英国人发疯了
小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投机经营的华资银行。在国内帅赐川、“兵祸。不断的形势下,对放款都极其谨慎,这些银行的存款额大多高于放款额,也就是说,多数华资银行现金都很充裕,只是苦于找不到稳妥的资金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于外国银行或对外国银行拆款,也成为华资银行的资金出路之一。不过,这两年来,外国银行则彻底丧失了这个资金渠道。
在南洋资本的引导下,大量的华资银行资本进入了民族工业,而且光华银行这家特殊银行对这样的华资银行提供了优惠的拆借款,以便让华资银行与民族工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橡胶股票风潮,光华银行又牵头进行股票投资,或是融资给各个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也基本是受到南洋引导而成立的。
而上海的股市也陷入了诡异的气氛中,受到伦敦股市下跌的影响,股市也开始一路下行,但是多数人还在观望。
那艘失踪的“运金船”已经成为了英国银行界的心头之痛,一直没有它的消息,犹如人间蒸发一般,许多人度日如年。
汇丰银行却开始了他们痛苦的人生,银行门口人潮汹涌,预料之中的挤兑风潮开始了。
北京与天津两地的汇丰银行也遭遇了挤兑潮,许多满清贵胄与官僚士神争先上门询问,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直接上门提款。
要是让这些人的存款金部提出来的话,那汇丰银行不倒也要倒了。
汇丰银行出示了大量的橡胶公司资产证明与橡胶股票,加上华俄道胜银行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劝万英销银行本票,也稳定了一部分的
。
短短的两天,花旗银行与东方汇理银行等大银行拆借的打手,四万英镜也在这次的挤兑潮中所剩无几。
在伦敦的汇丰银行董事会作出了低价转让实业、债券以及其他资产的决议后,英国银行团再次的拆解了劲万英镑,以赔偿各方面的损失。
之前汇丰银行伦敦方面已经筹措了打手,田多万英镑,首先将各国存放在汇丰银行的对满清借款偿还,并且偿付部分洋行的损失。
不过,令人颓丧的是,汇丰银行的股价一路下跌,资产大大的缩水。
在汇丰银行将满清的全部债权以及在远东的大部分资产转让给美国花旗银行后,花旗银行追加了沏万美元的借款。
德怀斯紧急约见司徒岳,因为。他们需要南华站出来承认英国银行团对南华借款的汇丰银行部分。
这是汇丰银行唯一没有转让的债权,之前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等在婆罗州的投资都已经低价转让给南华政府,而这笔高达劲万英傍的借款也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大石。
本来他们准备用这劲万英销来钓大鱼,引南华上钩,趁他们资金吃紧来不及回笼的时候施加压力,逼迫南华接受政治性借款,没料到眼下落到如此地步。
南华目前成了他们的救星,只要他们能够同意提前偿付全部或者部分借款,那么就能够多上不少的余地。否则,他们只能选择将借款合同低价转让。
幸运的是,借款合同并没有像大量的南华债券一样在这次劫案中被抢走。
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德怀斯从来就没有如此谦卑的去与一个华人银行家讨论姿金回笼问题。
司徒岳这次得了李秉衡的指令。能拖则拖,不能拖也得拖。汇丰银行走必须要倒闭的,问题是倒闭清算上,满清与华人始终是吃亏的。
这勿0万英镑也只能作为破产清算时对受损失的华资银行、华商与普通华进行补偿之用,没有人去眷顾华人,那么只能自己眷顾自己。
其他银行虽然损失颇大,但是只要能缓过气来,凭借着瓜分到的汇丰银行的资产与权力,也算是一笔大的补偿,假以时日,这些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倒闭清算,那么同样两个汇丰银行的客户,一个没有贷款,另一个又贷款,肯定是没有贷款的那个占便宜,要多分点钱。不过,在上海,这是行不通的。
跟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就是怡和洋行,还有一大批的外国洋行,上海滩那四百多家英国洋行可以说都跟汇丰银行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即便到时候倒闭清算,列强也只会优先照顾这些洋行洋商。”
李秉衡这几天一直在与盛宣怀等人在交通银行改组的问题上进行仔细的磋商,由于涉及到官方资本,所以万事不是那么随性所欲的。
“看看这些天汇丰银行走怎么做的?那些官僚地主吃尽了苦头,他们的存款完全不被理会,除了普通百姓与数目不大的存款,以及为了稳定满清高层而不得不兑付的存款。其他的约有四百万英傍左右的存款他们没有理会,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撕破脸,他们也是不顾的了。西方的确有契约精神,但是这个精神是针对所谓的西方世界的,并不包括我们华人。”
“光华,英国人如今逼着我们赶紧将盐税存入汇丰银行,这是要找替死鬼啊。想必关余他们也是直接拿来用的了,列强都是一伙的,满清的赔款都可以缓着四,州说那么点关余乃“盛赏怀的到了内幕消息。急匆匆的匿小,晤
“这有什么,很正常。
只要他们能缓过气,就能卷土重来。眼前的损失惨重,但是将来可以加倍夺回。英国政府不希望汇丰银行倒下,所以动员了大部分的资金入远东。其他列强国家却希望汇丰银行衰弱到一个相当的低度,然后失去对华经济命脉的掌控,由他们取而代之。”
“其实这次我们从汇丰银行抢到的东西价值远不止三千万英镑,他们要不是为了堵这个窟窿,其实只需要数百万英傍就能稳住局面,度过眼前的挤兑狂潮就好了。不过,我估计挤兑潮几天就会过去,因为汇丰银行这几天兑付的巨额资金足以让市场满意它的信誉度。看吧,资金还会回流,汇丰银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打手,然后接下来就可以不断的修补窟窿,慢慢的把损失填上。弥补这些损失,只要几年就可以。”
李秉衡的一番解说让大家恍然大悟。的确,其他遭受损失的外国银行也并不着急,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在支持,在汇丰银行身上遭受的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而且等汇丰银行缓过劲来,这些还可以拿回来。
