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部分阅读
吴永成因为他自己就是从梁州地区出来的,有偏向自己家乡的这种观念。而是他认为自己刚刚到了团委这个系统工作,对下面基层不少的同志,都不太熟悉,更别说有什么铁杆了。唯有那次到梁州地区调研的时候,和梁州地区团地委的杨邵峰相处得还不错。他觉得,杨邵峰应该还能给自己一些面子吧!
果然,电话接通以后,扬邵峰听见吴永成亲自给他打电话,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兴奋。
不过,几句寒暄过后,当吴永成谈起让他组织梁州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深入农村搞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杨邵峰就显得很为难了,他回复吴永成的说法,和团省委学校部的部长武展福的理由基本上一样:第一,他和人家那些学校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第二,不是假期,担心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唉,看来还是自己想得过于幼稚了。
吴永成无可奈何地挂了电话以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现在自己就是想要尽一点人意,那也是无计可施了。只能是独善其身吧!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北京工作的四姐的。
在吴永成的亲属和同学们之间,吴永成现在最为担心的,是自己的这个四姐和四姐夫了。
他记得自己前世的记忆里,一般的公职人员参加到那次事件的人,基本上没有多少。他那些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身出高干之门,这种活动肯定是不会卷进去的。
可在北京却还有不少地知识分子,在迷迷糊糊之中,闯进了浪口。四姐和四姐夫两个人要是一时“激|情荡漾”,一失足那可就成了吴永成的千古恨了!
特别是吴永成的那位四姐夫李占林。那可是跑到法国去喝过洋墨水、啃过几年样面包地人,这个老夫子真要是再不管不顾的,直接搬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犯了倔劲儿、死死不放的话,那可就更糟糕了!
吴永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他认为民主和自由是个很巨大的口号,并不能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弊端。
大家可以看一看当今这个口号喊的最响亮的国家——美国,但其社会痼疾不见得比中国少,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自由和民主地追求。可以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平缓社会差异,但远不可能成为社会顽疾的灵丹妙药。
不过,民主和自由的提出者本意是纯粹的,但这种纯粹是个神话。
人作为动物,作为个体,生存在物竞天择的地球上。天性地狭隘与自私。是必然存在而且难以被消灭地。
纯粹的自由与民主自然难以实现,最好的情形不过是追求多数人的民主和自由。但少数人的权利,被多数人以追求民主自由而被忽视的时候,民主和自由其实已经荡然无存了。
“四姐,我是五儿。最近你和我四姐夫工作还好吧?!”
“五儿,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时间给四姐我来电话了?!怎么样,新的工作岗位还适应吧?!我和你四姐夫都挺好的,劳你书记大人挂念了!”
吴永丽原来挺担心自己这个弟弟的仕途,生怕他会因为那篇文件地事情。而影响了大好的前程。可吴永成直到新的工作单位落实以后,才抽空给去她过一次电话,使她心里很是担心了一段日子,心里那当然有点怨气了。
“呵呵呵,四姐。还行吧。你知道我对于适应环境倒还是很快的。”吴永成开篇话叙过几句以后。直接插入主题:“四姐,是不是北京这几天有什么不安稳的现象呀?!这段时间你和我姐夫。尽量不要参与到什么乱七八糟地社团和小***当中。”
“五儿,你在J省,离北京这么远,这里发生地事情,你怎么能知道?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了?北京这里这会儿挺正常的呀!”吴永丽不愧是搞政策研究地,从吴永成简短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味道来。
这个吴永成就没有办法直说了,只能是和他四姐打起了太极拳:“呵呵呵,四姐,我远在J省,能听到什么消息呀!我不过就是为你们两个瞎操心呗!
对了,四姐,我跟你说个事情吧,咱们永明县还是你们单位的调研点吧?前一段时间我听县里来的几个同志说,我离开永明县以后,新到任的那个县长,在不少方面把我原来的一些做法,都做了不小的变动,许多同志担心这样下去以后,会影响到咱们县已经好转的经济局势。
你看,我现在的这个位置,不能再对人家县里的工作指手划脚的。你们能不能下去蹲上几个月,从你们调研的角度出发,说不定也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这样呢,既有利于你们对于新情况的掌握,也能从中以专家的身份,对地方上的一些工作中的偏差,给予一点的指点。咱们永明县取得这样的一点成绩,可真是来之不易呀!
四姐,你和我四姐夫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取得你们单位领导的同意,尽快由你们两个人带队下去呢?毕竟你们两个已经对咱们县的情况非常熟悉了。再换别的人下去,还得重新开始熟悉情况哪!那也太耽误时间了!”
“怎么,居然会在咱们县里发生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有点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呢?!”吴永丽原来的那个思绪,果然一下子被吴永成说的这个新情况给转移开了:“什么工作那也不能一个将军一道令呀!只有具备了事物本身的工作连续性,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工作效果呀!”
“四姐,既然是这样,那你们能不能尽快下来呢?!”吴永成想趁热打铁敲定这家事情,只要他们两个人带队到永明县蹲点一两个月的话。等到他们返回北京地话,一切事情也就都明朗化了,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吴永丽有点难为地说:“五儿。你说的这个情况倒是挺重要的。可四姐恐怕不能下去了。”
吴永成有点着急了:“四姐,你为什么不能下去呢?不会是你现在有了身孕吧?!”
“有你个大头鬼!你这个坏蛋怎么整天价脑子里胡思乱想地?就不能想一点正经的事情吗?!”吴永丽害羞得在电话中啐了吴永成一口。虽然吴永成是自己的弟弟,可让一个大男人问出这个问题来,总是觉得脸上怪挂不住的。
又怎么了?!真是的,女人结了婚怀孕生孩子不是挺正常的吗?!你要是不会怀孕,那才叫出了怪事情呢!
吴永成心里自己嘀咕着,可嘴上并没有在纠缠这件事情。他现在可没有什么闲心和他四姐斗嘴玩:“那,四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呀?你倒是利利索索的给我说清楚呀!”
“五儿,我可能要被调动工作了。”吴永丽电话中语气有点迟疑地说道:“前几天地时候,我们单位的领导已经和我谈过话了,准备先让我到北京附近的郊区县去挂职。说主要是考虑到我和李占林都在一个单位,对于以后的工作可能有一点不便。我这几天正在考虑这件事情呢!”
奥。明白了。这估计是四姐他们单位的领导。可能是想到了夫妻之间工作中应该相互回避的问题吧!吴永成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这对于他地四姐吴永丽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啊!
从当时地情况来说,妇女领导干部还比较少,有高学历的就更少了!
吴永丽现在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了,放到他们单位那种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可能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可一旦到了地县一级的行政单位,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四姐。这可是好事呀!呵呵呵,你们单位的领导跟你谈过没有,组织上派你下去那是让你担任县委书记、还是县长啊?”
“你胡说什么呀?!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一下子下去那就能给了那么一个职位呢?你以为谁都像你似的,坐着火箭一个劲地往上蹿吗?!”吴永丽底气不足地接着说到:“五儿。你说。我现在的这个副处级,在我们单位来说。那就只不过是享受一个待遇,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管过什么事情。更没有在下面当过什么领导地,组织上万一给我那么一个职务,我哪能干得了啊!这几天都快把我愁死了!”
