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起苍茫 > 龙起苍茫 第 137 部分阅读

第 137 部分阅读

    的时候,适当的升值也是有好处的。

    可惜列强对中华元并不买账。没有得到英国的认可,中华元很难在货币市场混,所以,于情于理,都要跟英国人好好的缓和关系。

    之前张牙舞爪,虚张声势,目的基本达到,那么接下来该是拉关系的时候了。

    李秉衡从没有幻想现在就收回全部列强在华特权,只要收回海关关税自主权以及领事裁判权,他就基本满意,这也是底线。

    目并中国需要的是展,这两项特权是制约经济的主要因素。虽然租界与租借地也是一大祸害,但是总有办法对付。

    这是他的风格,在退步之前。虚张声势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讨价还价。

    否则,列强连谈判的机会都不会给。

    眼下,是时候让滞留在上海的朱尔典等人回到谈判桌前的时候。

    在上海,他摆出了强硬的姿态,让朱尔典等人摸不着头脑,以为他并不稀罕谈判,这样的话,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只要他们肯来南京,那么我们就事实上占据了上风。”

    陈友仁对此深表同意,“可是他们会低下高傲的头颅,乖乖的来南京吗?”

    李秉衡哈哈大笑,说道:“会的,我们手上捏着他们的把柄。”

    之所以这么说,是最近列强的对华贸易受到了重创,南京政府控制了绝大多数的中国领土,英法俄日四国的商品并不像德国与美国商品一样,享受最惠国待遇。

    加上他们的银行在华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损失惨重。面对巨大的压力,四国政府不得不向本国的资本家与银行团低头。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英《虎门条约》

    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

    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

    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继英国之后,有旧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毒国待遇。

    之前中华民国政府宣告取饰了这占个国家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得英法等国下定决心向袁世凯北洋集团借款,挑起中国内战,以武力颠覆南京政府。

    由于德国与美国相继与民国政府签署了最惠国待遇,使得中国的地位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好处,又使得英法等国失去了纠集多国干涉军的底气,一举多得。

    真的要感谢德国人与美国人,尤其是与南华签署了军事协防合约之后的美国,巴不得中国有限度的强大起来,成为沙俄与日本的麻烦,当然跟英法唱对台戏。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饰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满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饰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德国与美国认可了互利互惠的最惠国待遇,实际上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也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的一大胜利。

    有了参照与对比,对付英法的反攻,就有了办法。阅读!

    第366节 赎回路权

    “闷曰年的圣诞节。没有下雪。 南京的天气并不冷,相反,还很红火。

    李秉衡却邀了孙中山等人在南京 卢寺中静坐。

    这座古寺历史并不悠久。却深有古韵,是个避世静思的好的方。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因寺中供养 卢遮那佛,初名 卢庵。原一小庵,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有僧量宏创一佛殿。

    真正建成是在清同治年间,曾国茶游南岳衡山齐公岩。当海峰法师有戏约,“如我督两江。为你造庵。”

    海峰即立誓代他管理天下名山,而无独有偶,清光绪十年,蜘,曾国茶任两江总督,招海峰至南京择地造寺,经与量宏商量,在原 卢庵址建寺。湘军诸将捐巨资建大雄宝殿、万佛楼和藏经楼等,将原 卢庵旧址周边扩大,东至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桥,南至汉府街,遂改庵为 卢寺,为南京第一大寺。

    “洋人过他们的圣诞节。我们也在佛寺之中信我们的佛,只是不知道西方的神仙比东方的神仙厉害否?”

    李秉衡开着玩笑,同盟会改组在即,只怕往后是不得清闲了。

    事实上,他们这帮人也一直没有清闲过,就连孙中山也是整日关心着宪法的制定与完善。加上李秉衡提出了许多新的立法思想,让他颇为感兴趣。

    黄兴则忙着6军部的事情,更是不可开交,眼下这个乱世,军队可是强有力的依仗。

    回想过去的一年,值得自豪。

    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轰然倒塌,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荡然方,存,极大的改善了恶劣的经济环境。

    而且,列强对华商品倾销也遭到了打击,尤其是英、俄、日三国。

    列强在华工厂由于南华技术与机械设备的输入而成本大幅度提高,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将来他们的日子将更难过。

