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部分阅读
道这就是文丽的家?吴永成望着那个小四合院,连车也一时忘记下了:在这个时候,能住在四合院的人们,不是大贵,起码是作为仅次于国家领导人一类的人物,就是祖上曾经是大富之人,作为私产留给后人的。。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地历史悠久
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地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现在能居住在四合院,那就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了。吴永成知道,再过十几年,在北京,这样一所小四合院,那身价可就是不一般了,就是最便宜地。也能值个六七百万的。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建设规划中,不少的四合院,由于种种的原因。被拆除,这样也就留下的数量很少了。它之所以在后世价值那么多的钱,就是因为毕竟它太稀少了呀!
就是能保存下来的这些四合院。也是在建国初期,以梁思成那个为首的建筑学家们多次向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呼吁,经过周总理地直接干涉,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得以幸存。
“吴永成,你怎么不下车?”文丽以为吴永成这是到了她家的门口、胆怯得不敢往下走了。
在文丽的催促下,吴永成才如梦方醒,嗯了一声,推开车门下车。他在北京上学四年,也知道了有关北京的不少传闻、故事。比如说什么。高干家庭应该住什么样地房子,又有着什么样的警戒等等诸如此类的八卦。
文丽家地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是一个所谓的广亮式的大门。门前并没有吴永成想像中的全副武装的卫兵站岗,只是紧紧地闭着。
司机小李把轿车后备箱内的东西整理了出来。文丽上前叩击门环,只见大门旁边的一个小窗口被打开。窥视着外面的来人。见是文丽在外面,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小丽回来了,你等一会儿”。
随着大门的打开,里面出来一个穿中山装的青年男子,警觉地先四周望了一望,然后走到文丽旁边指着吴永成他们两个说:“小丽,他们是……”
“他们是我地朋友。你先帮司机把东西拎进去。谢谢你啊,小王。”文丽还想得挺周到,这样吴永成也就不用再帮司机去提那些东西了。否则的话,本来一路的颠簸,就使吴永成地精神有些萎靡不振,再大包小包的提上几个,那个形象可就真地毁了——他可是第一次见文丽的家人们啊。
当然,文丽也不想吴永成给她的父母亲们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对于自己的这个男朋友,她还是志在必得的。
吴永成整理了一下衣服,两只手使劲地在脸上干擦了两下,使自己的精神振作一些。
文丽看见吴永成的这个动作,不禁哑然一笑:看来他还是有些紧张。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嘱咐他:“别紧张,也不过就是到我家见一见我的家里人嘛,有什么好紧张的!”
“我紧张了吗?笑话,你把你的男人看得也太不济事了吧?!”吴永成笑着反问文丽。说实话,他的心里还真是有一些不自然,又在此时借着和文丽开玩笑,来释放心中的一些压力。
“去,你是谁的男人了?!一会进去别乱说啊,我爸爸可是一个老古板,他可不喜欢油腔滑调的那一套。”文丽娇嗔着等了他一眼,同时小声地提醒吴永成。
“你放心吧。你的男人要是正经起来,比那些老古板们也古板得多。”
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有一座砖影壁,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
吴永成跟着文丽,刚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就嘴里叫着文丽的小名迎了出来:“小丽,你这个死丫头,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打一个招呼,昨天晚上才打了一个电话。这些日子,你可让妈想死你这个鬼丫头了。”
文丽也丢下吴永成,高兴地叫了一声“妈妈”。欢快地跑过去,紧紧地抱住她的妈妈,就像一个小女孩撒娇似的,在她的妈妈的身上,使劲地蹭着。
吴永成趁人家母女俩亲热地空隙,抬起眼看了看正院的建筑物。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他们家这一院也不例外。这是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
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所以体积也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一般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地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看来文丽他们家也是这样布置的。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了两间厢房,它们的前沿也没有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还是很好的。
在古代的时候,四合院中的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这样也能体现出上下尊卑有序来。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
吴永成还看见,在廊边还设有坐凳栏杆,这样也可以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
吴永成知道。北京的四合院,体现地就是这样一种亲切宁静,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像文丽他们家正院之中的布置,院的两边种植海棠树,中央则有石榴盆景,还有一个大缸中养的金鱼,这些都是寓意着吉利地象征,也是十分理想
生活空间。它就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为人们所钟情。看来文丽地爸爸妈妈还是很懂得生活的。
“你就是小吴、吴永成吧。我们家小丽再电话里还经常提起过你。”
文丽妈妈的话,打断了吴永成的沉思。看来文丽刚才也向她的妈妈介绍了他的情况了。他急忙收敛心思,恭恭敬敬地笑着回应:“阿姨。你好,我就是吴永成,本应该早就来家看望您和伯父的。可是因为我和文丽工作时间很紧。也就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一直就拖到了现在。实在是……”
“年轻人还是要以工作为重。阿姨和你伯父不会见怪你们的。能来就好、能来就好!”文丽的妈妈满脸堆笑。
眼前的这个后生还真是长得挺精干地。怪不得自己家的闺女就相中了他这个农民家的儿子呢!以前可有不少地人们给自己的闺女介绍过对象,可这个心气高、眼界高地鬼丫头愣是一个也看不进眼中去。不少的还都是和自己家境想接近的门第呢。到了后来,这个过丫头为了耳根清净,干脆学校毕业的时候就自作主张留在了J省工作,那个老文也是太溺爱孩子们了,居然也就同意丫头的想法。
不过,闺女自己给自己找的这个男朋友,从气质、长相上,还真不次于京城里的那些男孩子们。就是不知道肚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真材实料,可别是一个绣花枕头吧——光看不中用的。不过,就听小丽说,他的年纪和小丽一般大,才二十三四五岁的一个农家子弟,就当上了一个县的县长,那也就说明还有一些真才实学的,要不然J省的组织部门、那些领导们,也不会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到他的肩膀上啊!!
吴永成被文丽的母亲这么死盯着看,实在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说是丈母娘看女婿——有越看越想看,那也不能肆无忌惮地这样吧?好像就是要看到自己的肚子里似的。一时吴永成就窘迫得脸上的汗水就流了下来。他连忙把求救的目光投向文丽。
“妈,有您怎么看人的吧?您瞧他,都快被您瞧傻了。我们赶了一夜的路,还没有擦一把脸哪!对了,我爸爸怎么还没有起来?”文丽领会了吴永成的意思,急忙出来救驾。
“谁说你爸爸还没有起来?我有那么懒吗?你这个鬼丫头,就会在背后说爸爸的坏话。”说话间,从书房里走出了一个年龄大约在六十多岁、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来,虽然身体已经有些佝偻,可两只眼睛还是神采飞扬的。
看来这就是文丽的爸爸了。吴永成远远地望着这位老人,心里一个劲地嘀咕着:怎么看上去文丽的爸爸、妈妈两个人之间的岁数,差了那么的多呀?!是不是他们也算是组织出面、给他们两个人拉郎配似地,就组成一对政治婚姻了?!
