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部分阅读
,吴永成,我从前年的时候,就调到了市经委工作,对于浦东开发的前后经过,那是都掌握一点点情况的。”韩福平摆正了身子,拉开了一副长谈的架势。
“浦东,浦东有什么好呀?破破烂烂地。你们上海人不是经常爱说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吗?那里都是农村、棚房区,臭水到处流,人进去了,连脚都没个地方放地。”刘小军看来今天是和韩福平对着干了,就因为他不喝酒,扫了他这位少爷的兴。那是不搭界地,只要中央有政策,浦东用不了几年,那也会发展起来的。”韩福平没有计较刘小军的态度,认真地说道。
杜三儿看见吴永成因为刘小军老打岔、面色有点不悦,便拉了一把刘小军:“来,小军,咱们哥俩喝酒,让他们那些知识分子们扯他们的,咱们又听不懂他们的那些乱七八糟。”
刘小军这才转身和杜三儿又开始你一杯、我一杯的拼酒了,这也才给了韩福平一个把话静静说下去的机会。
从韩福平的叙说中,吴永成知道了,在一九九O年四月十八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已经做出:“原则上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将浦东作为今后十年中国开发、开放的重点。”
当时大家所指的浦东,是指上海黄浦以东地区,南临杭州湾,东北抵长江口,西靠黄浦江,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浦东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极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地区。
其实对于浦东的开发,并不是上海人今年才提出来的。
早在一九八四年,上海市政府就制订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首次提出开发浦东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五月,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
一九九O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
四月十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
而在此之前,当时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连续三年到上海来过年,甚至于八八年上海甲肝肆虐的情况下。但邓小平仍执意从杭州到了上海。在二月十八日。邓小平又出席了上海各界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信号呀,就是傻子也能从中看出一些什么来了,上海开发浦东的事情,也就顺利成章地被提上了快车道。
就这样,在同年五月召开地“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地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提出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的方针,引发了上海大规模地进行城区改造建设,为浦东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吴永成听完韩福平的这一通叙说。心里颇为感叹道:看来一九九O年。对于上海人民来说。那是双喜临门呀!
一个是中央批准了浦东开发的计划实施,再一个就是那只有在从“十里洋场”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忆中、和《子夜》中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股市,居然也将会在几个月之后地十二月十九日那天复活了,不能不说这是建国以来地两件大事呀!
不过。对于第一件大事浦东开发,吴永成却没有多大兴趣:这关键是他现在手里并没有多少资金,要想趁这个机会在浦东开发之初,捞点什么发展地好机会,单凭他桌子底下扔着的那一提包钱,那是远远不够的,恐怕连人家的一块像样地地钱,也不够。更别说再搞其他的什么项目了!那些只能等自己从股市中。赚到第一桶金后,再考虑了。
再说了。他现在拥有的国家干部的这个身份,也不允许他干这些事情呀!
想到这里,吴永成附和韩福平说道:“是啊,上海有了这样的机遇,我也相信用不了几年,又将会变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的。”
“是啊,上海发展会很快的。”韩福平听到吴永成这样地回答,那自然是十分高兴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地上海人,他心里对家乡将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老三,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上海股票市场地一些情况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我可是知道你在股票上大赚了一把的,那辆车子就是用那些钱买的吧?!”吴永成话题一转,回到了他这次来的中心议题上。
韩福平迟疑了一下,答复道:“其实对于股票,我也是不怎么懂的,我爷爷倒知道不少,我前几年买股票,也是听了我爷爷的指点,胡乱买了一些的。这样吧,我回去跟我爷爷说一声,抽个时间,你可以来我家和他具体聊一聊。”
吴永成点点头,心想果然正如自己所预料的一样。
“不过,其他情况我倒是知道一些。”韩福平话题一转,瞥了一眼刘小军、杜三儿他们几个正拼酒拼的起劲,不注意他们两个的谈话,这才低声说到:“我们上海将要建立一个股票交易所。中央前天刚刚批准。这个消息目前还比较隐秘,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
奥,看来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消息,在上海也基本不算是什么秘密了,吴永成马上意识到自己先知先觉所掌握的这方面的东西,并不能占到多少的优势了,心里立刻一紧,往韩福平那边凑了凑,仔细听他继续讲下去。
原来,上海市政府之所以要办这个股票交易所,本意还是为了浦东开发区的需要。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司的一位司长,向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基建议:“你们要想开发浦东,就要借全国的钱,得搞个股票交易所才行”。
在当时来说,开发浦东的确需要上海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中央是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就像当初深圳起步发展一样。
巨大的资金缺口,摆在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们的面前。
这位司长的这个建议打动了朱基,他指示上海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相关的筹建工作。
不过在当时,北京早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五日,就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当时,交易所建在北京是主流意见。
可是八九年六月后。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北京建股票交易所的工作就被搁置了,于是就给了上海一次机会。
而上海又具备许多天然优势:首先是在八十年代上海地经济得到了持续地发展;其次上海又于于一九八四年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已培养了社会对股票市场的一定认识。
于是在八九年十二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搞活上海金融”座谈会上,朱基当场确定,由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三人小组,抽调上海人行、北京联办等六人组成办公室,负责调查研究起草可以进行实施的操作性的方案,上交所筹备自此启动。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讨论,国务院于九O年六月二正式批复:考虑到上海市目前已有一定的证券交易量。以及开发浦东之后交易量增加的趋势。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啊呀。时间不早了,永成,我得赶快上班去了,这几天事情特别多。今天晚上的时候。咱们再联系吧。”说到这里,韩福平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抱歉地对吴永成说道,又和在座地他们几个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我呸,什么人哪!不就是有一辆破车吗?有什么了不起地!”韩福平刚刚离开包间,刘小军就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眼睛红红地说道:“要不是看在吴哥的面子上。当时我就要他好看。什么东西!假里假气的,像个娘娘腔!上海的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地:小气。精明,没有男人味,怕老婆,就连家务事,也是他们下班回家以后做,这样的男人活得有什么意思啊?!
吴哥,我这可不是冲着你啊!你不知道,在上海人的眼里,那是根本就瞧不起我们这些外地人的。”
“呵呵,小军,你今天喝得有点过了,哪有那么一回事呀!”吴永成打着哈哈。
其实,吴永成在前世的时候,也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只不过自己和上海人打交道不多,具体的情况也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这里面又牵涉到了自己地同学,也就不好评论了。他也不想评论,他来上海是来求财地,又不是来挑人家上海人的刺地。
再说了,男人精明、爱做家务事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呀,要搁到后来十几年,那是标准的“模范男人”!
杜三儿也插话了:“吴永成,小军这话还真说得不假,不过,也就是一部分人吧。那个地方没有这样的一些人哪?!”
