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起苍茫 > 龙起苍茫 第 175 部分阅读

第 175 部分阅读

    东北部旧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仿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臼,铁幼,、毛织品引%、砂糖殆。

    而如今更是大半部江山被德军占领。法国的八成实力被德国夺取,沦陷期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法国也无法从中得到战争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只是凭借着英国的援助,美国与南华、中国

    这倒是与后世真实历史有了巨大的差别。协约国的情况糟糕到了极点。所以,美国一方面急着想参战,又不敢过早参战,自己在那里矛盾

    分。

    西线主要是靠法**队,英国6军精锐早就在开战初期全部覆灭,眼下只不过是凭借人数在堆。

    一旦法国战败,那么英国就独木难支,美国人敢不敢加入战争,还是个问题。

    “目前在美国的德国资产,尤其是在美国各大港口码头的德国船舶。李先生希望这些都可以交给中国。一来是避免被趁火打劫的美国没收。二来是中国急需远洋货轮。想必陛下也能看到这一点。”

    威廉二世点头道:“是的,这也是唯一的办法。我相信李先生。他说美国会参战,想必是一定会参战的。可是,不知道关于美国的参战,李先生有没有任何的应对之策?”

    中国的确不是在趁火打劫,这点威廉二世心中有数,所以并没有怀疑孙科的话。

    孙科摇头苦笑,他对美国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他从小就在檀香山长大,在檀香山上到中学,更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如果美国参战,中国是否会站在美国的对立面,这就只有李秉衡清楚了。

    “李先生的意思是,只要德国不重新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人暂时还找不到借口来参战。不过参战借口只要找,还是有的。所以,在美国趁火打劫之前,尽快将法国击垮,并且帮助土耳其在南线战场取的胜势,那么在美国参战时,同盟国便有了战略先手。”

    “只要德国的公海舰队还在,6军实力没有严重受损,那么占领整个法国之后,就可以向意大利进军,解放奥匈帝国的牵制。利用法国与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占据直布罗陀海峡,独霸地中海。那么,英国有苏伊士运河,也是无济于事的了。如此一来,从南华与中国的补给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苏伊士运河直达法国与意大利的港口,直接输送到德国。”

    “到时候,德国面对英国与美国联军,就有极大的把握。”

    威廉二世开怀大笑,接着问道:“李先生的设想每每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边际,可是却有实现的希望。告诉我,你们是不是打算对俄罗斯下手。因为李先生没有提到东线。仿佛德国不用再去顾忌东线。”

    不得不承认这位帝王有着杰出的领悟能力,孙科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么的省心。

    第448节 外围战场的必要

    诚廉二世猜到中国会向俄国动年,却想不盈其中的关销所牲万

    所以,克虏伯船厂的谈话依旧在继续。

    船厂灯火透明,威廉二世决定在船厂与工人们一起用晚餐,这个决定让船厂骚动起来。

    “你们知道吗?德国皇帝要与我们一起吃晚饭,晚上要加餐,不过也挺难为那位皇帝老子,这样的伙食他就能吃的下?”

    虽然这里的伙食并不差,但是在他们看来,皇帝都是应该玉液琼浆的。尤其是德国这样一个世界强国的皇帝。

    不过威廉二世并不是在做戏,他在皇宫中也是节衣缩食,吃最为简单的食物,以此来表明自己赢得战争的决心。

    让他吃最差的伙食都没问题,这就是这位倔强的皇帝可爱之处。

    与林山水等一批技师交谈了片刻。了解了“萨克森”号的建造进程之后,他心满意足的拉着孙科继续刚才的话题。

    “李先生是想向俄国起攻击吗?想要在这个俄国无法东顾的最佳时机收回失地?”

    “我们的远东依然大半在俄国人的手中,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依然不肯交还给我们。那么。只有使用武力,才能夺回应有的一切。”

    他的话让威廉二世颇为疑惑,中国没有向俄国施压,拿回历代被占土地,实际上是为了规模庞大的中俄贸易,中国成为了俄国最大贸易伙伴,甚至中国商品在俄国占据了八成的市场。

    不过他并没有问出口,毕竟。向德国的敌人提供各种物资,这是中国利益使然,德国也不好怪罪。

    “中国向俄国起攻击,势必会引起协约国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宣战。中国做好了加入战争的准备吗?李先生一再重申,中国与南华加入同盟国作战的话,必定会陷入与俄国、日本的苦战,反而不能像现在一样,给予同盟国各种帮助。这点我很认同,为什么李先生改变初衷了呢?”