在以前的那个岁月里,这种“老牛吃嫩草”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地。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大个十几岁的,也不新鲜。还有的能大二十多岁呢!
“伯父,您好。我叫吴永成,是文丽的朋友。今天特意过来看望二老。”吴永成紧走几步,尊敬地问候文丽的父亲。
“你好,年轻人。我在前一段日子里就听我们家小丽说起过你,知道你的一些情况。不错,年纪轻轻的,很有作为呀!”文老上下打量了一番吴永成,用赞许的语气说:“二十多岁,就凭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县长,不简单哪!!”
“白洁,你也不用拉着小丽再瞎问什么了。孩子们跑了一夜,先让他们洗一洗、歇一会儿,吃过早饭以后。有的是时间。回头你再给那两个小子打个电话,让他们中午下班以后,都过这边来吃饭。告诉他们,小丽带着男朋友回来了。”文老不等吴永成接话,转头又对文丽地妈妈吩咐道,一副不容置疑的口气。
“你看、你看,我这也是高兴糊涂了。小丽,你带着小吴先去擦把脸,然后就先到你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早饭好了以后,我去交你们。你的房间昨天晚上接到你的电话以后,妈妈就让人收拾好了。”
“吴县长。我把车放在这里,先去办事处接应一下他们几个人吧。”这会儿,司机小李已经和那个工作人员小王把车子里面地东西。全部搬进来了,他向吴永成请示道。
“小同志。吃过早饭再走吧。小吴,你们来北京还有其他的同志相跟着?”文丽的妈妈白洁不解地问吴永成。
“阿姨,是这样地。这次我到北京来,顺便还给我们县里的一个集体企业,到国家扶贫办看一看,能不能争取到一点扶贫资金。我们县计委有两个同志,昨天也一起跟着来到了北京。”吴永成对文丽的妈妈解释说,接着他转身又对小李说:“你能找到省办事处的地方吗?还是麻烦这位小王同志给你详细讲一讲。早饭,你就到那边去吃吧,顺便告诉他们,抽空我就会去那里找你们。今天上午你们就休息了吧。”
“不错,小吴,什么时候也忘记不了工作。嗯,在这会儿的年轻人里,像你这样的工作态度,确实也太不多了。”文老对吴永成这个小伙子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
“文丽,你爸爸他老人家原来到底在什么单位工作?是个什么级别的高干呀??你们家怎么能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快点告诉我吧,要不然你真的想把我憋死吗??!”到了文丽住地西厢房里,吴永成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这种好奇心了,尽管他也知道好奇心太多,实在是一种
习惯。
“吴永成,既然咱们到了这种程度地关系了,那我就告诉你把。”文丽也觉得她和吴永成现在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如果还再不告诉吴永成自己家里的一些情况,那真的也就显得自己没有一点诚意了。她平静地对吴永成说:‘我爸爸也算是一个老革命了。他在‘文革’之前,就是咱们国家一个部的主要负责人了。因为他地级别比较高,所以在‘文革’我们就住在这样的四合院里。像你以前的女朋友冯霞他地父亲,说起来原来还是我爸爸的部下呢!”
好家伙,这么牛呀!!怪不得以前文丽说到冯霞家里地时候,那满脸的不屑哪!原来人家就有这个资本呀!!吴永成暗暗惊叹着。,咱这回可算是攀上粗腿了!!
文丽似乎看出了吴永成的心里在想什么,接着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我爸爸地级别虽然高,可是从小对我们几个孩子却是管教得非常严格的。他在外面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你知道朱老总吧?”
吴永成点了点头:朱老总是全国人民敬仰地伟人,那谁不知道?他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就通过一篇课文《朱德地扁担》、知道了老总的一些事迹。
“朱老总还在延安地时候。一次和毛主席参加一个联欢会,当时他的大儿子也跟着去了。晚会结束以后,老总在自己坐车回家的时候,吩咐他的儿子自己走着回去。这对于他儿子来说。这也是经常地事情。因为老总平时就教育子女们不能搞特殊。结果老总回去以后。就发现他地儿子也蹦蹦跳跳地后面跟上来了。老总就奇怪了:他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和自己同时回来呀?马上就严厉地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警卫员强把他拉住、站在吉普车的脚踏板上、拽着车上地把手回来的。就这,老总还把自己地儿子训斥了半天。因为那个位置一贯是警卫员地位置。老总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凭靠自己的原因搞一点特殊。”
好吧,看来自己的这个未来的老泰山还是相当得正统呀!吴永成不禁对文老肃然起敬。
“打小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因为上学、除外玩耍什么地,坐过一次父亲的车;就是有时候老家来了人,偶尔用一次,爸爸也要自己掏汽油钱。绝对不沾国家的一点便宜。八三年严打地时候,一些高干子弟们也被牵涉了进去,父亲就对我们地要求更严了。我的两个哥哥成家以后。家里还有不少空余地房子。可是父亲坚决不让他们住在家里,而是让他们去住单位的宿舍。他说:‘这房子是国家给我安排地。你们住在这里不好。也不应该。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这房子就应该交回给国家。组织上到时候会给你妈妈另外安排住处地。什么事情也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要老依靠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挣下的那一点功劳。八旗子弟就是毁在了老一辈给他们留下的铁杆庄稼地。’”
“好了,我懂你的意思了。”吴永成怎么会不清楚文丽给他浪费这些唾沫地心思。他笑着对文丽说:“你放心,我是相中了你这个好姑娘,可不是冲着你老爷子高干地身份来的。我也不会眼馋你家地四合院。我家的院子虽然不大,可还够咱们两个住地。这你就放心吧。快睡一会吧。昨天晚上你也没有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会。光顾赶路了。”
“算你聪明。我就怕你有了什么别地想法,要是碰一鼻子灰。那可就不合算了。提前先给你敲一敲警钟,免得到了后来你再后悔得、把肠子也悔青了。
不过。你放心。有我老爸在,有没有什么人敢随便欺负你的。好了,你抓紧时间睡一会吧。让你这个县太爷给我当了一晚上的枕头,也够辛苦你得了。我去和我妈妈说一会话,一会儿饭好了。我再来叫你。”文丽做完思想工作,冲吴永成挤了挤眼睛,给他找了一个枕头。然后走出房间去了。
看来这个老丈人还真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呀!要想沾他地一点光,那还是比较困难的。吴永成望着文丽出去的背影。自嘲地笑了笑。
不过,他倒也不是很在意这些。能有几个贵人在背后扶持,那当然是最好了。可要是单纯说吴永成和文丽地结合。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可真地冤枉了吴永成同志了。他不过也就是有这么一想而已。更何况,他之所以一个劲儿地想在官场上得到更高的位置。也是从内心里讲,那是为了得到等多的话语权。让更多地农民兄弟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可不是为了他本人的富贵和荣耀。
你也别鄙视他故作清高、挂羊头卖狗肉,要是他自己想大富大贵,不用说别地,就凭他二十多年的先知先觉,搞点什么买卖不能发财呀?现在国家地政策可是比他刚来的、七九年的时候好得多了。他要是不混这个官场,不敢说别的,一年挣个三、五十万,那就跟玩似的,还不用担心什么人们的议论、社会的舆论,想找几个想好的,就找几个想好的,也没有人敢放一个屁:大爷我有钱,你要人家姑娘愿意,我情愿,你管得着吗??!