嗨,我说四姐怎么清楚怎么不对头呢!敢情是在发愁怎么当官呀!
吴永成心里直觉得好笑:人家不少人都是生怕组织上给的位置低、官职小,可四姐这个人还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平调,甚至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从中央直属单位到基层,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贬职了,可她却还在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工作来犯愁,思想觉悟的确是要比他前世经过地不少干部们高地多啊!
“四姐,你不用瞎考虑那么多了。谁也不是天生下来就会当领导的。组织上地眼光那是不会错的!你要充分相信组织是绝对不会看错人的。”吴永成给他的四姐打气:“当年你用拼命的那个劲儿,半年的时间就一举考中了研究生,那是凭着什么毅力呢?只要有了这个精神气,什么困难也就不成问题了!四姐,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对了,四姐,既然你不能下来了,那就让你家的那个海龟抓紧时间下来,这时间可是一点也耽误不得的。”
吴永成和四姐说好以后,赶快又挂通了二妻哥文涛的电话。
这个文家的老二文涛,也是吴永成最为担心的。
虽然文老爷子是一个思想很正统的老革命,可文涛却是一个激进分子,偏偏又是政治专业毕业的,还在北京的高校当老师,平时厮混的那些公子哥们又一个个眼高于顶的。这种人就是最大的危险分子!
“二哥,你好,我是吴永成。呵呵,你听出来了?!二哥,最近你是不是又挺忙的?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忧国忧民的好青年们闲不住的。
不过,二哥,据我从一个可靠的渠道获知的信息,提醒你一下,这一段时间你就别跟着人们瞎议论了,闹过头就怕有麻烦了。你就专心教好你的学生们就行了!国家大事自有国家领导人们考虑呢!
什么,你说我跟咱家老爷子的口气怎么一模一样?!我说,二哥,我这可是和你说真的,你可千万别不当成一回事啊!《人民日报》今天一版的新华社评论,你可是全文认真学习过吧!国家的专政机器,那可不是和你闹着玩的。你要是真的不把我的这些话当作一回事,我就只好到北京去搬老爷子出来了。……”
第三十一章 那些日子里
“吴永成,我好像又怀孕了。
脸上带着满脑子官司的吴永成回到家的时候,文丽突然有点紧张地对吴永成说。
“嗯,会不会是真的?!”吴永成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原先颓废的心情也被这个消息一扫而光:“文丽,你不会是记错吧?”
文丽红着脸说:“我身上的那个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来了,以前我可是很有规律的啊!”
“文丽,这样吧,下午的时候,你请个假,我陪你到医院做一个检查,要是真的怀上了,那可千万得小心呀。我听人说,第一次怀孕流产了的话,搞不好以后就会形成习惯性的流产。”吴永成一脸认真地嘱咐文丽。
“有那么严重吗?瞧你那神情,你一个大老爷们,就好象经过多少生孩子的事情呀?!”文丽不以为然地说。
吴永成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偷偷地嘀咕:这个事情就不能让你知道了,别说前世你老公就有过两个孩子,就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也已经有了一个大胖小子了。可这些我能告诉你吗?!
“文丽,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你要是再有什么闪失的话,我家的两位老人那里,可是实在交待不下去了!”吴永成这一次可不敢再顺着文丽的心思瞎马虎了:“文丽,今天咱们到医院确实了你的确是怀孕的话,你自己就得和你们学校请一段时间的假了,是回鱼湾村静养保胎,还是回你们娘家,这由你自己拿主意。”
下午医院检查以后,文丽还真是再次怀上了,而且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吴永成,你说,我这次还真得这么早就向学校请假?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作了?!”文丽虽然也担心再像上一次那样。可总是觉得后果不会那么严重。
“文丽,小心没大错。刚才医生嘱咐你的话,你也听见了。”吴永成考虑了一下,对文丽说道:“要不这样吧,干脆你还是回北京去吧。你家里环境比鱼湾村好一点。等到三四个月以后、胎位比较安稳以后,咱们再想个别的办法。”
既然人家医生和吴永成说得一样,文丽也就不敢再大意了,只好乖乖地听从吴永成的安排,在第二天的时候,由吴永成专门找了团校的一部车。把她送回了她的娘家。
吴永成带着文丽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地六点多了。
一进家门,正好听见他的二妻哥文涛给大家讲演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啊呀,今天你们是没有赶上那个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啊!有好几个学校的学生们都跑到了大街上,学校连正常的课都不能上了。好家伙……”
“丽丽,你们两个怎么回来了?也不说提前打个电话?!”文丽的妈妈白洁首先看见女儿和女婿回来了。也顾不得再听小儿子的精彩演讲了,连忙迎了上来。
文丽的二嫂也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文涛正讲得唾沫飞溅、激|情高扬的时候,一扭头看见文丽和吴永成进来了,大家都忙着招呼他们两个去了,自己失去了演讲的对象,才不甘心地笑着对吴永成说:“我说,小吴。这几天你们J省情况怎么样啊?!北京城里年轻人们。那可真是叫群情激愤呀!”
“二哥,我昨天不是给你打过电话,告诉过你,最好不要参加这种活动吗?!”吴永成和大家寒暄几句以后,把文丽地二哥文涛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地告诫他:“二哥,这段时期外面不少事情很敏感的,你最好不要和他们掺杂进去。如果能把你的学生们约束住,那就更好了。”
“嗨。我说你这个小吴呀,你是不是刚刚当了芝麻大的这么一个小官,就业变得思想僵化起来了呢!简直和咱家老爷子好有一比啊!我跟你说呀,这个事情……”文涛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拉住吴永成正要和他来一番正儿八经的大辩论的时候。文老爷子听到自己的小女儿回来了。也从自己地书房里踱了过来,文涛连忙闭住嘴。冲吴永成使了一个眼色:“好了,小吴,今天就不恶化你争论了,等有机会的时候,我给你好好地上一堂课。”
说完,拉着自己的爱人匆匆忙忙地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以后,就像老鼠看见猫似的,急冲冲地溜之大吉也!
看来文涛这几天,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少挨文家老爷子的训。
望着文涛远去的背影,吴永成不禁为他感到一阵阵的担心:自己地这个二妻哥,现在已经就开始有些头脑发热了,要是再过一段时间,等到事件发生到白热化地时候,谁能料到他究竟会走到哪一步呢!
咦,不好,好像刚才听他说到现在就有一些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罢课上街了。不知道J省得情况,过几天也将会是什么个样子呢?!
由于心中有事,吴永成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就告别了文家一家人,驾车赶回了J省。
从北京临走的时候,吴永成又专门特意和文老爷子进行了一次谈话,把自己对于文涛的担忧跟文老爷子又说了一遍,他知道只有文老爷子才能压得住文涛的那股劲儿。他建议过几天就让老二文涛干脆搬回家里来住,这样或许对他也是个约束。
“小吴啊,在这件事情上,你比你的那些同龄人们可是要成熟得多啊!不错,小丽还是挺有眼光的。”文老爷子对吴永成能有这样的眼光,也挺欣赏地。
不过,他对于吴永成为文涛的担忧,也没有多少放在心上:“涛子嘛,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有些事情还就得他们亲身经历过,那才能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拿根绳子把他拴在家里,那也不是什么办法。温室里是永远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人才的。呵呵呵!”
