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阅读
管事媳妇,笑着抱怨宋嘉言,道,“我还以为你得在人家过了年才回来呢。”
宋嘉言笑,“我哪里舍得祖母哟,想祖母想的我心肝儿疼呢。”
宋老太太给宋嘉言逗的合不拢嘴,连辛老太太都说,“言丫头一回来,整个府里都热闹了。”
宋嘉言忙向各位长辈姐妹们问好,见宋嘉语脸色犹有些发白,问道,“妹妹的身子可大好了?”
宋嘉语柔柔道,“谢姐姐关心,已经没事了。”
“明日就是妹妹的生辰了,妹妹可得好生保重身子。”看宋嘉语这样,宋嘉言真有些担心,问小纪氏,“妹妹的生辰,太太准备怎样操办?若有用得着我和筝姑姑的地方,太太尽管吩咐。”
小纪氏笑,“年下有些忙,她小孩子家家的,家里人一并摆桌酒吃顿饭就罢了。”
宋嘉言点了点头,就听小纪氏笑,“你如今回来的正好,我想着,你们姐妹都大了,很该学着理理家事。年下事多,你们都来我院里,先从简单的入手,管些简单的事儿,如何?”
其实她在宁安侯府的时候,时常和邵春华一起伴了纪闵管家理事,有些简单的,纪闵还会叫她与邵春华练练手。小纪氏肯这样安排,自然再好不过,宋嘉言笑望了辛竹筝一眼,方道,“只要太太别嫌我们笨,我们自然愿意跟着太太学些本事。”
小纪氏眉眼含笑,玩笑道,“行了,若是咱们言丫头都笨,我看,世上就没聪明人了。”
宋嘉言抿嘴一笑,“太太过奖了。”
晚间,宋荣与宋嘉让宋嘉诺父子,落衙的落衙,放学的放学,见宋嘉言回家,都挺高兴。实嘉言还眉飞色舞的跟兄弟姐妹们说起她与李行远比箭术赌银子的事儿,说,“你们都知道的,大姨丈向来寡言鲜语的,远弟的弓都挽起来了,大姨丈突然给我加注。远弟一分心,箭就射歪了。哈哈哈,我就赢啦。”
宋嘉让是个磊落的性子,道,“那是大姨丈怕你输,帮你呢。”
宋嘉言道,“怎么能这样说,我本来箭术就不错。我要是没实力,大姨丈再怎么帮也没用啊。”
宋嘉让十分瞧不上宋嘉言的花拳绣腿,道,“你那三招五式,还不都是我教的。那叫啥实力,你也就只能糊弄糊弄远哥儿了,他年纪还小呢。你要跟二弟比,更是远胜过他。”
豆丁宋嘉诺有些不服气,不过,他没力争自己比宋嘉言强。李行远都不是宋嘉言的对手,自己更是白给,宋嘉诺从另外的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大姨丈是想试试远表哥是不是专心吧,要不然,也不能在节骨眼儿上分远表哥的心。”
宋嘉让摇头晃脑,又带着三分惋惜,道,“等有空我去指点指点小远子,唉,竟然输给个丫头,实在给咱们老爷们儿丢脸啊。”
宋嘉言狠狠瞪了宋嘉让两下子,宋嘉让竟无所察觉,宋嘉诺弯着眼睛直乐。
宋嘉语低低的咳了两声,一面告与辛竹筝宁安侯府李行远表哥的事。
听到宋嘉语不断咳嗽,宋嘉言道,“妹妹不是说大好了么?现在吃什么药呢。”
宋嘉语道,“现下吃济宁堂李大夫的药。”
宋嘉言道,“自我去姨母家,也有大半个月了,妹妹现下犹未大好。父亲,不如请个御医给妹妹瞧呢。”
宋嘉语道,“没什么大碍,就是还有些咳嗽,过几日就没事了。”
及待用过晚饭,又说了会儿话,宋老太太要安歇,诸人便散了。辛竹筝与宋嘉言同路,叹道,“这几日,语儿还一径要去上学,要我说,好生歇几日呢。待身子好了,什么时候学不得。我劝她,她都是嘴上应了,还是要去的。”
宋嘉语这种性子,让宋嘉言忽然想到前世上中学时班里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从来都是第一,偶有一次考了第二,竟拿针往自己胳膊上扎了好几个针洞,真是……那时,宋嘉言便意识到,自己成绩平平,不是因为自己多笨,实在是自己不具备这种千刀万剐的偏执狂精神的缘由啊!
偏执,绝对的偏执啊!
遇到有这种偏执精神的人,向来无往不利的神人宋荣都感觉束手无策。若是别人,管他偏执不偏执,自己不拿自己身子当回事,随便去死好了!
如今面对自己的女儿,又是宋嘉语这幅风吹吹就倒的娇弱模样,冷脸斥一句,她能心惊胆颤大半个月。宋荣既不可能要宋嘉语随便去死,又不能再说半句重话,已经病了这些日子,健康支离破碎的,再给予精神上的重创,便是宋荣也担不起逼死女儿的名声。
宋荣只得一味跟小纪氏说,“好生劝劝语儿吧,看孩子都成什么样了,还叫她去上学念书呢!”
小纪氏其实觉着还好,“我劝她,她总也不听。这些天,语儿吃李大夫的药倒挺见效验。”
宋荣道,“语儿小小年纪,总是病,不是常法。过几日我请御医过府,给语儿好生瞧瞧,让她多将精神放在调养身子上。以后,卢先生的课减为半日吧。”
第二日是宋嘉语的生日,兄弟姐妹都备了些礼物给她,长辈们也有东西相赐。饭菜是请了太白楼的大师傅来家掌勺做的,大家围着吃了顿生辰酒。
宋嘉言给宋荣给了个主意,问,“爹爹,你想不想二妹妹的身体康复?”
宋荣看宋嘉言一眼,若换第二个人来说这话,都得挨顿骂。身为父亲,只要是亲生父亲,没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康泰。哪怕宋荣神人一个,毕竟不是真正的神仙,他依旧具备凡人的情感呢。
宋嘉言道,“看她总是病病歪歪的,实在难受的很。这事儿,从二妹妹处下手是没用的,她根本是不听人劝的。你得从太太那里下手。”
接着,宋嘉言给宋荣出了个挺管用的馊主意。
宋荣真觉心觉着是个馊主意。
宋嘉言强调,“我可是看在爹爹和嘉诺的面子上,才跟爹爹说的。”不然,凭满腹小心机的小纪氏与小性好强的宋嘉语,她也实在懒得理会这两人。
宋嘉言道,“我觉着,嘉语总这样病呢,最着急反正不该是我。连我都看不下去了,太太还凭她这样一味的看书学习,不顾身体。要我说,太太并不是不心疼自己的亲女儿。只是,或许太太依旧觉着,嘉语还小,待大些,身子自然就会结实。因为觉着没什么大不了,而且一直在好转,就未放在心上。”
“当然,还有一些不好说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宋嘉言眯眯眼睛,摇一摇头,叹口气。小纪氏任宋嘉语这样病着,一是觉着病快好了,不要紧了;二则,未尝不是觉着宋嘉语身上不好,宋荣会多去主院儿几回,起码去看看女儿呢。
自来,用儿女争宠的手段并不少见。或许是这个年代女人的生存压力导致的吧,一屋子女人围着一个男人,都想吸引这个男人的注意力,于是,觉着无伤大雅的手段都可以拿来用。
其实,小纪氏真的是用错了法子。宋荣并不是个糊涂人,他不宠妾不灭妻,甚至,他保留着绝对的理智,不想留下庶子庶女。宋荣,一直是希望这个家和睦的。所以,对上讨喜老太太,对下照顾宋嘉诺的宋嘉言才会得宋荣的欢心。
这是在宋家,并非武安侯府,小纪氏却一直被少时的经验所困扰,用出这样的手段来。不要说宋嘉言,就是宋荣在想到这一种可能后,也皱了皱眉毛。
宋嘉言佯装没看到,继续说,“所以,我才说,这事儿得从太太身上下手。下手,就得下狠手,趁此机会,一下子把嘉语的身子养好,以后药钱能省下不少呢。看她那幅娇娇弱弱的模样,唉哟,真是看不下去了。除了太太,咱们谁也没空守在嘉语身边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看着她。只要太太用心,嘉语现在还小呢,家里什么药买不来,请个好大夫,三五个月就调理俐落了。”