第一百七十章 文丽的家人们(下)
永成本来想洗把脸以后,就躺到文丽的床上睡一会儿一胡思乱想以后,被自己的这种伟大情怀搅得心烦意乱的,躺在那里怎么也睡不着。过去的事情,就像放小电影似的,在脑海里一幕一幕的来回折腾,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也是浮想翩翩,元神还不知道在哪里神游哪!
算了,睡不着也不受这份洋罪了。在翻腾了十几个来回以后,吴永成干脆翻起身来,准备到院子里走一走,分散一下注意力。要不然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在今天的场面中,保证得到文家一家人的认可呢!
“怎么,年轻人,是不是换了一个地方睡不着呀?!”
吴永成刚走出西厢房的门,就看见文丽的爸爸文老,正在院子里背着手散步。老人也说不定是在这里专门等着这个未来的毛头女婿出来呢。
“伯父,您好。您的气色看起来真不错。”吴永成猛然间见到文丽的父亲站在当院中和他打招呼,一是心理上没有任何的准备,只好打着哈哈。
他设想过好几种和文丽的父亲谈话的可能性场合,也准备了一些应答的方式,唯独没有想到他们两个能在这种情况下,文老会以这种很随意的方式和他交谈。
在他的心里,文丽的父亲一直是一位中央身居要职的高级干部,他虽然是一个穿越、重生的人,可是在他的前世里也从来没有经过这种事情,当然也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之谈了。
到了这个世界,虽然说,他也见过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比如说冯霞的父亲、还有J省的一些省级领导们,但那些毕竟和自己没有像现在这样地关系。如果他和文丽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文丽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异议。那他将会成为这个家庭中地一员。
想想吧,能成为一个中央领导家的毛头女婿,这在他的前世里,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那也只有他和几个特别相好的朋友们醉酒以后,才会卷着大舌头胡乱吹牛:“我要是中央领导XXX的女婿的话,我就会怎么怎么样……”
文老也是个人老成精的人,这会儿哪能看不出吴永成的窘态呢?!他是想和吴永成好好地谈一谈,了解了解这个未来女婿各方面的一些情况。虽说女儿文丽以前也在电话里,和她地妈妈说过一些吴永成的情况,老伴和女儿还是对这个小伙子相当满意的。但文老作为一个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的老人。总认为有些事情还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才能得到第一手更为确切的资料。
一般人认为什么事情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文老认为,就是自己亲眼见到地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实可信的。他要以自己多少年的阅历。来郑重其事地位女儿地这桩婚姻,好好地把一把关。
文丽是他最小的女儿,老人们对于家中的老小那当然是碰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更何况老人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了,现在也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每个月除过中顾委有什么会议、他去出席一下的话,也就只能是坐在家里,看看内参、文件,以及一些报纸,来打发时光了。
至于什么下棋、打牌的娱乐活动,文老想都没有想过:为革命辛辛苦苦一辈子,还没有那空闲工夫,去学那些东西。他在离休以后也不屑于去学。他认为那些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就是学会了。以他现在的保卫级别,那也不可能跑到大街上,蹲到地上。和一帮退休下来的老工人们,去“争上游”、“甩老”吧!
这么一来。女儿的婚事也就成为了他心中地一件大事了。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嘴上流露出来。这就是人家领导者的城府。
不过,文老也不会把自己这个未来的毛头小女婿吓着。老爷子做了一辈子地党政工作,当然知道怎么才能让对方完全放下负担、轻装上阵。
“我听文丽说,你前几年在北京读过几年大学。对北京应该比较有一点印象吧?!”文老望着院子当中的金鱼缸,不紧不慢地和吴永成搭讪着。
吴永成就随着文老看是闲聊地话题,一问一答地应对着。原来紧张的心态,慢慢地也放松了。此时他的心里想道:看来中央的高级领导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肉体凡身,不见得就怎么难以接近呀!
说话间,文丽出来叫他们两个吃早饭了。
文丽其实出来有一会儿了,她看见自己的父亲和吴永成两个人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的、谈得很融洽,也就一时没有去打断他们的谈话。她知道,自己的这种高干家庭,对于吴永成这种农民家的子弟来说,也是一个很令他们陌生的环境,如果吴永成今后要正式走进这个***里,和他父亲的谈话、接触,这也是一个开端吧。
文家的早饭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北方人的习俗:主食是小米粥、馒头,还有几个小菜。
吴永成记得文丽说过,她父亲的老家是南方人。看来文老在北方呆的时间长了,饮食习惯也和北方人一样了。
饭桌上吃饭的人,也就是文丽父母亲和文丽、吴永成他们四个人。在饭桌上,除了文丽的母亲和吴永成客套了几句话外,基本上别的人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吃过简单的早饭以后,文老亲切地对吴永成说:“小吴,你困不困?要是不困的话,就陪我这个老头子到书房,说一会儿话,好不好?”
“爸爸,吴永成胆子小,你可别吓着他啊!”文丽和他的爸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这个丫头,没大没小的,和你爸爸说些什么呀?!”文丽的妈妈横了她的老生闺女一眼,用指头指点着她说:“都说是生闺女外向。现在你还没有这么着,就成了这个样子,要是真地以后出嫁了。心里
得我和你爸爸吗?”
