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部分阅读
特……他真的很帅。”
这两个人中,罗伯特德尼罗让他看到了演戏的另外一种境界,作为老演员,也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德尼罗的表演方法可以说是和诺顿一样同出一辙的。和他同在一个剧组,让诺顿获益良多。
而布拉德皮特则是一个非常会做人的人,在剧组里面,他也在努力的讨好着每一个人,这也让诺顿和他成为了好友。只是,诺顿没有因为和自己关系好就胡乱夸人的毛病,所以也只是说了一句他很帅。
“这部电影拍完了之后,有下一步的计划吗?”
又是一个问题,对一个拍摄完了一部电影的明星,这是记者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明星说一下自己很劳累没有计划,表示自己拍摄这部电影很用心,而且强调一下经纪人那里有的是剧本,表示自己很受欢迎。也就算是完成了工作了。
这个,是为了告诉观众们:我认真工作了,而且我很有信心以后会有人找我拍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很好,我这么有信心。你们快来买票啊……
不过,这一次,诺顿没有那么敷衍。
“确实在准备——大卫.芬奇导演最近刚刚和利维导演联系了,要为谜团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叫做《搏击俱乐部》。那个小说得到了利维和芬奇两位导演的看好,而且他们也都认为我出演很合适。这就是我的下一步计划。”
诺顿的下一步计划,已经订好了:给利维做事,显然收获不小,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演技,能够得到一份不菲的报酬。而且在拍摄完了之后,还得到了下一部电影的片约。对与肯帮助自己的人,利维总是会给与丰厚的回报的。
那位导演能够成功,可不是因为幸运。
大卫芬奇也是好莱坞的名导演,他没有自己的公司,也从来不自己投资拍摄电影,只给各大公司打工。而他和谜团公司联手拍摄的电影会怎么样?这也是一个让人值得期待的话题。
记者也飞快的记下来了这个消息:至少,这说明了利维对诺顿很满意。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找他出演下一部电影?
导演对电影充满自信,演员们认为获益良多。而且看起来电影拍摄的过程,也相当的顺利,那么这部电影,当然值得期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电影的上映日期,是在八月份。是吗?”
诺顿点了点头,这个是很确定的事情。
电影的拍摄已经完成了。因为电影的后期制作中,没有太多的特效镜头。因此,一个月左右的剪辑时间,基本上也就足够了。就算是利维希望给电影留下充足的宣传时间和准备时间,在今年的八月份,这部电影也就可以上映了。
这个时间,可以说是抓住了夏季档期的末尾,虽然一般来说大制作的电影都是在五月份上映的,可是稍微晚一些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能够超过角斗士?”
这次的问题,让诺顿笑了起来,“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的,我们的电影都不是同一个时期上映的,有什么比较的必要吗?”
现在,角斗士已经上映了。这部电影第一周就已经拿下了3400万的票房成绩,在随后的日子里面,也一样热度不减。顶级的导演再加上顶级的演技,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相当出色的。
而现在,人们也都紧紧地盯着无间道——这部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无疑也是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今年的电影中,已经有了一部电影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人们自然就想要拿出来比较。虽然这两部电影的题材不尽相同,可是这两部电影毕竟都是名家的作品。
可是这样的比斗,是媒体之间的事情,作为演员,何必非得招惹这种口舌是非?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别的导演和电影公司,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那么,如果是同一个时期上映的电影就可以比较了?据我所知,今年的八月份,帝门公司的惊声尖笑,环球公司的拜见岳父,都是在这个时期播出的,你认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一定能够超过那两部吗?”
这算是什么比较?拿着剧情片和喜剧片比票房?干吗不比比口碑?对这个问题,诺顿稍微皱了皱眉毛,媒体为了寻找话题,真的有些不顾一切了。
不过,他没有选择斥责媒体:拼票房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的,这种事情,就是自己不说,也有人会去宣传。比起来自己斥责媒体,倒是不如借此机会,为电影做一下宣传。
想来,利维导演应该也会有这种自信的吧?
“是的,我相信,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完全压倒了那几部电影的。”诺顿点了点头,“这会是这个夏天,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未完待续)
ps:诺顿对演技相当认真,上海电影节,有人采访诺顿对马龙白兰度的演技的评价,诺顿的回答是:他很帅。
第一九九节 宣传片
等待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对利维的新电影的期待中,好莱坞的人们度过了六月份。当利维的电影剪辑接近完成的时候,电影上映的方方面面,也都准备好了。
而在此时,整个好莱坞的媒体,也都在议论着这部电影了。只是,出去了有些收了钱的媒体在为利维的电影做宣传外,更多的媒体在此时讨论着的,不是利维的电影会有多好,而是现在各大公司们安排的电影的争锋。
每年到了重要当期的时候,各大公司都是有着票房的争夺的。以往利维的电影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商业大片,因此也不怎么涉及到了票房的争夺,可是今年,利维也对着商业电影做出了尝试,这也让今年的票房争夺,显得更加热闹了。
各大公司的做法,显然是不同的。显然索尼公司既然和利维通了气,就不会再把自己的电影放到了和利维的电影同一个时间段开画了。不然的话,自家公司的电影打架,那是犯不上的。他们今年推出的一部外语片子卧虎藏龙,早早的在七月份就开画了,作为外语片,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也就热度过去了,不会和利维的电影冲突,而另外一部电影霹雳娇娃,则是把档期定在了十一月份,彻底错开了利维的电影。
其余的几个大公司,要么是自己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电影要上映,要不也是不愿意得罪了利维,一样也是没有安排什么大片。虽然华纳等公司也有电影上映,可是都是些不可能抢走票房的电影而已。
不过也有公司显然不这么想,帝门公司是韦恩斯坦名下的公司。他们和利维没有什么交情,而环球公司也一样不是和利维关系很深厚,甚至于,因为利维拉着罗伯特德尼罗拍摄电影,使得他们现在推出的拜见岳父大人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噱头没有了。他们对利维也不是很满意。更加上角斗士是他们公司的电影,他们可不想看到有哪部电影的评价压过角斗士去,所以他们对利维的电影,也在想办法打压。
因此,这两个公司,都把自己的电影安排在了这个时间段上映。他们的电影。都是搞笑为主基调的喜剧片,要说口碑,那基本上是什么口碑都没有的,但是要说票房,却都可以不错。电影院线数量有限。票房总量也不是没有上限的,如果能够靠着自家的热卖电影冲击了别人的票房,那何乐而不为?
