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重生返城之前》
1前缘(上)
宁熙觉得浑身好烫,好疼,她觉得自己浑身的皮就好像要全部掉下来般,一股浓厚的热度直直地袭向她的心间,堪比火一般的炙烤,疼的难以言喻。
浑浊的眼睛直直地望着湛蓝的天蓝,宁熙想着,她这是要死了吧!
她只知道突然间,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还没来得及高兴自己恢复正常的时候,要再次面对死亡的到来。
也许是真的快要死了吧,宁熙感觉她这一生犹如电影的胶卷一样,一片一片的闪动在她的眼前。
突然宁熙想到了自己在小的时候,那段时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吧。
宁熙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父亲是一所有名大学的老师,母亲是父亲那所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上至前三代都是读书人,不过经过那些战争年代,剩下的也只有宁熙父亲这一支了,也可以说她宁熙算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了。
而她继承了父母亲的那份读书的天分,打小她读书就比其他人强,所以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她已经完成了整个高中部分的学业,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她的提前完成高中学业就意味着她要准备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为祖国的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来。正是因为如此,在她高中毕业那年,她背上背包,挥别流泪的父母,去了天朝东北边的那个有着严寒冬日的省份。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份难言的激|情,宁熙想了到自己插队的地方的任何情景,可怎么没有想到当她满怀着希望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她插队的地方时,那已经是秋天的时候了,秋天的到来,就意味着秋收的时候到了,而她将要面临的是全民秋收。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宁熙到了那里还没怎么缓过来,在村里的支书给安排了住的地方后,手里就给之前来的知青塞了一把镰刀,然后就跟古代拉壮丁一样给人拉到麦地里准备割麦子。
面对这样的架势,宁熙说实话,确实是给吓到了。她打小长在城里,见到的植物也就是只有街道上种的那些绿化的树,或者是学校里花园里的那些花花草草的,哪里有见过成片成片连成一地的麦地,而且还是即将要准备收割的麦地。
她不懂怎么收割麦子,而她所在村里的人都忙着下地抢收麦子,哪里还顾及得到她了,任由她一个人在后面同麦杆纠缠着。
不会收割麦子的法子,又加上在下地之前先前来的知青告诉她,不干活没饭吃,为了自己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有口饭吃,宁熙这可是卯足了劲割麦子,结果可想而知了。
那天做完活回去后,她怎么都不可能忘记当时自己给弄成什么样子,到现在她都还记得很清楚,那晚她那双手给镰刀通红,掌心因为割麦秆给镰刀把磨了好几个大水泡起来,那种钻心的疼法,弄得她一个晚上都没睡好。
刚开始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可在农村里面,再怎么不好过也算是过来了,很快秋收过去了,冬天很快就到来。入冬了天气一下子就变冷了,地也冻住了,天气冷的让人发嚎,人出去不裹上厚重的棉衣,保准冻成冰坨子,而这个时候农村里也就没什么活干了,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头烤火过冬天。
京城的天气再冷,宁熙也没有给冻得满手生满了冻疮,更是没有受过这般的罪。在那里,冬天才刚刚开始,宁熙的双手给冻的跟那红萝卜有的一拼了,满手冻疮,一暖和就痒得发疼,用手抓的话,就是流血流脓。
先前来的知青告诉她,忍忍就过去了,大家来的时候都是这样子的,说完还递给宁熙一个烫热的萝卜让她敷敷手上的冻疮。那个知青来的早,很多事情都帮衬着宁熙,很快宁熙就跟之前来村里的知青关系热络了起来。
有了一帮同命相连的朋友,宁熙想着这日子也不是那么难过,而且她住的那户人家的人对她也挺好的,所以在那里的第一个春节她过得还不错,即使她很想很想身在京城的父母,想得夜晚睡觉的时候捂着被子哭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晃眼,她来了这个村子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她从一个压根不会农活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知五谷杂粮的伪农村人,期间的辛苦怕是只有她一人所知。
期间有回家探亲的时候,同宁熙一起的知青回去的没有几个,一来路途遥远,在这里插队的知青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回去一趟,还真的是不容易,二来回去的时间不多,回去的话,在家里要待不到几天的时间就得往回赶,劳心劳力,所以,知青们来了这里后就等着国家政策安排返城。
宁熙也不是没有想着回家探亲,到最后也没有回去过,直到返城,她都没有回去过。
十五岁来到大东北,十八岁的时候,宁熙因为在村上表现很好,她的返程表填写的很顺利,在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她终于回到了京城的家里。比起那些去的时间比她长,返城又没有门路的那些知青来说,宁熙也还算得上是幸运的了。
三年的时间,宁熙即使是再怎么下地劳作,她身上的那股子的书卷气息仍旧没有消失,而是随着时间的磨练,融入的更加刻骨,站在人群中,不算是最显眼的那个,也不是那种放在人群中就不见的那种。
对于女儿的归来,宁父宁母自是万分的高兴,女儿响应国家的政策为国家出力这是好事,可作为父母,总还是存了一份私心,还是希望女儿能在身边陪着自己。
宁熙返城后,宁父在他所在的高校给宁熙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干着,顺便让宁熙好好复习高中的知识;毕竟宁父所在的学校是一家百年老校,注重知识,注重教育,而宁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进入到这所高校里继续学习,所以对于女儿的教育没有丝毫的松懈,哪怕是那个时候国家取消了高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而经过这近一年的复习,宁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考入了宁父所在的那所高校,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2前缘(下)
很快,四年大学的时间过去了,在宁熙大学毕业之前,宁父想着女儿也大了,是该到了出嫁了年龄了,于是宁父把自己的得意门生介绍给了宁熙,并安排宁熙同自己的得意门生在宁熙毕业后就结婚。
女孩总有怀春时候,而对方又很符合当时择偶条件,很快宁熙同对方坠入爱河中。宁熙以为自己一生就跟她所想的一样,同自己的丈夫一生相濡以沫的过完一生,可是,在她同那人结婚的第六年,突然间丈夫所在的学校突然爆出了教授同女学生的婚外恋情,而且还有个从丈夫家乡来的女人领着一个八岁大的小孩找上门来,说是丈夫在家乡的妻子,虽然没有领证,但是已经在老家摆了喜酒,是丈夫明媒正娶的妻子,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了。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了宁熙当头一棒,她没有想到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给她设下这么大的一个婚姻陷阱。
此时宁熙豁然明白了,为何结婚都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对方从来没有说要带自己回老家一趟看看公婆,每次自己提出陪他回老家一趟的时候,对方总是遮遮掩掩的给她打哈哈,说非要等着有了孩子以后再回去给他爹妈一个惊喜。她以为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着想,原来这般别有用心的着想下掩藏着这个大的一个事实!
难怪他一直不肯要孩子,原来他已经在老家有了儿子了,之前说那些给他爹妈惊喜的话在这个时候狠狠的扇了宁熙一个大耳瓜子,让她觉得真是好大的讽刺!
