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37 部分阅读

第 37 部分阅读

    就什么也看出来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可是也有大好地机遇啊,前两任书记、特别是在王三平书记的手上,玉平公社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基础,无论是干部的水平,还是群众的素质。我认为起点还是不错的。其中我们鱼湾大队,在这里面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只要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再用对几个人,咱公社的工作,肯定还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到了那个时候,玉平公社我看还能再出来第三个副县团级领导。只要工作上去了,这不是什么难事!”

    “恩,说得有点意思。你再说得详细一点,比如说该用那些人,该做什么事。我看看你这个北京上了几年学的大学生,都接受了什么新的观念。也给我换一换脑筋。”文彬赞许地点点头,鼓励他继续往下说。

    “比如说,现在咱公社的胡云珍副书记,就是个可用之人。他的农村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也精明能干。他是一个二性子人,只要你把他笼络好了,他绝对会你好好干。你要是惹着他,那就是你的一个大麻烦。我们是一个村的。他的性格我了解。他要是着急了,可就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能折腾得你连睡觉也睡不好,就别说工作上想出什么成绩了。至于我三姐夫马柳平,那就不用我多说了,这几年他在村里做的工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咱地委的郭天明副书记,也知道玉平公社鱼湾大队有个叫马柳平的后生,把一个穷村子搞得红红火火的个好汉三个帮嘛,大家拾柴火焰才能高啊。公社有了他们两个人做你的村里我再出一点力,以那个贸易公司为依托,先把我的

    吧,玉平公社的工作,想不出成绩我看也难。还是I的。”吴永成给文彬勾绘出了一幅玉平公社未来的美好蓝图。

    鱼湾大队,文彬并不陌生,因为两件事情,他曾经去过那个大队两次。不过,对他来说,那两件事情都不算什么好事。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并不是鱼湾大队不好,而实在是他遇到的这两件事情不巧。

    客观地说,他对这个大队,还是很有好感的。大队的积累在全县所有的大队中位居第一;社员们的人均收入,在全地区的位置,估计也下不了前三名,这还是村里的不少社员怕露富,打了不少埋伏的。

    要是玉平公社所有的大队,不,有一半的大队,能达到鱼湾的那种程度,就好得多了。王三平怎么上的副县级?还不就是因为不少人说他能紧跟形势,大胆开拓,一年多的时间,把整个公社的人均收入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吧。细想一下,的确,鱼湾的蚯蚓喂鸡、喂猪,在全公社所带来的影响就不小。起了很好的作用。那些统计的人均收入数字里面,社员们的副业收入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当时的副业主要就是喂鸡和喂猪。编柳条筐、上山采野味什么的,季节性很强,也卖不了几个钱。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以前一边上学,一边顺便还把一个鱼湾村、给带动地发展了起来。要是他真的能专职干上这个村里的干部。也不用他多干,有个一半年的时间,就能影响、带动不少的大队。老百姓是最注重实惠的,挣钱、发财不用人怎么教,自己就抢着会去学。到了那时侯,自己再组织全公社所有的大队干部,到鱼湾村开几次现场会,几年下来。整个玉平公社不就

    “你说的这些不错,很有一些道理。我也知道,自己以前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缺乏农村工作地经验。所以下来后,就一直注意和原来的一些老同志搞好关系。老胡这个人吧,工作有一套经验又丰富。我就很敬重他。可这位同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是对我阴阳怪气的。公社革委会的张主任,又常年病假、不上班,听说最近活动的想回县城工作。人手紧缺呀。马柳平倒是个很能干的同志。我原来也有个打算,想把他这次调整时,向县里地领导推荐,提到公社当个副主任,专门搞社队企业。他搞企业还是有经验的。但又担心他走了后,鱼湾大队怎么办?现在你愿意回来接手,那就最好不过了。哪怕就干个半年三个月。也能有个回旋的余地了。”文彬也对吴永成诚恳地说。一个大学生,不管他因为什么原因。也不管他是为了什么动机,只要肯回到村里来做一个村官。还是在他文彬领导下的村官,这本来就是一个大新闻。只要有记者能注意到,在地区和省里的报纸上发一条新闻,这个吴永成出了名,他文彬也跟着沾光啊!对,不管想什么办法,也得把这个后生留下来。当这个鱼湾大队的村官。

