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64 部分阅读

第 64 部分阅读

    “小吴,你明天就和市农业局的技术员回你们村一趟,如果你能解决了省城人民吃菜难的问题,你就算立了一大功了。恩,就坐我的车回去。”

    第二十三章 没人种地了?

    吴家的五儿在省里头当大官了,还是坐着一辆两头平车’回来的,快去瞅瞅吧!”

    吴永成刚一回到鱼湾村,把一起相跟着来的L市农业局的技术员安顿在村委会,还没顾得上回家看一看他的爹妈哪,整个村里的老百姓,就都知道了他是坐着省里的小轿车回来了,并且有人还有鼻子有眼地

    说他已经在省里当了什么什么的官了,一会儿,村委会的办公室便给闻讯而来的人们围了起来。

    “吴书记,你刚回来啊?是不是这次回来能多住几天呀?”

    “五儿哥,你从省里给咱村里带回来的是些干什么人哪?是不是要到咱村里来搞投资的?”

    “五儿叔,你当了省里的啥官呀?咋不见你回来时保卫你的那带枪的警卫员呢?”

    “五儿,咋就你一个人回来了?你四姐呢?她没和你一块回来?她现在在北京当了啥官了?”

    众人们围住吴永成,亲热地

    叫着各自认为合适的称呼,七嘴八舌地

    和吴永成打着招呼。而把那两个市局的技术员和司机完全晾在了一边。

    尽管大家喧杂的声音,一下子涌向吴永成,把他整得头晕脑涨的,也不知道应该先回答谁的问题,但他的心里还是觉得热乎乎的。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一种不含任何的虚情假意、而只是充满了朴实的、乡情的温馨。甚至于他们亲密的问候中,还包含着一股浓浓的黄土地

    气息。

    虽然他从学校里一毕业以后,无论是过去在省委办公厅工作、还是现在L市市委工作,由于一直有渠月莲的关照,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基本上也算得上是一帆风顺了。但他总是觉得有一种异地

    为客的感觉,只有回到这里,他的身心才能完全彻底地

    得到解放。在他地

    心灵深处,他把鱼湾隐约地

    当作了他自己生活的全部。鱼湾现在成了他再生以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与他地

    生命、呼吸相紧紧联系的一体。

    “大家先别忙着和我打招呼呀。那是我从L市给咱们村请回来的农业技术专家。是咱们村地

    客人。把客人们扔在一边可不是咱们村的待客之道呀!那谁。是曲乐嘛,你先把咱们的客人、带到村委会的客房里休息。让他们洗刷、洗刷,歇一会。完了。你再去叫一下我的二姐夫,让他赶快回来。我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和他赶紧商量呢。”

    “农业专家?搞什么的呀?他们是来给咱们讲怎么才能让咱的枣树多结枣吗?还是能让咱地

    鸡多下蛋呀?”这两年村里的老百姓们。尝到了喂鸡和栽植枣树的甜头了,一开口就是他们的鸡和枣树。那可都是钱呀!老百姓别的不信,就是信自己地

    眼睛看到的。他们也最讲究实际。市地

    农业技术员前脚刚迈出村委会办公室的门,早已忍耐不住好奇心的农民们,就开始问吴永成了。

    “这次我请来地

    专家,既不是给大家讲怎么喂鸡的,也不是教你们怎么才能让枣树多结枣的。他们是专门来教授大家怎么才能种好菜的。”不知怎么回事,说话从来利利索索的吴永成。面对自己熟悉的父老乡亲们,现在一句话说得倒有点像说绕口令,罗里罗嗦的。他就是想和大家多说一会,享受享受这种久违了的、温馨的乡情。

    “嗨,吴书记。你怎么出去工作没几年,思想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呀?你看大家谁还种地

    呀?还种菜呢?!你的思想落后了啦!”一个年轻人笑嘻嘻地

    和吴永成说:“咱们村里大部分的人。现在都成了红枣食品厂的工人了,每个月大家都是按月领工资,和城里人一样了。以后就没人种地

    了。有了钱。我们都到粮站买粮吃,再也不用一年四季累得就跟那牲口似的,在地

    里捣那土疙瘩了。马书记说了,我们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比大学毕业以后的国家干部领得还要多呢!这还是刚刚开始,等过两三年,工厂发展大了,加上我们每年的分红,那个收入呀,比咱们县的县委书记的工资还要高哪!”