杜三儿这小子这几年可是成熟了许多,别看他表面上还是大大咧咧的那副德性,其实心细着呢。他知道刘小军对韩福平不满意,是因为人家喝酒的时候,没有给他面子,可他又担心吴永成的面子上下不去,就和稀泥搞平衡,闹他个一团和气,这样大家的面子也就都有了。
毕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他杜三儿的朋友。
哪知道刘小军的确是喝得高了,根本就没有听出杜三儿的意思,站起身来不管不顾地说道:“**,你们还不相信我的话?我来了这里也生活了十来年了,哪能不知道他们呀?!他们从来就看不起外地人,说他们穷、脏、不讲卫生,没有礼貌。认为外地人跑到这里来,就是和他们抢饭碗的。上海的犯罪率也都是由于外地人在上海而引起的。
就是你们北京人,首都,那够牛的吧!可他们也照样瞧不起,说你们只懂得当官,身上一股子官僚味;而比他们有钱的南方人,又笑话他们是暴发户、土财主,满身的铜臭味,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品位。”
“好了,好了,小军,别再说了,再说一会儿,就有点不象话了,咱们吃得也差不多了,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还是三儿的那句话说得对,那里也有好人,那里又有操蛋货,你不能一棍子把人家上海人敲死了吧!今天打扰了你半天,实在是不好意思,明天我们找个地方,再好好聚一聚,不过,咱们可得说好了,明天可得由我来做东啊!”
第七章 九O年的上海(下)
刘小军虽然喝得有点高了,可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一听说吴永成第二天要做东道主回请,马上就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吴哥,你这是瞧不起人!哪有到了上海还让你花钱的道理啊?你难道说是小瞧小军我连几天的东道也请不起吗?!我还告诉你,别说你们这几天的吃了,就是住宿,我也包了,不去别的地方,还就在这锦江饭店的锦北楼,我这就给你们定房间去,你们要是拦着我,那我们的这个朋友就没得做了!”
杜三儿见这场面有点僵局的趋势,赶快出来做和事佬:“小军,你别着急呀!有什么事情,那也得等到咱们吃完饭再说。来,坐下来,哥哥我哪能不知道你对朋友够交情呢。你这么说,那不是见外了吗?!”
“小军,我们不是那个意思。”文涛也急忙打圆场:“永成的意思是说,怕太打搅你了。住在这里,那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还带了不少东西,这里安全性就差了点吧。再说了,我们还不知道要住多长时间,哪能就赖上你了呢?!这么做,我们也不是有点太不地道了吗?!”
吴永成还是笑吟吟地不开
说实话,他对这位小军飞扬跋扈的狂妄劲实在有点看不惯,他不是没有见过几个高干子弟,可像这么不懂得收敛的,可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这种想法归想法,吴永成清楚地知道:这世界上百人百性,人家狂妄,那是说明人家有那个狂妄的资本,自己没必要为此就斤斤计较。到了社会上闯荡,自己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对人家不理不睬的,这也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应该所抱有的胸怀。
“早说呀!”刘小军眼一瞪。又嚷了起来:“不就是想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吗?!我有啊,咱住到警备区招待所去,这么大的上海市。估计也就没有比那里更安全的了吧?!我知道大家是心疼我花钱,为我好。可住到那里以后,大家都不要掏钱,你们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这个好不好啊?”
还别说,刘小军找的这个地方还真是在上海来说,最安全地地方了:警备区的招待所呀!那可是等闲之人进不去的!
文涛原来最担心地就是吴永成那一包的钱,刘小军这么一说,马上接口道:“好,这个地方不错,咱们就住那里了!小军,你这回可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回头来北京,我们一定保证你吃好、玩好!永成,你看怎么样?”
“呵呵。那敢情好。小军,我记住你这个大人情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刘小军虽然浑,可这番真心还真让吴永成刮目相看了。他还能再说什么呢?只能接受刘小军的好意了,要不,还真成了不识抬举了!他可不想看到小军为了他们不接受他地好意,再给大闹起来!
几个人吃完饭之后,刘小军坚持要自己开车,带着他们先到住宿的地方去。
这个吴永成就坚决不同意了:刘小军喝得太多了。虽然说他这个车牌整个上海市的交警也未必那个敢拦。可也涉及到一个安全问题,他可不想让自己死于一场酒后驾车的意外事故之中。
吴永成的这个提议。也得到了文涛和杜三儿的赞成,刘小军也只好不再坚持了。
可他们几个人之中,。吴永成虽然酒喝得不多,可不怎么认识路;杜三儿呢,现在的状态和刘小军也差不了多少。
实在没有办法,吴永成只好和刘小军要了一个电话号码之后,一个电话打过去,从警备区那里又过来两个人、一部车,才把他们一行四人,接到了刘小军所说的警备区招待所。
刘小军也地确是喝高了,在招待所找了所长,把吴永成他们安排好之后,就靠在自己的车上昏昏然入睡了。
吴永成只好让经理又找了一个房间,让他们先把刘小军安排得休息去了。
本来依刘小军的意思,是给他们三个人安排三个套间。可吴永成和文涛想到了钱地安全问题,执意他们两个住到了一个套间中,杜三儿单独一个套间。
住宿安排停妥之后,吴永成想到外面去看一看,他实在想看看这九O年的上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杜三儿喝得高了,提前声明他要好好睡一觉,对上海游玩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文涛则担心妹夫地那一包钱,声称自己以前也来过上海,的确没有什么好玩的,下午也在房间里休息。
就这样,吴永成只好一个人出来逛大上海了。
警备区招待所的所长姓曹,也是一位当了多年兵的老兵油子了。能熬到现在的这个位子,为人处世那是相当的精明能干。
自从刘小军带着吴永成他们几个进来之后,他就一眼看得出能让小军这个警备区小“混世魔王”极力巴结地主户,那肯定对方也是级别不低地高干子弟们。所以一直就陪在他们身边照应着。
当老曹听说吴永成要出去的时候,立刻提出要给吴永成配一辆车,如果吴永成觉得不方便地话,也可以自己开着出去。
吴永成笑着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吴永成是一个生性随意的人,他只想出去随便到处走一走。配上军车出门,那倒是挺拉风的,可有的时候,想了解到什么情况,就不是那么随便了;可如果让他自己驾驶一辆车出去,上海的路又不熟悉,反倒不如打的方便。
曹所长见吴永成执意这样做,也就主随客便了。不过,他怕吴永成第一次来上海,找不到什么还去处。热心地告诉他现在的上海,也就是南京路比较繁华一点,其他地方就没有什么好观赏性了。
南京路倒是繁华。这吴永成也知道。可他更清楚,那里只不过是商业集中地而已,他前世最讨厌的就是陪着老婆逛商场,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毛病还是依旧——这可能也是男人们的通病吧。
吴永成出门之后的第一站,是直奔上海外滩。
至于说股票,吴永成也不急于购买:反正现在还是处于低谷状态,股票要真正地爆发起来,那还得等到证券交易所成立的那一天,还有几个月地时间呢,也不急在这一半天的。
更何况,他还想在今天晚上的时候。就股票这个问题,好好和韩福平探究、探究之后再说。
“老板,你没有搞错吧?外滩可是一点好玩地地方也没有的。”出租车司机师傅好心地提醒着吴永成:“侬是第一次来上海吧?好玩的地方可是在南京路上。外滩现在搞得乌七八糟的。难看死了!”