    吴永成从文彬的办公室出来时,文彬一直把他送到了门口。一反常态地、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就像欢送什么高级领导或长辈似的,还一再说:“那个事情,我会尽快和县里的领导请示、汇报地,这是个新生事物,也是个好事嘛!估计县里肯定会支持的。以后有什么事情,你就直接来公社找我。我随时欢迎你。”

    胡云珍地办公室和文彬的隔两个房间,当吴永成被文彬送出来时,胡云珍和马柳平早就等在了胡云珍办公室地门口.不多回去了,急忙探出头来,迫不及待让吴永成进去。

    吴永成知道他们的心情,进去后,简单地把他和文彬的对话说了一遍,着重强调了对胡云珍的夸奖.

    “五儿,那你听文书记的意思,是不是已经同意了让我回公社来呢?”马柳平在一旁光听见吴永成夸胡云珍了,对他却很少提及,也着急了,急忙插嘴。

    “文书记对你评价不错,应该没问题。他也说了,准备早日和县里的领导请示、汇报。时间也不早了,有什么事,咱们回去再说吧。”吴永成觉得既然已经和文彬的谈话、达到了自己的目地了,再留在公社,也没什么好处,就和他们两个人告辞,准备自己先回去了。

    “五儿,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其它地方跑跑啊?”胡云珍到底是比马柳平层次高一点,时刻能抓住事情的本质,光在这里和文彬谈,是不能保证是否绝对有把握办成这件事情地。这事尽量得万无一失啊,要不耽误了,又得等几年。县里提拔、调整人,可不是什么时候想提拔就提拔啊。那也得等着个口才行哪!

    “对了,就是今天下午吧,胡书记,咱们为了双保险,你再和我三姐夫到县里跑一趟,去找一下县委的李书记,他不是说过、要把咱鱼湾大队定为他包的点嘛,你们再去汇报一下近一年的工作。李书记那个领导,挺平易近人的,他对你们两个影响又好,把你们的想法,再和他说一下,估计效果还要好。时间上也来得要快。这样让领导们在考虑人事调整时,对你们就先有个印象。这事情得抓紧,咱们谁也不知道、人家县里的领导什么时候开会,研究人事问题啊!要是晚了咱就白费那劲、瞎耽误工夫了。”

    “五儿,那人家李书记那么大的官,咱敢和人家说这事情吗?他可是全县的县委书记啊!我也只是去年在咱村里,只见过人家一次啊!”

    第四十八章 代理支书

    马柳平听吴永成说,要他们两个去县里找县委李书记.把这个事情说一说时,他的头立刻就大了:我的天神神呀,人家那可是县委书记呀!是咱永明县、全县几十万人的父母官呀,那是说找、就敢找的吗?

    咱们的这个马柳平同志,虽说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当了公社的干部也有些日子了,可他主要是在村里兼职呀,和县里的领导们接触的机会很少。他的官本位意识,还残留在一个村里老百姓的层次上,或者说稍微要比他们高一点点。像县委书记这样级别的县级领导,他也就是在去年搞村里的那个喷灌时,在他们的村里,见过县委的李书记两次。当时也是人家问什么,他回答什么。紧张得出了一身的汗。幸亏胡云珍也在旁边,要是光他一个人的话,估计能把他吓得晕过去。回去以后,他的婆姨三女子问他,人家县委书记和他说什么了,他竟然一句话也记不得了。脑子里就象灌进糨糊似的,连自己怎么把人家领导们送走的、自己又怎么回到家里的,也记不清楚了。

    现在一听吴永成说,竟然要自己去找县委的李书记要官,他的腿肚子,马上就哆嗦了起来。这不是自己去找死吗?闲得再没有个事情干了?真是的,他这个小舅子,怎么什么也敢想啊?!你当人家县委书记是谁?是你吴家的什么表亲吗?想找、就找啊?真是异想天开。上了几天大学,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太狂了吧。胆子咋就变得这么大呢?!真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吴永成也理解马柳平地心情。村官和县官的差距太大了。别说现在的农村干部朴实、憨厚,就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后,农村里的一些村干部,见了县里的领导,也是吓得手脚没处放。在他前生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那是他包的一个下乡点,属于典型地小山沟。

    有一次。县委、政府的领导要下来,对乡里的一项工作进行检查,必须进村,就抽中了这个村。当时,乡里的领导们,为了保证不出一点差错。把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让那个支书都死背了下来。吴永成自己还搞了两次彩排,效果还不错。

    检查开始时,县里的领导见这个支书挺紧张地,为了缓和一下气氛,随口问他:“你的家里有几口人哪?”

