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202 部分阅读

第 202 部分阅读

    一款中文传呼系统,都达到或者超过了它们

    于是。文涛原来认为难以搞到的那一纸批文,顺利地被吴永成拿到手了。

    这个结果,原来就在吴永成的意料之中:同样的产品,国家的有关部门,肯定会优先选用国产地产品。

    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民族企业保护的问题,而邮电部门所收取的每个月的服务费用。相对还能比数字传呼机提高一倍,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除非是汉奸,才不会选用吴永成的这个中文传呼系统。

    与此同时,文海的那两位助手——王海和刘建荣,也从电子研究所辞职,就职于吴永成的这个“中讯通讯器材有限公司”,而且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地相关工作。

    王海是负责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投产期间他就接手了组织对新招收的工人们的技术培训。刘建荣是负责销售这一块的,吴永成就让他协助自己。从各种渠道订购所需要的机器设备。

    文涛则是督促有关专利技术地尽快落实,招聘一些包括财务人员在内地、必要的行政管理人员。

    张海民也忍不住吴永成给他的那么高的待遇的诱惑,和家人商量之后,径自从电子研究所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继王海和刘建荣之后,来到了这个尚未开始投产的中讯公司,参与到了前期紧张的筹备工作之中。

    公司大致的框架搭起来了,吴永成就感到了力不从心:不光是人手不够用,甚至于公司地两部车子,也不够用了。

    于是他又重新购置了两步桑塔纳,一部直接调拨给张海民专用,也算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另外一部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保证王海和刘建荣地工作需要。

    张海民、王海、刘建荣等信赖的几个中间骨干,见吴永成在尚未见到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就对他们如此大方和信任,更激发了工作的热情,顿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大大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展,使得原本需要一个月的机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硬是在半个月之内,与工人上岗技术培训同时结束。

    此时,吴永成已经先后为这个公司,投入了将近四百万的投资。他自己也在这半个月之中,累得掉了将近十斤肉。要不是他身体一直很好的话,早就累得趴下了,把文丽心疼得直掉眼泪。

    而吴永成乐呵呵地笑着说道:“创业嘛,不吃一点苦,怎么才能知道创业的艰辛呢!要是光靠倒卖邮票来挣钱,那钱也来得有点太容易了吧。来的容易的钱,别说是别人了,就是自己也不会珍惜的。”

    四月一日的时候,“中讯通讯器材有限公司”隆重投产开业。中文传呼机的商标,吴永成也图省事,直接把中讯两个字套用了过来,并且到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登记。

    此时,相关的专利申请。也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快捷的办理。

    开业那天,文涛倒是再次发挥了他在京城人缘广地优势,把相关部委的一些领导人都请到了现场,就连从来不愿出门、参加这种奠基、开业之类活动的文老爷子,也破例在现场转了一圈。

    这可是办实业、为国争光啊!这又不是依靠老爷子的权势,搞什么官倒的勾当!

    当天,文涛很为自己骄傲了一把。

    当然忙得最多的。还是王海、刘建荣等一批工作人员。

    而公司的主人吴永成,在接待完相应的领导和来宾之后,却低调地躲到一个房间里去睡觉了。

    这几天,实在是把他累坏了:既然文涛想出吧风头,那就随他去吧。反正这也是好事。

    中讯公司是得以顺利开业了,有文涛等人在那里主持正常地生产经营,吴永成又开始了他另外一个工厂的投资、建设。这个工厂却是与农业有关的一个项目——饲料加工。

    在吴永成从J省会到北京之后,就于正月十六亲自上门去拜访了饲料研究所的负责人。

    因为这个研究所,自从八零年的时候。就已经和鱼湾村一直保持着技术方面的合作,所以在十多年的合作当中,获利颇大,也知道鱼湾村的奇迹,就是这个叫吴永成的年轻人,一手创造出来地——他们在鱼湾村工作的期间,耳朵里都塞满了老百姓们对吴永成的赞誉,因此。对吴永成提出再次合作的意向,满口答应。

    饲料的研制工作,比中文传呼机简单多了,这也是饲料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进行研究的课题,在经费、人员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因此在全体研究人员和所领导的齐心协力之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来了吴永成所需要地固体饲料,而且经过科学的对比试验,效果一点也不比直接用蚯蚓喂养差。其中最大的一个有点,就是便于运输,省却了大量的劳动力,易于被老百姓们所掌握喂养的技术。