“妈妈,瞧您说的是什么话呀?!”文丽跑过去抱着她妈妈的胳膊,摇晃着撒娇似地噘起嘴。
文老哈哈哈地笑着说:“你放心吧,闺女,我不会把你的小吴怎么着的。”
吴永成被他们一家三口人逗得脸涨得通红,也只好跟着他们嘿嘿嘿地傻笑着。他觉得这个家庭,远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高贵而不可攀及的样子。而是像普通人家一样,也是充满着温馨和和睦。
嗯,这样的家庭他吴永成喜欢。在这个家庭里,他这个农民家的子弟。也感觉不到有一点点的压抑感。
……
文老的书房布置得挺简单的,一张大大地办公桌占据了书房中近一半的面积,靠墙而立的一长溜书架上,摆放的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伟人的经典著作。
办公桌后是一把估计有个三、五十年历史地竹藤椅,此外就是几个小沙发了。
文老领着吴永成走进自己的书房。习惯性地坐到了那张大大的办公桌后面地竹藤椅上,吴永成则规规矩矩地在他对面的小沙发上落座。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公务员轻手轻脚地进来,给他们两个人面前摆放好一杯冒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以后。轻轻地离开了。
“小吴,我听小丽这个丫头说,你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在你们的村子里担任过支部书记,还很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看来你对基层的情况还是掌握不少的啊!在你这个年纪,就能当上一个县的县长,很不简单哪!!”文老微笑地对吴永成说。
吴永成知道,这也算是文老对自己的正式测评谈话开始了。他忙欠起身子,一副诚惶诚恐地表情:“我那时候年轻,在村子里担任支部书记的时候。也是靠大家的支持,才做出了那么一点成绩,实在是做得很不够地。至于那个县长的担子。也是组织上多年来对我培养和关心。其实,就我个人地能力。还是很难胜任这个岗位的。不过,既然选择肩膀上有了这副担子,我就要尽量把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人民的厚望。”
老年人最讨厌年轻人张狂,吴永成这会儿尽量要给文丽的父亲留下一种谦虚的低姿态。
不错,自己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够在成绩面前,做到不骄不躁,还是难能可贵的。
文老对吴永成的回答感到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轻轻的、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吴永成的说法,然后缓缓地说:“小吴,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一县之长的责任。‘县为国之基,民乃邦之本’,从秦设立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区划。千百年流传着一条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郡县治,则天下安’啊。
自秦置郡县,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单元,虽历经年,郡县的设置,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可以说郡县的发展稳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
因此,古人说的‘郡县治,则天下安’,也就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你肩膀上的担子不轻呀!咱们中国的天,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被你们这种位置的一群人所撑着,你们的忠诚与否,素质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啊。”
吴永成领悟地点了点头,看来文丽的这位高干父亲,并没有因为年迈眼花、而导致了思维的下降。他考虑问题还是那么高瞻远瞩、远胜凡人一筹啊。
在中国,多少年来,县一级的行政长官就一直被瞧不起,在多少古戏文中,就把县一级的长官戏称为“七品芝麻官“,这里面的含义不仅仅是对他们这一阶层品位低下的诠释,还有一种只能一会不能言传的引申义在里面。
就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县一级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单元,虽然人们也知道它在国家地位中所占的重要性,但是从上到下,对它的重视程度,却远不能和它应该有的重要地位相对应。
作为穿越者地吴永成也知道。直到后来十几、二十年中,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强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县一级经济地发展,才被人们普遍关注起来。
“全国的经济在建国以后,为什么还发展得这么缓慢?我认为一个最根本的掣肘,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僵化沉闷,它无法支撑、顶托一个省、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吴永成也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毕竟他一个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的小年轻,还是一个贫困省份、贫困地区所辖的贫困山区县的小县长。在人家这么高级别的中央领导面前,谈论这些治国大论,无疑是班门论斧。这还全凭依仗着他穿越过来地那一点先知先觉哪!!
“嗯,说得不错,挺有一番自己的独特见解的。”文老的眼睛一亮。没有想到这个毛头小伙子看问题,还真能看到实质上。这说明他平时在工作、学习中,还是肯动脑筋、会动脑筋的。
嗯。不错,孺子可教也!!
近来京城不少地高干子弟们,号称自己是这个社会上的“精英”,每每隔三间五的聚会在一起,高谈阔论国事,他们认为拯救天下地大任,就是义无反顾地落在了他们这几个小圈圈人们的肩膀上,不是扎扎实实地去做具体的事情,三五扎堆,成天价搞什么这个研讨会、那个研讨会的。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随时挂在嘴上,一个不服、两个不忿,否定一切。怀疑一切
全中国就只剩下了他们几个人才似的。
他家的二小子在前一段时间回家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这种情形,文老当时就严厉制止他和他哥哥参加这样的聚会。
他认为那些没有见过血与火考验的毛头小伙子们,纯粹是在瞎胡闹。他们懂个什么呀?就因为经过一个十年文化大革命,跑到农村去受了几天苦,再搬出几本西方地大部头作品,就自以为掌握了治国强国的真。
哼,真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呆子。在文老地眼睛里,他们只不过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现代地赵恬而已。
不过,眼前的这个小丽心中的白马王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吴永成,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哪?文老不禁有些感到怀疑了。
“小吴,你是怎么评价我们党在建国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一些方针政策?”文老不动声色地给吴永成出了一道试题,他要看一看这个夸夸其谈的小伙子,是如何看待那种历史的。这也是考验一个年轻人思想觉悟的一种最好的办法。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得年轻的一代对一切产生了怀疑,包括信仰问题。从前几年的信仰迷茫大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无信仰论,不少老一辈的人,纷纷悲叹:如今的年轻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主要也是只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其中的一少部分人,他们接受外界的科学技术倒是不怎么快,那些腐朽的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倒是全盘拿来,一点也不取舍地全部消化,包括早已经在西方国家过时了的“嬉皮士”风尚。
文老尽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他本人和他的家庭成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但是他这个经过血与火淬炼的老战士,信念却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老而弥坚。他把那些忘本的年轻人,称之为“白眼狼”——一点也受不得任何委屈的“白眼狼”!
“这个嘛……”吴永成沉吟了片刻,虽然这会儿国家对于言论方面已经没有多少的限制,可以说以言论定罪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可是要让他在这位老革命面前评论这段历史,还真不好开口。毕竟有许多的东西,在当时还是属于理论的禁区。
再说了,吴永成他也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现在他的身份可是一个基层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啊。他面对地也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一位政坛老将。还是他未来的老泰山。一言不慎,那就可能使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泡汤不说,更有可能自己地政坛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没有关系的。咱们只是自家人在家里闲谈而已。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文老微笑着、一个劲儿地鼓励吴永成大胆地开口
什么没有关系?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事情那是敢闲谈的吗?!万一你要是翻了眼,从心里给我下一个政治不成熟的定义,那我不是玩完了?!
吴永成心里不住地鄙视着自己这位未来的老丈人:这可真是太不仗义了,哪有搞这种形式来考验还没有进门的新姑爷的?!你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难道说,非要把我烤糊了,你才甘心吗?!
心里是这么恶狠狠地抱怨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老头,可吴永成的脸上还是始终挂着他那招牌似的微笑,只是汗水一个劲地从头上渗出来。
“今天地天气可真热。”吴永成知道这个问题自己是必须得回答了,要不然还真不好过这一关。回避和答错,那个效果是一样的。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碰一碰运气吧。反正他要回答的答案,也是自己在后世党史中学到的知识。说不定还真能合了文老爷子的胃口哪!
