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世界修仙 > 世界修仙 第 38 部分阅读

第 38 部分阅读

    能够组织起像样的防御。

    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之后,太史慈没有犹豫。而是大手一挥,六千骑兵就像是一只猛兽一样的朝着前面的弯弯曲曲的行走的邵丹的一万步兵奔跑而去。就在太史慈发动了袭击的时候,这一支步兵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前方想起了轰隆隆的响声,似乎是骑兵的声音。这些步兵顿时脸无人色,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的骑兵,何况在晚上,自己不可能打得过这些骑兵。于是,这一支部队的头领,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转身向着自己大营的方向逃走了,他自己肯定是有马匹了,而且部队中也有了不少人有马匹,这些人看到了头头都是逃跑了,自己肯定是没有丝毫的抵抗的欲望了。于是,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在太史慈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这些士兵就开始四面八方的逃亡了。太史慈的速度很快,但是却比不过这些人的求生的欲望。六千骑兵在黑夜中也仅仅斩杀了不到三千士兵。在那些士兵熄灭了火焰之后,自己的骑兵很难将他们找出来。何况自己的骑兵并不能久留,一旦被邵丹包围了,自己的骑兵恐怕离全军覆没不远了。因此只是冲杀了一阵子,太史慈就收兵了,然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另外一支救援部队也没有逃离被伏击的命运。楚山亲自率领着六千的骑兵埋伏起来,就等着这一支援军。不过楚山的收获比之太史慈要大一些,楚山的埋伏地点是一处山谷,在援军通过这一处山谷的时候,楚山截断了他们的归路。两端一睹。瓮中捉鳖。一万步兵除了少数的几个比较机灵的人翻山越岭的逃走了之外,这一支万人队可以算是全军覆没了。而楚山的军队也在他们的反击之下损失了好几百人。楚山处理了他们的尸体之后,也像太史慈一样的消失了。楚山与太史慈都深切的领会了骑兵的精髓,骑兵只有在冲击的时候才能算是骑兵。倘若失去了速度。骑兵可能连步兵也不如。因此。楚山和太史慈都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在外面进行骚扰战术,集小胜而成大胜。通过不断的蚕食邵丹的有生力量。

    楚山的战术是对的,两支骑兵这一次干掉了邵丹的步兵有两万有余。在加上之前的一个月邵丹因为攻城而损失的三万部队。现在伤亡了五万以上。原本是三十万,现在不过是贰拾伍万。楚山对自己的战果很满意,只要自己和太史慈小心一点,就能够从侧面分担高顺的守城压力。毕竟,周围存在两支骑兵,邵丹在攻城的时候必须留下足够的力量进行防护,否则,一旦在攻城的时候被骑兵偷袭了,那样的结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就这样,高顺守城轻松多了,伤亡相应的减少了许多。但是,邵丹确是不满意,每一天都付出了一千到两千人的代价,确是一次登上城墙的机会都没有。再加上周围的两支骑兵不断骚扰,邵丹也是不甚其烦。这几天已经累计损失了一万人。如果这样下去,恐怕不等自己攻破城池,自己的部队就要消耗殆尽了。邵丹肯定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但是大家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不欢而散。最后邵丹狠下心之后,将三个大营合并,集中精力攻取其中一处城门。在攻城的时候,两边各派十万士兵严整以待,防止骑兵的偷袭。这个办法果然凑效,骑兵由于数量上的差异,不可能冲击步兵大阵。最后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邵丹与高顺在城墙之上不断的争夺。顿时是血流成河,这一次的战斗比以前的几次都激烈的多了,城墙之上、城墙之下,不断有临死的叫喊声,受伤的士兵痛苦的嘶叫声,简直是惨不忍睹,仅仅是一天的时间,高顺的部队就阵亡了五千。而邵丹的部队损失更大,现在已经是损失了两万。但是邵丹还有二十二万的部队,高顺只有两万军队,其余的军队都在镇守其他县。按照这样的消耗,不出三天,这一座县城就会被攻下了。