    只是那一段时间,吴永成一直忙于中讯公司的投产筹备工作,无暇顾及到这个项目而已。

    现在既然中讯公司已经进入正常地运行轨道了,吴永成又给公司财务留下了一百万地流动资金。规定:一万元以下的开支。作为总经理的文涛有权决定;而一万元以上的报销,必须由他这个董事长亲自把关方可生效。

    把中讯公司的那一摊子事情移交出去之后。吴永成清点了一下自己目前手中的资金:除了股市中还持有的大量股票之外,他从股市中提取出来的一千五百万现金,中讯公司前后投入五百万元,还余一千多万元,应该办一个大型地饲料加工厂,那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将要开办地这个饲料加工厂子,吴永成并不准备让它单独存在,而是先打算先在J省投资成立一个农业综合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然后把饲料加工厂划入公司名下。

    他这么做,也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者是目前他地各种工作手续,都还在J省存放着,他又是J省省委树立的创业典型,那他就得在J省也得做出一点动静来,以备东山再起——吴永成即使到了现在,对政界还依然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他想尽量做到两条腿走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侈望。

    虽然说,公司设在北京的话,无形中会占到很大的便宜——人们对首都的盲目崇拜,那可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可是吴永成也想到,既然自己是再次进入J省省委领导的视野,得到人家的肯定,那必须作为J省的本土干部,得为人家J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你把公司开到了外地,税源、工商管理费等各方面的收入,也肥了外人田,也不能解决本地劳动力的问题,你让人家心里怎么想啊?!

    权衡利弊之后,吴永成才忍疼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其二,鱼湾村的那个蚯蚓原种场已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规模。这样也能在饲料加工上形成一条龙地流水线生产。

    第三个原因,吴永成是考虑到饲料的初期市场,主要还是在J省的一些贫困地区,比如说,像永安地区之类的,他已经决定了,这个未来的第一个饲料加工厂,就设立在永安地区。

    毕竟在永安地区。吴永成曾经当过不到一年的地委委员,那也算是地委的领导干部了,对各县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各县地主要领导们,对吴永成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就便于公司其他业务的顺利开展。

    同时,永安地区是J省最偏远的一个地区,周围与四个省份相交界,而且也都是和J省经济情况差不多的贫困省份,吴永成相信。只要自己的这个饲料,能在永安地区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话,其他三个省份的市场,就比较容易进入了——产品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地口碑嘛!

    只要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他们就是众多的、产品免费广告员,而且他们的宣传,可信度也远远高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吹捧。

    四月十日。吴永成在考虑好之后,从北京飞回了J省省会城市L市。

    至于和饲料研究所的合作合同,吴永成之前就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合同中写得很清楚:吴永成以现金投资,占股份的百分之九十;研究所以技术入股,每成立一个饲料加工厂。就占到其中股份的百分之十。生产技术方面。由研究所负责提供。

    在J省L市办理、注册“祥农农业综合实业有限公司”的那一套手续,倒是进行得非常顺利。

    吴永成毕竟在省委办公室和L市市委办公厅工作过,与下面各个职能部门地领导们都很熟悉,只不过付出了两顿饭的代价而已。

    而这两顿饭,也是吴永成考虑到以后自己不能事事躬亲,和这些领导们进一步处好关系,自己手下的工作人员出来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遇到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刻意刁难。

    这也是为了以后而铺路啊!

    只是这么一来,吴永成立刻又在J省成了轰动一时的焦点人物。

    “你知道吗?那个去年被省委安排到等死办地吴永成。人家辞职以后。才半年地时间,就赚了一千多万。还在咱们省成立了一个什么祥农公司,那可是赚大发了。”

    “不会吧,才半年的时间,什么生意就能赚到一千多万,你这不是帮别人传谣吧?!去年的时候,有人不就是说,吴永成有什么男女作风上的问题,甚至于有的人传的更悬,说吴永成还有一个八九岁的私生子,那不是扯淡吗?!人家省纪检委调查了半天,那根本就是有人在诬告。”

    “嗨,我说的这是真的。他光那个祥农公司,就注册资金一千万,你想一想,他总不会傻到把赚到地钱,都扔进那个公司吧?!”

