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 醉回七九当农民 第 282 部分阅读

第 282 部分阅读

    ,有一个东北籍的官员南下任职职的第一句话,就让当地新华社的记者觉得刺耳:“我们东北的国企是被你们这里的小老板搞垮的。”

    在过去的那个物资极为短缺的时代,人们那是绝对没有这种情绪的。

    可到了一九九六年的这一年已经是买方市场了——市场上产品严重过剩,效率高的无会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处于目前的竞争格局中,那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于是乎要想维持他们的生存,一些领导提出:“只有靠政府输血了,否则的话,那是根本竞争不过其他的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

    在这种情形下,经从上海市委书记位置上调到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五年多的朱基,却是明确反对输血这种办法的,他要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他不愿意再用纳税人的钱,去买“意识形态春|药”。

    对这位从一九九一年成为共和国副总理的朱基,吴永成近几年来一直是十分关注的,他认为,在规范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工作上,这位领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基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之后,先后在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六年期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一九九二年十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一九九三年三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一九九三年六月至一九九五年六月兼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可以说,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之,所分管的工作,都一直与经济工作密不可分的。

    吴永成认为,作为政坛的后起之秀,朱基主导中国经济将近十年,他的经济政策和他的个性一样鲜明,也和他的个性一样褒贬不一。

    在推行的诸多政策中,争论最多的也许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争论最少的,则是他自一九九三年七月至一九九六年末,带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通货膨胀率从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一,降到了一九九六年的百分之八点三,但是经济增长率则只从百分之十点六,回落到百分之九点七。

    时候美国1990年代的长期繁荣才进行到一半,美国经济还没被叫做“新经济”,而自1970年代以来,凯恩斯理论失灵,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难题,一直困扰各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

    因此,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朱基应当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国内,经济学界也极少有人对软着陆提出质,而国内经济学界一直被戏称为“十个人能提出十一种说法”。

    吴永成清楚地知道九九三年的中国经济,就像一匹瘦弱的小马,在兴奋剂的作用下,拉着一辆大车飞奔,如果不尽快停下来,一旦药劲过去,就会连马带车一起轰然翻倒。

    但是怎么才能既让这匹瘦马停下来,又不心肌梗塞?!

    国内的领导人在这方面,并无成功经验,但失败的教训,却近在眼前——一九八八年底开始的“治理整顿”,固然让通货膨胀率从百分之十八点八到了一九九O年的百分之三点一,可是经济增长率也从百分之十点三,跌到了百分之三点八。

    在当时九九三年的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十四点七,已经向一九八八年的最高记录逼近了。老百姓则再次萌发出抢购商品的冲动,贮存美元、黄金和优质耐用消费品的现象,日益普遍。

    终于车在一九九三年下半年的时候,被狠狠地踩了下去——但是一九九四年的情况,看起来却更加糟糕,GDP增长率下跌了一个点,通货膨胀率则上窜了六个多点,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一举刷新了一九八八年的记录。

    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固然见效很快是既伤筋动骨、又只能收效一时,况且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刚刚宣布了要搞市场经济不能强行再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遏制通货膨胀了。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朱基副总理决定当一回探路人——用市场手段调控经济的探路人。

    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朱基副总理并不是光凭着“傻大胆”的劲头,来“摸着石头过河”的。

    先他总结了八十年代经济大起大落的经验,力图既控制住泡沫经济,又要让经济保持足够的增长,因此软着陆就成了他明确的方针。

    所谓软着陆,就是经济不要一下子降下来,调控要逐步进行。一九九四年的通货膨胀,为什么比一九九三年还厉害,因为这就是软着陆的方式,不会立竿见影,通货膨胀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加热的趋势,已经得到了缓解。

    一九九四年的时候,全国金融部门银根紧缩,当时吴永成还在J省工作,也正是J省省委、省政府准备上马高速公路的时候,因为全国大形势的紧迫,国家并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任力书记这才迫不得已,采取了一些极端的办法,这其中就包括向吴永成借了一亿人民币。