    孙科摇头说道:“这点我并不清楚,李先生只是说过,美国自己想参战,又想拉着南华与中国一起加入协约国,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中国与南华加入同盟国,而把美国拉入同盟国呢?”

    “这表面上看起来,颇为滑稽。但是李先生却说这是中国最大的理由,让美国妥协,不在某些问题上施加压力,反而给予便利的理由。”

    威廉二世随即明白。美国想要参战,那么必定要正视与南华的军事同盟关系,如果想要让南华同意美国参战,必定要向南华作出妥协,而妥协的地方,正是南华对同盟国的各种帮助。

    协约国为了急切的拉美国入伙。必然要对美国的意见绝对重视。也就不会执着于南华的问题。

    只要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参战,那么南华对德国的贸易也就可以选择性的无视,毕竟将南华与中国推到同盟国一方,并不是好事,美国也不会同意。

    李秉衡就是这样,总能在一些看上去比较无理、不可能以及滑稽的地方,找到直指核心的一根针。

    威廉二世大笑起来:“东线无忧,那么被我们的奥匈兄弟打得遍体鳞伤的意大利,这个犹大的后来人,它的末日也到了。将英法军队从希腊赶下海,一统巴尔干,然后侧击法国。哈哈。我很满意。不过,说不定我们能在此之前击垮法国呢?”

    “目前南华面临的压力很大,协约国不断的在施压,并且也不断的在想办法让南华加入到协约国。除了贸易禁运,很有可能是各种卑鄙的手段。局势变幻莫测,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得很远。大家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孙科所说的。是最近英国对南华的各个港口向德国袭击舰队提供补给很是不满,但是南华根据战

    从表面上看,英国与中国不断的在修复关系,但是,实际上,暗中的裂痕却是越来越大。

    “他们有直布罗陀,有苏伊士运河。我们有南部也门。”

    这是许多德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依靠南部也门特殊的地理位置。袭击舰队给予了协约国的运输船队极大的打击。

    不管是从苏伊士运河而来的。还是试图进入红海的,协约国的商船损失大半。

    照道理袭击舰队依靠南部也门从战争中获利,这可以追究南华的责任。

    但是南但一直在谋求新加坡与马来亚,中国一直在要求拿回香港,并且希望英国可以向日本施压,退出旅大。退出东北。

    现在双方的关系扑朔迷离,若不是美国坚持,英国只怕要狠下心来。将南华与中国推入同盟国阵营,将欧战蔓延到亚洲。

    正是南华的存在,使得德国的海外贸易没有被禁绝,英国主力舰队成为了存在舰队,而协约国自身的海上运输损失惨重。

    不仅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联合起来抗议,连续拒绝了英国继续增兵的要求,就连印度都到处开始出现反战浪潮。

    澳新军团没有在欧战取得什么功劳,在加里波利战役与达达尼尔海峡之战中,损失了过十万人,现在反而有过的万人葬身海底,成为了协约国最大的悲剧。

    耳度殖民军团更走到霉,同样有过匆万人葬身海底,或是死于战争。

    印度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伤亡。也无法再忍受英国毫无节制的掠夺。各地的反战思潮开始抬头。

    最为关键的是,夫量的工业原料,原、物资丹法沥讨航纭输送到欧州,反而落入了德国知有…技六

    这一切,与南华的暗中支持是分不开的。

    英国部分议员认为,就如美国迟早会加入协约国一样,南华与中国迟早会加入到同盟国,只要不交还香港。不满足南华对新加坡与马来亚的贪欲,对方使用武力达到这些目的是早晚的。

    可是,一旦开战。那么不仅是新加坡与香港。不仅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包括缅甸与印度,都将遭到南华的攻击。

    这些都是英国的核心利益地区,如此一来,英国就无法从这些殖民地得到需求的一切,反而要将战线拉的无比漫长。

    相比从源头上抚杀,还是选择相对稳妥的办法,那就是海上在地中海彻底封锁,6地上实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向北切割。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

    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6军和海军的行动。

    协约国之间如此,同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但是李秉衡给威廉二世画的三个圈,使得双方都意识到了联合作战计共的必要。