当时不仅仅是对方在家乡的妻子找上门来,而且在他刚升上系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居然还跟学校里的女学生有了那种不正当的关系。
宁熙不禁悲从中来,既然在家乡有了妻子,为何还要娶自己,而且这期间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圈套。
宁熙一直以为自己的婚姻说不上是那种幸福的没边的生活,起码二人都是相依相持过来的,她始终是认为这一生就这样过完,直到这个时候,她从那个乡下女人的口中才真正得知,原来她的丈夫娶自己为的就是获得父亲手里的那个留校名额,留在学校里当老师,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因为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穷乡僻壤的老家,若是回去,怕是一生将永无出头之日。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宁父宁母的耳中,二老完全是没有想到他们的女婿居然给他们设下了如此大的圈套,为此他们赔上了他们女儿的一生,恨恨捶胸怨自己识人不清,毕竟他们一直认为的有为青年居然会是个婚姻骗子,这个认知让两老人差点没气背。
在识人不清这件事情上不能怪宁父宁母他们,毕竟宁父宁母二人一辈子都是在学校,所接触的人群都是老师学生那些,与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相比,那就显得单纯了许多,所以在有心人的算计下自然是不可能避开早已经为他们挖好的陷阱。
二老自是气不过,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立马儿骑上自行车去学校找那个骗了他们一家的骗子,可惜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宁父宁母骑着自行车在赶去学校的路上双双被一辆正在运送钢筋的大卡车给撞上,二人当场死亡。
与此同时,宁熙在学校那边早就跟她的丈夫因为骗婚一事吵起来,宁熙在乡下插队的时候多少跟那些大妈大婶们学了几招吵架的本事,男人自然是争吵不过;有言道,打女人的男人不是东西,所以这不是东西的男人在吵不过的时候便开始动手打人。
旁人一见,这还得了啊,都打起人来了,那个时候的人多半都听热心的,所以都上前去劝架,可男人打红了眼,任旁人怎么劝都劝不开,正在二人吵的正是激烈的时候,有人急急忙忙的过来通知宁熙去医院领她父母的遗体。
这个消息犹如平地一声雷起,炸的宁熙顿时失了神,而男人趁着宁熙失神的时候趁机甩开之前抓住宁熙的手,将宁熙狠狠地甩到一旁,那力道大的是直接把宁熙甩到墙上,宁熙的脑袋直直的撞在旁边的墙壁上,发出砰的一生。
一时间,宁熙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爸妈死了!??爸妈死了!!!
这个消息给她的刺激之打直接让宁熙两眼一翻白,顿时昏死了过去。
醒来后的宁熙神志不清,说话颠三倒四,一会说自己还在乡下插队,一会说自己还在念书,同时宁熙所做的事情同三岁孩童一般,疯疯癫癫的,看得人直心酸。
遇人不淑,加上父母亲突然过世,让好好的一个人变成这个模样,每每看得人直摇头。
宁熙神志不清,又没有自理能力,那个男人在法律上继承了宁熙父母留下来的财产。
宁父宁母虽说是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但他们一辈子的财产不多也不少,那个男人得了财产后自然是不愿意照顾已经算是疯了的宁熙,在宁父宁母的丧事办完后直接就把宁熙送到了福利院,而且还不是在京城的福利院,而是远远的把宁熙送到了宁熙插队的时候那个地方的小福利院。
男人千里迢迢地把宁熙送了进那个小福利院后没有再去看过宁熙一次,让她在福利院里自生自灭。
这件事情闹的很大,对学校多少是影响,为了学校的声誉,学校给了男人一个因作风问题不正的理由开除了;男人很清楚这件事情败露出来自己肯定是在学校是呆不下去了,所以他很快就变卖了宁父宁母留下来的房产,领着他在家乡的妻子南下去了,趁着下海经商的热潮发了家,而宁熙的后半生全部在福利院度过,直到她死。
一抹残泪滑落,宁熙想着,自己这一生果真很有戏剧性,不过也好,她也要解脱了。
啊!她怎么会死在这里的呢?
噢,她记起来了,她跟着福利院的工作的人后面偷偷溜出来到了锅炉房,锅炉爆炸,她给锅炉里烧的滚烫的开水烫的慌了神,又给放在锅炉房旁边的大木柱子砸到腿,然后就直接躺地上任由锅炉里的开水往身上冲。
开水炙吻着身体,痛的已经麻木。
她想,这样也好,她不必再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只希望她下一世能清醒的活上一辈子,不再糊涂啊!
3重生
倘若说人死了,不是走上黄泉路的话,那她现在又是在哪里了?!
打从宁熙一睁开眼后,就一直打量着四周的土砖墙,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让宁熙陷入了深深的不解中。
她,这是,在哪里?
仿佛还能感觉到滚烫的开水浇过身体的感觉,深深的刺痛感让宁熙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身体。
她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眼前入眼的却不是小时候奶奶给她讲的鬼故事里说的黄泉上,反而这房间很像她当时下乡插队时候所住的那户乡亲的家里。
放佛置身在幻境中,宁熙此时脑子里充满了不解和疑惑,这不禁让她想,难道这地府跟现实的环境是一样的?
左思右想,始终是没有想出个什么出来,宁熙拢了拢盖在身上的被子,打算躺一会清醒下,她想着可能等她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轮得到她投胎转世了。
宁熙合上眼睛正准备睡的时候,老旧的木门‘吱呀’一声给人打开了,这突来的声音让宁熙睁开眼睛,入眼的是一个中年农村妇女。
眼前的中年妇女让宁熙顿时瞪大了眼睛,她不是因为房里突来来人,让她有这样的反应的是眼前的这个中年妇女正是她插队的时候村里给安排的那户人家的主人——闫婶子。
宁熙给闫婶子的突然出现吓着了,一时间没有别的反应,只得呆愣愣地看着闫婶子走过来,而闫婶子的手里还端着一个用帕子裹着的搪瓷碗,碗里还隐约可见有热气冒出来。
闫婶子见着宁熙醒了过来,脸上也带上了笑容,从笑容里不难看出闫婶子心里因为宁熙的醒过来而送了一口气,还好这宁丫头没事,要是真有个什么事情的话,她还真的不好跟支书交代呢,毕竟当初人可是支书一手放到她手里来的。
“宁丫头这是没事了啊,还好是菩萨保佑,你这高烧可算是退了。”见着宁熙准备起身,闫婶子连忙快步地走到炕边,放下手中的搪瓷碗,边拢着宁熙的被角边说道:“看着精神还不错,再歇两天就全好了。”
说实话,眼前的闫婶子让宁熙深感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闫婶子那依旧的热情,而陌生的是她发现闫婶子怎么还是跟她之前插队的时候那般没有变过。
难道地府会在一个人死后将那个人生前的事情全部还原回去?这未免也真实的可怕啊!
这个念头宁熙也只敢打住在心底,她怕自己把心底的问题说出来后,眼前的一切都会消失殆尽,而她不想让眼前的一切消失了,因为闫婶子的热心让她那颗迷茫失措的心感到丝丝的温暖。
宁熙不由的分神去想,她这是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从他人身上传来的温暖了?
她记得她疯了以后得到的都是他人的嫌弃,早年在福利院里同样也是,那个时候能在福利院工作的人都还是有些背景的人,自然是看不上他们这群已经疯癫的。
宁熙看着闫婶子怯怯的露出一笑后,细声说道:“婶子,不用担心我没事的。”她能有什么事啊,在这地府里怎么可能还会有生老病死呢。
“你这孩子,就会逞强,要不是你在地里晕倒了婶子都还不知道你病的那么严重了。”闫婶子嗔斥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还好现在没事了,不然还真是给你这丫头吓着了。”
闫婶子看着宁熙那张略显得苍白的脸,想到当时给人从地里急急的送扫村卫生室那里的时候,那烫手的体温可把人给吓住了,生怕这人会有个什么事,不过还好送的及时,医生说人只要退烧了就没事。
“你这刚退烧,别的东西也暂时不能吃,婶子给你熬了点粥,你先喝了再养养精神,这下地的事情还是等身体好了以后再说。”闫婶子端过搪瓷碗递给宁熙说道:“你也知道婶子家没什么补身子的,也只能给你熬点粥,宁丫头可不要嫌弃啊!”