    楚山当然不能够让这件事情发生,但是现在却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只好在邵丹攻城的时候,自己与太史慈分兵两路,对步兵大阵发动了试探性的骚扰攻击,在一阵箭雨之后立即撤退。每一次都能够引起大阵的一阵骚乱,射杀数百人。但是邵丹却是像是死了心似的,不管不顾,直接率领手下攻城。如此有过了两天,高顺的部队仅剩下一万一千,而邵丹的部队还有十八万。两边防止偷袭的步兵现在各自有七万,还有两万正在攻城,剩下的两万就是机动力量,随时增援。

    楚山现在也是一筹莫展,已经来不及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了,何况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不能够随意的调动。为了让高顺能够抵挡得住,楚山只好将其余县城的兵力调往高顺镇守的县城,总共调集了三万军队。这些部队的战斗力比之高顺的直系手下低得多了,但是人数确实不少。如此,高顺手下就有了四万。在第二天的时候,邵丹的军队的杀伤力明显强的多了,一次斩杀了高顺守城部队两万有余,自身伤亡也不过是两万,已经是一比一的伤亡比例了。

    第三天,一万比两万;

    第四天,九千比一万;

    现在邵丹的军队只有十三万了,但是高顺的部队确是损失殆尽了。还好,邵丹像是忽略了什么,就是攻取这一座城池,使得楚山能够将其他县城的兵力不断的调集过来,如此,又给高顺凑齐了三万军队。如此,其他的县城的军队都是不满五千了。如果,这时候,邵丹换一个县城,恐怕结果就是立即攻破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邵丹像是与高顺眸上了,一心一意的攻取这一座小城,就连手下和其余的太守也不能够劝开。

    如此,又过了三天,高顺的部队有只剩下了一万,但是这些都是百战精锐。而邵丹的军队只有了十万。在攻城的时候已经不能够向之前那样子随性所欲了,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防守,攻城部队的力度就降了下来,这样就给了高顺以踹息之机。还有楚山的一万骑兵在外虎视眈眈。

    第三十五章 接连大胜

    邵丹像是突然清醒了似的。发现自己的手下只有了十万。从三十万到十万,邵丹简直难以接受,这可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旦伤亡过多,自己在大汉的那些太守眼中的分量就大大的减轻了。看到仅有的十万部队,这时候,邵丹犹豫了。虽然知道自己只要狠下心,随便选取另外一个县城,肯定能够将其攻破。但是攻破之后呢,这个河东郡并不是楚山的大本营,仅仅凭借自己的十万军队是绝对不能够打到北方郡。何况就算是到了北方郡,到时候自己又有几分把握能够战胜楚山呢?邵丹不断的权衡,发现自己只有撤退才能够保全自己。

    于是,第二天的攻势立即弱了下来。高顺不了解其中的奥妙,但是楚山却不一样,楚山已经发现了邵丹的锐气已失,八成是要撤退了。于是与太史慈暗暗的撤走了,各自率领六千骑兵埋伏在撤出河东郡的必经之道上。果然,不出两天,邵丹就突然拔营而走,没有丝毫的预兆,就连高顺也是一阵愕然。自己只剩下八千士兵,只要邵丹在坚持几天,自己就有可能守不住了,为何在此紧要关头撤兵呢?

    高顺是一个纯碎的武将,不懂政治,因此不了解邵丹的想法。但是楚山不同,楚山知道邵丹是为了保存实力,免得被其他的势力吞并。这两天邵丹又损失了五千士兵,现在恐怕只有了九万五千士兵了。这些士兵迅速的朝着清河郡退去。一路上没有丝毫的阻拦,好像是楚山的那一支骑兵不存在似的。但是越是这样子,邵丹就越是不能够安心。但是看到自己就要离开楚山的势力范围了,还是没有遇到埋伏,虽然不解,但是还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的邵丹实在是不愿意在损失哪怕是一名士兵的力量了。但是事与愿违,在邵丹的部队刚刚度过清河郡与河东郡的那一条河的一半的时候,漫天遍野的骑兵过来了,但是前面只有一座并不大的桥,因此,所有的士兵都在争先恐后的夺路而逃。虽然之前的士兵已经在桥南列阵。但是桥北的士兵乱成了一团乱麻,楚山的六千骑兵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断的收割邵丹手下士兵的生命,此役中楚山斩杀士兵两万。收降士兵一万。邵丹真正逃回去的力量不过是五万而已。最后。邵丹没有勇气再回来。只好慌忙的朝着自己的陈留郡逃去。

