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阅读
立克的帮忙最终起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土王大会后。
马立克以蓝宝石新矿脉的发现人,被推往台前,此后,他借这一身份掩护进入珠宝界。周游世界并进行着不为人知的特工活动。因为罗亦安也曾参加土王大会,他们的相识交往也就顺理成章。而打扮艳丽的妮莎由于在土王发表演说前。预先佩带了一枚克什米尔蓝宝石项链,不巧被参加大会地记者摄入镜头。
当作土邪王妃子地照片匆匆发表。这张照片在印度引起轰动。随后,查清真相的报社被迫道歉,并按照罗亦安与土邦王府共同编造的谎言,为妮莎伪造了一个新身份……
罗亦安离开王舟,并未远行。他命令舟人驾着船屋,缓缓地绕湖边而行。
德尔湖的湖水蔚蓝,有着克什米尔蓝宝石地朦胧美,一户户农人用船抱着他们的园圃在各个船层前倘佯,卖力地招呼着客人。
德尔湖地水上园圃是世界唯一,当年,有句英国谚语说的就是德尔湖水果地新鲜——“上一秒钟它还在枝头上”,就是讲德尔湖果农贩卖水果的情景。
农夫乘坐小艇料理园圃,采摘番茄、南瓜或鲜花。每个漂浮园圃都是在约2米宽的芦苇织条上铺上泥土而成的,然后系在锚秆上,可放置在湖上任何地方,在这耕地有限之地,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增添景致。本书转载1……6K文学网www.16k.cN
经过百余年的水上种植生涯,德尔湖的果农们技术越发成熟,他们不仅栽种草本果实,甚至连灌木类水果也能在水上园圃中种出。德尔湖营养丰富的湖泥,令这些果实胆大甘甜。罗亦安流连不去的理由,正是想尝一尝这世界唯一的水上园圃出产的水果。
一束束红艳艳的荔枝,被沾着晶莹水珠的绿叶衬托着,格外诱人、醒目。
罗亦安取了一串荔枝,剥开红艳艳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溅,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轻轻地咬下去,甘甜、爽口,击痕留香。
石榴约有小碗般大,红彤彤的,有的咧开了嘴,露出一粒拉晶莹透亮、红玛瑙般的果粒,十分诱人。波罗蜜大如冬瓜,呈绿色,外表似布满钉子的厚皮,里面是一辨辨白色的果肉。芒果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红艳欲滴,有的黄如美玉,有的绿莹莹的,有的黄中带红。芒果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的,长长的,椭圆的,两头尖尖的,味道更是各异,有酸甜的,甘甜的。罗亦安心满意足的品尝着各式水果。
妮莎这时已镇定下来,只余罗亦安与她在坐。拉莫先生多年的家教立刻现露出来,她落落大方的撩起面纱,温文尔雅的将水果切成小片,用一根象牙牙签戳着送入口内,小口小口的品尝着。她的嘴角浮动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活脱脱一个印度上流社会姣女形象。
妮莎的美丽吸引着湖上的游客,当他们的船经过时,许多闪光灯偷偷摸摸的闪烁着。妮莎却没有了惊慌,她坦然自信的承受着那些长焦短聚,轻松自在的继续品尝着那些水果。
罗亦安不知道她为何忽然有了自信,但看到对方开心,他也觉得不虚此行。
“过去的印度总使我压抑”,妮莎盘腿坐在舱面上,稍稍调整着身体,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继续说:“那空气沉重的令我窒息。我为我的死亡感到轻松,重生的感觉,令空气都清新起来。”说这番话时,那浓密的睫毛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眨动着,她的眼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昨天,秘族送来了妮莎的新身份证件。她摇身一变成为英国威尔顿爵士的养女,长年生活在英国一所教会学校。那是一座全封闭的教会学校,每年只招收三十余名女生。实际上是秘族令人系统的一个外围机构,薇薇安就是从那里毕业的。
履历表上,妮莎地生活经历简单而清楚:毕业后,她一直在教会学校担任助教。在罗亦安抵达果阿前。她来到了威尔顿爵士的城堡与管家一起主持城堡的修缮工作,而后在城堡里结识了罗亦安。
抛弃了过去的姓氏,对妮莎来说等于一次死亡,而具有了新的姓氏,她从此脱离了种姓的枷锁,获得了新生。登上王舟前,她尚有点怯场,现在。她对新生活充满了幢憬。
罗亦安满意地看着妮莎心态的转变。说:“我们明天动身,第一站先到新西兰,然后自新西兰回国。你出去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什么时候玩够了,就去果阿。帮我打理生意。”
“你来陪我吗?”妮莎扬起脸企盼的看着罗亦安。罗亦安正准备回答,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克什米尔平均海拔一千八百米。周围都是五千米以上地高山。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而前来旅游地人也把此地当作完全放松的世外桃源,所以他们对是否有手机信号并不苛求。克什米尔通讯基站少,分布不合理,信号通道也满足不了正常通讯的要求。罗亦安的手机铃声引起了湖上一片惊讶。在众人地侧目而视中,他东摸西摸,找出了快被他遗忘的手机,接通了这个他来克什米尔地第一个外界电话。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传来地却是周静柔急慌慌的声音:“啊,罗先……
安……”,一霎时,周静柔似乎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罗亦安,最后还是选了一个中性的词:“罗总,公司出事了,彩玲姐急得跳脚,找了你好几天。我现在果阿的电话总局,让他们忙了两小时,才接通这个电话……”
周静柔的活动能量很大,这罗亦安早就知道,但现在心急如此的时刻,哪有功夫细听她的表功,他插嘴问:“说重点。”
“公司有两拨游客,都在非洲出了事。一拨客人是国内的团,都是些小富豪,他们在津巴布事打猎,收购了当他的象牙工艺品,出海关时被扣,据说要判刑。另一拨是欧美容人,他们到科特迪瓦。不幸的是,科特迪瓦昨天发生了政变,我们的顾客恰好在交火线附近,现在已经被叛军挟裹,他们曾发出求救信号,谭姐让你快想办法?”
