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第 29 部分阅读

第 29 部分阅读

    也许是前段时间偷吃太过顺利,兔子没有多大的防范,等到东行将陷阱做好,顺着做套时间的顺序收捡的时候就发现有兔子掉入陷阱,或者被套子套住了。

    将兔子捡起来,在山上随手扯一些思茅草将它们给绑住,随便它们怎样挣扎都逃不掉了。

    看到肥肥的兔子,齐雨洛嘴里的口水不停的蔓延。

    红烧兔肉虽然不错,但是烤全兔的滋味也让人回味啊?

    何况这是纯天然的野生兔肉,哪是现代那些兔肉可比的?

    顺着做的陷阱走了一遍,收获了八只兔子,齐雨洛觉得今天真实太值了,收了这么多的兔肉,还可以做个真皮的兔子背心。

    哈哈!皮草,真正的皮草,可不是现代的那些人造革!齐雨洛一时控制不住的笑出了声。

    暗卫对于自家主子偶尔的神经质已经不奇怪了,摇头向前走。

    等到齐雨洛从自己的幻想中醒来,就看到两个暗卫的背影,急忙的跑步赶上。

    怀孕的女人,挺着个大肚子跑起来就像鸭子在走路一样的左右摇摆,十分可笑只是她自己看不见而已。

    齐雨洛等人回去,而张艺带着两个武林人士终于躲过密林杀手,通过了洞子来到了郑家湾。

    这段时间的张艺也快速的成长起来,面对不知道的敌人,懂得了先隐藏起来。

    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势,洞口不远处有灌木从密集的小林子,张艺就带着两个人迅速的转移到了灌木丛里,想着晚上才进到村子里暗访。

    带着人躲在林子里,张艺才有空察看周围环境,这是一个武林人士到一个陌生地方第一反应吧!

    很寻常的灌木林,没有什么危险,张艺放下心带着两人往前移动。

    也对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怎么会有人威胁到我们几人呢?张艺觉得自己自从上次被吓破胆后就变得神经兮兮的了。

    抹了头上的冷汗才大胆的往前走去,走到一片竹林就看到外面全是农田,张艺一举手,示意大家停下。

    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把随身携带的水囊拿出来,想要喝水却发现里面没有多少水了。

    看了一下天上大大的太阳高挂在正空,张艺觉得有些气馁的放下了水囊。

    一个深蓝衣服的武林人突然抽动了一下鼻子,“怎么有一股臭味若隐若现啊?”

    另一个武林人也学着他的样子,使劲吸了几下鼻子,却什么都没有嗅到,转身给了蓝衣人一个嘣立,“哪有什么臭味?不会是你的鼻子出了问题吧!”

    蓝衣人正想反驳,却被张艺打断,“别吵!真的有一股臭味。”

    说着也和蓝衣人一样四周到处嗅,终于顺着风找到了臭味来源,一条死蛇。

    臭味正是从它散发出来的,正是那日齐雨洛被吓的那条蛇,此时正挂在竹子的上面。

    那天暗卫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一时忘记了处理,蛇还是被竹枝插在竹子上。

    找到罪魁祸首,蓝衣武林人就要把蛇弄走,免得在风口处时不时被风吹来一股臭味,让自己难受。

    剑还没拔出,就听到张艺道:“先别动!”说完才围着竹子走了几圈。

    “是个高手!不然不能这么精准的将蛇定在竹子上,内力也深厚,不然竹枝不会将竹子射穿,却没有将竹子弄破。”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张艺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只从一条蛇的死相就推断出这个没有来过的村子里有高手存在。

    两个武林人听到张艺的话,也仔细的看了一遍,点头表示同意他的分析。

    张艺还是没有向他的主子报告这里的情况,他想弄清这个高手是敌是友才上报。

    做了决定,就对着两个同伴道:“接下来的行程小心点,别惹不必要的人,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秦雨洛。”

    张艺从来没有想过有高手守卫着齐雨洛,当然也没有想到秦雨洛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还是以原来的性格分析着她。

    他觉得完成这次的任务,最难的就是找到她的人,至于找到以后那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虽然因为莫名高手的存在,张艺几人小心谨慎,但是还是没有觉得会对上,所以大意了。