如果利维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票房,那么他们就可以找到借口说利维的电影不够受欢迎,对于他们想要大力支持的文艺片,也就有了更大的好处了。
任何电影公司都不傻,他们才没有心情和利维的电影面对面的正面冲突。用好电影和利维对冲,万一败了怎么办?用其他电影来扰乱利维的电影。赢了就是胜利,就算败了也不在乎,这种手段从来不罕见。
电影还没有拍摄完成。就已经被不少人想了办法对付了。商业电影不好拍,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对付对手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的。
现在,在不少媒体上,环球公司都在宣传着自己的喜剧电影。他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宣传电影,而是为了打击利维。
“夏季档期是一个看票房的档期。在夏季档期上映的电影,大多数都是给年轻人看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好看远远比意义深刻重要,利维的电影放在夏季上映,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在媒体上也不缺乏一些人,在为环球公司摇旗呐喊。只是,这些摇旗呐喊的声音背后,媒体对于这种说法却颇为不以为然。
“其实,这样的做法,意义不大。利维拍摄的电影,深度不会太差了的,这样的电影只要能够有差不多一亿的票房也就可以让人满意了。而德尼罗,皮特,诺顿几个人一起出演的电影,一亿的票房,这一点都不难。”
虽然这些招数准备的不少,但是私下里面,好莱坞的人们还是知道这些手段都没有什么作用的。这部电影并不担心这些手段,利维的作为一直都很谨慎,这些电影公司们,想要用小手段想要对付利维,还是太过于简单了点。
利维的电影,票房一向都不错,就算是文艺片,也能够有着不错的票房,要说这一次利维的商业片票房反而不如文艺片了,媒体并不是很相信。
环球公司的做法,也许能够削弱利维电影的影响力,但是说完全击败,那不可能。而且,说不定,他们的做法,还会自讨苦吃。
“利维一直都在说,这部电影要做的成为经典,要是一部经典电影在票房上面,肯定也是会对别的电影形成碾压的态势的吧。”
而且,媒体在说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提起来另外一个说法:虽然利维说的只是要比别的电影更好,可是,他的电影以前的都是年度佳片,那么这一次,自然就的是经典才可以。既然是利维说过电影会成为经典,那么,一部经典电影,又怎么会被几部喜剧片冲了市场?
相反,如果一部电影真的能够早就经典,那两部喜剧片,真的还有人会去看吗?
环球公司的想法想要成功,除非利维的电影拍砸了,压根没有人看,否则它不可能太失败——可是利维的电影,怕砸了的可能性有多大?
媒体倒是很乐于就这个问题讨论几句:利维如果败走滑铁卢,对他的事业会有多大的影响?可是,就在他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谜团公司也已经把自己的宣传片,送到了各大媒体。
而在人们看到了宣传片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再说这个话了。
黑色昏暗的背景,镜头掠过了大街。小巷,天台,拍摄着电影中的各个场景,而在此时,德尼罗的声音也响起了起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别人说,我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去当罪犯。可当别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的时候,警察和罪犯有区别吗?”
随着话语,电影中已经出现了德尼罗的样子。这个老家伙还是像他年轻的时候一样身姿雄健,面容威严。配合上了他背后昏暗的背景,只是一个镜头,就已经让人看到了黑道枭雄的影子。
紧随其后,就是两个年轻人各自的剪影。一个和黑道大哥说完了话,就在警校里面练起来枪法。一个走出了警校,给警校留下了背影——这个故事,到这里已经有了一些端倪了。
而紧随其后,镜头一转,连姆尼森走在天台上面,他的影子在玻璃上面扭曲变形着,让人看不清他到底是善是恶。
“你说是三年,可是三年之后又三年。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在天台上面,诺顿向着连姆尼森怒吼着,抒发着自己的愤懑。这个镜头配合上了前面的话语,也让电影中的一些潜藏的气息基调都显示出来了。
而紧随其后,就是一队黑帮人马进入了大厦,站在电梯门口的连姆尼森拍着诺顿对他说着话,“你先走,别管我了。”
随着这个镜头之后。就是天台之上,两个主角。面对着面得交谈了。
“我想做个好人。”
“和法官去说。”
“那就是让我去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简略无比的对话。配合上天台的昏暗背景和天蓝色的天空,让人们凭空就感觉到了一股凄凉,前面渲染出来了黑暗肃穆,现在再配上了凄凉,也让人们更加心动了。而紧随其后,诺顿突然拔出来枪对准了皮特,也让人们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而这一次,镜头和前面也不一样了,这些剪辑更碎了,先是德尼罗和尼森的对峙,然后是大厦之下的枪击,然后是电梯里面几个人抓住了尼森,再然后,是电梯落下中,连续响起的枪声,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炒热了。
而在紧张的气氛到了最高潮的时候,气氛突然平淡了下来。德尼罗在车库里面行走着,音乐停了下来,只有缓慢沉重的脚步声。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从柱子后面,皮特走了出来,他对着德尼罗举起了枪,对准了他。
枪声响起,画面也一下子黑了下来。
而在此时,画外音,也响了起来。
“电影无间道,八月五日上映,利维作品,皮特,诺顿,德尼罗,尼森主演,谜团公司制作,哥伦比亚公司出品,敬请期待。”
电影的宣传片,就这么结束了。
扮演枭雄的德尼罗,扮演警官的连姆尼森,再加上两主角双雄并立之间,简单却又直抵人心的对话——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出,就算是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不到的宣传片,也可以反映的淋漓尽致。电影出色的台词,精彩的表演,只透露了一鳞半爪的人际关系,让看到了宣传片的人,期待的心思,都已经被勾起来了。
这段宣传片中,阴暗的背景,沉重的音乐,再加上透着悲凉气息的故事,以及纷繁错杂的人际关系,全都让人看出来了电影的不平常。比起来一般的黑帮片的几乎没有深度可言的暴虐气息,这部电影从作风上就透露出来了不一样!这种骨子里渲染的苍凉,悲伤,都是一般的电影绝对没有的!
全明星阵容,大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怎么可能会失败?
“这个电影,绝对会是一部好电影的!”拿到了宣传片的杂志主编们,就算是只看着这一个宣传片,也都看出了不同凡响,而后,这些主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打着电话,联系着关系,“电影的首映式的票,到底怎么才能够弄到手?这部电影的首映,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参加,这部电影的新闻,重于一切!”(未完待续)
ps:惊声尖笑上映于7月,拜见岳父大人上映于10月,这里改变了一些。
第二零零节 开画
一直到坐在电影院里,等待着电影开始,科林都在庆幸,自己的运气,真的是好到了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影迷,能够在首映礼上看电影,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这样的好运气,是不可置信的:早在几个月以前,科林就听到了不少人在议论这部电影:利维的新作,德尼罗等人主演的电影,这些个名字,全都令他激动不已。而从那个时候起,他也在想着,如果有可能,尽量来参加首映礼。能够近距离的和四个主演接触,能够听到剧组人员们谈论电影拍摄的趣事,同时听到电影的创作思路,能够比别人更多的知道一些电影的内幕和想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比别人更早一部看到电影,这是谁都喜欢的。
可是,无间道风云这部电影的首映礼的门票并不好找,它已经被炒到了天价,能够得到一张门票,抢在别人面前看首映,这是所有人都希求的。想要买到票可不是钱能解决的。
不过,作为观众的科林,是一个特别的幸运者:他参加了谜团公司在网站上举行的活动。这个活动看上去相当简单:就是通过提问一些老的黑帮电影中的细节,来获得一些奖励。这种宣传方式,并不算是特别罕见,科林在别的电影那里,也见过一些。
只是,这一次不同:作为一个老牌的黑帮电影影迷,他看过足够多的黑帮电影,这种活动在他看来简单无比,他完成的很不错。而在完成了这些活动之后,他竟然真的运气好到了获得了首映礼的门票。
虽然他知道。他能够到这里,不过是因为电影公司想要制作一些噱头,某种意义上说,自己还是被电影公司套住了。可是,能够得到票子。他的一切抱怨就都没有了。
今天真是幸运日:听到了利维导演谈论香港和美国黑帮的差异,听到了连姆尼森对电影的看法,而且,还得到了德尼罗的亲笔签名——这一切都太完美了。而最重要的是,现在,自己做在电影院里面。成了全世界最早一批看这部电影的人!