看着还冒着热气还散发着玉米香气的粥,宁熙眨了眨眼睛,她想起小时候奶奶给她讲那些鬼怪故事的时候有说起过,在地府里面能见着食物冒热气,但闻不到香味,可现在她明明能闻到这粥里面有股子玉米的香味飘出来,诱人的味道让宁熙的肚子发出‘咕噜’的一声响,这突来的声音一下子让宁熙原本还有些苍白的脸顿时染上了一抹羞涩。
这让她心里发嚎,这真是太丢人了!
这个时候宁熙才确定这不是地府,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她没有死,她还活着,而且还是一下去活回了当时她插队的时候。
红着脸接过闫婶子递来的搪瓷碗,宁熙说道:“谢谢婶子的照顾。”嘴上说着,可手上一直是端着碗没有动过。
闫婶子见状,笑道:“你这丫头别愣着啊,肚子饿了就赶紧的把粥喝了再说。”
闫婶子很喜欢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姑娘,干活积极,人也乖巧,怎么看怎么讨喜,她还想着这闺女乖巧,应该说是这闺女的爹妈教养的好啊,可惜她就只生了两个娃,大的是个闺女,嫁人也有好几年了,她的外孙现在都能满村子跑了,小的那个十五岁的时候出去当兵了,山高路远的,要回来也不是个轻松事。
孩子他爸过世的早,自己的两个孩子大了也不在身边,还好当初安排插队知青住宿问题的时候,村支书把这姑娘安排到她家,她这总算是有了个伴。
有了这孩子在家里住下后,她这房子也没有以前那样冷清了。她也不是没有想过让这闺女给自己当儿媳,可人家毕竟是城里来的,总归还是要回城里去,算了,这没影的事情,她还是不去多想了!
宁熙对着闫婶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放在碗里的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着粥。
她想她还是乖乖的喝粥好了,顺便也平复一下刚刚所认识到的事情。
见着宁熙乖乖的喝粥,闫婶子露出满意的笑,接着又说道:“你先歇着,你生病不能上工这事情大队领导已经知道了,你这是属于特殊情况,大队领导也不是不讲人情的,已经说了这几天就给你保底工分。”
由于下放到这个村子插队的知青不多,总共也就只有六个人,四男两女,所以大队领导也就直接把这六个知青直接安排进村民的家中,大队上在给知青们工分的时候就已经扣除了知青们在那户人家吃住所要的花费相抵的工分,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那些下放知青的住宿问题,也解决了吃饭问题。
“麻烦你了,婶子。”宁熙道谢,别人帮忙,道谢是应该的,同时这个时候搪瓷碗已经见底,腹中的饥饿感也随之消失。
见着宁熙喝完粥,闫婶子说道:“好了,你歇着,地里的麦子还没收割完,俺还得下地去。”
“嗯,婶子你去忙吧,我自己能顾着自己的。”这生病就给人添麻烦,宁熙心底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你住在俺家,俺也只是搭把手而已,那俺先走了啊!”闫婶子收拾好碗后便离开了宁熙的房间,而宁熙在闫婶子离开后心里的情绪开始翻滚起来。
4后续
死而复活,而且还活回去了好几十年?!
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她的身上,这给宁熙带来的只有惊吓,没有欢喜。
任谁在疯癫了几十年后突然清醒,还没回过神高兴自己恢复神智,就死了;本以为死了也就可以不再受苦,可谁又想到又一下子自己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年轻了几十年。
这样灵异的事情让原本就有些害怕的宁熙——懵了!
她只觉得有一股冷气从她的脚底袭上来,冷的她浑身开始发颤。
前世她虽然有一般的时间浑浑噩噩的,但是她很清楚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若是她重活而来的事情给他人知道后,怕是自己这条命估计都会搭进去,所以,这件事情她谁都不能说,坚决不能说,既然不能告诉任何人,那就让她压在心底一辈子,或许时间一长,她自己也会忘了自己是重活而来的人。
对,就这样!
宁熙自欺欺人的想着,就跟那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般催眠着自己。
半晌后,宁熙那翻腾的情绪终于是平静了下来,给吓得发冷的身体也跟着暖和了起来。
这人一放松下来就容易犯困,更何况宁熙现在的身体刚刚退完烧,就这样,宁熙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梦里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景象,那是她印象中没有的,她想,这不会是她疯了后自己见过的,而自己又不记得的事情,因为最后她见到的那幅就是她死之前看电视所看到的事情。
而到了最末,宁熙看到了自己死在开水中的模样,不甘的瞪着浑浊的双眼,仿佛在怨恨着命运的不公。
那幅画面真的看着吓人,宁熙就这样自己给自己吓醒了……
睁开眼睛,窗外已经暗暗的,这个时节的这个点,怕已经是到了晚上六七点的样子了。
抹了抹额头上的虚汗,宁熙感觉自己躺的浑身都有点僵了,穿好衣衫套上布鞋下炕,打开门,就见着闫婶子正端着一盘子馒头还有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炖萝卜,外加一小碟子的咸菜进来。
“宁丫头起来了?起来就好,俺还打算一会去叫你起来吃完饭。”闫婶子见到宁熙从房里出来后说道,“那过来先把晚饭吃了,趁着都这些还热。”
“嗯,好的,婶子。”宁熙应答道。
坐在桌子边吃饭的时候,闫婶子同宁熙说了一下地里的事情,说今年的收成看着比往年好,今年能分的粮食比起去年可能会多点。
闫婶子说完后还加了一句,“你也不用担心公分的事情,工分大队书记都已经给你记上了,保底的,而且再怎么说身体才是第一,等身体好全了,你下地干活啥的,婶子放心。”
宁熙因着高烧晕倒在地里的事情这几天成了大伙儿聊天的话题,都夸这闺女是个实在的,放眼整个村子里都难找到几个跟宁熙一样的。
闫婶子跟人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对这些来村里的知青做比较,相比之下,心里的天平偏向了宁熙这边。
还是宁熙这闺女实在,不像那个住在别家的女知青那样,仗着自己长的俊歪歪心思多,成天想着怎么能提前返程,宁熙长的可比她俊多了,也没见着有那么多的歪歪心思,归根究底还是爹妈教养不好,好好的一个闺女给养歪了。
可惜这么好的闺女不能给自己当儿媳妇,要是她家谨行能有个实在的媳妇儿,他在部队里也就不用担心后方出乱子。
唉!真可惜!
这个念头让闫婶子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一样,她越是满意宁熙就越是想着以后宁熙的返程,心里头因此而显得空空的。
“谢谢你婶子,你对我真好,要是没有你照顾的话,我怕是也不会好的这么快。”对于闫婶子的照顾,宁熙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前世她在插队的时候,每次有个什么不好的,闫婶子都是尽心照顾她,而她能报答闫婶子的也只有在下工后帮着闫婶子做一些她及力能做的事情。
闫婶子的馒头蒸的很松软,宁熙细细的品尝着这令人怀念的味道,好像她很久没有尝到这个味道了,她没疯之前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经常在食堂里吃饭,疯了之后,福利院的饭菜更是没法入口,只能说是填饱肚子,饿不死。
能再次尝到这个味道,宁熙突然觉得她能清醒的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你这丫头,赶紧吃饭,一会冷了就不好吃了。”闫婶子说完后,二人便安静地吃着晚饭,没再说什么。
吃完饭后,宁熙帮着闫婶子收拾碗筷,就在这时,闫婶子家的院门外有人在喊,闫婶子手上没得空,就让宁熙到外头看看是谁在喊门。
宁熙应了下来,走到院子打开院门一看,来人是村里的其他五个知青,四男一女全部都过来了。
院门打开后,其中的一个男知青上前说道:“宁熙,你病好了?”