    齐雨洛和两个暗卫带着胜利果实八只兔子回家,把兔子安置在笼子里,才吃着春芽几人端上的饭菜。

    上午的捕猎之行,齐雨洛非常的兴奋,像个小女孩儿向其它的女孩子炫耀,“你们是没见,那山上的兔子好多啊!他们两个一会儿的功夫就捉了好多的兔子。”

    嘴里包着饭菜,还不停的说着其中的惊险刺激,“你们不知道,那个冰个子好能干的,他就在那里随便的弄了几下,一个套子就弄好了。要不是我亲眼看他弄的,我都看不出那里有套子,难怪那兔子逃不掉。”

    将嘴里的饭菜咽掉,才把碗放下,一副要长谈的样子,“还有那个陷阱挖得也很好,有一半以上的兔子都是在里面逮出来的。”

    看着几个小孩子和四个侍女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蓝家兄弟也都听得认真,她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了自己的表演欲,还想继续却被蒋中行道:“还不快吧饭吃了,一会儿就冷了!”

    蒋中行虽说是个管家,实际一直把齐雨洛当作晚辈,只是身份让他从不将这些话说出来,但是很多语言和行动都将她当作女儿对待。

    就像刚刚,明明是责怪的话,说来的语气却不自觉的带上了对女儿的放纵和宠溺。

    管家发话,让本来还想继续听她吹牛的人也都闪开,各自摸着各自的活干了起来。

    午饭过后,齐雨洛才想起上午让沈魏两家撬的玉米秧苗了,对着沈魏两家道“就像上次你们种苞谷那样的距离挖坑,没个窝里就种一棵苞谷就好了,遇到那种实在分不开的秧苗种上两棵也行,不过别太多了,不然以后秧苗不够啊!”

    沈魏两家本来就等她发话,不然早就上山种地去了,三十多亩地的苞谷还是需要种几天的。

    本来可以派更多的人帮忙的,但是家里晒着的麦子也需要及时的收获。

    齐雨洛是个爱玩儿的人,加上主子的身份,怀孕的身体,估计是不会跟着去现场指导的了。

    本来种玉米是需要浇粪的,但是玉米刚刚移栽,根须脆弱,等到它们活起来的时候浇粪还是来得及的。

    三两口的将饭菜倒到肚里,就去晒垫里摸了一把麦子起来,看看它们的水分是不是晒干了,可不可以储存了。

    对于要储存的粮食要在正午的时候趁热收藏,这样才不会因为傍晚的回露让粮食沾上水分,而且储藏粮食的仓库也要打整干净,不能留下上一年的粮食,还要搬出来晒过。

    齐雨洛觉得粮食非常的重要,想要装成一袋一袋的放到空间里去,免得被偷了或者被虫蛀了,所以没有晒柜子和仓库。

    麦粒在手中,非常的容易滑下,一咬就觉得非常的脆,明显是很干了。

    堂屋外横七竖八坐着的人道:“赶紧的,帮着把麦子收起来,现在正是正午,麦粒正是滚烫的,等到晚上回温了,就可以磨面了。”

    听到可以存储了,都折垫子的折垫子,拿撮箕的拿撮箕,牵口袋的牵口袋,忙活了起来。

    第九十三章 危机,砍油菜了

    麦子收好,大家都帮着去种玉米,而齐雨洛却跟着暗卫上山收兔子。

    刚刚走近,就看到两只黑色的鸟雀在山顶跳跃着,偶尔四处张望,看到可疑的东西就会扑腾几下飞起来。

    等到静下来才又小心的停下来,继续的实行破坏行动。

    齐雨洛身在农村当然知道这两只黑鸟来这里叼玉米苗的,一时间非常的气愤。

    这上午才想出捕捉兔子的方法来拯救豆苗,结果下午又发现有鸟雀叼玉米苗,这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吗?

    难怪这么多的山地却没有人买,这么多的破坏者哪里还种的下作物,收成得了粮食啊?

    两只鸟在山顶好像比赛一样的拔着玉米苗,让齐雨洛再也受不了了,“你们能用内劲投掷石头去将两只鸟打死吗?”