    “朱尔典等人在上海参加各种沙龙,兴致颇高,但情报人员却报告说他每天晚上都很晚睡觉,或者说,是很难睡着。”

    孙中山等人相视而笑。近日来陈友仁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使得朱尔典这些中国通难以招架。

    谈判还会继续,不是吗?他很快就会找到事做,不用整夜的失眠。”

    陈友仁也幽默了工摇,不过他并不标准甚至可以说是鳖脚的国语使得他说话怪腔怪调,总让人忍不住想笑。

    孙中山看着他,不禁想起了唐绍仪极力推荐的6徵祥,听说同样的说话具有鲜明的特色,也一样的让人难懂。

    考虑到伍廷芳年事已高。又兼任法务上的事项,所以李秉衡一直想找一个可以替代他的人。

    陈友仁唱红脸,总的有人唱白脸不是?

    作为北方袁世凯的谈判代表,唐绍仪居然帮着南京物色外交人选,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6徵祥的确有才,而且不是一般的有才,李秉衡在后世知道他,虽然因为袁世凯的缘故。背了不少骂名,但是他的能力还是没有被埋没。

    6徵祥的性格注定他是要演悲剧的。他善良而软弱,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

    在一个不良的政治环境里,这样的书卷气只能使他成为野心家的炮灰,成为派系倾轧的最大受害者。

    李秉衡估摸着很难再出现“二十一条”所以6徵摔还是很有机会摆脱这个让他背负耻辱的条约限制,眼下就是个机会。

    “那位6先生可会带着他的洋太太来南京?”

    孙中山忽然问道,显然他对于6徵祥也很上心,他未参加任何派系,口碑干净;二来因他多年出任驻外使团的工作,谙熟西方外交。

    集绍仪跟他提起后。他立即向李秉衡作了介绍。

    在彼得堡,6徵祥认识了比利时驻俄公使的一个。亲戚一 培德比夫小姐。培德的祖父和父亲均系比利时的高级军官,她本人举止娴雅,又有几分家传的网毅。6征样对培德一见钟情,一生都敬爱有加。

    培德身材高大,而6徵祥则清瘦且个头不高,那种年代,这种涉列,婚姻的确罕见,他们竟能和美融洽,更是令人称奇。

    所有听说过这事的人,都会感到惊奇,并且好奇。

    伍廷芳在旁插话道:“我这里到也有个人才,刚刚从美国博士毕业,想来也能在外交上有所建树。”

    “前些日子在上海见到他,他告诉我,我们与德国、美国签署的最惠国待遇,对我们仍然不利,生产落后,远洋航运又不达,始终是他们占我们的便宜。”

    李秉衡点头说道:“不错,的确如此,但眼下为了拉拢他们。分化列强阵营,也只有这么办。看来这个博士到的确有眼光。”

    笑着问伍廷芳:“不知伍公推荐的这个人才叫什么名字?”

    伍廷芳顺了顺胡须,说道:“此人名叫顾维钧,网从美国回来不久,我看他是不错的。本来我还想着,6先生要是定不下来,便让他跟着陈总长多历练,将来也可接手。

    他又在美国读的国际法。多少能帮上些忙。”

    顾维钧,字少川,江苏嘉定人”咖年入婷曰奇伦比亚大学,专汝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 “※

    这些字眼一一跳入了李秉衡的脑海,不过唐绍仪推蕃了6徵祥,并没有推荐顾维钧。显然顾维钧还没有进入唐绍仪的视野。

    想到这里。他不禁不为察觉的一笑,不知道顾维钧到了南京后,可还会与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玥有一段姻缘,这倒是好玩的事情。

    若是因为这个,使得顾维钧的命运改变,倒是件让他心里不安的事情。

    “马上谈判会正式在南京展开,外交上除了陈总长,还得要有得力人手才行,6先生正合适,他又在俄国多年,我们正好缺少这样的人才。顾维钧可以让他先在内阁当个秘书,将来看其能力再行调派。”

    黄兴却问道:“不知英法等国可愿意,我们在南京扫榻相候,他们不赏光怎么办?”