吴永成谢过这位好心地师傅之后,仍旧执意去外滩。他是想看一看现在的外滩。和他前世之中见过的,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差距。
客人不听自己的提醒,司机师傅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反正自己是好心的,客人不听那也没有办法,有钞票多赚自己也是一件好事嘛!这可不算自己宰外乡人的!
车子不一会的工夫,就来到了外滩。
吴永成下车之后,呈现在他面前地外滩,与他前世之中的记忆。那是大相径庭的。
外滩。上海地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地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
可现在,在外滩这条仅有1.5公里长的弧线上,只有在多少年之前鳞次栉比地矗立起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那些大厦。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显得那么沧桑。
黄埔江水缓慢地流淌着,不远处的黄浦和杨浦大桥,也是在这个时候动工不久,显得一片混乱。
外滩对面当然也没有什么东方明珠塔了,只看见一片苍茫的、待开发的荒凉天地。
这个时候地外滩,也实在是没有多少观赏地景色。
此时,时间也到了下午的四点多了。吴永成担心韩福平到时候联系不上自己,匆匆忙忙找了一个公话亭,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韩福平此时还在单位上班,无暇来接吴永成,告诉他自己具体怎么换乘公交车来他这里的方式,吴永成听了半天,也没有记清楚那么多,干脆还是采取最为简捷的办法,步行走到南京路上,再次拦住一个出租车,直奔韩福平的单位。
按照韩福平的描述,吴永成下车之后,顺利地来到了他所在的办公楼。
吴永成经过之处,只见路过遇到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走路生风,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等着自己马上去做似的。那种节奏,和自己在内地时见到的景象完全是两个概念。
内地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走路,还是办事,都是悠哉、悠哉的,哪像他们这样,好像火上房似的那么着急。
到了韩福平的办公室,他也正在低着头不知忙些什么,见吴永成进来,也只是抬头示意他先坐到一旁等自己一会儿。
吴永成也没有打搅他的工作,自己取了一个一次性的纸杯,从暖瓶中倒出一杯水,静静地等着韩福平。
过了半个小时,韩福平手头的工作大约也忙得差不多了,才放下手中的那一摊子文件,走到吴永成跟前,抱歉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这一段时间工作太忙,你这个老同学来了,我也不能抽空陪你好好转一转,今天晚上我请你到我家做客,我爱人烧的菜还是蛮不错的,请你尝一尝她的手艺好不好?”
“呵呵呵,都是老同学了,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嘛!你尽管忙你的,我也是来这里主要看一看。”
从韩福平的这番话,吴永成也再次领略到了为什么人们会说上海人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要是搁到北方人的身上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管兜里有多少钱,请客那肯定是要到饭店的,这样排场啊!
可人家韩福平现在大小也算个小资本家了,招待吴永成还是到家里去吃。也许人家想到是,到饭店吃太费钱、又吃不好,远不如在家实惠而已。
“对了,老三,你为什么股票上赚了那么多,却连你自己在股票上是怎么赚到钱的,都说不清楚呢?”吴永成想知道韩福平到底知道股票上的多少东西。
“呵呵,新生事物嘛,别说是我了,就连我们下面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在前两天开会的时候,都搞不清楚股票到底有什么用。”韩福平自我解嘲地笑着说。
吴永成哑然了。
不过,细一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这可是在九O年呀!
八九风波刚过,股票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左的思想使学者对此避之不及,唯恐沾了火星,那时理论界讨论的都是通货膨胀、储蓄笼中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之类的,没多少人去关心研究股票。哪象再过几年、十几年的时候那么热门,连八十岁的老太婆都知道高抛低吸,连三年级小学生都知道股票可以筹集资金呢!
第八章 巧遇“杨百万”
“吴永成,你知道为啥子我们上海将要成立的这个交易所,要叫证券交易所,而不叫股票交易所吗?”韩福平见吴永成一脸沉思的样子,担心吴永成误会自己是在骗他,连忙又给他揭开了一个秘密。
吴永成懵然地摇摇头:“不知道,难道这个也有讲究吗?!”
“这里面的讲究大了去了。”韩福平自得地一摆头:“别小看这两个小小的字眼,这可是当时大家讨论了三天之后,才研究、讨论出来的一个结果。”
原来,大家在当时都认为“股票”一词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八九风波刚过,谁也不想在这个敏感字眼上“触霉头”,就改用了较为中性的“证券”这个词。
当时上交中央的方案中也提到:新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以国债为主,然后逐步转为国债与企业债务、股票并重。
在证券交易所成立前,中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几乎集中在银行系统。当时成立证券交易所的目的一是疏导银行系统的重负,一是为国企的融资提供新的窗
“别说我搞不懂股票是个什么东西了,就连我们市政府选中未来证券交易所的所长,奥,也就是筹备组的组长,他也拎不清。用他前天在会上的话说:他既不知道股票该怎样交易,也不知道证券交易场所长什么样,属于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这一类型的。”韩福平有补充了这么一句。
吴永成灰心了,丧气地问道:“那你们总应该有个依照吧?总不能两眼一抹黑、瞎子过桥吧?”
“依照有一点点啊!我们就只能从一点点资料中去摸索,从一个个概念中去理解、去推理。这个其中就包括咱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一本书,写书的人叫禹国刚。是我们国内最早出国学习证券知识地人之一。他在去年年底写了一本《证券市场》地书。成为对中国股票市场最早的启蒙。那本书写的也不错地。”
吴永成身子往后一仰,心想:算了、算了,看来从韩福平这里也揣摩不到什么股票方面的内部消息。这小子前两年赚的那点钱,纯粹是出于他爷爷指点才搞了那么一票。而国内刚刚起步的股票市场,是极为不规范的,韩福平爷爷那一套解放前的理论,肯定也排不上什么用场,和他爷爷的见面那就见不见吧,也不用打扰老人家地清修了。
就在吴永成失望地起身欲告辞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上海民间股票界的传奇人物,于是兴奋地问道:“对了,老三,你认识你们上海一个号称杨百万的人吗?能不能设法给我引荐、引荐?”
韩福平莫名其妙地说道:“什么杨百万、刘百万的?我们上海这几年倒是出了不少百万富翁。可我不知道你所指的是哪方面的人啊?”
“就是你们上海玩股票玩的最好地那一个啊?!”吴永成有些着急了,“你这个玩股票的,怎么能连“杨百万”都不知道啊?那可是你们上海人的骄傲啊!”
“那根本不搭界的。上海就那么几只股票,谁又能搞出什么五十万、一百万的?!”韩福平马上警惕地提醒吴永成:“你是外地来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上海什么人也有地。这可能就是什么人专门搞出来的噱头,专门骗你们这些外地人的。我玩股票对那个***里的人还是晓得一点点的。哪来的什么杨百万、牛百万的。你要小心一点地啦。”
吴永成一下子醒悟过来,对呀,“杨百万”那是后来十几年里,人们才给予他地美誉,这个时候哪有什么“杨百万”哪?说不定这个时候,这个杨百万还没有沾惹股票这个玩意呢!