象牙,真是象牙之灾。
科特迪瓦过去被译作象牙海岸,令人郁闷的是,到象牙海岸旅游的人不是因为象牙出事,而到津巴布串的游客,反而因为象牙出了事。虽然行前反复交待,可那些小富豪见到当地象牙工艺品大明大放地销售着,以为正好买下带回国。没想到,这非洲小国挣的就是这份带不走的钱。购买不禁止,是因为你的购买会让当地猎人富裕;携带要禁止,是因为联合国明令禁止象牙买卖交易。
而扣留的象牙工艺品,一转身又回到了当地商贩手里,二次卖给下一个傻瓜,扣留的人员则可以让当地官员大肆受贿,以此发家致富。这是非洲小国常有的经济模式。
“津巴布事的事好办”,罗亦安脑子一转,有了解决办法:“不就是钱的问题吗?你跑一道……对了,带上我们的美国律师,津巴布事人面对美国人比较怯,法律上的事情交给美国律师,钱的问题由你做主,我们双管齐下。”
科特迪瓦的事则比较难办,在最近20年中,这个非洲小国曾发生130次政吏,被称为此变之国。这个国家的部族有着丰富的政变经验,甚至有一条龙式的“政变后服务”。通常,这个国家发生的政变不全是为了权力,大部分是为了绑架外国游客。每当政变发生,全国务地的捐客们便蜂拥而至,像挑选骡马一样挑选着被绑架的外国游客,在支付相关费用后,他们带着绑票四散而去。
满载而归的部族随后便寻找政府军投降,于是全国皆大欢喜。长此以往,绑票的收入成了其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限。
欧美容人崇尚冒险与刺激,这个非洲小国已多年没人去,只是由于秘族在其边境有个废弃的训练营,罗亦安才开通科特迪瓦之旅,组织了一个11人的旅行团,前去探奇,没想到却实现在其中。
电话那头,周静柔静静等待着罗亦安的决定。久久,罗亦安才回答:“我给你一个电话,纽约的电话,你说我的名字,通知那里的负责人,叫薇薇安,让她为我准备好十名佣兵。三天后,我们在科特迪瓦汇合。”
光给钱不是办法,钱拿多后,部族会把罗亦安的游客当作提款机,动不动绑架几个人,让人怎受得了。罗亦安打定主意,先付钱,事后追杀到底。
第103章 鄙夷
下课铃响了,苏雪抱着课本匆匆跑出了阶梯教室,她同学张珊连声地招呼又让她不得不止住了脚步。
张珊是她最好的女友,她们来自同一座城市,相同的生活背景让两个人无话不谈,别人可以不理会,张珊她却不得不关注。
张珊来自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酒楼的老板,虽不算大富,但至少衣食无忧。难得的是张珊身上却没有富家子弟那些坏脾气,能够很平等的把她位贫穷的老乡视作好朋友。
“嗨,小雪,听说你在给人当保姆耶,真的那么缺钱吗?有什么事你应该告诉我。”张珊扯住她的衣袖说。
苏雪平静的看着自己的好友,她能感觉到张珊的真诚:“你也这么想吗?我只是想靠双手养活自己,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是我做的心甘情愿。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我没必要浪费口舌,让他们说去吧。”
张珊拉着她的衣袖,走到了楼前的村丛中,摇了摇头说:“我不是在责备你,但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样下去,你要被孤立的。”
苏雪不在意的一甩头,说:“我不在乎她们怎么想,我只在乎你的想法,你不会也认为我很丢脸吧?”
张珊叹了口气,她与苏雪来自同一个城市,她知道苏雪的父母早已下岗,苏雪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要全凭自己的双手挣出来。在酒吧打工,收入时断时续,能够有一个固定的长工对她也不容易。
“我怎么会认为丢脸呢,我可没有那些同学的无聊。老喜欢把别人地事与自己的脸面牵扯在一起。我只是为你感到担心,在别人家里做事,恐怕,让别人指使来指使去,很伤自尊的,别太委屈自己了。”张珊说。
苏雪咯的一声笑了:“你傻呀,你想,在别人公司里做事难道不受老板的指使?而我。到别人家里做事。朝夕相处的,她总不会用对待员工的态度对待我吧——我们可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人覆,意把自己的家也当作公司,在家里还戴着一张公司脸。实际上。我们相处得很好,我地薪水也很高。”
张珊疑惑地问:“高能高到哪里去?”
苏雪撩了撩头发。回答说:“你想,公司里挣多少钱。这些钱租房子、吃饭,还能剩下多少?你再想想,能雇得起大学生的人,他们的居住条件是什么,他们的伙食标准又是怎样。如果我在公司里工作,我要过上现在地生活,应该是什么薪酬标准?最重要的是,我所干地活儿并不累,每天只需要面对雇主一人,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像收拾自己家一样,像给自己做饭一样,调理好生活,就能挣钱。还能学到外语,免费地外语教师,你花钱都找不到愿意单对单手把手教你的的人。
至于说到地位什么的,那是那帮小子无知。在英国一个大管家可以挣到年薪60万镑,选可比金领还金领。而我现在的薪水呢,比在酒吧挣的多得多,这还是长期固定收入,这样的工作,你说丢人吗?”
张珊似乎被苏雪说服了,她怜惜地捋了捋苏雪的头发,说:“哎,你真有勇气,要是我,做不到这些。”
苏雪默默地体会着这份的友谊,她平静地说:“你也知道,我的父母部下岗了,我不仅要挣出自己的学费,还要保证今后不再需父母担心,甚至还能赡养他们。我没有时间自怜,我只能去努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不是罪过,所以我在乎别人的白眼。我家那个女强人她曾说:除非你自己愿意被别人伤害,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你——所以别管走的是自己的路还是别人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女强人?”张珊好奇地问:“你在给女强人打工吗?说说,她是如何奋斗的?”
“这个”,苏学自知说漏了嘴,她闪烁其词地回答:“她么,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发家的,似乎是找了个好男人,也似乎是慧眼识珠,在对方没发迹时一力扶持才有了今天,嗯,反正那关系很复杂,嗨,我不是为她打工,是为一个韩国小姐打工……也不对,那位韩国小姐住在一个中国男子的别墅里,而那位女强人是中国男子发迹前的相好,也不对,他们算不上相好……总之,这里的关系太复杂,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
张珊不怀好意地看着苏雪,问:“那位中国男人,很年轻?很有钱吧?”
苏雪嗔怪地翻了个白眼,回答:“想啥呢?那个男人一年到头不着家,年轻倒是年轻,有钱倒未必。开了个工厂,钱都让那女强人把持着;一年四季在国外转悠,惹下了黑社会,被人打伤成了植物人,现在还躺在夏威夷医院里。”
两女在小树丛里嘀嘀咕咕,说着悄悄话。苏雪兴致上来了,立马邀请张珊去自己的房间玩耍,她们钩肩搭背,打车直奔别墅。
门口停着两辆车,除了金慧珠的宝莱车外,还有一辆黑色的别克车。苏雪愣了一下,围着那车转了两圈,想不出这是谁的坐驾。
苏雪犹犹豫豫的带着张珊进了门,一楼的办公室大开门。办公室里传来传真机、电脑的咝咝工作声。
“罗先生回来了吗?”苏雪自言自语的问。这一楼办公室只有两个人有钥匙,一个是罗亦安,另一个是谭彩玲。自从工厂的厂房建设完毕后,谭彩玲就搬入了工厂。此后,一楼工作间与地下室完全封闭起来。
正疑惑间,二楼上传来了一阵拖曳声。金慧珠衣着朴素,没有化妆拖了个箱子出现在楼梯口。一见苏雪,便急忙说:“啊呀,小雪,正找你呢。夏威夷传来消息,罗先生已经苏醒,我打算坐今晚的航班去,你照顾好家里。我这就动身去机场。”
“罗先生醒了”。苏雪冲敞开的办公室努努嘴,金慧珠解释说:“是谭小姐。她来这里收发传真,安排一下工作,有许多对外联系只认这台电脑的IP地址。”,苏雪连忙招呼自己的同学坐下。迎上前去帮金慧珠拿行李:“金小姐,你晚上地班机。可现在还是中午,你吃过饭再走也来得及。”
金慧珠绝然的摇摇头:“不行。我还是在飞机场等,在那里看着起降的飞机,我心里会平静点。”
“那谭小姐呢?她也一起去吗?”
金慧珠迈着小碎步,向门边跑去,那神态仿佛唯恐别人追上,她头也不回的说:“不,谭小姐还要留在这里,她有很多事要处理……对了,明早你去机场,把我的车开回来。”
宝莱车绝尘而去,苏雪知道谭彩玲生性霸道,不敢去打扰她的工作。她一边招待自己的朋友,一边心情愉快的畅想:至少有十几天地时间,这房间就剩自己一个人了,正好让张珊好好玩几天。
一阵咯噔咯噔地高跟鞋声传来,谭彩玲耻高气昂的持着一叠传真走到门边,扬眉向苏雪打招呼:“来了,下午没课了?你的同学吗?招待好啊。”
苏雪对这一连串提问都以点头答复,谭彩玲似乎不在她的回答,又问:“我刚才听到车响,慧珠走了吗?”