这真是完美的一天。
而现在,则是这完美的一天最为重要的时刻——在电影屏幕上面,哥伦比亚的厂标已经出现了,电影开始了。
“主啊,我们赞颂您。您的仆人,逝者的魂灵,在这个世界已不复存在……”
电影的一开头,镜头就给到了肃穆的教堂中,在教堂里面,神父正在高声的讲着话。和别的黑帮片不同,这部电影一开头,镜头就显得非常恢宏大气。一点也看不到黑帮片的阴暗特点。
“真可怜。”
可是,就在一片肃穆中,一个声音打破了这个平静。
站在教堂的二楼上面。德尼罗带着些许冷酷的眼神看着楼下。他说着可怜,可他的脸上,带着的容颜,却带着嘲弄的表情。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年轻人,显然他的话是说给年轻人听的。
这才像是个黑帮老大——科林在看到了德尼罗的第一眼。就马上有了这种想法:不是因为他演过足够多的黑帮电影,而是因为这种敢于在教堂里面嘲笑神父的做法。才像是个黑道枭雄。
连死亡都不在乎的黑道枭雄,怎么会尊重上帝?
“教会总是在教导你。蹲下,站起来,站起来,蹲下……他希望规定你的道路。可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决定了你自己的未来。路得自己选——我无意侮辱那些黑鬼,但是他们应该知道,如果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他们应该自己去争夺,而不是等待。”
站在教堂里面,和年轻人说着话的德尼罗显得优雅而从容,只是,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话,却完全不是什么导人向善的话。站在教堂里面嘲笑教会,说着无意侮辱却把黑人称为黑鬼,这个黑帮老大的骄横,已经是被德尼罗展现了出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人们都在犯罪。别人说,我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去当罪犯。可是,当别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的时候,警察和罪犯有区别吗?”
从电影中的年龄来看,德尼罗说的,显然是30年前——如果电影里面表现的是2000年的话,那么30年前,就是黑帮斗争最为激烈的70年代,德尼罗的话,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而更有甚者,则是直接想起来了出租车司机——是啊,犯罪者和英雄,真的有区别吗?
那部电影也是德尼罗演的……科林觉得有些兴奋了——德尼罗只用几句话的功夫,就已经勾勒出来了一个出色的黑帮人物,而且还引起了人们的思绪,这部电影,绝对有意思。
镜头对准了电影中的安迪的脸,而当镜头再次拉远的时候,已经是他坐在警校里面听课,练枪法,受训了。
原来这就是自己选择的路——成为一个卧底,为黑帮老大混入警局——到了这里,人们也都很简单的看明白了。
镜头很快的切换着,安迪在警校里的生活,也飞快的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而最后一个镜头,则是定格在了橄榄球场上面,安迪在大声的呼喝着进行着指挥,显然,他的动作让人也一眼就认了出来:他是球队的四分卫。
任何人都知道,四分卫在橄榄球队里面的重要性。安迪能够在警校里做这个位置,也说明了他的头脑和他的人缘了。离开了黑帮老大的身边,安迪身上的领袖魅力显然也展现了出来了,这个卧底相当成功。
而紧随其后,镜头再次摇升了起来,对准了警校中的一件办公室。
在这里,另外一场面试也正在进行着。
随着敲门声,镜头给到了屋子里面。屋子里面的两个人快速的收拾着桌子。桌子上面的文件,被他们放到了办公桌里面。虽然这两个人看上去不像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可是人们却全都认识,这两个警察其中的一个就是连姆尼森。
这显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戏——科林马上就意识到了。
门被推开了。一个瘦削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而在他行礼之后,屋子里面的另外一个警察,已经开口提问了。
“学员,刚才你进来过一次。刚才我的桌子上面,有几个文件夹?”
坐在连姆尼森旁边的警察,开口发问了。
刚才他们收拾的夹子?科林发现自己没有记住细节。
“刚才我进来的时候,桌子上面有六个文件夹,四个黄|色的在左边,一个白色的和一个红色的在右边。”
托尼一开口。就争取到了不少的好感。能够把刚才看到的东西全都记住,这可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警察来说,有这样的素质很重要。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时候,看似懒洋洋的连姆尼森开口了。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可是却也可以说是最为不好回答的。这种没头没脑的问题,说什么才对?
托尼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不太清楚,不过,我想,你今天早晨出门的时候应该很匆忙,你的袜子穿的不是一双。”
他的话说完。科林才注意到了:这个镜头,给的是连姆尼森的全身,而确实。似乎连姆尼森的两只脚上的袜子,不是一个颜色。
自己怎么没有注意到?科林自责的同时,也在心里赞叹了一声。
一段简单的对话,一个出色的警员的形象,已经让人看得很清楚了。
“出去吧。”另外一个警察开了口,而在年轻人走出门之后。他也对着坐在那里的连姆尼森开了口,“看到了吧?我说过了。他作为卧底是最合适的。”
随着这一句话,下面的镜头。就是托尼背着自己的包,独自一个人越走越远了。
就是这么简单,两个卧底,已经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而这个剧情,也让所有人都开始兴奋了。
打入警方的黑帮卧底,和打入黑帮的警方卧底,黑帮老大,警察探长——这些人的身份,会交织出来怎样的电影?看上去,这个是有趣的故事!