宋荣道,“我来安排吧。”还赞宋嘉言,“平日里看你跟嘉语倒不如你待嘉诺亲近,心里倒还记挂着她。”
“我现在也不喜欢她。”宋嘉言摆摆手,不以为然,“我们性格不合,她啊,心太小了。嘉诺起码有主见,明了是非。拢共在家就这十几年,以后各自嫁人,好的,来往多些;不好的,来往少些。兄弟姐妹一场,我盼着她好,却不想亲近她这种性子。”
“咱们家人本就不多,家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外头天地多么广阔,我从不想跟自家人争什么。”
因着宋嘉语的病,宋荣几经辗转请了御医来。
其实,宋荣正三品户部侍郎,在朝中的官位绝对可以的,不算高,却是实差。只是,宋家在帝都根基尚浅,尚未到可以随便请御医过府的地步。
宋荣是拿了岳家武安侯府的帖子,请了太医院左院判。
小纪氏见宋荣对女儿这般重视,自然欣喜,令女儿于三层帐幔中躺好,以待御医诊脉。御医一摸宋嘉语的脉象,脸上即浮现出凝重无比的神色,头发花白的脑袋摇了又摇,直摇的小纪氏心肝俱颤。
过一时,御医轻轻叹了口气,眉心紧锁,又摇了摇头,自绣凳上起身。
宋荣见状便道,“于医判这屋里请。”请了御医出去说话。
转而到了主屋小厅,御医一句话直接令小纪氏晕了过去。
于是,御医顺便给小纪氏开了幅方子。这一趟算是没白来。
待御医走了,小纪氏扑在宋荣怀里呜呜咽咽了哭了起来,不待小纪氏哭个爽快,宋荣已道,“莫要叫女儿听到多心,快快别哭了。”
小纪氏连忙擦了眼泪,重梳洗过后,匀了胭脂,眼巴巴的望着丈夫拿主意。宋荣望她一眼,脸色极为郑重,道,“你着人按于御医的方子抓药去,一顿不落的看着语儿吃药,还有御医说的那些食物上该有的忌讳,一并记在心里。我先去瞧瞧语儿。”说罢,抬脚走了。
宋嘉语正要下床,宋荣温声道,“外头的大夫,总不如宫里的好。这回来的是御医,让御医帮你好生调理几日,便能将病去了根,以后健健康康的,我才欢喜呢。”
“父亲放心,女儿的病没什么大碍的,这几日已经快要大好了。”
宋荣笑眯眯的拍了拍女儿纤弱的肩膀,笑道,“对于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比儿女平安更重要的了。”
宋嘉语见父亲如此关心自己,唇角一弯,笑道,“父亲放心吧,女儿一定仔细身体,再不会生病了。”
“那可说定了。再敢随便生病,就打你板子了。”
宋嘉语脸皮薄,一下子就红了脸,宋荣哈哈一笑,哄着女儿说了几句话。
在宋荣眼里,小纪氏的心思都不够看,宋嘉语就更简单了。其实,宋荣也不大欣赏宋嘉语这种娇滴滴类型,不过,这是自己的骨肉,再不欣赏,心里也是喜欢的。
宋嘉语心里并未有半分生疑,父亲对她这样好,连同后面母亲每日盯着她滋补身体,宋嘉语也没有想到别的事。
倒是小纪氏一心都扑在女儿的身体上,家事就有些顾不得了。听御医说女儿这病“恐有损及寿元”,小纪氏所有争宠争权争利的心思都没了,家事直接交给宋嘉言,对宋嘉言道,“好丫头,你妹妹的身子实在离不得人。以往你也管过家,比我还强些呢。你叫上你筝表姑,暂且支应些时日,若有不明白不懂不知如何处置的,便来问我。”说到女儿的身体,小纪氏禁不住眼睛发涩,却不想哭给宋嘉言看。
宋嘉言爽快的应下,“既然太太这样说,我就却之不恭了。”
小纪氏忙又赞了宋嘉言几句。
待宋嘉言走了,宋嘉语犹豫的问母亲,“母亲,你不是说要教我和大姐姐、表姑管家理事的吗?”
小纪氏笑着安慰女儿,“理家什么时候不能理。我是想着你父亲专门为你请来了太医院的院判,又开了这些珍贵的药材滋补身子。你父亲可是细细叮嘱过我了,他得上衙门当差,家里叫我好好盯着你。万不能再叫你偷懒,不好生调养。课业什么的,你表姑、姐姐都停了,你也少碰那个,就能我吃好喝好养好身子。”
宋嘉语心思尚且简单,低声道,“父亲也真是的,其实我已经好了。”心里却很为得到父亲的重视而高兴。
“好不好,可不是你说了算,是御医说了算的。”
“知道了。”宋嘉语笑。
宋嘉言不费吹灰之力的拿到管家权。
她倒不是喜欢管家,只是日后嫁人,这些都是女孩儿家应该会的本事。若小纪氏一直把在手里,怕是难叫她真正摸上一摸的。何况过年时节,多么难得的机会。
宋嘉言是个大方的人,直接叫来辛竹筝,还命人请了杜月娘来。宋嘉言笑,“母亲因要照看二妹妹的身子,忙不过来,就让我帮着支应些时日。”
“我年少,许多东西不懂。再说了,年下是最忙的时候,二姨娘若无事,也来帮把手,如何?”
机会难得,杜月娘又不是傻瓜,柔声应了。
36晋江原创发表
过年,其实主要就是花钱。
当然,各庄子铺子的进项也要上交。
各亲近的人家,姻亲同僚亲朋好友,尤其帝都这个地方,人们的眼睛擦的格外明亮。光这些人家的年礼单子,就够费心的。虽然有辛竹筝、杜月娘相帮,无奈,辛竹筝小半年前还是乡下的柴禾妞儿,要她一跃能明白这些事务,实在强人所难。再有杜月娘,这是个细致人,只是碍于出身,一时间,杜月娘也没打理这样大宗年礼的本事。
好在宋嘉言叫了她们来,主要是想她们帮着管家里的事,外头走礼,都是宋嘉言比照着往年的单子在梁嬷嬷的帮衬下亲力亲为。外头庄户上的事,宋荣年下朝廷也忙,没空,就指派了宋嘉让。有忠心的管事帮衬,宋嘉让跟着学。
小纪氏得知宋嘉言叫了杜月娘、辛竹筝一道帮忙后,叹口气,也没说什么,依旧将心放在女儿身上。
有亲娘眼睛不眨的盯着,各种好东西调养着,宋嘉语本身天天喝燕窝的底子,到过年时,脸上已经添了三分红润。
宋荣因宋嘉语听话调养,送了她一幅玉做的围棋子。
宋嘉语自幼在亲娘身边长大,宋荣并非宠妾灭妻的性子,对小纪氏向来足够尊敬,哪怕如今迎了二房进门,小纪氏在内宅的地位仍是独一无二的。
有小纪氏这个亲娘的维护,家里没有哪个丫头婆子敢对二姑娘不敬,除了老太太与宋荣偏爱宋嘉言超过她之外,宋嘉语实在少有搓折。这样的宋嘉语,其实性子里尚有几分天真。
人嘛,身体好了,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感觉到父亲疼爱的宋嘉语,性子似乎也多了几分开朗,年下还拿出宋荣赏他的围棋子叫着姐妹们下棋。只是,辛竹筝还没怎么学过呢,宋嘉言倒是自幼就学,却是个二把刀中的二把刀,宋嘉语开始赢的时候,还有些沾沾自喜,待后面总是赢,就觉着无趣了。其实不待她无趣,宋嘉言已经不想玩儿了,拉过宋嘉诺,宋嘉言恶狠狠地,“二弟,给姐姐争口气,赢你二姐姐个三五盘。”
然后,宋嘉言叫了辛家兄妹和宋嘉让来下注。
宋嘉诺乐呵呵地,“大姐姐,输了你可别怪我啊。”
“敢输!”宋嘉言瞪圆了眼,“敢输看不拧断你的耳朵。”
宋嘉诺忙两只小手捂住耳朵作害怕状,笑,“二姐姐,你先吧。”
宋嘉语道,“猜子。”
其实,或许是天生的性格原因,宋嘉语就是这安静斯文的性子,她并不喜欢这样一堆人热热闹闹的说笑,哪怕对弈,她也喜欢安安静静的。
围棋又是个长时间的细活,宋嘉言瞧了一会儿,一时分不出胜负,就叫着辛竹筝跟两个老太太摸纸牌了。筹码都是宋荣出的,一人十吊钱,赢了算自己的,输了也不亏。
辛竹笙盯着宋嘉言宋嘉诺下棋,宋嘉让一人无趣,仗着狗胆邀约宋荣,说,“爹,要不,咱俩摇色子吧?”