获得肯定回答后,谭彩玲一声叹息:“都是可怜人啊,罢了,让她先去夏威夷吧,光在这里等,她会发疯地。跑来跑去还能舒缓一下情绪。”
苏雪听出了谭彩玲话的意思,问:“怎么?罗先生现在不在夏威夷?”
谭彩玲点了点头:“他现在正飞往非洲,具体情况明天才能知道。”
苏雪禁不住感慨道:“真是条蜥蜴命啊,病才好,就要去非洲玩。”
谭彩玲用手中地传真件一拍左手,发出啪的一声响,沉着脸说:“请不要这样说罗先生。”话音未落,她扭身返回办公室。
客厅里,张珊眼睛里满是星星:“太酷了,女强人说话都这样吗?简直酷毙了。简洁明快,没有一句废话,真让我羡慕死了。”
苏雪轻轻地跑过去,掩上了办公室门,回到张珊身边,摇晃着她的身体,打碎了她的幻想:“得,你可千万别学她。这老姑娘现在都嫁不出去,也只有好脾气的罗先生受得了她,否则,她早抛下罗先生远走高飞了。今后,你要接手了你父亲的产业,处处学她的做派,你也会变成老姑娘。”
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传真机嗡嗡工作着,不一会儿,一包传真纸便全部消耗完毕。谭彩玲在办公室里车轱辘般转来转去,一会儿俯身看文件,一会儿在电脑上忙碌着,一会儿抬起头来在传真机上发递按收着传真。忙碌中,她忘记了时间,直到被门口的响动所惊醒。她抬头一看,一个小姑娘倚在门边,满脸崇拜的看着她。
谭彩玲还记得那是苏雪的同学,刚才忙碌中忘了询问对方姓名,她诧异的扬起笔,问:“你需要帮忙吗?”
张珊落落大方地回答:“我叫张珊,饭好了,我来喊你吃饭。嗯,你真能干。一下午处理了这么多文件。”
受到了夸奖,尤其是小姑娘带着崇拜的目光说这番话,让谭彩玲精神一震,旋即,她又黯然地说:“可惜,下次你说这话时,最好当着一个人的面讲,那才好。”
张珊老气横秋地说:“你说的那人是罗先生吗?唉,痴情女子负心汉。”
谭彩玲迅捷的收拾了一下桌面,走到张珊身边,刮着对方的小鼻子,说:“小姑娘,别装老成。爱情并不仅仅是你想象中的浪漫。爱情还有很多种形式,像金小姐那样的为他焦虑为他担心是一种爱,像我这样,为他分忧也是一种爱。爱情是多姿多彩的,你还小……”
饭桌上,苏雪没话找话,道出了她刚才地疑问:“谭小姐,你原来不是开的宝马车吗?怎么现在换了一辆黑色的别克。嗯。刚才车停在门口,我还捉摸了半天,以为是金小姐来了客人。”
谭彩玲漫不经心的回答:“嗯,那辆宝马太鲜艳。安子跟我说做人还是低调点,所以。我就换了一辆黑色的车。”
苏雪更诧异了:“谭姐,罗先生不是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吗?他怎么能和你交流?”
谭彩玲呛了一口。她支吾其词地说:“那是原来,他给我买宝马车时就曾说过这话,我玩了几天宝马,感觉到他说的话有理,所以就换了。”
张珊感兴趣的问:“谭姐,那你的宝马怎么办?处理了吗?卖了多少钱?”
谭彩玲摇摇头:“还在车库里,闲着没事,我还开它在厂区内兜兜风。”
张珊刨根问底:
“那不是又压了一笔资金吗?”她记起苏雪曾说过地,罗先生自己没落下多少钱,便继续追问道:“罗先生看来很爱旅游,他挣地钱够花吗?”
谭彩玲没有回答,苏雪撇撇嘴,插嘴:“我看,罗先生就是对人太好了。
在别的工厂,工人发的工资只够吃饭坐车,罗先生不仅给工人高工资,还给他们建住宅、修花园。利润都这样吃空了,剩下那点钱,又被他游山玩水,怎么就不想积蓄呢?”
谭彩玲吃吃笑了:“孩子,真是一群孩子。你们懂得什么经济学?告诉你们,一般来说,规模经济有两种模式。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一种模式是:来了一个人投资走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地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
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
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地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地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
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工棚。
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
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
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矿场,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第一种经济模式有现成的例子:那老板是福特。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
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制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繁荣的底特律事诞生了,中产阶级也诞生了。
于是亨利·福特完成了西部扩张。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也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
至于第二种经济模式,现成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拉美,他们创造了一种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至于其他的例子,看看你们周围……
知道么,我们的产品是高档旅游设备、高档野外休闲设备,现在在国内属于高端产品,是有闲阶层消磨时光,享受生命时所有的东西。我们要想打开国内市场,就必须培养内需。
而内需是靠中产阶级拉动的。安子现在做的,就是一百年前亨利·福特所做的事——善待自己的员工、培养一群最忠实的消费群体。否则,我们要像你说的那样发展下去,不久,也会有人指着我们的鼻子,说我们搞倾销。
说到搞经济,你们那些书院里学的东西,全是拉美经济学派的垃圾,最真髓的经济学不是书本里学到的。安子搞得这套,正是稳健扩张的最佳模式,你们不懂,这说明学习得不够。”
这番话令两女震撼,正仔细回味中,谭彩玲的手机响起,她敷衍地到了个歉,抓起电话说了起来。
“嗯,你抵达了吗?”,谭彩玲看了一眼苏雪与张珊,用手捂住话筒,低声用英语说:
“薇薇安刚才回了话,你要的人已登上了飞机,正在向科特迪瓦赶去……什么,你遭到了炮击,怎么会事,严重吗?”
第104章 解救
罗亦安是驾驶着自己的小飞机直飞印度洋,横穿整个非洲抵达科特迪瓦的。飞机才一落地,当地迎接的一名黑人便登上了飞机,喋喋不休地说:“先生,我叫比尔,人们都叫我路子·比尔,我很有路子,方方面面的人我都认识。
您的公司在了我,为你的客人引路,你可以叫找比尔,也可以叫我路子。”
罗亦安显然很欣赏对方的能干,劈头就问:“你能联系上那些索要赎金的人吗?”
比尔忙不迭的回答:“当然,您在我不就是为这事吗?我认识所有……”
罗亦安截断了他的话:“现在。”
“现在?”比尔惊呼道:“先生,您应该到酒店安歌下来,然后,我通知他们您的住址,他们来与你谈,当大家谈妥后,我们再约定交易地点……来,我给您提行李。”
罗亦安固执的说:“现在!”
“好吧,您是大老板,你说了算”,比尔勉强答:“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但我们约在哪里见面呢?”