想到这里,他掏出自己地手绢,自我解嘲地先把自己的紧张。归罪于天气,同时飞快地整理了一下自己将要开口说出的、那些东西地逻辑结构。
文老哈哈哈地笑着:“是啊,这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伯父。对于你刚才的那个问题,我作为一个小辈,可能想的还不太周全。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只是我平时学习时的一点心得、体会,肯定还有不少说错的地方,还请您给我多多的一些教导。”吴永成开口之前,先示弱给对方,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他见文老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一硬,就接着继续往下说:“我认为建国以后。我们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主流还是非常正确的。不过,在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奥。我说(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地历史悠久
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地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现在能居住在四合院,那就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了。吴永成知道,再过十几年,在北京,这样一所小四合院,那身价可就是不一般了,就是最便宜地。也能值个六七百万的。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建设规划中,不少的四合院,由于种种的原因。被拆除,这样也就留下的数量很少了。它之所以在后世价值那么多的钱,就是因为毕竟它太稀少了呀!
就是能保存下来的这些四合院。也是在建国初期,以梁思成那个为首的建筑学家们多次向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呼吁,经过周总理地直接干涉,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得以幸存。
“吴永成,你怎么不下车?”文丽以为吴永成这是到了她家的门口、胆怯得不敢往下走了。
在文丽的催促下,吴永成才如梦方醒,嗯了一声,推开车门下车。他在北京上学四年,也知道了有关北京的不少传闻、故事。比如说什么。高干家庭应该住什么样地房子,又有着什么样的警戒等等诸如此类的八卦。
文丽家地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是一个所谓的广亮式的大门。门前并没有吴永成想像中的全副武装的卫兵站岗,只是紧紧地闭着。
司机小李把轿车后备箱内的东西整理了出来。文丽上前叩击门环,只见大门旁边的一个小窗口被打开。窥视着外面的来人。见是文丽在外面,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小丽回来了,你等一会儿”。
随着大门的打开,里面出来一个穿中山装的青年男子,警觉地先四周望了一望,然后走到文丽旁边指着吴永成他们两个说:“小丽,他们是……”
“他们是我地朋友。你先帮司机把东西拎进去。谢谢你啊,小王。”文丽还想得挺周到,这样吴永成也就不用再帮司机去提那些东西了。否则的话,本来一路的颠簸,就使吴永成地精神有些萎靡不振,再大包小包的提上几个,那个形象可就真地毁了——他可是第一次见文丽的家人们啊。
当然,文丽也不想吴永成给她的父母亲们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对于自己的这个男朋友,她还是志在必得的。
吴永成整理了一下衣服,两只手使劲地在脸上干擦了两下,使自己的精神振作一些。
文丽看见吴永成的这个动作,不禁哑然一笑:看来他还是有些紧张。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嘱咐他:“别紧张,也不过就是到我家见一见我的家里人嘛,有什么好紧张的!”
“我紧张了吗?笑话,你把你的男人看得也太不济事了吧?!”吴永成笑着反问文丽。说实话,他的心里还真是有一些不自然,又在此时借着和文丽开玩笑,来释放心中的一些压力。
“去,你是谁的男人了?!一会进去别乱说啊,我爸爸可是一个老古板,他可不喜欢油腔滑调的那一套。”文丽娇嗔着等了他一眼,同时小声地提醒吴永成。
“你放心吧。你的男人要是正经起来,比那些老古板们也古板得多。”
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有一座砖影壁,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
吴永成跟着文丽,刚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就嘴里叫着文丽的小名迎了出来:“小丽,你这个死丫头,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打一个招呼,昨天晚上才打了一个电话。这些日子,你可让妈想死你这个鬼丫头了。”
文丽也丢下吴永成,高兴地叫了一声“妈妈”。欢快地跑过去,紧紧地抱住她的妈妈,就像一个小女孩撒娇似的,在她的妈妈的身上,使劲地蹭着。
吴永成趁人家母女俩亲热地空隙,抬起眼看了看正院的建筑物。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他们家这一院也不例外。这是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
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所以体积也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一般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地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看来文丽他们家也是这样布置的。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了两间厢房,它们的前沿也没有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还是很好的。
在古代的时候,四合院中的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这样也能体现出上下尊卑有序来。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
吴永成还看见,在廊边还设有坐凳栏杆,这样也可以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
吴永成知道。北京的四合院,体现地就是这样一种亲切宁静,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像文丽他们家正院之中的布置,院的两边种植海棠树,中央则有石榴盆景,还有一个大缸中养的金鱼,这些都是寓意着吉利地象征,也是十分理想
生活空间。它就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为人们所钟情。看来文丽地爸爸妈妈还是很懂得生活的。
“你就是小吴、吴永成吧。我们家小丽再电话里还经常提起过你。”
文丽妈妈的话,打断了吴永成的沉思。看来文丽刚才也向她的妈妈介绍了他的情况了。他急忙收敛心思,恭恭敬敬地笑着回应:“阿姨。你好,我就是吴永成,本应该早就来家看望您和伯父的。可是因为我和文丽工作时间很紧。也就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一直就拖到了现在。实在是……”
“年轻人还是要以工作为重。阿姨和你伯父不会见怪你们的。能来就好、能来就好!”文丽的妈妈满脸堆笑。
眼前的这个后生还真是长得挺精干地。怪不得自己家的闺女就相中了他这个农民家的儿子呢!以前可有不少地人们给自己的闺女介绍过对象,可这个心气高、眼界高地鬼丫头愣是一个也看不进眼中去。不少的还都是和自己家境想接近的门第呢。到了后来,这个过丫头为了耳根清净,干脆学校毕业的时候就自作主张留在了J省工作,那个老文也是太溺爱孩子们了,居然也就同意丫头的想法。
不过,闺女自己给自己找的这个男朋友,从气质、长相上,还真不次于京城里的那些男孩子们。就是不知道肚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真材实料,可别是一个绣花枕头吧——光看不中用的。不过,就听小丽说,他的年纪和小丽一般大,才二十三四五岁的一个农家子弟,就当上了一个县的县长,那也就说明还有一些真才实学的,要不然J省的组织部门、那些领导们,也不会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到他的肩膀上啊!!
吴永成被文丽的母亲这么死盯着看,实在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虽然说是丈母娘看女婿——有越看越想看,那也不能肆无忌惮地这样吧?好像就是要看到自己的肚子里似的。一时吴永成就窘迫得脸上的汗水就流了下来。他连忙把求救的目光投向文丽。
“妈,有您怎么看人的吧?您瞧他,都快被您瞧傻了。我们赶了一夜的路,还没有擦一把脸哪!对了,我爸爸怎么还没有起来?”文丽领会了吴永成的意思,急忙出来救驾。
“谁说你爸爸还没有起来?我有那么懒吗?你这个鬼丫头,就会在背后说爸爸的坏话。”说话间,从书房里走出了一个年龄大约在六十多岁、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来,虽然身体已经有些佝偻,可两只眼睛还是神采飞扬的。
看来这就是文丽的爸爸了。吴永成远远地望着这位老人,心里一个劲地嘀咕着:怎么看上去文丽的爸爸、妈妈两个人之间的岁数,差了那么的多呀?!是不是他们也算是组织出面、给他们两个人拉郎配似地,就组成一对政治婚姻了?!
在以前的那个岁月里,这种“老牛吃嫩草”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地。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大个十几岁的,也不新鲜。还有的能大二十多岁呢!