    “嗯,要是听你这么一说地话,那倒还有可能。不过,他会不会是从银行贷款办的公司呢?!”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就吴永成原来团省委副书记地那个位子,那个银行一下子敢给他贷款一千万,你不是昏了头吧!”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而吴永成还是紧锣密鼓地张罗着自己的事情——他得赶快把公司的这一摊大致清理一下之后,马上重返永安地区,筹备饲料加工厂的事宜。

    至于祥农公司的办公场所,吴永成也没有时间四处寻找合适的,只是让鱼湾村驻省城办事处的人,在他们空余的两间办公室门外,挂了一块做好的铜牌——反正目前公司也就是他光杆司令一个。嘛,这快一年没有见面,我们可是听说你发财了”

    第五十一章 重返永安(中)

    吴永成重返永安地区的第一站,那自然是先到永安地区最高党政领导——永安地委书记刘嘉盛那里去拜码头了。

    要想在一个地方投资建厂,就必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也就能在以后的正常运转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吴永成虽然在永安地区下乡、扶贫过半年多的时间,对当地各个县的基本情况也非常熟悉,但此一时、彼一时也。

    当时他是作为省委扶贫工作队的领队,来到永安地区工作的,而现在身份变了,是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重返这里。

    既然身份发生了变换,处事的一些方式、方法,那也就不能与过去一样了。

    吴永成从省城赶到永安地区,是乘坐自己的那辆桑塔纳来的,这一次并不是他自己开车,随行带来了北京招聘的司机,车子也是他坐飞机飞到J省之后,司机带车从京城与他会合的。

    与刘嘉盛见面之前,吴永成并没有贸然闯到他的办公室,而是事先按照正常的办事程序,先和刘嘉盛通了一个电话,告知他自己想要和他见一面。

    刘嘉盛咋一接到吴永成打来的电话,感到很惊讶,在他的印象中,吴永成在去年的时候,因为卷进私生子的绯闻,被省纪检委大张旗鼓地调查了一番,虽然最后没有什么确切地结果。但吴永成这个后生的政治生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致使他欲调到永安地委来工作的事情,也泡汤了,同时,自己也拒不接受省委的再次安排。成为了一名下岗干部,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他的什么音讯。

    可这一次,吴永成突然要来永安地区又为了何事呢?!

    尽管刘嘉盛对吴永成此举充满了疑惑,但也念在吴永成当时毕竟曾经为了永安地区地经济发展,很是出了不少的力。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刘嘉盛决定推掉当天所有的应酬,专门在办公室等待吴永成的到来。

    “刘书记,不好意思,今天贸然来访,给你添麻烦了。近来一切还好吧!”

    吴永成在刘嘉盛秘书的带领下。来到了刘嘉盛地办公室,握着他的手问候道。

    刘嘉盛也像接见一位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从自己的办公桌后迎前来,笑着打趣道:“呵呵呵,永成书记,好久不见了,我可是听不少人说。你在外面发了财了。”

    吴永成矜持着笑道:“发财倒谈不上。不过,也略有收获而已。刘书记,我这次来咱永安地区,就是想在咱这里投资办两个厂子,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

    刘嘉盛的那句话,也不过是一个客气,他可没有想到吴永成还真是发了财,跑到这里高投资来了。

    “好啊,吴书记。你能到我们永安地区来高投资。我们地委、行署热烈欢迎、热烈欢迎啊!吴书记,你说说看。准备在我们这里进行那些项目地投资,需要我们地委在那些方面给予帮助。”

    吴永成原本只想在这里搞一个饲料加工厂,但他在省城呆了两天之后,又获得一个信息:国际上肉鸡市场颇为看好。

    于是,吴永成马上临时动议:在永安地区再搞一个肉鸡饲养、屠宰一条龙的公司,这样,也就能与自己的饲料加工厂成龙配套了。

    当然,公司的形式,还是用他在鱼湾村早先年搞的那个公司+农户的模式。

    “吴书记,你的这个项目是很好,不过,我也有个担心。”刘嘉盛听完吴永成地设想之后,皱着眉头,像对一个好朋友一样为他担心道:“咱们永安地区地经济发展情况,你也最为清楚,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我是担心你把饲料生产出来了,他们连买你饲料的钱,也拿不出多少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还有,喂养的肉鸡你倒是全部回收了,可猪怎么办?!国内的生猪市场,可是不怎么景气呀!万一生猪出栏之后,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话,老百姓们也一样是难以富起来啊!这么一来的话,你这个饲料市场的前景,可不这么看好呀!”