“随便,让他们告诉我地址,我去和他们谈。”
一通电话打完,罗亦安方在比尔的陪同下爬出飞机。
通过安检时,警察亲热地向北尔打着招呼,同时向罗亦安问着程序式的话:“没有携带违禁物品吗,请申报你的携带的外币,按照我国的法律,外币每人携带不准超过5000美元。”
罗亦安坦然地递上行李,让警察检查。“我身上携带的外币不足1000美元”,他说。
“没钱?那你怎么来付赎金?”海关警察奇怪地问。
“谁说我是来付赎金地?你怎么知道?”罗亦安严厉地反问。
海关警察没有回答。他低下头粗暴地翻动着罗亦安的行李,突然发现箱内有数盒消炎药,他顿时来了精神,清咳一声,正准备爆发,旁边一位海关警察急匆匆附耳低语:“托利,他持的是美国护照。”
“美国护照?”海关警察忘了掩饰,立马换上谄媚的笑脸。说:“先生。
您的行李已检查完毕,请走好。”
罗亦安无言地接过行李,自顾自地走出机场大厅,边走边拨动电话给谭彩玲报告平安。比尔追在后面。喋喋不休地向罗亦安解释。
“老板,这是个小地方。有点风吹草动大家都知道……”
罗亦安招手唤过一辆出租车,拦在车门前。拒绝比尔上车,简短地说:“你被解雇了。”
“老板,你不能这样,这里你不熟悉,没有我,你什么也办不了。”比尔不甘心地叫嚷着。
“有了你,我更加不安全”,罗亦安面沉似水。这时,电话通了,罗亦安稍走几步到一根柱后,将行李箱放在脚下,低低与谭彩玲交谈着。
正在此时,一发不知从哪里窜出的火箭弹击中那辆出租车。轰隆一声爆炸,车子在空中翻个无数筋斗,狠狠地摔落在地上,司机血流满面,不知生死。
爆炸的气浪冲得罗亦安在地上连翻数个滚,闪身躲在一根柱子后,他边探头张望边检查着身体状况。幸好不曾受伤。
正庆幸间,比尔连滚带爬地躲入罗亦安身后,幸灾乐祸地说:“先生,他们是冲你来得。你不该驾着专机来这里,大家以为飞机上某的全是钱,得知你降落地消息,他们全等在这儿了。”
罗亦安伸手轻轻地掐住比尔地脖子,令对方直翻白眼,闪电般搜索完对方的身上,从肋下摸出一支手枪来,三下五除二缴了对方的械,罗亦安挥手将比尔扔在一边。
“他们怎么知道我驾专机来?他们怎么知道我是来谈判的?还有,他们怎么知道我那些地客人的活动路线?为什么我地客人遭绑架,而你安然无恙?”罗亦安一迭声地厉声质问。
比尔喘息着,没有回答。
不远处,几名武装分子开始发起冲击,他们躲躲闪闪,边开枪便跳跃着前进。机场大楼内,包括那名叫托利的海关警察都匍匐在地上,抱着脑袋瑟瑟发抖。刚才地爆炸使原本残缺不全的候机楼玻璃窗更加残破,紧靠着墙边,碎落的玻璃仍在稀里哗啦掉个不停。
罗亦安身子一闪,窜到另一根柱子旁,立脚才定,轰隆一声,有一枚火箭弹击中了那根水泥柱。
比尔连滚带爬地再度躲入罗亦安身后,他前脚才到,罗亦安嗖地再度窜出,举起那枝缴获的手枪,当当当当连开四枪,与闪身回到了柱子后面。
“这些人早就等在这里了吧”,罗亦安用枪抵住比尔的喉咙,杀气腾腾地问:“刚才在飞机上你为什么不说?”
“别开枪”,比尔高举着双手:“你知道,刚才的袭击,如果我在车里,也早被炸死了。我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罗亦安再度跳了出去,连开数枪,复闪身回到柱后,滚烫的枪口再度抵在比尔下巴上,令比尔的喉咙扬起,边冷冷地注视着他边问:“我的客人怎么被绑架的,当地若无人透露消息,他们怎会到了绑匪手里。”
比尔听着外面断断续续地冲锋枪响,快嘴快舌的分辨说:“先生,被劫的并不是只有你们一家公司,只是他们赶巧被人兜捕上了。你也知道,我们这些当地导游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替人带路,替人谈判。先生,这几天来的人并不是只有你一家公司,他们都遭到了袭击。不过他们都带着人群保镖,所以打退了袭击。孤身一人来这儿的,只有你一人,在飞机上,我不是催你快走吗?先生,你耽搁了太多的时间。”
罗亦安叹了口气,不管比尔是不是绑匪的内应,这个国家体制如此,他一个外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而此后地交涉,还必须依靠比尔。感觉到自己恐吓够了,罗亦安放低了枪口,也放缓了嗓门。温柔的问:“请问,你的枪里有几颗子弹?”
比尔打了个寒蝉。罗亦安这句问话比刚才的厉言厉色更让他心惊肉跳,眼前这个男人充满绅士风度的用柔和的语调询问着最暴力的问题。令他毫不怀疑对方的冷血。
“十五发”,比尔颤悠悠地回答:“上帝啊,你真是那个公司地老板吗?啊,他们竞排一个杀手来谈判!”
罗亦安收回了枪,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动静,没见他做什么姿势,他的身影突然自比尔眼前消失。不一会儿,比尔听到连续几声枪响,这枪声飘忽不定,忽而在前忽而在后。不久,罗亦安猫着腰,腋下夹着一只陈旧的火箭筒、两支k47跑了回来,另一手还紧紧拎羞他地行李箱。
“拿着”,罗亦安甩给比尔一杆K47。自己则卸下另一支步枪的弹夹,检查着子弹情况。
外面地枪声渐渐稀落,比尔一拽罗亦安说:“快走,他们看你有了长武装,正在调整部署。我们去机场的西头,那里有个停车场。我们找一辆车,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罗亦安没有选择,他命令道:“前面带路。”
两人借着柱子地掩护,躲躲闪闪的跑出门厅。罗亦安跳了出去,发疯似的打光了弹夹内的子弹,压制住对方的火力,随即,跳跃着,尾随着比尔向停车场跑去。
罗亦安身后的枪声哑火了一段时间,直到他跑进停车场,对方才反应过来,连续的朝这里开枪。子弹嗖嗖的飞过他们左右,停车场上首当其冲的几辆车顿时被打成了筛子。其中,一辆车内还坐着一名黑人司机,也被打成了渔网。
“快来”,比尔躲石一辆破旧皮卡边,冲罗亦安挥手。那皮卡已经发动着,司机正被比尔用冲锋枪顶着脑袋。
罗亦安将行李扔上皮卡车斗,抛掉了那杆K47,一个箭步窜上车斗,边从腋下抽出火箭筒边大吼:“开车。”
汽车轰鸣而去,罗亦安一抬手,冲停车场内打残的那两辆汽车射出了火箭弹。
轰隆一声,汽车爆炸引发的大火与烟雾挡住了追兵。皮卡车窜出停车场撞断了机场口护栏,冲上了高速公路,泡尘而去。
喘息才定,比尔扭头冲车斗说:“你的飞机……”话才说一半,他愕然地发现,车斗上已无人踪。
“掉下去了?”比尔担心的自语,忽然,后车门开了,在飞驰的车上,罗亦安如履平地的从车斗边跳入后坐,一脸轻松的将行李扔在后座上,拔出手枪,检查着弹夹。
比尔目瞪口呆,罗亦安不慌不忙地数完子弹,咯噔一声将弹夹重新装上,语气淡然的说:“还有四颗子弹,眼前只有两个人。”
说着,他一把抓住比尔手里K47的枪管,不由分说地夺了过去,卸下弹夹。他一边清点着子弹一边仰脸问比尔:“你刚才说什么?”
比尔连咽几口吐沫说:“我想说的是经过了这事,你那架飞机恐怕要被机场扣下了……飞机上没什么重要物品吧?”