“伯父,您好。我叫吴永成,是文丽的朋友。今天特意过来看望二老。”吴永成紧走几步,尊敬地问候文丽的父亲。
“你好,年轻人。我在前一段日子里就听我们家小丽说起过你,知道你的一些情况。不错,年纪轻轻的,很有作为呀!”文老上下打量了一番吴永成,用赞许的语气说:“二十多岁,就凭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县长,不简单哪!!”
“白洁,你也不用拉着小丽再瞎问什么了。孩子们跑了一夜,先让他们洗一洗、歇一会儿,吃过早饭以后。有的是时间。回头你再给那两个小子打个电话,让他们中午下班以后,都过这边来吃饭。告诉他们,小丽带着男朋友回来了。”文老不等吴永成接话,转头又对文丽地妈妈吩咐道,一副不容置疑的口气。
“你看、你看,我这也是高兴糊涂了。小丽,你带着小吴先去擦把脸,然后就先到你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早饭好了以后,我去交你们。你的房间昨天晚上接到你的电话以后,妈妈就让人收拾好了。”
“吴县长。我把车放在这里,先去办事处接应一下他们几个人吧。”这会儿,司机小李已经和那个工作人员小王把车子里面地东西。全部搬进来了,他向吴永成请示道。
“小同志。吃过早饭再走吧。小吴,你们来北京还有其他的同志相跟着?”文丽的妈妈白洁不解地问吴永成。
“阿姨,是这样地。这次我到北京来,顺便还给我们县里的一个集体企业,到国家扶贫办看一看,能不能争取到一点扶贫资金。我们县计委有两个同志,昨天也一起跟着来到了北京。”吴永成对文丽的妈妈解释说,接着他转身又对小李说:“你能找到省办事处的地方吗?还是麻烦这位小王同志给你详细讲一讲。早饭,你就到那边去吃吧,顺便告诉他们,抽空我就会去那里找你们。今天上午你们就休息了吧。”
“不错,小吴,什么时候也忘记不了工作。嗯,在这会儿的年轻人里,像你这样的工作态度,确实也太不多了。”文老对吴永成这个小伙子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
“文丽,你爸爸他老人家原来到底在什么单位工作?是个什么级别的高干呀??你们家怎么能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快点告诉我吧,要不然你真的想把我憋死吗??!”到了文丽住地西厢房里,吴永成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这种好奇心了,尽管他也知道好奇心太多,实在是一种
习惯。
“吴永成,既然咱们到了这种程度地关系了,那我就告诉你把。”文丽也觉得她和吴永成现在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如果还再不告诉吴永成自己家里的一些情况,那真的也就显得自己没有一点诚意了。她平静地对吴永成说:‘我爸爸也算是一个老革命了。他在‘文革’之前,就是咱们国家一个部的主要负责人了。因为他地级别比较高,所以在‘文革’我们就住在这样的四合院里。像你以前的女朋友冯霞他地父亲,说起来原来还是我爸爸的部下呢!”
好家伙,这么牛呀!!怪不得以前文丽说到冯霞家里地时候,那满脸的不屑哪!原来人家就有这个资本呀!!吴永成暗暗惊叹着。,咱这回可算是攀上粗腿了!!
文丽似乎看出了吴永成的心里在想什么,接着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我爸爸地级别虽然高,可是从小对我们几个孩子却是管教得非常严格的。他在外面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你知道朱老总吧?”
吴永成点了点头:朱老总是全国人民敬仰地伟人,那谁不知道?他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就通过一篇课文《朱德地扁担》、知道了老总的一些事迹。
“朱老总还在延安地时候。一次和毛主席参加一个联欢会,当时他的大儿子也跟着去了。晚会结束以后,老总在自己坐车回家的时候,吩咐他的儿子自己走着回去。这对于他儿子来说。这也是经常地事情。因为老总平时就教育子女们不能搞特殊。结果老总回去以后。就发现他地儿子也蹦蹦跳跳地后面跟上来了。老总就奇怪了:他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和自己同时回来呀?马上就严厉地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警卫员强把他拉住、站在吉普车的脚踏板上、拽着车上地把手回来的。就这,老总还把自己地儿子训斥了半天。因为那个位置一贯是警卫员地位置。老总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凭靠自己的原因搞一点特殊。”
好吧,看来自己的这个未来的老泰山还是相当得正统呀!吴永成不禁对文老肃然起敬。
“打小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因为上学、除外玩耍什么地,坐过一次父亲的车;就是有时候老家来了人,偶尔用一次,爸爸也要自己掏汽油钱。绝对不沾国家的一点便宜。八三年严打地时候,一些高干子弟们也被牵涉了进去,父亲就对我们地要求更严了。我的两个哥哥成家以后。家里还有不少空余地房子。可是父亲坚决不让他们住在家里,而是让他们去住单位的宿舍。他说:‘这房子是国家给我安排地。你们住在这里不好。也不应该。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这房子就应该交回给国家。组织上到时候会给你妈妈另外安排住处地。什么事情也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要老依靠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挣下的那一点功劳。八旗子弟就是毁在了老一辈给他们留下的铁杆庄稼地。’”
“好了,我懂你的意思了。”吴永成怎么会不清楚文丽给他浪费这些唾沫地心思。他笑着对文丽说:“你放心,我是相中了你这个好姑娘,可不是冲着你老爷子高干地身份来的。我也不会眼馋你家地四合院。我家的院子虽然不大,可还够咱们两个住地。这你就放心吧。快睡一会吧。昨天晚上你也没有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会。光顾赶路了。”
“算你聪明。我就怕你有了什么别地想法,要是碰一鼻子灰。那可就不合算了。提前先给你敲一敲警钟,免得到了后来你再后悔得、把肠子也悔青了。
不过。你放心。有我老爸在,有没有什么人敢随便欺负你的。好了,你抓紧时间睡一会吧。让你这个县太爷给我当了一晚上的枕头,也够辛苦你得了。我去和我妈妈说一会话,一会儿饭好了。我再来叫你。”文丽做完思想工作,冲吴永成挤了挤眼睛,给他找了一个枕头。然后走出房间去了。
看来这个老丈人还真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呀!要想沾他地一点光,那还是比较困难的。吴永成望着文丽出去的背影。自嘲地笑了笑。
不过,他倒也不是很在意这些。能有几个贵人在背后扶持,那当然是最好了。可要是单纯说吴永成和文丽地结合。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可真地冤枉了吴永成同志了。他不过也就是有这么一想而已。更何况,他之所以一个劲儿地想在官场上得到更高的位置。也是从内心里讲,那是为了得到等多的话语权。让更多地农民兄弟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可不是为了他本人的富贵和荣耀。
你也别鄙视他故作清高、挂羊头卖狗肉,要是他自己想大富大贵,不用说别地,就凭他二十多年的先知先觉,搞点什么买卖不能发财呀?现在国家地政策可是比他刚来的、七九年的时候好得多了。他要是不混这个官场,不敢说别的,一年挣个三、五十万,那就跟玩似的,还不用担心什么人们的议论、社会的舆论,想找几个想好的,就找几个想好的,也没有人敢放一个屁:大爷我有钱,你要人家姑娘愿意,我情愿,你管得着吗??!