    吴永成知道,在刘嘉盛貌似关心自己的背后,其实也是在间接地试探自己地实力,同时,他也想知道自己地这些款子,是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扶贫贷款。如果是这样地话,永安地区也能在这笔扶贫贷款是做点文章。

    “呵呵,谢谢刘书记为我这个投资者和群众们想得这么周到啊!人家别的地方,见了投资者们,为了给本地区拉回投资来,恨不得把没有任何希望盈利的项目,也说得天花乱坠,可刘书记你却是首先想到的投资者的收益问题,佩服、佩服!”

    刘嘉盛脸色一正:“你吴书记也不是外人,即使别的投资者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也是一样先考虑到双方获利的可能性。)既然你们能来到我们永安地区,那咱们就是朋友,朋友之间,呢就得坦诚相待啊!”

    吴永成笑了笑,接着把自己的底牌都翻了出来:“刘书记,我是这么打算的,不论是饲料也好,还是给群众们提供的种猪、种鸡,由我们公司一律垫付资金,收购方面,也是公司保证全部回购。垫付的资金,等到收购的时候,一并进行结算。”

    刘嘉盛大吃一惊:“永成书记,你要垫付那么多的养殖户,那可得不小的资金啊!那个、那个,负担是不是有点太重了?!这个涉农项目,我还是清楚一些的,见效地周期可不算短啊!”

    吴永成叹了一口气。望着刘嘉盛的眼睛真诚地说道:“刘书记,这个情况我也清楚,可正如你刚才说的,咱们这里的群众们太穷了,也许有的时候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他们哪还能再拿出来多少资金发展再生产呢?!各个县农村的信用社。估计也被他们拖累了不少吧。我这个公司准备先期投入资金一千万,除了必要地生产资金之外,能帮他们多少,就帮他们多少吧。一下子让我把全区贫困地方的农民们,都负担起来。嘿嘿,我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呀!”

    先期投入就一千万?!还要对加入公司模式的农民们的所有喂养开支,进行前期垫付?!这是多大地一个手笔呀!

    刘嘉盛被吴永成的这一壮举,震撼得久久不能说出话来。

    “刘书记,你认为我的这种设想。能不能成功呢?!”

    吴永成的这句话,打断了刘嘉盛的遐想。

    “好、好、好,吴书记,你到底是大手笔,大手笔呀!”刘嘉盛激动得站了起来,紧紧地再次握住吴永成地手说:“我代表永安地区的老百姓们感谢你了,你以后需要什么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们竭尽全力、大力支持!”

    吴永成呵呵地笑道:“刘书记。这也没有什么。也不需要对我有什么特殊的照应,只要把握当作一个来投资的普通投资者,就可以了。”

    “普通投资者?!啊呀,永成书记呀,你这么大的一笔投资,又是涉农项目,这在我们永安地区来说,也是第一个呀!

    不瞒你说,这两年。先后来我们这里搞投资的人也不算少了。但都是搞什么烧焦炭、烧石灰这类地行业,钱倒是让他们挣了不少。可他们走了之后,给当地地老百姓们留下的都是挖得破破烂烂的土地,和被污染得不像样子的环境,当地的老百姓们被没有见到多少实惠,你这可是来给我们再次扶贫来了呀!”