两个卧底都已经彼此开始渗透了,而在科林想这些的时候,随着伴奏音乐的加快,一段快速剪辑的镜头,也反映着两个人的身份变化。
警队里大受欢迎的警察,黑帮里面和人勾肩搭背的流氓;破门而入的警察,狼狈逃窜的流氓;扰乱治安的流氓,获得晋升的警察——而在这一些的对比镜头,诉说着两个人身份的不同,而黑色幽默的是,在两个人做完自己的事情后,又各自拿着电话,给自己的上司打着电话——黑与白,在这里完全颠倒了。
“我真的撑不下去……”
在电话里面,托尼抱怨着自己的工作。而和托尼对着上司的频频抱怨不同,安迪轻声打完了电话,声音小的唯恐别人听见。只是,镜头给到了一旁的镜子中,从镜子,他的脸上有着纠结的神色。
这个镜头的时间也一样不算很长,可是,这已经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第一次的展现了。
而在镜头的最后,被捕入狱照相的托尼,和晋升照相的安迪,两组意义完全不同的照片,却被镜头快速的来回闪动着。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同,可是,对于知道真相的观众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这个镜头,也让人察觉到了一丝滑稽,可是,联想到了电影开头时的那些话,就让人笑不出来了。
警察和罪犯,混淆的竟然这么厉害。在这个故事开始精彩的同时,一种深沉的压力,也已经产生了。这一对卧底,到底会被揭破么?他们会遭遇怎样的命运?这也成了所有人好奇的事情。
电影的主题也好,故事也好,在此时此刻,已经全都引起了关注。
而在此时d的电影名,也终于出现在了银幕上面。空心的字体,黑底白边,似乎连电影名字,也是一种暗示。(未完待续)
第二零一节 双雄
随着照相,两个演员,也完成了从年轻演员到成熟演员的过度。
一般来说,电影当中一个人物用两个演员来演,是不怎么被提倡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两个完全不同的演员去演一个人,怎么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能够两个人演一个角色还都得到认可的,也就是教父1和教父2。
不过,在这部戏里,这个改变,问题倒是不大。科林很快就敏锐的认识到了:换了演员,其实是一种暗示:一方面在暗示着时间过去很久了,而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着,这两个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已经都扭曲了自我,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十年前的他们,和十年后的他们,不是同一个人——换掉演员,就是在做这种暗示。
而在电影镜头转过来之后,皮特扮演的安迪,已经步入了音像店了。而随着他的一声喊叫,坐在后面的诺顿扮演的托尼,也已经站了起来,迎了出来。
观众们都很清楚,这两个人的身份迥异,可是此时,他们却就像是两个普通人一样,在音响店里面讨论着哪个音响更好,也让人觉得颇为滑稽。
一般来说,电影里面运用信息不对等这个条件来营造情节是很多的。把一个细节摆出来,观众们没有看到,而剧中人物看到了,这样可以塑造剧中人物的出色。而一些信息,观众们知道,剧中人物不知道,则是就可以营造出来各种不同的感觉——像是现在两个人这种友好的对话。就是一种用来给观众们制造心理变化的做法。
“试试这个,这个很好。”
电影里面的托尼,打开了音乐,音乐声在这个时候,也响了起来。
“周围都是相似的面容。破旧的周遭,疲惫的神情。天一亮就开始你争我夺,无处可去,无处可逃……”
这首歌曲,让科林似乎觉得有些耳熟。在记忆中仔细搜索了一下之后,恐惧之泪乐队这个名字。被他从记忆深处挖了出来。
这首歌曲,似乎是80年代的歌曲了。这是恐惧之泪在80年代创作的歌曲mdworld。这首歌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了。科林也已经有些记不清楚了,尤其是这首歌曲,和记忆总似乎还不大一样——记忆中这个乐队可绝对不是音调如此低沉,有着钢琴和大提琴伴奏的歌曲。不过。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首歌这么唱起来,似乎更加好听,而且似乎也很有味道。
尤其是让这么两个人来听,这个味道很足——这两个人的身份,听这首歌曲,再合适不过了。
科林记得就在刚才的发布会上,利维导演还提到了。在原本的港版电影中,这里是一首中文歌,他说他把这里变成了英文歌。只是。科林可没有想到,他做的不是翻译一首歌,而是寻找了一首,或者说是稍微改变出来了一首意境和节奏相似的歌曲。
科林发现,利维的电影确实有利维的电影的特点,至少。在歌曲上这么认真,去找二十年前的歌曲来应和电影。斯科塞斯估计是没这个心情的。
斯科塞斯太喜欢简单粗暴的风格,这种通过歌曲来酝酿一下心中的情绪的事情。他懒得做。而利维就做得很好,不仅是让这一首歌勾起了人们的情绪,而且,两个人听着歌,也闲聊着天,从两个人的话语中,人们也听出来了一些东西:混黑帮的托尼依然人性未泯,还帮人推荐便宜的店,内心深处还有着一份善良。而安迪已经要结婚了,日子过得显然不错。
时间过了很久了,他们彼此,也都在自己的伪装下生活着。看样子,他们倒是似乎都过得很好——可是,就在安迪转身离开之后,托尼和音像店老板交货,又再一次提醒了人们,这个故事依然是黑帮片。
把温馨的情景和这么丑恶的现实如此毫无嫁接的连在一起演出来,给人的冲击力,似乎更难以承受。
紧随其后,电影的镜头已经给到了天台上——坐在那里的诺顿,嘴角叼着一根烟,表情中却似乎已经麻木,而连姆尼森在此时,再一次出现了。镜头给的是他的背影,而紧接着,就是玻璃中的景象——镜中扭曲的虚影,也让科林有些猜测:这些人里,到底谁是善谁恶?
如果是一部别的电影,可能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警局的善和黑帮的恶,可是,美国的黑帮片不少,看多了黑帮电影,人们也就很清楚,黑帮电影里面,不一定有绝对的善恶。尤其是这部电影本身就在这上面做文章,也让人对于这些开始了怀疑。
这个让自己的属下做卧底的人,真的是好人吗?
天台上面,警官和卧底展开了对话。对话中,人们也听了出来,在这段卧底十年的期间,卧底的心里,承受着重大的压力,为此多次伤人,现在还在做心理辅导。
这十年卧底,对他来说也不是很轻松,一样压力很大。全纽约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身份,这让他一样颇为感到压力巨大。
而在他的面前,警官先是一顿怒斥,而后,就是在勉励抚慰了。而这一段镜头的最后,当卧底摸出来了警官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之后,他虽然说着不喜欢,可脸上的笑容还是让人看到了他的开心。
如果说开头的戏,是在突出黑帮老大的,其后的部分,是在体现两个卧底,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在凸显警官了。对下属恩威并施,一方面着力希望侦破案件,另外一方面也对自己的手下关心有加,一个出色的警官的形象,也已经体现出来了。
正是有这种好上司,托尼才能够坚持。
而在得到了卧底的消息之后,镜头也转回了警局。在这里。安迪正在和别人说着话。
显然,他刚刚参加一个葬礼回来。在说话的时候,还在谈及死者在警校时候对自己的照顾。而在说完了这些之后,他就对着年轻的小警察进行了训导,对他的衣着。做事方法,形式规范全都进行着评价。
“换上一身西装,你又不是要去入侵波兰……做警察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不是勤勉……”
显然,作为警察的安迪,依然是极为会笼络人的。现在他已经是一个警官了。和在警校时期就是一个出色的橄榄球队四分卫一样,在警局里面,他依然是人们的核心。谈笑自若,经验十足的他,是人们眼里的警界明星。他在给人们介绍着自己过去的经验,也引得一片发笑声,在此时,他的背后的同僚,突然开了口,“对了,安迪,上一次你是怎么知道那个家伙的老巢的?”
这句话让安迪愣了一下。没有再说话。科林看到了,问话的是马特.狄龙——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龙套。而这一句话,显然是提醒了安迪。这些消息,是来自黑帮老大的传达,不是什么好来路。
对自身的身份的迷茫,时刻都在围绕着他。在警局里面,他是人们的核心,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是最为成功的警察,可是离开了这里之后。他却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
托尼的暴躁和不满,通过打人释放了出去。可是安迪却要把情绪压抑下去,只能够在不经意间流露。这部电影的模式是双雄——两个人的情绪和能力的变化,都在细致入微的体现着。
也就是在此时,警局的同伴们买来了吃的东西,安迪挑选了一下,拿过来一个甜甜圈,咬了起来——这个举动,让科林也有些微微觉得可笑:吃甜甜圈这个动作,这是暗示安迪在心里把自己当警察么?美国警察离不开甜甜圈,已经上升到了文学层面上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段已经把两个人的心理都已经展示出来了,而紧随其后,连姆尼森扮演的警官,已经召集了警局里面所有的人,召开了会议。
“我们要抓捕的人是谁,想必你们也都知道。那个人在这周之内,就有一次交易,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的交货地点,需要随时监督……”
在会议上,警官进行着部署。大段的台词,风趣幽默的演讲,本来就是得过托尼奖的连姆尼森的长项,这一段台词,让警官的形象更加出众了。
只是,把黑帮老大称之为‘你们知道的那个人’,这个称呼方式,倒是让科林觉得颇为新奇。一个黑帮老大有这么大的威压,可是真少见。
当然,有(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
这两个人中,罗伯特德尼罗让他看到了演戏的另外一种境界,作为老演员,也是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德尼罗的表演方法可以说是和诺顿一样同出一辙的。和他同在一个剧组,让诺顿获益良多。
而布拉德皮特则是一个非常会做人的人,在剧组里面,他也在努力的讨好着每一个人,这也让诺顿和他成为了好友。只是,诺顿没有因为和自己关系好就胡乱夸人的毛病,所以也只是说了一句他很帅。
“这部电影拍完了之后,有下一步的计划吗?”