罗亦安嘲讽的撇撇嘴:“飞机是来接人质回国的,他们扣不了。当然,飞机上也没有其他东西。”
罗亦安干脆利落的装上K47的弹夹,掏出另外一个手机,拨通了秘族金人系统的非洲负责人。名义上,罗亦安的新天地公司由数家公司令资组建,这些令人体系内的空壳公司不仅仅是挂名,一年来它们曾通过新天地公司走过多笔账目,用于漂白收入。虽然自史潘森撤离国内后,外资方只留下了一名财务做摆设,不再过问公司的运营,但这次公司出事。金人系统一点表示也没有,实在不像话。罗亦安不甘心让对方光拿钱不办事。
电话( 秘界(秘界寻奇) http://www.xlawen.org/kan/4475/ )
马立克以蓝宝石新矿脉的发现人,被推往台前,此后,他借这一身份掩护进入珠宝界。周游世界并进行着不为人知的特工活动。因为罗亦安也曾参加土王大会,他们的相识交往也就顺理成章。而打扮艳丽的妮莎由于在土王发表演说前。预先佩带了一枚克什米尔蓝宝石项链,不巧被参加大会地记者摄入镜头。
当作土邪王妃子地照片匆匆发表。这张照片在印度引起轰动。随后,查清真相的报社被迫道歉,并按照罗亦安与土邦王府共同编造的谎言,为妮莎伪造了一个新身份……
罗亦安离开王舟,并未远行。他命令舟人驾着船屋,缓缓地绕湖边而行。
德尔湖的湖水蔚蓝,有着克什米尔蓝宝石地朦胧美,一户户农人用船抱着他们的园圃在各个船层前倘佯,卖力地招呼着客人。
德尔湖地水上园圃是世界唯一,当年,有句英国谚语说的就是德尔湖水果地新鲜——“上一秒钟它还在枝头上”,就是讲德尔湖果农贩卖水果的情景。
农夫乘坐小艇料理园圃,采摘番茄、南瓜或鲜花。每个漂浮园圃都是在约2米宽的芦苇织条上铺上泥土而成的,然后系在锚秆上,可放置在湖上任何地方,在这耕地有限之地,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增添景致。本书转载1……6K文学网www.16k.cN
经过百余年的水上种植生涯,德尔湖的果农们技术越发成熟,他们不仅栽种草本果实,甚至连灌木类水果也能在水上园圃中种出。德尔湖营养丰富的湖泥,令这些果实胆大甘甜。罗亦安流连不去的理由,正是想尝一尝这世界唯一的水上园圃出产的水果。
一束束红艳艳的荔枝,被沾着晶莹水珠的绿叶衬托着,格外诱人、醒目。
罗亦安取了一串荔枝,剥开红艳艳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溅,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轻轻地咬下去,甘甜、爽口,击痕留香。
石榴约有小碗般大,红彤彤的,有的咧开了嘴,露出一粒拉晶莹透亮、红玛瑙般的果粒,十分诱人。波罗蜜大如冬瓜,呈绿色,外表似布满钉子的厚皮,里面是一辨辨白色的果肉。芒果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红艳欲滴,有的黄如美玉,有的绿莹莹的,有的黄中带红。芒果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的,长长的,椭圆的,两头尖尖的,味道更是各异,有酸甜的,甘甜的。罗亦安心满意足的品尝着各式水果。
妮莎这时已镇定下来,只余罗亦安与她在坐。拉莫先生多年的家教立刻现露出来,她落落大方的撩起面纱,温文尔雅的将水果切成小片,用一根象牙牙签戳着送入口内,小口小口的品尝着。她的嘴角浮动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活脱脱一个印度上流社会姣女形象。
妮莎的美丽吸引着湖上的游客,当他们的船经过时,许多闪光灯偷偷摸摸的闪烁着。妮莎却没有了惊慌,她坦然自信的承受着那些长焦短聚,轻松自在的继续品尝着那些水果。
罗亦安不知道她为何忽然有了自信,但看到对方开心,他也觉得不虚此行。
“过去的印度总使我压抑”,妮莎盘腿坐在舱面上,稍稍调整着身体,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继续说:“那空气沉重的令我窒息。我为我的死亡感到轻松,重生的感觉,令空气都清新起来。”说这番话时,那浓密的睫毛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眨动着,她的眼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昨天,秘族送来了妮莎的新身份证件。她摇身一变成为英国威尔顿爵士的养女,长年生活在英国一所教会学校。那是一座全封闭的教会学校,每年只招收三十余名女生。实际上是秘族令人系统的一个外围机构,薇薇安就是从那里毕业的。
履历表上,妮莎地生活经历简单而清楚:毕业后,她一直在教会学校担任助教。在罗亦安抵达果阿前。她来到了威尔顿爵士的城堡与管家一起主持城堡的修缮工作,而后在城堡里结识了罗亦安。
抛弃了过去的姓氏,对妮莎来说等于一次死亡,而具有了新的姓氏,她从此脱离了种姓的枷锁,获得了新生。登上王舟前,她尚有点怯场,现在。她对新生活充满了幢憬。
罗亦安满意地看着妮莎心态的转变。说:“我们明天动身,第一站先到新西兰,然后自新西兰回国。你出去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什么时候玩够了,就去果阿。帮我打理生意。”
“你来陪我吗?”妮莎扬起脸企盼的看着罗亦安。罗亦安正准备回答,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克什米尔平均海拔一千八百米。周围都是五千米以上地高山。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而前来旅游地人也把此地当作完全放松的世外桃源,所以他们对是否有手机信号并不苛求。克什米尔通讯基站少,分布不合理,信号通道也满足不了正常通讯的要求。罗亦安的手机铃声引起了湖上一片惊讶。在众人地侧目而视中,他东摸西摸,找出了快被他遗忘的手机,接通了这个他来克什米尔地第一个外界电话。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传来地却是周静柔急慌慌的声音:“啊,罗先……
安……”,一霎时,周静柔似乎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罗亦安,最后还是选了一个中性的词:“罗总,公司出事了,彩玲姐急得跳脚,找了你好几天。我现在果阿的电话总局,让他们忙了两小时,才接通这个电话……”
周静柔的活动能量很大,这罗亦安早就知道,但现在心急如此的时刻,哪有功夫细听她的表功,他插嘴问:“说重点。”
“公司有两拨游客,都在非洲出了事。一拨客人是国内的团,都是些小富豪,他们在津巴布事打猎,收购了当他的象牙工艺品,出海关时被扣,据说要判刑。另一拨是欧美容人,他们到科特迪瓦。不幸的是,科特迪瓦昨天发生了政变,我们的顾客恰好在交火线附近,现在已经被叛军挟裹,他们曾发出求救信号,谭姐让你快想办法?”