    “六百三十五口,其中外出打工的,有一百四十三人。”那个支书反应倒也挺快的,张嘴就来。

    旁边的领导们哄堂大笑。那个支书赶紧拘谨地、也陪着大家笑。他还不知道人家笑什么!

    吴永成瞪了他一眼,只好很尴尬地给各位领导们解释:“他太紧张了。刚才说的,这是这个村里的人口总数。”

    县里的那个领导理解地点了点头:“没关系的。不要紧张嘛。那你家里种多少地呀?”

    “耕地两千六百亩。其中旱平地一百一十亩,坡地一千七百亩。山地七百九十亩。”那个支书根本就没有看见吴永成的眼色,还是机械地回答。说得倒是挺流利地。

    好多的地呀!你一家人,才几口呀,就是把你们累死了、能种得过来吗?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晕,这小子报地还是全村的耕地总数呀!

    “三姐夫,没事地。他们县里的领导们,也是人哪!你是和他们接触得少,所以。才觉得他们挺神秘的。到了李书记那里,你要是实在紧张得不敢说话。就让胡书记给你说,你就站在一边听,这该行了吧。你看呢,胡书记,这样行不?”

    人的胆子,不是一会就能培养起来的,这得他自己首先克服了心理的障碍才行。心障不存在了,其他的什么也就好说了。现在事情急迫,也来不及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了,只能就这样从权了。

    打发胡云珍和马柳平骑车去了县城,吴永成也就准备回家了。昨天从学校回来,单独和家人在一起地时间,还不到半天。家里鸡呀、猪的喂地不少,既然回了家,自己能帮家里多做点活计,他的父母也就能多歇一会。他们的年纪毕竟大了。太劳累了,身体也会吃不消的。尽孝,不能光在嘴上溜呀,得看实际行动。

    临走时,吴永成到公社的公安员办公室,和老步打了个招呼。

    老步同志每天在这里闲着无聊。公社的人,他也一般不和他们主动接触;人家见他是地区下来的,整天除了到灶上吃饭,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以为他是架子大,和普通老百姓没话,一般也不过来打扰他。

    好不容易现在遇到个吴永成,能和他说到一起,可没说几句,人家后生就被***胡云珍拉走了,心里觉得挺失落的。

    这会,他正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擦着他的枪。见吴永成进来,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连忙大叫:“小吴,你们忙完了?赶快进来,坐!咱们还没有说完哪。接着再聊!”

    当他听吴永成说要回去时,失望得又拿起了放下的枪,“着什么急呀?不是刚出来不一会么?那你以后有了时间,就要来看我啊!咱们两个把那个码脚印破案的法子,好好总结一下。这也算给国家办大事啊。”

    吴永成见他一副满脸失望的样子,本来想改变主意、留下来再陪他聊一会。可又一想,家里有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老步相处的机会,以后有的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只好抱歉地朝老步笑了笑,转身、骑车离去。

    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马柳平兴冲冲地跑到吴永成的家里,告诉他:他和胡云珍下午到了县城,还真找到了县委的李书记。

    李书记还能记得他们两个,一见面,就关心地问起了喷灌的情况,还对他们的那个蚯蚓养殖基地很感兴趣,鼓励他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当马柳平鼓起勇气,把近年来鱼湾大队取得的成绩,向李书

    汇报,并提出自己想回公社上班,如果可能的话,请一下他的进步问题。

    李书记听了沉吟了一会,问他有没有想好、让谁继续当鱼湾的支书时,胡云珍乘机插口,说起了吴永成这个大学生的事情。顺便把自己也夸了半天。

    李书记对吴永成倒还有一些影响,得知这个大学生、愿意利用搞社会实践的时间,接手当这个村官,也是颇出意外。连声称赞,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值得大力提倡。对胡云珍和马柳平提出的要求,答应考虑、考虑。

    马柳平一口气说完后,还再三感慨地说:“人家李书记那么大的官,一点的架子也没有,去年的事情还能记得呢。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还给我们一人散了一根好纸烟。真是个好领导啊!”