也就大过年的不兴打孩子,宋荣瞪宋嘉让一眼,宋嘉让死活拽走辛竹笙出去院中空地上放烟火了。
小纪氏索性也招呼着杜月娘与柳、翠两位妾侍打牌守岁,宋荣一人无聊,就去瞧着老太太打牌。这一看不要紧,宋嘉言前面已赢了满满的一堆铜钱,还有她的丫头小春儿专门用麻绳给她把散的铜钱串成串呢。
转眼,宋嘉言又赢了一局,笑嘻嘻地,“拿钱拿钱。”
宋老太太嘟囔,“这丫头今天是走了什么运道了不成?”
“哈哈哈,祖母,这还用说,走的当然是财运啦。”宋嘉言欢喜的将收的钱往手边儿一扒拉,得意洋洋地,“今天我这手顺的哟,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啦。”
辛竹筝是个有眼力的,道,“我这里风水怕是给言儿抢了去,表哥代我打两把,换换风水。”
宋荣实在看宋嘉言顺风顺水的不顺眼,就换下了辛竹筝。宋嘉言薄薄的眼皮往宋荣那边一瞟,这宋嘉言也不知是如何长的,宋荣与大纪氏都是双眼皮,便是宋嘉让也是浓眉大眼,偏她生了一双薄皮杏眼。一眼瞟过去,宋嘉言笑嘻嘻地,“别看爹爹做文章考状元有一手,牌桌上我可不会让你滴哟。”
宋荣一笑,“我用得着你让?”明明白白是小瞧宋嘉言三分。
宋嘉言会赢,是因为她记牌记得准。
别看宋嘉言两辈子上学不咋地,但是,打牌记牌之类,她前世就无师自通。对付宋老太太、辛老太太、辛竹筝,都是小意思啦。但是,对上宋荣这状元出身,小半个时辰,宋嘉言手边儿就只剩下了三个铜板。连同刚刚赢回来的,还有自己的老本儿,全都输没啦!!!
宋荣还是那幅温文儒雅的君子如兰的模样,还学着宋嘉言刚刚的话取笑,“哟,今天我这手顺的哟,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宋嘉言悲愤地,“我绝对不服,爹爹肯定有出老千。”
宋荣笑悠悠的逗闺女,道,“虽然不是在刑部大理寺说话,也得有证据啊。你赢了就是运气好,我赢就是出老千,真是没处说理了。”
宋老太太已笑的不成了,道,“言丫头,我说你真个不要命了,跟你爹爹在牌桌上较劲儿呢。你爹爹以前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是赌场上赢来的。”
宋嘉言装横作样的抽嗒两下,学男人的模样拱拱手,“有眼不识泰山啦。”
宋荣哈哈一笑,命人将桌上的铜钱分给屋里的侍奉的丫头婆子,对两位老太太道,“娘、舅母,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出去把鞭炮放了吧。”
屋里男女小孩儿都披上大毛披风,然后宋荣扶着宋老太太,辛竹筝扶着辛老太太,一群人出去放烟花爆竹。
孩子们除了宋嘉语,连宋嘉诺小小年纪都自己点了个烟花放。
守过子时,大家方各回各屋,安歇不提。
此夜,宋荣必是要留宿主院儿的。
宋嘉言又坐着小轿巡视了一次院子,叮嘱各处值夜的小心烛火,此方回去歇了。
第二日便是初一。
宋荣带着老婆孩子表弟表妹的给两位老太太拜年,均有红包可拿。其实这些都是宋嘉言理家时备好的,给孩子们的,打赏下人的,全都交给两位老太太身边的大丫环,一样样的吩咐好。
就是各院里的奴才,自然由各院的主子来赏,这些银钱,也是一早就备好的。而且,奴才等级不一样,赏银自然又有所不同。
再者,家里还要预备前来拜年走动的人家,若是带了孩子们一道来,论理,自然也要有一份表礼的。此外,还额外的为宋荣预备了n多块玉佩,譬如宋荣出去走动,见了人家孩子,自然要赞一句“此子天资聪颖”或是“此子学识极佳”,这时候,总要给点儿东西,摘了身上玉佩送一块,也算意思意思。
一般长辈往外撒钱,孩子们往回收钱,其实亏也不会亏多少啦。
过年总有些忙,临年前瞧着宋嘉语身子很不错了,小纪氏有意收回掌家之权。宋荣便又请御医回来给宋嘉语复诊,不知宋荣与御医如何运作,总之小纪氏又一脑袋扎在宋嘉语身子调理之上了。
宋嘉言便一直管着家。
宋嘉言正在老太太跟前说笑凑趣呢,就见丫头小春儿在门口探头探脑,宋嘉言便寻个理由出去了,小春儿轻声道,“姑娘,是二姨娘求到了咱们院儿里。”
“什么事?”宋嘉言小声问。
“二姨娘满面焦急,就是不肯说呢。”小春儿低声回禀。
宋嘉言对老太太守在门外的丫头道,“一会儿老太太找我就说我去看午饭了。”便跟着小春儿去了。
杜月娘一见宋嘉言便跪下了。
宋嘉言忙双手扶起杜月娘,道,“二姨娘,这是做什么?”说着,引杜月娘到椅子上坐了,自己往软乎乎的榻上一坐,问,“看姨娘急的很,有事尽管说。”
杜月娘眼圈儿都急的红了,道,“不瞒姑娘,我进府给老爷做二房,我兄弟在外头租了房子住着,如今他年岁尚小,刚刚照顾我弟弟的张伯来报信儿,说我弟弟不知怎地,夜里就发热,到现在还高烧不褪。我想求姑娘,叫我出去一趟,瞧一瞧我弟弟。我们父母早过逝了,帝都也没别的亲人。”
宋嘉言思量一时,吩咐道,“翠蕊,你和小冬带上五十两银子。去二门,找了李管事,拿了咱家的帖子,去济宁堂请个好大夫。”问杜月娘,“姨娘的弟弟住在哪儿呢?”
杜月娘忙说了,宋嘉言道,“翠蕊你先去姨娘家,李管事去请大夫。待大夫开了方子熬了药,派个小子回来说一声,也叫我跟姨娘放心。”
宋嘉言是个俐落脾气,手下丫头行动也迅速,不一时就收拾好去了。杜月娘感激不尽,道,“姑娘救我兄弟一命,就是我们的恩人。”
“应该的。”宋嘉言道,“便是爹爹,也会如此。”杜姨娘已经是府里二房,没有主母允许,哪里能随便出门呢。若是宋嘉言允了杜月娘出去,就是现成的把柄给小纪氏拿去,便是杜姨娘也落不下好。
杜月娘是个细致人,道,“为了我的事,姑娘从老太太屋里出来。想着老太太正找姑娘呢,姑娘快去吧。我也不打扰姑娘了。”
宋嘉言起身,顺道送杜月娘出去,“姨娘不必担心,人谁都断不了有个病啊痛的,济宁堂是帝都有名的药堂,家里有人生病,常请他家大夫。”
两人说了几句话,杜月娘回了她的常青院,宋嘉言去了老太太那里。
直待用过午饭,宋嘉言方将杜月娘弟弟生病的事说了。宋嘉言自发就给杜月娘编了个可怜身世,“父母早就没了,姐弟两个相倚为命,苦的很。看杜姨娘的手就知道以前在家是作惯了活的,如今杜姨娘有福气,遇着爹爹。外头弟弟忽然病了,过大年的,小医馆早关门了,大药堂谁愿意去给个穷小子看病,又没多少诊金可拿。杜姨娘没法子,求到咱们这里,我想着,平日里咱们还要去庙里烧香行善呢,哪年里雪大穷人没东西吃,爹爹还要拿出庄子上的粮食免费发给那些人吃呢。杜姨娘弟弟的事,也不好不管。”
宋老太太如今享了儿子的福,越发信些神啊鬼啊佛啊道啊因果报应什么的,听宋嘉言这样说,点头道,“是啊,可叫人帮他们请了大夫?”
“我叫我房里的两个丫头,还有府里的管事一并去了。”宋嘉言笑,“祖母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跟您说一声。您虽不爱理这些,也不能不叫您知道啊。”
宋老太太越发觉着大孙女管家比小纪氏可靠一千倍,你看,什么事都跟她说,关键还跟她说的这样明明白白的,叫人听了一点儿不糊涂。
小纪氏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毕竟是理家多年正房太太,断瞒不过她的眼去。小纪氏心下狠狠的气了一场,她是正经主母,杜姨娘一个二房,有了事不来找她,反是去找宋嘉言那小丫头,规矩何在!
小纪氏实在气不过,便唤了杜姨娘过来。她素来有几分心机,倒不立刻发作,反是和颜悦色的问道,“你弟弟的病怎么样了?”