又是一个问题,对一个拍摄完了一部电影的明星,这是记者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明星说一下自己很劳累没有计划,表示自己拍摄这部电影很用心,而且强调一下经纪人那里有的是剧本,表示自己很受欢迎。也就算是完成了工作了。
这个,是为了告诉观众们:我认真工作了,而且我很有信心以后会有人找我拍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很好,我这么有信心。你们快来买票啊……
不过,这一次,诺顿没有那么敷衍。
“确实在准备——大卫.芬奇导演最近刚刚和利维导演联系了,要为谜团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叫做《搏击俱乐部》。那个小说得到了利维和芬奇两位导演的看好,而且他们也都认为我出演很合适。这就是我的下一步计划。”
诺顿的下一步计划,已经订好了:给利维做事,显然收获不小,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演技,能够得到一份不菲的报酬。而且在拍摄完了之后,还得到了下一部电影的片约。对与肯帮助自己的人,利维总是会给与丰厚的回报的。
那位导演能够成功,可不是因为幸运。
大卫芬奇也是好莱坞的名导演,他没有自己的公司,也从来不自己投资拍摄电影,只给各大公司打工。而他和谜团公司联手拍摄的电影会怎么样?这也是一个让人值得期待的话题。
记者也飞快的记下来了这个消息:至少,这说明了利维对诺顿很满意。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找他出演下一部电影?
导演对电影充满自信,演员们认为获益良多。而且看起来电影拍摄的过程,也相当的顺利,那么这部电影,当然值得期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电影的上映日期,是在八月份。是吗?”
诺顿点了点头,这个是很确定的事情。
电影的拍摄已经完成了。因为电影的后期制作中,没有太多的特效镜头。因此,一个月左右的剪辑时间,基本上也就足够了。就算是利维希望给电影留下充足的宣传时间和准备时间,在今年的八月份,这部电影也就可以上映了。
这个时间,可以说是抓住了夏季档期的末尾,虽然一般来说大制作的电影都是在五月份上映的,可是稍微晚一些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能够超过角斗士?”
这次的问题,让诺顿笑了起来,“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的,我们的电影都不是同一个时期上映的,有什么比较的必要吗?”
现在,角斗士已经上映了。这部电影第一周就已经拿下了3400万的票房成绩,在随后的日子里面,也一样热度不减。顶级的导演再加上顶级的演技,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地成功,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相当出色的。
而现在,人们也都紧紧地盯着无间道——这部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无疑也是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今年的电影中,已经有了一部电影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人们自然就想要拿出来比较。虽然这两部电影的题材不尽相同,可是这两部电影毕竟都是名家的作品。
可是这样的比斗,是媒体之间的事情,作为演员,何必非得招惹这种口舌是非?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别的导演和电影公司,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那么,如果是同一个时期上映的电影就可以比较了?据我所知,今年的八月份,帝门公司的惊声尖笑,环球公司的拜见岳父,都是在这个时期播出的,你认为这部电影的票房,一定能够超过那两部吗?”
这算是什么比较?拿着剧情片和喜剧片比票房?干吗不比比口碑?对这个问题,诺顿稍微皱了皱眉毛,媒体为了寻找话题,真的有些不顾一切了。
不过,他没有选择斥责媒体:拼票房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的,这种事情,就是自己不说,也有人会去宣传。比起来自己斥责媒体,倒是不如借此机会,为电影做一下宣传。
想来,利维导演应该也会有这种自信的吧?
“是的,我相信,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完全压倒了那几部电影的。”诺顿点了点头,“这会是这个夏天,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未完待续)
ps:诺顿对演技相当认真,上海电影节,有人采访诺顿对马龙白兰度的演技的评价,诺顿的回答是:他很帅。
第一九九节 宣传片
等待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对利维的新电影的期待中,好莱坞的人们度过了六月份。当利维的电影剪辑接近完成的时候,电影上映的方方面面,也都准备好了。
而在此时,整个好莱坞的媒体,也都在议论着这部电影了。只是,出去了有些收了钱的媒体在为利维的电影做宣传外,更多的媒体在此时讨论着的,不是利维的电影会有多好,而是现在各大公司们安排的电影的争锋。
每年到了重要当期的时候,各大公司都是有着票房的争夺的。以往利维的电影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商业大片,因此也不怎么涉及到了票房的争夺,可是今年,利维也对着商业电影做出了尝试,这也让今年的票房争夺,显得更加热闹了。
各大公司的做法,显然是不同的。显然索尼公司既然和利维通了气,就不会再把自己的电影放到了和利维的电影同一个时间段开画了。不然的话,自家公司的电影打架,那是犯不上的。他们今年推出的一部外语片子卧虎藏龙,早早的在七月份就开画了,作为外语片,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也就热度过去了,不会和利维的电影冲突,而另外一部电影霹雳娇娃,则是把档期定在了十一月份,彻底错开了利维的电影。
其余的几个大公司,要么是自己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电影要上映,要不也是不愿意得罪了利维,一样也是没有安排什么大片。虽然华纳等公司也有电影上映,可是都是些不可能抢走票房的电影而已。
不过也有公司显然不这么想,帝门公司是韦恩斯坦名下的公司。他们和利维没有什么交情,而环球公司也一样不是和利维关系很深厚,甚至于,因为利维拉着罗伯特德尼罗拍摄电影,使得他们现在推出的拜见岳父大人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噱头没有了。他们对利维也不是很满意。更加上角斗士是他们公司的电影,他们可不想看到有哪部电影的评价压过角斗士去,所以他们对利维的电影,也在想办法打压。
因此,这两个公司,都把自己的电影安排在了这个时间段上映。他们的电影。都是搞笑为主基调的喜剧片,要说口碑,那基本上是什么口碑都没有的,但是要说票房,却都可以不错。电影院线数量有限。票房总量也不是没有上限的,如果能够靠着自家的热卖电影冲击了别人的票房,那何乐而不为?