吴永成听到这话无语了:既然人家文家这老小两位都是这犟性子人,他此时又能再说点什么哪?!他总不能说他自己是一个穿越过来地人,知道以后即将要发生什么吧?!
唉。自己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地努力了,如果还要再发生什么意外,那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了!
不过,吴永成在返回J省之前,驾车又跑到四姐地单位转了一圈,和四姐、四姐夫交流了一番以后,直接带着四姐夫以及他手下的两名助手,返回了J省,也算是强制性监督执行吧。
这会儿的局势瞬息变化无常的,真要是再让自己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四姐夫卷了进去。那后果就十分不妙了!
回到J省以后,吴永成让他的司机小赵,把他的四姐夫李占林他们一行三人直接送到了永明县他们的调研点上,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他的四姐夫是一个对工作十分钻研的人,只要手头上有了调研地课题,其他的事情也就不会引起他足够的注意了。一个工作只要开了头的话。要是不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结果,他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此时的J省,也是潜流暗涌。不过,还尚未形成一定地规模。
吴永成在团校对刘世庆做了一番安排以后,得到了万明山书记的同意,就带着青农部的一个副部长、一个工作人员,到下面的基层进行调研去了。
同时。也算是进一步熟悉各地市的团组织情况吧。
哼。既然咱们有办法阻止事件的发生了,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免得事件发生以后,再给自己惹一身麻烦,那就太有点得不偿失了!
J省总共有十一个地市,梁州地区吴永成已经转过一圈了,也就不在这一次工作的范围内。
吴永成准备每个地市呆个三五天地,这么计算下来,等他全省跑完一圈以后。也差不多到了六月中旬了,一些麻烦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避过了。
可话是这么说,其实吴永成到了下面地时候,虽然一个劲地劝自己:别考虑那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与其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件、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难受的话。倒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在基层好好地转一转。这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嘛!
但不管他到了哪一个地市、那一个县,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手下随行的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给他找来,他要第一时间了解事情发生的动态。
四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头版,摘自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七日电:北京高校学生上街游行,市政府发言人指出:这次游行未经批准国务院发言人对学生要求对话表示欢迎。
报道中称:北京数以万计的部分高校学生今天打着横幅、喊着口号,走出校门,上街游行。
游行中学生们呼喊口号地主要内容是:拥护共产党、拥护宪法、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消除腐败、打到官倒等……
五月一日《人民日报》二版,新华社北京三十日电:北京市领导同志同部分大学生对话,涉及整治官倒、政治廉洁、发展教育等问题……
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上海五月二日电:上海高校学生上街游行,市府认为广大学生爱国热情可以理解,但示威方式不利于解决问题……
五月五日《人民日报》头版,本报北京五月四日电:首都青年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二十万人分别举行游园联欢等活动,数万高校学生上街举行集会,游行的学生们打着“弘扬五四革命精神”、“拥护共产党、振兴我中华”、“深化改革”、“官倒不除、国无宁日”、“人民政府人民监督”“新闻要讲真话”、“平等对话”等横幅,喊着“民主、爱国、科学”的口号,汇聚到天安门广场。
游行结束的时候,游行的组织者宣布,从五月五日起,北京市所有高校全部复课……
五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北京五月十四日凌晨二时四十分电:天安门广场数百学生绝食请愿……
五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五月十四日二十四时电:首都高校学生仍在绝食请愿,一些教师、作家到广场对绝食学生表示支持……
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一部分高校学生继续绝食,知识界人士到天安门广场声援……
五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高校学生绝食进入第四天,数十万各界人士昨天到天安门广场没声援……
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北京十七日电:声援北京学生绝食请愿行动,各地高校师生纷纷集会游行……
五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学生绝食请愿进入第六天,各界百余万人昨继续上街游行……
五月二十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党中央国务院开党政军干部大会……
同时,旁边还有一条报道:北京部分高校请愿学生昨晚九时宣布停止绝食。
五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令……
同时,下方刊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到了这个时候,吴永成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心事看报纸了,经过基层这一段时间来地调研,吴永成又发现了更为值得关注地问题。
第三十二章 发掘个希望
自从五月二十日以后,吴永成就让基层的同志,把自己这一行人行程安排到了比较偏僻的山区农村,他想看一看最贫穷山区青年、孩子们的生存状况。
把自己工作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以后,也能使自己刻意地望掉什么。
五月二十五日,吴永成一行来到了永安地区。
永安地区在J省来说,也是属于和梁州地区差不多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样属于山区高寒冷凉区。
当他们一行来到永安地区南德县下面的一个小山村的时候,在当地县委副书记的陪同下,刚刚下车准备开始视察时,这个村六十多岁的的老支部书记,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没有听清楚陪同吴永成的乡镇领导的介绍,居然把吴永成当成了省教委下来的大领导,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吴永成的手说:“首长啊,可把你们盼到了。咱们这山里的娃们上学的条件太差了,就等着省里给我们拨点钱,把那破学校修建、修建呢,要不,村里的那几十个娃们连个上学、读书的地方也没有了。”
“刘老根,你闹什么闹呀?!”旁边陪同吴永成的那和乡镇的领导脸上挂不住了,一把把刘老根拉开,呵斥道:“人家吴书记是省团委的,不是省教委的,你胡扯什么呀!你看你这个样子,不管见了管什么的领导到了你们村。老是要拉扯你们地那个破学校。咱县里这样的学校多了去了,一时半会儿地。哪能都顾的过来呀?!”
“没事的、没事的。”吴永成望着这位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仿的老支书,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他微笑着走到老人的跟前,再次拉住他的手说:“老书记,我可不是什么首长,虽然我不管教育。不过,你说地这个学校的情况,咱们现在就可以去看一看。娃娃们上学的事情。也是我们团委最为关心的事情嘛!”