    “高个屁!都像你们这样还不到下班的时间,就全跑到这里来看热闹,那厂子里的生产怎么能上得去呢?还想挣和县委书记一样的工资哪?做你娘的白日梦去吧!”门外面传来了一连串的臭骂,马林随着声音进来了,随即和自己的

    笑着打招呼:“五儿,刚回来吧,还没有回家去看一来是不是又给咱村里引来了财神了?”

    吴永成脸上带着笑应付着他的二姐夫,心里却是一沉:怎么二十几年以后才出现的农民弃地

    外出打工的事情,提前就发生在鱼湾村了?真是怪事了,村里的集体经济和个人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二十年后全国农村的一般水平,这种坏现象倒是来得挺快的。这个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啊!

    “你们还不回去厂里干活,难道就等着到了月底、让我扣你们的工资吗?”马林转头又朝那些拥挤在办公室的人们喊了一嗓子。

    “走喽,上班去喽!要不然马大厂长该扣咱们的工资喽!”

    “对,快点走吧。马书记要单独向小舅子的请示问题了!五儿,一会到咱们的厂子里来看一下。看看咱们农民自己办的工厂,和你们城里人办的有什么不一样。”

    众人们嘻嘻哈哈地

    拥着出了办公室。

    “二姐夫,是不是村里不愿意种地

    的人还不少?”吴永成也没有顾得上问马林工厂的管理为什么这么混乱,直截了当地

    先问他关于农民们种地

    的事情。

    “今年倒意思不大。咱们的工厂大量地

    用人,也是在春季庄稼都种下去以后才开始的。到了明年估计就很难说了。因为现在咱们厂子里有二百多个工人,基本上都是村里的强壮劳力。外村的找关系、投门子的想进来,我一个也没要。咱们村办的厂子,用人当然要首先用自己村里的人。要不然大家以后还怎么看我们这个班子?!咱鱼湾村的支部和村委会,那当然是为咱鱼湾的老百姓服务了!现在咱这个厂子里的效益还不错,每个月人们都能拿到七、八十块钱,比种地

    强多了。人们又不傻,以后谁还愿意种地

    呢?!”鱼湾村的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鱼湾红枣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林不以为然地

    说。

    “那要是农民们都像咱村里的人们一样,都不种地

    了,那我们以后吃什么哪?起码到了明年秋后,你这个村里的国家征购粮食又怎么完成呢?国家的征购粮任务,你都完不成,乡政府要你这个村里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又有什么用呢?”吴永成马上反驳他的二姐夫。他可不能让马林有了这种糊涂思想。他是一村之主,村里的老百姓本来有了这种错误想法,就已经是很不对了,极需要乡村干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来纠正。而他这个主干再犯了糊涂,那就更麻烦了。

    “五儿,你怎么在省委领导身边工作,脑子反倒不如以前那么灵动了?!咱们村的人们不愿意种地

    了,不等于全国的农民们都不种了呀?只要咱有钱,什么粮食不能买呀?!白面、大米、小米,农贸市场上、粮站里,那粮食多得是,还有咱挑来由咱拣哪!不好的咱还不要!你还愁明年我们给国家交不了那一点征购粮?!真是的,还要愁得你晚上睡不着觉呢?!人家咱乡里的文彬书记,前几天还在全乡的干部大会上表扬了咱村里,要乡里各村都像咱们村学习,大搞村办企业,用他的话说,只要有了钱,咱乡里一颗粮食没有也不用害怕,就是全国的农民们都不种地