    同盟国通过保证波斯湾出海口的安全,也达到了将各国实力在东线甚至是更南的土耳其达到加强的目的,使得整体战线更加的稳固。

    而协约国正是要通过封锁地中海。并且攻取美索不达米亚,达到切断同盟国外部补给线尤其是奥匈帝国与土耳其的目的,然后向北切割。迫使土耳其甚至是奥匈帝国退出战争。

    如此一来,不仅要加强东线的攻势。而且要加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军事力量。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已经让协约国打丧了胆子,还是从更远的美索不达米亚迂回比较稳妥,配合俄国与意大利对东线的夹击,这是最好的办法。

    “协约国必定不会再打一场达达尼尔海峡之战,那场战役对英法联军尤其是英国来说,是一场罕见的灾难。”

    的确,当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打算利用海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攻占土耳其都君士坦丁堡,以迂回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建立一条经由黑海到俄国的可靠补给线,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这确实是极其诱人的军事利益。

    可是以丘吉尔为的协约**界人士陶醉于幻想中胜利的美好前景。因此失去了对敌清、我情以及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地理、气候的清醒理智分析。

    土耳其的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而达达尼尔海峡则是通往君士坦丁堡的第一道大门,也是通往俄国黑海港口的唯一海上通道,对于有如此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同盟国决不会轻视,必将倾力死守。

    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临海的的山脊和陡坡为守卫者提供了良好的防御阵地,海峡地区的双向潮流、疾转风向和狂风又使进攻者的航行困难。

    英法的盟国俄国洞察了这一企图后,也指出了这一行动的危险性。

    可是一意孤行的英法傻子们还是一头撞了上去,由。艘战列舰”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儿艘驱逐舰,7艘潜艇”艘搭载6架水上飞机的的飞机母舰,7艘扫雷舰,!艘炮舰和大量辅助船只组成的英国海军舰队,以及过幻万人的6军向土耳其起了攻击。

    参加战役的英**队华万人中伤亡达引4万。法国参战的7万人中伤亡达妇万,而且是付出了巨大代价却一无所获,更是损失了战列舰“苏弗伦”号、“巨人”号和战列巡洋舰“坚定”号,“奥申”号、“无敌”号、“狂饮”号、“凯旋”号与“威严”号驱逐舰。

    借英国人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再来一次这样的惨败,更何况,谁都不想步丘吉尔的后尘。

    他们同样不敢再来一次加里波利战役,那次惨败中,英国人损失了三艘战列舰,就连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号都不得不被紧急命令撤到任何一个地中海港口。

    “最大的可能是,他们会在巴勒斯坦登6,那里的阿拉伯酋长们选择了站在协约国一边。而他们也会派出更加强大的海上力量护航,并且寻求在地中海的决战。

    德皇威康二世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南但一直在寻求对同盟国贸易的安全线路,得到保证,所以他们的分析无疑是有权威性的。

    在一旁的提尔皮茨也话道:“等到协约国重新掌握地中海。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封锁这里,而且还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寻求打击我们的袭击舰队。所以,将来的大战将爆在地中海,爆在美索不达米亚。”

    由于德国没有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的必要,也就使得后世历史中提尔皮茨辞职没有生,他依然是公海舰队的总司令,海军元帅。

    “英具一定会从主力舰队抽调主力舰。或许是数艘强大的新锐级无畏舰,就像他们曾经使用“伊丽莎白女王,子一样。那样的话,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提尔皮茨并不希望和英目交战,而是相信通过极大的加强德国海军实力,能够让英国人在采取敌对行动时三思而后行。

    提尔皮茨的努力没有成功,随着旧旧年战争的爆他的期待化为泡影,而且他还受命担任德国海

    这时,德国已经能集合经艘战舰来对抗英国的四艘,其中无畏舰的对比为旧

    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提尔皮茨明白英国在海军军事力量上远远领先。德国舰队显然不能在公开行动中有效的克制英国舰队,他对于两军舰队作战的结果保持悲观态度。

    而随着“巴伐利亚”号的服役。“巴登”号的海试,以及各大船厂的进度捷报,让他开始改变了态度。

    他刚刚从威廉港的皇家船厂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提前更换了三角桅,并且准备开始海试,服役在望。

    多了三艘主力舰,让他的信心大增。

    加上英国不得不抽调主力赶到地中海作战,德国的公海舰队拥有了挑战英国主力舰队的实力。

    现在德国面临的,是要不要与英国主力舰队决战的问题。

    而英国,则是什么时候打地中海战役的问题。

    他们不得不打地中海战役,再这么下去,不但英国主力舰队变成存在舰队,而且战局进一步妇七

    随着德国的主力舰不断的服役与平水。形势恶劣到再也无法耽搁下

    了。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地中海战役,那里的海上力量与潜艇,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吗?”