    但同样,因为国家整个银根的紧缩,无形中就那些投机倒把、房地产泡沫的资金来源彻底断掉了——不过,在全国银根紧缩的同时,朱基副总理对基础性生产,尤其是贫困地区西部地区的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还是给予了足够的保证的。

    就这样,通过宏观调控,把集中到沿海的过热过多的资金,返流到了原来的地方去,这种做法既降低了通货膨胀,又保持经济的必要增长。

    在一九九四年年底的时候,朱基副总理曾经自己作了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去年6月中央下发六号文件,7月开始宏观调控。首先是整顿金融秩序,过去的既往不咎,7月7日开始,超出贷款规模乱拆借的银行行长一律撤职,结果乱拆借一下子就刹住了。

    第四季度中央又把银根放松了一些,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放松了一些,这个放松是大有好处的,否则企业就没法继续生产,就会大起大落。这说明,中央对宏观调控力度的掌握,是恰到好处的。”

    前几天的时候,吴永成注意到了《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从宏观上对这三年半来的宏观调控,进行了一番总结。

    据说,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中央的一些高层领导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篇文章把软着陆的经验总结为四点:第一,及时削峰,而不是等到经济扩张到难以为继的时候才被迫调整。

    第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

    紧,对低水平无效益的企业紧,对泡沫经济紧;对企业松,对国家重点项目松。

    第三时微调,在适度从紧的总原则下,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微调和预调。

    第四,自始至终抓住软着陆的主线。宏观调控是以治理通胀为首要任务,还是以加快增长扩大就业为先,一度是争论的焦点,党中央和国务院则明确提出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且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任务。

    正如这篇文章写到的那样,在软着陆的问题上,经济学界并非自始至终都在用一个声音说话。事实上,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学界就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阵营。

    这段时间,因为物价下降和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投资下滑的情况同时出现也波及到了像桓毕地区这样的贫困地方——饶是吴永成和路兴民两个人,在招商引资上,还一如既往地实行重奖的激励机制全国形势都是一样的,他们这里也就得不到什么太大的发展了。

    于是经济学界分歧开始明显,以吴敬~、刘国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主张继续从紧通货膨胀压到最低的底线,这样有利于民生的发展;而以厉以宁、董辅为代表的另一批经济学家,则认为经济已经偏冷,主张放松银根,还有人提出要扩大基建投资刺激需求。

    朱基副总理,在这个时候的看法是是要防止过热——他还公开批评过厉以宁,提出要继续适度从紧止过热、防止通胀回潮。

    纵观这几年变化,吴永成以他个人的角度认为执行效果来看,从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到一九九六年下半年,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治理经济过热是非常成功的,软着陆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局部问题也有遗憾,比如说,食问题没有处理好;财税制度的改革结果是发达地区受益更多,落后地区财政状况有所恶化;金融过于集中,金融工具收得太死,民间金融彻底关死了,农村金融明显矫枉过正——不少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即乡镇的农经站,在这次的治理中,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合并到农村信用联社,这也让农村的农民们,失去了一个小额融资的渠道。

    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国有行的商业化改革上,方向是很正确的,但国企改革没跟上,所以不得不在贷款上对国企开口子,这就使商业银行的改革,大大地打了折扣。

    国势不是很平静,国外的国际环境,今年也不见得如意多少。

    先是台湾要进行大选,背后有美国撑腰。大陆进行导弹演习,全岛恐慌。但李登辉却隔空嘲笑,这些导弹是“哑弹”——顶级的军事情报被泄露,让中央高层震怒,一查吓一跳:出卖情报的,居然是解放军的少将刘连昆——在那边的军情系统里,他居然也是一个少将。

    其次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谈谈停停,双方一度以“小偷”、“强盗”恶语相向。美国拿着“301条款”的大棒,一直在中国头上晃,好在最后关头,双方还是保持克制,在这一年形成协议,终未触发贸易战。

    不过,美国的霸蛮,让几个中国书商大发其财——他们是落魄的诗人,搞出版淘到第一捅金。这一年,他们嚼着西洋参熬夜,整了本书《中国可以说不》,一时洛阳纸贵。

    这本书首版就发行了五万册,只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因为被抢购一空、只得赶印出版,它吸引了全世界1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1996年最轰动美国和西方的中国书,先后被译成8文字。也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书中对冷战后中美关系和民族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大讨论,此书出版后,市场上形成一个“说不”热潮,《中国还可以说不》《中国仍然可以说不》《中国为什么说不》等相继出笼。但后来《中国可以说不》曾一度被禁。

    丽也曾经托朋友从北京给她寄过来一本,在几天看完之后,难抑心中的激动,把它推荐给了吴永成,无奈此时的吴永成,被桓毕地区的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忙得焦头烂额的,那还有什么心情,抱着这本书搞什么无病呻吟呢?!