    了,咱还可以从外国进口粮食。外国的小麦,比咱们国家的玉米价钱还便宜哪!咱们就可以每天吃白面,早晨是白面拌汤,中午是白面掐疙瘩、猪肉菜,晚上在吃白面烙饼、白面汤。比咱们整天价吃那小米、玉米的强到天上了!”马林开导着他的小舅子。他就有些奇怪了,怎么以前挺聪明的一个好后生,在大城市里才呆了几年,就变成个这样子了?连小学生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

    怪不得他的二姐夫也是这个想法呢?原来是玉平乡的乡党委书记文彬为了大力发展各村的村办企业,才用了这么极端的宣传口号。这种口号吴永成在他前生的时候,也给农村的人们讲过。那也是一种工作的需要。没想到到了现在,自己又得想办法再给纠正过来。真是郁闷啊!

    第二十四章 种地也能发财!

    二姐夫,怎么咱们的那个红枣加工厂刚刚投产才半年就有了二百多工人,能用得了那么多人吗?规模不小了啊!”吴永成没有接着刚才的话题说,而是又问马林关于工厂管理的事情。

    “嘿,人嘛,哪还能有个够?反正是人越多,厂子越红火呗。我还嫌咱们的厂子规模还小呢!你没看见人家的那国营大工厂,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的人?!那才叫有气魄呢!等过一两年,咱们的厂子效益更好了,我还要到外村去招工人哪!等过上十几、二十年,咱们村的这个红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要办成全县最大的工厂,工人起码要上了一千人。你想想吧,到了那个时候,咱鱼湾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啊!”马林满怀信心地

    给他的小舅子展示鱼湾村的未来。

    倒!他是这么理解办工厂的呀!吴永成一时为之气结了。

    “二姐夫,自从这个厂子开工以来,香港的那个亦意来过没有啊?你们开过几次公司的董事会议啊?”吴永成就纳闷了,马林这个刚放下锄头把的农民不懂得管理企业,倒还能理解。可亦意怎么说也算是个资本家的子弟呀,他不应该不懂得这些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的道理呀!

    “奥,你是说香港来的那个小资本家?那小子就是今年正月十五工厂开工的时候来过一次,他说还要到省城去看你呢?怎么,他没有去?后来他就一直没有露面。只是打来几次电话,简单地

    问了一下生产正常不正常、效益怎么样。我还让他多过来几次,自己看一看。他说你吴永成在这里遥控指挥着,他放心着呢!你不说那个董事会。我倒忘了,我还是那个董事会的董事长呢!嘿,开什么会呀,除了亦意那个香港资本家以外。就是咱村里的老百姓,我就是董事会的一把手,我说了就等于开过薰事会了。有什么值得开的呀?!瞎耽误工夫!有那时间。厂子里还能多装几罐红枣汁呢!这会儿,可不比农业社地

    那会磨洋工了。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这是人家报纸上整天价宣传的。说人家现在的深速度,就是这样干成的!”

    嗨,说他知识浅薄、素质低吧,他还知道个时间就是效益此类地

    名言和深圳速度呢!说他见多识广吧,他把个企业管理和董事会,能理解成个那个样子。也真是服了他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吴永成是怎么也不能让马林同意村里的老百姓们放弃种地

    的。他知道,不论在那个国家。吃饭是最大地

    民生问题。再过二十几年,国际粮食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国际社会一直担心的粮食危机将出现。粮食价格不断攀升,市场恐慌不断蔓延。各国为了保障本国的粮食供应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纷纷采取限制粮食出口、鼓励进口地

    措施。粮食从此告别了廉价的时代。而粮食价格上涨、供给偏紧将普遍化、长期化。

    多少年来,老百姓中流传下来的有一句老话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想养活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靠别人,那是永远也靠不住的。还得把主动权牢牢地