如果利维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票房,那么他们就可以找到借口说利维的电影不够受欢迎,对于他们想要大力支持的文艺片,也就有了更大的好处了。
任何电影公司都不傻,他们才没有心情和利维的电影面对面的正面冲突。用好电影和利维对冲,万一败了怎么办?用其他电影来扰乱利维的电影。赢了就是胜利,就算败了也不在乎,这种手段从来不罕见。
电影还没有拍摄完成。就已经被不少人想了办法对付了。商业电影不好拍,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对付对手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的。
现在,在不少媒体上,环球公司都在宣传着自己的喜剧电影。他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宣传电影,而是为了打击利维。
“夏季档期是一个看票房的档期。在夏季档期上映的电影,大多数都是给年轻人看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好看远远比意义深刻重要,利维的电影放在夏季上映,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在媒体上也不缺乏一些人,在为环球公司摇旗呐喊。只是,这些摇旗呐喊的声音背后,媒体对于这种说法却颇为不以为然。
“其实,这样的做法,意义不大。利维拍摄的电影,深度不会太差了的,这样的电影只要能够有差不多一亿的票房也就可以让人满意了。而德尼罗,皮特,诺顿几个人一起出演的电影,一亿的票房,这一点都不难。”
虽然这些招数准备的不少,但是私下里面,好莱坞的人们还是知道这些手段都没有什么作用的。这部电影并不担心这些手段,利维的作为一直都很谨慎,这些电影公司们,想要用小手段想要对付利维,还是太过于简单了点。
利维的电影,票房一向都不错,就算是文艺片,也能够有着不错的票房,要说这一次利维的商业片票房反而不如文艺片了,媒体并不是很相信。
环球公司的做法,也许能够削弱利维电影的影响力,但是说完全击败,那不可能。而且,说不定,他们的做法,还会自讨苦吃。
“利维一直都在说,这部电影要做的成为经典,要是一部经典电影在票房上面,肯定也是会对别的电影形成碾压的态势的吧。”
而且,媒体在说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提起来另外一个说法:虽然利维说的只是要比别的电影更好,可是,他的电影以前的都是年度佳片,那么这一次,自然就的是经典才可以。既然是利维说过电影会成为经典,那么,一部经典电影,又怎么会被几部喜剧片冲了市场?
相反,如果一部电影真的能够早就经典,那两部喜剧片,真的还有人会去看吗?
环球公司的想法想要成功,除非利维的电影拍砸了,压根没有人看,否则它不可能太失败——可是利维的电影,怕砸了的可能性有多大?
媒体倒是很乐于就这个问题讨论几句:利维如果败走滑铁卢,对他的事业会有多大的影响?可是,就在他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谜团公司也已经把自己的宣传片,送到了各大媒体。
而在人们看到了宣传片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再说这个话了。
黑色昏暗的背景,镜头掠过了大街。小巷,天台,拍摄着电影中的各个场景,而在此时,德尼罗的声音也响起了起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别人说,我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去当罪犯。可当别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的时候,警察和罪犯有区别吗?”
随着话语,电影中已经出现了德尼罗的样子。这个老家伙还是像他年轻的时候一样身姿雄健,面容威严。配合上了他背后昏暗的背景,只是一个镜头,就已经让人看到了黑道枭雄的影子。
紧随其后,就是两个年轻人各自的剪影。一个和黑道大哥说完了话,就在警校里面练起来枪法。一个走出了警校,给警校留下了背影——这个故事,到这里已经有了一些端倪了。
而紧随其后,镜头一转,连姆尼森走在天台上面,他的影子在玻璃上面扭曲变形着,让人看不清他到底是善是恶。
“你说是三年,可是三年之后又三年。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在天台上面,诺顿向着连姆尼森怒吼着,抒发着自己的愤懑。这个镜头配合上了前面的话语,也让电影中的一些潜藏的气息基调都显示出来了。
而紧随其后,就是一队黑帮人马进入了大厦,站在电梯门口的连姆尼森拍着诺顿对他说着话,“你先走,别管我了。”
随着这个镜头之后。就是天台之上,两个主角。面对着面得交谈了。
“我想做个好人。”
“和法官去说。”
“那就是让我去死。”
“对不起,我是警察。”
“谁知道?”
简略无比的对话。配合上天台的昏暗背景和天蓝色的天空,让人们凭空就感觉到了一股凄凉,前面渲染出来了黑暗肃穆,现在再配上了凄凉,也让人们更加心动了。而紧随其后,诺顿突然拔出来枪对准了皮特,也让人们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而这一次,镜头和前面也不一样了,这些剪辑更碎了,先是德尼罗和尼森的对峙,然后是大厦之下的枪击,然后是电梯里面几个人抓住了尼森,再然后,是电梯落下中,连续响起的枪声,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炒热了。
而在紧张的气氛到了最高潮的时候,气氛突然平淡了下来。德尼罗在车库里面行走着,音乐停了下来,只有缓慢沉重的脚步声。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从柱子后面,皮特走了出来,他对着德尼罗举起了枪,对准了他。
枪声响起,画面也一下子黑了下来。
而在此时,画外音,也响了起来。
“电影无间道,八月五日上映,利维作品,皮特,诺顿,德尼罗,尼森主演,谜团公司制作,哥伦比亚公司出品,敬请期待。”
电影的宣传片,就这么结束了。
扮演枭雄的德尼罗,扮演警官的连姆尼森,再加上两主角双雄并立之间,简单却又直抵人心的对话——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出,就算是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不到的宣传片,也可以反映的淋漓尽致。电影出色的台词,精彩的表演,只透露了一鳞半爪的人际关系,让看到了宣传片的人,期待的心思,都已经被勾起来了。
这段宣传片中,阴暗的背景,沉重的音乐,再加上透着悲凉气息的故事,以及纷繁错杂的人际关系,全都让人看出来了电影的不平常。比起来一般的黑帮片的几乎没有深度可言的暴虐气息,这部电影从作风上就透露出来了不一样!这种骨子里渲染的苍凉,悲伤,都是一般的电影绝对没有的!
全明星阵容,大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怎么可能会失败?
“这个电影,绝对会是一部好电影的!”拿到了宣传片的杂志主编们,就算是只看着这一个宣传片,也都看出了不同凡响,而后,这些主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打着电话,联系着关系,“电影的首映式的票,到底怎么才能够弄到手?这部电影的首映,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参加,这部电影的新闻,重于一切!”(未完待续)
ps:惊声尖笑上映于7月,拜见岳父大人上映于10月,这里改变了一些。
第二零零节 开画
一直到坐在电影院里,等待着电影开始,科林都在庆幸,自己的运气,真的是好到了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影迷,能够在首映礼上看电影,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这样的好运气,是不可置信的:早在几个月以前,科林就听到了不少人在议论这部电影:利维的新作,德尼罗等人主演的电影,这些个名字,全都令他激动不已。而从那个时候起,他也在想着,如果有可能,尽量来参加首映礼。能够近距离的和四个主演接触,能够听到剧组人员们谈论电影拍摄的趣事,同时听到电影的创作思路,能够比别人更多的知道一些电影的内幕和想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比别人更早一部看到电影,这是谁都喜欢的。
可是,无间道风云这部电影的首映礼的门票并不好找,它已经被炒到了天价,能够得到一张门票,抢在别人面前看首映,这是所有人都希求的。想要买到票可不是钱能解决的。
不过,作为观众的科林,是一个特别的幸运者:他参加了谜团公司在网站上举行的活动。这个活动看上去相当简单:就是通过提问一些老的黑帮电影中的细节,来获得一些奖励。这种宣传方式,并不算是特别罕见,科林在别的电影那里,也见过一些。
只是,这一次不同:作为一个老牌的黑帮电影影迷,他看过足够多的黑帮电影,这种活动在他看来简单无比,他完成的很不错。而在完成了这些活动之后,他竟然真的运气好到了获得了首映礼的门票。
虽然他知道。他能够到这里,不过是因为电影公司想要制作一些噱头,某种意义上说,自己还是被电影公司套住了。可是,能够得到票子。他的一切抱怨就都没有了。
今天真是幸运日:听到了利维导演谈论香港和美国黑帮的差异,听到了连姆尼森对电影的看法,而且,还得到了德尼罗的亲笔签名——这一切都太完美了。而最重要的是,现在,自己做在电影院里面。成了全世界最早一批看这部电影的人!