    李秉衡对此十拿划邑,笑道:“无他,不谈判可以,但是他们的损失却无人赔偿。看吧,英国政府会受不了国内的压力的。”

    “另外。目前悬而未决的各项遗留问题,对他们并不利,比如路权,我们只要再在舆论上造势,声称要赎回路权。那么他们只怕都要坐不住。”

    日前胶济铁路的路权赎回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德国从最惠国待遇中以及中德密约中取得的利益远甚于此,所以赎回的进程相当的顺

    。

    早在,燃年3月6日,德国就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不仅租借胶州湾叨年,而且取得了在,东修筑胶济、胶沂济等铁路及开采沿线矿产等待权。

    济铁路每公里建设费用约为口,万马克,根据德华铁路公司的报告。胶济铁路的建设总费用为幼万马克。以后随着铁路营业的展,该公司每年都增加一些设备。至州,年,其资本积累已达蜘2万马克。

    ,咖年全线通车的当年,就获纯利刃多万马克。此后,营业额稳定上升,获利亦逐年增多。咕年获利。朗万马克”呐年获利互引万马克,估计今年可以过四万马克。

    对德借款的其中一部分便是用来赎回胶济铁路所用,虽然德国人的开价高了些,但是收回铁路利权既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利益。

    最主要的。胶济续路的收回给赎回路权开了个。头,这对各国铁路公司的心理影响是难以估摸的。

    ,蜘年,清政府在丰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的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拨取中国的铁路权益。

    他们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合办”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

    随后,他们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在满清政府统治时期总共修建铁路约啾力公里。其中列强国家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山;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跳。

    目前南京政府手中有资金,有实力可以收购满清政府时期通过贷款被列强控制的铁路,但是朱尔典等人以南京政府并没有承认满清政府与列强的一概条约与债务的借口,拒绝了这些铁路的赎回。

    这也说明了。与列强的外交战无所不在,任重而道远。

    列强除了强行修建、直接经营中国铁路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贷款来控制中国铁路。

    贷款控制的方式,是从获取铁路贷款权入手,然后以债权人、受托人的身份,修建和经营这些铁路。如京汉、正太、汴洛、关内外、沪宁、津浦、广九和道清等铁路,都按此方式为帝国主义所控制。

    只要能够还清贷款,就能收回这些铁路利权,这些国家当然不会就这么轻易的交出能生金蛋的铁路。

    李秉衡叹了口气,看来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太多了,要不是这些铁路利权的问题急需解决,不然他宁愿拖着,也要把列强拖垮。

    目前东北开。急需收回关内外铁路,不然不仅受制于人,而且在战时有可能不能自主。

    关内外铁路起自北京正阳门东车站,止于奉天城沈阳站,干线长蛇公里,另建支线数条,也叫京奉铁路。

    这条铁路的修建,由于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修建贷款权,清政府举棋不定。最后英、俄两国直接谈判,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订立谋求路权的互不妨碍协议。

    这样,中英于,跳年旧月正式签定的关于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才得以实施。英国人金达任总管兼总工程师,这条铁路的实权,也落到了英国人手中。

    年8月改称京奉铁路,今年正好至奉天全线通车,虽然《辛丑条约》签订后。英、俄两国交还了大部分的利权。但是目前这条铁路还没有全部属于中国。

    收回这条铁路利权还是较为迫切的,如果想要修建京哈铁路,必须要在这条铁路的基础上修建,只有在确定全部收回这条铁路后,连接到通辽等地的线路才能

    如果强行收回。必然要遭到列强的集体抵制与反扑,这个例子一开,接下来其他铁路必然要闹出不少的事端来。

    “话是这么说,但是这帮野心家如此贪婪,必然不愿意轻易放弃路权,即便谈判又如何?”