宁熙仔细一看,不用多想便叫出对方的名字:“李彦之,你们怎么来了?”
另一个站在李彦之身边的男知青说道:“今天听闫婶子说你退烧了,所以我们趁着下工后过来看下你,不过看你精神还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这个说话的男知青叫汪洋,宁熙记得汪洋前世在她返城后不久也跟着返城了,后面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他们能过来看她她已经是很感激了。
“你看我这记心,你们快进来,屋里坐会。”宁熙说话的同时让他们进来。
五人也不客气,直接进了院子,宁熙领着五人去了自己的房间。
大家坐下后,询问着宁熙的情况如何,宁熙也说道自己已经好了很多,最多歇个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继续上工。
进屋后,大家都聊的很开,唯有五人中唯一的女知青赵秋华一句话也没有说,用一种宁熙看不懂的眼神看着宁熙,看的宁熙浑身不自在。
“秋华姐,你这样看着我,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不妥啊?”宁熙看着眼前的这个女知青,若不是她有了前世的经历,怕是怎么都不可能会知道这个长她两岁的女人心狠的没边。
宁熙记得很清楚,赵秋华来自s市,父母只是工厂的工人,家庭条件只能说是一般,而且她在插队的时候还是跟刚下乡的时候傲气的很,都来了好几年还都是老样子,一点都没有变,上工也不积极,但是她却在四个男知青里面人缘很好,很得男知青们的关心,李彦之来插队来的早,对后面来的知青关照很多,接触多了赵秋华就跟李彦之好上了,当时两人海誓山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那感情好的,大伙儿都觉得他们以后结婚那是砧板上钉钉的事情。
谁知道世事难料,谁也不会知道当村里公布了返城名额后,全部都改变了。
那时候上面给村里的返城的名额只有五个,他们插队的知青有六个人,所以说最后只能有五个人能返城回家。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青们都忙着找关系找路子弄到返城的名额,到最后,只有赵秋华没有,其他五个,包括自己都得到了那个宝贵的返城名额。
5回忆
赵秋华没有得到返城的名额,心有不甘那是肯定的,毕竟别人能得到名额而她没有,为了这个名额她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在里面,可到最后,五个名额一个都落不到她头上来。
这样的结果让赵秋华郁郁寡欢,她想着没了返城的名额,她回不到自己家乡,一辈子都要困在这个小村子里。赵秋华一想到往后的日子里,她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城里人,而成为跟她看不起的农村人一样,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她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她不要!
李彦之看见对象因为没有得到返城名额而变得万分憔悴的模样,他心里自然是不舍,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赵秋华在他人眼里再不好,但是在他李彦之眼中,他这个对象虽然说脾气不是顶好的,但人无完人,只要他觉得人好就行,他始终觉得他对象其实还是个心灵很善良的一个姑娘。
自己对象的苦愁李彦之都看在眼里,想到自己过不久就要返城回家了,而他对象还得在这农村里呆着,这让李彦之真的是左右为难,他来插队快七年的时间了,说不想接着返城的机会回家那是骗人的,可是内心又舍不得心上人成日愁眉苦脸。
在两人的一番海誓山盟之后,李彦之心一狠,牙一咬,就把这个宝贵的返城的名额给了赵秋华,自己继续留在农村里。
李彦之把这个名额给赵秋华内心百感交集,他想着只要赵秋华心里有自己,他就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回到城里,到时候他就可以继续跟赵秋华在一起了。
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却是最残酷的。
赵秋华得了李彦之的返城后,很快就办理好了返城的手续,她也是这五个返城知青中最早返城的那个,当时李彦之送赵秋华回家的时候,二人泪水行行,最后是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剩下的那些得了返城名额的知青们66续续的踏上返城回乡的路,在李彦之羡慕的目光中离开了那个他们呆上了好几年的省。
赵秋华刚回到s市的时候还跟李彦之有通信,随之时间一长,从s市来的信件也慢慢的开始变少了,在赵秋华返城后半年的时间后,她给李彦之的信里夹带了一张结婚帖子,外加一封分手信。
李彦之满心欢喜的接到赵秋华的来信,他想着之前赵秋华来信少了,自认为赵秋华忙工作去了,写信这件事情多少是怠慢了点,但是起码还有来信,还给他一个盼头,可是当他打开赵秋华给他的信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
李彦之心中的好女孩给了他最致命的一击,灭了他唯一的希望。
当时李彦之把他的返城名额给赵秋华的时候,他家里人劝李彦之不要把这个宝贵的名额给赵秋华,毕竟家里人为了这个名额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才弄到的,就这么被李彦之轻而易举的送人了,家里更是气的没法。
这件事情闹到最后,李彦之的家人就再也不管李彦之,也不想管他了,因为他把家人的心血白白浪费掉,让他们寒了心。
李彦之因为这件事受到的打击不小,为此浑浑噩噩地过了好些时候,还好他跟返城的那几个知青还有信件来往,后来他得了国家高考的消息后才振作了起来。
可惜,人生总是有不顺的时候,李彦之以为以他的能力,能考上大学,可是在他高考的时候,他因为疲劳过度昏倒在考场上,与考上大学的梦想失之交臂。
李彦之醒来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没有希望了,沉重的打击让他的精神慢慢的消沉下去,最后,成了村子里唯一的疯子。
李彦之疯了后,村里安排了人照顾了好些年,直到那家专门给疯了的知青开设的福利院建立后,村里人就把他送了福利院,没过几年,宁熙因为家破人亡的打击,也跟着进了李彦之所在的这家福利院,直到宁熙死的那一刻。
眼前的赵秋华是李彦之噩梦的开始,宁熙在想,当初李彦之那个时候不心软的话,疯的那个人怕是会变成赵秋华了。
赵秋华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我这只是想仔细看看你是不是完全好,你看这秋收很累人,生着病你还非要死磕着下地,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要是她生病了,肯定是请假在屋里休息,干活这事,就让别人去好了!她才没有像宁熙傻呆呆的死心眼,在这农村里,再艰难都要最大的让自己过的舒坦。
唉,可惜怎么都比不上她家里的条件,插队快四年的时间了,她真的好想回家,这样的日子她真的是快受够了!
对方话里的意思是真是假,宁熙不去多想,因为在宁熙的心里她还真的不想跟赵秋华有过多的接触,单凭着前世她对李彦之那么狠心这一点,宁熙就知道赵秋华这人不值得深交。
“呵呵,这不是相应国家的号召嘛,说的实在点,就是为了能多赚点工分。”宁熙实话实说,她这么努力干活就是为了赚工分不饿肚子。
宁熙这话让在场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没有想到宁熙会说的这么直接,跟平时有些呆呆的模样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而赵秋华在笑的同时心里又看不上宁熙的俗气,还京城来的呢,就这样?
“行了,大家干活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今天过来是给你送毛|主|席语录的,等秋收完了,大队上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习,你就趁着休息的时候好好看看,到时候等我们忙完再一个一个学习多少也省了点时间了。”李彦之说道,村大队上就只给发了最新的两本毛|主|席语录,村里一本,给他们知青一本。
宁熙应道:“好的,我趁着这两天休息好好看,到时候咱们一起学习。”
对于李彦之,宁熙有种很深的感激之情,当初她刚来村里插队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李彦之帮衬着,她记得刚来的那个冬天,要不是李彦之教她用烫热的萝卜敷手的话,她这双手在冬天估计啥都干不了。
对于这么好的一个人,前世( 重生返城之前 http://www.xlawen.org/kan/4414/ )
《重生返城之前》
1前缘(上)
宁熙觉得浑身好烫,好疼,她觉得自己浑身的皮就好像要全部掉下来般,一股浓厚的热度直直地袭向她的心间,堪比火一般的炙烤,疼的难以言喻。
浑浊的眼睛直直地望着湛蓝的天蓝,宁熙想着,她这是要死了吧!