“你比我们县委书记的官还大,那不是首长是什么领导呢?!首长,你以前也当过兵,还是知道这个规矩的。”刘老根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执拗地还是称呼吴永成为首长:“我们南德县太穷了,我为了我们村的这个学校,已经到县里跑了够几百次了。可县里也太穷了。你是省里地首长。你肯定能帮助我们村解决这个问题。”
“好、好、好,不管我们能不能解决,咱们先去看一看你们地学校,看看孩子们去。”
看来这个叫刘老根的老书记,也是一位办事情很执着的老人,性格也比较犟,还真是抱住吴永成这根粗腿不放了。
旁边陪同的县委副书记和乡镇的领导们,此时遇到这种场面,尽管脸色很难看。但看见吴永成脸上没有一点反感的表情,也只得一声不吭,跟在刘老根和吴永成的身后,向着他们的学校走去。
五月的天,突然下起了不大不小地雨。吴永成他们一点准备也没有。南德县方面也没有预备雨伞,一行六、七个人就只好冒雨前行。
期间。乡镇和县里的领导也曾建议吴永成,等雨后再过去视察时,吴永成笑着拒绝了:“没有关系的,这么一点小雨不妨事的。”
刘老根也生怕时间一耽误,领导们又会离开他们村、到其他地方去视察工作,也极力劝着:“没有事的,学校离村委会也就几步路地样子,几分钟就到了。”
于是乎,就这样,南德县地领导一再向吴永成道着歉,陪着他们冒雨出行,而且为了顾及领导形象,几个人谁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惊慌失措的神态。
学校在村外地一个小山坡上。
穿过一段泥泞陷脚的土路,两边是土坯围墙的一个个相挨的破落院子,墙头探露出一两棵枣树、桃树的水淋湿绿的枝梢。转过弯,到了村中心,走了一段鹅卵石铺的两米多宽的坡路,迎面下坡的水冲洗着溜光洁净的红的、绿的、白的、青的鹅卵石,冲着人们脚上的泥泞。
再一转,就到了村边上、山脚下,滑滑跄跄、一路上坡地爬了一段泥泞不堪的、很陡的小路,面前出现了一条横着一根独木桥的小山沟。
“吴书记,路不太好走。又下着雨,太不安全了,要不咱们还是等天气好了再来看吧。”随行的青农部的那位干事小张看着那根光溜溜、湿漉漉的木头,就不住地头晕,紧走几步对吴永成说道。
“是啊,吴书记,这要是出了点什么事情,我们南德县可担待不起呀!”陪同的县委副书记也在一旁相劝着。
“各位领导,过了桥前面就是了,这马上就到了呀!这桥看着悬,其实一点也没有事情的。娃娃们每天上学,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的,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老根老汉最怕他们几个这会儿返回去了,这个学校可是多少年来他的一块大心病。他也老了,准备争取几个钱,把这个学校修建、修建,就退下去。这样也算是他临退之前的最后一桩功绩吧!
“刘老根,你也太不象话了,领导们都是省城那种大城市里工作的,哪走过你们村里的这种独木桥啊?!这一不小心有个闪失,你能负的起这个责任吗?!”乡镇的那个干部再也忍不住了,黑着脸怒斥刘老根。
“呵呵呵,没有事情的。我打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这种路也走过。老书记不是也说过了嘛,也就没有几步路了嘛!”吴永成抹了一把脸上流下来的雨水,笑着对他们几个说道:“这会儿就是返回去。那不白淋了这一身地雨了吗?!小张,你要是不敢过去。那就自己找个避雨的地方等着我们好了。”
既然吴永成这么开口了,其他人也就只好乖乖地跟着继续前行了。
大家小心翼翼地踩着那长着青苔的水湿滑溜的独木桥,跨过了山沟,又上了一个坡,豁然一块长条平地横在面前,一堵两长来高、十几丈长的黄土崖,在雨中迎面而立,俯视着这块平地。
“首长。各位领导们,这就是我们水沟湾的学校,娃娃们在这里上学实在是太苦了。”老根老汉指着前面,有些心酸地说道。
展现在中人们面前的是,这一堵土崖下挖出来的七八孔土窑洞。
这些窑洞之中,有的是牲口圈,十几个骡、马、牛等大牲畜在窑洞里埋头石槽、噗噗地打着响鼻、嚼着草料。还不时很响地踏一下蹄子。从门前路过时,人们还能闻见烘热地马粪气味。
紧靠过来有两个是羊圈,有两块破门板拦着。因为下雨,今天也就没有出去放羊。
听见有人从门外走过,羊圈里传来一片咩咩的叫声和向门口挤来涌去的骚动声。羊粪尿的腥骚气,从门缝里刺鼻地扑出来。
跟在吴永成身后的小张打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哪见过这种情形呀?!不由得就掏出手绢捂住了自己的口鼻。
他身旁的青农部地副部长刘晓生看见,不易察觉地拉了他地胳膊一下,向他使了个眼色。小张才很不情愿地装好了手绢,脸上的那个表情呀,实在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
水沟湾小学的两间教室,在土窑洞的最后两间,门窗倒是完好的……从里面传出来孩子们跟着老师拉长音调,一齐朗读的声音:“山——sh\n——山。水——sh\u——水……”
刘老根走到教室门前,伸手推开了门,转身请吴永成等人进去。
一进教室,里面小学生们的念读声不约而止。
因为窑洞里光线过于黑暗,吴永成他们的眼睛过了几秒钟,才慢慢地看清楚窑洞里的景象。
窑顶上不止一处裂缝,往下滴答着泥水,漏水地地方,有几块原来包装尿素的尼龙袋子,被孩子们的小手支撑着,像帐篷一样顶在他们的头上,混黄的泥水扑打、扑打地在上面响着,又从上面流到地下,而他们地小眼睛,始终还在认真地望着老师、讲台上地黑板,还有自己的课本。
墙角,还有几个塑料脸盆滴答、滴答地接着窑顶上落下地泥水。水满了以后溢出来,又从脸盆里溢满出来,把教室的土地上冲出来一条条小泥沟。
正在上课的孩子们看见这么多人一下子进来,三、四十双小眼睛在一张张仰起的脸上闪闪发亮,惊怯地望着这些来人。
窑洞本来就不算大,因为躲避上面淌下来的泥水,孩子们脸挨脸地挤成一团,书本放在小膝盖上——那是他们的课桌。坐着的小板凳高低、颜色不一,看来都是自家带来的。
面对这一情景,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一片寂寞。只听见孩子们因为挤着坐不稳,在潮湿的地上小心翼翼地挪脚的叭叭唧唧的声音。
跟在吴永成身后的小张眼睛一红,把背着的照相机拿到手上,冲着教室里坐着的孩子们,抓怕起来了。闪光灯一闪一闪的强光,使得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玩意的、山村的孩子们,脸上更是露出了惊恐的神色来。
孩子们的老师,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教师,他的讲台上流下来的泥水更多,也使得他浑身湿漉漉的。他见村里的老书记带着人进来了,也猜到估计是地县的领导们来视察了,连忙陪着笑脸上前打招呼。
“这是我们村的李老师,三十多年的老民办教师了,每个月挣着五十多块钱,可教出来学生们的成绩,那在我们乡镇也是顶呱呱的。”老根老汉给吴永成们介绍着。
吴永成紧紧地握住李老师的手,发自内心地说了句:“李老师,辛苦你了,我代表这些孩子们感谢你。”
当时的农村,有不少这样的民办教师,可以说,农村的小学教育,就是他们这批拿着极为微薄报酬、而又不计辛苦回报的民办教师们支撑起来的。
返回的途中,吴永成铁青着脸、一句话也没有再多说。他在思考着怎么才能尽快地改善农村的这种教育状况。
“吴书记,不是我们县委不想办法,实在是县里财政太紧张。”南德县陪同的那位副书记见吴永成这个样子,以为是不满意他们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解释着:“在我们南德县,连干部职工们每个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更别说拿出资金来改善教学条件了。像水沟湾村这样的学校,可以说,各个乡镇都有不少。只不过,他们这里的条件更为艰苦一点。”
“啊,不好意思,我是在想一些其他的问题。”
吴永成回头勉强冲他笑了笑,接着又沉思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农村,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贫困学生,将来不仅仅是可以改变他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于还可以改变一个村、一个县的命运。那么,千万个受到良好教育的贫困学生,将来就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了。
可如果他们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教育,那只能产生恶性循环,一个人、一个家庭,甚或一个村、一个地区便会越来越穷!我们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要改变现在农村教育的这种落后状况,单靠地方政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些地方政府也往往都是极端贫困落后的。
要靠中央财政来解决这种状况,在目前来说,那也是非常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才是年的时间,国力还是极弱难返,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来解决。
那么(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果然,电话接通以后,扬邵峰听见吴永成亲自给他打电话,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兴奋。
不过,几句寒暄过后,当吴永成谈起让他组织梁州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深入农村搞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杨邵峰就显得很为难了,他回复吴永成的说法,和团省委学校部的部长武展福的理由基本上一样:第一,他和人家那些学校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第二,不是假期,担心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唉,看来还是自己想得过于幼稚了。
吴永成无可奈何地挂了电话以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现在自己就是想要尽一点人意,那也是无计可施了。只能是独善其身吧!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北京工作的四姐的。
在吴永成的亲属和同学们之间,吴永成现在最为担心的,是自己的这个四姐和四姐夫了。
他记得自己前世的记忆里,一般的公职人员参加到那次事件的人,基本上没有多少。他那些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身出高干之门,这种活动肯定是不会卷进去的。
可在北京却还有不少地知识分子,在迷迷糊糊之中,闯进了浪口。四姐和四姐夫两个人要是一时“激|情荡漾”,一失足那可就成了吴永成的千古恨了!