    齐雨洛自己是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些商量的口气问到。

    两个暗卫看了一下距离,随手捡起了两颗石头就迅速的掷向两只还在奋力拔着玉米苗的鸟雀。

    听到两声几乎没有停隔的“咚、咚”声,两只鸟雀就失去了行动能力,掉到了地上。

    走上前将它们抓在手中,齐雨洛才看了一下现场,发现好多刚刚发起来的玉米苗都被拔起来了。

    又是一阵心痛,将手中的罪魁祸首丢在地上摔了几下才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农村对于这些鸟雀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捕又捕不到,杀又杀不了。

    这时候有经验的农人都会扎几个茅草人,支在地里,鸟雀和兔类以为是个人在就不会出来放肆。

    当然时间长了也会失去效果,鸟雀也会疑惑怎么这人都不动啊?

    所以还要经常的给茅草人换衣服,一般都是一些穿坏了的衣服,或是不要了的衣服。

    这古代布料非常的金贵,估计没人使用,所以也就是光的茅草人,起不到多少作用。

    想到家里的几颗樱桃也要成熟了,那时候鸟雀也会经常的来光顾,那里才更应该挂几个茅草人。

    这样才能够将樱桃留到全部长红,而不是红一半就被鸟雀啄得满地都是。

    心里这样打算着,却跟着两个暗卫循着上午弄下的陷阱开始收网,很多兔子因为没有警示或者大意都掉到了陷阱里。

    一个吃饭的中午加上收麦的这段时间,齐雨洛就看到两个暗卫收了有好几只兔子了。

    有了上午的经验,暗卫早就拿了笼子来山上,这就不怕兔子逃跑了。

    傍晚的时候就全部的收了一遍,收获了十几只兔子就回家了。

    一天捉到二十来只的兔子,实在是算一个很大的收获了。

    把没有受伤和怀孕的母兔子留下繁殖,受伤和公兔子拿出来剥皮,准备晚上大吃一顿。

    暗卫的野外生存能力那是肯定很高的,两人一起配合很快就将五只兔子剥皮好了。

    齐雨洛将拿两只兔子做红烧兔子肉,然后三只兔子拿来烧烤。

    暗卫别的不行,但是烧烤那是绝对很厉害。

    把兔子腌制好,才开始宰兔子准备做红烧兔子。

    而腌制的全兔就不一样了,不仅要有盐还要有辣椒、孜然、味精和油。

    把兔肉放到热油锅里翻炒至没有血丝的时候,才放入自制的豆瓣酱,继续翻炒。

    将从山上挖出来的山药切块放到里面煮一段时间,在锅里倒入酱油和红辣椒,然后加入采摘来的黑木耳,再煮一段时间就好了。

    一盆好吃的红烧兔肉就好了,然后就是出锅上桌了。

    而兔肉也该上架烤了,齐雨洛对于烧烤只留在吃的阶段。

    两个暗卫自动的接手了,在院子里生上一拢火,烧烤就在那里进行了。

    用削制好的竹竿把兔子穿好,横跨在火上,放到了两边的烧烤架上。

    因为烤前就涂抹得有一些油,兔子在火上冒出嗞嗞的响声,让齐雨洛这个吃货不停的咽着口水。

    春芽见时间差不多就回家来做饭了,看到院子里火烧得旺旺的还吓了一大跳,以为走水了。

    看到齐雨洛坐在凳子上,目不转睛的盯着三只兔子才有些明悟过来。

    两个暗卫手不停的翻转着兔子,让它们受热均匀,免得烤焦了。

    而竹林里的张艺三个也终于熬过了炙热的白天,迎来了傍晚。

    啃着前一天烤制的烤肉,喝着为数不多的水,吃饱喝足准备等到晚上的时候好行事。

    架子上的兔子有些冒油了,在用齐雨洛自制的棉布刷子放了味精,才一一的蘸了调料抹到上面。

    等到兔子的皮变为金黄的时候,齐雨洛的眼睛已经不会转了,嘴里的唾液也分泌的越来越多。

    要不是嘴皮可以闭着以及时不时的咽口水,估计齐雨洛的口水早就将齐家给淹没了。

    春芽早就做好了饭,以及其它的菜,地里去干活的人也都回来了。

    小孩子蹲在火堆旁边和齐雨洛一样目不转睛的看着火堆上的兔子,就等着两个暗卫一声可以吃了就化身为饕餮。

    夜晚悄悄的来临,吃过烧烤都会觉得口干,齐家的人都还没睡,各自端着茶水灌。

    吃的时候觉得美味停不下来,然后不小心就吃多了,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才觉得难受。