“看明天的股市吧,我们已经有一些动作了。”
之前的几天橡胶股票的交易量迅速的放大,大幅低开后迅速上扬,然后小跌收盘。
李秉衡一直留着资金准备作为最后的托盘,迷惑英国人,让他们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对汇丰银行的拯救。
伦敦也是如此,李秉衡要感谢海底的那条电缆,它可以使得伦敦与上海同步,而不是像几个年前那样要滞后几个星期。
英国本土输血输的越多,越及时。越是深陷其中。
第二天的股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随着有利银行的宣告破产,以及资产清算的消息,股市开始了之前许多人担心的大崩溃。
怡和洋行走有利银行的大股东。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这次是彻底的载了。
香港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怡和。”
可见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地的地位与财力,怡和洋行也是英国商品向华倾销的最大黑手,当然,还有万恶的鸦片贸易,这就使得它也成为了李秉衡的目标。
与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怡和只能放弃有利银行,它也无力去拯救这家在香港的总行同样遭受洗劫的下属产业,最为明智的抉择便是壮士断腕。
受到它的影响,不仅是橡胶股票。其他有外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股票全线下跌,虽然这个时代的股市规模并不大,但也颇为壮观。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一天之内有十七名外国人跳入了黄浦江内,成为异国他乡的一缕孤魂。
最震撼上海滩的事件终于发生了。那家所谓的兰格志橡胶公司所有的资产证明与各项合同协议都是假的;就连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橡胶园也被证实只是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橡胶。
而且,其他的数十家橡胶公司大多如此,或者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令人充满美妙的幻想,他们终于被揭露了美丽的外表,露出了最丑陋也最讽刺的真面目。
当初来上海股市创办橡胶公司的那批人全部的人间蒸发,不见踪影,甚至就像没有在世界出现过。
德怀斯疯了,彻底的疯了,任凭是谁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获利出局的那部分人正在哪个地方发疯般的大笑吧,他们将恶果全部留给了汇丰等银行,以及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后来推出股票抵押业务的那帮蠢蛋们。
不仅是德怀斯,所有在这次股市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的人都快疯了。之前涨到数百两银子的橡胶股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废纸,而且他们的资金都在这里面,不动产也大部分抵押了出去,转眼间,他们就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所有头脑清醒的人不约而同的意识到,汇丰银行完了,而且完蛋的不仅是它,还有一大堆的倒霉蛋。
这次股市热潮投入的资金规模是原本历史上的三倍多,也就是说,有一亿多两银子的损失将会由倒霉的投机者们分担。
汇丰银行全部算下来,在这次股市中损失的金钱不下于三百万英镑。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头一棒。
如果是别的投资失败,亏损三百万英镑,还能补救,但是现在不同了。它的盟友们自身难保,接下来的,只怕是要向汇丰逼债了。
“汇丰银行完了,彻底的完了。”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识。(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盛宣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了,顺便自然无比的观察着他眼神表情,想得到一些讯息。
“李先生,你之前所说的铁路一事,可行走可行,但阻力甚大,恐难实行。
唐绍仪对这次李秉衡力邀出山。只走过来看看,观察些情况,也好做出决公
“三年前,我为奉天巡抚,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本来想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后来好不容易找了美国人,他们却提出了什么与德国三国结盟之议。后来不了了之,我倒是真的希望南洋资本进入东北,好将那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修起来。”
李秉衡却知道整件事件的前因后果,正是由于唐绍仪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后来,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
日本为此做了许多龌龊事情。不过李秉衡忍了下来,没有跟他么计较。
列强便是如此,恨不得将所有的路矿大权全部抓在手中,丝毫不给华人翻身的机会。
“日人图谋东北已久,这条铁路是必须要修的,将来不但造福子孙。而且还可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不被老毛子与日本人钻空子。
盛宣怀见李秉衡还没有说到正事,只是说些过去商议的修建铁路之事。静静的听着,等待下文。
李秉衡索性开门见山的说道:“如今有一事,正要请两位揣度。去年大清改革了币制,不过收效甚微。我的意思是由南洋代为印钞,推行纸币。”
唐绍仪从盛宣怀手中接过邮传部。顿时成为了一方强豪,炙手可热,许多人盯着这个位置,遇事艰难无比,谁都要来要好处,所以今年索性离职。
两代邮传部的大佬,还是能够有这方面的话语权的。
盛宣怀奇道:“度支部欲扶植我国人创办之银行,将来也好互相依靠,一概准了发行钞票,这纸币也流通甚广,不知为何还要推行纸币?这其中并无不同啊!