    楚山看着邵丹率领五万残兵仓皇而逃,也没有继续追击,现在还需要邵丹在南方镇压其他太守诸侯的野心。否则,到时候就是一片狼藉。自从大汉皇帝驾崩之后,大汉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没有人听京师的号令。邵丹的威望很高,在世族大家的眼中乃是一个很好的代理人,再加上邵丹本人也不是愚蠢的人,这一次针对楚山主要是因为楚山的威胁太大了,但是既然此次行动失败了,那也没有什么,凭借着邵丹的人脉与积累,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再说了,此次行动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最起码大汉的一些郡县的太守在乱军中被流失所杀,至于最终的凶手是谁,那也是谁也不清楚,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对于邵丹来讲,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自己可以派遣自己的心腹大将将这些郡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就能够控制更多的地盘,到时候与楚山争霸也更有底气了。更为难得的是,可以将这些太守的死亡推脱给楚山,让楚山背一个黑锅,自己然后顺理成章的接收了这些地盘的军队、人口,然后自然而然的对付楚山,以复仇的名义,真是一举两得。

    但是,这些都不是楚山现在能够掌控的,楚山需要在南方有一个人能够避免诸侯乱战,之后楚山有绝对的信心统一大汉。解决了河东郡的战事之后,邵丹的四路大军就只剩下公孙旭和周甫两路了,而且这两路的军队数量不多,每一支军队现在也就是只有十余万的样子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余万的军队还是号令不一,难以掌控,毕竟各家太守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军队完全交给其余人,因此,就算是太守没有亲自到场,率领军队的也是各家太守的心腹之人,绝对不会叛变的。因此,每一次的攻城,各家都会保存实力,因此攻城战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似乎是约定好了似的,在邵丹败退之前的几天,也就是做做样子,每一次都会很快的鸣金收兵,每一次的战斗死亡人数不超过两千。

    现在楚山已经结束了五原郡、上党郡和河东郡的三场战役,现在仅仅只剩下常山郡的战役了。在常山郡赵云与张辽各自有五万的军队,但是没有骑兵,因此只能够被动守城。毕竟两人面对的都是十余万的军队,营寨守卫森严,几乎不能够偷袭。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公孙旭和周甫都是损失了五万左右的士兵,赵云和张辽的军队也是损失了约两万,大约是一比三的比率。各自剩下仅有三万的军队,而对方却还有十万军队。楚山在结束了之前非几处战役之后,便给张辽和赵云传信,一定要将这些人拖在常山郡。自己与太史慈正在赶过来,之后将他们一举歼灭。然后以大胜之势一举夺下毗邻楚山领域的清河郡、广陵郡和东郡。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楚山让高顺做准备,在结束了常山郡的战斗之后,立即率兵偷袭清河郡,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定能一举夺下清河全郡。

    这一天,张辽在县城里面看着外面的周甫的十万军队的大营,连绵一片,简直不见尽头。张辽感到十分的憋屈,因为自己没有办法主动出击,只是被动的防御,使得张辽肚子里憋了无穷的怒火。但是看到对面的十余万的军队。在看看自己手下的堪堪达到三万的队伍,确是一阵黯然。自己的手下的兵力确实是太少了,如果能够有数千的骑兵,到时候自己举不用这么费神了。张辽的问题,赵云也同样的遇上了,但是也是毫无办法。没有骑兵,再加上对方吸取了盟军被断了粮道的教训,自己显得十分的谨慎。赵云与张辽没有丝毫的机会。但是,现在楚山与太史慈已经来了,他们还有机会吗?