    一时间齐家的院子里都是溜达的人,等着消食之后上床睡觉。

    而张艺见已经摸黑了,就带着他的同伴出了竹林往郑家湾而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张艺非常的小心,希望不留下任何的印迹,免得露了行踪,行动失败。

    农忙时节,农民摸黑干活本就十分正常,所以三人在路上走怎能不被人发现?

    陌生人进村,一来就三个非常的显眼,遇见的人都会多看几眼。

    张艺也觉得自己一下午的萎缩失去了原本的用意,心里非常的恼怒,但是却不敢轻举妄动。

    他可没有忘记竹林里的蛇,这个村子里有高手存在所以他即便心里有气也只能暗暗压抑。

    手握着剑柄,青筋崩裂,就算有高手又怎样?别忘了我们是三人,对方估计只有一人,什么时候高手成了大白菜,一个小山村都好几个?怎么可能!

    再看我就下手不留情了,张艺如是想着,结果农人只是好奇的看一眼就不再多看,加紧干活准备回家。

    陌生人怎么比得了让全家生存下去的粮食重要?这几乎是所有农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齐家独门独户不说,房子还大,张艺环视了一下周围,发现除了齐家外再没有比这好的歇脚之处了。

    目标明确的向着齐家而去,而齐家的人,消食后就开始准备洗洗睡了。

    齐雨洛作为齐家唯一的主子,又怀着身孕早就在春芽的服侍下歇下了。

    而齐家的其余人也都开始忙活,准备入眠,齐家的为数不多的牲畜都早早的喂饱了。

    三条牛在牛栏里卧着,不停的将胃里的草吐出来回嚼,而刚刚入户失去自由的野兔子,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在竹笼里跳来跳去。

    正在这时候,齐家的大门被叩响了,住在西厢和东厢的人都听见了。

    互相看了一眼,有些疑惑,谁会在这时候敲响齐家的门呢?

    郑家湾的人几乎都不会这这时候来齐家,而齐家也是独门独户很少与郑家湾的人来往。

    事出反常必有妖!蒋中行虽然没有出门但也快速的穿好衣服,随时准备应付特殊的情况。

    暗处的两个暗卫也悄悄的提高了警惕,等待一睹来人的面目。

    其余的人只是单纯的好奇这时候是谁来了,所以暗暗的关注着事情的动态。

    沈张氏最为老实,打开了齐家的大门,张艺三人看来开门的是农妇,没有多注意,就说明自己的来意,“大嫂,我们来到此地有些晚了,想要在你家歇息一夜。”

    沈张氏一点儿都不知道隐瞒,和原来一样的道:“等等,我去给小姐通报一声。”

    张艺有些疑惑,这农家明显是个地主家庭,但是为何做主的不是老爷或者少爷等男人而是个小姐的女流之辈。

    这不是张艺对女人歧视,而是觉得不合常理,虽然心中有些怀疑,但还是点头表示同意。

    后面的两个黑衣人觉得有些失面子,自己在江湖上也是数得上名号的人,住你一个农家那是给你面子,你却还要给自己的主子禀报,将我们留在门外吹冷风!

    这是江湖人的骄傲,也是王爷手下的志气,所以一时间就有些记恨上了齐家,想着走时是不是要给齐家留下个大惊喜?