    目前是同盟国的海上力量略微占了上风,而英国增援舰队的到达。无疑会扭转这一局势。

    在加里波利战役前期,协约国海上力量损失惨重,而后期,随着装有十四英寸大炮,能够行驶而不怕水雷的浅水重炮舰的到达,英国在达达尼尔的处境改善了。

    英国潜艇也进入海峡,驶进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港,使土耳其航运遭受重大损失。

    土耳其的损失,计有一艘战列舰、一艘驱逐舰、五艘炮艇、四十四艘轮船、十一艘运输舰和一百八十五只帆船。

    英国为这种破坏所付的代价,是在派来的十三艘潜艇中损失了八艘。

    而战役的末期,随着同盟国加强了在这里的潜艇力量以及猎潜驱逐舰。协约国的潜艇损失惨重,几乎不敢再进入海峡,而浅水重炮舰也在同盟国潜艇的打击下,失去了原先的作用。

    这都得益于南华的潜艇技术与鱼雷技术,尤其是猎潜驱逐舰,就连协约国也忍不住大规模的向南华送上了订单。

    提尔皮茨虽然不满南华向协约国提供猎潜驱逐舰,但是毕竟对方提供了最先进的潜艇技术与无航迹电动鱼雷,这些都是将来地中海度战的本钱。

    正是凭借了潜艇部队,才击沉了英国派入地中海的所有浅水重炮舰。

    其中最早的四艘舰还闹了个笑话。由于采用的舰炮是美国人的,英国人自然也很想表一下自己的心意。他们郑重地将她们冠以美国名将的名字:法拉格特海军上将、格兰特将军、罗伯特李、斯通沃尔杰克逊。

    可是,他们一昧“讨好”却忘了美国还在个马屁拍得美国人直打趔趄,看着怨声不绝的山姆大叔,英国人这才清醒过来,重新以英国6军将领:阿伯克隆比、哈夫洛克、拉葛兰、罗伯茨来命名。

    当然,这些英国将领名字命名的浅水重炮舰现在都在地中海的海底下哀嚎。

    “或许,我们可以命令袭击舰队适时进入地中海,与盟国海军力量会合,向英国增援舰队安动突袭。他们并不敢大调动主力舰队,所以,这支袭击舰队或许有一战之力。”

    德国同样需要重视地中海战役。因为,这是英国人扭转局势的唯一

    。

    “或者可以先制人,让袭击舰队提前进入地中海,寻求重创意大利海军与法国主力舰队,这支舰队可以在盟国海军力量的掩护下,挥出巨大的威力。”

    这是德国海军最吃亏的地方。英国可以抽调主力舰到外围作战。而德国却不能。

    “或许,我们可以酝酿一次对法国地中海舰队或者意大利海军的集中攻击,不管是水面舰艇交战也好,还是潜艇也好。去除英国人的臂膀。法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大多是老舰,不堪一击,如果能够各个击破,能够收到奇效。”

    在战争爆时,法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包括了旧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出艘驱逐舰,是当时地中海规模最大的舰队。

    战争到现在,法国已经损失了3艘战列舰,7艘驱逐舰,但是实力犹在。

    在真实历史中,法国与意大利海军成功的封锁了亚得里亚海,而地中海舰队也与英国的老旧舰艇一起,成功的拦截了土耳其海军。

    不过,由于格局的改变,使得协约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反而略出下风,这是他们怎么都想不通的事情。

    他们并不知道,南华在罗德岛等岛屿上的秘密雷达,以及布置的飞机,早就将协约国在地中海水面上的活动掌握的无比清楚。

    这就导致了协约国的军舰每次都是自投罗网,尤其是倒霉的意大利人,损失了不少军舰。

    协约国的飞机频频被击落,导致无法从天空中了解具体情况。

    他们就是瞎子。只能被动挨打。

    即便英国强大的袭击舰队来到。也只能被动挨打,这是改变不了的。

    第449节 德国商船

    目前在英国的南华与德国的情报人员不断的在随时汇接知赞旧阁新动向,并且根据各种蛛丝马迹。分析英国采取新行动的可能。

    现在英国的出招很关键,是否派出强大的足可以摧毁“鲨鱼舰队”的支援舰队,这对整个一战格局走向非常重要。

    其实只要英法大规模的动员6军。就能看到英国是否下定决心要封锁地中海,开辟6地上的美索不达米亚战役,与海上的地中海战役是分不开的,毕竟庞大的运输船队需要强大的护卫力量。

