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阅读
着,须行不得快意之事。
一想到虞娘白天时与自己的旖旎风光,周行德突觉得眼睛火热,嘴角微微刺痛。伸手一摸,竟然长了一粒黄豆大的火疙瘩。
他有些吃惊,想不到自己的内火旺盛到这等程度。这固然与这几天天气干燥有关,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这半年实在太老实了,清心寡欲得同和尚一样。和尚每顿青菜豆腐还好,自己天天大鱼大肉,浑身精力没处发泄,额头和背心的青春痘不断生长,今天又被虞娘将心头的火撩拨起来,顿时一发不可收。
“可恶,早知道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腹中火气泻了再说。”
小腹中有邪火腾腾而起,周行德几乎想立即将手中的书扔到一边,然后雇了轿子自回庄子来个梦里花落知多少。
当然,这也不过是想想罢了,父母可就在旁边,就算从这里离开也只能先回爹娘那里,况且这么夜了,也没处雇轿子。
他喝了一口已经冷透心的茶,总算将胸中的yu火压了下去,脑袋也清醒了。
看着旁边堆积如山的史料,周行德突然哑然失笑,喃喃道:“我这是费什么劲啊,就算找到相关史料中所记载的金银矿地址,那是已经开采多年的矿坑,且不说开采了这么多年,资源是否已经枯竭。就算还在开采,肯定也是有主的地儿,我也插不进去。难不成还强抢不成,我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又算得了什么?”
他放在手中的书,在屋中慢慢走起来:“却也是笨了,在这里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么多无用功。其实,我现在要找的就是还没有被人发现的矿山。那么,到现在为直,京师附近还有没被人发现的矿脉吗?对,得好好回忆一下。”
周行德心中一动,猛地想起自己以前在混军史论坛时就看过不少关于明朝银课的帖子。因此时间已经久了,现在却不太记得清,得好好回忆回忆。
那么,京城附近究竟还有没有金银矿呢?
有,肯定会有的。
周行德将目光落到北直隶的地图上,房山,这地方原本就有银矿山,据华泰先前说,以前那座银矿已经枯竭……枯竭……不对啊,不对啊,我怎么记得房山的银矿在明神宗时还在开采,难道说那地方还有其他银矿到现在还没被人发现?
周行德揉了揉太阳||||穴,记忆逐渐清晰起来:明神宗万历二十年人报告阜平、房山等地有银请派官开采,因内阁大臣申时行、王锡爵等反对,未能实施。万历二十四年,万历皇帝才下了决定开采银矿。
对,房山和阜平有银,现在还没被人发现。
周行德振奋起来,房山那边可以着人去探测一下,如果确实可行,马上就可以动手。至于阜平,周行德倒没有想法,那地方位于山西于河北交界处,自己鞭长莫及,就不考虑了。
确定了房山一处显然是不够的,就算那地方还有银矿,产量肯定很小,否则肯定会在历史书上大写特写的。
那么,还得在京城附近另外找几处矿山。
周行德皱起眉头,苦苦地搜索着脑中的记忆。很快,他有想到另外一处:昌平下庄锰银矿。
当然,要开采昌平的锰银矿有些麻烦。首先锰银分离就是一大技术难题,不过,就算锰可是好东西,值得一试。
银、锰伴生是一个问题,不过,据周行德的记忆,那地方的银产量好象还真不怎么地,要想获得稳定的收入,先期投入巨大,就暂时不考虑了。
如今,周行德只想尽快找到一个富矿山,挖出来就能提炼的那种。
想了想,周行德又想起一个地方:承德丰宁银矿。
丰宁离北京没多远距离,骑快马也就两日路程,倒能照应得到。还有,那座银矿的具体地址,周行德也知道,很好找,不用费事去勘探。况且,丰宁银矿虽然是贫矿,可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开采,说明储量很多,值得长期投资。
确实了这三处地方,周行德开心起来。
实际上,中国本就是个缺银的国家,银矿石品位很低。高品位的矿山都在云南、江西、福建、浙江,具体地点周行德也知道,可惜,就目前来说,还插不上手,除非有一天自己能够混到一品大员的地位才有可能。
其实,就这三座银矿,短期内周行德也没想过一开初就能挖出个金山银山来。这事得慢慢来,一年有个几千上万两收入就算不错了,就当是给子孙后代留一条源源不绝的财路好了。
“对了,中国的银矿品位不高,大多于铁、铜、锰等伴生,咳,我也是笨了。”周行德一拍脑袋:“就算铜矿和铁矿也是钱啊”
想到这里,周行德开心起来,将华泰给自己的地图一卷,大笑着就大步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深夜,雪还在落,今年的冬天真是冷得厉害。
“大人要走了?”
“回去了。”
“我醉欲眠君且去,不送。”对面屋中,华泰将套靠在美妾的腿上,潇洒地朝周行德挥了挥袖子,一派名士范儿。。.。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元正日(一)
大年初一,元正日,慈庆宫。
京城这个年自然过得热闹。
如今永乐朝已经进入第二十一个年头,随着大运河的疏浚,南北航运算是彻底打通,漕运的舒畅刺激了京师的繁华,到如今,九门之内虽然比不上应天府的花红酒绿,却别有一种肃穆严整的开阔气象。
寻常百姓家到了这一日什么也不用干,阖家团圆,坐在一起吃吃酒说说话,享受难得的安宁富足。更有家风不严的人户,更是全家老小聚在一起耍钱,打打叶子,扔扔色子。各有各的过法,各有各的快活。
可天家却与常人不同,没法享受这种难得的家庭气氛。
按照程序,一大早天子就会在乾宁宫坐朝,接受文武官僚系统的贺表,然后赐宴。
过程昂杂繁复,乃是一件极费精力的事情。若要全套做完,估计要到夜里。
皇帝本就龙马精神,至于朝中的几个大臣,如张辅者,更是矍铄。金幼孜看起来瘦,却最喜这种大场面,一天到头都是眼冒晶光。杨荣正当壮年,而吕震则始终在一边假寐。
吕震德高望众,皇帝也由着他,反正他也是个摆设。
倒是太子首先顶不住了。
他本就是跛子,又胖得走路都喘气。人虽胖,精力却不旺盛,先是在殿中坐了一个上午,然后又转去其他地方,然后又代替皇帝赐宴,讲话什么的,一个流程下来。饭没顾得吃上两口,只觉得心中一阵阵发慌,眼前阵阵发黑。
若是周行德在他身边,自然知道太子这是低血糖的征兆。储君本就有严重的糖尿病,饿不得,可也不能吃太好,需要慢慢将养。
可身为储君,总不可能放着眼前着一大摊子不管,自己顾自吃东西吧?