特别是吴永成的那位四姐夫李占林。那可是跑到法国去喝过洋墨水、啃过几年样面包地人,这个老夫子真要是再不管不顾的,直接搬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犯了倔劲儿、死死不放的话,那可就更糟糕了!
吴永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他认为民主和自由是个很巨大的口号,并不能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弊端。
大家可以看一看当今这个口号喊的最响亮的国家——美国,但其社会痼疾不见得比中国少,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自由和民主地追求。可以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平缓社会差异,但远不可能成为社会顽疾的灵丹妙药。
不过,民主和自由的提出者本意是纯粹的,但这种纯粹是个神话。
人作为动物,作为个体,生存在物竞天择的地球上。天性地狭隘与自私。是必然存在而且难以被消灭地。
纯粹的自由与民主自然难以实现,最好的情形不过是追求多数人的民主和自由。但少数人的权利,被多数人以追求民主自由而被忽视的时候,民主和自由其实已经荡然无存了。
“四姐,我是五儿。最近你和我四姐夫工作还好吧?!”
“五儿,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时间给四姐我来电话了?!怎么样,新的工作岗位还适应吧?!我和你四姐夫都挺好的,劳你书记大人挂念了!”
吴永丽原来挺担心自己这个弟弟的仕途,生怕他会因为那篇文件地事情。而影响了大好的前程。可吴永成直到新的工作单位落实以后,才抽空给去她过一次电话,使她心里很是担心了一段日子,心里那当然有点怨气了。
“呵呵呵,四姐。还行吧。你知道我对于适应环境倒还是很快的。”吴永成开篇话叙过几句以后。直接插入主题:“四姐,是不是北京这几天有什么不安稳的现象呀?!这段时间你和我姐夫。尽量不要参与到什么乱七八糟地社团和小***当中。”
“五儿,你在J省,离北京这么远,这里发生地事情,你怎么能知道?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了?北京这里这会儿挺正常的呀!”吴永丽不愧是搞政策研究地,从吴永成简短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什么不同寻常的味道来。
这个吴永成就没有办法直说了,只能是和他四姐打起了太极拳:“呵呵呵,四姐,我远在J省,能听到什么消息呀!我不过就是为你们两个瞎操心呗!
对了,四姐,我跟你说个事情吧,咱们永明县还是你们单位的调研点吧?前一段时间我听县里来的几个同志说,我离开永明县以后,新到任的那个县长,在不少方面把我原来的一些做法,都做了不小的变动,许多同志担心这样下去以后,会影响到咱们县已经好转的经济局势。
你看,我现在的这个位置,不能再对人家县里的工作指手划脚的。你们能不能下去蹲上几个月,从你们调研的角度出发,说不定也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这样呢,既有利于你们对于新情况的掌握,也能从中以专家的身份,对地方上的一些工作中的偏差,给予一点的指点。咱们永明县取得这样的一点成绩,可真是来之不易呀!
四姐,你和我四姐夫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取得你们单位领导的同意,尽快由你们两个人带队下去呢?毕竟你们两个已经对咱们县的情况非常熟悉了。再换别的人下去,还得重新开始熟悉情况哪!那也太耽误时间了!”
“怎么,居然会在咱们县里发生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有点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呢?!”吴永丽原来的那个思绪,果然一下子被吴永成说的这个新情况给转移开了:“什么工作那也不能一个将军一道令呀!只有具备了事物本身的工作连续性,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工作效果呀!”
“四姐,既然是这样,那你们能不能尽快下来呢?!”吴永成想趁热打铁敲定这家事情,只要他们两个人带队到永明县蹲点一两个月的话。等到他们返回北京地话,一切事情也就都明朗化了,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吴永丽有点难为地说:“五儿。你说的这个情况倒是挺重要的。可四姐恐怕不能下去了。”
吴永成有点着急了:“四姐,你为什么不能下去呢?不会是你现在有了身孕吧?!”
“有你个大头鬼!你这个坏蛋怎么整天价脑子里胡思乱想地?就不能想一点正经的事情吗?!”吴永丽害羞得在电话中啐了吴永成一口。虽然吴永成是自己的弟弟,可让一个大男人问出这个问题来,总是觉得脸上怪挂不住的。
又怎么了?!真是的,女人结了婚怀孕生孩子不是挺正常的吗?!你要是不会怀孕,那才叫出了怪事情呢!
吴永成心里自己嘀咕着,可嘴上并没有在纠缠这件事情。他现在可没有什么闲心和他四姐斗嘴玩:“那,四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呀?你倒是利利索索的给我说清楚呀!”
“五儿,我可能要被调动工作了。”吴永丽电话中语气有点迟疑地说道:“前几天地时候,我们单位的领导已经和我谈过话了,准备先让我到北京附近的郊区县去挂职。说主要是考虑到我和李占林都在一个单位,对于以后的工作可能有一点不便。我这几天正在考虑这件事情呢!”
奥。明白了。这估计是四姐他们单位的领导。可能是想到了夫妻之间工作中应该相互回避的问题吧!吴永成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这对于他地四姐吴永丽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啊!
从当时地情况来说,妇女领导干部还比较少,有高学历的就更少了!
吴永丽现在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了,放到他们单位那种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可能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可一旦到了地县一级的行政单位,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了。
“四姐。这可是好事呀!呵呵呵,你们单位的领导跟你谈过没有,组织上派你下去那是让你担任县委书记、还是县长啊?”
“你胡说什么呀?!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一下子下去那就能给了那么一个职位呢?你以为谁都像你似的,坐着火箭一个劲地往上蹿吗?!”吴永丽底气不足地接着说到:“五儿。你说。我现在的这个副处级,在我们单位来说。那就只不过是享受一个待遇,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地管过什么事情。更没有在下面当过什么领导地,组织上万一给我那么一个职务,我哪能干得了啊!这几天都快把我愁死了!”
嗨,我说四姐怎么清楚怎么不对头呢!敢情是在发愁怎么当官呀!