    的确,当时的领导干部,还是和基层的老百姓能紧密联系的。不象十几年后,个别领导干部嫌贫爱富,专门联系的是一些私营企业的大老板,民生疾苦却扔在了脑后头。据传闻,有的年上缴税收上千万的私营企业老板,敢踢开门、直闯地委书记的办公室,可见其气焰何其嚣张。这也都是那些领导们惯的。为了经济能上去,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威望。也败这个执政党的兴!说不定他们还吃了人家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新生事物的效应。果然来得就是快。

    三天后,玉平公社党委书记文彬,亲自带着党委副书记胡云珍等一班人,来到了鱼湾大队,在全体大队干部、小队干部会议上,宣布了玉平公社党委的决定:马柳平同志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回公社工作,不再兼任鱼湾大队的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职务;任命吴永成同志代理鱼湾大队的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工作。鱼湾大队的大队长一职由群众大会选举产生。

    本来一个大队支部班子地宣布,有一个公社分管的副书记下来就行了。况且还只是宣布一个代理的大队支部书记。因为吴永成还不是正式党员,他也只能是代理、并主持支部工作。文彬书记亲自带队来宣布,这本身就说明县里、和公社两级领导,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宣布完对吴永成职务的任命后,文彬、胡云珍和他进行单独谈话。征求他对村里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和意见。这也算是一个组织程序。

    吴永成明确表示,他也要参加马上举行地群众选举大队长的活动。说实在的,他并不是反对从上到下的党政分开的这种政治格局,好处肯定多,也不用在这里一一列举。但他在鱼湾大队的这个干部职位上,估计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他要利用不多的时间,来尽量多干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放弃参加选举,群众选上来一个能和自己对路子的大队长。那还好说一点;就怕上来一个自以为是的愣头青,那他处理内部矛盾也得耗费不少地工夫呢。他可耽误不起时间。以后的二十几年里。为什么国家提倡村里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呢,就是这个道理。起码。他吴永成知道以后所发生事情的大势趋向,他地这种一言堂,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结果。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彬书记听了吴永成的要求,还正在考虑这个事情呢:毕竟吴永成他还太年轻啊,也没有在农村工作过的经验,所以公社党委才考虑要重新选举一个精通农村工作的大队长,这对他以后的工作,也是个帮助啊。他怎么就不理解公社党委、和县里领导们的一片苦心呢?!

    这时旁边坐着地胡云珍,马上表态:同意吴永成的想法。并且表示。为了保险起见,他可以亲自来到鱼湾下乡、包点,共同协助吴永成,把鱼湾地工作搞得更好。虽然说,马柳平也可以来这里包点、下乡,但总不能姐夫、小舅子两个凑在一起工作吧,这样对两个人的影响都不好。

    既然胡云珍已经说成这样,文彬想了一下,他的这个想法也还行,起码胡云珍的农村工作经验,是不容置疑的。

    既然参加竞争鱼湾大队大队长选举的要求,已经得到了在座玉平公社领导们的支持,吴永成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正式登上鱼湾大队的这个小小的政治舞台了。虽说只是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沟里,但也这是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可以大展才华的一个平台。也可以说,通过这个小山沟,他就能在这个新的世界,把它作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他辉煌灿烂的人生。

    吴永成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至于他吴永成、能不能得到鱼湾村全体社员们的支持,顺利通过大会的选举,得以当上这个大队长,他倒是不至于太担心。因为现在的全体社员们的选举,不同于十几年以后,农村的老百姓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了的时候。用一句不怎么恭敬的话来说,当时农村的社员们特别听话,只要是上级领导定下的,你说给谁画圈,他就给谁画!他们绝对不会多想一下,这个人选上去能行吗?他是不是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对得起咱们给他画的这些圈圈?

    他们不会去想这些问题。

    多少年来的愚民政策,已经把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磨得没有一点了,他们对这些形式的东西,已经感到麻木了。

    正所谓“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反正不管谁上去那个位位上,自己也得和以前一样的干活;那些皇粮国税,每年该交的,一样也少不了。又何必去多操那个闲心、多管那些闲事哪!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对他当时所处时代国人们、麻木不仁的震惊。

    其实,现在的人们,又能比那个时代强得了多少呢?!