    他认为只有中国的每个人,只有都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干好了,把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上去,国力增强了、人民富裕了,这才可以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对别人说一句:“我们中国可以说不!”

    可现在呢,就凭目前的经济状况心里有股子骨气,那是应该的,但也没有必要到处显摆什么“可以说不”、搞什么民族主义吗?!

    算了、算了,还是让那些文人们去纠缠这个问题吧,他也早就过了“愤青”的那一把年纪了,有哪个闲工夫还要去忙他的那一摊子事情呢!

    那会儿可正到了全省县乡换届前夕的时候了,桓毕地区各种准备工作,也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从省委领导们和吴永成自己来说这个关键时候,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换届选举前夕以及整个选举过程中的稳定。

    可哪知道因为一封匿名举报信,又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首先是一名县处干部的落网

    马着桓毕地委班子也因之发生了变动,让吴永成忧中掺喜,忙了个不亦乐乎!

    却说,当时信义县城建局的局长陈光明,在张百顺强大的政策攻心之下,供出了信义县的县委书记颜固真有受贿卖官、和勾结不法承包商利用工程项目获利等犯罪事实之后吴永成马上决定把这个案子主动地交出去,由省委纪检部门来查处。

    这并不是说桓毕地区纪检部门没有权力对颜固真这样的县处级干部,进行立案调查——虽然颜固真这个县委书记属于省管干部,但按照有关的干部管理条例规定毕地委有权对其进行管理;也更不是说,吴永成怕在这件事情上得罪人,引起什么不必要的波动,以至于影响到县乡两级的换届工作,他是考虑到张百顺在向他汇报的时候,提到了陈光明曾经说到过一句话:颜固真的案件,很有可能牵涉到了地委的某些领导。

    这就让吴永成有所警觉了:牵涉到同级领导干部的案子,他这个地委书记是没有权限,来支持、督促地区纪检委来查处这个案子的,只要牵涉到了副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最起码也得由省委纪检委来执行的,甚至于有的时候,还得经过省委领导们的批准,那才能立案进行查处的。否则的话,和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什么话柄,说他吴永成打击、排挤桓毕地区的本地干部,培植自己的亲信、心腹——在体制内来说,这种舆论可是最为忌讳的。

    单从他吴永成来到桓毕地

    之后,随着刘茂之的出事、李德安的提前离职,本府的一些领导们,以及桓毕地区的不少干部群众们,对吴永成就有这方面的微词,如果他再亲自主持对颜固真案件的查处,万一因此再拉出什么大头子来的话,就更坐实了人们的这种舆论了。

    非常时期,还是一切要做到非常谨慎啊!有些时候,即使你万分小心,那也有不可能考虑周全的事情呢!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是自己出风头的时候了。

    张百顺马上依言执行了吴永成的指示,迅速向省委常委、省委纪检委书记王倪仁做了汇报。

    王倪仁书记作为主管全省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领导,闻听光信义县的一个科局级干部,在两年的时间内,就利用职务之便受贿一百多万的时候,不禁勃然大怒:“不管信义县的这个县委书记有没有受贿的具体证据,光他提拔的这个陈光明一案,他就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百顺同志,你放心,我马上派雷勤洪副书记带队下去查处这个案件,不管颜固真的案件,牵涉到什么级别的领导,我们都要一查到底,坚决把这些潜伏在我们党内的分子挖出来。”