“我说的,是统一币制,统合全国银行之力,发行钞票,通存通兑,而不是眼下的各自为战。”
盛宣怀忽然间仿佛明白了什么,追问道:“可是用南洋那种极其特异之钞票?我曾说过,若是大清能够不用银元,改为印制此种钞票,必能收到奇效。”
“那发行统一之钞票与邮传都有何关联?”
“有!”李秉衡笑着答道,“发行钞票,这是国家权柄,我们如今只能走走曲线救国之路,以各地交通银行的名义,建立大交通银行,统合全国地方银行。不仅是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其他银行也要争取用交通银行的影响力来拉入同盟。”
“邮传部所辖有都政总局、电政总快速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包括北京总行及上海、汉口、广州分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如果我们能够以邮传部的资产置入交通银行,其他银行将业务与资产置换成交通银行股份。组建一家官商合营的新银行。实现一种纸币在全国的流通,而且;将邮政、电政、电话局以及铁路局的资金统一存入银行,尤其是铁路修建款。这就使得反过来可以对电政、铁路等投资进行贷款与入股吗。让铁路修建不用再向列强借款,也不用在新铁路的利权上受制于人。”
邮传部就是后来的交通部,将来大部分的政治斗争与经济利益争夺都将围绕它展开,所以交通系的实力雄厚无比,李秉衡这么一搅局,必然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首先便能掌握住交通部的命脉。
“如今最重要的关税、盐税、铁路、矿山等方面的利益,我们各个击破,慢慢图谋,逐步瓦解列强控制我们经济命脉的阴谋。”
盛宣怀忽然皱眉说道:“光华,汇丰银行大劫案影响深远,你是否已经有了对策,在其中谋利?”
李秉衡大笑道:“杏称公果然了的,我也不瞒你,便是如此。
我们这次详谈,也有许多是要在这劫案后徐徐来谈的,将来好处有许多,我们得慢慢来
即便南洋不出手,现在许多人都已经将这次事件怀疑到了南洋头上,因为只有南洋才会这么的胆大妄为,做出些疯狂的事情来。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怀疑南洋,盯着它的一举一动,不过李秉衡并不在乎,英国人何尝不是经常在背后搞点阴谋?
“英人谋夺我路矿权利,已非一日。又把持航运,当年我致力轮船招商局便是这个道理,国家大事,岂能把持在外人手中。铁路必定要修。我是支持的,不瞒你说,朝廷对于能将南洋拉入东北铁路,与偻寇相抗,还是乐观其成的。开涤的煤出产出公担的,才四五两银子,但一路运到汉阳,二十两都不止。依我看,这东北铁路要修,西北铁路也要修。只是朝廷只怕不敢轻易放任民间资本把持路权,这里面值得磋商。”
几人只是随意的东聊几句,西扯一番,等着对方露出底牌。
“此来便为此事,我倒是觉的这是一举多得之事。首先,交通银行与其他银行组成银行联盟,又有统一的货币,一定意义上,既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又能最大限度的打击列强发行的纸钞。眼下流通越多越好,汇丰银行到闭在即,其他外国银行也要多受牵连,正是好机会,哪怕不逼得他们倒闭,也要扒下层皮来。
唐绍仪却直摆手道:“不可不可,将邮传部的资产组建交通银行走好的,但是让它成为出头鸟,发行纸币,与国家银行无二,朝廷是能够通过的,但是列强将会群起而攻。如何应付?再说我们大量印发纸钞,又无足够之储备,与各家滥发纸币的商业银行何异?”