    英国内阁的决定将会异常重要。重要到阿斯本斯这段时间天天晚上都做噩梦。

    如果抽调了过分强大的力量到地中海,能够彻底封锁地中海,并且歼灭“鲨鱼舰队”当然是好的。

    但是,最怕的就是,如果德国公海舰队在这个关键时刻寻求海上决战。那么剩余的主力舰队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万一主力舰队受到重创二即便剿灭了“鲨鱼舰队”也是得不偿失。更何况万一没有能够完成地中海战役的完胜,对英国内阁更是个灾难。

    到时候阿斯圣斯不仅要下台。而且要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如果因为过分激进,抽调了太多的主力舰,又完不成地中海战役,导致英国主力舰队彻底沦为存在舰队。需要回避德国公海舰队的决战,那么,封锁德国就彻底地失败。

    支援舰队受到重创,主力舰队成为存在舰队,海洋彻底的向德国敞开。

    从海外的贸易商船将会直达德国本土,而不需要通过瑞典进行中转。这对大英帝国是个极大的耻辱。

    而如果过分保守,导致支援舰队实力不够,在地中海徒劳无功的话。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局势,只能一步步地恶化下去。对协约国横竖都是不利。

    在刚开战的时候,英国还能派出 条以上的主力舰,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其中虽然大多是前无畏与无畏级,但是仍然是德国海军的耻辱。

    可是,随着德国海军连续得到新的主力舰。比如“巴伐利亚”号这样的巨舰,一条对付三条前无畏都不成问题,更何况有消息说,“巴登”号也很快要服役。

    或许德国公海舰队会将这两艘新主力舰都加入到对英国海岸的骚扰与引诱,英国为了抗衡这两艘主力舰。也就不得不在支援舰队的规模上深思熟虑。

    谁知道有没有在建的德国主力舰在不久的将来加入现役呢?有什么一定呢?

    目前阿斯圣斯与杰里科等人商议下来的结果,是尽量保留能够稳稳克制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舰队力量,派冉足够封锁地中海的小型舰队就可以。

    凭借与法国地中海舰队、意大利海军的通力协作,先逐渐扫荡同盟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牢牢地封锁住地中海。

    着力于打胜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寻求让土耳其退出战争的机会。

    如果不能。那么退而求其次,切断同盟国从波斯湾出海口得到补给的通道。

    这样一来,协约国完全封锁住的中海,就可以使得同盟国通过波斯湾与地中海得到补给的两大通道全部被断。

    德国为了直接从本土得到海外贸易的补给,就必须寻求海上决战的机会。

    主力舰队即便与公海舰队拼个两败俱伤,至少仍然能够维持互相牵制的作用,保持目前的局势。

    至少协约国能够得到从美国来的商品,加拿大来的兵员,短时间内还不是太过迫切的需要歼灭“鲨鱼舰队”

    而且完成了前期目标,“鲨鱼舰队”也就没有太多存在的理由,因为,协约国已经通过这些努力使的战争的胜利天平向协约国倾斜。

    到时候,协约国联合舰队寻求歼灭这支“鲨鱼舰队”的机会,加上美国的参战,同盟国的败亡,也就为期不远了。

    对于协约国来说,不仅要为海上力量的分配伤脑筋,也要为了打好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做好稳妥的部署。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协约国集中了凹多万的军队,面对们万的土耳其耸队,居然惨败而归,至今不敢冉视达达尼尔海峡。

    如果要打好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必须投入过沁万的军队,甚至更多。

    德国在美索不达米亚部署了旧万人的兵力,加上数十万土耳其军队。这场仗并不好打。

    同盟国为了保住这条重要的补给通道,必定会奋力一博。

    成败的关键,就看这一战。

    目前协约国已经在秘密集结军队,往巴勒斯坦。往波斯。往北非。

    英国准备出动大量的殖民地军团来打这场战役,为了节约本土兵力。大规模使用殖民地兵力是必然。也只有依靠人数优势来堆,才是办法。

    北非可以有十万英国本土军队与殖民地军队可以使用,加上巴勒斯坦等地的数万阿拉伯联军,从印度与中近东抽调3o万兵力,再加上从本土抽调刃万,加上加拿大军团旧万。法国 o万,意大利万。