    说到铁路,孙中山两眼都要放出光来。

    他的铁路建设思想在很早时就形成”凹!年他撰写的《农功》一文中指出:“或云年来英商集巨款。招人开垦于般岛,欲图厚利;俄国移民开垦西北,其志不我国与彼属 连之地,亦虽宜造铁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

    这是孙中山第一次站在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提出铁路救国的思

    。

    三年后的,灿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表现出对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初步认识,萌了在中国通过展交通,尤其是建设铁路。促使商业繁盛来加中国经济展的思想。

    他指出:数十年来,泰西各国虽山僻之区亦行铁轨,故其货物能转输利便,运接灵;遇一方困乏,四境济之,虽有荒旱之灾,而无饥谨之患。故凡有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疾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岂特便商贾之载运而已哉。

    “可惜现有之铁路不能为我所用,悲哉。”

    孙中山抚腕说道:“不管如何,我们都要独立自主修建铁路,再苦再难也要修。如美国新旧金山,昔时亦属荒凉,自筑铁道后。迅变为繁盛之区。西部也好,东北也好,铁路都要尽快修起来,哪怕修平行线,都要有自己的铁路。”

    孙中山在这一年。多次谈到铁路,他也认为:“美国开筑大铁道,蛮荒地方变为繁盛之区,美国之所以致富也。”

    今年8月,孙中山向李秉衡建议在旧年内为中国建筑力万皂铁路,并拟议建设三大铁路干线:南路:于南海,由广东而广西、贵州,走云南,循四”间道入西藏,绕至天山之南;中路:于扬子江即长江口,由江苏而安徽,而河南,而陕西、甘肃,越新疆而迄伊犁;北路:于秦皇岛。绕辽东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以达乌梁海。

    孙中山认为选择这三大干线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批重点的原因有此三线,全国即可联络为一种族。三线皆伟线斜行,包括西北两部五族交通。种族易于同化。三、殖民。

    西北交通可实行东南移民政策,且交通便利,则资本家自咸通愿投资,劳动家自远出佣力,尤收无形殖民之效。四、海道。三路纬线其皆得独立出海口,可补原有铁路多平行线,而无独立出海者之缺。且水6运输易于联络。”

    这个工程太为庞大且简单了些,而且,目前的中国几乎无法办到,虽然李秉衡也很赞同这么修。

    尤其是将铁路修到西藏、新疆与外蒙的思想,的确让李秉衡颇为意动,目前这些地方的确需要铁路,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么庞大的铁路计哉没有很快实现的可能。

    多多少少,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受到了詹天佑的影响,就跟詹天结的铁路修建也受到李秉衡的许多提议影响一般。

    京张铁路可以说是詹天佑一生中最成功的杰作,也是近代中国最能引起自豪的工程技术形象工程,詹天佑是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当年开始承担这个任务时。受到国内外各方面力量的质疑,外国科技界有不少人别有用心地制造了许多怀疑中国工程师能力的舆论,在宣染京张铁路八达岭遂道工程的艰难同时,认为中国能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或者说还没有从船上詹天佑留学回国后曾在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和服役毕业的铁路工程师能完成此项工程。

    李秉衡过去一直很担心詹天估由于当初袁世凯举荐他修建京张铁路而对袁有所好感,但是詹天佑还是选择了留在了粤汉铁路以及”汉铁路的两个大工地上。

    有他在,基本还是放心的。

    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凶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

    可见修建京张铁路的艰难以及詹天佑的优秀品格与为人,中国也有了这么一个铁路人才。而且还是难得的精英。

    李秉衡可是与孙中山一样,都有“铁路狂人”的称号,更有人称他们为疯子,为了修建铁路,居然想尽了各种办法。

    詹天佑这样的人才当然不会轻易错过,而且,将来中国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培养出来,詹天估无疑是个好老师。

    人才,目前最缺的就是人才。

    第367节 巴尔干又打起来了

    疙步入了旧旧年,今年注定是平静的年

    或许是山雨欲来,或是坠入永夜前的黄昏,又有谁知道呢?

    世界的目光依然聚焦在巴尔干以及中国,一边打得不可开交,一边则宣称要用政治来解决统一问题。

    旧年的第一天,土耳其就给了世人一个惊喜,他们的潜艇在达达尼尔海峡击沉了希腊轻巡洋舰编队中的两艘轻巡洋舰以及一艘程口吨级的海防舰,瞬时便轰动了整个世界。

    对于青年土耳其党来说,尤其让他们深受鼓舞。支持苏丹的贵族们已经萌生停战求和的意图,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这让年轻的土耳其军人们分外愤慨。

    “郭教官,我们会胜利的,不是吗?”