想到这里。吴永成又和韩福平打探了一下浦东开发区的一些情况。
虽然说,自己现在经济实力太弱,就手头地那一点钱,也只能是在非黄金地段买块地皮的。可他又想和香港的亦心、亦意两个人联合起来,或者是再把自己的二姐夫马林的那几个公司整合进来,在上海的浦东先占一席之地。
什么事情,那也都是先下手为强。后来的就只能是喝点肉汤了。再往后的,估计热屁也闻不到多少了。
可韩福平却告诉吴永成。关于浦东开发的具体设计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他们的市长也是准备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出访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也算是出去为了浦东开发区招商吧。
在上海市政府的设想中,浦东经济开发区需要几千亿的投资,没有外商的介入,即使有新成立的那个交易所筹集到的一部分资金,恐怕还是杯水车薪。吴永成如果有意为浦东招商引资的话,可以等年底的时候,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再说。
“对了,吴永成,你如果是为你什么亲戚朋友咨询的话,让他们可以先到上海来注册一个公司,我们市政府有一个优惠政策,只要投资上千万,就可以在税收、落户等方面给予很大的优惠的。”
啦呱了半天,也就到了下班的时间了,吴永成便起身和韩福平告辞,婉拒了今天到他家做客的邀请:“老三,你现在工作这么忙,我们的感情那也不在这一顿饭、两顿饭上面的。等你过两年时间清闲了,我一定上门拜访你和嫂子。今天你也看到了,我还相跟着两个朋友,晚上他们约定好了还有别的事情,所以只好说对不起了。你放心,这几年,我还要来上海的,到时候,说不定你还嫌我烦呢!”
本来同学之间,好不容易见了面,到他家吃一顿饭,那也是人之常情。可吴永成看到韩福平忙得焦头烂额的这个样子。就不忍心给他添乱了。
再说。他也得回去之后,好好思谋、思谋自己将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上海现在的这个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己事业呢!
回到警备区招待所的时候。那几位已经又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瞎侃了,无非也是高干子弟那个***里地一些逸闻而已。
晚饭地时候,吴永成他们坚决谢绝了刘小军再次喝酒的提议,就在招待所的小餐厅用过晚饭之后,刘小军带着杜三儿和文涛到外面去见世面了,据说那个区新开了一家主要针对外资企业职工地酒吧,那里的情调还不错。
吴永成则独自一个人留在房间里。铺开了几张稿纸,把自己想到的一些东西,简单地理出一个头绪来。
纸,虽然铺开了;笔也拿在手中,可吴永成手里的烟头丢了好几个,脑子里却一直是在想着“杨百万”那个人。
在吴永成的前世里哦,他也在两千年的时候,闯进了热得发昏的股市,可几年过来。却赔了个一塌糊涂。可这也换来了他不少地股票知识。
比如说,当时被舆论界炒得红极一时的“中国第一散户”杨百万的事迹,他就基本上能把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几乎全能背下来。
杨百万,其实原来的时候,只是原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个职工。仅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的原名叫杨怀定。炒股出名之后,人们都习惯叫他杨百万,反倒都把他的本名给忘记了。
杨怀定早年起家,其实不是从股票上发展起来的。是上海人地精明与敏锐,成就了杨百万的发迹史。
八十年代后期的杨怀定只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工人,连个车间里小组长的头衔也挂不上的。
在一次偶然地机会中,杨怀定因为看到一份上级有关“鼓励职工自谋职业”的文件。就写下了辞职书。用他当时的话说叫:“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本人决定响应国家号召。辞去工作,自谋职业。”
辞职后的杨怀定一直呆在家里,翻阅着各种报纸上的信息。
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四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一条消息,中央决定在上海等六地开放国债交易。至于是哪六个城市,报纸并未公布。
杨怀定于是往图书馆查看各地党报,终于找到安徽合肥当时也在卖国债。
当时杨怀定的爱人已经“下海”为乡镇企业搞推销,家里积累了两万块钱。
杨怀定就拿着这两万块直奔而去,结果发现合肥的银行国库券买卖价为96-98元,而上海本市地价格却在100——103元之间。
杨怀定于是每晚从上海出发,早上到合肥买入,晚上到上海后卖出,每天地收入约两千四百元,是他之前一年工资的几倍。
同时杨怀定他也敏锐地意识到,异地差价是一个漏洞,政府发现有人这么倒卖,肯定要管。他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于是杨怀定就把自己所有地亲戚都招来,给他们两倍的利息,凑足十四万元,连夜赶到了到合肥之后,把合肥建行的所有十三万多的国库券,都买了下来。
跑了两个月以后,杨怀定就通过国库券的倒卖,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由于当时银行存取款不便,杨怀定买国债都是携带现金。随着倒卖的金额加大,现金的重量越来越重。
当时他具体计算过,面值十块的一万元钱重一斤二。
通过倒卖国库券,不久杨怀定就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当时他带出去的一百万现金,居然重达一百二十斤。
当时,进出火车站都要透视检查,火车站的民警们看到杨怀定拿着那么多的现金,差点把他当作了抢劫犯给抓了起来。
八九年的元旦,一个朋友告诉杨怀定,他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时,看到处长桌子上压着一份文件,内容是八八年的国库券准备在不久后上市。黑市价七十五元买进,一上市可能就是一百元。
于是。杨怀定当即大规模收购。短短时间内,买走上海市面上一半的八八年国库券。
数月后,八八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一百零四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库券鼹鼠”,杨怀定借此时机,又再次取得了丰厚地财富。
杨怀定对于投资地触觉非常敏锐,他不但成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第一个大批购买股票的草根,而且多年来也没有在风云幻变的内地股市中倒下。
虽然因为倒卖国库券成就了杨怀定这个百万财富,但是当时“杨百万”这个称呼,还未得到了“官方认定”。
要不然。吴永成今天问韩福平地时候,韩福平也不会感到一头雾水了。
到了后来,当杨怀定他注意到国债利息开始下跌,而买卖国债的地方同时可购买股票的时候,当时的股票年收益为百分之十五,上不封顶且下保底。于是杨怀定马上放弃倒卖国库券,转而买入股票后,准备拿着吃红利。
可没想到到了后来,九零年要筹办深圳和上海交易所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批的深圳人士涌到上海买股票,而当时交易市场的股票只有8只,人们地疯狂抢购,让杨怀定手中的真空电子,从当时不到一块钱的价格,飙升到八百五十元。
到了九零年十二月月二十一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但只有8个营业部负责买卖事宜,杨怀定又立即人排队,当时发行的一只新股票,被他抢购去了一半。
而当天发行的那只股票,由每股面值100元,一直上升到九二年的两千五百元。经此一役。杨百万响誉上海滩。成了商界名人,出门都会被股民当街拦住讨教致富技巧。
邓小平南巡到上海。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时也说:“你们上海有杨百万,芜湖有个年广久,都有名。”
而在上证所成立8周年时,杨怀定获邀出席庆典,当他作为“中国第一(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浦东,浦东有什么好呀?破破烂烂地。你们上海人不是经常爱说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吗?那里都是农村、棚房区,臭水到处流,人进去了,连脚都没个地方放地。”刘小军看来今天是和韩福平对着干了,就因为他不喝酒,扫了他这位少爷的兴。那是不搭界地,只要中央有政策,浦东用不了几年,那也会发展起来的。”韩福平没有计较刘小军的态度,认真地说道。
杜三儿看见吴永成因为刘小军老打岔、面色有点不悦,便拉了一把刘小军:“来,小军,咱们哥俩喝酒,让他们那些知识分子们扯他们的,咱们又听不懂他们的那些乱七八糟。”
刘小军这才转身和杜三儿又开始你一杯、我一杯的拼酒了,这也才给了韩福平一个把话静静说下去的机会。
从韩福平的叙说中,吴永成知道了,在一九九O年四月十八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已经做出:“原则上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并将浦东作为今后十年中国开发、开放的重点。”
当时大家所指的浦东,是指上海黄浦以东地区,南临杭州湾,东北抵长江口,西靠黄浦江,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浦东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极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地区。
其实对于浦东的开发,并不是上海人今年才提出来的。
早在一九八四年,上海市政府就制订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首次提出开发浦东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五月,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
一九九O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
四月十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
而在此之前,当时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连续三年到上海来过年,甚至于八八年上海甲肝肆虐的情况下。但邓小平仍执意从杭州到了上海。在二月十八日。邓小平又出席了上海各界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信号呀,就是傻子也能从中看出一些什么来了,上海开发浦东的事情,也就顺利成章地被提上了快车道。
就这样,在同年五月召开地“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地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提出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的方针,引发了上海大规模地进行城区改造建设,为浦东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吴永成听完韩福平的这一通叙说。心里颇为感叹道:看来一九九O年。对于上海人民来说。那是双喜临门呀!