盛宣怀却一下子抓到了他话里面没有吐露出来的意思,今年月,度支部奏请颁布的《厘定兑换纸币则例》指出,“发行纸币固属国家特权。”因此“纸币一切兑换发行之事,统归大清银行管理,无论何项官商行当,概不准擅自发行,必使纸币于纷纭杂出之时,而立收集中央之效。”
李秉衡是想借着交通银行的名义行大清银行之事,此举报为胆大包天,魄力谋略可见一斑。
今年早先时度支部奏准颁布了《币制则例》,着手整顿纷乱复杂的银币。之前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可发行纸币,并且几乎所有金融机构的发行准备金都严重不足。
尤其是银本位与制钱本位双重本位之下的大清货币制度,想要彻底理清币制,难如登天。
能够施行银元制已经是相当的不易,更别说在银本位下由国家统一发行纸币,为了对抗外国银行的金融渗透,各家华商银行与钱庄都能自行发行钞票,如今看来这滥发纸币之患也日渐严峻。
关键是没有足够的发行准备金。这些年银价下跌,大量的银两流入国内,对银两储备是有帮助的。但是列强很有可能利用大清改革币制而做手脚,使得银价上涨,大量银两外流,银根一卑,加上贸易逆差严重。这币制不改也罢。
“如今度支部也高瞻远瞩,有了许多理清金融市场混乱之法。但金融监管的方法太过简单,主要手段是登记、注册、检查等简单的行政方式,远非依据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金融监管。我也不瞒你们,利用交通银行来做这事,本来就是避人耳目。将交通银行在一定意义上代替大清银行,做它想做又无能为力也不敢做的事。”
盛宣怀顿时来了劲头,追问道:“不知这宏观调控,是荐何意?我是从来没听说过
李秉衡眼看有门,顿时来了兴致,讲出一番道理来。
至于是何道理,还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第225节 华资银行前所未有的良机
满清中国使用的是银两,也就是金属货币,由千金属货而。引尖有价值,其过多过少都不会引起币值的变化,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多或过少有会引起币值的变动。
满清深受列强操控银价以及倾销商品之祸害,但也清醒的看到如列强一般全国统一发行纸币的害处,所以一直想着如何改革币制,而不是彻底实行纸币制。
货币制度,乃是国家经济大事,稍不谨慎,便能惹来大祸。
国家经济操控于列强之手,如果贸然使用风险更大的纸币,那么列强是不会放过这个吸血的机会的。
后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不过盛宣怀等人对他的新名词完全不理解,不过对他提出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到是理解了一些。发行纸币的益处与坏处,他们也经常论证,所以李秉衡提出纸币发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与紧缩后,他们还是较为认同的。
“如此看来,光华对这币制还是深有研究的,令老夫甚为佩服,不知这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又是何解?能否细说一二?”
李秉衡沉吟一番,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有节奏的扣着,缓缓说道:“我们新组建的银行联盟肯定不能无限放款,那样的话只能让市场风险加大,影响整个联盟,所以,必须出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通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而这准备金。便存放于交通银行。想必你们也知道,纸币发行多了,物价上涨。会使得盲目兴办实业。我们便需要紧缩放贷量,使得银行不能无限的支持盲目投资。也就是说,交通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放贷量减少;反之,如果交通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
“另外,当交通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其他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亦然。”
“光华,你也别说那么深奥的道理,我们也听不懂,我只问你,这再贴现是否就是增减我们发行的纸钞量?”盛宣怀立即打断他说道。
“也时!”李秉衡立即给予肯定。
当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减纸钞发行量,盛宣怀的意思其实是货币供应量。
“哥贴现是指其他银行比如中国通商银行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交通银行转让。对交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其他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其他银行来说,再贴现走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盛宣怀一拍大腿,下巴一扬,笑道:“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你所说的票据不就是跟钱庄中的未到期庄票可以在票号折扣变现嘛!这从前就已经有了成例,不过没你说的那么玄妙罢了。”
李秉衡也是点头大笑,其实中国自身的金融秩序已经初步有了成型的意识,金融监管也已经改善许多,如果外部坏境不是这么恶劣,总有一天会自己走上正轨。
“还有你说的那个公开市场业务也一并说了吧,我今天是大开眼界,听到前所未有的道理。”
“这个要在推行法定准备金之后,才能有所效果。交通银行可以以公开买卖债券等的方式,影响各个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然后直接起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当然。”李秉衡加重了语气,“我们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交通银行钞票发行准备金的问题。用黄金做储备,那么我们不利的贸易逆差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国际支出逆差,将使得黄金外流,所以需要大量的储备。
说完,顿了顿,想要哥说,却被唐绍仪打断,“好你个李光华,好算计,我说南洋最近发现了这么多的大金矿,巴不得的想露富,原来是打着这个主意。交通银行这个主意是极好的,而且照你说的,资金也可以筹措,将来铁路可以不用被逼着向列强借款。而铁路所到之处,尽是你们复兴公司获利之地,想必,将来铁路修建计戈打手,也要有你们的首肯吧?”