    楚山与太史慈商量之后。决定再次兵分两路。太史慈率领骑兵去接应赵云。与公孙旭对峙;至于楚山自己,确是在寻找战机,准备偷袭周甫的大营。此时,楚山与太史慈来到常山郡的消息还没有泄露。楚山决定在第二天周甫攻城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

    第二天。周甫果然没有让楚山失望。依旧是攻城十分有力。不过。楚山对于这种情况确实是十分高兴,因为周甫没有想到楚山的速度如此之快,只想要早一些攻占县城。战争持续了两个时辰。双方都没有停止的打算。就在这时候,周甫的后军大营突然发生了骚乱,似乎被什么人袭击了,到处是一片的狼藉。

    周甫得到消息之后,立即询问后军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令人失望的事情是没有人知道。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有后军的将领来报告说是后军被袭击,敌人是有数千的骑兵。周甫大怒,“你们有三万的部队,却被数千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还有何面目来见我。”说完就想要将其正法。多亏了手下其余同僚求情才以戴罪立功的方式免罪。最后,才将情况缓缓的到来。原来,楚山的六千的骑兵的每一匹马的尾巴上都系了一支树枝,这么多的骑兵一起冲锋的时候,马尾扬起的灰尘和马匹本身的灰尘使得楚山的军队看起来像是有数万的兵马。这一下子将周甫的后军将领吓住了,三万步兵在没有准备的时候遭遇了数万的骑兵,这样真是没有办法了,于是立即当机立断,一边派遣手下的副将向前方的周甫回报,一方面组织撤退。后来经过了激烈的交锋,才知道,对方津津有数千的骑兵。但是,阵法没有办法立即改变,只好无奈撤退,在步兵撤退的过程中,被骑兵追击,损失惨重,因此,从撤退变成了溃败。三万步兵零零散散的不知道失踪了多少,最后回营的不到一万人。其余的士兵不是被骑兵斩杀,就是在撤退的时候被乱军践踏,还有的就是藏了起来,不想在回军营。

    可以说,楚山的这一次袭击,直接将周甫的军队打掉了五分之一,也就是两万人。咒法了解了情况之后,立即鸣金收兵,准备周凯军事会议,商讨对策。当时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平时并不见动静的县城,这时候确是城门打开,张辽一马当先的冲了出来,对着撤退的士兵一阵砍杀,后面足足有一万的部队,气势惊人。而周甫的士兵像是被惊呆了,没有想到平时十分冷静的张辽士兵为什么会出来。直到了许多的士兵被杀死之后才反应过来。不过,现在的周甫的军队正在撤退,由于平时张辽没有丝毫的理会,导致他们在撤退之时没有丝毫的秩序,这一次,张辽发现周甫的后军大营发生混乱,立即在周甫鸣金收兵的时候趁势出来冲杀一阵,在周甫反应过来之前,就收兵回城了。也就是这短短的一刻钟的时间,张辽直接斩杀了周甫手下的士兵五千余人,让周甫吃了一个大亏。

    返回了县城之后,张辽手下的副将才问道,“将军,你是怎么知道周甫这一次不是诱骗将军出城?”

    “其实,在三天之前,本将军就收到了主公的战报。”张辽微笑的说,“主公已经击退了草原联军,逼降了袁守和李杨,击败了邵丹的三十万军队,已经开始支援我们了。”

    “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周甫后军大营的骚乱就是真的,万一是假的,将军此时出去不是正中周甫下怀?”副将此时是一脸的不解。

    “此言差矣!”张辽笑着说,“其一,后军的大营的骚乱不像是假的,整个大营似乎已经崩溃了。其次,我们之前在敌人撤退之时一直没有什么表示,这一次他们鸣金收兵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戒备,只要我们出去偷袭一阵,只要动作迅速,不管周甫准备怎么样,他都来不及布置,我们就可以顺利回城,所以我们实际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三十六章 最后决战