象牙,真是象牙之灾。
科特迪瓦过去被译作象牙海岸,令人郁闷的是,到象牙海岸旅游的人不是因为象牙出事,而到津巴布串的游客,反而因为象牙出了事。虽然行前反复交待,可那些小富豪见到当地象牙工艺品大明大放地销售着,以为正好买下带回国。没想到,这非洲小国挣的就是这份带不走的钱。购买不禁止,是因为你的购买会让当地猎人富裕;携带要禁止,是因为联合国明令禁止象牙买卖交易。
而扣留的象牙工艺品,一转身又回到了当地商贩手里,二次卖给下一个傻瓜,扣留的人员则可以让当地官员大肆受贿,以此发家致富。这是非洲小国常有的经济模式。
“津巴布事的事好办”,罗亦安脑子一转,有了解决办法:“不就是钱的问题吗?你跑一道……对了,带上我们的美国律师,津巴布事人面对美国人比较怯,法律上的事情交给美国律师,钱的问题由你做主,我们双管齐下。”
科特迪瓦的事则比较难办,在最近20年中,这个非洲小国曾发生130次政吏,被称为此变之国。这个国家的部族有着丰富的政变经验,甚至有一条龙式的“政变后服务”。通常,这个国家发生的政变不全是为了权力,大部分是为了绑架外国游客。每当政变发生,全国务地的捐客们便蜂拥而至,像挑选骡马一样挑选着被绑架的外国游客,在支付相关费用后,他们带着绑票四散而去。
满载而归的部族随后便寻找政府军投降,于是全国皆大欢喜。长此以往,绑票的收入成了其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限。
欧美容人崇尚冒险与刺激,这个非洲小国已多年没人去,只是由于秘族在其边境有个废弃的训练营,罗亦安才开通科特迪瓦之旅,组织了一个11人的旅行团,前去探奇,没想到却实现在其中。
电话那头,周静柔静静等待着罗亦安的决定。久久,罗亦安才回答:“我给你一个电话,纽约的电话,你说我的名字,通知那里的负责人,叫薇薇安,让她为我准备好十名佣兵。三天后,我们在科特迪瓦汇合。”
光给钱不是办法,钱拿多后,部族会把罗亦安的游客当作提款机,动不动绑架几个人,让人怎受得了。罗亦安打定主意,先付钱,事后追杀到底。
第103章 鄙夷
下课铃响了,苏雪抱着课本匆匆跑出了阶梯教室,她同学张珊连声地招呼又让她不得不止住了脚步。
张珊是她最好的女友,她们来自同一座城市,相同的生活背景让两个人无话不谈,别人可以不理会,张珊她却不得不关注。
张珊来自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酒楼的老板,虽不算大富,但至少衣食无忧。难得的是张珊身上却没有富家子弟那些坏脾气,能够很平等的把她位贫穷的老乡视作好朋友。
“嗨,小雪,听说你在给人当保姆耶,真的那么缺钱吗?有什么事你应该告诉我。”张珊扯住她的衣袖说。
苏雪平静的看着自己的好友,她能感觉到张珊的真诚:“你也这么想吗?我只是想靠双手养活自己,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是我做的心甘情愿。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我没必要浪费口舌,让他们说去吧。”
张珊拉着她的衣袖,走到了楼前的村丛中,摇了摇头说:“我不是在责备你,但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样下去,你要被孤立的。”
苏雪不在意的一甩头,说:“我不在乎她们怎么想,我只在乎你的想法,你不会也认为我很丢脸吧?”
张珊叹了口气,她与苏雪来自同一个城市,她知道苏雪的父母早已下岗,苏雪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要全凭自己的双手挣出来。在酒吧打工,收入时断时续,能够有一个固定的长工对她也不容易。
“我怎么会认为丢脸呢,我可没有那些同学的无聊。老喜欢把别人地事与自己的脸面牵扯在一起。我只是为你感到担心,在别人家里做事,恐怕,让别人指使来指使去,很伤自尊的,别太委屈自己了。”张珊说。
苏雪咯的一声笑了:“你傻呀,你想,在别人公司里做事难道不受老板的指使?而我。到别人家里做事。朝夕相处的,她总不会用对待员工的态度对待我吧——我们可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人覆,意把自己的家也当作公司,在家里还戴着一张公司脸。实际上。我们相处得很好,我地薪水也很高。”
张珊疑惑地问:“高能高到哪里去?”
苏雪撩了撩头发。回答说:“你想,公司里挣多少钱。这些钱租房子、吃饭,还能剩下多少?你再想想,能雇得起大学生的人,他们的居住条件是什么,他们的伙食标准又是怎样。如果我在公司里工作,我要过上现在地生活,应该是什么薪酬标准?最重要的是,我所干地活儿并不累,每天只需要面对雇主一人,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像收拾自己家一样,像给自己做饭一样,调理好生活,就能挣钱。还能学到外语,免费地外语教师,你花钱都找不到愿意单对单手把手教你的的人。
至于说到地位什么的,那是那帮小子无知。在英国一个大管家可以挣到年薪60万镑,选可比金领还金领。而我现在的薪水呢,比在酒吧挣的多得多,这还是长期固定收入,这样的工作,你说丢人吗?”
张珊似乎被苏雪说服了,她怜惜地捋了捋苏雪的头发,说:“哎,你真有勇气,要是我,做不到这些。”
苏雪默默地体会着这份的友谊,她平静地说:“你也知道,我的父母部下岗了,我不仅要挣出自己的学费,还要保证今后不再需父母担心,甚至还能赡养他们。我没有时间自怜,我只能去努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不是罪过,所以我在乎别人的白眼。我家那个女强人她曾说:除非你自己愿意被别人伤害,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你——所以别管走的是自己的路还是别人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女强人?”张珊好奇地问:“你在给女强人打工吗?说说,她是如何奋斗的?”
“这个”,苏学自知说漏了嘴,她闪烁其词地回答:“她么,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发家的,似乎是找了个好男人,也似乎是慧眼识珠,在对方没发迹时一力扶持才有了今天,嗯,反正那关系很复杂,嗨,我不是为她打工,是为一个韩国小姐打工……也不对,那位韩国小姐住在一个中国男子的别墅里,而那位女强人是中国男子发迹前的相好,也不对,他们算不上相好……总之,这里的关系太复杂,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
张珊不怀好意地看着苏雪,问:“那位中国男人,很年轻?很有钱吧?”
苏雪嗔怪地翻了个白眼,回答:“想啥呢?那个男人一年到头不着家,年轻倒是年轻,有钱倒未必。开了个工厂,钱都让那女强人把持着;一年四季在国外转悠,惹下了黑社会,被人打伤成了植物人,现在还躺在夏威夷医院里。”
两女在小树丛里嘀嘀咕咕,说着悄悄话。苏雪兴致上来了,立马邀请张珊去自己的房间玩耍,她们钩肩搭背,打车直奔别墅。
门口停着两辆车,除了金慧珠的宝莱车外,还有一辆黑色的别克车。苏雪愣了一下,围着那车转了两圈,想不出这是谁的坐驾。
苏雪犹犹豫豫的带着张珊进了门,一楼的办公室大开门。办公室里传来传真机、电脑的咝咝工作声。
“罗先生回来了吗?”苏雪自言自语的问。这一楼办公室只有两个人有钥匙,一个是罗亦安,另一个是谭彩玲。自从工厂的厂房建设完毕后,谭彩玲就搬入了工厂。此后,一楼工作间与地下室完全封闭起来。
正疑惑间,二楼上传来了一阵拖曳声。金慧珠衣着朴素,没有化妆拖了个箱子出现在楼梯口。一见苏雪,便急忙说:“啊呀,小雪,正找你呢。夏威夷传来消息,罗先生已经苏醒,我打算坐今晚的航班去,你照顾好家里。我这就动身去机场。”
“罗先生醒了”。苏雪冲敞开的办公室努努嘴,金慧珠解释说:“是谭小姐。她来这里收发传真,安排一下工作,有许多对外联系只认这台电脑的IP地址。”,苏雪连忙招呼自己的同学坐下。迎上前去帮金慧珠拿行李:“金小姐,你晚上地班机。可现在还是中午,你吃过饭再走也来得及。”
金慧珠绝然的摇摇头:“不行。我还是在飞机场等,在那里看着起降的飞机,我心里会平静点。”
“那谭小姐呢?她也一起去吗?”
金慧珠迈着小碎步,向门边跑去,那神态仿佛唯恐别人追上,她头也不回的说:“不,谭小姐还要留在这里,她有很多事要处理……对了,明早你去机场,把我的车开回来。”
宝莱车绝尘而去,苏雪知道谭彩玲生性霸道,不敢去打扰她的工作。她一边招待自己的朋友,一边心情愉快的畅想:至少有十几天地时间,这房间就剩自己一个人了,正好让张珊好好玩几天。
一阵咯噔咯噔地高跟鞋声传来,谭彩玲耻高气昂的持着一叠传真走到门边,扬眉向苏雪打招呼:“来了,下午没课了?你的同学吗?招待好啊。”
苏雪对这一连串提问都以点头答复,谭彩玲似乎不在她的回答,又问:“我刚才听到车响,慧珠走了吗?”