    伊尔扎比用他会说话的大眼睛望着他的偶像,他们的特种作战教官。

    郭延年停顿了一下,眼睛直视前方,是的,我们会胜利的,但不是现在。

    在南华的影响下,德国与奥匈帝国加大了对土耳其的支援,尤其是德国提前派出了军官团,他们也致力于争取青年土耳其党。

    这个由热血青年以及军人组成的政党,在土耳其日益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如果土耳其再这么失败下去,屈辱的接受媾和,那么,一场政变很有可能生。

    这是郭延年所希望看到的,目前南华派出的支援团队很注重跟青年土耳其党打交道,国内反复叮嘱,希望在这些土耳其未来的精英当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困难是暂时的,土耳其不会被轻易打倒,只是目前还不能够集中所有的力量。”

    教官欲言又止,伊尔扎比他们却都知道其中的意思。

    “那些可恶的**者在祸害奥斯曼帝国,他们在肆意的出卖国家,够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他们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在德国的军官团到来后,土耳其军队开始抱有希望,并且作战开始勇敢起来,他们坚信会取得胜利。

    但是国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不知道为什么,土耳其在进一步的陷入衰弱。

    南华提供的武器帮了他们很大的忙,甚至于刚刚建立奇功的潜艇,这使得他们对南华抱有好感。

    “郭教官,我们相信你给我们带来的新战法会给我们带来胜利的,我坚信

    伊尔扎比却将眼光投向了伊斯坦布尔,巴尔干同盟的使者已经在那里。他们来了,停战也就不远。

    不,绝对不能。

    而在中国国内。则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业建设。

    与此同时,同盟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南北双方约定7月份举行大选,到时将正式实行政党政治,也就是说,将来会是政党内阁,由大选获胜的政党推举人出面组阁。

    “看来袁世凯对自己很有信心呐。”

    存北方,袁世凯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始为自己造势,高调的以共和党党魁的身份到处活动。

    一个浑然不知政党政治为何物的野心人物,居然大摇大摆的批上了政党的外衣,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与此同时,梁启出面号召民主党、统一党支持共和党,并且呼吁三党合而为一。

    袁世凯大喜过望,康有为已经屁颠颠的赶回来为他助阵,如今梁启也追随他一意改良的师傅,怎能不让他惊喜若狂。

    袁世凯的确有意将自己这方有关系的政党全部整合在一起,与同盟会对抗。

    “我们三党合一,前所未有的盛事,开政治清明之风气,实乃一段佳话。”

    康有为笑眯眯的拉着胡须,得意至极,袁世凯想要走政治这条路,又处于劣势,当然要倚重他,他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光辉灿烂的远大前程。

    当年在南洋受了屈辱,他一直耿耿于怀,只是找不到借口,如今找到了复仇的机会,当然要一雪前耻。

    “不知道新政党取个什么名字,也好盖过同盟会,必要响亮些的。”

    袁世凯权谋机变是老辣的,对于政治也有他的一套,当然得到了康有为等人的肯。

    “便叫进步党,如今时代在进步,我们人人都在进步,从前我们为朝廷效命,今日我们为民主共和效命,正是我们进步了。”

    康有为说这话的时候丝毫不觉得无耻,反而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找到了新政党的灵魂所在,不自觉地又大肆吹捧了一番。

    夸夸其谈,在旁听着的许多人都在肚子里腹诽。

    康有为的确没有多少才干,只是靠着投机与一肚子的坏水,脑子好用些而已。

    反而是梁启的名望早就过了他师傅,而且两人政见也不同。

    康有为走出了名的死硬分子,满洲奴才,死心塌地的要当贱种认贼作父。仿佛他不是汉人,而是满狗。

    梁启则致力于更加民主的改良,实现真正的民主,而不是康有为所谓的君主制之下的改良,之所以选择袁世凯,还是南京政府的诸多政策让他心生恐惧,不想为这个过于激进的政府卖命。

    “同盟会正忙着改组,听说也要成立新政党,真是一帮死字不知道怎么写的。我们这里政党大联盟,他们反而倒在清理门户,自己折断自己的翅膀,滑稽。”

    康有为一直关心着南边的进展,对

    南边已经有不少的政治势力开始联系北方,不仅是为了多找一条后路,也是有着他们自己的政治野心。

    “革命党之中许多的派别如今也开始明朗,除了与我们联系的,以共进会等为的党派也将吸收所有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的人,成为与同盟会改组后新政党的竞争对手。”

    他们自己窝里反,我们乐得看好戏?”