    吴永成实话实说:“刘书记,话不能这么说,我也是在商言商,谈不上什么扶贫。只不过是想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让老百姓们也能过上像样一点的日子。我在永安地区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我也对这里的群众们产生了一定地感情,能帮他们一把,那也是我地心愿。”

    刘嘉盛书记再次赞叹道:“好,好,那永成书记,你准备把厂子设在什么地方?我们地委给予你最大力度的支持。”

    这个问题,吴永成事先就考虑好了,所以听到刘嘉盛这么问,没有一丝犹豫地说道:“南德县是咱们地区、也是咱们省最大地一个贫困县,我想把这两个厂子设在那里。我也对那里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刘嘉盛赞同地点点头:“嗯,你的这个想法不错,只要把南德县先搞成功之后,周围相邻的几个县,那也马上就会像搞中药材基地一样,闻风而起的,这种以点带面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既然刘嘉盛提到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吴永成马上就想问一问现在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那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呀,无论是当初的项目考察,还是后来的跑“部”“钱”进。

    哪知道刘嘉盛一听吴永成问道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这个项目,便头疼地摆了摆手:“唉,这个事情不提也罢,这个、这个,反正你以后也会自己知道的。真是一言难尽啊!小刘,你去看一看勤大书记在不在,如果他有空的话,我请他和我一起陪永成书记到南德县走一趟。”

    刘嘉盛的秘书小刘答应着,从办公室走出去找地委副书记吕勤大了。

    吴永成忙站起身来,不安地说道:“刘书记,你的工作这么忙,其实我自己下去就可以了,那还能把你和勤大书记都惊动了呢?!我到你这里来,主要的目的,还是向领导来报到的。这么一来的话,我不是影响了你刘书记的工作嘛,你这里可是千头万绪的,忙得都是大事呀!我这可担当不起呀!”

    刘嘉盛书记笑着说道:“什么大事、小事的。以我看来,能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正的大事,这个观点,我和咱们以前的老书记牛世金同志的观点一个样,为官一任,如果不能造福一方的话,那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党的好干部。

    我和牛书记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永安本地人,牛书记的手上,起码还搞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大项目,可在我的手上,还没有把它搞好!如果再没有什么建树的话,那可真没脸到省城去见牛世金老书记了。

    永成书记,别看你现在不在我们永安地区下乡扶贫了,可你原来也是咱们永安地委的地委委员嘛,我希望你这次来,不仅仅是以投资者的身份来的,而且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永安人,要当主人,不做客人,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咱们一切都是为了永安人民的更好发展嘛。如果有些事情你不好意思直接说的话,也可以找我谈嘛。

    就比如说,怎么才能更好地让咱们的这个中药材种植项目,真正地发挥它在我们永安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你也都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的。”

    吴永成嘴上瞎胡应承着,心里却在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是。自己只是来这里投资建厂、帮助老百姓做一点事情的,真要是卷进这个***里,好么,那自己就什么事情也别想做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随人进来了:“啊呀,真是永成书记来了,怎么样,这一段时间过得好吗?!工作还顺利吧!”

    第五十二章 重返永安(下)

    永安地区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从去年启动以来,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可一年多来,并没有见到多大的成效。

    当然,也不能说是已经处于奄奄一息的程度了,只能说它半死不活的,在那里苟延残喘。

    一个新兴的、大有前途的朝阳项目,在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就落到了这样的一个结局,其实也不能都怪原来和吴永成一起主持这个项目的原任行署副专员、现任地委副书记吕勤大的。

    这里面除了人为的因素之外,也有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

    人为的因素那是指在去年吴永成被传闻调任永安地委副书记的时候,吕勤大为了不使吴永成过来得那么顺利,其中在这个项目上特意做了一点小手脚,使项目的进展情况不是那么顺当,以便于自己顺利从行署那边过渡到地委这边任职。

    可就在吕勤大如愿地接任地委副书记的职位之后,他的分工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地委分管政法、文教卫生的副书记了,中药材种植项目,自然由行署那边新近提拔的一位分管农业的副专员薛海燕来负责,这样的话,在工作的衔接各方面,也就出现了问题。

    对于前任分管的吕勤大来说,他既然离开了行署那边,再对自己分外的工作指手划脚的话,无异不合乎地委的分工安排,加之中药材种植项目到了后期,都是一些更为繁琐、细致的工作,他也就更理所当然地能推脱掉了。

    而新上任分管农业的那位副专员薛海燕,则认为中药材种植项目,是前任手上铺开的工程,前期国家下拨的项目投资。都已经花费到了基建工程上。他这个接任者。还得费心四处筹集项目后续地方配套的那部分资金,即使干出来什么成绩,那也是为他人脸上抹粉,与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也就不再在这个项目上多花心思,反而又铺开了全区大上仁用杏种植,以此作为自己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作为地委书记地刘嘉盛和行署专员地严海珍,尽管也知道中药材种植项目。对于永安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曾三次、五次地与地委、行署的有关领导碰头,但在这个项目继续加大重视力度的推动上,始终无法取得多大的进展。