获得肯定回答后,谭彩玲一声叹息:“都是可怜人啊,罢了,让她先去夏威夷吧,光在这里等,她会发疯地。跑来跑去还能舒缓一下情绪。”
苏雪听出了谭彩玲话的意思,问:“怎么?罗先生现在不在夏威夷?”
谭彩玲点了点头:“他现在正飞往非洲,具体情况明天才能知道。”
苏雪禁不住感慨道:“真是条蜥蜴命啊,病才好,就要去非洲玩。”
谭彩玲用手中地传真件一拍左手,发出啪的一声响,沉着脸说:“请不要这样说罗先生。”话音未落,她扭身返回办公室。
客厅里,张珊眼睛里满是星星:“太酷了,女强人说话都这样吗?简直酷毙了。简洁明快,没有一句废话,真让我羡慕死了。”
苏雪轻轻地跑过去,掩上了办公室门,回到张珊身边,摇晃着她的身体,打碎了她的幻想:“得,你可千万别学她。这老姑娘现在都嫁不出去,也只有好脾气的罗先生受得了她,否则,她早抛下罗先生远走高飞了。今后,你要接手了你父亲的产业,处处学她的做派,你也会变成老姑娘。”
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传真机嗡嗡工作着,不一会儿,一包传真纸便全部消耗完毕。谭彩玲在办公室里车轱辘般转来转去,一会儿俯身看文件,一会儿在电脑上忙碌着,一会儿抬起头来在传真机上发递按收着传真。忙碌中,她忘记了时间,直到被门口的响动所惊醒。她抬头一看,一个小姑娘倚在门边,满脸崇拜的看着她。
谭彩玲还记得那是苏雪的同学,刚才忙碌中忘了询问对方姓名,她诧异的扬起笔,问:“你需要帮忙吗?”
张珊落落大方地回答:“我叫张珊,饭好了,我来喊你吃饭。嗯,你真能干。一下午处理了这么多文件。”
受到了夸奖,尤其是小姑娘带着崇拜的目光说这番话,让谭彩玲精神一震,旋即,她又黯然地说:“可惜,下次你说这话时,最好当着一个人的面讲,那才好。”
张珊老气横秋地说:“你说的那人是罗先生吗?唉,痴情女子负心汉。”
谭彩玲迅捷的收拾了一下桌面,走到张珊身边,刮着对方的小鼻子,说:“小姑娘,别装老成。爱情并不仅仅是你想象中的浪漫。爱情还有很多种形式,像金小姐那样的为他焦虑为他担心是一种爱,像我这样,为他分忧也是一种爱。爱情是多姿多彩的,你还小……”
饭桌上,苏雪没话找话,道出了她刚才地疑问:“谭小姐,你原来不是开的宝马车吗?怎么现在换了一辆黑色的别克。嗯。刚才车停在门口,我还捉摸了半天,以为是金小姐来了客人。”
谭彩玲漫不经心的回答:“嗯,那辆宝马太鲜艳。安子跟我说做人还是低调点,所以。我就换了一辆黑色的车。”
苏雪更诧异了:“谭姐,罗先生不是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吗?他怎么能和你交流?”
谭彩玲呛了一口。她支吾其词地说:“那是原来,他给我买宝马车时就曾说过这话,我玩了几天宝马,感觉到他说的话有理,所以就换了。”
张珊感兴趣的问:“谭姐,那你的宝马怎么办?处理了吗?卖了多少钱?”
谭彩玲摇摇头:“还在车库里,闲着没事,我还开它在厂区内兜兜风。”
张珊刨根问底:
“那不是又压了一笔资金吗?”她记起苏雪曾说过地,罗先生自己没落下多少钱,便继续追问道:“罗先生看来很爱旅游,他挣地钱够花吗?”
谭彩玲没有回答,苏雪撇撇嘴,插嘴:“我看,罗先生就是对人太好了。
在别的工厂,工人发的工资只够吃饭坐车,罗先生不仅给工人高工资,还给他们建住宅、修花园。利润都这样吃空了,剩下那点钱,又被他游山玩水,怎么就不想积蓄呢?”
谭彩玲吃吃笑了:“孩子,真是一群孩子。你们懂得什么经济学?告诉你们,一般来说,规模经济有两种模式。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一种模式是:来了一个人投资走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地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
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
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地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地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
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工棚。
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
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
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矿场,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第一种经济模式有现成的例子:那老板是福特。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
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制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繁荣的底特律事诞生了,中产阶级也诞生了。
于是亨利·福特完成了西部扩张。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也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
至于第二种经济模式,现成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拉美,他们创造了一种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至于其他的例子,看看你们周围……
知道么,我们的产品是高档旅游设备、高档野外休闲设备,现在在国内属于高端产品,是有闲阶层消磨时光,享受生命时所有的东西。我们要想打开国内市场,就必须培养内需。
而内需是靠中产阶级拉动的。安子现在做的,就是一百年前亨利·福特所做的事——善待自己的员工、培养一群最忠实的消费群体。否则,我们要像你说的那样发展下去,不久,也会有人指着我们的鼻子,说我们搞倾销。
说到搞经济,你们那些书院里学的东西,全是拉美经济学派的垃圾,最真髓的经济学不是书本里学到的。安子搞得这套,正是稳健扩张的最佳模式,你们不懂,这说明学习得不够。”
这番话令两女震撼,正仔细回味中,谭彩玲的手机响起,她敷衍地到了个歉,抓起电话说了起来。
“嗯,你抵达了吗?”,谭彩玲看了一眼苏雪与张珊,用手捂住话筒,低声用英语说:
“薇薇安刚才回了话,你要的人已登上了飞机,正在向科特迪瓦赶去……什么,你遭到了炮击,怎么会事,严重吗?”
第104章 解救
罗亦安是驾驶着自己的小飞机直飞印度洋,横穿整个非洲抵达科特迪瓦的。飞机才一落地,当地迎接的一名黑人便登上了飞机,喋喋不休地说:“先生,我叫比尔,人们都叫我路子·比尔,我很有路子,方方面面的人我都认识。
您的公司在了我,为你的客人引路,你可以叫找比尔,也可以叫我路子。”
罗亦安显然很欣赏对方的能干,劈头就问:“你能联系上那些索要赎金的人吗?”
比尔忙不迭的回答:“当然,您在我不就是为这事吗?我认识所有……”
罗亦安截断了他的话:“现在。”
“现在?”比尔惊呼道:“先生,您应该到酒店安歌下来,然后,我通知他们您的住址,他们来与你谈,当大家谈妥后,我们再约定交易地点……来,我给您提行李。”
罗亦安固执的说:“现在!”
“好吧,您是大老板,你说了算”,比尔勉强答:“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但我们约在哪里见面呢?”