杜月娘能给宋荣相中来做二房,这样平庸的容貌,还能入宋荣的眼,很有几分宠爱,自然不是笨的。杜月娘低声道,“谢太太惦记,说是大夫已开了药方子,具体怎么样,还不知道。”又解释道,“奴婢因听说二姑娘一直病着,身子不妥当,太太忧心二姑娘的病,无暇管家,方令大姑娘代理。故此,就未拿这些小事来打扰太太的清静。”
小纪氏讥诮一笑,“我还真得谢谢你的体贴了。”
“太太是奴婢的主子,奴婢体贴太太是应当应分的。”若是平常事,杜月娘自然要请示小纪氏,而不是跃过顶头上司去找宋嘉言。但,事关弟弟安危,杜月娘进府日久,虽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却是个心里有数的人。冷眼旁观这几个月,杜月娘实在不大信服小纪氏的品性。倒是宋嘉言磊落大方,不管是为了拉拢她,还是真就看得起她,求宋嘉言帮弟弟的安全系数要比去求小纪氏高的多。哪怕因此受罚,为了自己弟弟,杜月娘早有心理准备。
小纪氏见杜月娘低眉顺眼的站着,安静且温驯,但一想到杜月娘求到宋嘉言头上去,小纪氏从心里透出不痛快,淡淡的驳了杜月娘的话,道,“你这样说就差了,你也服侍了老爷这些日子,应该明白些规矩了。家里的事,纵使现在交给大姑娘管,你别忘了自己还是老爷的二房呢?你现在有事去找大姑娘,以后是不是也要找大姑娘。大姑娘是家里的主子,可是,她还是个姑娘家呢!”想了想,到底不敢挑宋嘉言的不是,小纪氏道,“你是老爷的妾室,哪家父亲的妾室有事不找主母,反是去麻烦家里姑娘呢?你去求大姑娘,大姑娘不管吧,倒显着你脸上不好看。若是大姑娘管了,传出去说大姑娘管自亲父亲的妾室,好听还是怎地?”到底难忍心下怨气,不过是管一个月的家,宋嘉言的手就伸的这样长,将杜月娘都笼络了过去!若再任这丫头放肆些时日,怕府里就没她的立足之地了!
“平日里瞧你是个明白的,怎么一遇事就这样糊涂了?平里是个稳重了,怎么倒做出这样离谱的事来?”小纪氏冷冷质问。
杜月娘只得跪下请罪,小纪氏道,“大年下的,我也没心思罚你,回去好生想想吧。”
没立刻罚杜月娘,小纪氏倒不是忽发善心,而是等着宋荣回来好好的告杜月娘一状呢。宋荣听小纪氏半是抱怨半是控诉说了,道,“你看着办吧。”若内宅之事都要他亲自出手管理,还要老婆做什么?
小纪氏道,“正过年呢,且看杜氏平日里还算懂事,就莫要罚了,让她禁足一个月,好生反省吧。”
宋荣点点头,“知道了。”
宋荣未多替杜氏说半句情,小纪氏心下很是满意。
非但未替杜氏求情,宋荣转而问起宋嘉语的身子来,小纪氏一脸舒心的笑,“我瞧着,越发好了。年下走动,人人都夸语儿脸色红润,比往时要结实许多。”
宋荣道,“那是自然。于院判可是太医院属一属二的人物,平日里除了公侯王府,他都不去的。别辜负御医出诊,于院判的话勿必要记在心里,好生把女儿的身子调理妥当。过了年语儿便九岁了,待得十二、三,就该寻婆家了,到时咱们女儿伶伶俐俐、健健康康的出去,谁人不喜欢?”
说到儿女经,小纪氏喜笑颜开,“一晃眼就成大闺女了,转眼便要说婆家,我怪舍不得的。”
“我也舍不得啊,一想到不知哪个混小子要娶了咱家闺女去,心里就开始噌噌噌的往外冒火气啊。”宋荣摆出黑面,小纪氏咯咯咯笑起来,拉着丈夫的胳膊道,“老爷还真有些岳父大人的威严呢。”
“那是。”
夫妻两个说笑了会儿,就去了老太太院里。
宋荣还是抽了个空闲单独问了宋嘉言有关杜月娘弟弟的事,宋嘉言道,“小冬和李管事已经回来了,据大夫说病的有些急,倒还不险。只是听小冬说杜公子住的地方实在贫寒了些,大冷的天,家里连炭都没了,两条冷被子裹身上。过年连斤肉也舍不得吃,贫苦的很。那屋里冷的跟冰窖似的,不利于养病。正好给杜公子瞧病的是济宁堂家的少东家,瞧着实在不成个住处,少东家说济宁堂本就是药堂,行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没有见死不救的理。他们与咱们府上也相熟,就把杜公子移到济宁堂去了。翠蕊老成些,就留下照看杜公子了。”
宋嘉言道,“其实,接了杜公子来府上也没什么。我想一想,还是一碗水端平的好。”宋荣对于章家人的感观是极差的,如今都不与章家来往了。杜月娘是个很懂规矩很有分寸的人,但是,有章家的先例在,接杜公子来府上就有些不妥当了。
这碍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纪氏,若只是小纪氏,管她呢。相信小纪氏在宋荣心里也不是太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还有宋嘉诺宋嘉语兄妹。
宋荣死看不上章家,自从二章姨娘去了庄子里,宋荣便不叫宋嘉诺宋嘉语与章家人来往了。陈公子同样是姨娘的亲戚,若是将陈公子接进来,倒像是区别对待似的。各人有各人的情谊,宋嘉诺宋嘉语会不会多想,就不知道了。
宋荣道,“这样处理,很妥当。”给杜君请医看病是一回事,接杜君入府是另外一回事,尽管看杜君像个有前程的人,宋荣又觉着杜君的性子似乎太执拗了些。杜月娘每月都有银子送出府去,杜君还过得这样苦,实在是……活该!
同情?
不,宋荣半点儿不同情这样的人。
想去吃苦,那好,苦死算了。
37晋江原创发表
宋嘉言是正月十五的生日,这日子不错,上元节。
日子虽好,却不是没有遗憾,亲娘为生她难产而死。所以,宋嘉言从来也不喜欢过生日。她对生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虽是穿越女,她却是在小纪氏嫁进宋府的那日起,才模模糊糊的有了一些前世的印象。那种感觉,好像有一只手轻轻的拨开大脑中的混沌模糊,然后,她忆起了前世。
小一些的时候,宋嘉言偶尔会问宋嘉让,譬如“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生母过逝时,宋嘉让年方三岁,这些年他渐渐长大,对母亲的记忆一样模糊不清了。不过,宋嘉让总能斩钉截铁的回答,“咱们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其实每年兄妹两个都会去庙里给过逝的母亲点一盏长明灯、上柱香之类,今年宋荣决定给发妻做个道场。
这样的事,自然早早的跟岳家商议过的。
武安侯夫妇对宋荣这个女婿向来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给过逝女儿做道场,女婿这样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带着家里人去了。
就是纪闵,人没空过去,也派人送了东西。
连同辛家人,宋荣也一道带了去,无他,舅舅过逝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没空闲再回乡亲自给辛永福的坟上烧一烧纸钱、点一点香烛,索性就在庙里一块儿办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过于小纪氏,无他,小纪氏身为继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礼。这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脸面上,都让她心里憋闷的难以言喻。
偏偏,憋闷,还不能说。
于是,更加憋闷了。
倒是宋老太太与武安侯夫人这些年渐渐和睦了,彼此见了还能说两句话,宋老太太道,“我一见到嘉让嘉言,就想到大媳妇是我们老宋家的功臣啊。”给她生了这么好的一对孙子孙女,所以,以往那些事,宋老太太其实也记不大清楚了。
武安侯夫人是真正伤心女儿早逝,眼圈儿微红,拭泪道,“我那女儿在地下看到他们兄妹平安长大,又个个出息懂事,想来也是欣慰的。”
宋老太太还好心的劝了武安侯夫人两句,道,“老姐姐,你莫伤心了。想一想嘉让嘉言他们,多懂事的孩子啊,整个帝都,我就没见过比他们再好的了。”夸起自家人,宋老太太是向来不知谦虚为何物的。
这话,也就武安侯夫人听了不挑宋老太太的不是。
小纪氏摸摸女儿的头,心下暗气:她就不信,她这一双儿女怎么就不如人了?
给母亲做道场的日子,宋嘉言也不会傻叉到去说说笑笑,于是,两家人的气氛都有些低沉。
宋荣给的银子丰厚,庙里的主持大师也出来一见,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太太说几句话,还跟宋嘉言打声招呼。宋嘉言倒是记得他,可能同是穿越老乡,曾经给她取了个佛名儿,叫性慧。
性慧=幸会。
反正宋嘉言挺怀疑老和尚的来历的,不过,怀疑归(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
宋嘉言笑,“我哪里舍得祖母哟,想祖母想的我心肝儿疼呢。”
宋老太太给宋嘉言逗的合不拢嘴,连辛老太太都说,“言丫头一回来,整个府里都热闹了。”
宋嘉言忙向各位长辈姐妹们问好,见宋嘉语脸色犹有些发白,问道,“妹妹的身子可大好了?”