这真是完美的一天。
而现在,则是这完美的一天最为重要的时刻——在电影屏幕上面,哥伦比亚的厂标已经出现了,电影开始了。
“主啊,我们赞颂您。您的仆人,逝者的魂灵,在这个世界已不复存在……”
电影的一开头,镜头就给到了肃穆的教堂中,在教堂里面,神父正在高声的讲着话。和别的黑帮片不同,这部电影一开头,镜头就显得非常恢宏大气。一点也看不到黑帮片的阴暗特点。
“真可怜。”
可是,就在一片肃穆中,一个声音打破了这个平静。
站在教堂的二楼上面。德尼罗带着些许冷酷的眼神看着楼下。他说着可怜,可他的脸上,带着的容颜,却带着嘲弄的表情。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年轻人,显然他的话是说给年轻人听的。
这才像是个黑帮老大——科林在看到了德尼罗的第一眼。就马上有了这种想法:不是因为他演过足够多的黑帮电影,而是因为这种敢于在教堂里面嘲笑神父的做法。才像是个黑道枭雄。
连死亡都不在乎的黑道枭雄,怎么会尊重上帝?
“教会总是在教导你。蹲下,站起来,站起来,蹲下……他希望规定你的道路。可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决定了你自己的未来。路得自己选——我无意侮辱那些黑鬼,但是他们应该知道,如果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他们应该自己去争夺,而不是等待。”
站在教堂里面,和年轻人说着话的德尼罗显得优雅而从容,只是,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话,却完全不是什么导人向善的话。站在教堂里面嘲笑教会,说着无意侮辱却把黑人称为黑鬼,这个黑帮老大的骄横,已经是被德尼罗展现了出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人们都在犯罪。别人说,我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去当罪犯。可是,当别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的时候,警察和罪犯有区别吗?”
从电影中的年龄来看,德尼罗说的,显然是30年前——如果电影里面表现的是2000年的话,那么30年前,就是黑帮斗争最为激烈的70年代,德尼罗的话,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而更有甚者,则是直接想起来了出租车司机——是啊,犯罪者和英雄,真的有区别吗?
那部电影也是德尼罗演的……科林觉得有些兴奋了——德尼罗只用几句话的功夫,就已经勾勒出来了一个出色的黑帮人物,而且还引起了人们的思绪,这部电影,绝对有意思。
镜头对准了电影中的安迪的脸,而当镜头再次拉远的时候,已经是他坐在警校里面听课,练枪法,受训了。
原来这就是自己选择的路——成为一个卧底,为黑帮老大混入警局——到了这里,人们也都很简单的看明白了。
镜头很快的切换着,安迪在警校里的生活,也飞快的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而最后一个镜头,则是定格在了橄榄球场上面,安迪在大声的呼喝着进行着指挥,显然,他的动作让人也一眼就认了出来:他是球队的四分卫。
任何人都知道,四分卫在橄榄球队里面的重要性。安迪能够在警校里做这个位置,也说明了他的头脑和他的人缘了。离开了黑帮老大的身边,安迪身上的领袖魅力显然也展现了出来了,这个卧底相当成功。
而紧随其后,镜头再次摇升了起来,对准了警校中的一件办公室。
在这里,另外一场面试也正在进行着。
随着敲门声,镜头给到了屋子里面。屋子里面的两个人快速的收拾着桌子。桌子上面的文件,被他们放到了办公桌里面。虽然这两个人看上去不像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可是人们却全都认识,这两个警察其中的一个就是连姆尼森。
这显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戏——科林马上就意识到了。
门被推开了。一个瘦削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而在他行礼之后,屋子里面的另外一个警察,已经开口提问了。
“学员,刚才你进来过一次。刚才我的桌子上面,有几个文件夹?”
坐在连姆尼森旁边的警察,开口发问了。
刚才他们收拾的夹子?科林发现自己没有记住细节。
“刚才我进来的时候,桌子上面有六个文件夹,四个黄|色的在左边,一个白色的和一个红色的在右边。”
托尼一开口。就争取到了不少的好感。能够把刚才看到的东西全都记住,这可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警察来说,有这样的素质很重要。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时候,看似懒洋洋的连姆尼森开口了。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可是却也可以说是最为不好回答的。这种没头没脑的问题,说什么才对?
托尼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不太清楚,不过,我想,你今天早晨出门的时候应该很匆忙,你的袜子穿的不是一双。”
他的话说完。科林才注意到了:这个镜头,给的是连姆尼森的全身,而确实。似乎连姆尼森的两只脚上的袜子,不是一个颜色。
自己怎么没有注意到?科林自责的同时,也在心里赞叹了一声。
一段简单的对话,一个出色的警员的形象,已经让人看得很清楚了。
“出去吧。”另外一个警察开了口,而在年轻人走出门之后。他也对着坐在那里的连姆尼森开了口,“看到了吧?我说过了。他作为卧底是最合适的。”
随着这一句话,下面的镜头。就是托尼背着自己的包,独自一个人越走越远了。
就是这么简单,两个卧底,已经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而这个剧情,也让所有人都开始兴奋了。
打入警方的黑帮卧底,和打入黑帮的警方卧底,黑帮老大,警察探长——这些人的身份,会交织出来怎样的电影?看上去,这个是有趣的故事!
