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阅读
姐姐自己有燕窝,她不喜欢吃这个。”
宋嘉诺又问,“老太太有吗?”
宋嘉语说他,“当然有,老太太早晚都要吃的。”
这倒不假,宋老太太那里好东西从来不缺,除了宋嘉言孝顺老太太的,宋荣也常给老太太买来滋补。宋老太太拿燕窝当粉丝吃,早一碗、晚一碗。若以后宋家条件再好一些,说不得老太太就吃一碗、倒一碗了。
用过燕窝稍稍垫补,母子女三人去宋老太太院中请安。
宋老太太对小纪氏平平,也不怎么跟宋嘉语说话,实在是宋嘉语自从进学起就开始文绉绉,老太太听她说话忒费劲。不过,轻女重男的老太太却是很喜欢宋嘉诺。
三人来时,宋嘉言已经在了,正笑嘻嘻的跟老太太说着话。见小纪氏带着宋嘉语宋嘉诺进来,宋嘉言自座位起身,待小纪氏三人给老太太请安后,宋嘉言对小纪氏大大方方的行了一礼,道,“太太早安。”
小纪氏笑的慈和,“大姑娘坐吧。”
之后,宋嘉语宋嘉诺姐弟见过大姐姐,诸人落座。
宋老太太招呼宋嘉诺到跟前,拉着宋嘉诺的手问长问短,无非就是昨晚睡的可好,早上睡的可饱。不同于儿子对孙子们的严格要求,宋老太太完全是放羊的教养理念。且在宋老太太心目中,儿子辛辛苦苦的考出功名,可不就是为了叫子孙不再吃苦么?
对于宋老太太这种理念,宋嘉言在内心感叹,宋荣能成才,绝对是宋荣自己够争气啊。
宋嘉诺已是不紧不慢的跟老太太说起话来,“昨晚孙儿跟父亲一起歇的,早上睡的沉,连父亲起床都不知道。”
宋老太太笑,“你老子三更就得起来上朝,你才几岁呢,就算醒了,也不许你那会儿起。小孩子家,可熬不得神,叫我说,你现在进学就忒早。唉,你老子是个犟种,认准的事儿,谁的话都不听,叫你跟你大哥早早的受这份儿苦。”
宋嘉诺抿嘴儿一笑,懂事的说,“孙儿早些进学,早些念书,以后就能早些做官。将来,好给老太太挣诰命呢。”
宋老太太有今日荣华富贵,皆赖儿子有出息。儿子孝顺她,宋老太太心知肚明,如今见孙子这样说,宋老太太焉能不喜呢,顿时眉开眼笑,说,“我家诺哥儿比你老子都孝顺我。”
祖孙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日,小纪氏已经暗暗着急了,老太太天天吃了歇着没事儿干,宋嘉诺上学可是有时辰的,这早饭还没吃呢。
小纪氏正自焦心,宋嘉言自然早瞧了出来。只是,她是万不会递话给小纪氏铺台阶儿的。宋嘉言悠然的欣赏着小纪氏的心急,就听宋嘉诺已经说道,“大姐姐常陪老太太用饭,今天老太太也给孙儿个孝顺的机会,孙儿也想陪老太太用饭,好不好?”听听这说话,便是宋嘉言都不能不感叹造物的神奇,完全copy宋荣的甜言蜜语的本事啊。
宋嘉诺这样会说话,宋嘉言并不相信都是小纪氏教的。在宋嘉言看来,依小纪氏的脾性,看小纪氏脸上一闪而过的震惊,绝不可能教宋嘉诺留在老太太这里用饭。
宋老太太早给宋嘉诺哄的心花怒放,听宋嘉诺要陪她吃饭,早一连应了三个“好”。倒是小纪氏一千个不放心,生怕儿子在老太太这里吃到原子弹的满腹忧虑,扬起抹笑道,“诺儿,你的饭我院里早就备好了。你突然要在老太太这儿吃,怕老太太的小厨房没预备呢。”
宋嘉言几乎要暴笑了,往日小纪氏何等伶俐,今儿个为了儿子在婆婆这个吃一顿饭竟乱了方寸,连这般蹩脚的理由都用得出来。幸而宋荣不在,否则,若是宋荣听到这样的话,定会恼怒的。
宋嘉言笑道,“太太,这有何难,叫丫头们把二弟的饭从厨下送到祖母这里就是了,并不麻烦。”不过点小纪氏一句,宋嘉言并未死抓着不放落小纪氏的面子,转而笑道,“祖母一见着二弟,欢喜的谁都看不到了。”
宋老太太给孙子孙女哄的笑意不断,也懒得理会小纪氏,笑道,“你这丫头又作怪,昨晚跟我嚷嚷着要吃马齿苋馅儿的包子,我叫他们一大早做的。诺儿也尝尝,好吃的很呢。“
宋嘉诺笑眯眯地,“老太太和大姐姐都这样喜欢,肯定是好吃的。”
小纪氏一听那从未听过啥馅儿的包子,便知是老太太的乡下玩意儿,顿时一千个不放心。但,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宋老太太已道,“行了,你带着二丫头回去用饭吧,我这里不必伺候。”眼不见心不烦,如今老太太也懒得立那些规矩。
小纪氏行一礼,叮嘱宋嘉诺几句,就带着女儿回去了。
到了主院,宋嘉语一个劲儿的为弟弟担心,说,“母亲,老太太不会给弟弟吃臭鸡蛋吧。”对于宋嘉语,臭鸡蛋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梦魇。
小纪氏暗暗叹气,嘴上道,“你弟弟心性厚道,这是特意去孝顺老太太呢。”估计是昨晚宋荣跟宋嘉诺说的。只是小纪氏也不知道,宋荣昨晚真没来得及教小儿子去老太太那里承欢膝下,倒是宋嘉诺心思灵敏,自己主动去的。
叹一回气,小纪氏也没法子,好在老太太是宋嘉诺的亲祖母,小纪氏只盼着老太太不要给自家儿子吃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才好。唤了丫头传来早饭,小纪氏与女儿自用。
老太太院里,宋嘉诺吃到了平生头一遭的马齿苋馅儿的包子。尽管是野菜的馅儿,在宋家厨子手里,里面加了酱肉山菇,调上香料,做的小笼包大小,白白胖胖,瞧着也可爱。
宋嘉诺咬一口,点头说,“好吃诶。”
宋老太太笑,“里头放了肉,还有山菇,都是好东西,怎能不好吃?你爹爹小时候,就只是这素馅儿的包子,没肉也没山菇,我蒸的个大。”老太太拿筷子尖儿指了指自己盛燕窝的碗,道,“有这么大一个,你爹爹敞开肚皮,一顿能吃五个。你二叔更不用说,六七个的吃。”
宋嘉诺赞叹,“父亲和二叔好厉害啊。”
宋嘉言笑,“二弟长大了,一顿也能吃这么多。说不定,比父亲吃的还多呢。等大哥回来了,你也过来吃饭,看看大哥早上吃多少,得把你吓着。”
宋嘉诺板着包子脸说,“以后,我每天都来跟老太太吃饭。”
老太太笑,“那可好。”
待用过早饭,宋嘉诺要去上学了,他跟老太太说,“老太太,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孙儿放学回家再来陪你说话。”
宋老太太叮嘱宋嘉诺路上小心,便让他去上学了。
待宋嘉诺走了,老太太道,“诺哥儿怎么突然这样懂事了?”这话也只有宋老太太说的出来,若是其他人说,难免叫人怀疑是不是暗指以往宋嘉诺不孝顺?只是,宋老太太说话并不讲究,她自己也不精通这门儿艺术。故而,宋嘉言知道老太太是有口无心,就这么一说。
宋嘉言并不落井下石之类,在她看来,哪怕小纪氏有些小心思,对他们兄妹不亲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不是亲生,小纪氏又不是圣母,自然亲疏有别。
但,小纪氏的本事也就在内宅了,有宋荣和宋老太太撑腰,小纪氏也不能拿他们兄妹如何。再加上宋嘉言的性子,她并不会借机在宋老太太面前挑拨宋嘉诺之类,反是笑道,“诺哥儿早就是个孝顺的,一早一晚的都来给祖母请安。他以往年纪小,天天念书,课业也重,如今渐渐长大,有父亲有把手的教着,可不就知道体贴老太太了呢。”
老太太很快接受了宋嘉言的解释,又抱怨儿子,“都怪你老子,这么早就把个孩子送进学堂念书。”
宋嘉言笑,“我倒是不想念书,不如老太太给我放个假,我陪老太太乐呵乐呵。”
老太太又不乐意,说宋嘉言,“语姐儿年纪小你一年,我听说功课都强于你了。唉哟,好强的太好强,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没个上进心,真是叫人操心。”同样是孙女,在宋老太太心里,也有个亲疏呢。宋老太太有两个学霸儿子,以往并不觉着学习多难。便是宋嘉让,功课不怎么样,起码拳脚过的去,在宋老太太心里,大孙子那就是飞檐走壁武林高手型,很能拿出去显摆的。如今宋嘉言,又不能叫宋嘉言去习武,琴棋书画,听说大孙女还比不过小孙女,宋老太太很是为一向得她心意的孙女着急呢。
老太太撵人,“赶紧去上学去,中午我叫厨下做你喜欢的菜。”
宋嘉言又央磨了一会儿,方笑嘻嘻的去了。
13辛家,打脸,神经
乡下人,不讲究什么停灵多少天。辛永福停灵三日,便就地发丧,埋入祖坟。
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生前因有个高官外甥,在村子里也是倍受尊敬的,生活从未大富大贵,但也不算差。如今死了,又是侍郎府的公子来帮着发丧,宋嘉让不只是带了银子来,因为宋嘉让的到来,便是县太爷也跟着祭奠了一回辛永福。
辛家如今有良田百亩,这些产业在帝都自然不算什么,但,在乡下,已是地主级别的人物了。
辛永福之所以会求助外甥,自然有自己的思量。辛永福过身后,余下老婆带着一儿一女,儿女尚且年幼,而辛老太太,瞧着实不像有主意的人。
辛永福是个老实人,从宋荣做了高官,辛永福依旧老老实实的在老家种田就能知晓,这人本分。但,临去前的种种不放心,还是让辛永福选择了求助侍郎府。
辛永福这样的品性,不论贫富贵贱,都令人敬重。
宋嘉让头一回办这样的大事,又是嫡亲的舅公家,何况来前宋荣早细细的叮嘱过他,所以,宋嘉让办的挺认真。但有不懂的,便问方管事。
发丧完毕,宋嘉让便跟舅婆辛老太太商量着去帝都的事,辛老太太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抹着眼泪道,“你舅公去前跟我说过,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房子找人看着就成,就是,就是还有百来亩的地可怎么办?”