宋嘉语柔柔道,“谢姐姐关心,已经没事了。”
“明日就是妹妹的生辰了,妹妹可得好生保重身子。”看宋嘉语这样,宋嘉言真有些担心,问小纪氏,“妹妹的生辰,太太准备怎样操办?若有用得着我和筝姑姑的地方,太太尽管吩咐。”
小纪氏笑,“年下有些忙,她小孩子家家的,家里人一并摆桌酒吃顿饭就罢了。”
宋嘉言点了点头,就听小纪氏笑,“你如今回来的正好,我想着,你们姐妹都大了,很该学着理理家事。年下事多,你们都来我院里,先从简单的入手,管些简单的事儿,如何?”
其实她在宁安侯府的时候,时常和邵春华一起伴了纪闵管家理事,有些简单的,纪闵还会叫她与邵春华练练手。小纪氏肯这样安排,自然再好不过,宋嘉言笑望了辛竹筝一眼,方道,“只要太太别嫌我们笨,我们自然愿意跟着太太学些本事。”
小纪氏眉眼含笑,玩笑道,“行了,若是咱们言丫头都笨,我看,世上就没聪明人了。”
宋嘉言抿嘴一笑,“太太过奖了。”
晚间,宋荣与宋嘉让宋嘉诺父子,落衙的落衙,放学的放学,见宋嘉言回家,都挺高兴。实嘉言还眉飞色舞的跟兄弟姐妹们说起她与李行远比箭术赌银子的事儿,说,“你们都知道的,大姨丈向来寡言鲜语的,远弟的弓都挽起来了,大姨丈突然给我加注。远弟一分心,箭就射歪了。哈哈哈,我就赢啦。”
宋嘉让是个磊落的性子,道,“那是大姨丈怕你输,帮你呢。”
宋嘉言道,“怎么能这样说,我本来箭术就不错。我要是没实力,大姨丈再怎么帮也没用啊。”
宋嘉让十分瞧不上宋嘉言的花拳绣腿,道,“你那三招五式,还不都是我教的。那叫啥实力,你也就只能糊弄糊弄远哥儿了,他年纪还小呢。你要跟二弟比,更是远胜过他。”
豆丁宋嘉诺有些不服气,不过,他没力争自己比宋嘉言强。李行远都不是宋嘉言的对手,自己更是白给,宋嘉诺从另外的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大姨丈是想试试远表哥是不是专心吧,要不然,也不能在节骨眼儿上分远表哥的心。”
宋嘉让摇头晃脑,又带着三分惋惜,道,“等有空我去指点指点小远子,唉,竟然输给个丫头,实在给咱们老爷们儿丢脸啊。”
宋嘉言狠狠瞪了宋嘉让两下子,宋嘉让竟无所察觉,宋嘉诺弯着眼睛直乐。
宋嘉语低低的咳了两声,一面告与辛竹筝宁安侯府李行远表哥的事。
听到宋嘉语不断咳嗽,宋嘉言道,“妹妹不是说大好了么?现在吃什么药呢。”
宋嘉语道,“现下吃济宁堂李大夫的药。”
宋嘉言道,“自我去姨母家,也有大半个月了,妹妹现下犹未大好。父亲,不如请个御医给妹妹瞧呢。”
宋嘉语道,“没什么大碍,就是还有些咳嗽,过几日就没事了。”
及待用过晚饭,又说了会儿话,宋老太太要安歇,诸人便散了。辛竹筝与宋嘉言同路,叹道,“这几日,语儿还一径要去上学,要我说,好生歇几日呢。待身子好了,什么时候学不得。我劝她,她都是嘴上应了,还是要去的。”
宋嘉语这种性子,让宋嘉言忽然想到前世上中学时班里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从来都是第一,偶有一次考了第二,竟拿针往自己胳膊上扎了好几个针洞,真是……那时,宋嘉言便意识到,自己成绩平平,不是因为自己多笨,实在是自己不具备这种千刀万剐的偏执狂精神的缘由啊!
偏执,绝对的偏执啊!
遇到有这种偏执精神的人,向来无往不利的神人宋荣都感觉束手无策。若是别人,管他偏执不偏执,自己不拿自己身子当回事,随便去死好了!
如今面对自己的女儿,又是宋嘉语这幅风吹吹就倒的娇弱模样,冷脸斥一句,她能心惊胆颤大半个月。宋荣既不可能要宋嘉语随便去死,又不能再说半句重话,已经病了这些日子,健康支离破碎的,再给予精神上的重创,便是宋荣也担不起逼死女儿的名声。
宋荣只得一味跟小纪氏说,“好生劝劝语儿吧,看孩子都成什么样了,还叫她去上学念书呢!”
小纪氏其实觉着还好,“我劝她,她总也不听。这些天,语儿吃李大夫的药倒挺见效验。”
宋荣道,“语儿小小年纪,总是病,不是常法。过几日我请御医过府,给语儿好生瞧瞧,让她多将精神放在调养身子上。以后,卢先生的课减为半日吧。”
第二日是宋嘉语的生日,兄弟姐妹都备了些礼物给她,长辈们也有东西相赐。饭菜是请了太白楼的大师傅来家掌勺做的,大家围着吃了顿生辰酒。
宋嘉言给宋荣给了个主意,问,“爹爹,你想不想二妹妹的身体康复?”
宋荣看宋嘉言一眼,若换第二个人来说这话,都得挨顿骂。身为父亲,只要是亲生父亲,没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康泰。哪怕宋荣神人一个,毕竟不是真正的神仙,他依旧具备凡人的情感呢。
宋嘉言道,“看她总是病病歪歪的,实在难受的很。这事儿,从二妹妹处下手是没用的,她根本是不听人劝的。你得从太太那里下手。”
接着,宋嘉言给宋荣出了个挺管用的馊主意。
宋荣真觉心觉着是个馊主意。
宋嘉言强调,“我可是看在爹爹和嘉诺的面子上,才跟爹爹说的。”不然,凭满腹小心机的小纪氏与小性好强的宋嘉语,她也实在懒得理会这两人。
宋嘉言道,“我觉着,嘉语总这样病呢,最着急反正不该是我。连我都看不下去了,太太还凭她这样一味的看书学习,不顾身体。要我说,太太并不是不心疼自己的亲女儿。只是,或许太太依旧觉着,嘉语还小,待大些,身子自然就会结实。因为觉着没什么大不了,而且一直在好转,就未放在心上。”
“当然,还有一些不好说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宋嘉言眯眯眼睛,摇一摇头,叹口气。小纪氏任宋嘉语这样病着,一是觉着病快好了,不要紧了;二则,未尝不是觉着宋嘉语身上不好,宋荣会多去主院儿几回,起码去看看女儿呢。
自来,用儿女争宠的手段并不少见。或许是这个年代女人的生存压力导致的吧,一屋子女人围着一个男人,都想吸引这个男人的注意力,于是,觉着无伤大雅的手段都可以拿来用。
其实,小纪氏真的是用错了法子。宋荣并不是个糊涂人,他不宠妾不灭妻,甚至,他保留着绝对的理智,不想留下庶子庶女。宋荣,一直是希望这个家和睦的。所以,对上讨喜老太太,对下照顾宋嘉诺的宋嘉言才会得宋荣的欢心。
这是在宋家,并非武安侯府,小纪氏却一直被少时的经验所困扰,用出这样的手段来。不要说宋嘉言,就是宋荣在想到这一种可能后,也皱了皱眉毛。
宋嘉言佯装没看到,继续说,“所以,我才说,这事儿得从太太身上下手。下手,就得下狠手,趁此机会,一下子把嘉语的身子养好,以后药钱能省下不少呢。看她那幅娇娇弱弱的模样,唉哟,真是看不下去了。除了太太,咱们谁也没空守在嘉语身边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看着她。只要太太用心,嘉语现在还小呢,家里什么药买不来,请个好大夫,三五个月就调理俐落了。”
宋荣道,“我来安排吧。”还赞宋嘉言,“平日里看你跟嘉语倒不如你待嘉诺亲近,心里倒还记挂着她。”