唐绍仪**裸的说出了盛宣怀藏于心中不想说出来的话,也正是李秉衡的用意,用黄金储备来换取交通银行的股份,并且从而影响铁路利权。”
盛宣怀却慢吞吞的说道:“不知可否提供一千万南华元的外汇给中国通商银行,反正你也是大股东。应该耍给自己的银行争取这份利益。”
的确,日本人一直在吵着闹着要向汉冶并借款,以重新恢复对铁矿石与生铁的包购。汉冶萍也需要进一步的扩张产能,需要大笔的资金。
照道理目前汉冶萍的钢铁出产已经是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扩建项目连着上了两个,远远的超过了自身的资产,如果不是中国通商银行与光华银行巨额低息贷款,恐怕任何人都不敢冒这么大的,
而盛宣怀也是看到了国内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以及南洋巨大的需求缺口,从这点上也能看出他的魄力。
唐绍仪没有能够理会他的意思。问道:“不知提供外汇给中国通商银行与交通银行有什么联系?”
李秉衡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发行纸币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保证纸币不贬值,最为重要的就是国际储备资产,说白了,就是国际清偿能力。
满清关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每年都要偿还巨额的债务,关余少的可怜,现在连盐税都要被逼着存入外国银行。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导致国内生产能力极其低下,自身商品储存能力很弱,而且贸易逆产严重,银狠狠紧。
国家有没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以及外汇储备,作为黄金储备最大的补充,外汇储备也是极为重要的。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拜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而满清有外汇储备吗?这是个相当可笑的问题。
即便有,也掌握在列强手中。而且。外汇牌价也是汇丰银行随便挂挂的。
满清政府欠了大笔的外债,如果再说拥有以外债债权形式表现出来的外汇,那么的确是有如天方夜谭。
汇丰银行的危机,甚至是可能的到闭,让盛宣怀看到了希望,他本来就是个有魄力的人,之前就愿意以中国通商银行与汉冶萍的股份来换取南华元,进入上海的股票市场。给汉冶蒋捞了一笔周转金后潇洒的推出股市。
盛宣怀其实已经表态,他是支持成立新的交通银行的,而且要加大外汇储备,而如何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就要看南华的态度,或者说看李秉衡的态度。
而且,他也要了好处,那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多了一千万南华元作为股本,成为交通银行的一大股东,他作为大股东之一。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
别的不说,光是交通银行发行钞票的利润便是令人眼红的,而且还能进一步的控制铁路利权,不声不响的夺取邮政电传业的利益。
凭借它自卓一千多万两白银的资产。就能撬动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这无疑是狮子大开口,也是他又一次的大手笔。
而妙就妙在,李秉衡也是中国通商银行的大股东,既能将他捆绑上利益群体,也能使他郑重考虑。
盛宣怀既然开口,那便是有绝对的把握的。
“我们发行纸币是极为简单的。但是如何稳定汇率,保证不出现滥发。甚至保证供应量,达到保护我国经济与民族工业,必须要面面俱到。其实我们困难重重,一穷二白。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工业能力又积弱,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没有偿还外债能力。我们索性不去牵扯那改革,重新立个抬头,像南洋的黄金与外汇便是极好的储备
“汇丰银行走无力主导那打手,四万英稽的借款了,我们倒是可以提供旧四万南华元的拆借款给中国通商银行,而且,没有折扣。
利息,存入交通银行,作为邮电、铁路等产业的民族资本融资之用。”
不声不响间,两人就达成了协议,完成了分赃。
盛宣怀别有深意的说道:“其实,我们还是有大钱可以赚的
说着,眼睛望着李秉衡,眼神中全是笑意与试探,想看看他是否也是心有灵犀,能否想到他所想的。
李秉衡看着他的眼睛,肚子里却在不断的揣度着他的用意。
“南洋的钞票如今很是受欢迎。我看交通银行不如多印些,这已经是一大笔收入了。”
唐绍仪大惊失色,如果真的那么做。这银行恐怕是办不下去的,“我们本身没有储备,滥发钞票,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哈哈,妙,妙李秉衡这才回过神来。
“我们发行的钞票本身就是储备,不仅在信用上,而且在战乱年代相当的坚挺,没有人能够仿冒的钞票本身就是一种信用,一种可以保值的商品。在国内这么混乱的市场,想必是有很多人愿意持有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的
“就跟外国一样,南华元也是相当的坚挺,许多国家都喜欢用南华元结算,为了保证不出现通货紧缩,我们追加了大笔的钞票印制,仍然供不应求,而且要加大黄金储备,使得银行成本上升,钱也少赚了不少。”