    第四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上)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

    无限好罗哎,

    甜蜜的歌,甜蜜的歌哎,

    飞满天罗喂

    工业、农业,手挽手,

    齐向前罗喂,

    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

    比呀、比蜜甜罗

    明天、明天,

    明天比蜜甜”

    清早起来,吴永成站在自家的院里,一边刷牙、一边听着大队的高音喇叭里放出来的歌曲,心里十分的爽快。

    那一天,在鱼湾大队全体社员们参加的选举大队长的大会上,吴永成作为唯一的候选人,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鱼湾大队新的大队长。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要是吴永成这个预定的候选人不能当选,那才叫意外呢!放在那个时代,这就是算发生了严重的政治事故。必须严肃一级一级地追究。在查出事故的责任人后,是党员的,必须给以严格的党纪处分;是团员的,自然也有团的组织来收拾他们。这样的选举结果嘛,自然是不能算数的。

    这不是什么小事。社员们心里也有底数,知道他们来这里画圈圈,只不过就是走个过场。人家上级的领导们定了的人,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违抗啊?!你要不听,那才叫老鼠舔猫地鼻子——自己找死哪!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吴永成同志正式成为了永明县玉平公社鱼湾大队的大队长。这也正式拉开了他在这个新世界的、人生大序幕。

    序幕已经拉开,出场的锣鼓已经响起,接下来的这出大戏,到底是精彩、还是塌台,那就得看吴永成同志的表现了。

    吴永成自己对他的未来,倒是充满了自信。

    前生乡镇工作十几年,他对农村工作地这一套,可以说。熟得就像自己的十根手指头一样;再加上先知先觉二十多年,什么事情不清楚啊?!更别说自己还是满腹经纶,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好东西呀!那全是自己的前生、后世,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知识呀,可不全是一肚子的屎、尿什么地啊!!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当选的当天晚上。在送走了公社的领导以后,他先召集大队的干部们,开了一个见面会,顺便了解一下村里的基本情况。

    虽说这个村自己也生活了两、三年了。可不在村大队干部的这个位置上,一些村里的具体的数字,是不会太留意、和关心的。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他也只是了解一些大概地皮毛情况。而现在,既然他坐上了这个位位,就得先把自己这一摊子的底子摸清楚,心中有数才能做到布局有方。否则,棋差一着、中盘认输。就不是他地作风了。也实在有损于他吴永成这个穿越者的身份。连这么一个小小地鱼湾大队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想带领更多的农民们、走上富裕之路呢?!

    鱼湾村现在有一千四百九十多口人。其中男劳力三百一十三人,女劳力二百七十五人;耕地三千八百五十亩。山地、坡地偏多,占到了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二还多,有喷灌设施的一千多亩地,属于鱼湾大队的高产丰收田,亩产粮食能达到八百多斤,这在当时的时候,就是山区县里最高的粮食产量了。不简单哪!

    大队集体的主要财产有六间石头、砖接口地窑洞、一台汽车,十三头耕牛,三匹马、五头骡子,大队的猪圈里有十七头半壳子猪、一头老母猪和十一头小猪崽。

    大队的帐上,现金节余留存六万三千多块钱,外面的大队、单位借款一万七千多元。

    看到这些基本的数字,吴永成的心里觉得还算可以。比自己原来预想的要好得多。自从大队的这个农工商贸易公司建立以来,大队的集体积累,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的增加。自己接手的这个摊子,比从一穷二白起步,容易了许多。说句实在话,这里面也有马柳平的不少功劳。

    面对鱼湾大队眼前的现状,吴永成想到应该做的有许多。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

    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整个村里的精神面貌。

    大兴土木、修建新的办公建筑,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或者说还不是当务之急。但简简单单重修几间砖窑,整饰一下,作为贸易公司的办公地点,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上次那个外商来考察,看见村里公司的办公条件,就大摇其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什么公司嘛。大门外挂着几块木头牌子,大门内,一溜六间石头窑洞,院里还有一群小娃娃在大吵大闹、满院跑来跑去的,荡起的灰尘,扬得到处都是。重新修一院办公场所,也可以把大队、公司和学校三者分离开来,做到互不影响。