虽然也知道眼前这一切不过是应个景儿,努力营造一个君臣和睦,国泰民安的表象,太子在这里也不过是当个摆设而已。
但他也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在审视自己是否是个称职的储君,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其中,最明亮的一双来自父皇。
由不得太子不打叠起精神,由不得他不极力保持着谦虚和蔼的储君模样。这其中的度要拿捏到恰到好处,过了则招人之忌,若做得不到位,则不称职。
一整天下来,太子再也经受不住,耳朵里“嗡”一声,身体就偏到一边。
若不是身边的小太监眼明手快,还真要出个大丑。
见太子实在坚持不住,皇帝开恩,留太孙在这里主持,让他自回东宫休歇。
好不容易从这场议事中逃脱,太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太监抬回慈庆宫的,这一路长得吓人,这日脚漫长得让他苦不堪言。
回到东宫,一口气喝了两碗银耳莲子羹,他才觉得心中不再发慌,可精神依旧萎靡。
恹恹地躺在胡床上,手捧着铜炉百无聊赖地看着外面的落雪,想起先前父皇送自己出去时说的那句话,他心中突然有些恐慌。
当时,皇帝显然是一脸的不屑:“太子身体怕是不成的,寻常百姓家养儿防老,你是指望不上了。朱家龙子龙孙中,也就老三和太孙朕看得心中喜欢。”
当时太子脑中就炸了,皇帝身边的赵王更是得意得都快飞上天去。
不得不承认,父皇根本就看不上我,若不是礼制摆在那里,若不是要防备天下悠悠众口,本宫这个太子位早就被人顶了。
太子无力地叹息着,这个时候若有杨士奇和解学士他们在身边就好了。
可杨学士还关在北衙,而解缙……只怕连骨头都烂了。
一想起解缙的死,太子心中一片悲凉。
看来,皇帝心目中对本宫已有成见,尤其是山西一案事发后更是诸多猜忌。陛下肯定会认为:你已经是太子了,将来天下都是你的,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你究竟是干什么?
这可是东宫的短处,若不妥善解决,将不可收拾。
正颓丧间,就有太监来报二皇孙的夫人秦氏过来请太子过去用饭。
“不去了,本宫身子不好,吃不下去”太子一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次子,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烦躁,连连挥手。
小太监:“是,奴婢这就去回。”就低头要退出去。
“等等……让她进来吧。”太子心中突然一动,往日间自己用膳都是太子妃来请的,今日却是秦氏,难道她有话要说。
毕竟,秦学政是她父亲,出了这么大一件事,她这个做女儿的关心也是假话。可这个秦氏却也乖觉,从来不在自己面前提起这件事,却是个识大体之人。
太子心中不忍,总觉得对这个儿媳妇有些愧疚。
“……殿下,若真不用膳也罢,迟些儿也好。上次周行德大人着人进的方子可有疗效,其中一味银杏叶倒也对症,可否让下面的奴婢们煎一副……我这就给殿下般锦墩皮垫过来,周大人说每日左右要踩上几百下才有作用……”秦氏小声地说着话。
可太子心思混沌,却没听进去,精神也死活集中不到一处。
“……殿下,二皇孙……”
一听秦氏提起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太子长叹一声:“他又怎么了?”
听到太子文字,秦氏沉默片刻,然后一咬牙,道:“前阵子,就是二皇孙同殿下去瀛台那次……”
听到瀛台二字,太子心中一凛,眼睛终于落到这个长相普通的媳妇身上,问:“怎么了?”
秦氏眼圈突然一红:“二皇孙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一个人躲在屋中长吁短叹,默默流泪。”
“他长吁短叹,还默默流泪?”太子差点气得笑出声来,自家儿子自家清楚,那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他想干什么?”
秦氏:“妾身也觉得奇怪,问了半天,二皇孙才说,他见瀛台那边破破烂烂的,四下透风,这么冷的天,皇爷爷住在里面不冷吗,若冻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好。一想到这里,二皇孙禁不住悲从中来,悄悄哭了好几天。”
“谁说不是呢?”太子也是眼眶一热,长叹:“父皇这些年一意对鞑靼用兵,却苦了自己,本宫这个做儿子的看在眼里,心中难道就不痛?可叹国库已经空虚,再拿不出钱来……我这个做儿臣的,真是不孝啊”
说到动情处,一颗眼泪滚落下来,骇得旁边侍侯的太监都是战战兢兢。
太子痛苦地将眼睛闭上了。
秦氏也忍不住流下眼泪,哽咽道:“太子有这份孝心,天子肯定是知道啊。妾也是皇家的人,见二皇孙难过成那样,心中也是不落忍。就同二皇孙商量了妥当,有意将娘家的陪嫁献给天子,给皇爷爷修院子。”
太子也没睁开眼睛,叹息道:“痴儿,你能有多少陪嫁,要想修好瀛台,没一二十万两白银……啊”
他低呼一声,猛地直起身来,瞪大眼睛看着秦氏,声音竟带着一丝颤抖:“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二皇孙的意思?”
“禀殿下,我与二皇孙夫妻本是一体,自然是二皇孙的意思。”秦氏落落大方地跪了下去:“还请殿下不要驳了二皇孙的这一片孝心。”
“起来,起来”太子一脸的激动,忍不住欣慰地笑了起来:“瞻埈他……总算是长大了”
他立即点头让太监给自己穿上鞋子,艰难地朝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下令:“把太子妃和二皇孙都叫到一起,本宫觉得饿了。别的人家谁不合家团圆,我家今天还没有吃过团年饭年。虽然太孙不在,可将太孙妃也叫过来,大家热闹热闹,哈哈,本宫想吃点好的,送些大油大荤的酒食过来。”
……
吃过完饭,在二皇孙朱瞻埈的房间里。
秦氏跪在朱瞻埈的身前,一脸平静地看着暴怒的丈夫。
“谁叫你自作主张的?”朱瞻埈赤红着眼大叫。
秦氏:“小声点,小声点,别叫父亲殿下听到?”
“听到了又怎么样,你做都做了,还不许人知道?”朱二一脚踢中秦氏的小腹,不管怎么说,他的声音还是小了下去。
秦氏闷哼一声扑倒在地能够,一张脸疼得都扭曲了,额头上全是冷汗。
朱二正要扑上去再打。
“等等”秦氏抽了一口冷气,伸手止住丈夫。
“怎么了?”
“别打脸,否则殿下问起须不好解释,还有……”秦氏慢慢站起来,掏出一张手绢好整以暇地折成一个小长条,咬在口中:“来吧”
朱二倒是楞住了:“你这是做什么?”
“我怕我等下忍不住会叫出声来。”
“你……”朱二倒像是被妻子的镇定给吓住了,一连退了几步,颓废地坐在椅子上:“你……你倒是会做人……”
秦氏凄然一笑:“在这宫中整日里都是刀光过去剑影过来,若不懂得做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朱二突然低声哭起来:“二十万两银子啊,就这么一句话就送了出去。本打算拿这钱来有所作为的……我不想跟别的王爷那样被人当猪养啊……我不想当废物啊……为了这钱,泰山大人进去了……我对不起你啊……”
秦氏走上前去,爱怜地抱着丈夫的头,眼泪也不住滴落:“好了,好了,再没有比这更圆满的结局了。”。.。
第一百五十章 元正日(二)
皇宫之中历来都是世间最复杂的所在。身为天子,却寻不到普通人家那种平常的快乐。所谓亲情也好,团年夜也好,都被严格的礼制所限制。
可永乐皇帝是何许人物,又怎么会将那些条条框框放在眼中。他心脏虽然不好,但精神却比一众哈欠连天的皇族们好太多了。
天子赐宴已经散场,天子并没让赵王和太孙离开,而是留在自己身边。
他也想享受一下这难得的三代同堂。
可惜,皇家毕竟是皇家,有些事情并不像永乐皇帝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马云将一大叠折子抱进精舍中,低声问:“万岁爷,这折子你还看吗?”