    英国人的设想还真是不错,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弥补本土兵力的不足,让殖民军团靠人数去堆。光是上百万的规模,就能让同盟国在士气上受到影响,毕竟土耳其军队并不是那么的善战。

    可是让印度人去打仗,基本上跟送

    所以,在集结的同时,也必须要对这些殖民地军队进行严格毛练,临阵磨枪。

    到时候这些殖民地军队只要不帮到忙就可以了,让他们去当炮灰,吸引同盟**队的兵力,然后集中欧州本土军队的力量寻求战略决战。

    毕竟背靠中近东与印度,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廉价的炮灰来消耗同盟**队的兵力。

    尤其是德国的精锐师,被消耗了,想要否增援上来,就需要时间。

    印度人完全可以成为合格的炮灰,反正最近他们不断的进行反战活动。借此机会杀上一批人,进行适当的威慑,也是必要的。

    目前德国正在酝酿新的西线攻势,到时候将会很难抵挡。

    最要紧的,就是赶紧先在西线进行有力的防守,化解德军的这轮攻势。粉碎德国迅击溃法国的图谋。

    不然的话,说什么长远战略布局都是空的,纸上谈兵。

    只要熬过这一轮德军的攻势,那么到明年开春,应该可以执行地中海战役与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德军在前两年取得的战略优势。成为了对协约**队巨大的绞肉机。德军可以凭借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在多次试图夺回这些战略要地遭到惨重的失败之后,协约国无奈的现,这几乎是一种徒劳,在这些失败中。协约国损失了上百万的兵力。而德国的损失仅为万余人的阵亡。

    后世的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并没有生,德国在占据绝对主动的情况下,防御英法联军的大反攻。等于说是在流协约国的血,等到英法联军意识到这只不过是在白白送命,已经为时太晚。

    没有大量的损失兵力,却对协约国兵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德国敢于在西线酝酿大战。就是因为在今年基本上没有遭到什么损失。

    除了为西线防御战做好准备,英国要做的。就是赶紧练集结殖民地军队。

    同时,考虑到将来海上决战后主力舰队的损失,英国决定除了在本土建造的战舰,还将在南华订造级无畏舰。

    初步决定在南华订造两艘与“帝国”级同级的级战列舰根据南华提供的在“帝国”级基础上进行修改而来的设计图纸,这种巨舰除了使用四座双联山o毫米主炮,排水量也略微增大,在装甲与航上做了保证。

    另外,考虑到德国在南华建造了两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英国也同样在南华订造两艘“虎”级战列巡洋舰。

    “虎”号战列巡洋舰其实是“狮”级战列巡洋舰的第四艘舰,但是做了改进,所以称为新一级的“虎”级。

    之所以在南华订造四艘主力舰。不仅是考虑到造舰周期较短 费用要比本土低,挤占南华的造舰资源。不再为同盟国所用,也是考虑到将来守卫新加坡、香港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必要。

    除此之外,英国仍然追加了附属舰只的订造,比如猎潜舰与潜艇等。

    他们是想打造一支舰队,一支全新的远东舰队。

    南华得到了这笔订单,当然是意外之喜。不过,眼下最高兴的。却不是造船厂,而是航运巨头们。

    在上海召开的造船交流会,也有许多的航运界巨子出席,由于航运业的火爆,各家航运公司为了尽快得到新订船只是挤破了头。

    现在他们最缺的便是船只,不管是远洋轮船,还是近海轮船。

    别说是远洋航运,就是近海转运,也是暴利。

    当初看到了商机,提前订造了大批巨轮的航运巨头们,比如虞洽卿、李秉衡等人,当然是赚翻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传来了从美国来的消息,已经被李秉衡亲自证实。

    那就是德国的几家航运巨头一致同意将航运公司旗下的轮船整体出售给中国,除了属于德国的比余万吨。还有以荷兰刀余万吨轮船,总吨位接近8o万吨。

    这无疑是天上砸下了一个大馅饼,砸得所有航运界巨子们头晕乎乎的。

    就连造船巨头们也松了口气。目前他们出口的船只反而利润高,也不想在出口还是内销上为难。

    不过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分配这些轮船,成为了各界人士追问的焦点。

    出席交流会的李秉衡遭到了围追堵截,让朱尔典等人颇为无奈。

    朱尔典刚刚得到了英国内阁关于在南华订造战舰的确凿消息,转头又听到了德国航运巨头将在美国的大部分轮船出售给中国的消息,不禁仰天长叹。

    而李秉衡则在向程璧光与萨镇冰等联合舰队海军将领解释这次德国航运界的大手笔。

    “由于美国日益倾向于加入协约国作战,这点从美国开始排挤在美德裔移民就能看出,德国人在美国的资产能否保住都是问题。所以。这次他们不但将各种船只都搬到中国与毒华,而且德国人与在美德裔一道,将在美资产纷纷开始了大规模的向我们转移。”