    薛海燕副专员倒也同意两位主要领导的意见,他也不否认中药材种植项目的重要性,可他提出来:按照国家对这个项目的指导意见,国家负责百分之六十地扶贫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拿出百分之四十的配套资金。如果地委、行署能拿出这剩余的配套资金的话。他也责无旁贷地继续贯彻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指示。如果不行的话,他就要相应国家林业部门的号召,开展全民栽植仁用杏的工作:毕竟这个项目上,国家林业部也是有着大量地扶贫资金的。

    一文钱逼到英雄汉。

    永安地区要想拿出那百分之四十的配套资金。那无疑是比登天还要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永安地委地两位主要领导,也只能默认了薛海燕的建议。

    毕竟薛海燕副专员他也是为了整个永安地区的经济发展着想啊。只不过工作地着眼点不同而已。再说了,这个仁用杏项目,不也一样能给永安地区带来投资吗?!

    对于一个穷困地区来讲,只要有了钱,不管是用来干什么的专项资金,那都可以变通地使用一些的:那钱上又没有刻着字啊,干什么不都是为了工作吗?!

    有一句话叫:穷疯了的人,敢把皇帝的买马钱都挪用了。这也是被一个“穷”字逼得没有办法呀!

    就这样。永安地委重新决定:全区再上马仁用杏的大规模栽植。而对那个投以重金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也只能是任其自生自灭了。

    中药材种植项目落到了现在的这种格局。作为当事人之一地吕勤大,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心里也是不太好受地:毕竟这个项目里面,那也是凝聚着他自己的心血地。

    即使在去年的时候,由于某种政治上的原因,吕勤大他刻意阻碍这个项目的进行的时候,心里是非常的难受,但那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那个时候,他也曾暗下决心:只要自己能成为地委副书记之后,必将用十倍、百倍的努力,来加快这个项目的进展,以赎回自己此时的过错。

    唉,可那曾料到,事情的发展,居然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

    到了这个时候,形势的发展趋向,已经远远不是他这个地委副书记所能主宰的了。

    所以,当吕勤大今天得知吴永成来到永安地区、并且还要由他和刘嘉盛书记陪同到下面南德县去看一看的时候,他的心里马上就闪出一个念头来:这个吴永成他就是一个下岗干部了,他来这里干什么?难道是有意来看我吕勤大的笑话了?!

    他哪知道,刘嘉盛书记之所以这样安排,却是认为吴永成在永安地区工作的时候,在地级领导中,也就是和吕勤大比较熟悉一些,因为他们两个曾经为了中药材种植项目,共同工作过半年多呀!

    当吕勤大怀着异样的心情,来到刘嘉盛的办公室,得知了吴永成来这里的真实想法之后,原先的那一点怨气一扫而光,心里相反地涌起了一阵愧疚之感:人家这是来永安地区以德报怨来了,不管他的资金来源,是自己掏腰包,还是利用了国家的扶贫贷款。

    相比之下,自己作为一个永安地区本土干部,心胸如此之狭小,真是感到汗颜无比。

    想到这里,吕勤大主动对刘嘉盛书记说道:“刘书记,吴书记到南德县考察项目,就由我来专门陪同吧。你这里工作太多。就不需要亲自下去了。你放心,我一定让吴书记感到最大的满意。”

    刘嘉盛笑着说:“事情再忙,也不能把永成书记的这件事情扔下,这才是大事呢!勤大书记,我本来是想让海燕副专员陪着走一趟的,可他和海珍专员,带着行署有关部门的领导们,到下面各县去检查仁用杏种植的进展情况了。考虑到你和永成书记比较熟悉,就抓了你的壮丁了。呵呵,永成书记,那我们这就走吧。我可知道你地时间,现在是非常宝贵地。”

    吴永成站起身来,笑着对这两位曾经的同事说道:“劳驾两位领导百忙之中,陪我下去,真是令我感到诚惶诚恐、感激涕零啊!看来以后我在永安地区不好好投资的话。也就太对不起各位领导的厚爱了!”