李秉衡打定主意,这次大量的投入各国的钞票来作为各家银行的外汇,完成一次大规模洗钱,加上之前的股市获利与抢劫,可以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国内民族工业的融资。
既然列强收紧中国银根,不让中国有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工业,从而以商品来打开银根的缺口,那么,也不用再跟他们客气,直接给民族工业带来充足的资金。
交通银行一改组,庞大的银行组织联盟诞生,将使得民族工业的融资渠道有了保证。
李秉衡向来认为凭
“““百用议族丫业的原始积累吾相当的缓慢的。即便是有了他提;引”“种有利因素,包括充足的资金,还是不够。
所以需要在金融上着手,下功夫,务必使得列强再不能从根本上掐住民族工业的七寸。
唐绍仪恍然大悟,叫道:“高,果然是高,我到没有想到。那说说看,还有没有什么发财的机会。让我也沾点光
李秉衡知道此议一成辛亥革命是有很大的可能会改期了,而且保路运动是极有可能不会发生了。
如今满清政府正在筹备实行所谓“铁路国有”政策,各省原已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准备以“国有”为名,出卖全国铁路主权。
原本历史上皇族内阁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6怂万英镑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广东3省人民在打手,临年收回路权运动中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赎回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又重新出卖给帝国妾义。
不过川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有着李秉衡与张振勋等人的不少心血,这次靠着出卖军舰,才换来了满清政府的许诺,进一步放开南洋资本对这俩条铁路的控制权。
如果满清将铁路收归国有,那么。直接受到冲击的,便是李秉衡为首的南洋财团。
这次凭借着与盛宣怀的进一步联手。那么,很有可能那笔借款是不会有的了,除非汇丰银行能够迅速的摆脱困局,不过,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
列强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十分注意夺取铁路修筑权。因为一旦窃取了铁路,不仅可以利用它调运军队,镇压人民的反抗,而且可以直接控制铁路沿线的城镇乡村和矿产资源。
他们是不肯让中国自己修成铁路的。就利用清政府财政困难进行要挟。迫使清政府订立了铁路借款合同。
今年草签的打手,阳万英傍的大借款都是基于此,尤其是明年就要正式签订并批沏万英镑的铁路借款合同。
本来盛妄怀就在进行谈判,但是汇丰银行出事后,接到李秉衡的电报,立即赶来上海与他见面。
两人都心照不宣,这次恐怕铁路借款的合同是不可能签了,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化为乌有。
本来盛宣怀一直在两难,即便铁路收归国有,李秉衡等人的股本肯定是要退的,而且要缓缓施行,不引起他们的强烈抗议,破坏双方的关系。
李秉衡听到唐绍仪的玩笑,也笑着说道:“眼前发财的机会就有不少,你如果真的想,那就拿出资本来,我来替你操作,你什么力气都不用花,包你满意
西方金融势力渗入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从框架到细微末节的翻版大复印,那样肯定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西方金融势力注定要利用中国本土原有的金融组织,来构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中国通商口岸的金融制度。
西方金融势力将钱庄纳入这种制度。二是通过对庄票的利用,二是通过拆微
尤其是短期拆借,对于汇丰银行来说,它经常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闲置流动资金,放在银行的金库里并不能生息,甚为可惜。
而对于钱庄来说,面对日益扩大的进出口商品币场,资金有限,力不从心,影响了生意规模的扩大。
如果将两者对于资金的余缺联系起来,建立一种短斯拆借制度,其收益肯定远远大于成本。这种放款通常两天一结,到期可以续转。
今年由于橡胶股票风潮,两者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加上后来的橡胶股票抵押业务,汇丰银行再也没有闲散的资金去用于短期拆借,而许多冒险的钱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如果不是严密的钱庄组织纷纷出手相救,这些钱庄恐怕会立即倒闭。
整个钱庄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资金面形势严峻,大部分投入在股市中,李秉衡基本断定是彻底整合钱庄业的大好时机到了。这也将是华资银行业的新篇章开局。
由于钱庄是无限责任组织,在中国实力又超过银行,实在是银行业的一大绊脚石,如果不消除他们的巨大影响,彻底整合他们的资本,将会使他们成为助力,而不是隐患。
“金融市场除了对外,也要先消除内在的不安定因素。我是很看好许多小钱庄的,他们本分谨慎,成为了民族工业的融资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不但要整合大钱庄,也要整合小钱庄,想必,他们是乐意进一步发展的。”