    齐雨洛听到春芽传来的话,有些明白来人是江湖人,让她亲自去将三人请进来。

    沈张氏虽然做活勤劳,但是在处事上却少了很多灵活,而春芽却非常的机灵,若是刚刚开门的是她,就会先将人请进来才来禀报,免去了将人关在门外的尴尬。

    这就是经历带来的处事风格,春芽几个虽然干农活不行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上得台面的。

    给春芽说了一下别得罪那三个江湖人的事情,齐雨洛就没有多想的睡了。

    而暗处的蒋中行和两个暗卫却因为听到江湖人出现的消息,暗暗的握紧了手中的剑,准备随时出手,将对方打得措手不及。

    再次将门打开,春芽道:“刚刚是家里的大嫂来开门的,要是有得罪之处还请您不要多心。”

    说着就将三人迎了进来,将三人带到男人住的东厢。

    将灯点上,才对着三人道:“家里人多,还请三位壮士委屈一夜。”

    接着又道:“一会儿会有人给你们送热水和食物过来。”

    说完就往门外走去,不一会儿春芽就带着夏荷秋稻将洗漱的热水和饭菜都端了上来。

    放下又离开了,走到门前,又转头道:“那我们就不打扰三位休息了。”

    然后头也不会的离开了,而三个野人一般的人,经历了接近两月的丛林生活,嘴巴早就淡出了个鸟来。

    看到热腾腾的饭菜怎会不冲上前开吃,只是还没夹起菜来就被张艺一爪子打掉了。

    “还有没有一点儿戒心,要是饭菜里有毒怎么办?”边说就将自己头上的银簪子拔了下来,在饭菜里一一的试过,才在衣服上拭了几下插回头上。

    齐雨洛幸亏没看到,要是看到估计会吐死。

    这哪是什么验毒?分明是下毒!也不看看你的银簪子干不干净,就是你那一身失了本色的衣服也脏的够可以了。

    而另一边的蒋中行在张艺等人进来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们的目的,一股狠戾从眼底闪过。

    九王爷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看来上次的警告他一点儿都没有引起注意,接二连三的派人来郑家湾!

    上一次的黑衣人是酸菜引来的,估计司马无涵还不知道酸菜的所有者和他苦心要找的秦雨洛就是一个人。

    而这次就是直接冲齐雨洛来的,不管怎样都不能将他们放走。

    如是想着,一股平时没有的嗜血从眼中闪过,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闯进来!那就别怪我狠心的慢慢的断了你的势力了。

    蒋中行本来想留着司马无涵牵制司马无津,免得他得了天下再回过手来对付古族。

    但是司马无涵屡屡的挑衅,让蒋中行已经不得不出手对付他了。

    悄悄的离开找到暗处的暗卫,用密语传音道:“那三个人是九王爷的人,来此的目的就是小姐。”

    一句话就将其中的关系道明,两个暗卫为了齐雨洛的安危或者为了给自家主人的对手断上几个帮手也会对三人出手。

    少一个制造麻烦的人,对以后的司马无津就是多一份胜利的希望,两个暗卫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会对他们出手。

    三人相视一眼,彼此达成默契,就默默的向着东厢而去。

    张艺和两个江湖人正吃着春芽等然端上来的饭菜,可口的饭菜让三个人差点吞掉自己的舌头。

    可是张艺就是觉得有点而不详的预感,他觉得一定有事要发生一样。

    一边吃一边想,吃得有点儿慢,嗅觉灵敏的武士就道:“快吃啊?这么好吃的饭菜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说完又使劲的往嘴里扒拉了几口饭,而另一个武林人士不说话一直低头大口大口的吃着。

    张艺看着万事不盈于心的两人,道:“我总有不详的预感,觉得有事要发生。”

    刚刚到他们屋外的蒋中行三人,听到这话,停下了动作,以为他有了什么发现,有了警惕。

    低头吃饭的武林人士可能吃了两大碗饭,垫饱了肚子才有空理会张艺一样,含着饭菜的嘴,含含糊糊的道:“你还是吃你的饭吧!别整天疑神疑鬼的了,也不看看你什么身份,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谁会对你下手啊?”

    一句话让本来觉得自己多想的张艺也渐渐的打消了自己的警惕,肯定是自己最近精神高度集中,神经有些过敏了!

    摇摇头,张艺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质了,“吃饭吧!你们说的对,这个荒山野岭的哪来什么危险?”