“随便,让他们告诉我地址,我去和他们谈。”
一通电话打完,罗亦安方在比尔的陪同下爬出飞机。
通过安检时,警察亲热地向北尔打着招呼,同时向罗亦安问着程序式的话:“没有携带违禁物品吗,请申报你的携带的外币,按照我国的法律,外币每人携带不准超过5000美元。”
罗亦安坦然地递上行李,让警察检查。“我身上携带的外币不足1000美元”,他说。
“没钱?那你怎么来付赎金?”海关警察奇怪地问。
“谁说我是来付赎金地?你怎么知道?”罗亦安严厉地反问。
海关警察没有回答。他低下头粗暴地翻动着罗亦安的行李,突然发现箱内有数盒消炎药,他顿时来了精神,清咳一声,正准备爆发,旁边一位海关警察急匆匆附耳低语:“托利,他持的是美国护照。”
“美国护照?”海关警察忘了掩饰,立马换上谄媚的笑脸。说:“先生。
您的行李已检查完毕,请走好。”
罗亦安无言地接过行李,自顾自地走出机场大厅,边走边拨动电话给谭彩玲报告平安。比尔追在后面。喋喋不休地向罗亦安解释。
“老板,这是个小地方。有点风吹草动大家都知道……”
罗亦安招手唤过一辆出租车,拦在车门前。拒绝比尔上车,简短地说:“你被解雇了。”
“老板,你不能这样,这里你不熟悉,没有我,你什么也办不了。”比尔不甘心地叫嚷着。
“有了你,我更加不安全”,罗亦安面沉似水。这时,电话通了,罗亦安稍走几步到一根柱后,将行李箱放在脚下,低低与谭彩玲交谈着。
正在此时,一发不知从哪里窜出的火箭弹击中那辆出租车。轰隆一声爆炸,车子在空中翻个无数筋斗,狠狠地摔落在地上,司机血流满面,不知生死。
爆炸的气浪冲得罗亦安在地上连翻数个滚,闪身躲在一根柱子后,他边探头张望边检查着身体状况。幸好不曾受伤。
正庆幸间,比尔连滚带爬地躲入罗亦安身后,幸灾乐祸地说:“先生,他们是冲你来得。你不该驾着专机来这里,大家以为飞机上某的全是钱,得知你降落地消息,他们全等在这儿了。”
罗亦安伸手轻轻地掐住比尔地脖子,令对方直翻白眼,闪电般搜索完对方的身上,从肋下摸出一支手枪来,三下五除二缴了对方的械,罗亦安挥手将比尔扔在一边。
“他们怎么知道我驾专机来?他们怎么知道我是来谈判的?还有,他们怎么知道我那些地客人的活动路线?为什么我地客人遭绑架,而你安然无恙?”罗亦安一迭声地厉声质问。
比尔喘息着,没有回答。
不远处,几名武装分子开始发起冲击,他们躲躲闪闪,边开枪便跳跃着前进。机场大楼内,包括那名叫托利的海关警察都匍匐在地上,抱着脑袋瑟瑟发抖。刚才地爆炸使原本残缺不全的候机楼玻璃窗更加残破,紧靠着墙边,碎落的玻璃仍在稀里哗啦掉个不停。
罗亦安身子一闪,窜到另一根柱子旁,立脚才定,轰隆一声,有一枚火箭弹击中了那根水泥柱。
比尔连滚带爬地再度躲入罗亦安身后,他前脚才到,罗亦安嗖地再度窜出,举起那枝缴获的手枪,当当当当连开四枪,与闪身回到了柱子后面。
“这些人早就等在这里了吧”,罗亦安用枪抵住比尔的喉咙,杀气腾腾地问:“刚才在飞机上你为什么不说?”
“别开枪”,比尔高举着双手:“你知道,刚才的袭击,如果我在车里,也早被炸死了。我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罗亦安再度跳了出去,连开数枪,复闪身回到柱后,滚烫的枪口再度抵在比尔下巴上,令比尔的喉咙扬起,边冷冷地注视着他边问:“我的客人怎么被绑架的,当地若无人透露消息,他们怎会到了绑匪手里。”
比尔听着外面断断续续地冲锋枪响,快嘴快舌的分辨说:“先生,被劫的并不是只有你们一家公司,只是他们赶巧被人兜捕上了。你也知道,我们这些当地导游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替人带路,替人谈判。先生,这几天来的人并不是只有你一家公司,他们都遭到了袭击。不过他们都带着人群保镖,所以打退了袭击。孤身一人来这儿的,只有你一人,在飞机上,我不是催你快走吗?先生,你耽搁了太多的时间。”
罗亦安叹了口气,不管比尔是不是绑匪的内应,这个国家体制如此,他一个外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而此后地交涉,还必须依靠比尔。感觉到自己恐吓够了,罗亦安放低了枪口,也放缓了嗓门。温柔的问:“请问,你的枪里有几颗子弹?”
比尔打了个寒蝉。罗亦安这句问话比刚才的厉言厉色更让他心惊肉跳,眼前这个男人充满绅士风度的用柔和的语调询问着最暴力的问题。令他毫不怀疑对方的冷血。
“十五发”,比尔颤悠悠地回答:“上帝啊,你真是那个公司地老板吗?啊,他们竞排一个杀手来谈判!”
罗亦安收回了枪,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动静,没见他做什么姿势,他的身影突然自比尔眼前消失。不一会儿,比尔听到连续几声枪响,这枪声飘忽不定,忽而在前忽而在后。不久,罗亦安猫着腰,腋下夹着一只陈旧的火箭筒、两支k47跑了回来,另一手还紧紧拎羞他地行李箱。
“拿着”,罗亦安甩给比尔一杆K47。自己则卸下另一支步枪的弹夹,检查着子弹情况。
外面地枪声渐渐稀落,比尔一拽罗亦安说:“快走,他们看你有了长武装,正在调整部署。我们去机场的西头,那里有个停车场。我们找一辆车,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罗亦安没有选择,他命令道:“前面带路。”
两人借着柱子地掩护,躲躲闪闪的跑出门厅。罗亦安跳了出去,发疯似的打光了弹夹内的子弹,压制住对方的火力,随即,跳跃着,尾随着比尔向停车场跑去。
罗亦安身后的枪声哑火了一段时间,直到他跑进停车场,对方才反应过来,连续的朝这里开枪。子弹嗖嗖的飞过他们左右,停车场上首当其冲的几辆车顿时被打成了筛子。其中,一辆车内还坐着一名黑人司机,也被打成了渔网。
“快来”,比尔躲石一辆破旧皮卡边,冲罗亦安挥手。那皮卡已经发动着,司机正被比尔用冲锋枪顶着脑袋。
罗亦安将行李扔上皮卡车斗,抛掉了那杆K47,一个箭步窜上车斗,边从腋下抽出火箭筒边大吼:“开车。”
汽车轰鸣而去,罗亦安一抬手,冲停车场内打残的那两辆汽车射出了火箭弹。
轰隆一声,汽车爆炸引发的大火与烟雾挡住了追兵。皮卡车窜出停车场撞断了机场口护栏,冲上了高速公路,泡尘而去。
喘息才定,比尔扭头冲车斗说:“你的飞机……”话才说一半,他愕然地发现,车斗上已无人踪。
“掉下去了?”比尔担心的自语,忽然,后车门开了,在飞驰的车上,罗亦安如履平地的从车斗边跳入后坐,一脸轻松的将行李扔在后座上,拔出手枪,检查着弹夹。
比尔目瞪口呆,罗亦安不慌不忙地数完子弹,咯噔一声将弹夹重新装上,语气淡然的说:“还有四颗子弹,眼前只有两个人。”
说着,他一把抓住比尔手里K47的枪管,不由分说地夺了过去,卸下弹夹。他一边清点着子弹一边仰脸问比尔:“你刚才说什么?”
比尔连咽几口吐沫说:“我想说的是经过了这事,你那架飞机恐怕要被机场扣下了……飞机上没什么重要物品吧?”
罗亦安嘲讽的撇撇嘴:“飞机是来接人质回国的,他们扣不了。当然,飞机上也没有其他东西。”
罗亦安干脆利落的装上K47的弹夹,掏出另外一个手机,拨通了秘族金人系统的非洲负责人。名义上,罗亦安的新天地公司由数家公司令资组建,这些令人体系内的空壳公司不仅仅是挂名,一年来它们曾通过新天地公司走过多笔账目,用于漂白收入。虽然自史潘森撤离国内后,外资方只留下了一名财务做摆设,不再过问公司的运营,但这次公司出事。金人系统一点表示也没有,实在不像话。罗亦安不甘心让对方光拿钱不办事。
电话( 秘界(秘界寻奇) http://www.xlawen.org/kan/4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