第一百七十章 文丽的家人们(下)
永成本来想洗把脸以后,就躺到文丽的床上睡一会儿一胡思乱想以后,被自己的这种伟大情怀搅得心烦意乱的,躺在那里怎么也睡不着。过去的事情,就像放小电影似的,在脑海里一幕一幕的来回折腾,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也是浮想翩翩,元神还不知道在哪里神游哪!
算了,睡不着也不受这份洋罪了。在翻腾了十几个来回以后,吴永成干脆翻起身来,准备到院子里走一走,分散一下注意力。要不然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在今天的场面中,保证得到文家一家人的认可呢!
“怎么,年轻人,是不是换了一个地方睡不着呀?!”
吴永成刚走出西厢房的门,就看见文丽的爸爸文老,正在院子里背着手散步。老人也说不定是在这里专门等着这个未来的毛头女婿出来呢。
“伯父,您好。您的气色看起来真不错。”吴永成猛然间见到文丽的父亲站在当院中和他打招呼,一是心理上没有任何的准备,只好打着哈哈。
他设想过好几种和文丽的父亲谈话的可能性场合,也准备了一些应答的方式,唯独没有想到他们两个能在这种情况下,文老会以这种很随意的方式和他交谈。
在他的心里,文丽的父亲一直是一位中央身居要职的高级干部,他虽然是一个穿越、重生的人,可是在他的前世里也从来没有经过这种事情,当然也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之谈了。
到了这个世界,虽然说,他也见过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比如说冯霞的父亲、还有J省的一些省级领导们,但那些毕竟和自己没有像现在这样地关系。如果他和文丽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文丽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异议。那他将会成为这个家庭中地一员。
想想吧,能成为一个中央领导家的毛头女婿,这在他的前世里,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那也只有他和几个特别相好的朋友们醉酒以后,才会卷着大舌头胡乱吹牛:“我要是中央领导XXX的女婿的话,我就会怎么怎么样……”
文老也是个人老成精的人,这会儿哪能看不出吴永成的窘态呢?!他是想和吴永成好好地谈一谈,了解了解这个未来女婿各方面的一些情况。虽说女儿文丽以前也在电话里,和她地妈妈说过一些吴永成的情况,老伴和女儿还是对这个小伙子相当满意的。但文老作为一个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的老人。总认为有些事情还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才能得到第一手更为确切的资料。
一般人认为什么事情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文老认为,就是自己亲眼见到地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实可信的。他要以自己多少年的阅历。来郑重其事地位女儿地这桩婚姻,好好地把一把关。
文丽是他最小的女儿,老人们对于家中的老小那当然是碰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更何况老人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了,现在也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每个月除过中顾委有什么会议、他去出席一下的话,也就只能是坐在家里,看看内参、文件,以及一些报纸,来打发时光了。
至于什么下棋、打牌的娱乐活动,文老想都没有想过:为革命辛辛苦苦一辈子,还没有那空闲工夫,去学那些东西。他在离休以后也不屑于去学。他认为那些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就是学会了。以他现在的保卫级别,那也不可能跑到大街上,蹲到地上。和一帮退休下来的老工人们,去“争上游”、“甩老”吧!
这么一来。女儿的婚事也就成为了他心中地一件大事了。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嘴上流露出来。这就是人家领导者的城府。
不过,文老也不会把自己这个未来的毛头小女婿吓着。老爷子做了一辈子地党政工作,当然知道怎么才能让对方完全放下负担、轻装上阵。
“我听文丽说,你前几年在北京读过几年大学。对北京应该比较有一点印象吧?!”文老望着院子当中的金鱼缸,不紧不慢地和吴永成搭讪着。
吴永成就随着文老看是闲聊地话题,一问一答地应对着。原来紧张的心态,慢慢地也放松了。此时他的心里想道:看来中央的高级领导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肉体凡身,不见得就怎么难以接近呀!
说话间,文丽出来叫他们两个吃早饭了。
文丽其实出来有一会儿了,她看见自己的父亲和吴永成两个人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的、谈得很融洽,也就一时没有去打断他们的谈话。她知道,自己的这种高干家庭,对于吴永成这种农民家的子弟来说,也是一个很令他们陌生的环境,如果吴永成今后要正式走进这个***里,和他父亲的谈话、接触,这也是一个开端吧。
文家的早饭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北方人的习俗:主食是小米粥、馒头,还有几个小菜。
吴永成记得文丽说过,她父亲的老家是南方人。看来文老在北方呆的时间长了,饮食习惯也和北方人一样了。
饭桌上吃饭的人,也就是文丽父母亲和文丽、吴永成他们四个人。在饭桌上,除了文丽的母亲和吴永成客套了几句话外,基本上别的人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吃过简单的早饭以后,文老亲切地对吴永成说:“小吴,你困不困?要是不困的话,就陪我这个老头子到书房,说一会儿话,好不好?”
“爸爸,吴永成胆子小,你可别吓着他啊!”文丽和他的爸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这个丫头,没大没小的,和你爸爸说些什么呀?!”文丽的妈妈横了她的老生闺女一眼,用指头指点着她说:“都说是生闺女外向。现在你还没有这么着,就成了这个样子,要是真地以后出嫁了。心里
得我和你爸爸吗?”