两个卧底都已经彼此开始渗透了,而在科林想这些的时候,随着伴奏音乐的加快,一段快速剪辑的镜头,也反映着两个人的身份变化。
警队里大受欢迎的警察,黑帮里面和人勾肩搭背的流氓;破门而入的警察,狼狈逃窜的流氓;扰乱治安的流氓,获得晋升的警察——而在这一些的对比镜头,诉说着两个人身份的不同,而黑色幽默的是,在两个人做完自己的事情后,又各自拿着电话,给自己的上司打着电话——黑与白,在这里完全颠倒了。
“我真的撑不下去……”
在电话里面,托尼抱怨着自己的工作。而和托尼对着上司的频频抱怨不同,安迪轻声打完了电话,声音小的唯恐别人听见。只是,镜头给到了一旁的镜子中,从镜子,他的脸上有着纠结的神色。
这个镜头的时间也一样不算很长,可是,这已经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第一次的展现了。
而在镜头的最后,被捕入狱照相的托尼,和晋升照相的安迪,两组意义完全不同的照片,却被镜头快速的来回闪动着。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同,可是,对于知道真相的观众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这个镜头,也让人察觉到了一丝滑稽,可是,联想到了电影开头时的那些话,就让人笑不出来了。
警察和罪犯,混淆的竟然这么厉害。在这个故事开始精彩的同时,一种深沉的压力,也已经产生了。这一对卧底,到底会被揭破么?他们会遭遇怎样的命运?这也成了所有人好奇的事情。
电影的主题也好,故事也好,在此时此刻,已经全都引起了关注。
而在此时d的电影名,也终于出现在了银幕上面。空心的字体,黑底白边,似乎连电影名字,也是一种暗示。(未完待续)
第二零一节 双雄
随着照相,两个演员,也完成了从年轻演员到成熟演员的过度。
一般来说,电影当中一个人物用两个演员来演,是不怎么被提倡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两个完全不同的演员去演一个人,怎么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能够两个人演一个角色还都得到认可的,也就是教父1和教父2。
不过,在这部戏里,这个改变,问题倒是不大。科林很快就敏锐的认识到了:换了演员,其实是一种暗示:一方面在暗示着时间过去很久了,而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着,这两个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已经都扭曲了自我,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十年前的他们,和十年后的他们,不是同一个人——换掉演员,就是在做这种暗示。
而在电影镜头转过来之后,皮特扮演的安迪,已经步入了音像店了。而随着他的一声喊叫,坐在后面的诺顿扮演的托尼,也已经站了起来,迎了出来。
观众们都很清楚,这两个人的身份迥异,可是此时,他们却就像是两个普通人一样,在音响店里面讨论着哪个音响更好,也让人觉得颇为滑稽。
一般来说,电影里面运用信息不对等这个条件来营造情节是很多的。把一个细节摆出来,观众们没有看到,而剧中人物看到了,这样可以塑造剧中人物的出色。而一些信息,观众们知道,剧中人物不知道,则是就可以营造出来各种不同的感觉——像是现在两个人这种友好的对话。就是一种用来给观众们制造心理变化的做法。
“试试这个,这个很好。”
电影里面的托尼,打开了音乐,音乐声在这个时候,也响了起来。
“周围都是相似的面容。破旧的周遭,疲惫的神情。天一亮就开始你争我夺,无处可去,无处可逃……”
这首歌曲,让科林似乎觉得有些耳熟。在记忆中仔细搜索了一下之后,恐惧之泪乐队这个名字。被他从记忆深处挖了出来。
这首歌曲,似乎是80年代的歌曲了。这是恐惧之泪在80年代创作的歌曲mdworld。这首歌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了。科林也已经有些记不清楚了,尤其是这首歌曲,和记忆总似乎还不大一样——记忆中这个乐队可绝对不是音调如此低沉,有着钢琴和大提琴伴奏的歌曲。不过。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首歌这么唱起来,似乎更加好听,而且似乎也很有味道。
尤其是让这么两个人来听,这个味道很足——这两个人的身份,听这首歌曲,再合适不过了。
科林记得就在刚才的发布会上,利维导演还提到了。在原本的港版电影中,这里是一首中文歌,他说他把这里变成了英文歌。只是。科林可没有想到,他做的不是翻译一首歌,而是寻找了一首,或者说是稍微改变出来了一首意境和节奏相似的歌曲。
科林发现,利维的电影确实有利维的电影的特点,至少。在歌曲上这么认真,去找二十年前的歌曲来应和电影。斯科塞斯估计是没这个心情的。
斯科塞斯太喜欢简单粗暴的风格,这种通过歌曲来酝酿一下心中的情绪的事情。他懒得做。而利维就做得很好,不仅是让这一首歌勾起了人们的情绪,而且,两个人听着歌,也闲聊着天,从两个人的话语中,人们也听出来了一些东西:混黑帮的托尼依然人性未泯,还帮人推荐便宜的店,内心深处还有着一份善良。而安迪已经要结婚了,日子过得显然不错。
时间过了很久了,他们彼此,也都在自己的伪装下生活着。看样子,他们倒是似乎都过得很好——可是,就在安迪转身离开之后,托尼和音像店老板交货,又再一次提醒了人们,这个故事依然是黑帮片。
把温馨的情景和这么丑恶的现实如此毫无嫁接的连在一起演出来,给人的冲击力,似乎更难以承受。
紧随其后,电影的镜头已经给到了天台上——坐在那里的诺顿,嘴角叼着一根烟,表情中却似乎已经麻木,而连姆尼森在此时,再一次出现了。镜头给的是他的背影,而紧接着,就是玻璃中的景象——镜中扭曲的虚影,也让科林有些猜测:这些人里,到底谁是善谁恶?
如果是一部别的电影,可能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警局的善和黑帮的恶,可是,美国的黑帮片不少,看多了黑帮电影,人们也就很清楚,黑帮电影里面,不一定有绝对的善恶。尤其是这部电影本身就在这上面做文章,也让人对于这些开始了怀疑。
这个让自己的属下做卧底的人,真的是好人吗?
天台上面,警官和卧底展开了对话。对话中,人们也听了出来,在这段卧底十年的期间,卧底的心里,承受着重大的压力,为此多次伤人,现在还在做心理辅导。
这十年卧底,对他来说也不是很轻松,一样压力很大。全纽约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身份,这让他一样颇为感到压力巨大。
而在他的面前,警官先是一顿怒斥,而后,就是在勉励抚慰了。而这一段镜头的最后,当卧底摸出来了警官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之后,他虽然说着不喜欢,可脸上的笑容还是让人看到了他的开心。
如果说开头的戏,是在突出黑帮老大的,其后的部分,是在体现两个卧底,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在凸显警官了。对下属恩威并施,一方面着力希望侦破案件,另外一方面也对自己的手下关心有加,一个出色的警官的形象,也已经体现出来了。
正是有这种好上司,托尼才能够坚持。
而在得到了卧底的消息之后,镜头也转回了警局。在这里。安迪正在和别人说着话。
显然,他刚刚参加一个葬礼回来。在说话的时候,还在谈及死者在警校时候对自己的照顾。而在说完了这些之后,他就对着年轻的小警察进行了训导,对他的衣着。做事方法,形式规范全都进行着评价。
“换上一身西装,你又不是要去入侵波兰……做警察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不是勤勉……”
显然,作为警察的安迪,依然是极为会笼络人的。现在他已经是一个警官了。和在警校时期就是一个出色的橄榄球队四分卫一样,在警局里面,他依然是人们的核心。谈笑自若,经验十足的他,是人们眼里的警界明星。他在给人们介绍着自己过去的经验,也引得一片发笑声,在此时,他的背后的同僚,突然开了口,“对了,安迪,上一次你是怎么知道那个家伙的老巢的?”
这句话让安迪愣了一下。没有再说话。科林看到了,问话的是马特.狄龙——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龙套。而这一句话,显然是提醒了安迪。这些消息,是来自黑帮老大的传达,不是什么好来路。
对自身的身份的迷茫,时刻都在围绕着他。在警局里面,他是人们的核心,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是最为成功的警察,可是离开了这里之后。他却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
托尼的暴躁和不满,通过打人释放了出去。可是安迪却要把情绪压抑下去,只能够在不经意间流露。这部电影的模式是双雄——两个人的情绪和能力的变化,都在细致入微的体现着。
也就是在此时,警局的同伴们买来了吃的东西,安迪挑选了一下,拿过来一个甜甜圈,咬了起来——这个举动,让科林也有些微微觉得可笑:吃甜甜圈这个动作,这是暗示安迪在心里把自己当警察么?美国警察离不开甜甜圈,已经上升到了文学层面上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段已经把两个人的心理都已经展示出来了,而紧随其后,连姆尼森扮演的警官,已经召集了警局里面所有的人,召开了会议。
“我们要抓捕的人是谁,想必你们也都知道。那个人在这周之内,就有一次交易,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的交货地点,需要随时监督……”
在会议上,警官进行着部署。大段的台词,风趣幽默的演讲,本来就是得过托尼奖的连姆尼森的长项,这一段台词,让警官的形象更加出众了。
只是,把黑帮老大称之为‘你们知道的那个人’,这个称呼方式,倒是让科林觉得颇为新奇。一个黑帮老大有这么大的威压,可是真少见。
当然,有(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lawen.org/kan/4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