“我现在也不喜欢她。”宋嘉言摆摆手,不以为然,“我们性格不合,她啊,心太小了。嘉诺起码有主见,明了是非。拢共在家就这十几年,以后各自嫁人,好的,来往多些;不好的,来往少些。兄弟姐妹一场,我盼着她好,却不想亲近她这种性子。”
“咱们家人本就不多,家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外头天地多么广阔,我从不想跟自家人争什么。”
因着宋嘉语的病,宋荣几经辗转请了御医来。
其实,宋荣正三品户部侍郎,在朝中的官位绝对可以的,不算高,却是实差。只是,宋家在帝都根基尚浅,尚未到可以随便请御医过府的地步。
宋荣是拿了岳家武安侯府的帖子,请了太医院左院判。
小纪氏见宋荣对女儿这般重视,自然欣喜,令女儿于三层帐幔中躺好,以待御医诊脉。御医一摸宋嘉语的脉象,脸上即浮现出凝重无比的神色,头发花白的脑袋摇了又摇,直摇的小纪氏心肝俱颤。
过一时,御医轻轻叹了口气,眉心紧锁,又摇了摇头,自绣凳上起身。
宋荣见状便道,“于医判这屋里请。”请了御医出去说话。
转而到了主屋小厅,御医一句话直接令小纪氏晕了过去。
于是,御医顺便给小纪氏开了幅方子。这一趟算是没白来。
待御医走了,小纪氏扑在宋荣怀里呜呜咽咽了哭了起来,不待小纪氏哭个爽快,宋荣已道,“莫要叫女儿听到多心,快快别哭了。”
小纪氏连忙擦了眼泪,重梳洗过后,匀了胭脂,眼巴巴的望着丈夫拿主意。宋荣望她一眼,脸色极为郑重,道,“你着人按于御医的方子抓药去,一顿不落的看着语儿吃药,还有御医说的那些食物上该有的忌讳,一并记在心里。我先去瞧瞧语儿。”说罢,抬脚走了。
宋嘉语正要下床,宋荣温声道,“外头的大夫,总不如宫里的好。这回来的是御医,让御医帮你好生调理几日,便能将病去了根,以后健健康康的,我才欢喜呢。”
“父亲放心,女儿的病没什么大碍的,这几日已经快要大好了。”
宋荣笑眯眯的拍了拍女儿纤弱的肩膀,笑道,“对于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比儿女平安更重要的了。”
宋嘉语见父亲如此关心自己,唇角一弯,笑道,“父亲放心吧,女儿一定仔细身体,再不会生病了。”
“那可说定了。再敢随便生病,就打你板子了。”
宋嘉语脸皮薄,一下子就红了脸,宋荣哈哈一笑,哄着女儿说了几句话。
在宋荣眼里,小纪氏的心思都不够看,宋嘉语就更简单了。其实,宋荣也不大欣赏宋嘉语这种娇滴滴类型,不过,这是自己的骨肉,再不欣赏,心里也是喜欢的。
宋嘉语心里并未有半分生疑,父亲对她这样好,连同后面母亲每日盯着她滋补身体,宋嘉语也没有想到别的事。
倒是小纪氏一心都扑在女儿的身体上,家事就有些顾不得了。听御医说女儿这病“恐有损及寿元”,小纪氏所有争宠争权争利的心思都没了,家事直接交给宋嘉言,对宋嘉言道,“好丫头,你妹妹的身子实在离不得人。以往你也管过家,比我还强些呢。你叫上你筝表姑,暂且支应些时日,若有不明白不懂不知如何处置的,便来问我。”说到女儿的身体,小纪氏禁不住眼睛发涩,却不想哭给宋嘉言看。
宋嘉言爽快的应下,“既然太太这样说,我就却之不恭了。”
小纪氏忙又赞了宋嘉言几句。
待宋嘉言走了,宋嘉语犹豫的问母亲,“母亲,你不是说要教我和大姐姐、表姑管家理事的吗?”
小纪氏笑着安慰女儿,“理家什么时候不能理。我是想着你父亲专门为你请来了太医院的院判,又开了这些珍贵的药材滋补身子。你父亲可是细细叮嘱过我了,他得上衙门当差,家里叫我好好盯着你。万不能再叫你偷懒,不好生调养。课业什么的,你表姑、姐姐都停了,你也少碰那个,就能我吃好喝好养好身子。”
宋嘉语心思尚且简单,低声道,“父亲也真是的,其实我已经好了。”心里却很为得到父亲的重视而高兴。
“好不好,可不是你说了算,是御医说了算的。”
“知道了。”宋嘉语笑。
宋嘉言不费吹灰之力的拿到管家权。
她倒不是喜欢管家,只是日后嫁人,这些都是女孩儿家应该会的本事。若小纪氏一直把在手里,怕是难叫她真正摸上一摸的。何况过年时节,多么难得的机会。
宋嘉言是个大方的人,直接叫来辛竹筝,还命人请了杜月娘来。宋嘉言笑,“母亲因要照看二妹妹的身子,忙不过来,就让我帮着支应些时日。”
“我年少,许多东西不懂。再说了,年下是最忙的时候,二姨娘若无事,也来帮把手,如何?”
机会难得,杜月娘又不是傻瓜,柔声应了。
36晋江原创发表
过年,其实主要就是花钱。
当然,各庄子铺子的进项也要上交。
各亲近的人家,姻亲同僚亲朋好友,尤其帝都这个地方,人们的眼睛擦的格外明亮。光这些人家的年礼单子,就够费心的。虽然有辛竹筝、杜月娘相帮,无奈,辛竹筝小半年前还是乡下的柴禾妞儿,要她一跃能明白这些事务,实在强人所难。再有杜月娘,这是个细致人,只是碍于出身,一时间,杜月娘也没打理这样大宗年礼的本事。
好在宋嘉言叫了她们来,主要是想她们帮着管家里的事,外头走礼,都是宋嘉言比照着往年的单子在梁嬷嬷的帮衬下亲力亲为。外头庄户上的事,宋荣年下朝廷也忙,没空,就指派了宋嘉让。有忠心的管事帮衬,宋嘉让跟着学。
小纪氏得知宋嘉言叫了杜月娘、辛竹筝一道帮忙后,叹口气,也没说什么,依旧将心放在女儿身上。
有亲娘眼睛不眨的盯着,各种好东西调养着,宋嘉语本身天天喝燕窝的底子,到过年时,脸上已经添了三分红润。
宋荣因宋嘉语听话调养,送了她一幅玉做的围棋子。
宋嘉语自幼在亲娘身边长大,宋荣并非宠妾灭妻的性子,对小纪氏向来足够尊敬,哪怕如今迎了二房进门,小纪氏在内宅的地位仍是独一无二的。
有小纪氏这个亲娘的维护,家里没有哪个丫头婆子敢对二姑娘不敬,除了老太太与宋荣偏爱宋嘉言超过她之外,宋嘉语实在少有搓折。这样的宋嘉语,其实性子里尚有几分天真。
人嘛,身体好了,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感觉到父亲疼爱的宋嘉语,性子似乎也多了几分开朗,年下还拿出宋荣赏他的围棋子叫着姐妹们下棋。只是,辛竹筝还没怎么学过呢,宋嘉言倒是自幼就学,却是个二把刀中的二把刀,宋嘉语开始赢的时候,还有些沾沾自喜,待后面总是赢,就觉着无趣了。其实不待她无趣,宋嘉言已经不想玩儿了,拉过宋嘉诺,宋嘉言恶狠狠地,“二弟,给姐姐争口气,赢你二姐姐个三五盘。”
然后,宋嘉言叫了辛家兄妹和宋嘉让来下注。
宋嘉诺乐呵呵地,“大姐姐,输了你可别怪我啊。”
“敢输!”宋嘉言瞪圆了眼,“敢输看不拧断你的耳朵。”
宋嘉诺忙两只小手捂住耳朵作害怕状,笑,“二姐姐,你先吧。”
宋嘉语道,“猜子。”
其实,或许是天生的性格原因,宋嘉语就是这安静斯文的性子,她并不喜欢这样一堆人热热闹闹的说笑,哪怕对弈,她也喜欢安安静静的。
围棋又是个长时间的细活,宋嘉言瞧了一会儿,一时分不出胜负,就叫着辛竹筝跟两个老太太摸纸牌了。筹码都是宋荣出的,一人十吊钱,赢了算自己的,输了也不亏。
辛竹笙盯着宋嘉言宋嘉诺下棋,宋嘉让一人无趣,仗着狗胆邀约宋荣,说,“爹,要不,咱俩摇色子吧?”