吴永成心里直觉得好笑:人家不少人都是生怕组织上给的位置低、官职小,可四姐这个人还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平调,甚至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从中央直属单位到基层,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贬职了,可她却还在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工作来犯愁,思想觉悟的确是要比他前世经过地不少干部们高地多啊!
“四姐,你不用瞎考虑那么多了。谁也不是天生下来就会当领导的。组织上地眼光那是不会错的!你要充分相信组织是绝对不会看错人的。”吴永成给他的四姐打气:“当年你用拼命的那个劲儿,半年的时间就一举考中了研究生,那是凭着什么毅力呢?只要有了这个精神气,什么困难也就不成问题了!四姐,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对了,四姐,既然你不能下来了,那就让你家的那个海龟抓紧时间下来,这时间可是一点也耽误不得的。”
吴永成和四姐说好以后,赶快又挂通了二妻哥文涛的电话。
这个文家的老二文涛,也是吴永成最为担心的。
虽然文老爷子是一个思想很正统的老革命,可文涛却是一个激进分子,偏偏又是政治专业毕业的,还在北京的高校当老师,平时厮混的那些公子哥们又一个个眼高于顶的。这种人就是最大的危险分子!
“二哥,你好,我是吴永成。呵呵,你听出来了?!二哥,最近你是不是又挺忙的?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忧国忧民的好青年们闲不住的。
不过,二哥,据我从一个可靠的渠道获知的信息,提醒你一下,这一段时间你就别跟着人们瞎议论了,闹过头就怕有麻烦了。你就专心教好你的学生们就行了!国家大事自有国家领导人们考虑呢!
什么,你说我跟咱家老爷子的口气怎么一模一样?!我说,二哥,我这可是和你说真的,你可千万别不当成一回事啊!《人民日报》今天一版的新华社评论,你可是全文认真学习过吧!国家的专政机器,那可不是和你闹着玩的。你要是真的不把我的这些话当作一回事,我就只好到北京去搬老爷子出来了。……”
第三十一章 那些日子里
“吴永成,我好像又怀孕了。
脸上带着满脑子官司的吴永成回到家的时候,文丽突然有点紧张地对吴永成说。
“嗯,会不会是真的?!”吴永成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原先颓废的心情也被这个消息一扫而光:“文丽,你不会是记错吧?”
文丽红着脸说:“我身上的那个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来了,以前我可是很有规律的啊!”
“文丽,这样吧,下午的时候,你请个假,我陪你到医院做一个检查,要是真的怀上了,那可千万得小心呀。我听人说,第一次怀孕流产了的话,搞不好以后就会形成习惯性的流产。”吴永成一脸认真地嘱咐文丽。
“有那么严重吗?瞧你那神情,你一个大老爷们,就好象经过多少生孩子的事情呀?!”文丽不以为然地说。
吴永成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偷偷地嘀咕:这个事情就不能让你知道了,别说前世你老公就有过两个孩子,就是来到了这个世界,也已经有了一个大胖小子了。可这些我能告诉你吗?!
“文丽,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你要是再有什么闪失的话,我家的两位老人那里,可是实在交待不下去了!”吴永成这一次可不敢再顺着文丽的心思瞎马虎了:“文丽,今天咱们到医院确实了你的确是怀孕的话,你自己就得和你们学校请一段时间的假了,是回鱼湾村静养保胎,还是回你们娘家,这由你自己拿主意。”
下午医院检查以后,文丽还真是再次怀上了,而且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吴永成,你说,我这次还真得这么早就向学校请假?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作了?!”文丽虽然也担心再像上一次那样。可总是觉得后果不会那么严重。
“文丽,小心没大错。刚才医生嘱咐你的话,你也听见了。”吴永成考虑了一下,对文丽说道:“要不这样吧,干脆你还是回北京去吧。你家里环境比鱼湾村好一点。等到三四个月以后、胎位比较安稳以后,咱们再想个别的办法。”
既然人家医生和吴永成说得一样,文丽也就不敢再大意了,只好乖乖地听从吴永成的安排,在第二天的时候,由吴永成专门找了团校的一部车。把她送回了她的娘家。
吴永成带着文丽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地六点多了。
一进家门,正好听见他的二妻哥文涛给大家讲演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啊呀,今天你们是没有赶上那个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啊!有好几个学校的学生们都跑到了大街上,学校连正常的课都不能上了。好家伙……”
“丽丽,你们两个怎么回来了?也不说提前打个电话?!”文丽的妈妈白洁首先看见女儿和女婿回来了。也顾不得再听小儿子的精彩演讲了,连忙迎了上来。
文丽的二嫂也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文涛正讲得唾沫飞溅、激|情高扬的时候,一扭头看见文丽和吴永成进来了,大家都忙着招呼他们两个去了,自己失去了演讲的对象,才不甘心地笑着对吴永成说:“我说,小吴。这几天你们J省情况怎么样啊?!北京城里年轻人们。那可真是叫群情激愤呀!”
“二哥,我昨天不是给你打过电话,告诉过你,最好不要参加这种活动吗?!”吴永成和大家寒暄几句以后,把文丽地二哥文涛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地告诫他:“二哥,这段时期外面不少事情很敏感的,你最好不要和他们掺杂进去。如果能把你的学生们约束住,那就更好了。”
“嗨。我说你这个小吴呀,你是不是刚刚当了芝麻大的这么一个小官,就业变得思想僵化起来了呢!简直和咱家老爷子好有一比啊!我跟你说呀,这个事情……”文涛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拉住吴永成正要和他来一番正儿八经的大辩论的时候。文老爷子听到自己的小女儿回来了。也从自己地书房里踱了过来,文涛连忙闭住嘴。冲吴永成使了一个眼色:“好了,小吴,今天就不恶化你争论了,等有机会的时候,我给你好好地上一堂课。”
说完,拉着自己的爱人匆匆忙忙地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以后,就像老鼠看见猫似的,急冲冲地溜之大吉也!
看来文涛这几天,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少挨文家老爷子的训。
望着文涛远去的背影,吴永成不禁为他感到一阵阵的担心:自己地这个二妻哥,现在已经就开始有些头脑发热了,要是再过一段时间,等到事件发生到白热化地时候,谁能料到他究竟会走到哪一步呢!
咦,不好,好像刚才听他说到现在就有一些学校的学生们,开始罢课上街了。不知道J省得情况,过几天也将会是什么个样子呢?!
由于心中有事,吴永成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就告别了文家一家人,驾车赶回了J省。
从北京临走的时候,吴永成又专门特意和文老爷子进行了一次谈话,把自己对于文涛的担忧跟文老爷子又说了一遍,他知道只有文老爷子才能压得住文涛的那股劲儿。他建议过几天就让老二文涛干脆搬回家里来住,这样或许对他也是个约束。
“小吴啊,在这件事情上,你比你的那些同龄人们可是要成熟得多啊!不错,小丽还是挺有眼光的。”文老爷子对吴永成能有这样的眼光,也挺欣赏地。
不过,他对于吴永成为文涛的担忧,也没有多少放在心上:“涛子嘛,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有些事情还就得他们亲身经历过,那才能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拿根绳子把他拴在家里,那也不是什么办法。温室里是永远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人才的。呵呵呵!”
吴永成听到这话无语了:既然人家文家这老小两位都是这犟性子人,他此时又能再说点什么哪?!他总不能说他自己是一个穿越过来地人,知道以后即将要发生什么吧?!