    他忍不住得意地大笑:“这可都是便宜了我们,还有大批德裔移民也开始移居中国与南华,这可是好兆头。”

    目前由于中国与南华的亲德倾向。大批的德国人向东方移民,加上德国海外侨民,尤其是在美国遭受歧视的群体,纷

    德国政府也对此打开方便之门;毕竟,德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工人与劳力,底层苦力,这些南华与中国可以满足,互取所需,因为两国网妇都需要有德国中层阶级的加入。

    “更何况,目前美国绝大部分的贸易都是与协约国产生的,相反。目前德国甚至同盟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我们,所以,德国航运界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的船虽然是卖给了我们。但是他们的航运资源将会逐步全部向我们转移。将来。他们要向本土进行贸易,就得需要我们的护航,他们也没做亏本的买卖。更何况,双方也签署了密约。在战后,这些轮船都要回卖给他们。”

    程璧光等人这才明白为什么德国人会这么爽快地将在美国的轮船卖给中国人。

    萨镇冰更是打趣道:“接下来怎么分这些轮船,可伤脑筋了啊。国家出钱买了,总不见得与民争利吧?”

    “嗯,有得烦了程璧光一脸的幸灾乐祸。

    李秉衡摇了摇头,说道:“这些船我已经打算好了,三分之一政府公用,毕竟有些秘密物资不能交给民间运送。这样一来,可以解放我家的不少船。看着人家大把捞钱。我可是那个眼红啊。”

    程璧光大笑起来,知道他是在故意开玩笑,谁都知道李秉衡富可敌国。不会在意这些小钱。

    之前对同盟国输出的许多秘密物资以及最新战争利器都是通过李秉衡旗下的航运公司运送的,长期也有弊处,眼下由国家掌握的船舶来输送当然要更加的适合。

    “另外的三分之二,就拍卖。给海军做军费。造舰计划里头,可以做些改动了。”

    程璧光与萨镇冰都清楚。这是拨给造航空母舰的,不过两人却更愿意叫飞机母舰。

    这是只有他们3个人才知道的秘密。在斯里巴加湾,从第一级“夏。级身上得到的经验教,都将应用到“商”级,甚至是“周。级。

    这几级其实都是实验型,都只建造一艘,可以节省造舰经费,另外。重点投入的课题是如何在战时将大型商船改造成航空母舰。

    目前南华产的大多数大型油轮都能迅改造成航空母舰,这是多次成功过的。

    李秉衡的意思是逐渐找到建造这个时代最成熟的航空母舰方法,为了不必要的浪费,只有在无法越这个时代科技太多时,才会最终定型。

    程璧光与萨镇冰都对航空母舰寄予厚望。毕竟南华的飞机技术已经相当先进,越这个时代所有列强。

    更加先进的,符合航空母舰需求的飞机正在研中。

    也有许多的大型或者小型科目正式立项,开始了紧张的研制。

    比如更加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鱼类攻击机,远程轰炸机,其中都有舰载型号。

    南华从这次的欧战中了大笔的战争财,比如暴利中的暴利,飞机。

    一开始南华提供的旧型号飞机也能得到追捧,随着交战双方的更加迫切的需求,南华不断的在位他们提供更加“先进”的飞机。

    甚至在后世真实历史中代表一战最高水平的战斗机也开始大规模的提供给交战双方,着实了大财。

    李秉衡这么做是有用意的,尤其是针对协约国,包括美国。

    刚开始在于同盟国飞机的交战中失利,协约国各国纷纷加大了飞机研的力度。

    不过刚刚有了成果,同盟国便开始拥有更加先进的南华产飞机,不管是南华直接卖也好,还是同盟国自己生产的,都彻底的占领了天空。

    而等待协约国费尽精力的研制出同等水平甚至略为( 龙起苍茫 http://www.xlawen.org/kan/403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