    晚上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春末的雨已经不像春初那样缠缠绵绵的,而是有了夏季的那样迅疾。

    这场春雨来得正好,刚好可以给种下的各种种子补充水分,使植物有更多的水分生长。

    蒋中行乘着黎明的时候,带着暗卫打了三个人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张艺三人没有太多的警惕很快就被蒋中行等人制服,其中还有一人当场死亡。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有下一整天的趋势,不过这给蒋中行三人更好的时机将三人处理掉。

    留下一个暗卫保护齐雨洛,另外的两人将三个人丢到大青山掩埋了起来。

    蒋中行从张艺的嘴中的到意想中的答案,他们的确是司马无涵的人,而且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将齐雨洛绑回去。

    不用想也知道他的目的,蒋中行望着远处的山林有些烦闷,看来京城的人是盯上了古族的势力了。

    两人从小路避开人回到齐家,雨也渐渐的小了起来,大家都起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农活。

    下雨是农民唯一补觉的时候,否则就要很早的起床,摸黑去地里干活。

    沈、魏两家也是起床看到下着雨才回去睡了个回笼觉,等到都起来的时候,春芽已经在做饭了。

    将家里收拾一遍,牲畜都喂了,看到太阳出来,又要开始忙活了。

    吃过早饭,齐雨洛看太阳非常的大。夏天就是这样,刚刚还在下雨,雨一听就是艳阳天。这时的空气非常好,在中午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彩虹,不过就算是早上也偶尔会遇到。

    天边刚刚晴起来的时候还没有等到吃晚饭,准备收拾一下下地的时候,远处的山林边就出现了一道七色拱桥。

    天气晴朗,地里的油菜也成熟了,就想先将地里的油菜砍了,等到油菜被晒的时候,就可以乘机将收获的麦地全部种上玉米了。

    张艺三人的失踪被蒋中行称他们一早刚刚停雨就离开了。

    春芽等人觉得武林人都不好接触,所以对他们的行踪不感兴趣。

    而齐雨洛在现代被电视剧和武侠小说给灌输得有点神话了武林人士,觉得凡是有点儿功夫的武士都是高来高去,来无影去无踪的,所以对于三人的失踪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带着自己的队伍像田地而去,开始砍油菜去了,肚子要紧,哪里还有功夫去管什么武林人士的行迹啊?

    第九十四章 栽种玉米,打菜籽

    老老少少的出动,二十多亩的油菜也砍了五天才全部的按倒在地。

    期间齐雨洛还是抽空和暗卫去山上的陷阱里收了几回兔子,如今山上的兔子已经不能成为灾害了。

    也发现过几只黑雀拔苗的行为,被暗卫用内劲给打了下来,加上茅草人的安置,终于可以放心山上的苞谷和大豆了。

    沈家的三个妞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奋割草,晚上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去帮她们背回家。

    而魏家的两个孩子,也会跟着做活了,这是齐雨洛乐意见到的。

    两家都是齐家买来种地的奴才,凭什么沈家的三个小妞就要干活,而魏家的两个娃娃就可以玩儿呢?