    因为考虑到陈光明已经被地区纪检委、公安处羁押了两天了,尽管说,陈光明交代了颜固真问题的消息,目前还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可张百顺非常清楚现在的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绝密的事情,这世界上不来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再长的话,就有可能泄露出去一些信息,这就会对查处颜固真的案件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电话中,他就向王倪仁委婉地提出:就颜固真的这个案件,能不能请省纪检委当天下午就赶到桓毕地区来接手,并且是实行异地关押查处,这样更便于打破颜固真本人所残存的那点幻想。

    王倪仁马上答了张百顺的请求。

    ……

    当天下午的时候,吴永成地委秘书处通知了召开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会人员除了地委委员之外,还包括了地区人大工委、政协的领导和各县(市)的县(市)委书记。

    这个会议的开,本来并不在吴永成近几天的议事日程中,不过,张百顺向吴永成建议把各县市的书记们召集回来之后,也能在时间上为省纪检委下来办案的同志多争取一点——如果在换届选举前夕,就能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排除在外的话,无论是省委领导也好是吴永成的这个桓毕地委也罢,那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吴永成就欣然同意了张百顺的个建议。

    当然了,吴永成自己心里有一个小打算:他想趁各县市的县市委书记们都在场的话,省纪检委的同志当场带走颜固真可以给他的那些同僚们上一堂生动的廉政建设课——活生活现的反面教材就摆在那里,任是谁看了心里能不有点什么想法呢?!

    吴:成就是想通过这个举动,警告那些蠢蠢欲动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抓!

    了地委小会议室,吴永成的眼睛扫视了与会的众人,余光瞥见了信义县的县委书记颜固真坐到了一个角落里里才有点放心了:嗯,看来这个家伙也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他哪知道,自从陈光明被地区纪检委带走之后固真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了。只是因为这两天来固真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有关陈光明的信息,心里也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盼着陈光明能看在自己提拔重用他的份上,有什么罪过一个人扛起来,不要把自己给咬出来。

    就在会议之前,颜固真还悄悄地找到地委组织部长刘青山,想从侧面了解一些情况,谈笑风生的刘青山没有一点异样,这才让颜固真的心里稍微有点安稳了。

    “吴书记,通知参会的领导们都到齐了,只有百顺书记是因为要等待省委纪检委的有关领导,一会儿过来。”地委秘书长马秀芹向吴永成通报了到会人的情况。

    吴永成微微颌首:“嗯,百顺同志提前也和我打了个招呼,咱们就不等他了。

    同志们,咱们今天下午召开这个地委委员扩大紧急会议,主要是对有关县乡两级换届选举有关的准备工作,进行一番布置和强调……”

    会议进行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满脸严肃的张百顺走进了会议室,悄悄地在吴永成的耳边说了几句,随即把眼睛投向了脸已经有点发白的颜固真身上。

    吴永成点点头,咳嗽了一声,面沉如水地说道:“同志们,省委纪检委的同志今天来到我们地区,要和颜固真同志谈些问题,百顺同志,你请省纪检委的同志们进来吧。”

    随着吴永成的声音落地,小会议室的门已经被推开了,走在前头的,正是桓毕地区领导们熟悉的省纪检委副书记雷勤洪……

    颜固真被省纪检委采取了强制措施之后,马上得到了省委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所播出的铲除青苗事件,此时在G省的恶劣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桓毕地区信义县可是名声在外呀!

    现在青苗事件所在县县的县委书记,又涉及到了受贿案件之中,这怎么能不让省委领导们倍加关注呢?!

    省委书记李光亮就此案亲笔批示:颜固真案件请王倪仁同志亲自过问,结果报省委常委会议周知。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建荣、省委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李成等人,也分别对颜固真的案件,做出了重要批示,中心议题只有一个:深挖颜固真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什么现象。

    在如此高压之下,又从颜固真的家里也搜出了大量受贿的现金存折等物,又有省纪检委一帮专业人士的努力,颜固真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

    不幸的是,桓毕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长刘青山,也因为接受颜固真十万元的一笔贿赂,被G省省委常委会议决定给予停职、由省委纪检委着手调查的决定。

    侥幸的是,吴永成当初就觉得这个刘青山一直琢磨不透,好在自己并没有把他推荐为地委副书记的人选,要不这丢脸可就丢大发了。

    你说这个刘青山,你老子已经取了一个不吉利的名字了,你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争一口气,偏要像你的那位同名本家老前辈看齐呢?!