太孙连连摆手,小声道:“皇爷爷已经累了,就不看了。”
“等等。”皇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今日事今日毕,若遇到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到后天,还成的了什么事?”
马云为难地摆了摆头,将折子放在御案上,侍立在一旁。
太孙和赵王因为没有听到皇帝叫自己退下的话,也都屏息立在旁边。
“……河南大雪,冬小麦减产已成定局,地方官员请求朝廷拨款赈济。人说瑞雪兆丰年,今冬的雪大得紧,朕心中却也欢喜,却不想是如此情形……黄河漳德段堤防年久失修,请求朝廷拨款维护,朕记得去年就决过一道口子,冲了三个县的土地,看来不整治是不成的了。都是向朕伸手要钱的……”
皇帝一边看着折子,一边揉着太阳||||穴,淡淡地念给儿孙听。
太孙和赵王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说这些,都不敢插嘴。
半晌,皇帝才叹息一声将折子放下,缓缓问道:“太孙,去年彰德的河道是你经手的吧,你说说那里的情形。朕让太子监国,这些政务上的事情却不怎么留心,已经记不得了。”
太孙朱瞻基,心中一震,斟酌着语气说:“是听父亲殿下说过这事,决口之时,朝廷也拨过款子。可惜那笔款子大多用在赈济灾民身上,河防上自来就是个吃钱的窟窿,再多银子也不够填。”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问自己,确实,父亲殿下身子不好,在京城监国时,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也有意让自己过问国政。
皇帝突然问起这事,难道说……皇帝已经对自己以太孙身份参与政务有所不满?
太孙心中有为些微微吃惊,可表面上还是一脸的平静。
果然,赵王也意识到这一边,嘴角不为人知地微微一翘。
“哦,这么说来,如果今年凌汛一起,那三县还是会淹的了?”皇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河防工程实在浩大,若要彻底整治,没有几百万两银子,十年工夫办不下来。可如今国库已经空虚,别说一百万两,就算是十万两也拿不出来。况且,马上就要对鞑靼用兵,这才是压倒一切的军国大事,其他都要为这次军事行动让路。
赵王感觉到皇帝的不满,心中更是大快,忍不住插嘴道:“父皇,淹肯定是会淹的,没有侥幸,你老人家可要做最坏的打算啊”
太孙还是一副平心静气的模样:“禀皇爷,未必能淹。”
“未必能淹?”皇帝提起了精神:“怎么说?”
太孙道:“其实,那段河堤去年决口后,三县的知县都已招募过民夫用土重新整治过,未必不能扛上两年。”
“夯土垒就?”赵王忍不住一笑:“太孙,未必二字别人说得,你可不能说。黄河一决口,那就是生灵涂炭,若真有事,谁能负责?这修筑河堤吧,还是条石靠得住些。”
太孙也知道这是三叔在同自己抬杠,淡淡道:“赵王这话也不对,黄河绵延万里,若都用条石筑坝,可能吗?”
赵王轻笑:“可凌汛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关难道就靠空口白话就能顺利度过?”
太孙:“赵王,若我说没有凌汛呢?”
赵王嗤一声:“怎么可能,我在彰德住了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清楚,又有哪一年逃得过去?”
皇帝却定睛看着太孙,声音柔和地说:“你说说。”
太孙侃侃而言道:“皇爷爷,孙儿这段时间翻阅宫中所藏的水文史料,却有一个发现。这凌汛吧说起来很简单,那是因为黄河上游的积冰先于下游融化,激流推动浮冰,撞坏堤坝。若是上游的冰迟于下游融化,倒也不用害怕。我推断,今年黄河下游的冰肯定会先一步融解。”
皇帝猛地睁开眼睛:“咦,你倒留心了。”
赵王见皇帝来了精神,不甘心太孙得了天子重视,反哼了一声:“太孙,你又不是神仙,这气候上的事情可说不准。”
皇帝点点头:“也是这个道理/”
太孙又道:“不知皇爷爷发现没有,这天气如果一入冬就开始冷,开春后反热得快。若是一开始就是暖冬,初春时节却冷得厉害。最近山、陕一带都报干旱,且说已经许久没下雪了,乃是难得一见的暖冬。如此一来,山、陕那边的黄河解冻肯定比下游晚。”
“好,朕倒忘记这一点了。”皇帝猛地站起来,用手拍着太孙的肩膀:“所谓留意之处是学问,你很不错,真乃吾家之千里驹也”
听到皇帝的夸奖,赵王脸微变,倒是太孙还是一脸波澜不惊:“皇爷爷,孙儿本不是个聪明人,只不过平日间有意多看多问多想罢了。”
“哈哈,好一个多看多问多想”皇帝欣慰地大笑起来:“其实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天纵英才的,无非是比普通人多些细心和恒心罢了。太孙,河堤的事情算是就这么着了,朝廷也可免了一大笔开支,朕心甚慰。不过,朕且问你,那三县自从被冲之后,土地皆被黄沙掩埋,百姓没有了营生,又当如何?”
永乐皇帝现在是越看朱瞻基越是顺眼,心中暗自点头:太子是不成的,可却为朕生了个好孙儿。此子做事细心周密不说,为人也沉稳,却是个人才。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太子怎么就那么不堪呢?
见皇帝对太孙青眼有加,赵王心中不禁一紧。
好在太子毕竟年纪小,又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对于实务却不在行。
听天子问起,太孙也没有一个好的法子,只得斟酌语气,回答道:“禀皇爷,孙儿以为,黄河黄沙已将三县土地彻底掩埋,已无半分地力可言。要想长出庄稼来,怎么着也须蓄养两到三年的肥力,只能靠国家赈济了。实在不行,先迁移一部分人口。”
皇帝也觉得有些烦恼:“也只能这么办了。”
赵王心中冷笑:小屁孩果然是小屁孩,你又懂得什么?
这一冷笑虽然隐蔽,却逃不过皇帝的眼睛。永乐皇帝将目光落到赵王身上:“赵王好象有不同意见,你封地在彰德,你来说说。”
赵王被皇帝雪亮的目光看得心中一跳,忙整色,规矩地回答:“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太孙对地方上的农桑什么的还缺乏了解,有些事并不是翻翻书那么简单。先说赈济吧,朝廷又从哪里弄那么多钱出来,三个县,那可是十万户人家,全赈济,开玩笑。还有,迁移人口更是断不可行。如今,我朝开国百年,已是一等一的繁华,好地方可都是人丁兴旺得紧,难不成还迁这三县人口去与他们争地?移民实边吧,那可都是蛮慌之地,仔细激起民变。当年,太祖爷爷何等英明神武之人,迁移百姓充实边防时,任免不得民怨沸腾。这事可做不得。”
太孙怎么说也是个年轻人,被赵王这一通数落,心中微怒。可他深吸一口气之后立即平静下来,朝赵王深深一揖:“还请教三叔。”
皇帝也觉得赵王说地有理:“总不可能不管百姓死活吧?”