    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姐夫,地。绝对不能丢!那是咱们农民的根本。农民不种地

    ,那就跟军人不能上阵打仗一样。我并不是反对咱们农民不能开工厂,这个你是知道的。可我坚决反对像你们这样光顾了开工厂、就把村里地

    地

    都荒废了的做法。这个不是什么发展的正道。自古以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离开了农业,这个国家注定发展的气数不会太长久地。二姐夫,种地

    扔不得!更何况种地

    也同样可以致富呀!我这次回来,请来了L市农业局的农业技术专家,就是帮助咱们村靠种菜来致富地!”吴永成严肃地

    对马林说。

    “哼,咱们村里那么多的农民,你听说过谁是靠种地

    能发了财的?恩?除非你是像旧社会地

    地

    主老财周扒皮一样,半夜起来学鸡叫,靠剥削农民们来挣那黑心钱!种菜,哼,那就更扯球蛋了。一斤菜才卖几分钱呀,费心费力的,灰孙子们才愿意做那些事情哪!”马林不相信地

    撇了撇嘴,不服气地

    说道。

    “你说的那是种一般的大路菜,那效益当然低了。我要准备在咱村里搞的是大棚温室种菜,都是反季节蔬菜。用这种办法,就是在

    能继续种夏天才能吃到的蔬菜。一般咱们这里以前不南方的细菜,也可以在大棚里种植。一年到头,地

    不歇,菜还能卖到好价钱,你算一算,这样种地

    ,发不了财才见了鬼了呢?!我敢打包票,一年下来算总帐,收入绝对不会比在工厂里当工人挣得少,甚至有可能是当工人的几倍哪!”

    “大棚温室种菜?我没听说过。前年到省城,光听他们说过有冬天在温室里能栽花的,这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还能在里面种菜。真是个稀奇事情。不过,五儿,在你说的那个大棚温室里种菜,那花的钱肯定少不了,那个大棚里种菜的技术上咱谁也不懂。奥,即使费尽心机好不容易能种出几棵菜来,那菜的价钱肯定也不会低,普通的老百姓谁能吃得起啊!再说了,这蔬菜那玩意,可是个娇嫩东西啊,它可不比粮食能放,特别是在冬天,搁几天要是卖不了,那就烂成一堆了,你就是白给人家,也不会有人要的。风险太大啊!我估计这事情闹不成!没有几个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干这种事情。五儿,现在村里的地

    都承包给了个人了。人家自己的地

    里愿意种什么,那是人家的权力。我们当干部的可不能随便干涉,就是说了,他要是不愿意,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现在的农村工作难闹呀!!”马林仔细分析着,大摇其头。

    “只要你的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这个不是什么问题。那会儿你不是说,估计到了明年有不少人不想再种地

    了吗?可以在这部分人身上先做工作嘛!和他们协商,收回他们承包的土地

    来,由集体统一经营,免除他们应该承担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费用,这笔钱也由集体统一负担,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他们一点补偿。特别是咱们村那一千多亩铺设有喷灌和滴灌的水狡地

    ,更要集中连片使用。如果有不愿意放弃种地

    的人,那就以他的地

    作价入股,一年下来参与分红。总之一句话,那一片大棚温室蔬菜地

    ,是必须由村委会集体经作的。这样便于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流程管理。”吴永成把自己的操作思路,详细地

    给马林解释了一遍。

    马林听得渐渐有些开窍了,他一改刚才的那副样子,一本正经的问吴永成:“五儿,那你说咱们到底该怎么办?你是在省里工作的,和人家省里的大领导们接触的也多,知道的事情,也比我们这些村里的平头老百姓知道的要多,你就教教姐夫吧,你的二姐夫是一时没有闹明白,可不是那什么四六也不懂的蠢材!”