    万幸的是,现在尘埃落定,并没有影响到桓毕地区县乡两级的换届工作,这也让吴永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要出点什么事情的话,他这个地委书记可是第一责任人啊!!

    人品大爆发,今天九千五百字,老西伸手要几张月票。鞠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卷 辉煌 第二百九十章 铅中毒(上)

    五儿,我是李占林啊。(读者吧 lwen2.com)你最近工作忙不忙啊?!”

    李占林?!

    吴永成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拿着话筒呆了几秒钟:这是谁呢?!他怎么称呼自己的小名哪?!这肯定不是桓毕地区的人。

    但吴永成记起来刚才电话铃声响起来的时候,他习惯性地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北京地区的号码,随之马上意识到李占林不是自己的那位“海龟”四姐夫吗?!赶忙换作一副热情的语气,和李占林打招呼:“啊呀,四姐夫啊,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想起来今天晚上给我打电话了?!这可是太稀奇了。我四姐和孩子好吗?!”

    嘴上说着人家打电话稀奇,吴永成的心里却在暗暗地自嘲:瞧这领导当的,自己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地委书记,要搁在北京的话,那可真显不出自己的个儿来,整天却忙得昏头昏脑的,连自己四姐夫的名字,也都忘记了,这都是干的些什么事情啊!

    不过,这也难怪,:从李占林和自己的四姐成家之后,因为各人都在忙各自的工作,加之也不在一个地方,自己很少和这个四姐夫打交道,也无怪乎听不出他的声音来了。

    “好、好、她们都好!呵呵,五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你刚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估计也非常忙,现在也是有个事情,想和你谈一谈。”

    “四姐夫,你么事情就请吩咐。”吴永成以为自己的四姐夫又要带着他的课题组,到他们桓毕地区来调研,马上就随口答应着。

    吴永成的四姐夫李占林,在前两成为了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副厅局级)之后,虽然说整天也是忙于单位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可手头的课题却一直没有放下一点吴永成是非常清楚的。

    “们准备策划搞一个农村经济工作展探索的文集,我听你四姐说过你以前写过几篇文章,一个劲儿地夸你的文笔很好,在农村经济的展上,既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有前瞻性,因此想和你打个招呼,看你能不能抽点时间,些出一点东西来啊?!”

    前瞻性?!那是自着前世地一些记忆。靠作弊器搞地一点花胡哨。那些东西十年前地时候。也可能算是有前瞻性了。可到了自己现在地这个位置上。许多东西自己连眼前地工作。都难以应付还能谈得上有什么前瞻性地见解呢?!自己又不是圣人。前世地时候。自己充其量也就是厮混在乡镇地一名正科级闲职而已。要不是自己平时爱看一些杂书。以前所写地那些“所谓地”前瞻性地见解。根本就不可能诞生!

    再说了。:己被桓毕地区眼前经济工作所出现地困境头疼不已还能顾得上思考什么前瞻性地见解呢?!

    想到这里。吴永成不禁苦笑道:“四姐夫。不怕你笑话。自从我到了G省之外。别说提笔写东西了是想抽出一点时间。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书都成了一种奢望了。你就饶了我吧。”

    李占林惋惜地长叹一声:“啊呀儿。即使你工作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用于学习啊。时代在不断地进步。许多时候。凭着我们过去所掌握地那一点知识。已经远远地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地新问题了!”

    吴永成连连称是:“是啊。四姐夫。我自己也有这种想法。无奈现在桓毕地区地工作。还没有纳入正轨。等下一步地区地各项工作进入良性运行地轨道之后。我还想静下心来读个硕士学位呢!”

    “好了。既然你现在没有时间。那我也就不勉强你了。不过。我希望你在下面别一门心思地泡在事务性工作地圈子里。有时间地话。还是多提起笔写点东西。这对你是很有好处地。”李占林最后在电话中再三叮嘱自己地这位小舅子。

    “吴永成,谁的电话?是不是你四姐夫呀?!”