    上一回说道张辽在周甫鸣金收兵的时候偷袭,消灭了敌军五千。使得手下副将特别的疑惑,两人正在讨论这一件事情。

    “将军,您之前一直对于周甫的军队在鸣金收兵的时候不管不顾,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副将崇拜的问道。

    “这倒不是!”张辽说道,“我哪里有这么神!只不过是,之前我们就算是出城,也没有什么机会,反而有被周甫包围的危险。如此放任不管,让敌人认为我们不敢出城,到时候偷袭才能取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其实,就算这一次周甫的后军没有大乱,我也会出城偷袭他们,因为我们的兵力已经不足了,必须出去一搏,趁机减少今后守城的压力。”

    “将军英明!”副将一脸高兴的说。毕竟,任何人都会为自己在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军手下而感到庆幸,这样自己保命的机会就增加了许多。

    周甫在收拢了军队,清点了之后,才发现,被张辽的一番冲杀,自己竟然损失了五千多的士兵,不由的感觉到十分的恼怒。再加上后军大营被毁,损失了两万以上的士兵,现在手下仅有七万多一点的军队,周甫想到,就连邵丹的自己的三十万的军队,对付楚山还是损兵折将,最后灰溜溜的跑回了陈留,自己现在只剩下了七万的士兵,而且这些人并不是都听命于自己,自己能够取得胜利吗?

    周甫不断的思考,无论怎么想。自己的胜算都不大。但是,自己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周甫脑海里面立即想到了一个问题,此时是不是应该撤退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有三万,一直是自己的中军,此时还有两万七千,损失倒是不大。此时撤退,只要速度足够快,还是能够有很大的机会回去的。周甫想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没有犹豫,立即下令让手下和其余的那一些太守或者是他们的心腹大将来到自己的营帐。准备召开会议。

    在众人到齐之后。周甫说道,“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后军大营被毁,乃是楚山亲自率领的骑兵。数量有数千人。”

    “怎么可能?”其中一名将领十分惊讶的说。

    “楚山不是正在与邵太守对峙吗?”一位太守沉吟了一下。缓缓的说道。

    “那是几天前的消息了。”周甫讥讽的说道。“三天之前,邵太守兵败清河郡,已经回到了陈留。四路大军只剩下我们与公孙旭了!”

    “什么!”众人立即惊呆了。数十万的军队就这样的败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诸位!”周甫立即让大家稍安勿躁,说道,“召集大家来此,就是商量我们究竟是走还是留下来,与楚山鱼死网破?”

    “周太守,”一位将军说道,“我们能够打赢楚山吗?”

    “不能!”周甫肯定的说,“其实我想了很久,就是想不出一个能够打赢楚山的理由。就算是我们攻破了这一座县城,那么之后呢?我们的军队还剩下多少,五万?三万?到时候我们用什么来抵御楚山的军队。退一步讲,就算是我们攻下了常山郡,我们手中的军队能够攻破北方郡吗?那里是楚山的老巢,攻打一个县城尚且是如此艰难,何况是一个北方郡!何去何从,还望诸位早下决定,免得到时候后悔不及!”

    大帐中的各位太守还有将军均是沉默不语。这时候周甫直接说道,“我们结盟就是为了对付楚山,但是现在联盟已经名存实亡。盟主已经回到了陈留,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何况,各位不要忘了,我们的敌人可不止只有楚山一个,一旦诸位被留在此地,各位的老巢可就有难了。”

    听到了周甫的这一番言语,众人立即反应过来了。是啊,自己与楚山并不是有仇,现在与如果自己在这里损失过大,到时候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也是武无力收拾残局了,说不定自己的郡县都会被别人占领。想到这里,众人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此时纷纷说道,“周太守言之有理,我们都为你马首是瞻!”