    其次,他把大队原来通知会议、以及其他事情的那个老头,换了下来,在村里又找了一个嗓音甜润的、十八岁的小姑娘,作为大队的播音员,要求她尽量用普通话来通知、播音。另外花了一百多块钱,让人到省城买了一些留声机上放的唱片,其中既有社员们喜欢听的地方戏,还有年轻人爱听的当时流行的电影插曲等等。

    这样,每逢大队有什么事情、通知大家时,村里高音喇叭传出的不再是那个咳嗽声不断、有气无力的苍老声音。而代之以一个声音娇媚、充满地方口音的悦耳的普通话音。每天早晨和晚饭时候,村里回荡着地方戏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唱腔,或者是当时流行的电影插曲的歌声。

    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你要把要改变时,总会遇到一些不大不小的阻力。这不,

    永成这些小小的创举,一开头,来自各方面的非难就是公开找上门来的,更多的是在背后瞎议论的。

    社员们已经在用各种各样的眼光,来掂量这个年轻的、鱼湾大队的代理支部书记、兼大队长。

    首先上门来的,是那个被辞退了的播音、兼看门老头。

    “你这个后生做的不对。我在咱大队看门,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刚当了大队的个支书,凭什么就不让我在大队的喇叭上喊话了?恩,我做错什么事情了?你给我说一说。咱们得讲个道理吧。你总不能看我老头人老了、没用了、就一脚踢开吧?!啊,你这和当年的地主老财,有什么两样啊?!你还是咱贫下中农的领导干部吗?啊?你得给我个说法,要不我就到大队的高音喇叭上,说给全大队的社员们听,让大家评评理去!”

    虽然他也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的确也干不动了,每次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地通知完一件事情时,总是累得气喘吁吁的,半天也缓不过气来。

    人老了,底气也不足了,不服不行哪!

    但是他就爱听他的那个声音,在全大队的上空回荡;二十多年来,有多少大队的大事、小事,甚至于有关国家的大事,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再通过高音喇叭。告诉鱼湾大队所有地社员们,那也是一种骄傲、一种满足、一种享受。

    那个放扩大器的小方桌,就是他的地盘,就是他的天地。

    他是个五保户,他的一切生活开支,均由大队负责。他给大队看门、和在喇叭上喊话,不挣大队的一个工分,完全是义务的。但他把自己做的这一切。看作是自己对大队应尽地一种责任。现在,有人竟然要剥夺他对大队的这份忠心,真正是太过分了!他能不冒火吗?!多少大队的老干部,对他都是恭恭敬敬的,而他、一个黄毛还未褪尽的小年轻,一上台。就给他来了个毫不客气,要把他赶出他的阵地,剥夺他在鱼湾大队地政治舞台上露面的权利,这不是人家嫌他人老了、快要死了、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么!这、这、怎么能叫他不伤心哪!他难道老得、连在喇叭上喊话、通知个人,也不能了吗?!

    吴永成费了半天的工夫说服他;他的父亲吴有德老汉,也帮着说了不少打劝的话,才把那个老汉哄得走了。尽管还是一肚子的不乐意。

    第二个来找他的、是他在村里找的那个播音的小姑娘,胡丽。她是来撂挑子的。

    胡丽这个小姑娘,长得挺俊俏地。个子不高不矮,一米六左右。两只大眼睛水灵灵的。一忽闪、忽闪地,就像会说话似的。小巧地鼻头。俏皮地翘起;还未曾开口,脸蛋上就露出两个小酒窝来。单薄的衣服下。微微鼓起两个肉团来。

    “五儿哥,你给我找的这事我干不了。你重找个人吧。我走了。”胡丽扔下一句话,转身就走。

    吴永成急了,这都是些什么事啊,一个个的。才几天工夫,还没办什么事情哪,就成了个这样了?!

    “你别走啊,话还没说清楚。你跑什么呀?”吴永成一把拉住了胡丽的手。

    由于心急、用力过猛,胡丽一下子就倒在了吴永成的怀里。而吴永成的另一只手。却不小心就压在了胡丽的胸前。

    六月地天热,人们都是是穿着一件单衣,吴永成隔着薄薄的一层衬衣,感觉到了那一团绵软地温热,他的两只眼睛,从胡丽微敞着的领口,看见一片白晃晃的肌肉,下身立即勃起,硬邦邦的、顶在了胡丽的小肚子上。