“其实这事也简单,可在泥沙地上种麻呀”赵王更是得意:“那东西不择地的,如今父皇不是要对鞑靼用兵吗,不管是军中帐篷还是被服都是海量之数,可尽数从灾民手中收购,如此,也能让百姓有一条活路。种上几年麻之后,土地有了肥力,自可改种粮食。”
皇帝低头想了想,一拍大腿:“妙,老三这个主意好,也不枉你在封地呆的这几年。哈哈,朕还真没想到你却有这样的才干。”说话中,皇帝眼睛大亮。
赵王得意地几乎要飘起来,故意装出随意的模样:“儿臣是父皇的儿子,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父皇乃是尧舜之君,儿臣再怎么笨也能继承父皇几分英才不是。”
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一脸的慈爱,连连拍着赵王的肩膀:“你倒会哄人开心。”
太孙神色有些黯然下去,随即又振作起了精神。
赵王大概是有些得意忘形了:“说起太祖爷爷当年移民山西实边一事,儿臣倒想起秦学政来,这个贼子好象已经下到天牢里了吧。国法如山,断断容他不得。”
这一句话石破天惊,不但太孙猛地看过来,连一边侍立的马云也是身上一颤。
皇帝的脸色难看起来,冷冷道:“你觉得呢?”。.。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正日(三)
山西秦学政一案乃是太子一系的把柄,这一点赵王心里跟明镜一样。
秦学政主政山西,二十万两白银的赈济款不知去向不说,还死了一任知府,桩桩件件都直指东宫。这么大一团火,用纸可是包不住的,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
如今,秦学政是被下到诏狱里了,可朝廷表明上却只办了他一个贪腐之罪。问题是,秦学政是怎么贪污的,又贪污了多少银子却没有一个定论。秦家是被查抄了,可笑话的是,居然只抄了几百两银,一个封疆大吏却只有几百两银子的家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王这次费了老鼻子劲进了京城,就没打算离开。储君之位谁不动心,太子懦弱无能好象也不得父皇欢心,倒是可以争一争的,只要将秦学政这件事翻出来做做文章,虽说不至于彻底打倒大哥,却也能在父皇心目中种下对东宫不信任的种子。
从这一点来说,赵王看似得意忘形的这一问其实蕴涵着险恶用心。
只是他没想到皇帝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表情如此难看。
不觉得一呆,有些口吃:“儿臣……儿臣认为……这、这、这事拖得时间长了些……如此拖延下去,只怕百官不安,民心背离……儿臣……”
“别说了。”皇帝低喝一声打断了赵王的话,眉毛拧成了一团。
见皇帝对赵王如此态度,太孙和马云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嘲讽:这个赵王真是人蠢无药可医。
太孙心中更是冷笑:三叔啊三叔,的确,秦学政一案是我二弟干的邋遢事,东宫也因为这事都有些抬不起头来。如果换成往常,这事还真要在朝廷中掀起千层大浪。可此一时彼一时也,你也不看看如今的形势。皇爷爷如今是一心北征鞑靼,对于其他事情却不怎么放在心上。此次征讨阿鲁台,一来一回至少大半年,京城这边需要太子监国主政。太子温厚,在文官系统中颇有威望,而大军北伐,无论是粮秣被服,还是军械供给,都需要文官集团竭力维持。如果父亲殿下倒了,换别人,压得住文官们吗?三叔你行吗?别说是你,当初二叔汉王在京城的时候,以他在战场上打下的赫赫威名,不也拿文官们没辙?
况且,这次皇爷爷御驾亲征,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局面,不想再惹出风波拖延行程。
这军事上的事,你可是内行,一年中也只有秋后那两个月适合用兵,错过了只能再等一年,皇爷爷是个急性子,他愿意等吗?
……
赵王被皇帝这一声呵斥,惊得身子一颤,反倒是豁出去了:“儿臣这也是为朝廷着想,如今秦学政关在北衙,总得有个说法啊,不可能就这么关一辈子,以至人心不稳。”
皇帝倒有些犹豫,实际上他也没想好怎么处置秦学政,与其让他在外面惹得风起云动,还不如先抓起来再说。可正如赵王所说,此人毕竟是封疆大吏,若不给个确切的说法,还真要让人心乱起来。他可是东宫的人,若不尽快处置,乃是对太子威信的一次重大打击。东宫之位不稳,夺嫡之事再起,对北征也是一种掣肘。
他在屋中走了几步:“赵王,你的意思是?”
赵王见父皇被自己的话所打动,来了精神,道:“父皇,这种贼子是定然饶不得的。不过,我大明自有律法,得依《大明律》办理才能让百官心服。儿臣认为,应该会同三法司会审此案。”
所谓三法司就是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慎刑,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则实施监督和最终审决。三法司相互牵制监督,以保证案件审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很有些后世司法制度的味道。
正要类比,刑部相当于后世的法院,大理寺有些检察院的味道,至于都察院则是政法委,当然,没政法委那么厉害,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监督部门。
赵王这席话一说出口,太孙和马云都是一呆,面上立即失去了血色。
这个赵王是居了心要将这件事闹大,三法司中,刑部和大理寺还好说,都察院的御使们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断案讲究人证、物证、旁证。秦学政只要一上公堂,这些证据都要翻箱倒柜全部翻出来过一遍,如此,那二十万两赈济款的去向想不交代也不行了。
皇帝听到这话,心脏又开始忽快忽慢地跳起来,身体一晃,手搭在马云肩上。
赵王眼尖,忙扶住皇帝:“父皇。”
皇帝深深地着赵王,好象要将自己这个儿子看穿一样。
在这种凌厉的目光下,赵王背心没由来地沁出一层冷汗来。
皇帝深吸了几口气,才让自己的心跳节奏恢复正常,淡淡道:“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刚开年,朝中大事小情繁杂,无论是今年的财政开销计划还是筹措军费都需一些时日。秦学政的事往后拖拖吧,赵王你看这样可好?”
赵王虽然也是个聪明的人,可怎么比得上太孙,听皇帝这么说,脸上有些失望。
倒是太孙和马云都是微带喜色。
太孙心中冷笑:二叔,你还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吧。皇爷爷最讨厌藩王干政,刚才说这些话,其实也就是一家三代拉家常,你偏偏要往军国大政上扯,还死咬着东宫不放,却不知道已经犯了天子的大忌。我毕竟是太孙,有些话听得说得,二叔你却不行。
皇帝又问太孙:“秦学政的事情你有什么意见。”这可是自己未来的继承人,不妨听听他的看法。
太孙:“此人贪污**,深负君恩,当斩。”
这一句话说得平静,却石破天惊。连赵王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直以来在他的心目中,太孙也就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却不想有如此狠辣手段,以前倒是小看他了。
太孙继续娓娓道来:“此人在山西任上腐化堕落,当斩立决,以正朝纲民心。此事也不用通过三法司,天子自可乾纲独断。”
皇帝点点头,感觉有些疲倦,此事拖延得实在太久,也该是时候了结首尾了:“秦学政此獠也真厚脸皮,居然还好意思苟活人间,朕都替他脸红。”
赵王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他并不想要秦学政的命。此人活着可比死了更有价值,可太孙居然一句话就将这桩大案快刀斩乱麻地了结了。太孙……可比大哥厉害多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娃娃,有如此心性手段……
赵王心中突然对自己这个侄子有些畏惧起来。。.。
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间(一)
大年初二。(成都小说网:手打)
昨天因为在华泰那里查阅资料睡得迟,加上老爹又是个见不得人懒惰的老军人。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周行德就被老爷子的大嗓门给吼醒了。
昨天那一觉睡得还成,就是……梦遗了。
因为实在太累,当时也没管。炕烧得热,醒来之后,裤子上面硬硬的一块,让周行德甚是尴尬。没办法,睡让自己昨天夜里梦见女人了呢?