不待宋嘉让说话,便有一长眉细眼、四十来岁、两眼精光的中年妇人道,“大嫂,这有何难,大嫂若是信得过我,叫我们那口子种着,自家人,岂不比外人实诚?”
宋嘉让认得这妇人,说来也非外人,是辛永福同父异母的妹妹辛永莲。宋嘉让道,“二姨婆,这事儿,还是叫舅婆自己做主的好。”宋嘉让毕竟年少,头一遭回老家,宋荣也有不放心,早将辛家的事一一给儿子交了底,以免儿子受骗。
宋荣只与辛永福一房关系较好,余者姨舅都是平平。且宋荣在帝都为官之后,本想让辛永福一家子到帝都去方便照看,辛永福却是故土难离,不愿去帝都。倒是与宋荣关系平平的姨舅们都恨不能去帝都沾些光,宋荣何等精明之人,哪里会叫他们沾了光去!
如今宋嘉让体体面面的回乡,自然有的是人来巴结。不过,宋嘉让自幼长于帝都,他性子虽有些粗,该有的心眼儿还是不缺的。
宋嘉让不愿叫辛永莲占了孤儿寡母的便宜,辛老太太又实在没个主见,吱吱唔唔的说不出个话来。倒是辛老太太的女儿辛竹筝上前道,“我们商量好了,这次去帝都,蒙表兄收留,是不会再回来了,房子田地便都卖了。只是一时不好寻买家呢。”
辛竹笙生的皮肤微黑,面上有些不忍,试探的问妹妹,“全卖了啊?”
辛竹筝一身素衣,眉目并不出挑,身姿却是少女独有的窈窕,鬓上还簪了朵白花,瞅着母亲与兄长道,“娘,哥,表哥叫了侄子来接咱们,咱们去了帝都,托表哥找个差事干,跟表哥也有个照看呢。”
辛老太太说,“丫儿,这屋子是咱的家呢,咱辛家的祖宅,可不能卖。”
辛竹筝道,“那宅子便不卖了,就把地卖了吧。”
“是啊。”辛竹笙道,“祖屋不能卖。”
辛老太太是个没主见的人,辛竹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是辛竹筝拿主意了。
宋嘉让稍稍知道些经济,这辛家庄离帝都并不远,他们骑马两日就到。既有百十亩地,宋嘉让觉着,倒不如租出去,以后每年吃租子,哪怕银两不多,也是个细水长流的事。这一下子卖了,所得亦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
宋嘉让刚想建议一二呢,方管事却给他使了个眼色,宋嘉让便没有说话。方管事垂手道,“既然舅老太太这样说,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奴才,奴才着人留下将事情处置好,容后再跟舅老太太回禀。舅老太太看,可妥当?”
辛老太太至今犹不习惯这些大户人家下人文绉绉的说话,她有些紧张,连连道,“好,好,麻烦了。”
方管事恭恭敬敬地,“是奴才的本分。”
宋嘉让道,“舅婆,这里的事让方管事来办,不如咱们先回帝都。家里祖母、父亲都惦记着舅婆、表叔和表姑呢。”
辛老太太点了点头。
辛永莲忙道,“侄孙儿头一遭回来,咱们这里没什么好的,一些土物,给你父亲和大姐姐尝尝。”
“是啊,东西不少,我跟侄孙儿一并送去帝都吧。”说话的辛永莲的弟弟辛永喜。
宋嘉让早有宋荣传授的心得,端坐着不同,只将下巴略略抬起,脸上浮现丝丝傲气,对方管事道,“方管事,这些事你来处理,我与舅婆、表叔、表姑先回帝都。”
方管事恭敬的应了一声。
宋嘉让带着辛老太太和辛竹笙、辛竹筝回到家里,门房里的奴才一面出来给宋嘉让牵马请安,一面急跑二门去给里头传信。
就在昨日,宋荣已将舅舅过逝的消息告知了母亲,宋老太太果然一通痛哭,还是宋荣解劝,“明儿个让儿就带着舅母和表弟表妹的来家里了,娘你哭坏了身子,可谁来劝解舅母呢。”
宋老太太伤心极了,一面捶打着儿子,一面哭,“你就瞒着我吧,都瞒着我……”又抱怨兄弟,“怎么不早来信儿呢,早些来信儿,找了好大夫去给你舅舅看病,总不至于这么早就去了啊。”
待宋老太太哭了一阵,宋嘉言奉上一盏温茶,道,“舅婆和表叔、表姑明天就到了,这屋子怎么收拾,祖母可有主意了?”一句话轻巧的将老太太的注意力引开。
老太太抹着眼泪,在宋嘉言的服侍下喝了两口茶水,道,“我这院子宽敞,你舅婆这把年纪,又刚经了你舅公的事……”说到弟弟,老太太再一通哭,继而道,“至于你表姑,年纪倒跟你差不多。”
宋嘉言闻弦歌而知雅意,温声道,“我一个人住的寂寞呢,有表姑来,我们做个伴儿正好。而且,我也能劝着表姑一些呢。”
老太太对宋荣说,“竹笙年纪不小了,叫你媳妇在前面收拾个院子出来呢。”
宋荣点头,“都听老太太的。”
宋嘉言又问,“舅婆年纪也大了,跟老太太一个院子,正好老姑嫂说说古呢。只是,若一个卧室倒有些不合适,我看东头屋里宽敞亮堂,不如把老太太东厢里收拾出来,暂给舅婆住呢。还有,舅婆、表姑、表叔要用的被褥铺盖,再者,衣裳什么的也提前预备几身,知道他们不缺这个,是咱家的意思呢。”宋嘉言说的客气,依宋荣的脾气,自己发达了,总不会忘了舅家。不过,哪怕辛家不缺吃喝,在乡下,衣食用度定不能与侍郎府相比。这样提前备了衣裳,也是不叫人小瞧辛家人的意思。
老太太连连点头,宋嘉言道,“这个我也不大懂,不如请太太过来,爹爹也在,咱们一起商量着办。老太太给指点着,勿必不要怠慢了舅婆、表姑、表叔他们呢。”
宋荣立刻吩咐道,“去叫太太过老太太这边儿来。”
小纪氏来的很快,宋嘉言将事大致与小纪氏说了。
小纪氏柔声道,“这些,我倒是虑到了,被褥铺盖都是现成的,就是前头的院子也着人收拾好了,就在让哥儿院子旁边儿。听说表叔年纪跟让哥儿差不多,倒叫他们叔侄多亲近亲近呢。就是衣裳,我料子备下了,尚未做好呢。”
老太太本就不喜小纪氏,因弟弟死的消息,老太太心情极差,见衣裳还没做好,心下气不打一处来,丧声恶气地,“你还不如个孩子想的周到。你们早知信儿的,房子都能提前收拾好,怎么衣裳就没做一件出来……我知道,你是瞧不起我们乡下来的……”说着,老太太又是一阵伤心,拉着儿子的手道,“老大,我不管你媳妇是怎么想的,你舅舅以前是穷,但,没薄过咱们家……你可不能学那些势利眼,瞧不起你舅舅啊。”
小纪氏被老太太噎的两腮赤红,脸上烧的了不得,急急辩白,“是媳妇所虑不周,老太太,媳妇万不敢对舅父家有不敬的想法儿的。”
老太太擦一把泪,也没讽刺小纪氏的心思,说,“行了,你去办吧。我就盼着等我那可怜的弟媳、侄儿、侄女来后,你能周全些。”
小纪氏眼圈儿微红,望向丈夫,想着丈夫为自己分辨几句。宋荣正一门心思的哄劝老娘,哪里有怜花之心,便未注意小纪氏一脸楚楚可怜。
宋嘉言又道,“祖母,你还记得舅婆、表叔、表姑们喜欢吃什么不?到时,提前让厨下备着呢。”
宋嘉言这样事无巨细的引着老太太说话,其实不过是想把老太太从悲伤的情绪中引开来而已,实在没有暗刺小纪氏的意思。偏生落在小纪氏眼中,宋嘉言说的越是细致越是周全,老太太那句“你还不如个孩子想的周到”,就如同火辣辣的鞭子抽在小纪氏脸上。
好一个没脸!