她只知道突然间,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还没来得及高兴自己恢复正常的时候,要再次面对死亡的到来。
也许是真的快要死了吧,宁熙感觉她这一生犹如电影的胶卷一样,一片一片的闪动在她的眼前。
突然宁熙想到了自己在小的时候,那段时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吧。
宁熙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父亲是一所有名大学的老师,母亲是父亲那所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上至前三代都是读书人,不过经过那些战争年代,剩下的也只有宁熙父亲这一支了,也可以说她宁熙算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了。
而她继承了父母亲的那份读书的天分,打小她读书就比其他人强,所以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她已经完成了整个高中部分的学业,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她的提前完成高中学业就意味着她要准备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为祖国的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来。正是因为如此,在她高中毕业那年,她背上背包,挥别流泪的父母,去了天朝东北边的那个有着严寒冬日的省份。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份难言的激|情,宁熙想了到自己插队的地方的任何情景,可怎么没有想到当她满怀着希望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她插队的地方时,那已经是秋天的时候了,秋天的到来,就意味着秋收的时候到了,而她将要面临的是全民秋收。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宁熙到了那里还没怎么缓过来,在村里的支书给安排了住的地方后,手里就给之前来的知青塞了一把镰刀,然后就跟古代拉壮丁一样给人拉到麦地里准备割麦子。
面对这样的架势,宁熙说实话,确实是给吓到了。她打小长在城里,见到的植物也就是只有街道上种的那些绿化的树,或者是学校里花园里的那些花花草草的,哪里有见过成片成片连成一地的麦地,而且还是即将要准备收割的麦地。
她不懂怎么收割麦子,而她所在村里的人都忙着下地抢收麦子,哪里还顾及得到她了,任由她一个人在后面同麦杆纠缠着。
不会收割麦子的法子,又加上在下地之前先前来的知青告诉她,不干活没饭吃,为了自己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有口饭吃,宁熙这可是卯足了劲割麦子,结果可想而知了。
那天做完活回去后,她怎么都不可能忘记当时自己给弄成什么样子,到现在她都还记得很清楚,那晚她那双手给镰刀通红,掌心因为割麦秆给镰刀把磨了好几个大水泡起来,那种钻心的疼法,弄得她一个晚上都没睡好。
刚开始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可在农村里面,再怎么不好过也算是过来了,很快秋收过去了,冬天很快就到来。入冬了天气一下子就变冷了,地也冻住了,天气冷的让人发嚎,人出去不裹上厚重的棉衣,保准冻成冰坨子,而这个时候农村里也就没什么活干了,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头烤火过冬天。
京城的天气再冷,宁熙也没有给冻得满手生满了冻疮,更是没有受过这般的罪。在那里,冬天才刚刚开始,宁熙的双手给冻的跟那红萝卜有的一拼了,满手冻疮,一暖和就痒得发疼,用手抓的话,就是流血流脓。
先前来的知青告诉她,忍忍就过去了,大家来的时候都是这样子的,说完还递给宁熙一个烫热的萝卜让她敷敷手上的冻疮。那个知青来的早,很多事情都帮衬着宁熙,很快宁熙就跟之前来村里的知青关系热络了起来。
有了一帮同命相连的朋友,宁熙想着这日子也不是那么难过,而且她住的那户人家的人对她也挺好的,所以在那里的第一个春节她过得还不错,即使她很想很想身在京城的父母,想得夜晚睡觉的时候捂着被子哭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晃眼,她来了这个村子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她从一个压根不会农活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知五谷杂粮的伪农村人,期间的辛苦怕是只有她一人所知。
期间有回家探亲的时候,同宁熙一起的知青回去的没有几个,一来路途遥远,在这里插队的知青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回去一趟,还真的是不容易,二来回去的时间不多,回去的话,在家里要待不到几天的时间就得往回赶,劳心劳力,所以,知青们来了这里后就等着国家政策安排返城。
宁熙也不是没有想着回家探亲,到最后也没有回去过,直到返城,她都没有回去过。
十五岁来到大东北,十八岁的时候,宁熙因为在村上表现很好,她的返程表填写的很顺利,在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她终于回到了京城的家里。比起那些去的时间比她长,返城又没有门路的那些知青来说,宁熙也还算得上是幸运的了。
三年的时间,宁熙即使是再怎么下地劳作,她身上的那股子的书卷气息仍旧没有消失,而是随着时间的磨练,融入的更加刻骨,站在人群中,不算是最显眼的那个,也不是那种放在人群中就不见的那种。
对于女儿的归来,宁父宁母自是万分的高兴,女儿响应国家的政策为国家出力这是好事,可作为父母,总还是存了一份私心,还是希望女儿能在身边陪着自己。
宁熙返城后,宁父在他所在的高校给宁熙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干着,顺便让宁熙好好复习高中的知识;毕竟宁父所在的学校是一家百年老校,注重知识,注重教育,而宁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进入到这所高校里继续学习,所以对于女儿的教育没有丝毫的松懈,哪怕是那个时候国家取消了高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而经过这近一年的复习,宁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考入了宁父所在的那所高校,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2前缘(下)
很快,四年大学的时间过去了,在宁熙大学毕业之前,宁父想着女儿也大了,是该到了出嫁了年龄了,于是宁父把自己的得意门生介绍给了宁熙,并安排宁熙同自己的得意门生在宁熙毕业后就结婚。
女孩总有怀春时候,而对方又很符合当时择偶条件,很快宁熙同对方坠入爱河中。宁熙以为自己一生就跟她所想的一样,同自己的丈夫一生相濡以沫的过完一生,可是,在她同那人结婚的第六年,突然间丈夫所在的学校突然爆出了教授同女学生的婚外恋情,而且还有个从丈夫家乡来的女人领着一个八岁大的小孩找上门来,说是丈夫在家乡的妻子,虽然没有领证,但是已经在老家摆了喜酒,是丈夫明媒正娶的妻子,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了。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了宁熙当头一棒,她没有想到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给她设下这么大的一个婚姻陷阱。
此时宁熙豁然明白了,为何结婚都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对方从来没有说要带自己回老家一趟看看公婆,每次自己提出陪他回老家一趟的时候,对方总是遮遮掩掩的给她打哈哈,说非要等着有了孩子以后再回去给他爹妈一个惊喜。她以为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着想,原来这般别有用心的着想下掩藏着这个大的一个事实!
难怪他一直不肯要孩子,原来他已经在老家有了儿子了,之前说那些给他爹妈惊喜的话在这个时候狠狠的扇了宁熙一个大耳瓜子,让她觉得真是好大的讽刺!