唉。自己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地努力了,如果还要再发生什么意外,那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了!
不过,吴永成在返回J省之前,驾车又跑到四姐地单位转了一圈,和四姐、四姐夫交流了一番以后,直接带着四姐夫以及他手下的两名助手,返回了J省,也算是强制性监督执行吧。
这会儿的局势瞬息变化无常的,真要是再让自己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四姐夫卷了进去。那后果就十分不妙了!
回到J省以后,吴永成让他的司机小赵,把他的四姐夫李占林他们一行三人直接送到了永明县他们的调研点上,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他的四姐夫是一个对工作十分钻研的人,只要手头上有了调研地课题,其他的事情也就不会引起他足够的注意了。一个工作只要开了头的话。要是不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结果,他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此时的J省,也是潜流暗涌。不过,还尚未形成一定地规模。
吴永成在团校对刘世庆做了一番安排以后,得到了万明山书记的同意,就带着青农部的一个副部长、一个工作人员,到下面的基层进行调研去了。
同时。也算是进一步熟悉各地市的团组织情况吧。
哼。既然咱们有办法阻止事件的发生了,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免得事件发生以后,再给自己惹一身麻烦,那就太有点得不偿失了!
J省总共有十一个地市,梁州地区吴永成已经转过一圈了,也就不在这一次工作的范围内。
吴永成准备每个地市呆个三五天地,这么计算下来,等他全省跑完一圈以后。也差不多到了六月中旬了,一些麻烦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避过了。
可话是这么说,其实吴永成到了下面地时候,虽然一个劲地劝自己:别考虑那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与其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件、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难受的话。倒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在基层好好地转一转。这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嘛!
但不管他到了哪一个地市、那一个县,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手下随行的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给他找来,他要第一时间了解事情发生的动态。
四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头版,摘自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七日电:北京高校学生上街游行,市政府发言人指出:这次游行未经批准国务院发言人对学生要求对话表示欢迎。
报道中称:北京数以万计的部分高校学生今天打着横幅、喊着口号,走出校门,上街游行。
游行中学生们呼喊口号地主要内容是:拥护共产党、拥护宪法、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消除腐败、打到官倒等……
五月一日《人民日报》二版,新华社北京三十日电:北京市领导同志同部分大学生对话,涉及整治官倒、政治廉洁、发展教育等问题……
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上海五月二日电:上海高校学生上街游行,市府认为广大学生爱国热情可以理解,但示威方式不利于解决问题……
五月五日《人民日报》头版,本报北京五月四日电:首都青年纪念五四七十周年,二十万人分别举行游园联欢等活动,数万高校学生上街举行集会,游行的学生们打着“弘扬五四革命精神”、“拥护共产党、振兴我中华”、“深化改革”、“官倒不除、国无宁日”、“人民政府人民监督”“新闻要讲真话”、“平等对话”等横幅,喊着“民主、爱国、科学”的口号,汇聚到天安门广场。
游行结束的时候,游行的组织者宣布,从五月五日起,北京市所有高校全部复课……
五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北京五月十四日凌晨二时四十分电:天安门广场数百学生绝食请愿……
五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五月十四日二十四时电:首都高校学生仍在绝食请愿,一些教师、作家到广场对绝食学生表示支持……
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一部分高校学生继续绝食,知识界人士到天安门广场声援……
五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高校学生绝食进入第四天,数十万各界人士昨天到天安门广场没声援……
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北京十七日电:声援北京学生绝食请愿行动,各地高校师生纷纷集会游行……
五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头版,首都学生绝食请愿进入第六天,各界百余万人昨继续上街游行……
五月二十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党中央国务院开党政军干部大会……
同时,旁边还有一条报道:北京部分高校请愿学生昨晚九时宣布停止绝食。
五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令……
同时,下方刊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到了这个时候,吴永成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心事看报纸了,经过基层这一段时间来地调研,吴永成又发现了更为值得关注地问题。
第三十二章 发掘个希望
自从五月二十日以后,吴永成就让基层的同志,把自己这一行人行程安排到了比较偏僻的山区农村,他想看一看最贫穷山区青年、孩子们的生存状况。
把自己工作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以后,也能使自己刻意地望掉什么。
五月二十五日,吴永成一行来到了永安地区。
永安地区在J省来说,也是属于和梁州地区差不多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样属于山区高寒冷凉区。
当他们一行来到永安地区南德县下面的一个小山村的时候,在当地县委副书记的陪同下,刚刚下车准备开始视察时,这个村六十多岁的的老支部书记,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没有听清楚陪同吴永成的乡镇领导的介绍,居然把吴永成当成了省教委下来的大领导,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吴永成的手说:“首长啊,可把你们盼到了。咱们这山里的娃们上学的条件太差了,就等着省里给我们拨点钱,把那破学校修建、修建呢,要不,村里的那几十个娃们连个上学、读书的地方也没有了。”
“刘老根,你闹什么闹呀?!”旁边陪同吴永成的那和乡镇的领导脸上挂不住了,一把把刘老根拉开,呵斥道:“人家吴书记是省团委的,不是省教委的,你胡扯什么呀!你看你这个样子,不管见了管什么的领导到了你们村。老是要拉扯你们地那个破学校。咱县里这样的学校多了去了,一时半会儿地。哪能都顾的过来呀?!”
“没事的、没事的。”吴永成望着这位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仿的老支书,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他微笑着走到老人的跟前,再次拉住他的手说:“老书记,我可不是什么首长,虽然我不管教育。不过,你说地这个学校的情况,咱们现在就可以去看一看。娃娃们上学的事情。也是我们团委最为关心的事情嘛!”
“你比我们县委书记的官还大,那不是首长是什么领导呢?!首长,你以前也当过兵,还是知道这个规矩的。”刘老根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执拗地还是称呼吴永成为首长:“我们南德县太穷了,我为了我们村的这个学校,已经到县里跑了够几百次了。可县里也太穷了。你是省里地首长。你肯定能帮助我们村解决这个问题。”
“好、好、好,不管我们能不能解决,咱们先去看一看你们地学校,看看孩子们去。”
看来这个叫刘老根的老书记,也是一位办事情很执着的老人,性格也比较犟,还真是抱住吴永成这根粗腿不放了。
旁边陪同的县委副书记和乡镇的领导们,此时遇到这种场面,尽管脸色很难看。但看见吴永成脸上没有一点反感的表情,也只得一声不吭,跟在刘老根和吴永成的身后,向着他们的学校走去。
五月的天,突然下起了不大不小地雨。吴永成他们一点准备也没有。南德县方面也没有预备雨伞,一行六、七个人就只好冒雨前行。
期间。乡镇和县里的领导也曾建议吴永成,等雨后再过去视察时,吴永成笑着拒绝了:“没有关系的,这么一点小雨不妨事的。”
刘老根也生怕时间一耽误,领导们又会离开他们村、到其他地方去视察工作,也极力劝着:“没有事的,学校离村委会也就几步路地样子,几分钟就到了。”
于是乎,就这样,南德县地领导一再向吴永成道着歉,陪着他们冒雨出行,而且为了顾及领导形象,几个人谁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惊慌失措的神态。
学校在村外地一个小山坡上。
穿过一段泥泞陷脚的土路,两边是土坯围墙的一个个相挨的破落院子,墙头探露出一两棵枣树、桃树的水淋湿绿的枝梢。转过弯,到了村中心,走了一段鹅卵石铺的两米多宽的坡路,迎面下坡的水冲洗着溜光洁净的红的、绿的、白的、青的鹅卵石,冲着人们脚上的泥泞。
再一转,就到了村边上、山脚下,滑滑跄跄、一路上坡地爬了一段泥泞不堪的、很陡的小路,面前出现了一条横着一根独木桥的小山沟。
“吴书记,路不太好走。又下着雨,太不安全了,要不咱们还是等天气好了再来看吧。”随行的青农部的那位干事小张看着那根光溜溜、湿漉漉的木头,就不住地头晕,紧走几步对吴永成说道。
“是啊,吴书记,这要是出了点什么事情,我们南德县可担待不起呀!”陪同的县委副书记也在一旁相劝着。
“各位领导,过了桥前面就是了,这马上就到了呀!这桥看着悬,其实一点也没有事情的。娃娃们每天上学,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的,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老根老汉最怕他们几个这会儿返回去了,这个学校可是多少年来他的一块大心病。他也老了,准备争取几个钱,把这个学校修建、修建,就退下去。这样也算是他临退之前的最后一桩功绩吧!