小纪氏愈发厌恶宋嘉言。
站了一时,听宋老太太说了那几口子平日所好,余下再没什么话,小纪氏方下去安排,勿使老太太不会再挑出毛病来才好。
见小纪氏走了,宋嘉言回想着小纪氏刚刚的神色,心知小纪氏必是于心内记恨于她。
宋嘉言还真不是有意针对小纪氏,她又不是神仙,还以为小纪氏早将辛家住处及所用之物都备好了呢。如今看来,小纪氏从未当辛家是亲戚,不然,凭小纪氏的伶俐,只要稍稍用心,不见得会有今日的无趣。
一想到小纪氏那张j□j脸,宋嘉言心下也不怎么痛快:难道为了小纪氏自己的不周全,她宋嘉言还不能说话了?
不怪自己无能,反赖别人头上!
神经!
14心思,客至,辛竹筝
宋嘉诺放学回家,照例先到主院给母亲请安,见母亲眼圈儿微红,不禁问,“母亲,你怎么了?哭了吗?”
“诺儿回来了。”小纪氏揽了儿子在怀里,勉强挤出一抹笑,“母亲没事。今天回来的早些。”
“学里先生身子不大舒坦,就早些放了学。”宋嘉诺小小脸儿上满是担心,问,“母亲,你怎么哭了呢?”
正当此时,宋嘉语捧着个小小的翡翠香炉出来,一张精致可人的小脸儿板的没有半分欢颜,道,“还能怎么了?又是大姐,好似家里只她一个聪明周全人似的。明知道老太太总挑母亲的不是,还在老太太面前挑拨。母亲可不是给大姐气着了么。”说到最后,宋嘉语很有几分不悦。
宋嘉诺眨巴眨巴眼,问,“二姐,因什么事啊?”
宋嘉语道,“就舅公家来的事。”
小纪氏叹口气,摸摸女儿的头,让女儿坐在自己身畔,对小儿子道,“去老太太屋里吧,老太太知道你舅公过逝的事了,心里正是伤感呢。你去了,多哄哄老太太,莫叫老人家太过伤心。”
宋嘉诺点点头,问,“二姐,咱们一道去吧?”
宋嘉语低头摆弄着手里的翡翠香炉,道,“你先去吧,我再陪母亲说说话儿。”女儿家,似乎天性中便会与母亲更加亲近。
待宋嘉诺去了,宋嘉语粉唇微撅,道,“母亲,大姐总是这样,你该训斥她。”
小纪氏脸上的泪早已拭去,眸中似有一抹水光流转,小纪氏道,“她又不是我生的,老太太和你父亲宠她宠的厉害,就这样还生怕委屈到她,我哪里敢说她呢。”原本把宋嘉言放到自己屋里,不过是为了博个美名罢了。初时并不见丈夫有多喜欢那丫头,结果一年一年的过去,小纪氏与宋荣新婚的热情褪却,宋嘉言却是一日较一日的倍加得宠。
宋荣就不说了,这是亲爹,小女儿撒撒娇之类,做父亲的总会心软。
就是宋老太太,先时那样的重男轻女,本不乐意多看宋嘉言一眼的,结果,随着这丫头渐渐长大,竟连那老婆子都收买了去。
宋嘉言能言善道,深得宋老太太与宋荣这对母子的喜爱,一时间便把自己的两个儿女比了下去。
小纪氏如何能甘心!
母亲是最具有排外性的生物,小纪氏恨不能自己儿女聪明伶俐一个胜百个,而宋嘉言的能干讨喜,落到小纪氏眼里,便成了错处,成了最惹人厌的地方。
宋嘉语并不完全同意母亲的话,她瞪着一双神彩飞扬的凤眼,道,“母亲,你也是大姐姐的母亲,她有了错处,你就能说她。她就那么尊贵,还不能说了呢?”
小纪氏叹口气,女儿到底年纪小,并不完全明白她的意思。
宋嘉言的成长,小纪氏并没有太多的管教,宋嘉言多是由丫头婆子带大的。丫头婆子能有什么见识呢,哪怕有梁嬷嬷,毕竟不过是个奴婢……原本,小纪氏觉着宋嘉言成不了什么气候,实未料得宋嘉言能长成如今的脾气性情。
宋嘉言识得好歹对错,精明能干,脾气手段不缺,小纪氏几次在她手里吃亏,若是宋嘉言真能留有破绽,叫小纪氏抓住小辫子,小纪氏就不会有今日烦恼,还要在儿女面前诉委屈了。
其实,这点儿委屈比起新婚时宋老太太给的那些,实在不算什么。
小纪氏之所以在儿女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便是为了让儿女有个是非观,知晓远近。丈夫婆婆偏心,自己辛辛苦苦的养大的儿女,一定要跟她一条心才好。
主院里,母女二人说着知心话,宋嘉诺到老太太院里请安。果然老太太的神色不大好,不过,见着小孙子,老太太还是打起精神与小孙子说了几句话。
宋嘉言道,“我听说,学里先生常赞二弟呢。”
宋嘉诺是个谦虚的孩子,忙道,“大姐姐,学里同窗比我强的有许多,先生是见我年纪小,哄我几句而已,当不得真呢。”
孩子永远是自家的好,老太太执拗道,“那怎么先生不哄旁人,可见我家诺儿念书就是好的。”
宋嘉诺粉雕玉琢的小脸儿上浮现了一丝浅浅的羞涩,宋嘉言笑问,“二弟可学了什么新文章了,背来给祖母听听。”
老太太先摆手,道,“背了我也不懂。”老太太从未上过学念过书,字不认得一个。
宋嘉言嘴快道,“您可是状元之母,谁敢说您不懂呢。”
老太太“扑哧”便给孙女逗笑了,拉着宋嘉言的胳膊笑,“真个促狭鬼。”
宋嘉诺唇角弯弯,觉着大姐姐说话好生有趣。他本就心性聪明,便是年纪小,此刻也知道大姐姐有意逗老太太开心了。宋嘉诺便把今日教的文章背给老太太听,孩子的声音尚带了三分嫩嫩的奶气,听来格外的悦耳动听。
宋老太太听的入了神,待宋嘉诺背完,宋老太太方道,“有一回啊,你爹还小呢,在村儿里秀才家上学堂,我从田里打猪草回来,经过秀才家,就想进去瞧瞧。隔着窗子,正听到你爹爹背书……”慈爱的望着宋嘉诺,拉着宋嘉诺软软的小手儿,宋老太太看一眼宋嘉言道,“就跟诺儿刚刚背书的模样似的,流利极了。我那会儿就想,以后我儿子一定有大出息,我一定能享上儿子的福。这不,我就享上了。”儿孙双全,既富且贵,再忆当年,多苦也并不觉着苦了。
宋嘉诺心性伶俐,小嘴儿也甜,他眨着酷似父亲的大眼睛,道,“老太太,以后我也像父亲那样去考状元,也叫老太太享孙儿的福。”
宋老太太高兴的将宋嘉诺搂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过一时,宋荣也来了,父子女三人陪老太太用过晚饭,见老太太总算止住悲声,大家又说了一会儿话,方各回各院。
第二日,宋嘉让便带着舅婆辛老太太,以及表叔辛竹笙、表姑辛竹筝回了家。
老姑嫂二人一见面,先是抱头一顿哭,辛竹笙辛竹筝是死了爹的人,都红了眼圈儿。好在有诸人解劝着,宋老太太与辛老太太方好了些,辛竹筝自己眼圈儿微红,劝母亲道,“娘这样,惹得姑妈也十分不好受呢。”
另一边,宋嘉言劝宋老太太,“祖母,我们嘴笨,您劝一劝舅婆,别叫舅婆伤心太过呢。”
一堆人解劝着,两位老太太堪堪收了眼泪,之后才是一家子长辈晚辈的相互厮见过。
辛老太太是个柔弱的性子,此时,嘴里没有半句不好的话,尤其狠赞宋嘉让,说,“若不是让哥儿过去,我又是个没本事的,大小子十二、大丫头十岁,嫂子,我真不知要怎么办了。幸好让哥儿去了,样样帮我拿了主意。”
辛竹笙并不是个伶俐的人,嘴里道,“是啊,是啊。”