    既然现在马林的思想已经通了,那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多了。吴永成建议他把原来在前几年大队的时候蔬菜种植队的那些老把式,再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专业的蔬菜种植专业队,专门搞这个大棚蔬菜的种植,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大棚蔬菜一时还见不到什么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参照红枣加工厂工人的工资,给他们每月发放工资。等一两年后,大棚蔬菜见效后,再考虑是不是根据每个人管理的大棚所产生的效益,一年下来,发给数量不等的奖金。

    同样如此,再抽调种地

    的老把式,组成一个粮食专业生产队,把村里以前买回来的一些小型农业机械配给他们,粮食的品种,全部选用国家农科院研制出来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由集体再添置一些新型的农业机械,改变以前那种地

    里受大苦、产量却一点也上不去的局面。粮食专业队的待遇和蔬菜队的一样,不过他们的年底奖金,却不用等一、两年以后,可以从明年春天就可以考虑实施了。

    这么一来,除了在村里的贸易公司和红枣加工厂上班的人以外,其他种地

    的人,也基本上算是为集体而种地

    了。全村的农民们,所需要承担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的所有费用,也一点也不用自己来承担了。

    “五儿呀,这么一闹,咱不是又回到了以前的公社那会儿的样子了吗?这是不是在搞倒退呀?别再和人家中央唱了反调吧!?”

    第二十五章 成了个农业专家?

    林听了吴永成给他讲的那一堆安排意见,刚开始的时句句有理,可越到了后来.就越觉得他讲的这一种模式,怎么就那么熟悉呢?

    他仔细一琢磨,马上就惊叫了起来:“五儿呀,这么一闹,咱不是又回到了以前的公社那会儿的样子了吗?咱们这是不是在搞倒退呀?可别再和人家中央唱了反调啊!?我怎么越听就越觉得好象又回到了生产队吃大锅饭的那个年代呀!咱可别犯了政治性的错误,这可是原则性的大事啊!我这个村里的逐步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官丢了倒不要紧,大不了我再买一辆拖拉机、跑运输挣钱去,可要是这么一整,祸害了一村子的老百姓们,那咱就办的,那就不叫人干的事情了啊!”

    吴永成哑然一笑。他的这位二姐夫马林这几年的干部算没有白当啊,政治上也成熟了不少,还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糊弄了的。

    “二姐夫,你还是平时党的政策和政治理论学习得不够啊!这怎么能和以前生产队时吃大锅饭的那种形式一样呢?你没听咱们的邓副主席讲过嘛,‘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你在以前的时候肯定学过这么一段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得活学活用,绝不能教条地

    死搬那一套,否则真理也就成了挂在墙上的画了,只能看而一点也不管用。北京的房山县,你听说过吗?人家那里里中央多近呀,可人家现在还是搞的集体时候的那一套,土地

    归集体统一经营。村民们集体劳动,年底统一分红。难道人家就不害怕犯政治性地

    错误吗?那肯定不是的,前几天他们的先进事迹还在内部参考上登载过呢!什么事情也要一分为二地

    去对待。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

    吴永成前生搞了多少年地

    政治,又在乡村工作了十几年。老资格的村干部们都在他的手下,讲理论、辩道理过不了三个回合,就得认乖乖地

    举白旗认输。更何况在穿越以后地

    今生、大学毕业以后,在省委领导们的身边又深造了一年多呢,那理论水平的档次可不是吹地。对付像马林这样刚出道没几年的乡村干部,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就是有十个马林,讲起大道理来,现在也不是他的对手。

    不过,他刚才讲的房山县的那些事情,也的确是真有其事。他在后来的资料上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当然在当时地

    情况下,那家的刊物,即使是只供领导们传阅的内部简报。那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报道出现的。这样做不是和改革开放唱对台戏吗?本来那会儿不少县、公社一级地

    、基层的干部们,就一时接受不了任何形式地

    联产承包责任制,再这么一报道,那不是给中央添乱吗??!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啊?除非他不想要头上的那一顶乌纱帽了!