    在隔壁书房中备课的文丽,这时走了出来,听到了吴永成和对方最后的几句对话问道。

    吴永成笑着说道:“是呀,呵呵,文丽,你说我是不是越来越有点官僚了,刚提起电话的时候,我四姐夫自报姓名,说他是李占林,我一下子就给懵在那里了,这李占林是个谁呀?!”

    丽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哼,什么官僚啊?!就你现在的这点芝麻绿豆大小的官,也敢说是官僚啊?!搁在古代的时候,你顶多也就是一个五品知州罢了,我看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官迷!什么到了那一天,你连我和小敏都不认识了呢!”

    “开玩笑、开玩笑,要到了那个地步了,我这个官也当得还有什么滋味吗?!你是知道我的,我不过就是想为老百姓们做一点事情嘛,你看我像你说的那么不堪吗?!要说官迷,是为了……”

    “好了、好了,我们的吴书记大人不是官迷,是个空想主义,怎么样?!”文丽笑着制止住了吴永成进一步的表白:“对了,你四姐夫有什么事情啊?!是不是他们准备到你们这里来调研啊?”

    “嗨,我原来也以为他是和我说这个事情呢,哪知道他却是和我约稿哪!你说,就我现在的这个状态,那还有什么心情,坐在那里安安稳稳地写什么文章呢!四姐夫听我回绝了他,那意思还有点不高兴,临末还唠唠叨叨地劝我呢!”

    丽听到吴永成这么一说,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正色地对他说道:“吴永成,其实你四姐夫说得对,本来你就是办公厅秘书处身,文笔一贯是不错的,写出来的一些文章,还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可现在呢,我看你连自己的讲话稿都让秘书给代劳了,至于你在大会小会上照本宣科的那些东西,除了千篇一律的官场话之外怕没有自己的一点思想了。

    吴永成,我真不想看到再过几年的时候,你也会像大多数的干部们一样,满嘴的官腔,迷失了那个真正的‘你’!”

    丽这么一顿毫不留情的批驳时使得吴永成汗颜不已。

    不错,自己刚来到桓毕地区的时候,自己的讲话稿还坚持不用秘书刘晓峰动笔,可随着后来事情不断的增多,需要开的各种会议也越来越繁琐,自己动笔写讲话稿已经成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不知道自己的时间是的确紧张,还是主观上有了一种偷懒的心理,反正基本上自己不再亲自动手了,不是采用刘晓峰所写的材料,就是下面部门送上来的资料经过刘晓峰加工之后,自己再拿来到主席台上宣读。

    当然了,文丽说得也有点

    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自己讲话稿虽说主要也是刘》但自己事先都会给他拉出一个主要的大框架来的自己再懒惰,那也没有到了让秘书的笔杆子i使自己大脑行动的地步吧!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吴永成自己在当秘书之前、和到了省委办公厅当秘书的时候,还是十分重视文章的那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赖以起步的根本啊即使他在自己前世的时候,也曾经像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一样眼睛里只有文章,总喜欢以文章高下来论英雄。

    可到了一定级别的时候现少官员们其实并不把写文章当一回事,如果你夸他写一手好文章他看来,你的这赞赏,那倒等于是在骂他这等于是说他像一个好秘书啊!

    因此,慢慢的对写文章这种事情,吴永成的心思就淡了许多,甚至于在材料的文笔等方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手下的人了文字这东西嘛,能说明问题就行了,搞得那么费神的干什么?!又不是竹花!

    “怎么,是不是说书记大人的痛处了,你不高兴了?!”文丽见吴永成一言不吭,以为爱惜面子的吴永成被自己说到伤心处了,低下头笑着逗他。

    吴永成无奈地着文丽说道:“你看我像你们女人们一样,就是有那么一点的小心眼吗?!咱可是男子汉大丈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

    不过,文丽啊,或许你也真得有点道理,可是我倒也想自己动笔写点什么东西,但你来到桓毕地区之后,这里所生的一切,大部分都清楚吧!我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生怕哪个县又给我捅出什么娄子,就我现在的这个样子,像个救火队员似的,那里有事往那里奔,哪还能静下心来,像你们一样搞学问、做文章?!”