倒是辛竹筝一双眼睛灵活的很,自小到大,她就是听着两位表哥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长大的,只是,一直无缘见过。不过,她知道两个表哥都做着大官,威风的很。而且,自己家里受表哥们的资助,慢慢的置了良田,有了产业,在辛家村也是数得着的富户。村里的丫头们见了她,都会露出羡慕又讨好的神色来。
如今,真正到了帝都,到了表哥家里,辛竹筝心中的震憾犹未平息,一双眼睛觉着都不够用。屋里这么些漂亮的说不上名子的东西,还有表哥一家人身上的那种形容不出的高贵仪态,辛竹筝心里又是羡慕,又觉自卑。
一家人说了会儿子话,眼瞅着就到晌午了,宋嘉言温声道,“祖母,舅婆、表叔、表姑远道而来,眼看就要用饭了,不如我先带着表姑去梳洗一番,也叫表姑看看我们的院子,以后长住呢。”
宋老太太笑,“对,对,你带着筝儿去吧。”又对辛竹筝道,“言丫头是你侄女,你长她两岁,你们年岁相当,做个伴儿吧。言丫头早把屋子给你收拾好了,筝丫头,你瞧瞧去,若还缺什么差什么的,跟言丫头说啊。”
辛竹筝小声道,“肯定样样都好的。”细长的眼睛望向宋嘉言道,“麻烦言儿了。”
宋嘉言拉起辛竹筝的手,笑道,“表姑,以后咱们一道吃一道住,总这样客套,怪累人的。”说着,拉着辛竹筝去了自己的院子。
宋嘉言虽小辛竹筝两岁,不过,不知是宋嘉言自幼营养到位,还是天生基因好,她个子高挑,与辛竹筝倒差不多。
小纪氏的衣裳没做好,宋嘉言笑,“表姑的衣裳,太太已命人去做了,只是怕没有这么快。若表姑不嫌弃,我倒是有几件素色衣裳,我们身量相仿,不如表姑试试看?”辛竹筝自己也带了衣裳来,只是,宋嘉言瞧着宋竹筝出今穿的不过是普通绸面的素裙,料子款式都不相宜。于是,便有此一言。
辛竹筝问,“言儿的衣裳定是好的,我哪里会嫌弃。倒是我穿了你的衣裳,你穿什么呢?”
宋嘉言一笑,“表姑莫担心,我还有呢。”
两个说话间,大丫环翠蕊已带着小丫环找了一套全新的素衫来。这也是老规矩了,古人姻亲多,重礼法,大户人家,主子们每年素衫都会做几件预备着,免得临有事抓瞎。
宋嘉言又引辛竹筝到了西侧的屋子里,笑道,“这是我给表姑安排的,也不知表姑的喜好,表姑暂且住着,以后慢慢拾掇也来的及。”
辛竹筝应了,宋嘉言留下个丫头帮辛竹筝换衣裳。
不同于母亲的柔弱与哥哥的老实,辛竹筝倒是有几分心思。她早知表兄做着高官,来前儿特意将最好的衣裳换了,但,直至她踏进表兄家才知晓了什么叫天差地别。
这样软软滑滑又极贴身的料子,不要说穿,辛竹筝根本见都从未见到过。
女孩子,怎会不喜欢呢。可,喜欢的同时,辛竹筝心下又有一种深深的卑怯升起。
惶惑。
不安。
15兄,弟,姐,妹
待辛竹筝换了衣衫出来,宋嘉言笑道,“果然是极合适的。”又拉了辛竹筝的手到妆台前,打开一只首饰盒,宋嘉言道,“表姑在孝中,不易用金的,我挑了些银饰,或是珍珠、白玉的,表姑看喜不喜欢?叫小春伺候着表姑梳头如何?”
一件衣裙,辛竹筝接受起来没啥压力,但,这么多的首饰,辛竹笙忙道,“我也有几样首饰,言儿,这太贵重了。”
宋嘉言向来大方,握着辛竹筝的手道,“表姑,都是一家人,何必外道?这是给表姑的,你要不收,就是拿我当外人呢。表姑只管放心用,我还有呢。”
辛竹筝这才感激万分的收了,心脏却是一个劲儿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不但衣裳首饰,便是胭脂水粉之类,宋嘉言也都给辛竹筝单备了一份。辛竹筝是要长住的,这些东西,自然是单备一份更加方便。
辛竹筝的头发重新梳过,发间簪一支银雀钗,辫上束的是珍珠环,手上佩了银镯,腰间悬了白玉,顿时气派大有不同。
及待二人折回了老太太院里用饭,便是辛竹筝的亲娘辛老太太也多看了闺女两眼,感激的话都不知要怎么开口了。
宋老太太格外高兴,狠赞自家孙女,道,“再没有比我这言丫头更周全的了,看她们姑侄就知是极透脾气的。”
辛老太太点头,嘴里不停的说,“大姐说的是,大姐说的是。”
宋嘉言笑,“我从小跟着祖母长大,都是跟祖母学的。”
这马屁拍的,宋荣微微浅笑,见宋嘉让与辛竹笙也来了,辛竹笙穿的是宋嘉让的衣裳,宋嘉让个头儿高大,辛竹笙穿着,稍有一些大了。
及至用过团圆饭,大家说了一会儿话,用过茶,便各回各院歇着了。
宋老太太、辛老太太老姑嫂自然有许多话说,宋荣带着辛竹笙与宋嘉让去了前院,小纪氏则与一双儿女回了主院。
一到自己院里,小纪氏便吩咐道,“绿云,收拾两匣子银首饰给表妹送去,就说是二姑娘送给表妹的。”想着辛家可能出身平平,但,小纪氏从未料到辛家人竟是这种景况,穿的尚不如家里二三等的婆子。她早瞧出辛竹筝后来佩戴的首饰都是宋嘉言的东西,小纪氏恨的牙根儿痒,又给这死丫头抢了先。如今,只得补救了。
宋嘉诺说,“母亲,我也去前院看一看表叔吧。”
小纪氏揉着额头,“好,去吧。去问问,你表叔可缺什么,你来跟我说,我再着人给你表叔送去。”
宋嘉诺应了。
宋荣正在书房与辛竹笙说话,无非又是问了些关于舅舅怎么得病怎么调养怎么过逝,又问辛家庄的家业如何处置。得知田亩有方管事看着在卖了,宋荣道,“这样也好,表弟和让儿、诺儿去学里念几年书,之后找个差使,就不要再回辛家村儿了。”
辛竹笙是个实在人,说,“表哥,以前在村里,爹拿银子叫我在秀才的学堂里念过几年书,秀才说,说,说我不是这块料。后来,就没再去了。”
宋荣温声笑道,“就是以后不考什么秀才功名,多认几个字,多念几本书也不错。”
辛竹笙点头,“我听表哥的。”
这边正说着话,宋嘉诺来了。
宋嘉诺向来懂事,说,“父亲,我来看看表叔,看表叔东西可够用。若是表叔缺什么,我跟母亲说,再给表叔送来。”
宋荣欣慰道,“正好,你带着你表叔在家里宅子里逛逛,叫下人认一认,别叫他们怠慢了你表叔。”
宋嘉诺便带着宋竹笙出去逛宅子了。
宋荣看向宋嘉让,问,“你舅公的丧事,可还顺利?”
宋荣规矩严明,宋嘉让忙站起来,垂手禀道,“还顺利,那县里的县太爷听说了,还来给舅爷上了柱香呢。就是其余几个舅公姨婆,我看他们的意思,很想跟着一道来帝都,我没敢应。”
“没应是对的。”宋荣看向长子,淡淡道,“便是要行善积德,也得明白什么样的善可以行,什么样的善不能行!”
宋嘉让连忙应了。
想一想,宋嘉让问,“爹,舅婆家有百十亩地呢,这样卖了,会不会可惜呢?辛家村离帝都并不远,留着些祖业,租赁出去,以后每年起码也有些租子收呢。”
宋荣不答反问,“这地,是谁说要卖的?”
“是筝表姑说卖的。”
宋荣叹口气,“那村里,你也说了还有几个舅公姨婆。他们与你祖母非同母所出,以往,跟咱家关系也不大好。若是田地留着出租,你那几个(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宋嘉诺又问,“老太太有吗?”