一个是中央批准了浦东开发的计划实施,再一个就是那只有在从“十里洋场”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忆中、和《子夜》中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股市,居然也将会在几个月之后地十二月十九日那天复活了,不能不说这是建国以来地两件大事呀!
不过。对于第一件大事浦东开发,吴永成却没有多大兴趣:这关键是他现在手里并没有多少资金,要想趁这个机会在浦东开发之初,捞点什么发展地好机会,单凭他桌子底下扔着的那一提包钱,那是远远不够的,恐怕连人家的一块像样地地钱,也不够。更别说再搞其他的什么项目了!那些只能等自己从股市中。赚到第一桶金后,再考虑了。
再说了。他现在拥有的国家干部的这个身份,也不允许他干这些事情呀!
想到这里,吴永成附和韩福平说道:“是啊,上海有了这样的机遇,我也相信用不了几年,又将会变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的。”
“是啊,上海发展会很快的。”韩福平听到吴永成这样地回答,那自然是十分高兴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地上海人,他心里对家乡将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老三,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上海股票市场地一些情况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我可是知道你在股票上大赚了一把的,那辆车子就是用那些钱买的吧?!”吴永成话题一转,回到了他这次来的中心议题上。
韩福平迟疑了一下,答复道:“其实对于股票,我也是不怎么懂的,我爷爷倒知道不少,我前几年买股票,也是听了我爷爷的指点,胡乱买了一些的。这样吧,我回去跟我爷爷说一声,抽个时间,你可以来我家和他具体聊一聊。”
吴永成点点头,心想果然正如自己所预料的一样。
“不过,其他情况我倒是知道一些。”韩福平话题一转,瞥了一眼刘小军、杜三儿他们几个正拼酒拼的起劲,不注意他们两个的谈话,这才低声说到:“我们上海将要建立一个股票交易所。中央前天刚刚批准。这个消息目前还比较隐秘,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
奥,看来这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消息,在上海也基本不算是什么秘密了,吴永成马上意识到自己先知先觉所掌握的这方面的东西,并不能占到多少的优势了,心里立刻一紧,往韩福平那边凑了凑,仔细听他继续讲下去。
原来,上海市政府之所以要办这个股票交易所,本意还是为了浦东开发区的需要。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司的一位司长,向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基建议:“你们要想开发浦东,就要借全国的钱,得搞个股票交易所才行”。
在当时来说,开发浦东的确需要上海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中央是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就像当初深圳起步发展一样。
巨大的资金缺口,摆在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们的面前。
这位司长的这个建议打动了朱基,他指示上海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相关的筹建工作。
不过在当时,北京早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五日,就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当时,交易所建在北京是主流意见。
可是八九年六月后。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北京建股票交易所的工作就被搁置了,于是就给了上海一次机会。
而上海又具备许多天然优势:首先是在八十年代上海地经济得到了持续地发展;其次上海又于于一九八四年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已培养了社会对股票市场的一定认识。
于是在八九年十二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搞活上海金融”座谈会上,朱基当场确定,由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三人小组,抽调上海人行、北京联办等六人组成办公室,负责调查研究起草可以进行实施的操作性的方案,上交所筹备自此启动。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讨论,国务院于九O年六月二正式批复:考虑到上海市目前已有一定的证券交易量。以及开发浦东之后交易量增加的趋势。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啊呀。时间不早了,永成,我得赶快上班去了,这几天事情特别多。今天晚上的时候。咱们再联系吧。”说到这里,韩福平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抱歉地对吴永成说道,又和在座地他们几个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我呸,什么人哪!不就是有一辆破车吗?有什么了不起地!”韩福平刚刚离开包间,刘小军就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眼睛红红地说道:“要不是看在吴哥的面子上。当时我就要他好看。什么东西!假里假气的,像个娘娘腔!上海的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地:小气。精明,没有男人味,怕老婆,就连家务事,也是他们下班回家以后做,这样的男人活得有什么意思啊?!
吴哥,我这可不是冲着你啊!你不知道,在上海人的眼里,那是根本就瞧不起我们这些外地人的。”
“呵呵,小军,你今天喝得有点过了,哪有那么一回事呀!”吴永成打着哈哈。
其实,吴永成在前世的时候,也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只不过自己和上海人打交道不多,具体的情况也知道的不是很清楚,这里面又牵涉到了自己地同学,也就不好评论了。他也不想评论,他来上海是来求财地,又不是来挑人家上海人的刺地。
再说了,男人精明、爱做家务事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呀,要搁到后来十几年,那是标准的“模范男人”!
杜三儿也插话了:“吴永成,小军这话还真说得不假,不过,也就是一部分人吧。那个地方没有这样的一些人哪?!”