当时不仅仅是对方在家乡的妻子找上门来,而且在他刚升上系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居然还跟学校里的女学生有了那种不正当的关系。
宁熙不禁悲从中来,既然在家乡有了妻子,为何还要娶自己,而且这期间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圈套。
宁熙一直以为自己的婚姻说不上是那种幸福的没边的生活,起码二人都是相依相持过来的,她始终是认为这一生就这样过完,直到这个时候,她从那个乡下女人的口中才真正得知,原来她的丈夫娶自己为的就是获得父亲手里的那个留校名额,留在学校里当老师,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因为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穷乡僻壤的老家,若是回去,怕是一生将永无出头之日。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宁父宁母的耳中,二老完全是没有想到他们的女婿居然给他们设下了如此大的圈套,为此他们赔上了他们女儿的一生,恨恨捶胸怨自己识人不清,毕竟他们一直认为的有为青年居然会是个婚姻骗子,这个认知让两老人差点没气背。
在识人不清这件事情上不能怪宁父宁母他们,毕竟宁父宁母二人一辈子都是在学校,所接触的人群都是老师学生那些,与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相比,那就显得单纯了许多,所以在有心人的算计下自然是不可能避开早已经为他们挖好的陷阱。
二老自是气不过,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立马儿骑上自行车去学校找那个骗了他们一家的骗子,可惜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宁父宁母骑着自行车在赶去学校的路上双双被一辆正在运送钢筋的大卡车给撞上,二人当场死亡。
与此同时,宁熙在学校那边早就跟她的丈夫因为骗婚一事吵起来,宁熙在乡下插队的时候多少跟那些大妈大婶们学了几招吵架的本事,男人自然是争吵不过;有言道,打女人的男人不是东西,所以这不是东西的男人在吵不过的时候便开始动手打人。
旁人一见,这还得了啊,都打起人来了,那个时候的人多半都听热心的,所以都上前去劝架,可男人打红了眼,任旁人怎么劝都劝不开,正在二人吵的正是激烈的时候,有人急急忙忙的过来通知宁熙去医院领她父母的遗体。
这个消息犹如平地一声雷起,炸的宁熙顿时失了神,而男人趁着宁熙失神的时候趁机甩开之前抓住宁熙的手,将宁熙狠狠地甩到一旁,那力道大的是直接把宁熙甩到墙上,宁熙的脑袋直直的撞在旁边的墙壁上,发出砰的一生。
一时间,宁熙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爸妈死了!??爸妈死了!!!
这个消息给她的刺激之打直接让宁熙两眼一翻白,顿时昏死了过去。
醒来后的宁熙神志不清,说话颠三倒四,一会说自己还在乡下插队,一会说自己还在念书,同时宁熙所做的事情同三岁孩童一般,疯疯癫癫的,看得人直心酸。
遇人不淑,加上父母亲突然过世,让好好的一个人变成这个模样,每每看得人直摇头。
宁熙神志不清,又没有自理能力,那个男人在法律上继承了宁熙父母留下来的财产。
宁父宁母虽说是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但他们一辈子的财产不多也不少,那个男人得了财产后自然是不愿意照顾已经算是疯了的宁熙,在宁父宁母的丧事办完后直接就把宁熙送到了福利院,而且还不是在京城的福利院,而是远远的把宁熙送到了宁熙插队的时候那个地方的小福利院。
男人千里迢迢地把宁熙送了进那个小福利院后没有再去看过宁熙一次,让她在福利院里自生自灭。
这件事情闹的很大,对学校多少是影响,为了学校的声誉,学校给了男人一个因作风问题不正的理由开除了;男人很清楚这件事情败露出来自己肯定是在学校是呆不下去了,所以他很快就变卖了宁父宁母留下来的房产,领着他在家乡的妻子南下去了,趁着下海经商的热潮发了家,而宁熙的后半生全部在福利院度过,直到她死。
一抹残泪滑落,宁熙想着,自己这一生果真很有戏剧性,不过也好,她也要解脱了。
啊!她怎么会死在这里的呢?
噢,她记起来了,她跟着福利院的工作的人后面偷偷溜出来到了锅炉房,锅炉爆炸,她给锅炉里烧的滚烫的开水烫的慌了神,又给放在锅炉房旁边的大木柱子砸到腿,然后就直接躺地上任由锅炉里的开水往身上冲。
开水炙吻着身体,痛的已经麻木。
她想,这样也好,她不必再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只希望她下一世能清醒的活上一辈子,不再糊涂啊!
3重生
倘若说人死了,不是走上黄泉路的话,那她现在又是在哪里了?!
打从宁熙一睁开眼后,就一直打量着四周的土砖墙,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让宁熙陷入了深深的不解中。
她,这是,在哪里?
仿佛还能感觉到滚烫的开水浇过身体的感觉,深深的刺痛感让宁熙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身体。
她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眼前入眼的却不是小时候奶奶给她讲的鬼故事里说的黄泉上,反而这房间很像她当时下乡插队时候所住的那户乡亲的家里。
放佛置身在幻境中,宁熙此时脑子里充满了不解和疑惑,这不禁让她想,难道这地府跟现实的环境是一样的?
左思右想,始终是没有想出个什么出来,宁熙拢了拢盖在身上的被子,打算躺一会清醒下,她想着可能等她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轮得到她投胎转世了。
宁熙合上眼睛正准备睡的时候,老旧的木门‘吱呀’一声给人打开了,这突来的声音让宁熙睁开眼睛,入眼的是一个中年农村妇女。
眼前的中年妇女让宁熙顿时瞪大了眼睛,她不是因为房里突来来人,让她有这样的反应的是眼前的这个中年妇女正是她插队的时候村里给安排的那户人家的主人——闫婶子。
宁熙给闫婶子的突然出现吓着了,一时间没有别的反应,只得呆愣愣地看着闫婶子走过来,而闫婶子的手里还端着一个用帕子裹着的搪瓷碗,碗里还隐约可见有热气冒出来。
闫婶子见着宁熙醒了过来,脸上也带上了笑容,从笑容里不难看出闫婶子心里因为宁熙的醒过来而送了一口气,还好这宁丫头没事,要是真有个什么事情的话,她还真的不好跟支书交代呢,毕竟当初人可是支书一手放到她手里来的。
“宁丫头这是没事了啊,还好是菩萨保佑,你这高烧可算是退了。”见着宁熙准备起身,闫婶子连忙快步地走到炕边,放下手中的搪瓷碗,边拢着宁熙的被角边说道:“看着精神还不错,再歇两天就全好了。”
说实话,眼前的闫婶子让宁熙深感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闫婶子那依旧的热情,而陌生的是她发现闫婶子怎么还是跟她之前插队的时候那般没有变过。
难道地府会在一个人死后将那个人生前的事情全部还原回去?这未免也真实的可怕啊!
这个念头宁熙也只敢打住在心底,她怕自己把心底的问题说出来后,眼前的一切都会消失殆尽,而她不想让眼前的一切消失了,因为闫婶子的热心让她那颗迷茫失措的心感到丝丝的温暖。
宁熙不由的分神去想,她这是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从他人身上传来的温暖了?
她记得她疯了以后得到的都是他人的嫌弃,早年在福利院里同样也是,那个时候能在福利院工作的人都还是有些背景的人,自然是看不上他们这群已经疯癫的。
宁熙看着闫婶子怯怯的露出一笑后,细声说道:“婶子,不用担心我没事的。”她能有什么事啊,在这地府里怎么可能还会有生老病死呢。
“你这孩子,就会逞强,要不是你在地里晕倒了婶子都还不知道你病的那么严重了。”闫婶子嗔斥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还好现在没事了,不然还真是给你这丫头吓着了。”
闫婶子看着宁熙那张略显得苍白的脸,想到当时给人从地里急急的送扫村卫生室那里的时候,那烫手的体温可把人给吓住了,生怕这人会有个什么事,不过还好送的及时,医生说人只要退烧了就没事。
“你这刚退烧,别的东西也暂时不能吃,婶子给你熬了点粥,你先喝了再养养精神,这下地的事情还是等身体好了以后再说。”闫婶子端过搪瓷碗递给宁熙说道:“你也知道婶子家没什么补身子的,也只能给你熬点粥,宁丫头可不要嫌弃啊!”