先是虞娘的身体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正恶虎扑食般地按上去,身体下面的虞娘却“扑哧!””一笑,喝骂道:“贼秃,这此日子你躲哪里去了?。”
周行德停了下来,定睛看去,却是三姐。
这一惊非同小可,顿时一泻千里。
往日间周行德的衣服裤子都是虞娘帮洗的,现在她又不在城中,总不可能让周山帮忙吧。以那小子的大嘴巴,非嚷嚷得满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不可。
周行德自然不敢,将裤子胡乱地塞在褥子下面,换了条干净的,再抬头看出去,外面的天还未完全亮开,就记起今天要陪虞娘去英国公府。
就想出城去接虞娘,现在时辰还早,或许还有时间完成昨天没有完成的事情。可转念一想,虞娘满脑子封建礼制,白日行房那种事情她肯定是不会干的。现在过去也太早了些,干脆去城中其他地方混混,等下午再过去。
那么,干什么好呢?
去张鹤那里,不。
周行德摆了摆头,那家伙就是迂夫子,去了又要闹得不愉快,何必巴巴儿赶过去自讨没趣。
对了,要不回刑部东城大狱看看,自己现在还挂着一个司狱的职位,这最后一班岗位还得站好”已经好几天没过去了,说起来也不合适。
再说,王中元那小子自己还要派上大用场,是时候找他聊聊了。虞娘的后母有意卖钦天监王成的好,要求到我周行德头上来。
本来,咱也不认识虞娘那个后妈,依她对虞娘的刻毒,鬼才理她呢!
可看虞娘的意思,怎么着她也是自己名义上母亲”张索也是她的亲弟弟,这个亲情还是要认的。
既然这样,周行德看在虞娘的面子上,就不能不帮这个忙。
想到这里,周行德立即站起身来”胡乱州弃洗一番,同父母告别,就逍逍遥遥地走到了东城监狱。
好几天没来监狱,周行德一到,里面轰动了,到处都是牢子们的叫声:“大人来了,周大老爷来了!””
委士弟那张谄媚的笑脸更是灿烂得要挤成一团,甚至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大人,你老人家可算是来了,卑职好几天没见着你”心中实在挂念。今日一见,真是真是…”,”说着就不停擦着眼角。
“这么大反应,不至于吧?”,周行德有些吃惊:“委士弟,你(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
一想到虞娘白天时与自己的旖旎风光,周行德突觉得眼睛火热,嘴角微微刺痛。伸手一摸,竟然长了一粒黄豆大的火疙瘩。
他有些吃惊,想不到自己的内火旺盛到这等程度。这固然与这几天天气干燥有关,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这半年实在太老实了,清心寡欲得同和尚一样。和尚每顿青菜豆腐还好,自己天天大鱼大肉,浑身精力没处发泄,额头和背心的青春痘不断生长,今天又被虞娘将心头的火撩拨起来,顿时一发不可收。
“可恶,早知道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腹中火气泻了再说。”
小腹中有邪火腾腾而起,周行德几乎想立即将手中的书扔到一边,然后雇了轿子自回庄子来个梦里花落知多少。
当然,这也不过是想想罢了,父母可就在旁边,就算从这里离开也只能先回爹娘那里,况且这么夜了,也没处雇轿子。
他喝了一口已经冷透心的茶,总算将胸中的yu火压了下去,脑袋也清醒了。
看着旁边堆积如山的史料,周行德突然哑然失笑,喃喃道:“我这是费什么劲啊,就算找到相关史料中所记载的金银矿地址,那是已经开采多年的矿坑,且不说开采了这么多年,资源是否已经枯竭。就算还在开采,肯定也是有主的地儿,我也插不进去。难不成还强抢不成,我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又算得了什么?”
他放在手中的书,在屋中慢慢走起来:“却也是笨了,在这里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么多无用功。其实,我现在要找的就是还没有被人发现的矿山。那么,到现在为直,京师附近还有没被人发现的矿脉吗?对,得好好回忆一下。”
周行德心中一动,猛地想起自己以前在混军史论坛时就看过不少关于明朝银课的帖子。因此时间已经久了,现在却不太记得清,得好好回忆回忆。
那么,京城附近究竟还有没有金银矿呢?
有,肯定会有的。
周行德将目光落到北直隶的地图上,房山,这地方原本就有银矿山,据华泰先前说,以前那座银矿已经枯竭……枯竭……不对啊,不对啊,我怎么记得房山的银矿在明神宗时还在开采,难道说那地方还有其他银矿到现在还没被人发现?
周行德揉了揉太阳||||穴,记忆逐渐清晰起来:明神宗万历二十年人报告阜平、房山等地有银请派官开采,因内阁大臣申时行、王锡爵等反对,未能实施。万历二十四年,万历皇帝才下了决定开采银矿。
对,房山和阜平有银,现在还没被人发现。
周行德振奋起来,房山那边可以着人去探测一下,如果确实可行,马上就可以动手。至于阜平,周行德倒没有想法,那地方位于山西于河北交界处,自己鞭长莫及,就不考虑了。
确定了房山一处显然是不够的,就算那地方还有银矿,产量肯定很小,否则肯定会在历史书上大写特写的。
那么,还得在京城附近另外找几处矿山。
周行德皱起眉头,苦苦地搜索着脑中的记忆。很快,他有想到另外一处:昌平下庄锰银矿。
当然,要开采昌平的锰银矿有些麻烦。首先锰银分离就是一大技术难题,不过,就算锰可是好东西,值得一试。
银、锰伴生是一个问题,不过,据周行德的记忆,那地方的银产量好象还真不怎么地,要想获得稳定的收入,先期投入巨大,就暂时不考虑了。
如今,周行德只想尽快找到一个富矿山,挖出来就能提炼的那种。
想了想,周行德又想起一个地方:承德丰宁银矿。
丰宁离北京没多远距离,骑快马也就两日路程,倒能照应得到。还有,那座银矿的具体地址,周行德也知道,很好找,不用费事去勘探。况且,丰宁银矿虽然是贫矿,可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开采,说明储量很多,值得长期投资。
确实了这三处地方,周行德开心起来。
实际上,中国本就是个缺银的国家,银矿石品位很低。高品位的矿山都在云南、江西、福建、浙江,具体地点周行德也知道,可惜,就目前来说,还插不上手,除非有一天自己能够混到一品大员的地位才有可能。
其实,就这三座银矿,短期内周行德也没想过一开初就能挖出个金山银山来。这事得慢慢来,一年有个几千上万两收入就算不错了,就当是给子孙后代留一条源源不绝的财路好了。
“对了,中国的银矿品位不高,大多于铁、铜、锰等伴生,咳,我也是笨了。”周行德一拍脑袋:“就算铜矿和铁矿也是钱啊”
想到这里,周行德开心起来,将华泰给自己的地图一卷,大笑着就大步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深夜,雪还在落,今年的冬天真是冷得厉害。
“大人要走了?”