    吴永成这么一说,马林这下子是完完全全地

    彻底放心了。人家紧靠中央地

    北京市的农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那肯定比他高,还能做下和中央政策对着干的事情吗?既然人家那么做了。那就说明这么做,绝对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行,五儿。你说怎么干,咱就怎么干!姐夫听你的。”马林爽快地

    站起来,在桌子上一拍:“你先回家里去歇一会,见一见家里的大人们。我马上通知村里支部和村委会的全体成员开个会。在会上,我简单的先把这件事情,给大家吹个风,到了今天晚上,咱们再接着细细地

    讨论一下,看怎么铺排才最好。晚上开会的时候,我让人去叫你,你也和大家见一见面。他们也都挺想你的。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

    吴永成告别了他的二姐夫,走出村委会的办公大楼,就看见他的妈妈正手搭凉棚,站在村委会的大院当中等着他呢。

    “五儿,你的事情办完了吗?快点跟妈回家去吧。妈听说你回来了,给你熬好了绿豆小米粥,还搁了几勺白糖,解暑气的,还在家里的锅台上给你晾着呢!”一见到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出来,吴永成的母亲连忙迎上来。

    “妈,你怎么在这里等着我呀?怎么不进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去呢?你来了多长时间来?天这么热,中了暑气怎么办啊?看你这热得满头大汗的。”吴永成心疼得赶紧把他的妈妈拉到在阴凉处停着的小轿车旁边。

    “嘿,你们在里面办公家的大事,我一个农村的老太婆进去像个什么样子啊。在这里站一会就能把你妈咋着了?你妈还没有那么娇气呢?”

    “吴秘书,我和大妈说了半天了,让她进去找你,她不肯,说怕影响你们的公事;让她进来车里坐着等,她又说坐在那里,心里焦躁得不行,还是站着心里踏实。”小车旁站着的高全清师傅开口了。

    吴永成心里突然觉得一阵阵发热,眼里的泪水差点涌了出来,他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走,妈,咱坐上车回家去!”

    “就这么几步路,还坐个什么车哪?再说了,妈的这身上不干净,别再把人家的这高级小轿车给闹脏了。还是你们坐着回去,妈在后面走吧。”吴永成的妈妈极力躲闪着。

    吴永成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下子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妈,你身上最干净,什么东西也没有我的妈妈身上最干净。走,咱们坐车回家。听话。”说着轻轻地

    拥抱着妈妈进了小车。

    “这车真快呀,座也软绵绵的。真舒服!”老太太坐到车上,动也不敢动,小心翼翼地

    抚摩着小车上的坐垫。老人家还是第一次坐这高级的车,不,她也是第一次坐汽车,以前就坐过那些牲灵拉的牛车、马车、骡子车的。她忙得也就没那闲工夫去外面逛。那个岁月,农村人的概念里。根本就没有旅游那么一说。

    吴永成心里发誓,以后等自己地

    工作稍微清闲了一

    定要带着吴家老爹和老妈,出去到全国的好地

    方。好让二老也享受享受。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顶多就去过几趟县城。而在农村。像这样的老人,可以说数不胜数。有不少的人,甚至于一生连自己所在地

    乡镇。还没有去过。就一直没有能见到自己村子以外的世界。

    晚上村里两个班子的会议开得很顺利。马林执掌村里地

    政权以后,可以说把吴永成的那一套全部照搬,也快形成了一言堂的作风。大家又听说这是吴永成回来以后地

    意思,更是连考虑也不考虑,就一点也不打咯噔地

    表示同意。吴永成就是他们这一伙心中的神。接着一伙人又把具体的一些操作步骤完善了一下。

    第二天,吴永成就和L市的两个技术员,跟着以马林为首的鱼湾村里的干部,到地

    里去搞测地

    温、气温、土壤的酸碱度、肥质情况等前期性工作。

    其实对于大棚种植。这两个农业局的技术员也是第一次在实际中接触。有关地

    一些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理论数据,他们也只是在外文资料中见过。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术,远远不及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的吴永成。