看着还冒着热气还散发着玉米香气的粥,宁熙眨了眨眼睛,她想起小时候奶奶给她讲那些鬼怪故事的时候有说起过,在地府里面能见着食物冒热气,但闻不到香味,可现在她明明能闻到这粥里面有股子玉米的香味飘出来,诱人的味道让宁熙的肚子发出‘咕噜’的一声响,这突来的声音一下子让宁熙原本还有些苍白的脸顿时染上了一抹羞涩。
这让她心里发嚎,这真是太丢人了!
这个时候宁熙才确定这不是地府,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她没有死,她还活着,而且还是一下去活回了当时她插队的时候。
红着脸接过闫婶子递来的搪瓷碗,宁熙说道:“谢谢婶子的照顾。”嘴上说着,可手上一直是端着碗没有动过。
闫婶子见状,笑道:“你这丫头别愣着啊,肚子饿了就赶紧的把粥喝了再说。”
闫婶子很喜欢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姑娘,干活积极,人也乖巧,怎么看怎么讨喜,她还想着这闺女乖巧,应该说是这闺女的爹妈教养的好啊,可惜她就只生了两个娃,大的是个闺女,嫁人也有好几年了,她的外孙现在都能满村子跑了,小的那个十五岁的时候出去当兵了,山高路远的,要回来也不是个轻松事。
孩子他爸过世的早,自己的两个孩子大了也不在身边,还好当初安排插队知青住宿问题的时候,村支书把这姑娘安排到她家,她这总算是有了个伴。
有了这孩子在家里住下后,她这房子也没有以前那样冷清了。她也不是没有想过让这闺女给自己当儿媳,可人家毕竟是城里来的,总归还是要回城里去,算了,这没影的事情,她还是不去多想了!
宁熙对着闫婶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放在碗里的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着粥。
她想她还是乖乖的喝粥好了,顺便也平复一下刚刚所认识到的事情。
见着宁熙乖乖的喝粥,闫婶子露出满意的笑,接着又说道:“你先歇着,你生病不能上工这事情大队领导已经知道了,你这是属于特殊情况,大队领导也不是不讲人情的,已经说了这几天就给你保底工分。”
由于下放到这个村子插队的知青不多,总共也就只有六个人,四男两女,所以大队领导也就直接把这六个知青直接安排进村民的家中,大队上在给知青们工分的时候就已经扣除了知青们在那户人家吃住所要的花费相抵的工分,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那些下放知青的住宿问题,也解决了吃饭问题。
“麻烦你了,婶子。”宁熙道谢,别人帮忙,道谢是应该的,同时这个时候搪瓷碗已经见底,腹中的饥饿感也随之消失。
见着宁熙喝完粥,闫婶子说道:“好了,你歇着,地里的麦子还没收割完,俺还得下地去。”
“嗯,婶子你去忙吧,我自己能顾着自己的。”这生病就给人添麻烦,宁熙心底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你住在俺家,俺也只是搭把手而已,那俺先走了啊!”闫婶子收拾好碗后便离开了宁熙的房间,而宁熙在闫婶子离开后心里的情绪开始翻滚起来。
4后续
死而复活,而且还活回去了好几十年?!
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她的身上,这给宁熙带来的只有惊吓,没有欢喜。
任谁在疯癫了几十年后突然清醒,还没回过神高兴自己恢复神智,就死了;本以为死了也就可以不再受苦,可谁又想到又一下子自己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年轻了几十年。
这样灵异的事情让原本就有些害怕的宁熙——懵了!
她只觉得有一股冷气从她的脚底袭上来,冷的她浑身开始发颤。
前世她虽然有一般的时间浑浑噩噩的,但是她很清楚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若是她重活而来的事情给他人知道后,怕是自己这条命估计都会搭进去,所以,这件事情她谁都不能说,坚决不能说,既然不能告诉任何人,那就让她压在心底一辈子,或许时间一长,她自己也会忘了自己是重活而来的人。
对,就这样!
宁熙自欺欺人的想着,就跟那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般催眠着自己。
半晌后,宁熙那翻腾的情绪终于是平静了下来,给吓得发冷的身体也跟着暖和了起来。
这人一放松下来就容易犯困,更何况宁熙现在的身体刚刚退完烧,就这样,宁熙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梦里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景象,那是她印象中没有的,她想,这不会是她疯了后自己见过的,而自己又不记得的事情,因为最后她见到的那幅就是她死之前看电视所看到的事情。
而到了最末,宁熙看到了自己死在开水中的模样,不甘的瞪着浑浊的双眼,仿佛在怨恨着命运的不公。
那幅画面真的看着吓人,宁熙就这样自己给自己吓醒了……
睁开眼睛,窗外已经暗暗的,这个时节的这个点,怕已经是到了晚上六七点的样子了。
抹了抹额头上的虚汗,宁熙感觉自己躺的浑身都有点僵了,穿好衣衫套上布鞋下炕,打开门,就见着闫婶子正端着一盘子馒头还有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炖萝卜,外加一小碟子的咸菜进来。
“宁丫头起来了?起来就好,俺还打算一会去叫你起来吃完饭。”闫婶子见到宁熙从房里出来后说道,“那过来先把晚饭吃了,趁着都这些还热。”
“嗯,好的,婶子。”宁熙应答道。
坐在桌子边吃饭的时候,闫婶子同宁熙说了一下地里的事情,说今年的收成看着比往年好,今年能分的粮食比起去年可能会多点。
闫婶子说完后还加了一句,“你也不用担心公分的事情,工分大队书记都已经给你记上了,保底的,而且再怎么说身体才是第一,等身体好全了,你下地干活啥的,婶子放心。”
宁熙因着高烧晕倒在地里的事情这几天成了大伙儿聊天的话题,都夸这闺女是个实在的,放眼整个村子里都难找到几个跟宁熙一样的。
闫婶子跟人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对这些来村里的知青做比较,相比之下,心里的天平偏向了宁熙这边。
还是宁熙这闺女实在,不像那个住在别家的女知青那样,仗着自己长的俊歪歪心思多,成天想着怎么能提前返程,宁熙长的可比她俊多了,也没见着有那么多的歪歪心思,归根究底还是爹妈教养不好,好好的一个闺女给养歪了。
可惜这么好的闺女不能给自己当儿媳妇,要是她家谨行能有个实在的媳妇儿,他在部队里也就不用担心后方出乱子。
唉!真可惜!
这个念头让闫婶子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一样,她越是满意宁熙就越是想着以后宁熙的返程,心里头因此而显得空空的。
“谢谢你婶子,你对我真好,要是没有你照顾的话,我怕是也不会好的这么快。”对于闫婶子的照顾,宁熙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前世她在插队的时候,每次有个什么不好的,闫婶子都是尽心照顾她,而她能报答闫婶子的也只有在下工后帮着闫婶子做一些她及力能做的事情。
闫婶子的馒头蒸的很松软,宁熙细细的品尝着这令人怀念的味道,好像她很久没有尝到这个味道了,她没疯之前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经常在食堂里吃饭,疯了之后,福利院的饭菜更是没法入口,只能说是填饱肚子,饿不死。
能再次尝到这个味道,宁熙突然觉得她能清醒的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你这丫头,赶紧吃饭,一会冷了就不好吃了。”闫婶子说完后,二人便安静地吃着晚饭,没再说什么。
吃完饭后,宁熙帮着闫婶子收拾碗筷,就在这时,闫婶子家的院门外有人在喊,闫婶子手上没得空,就让宁熙到外头看看是谁在喊门。
宁熙应了下来,走到院子打开院门一看,来人是村里的其他五个知青,四男一女全部都过来了。
院门打开后,其中的一个男知青上前说道:“宁熙,你病好了?”