    袁世凯乐得嘴都合不拢,更加的像一只大蛤蟆,共进会已经表示,正式考虑是否与袁世凯组建政党联合参选。

    康有为出的这个主意极为狠毒,如果能够利用革命党,那么对袁世凯参选获胜又是一大保障。

    同盟会的改组同样前所未有,等手是在成立一个新政党。

    在最新的大会中,先通过了将新政党的名字定为中华复兴党的决议。

    不过,在政治纲领的制定上,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这将影响到政党的影响力与支持率。

    “我们的政治纲领是我们的旗帜,战斗的号角,是我们的目标所向。所以,我希望我党的纲领满足一下几点:彻底消除封建残余;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真正的民主与共和;实现中华民族之真正独立自主;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李秉衡在说这话的时候,许多人心里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明确的提出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那不是在向列强挑衅么?这样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而且与“三民主义”相差太大,一时也有许多人接受不了。

    李秉衡知道自己的“激进”将会吓坏许多人,但是他不在乎,既然不是坚定的战友,那么便没有委曲求全的必要,勉强在一起是不会有幸福的。

    从后世来的他知道许多的政治手段,没有道理会输给这个时代的人,而且,选举是要花钱的,他这么有钱的人没有必要会输给袁世凯那个穷鬼。

    眼下南京政府对广播电台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收音机也不再那么的昂贵,许多中产阶级都能买得起。

    由于新成立的几家电台节目都很有特色,使得一些装了收音机的公众场所人满为患,如酒楼茶馆等地方生意兴隆,这使得服务场所装收音机也变为了一种风尚。

    南京政府同时也进行着舆论管制,各家报社杂志社必须要经过审核给牌照,定期还要接受复审,政府有权力取消有违规行为的报社杂志社的牌照。

    另外,新成立的中华复兴党将派出庞大的宣传团队,在各省巡回宣传,李秉衡这次可是花了本钱,一切都为选举服务。

    这次也是他巩固南京政府在民间影响的机会,所以他是不会放过的,一些对人民有利的政策当然要宣传,不宣传人民怎么知道这个是谁的政绩。

    中国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教育或是经受愚人教育的国民,他们并不关心哪个大老爷坐了原来皇帝的位置,他们只关心自身是否有利,只要有益处,让他们管大老爷叫皇帝也是心甘情愿的。

    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也就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一个手段。

    虽然他执政半年多,但是已经有了相当的政绩,一些见效快的政策已经在开始为他收买人心。

    ,月口日,朱尔典等人终于接受了南京政府的邀请,于南京举行谈判。

    导此同时,土耳其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反抗呼声,要求政府驱逐巴尔干同盟谈判代表,将战争进行下去。

    无可奈何之下,土耳其苏丹只能将谈判地点改为伦敦,双方进行秘密谈判。

    2月,日,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不料却有消息灵通人士将这一消息提前捅了出来,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我们不接受停战,我们要战争。”

    “宁愿战死,不愿接受气人的凌辱。”

    钥飞日,土耳其生政变,青年土耳其党顺利的夺取了政权,结束了苏丹的封建统治。

    不甘失败的新政府拒不接受和约条件,列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

    这次的战斗更加的激烈,由于前些日子断断续续的谈判使得土耳其方面恢复了元气,并且囤积了一批战争物资,希腊又不能封锁住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还是有一战之力。

    “战争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该死的,大英帝国的眼光不能只被那一个地方吸引,我们也该向远东看看了。”