“等着看吧。马上上海的金融界会有一场大风暴,有人失意必然有人得意,而我们,则要做好准备。少川兄,把你的家底露一露吧,我看看能帮你子孙谋到多少家产。”
玩笑话归玩笑话,他说的话都成了“金口玉言”就连唐绍仪等人都是深信不疑的。
“那我立即让家里想办法筹钱。”(未完待续)
第226节 英国人发疯了
小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投机经营的华资银行。在国内帅赐川、“兵祸。不断的形势下,对放款都极其谨慎,这些银行的存款额大多高于放款额,也就是说,多数华资银行现金都很充裕,只是苦于找不到稳妥的资金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于外国银行或对外国银行拆款,也成为华资银行的资金出路之一。不过,这两年来,外国银行则彻底丧失了这个资金渠道。
在南洋资本的引导下,大量的华资银行资本进入了民族工业,而且光华银行这家特殊银行对这样的华资银行提供了优惠的拆借款,以便让华资银行与民族工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橡胶股票风潮,光华银行又牵头进行股票投资,或是融资给各个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也基本是受到南洋引导而成立的。
而上海的股市也陷入了诡异的气氛中,受到伦敦股市下跌的影响,股市也开始一路下行,但是多数人还在观望。
那艘失踪的“运金船”已经成为了英国银行界的心头之痛,一直没有它的消息,犹如人间蒸发一般,许多人度日如年。
汇丰银行却开始了他们痛苦的人生,银行门口人潮汹涌,预料之中的挤兑风潮开始了。
北京与天津两地的汇丰银行也遭遇了挤兑潮,许多满清贵胄与官僚士神争先上门询问,这还算好的。有些人直接上门提款。
要是让这些人的存款金部提出来的话,那汇丰银行不倒也要倒了。
汇丰银行出示了大量的橡胶公司资产证明与橡胶股票,加上华俄道胜银行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劝万英销银行本票,也稳定了一部分的
。
短短的两天,花旗银行与东方汇理银行等大银行拆借的打手,四万英镜也在这次的挤兑潮中所剩无几。
在伦敦的汇丰银行董事会作出了低价转让实业、债券以及其他资产的决议后,英国银行团再次的拆解了劲万英镑,以赔偿各方面的损失。
之前汇丰银行伦敦方面已经筹措了打手,田多万英镑,首先将各国存放在汇丰银行的对满清借款偿还,并且偿付部分洋行的损失。
不过,令人颓丧的是,汇丰银行的股价一路下跌,资产大大的缩水。
在汇丰银行将满清的全部债权以及在远东的大部分资产转让给美国花旗银行后,花旗银行追加了沏万美元的借款。
德怀斯紧急约见司徒岳,因为。他们需要南华站出来承认英国银行团对南华借款的汇丰银行部分。
这是汇丰银行唯一没有转让的债权,之前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等在婆罗州的投资都已经低价转让给南华政府,而这笔高达劲万英傍的借款也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大石。
本来他们准备用这劲万英销来钓大鱼,引南华上钩,趁他们资金吃紧来不及回笼的时候施加压力,逼迫南华接受政治性借款,没料到眼下落到如此地步。
南华目前成了他们的救星,只要他们能够同意提前偿付全部或者部分借款,那么就能够多上不少的余地。否则,他们只能选择将借款合同低价转让。
幸运的是,借款合同并没有像大量的南华债券一样在这次劫案中被抢走。
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德怀斯从来就没有如此谦卑的去与一个华人银行家讨论姿金回笼问题。
司徒岳这次得了李秉衡的指令。能拖则拖,不能拖也得拖。汇丰银行走必须要倒闭的,问题是倒闭清算上,满清与华人始终是吃亏的。
这勿0万英镑也只能作为破产清算时对受损失的华资银行、华商与普通华进行补偿之用,没有人去眷顾华人,那么只能自己眷顾自己。
其他银行虽然损失颇大,但是只要能缓过气来,凭借着瓜分到的汇丰银行的资产与权力,也算是一笔大的补偿,假以时日,这些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倒闭清算,那么同样两个汇丰银行的客户,一个没有贷款,另一个又贷款,肯定是没有贷款的那个占便宜,要多分点钱。不过,在上海,这是行不通的。
跟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就是怡和洋行,还有一大批的外国洋行,上海滩那四百多家英国洋行可以说都跟汇丰银行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即便到时候倒闭清算,列强也只会优先照顾这些洋行洋商。”
李秉衡这几天一直在与盛宣怀等人在交通银行改组的问题上进行仔细的磋商,由于涉及到官方资本,所以万事不是那么随性所欲的。
“看看这些天汇丰银行走怎么做的?那些官僚地主吃尽了苦头,他们的存款完全不被理会,除了普通百姓与数目不大的存款,以及为了稳定满清高层而不得不兑付的存款。其他的约有四百万英傍左右的存款他们没有理会,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撕破脸,他们也是不顾的了。西方的确有契约精神,但是这个精神是针对所谓的西方世界的,并不包括我们华人。”
“光华,英国人如今逼着我们赶紧将盐税存入汇丰银行,这是要找替死鬼啊。想必关余他们也是直接拿来用的了,列强都是一伙的,满清的赔款都可以缓着四,州说那么点关余乃“盛赏怀的到了内幕消息。急匆匆的匿小,晤