宁熙仔细一看,不用多想便叫出对方的名字:“李彦之,你们怎么来了?”
另一个站在李彦之身边的男知青说道:“今天听闫婶子说你退烧了,所以我们趁着下工后过来看下你,不过看你精神还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这个说话的男知青叫汪洋,宁熙记得汪洋前世在她返城后不久也跟着返城了,后面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他们能过来看她她已经是很感激了。
“你看我这记心,你们快进来,屋里坐会。”宁熙说话的同时让他们进来。
五人也不客气,直接进了院子,宁熙领着五人去了自己的房间。
大家坐下后,询问着宁熙的情况如何,宁熙也说道自己已经好了很多,最多歇个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继续上工。
进屋后,大家都聊的很开,唯有五人中唯一的女知青赵秋华一句话也没有说,用一种宁熙看不懂的眼神看着宁熙,看的宁熙浑身不自在。
“秋华姐,你这样看着我,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不妥啊?”宁熙看着眼前的这个女知青,若不是她有了前世的经历,怕是怎么都不可能会知道这个长她两岁的女人心狠的没边。
宁熙记得很清楚,赵秋华来自s市,父母只是工厂的工人,家庭条件只能说是一般,而且她在插队的时候还是跟刚下乡的时候傲气的很,都来了好几年还都是老样子,一点都没有变,上工也不积极,但是她却在四个男知青里面人缘很好,很得男知青们的关心,李彦之来插队来的早,对后面来的知青关照很多,接触多了赵秋华就跟李彦之好上了,当时两人海誓山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那感情好的,大伙儿都觉得他们以后结婚那是砧板上钉钉的事情。
谁知道世事难料,谁也不会知道当村里公布了返城名额后,全部都改变了。
那时候上面给村里的返城的名额只有五个,他们插队的知青有六个人,所以说最后只能有五个人能返城回家。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青们都忙着找关系找路子弄到返城的名额,到最后,只有赵秋华没有,其他五个,包括自己都得到了那个宝贵的返城名额。
5回忆
赵秋华没有得到返城的名额,心有不甘那是肯定的,毕竟别人能得到名额而她没有,为了这个名额她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在里面,可到最后,五个名额一个都落不到她头上来。
这样的结果让赵秋华郁郁寡欢,她想着没了返城的名额,她回不到自己家乡,一辈子都要困在这个小村子里。赵秋华一想到往后的日子里,她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城里人,而成为跟她看不起的农村人一样,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她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她不要!
李彦之看见对象因为没有得到返城名额而变得万分憔悴的模样,他心里自然是不舍,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赵秋华在他人眼里再不好,但是在他李彦之眼中,他这个对象虽然说脾气不是顶好的,但人无完人,只要他觉得人好就行,他始终觉得他对象其实还是个心灵很善良的一个姑娘。
自己对象的苦愁李彦之都看在眼里,想到自己过不久就要返城回家了,而他对象还得在这农村里呆着,这让李彦之真的是左右为难,他来插队快七年的时间了,说不想接着返城的机会回家那是骗人的,可是内心又舍不得心上人成日愁眉苦脸。
在两人的一番海誓山盟之后,李彦之心一狠,牙一咬,就把这个宝贵的返城的名额给了赵秋华,自己继续留在农村里。
李彦之把这个名额给赵秋华内心百感交集,他想着只要赵秋华心里有自己,他就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回到城里,到时候他就可以继续跟赵秋华在一起了。
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却是最残酷的。
赵秋华得了李彦之的返城后,很快就办理好了返城的手续,她也是这五个返城知青中最早返城的那个,当时李彦之送赵秋华回家的时候,二人泪水行行,最后是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剩下的那些得了返城名额的知青们66续续的踏上返城回乡的路,在李彦之羡慕的目光中离开了那个他们呆上了好几年的省。
赵秋华刚回到s市的时候还跟李彦之有通信,随之时间一长,从s市来的信件也慢慢的开始变少了,在赵秋华返城后半年的时间后,她给李彦之的信里夹带了一张结婚帖子,外加一封分手信。
李彦之满心欢喜的接到赵秋华的来信,他想着之前赵秋华来信少了,自认为赵秋华忙工作去了,写信这件事情多少是怠慢了点,但是起码还有来信,还给他一个盼头,可是当他打开赵秋华给他的信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
李彦之心中的好女孩给了他最致命的一击,灭了他唯一的希望。
当时李彦之把他的返城名额给赵秋华的时候,他家里人劝李彦之不要把这个宝贵的名额给赵秋华,毕竟家里人为了这个名额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才弄到的,就这么被李彦之轻而易举的送人了,家里更是气的没法。
这件事情闹到最后,李彦之的家人就再也不管李彦之,也不想管他了,因为他把家人的心血白白浪费掉,让他们寒了心。
李彦之因为这件事受到的打击不小,为此浑浑噩噩地过了好些时候,还好他跟返城的那几个知青还有信件来往,后来他得了国家高考的消息后才振作了起来。
可惜,人生总是有不顺的时候,李彦之以为以他的能力,能考上大学,可是在他高考的时候,他因为疲劳过度昏倒在考场上,与考上大学的梦想失之交臂。
李彦之醒来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是没有希望了,沉重的打击让他的精神慢慢的消沉下去,最后,成了村子里唯一的疯子。
李彦之疯了后,村里安排了人照顾了好些年,直到那家专门给疯了的知青开设的福利院建立后,村里人就把他送了福利院,没过几年,宁熙因为家破人亡的打击,也跟着进了李彦之所在的这家福利院,直到宁熙死的那一刻。
眼前的赵秋华是李彦之噩梦的开始,宁熙在想,当初李彦之那个时候不心软的话,疯的那个人怕是会变成赵秋华了。
赵秋华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我这只是想仔细看看你是不是完全好,你看这秋收很累人,生着病你还非要死磕着下地,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要是她生病了,肯定是请假在屋里休息,干活这事,就让别人去好了!她才没有像宁熙傻呆呆的死心眼,在这农村里,再艰难都要最大的让自己过的舒坦。
唉,可惜怎么都比不上她家里的条件,插队快四年的时间了,她真的好想回家,这样的日子她真的是快受够了!
对方话里的意思是真是假,宁熙不去多想,因为在宁熙的心里她还真的不想跟赵秋华有过多的接触,单凭着前世她对李彦之那么狠心这一点,宁熙就知道赵秋华这人不值得深交。
“呵呵,这不是相应国家的号召嘛,说的实在点,就是为了能多赚点工分。”宁熙实话实说,她这么努力干活就是为了赚工分不饿肚子。
宁熙这话让在场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大家都没有想到宁熙会说的这么直接,跟平时有些呆呆的模样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而赵秋华在笑的同时心里又看不上宁熙的俗气,还京城来的呢,就这样?
“行了,大家干活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今天过来是给你送毛|主|席语录的,等秋收完了,大队上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习,你就趁着休息的时候好好看看,到时候等我们忙完再一个一个学习多少也省了点时间了。”李彦之说道,村大队上就只给发了最新的两本毛|主|席语录,村里一本,给他们知青一本。
宁熙应道:“好的,我趁着这两天休息好好看,到时候咱们一起学习。”
对于李彦之,宁熙有种很深的感激之情,当初她刚来村里插队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李彦之帮衬着,她记得刚来的那个冬天,要不是李彦之教她用烫热的萝卜敷手的话,她这双手在冬天估计啥都干不了。
对于这么好的一个人,前世( 重生返城之前 http://www.xlawen.org/kan/4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