    三个人在一片大笑中,走出了刘嘉盛的办公室。

    南德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还是吴永成在这里下乡扶贫时的那几位。

    当吴永成在刘嘉盛书记和吕勤大副书记的陪同下,到达南德县县境地时候。县委书记李晔已经带着县委、政府的几个领导,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几个人在县境之处,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就由李晔带来的车,在前面开道,永安地委及吴永成的车子随行,径自来到了南德县招待所。

    “李晔同志,永成书记这次来我们永安地区投资,相中了你南德县,这说明永成书记,还是十分信任你们南德县这个领导班子的。我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南德县招待所的会议室坐定之后。刘嘉盛书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希望在永成书记投资这件事情上,你们南德县委、县政府。要做到大力支持,确保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李晔在路上已经大致知道了一些情况,对于吴永成开出的优惠条件,那更是心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在去年地委调整班子地时候,他作为全区资格最老的一名县委书记,吕勤大空出来的那个副专员的位子,本来按照官场上排资论辈地潜规则,那是非他莫属的。

    可就因为南德县在全区经济排名榜中,处于倒数第一的位置,自己眼睁睁地看着比自己各方面都稍逊一筹地、另外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薛海燕,成为了自己的领导。

    这个憋气呀,那就没法说了!

    要论在工作中花费的心血,他李晔付出的要比薛海燕多十倍、百倍,可就因为南德县八十万人口的破摊子,把他拖累得连口都不敢向地委领导们张开呀!

    本来去年搞的那个中药材种植项目,是南德县最好的一次发展机会,可就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南德县翻身地希望再次破灭,如今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让李晔他感到无比地失望。

    而现在吴永成来这里投资,还是这么好的优惠条件,他李晔不能抓住这个大好地发展机遇的话,那南德县脱贫的日子,可真就成了遥遥无期了!

    “刘书记,吕书记,吴书记,请领导们放心,我们南德县一定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在这里代表县委、县政府表个态,在我们南德县的范围内,只要吴书记看中了那块土地建厂房,我们都以最低的价格出让,甚至于免收土地征用费。减半征收三年的各种税收,免收三年的各种管理费。”

    李晔这次也豁出去了,既然人家吴永成敢为全县的养殖户们垫付全部的费用,那他也就不能太显得小气了。

    这么一来,虽然土地出让金少收入一点,可各种税收、管理费,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再说了,如果确实像吴永成保证的那样,农民们的人均收入那绝对会大幅度地提高的,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算政治帐的问题呀!

    “好,有气魄!”

    李晔的话音还未落地,刘嘉盛书记就指着他大声称赞道:“李晔同志,我同意你们南德县县委、政府的这个决定,这就是你们的诚意,这样才能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南德县的经济发展才能迈上一个大地台阶。”

    吴永成却连忙摆摆手:“李晔书记。这个优惠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该付出地土地转让费。那个我们还是要按照市场价来付的,要不然就形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要是被有心人参你一本的话,那我就可有点太对不住你了。”

    吕勤大拦住吴永成的话头,笑呵呵地说道:“吴书记,你别把南德县的几位领导想得太厚道了,我还不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吗?!他们这是放长线,在钓你这条大鱼呢!

    咱永安地区穷山恶水的,一块地能值多少钱啊?!你开出来了这样地投资条件。那可是利大的很呀,只要在咱永安地区放出风声去,我敢说,别的县,还能比他们南德县的优惠条件更好!

    大家都会算这个经济账和政治帐的。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呀!你吴书记这么一做的话,那不像是来搞投资赚钱的,简直就是来扶贫了嘛!”

    在座地领导们都笑了起来,那意思也分明认可了吕勤大的这种说法。

    等大家笑声停歇之后。吴永成推心置腹地对南德县的几位领导说道:“我这里先谢谢大家对我来这里的关照了。不过,我地意思是,在选择厂址建设用地的时候,尽量不要占用耕地。我们南德县本来就是一个山区。平整的土地太少了。

    我是这么想地,如果能有闲置的建筑,我们可以一边先开始生产。一边再规划新厂址的建设,这样,也就不会因为土建工程,而耽误正常的生产时间。我是打算在半个月之后,就要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饲料来,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发放到养殖户的手中。”

    “一万年(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