“回去了。”
“我醉欲眠君且去,不送。”对面屋中,华泰将套靠在美妾的腿上,潇洒地朝周行德挥了挥袖子,一派名士范儿。。.。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元正日(一)
大年初一,元正日,慈庆宫。
京城这个年自然过得热闹。
如今永乐朝已经进入第二十一个年头,随着大运河的疏浚,南北航运算是彻底打通,漕运的舒畅刺激了京师的繁华,到如今,九门之内虽然比不上应天府的花红酒绿,却别有一种肃穆严整的开阔气象。
寻常百姓家到了这一日什么也不用干,阖家团圆,坐在一起吃吃酒说说话,享受难得的安宁富足。更有家风不严的人户,更是全家老小聚在一起耍钱,打打叶子,扔扔色子。各有各的过法,各有各的快活。
可天家却与常人不同,没法享受这种难得的家庭气氛。
按照程序,一大早天子就会在乾宁宫坐朝,接受文武官僚系统的贺表,然后赐宴。
过程昂杂繁复,乃是一件极费精力的事情。若要全套做完,估计要到夜里。
皇帝本就龙马精神,至于朝中的几个大臣,如张辅者,更是矍铄。金幼孜看起来瘦,却最喜这种大场面,一天到头都是眼冒晶光。杨荣正当壮年,而吕震则始终在一边假寐。
吕震德高望众,皇帝也由着他,反正他也是个摆设。
倒是太子首先顶不住了。
他本就是跛子,又胖得走路都喘气。人虽胖,精力却不旺盛,先是在殿中坐了一个上午,然后又转去其他地方,然后又代替皇帝赐宴,讲话什么的,一个流程下来。饭没顾得吃上两口,只觉得心中一阵阵发慌,眼前阵阵发黑。
若是周行德在他身边,自然知道太子这是低血糖的征兆。储君本就有严重的糖尿病,饿不得,可也不能吃太好,需要慢慢将养。
可身为储君,总不可能放着眼前着一大摊子不管,自己顾自吃东西吧?
虽然也知道眼前这一切不过是应个景儿,努力营造一个君臣和睦,国泰民安的表象,太子在这里也不过是当个摆设而已。
但他也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在审视自己是否是个称职的储君,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其中,最明亮的一双来自父皇。
由不得太子不打叠起精神,由不得他不极力保持着谦虚和蔼的储君模样。这其中的度要拿捏到恰到好处,过了则招人之忌,若做得不到位,则不称职。
一整天下来,太子再也经受不住,耳朵里“嗡”一声,身体就偏到一边。
若不是身边的小太监眼明手快,还真要出个大丑。
见太子实在坚持不住,皇帝开恩,留太孙在这里主持,让他自回东宫休歇。
好不容易从这场议事中逃脱,太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太监抬回慈庆宫的,这一路长得吓人,这日脚漫长得让他苦不堪言。
回到东宫,一口气喝了两碗银耳莲子羹,他才觉得心中不再发慌,可精神依旧萎靡。
恹恹地躺在胡床上,手捧着铜炉百无聊赖地看着外面的落雪,想起先前父皇送自己出去时说的那句话,他心中突然有些恐慌。
当时,皇帝显然是一脸的不屑:“太子身体怕是不成的,寻常百姓家养儿防老,你是指望不上了。朱家龙子龙孙中,也就老三和太孙朕看得心中喜欢。”
当时太子脑中就炸了,皇帝身边的赵王更是得意得都快飞上天去。
不得不承认,父皇根本就看不上我,若不是礼制摆在那里,若不是要防备天下悠悠众口,本宫这个太子位早就被人顶了。
太子无力地叹息着,这个时候若有杨士奇和解学士他们在身边就好了。
可杨学士还关在北衙,而解缙……只怕连骨头都烂了。
一想起解缙的死,太子心中一片悲凉。
看来,皇帝心目中对本宫已有成见,尤其是山西一案事发后更是诸多猜忌。陛下肯定会认为:你已经是太子了,将来天下都是你的,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你究竟是干什么?
这可是东宫的短处,若不妥善解决,将不可收拾。
正颓丧间,就有太监来报二皇孙的夫人秦氏过来请太子过去用饭。
“不去了,本宫身子不好,吃不下去”太子一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次子,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烦躁,连连挥手。
小太监:“是,奴婢这就去回。”就低头要退出去。
“等等……让她进来吧。”太子心中突然一动,往日间自己用膳都是太子妃来请的,今日却是秦氏,难道她有话要说。
毕竟,秦学政是她父亲,出了这么大一件事,她这个做女儿的关心也是假话。可这个秦氏却也乖觉,从来不在自己面前提起这件事,却是个识大体之人。
太子心中不忍,总觉得对这个儿媳妇有些愧疚。
“……殿下,若真不用膳也罢,迟些儿也好。上次周行德大人着人进的方子可有疗效,其中一味银杏叶倒也对症,可否让下面的奴婢们煎一副……我这就给殿下般锦墩皮垫过来,周大人说每日左右要踩上几百下才有作用……”秦氏小声地说着话。
可太子心思混沌,却没听进去,精神也死活集中不到一处。
“……殿下,二皇孙……”
一听秦氏提起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太子长叹一声:“他又怎么了?”
听到太子文字,秦氏沉默片刻,然后一咬牙,道:“前阵子,就是二皇孙同殿下去瀛台那次……”
听到瀛台二字,太子心中一凛,眼睛终于落到这个长相普通的媳妇身上,问:“怎么了?”
秦氏眼圈突然一红:“二皇孙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一个人躲在屋中长吁短叹,默默流泪。”
“他长吁短叹,还默默流泪?”太子差点气得笑出声来,自家儿子自家清楚,那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他想干什么?”
秦氏:“妾身也觉得奇怪,问了半天,二皇孙才说,他见瀛台那边破破烂烂的,四下透风,这么冷的天,皇爷爷住在里面不冷吗,若冻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好。一想到这里,二皇孙禁不住悲从中来,悄悄哭了好几天。”
“谁说不是呢?”太子也是眼眶一热,长叹:“父皇这些年一意对鞑靼用兵,却苦了自己,本宫这个做儿子的看在眼里,心中难道就不痛?可叹国库已经空虚,再拿不出钱来……我这个做儿臣的,真是不孝啊”
说到动情处,一颗眼泪滚落下来,骇得旁边侍侯的太监都是战战兢兢。
太子痛苦地将眼睛闭上了。
秦氏也忍不住流下眼泪,哽咽道:“太子有这份孝心,天子肯定是知道啊。妾也是皇家的人,见二皇孙难过成那样,心中也是不落忍。就同二皇孙商量了妥当,有意将娘家的陪嫁献给天子,给皇爷爷修院子。”
太子也没睁开眼睛,叹息道:“痴儿,你能有多少陪嫁,要想修好瀛台,没一二十万两白银……啊”
他低呼一声,猛地直起身来,瞪大眼睛看着秦氏,声音竟带着一丝颤抖:“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二皇孙的意思?”
“禀殿下,我与二皇孙夫妻本是一体,自然是二皇孙的意思。”秦氏落落大方地跪了下去:“还请殿下不要驳了二皇孙的这一片孝心。”
“起来,起来”太子一脸的激动,忍不住欣慰地笑了起来:“瞻埈他……总算是长大了”
他立即点头让太监给自己穿上鞋子,艰难地朝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下令:“把太子妃和二皇孙都叫到一起,本宫觉得饿了。别的人家谁不合家团圆,我家今天还没有吃过团年饭年。虽然太孙不在,可将太孙妃也叫过来,大家热闹热闹,哈哈,本宫想吃点好的,送些大油大荤的酒食过来。”
……
吃过完饭,在二皇孙朱瞻埈的房间里。
秦氏跪在朱瞻埈的身前,一脸平静地看着暴怒的丈夫。
“谁叫你自作主张的?”朱瞻埈赤红着眼大叫。
秦氏:“小声点,小声点,别叫父亲殿下听到?”