宋嘉语说他,“当然有,老太太早晚都要吃的。”
这倒不假,宋老太太那里好东西从来不缺,除了宋嘉言孝顺老太太的,宋荣也常给老太太买来滋补。宋老太太拿燕窝当粉丝吃,早一碗、晚一碗。若以后宋家条件再好一些,说不得老太太就吃一碗、倒一碗了。
用过燕窝稍稍垫补,母子女三人去宋老太太院中请安。
宋老太太对小纪氏平平,也不怎么跟宋嘉语说话,实在是宋嘉语自从进学起就开始文绉绉,老太太听她说话忒费劲。不过,轻女重男的老太太却是很喜欢宋嘉诺。
三人来时,宋嘉言已经在了,正笑嘻嘻的跟老太太说着话。见小纪氏带着宋嘉语宋嘉诺进来,宋嘉言自座位起身,待小纪氏三人给老太太请安后,宋嘉言对小纪氏大大方方的行了一礼,道,“太太早安。”
小纪氏笑的慈和,“大姑娘坐吧。”
之后,宋嘉语宋嘉诺姐弟见过大姐姐,诸人落座。
宋老太太招呼宋嘉诺到跟前,拉着宋嘉诺的手问长问短,无非就是昨晚睡的可好,早上睡的可饱。不同于儿子对孙子们的严格要求,宋老太太完全是放羊的教养理念。且在宋老太太心目中,儿子辛辛苦苦的考出功名,可不就是为了叫子孙不再吃苦么?
对于宋老太太这种理念,宋嘉言在内心感叹,宋荣能成才,绝对是宋荣自己够争气啊。
宋嘉诺已是不紧不慢的跟老太太说起话来,“昨晚孙儿跟父亲一起歇的,早上睡的沉,连父亲起床都不知道。”
宋老太太笑,“你老子三更就得起来上朝,你才几岁呢,就算醒了,也不许你那会儿起。小孩子家,可熬不得神,叫我说,你现在进学就忒早。唉,你老子是个犟种,认准的事儿,谁的话都不听,叫你跟你大哥早早的受这份儿苦。”
宋嘉诺抿嘴儿一笑,懂事的说,“孙儿早些进学,早些念书,以后就能早些做官。将来,好给老太太挣诰命呢。”
宋老太太有今日荣华富贵,皆赖儿子有出息。儿子孝顺她,宋老太太心知肚明,如今见孙子这样说,宋老太太焉能不喜呢,顿时眉开眼笑,说,“我家诺哥儿比你老子都孝顺我。”
祖孙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日,小纪氏已经暗暗着急了,老太太天天吃了歇着没事儿干,宋嘉诺上学可是有时辰的,这早饭还没吃呢。
小纪氏正自焦心,宋嘉言自然早瞧了出来。只是,她是万不会递话给小纪氏铺台阶儿的。宋嘉言悠然的欣赏着小纪氏的心急,就听宋嘉诺已经说道,“大姐姐常陪老太太用饭,今天老太太也给孙儿个孝顺的机会,孙儿也想陪老太太用饭,好不好?”听听这说话,便是宋嘉言都不能不感叹造物的神奇,完全copy宋荣的甜言蜜语的本事啊。
宋嘉诺这样会说话,宋嘉言并不相信都是小纪氏教的。在宋嘉言看来,依小纪氏的脾性,看小纪氏脸上一闪而过的震惊,绝不可能教宋嘉诺留在老太太这里用饭。
宋老太太早给宋嘉诺哄的心花怒放,听宋嘉诺要陪她吃饭,早一连应了三个“好”。倒是小纪氏一千个不放心,生怕儿子在老太太这里吃到原子弹的满腹忧虑,扬起抹笑道,“诺儿,你的饭我院里早就备好了。你突然要在老太太这儿吃,怕老太太的小厨房没预备呢。”
宋嘉言几乎要暴笑了,往日小纪氏何等伶俐,今儿个为了儿子在婆婆这个吃一顿饭竟乱了方寸,连这般蹩脚的理由都用得出来。幸而宋荣不在,否则,若是宋荣听到这样的话,定会恼怒的。
宋嘉言笑道,“太太,这有何难,叫丫头们把二弟的饭从厨下送到祖母这里就是了,并不麻烦。”不过点小纪氏一句,宋嘉言并未死抓着不放落小纪氏的面子,转而笑道,“祖母一见着二弟,欢喜的谁都看不到了。”
宋老太太给孙子孙女哄的笑意不断,也懒得理会小纪氏,笑道,“你这丫头又作怪,昨晚跟我嚷嚷着要吃马齿苋馅儿的包子,我叫他们一大早做的。诺儿也尝尝,好吃的很呢。“
宋嘉诺笑眯眯地,“老太太和大姐姐都这样喜欢,肯定是好吃的。”
小纪氏一听那从未听过啥馅儿的包子,便知是老太太的乡下玩意儿,顿时一千个不放心。但,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宋老太太已道,“行了,你带着二丫头回去用饭吧,我这里不必伺候。”眼不见心不烦,如今老太太也懒得立那些规矩。
小纪氏行一礼,叮嘱宋嘉诺几句,就带着女儿回去了。
到了主院,宋嘉语一个劲儿的为弟弟担心,说,“母亲,老太太不会给弟弟吃臭鸡蛋吧。”对于宋嘉语,臭鸡蛋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梦魇。
小纪氏暗暗叹气,嘴上道,“你弟弟心性厚道,这是特意去孝顺老太太呢。”估计是昨晚宋荣跟宋嘉诺说的。只是小纪氏也不知道,宋荣昨晚真没来得及教小儿子去老太太那里承欢膝下,倒是宋嘉诺心思灵敏,自己主动去的。
叹一回气,小纪氏也没法子,好在老太太是宋嘉诺的亲祖母,小纪氏只盼着老太太不要给自家儿子吃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才好。唤了丫头传来早饭,小纪氏与女儿自用。
老太太院里,宋嘉诺吃到了平生头一遭的马齿苋馅儿的包子。尽管是野菜的馅儿,在宋家厨子手里,里面加了酱肉山菇,调上香料,做的小笼包大小,白白胖胖,瞧着也可爱。
宋嘉诺咬一口,点头说,“好吃诶。”
宋老太太笑,“里头放了肉,还有山菇,都是好东西,怎能不好吃?你爹爹小时候,就只是这素馅儿的包子,没肉也没山菇,我蒸的个大。”老太太拿筷子尖儿指了指自己盛燕窝的碗,道,“有这么大一个,你爹爹敞开肚皮,一顿能吃五个。你二叔更不用说,六七个的吃。”
宋嘉诺赞叹,“父亲和二叔好厉害啊。”
宋嘉言笑,“二弟长大了,一顿也能吃这么多。说不定,比父亲吃的还多呢。等大哥回来了,你也过来吃饭,看看大哥早上吃多少,得把你吓着。”
宋嘉诺板着包子脸说,“以后,我每天都来跟老太太吃饭。”
老太太笑,“那可好。”
待用过早饭,宋嘉诺要去上学了,他跟老太太说,“老太太,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孙儿放学回家再来陪你说话。”
宋老太太叮嘱宋嘉诺路上小心,便让他去上学了。
待宋嘉诺走了,老太太道,“诺哥儿怎么突然这样懂事了?”这话也只有宋老太太说的出来,若是其他人说,难免叫人怀疑是不是暗指以往宋嘉诺不孝顺?只是,宋老太太说话并不讲究,她自己也不精通这门儿艺术。故而,宋嘉言知道老太太是有口无心,就这么一说。
宋嘉言并不落井下石之类,在她看来,哪怕小纪氏有些小心思,对他们兄妹不亲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不是亲生,小纪氏又不是圣母,自然亲疏有别。
但,小纪氏的本事也就在内宅了,有宋荣和宋老太太撑腰,小纪氏也不能拿他们兄妹如何。再加上宋嘉言的性子,她并不会借机在宋老太太面前挑拨宋嘉诺之类,反是笑道,“诺哥儿早就是个孝顺的,一早一晚的都来给祖母请安。他以往年纪小,天天念书,课业也重,如今渐渐长大,有父亲有把手的教着,可不就知道体贴老太太了呢。”
老太太很快接受了宋嘉言的解释,又抱怨儿子,“都怪你老子,这么早就把个孩子送进学堂念书。”
宋嘉言笑,“我倒是不想念书,不如老太太给我放个假,我陪老太太乐呵乐呵。”
老太太又不乐意,说宋嘉言,“语姐儿年纪小你一年,我听说功课都强于你了。唉哟,好强的太好强,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没个上进心,真是叫人操心。”同样是孙女,在宋老太太心里,也有个亲疏呢。宋老太太有两个学霸儿子,以往并不觉着学习多难。便是宋嘉让,功课不怎么样,起码拳脚过的去,在宋老太太心里,大孙子那就是飞檐走壁武林高手型,很能拿出去显摆的。如今宋嘉言,又不能叫宋嘉言去习武,琴棋书画,听说大孙女还比不过小孙女,宋老太太很是为一向得她心意的孙女着急呢。
老太太撵人,“赶紧去上学去,中午我叫厨下做你喜欢的菜。”
宋嘉言又央磨了一会儿,方笑嘻嘻的去了。
13辛家,打脸,神经
乡下人,不讲究什么停灵多少天。辛永福停灵三日,便就地发丧,埋入祖坟。
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生前因有个高官外甥,在村子里也是倍受尊敬的,生活从未大富大贵,但也不算差。如今死了,又是侍郎府的公子来帮着发丧,宋嘉让不只是带了银子来,因为宋嘉让的到来,便是县太爷也跟着祭奠了一回辛永福。
辛家如今有良田百亩,这些产业在帝都自然不算什么,但,在乡下,已是地主级别的人物了。
辛永福之所以会求助外甥,自然有自己的思量。辛永福过身后,余下老婆带着一儿一女,儿女尚且年幼,而辛老太太,瞧着实不像有主意的人。
辛永福是个老实人,从宋荣做了高官,辛永福依旧老老实实的在老家种田就能知晓,这人本分。但,临去前的种种不放心,还是让辛永福选择了求助侍郎府。
辛永福这样的品性,不论贫富贵贱,都令人敬重。
宋嘉让头一回办这样的大事,又是嫡亲的舅公家,何况来前宋荣早细细的叮嘱过他,所以,宋嘉让办的挺认真。但有不懂的,便问方管事。
发丧完毕,宋嘉让便跟舅婆辛老太太商量着去帝都的事,辛老太太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抹着眼泪道,“你舅公去前跟我说过,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房子找人看着就成,就是,就是还有百来亩的地可怎么办?”