    “吴秘书,根据我们化验的结果,这里完全可以搞大棚蔬菜地

    种植。特别是土壤肥力相当好。可能与紧靠着的原始森林有一些因素。气候上。这里与梁州地

    区也不一样,有一个明显地

    小气候。气温在每个季节平均高出五到十摄食度。空气也非常湿润。”忙碌了半天以后。两个技术员向吴永成和几个村里的干部通报了一些测出的数据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吴永成点了点头。根据他前生乡村多少年工作地

    经验,这里是最适宜搞这个项目的。他们所说的那个小气候。与鱼湾村紧依傍黄河的缘故,是密不可分的。

    至于将要种植的大棚蔬菜,吴永成准备先选择西红柿、黄瓜、菠菜、箩卜等大路菜。因为村里的菜农们,对这些蔬菜的种植最熟悉,成本也低。虽然对于一些南方的细菜种植技术吴永成也懂一些,但在具体的日常技术管理上,他又不能经常蹲在这里指导他们,他还有自己在省城的工作要做呢!

    大棚里吴永成还准备用一种种植新技术,那就是地

    膜覆盖。

    塑料地

    膜地

    面覆盖栽培,是一项综合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吴永成的前生里,他记得还有五六年全国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这个技术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产量,还能提前10-15上市,提高品质,调剂旺、淡季余缺,增加种植的效益。

    但是地

    膜作物的种植,也有一定的讲究,必须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要掌握以下技术的要点。首先是整地。整地

    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盖膜的质量。首先应选好地。最好选择地

    势平坦,富含有机质而无传染病害的壤土或沙壤土,拾去前作的残株、败叶、根、茎、草根等,然后深翻炕土,耙细。其次是行距的掌握。作畦可按各种作物株、行距的要求,决定畦宽。畦沟深10厘米,形,畦边形成缓坡,有利于盖膜、压土。畦面土壤平整,土壤表面必须细碎、疏松,这样才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达和吸取养分。最后就是施足基肥。有了科学的整地

    和按行距开沟、扶垄以后,通常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氮、磷、三元复合肥和~+酸各15—20公斤。耕翻后搂平地

    面,

    夏伏的蔬菜如萝卜、大白菜、菠菜等均宜采取60厘米宽沟扶垄,垄高20厘米左右,垄顶面宽3035米,垄底和沟底都要整平。为结合疏苗、定苗采收苗菜,应该增加播种量。如萝卜亩用种量为斤,菜亩用种量5—7公斤,大白菜亩用种量150—200等。

    至于准备采用的大棚模式,吴永成决定使用单坡面春冬两用型的拱圆形大棚。这种大棚采用单层塑料薄膜覆盖,定植前要尽量提前上膜、扣棚,以提高棚内温度。有前茬作物的大棚,要早腾茬。

    大棚夏伏茬蔬菜栽培。不但能使冬暖塑料大棚保护地

    夏的伏闲置期,变成了夏伏茬蔬菜期,从而能在酷暑高温地

    夏伏期,向市场供应大量鲜嫩的蔬菜。缓解蔬菜伏淡,而且因夏伏茬蔬菜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价格高,经济效益高。

    但是吴永成知道,要成功地

    在冬暖大棚进行夏伏菜栽培。还必须注意选择适于夏伏茬栽培的耐热、耐强光、长日照、极早熟或早熟品种。适于冬暖塑料棚保护地

    夏伏栽培的蔬菜,如萝卜、大白菜、菠菜等,就必须选择耐热性强、耐强光长日照、不易抽、生长迅速地

    、极早熟或早熟高产优质品种。比如说,萝卜宜选择播种45天左右可熟品种。

    在大棚的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棚室地

    光线透射率。通过在棚膜上覆盖遮阳网、撒杂草、涂泥浆等措施遮荫降温。这样既可生产番茄、黄瓜等喜温蔬菜,又能生产夏季露地

    难以正常生长的芫荽、菠菜、生菜、箩卜等喜冷蔬菜。还要进行昼夜大通风,散热降温。不仅要大开天窗和后墙通风口,上下大通风。而且要揭起前窗底脚膜,撩至檐上或前下坡上,使棚内前后上下都大通风。大通风既可降低棚温,又能及时补充02,满足植下。适时浇水,可使地