也就大过年的不兴打孩子,宋荣瞪宋嘉让一眼,宋嘉让死活拽走辛竹笙出去院中空地上放烟火了。
小纪氏索性也招呼着杜月娘与柳、翠两位妾侍打牌守岁,宋荣一人无聊,就去瞧着老太太打牌。这一看不要紧,宋嘉言前面已赢了满满的一堆铜钱,还有她的丫头小春儿专门用麻绳给她把散的铜钱串成串呢。
转眼,宋嘉言又赢了一局,笑嘻嘻地,“拿钱拿钱。”
宋老太太嘟囔,“这丫头今天是走了什么运道了不成?”
“哈哈哈,祖母,这还用说,走的当然是财运啦。”宋嘉言欢喜的将收的钱往手边儿一扒拉,得意洋洋地,“今天我这手顺的哟,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啦。”
辛竹筝是个有眼力的,道,“我这里风水怕是给言儿抢了去,表哥代我打两把,换换风水。”
宋荣实在看宋嘉言顺风顺水的不顺眼,就换下了辛竹筝。宋嘉言薄薄的眼皮往宋荣那边一瞟,这宋嘉言也不知是如何长的,宋荣与大纪氏都是双眼皮,便是宋嘉让也是浓眉大眼,偏她生了一双薄皮杏眼。一眼瞟过去,宋嘉言笑嘻嘻地,“别看爹爹做文章考状元有一手,牌桌上我可不会让你滴哟。”
宋荣一笑,“我用得着你让?”明明白白是小瞧宋嘉言三分。
宋嘉言会赢,是因为她记牌记得准。
别看宋嘉言两辈子上学不咋地,但是,打牌记牌之类,她前世就无师自通。对付宋老太太、辛老太太、辛竹筝,都是小意思啦。但是,对上宋荣这状元出身,小半个时辰,宋嘉言手边儿就只剩下了三个铜板。连同刚刚赢回来的,还有自己的老本儿,全都输没啦!!!
宋荣还是那幅温文儒雅的君子如兰的模样,还学着宋嘉言刚刚的话取笑,“哟,今天我这手顺的哟,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宋嘉言悲愤地,“我绝对不服,爹爹肯定有出老千。”
宋荣笑悠悠的逗闺女,道,“虽然不是在刑部大理寺说话,也得有证据啊。你赢了就是运气好,我赢就是出老千,真是没处说理了。”
宋老太太已笑的不成了,道,“言丫头,我说你真个不要命了,跟你爹爹在牌桌上较劲儿呢。你爹爹以前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是赌场上赢来的。”
宋嘉言装横作样的抽嗒两下,学男人的模样拱拱手,“有眼不识泰山啦。”
宋荣哈哈一笑,命人将桌上的铜钱分给屋里的侍奉的丫头婆子,对两位老太太道,“娘、舅母,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出去把鞭炮放了吧。”
屋里男女小孩儿都披上大毛披风,然后宋荣扶着宋老太太,辛竹筝扶着辛老太太,一群人出去放烟花爆竹。
孩子们除了宋嘉语,连宋嘉诺小小年纪都自己点了个烟花放。
守过子时,大家方各回各屋,安歇不提。
此夜,宋荣必是要留宿主院儿的。
宋嘉言又坐着小轿巡视了一次院子,叮嘱各处值夜的小心烛火,此方回去歇了。
第二日便是初一。
宋荣带着老婆孩子表弟表妹的给两位老太太拜年,均有红包可拿。其实这些都是宋嘉言理家时备好的,给孩子们的,打赏下人的,全都交给两位老太太身边的大丫环,一样样的吩咐好。
就是各院里的奴才,自然由各院的主子来赏,这些银钱,也是一早就备好的。而且,奴才等级不一样,赏银自然又有所不同。
再者,家里还要预备前来拜年走动的人家,若是带了孩子们一道来,论理,自然也要有一份表礼的。此外,还额外的为宋荣预备了n多块玉佩,譬如宋荣出去走动,见了人家孩子,自然要赞一句“此子天资聪颖”或是“此子学识极佳”,这时候,总要给点儿东西,摘了身上玉佩送一块,也算意思意思。
一般长辈往外撒钱,孩子们往回收钱,其实亏也不会亏多少啦。
过年总有些忙,临年前瞧着宋嘉语身子很不错了,小纪氏有意收回掌家之权。宋荣便又请御医回来给宋嘉语复诊,不知宋荣与御医如何运作,总之小纪氏又一脑袋扎在宋嘉语身子调理之上了。
宋嘉言便一直管着家。
宋嘉言正在老太太跟前说笑凑趣呢,就见丫头小春儿在门口探头探脑,宋嘉言便寻个理由出去了,小春儿轻声道,“姑娘,是二姨娘求到了咱们院儿里。”
“什么事?”宋嘉言小声问。
“二姨娘满面焦急,就是不肯说呢。”小春儿低声回禀。
宋嘉言对老太太守在门外的丫头道,“一会儿老太太找我就说我去看午饭了。”便跟着小春儿去了。
杜月娘一见宋嘉言便跪下了。
宋嘉言忙双手扶起杜月娘,道,“二姨娘,这是做什么?”说着,引杜月娘到椅子上坐了,自己往软乎乎的榻上一坐,问,“看姨娘急的很,有事尽管说。”
杜月娘眼圈儿都急的红了,道,“不瞒姑娘,我进府给老爷做二房,我兄弟在外头租了房子住着,如今他年岁尚小,刚刚照顾我弟弟的张伯来报信儿,说我弟弟不知怎地,夜里就发热,到现在还高烧不褪。我想求姑娘,叫我出去一趟,瞧一瞧我弟弟。我们父母早过逝了,帝都也没别的亲人。”
宋嘉言思量一时,吩咐道,“翠蕊,你和小冬带上五十两银子。去二门,找了李管事,拿了咱家的帖子,去济宁堂请个好大夫。”问杜月娘,“姨娘的弟弟住在哪儿呢?”
杜月娘忙说了,宋嘉言道,“翠蕊你先去姨娘家,李管事去请大夫。待大夫开了方子熬了药,派个小子回来说一声,也叫我跟姨娘放心。”
宋嘉言是个俐落脾气,手下丫头行动也迅速,不一时就收拾好去了。杜月娘感激不尽,道,“姑娘救我兄弟一命,就是我们的恩人。”
“应该的。”宋嘉言道,“便是爹爹,也会如此。”杜姨娘已经是府里二房,没有主母允许,哪里能随便出门呢。若是宋嘉言允了杜月娘出去,就是现成的把柄给小纪氏拿去,便是杜姨娘也落不下好。
杜月娘是个细致人,道,“为了我的事,姑娘从老太太屋里出来。想着老太太正找姑娘呢,姑娘快去吧。我也不打扰姑娘了。”
宋嘉言起身,顺道送杜月娘出去,“姨娘不必担心,人谁都断不了有个病啊痛的,济宁堂是帝都有名的药堂,家里有人生病,常请他家大夫。”
两人说了几句话,杜月娘回了她的常青院,宋嘉言去了老太太那里。
直待用过午饭,宋嘉言方将杜月娘弟弟生病的事说了。宋嘉言自发就给杜月娘编了个可怜身世,“父母早就没了,姐弟两个相倚为命,苦的很。看杜姨娘的手就知道以前在家是作惯了活的,如今杜姨娘有福气,遇着爹爹。外头弟弟忽然病了,过大年的,小医馆早关门了,大药堂谁愿意去给个穷小子看病,又没多少诊金可拿。杜姨娘没法子,求到咱们这里,我想着,平日里咱们还要去庙里烧香行善呢,哪年里雪大穷人没东西吃,爹爹还要拿出庄子上的粮食免费发给那些人吃呢。杜姨娘弟弟的事,也不好不管。”
宋老太太如今享了儿子的福,越发信些神啊鬼啊佛啊道啊因果报应什么的,听宋嘉言这样说,点头道,“是啊,可叫人帮他们请了大夫?”
“我叫我房里的两个丫头,还有府里的管事一并去了。”宋嘉言笑,“祖母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跟您说一声。您虽不爱理这些,也不能不叫您知道啊。”
宋老太太越发觉着大孙女管家比小纪氏可靠一千倍,你看,什么事都跟她说,关键还跟她说的这样明明白白的,叫人听了一点儿不糊涂。
小纪氏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毕竟是理家多年正房太太,断瞒不过她的眼去。小纪氏心下狠狠的气了一场,她是正经主母,杜姨娘一个二房,有了事不来找她,反是去找宋嘉言那小丫头,规矩何在!
小纪氏实在气不过,便唤了杜姨娘过来。她素来有几分心机,倒不立刻发作,反是和颜悦色的问道,“你弟弟的病怎么样了?”