    “行了,你这给自己找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自己不想动手而已,地球离了谁都会转的,人家桓毕地区以前没有你这个人来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日子过得也不必现在更糟糕!”

    丽的这席话,却给了吴永成很的启迪。

    ,即使李光亮那个级别的领导们,也能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的,为什么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地市级领导,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于连自己的老婆、女儿,都没有时间顾不上照应,自己的工作方法上,是不是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思路呢?!工作是要大家来做的,而自己之所以这么吃不香、睡不香的,归根结底还是对下面的同志们不放心,这才导致了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工作上的事情而操心,这其实也是对下面干部们极端的不信任啊!如果李光亮书记也像自己这么工作的话,那他这个省委书记岂不得累死?!

    嗯,自己也得重换一种工作方法了,诸葛一生唯谨慎,不管大事小事的,都要自己事必躬亲,可到头来大业也未成就,反倒落了个累死在五丈原的悲惨结局,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啊,自己万万不能像诸葛同志学习,自己还要留着这有限的生命,看到自己大业成就的那一日呢!

    “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啊!我有贤妻如此,复何求也!”吴永成感叹一声,仿古人长长一揖,向文丽深深地拜了下去:“真是令为夫灌顶茅塞顿开啊,来、来、来,娘子在上,受为夫一拜!”

    “你有病啊!”文丽苦笑不得地笑着骂了吴永成一句,一拳砸在了他的肩膀上:“你这是搞什么名堂以为你还是三六十七八的岁数啊!这还哪像是一个副省级的地委书记啊,活像一个古戏里的三花脸!”

    “不然!”吴永成正色说道:“文丽,你的这句话的确使我受益匪浅啊!我来到了G省,也是有点急于求成,因此在什么工作上,都不能放心总是担心这里、那里的会出什么岔子,结果脑子里的这根弦呀,一直就没有放松过,看来别说是当一个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了,就是现在当这个桓毕地区的地委书记也很不够格呀!我呀,充其量也就是做一个小县长的材料而已啊!”

    “嗯,这才有点像开了窍,不错,孺子可教也!”文丽摇头晃脑地笑着说了一句,接着问他:“那,吴永成想好了没有,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干?”

    吴永成直起身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下一步嘛,该干什么干什么,我的任务是带着夫人、女儿家看望两位老人,给老爹过生日去。”

    “咦吴永成,我刚才还夸你开窍了呢来现在你是更糊涂了!你爹前年才过了七十大寿,你不是跟我说过你们那里老人们到了六十岁以后,是每隔十年才过一个整寿的吗?!现在才两年的时间,你这是抽的哪门子的疯啊?!”文丽有点郁闷了。

    吴永成微微叹了一口气:“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清自己去!这也是我们那里的一句老话啊。过去的时候,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爹今年也七十二了,老人们心思重,明年就是他七十三岁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一年多也没有在老人们面前尽孝了,虽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每年抽时间回去看看老人,这也算是我这个当儿子的一点孝道吧!

    唉,这也是又一年没一年的事情了,谁知道明年的这会儿,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瞧你这话说的,我爸爸今年都七十六了,他的那身体不是那蛮硬朗的吗?!

    吴永成啊,我现你以后就是当了国务院的总理,这骨子里啊,也是整个一个农民的秉性,你说你干么把那些封建迷信的,挂在心上啊,现在科学这么达了,别说是什么人活七十古来稀了,活到八十、九十的,都一点也不稀奇!你不知道现在我爸爸的那些老领导,现在还有九十多岁的,人家还硬帮帮的?!

    你呀,说这些丧气话,都觉得让人心里怪觉得得慌!”

    “那倒也是。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吴永成嘴上虽然应酬着文丽,心里却在腹诽:哼,拿吴家老爹那样的农村老汉,跟你爸爸那种级别的领导相比,那有可比性吗?!

    像你爸爸那也得高干,别说是有什么重病了,就是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国家有关部门都会当作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来抓,又是高干病房、又是专家会诊、又是特级护理,治疗( 醉回七九当农民 http://www.xlawen.org/kan/452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