“妈妈,瞧您说的是什么话呀?!”文丽跑过去抱着她妈妈的胳膊,摇晃着撒娇似地噘起嘴。
文老哈哈哈地笑着说:“你放心吧,闺女,我不会把你的小吴怎么着的。”
吴永成被他们一家三口人逗得脸涨得通红,也只好跟着他们嘿嘿嘿地傻笑着。他觉得这个家庭,远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高贵而不可攀及的样子。而是像普通人家一样,也是充满着温馨和和睦。
嗯,这样的家庭他吴永成喜欢。在这个家庭里,他这个农民家的子弟。也感觉不到有一点点的压抑感。
……
文老的书房布置得挺简单的,一张大大地办公桌占据了书房中近一半的面积,靠墙而立的一长溜书架上,摆放的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伟人的经典著作。
办公桌后是一把估计有个三、五十年历史地竹藤椅,此外就是几个小沙发了。
文老领着吴永成走进自己的书房。习惯性地坐到了那张大大的办公桌后面地竹藤椅上,吴永成则规规矩矩地在他对面的小沙发上落座。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公务员轻手轻脚地进来,给他们两个人面前摆放好一杯冒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以后。轻轻地离开了。
“小吴,我听小丽这个丫头说,你在上学的时候,就曾经在你们的村子里担任过支部书记,还很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看来你对基层的情况还是掌握不少的啊!在你这个年纪,就能当上一个县的县长,很不简单哪!!”文老微笑地对吴永成说。
吴永成知道,这也算是文老对自己的正式测评谈话开始了。他忙欠起身子,一副诚惶诚恐地表情:“我那时候年轻,在村子里担任支部书记的时候。也是靠大家的支持,才做出了那么一点成绩,实在是做得很不够地。至于那个县长的担子。也是组织上多年来对我培养和关心。其实,就我个人地能力。还是很难胜任这个岗位的。不过,既然选择肩膀上有了这副担子,我就要尽量把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人民的厚望。”
老年人最讨厌年轻人张狂,吴永成这会儿尽量要给文丽的父亲留下一种谦虚的低姿态。
不错,自己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够在成绩面前,做到不骄不躁,还是难能可贵的。
文老对吴永成的回答感到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轻轻的、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吴永成的说法,然后缓缓地说:“小吴,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一县之长的责任。‘县为国之基,民乃邦之本’,从秦设立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区划。千百年流传着一条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郡县治,则天下安’啊。
自秦置郡县,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单元,虽历经年,郡县的设置,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可以说郡县的发展稳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
因此,古人说的‘郡县治,则天下安’,也就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你肩膀上的担子不轻呀!咱们中国的天,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被你们这种位置的一群人所撑着,你们的忠诚与否,素质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啊。”
吴永成领悟地点了点头,看来文丽的这位高干父亲,并没有因为年迈眼花、而导致了思维的下降。他考虑问题还是那么高瞻远瞩、远胜凡人一筹啊。
在中国,多少年来,县一级的行政长官就一直被瞧不起,在多少古戏文中,就把县一级的长官戏称为“七品芝麻官“,这里面的含义不仅仅是对他们这一阶层品位低下的诠释,还有一种只能一会不能言传的引申义在里面。
就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县一级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单元,虽然人们也知道它在国家地位中所占的重要性,但是从上到下,对它的重视程度,却远不能和它应该有的重要地位相对应。
作为穿越者地吴永成也知道。直到后来十几、二十年中,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强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县一级经济地发展,才被人们普遍关注起来。
“全国的经济在建国以后,为什么还发展得这么缓慢?我认为一个最根本的掣肘,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僵化沉闷,它无法支撑、顶托一个省、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吴永成也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毕竟他一个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的小年轻,还是一个贫困省份、贫困地区所辖的贫困山区县的小县长。在人家这么高级别的中央领导面前,谈论这些治国大论,无疑是班门论斧。这还全凭依仗着他穿越过来地那一点先知先觉哪!!
“嗯,说得不错,挺有一番自己的独特见解的。”文老的眼睛一亮。没有想到这个毛头小伙子看问题,还真能看到实质上。这说明他平时在工作、学习中,还是肯动脑筋、会动脑筋的。
嗯。不错,孺子可教也!!
近来京城不少地高干子弟们,号称自己是这个社会上的“精英”,每每隔三间五的聚会在一起,高谈阔论国事,他们认为拯救天下地大任,就是义无反顾地落在了他们这几个小圈圈人们的肩膀上,不是扎扎实实地去做具体的事情,三五扎堆,成天价搞什么这个研讨会、那个研讨会的。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随时挂在嘴上,一个不服、两个不忿,否定一切。怀疑一切
全中国就只剩下了他们几个人才似的。
他家的二小子在前一段时间回家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这种情形,文老当时就严厉制止他和他哥哥参加这样的聚会。
他认为那些没有见过血与火考验的毛头小伙子们,纯粹是在瞎胡闹。他们懂个什么呀?就因为经过一个十年文化大革命,跑到农村去受了几天苦,再搬出几本西方地大部头作品,就自以为掌握了治国强国的真。
哼,真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呆子。在文老地眼睛里,他们只不过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现代地赵恬而已。
不过,眼前的这个小丽心中的白马王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吴永成,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哪?文老不禁有些感到怀疑了。
“小吴,你是怎么评价我们党在建国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一些方针政策?”文老不动声色地给吴永成出了一道试题,他要看一看这个夸夸其谈的小伙子,是如何看待那种历史的。这也是考验一个年轻人思想觉悟的一种最好的办法。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得年轻的一代对一切产生了怀疑,包括信仰问题。从前几年的信仰迷茫大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无信仰论,不少老一辈的人,纷纷悲叹:如今的年轻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主要也是只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其中的一少部分人,他们接受外界的科学技术倒是不怎么快,那些腐朽的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倒是全盘拿来,一点也不取舍地全部消化,包括早已经在西方国家过时了的“嬉皮士”风尚。
文老尽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他本人和他的家庭成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但是他这个经过血与火淬炼的老战士,信念却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老而弥坚。他把那些忘本的年轻人,称之为“白眼狼”——一点也受不得任何委屈的“白眼狼”!
“这个嘛……”吴永成沉吟了片刻,虽然这会儿国家对于言论方面已经没有多少的限制,可以说以言论定罪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可是要让他在这位老革命面前评论这段历史,还真不好开口。毕竟有许多的东西,在当时还是属于理论的禁区。
再说了,吴永成他也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现在他的身份可是一个基层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啊。他面对地也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一位政坛老将。还是他未来的老泰山。一言不慎,那就可能使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泡汤不说,更有可能自己地政坛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没有关系的。咱们只是自家人在家里闲谈而已。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文老微笑着、一个劲儿地鼓励吴永成大胆地开口
什么没有关系?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事情那是敢闲谈的吗?!万一你要是翻了眼,从心里给我下一个政治不成熟的定义,那我不是玩完了?!
吴永成心里不住地鄙视着自己这位未来的老丈人:这可真是太不仗义了,哪有搞这种形式来考验还没有进门的新姑爷的?!你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难道说,非要把我烤糊了,你才甘心吗?!
心里是这么恶狠狠地抱怨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老头,可吴永成的脸上还是始终挂着他那招牌似的微笑,只是汗水一个劲地从头上渗出来。
“今天地天气可真热。”吴永成知道这个问题自己是必须得回答了,要不然还真不好过这一关。回避和答错,那个效果是一样的。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碰一碰运气吧。反正他要回答的答案,也是自己在后世党史中学到的知识。说不定还真能合了文老爷子的胃口哪!
想到这里,他掏出自己地手绢,自我解嘲地先把自己的紧张。归罪于天气,同时飞快地整理了一下自己将要开口说出的、那些东西地逻辑结构。
文老哈哈哈地笑着:“是啊,这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伯父。对于你刚才的那个问题,我作为一个小辈,可能想的还不太周全。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只是我平时学习时的一点心得、体会,肯定还有不少说错的地方,还请您给我多多的一些教导。”吴永成开口之前,先示弱给对方,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他见文老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一硬,就接着继续往下说:“我认为建国以后。我们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主流还是非常正确的。不过,在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奥。我说(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