    面温度降低1—3;用清水直喷叶面.左右。浇水后可在地

    面覆盖麦秸、稻草、草帘等,既可降温,减少地

    热。又利保,保护菜苗健壮生长。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一般隔23天浇灌一水,浇水时间应在上午9时之前或下午16时之后。同时,随着蔬菜营

    的加快,株体增大,需水量增加,浇水量要逐渐加大要逐渐缩短。

    大棚夏伏茬蔬菜如萝卜、大白菜、菠菜等生长期越长,单株营养体愈大,产量愈高,愈呈现成熟商品的品质。因此在可能的营养生长期限内,尽量延长生长时间,延迟收获时间,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收获前23天浇足收获水,以增加夏伏菜产量和鲜嫩程度。

    而采用膜下滴灌的技术,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可降低10%以上,混合病情指数降低。冬春季节蔬菜大棚密闭,湿度大,蔬菜易发生病害,使用草木灰后,可防止各种病害发生,并可提高地

    温,降低土壤湿度,疏松土壤,增加肥力,提高秧苗的抗逆力。根据不同蔬菜的不同生长特点,选用适当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采用多茬种植,间套混作,立体栽培等多种形式,提高复种指数。大棚内栽培的蔬菜品种,要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瞄准市场空挡,拾遗补缺。只要把握好上市季节,就可在时间里取得效益。

    日光温室越冬茬西红柿或黄瓜,一般在6月中旬拉秧,在拉秧前即6月初左右,可套种耐热蔬菜如丝瓜、扁豆、豆、苦瓜等,可利用前茬架而不必重搭,一般在前茬拉秧时用剪刀将老蔓基部剪断,若幼苗己爬上老蔓,则顺其自然生长,等老秧蔓干枯后,及时划锄、浇水、施肥等措施进行田间管理,基本上同露地

    管理措施相似

    到了此时,吴永成十分庆幸自己地

    前生,在那个穷乡镇没有白呆那十几年。否则现在只能是干瞪眼了。

    “吴秘书,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呀?有些知识我们这些专门研究这个的技术人员,在外文资料上也没有见过呀!”那两个市局的农业技术员听完吴永成对大棚种菜的一些技术介绍,两双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佩服和仰慕,“你难道在大学里学地

    就是这个专业吗?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呀?”

    吴永成含蓄地

    笑了一下,没有吭气。心里想:现在的大学里,哪能学到这些知识呀?!这个秘密可不能告诉你们!

    “五儿,那你估算一下,置办那些塑料布和你说地

    那个地

    膜需要多少钱,我去让会计准备钱买料去。”马林现在最关心的是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至于吴永成为什么能懂得那么多地

    东西,他早就不奇怪了。似乎他就应该懂得那些东西。如果有什么事情,吴永成不知道的话,他反倒觉得奇怪了。

    “那些材料嘛,你慢一点准备。咱们先回村委会去。我给渠书记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咱们这是属于科研的新生事物,看省里的农业厅有没有这方面的投资。也可能他们那里就有这种材料。”

    果然,省农业厅的领导和专家们,知道了有个叫鱼湾的小村子,要在国内率先搞大棚种菜,简直是喜出望外,马上由厅长亲自带着几个老技术专家,于当天的下午,就赶到了鱼湾村,要亲自察看具体的情况。如果是事实的话,不仅全力投资,还要给予大额度的现金奖励。中央一直在喊各部门要加足马力、大干快上,可农业方面一直是多少年来的老一套,农业厅的领导们也几次受到了省委领导们的批评,专家们也觉得脸上无光,现在可算是看到了一线曙光了。要是闹成了,这在全国.可也是首屈一指啊!那个荣耀,就没法提了

    “小伙子啊,要是到了冬天,下了连续几天的大雪,大棚蔬菜该怎么(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