不待宋嘉让说话,便有一长眉细眼、四十来岁、两眼精光的中年妇人道,“大嫂,这有何难,大嫂若是信得过我,叫我们那口子种着,自家人,岂不比外人实诚?”
宋嘉让认得这妇人,说来也非外人,是辛永福同父异母的妹妹辛永莲。宋嘉让道,“二姨婆,这事儿,还是叫舅婆自己做主的好。”宋嘉让毕竟年少,头一遭回老家,宋荣也有不放心,早将辛家的事一一给儿子交了底,以免儿子受骗。
宋荣只与辛永福一房关系较好,余者姨舅都是平平。且宋荣在帝都为官之后,本想让辛永福一家子到帝都去方便照看,辛永福却是故土难离,不愿去帝都。倒是与宋荣关系平平的姨舅们都恨不能去帝都沾些光,宋荣何等精明之人,哪里会叫他们沾了光去!
如今宋嘉让体体面面的回乡,自然有的是人来巴结。不过,宋嘉让自幼长于帝都,他性子虽有些粗,该有的心眼儿还是不缺的。
宋嘉让不愿叫辛永莲占了孤儿寡母的便宜,辛老太太又实在没个主见,吱吱唔唔的说不出个话来。倒是辛老太太的女儿辛竹筝上前道,“我们商量好了,这次去帝都,蒙表兄收留,是不会再回来了,房子田地便都卖了。只是一时不好寻买家呢。”
辛竹笙生的皮肤微黑,面上有些不忍,试探的问妹妹,“全卖了啊?”
辛竹筝一身素衣,眉目并不出挑,身姿却是少女独有的窈窕,鬓上还簪了朵白花,瞅着母亲与兄长道,“娘,哥,表哥叫了侄子来接咱们,咱们去了帝都,托表哥找个差事干,跟表哥也有个照看呢。”
辛老太太说,“丫儿,这屋子是咱的家呢,咱辛家的祖宅,可不能卖。”
辛竹筝道,“那宅子便不卖了,就把地卖了吧。”
“是啊。”辛竹笙道,“祖屋不能卖。”
辛老太太是个没主见的人,辛竹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是辛竹筝拿主意了。
宋嘉让稍稍知道些经济,这辛家庄离帝都并不远,他们骑马两日就到。既有百十亩地,宋嘉让觉着,倒不如租出去,以后每年吃租子,哪怕银两不多,也是个细水长流的事。这一下子卖了,所得亦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
宋嘉让刚想建议一二呢,方管事却给他使了个眼色,宋嘉让便没有说话。方管事垂手道,“既然舅老太太这样说,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奴才,奴才着人留下将事情处置好,容后再跟舅老太太回禀。舅老太太看,可妥当?”
辛老太太至今犹不习惯这些大户人家下人文绉绉的说话,她有些紧张,连连道,“好,好,麻烦了。”
方管事恭恭敬敬地,“是奴才的本分。”
宋嘉让道,“舅婆,这里的事让方管事来办,不如咱们先回帝都。家里祖母、父亲都惦记着舅婆、表叔和表姑呢。”
辛老太太点了点头。
辛永莲忙道,“侄孙儿头一遭回来,咱们这里没什么好的,一些土物,给你父亲和大姐姐尝尝。”
“是啊,东西不少,我跟侄孙儿一并送去帝都吧。”说话的辛永莲的弟弟辛永喜。
宋嘉让早有宋荣传授的心得,端坐着不同,只将下巴略略抬起,脸上浮现丝丝傲气,对方管事道,“方管事,这些事你来处理,我与舅婆、表叔、表姑先回帝都。”
方管事恭敬的应了一声。
宋嘉让带着辛老太太和辛竹笙、辛竹筝回到家里,门房里的奴才一面出来给宋嘉让牵马请安,一面急跑二门去给里头传信。
就在昨日,宋荣已将舅舅过逝的消息告知了母亲,宋老太太果然一通痛哭,还是宋荣解劝,“明儿个让儿就带着舅母和表弟表妹的来家里了,娘你哭坏了身子,可谁来劝解舅母呢。”
宋老太太伤心极了,一面捶打着儿子,一面哭,“你就瞒着我吧,都瞒着我……”又抱怨兄弟,“怎么不早来信儿呢,早些来信儿,找了好大夫去给你舅舅看病,总不至于这么早就去了啊。”
待宋老太太哭了一阵,宋嘉言奉上一盏温茶,道,“舅婆和表叔、表姑明天就到了,这屋子怎么收拾,祖母可有主意了?”一句话轻巧的将老太太的注意力引开。
老太太抹着眼泪,在宋嘉言的服侍下喝了两口茶水,道,“我这院子宽敞,你舅婆这把年纪,又刚经了你舅公的事……”说到弟弟,老太太再一通哭,继而道,“至于你表姑,年纪倒跟你差不多。”
宋嘉言闻弦歌而知雅意,温声道,“我一个人住的寂寞呢,有表姑来,我们做个伴儿正好。而且,我也能劝着表姑一些呢。”
老太太对宋荣说,“竹笙年纪不小了,叫你媳妇在前面收拾个院子出来呢。”
宋荣点头,“都听老太太的。”
宋嘉言又问,“舅婆年纪也大了,跟老太太一个院子,正好老姑嫂说说古呢。只是,若一个卧室倒有些不合适,我看东头屋里宽敞亮堂,不如把老太太东厢里收拾出来,暂给舅婆住呢。还有,舅婆、表姑、表叔要用的被褥铺盖,再者,衣裳什么的也提前预备几身,知道他们不缺这个,是咱家的意思呢。”宋嘉言说的客气,依宋荣的脾气,自己发达了,总不会忘了舅家。不过,哪怕辛家不缺吃喝,在乡下,衣食用度定不能与侍郎府相比。这样提前备了衣裳,也是不叫人小瞧辛家人的意思。
老太太连连点头,宋嘉言道,“这个我也不大懂,不如请太太过来,爹爹也在,咱们一起商量着办。老太太给指点着,勿必不要怠慢了舅婆、表姑、表叔他们呢。”
宋荣立刻吩咐道,“去叫太太过老太太这边儿来。”
小纪氏来的很快,宋嘉言将事大致与小纪氏说了。
小纪氏柔声道,“这些,我倒是虑到了,被褥铺盖都是现成的,就是前头的院子也着人收拾好了,就在让哥儿院子旁边儿。听说表叔年纪跟让哥儿差不多,倒叫他们叔侄多亲近亲近呢。就是衣裳,我料子备下了,尚未做好呢。”
老太太本就不喜小纪氏,因弟弟死的消息,老太太心情极差,见衣裳还没做好,心下气不打一处来,丧声恶气地,“你还不如个孩子想的周到。你们早知信儿的,房子都能提前收拾好,怎么衣裳就没做一件出来……我知道,你是瞧不起我们乡下来的……”说着,老太太又是一阵伤心,拉着儿子的手道,“老大,我不管你媳妇是怎么想的,你舅舅以前是穷,但,没薄过咱们家……你可不能学那些势利眼,瞧不起你舅舅啊。”
小纪氏被老太太噎的两腮赤红,脸上烧的了不得,急急辩白,“是媳妇所虑不周,老太太,媳妇万不敢对舅父家有不敬的想法儿的。”
老太太擦一把泪,也没讽刺小纪氏的心思,说,“行了,你去办吧。我就盼着等我那可怜的弟媳、侄儿、侄女来后,你能周全些。”
小纪氏眼圈儿微红,望向丈夫,想着丈夫为自己分辨几句。宋荣正一门心思的哄劝老娘,哪里有怜花之心,便未注意小纪氏一脸楚楚可怜。
宋嘉言又道,“祖母,你还记得舅婆、表叔、表姑们喜欢吃什么不?到时,提前让厨下备着呢。”
宋嘉言这样事无巨细的引着老太太说话,其实不过是想把老太太从悲伤的情绪中引开来而已,实在没有暗刺小纪氏的意思。偏生落在小纪氏眼中,宋嘉言说的越是细致越是周全,老太太那句“你还不如个孩子想的周到”,就如同火辣辣的鞭子抽在小纪氏脸上。
好一个没脸!