“刘老根,你也太不象话了,领导们都是省城那种大城市里工作的,哪走过你们村里的这种独木桥啊?!这一不小心有个闪失,你能负的起这个责任吗?!”乡镇的那个干部再也忍不住了,黑着脸怒斥刘老根。
“呵呵呵,没有事情的。我打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这种路也走过。老书记不是也说过了嘛,也就没有几步路了嘛!”吴永成抹了一把脸上流下来的雨水,笑着对他们几个说道:“这会儿就是返回去。那不白淋了这一身地雨了吗?!小张,你要是不敢过去。那就自己找个避雨的地方等着我们好了。”
既然吴永成这么开口了,其他人也就只好乖乖地跟着继续前行了。
大家小心翼翼地踩着那长着青苔的水湿滑溜的独木桥,跨过了山沟,又上了一个坡,豁然一块长条平地横在面前,一堵两长来高、十几丈长的黄土崖,在雨中迎面而立,俯视着这块平地。
“首长。各位领导们,这就是我们水沟湾的学校,娃娃们在这里上学实在是太苦了。”老根老汉指着前面,有些心酸地说道。
展现在中人们面前的是,这一堵土崖下挖出来的七八孔土窑洞。
这些窑洞之中,有的是牲口圈,十几个骡、马、牛等大牲畜在窑洞里埋头石槽、噗噗地打着响鼻、嚼着草料。还不时很响地踏一下蹄子。从门前路过时,人们还能闻见烘热地马粪气味。
紧靠过来有两个是羊圈,有两块破门板拦着。因为下雨,今天也就没有出去放羊。
听见有人从门外走过,羊圈里传来一片咩咩的叫声和向门口挤来涌去的骚动声。羊粪尿的腥骚气,从门缝里刺鼻地扑出来。
跟在吴永成身后的小张打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哪见过这种情形呀?!不由得就掏出手绢捂住了自己的口鼻。
他身旁的青农部地副部长刘晓生看见,不易察觉地拉了他地胳膊一下,向他使了个眼色。小张才很不情愿地装好了手绢,脸上的那个表情呀,实在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
水沟湾小学的两间教室,在土窑洞的最后两间,门窗倒是完好的……从里面传出来孩子们跟着老师拉长音调,一齐朗读的声音:“山——sh\n——山。水——sh\u——水……”
刘老根走到教室门前,伸手推开了门,转身请吴永成等人进去。
一进教室,里面小学生们的念读声不约而止。
因为窑洞里光线过于黑暗,吴永成他们的眼睛过了几秒钟,才慢慢地看清楚窑洞里的景象。
窑顶上不止一处裂缝,往下滴答着泥水,漏水地地方,有几块原来包装尿素的尼龙袋子,被孩子们的小手支撑着,像帐篷一样顶在他们的头上,混黄的泥水扑打、扑打地在上面响着,又从上面流到地下,而他们地小眼睛,始终还在认真地望着老师、讲台上地黑板,还有自己的课本。
墙角,还有几个塑料脸盆滴答、滴答地接着窑顶上落下地泥水。水满了以后溢出来,又从脸盆里溢满出来,把教室的土地上冲出来一条条小泥沟。
正在上课的孩子们看见这么多人一下子进来,三、四十双小眼睛在一张张仰起的脸上闪闪发亮,惊怯地望着这些来人。
窑洞本来就不算大,因为躲避上面淌下来的泥水,孩子们脸挨脸地挤成一团,书本放在小膝盖上——那是他们的课桌。坐着的小板凳高低、颜色不一,看来都是自家带来的。
面对这一情景,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一片寂寞。只听见孩子们因为挤着坐不稳,在潮湿的地上小心翼翼地挪脚的叭叭唧唧的声音。
跟在吴永成身后的小张眼睛一红,把背着的照相机拿到手上,冲着教室里坐着的孩子们,抓怕起来了。闪光灯一闪一闪的强光,使得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玩意的、山村的孩子们,脸上更是露出了惊恐的神色来。
孩子们的老师,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教师,他的讲台上流下来的泥水更多,也使得他浑身湿漉漉的。他见村里的老书记带着人进来了,也猜到估计是地县的领导们来视察了,连忙陪着笑脸上前打招呼。
“这是我们村的李老师,三十多年的老民办教师了,每个月挣着五十多块钱,可教出来学生们的成绩,那在我们乡镇也是顶呱呱的。”老根老汉给吴永成们介绍着。
吴永成紧紧地握住李老师的手,发自内心地说了句:“李老师,辛苦你了,我代表这些孩子们感谢你。”
当时的农村,有不少这样的民办教师,可以说,农村的小学教育,就是他们这批拿着极为微薄报酬、而又不计辛苦回报的民办教师们支撑起来的。
返回的途中,吴永成铁青着脸、一句话也没有再多说。他在思考着怎么才能尽快地改善农村的这种教育状况。
“吴书记,不是我们县委不想办法,实在是县里财政太紧张。”南德县陪同的那位副书记见吴永成这个样子,以为是不满意他们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解释着:“在我们南德县,连干部职工们每个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更别说拿出资金来改善教学条件了。像水沟湾村这样的学校,可以说,各个乡镇都有不少。只不过,他们这里的条件更为艰苦一点。”
“啊,不好意思,我是在想一些其他的问题。”
吴永成回头勉强冲他笑了笑,接着又沉思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农村,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贫困学生,将来不仅仅是可以改变他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于还可以改变一个村、一个县的命运。那么,千万个受到良好教育的贫困学生,将来就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了。
可如果他们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教育,那只能产生恶性循环,一个人、一个家庭,甚或一个村、一个地区便会越来越穷!我们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要改变现在农村教育的这种落后状况,单靠地方政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些地方政府也往往都是极端贫困落后的。
要靠中央财政来解决这种状况,在目前来说,那也是非常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才是年的时间,国力还是极弱难返,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来解决。
那么(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