杜三儿这小子这几年可是成熟了许多,别看他表面上还是大大咧咧的那副德性,其实心细着呢。他知道刘小军对韩福平不满意,是因为人家喝酒的时候,没有给他面子,可他又担心吴永成的面子上下不去,就和稀泥搞平衡,闹他个一团和气,这样大家的面子也就都有了。
毕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他杜三儿的朋友。
哪知道刘小军的确是喝得高了,根本就没有听出杜三儿的意思,站起身来不管不顾地说道:“**,你们还不相信我的话?我来了这里也生活了十来年了,哪能不知道他们呀?!他们从来就看不起外地人,说他们穷、脏、不讲卫生,没有礼貌。认为外地人跑到这里来,就是和他们抢饭碗的。上海的犯罪率也都是由于外地人在上海而引起的。
就是你们北京人,首都,那够牛的吧!可他们也照样瞧不起,说你们只懂得当官,身上一股子官僚味;而比他们有钱的南方人,又笑话他们是暴发户、土财主,满身的铜臭味,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品位。”
“好了,好了,小军,别再说了,再说一会儿,就有点不象话了,咱们吃得也差不多了,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还是三儿的那句话说得对,那里也有好人,那里又有操蛋货,你不能一棍子把人家上海人敲死了吧!今天打扰了你半天,实在是不好意思,明天我们找个地方,再好好聚一聚,不过,咱们可得说好了,明天可得由我来做东啊!”
第七章 九O年的上海(下)
刘小军虽然喝得有点高了,可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一听说吴永成第二天要做东道主回请,马上就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吴哥,你这是瞧不起人!哪有到了上海还让你花钱的道理啊?你难道说是小瞧小军我连几天的东道也请不起吗?!我还告诉你,别说你们这几天的吃了,就是住宿,我也包了,不去别的地方,还就在这锦江饭店的锦北楼,我这就给你们定房间去,你们要是拦着我,那我们的这个朋友就没得做了!”
杜三儿见这场面有点僵局的趋势,赶快出来做和事佬:“小军,你别着急呀!有什么事情,那也得等到咱们吃完饭再说。来,坐下来,哥哥我哪能不知道你对朋友够交情呢。你这么说,那不是见外了吗?!”
“小军,我们不是那个意思。”文涛也急忙打圆场:“永成的意思是说,怕太打搅你了。住在这里,那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还带了不少东西,这里安全性就差了点吧。再说了,我们还不知道要住多长时间,哪能就赖上你了呢?!这么做,我们也不是有点太不地道了吗?!”
吴永成还是笑吟吟地不开
说实话,他对这位小军飞扬跋扈的狂妄劲实在有点看不惯,他不是没有见过几个高干子弟,可像这么不懂得收敛的,可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这种想法归想法,吴永成清楚地知道:这世界上百人百性,人家狂妄,那是说明人家有那个狂妄的资本,自己没必要为此就斤斤计较。到了社会上闯荡,自己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对人家不理不睬的,这也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应该所抱有的胸怀。
“早说呀!”刘小军眼一瞪。又嚷了起来:“不就是想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吗?!我有啊,咱住到警备区招待所去,这么大的上海市。估计也就没有比那里更安全的了吧?!我知道大家是心疼我花钱,为我好。可住到那里以后,大家都不要掏钱,你们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这个好不好啊?”
还别说,刘小军找的这个地方还真是在上海来说,最安全地地方了:警备区的招待所呀!那可是等闲之人进不去的!
文涛原来最担心地就是吴永成那一包的钱,刘小军这么一说,马上接口道:“好,这个地方不错,咱们就住那里了!小军,你这回可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回头来北京,我们一定保证你吃好、玩好!永成,你看怎么样?”
“呵呵。那敢情好。小军,我记住你这个大人情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刘小军虽然浑,可这番真心还真让吴永成刮目相看了。他还能再说什么呢?只能接受刘小军的好意了,要不,还真成了不识抬举了!他可不想看到小军为了他们不接受他地好意,再给大闹起来!
几个人吃完饭之后,刘小军坚持要自己开车,带着他们先到住宿的地方去。
这个吴永成就坚决不同意了:刘小军喝得太多了。虽然说他这个车牌整个上海市的交警也未必那个敢拦。可也涉及到一个安全问题,他可不想让自己死于一场酒后驾车的意外事故之中。
吴永成的这个提议。也得到了文涛和杜三儿的赞成,刘小军也只好不再坚持了。
可他们几个人之中,。吴永成虽然酒喝得不多,可不怎么认识路;杜三儿呢,现在的状态和刘小军也差不了多少。
实在没有办法,吴永成只好和刘小军要了一个电话号码之后,一个电话打过去,从警备区那里又过来两个人、一部车,才把他们一行四人,接到了刘小军所说的警备区招待所。
刘小军也地确是喝高了,在招待所找了所长,把吴永成他们安排好之后,就靠在自己的车上昏昏然入睡了。
吴永成只好让经理又找了一个房间,让他们先把刘小军安排得休息去了。
本来依刘小军的意思,是给他们三个人安排三个套间。可吴永成和文涛想到了钱地安全问题,执意他们两个住到了一个套间中,杜三儿单独一个套间。
住宿安排停妥之后,吴永成想到外面去看一看,他实在想看看这九O年的上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杜三儿喝得高了,提前声明他要好好睡一觉,对上海游玩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文涛则担心妹夫地那一包钱,声称自己以前也来过上海,的确没有什么好玩的,下午也在房间里休息。
就这样,吴永成只好一个人出来逛大上海了。
警备区招待所的所长姓曹,也是一位当了多年兵的老兵油子了。能熬到现在的这个位子,为人处世那是相当的精明能干。
自从刘小军带着吴永成他们几个进来之后,他就一眼看得出能让小军这个警备区小“混世魔王”极力巴结地主户,那肯定对方也是级别不低地高干子弟们。所以一直就陪在他们身边照应着。
当老曹听说吴永成要出去的时候,立刻提出要给吴永成配一辆车,如果吴永成觉得不方便地话,也可以自己开着出去。
吴永成笑着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吴永成是一个生性随意的人,他只想出去随便到处走一走。配上军车出门,那倒是挺拉风的,可有的时候,想了解到什么情况,就不是那么随便了;可如果让他自己驾驶一辆车出去,上海的路又不熟悉,反倒不如打的方便。
曹所长见吴永成执意这样做,也就主随客便了。不过,他怕吴永成第一次来上海,找不到什么还去处。热心地告诉他现在的上海,也就是南京路比较繁华一点,其他地方就没有什么好观赏性了。
南京路倒是繁华。这吴永成也知道。可他更清楚,那里只不过是商业集中地而已,他前世最讨厌的就是陪着老婆逛商场,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毛病还是依旧——这可能也是男人们的通病吧。
吴永成出门之后的第一站,是直奔上海外滩。
至于说股票,吴永成也不急于购买:反正现在还是处于低谷状态,股票要真正地爆发起来,那还得等到证券交易所成立的那一天,还有几个月地时间呢,也不急在这一半天的。
更何况,他还想在今天晚上的时候。就股票这个问题,好好和韩福平探究、探究之后再说。
“老板,你没有搞错吧?外滩可是一点好玩地地方也没有的。”出租车司机师傅好心地提醒着吴永成:“侬是第一次来上海吧?好玩的地方可是在南京路上。外滩现在搞得乌七八糟的。难看死了!”