小纪氏愈发厌恶宋嘉言。
站了一时,听宋老太太说了那几口子平日所好,余下再没什么话,小纪氏方下去安排,勿使老太太不会再挑出毛病来才好。
见小纪氏走了,宋嘉言回想着小纪氏刚刚的神色,心知小纪氏必是于心内记恨于她。
宋嘉言还真不是有意针对小纪氏,她又不是神仙,还以为小纪氏早将辛家住处及所用之物都备好了呢。如今看来,小纪氏从未当辛家是亲戚,不然,凭小纪氏的伶俐,只要稍稍用心,不见得会有今日的无趣。
一想到小纪氏那张j□j脸,宋嘉言心下也不怎么痛快:难道为了小纪氏自己的不周全,她宋嘉言还不能说话了?
不怪自己无能,反赖别人头上!
神经!
14心思,客至,辛竹筝
宋嘉诺放学回家,照例先到主院给母亲请安,见母亲眼圈儿微红,不禁问,“母亲,你怎么了?哭了吗?”
“诺儿回来了。”小纪氏揽了儿子在怀里,勉强挤出一抹笑,“母亲没事。今天回来的早些。”
“学里先生身子不大舒坦,就早些放了学。”宋嘉诺小小脸儿上满是担心,问,“母亲,你怎么哭了呢?”
正当此时,宋嘉语捧着个小小的翡翠香炉出来,一张精致可人的小脸儿板的没有半分欢颜,道,“还能怎么了?又是大姐,好似家里只她一个聪明周全人似的。明知道老太太总挑母亲的不是,还在老太太面前挑拨。母亲可不是给大姐气着了么。”说到最后,宋嘉语很有几分不悦。
宋嘉诺眨巴眨巴眼,问,“二姐,因什么事啊?”
宋嘉语道,“就舅公家来的事。”
小纪氏叹口气,摸摸女儿的头,让女儿坐在自己身畔,对小儿子道,“去老太太屋里吧,老太太知道你舅公过逝的事了,心里正是伤感呢。你去了,多哄哄老太太,莫叫老人家太过伤心。”
宋嘉诺点点头,问,“二姐,咱们一道去吧?”
宋嘉语低头摆弄着手里的翡翠香炉,道,“你先去吧,我再陪母亲说说话儿。”女儿家,似乎天性中便会与母亲更加亲近。
待宋嘉诺去了,宋嘉语粉唇微撅,道,“母亲,大姐总是这样,你该训斥她。”
小纪氏脸上的泪早已拭去,眸中似有一抹水光流转,小纪氏道,“她又不是我生的,老太太和你父亲宠她宠的厉害,就这样还生怕委屈到她,我哪里敢说她呢。”原本把宋嘉言放到自己屋里,不过是为了博个美名罢了。初时并不见丈夫有多喜欢那丫头,结果一年一年的过去,小纪氏与宋荣新婚的热情褪却,宋嘉言却是一日较一日的倍加得宠。
宋荣就不说了,这是亲爹,小女儿撒撒娇之类,做父亲的总会心软。
就是宋老太太,先时那样的重男轻女,本不乐意多看宋嘉言一眼的,结果,随着这丫头渐渐长大,竟连那老婆子都收买了去。
宋嘉言能言善道,深得宋老太太与宋荣这对母子的喜爱,一时间便把自己的两个儿女比了下去。
小纪氏如何能甘心!
母亲是最具有排外性的生物,小纪氏恨不能自己儿女聪明伶俐一个胜百个,而宋嘉言的能干讨喜,落到小纪氏眼里,便成了错处,成了最惹人厌的地方。
宋嘉语并不完全同意母亲的话,她瞪着一双神彩飞扬的凤眼,道,“母亲,你也是大姐姐的母亲,她有了错处,你就能说她。她就那么尊贵,还不能说了呢?”
小纪氏叹口气,女儿到底年纪小,并不完全明白她的意思。
宋嘉言的成长,小纪氏并没有太多的管教,宋嘉言多是由丫头婆子带大的。丫头婆子能有什么见识呢,哪怕有梁嬷嬷,毕竟不过是个奴婢……原本,小纪氏觉着宋嘉言成不了什么气候,实未料得宋嘉言能长成如今的脾气性情。
宋嘉言识得好歹对错,精明能干,脾气手段不缺,小纪氏几次在她手里吃亏,若是宋嘉言真能留有破绽,叫小纪氏抓住小辫子,小纪氏就不会有今日烦恼,还要在儿女面前诉委屈了。
其实,这点儿委屈比起新婚时宋老太太给的那些,实在不算什么。
小纪氏之所以在儿女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便是为了让儿女有个是非观,知晓远近。丈夫婆婆偏心,自己辛辛苦苦的养大的儿女,一定要跟她一条心才好。
主院里,母女二人说着知心话,宋嘉诺到老太太院里请安。果然老太太的神色不大好,不过,见着小孙子,老太太还是打起精神与小孙子说了几句话。
宋嘉言道,“我听说,学里先生常赞二弟呢。”
宋嘉诺是个谦虚的孩子,忙道,“大姐姐,学里同窗比我强的有许多,先生是见我年纪小,哄我几句而已,当不得真呢。”
孩子永远是自家的好,老太太执拗道,“那怎么先生不哄旁人,可见我家诺儿念书就是好的。”
宋嘉诺粉雕玉琢的小脸儿上浮现了一丝浅浅的羞涩,宋嘉言笑问,“二弟可学了什么新文章了,背来给祖母听听。”
老太太先摆手,道,“背了我也不懂。”老太太从未上过学念过书,字不认得一个。
宋嘉言嘴快道,“您可是状元之母,谁敢说您不懂呢。”
老太太“扑哧”便给孙女逗笑了,拉着宋嘉言的胳膊笑,“真个促狭鬼。”
宋嘉诺唇角弯弯,觉着大姐姐说话好生有趣。他本就心性聪明,便是年纪小,此刻也知道大姐姐有意逗老太太开心了。宋嘉诺便把今日教的文章背给老太太听,孩子的声音尚带了三分嫩嫩的奶气,听来格外的悦耳动听。
宋老太太听的入了神,待宋嘉诺背完,宋老太太方道,“有一回啊,你爹还小呢,在村儿里秀才家上学堂,我从田里打猪草回来,经过秀才家,就想进去瞧瞧。隔着窗子,正听到你爹爹背书……”慈爱的望着宋嘉诺,拉着宋嘉诺软软的小手儿,宋老太太看一眼宋嘉言道,“就跟诺儿刚刚背书的模样似的,流利极了。我那会儿就想,以后我儿子一定有大出息,我一定能享上儿子的福。这不,我就享上了。”儿孙双全,既富且贵,再忆当年,多苦也并不觉着苦了。
宋嘉诺心性伶俐,小嘴儿也甜,他眨着酷似父亲的大眼睛,道,“老太太,以后我也像父亲那样去考状元,也叫老太太享孙儿的福。”
宋老太太高兴的将宋嘉诺搂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过一时,宋荣也来了,父子女三人陪老太太用过晚饭,见老太太总算止住悲声,大家又说了一会儿话,方各回各院。
第二日,宋嘉让便带着舅婆辛老太太,以及表叔辛竹笙、表姑辛竹筝回了家。
老姑嫂二人一见面,先是抱头一顿哭,辛竹笙辛竹筝是死了爹的人,都红了眼圈儿。好在有诸人解劝着,宋老太太与辛老太太方好了些,辛竹筝自己眼圈儿微红,劝母亲道,“娘这样,惹得姑妈也十分不好受呢。”
另一边,宋嘉言劝宋老太太,“祖母,我们嘴笨,您劝一劝舅婆,别叫舅婆伤心太过呢。”
一堆人解劝着,两位老太太堪堪收了眼泪,之后才是一家子长辈晚辈的相互厮见过。
辛老太太是个柔弱的性子,此时,嘴里没有半句不好的话,尤其狠赞宋嘉让,说,“若不是让哥儿过去,我又是个没本事的,大小子十二、大丫头十岁,嫂子,我真不知要怎么办了。幸好让哥儿去了,样样帮我拿了主意。”
辛竹笙并不是个伶俐的人,嘴里道,“是啊,是啊。”