    周甫看了看大家的脸色,知道自己可能要被邵丹记恨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各位下去之后,立即收拾行李,准备撤退。”说完摆了摆手,示意散会。众位太守和将军下去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准备撤离。周甫的军队准备撤离的时候,楚山和张辽也收到了消息,但是现在的张辽也是来不及追击,再说了,自己如果出城追击,说不定会被反戈一击,造成大乱,毕竟对方有足足七万的军队,自己能够出城追击的士兵不过两万。楚山了解了这个信息之后,沉默了一下,然后决定与张辽汇合,放过他们。因为楚山知道,一旦将他们尽数消灭,最后只能够白白的便宜了邵丹,一个比较混乱的南方比之一个统一的南方要符合楚山的利益。其实,南方如果统一了,对楚山不利。但是如果南方各自为政,对老百姓也不利。只有采取折中之策,一部分统一,形成几家诸侯对峙,才最符合楚山的利益。

    楚山与张辽汇合之后,也是感慨不已,没有想到就在这短短数月的时间,大汉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楚山击退蛮军,收复三郡;然后就是草原来袭,联军攻打自己。还好自己很快的解决了草原问题,然后连消带打的解决了盟军的部队,现在只剩下公孙旭独木难支了,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听到公孙旭退兵的消息。

    果然,在楚山与张辽合并一处,休整了一天之后,公孙旭退兵了。公孙旭不得不退兵,现在只剩下自己了。损兵折将,已经没有能管理再次进攻了,搞不好会全军覆没。于是在听到了周甫撤退的消息之后,公孙素果断的退兵了。免去了被太史慈和赵云相互夹击的悲惨的命运,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不得不说是公孙旭的运气。在公孙旭退兵之后,楚山将太史慈和赵云召回了,与张辽一起,商议攻取清河郡、广陵郡和东郡的对策。

    “主公,现在这三个郡都没有防备。肯定能够一举拿下!”太史慈说道。

    “子义稍安勿躁。”楚山说道。“经过了连绵大战,手下的士兵已经苦不堪言,战斗力也下降了不少,如果此时出战。虽然能够取得胜利。但是士兵伤亡肯定很大。这不是我所要看到的。”

    “主公仁慈!”众位大将齐声说道。

    “不过,现在我们剩下的几个郡县都是一片狼藉,我决定休整三个月。进行训练和回复生产,否则,来年老百姓就苦了。”楚山沉声说道。

    看了看手下几位将军的脸色,知道他们急于战斗,于是说道,“你们不用着急,以后大战还有很多,不急于一时。”说完,对着典韦说道,“子满,你找人将田丰找来,说是在常山郡有要事相商!”

    说完,楚山就宣布散会了。在之后的几天,楚山的地盘完全恢复了平静。北方郡、五原郡、河东郡和常山郡在慢慢的恢复元气。田丰在两天之后就来到了常山郡,在与楚山密议了一天之后,立即离开了,去往河东郡,与高顺汇合。楚山也没有什么动作,而是回到了北方郡。楚山的动作让大汉的各位太守和世家大族感到一阵轻松,大家都以为楚山会报复,哪里想到楚山就这样回到了北方郡,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此时,与楚山的领土接壤的几处郡县的太守确是大大的舒了一口气,立即撤回了戒备森严的军队,自己开始玩乐了,因为他们都以为楚山不会出兵了。于是,平静的时间过了大约有三个月,整个大汉一片平静。就在三个月的一天,楚山的军队开始动作了,而且是大动作。高顺直接出兵,兵锋直指清河郡;张辽攻打广陵,赵云入侵东郡。这三个郡没有丝毫的准备,被楚山的军队攻打的节节败退,势如破竹的在三天之内,就全面占领了这三个郡。