    将齐家的大门关上,只留下春芽在家里忙活,就全部出动去地里宰油菜了。

    油菜的收获不想麦子和稻谷一样割了就直接弄回家用碾子一压就行,它需要平铺在地里,晒上几个大太阳。

    等到上面的菜籽部分全部干脆才拿了晒垫铺在用锄头弄细铺平的田里,将油菜平平的铺在晒垫里,用连盖使劲的捶打就会将脆了的油菜籽打出来。

    所以宰完油菜有几天的空窗期,齐雨洛就带着大家去地里栽种前段时间没有种完的玉米。

    人多力量大,这不是假话,齐家的男人早就使会了锄头,就是蓝家的兄弟如今挥起锄头也是不再话下。

    均匀的秧窝挖好,种上就快了,女孩子这方面细心,只要教上几遍,在种上几颗基本上都会了。

    三个侍女加上大肚婆齐雨洛,还有沈魏二家的女人,不到三十亩的地也用了两天的功夫。

    沈魏两家的男人早晚还要挑粪水去泼育有秧苗的水田,如今玉米种下,还需要浇粪。

    这也是两个人的工作,山上挖了粪坑可以存粪,平时早晚有空沈魏两家的男人也会捎上几担粪。

    如今就非常的方便了,玉米种上,要等到活起来的时候才浇粪,早前种下的玉米现在浇粪最好。

    沈魏两家的人挑了水和着黏粪到地里,两家的女人就会把兑好的粪一瓢一瓢的浇到玉米苗坑里。

    玉米比较耐旱,所以只需要少少的水分就可以活下来,不过齐家的地本来就不贫瘠,加上种子在空间水里泡过更是非常的容易吸收地里的营养物资。

    只要映上少少的肥料就不会让它们流失掉,只要看早前移栽的玉米苗就知道他们的厉害。

    根部不仅紧紧的抓紧地面,成功的返青,还有长出根须的样子。

    种过玉米的都知道,玉米长得高高的,还密集,有时一阵风出来就会让它们全部倒地。

    倒地的玉米不说颗粒无收,也差不多了,而根系发达的玉米就会紧紧的抓住地面,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这样玉米不仅保证在风雨来临时屹立不倒,就是长出的玉米棒子也比其它的玉米大。

    核大,围着核长的玉米自然就多,这也是丰收的一个因素。

    自然还有其它的因素,比如扬花时期的天气,遇上好的天气,玉米头顶的花产生的粉就会随风抖落到玉米的胡须上,成功的授粉。

    种子必须要成功的授粉才能结出来,而没有授粉的地方就是白色的,或者干脆是秕谷。

    风的成了信使,让两者接触产生反应。

    玉米种下地,又解决了一个问题,自然放心不少,如此才会全力迎击接下来的农忙。

    早前砍到的油菜已经有一周了,这段时间因为偶尔夜间会来一场小雨,都没有泛滥成灾。

    齐雨洛非常的肯定这天气要么在酝酿一场大雨,要么就是要干旱的前奏,农村的经验教训就是,夜夜下夜雨又下得不大的话就是干旱的征兆。

    如此齐雨洛才没有将齐家几块水田先种下秧苗,而是用来储水,等到干旱的时候还有救急的可能。

    收菜籽一般在太阳出来,露水已干,菜籽的壳比较脆的时候开始,几乎都是吃一个早的午饭就开始做活。

    收菜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还需要流很多的汗水,所以准备工作需要充分。

    不必说加盐的茶水,就是含有高蛋白的松花蛋也要准备一些,等到中途饿了就用它垫一下肚子。

    虽然用科学的解释这样对身体不是很好,松花蛋是碱性的,胃里是酸性的,在空腹的时候吃碱性的东西确实对身体有碍。

    不过农民在那个时期也是逼不得已,在那样炎热的天气里,其它的东西拿倒山上估计一会儿就馊了。

    再加上如今的农人字都不识,你还能指望他们理解酸碱性,正确的利用酸碱性来生活?

    吩咐春芽在中途给大家送一次盐水,还要送些馒头和白鸡蛋,然后就在家里收拾。

    齐家离不开人,不像其它人家,把门大打开也没人进去偷,所以春芽还有留在家里看家的意思。

    齐雨洛就是个闲人,只指挥不动手。

    人多,不可能只要一个场子,所以都是几个人同时出手的。

    幸好早就准备了四个连盖,连盖是用斑竹制成的,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

    它用粗大的竹篾一片一片的挨着用结实的绳子编成,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柄,然后链接在一根长长的斑竹上。

    人拿着斑竹一甩,连盖就转一个圈使劲的落到了铺在晒垫里的菜籽上。

    脆脆的菜籽壳一受力就自动的打开,里面圆球状的菜籽就掉落出来。

    等到将整个晒垫都打一遍,就需要翻动油菜杆,同时还要把加在油菜枝上的菜籽壳抖落,有利用翻面后再打。

    两面都被连盖打过才算是打完,然后就需要将油菜的杆子清理出来了。

    早就准备好竹子花成的竹篾铺成距离适宜的形状,把去掉菜籽的油菜杆铺在上面,等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捆成一捆背回家了。

    油菜杆一般都是拿回家烧火的,现代的农民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要那些不值钱又没有多少用的菜籽杆了,都是一把火将它们烧在田里。

    这样做不仅污染空气,还是浪费,只是现代已经不需要那一点儿柴火了,天然气都进了农村,谁还会花大力气去管那点不经烧又一点燃就灰尘乱飞的菜杆子?