“听到了又怎么样,你做都做了,还不许人知道?”朱二一脚踢中秦氏的小腹,不管怎么说,他的声音还是小了下去。
秦氏闷哼一声扑倒在地能够,一张脸疼得都扭曲了,额头上全是冷汗。
朱二正要扑上去再打。
“等等”秦氏抽了一口冷气,伸手止住丈夫。
“怎么了?”
“别打脸,否则殿下问起须不好解释,还有……”秦氏慢慢站起来,掏出一张手绢好整以暇地折成一个小长条,咬在口中:“来吧”
朱二倒是楞住了:“你这是做什么?”
“我怕我等下忍不住会叫出声来。”
“你……”朱二倒像是被妻子的镇定给吓住了,一连退了几步,颓废地坐在椅子上:“你……你倒是会做人……”
秦氏凄然一笑:“在这宫中整日里都是刀光过去剑影过来,若不懂得做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朱二突然低声哭起来:“二十万两银子啊,就这么一句话就送了出去。本打算拿这钱来有所作为的……我不想跟别的王爷那样被人当猪养啊……我不想当废物啊……为了这钱,泰山大人进去了……我对不起你啊……”
秦氏走上前去,爱怜地抱着丈夫的头,眼泪也不住滴落:“好了,好了,再没有比这更圆满的结局了。”。.。
第一百五十章 元正日(二)
皇宫之中历来都是世间最复杂的所在。身为天子,却寻不到普通人家那种平常的快乐。所谓亲情也好,团年夜也好,都被严格的礼制所限制。
可永乐皇帝是何许人物,又怎么会将那些条条框框放在眼中。他心脏虽然不好,但精神却比一众哈欠连天的皇族们好太多了。
天子赐宴已经散场,天子并没让赵王和太孙离开,而是留在自己身边。
他也想享受一下这难得的三代同堂。
可惜,皇家毕竟是皇家,有些事情并不像永乐皇帝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马云将一大叠折子抱进精舍中,低声问:“万岁爷,这折子你还看吗?”
太孙连连摆手,小声道:“皇爷爷已经累了,就不看了。”
“等等。”皇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今日事今日毕,若遇到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到后天,还成的了什么事?”
马云为难地摆了摆头,将折子放在御案上,侍立在一旁。
太孙和赵王因为没有听到皇帝叫自己退下的话,也都屏息立在旁边。
“……河南大雪,冬小麦减产已成定局,地方官员请求朝廷拨款赈济。人说瑞雪兆丰年,今冬的雪大得紧,朕心中却也欢喜,却不想是如此情形……黄河漳德段堤防年久失修,请求朝廷拨款维护,朕记得去年就决过一道口子,冲了三个县的土地,看来不整治是不成的了。都是向朕伸手要钱的……”
皇帝一边看着折子,一边揉着太阳||||穴,淡淡地念给儿孙听。
太孙和赵王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说这些,都不敢插嘴。
半晌,皇帝才叹息一声将折子放下,缓缓问道:“太孙,去年彰德的河道是你经手的吧,你说说那里的情形。朕让太子监国,这些政务上的事情却不怎么留心,已经记不得了。”
太孙朱瞻基,心中一震,斟酌着语气说:“是听父亲殿下说过这事,决口之时,朝廷也拨过款子。可惜那笔款子大多用在赈济灾民身上,河防上自来就是个吃钱的窟窿,再多银子也不够填。”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问自己,确实,父亲殿下身子不好,在京城监国时,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也有意让自己过问国政。
皇帝突然问起这事,难道说……皇帝已经对自己以太孙身份参与政务有所不满?
太孙心中有为些微微吃惊,可表面上还是一脸的平静。
果然,赵王也意识到这一边,嘴角不为人知地微微一翘。
“哦,这么说来,如果今年凌汛一起,那三县还是会淹的了?”皇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河防工程实在浩大,若要彻底整治,没有几百万两银子,十年工夫办不下来。可如今国库已经空虚,别说一百万两,就算是十万两也拿不出来。况且,马上就要对鞑靼用兵,这才是压倒一切的军国大事,其他都要为这次军事行动让路。
赵王感觉到皇帝的不满,心中更是大快,忍不住插嘴道:“父皇,淹肯定是会淹的,没有侥幸,你老人家可要做最坏的打算啊”
太孙还是一副平心静气的模样:“禀皇爷,未必能淹。”
“未必能淹?”皇帝提起了精神:“怎么说?”
太孙道:“其实,那段河堤去年决口后,三县的知县都已招募过民夫用土重新整治过,未必不能扛上两年。”
“夯土垒就?”赵王忍不住一笑:“太孙,未必二字别人说得,你可不能说。黄河一决口,那就是生灵涂炭,若真有事,谁能负责?这修筑河堤吧,还是条石靠得住些。”
太孙也知道这是三叔在同自己抬杠,淡淡道:“赵王这话也不对,黄河绵延万里,若都用条石筑坝,可能吗?”
赵王轻笑:“可凌汛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关难道就靠空口白话就能顺利度过?”
太孙:“赵王,若我说没有凌汛呢?”
赵王嗤一声:“怎么可能,我在彰德住了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清楚,又有哪一年逃得过去?”
皇帝却定睛看着太孙,声音柔和地说:“你说说。”
太孙侃侃而言道:“皇爷爷,孙儿这段时间翻阅宫中所藏的水文史料,却有一个发现。这凌汛吧说起来很简单,那是因为黄河上游的积冰先于下游融化,激流推动浮冰,撞坏堤坝。若是上游的冰迟于下游融化,倒也不用害怕。我推断,今年黄河下游的冰肯定会先一步融解。”
皇帝猛地睁开眼睛:“咦,你倒留心了。”
赵王见皇帝来了精神,不甘心太孙得了天子重视,反哼了一声:“太孙,你又不是神仙,这气候上的事情可说不准。”
皇帝点点头:“也是这个道理/”
太孙又道:“不知皇爷爷发现没有,这天气如果一入冬就开始冷,开春后反热得快。若是一开始就是暖冬,初春时节却冷得厉害。最近山、陕一带都报干旱,且说已经许久没下雪了,乃是难得一见的暖冬。如此一来,山、陕那边的黄河解冻肯定比下游晚。”
“好,朕倒忘记这一点了。”皇帝猛地站起来,用手拍着太孙的肩膀:“所谓留意之处是学问,你很不错,真乃吾家之千里驹也”
听到皇帝的夸奖,赵王脸微变,倒是太孙还是一脸波澜不惊:“皇爷爷,孙儿本不是个聪明人,只不过平日间有意多看多问多想罢了。”
“哈哈,好一个多看多问多想”皇帝欣慰地大笑起来:“其实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天纵英才的,无非是比普通人多些细心和恒心罢了。太孙,河堤的事情算是就这么着了,朝廷也可免了一大笔开支,朕心甚慰。不过,朕且问你,那三县自从被冲之后,土地皆被黄沙掩埋,百姓没有了营生,又当如何?”
永乐皇帝现在是越看朱瞻基越是顺眼,心中暗自点头:太子是不成的,可却为朕生了个好孙儿。此子做事细心周密不说,为人也沉稳,却是个人才。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太子怎么就那么不堪呢?