    朱尔典靠在临阳台的窗上,望着日新月异的南京街头,心中满是愕怅。

    谈判并不顺利,虽然他曾经经历过更加长时间的谈判,例如半年甚至长达一年之久,但是眼下并不是拖下去的时机。

    网开始是他们想拖,但是南京仿佛识破了他们的想法,将大选推迟到了7月份,而且还抓紧制定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让本来懒得谈判的他们不得不行动起来,开始他们所想要的谈判。

    我们只需要重新确认导满清政府所签订各项合约的合法性,恢复满清统治时期的在华利益就可以。

    也许朱尔典觉得这是底线,但是显然,他并没有为南京政府的立场认真考虑过。

    这段时间以来,双方一无所获,

    李秉衡却在偷着乐,拖下去对列强并没有好处,许多悬::二二为。其实事实卜凡经收回,英法等国吃了个哑只亏

    时间到另外五月份,年轻的土耳其新政府并没有能力挽回败局,在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他们屈辱的接受了停战。

    六月一日,交战双方在伦敦正式签署了《伦敦合约》,土耳其丧失了大部分的欧洲领土,甚至几乎是全部,但是他们只能选择屈辱的接受。

    我们还会继续战斗的,现在放下武器,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战斗。我们还很年轻,需要时间强大起来,加以时日,必然能够重现帝国之辉煌。

    这是郭教官说的,伊尔扎比坚信这一点。

    而南华在土耳其成功的完成了一系列的布局,土耳其不但彻底的倒向了同盟国,也将南华视为了可以信赖的兄弟国家。

    这个赢弱的帝国法理上拥有着辽阔的土地,中近东、北非,等等。

    战争必然还会延续,从土耳其那里得到的,就像一块骨头,分得不均匀,一帮狗必然要为此打起来,这是肯定的。

    与英法俄日四国的谈判也如同战争一般,由于双方的诚意都不是很够,所以并没有打破僵局,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这几天的争论焦点是领事裁判权的废除,虽然朱尔典等人明知道理亏。但是将中国视为劣等国家的他们,并不想抬高中国的地位,并不想给与中国任何公正的对待。

    “你们错了,错的很离谱。你们不尊重这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也会做出应有的回应。”

    “是么,中国不够资格。”

    山座园次郎打心底的看不起中国,连说话都是从鼻子里轻蔑的哼出几个字来。

    除了以及无条件放弃领事裁判权的德国、奥匈帝国,还有荷兰与比利时两个国家。

    美国出于捞取更多好处的目的,并没有完全答应尽快废除领事裁判权,原因便是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将中华元与美元挂钩。

    而意大利则游疑不定,同样是想趁火打劫。

    李秉衡这几天亲自过问了与各国交涉情况,挪威已经同意了无条件废除领事裁判权,条件便是签署一揽子的工业合作计划,这是没有问题的。

    瑞典也表达了相近的意向。这对双方都有好处,能够成功也是件好事。

    不过墨西哥、巴西以及瑞士等十个国家还在左右摇摆,明显是想当英法等国的跟屁虫。

    李秉衡勃然大怒,这帮小国居然也敢狗仗人势,“立即递交外交照会,进行更为严厉的申诉,这是最后通蝶,容不得他们讨价还价。”

    听到“最后通糕”四个字,陈友仁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微微一笑,知道李秉衡的意思是杀鸡傲猴,打狗给主人看,当然理会得。

    只要到最后只剩下英法俄日四国没有废除领事裁判权,到时候他们为形势所迫,必然会做出让步,这也是陈友仁佩服之处,这个迂回的办法的确是好。

    至于海关自主权,不用收回了,事实上已经收回,英法四国一直想谈这个,却被告知先谈领事裁判权,谈判也就进入了僵局。

    7具,日,南北双方正式开始大选。

    提前做好了功课的李秉衡开始了他的竞选之旅。

    虽然全国一下子又刃多个政党参选,但是主要的对手还是袁世凯,虽然袁世凯在南方的同谋们也开始力,但是也许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7月万日,巴尔干再燃烽火。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它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原有盟国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

    希腊也希望牺牲保加利亚当时保加利亚已收回大部分土地以扩大自己的领土。

    罗马尼亚向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

    在奥德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旧旧年7月凹日夜间,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队与希腊军队采取军事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正在考虑撕毁《伦敦和约》,与(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