    三天之后,楚山直接占领了这三郡全部。这时候永昌郡太守魏值得地位就十分的尴尬了。他的永昌郡与五原郡、清河郡接壤,西边确是上党郡。魏值心中惶恐不安,因为自己几乎被楚山包围了,虽然上党郡不是楚山的势力,但是难保李杨不会迎合楚山,与楚山联合,自己恐怕没有出头之日了。想到这里,魏值也没有办法,只好立即带领将自己的五千兵马,南下投奔陈留郡邵丹。楚山知道了这一个消息之后,微微一笑,立即派兵占领了无人守卫的永昌郡,此时楚山的领地已经从之前的一个贫瘠的北方郡,发展到了八个郡,更难得的是这八个郡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避免了楚山各线作战,这位楚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之后,楚山暂时停下了脚步。但是虽然楚山没有动作了,南方却兵灾四起,各处太守经过了这一次的战役之后,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实力弱小,趁着周围的盟友没有防备,都在相互的攻击,到处是一片烽烟,只有楚山的八个郡的地盘是一片平静,百姓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余郡县的老百姓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不少人已经开始朝着楚山的治下的八个郡移动了,每一天都有不少的老百姓进入楚山的治下。刚开始是一天数百,后来发展到一天数千人,直到各地诸侯发觉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万的老百姓进入了楚山的领地,五原郡较少,但是其余的七个郡确是很多。楚山对这些人口来者不拒,地盘扩大了之后,正在发愁怎么增加人口,现在有数十万的人口收入,楚山高兴还来不及呢!虽然,楚山手下的人口现在已经是不少了,但是分布却是十分的不均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北方郡,其余其各郡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到北方郡人口的一半。每一个郡的人口也就是数十万而已。少的郡甚至只有十几万人口,例如五原郡。为了使得北方郡的老百姓能够迁移到其余各个郡县,楚山颁布了一套法令,迁移到其余郡县的老百姓,每一家能够获得五亩良田,并且免税三年。这一条法令的颁布之后,立即有无数的老百姓从北方郡出发,进入了这些郡县。当然还是有一些老百姓不愿意移动,仍然呆在北方郡,但是情况已经大为改善,只要经过数年的发展,其余七郡的实力肯定会得到飞速的增加。

    第三十七章 战后重建

    现在在楚山名下的领土已经有了八个郡,几乎占据了大汉二十六个郡的三分之一,楚山之前也是仅有一个北方郡,现在却拥有了北方郡、五原郡、河东郡、常山郡、永昌郡、清河郡、广陵郡和东郡。领土扩大了数倍,但是手下的文武却没有扩大,军师仍然是田丰和杜海波,手下将领也只有张辽、高顺、田丰、赵云、典韦、太史慈、周仓、廖化等人,完全不能够用于管理这么大的领土。于是,楚山与田丰和杜海波商量之后,立即建立了招贤馆,颁布了招贤令。招贤令由田丰主笔,文采斐然。其主要内容就是“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因此只能讲能干不能干,不能吹毛求疵,讲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质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么有能够有几人呢?因此,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哪怕有不好的名声,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不仁不孝”,也请大家推荐,我一定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招贤馆已经建立了数月的功夫,但是人才确是寥寥无几。但是确是有了不少的人来此。他们的才能虽然不大,但是在一个县做一个小吏确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因此,虽然没有招到经天纬地的大才,但是对于楚山来讲,基层官员的补充已经使得八个郡的政事已经慢慢的开始运转了。半年之后,楚山的招贤馆已经找到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员。于是,八个郡的政事已经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什么大人才,但是楚山并不着急,毕竟现在的时间还短,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

    虽然在这半年的时间之内,南方已经出现了几家的诸侯,最大的一个已经占据了五个郡的地盘,其余的也有两三个郡的实力,至于弱小的已经全部被淘汰了。现在存留的都是有一定的背景与实力的。其中就以邵丹的实力最为强大,拥有五个郡的地盘。不过,这些与楚山都没有关系,楚山现在只想治理好自己的地盘。暂时不想扩张。