倒是辛竹筝一双眼睛灵活的很,自小到大,她就是听着两位表哥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长大的,只是,一直无缘见过。不过,她知道两个表哥都做着大官,威风的很。而且,自己家里受表哥们的资助,慢慢的置了良田,有了产业,在辛家村也是数得着的富户。村里的丫头们见了她,都会露出羡慕又讨好的神色来。
如今,真正到了帝都,到了表哥家里,辛竹筝心中的震憾犹未平息,一双眼睛觉着都不够用。屋里这么些漂亮的说不上名子的东西,还有表哥一家人身上的那种形容不出的高贵仪态,辛竹筝心里又是羡慕,又觉自卑。
一家人说了会儿子话,眼瞅着就到晌午了,宋嘉言温声道,“祖母,舅婆、表叔、表姑远道而来,眼看就要用饭了,不如我先带着表姑去梳洗一番,也叫表姑看看我们的院子,以后长住呢。”
宋老太太笑,“对,对,你带着筝儿去吧。”又对辛竹筝道,“言丫头是你侄女,你长她两岁,你们年岁相当,做个伴儿吧。言丫头早把屋子给你收拾好了,筝丫头,你瞧瞧去,若还缺什么差什么的,跟言丫头说啊。”
辛竹筝小声道,“肯定样样都好的。”细长的眼睛望向宋嘉言道,“麻烦言儿了。”
宋嘉言拉起辛竹筝的手,笑道,“表姑,以后咱们一道吃一道住,总这样客套,怪累人的。”说着,拉着辛竹筝去了自己的院子。
宋嘉言虽小辛竹筝两岁,不过,不知是宋嘉言自幼营养到位,还是天生基因好,她个子高挑,与辛竹筝倒差不多。
小纪氏的衣裳没做好,宋嘉言笑,“表姑的衣裳,太太已命人去做了,只是怕没有这么快。若表姑不嫌弃,我倒是有几件素色衣裳,我们身量相仿,不如表姑试试看?”辛竹筝自己也带了衣裳来,只是,宋嘉言瞧着宋竹筝出今穿的不过是普通绸面的素裙,料子款式都不相宜。于是,便有此一言。
辛竹筝问,“言儿的衣裳定是好的,我哪里会嫌弃。倒是我穿了你的衣裳,你穿什么呢?”
宋嘉言一笑,“表姑莫担心,我还有呢。”
两个说话间,大丫环翠蕊已带着小丫环找了一套全新的素衫来。这也是老规矩了,古人姻亲多,重礼法,大户人家,主子们每年素衫都会做几件预备着,免得临有事抓瞎。
宋嘉言又引辛竹筝到了西侧的屋子里,笑道,“这是我给表姑安排的,也不知表姑的喜好,表姑暂且住着,以后慢慢拾掇也来的及。”
辛竹筝应了,宋嘉言留下个丫头帮辛竹筝换衣裳。
不同于母亲的柔弱与哥哥的老实,辛竹筝倒是有几分心思。她早知表兄做着高官,来前儿特意将最好的衣裳换了,但,直至她踏进表兄家才知晓了什么叫天差地别。
这样软软滑滑又极贴身的料子,不要说穿,辛竹筝根本见都从未见到过。
女孩子,怎会不喜欢呢。可,喜欢的同时,辛竹筝心下又有一种深深的卑怯升起。
惶惑。
不安。
15兄,弟,姐,妹
待辛竹筝换了衣衫出来,宋嘉言笑道,“果然是极合适的。”又拉了辛竹筝的手到妆台前,打开一只首饰盒,宋嘉言道,“表姑在孝中,不易用金的,我挑了些银饰,或是珍珠、白玉的,表姑看喜不喜欢?叫小春伺候着表姑梳头如何?”
一件衣裙,辛竹筝接受起来没啥压力,但,这么多的首饰,辛竹笙忙道,“我也有几样首饰,言儿,这太贵重了。”
宋嘉言向来大方,握着辛竹筝的手道,“表姑,都是一家人,何必外道?这是给表姑的,你要不收,就是拿我当外人呢。表姑只管放心用,我还有呢。”
辛竹筝这才感激万分的收了,心脏却是一个劲儿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不但衣裳首饰,便是胭脂水粉之类,宋嘉言也都给辛竹筝单备了一份。辛竹筝是要长住的,这些东西,自然是单备一份更加方便。
辛竹筝的头发重新梳过,发间簪一支银雀钗,辫上束的是珍珠环,手上佩了银镯,腰间悬了白玉,顿时气派大有不同。
及待二人折回了老太太院里用饭,便是辛竹筝的亲娘辛老太太也多看了闺女两眼,感激的话都不知要怎么开口了。
宋老太太格外高兴,狠赞自家孙女,道,“再没有比我这言丫头更周全的了,看她们姑侄就知是极透脾气的。”
辛老太太点头,嘴里不停的说,“大姐说的是,大姐说的是。”
宋嘉言笑,“我从小跟着祖母长大,都是跟祖母学的。”
这马屁拍的,宋荣微微浅笑,见宋嘉让与辛竹笙也来了,辛竹笙穿的是宋嘉让的衣裳,宋嘉让个头儿高大,辛竹笙穿着,稍有一些大了。
及至用过团圆饭,大家说了一会儿话,用过茶,便各回各院歇着了。
宋老太太、辛老太太老姑嫂自然有许多话说,宋荣带着辛竹笙与宋嘉让去了前院,小纪氏则与一双儿女回了主院。
一到自己院里,小纪氏便吩咐道,“绿云,收拾两匣子银首饰给表妹送去,就说是二姑娘送给表妹的。”想着辛家可能出身平平,但,小纪氏从未料到辛家人竟是这种景况,穿的尚不如家里二三等的婆子。她早瞧出辛竹筝后来佩戴的首饰都是宋嘉言的东西,小纪氏恨的牙根儿痒,又给这死丫头抢了先。如今,只得补救了。
宋嘉诺说,“母亲,我也去前院看一看表叔吧。”
小纪氏揉着额头,“好,去吧。去问问,你表叔可缺什么,你来跟我说,我再着人给你表叔送去。”
宋嘉诺应了。
宋荣正在书房与辛竹笙说话,无非又是问了些关于舅舅怎么得病怎么调养怎么过逝,又问辛家庄的家业如何处置。得知田亩有方管事看着在卖了,宋荣道,“这样也好,表弟和让儿、诺儿去学里念几年书,之后找个差使,就不要再回辛家村儿了。”
辛竹笙是个实在人,说,“表哥,以前在村里,爹拿银子叫我在秀才的学堂里念过几年书,秀才说,说,说我不是这块料。后来,就没再去了。”
宋荣温声笑道,“就是以后不考什么秀才功名,多认几个字,多念几本书也不错。”
辛竹笙点头,“我听表哥的。”
这边正说着话,宋嘉诺来了。
宋嘉诺向来懂事,说,“父亲,我来看看表叔,看表叔东西可够用。若是表叔缺什么,我跟母亲说,再给表叔送来。”
宋荣欣慰道,“正好,你带着你表叔在家里宅子里逛逛,叫下人认一认,别叫他们怠慢了你表叔。”
宋嘉诺便带着宋竹笙出去逛宅子了。
宋荣看向宋嘉让,问,“你舅公的丧事,可还顺利?”
宋荣规矩严明,宋嘉让忙站起来,垂手禀道,“还顺利,那县里的县太爷听说了,还来给舅爷上了柱香呢。就是其余几个舅公姨婆,我看他们的意思,很想跟着一道来帝都,我没敢应。”
“没应是对的。”宋荣看向长子,淡淡道,“便是要行善积德,也得明白什么样的善可以行,什么样的善不能行!”
宋嘉让连忙应了。
想一想,宋嘉让问,“爹,舅婆家有百十亩地呢,这样卖了,会不会可惜呢?辛家村离帝都并不远,留着些祖业,租赁出去,以后每年起码也有些租子收呢。”
宋荣不答反问,“这地,是谁说要卖的?”
“是筝表姑说卖的。”
宋荣叹口气,“那村里,你也说了还有几个舅公姨婆。他们与你祖母非同母所出,以往,跟咱家关系也不大好。若是田地留着出租,你那几个(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