杜月娘能给宋荣相中来做二房,这样平庸的容貌,还能入宋荣的眼,很有几分宠爱,自然不是笨的。杜月娘低声道,“谢太太惦记,说是大夫已开了药方子,具体怎么样,还不知道。”又解释道,“奴婢因听说二姑娘一直病着,身子不妥当,太太忧心二姑娘的病,无暇管家,方令大姑娘代理。故此,就未拿这些小事来打扰太太的清静。”
小纪氏讥诮一笑,“我还真得谢谢你的体贴了。”
“太太是奴婢的主子,奴婢体贴太太是应当应分的。”若是平常事,杜月娘自然要请示小纪氏,而不是跃过顶头上司去找宋嘉言。但,事关弟弟安危,杜月娘进府日久,虽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却是个心里有数的人。冷眼旁观这几个月,杜月娘实在不大信服小纪氏的品性。倒是宋嘉言磊落大方,不管是为了拉拢她,还是真就看得起她,求宋嘉言帮弟弟的安全系数要比去求小纪氏高的多。哪怕因此受罚,为了自己弟弟,杜月娘早有心理准备。
小纪氏见杜月娘低眉顺眼的站着,安静且温驯,但一想到杜月娘求到宋嘉言头上去,小纪氏从心里透出不痛快,淡淡的驳了杜月娘的话,道,“你这样说就差了,你也服侍了老爷这些日子,应该明白些规矩了。家里的事,纵使现在交给大姑娘管,你别忘了自己还是老爷的二房呢?你现在有事去找大姑娘,以后是不是也要找大姑娘。大姑娘是家里的主子,可是,她还是个姑娘家呢!”想了想,到底不敢挑宋嘉言的不是,小纪氏道,“你是老爷的妾室,哪家父亲的妾室有事不找主母,反是去麻烦家里姑娘呢?你去求大姑娘,大姑娘不管吧,倒显着你脸上不好看。若是大姑娘管了,传出去说大姑娘管自亲父亲的妾室,好听还是怎地?”到底难忍心下怨气,不过是管一个月的家,宋嘉言的手就伸的这样长,将杜月娘都笼络了过去!若再任这丫头放肆些时日,怕府里就没她的立足之地了!
“平日里瞧你是个明白的,怎么一遇事就这样糊涂了?平里是个稳重了,怎么倒做出这样离谱的事来?”小纪氏冷冷质问。
杜月娘只得跪下请罪,小纪氏道,“大年下的,我也没心思罚你,回去好生想想吧。”
没立刻罚杜月娘,小纪氏倒不是忽发善心,而是等着宋荣回来好好的告杜月娘一状呢。宋荣听小纪氏半是抱怨半是控诉说了,道,“你看着办吧。”若内宅之事都要他亲自出手管理,还要老婆做什么?
小纪氏道,“正过年呢,且看杜氏平日里还算懂事,就莫要罚了,让她禁足一个月,好生反省吧。”
宋荣点点头,“知道了。”
宋荣未多替杜氏说半句情,小纪氏心下很是满意。
非但未替杜氏求情,宋荣转而问起宋嘉语的身子来,小纪氏一脸舒心的笑,“我瞧着,越发好了。年下走动,人人都夸语儿脸色红润,比往时要结实许多。”
宋荣道,“那是自然。于院判可是太医院属一属二的人物,平日里除了公侯王府,他都不去的。别辜负御医出诊,于院判的话勿必要记在心里,好生把女儿的身子调理妥当。过了年语儿便九岁了,待得十二、三,就该寻婆家了,到时咱们女儿伶伶俐俐、健健康康的出去,谁人不喜欢?”
说到儿女经,小纪氏喜笑颜开,“一晃眼就成大闺女了,转眼便要说婆家,我怪舍不得的。”
“我也舍不得啊,一想到不知哪个混小子要娶了咱家闺女去,心里就开始噌噌噌的往外冒火气啊。”宋荣摆出黑面,小纪氏咯咯咯笑起来,拉着丈夫的胳膊道,“老爷还真有些岳父大人的威严呢。”
“那是。”
夫妻两个说笑了会儿,就去了老太太院里。
宋荣还是抽了个空闲单独问了宋嘉言有关杜月娘弟弟的事,宋嘉言道,“小冬和李管事已经回来了,据大夫说病的有些急,倒还不险。只是听小冬说杜公子住的地方实在贫寒了些,大冷的天,家里连炭都没了,两条冷被子裹身上。过年连斤肉也舍不得吃,贫苦的很。那屋里冷的跟冰窖似的,不利于养病。正好给杜公子瞧病的是济宁堂家的少东家,瞧着实在不成个住处,少东家说济宁堂本就是药堂,行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没有见死不救的理。他们与咱们府上也相熟,就把杜公子移到济宁堂去了。翠蕊老成些,就留下照看杜公子了。”
宋嘉言道,“其实,接了杜公子来府上也没什么。我想一想,还是一碗水端平的好。”宋荣对于章家人的感观是极差的,如今都不与章家来往了。杜月娘是个很懂规矩很有分寸的人,但是,有章家的先例在,接杜公子来府上就有些不妥当了。
这碍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纪氏,若只是小纪氏,管她呢。相信小纪氏在宋荣心里也不是太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还有宋嘉诺宋嘉语兄妹。
宋荣死看不上章家,自从二章姨娘去了庄子里,宋荣便不叫宋嘉诺宋嘉语与章家人来往了。陈公子同样是姨娘的亲戚,若是将陈公子接进来,倒像是区别对待似的。各人有各人的情谊,宋嘉诺宋嘉语会不会多想,就不知道了。
宋荣道,“这样处理,很妥当。”给杜君请医看病是一回事,接杜君入府是另外一回事,尽管看杜君像个有前程的人,宋荣又觉着杜君的性子似乎太执拗了些。杜月娘每月都有银子送出府去,杜君还过得这样苦,实在是……活该!
同情?
不,宋荣半点儿不同情这样的人。
想去吃苦,那好,苦死算了。
37晋江原创发表
宋嘉言是正月十五的生日,这日子不错,上元节。
日子虽好,却不是没有遗憾,亲娘为生她难产而死。所以,宋嘉言从来也不喜欢过生日。她对生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虽是穿越女,她却是在小纪氏嫁进宋府的那日起,才模模糊糊的有了一些前世的印象。那种感觉,好像有一只手轻轻的拨开大脑中的混沌模糊,然后,她忆起了前世。
小一些的时候,宋嘉言偶尔会问宋嘉让,譬如“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生母过逝时,宋嘉让年方三岁,这些年他渐渐长大,对母亲的记忆一样模糊不清了。不过,宋嘉让总能斩钉截铁的回答,“咱们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其实每年兄妹两个都会去庙里给过逝的母亲点一盏长明灯、上柱香之类,今年宋荣决定给发妻做个道场。
这样的事,自然早早的跟岳家商议过的。
武安侯夫妇对宋荣这个女婿向来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给过逝女儿做道场,女婿这样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带着家里人去了。
就是纪闵,人没空过去,也派人送了东西。
连同辛家人,宋荣也一道带了去,无他,舅舅过逝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没空闲再回乡亲自给辛永福的坟上烧一烧纸钱、点一点香烛,索性就在庙里一块儿办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过于小纪氏,无他,小纪氏身为继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礼。这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脸面上,都让她心里憋闷的难以言喻。
偏偏,憋闷,还不能说。
于是,更加憋闷了。
倒是宋老太太与武安侯夫人这些年渐渐和睦了,彼此见了还能说两句话,宋老太太道,“我一见到嘉让嘉言,就想到大媳妇是我们老宋家的功臣啊。”给她生了这么好的一对孙子孙女,所以,以往那些事,宋老太太其实也记不大清楚了。
武安侯夫人是真正伤心女儿早逝,眼圈儿微红,拭泪道,“我那女儿在地下看到他们兄妹平安长大,又个个出息懂事,想来也是欣慰的。”
宋老太太还好心的劝了武安侯夫人两句,道,“老姐姐,你莫伤心了。想一想嘉让嘉言他们,多懂事的孩子啊,整个帝都,我就没见过比他们再好的了。”夸起自家人,宋老太太是向来不知谦虚为何物的。
这话,也就武安侯夫人听了不挑宋老太太的不是。
小纪氏摸摸女儿的头,心下暗气:她就不信,她这一双儿女怎么就不如人了?
给母亲做道场的日子,宋嘉言也不会傻叉到去说说笑笑,于是,两家人的气氛都有些低沉。
宋荣给的银子丰厚,庙里的主持大师也出来一见,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太太说几句话,还跟宋嘉言打声招呼。宋嘉言倒是记得他,可能同是穿越老乡,曾经给她取了个佛名儿,叫性慧。
性慧=幸会。
反正宋嘉言挺怀疑老和尚的来历的,不过,怀疑归( 千金记 http://www.xlawen.org/kan/4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