吴永成谢过这位好心地师傅之后,仍旧执意去外滩。他是想看一看现在的外滩。和他前世之中见过的,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差距。
客人不听自己的提醒,司机师傅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反正自己是好心的,客人不听那也没有办法,有钞票多赚自己也是一件好事嘛!这可不算自己宰外乡人的!
车子不一会的工夫,就来到了外滩。
吴永成下车之后,呈现在他面前地外滩,与他前世之中的记忆。那是大相径庭的。
外滩。上海地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地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
可现在,在外滩这条仅有1.5公里长的弧线上,只有在多少年之前鳞次栉比地矗立起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那些大厦。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显得那么沧桑。
黄埔江水缓慢地流淌着,不远处的黄浦和杨浦大桥,也是在这个时候动工不久,显得一片混乱。
外滩对面当然也没有什么东方明珠塔了,只看见一片苍茫的、待开发的荒凉天地。
这个时候地外滩,也实在是没有多少观赏地景色。
此时,时间也到了下午的四点多了。吴永成担心韩福平到时候联系不上自己,匆匆忙忙找了一个公话亭,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韩福平此时还在单位上班,无暇来接吴永成,告诉他自己具体怎么换乘公交车来他这里的方式,吴永成听了半天,也没有记清楚那么多,干脆还是采取最为简捷的办法,步行走到南京路上,再次拦住一个出租车,直奔韩福平的单位。
按照韩福平的描述,吴永成下车之后,顺利地来到了他所在的办公楼。
吴永成经过之处,只见路过遇到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走路生风,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等着自己马上去做似的。那种节奏,和自己在内地时见到的景象完全是两个概念。
内地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走路,还是办事,都是悠哉、悠哉的,哪像他们这样,好像火上房似的那么着急。
到了韩福平的办公室,他也正在低着头不知忙些什么,见吴永成进来,也只是抬头示意他先坐到一旁等自己一会儿。
吴永成也没有打搅他的工作,自己取了一个一次性的纸杯,从暖瓶中倒出一杯水,静静地等着韩福平。
过了半个小时,韩福平手头的工作大约也忙得差不多了,才放下手中的那一摊子文件,走到吴永成跟前,抱歉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这一段时间工作太忙,你这个老同学来了,我也不能抽空陪你好好转一转,今天晚上我请你到我家做客,我爱人烧的菜还是蛮不错的,请你尝一尝她的手艺好不好?”
“呵呵呵,都是老同学了,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嘛!你尽管忙你的,我也是来这里主要看一看。”
从韩福平的这番话,吴永成也再次领略到了为什么人们会说上海人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要是搁到北方人的身上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管兜里有多少钱,请客那肯定是要到饭店的,这样排场啊!
可人家韩福平现在大小也算个小资本家了,招待吴永成还是到家里去吃。也许人家想到是,到饭店吃太费钱、又吃不好,远不如在家实惠而已。
“对了,老三,你为什么股票上赚了那么多,却连你自己在股票上是怎么赚到钱的,都说不清楚呢?”吴永成想知道韩福平到底知道股票上的多少东西。
“呵呵,新生事物嘛,别说是我了,就连我们下面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在前两天开会的时候,都搞不清楚股票到底有什么用。”韩福平自我解嘲地笑着说。
吴永成哑然了。
不过,细一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这可是在九O年呀!
八九风波刚过,股票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左的思想使学者对此避之不及,唯恐沾了火星,那时理论界讨论的都是通货膨胀、储蓄笼中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之类的,没多少人去关心研究股票。哪象再过几年、十几年的时候那么热门,连八十岁的老太婆都知道高抛低吸,连三年级小学生都知道股票可以筹集资金呢!
第八章 巧遇“杨百万”
“吴永成,你知道为啥子我们上海将要成立的这个交易所,要叫证券交易所,而不叫股票交易所吗?”韩福平见吴永成一脸沉思的样子,担心吴永成误会自己是在骗他,连忙又给他揭开了一个秘密。
吴永成懵然地摇摇头:“不知道,难道这个也有讲究吗?!”
“这里面的讲究大了去了。”韩福平自得地一摆头:“别小看这两个小小的字眼,这可是当时大家讨论了三天之后,才研究、讨论出来的一个结果。”
原来,大家在当时都认为“股票”一词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八九风波刚过,谁也不想在这个敏感字眼上“触霉头”,就改用了较为中性的“证券”这个词。
当时上交中央的方案中也提到:新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以国债为主,然后逐步转为国债与企业债务、股票并重。
在证券交易所成立前,中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几乎集中在银行系统。当时成立证券交易所的目的一是疏导银行系统的重负,一是为国企的融资提供新的窗
“别说我搞不懂股票是个什么东西了,就连我们市政府选中未来证券交易所的所长,奥,也就是筹备组的组长,他也拎不清。用他前天在会上的话说:他既不知道股票该怎样交易,也不知道证券交易场所长什么样,属于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这一类型的。”韩福平有补充了这么一句。
吴永成灰心了,丧气地问道:“那你们总应该有个依照吧?总不能两眼一抹黑、瞎子过桥吧?”
“依照有一点点啊!我们就只能从一点点资料中去摸索,从一个个概念中去理解、去推理。这个其中就包括咱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一本书,写书的人叫禹国刚。是我们国内最早出国学习证券知识地人之一。他在去年年底写了一本《证券市场》地书。成为对中国股票市场最早的启蒙。那本书写的也不错地。”
吴永成身子往后一仰,心想:算了、算了,看来从韩福平这里也揣摩不到什么股票方面的内部消息。这小子前两年赚的那点钱,纯粹是出于他爷爷指点才搞了那么一票。而国内刚刚起步的股票市场,是极为不规范的,韩福平爷爷那一套解放前的理论,肯定也排不上什么用场,和他爷爷的见面那就见不见吧,也不用打扰老人家地清修了。
就在吴永成失望地起身欲告辞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上海民间股票界的传奇人物,于是兴奋地问道:“对了,老三,你认识你们上海一个号称杨百万的人吗?能不能设法给我引荐、引荐?”
韩福平莫名其妙地说道:“什么杨百万、刘百万的?我们上海这几年倒是出了不少百万富翁。可我不知道你所指的是哪方面的人啊?”
“就是你们上海玩股票玩的最好地那一个啊?!”吴永成有些着急了,“你这个玩股票的,怎么能连“杨百万”都不知道啊?那可是你们上海人的骄傲啊!”
“那根本不搭界的。上海就那么几只股票,谁又能搞出什么五十万、一百万的?!”韩福平马上警惕地提醒吴永成:“你是外地来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上海什么人也有地。这可能就是什么人专门搞出来的噱头,专门骗你们这些外地人的。我玩股票对那个***里的人还是晓得一点点的。哪来的什么杨百万、牛百万的。你要小心一点地啦。”
吴永成一下子醒悟过来,对呀,“杨百万”那是后来十几年里,人们才给予他地美誉,这个时候哪有什么“杨百万”哪?说不定这个时候,这个杨百万还没有沾惹股票这个玩意呢!