    “你干什么呀?快放开我。”胡丽立刻觉得吴永成下身的异样,脸上马上飞起两团红晕,她惊慌得叫了起来,用手极力想推开吴永成。

    “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小心,你别见怪啊!我不是故意的。”吴永成连忙放开胡丽的手,自己站直了身子,远远的离开她几步,借以掩饰自己的窘态。可下面高高顶起的裤裆,还是毫无遮掩的、被刚抬起头的胡丽,看在了眼睛里。她也是个大姑娘了,什么不懂呀?!刚消失的两团红晕,又出现在了脸上。赶忙低下了头,不敢正眼看吴永成。

    “你说你干得好好的,才做了几天呀,怎么就想起不干了?!为什么?你告诉我,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吴永成好不容易、才压住自己那个不安分的欲望,一本正经地问胡丽。

    “他们、他们、他们都在背后议论我,说我是个狐狸精。”胡丽低着头,小声地、扭捏着说。

    “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说、你是个狐狸精?这跟你在大队的广播室播音,有什么关系吗?你抬起头来,大声点说。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嘛,扭扭捏捏的,像个什么样子?你只要能和我说明白,我就同意你、不用再去大队的广播室播音了。”吴永成有些不耐烦了。这都是些什么事啊,还没开始好好地露两手,不顺心的事情,咋就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呢!这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要是自己以后、真再搞点什么大的动作,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动静来呢?!

    “他们是村里的一些社员们啊。他们说,我一个农村的女娃娃学坏了,大姑娘家的,每天在大队的喇叭上,土得掉渣渣,还学人家电台上的播音员,装模作样的,也不害羞;还说我专门在大喇叭上,说话妖滴滴的,是要勾引男人;还有的话更难听,我、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我家的大人们,也不让我再干了,让我过来和你说一声。知道你是好意,想抬举我。可我一个农村的野姑娘,再怎么着,也变不成|人家城里的大学生啊,生就的骨头,长就的命。也就这个样了!”

    第五十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

    吴永成有些苦笑不得。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小事情,也能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看来,现在农民们所缺的,不仅仅是吃、喝、穿、用等物质上的需求,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所缺的东西也太多了。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确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要走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前面。否则,以后就是村里的老百姓富起来了,也是一伙素质低下、为富不仁的“暴发户”。说不定还会助长他们原来隐藏着的劣根性,突然膨胀起来,那自己就培养出了一批新时代下的“畸性农民”。

    富,倒是帮他们富了。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搞不好,就毁在了自己的手里。那自己也算是罪孽深重了,虽然还不能被说成是民族的千古罪人,但估计与鱼佐明同志的名声,也差不多了。

    国家养的那一批政策研究人员,还真不是吃闲饭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呀!果然不含糊。

    吴永成斟酌着合适的词,对眼前的这个姑娘说:“胡丽,你觉得收音机里面的播音员、说的普通话好听,还是咱们以前大队喇叭里、用咱们的土话,喊出来的好听?”

    胡丽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脸上一脸地不解:“那还用问嘛。当然是人家用普通话、说出来的好啦。谁也能听懂。咱们大队的喇叭里,喊出来的土话,那能和人家说的比哪,咱说的简直难听死了。”

    “这就对了么。我还以为你连个好、坏,也不懂了呢!既然你还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要在乎、别人说你些什么哪?他们那是在嫉妒你!知道吗?因为你会说一点普通话,虽然说得还很不标准;但他们连说也不敢说,因为他们就不会呀。你让他们说什么呢?!你看我说的这几句普通话怎么样?”吴永成换了标准的普通话,说了这么两句,问胡丽。

    胡丽被吴永成说得给逗笑了,就是!他们就是在嫉妒自己。全大队就选了自己一个人,到大队地广播室,来当这个播音员。不知道村里有多少、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偷偷的在下面羡慕、嫉妒自己呢!他们骂自己,想让自己也羞得不敢再做了,那就遂了他们的意愿了。哼,那有那么个好事情呀?!我就要说,每天还要说得多一点,还要高高的、在大队的大喇叭上说。气死他们!五儿哥说得对,他们就不敢说,因为他们什么也不会说啊,你让他们开口说什么?!咦。五儿哥地普通话,怎么说的那么好啊。就跟收音机里、国家电台的播音员说的一样。不,比他们说的还要好听!五儿哥人长得好看。个子高高的,又是大学生,电台里的那些播音员,肯(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