    至于军队的建设。一直是楚山不放松的地方。现在楚山的手下将领有七人。楚山准备再次征召士兵。凑齐九十万。并且在军队中举行比武大会,提拔那些基层的武将。说不定在那些士兵中有什么人才呢,楚山有时候想到。比武大会在各位将军中进行。目前张辽、赵云、高顺、太史慈、周仓、廖化都已经独立领军,军队都是一个军团,编制十万人。至于典韦,仍然是亲卫军统领,手下有三千人。至于剩下的十万军队,则是分散在楚山治下的八个郡的各个县城中,一方面维持县城治安,一方面守卫县城。至于张力和李大牛则是在镇守平阳关,手下有士兵二十万,将蛮族牢牢地控制在关外。

    就在楚山还在感叹手下武将缺乏的时候,田丰送上了最新的手下的各个营的营守名单。楚山的每一个军团有十个营,每一个营有一万人,再加上营主将有亲卫五百,将军亲卫一千,实际上每一个军团实际的人数是十万六千人。楚山看着田丰送上来的数十个营守的名单,一个一个的仔细的查看,终于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他们分别是陈到陈叔侄和郝昭郝伯道。二人就是在比武大会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了一营的主将。楚山看到了这两个名单之后,立即大喜,说道,“元浩,陈叔侄和郝伯道两人如何?”

    “主公慧如炬。”田丰十分感叹,主公能够凭借名字就能够得知此人的才能,真是不可思议。于是说道,据赵云和张辽将军介绍,陈到与赵云将军十分相像,武艺高强,统兵能力十分不凡。至于郝昭,则是张辽将军手下,领军十分有一套,尤其善守。”

    楚山听到之后,更加的确定了这两人就是三国传说中那两个人,此二人的才能不用怀疑,以后绝对是与赵云张辽一样的大将。不过现在确是不好将他们冒然提拔,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将军的不满,那样对此二人的发展也不好,楚山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此,只好问计田丰,说道,“元浩,吾欲重用二人,奈何不能冒然提拔,布置元浩有何办法?”

    “主公,不如先将他们找来,然后将主公的秘籍传下,到时候二人肯定会更加厉害,还怕不能够出头?”田丰笑着说。

    “不错!”楚山恍然大悟,差一点忘记了自己能够将他们收进自己的本命世界,到时候他们肯定能够更进一步。楚山按照田丰的话将他们召集过来之后,发现他们果然是没有这个世界的烙印,楚山大喜。立即按照田丰之前的办法,二人果然成为了楚山本命世界的人,拥有了楚山的洪荒界的烙印。至于在这个世界中为何有如此多的没有世界烙印的人,楚山也是不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异常。楚山遇到了就将他们收到麾下,并因此而实力大增。

    楚山正在消化自己手中的八个郡的底盘,再加上手中的军队需要训练,百姓开始厌战。因此,楚山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如此,时间一晃,就是六年。在这三年中,楚山的其余几个郡已经恢复过来了,每一郡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数百万。手下的各位将军的实力也是大进,几乎修炼到了极限,现在有的已经开始进行练气的修炼了。各位将军手下的十万大军的实力也是达到了一个极限,之后再怎么训练其效果也不会太好了,迫切的需要一场实战来检验自己的效果;至于民生方面,楚山除了掌握一些大的方面之外,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田丰和杜海波两人,两人也是不负众望,将这些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

    但是,就在楚山修养生息的时候,南方已经乱成一片了。各家诸侯已经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现在主要还剩下五家诸侯,他们分别是袁守、邵丹、周甫、公孙旭和陆权。公孙旭位于楚山地盘的西北方向,拥有三个郡;袁守在西南,也有三个郡;邵丹在楚山的正南方向,拥有五个郡,周甫位于东南方向,拥有四个郡;剩下的陆权位于最南方,有三个郡,均与大海相连。在各大诸侯的实力趋向于稳定的时候,在京师传来消息,皇室成员由于出走,在陈留郡外的山脉之中被山贼杀害了,其手段之残忍,简直是难以想象。

    第三( 世界修仙 http://www.xlawen.org/kan/420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