想到这里。吴永成又和韩福平打探了一下浦东开发区的一些情况。
虽然说,自己现在经济实力太弱,就手头地那一点钱,也只能是在非黄金地段买块地皮的。可他又想和香港的亦心、亦意两个人联合起来,或者是再把自己的二姐夫马林的那几个公司整合进来,在上海的浦东先占一席之地。
什么事情,那也都是先下手为强。后来的就只能是喝点肉汤了。再往后的,估计热屁也闻不到多少了。
可韩福平却告诉吴永成。关于浦东开发的具体设计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他们的市长也是准备在六月中旬的时候,出访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也算是出去为了浦东开发区招商吧。
在上海市政府的设想中,浦东经济开发区需要几千亿的投资,没有外商的介入,即使有新成立的那个交易所筹集到的一部分资金,恐怕还是杯水车薪。吴永成如果有意为浦东招商引资的话,可以等年底的时候,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再说。
“对了,吴永成,你如果是为你什么亲戚朋友咨询的话,让他们可以先到上海来注册一个公司,我们市政府有一个优惠政策,只要投资上千万,就可以在税收、落户等方面给予很大的优惠的。”
啦呱了半天,也就到了下班的时间了,吴永成便起身和韩福平告辞,婉拒了今天到他家做客的邀请:“老三,你现在工作这么忙,我们的感情那也不在这一顿饭、两顿饭上面的。等你过两年时间清闲了,我一定上门拜访你和嫂子。今天你也看到了,我还相跟着两个朋友,晚上他们约定好了还有别的事情,所以只好说对不起了。你放心,这几年,我还要来上海的,到时候,说不定你还嫌我烦呢!”
本来同学之间,好不容易见了面,到他家吃一顿饭,那也是人之常情。可吴永成看到韩福平忙得焦头烂额的这个样子。就不忍心给他添乱了。
再说。他也得回去之后,好好思谋、思谋自己将来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上海现在的这个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己事业呢!
回到警备区招待所的时候。那几位已经又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瞎侃了,无非也是高干子弟那个***里地一些逸闻而已。
晚饭地时候,吴永成他们坚决谢绝了刘小军再次喝酒的提议,就在招待所的小餐厅用过晚饭之后,刘小军带着杜三儿和文涛到外面去见世面了,据说那个区新开了一家主要针对外资企业职工地酒吧,那里的情调还不错。
吴永成则独自一个人留在房间里。铺开了几张稿纸,把自己想到的一些东西,简单地理出一个头绪来。
纸,虽然铺开了;笔也拿在手中,可吴永成手里的烟头丢了好几个,脑子里却一直是在想着“杨百万”那个人。
在吴永成的前世里哦,他也在两千年的时候,闯进了热得发昏的股市,可几年过来。却赔了个一塌糊涂。可这也换来了他不少地股票知识。
比如说,当时被舆论界炒得红极一时的“中国第一散户”杨百万的事迹,他就基本上能把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几乎全能背下来。
杨百万,其实原来的时候,只是原上海铁合金厂的一个职工。仅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的原名叫杨怀定。炒股出名之后,人们都习惯叫他杨百万,反倒都把他的本名给忘记了。
杨怀定早年起家,其实不是从股票上发展起来的。是上海人地精明与敏锐,成就了杨百万的发迹史。
八十年代后期的杨怀定只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工人,连个车间里小组长的头衔也挂不上的。
在一次偶然地机会中,杨怀定因为看到一份上级有关“鼓励职工自谋职业”的文件。就写下了辞职书。用他当时的话说叫:“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本人决定响应国家号召。辞去工作,自谋职业。”
辞职后的杨怀定一直呆在家里,翻阅着各种报纸上的信息。
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四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一条消息,中央决定在上海等六地开放国债交易。至于是哪六个城市,报纸并未公布。
杨怀定于是往图书馆查看各地党报,终于找到安徽合肥当时也在卖国债。
当时杨怀定的爱人已经“下海”为乡镇企业搞推销,家里积累了两万块钱。
杨怀定就拿着这两万块直奔而去,结果发现合肥的银行国库券买卖价为96-98元,而上海本市地价格却在100——103元之间。
杨怀定于是每晚从上海出发,早上到合肥买入,晚上到上海后卖出,每天地收入约两千四百元,是他之前一年工资的几倍。
同时杨怀定他也敏锐地意识到,异地差价是一个漏洞,政府发现有人这么倒卖,肯定要管。他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于是杨怀定就把自己所有地亲戚都招来,给他们两倍的利息,凑足十四万元,连夜赶到了到合肥之后,把合肥建行的所有十三万多的国库券,都买了下来。
跑了两个月以后,杨怀定就通过国库券的倒卖,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由于当时银行存取款不便,杨怀定买国债都是携带现金。随着倒卖的金额加大,现金的重量越来越重。
当时他具体计算过,面值十块的一万元钱重一斤二。
通过倒卖国库券,不久杨怀定就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当时他带出去的一百万现金,居然重达一百二十斤。
当时,进出火车站都要透视检查,火车站的民警们看到杨怀定拿着那么多的现金,差点把他当作了抢劫犯给抓了起来。
八九年的元旦,一个朋友告诉杨怀定,他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时,看到处长桌子上压着一份文件,内容是八八年的国库券准备在不久后上市。黑市价七十五元买进,一上市可能就是一百元。
于是。杨怀定当即大规模收购。短短时间内,买走上海市面上一半的八八年国库券。
数月后,八八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一百零四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库券鼹鼠”,杨怀定借此时机,又再次取得了丰厚地财富。
杨怀定对于投资地触觉非常敏锐,他不但成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第一个大批购买股票的草根,而且多年来也没有在风云幻变的内地股市中倒下。
虽然因为倒卖国库券成就了杨怀定这个百万财富,但是当时“杨百万”这个称呼,还未得到了“官方认定”。
要不然。吴永成今天问韩福平地时候,韩福平也不会感到一头雾水了。
到了后来,当杨怀定他注意到国债利息开始下跌,而买卖国债的地方同时可购买股票的时候,当时的股票年收益为百分之十五,上不封顶且下保底。于是杨怀定马上放弃倒卖国库券,转而买入股票后,准备拿着吃红利。
可没想到到了后来,九零年要筹办深圳和上海交易所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批的深圳人士涌到上海买股票,而当时交易市场的股票只有8只,人们地疯狂抢购,让杨怀定手中的真空电子,从当时不到一块钱的价格,飙升到八百五十元。
到了九零年十二月月二十一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但只有8个营业部负责买卖事宜,杨怀定又立即人排队,当时发行的一只新股票,被他抢购去了一半。
而当天发行的那只股票,由每股面值100元,一直上升到九二年的两千五百元。经此一役。杨百万响誉上海滩。成了商界名人,出门都会被股民当街拦住讨教致富技巧。
邓小平南巡到上海。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时也说:“你们上海有杨百万,芜湖有个年广久,都有名。”
而在上证所成立8周年时,杨怀定获邀出席庆典,当他作为“中国第一(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