    大人一边抖落菜杆子里夹杂的菜壳,而一些半大的孩子就会将田里晒着的油菜拿到晒垫里挨着铺下。

    只是因为油菜被晒得很脆,稍微一用力就会爆开,然后菜籽就会掉落到地里,再也捡不起来。

    所以需要轻拿,却不需要轻放,在晒垫里随便你怎么按都没关系,本来就需要它们掉落的。

    小孩子,给她讲过就会慢慢的适应,何况还是古代生存环境这样艰难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都可以帮大人很多忙了。

    大人在甩连盖的时候,他们就会休息一下,等到下一轮的时候才会继续跑路。

    齐家的人多,同时三个晒垫一起收油菜自然是不需要花多少时间的,只是这个合作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时间磨合。

    就如同现在,蒋中行这个武林高手在一轮的时间里学会甩连盖,不像刚刚开始连盖甩出去变了道不是平平的打到菜籽杆上,而是斜斜的冲向晒垫,勾起几根菜籽杆,把铺平的菜籽弄得乱翻翻的。

    所以千万不要瞧不起农民,干一行专一行,许多农民能干的活很多人未必会,而且有时学都学不会。

    在多次失败之下,武林高手不仅使剑厉害,就是甩连盖也成了高手。

    而蓝家的兄弟对于挥连盖是想都不要想了,这不仅仅是经验的问题,还需要很多的体力。

    一个连盖至少五斤,书生拿一天都觉得累,何况还要高高的拿起来不说,而且熟练的控制,不然就是家具被毁然后时间也耽搁了。

    沈魏两家的男人和蒋中行甩连盖,其余的人在一旁帮忙,不是帮着铺菜籽就是帮着翻面。

    几次的磨合,大家都渐渐的配合默契,甩连盖的人在别人翻面和重新铺菜籽的时候,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这时候一般都是喝水的时候,吸上一口凉凉的茶水觉得太阳晒出来的火气也都下去了不少。

    看到大家铺得差不多了,又自觉的拿起自己的工具,开始新一轮的干活。

    齐家的屋子虽然多,但是也没有地方给这么多的菜籽杆住,所以齐雨洛早就让沈魏两家在齐家外盖了个长长的棚。

    说是棚可能不确切,就是一个竹子绑成的长廊,因地制宜的绑在几棵树之间,横着几根竹子,可以用来靠油菜的柴堆。

    当然长廊还是有盖的,用竹子绑好,在盖上一些稻草,这在农村几乎人人都会的活。

    古代大多农民住得都是茅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到卷我屋上三重茅,估计就是这种茅草。

    茅屋上的草一般都是稻谷的草或者是山上的茅草,所以一般的农人都会盖茅屋,别忘了风的存在会将茅屋破坏,所以每年在秋季稻谷收获之后几乎都要翻盖茅屋,或者是加一些稻草上去,一些地方因为雨水而坏了的茅草也会被替换下来。

    大量的菜籽杆放在外面,不仅是没地方存放,还是出于安全考虑。

    四月的天气已经接近夏季了,而以后会更加的热,天干物燥,防火是非常重要的。

    这时期的房子多是木质结构,一些墙壁都是木头,一旦燃起来哪里还有扑灭的可能?

    将菜籽杆放到外面,要烧的时候才拿一捆进去,非常方便的同时,还将家里给滕了出来!

    你说被偷!生在山林里,还怕没柴烧?只要勤快一些,哪里会没柴火,再说菜籽杆烧起来不结实,除了一开始拿来点火外,真的没什么多大的作用。

    很快第一捆菜籽杆被积累出来了,两个大人将竹蔑慢慢的挪到一边,然后在从菜籽杆的下面穿过去,两个大力士就开始使劲的拉扯,最大限度的将菜籽杆捆紧。

    农村的生活都是需要力气的,没有力气的人想在农村求生活那都是妄想,所以古代落地的书生的日子都过得不是很好,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在农村生存的能力。

    竹篾有许多的竹丝,在大力拉扯的过程中还要非常的小心,一不注意就会将手给割到,没有经验的人恐怕连竹篾都拿不了,更加不要说用竹篾来捆东西了。

    书生和女孩子的手娇嫩,这些活更是干不了的,抓竹篾是有技巧的,它不像绳子(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http://www.xlawen.org/kan/46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