“这有什么,很正常。
只要他们能缓过气,就能卷土重来。眼前的损失惨重,但是将来可以加倍夺回。英国政府不希望汇丰银行倒下,所以动员了大部分的资金入远东。其他列强国家却希望汇丰银行衰弱到一个相当的低度,然后失去对华经济命脉的掌控,由他们取而代之。”
“其实这次我们从汇丰银行抢到的东西价值远不止三千万英镑,他们要不是为了堵这个窟窿,其实只需要数百万英傍就能稳住局面,度过眼前的挤兑狂潮就好了。不过,我估计挤兑潮几天就会过去,因为汇丰银行这几天兑付的巨额资金足以让市场满意它的信誉度。看吧,资金还会回流,汇丰银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打手,然后接下来就可以不断的修补窟窿,慢慢的把损失填上。弥补这些损失,只要几年就可以。”
李秉衡的一番解说让大家恍然大悟。的确,其他遭受损失的外国银行也并不着急,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在支持,在汇丰银行身上遭受的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而且等汇丰银行缓过劲来,这些还可以拿回来。
“看明天的股市吧,我们已经有一些动作了。”
之前的几天橡胶股票的交易量迅速的放大,大幅低开后迅速上扬,然后小跌收盘。
李秉衡一直留着资金准备作为最后的托盘,迷惑英国人,让他们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对汇丰银行的拯救。
伦敦也是如此,李秉衡要感谢海底的那条电缆,它可以使得伦敦与上海同步,而不是像几个年前那样要滞后几个星期。
英国本土输血输的越多,越及时。越是深陷其中。
第二天的股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随着有利银行的宣告破产,以及资产清算的消息,股市开始了之前许多人担心的大崩溃。
怡和洋行走有利银行的大股东。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这次是彻底的载了。
香港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怡和。”
可见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地的地位与财力,怡和洋行也是英国商品向华倾销的最大黑手,当然,还有万恶的鸦片贸易,这就使得它也成为了李秉衡的目标。
与汇丰银行牵扯最深的怡和只能放弃有利银行,它也无力去拯救这家在香港的总行同样遭受洗劫的下属产业,最为明智的抉择便是壮士断腕。
受到它的影响,不仅是橡胶股票。其他有外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股票全线下跌,虽然这个时代的股市规模并不大,但也颇为壮观。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一天之内有十七名外国人跳入了黄浦江内,成为异国他乡的一缕孤魂。
最震撼上海滩的事件终于发生了。那家所谓的兰格志橡胶公司所有的资产证明与各项合同协议都是假的;就连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橡胶园也被证实只是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橡胶。
而且,其他的数十家橡胶公司大多如此,或者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令人充满美妙的幻想,他们终于被揭露了美丽的外表,露出了最丑陋也最讽刺的真面目。
当初来上海股市创办橡胶公司的那批人全部的人间蒸发,不见踪影,甚至就像没有在世界出现过。
德怀斯疯了,彻底的疯了,任凭是谁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获利出局的那部分人正在哪个地方发疯般的大笑吧,他们将恶果全部留给了汇丰等银行,以及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后来推出股票抵押业务的那帮蠢蛋们。
不仅是德怀斯,所有在这次股市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的人都快疯了。之前涨到数百两银子的橡胶股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废纸,而且他们的资金都在这里面,不动产也大部分抵押了出去,转眼间,他们就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所有头脑清醒的人不约而同的意识到,汇丰银行完了,而且完蛋的不仅是它,还有一大堆的倒霉蛋。
这次股市热潮投入的资金规模是原本历史上的三倍多,也就是说,有一亿多两银子的损失将会由倒霉的投机者们分担。
汇丰银行全部算下来,在这次股市中损失的金钱不下于三百万英镑。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头一棒。
如果是别的投资失败,亏损三百万英镑,还能补救,但是现在不同了。它的盟友们自身难保,接下来的,只怕是要向汇丰逼债了。
“汇丰银行完了,彻底的完了。”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识。(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