见皇帝对太孙青眼有加,赵王心中不禁一紧。
好在太子毕竟年纪小,又生在深宫,长在妇人之手,对于实务却不在行。
听天子问起,太孙也没有一个好的法子,只得斟酌语气,回答道:“禀皇爷,孙儿以为,黄河黄沙已将三县土地彻底掩埋,已无半分地力可言。要想长出庄稼来,怎么着也须蓄养两到三年的肥力,只能靠国家赈济了。实在不行,先迁移一部分人口。”
皇帝也觉得有些烦恼:“也只能这么办了。”
赵王心中冷笑:小屁孩果然是小屁孩,你又懂得什么?
这一冷笑虽然隐蔽,却逃不过皇帝的眼睛。永乐皇帝将目光落到赵王身上:“赵王好象有不同意见,你封地在彰德,你来说说。”
赵王被皇帝雪亮的目光看得心中一跳,忙整色,规矩地回答:“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太孙对地方上的农桑什么的还缺乏了解,有些事并不是翻翻书那么简单。先说赈济吧,朝廷又从哪里弄那么多钱出来,三个县,那可是十万户人家,全赈济,开玩笑。还有,迁移人口更是断不可行。如今,我朝开国百年,已是一等一的繁华,好地方可都是人丁兴旺得紧,难不成还迁这三县人口去与他们争地?移民实边吧,那可都是蛮慌之地,仔细激起民变。当年,太祖爷爷何等英明神武之人,迁移百姓充实边防时,任免不得民怨沸腾。这事可做不得。”
太孙怎么说也是个年轻人,被赵王这一通数落,心中微怒。可他深吸一口气之后立即平静下来,朝赵王深深一揖:“还请教三叔。”
皇帝也觉得赵王说地有理:“总不可能不管百姓死活吧?”
“其实这事也简单,可在泥沙地上种麻呀”赵王更是得意:“那东西不择地的,如今父皇不是要对鞑靼用兵吗,不管是军中帐篷还是被服都是海量之数,可尽数从灾民手中收购,如此,也能让百姓有一条活路。种上几年麻之后,土地有了肥力,自可改种粮食。”
皇帝低头想了想,一拍大腿:“妙,老三这个主意好,也不枉你在封地呆的这几年。哈哈,朕还真没想到你却有这样的才干。”说话中,皇帝眼睛大亮。
赵王得意地几乎要飘起来,故意装出随意的模样:“儿臣是父皇的儿子,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父皇乃是尧舜之君,儿臣再怎么笨也能继承父皇几分英才不是。”
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一脸的慈爱,连连拍着赵王的肩膀:“你倒会哄人开心。”
太孙神色有些黯然下去,随即又振作起了精神。
赵王大概是有些得意忘形了:“说起太祖爷爷当年移民山西实边一事,儿臣倒想起秦学政来,这个贼子好象已经下到天牢里了吧。国法如山,断断容他不得。”
这一句话石破天惊,不但太孙猛地看过来,连一边侍立的马云也是身上一颤。
皇帝的脸色难看起来,冷冷道:“你觉得呢?”。.。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正日(三)
山西秦学政一案乃是太子一系的把柄,这一点赵王心里跟明镜一样。
秦学政主政山西,二十万两白银的赈济款不知去向不说,还死了一任知府,桩桩件件都直指东宫。这么大一团火,用纸可是包不住的,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
如今,秦学政是被下到诏狱里了,可朝廷表明上却只办了他一个贪腐之罪。问题是,秦学政是怎么贪污的,又贪污了多少银子却没有一个定论。秦家是被查抄了,可笑话的是,居然只抄了几百两银,一个封疆大吏却只有几百两银子的家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王这次费了老鼻子劲进了京城,就没打算离开。储君之位谁不动心,太子懦弱无能好象也不得父皇欢心,倒是可以争一争的,只要将秦学政这件事翻出来做做文章,虽说不至于彻底打倒大哥,却也能在父皇心目中种下对东宫不信任的种子。
从这一点来说,赵王看似得意忘形的这一问其实蕴涵着险恶用心。
只是他没想到皇帝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表情如此难看。
不觉得一呆,有些口吃:“儿臣……儿臣认为……这、这、这事拖得时间长了些……如此拖延下去,只怕百官不安,民心背离……儿臣……”
“别说了。”皇帝低喝一声打断了赵王的话,眉毛拧成了一团。
见皇帝对赵王如此态度,太孙和马云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嘲讽:这个赵王真是人蠢无药可医。
太孙心中更是冷笑:三叔啊三叔,的确,秦学政一案是我二弟干的邋遢事,东宫也因为这事都有些抬不起头来。如果换成往常,这事还真要在朝廷中掀起千层大浪。可此一时彼一时也,你也不看看如今的形势。皇爷爷如今是一心北征鞑靼,对于其他事情却不怎么放在心上。此次征讨阿鲁台,一来一回至少大半年,京城这边需要太子监国主政。太子温厚,在文官系统中颇有威望,而大军北伐,无论是粮秣被服,还是军械供给,都需要文官集团竭力维持。如果父亲殿下倒了,换别人,压得住文官们吗?三叔你行吗?别说是你,当初二叔汉王在京城的时候,以他在战场上打下的赫赫威名,不也拿文官们没辙?
况且,这次皇爷爷御驾亲征,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局面,不想再惹出风波拖延行程。
这军事上的事,你可是内行,一年中也只有秋后那两个月适合用兵,错过了只能再等一年,皇爷爷是个急性子,他愿意等吗?
……
赵王被皇帝这一声呵斥,惊得身子一颤,反倒是豁出去了:“儿臣这也是为朝廷着想,如今秦学政关在北衙,总得有个说法啊,不可能就这么关一辈子,以至人心不稳。”
皇帝倒有些犹豫,实际上他也没想好怎么处置秦学政,与其让他在外面惹得风起云动,还不如先抓起来再说。可正如赵王所说,此人毕竟是封疆大吏,若不给个确切的说法,还真要让人心乱起来。他可是东宫的人,若不尽快处置,乃是对太子威信的一次重大打击。东宫之位不稳,夺嫡之事再起,对北征也是一种掣肘。
他在屋中走了几步:“赵王,你的意思是?”
赵王见父皇被自己的话所打动,来了精神,道:“父皇,这种贼子是定然饶不得的。不过,我大明自有律法,得依《大明律》办理才能让百官心服。儿臣认为,应该会同三法司会审此案。”
所谓三法司就是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慎刑,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则实施监督和最终审决。三法司相互牵制监督,以保证案件审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很有些后世司法制度的味道。
正要类比,刑部相当于后世的法院,大理寺有些检察院的味道,至于都察院则是政法委,当然,没政法委那么厉害,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监督部门。
赵王这席话一说出口,太孙和马云都是一呆,面上立即失去了血色。
这个赵王是居了心要将这件事闹大,三法司中,刑部和大理寺还好说,都察院的御使们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断案讲究人证、物证、旁证。秦学政只要一上公堂,这些证据都要翻箱倒柜全部翻出来过一遍,如此,那二十万两赈济款的去向想不交代也不行了。
皇帝听到这话,心脏又开始忽快忽慢地跳起来,身体一晃,手搭在马云肩上。
赵王眼尖,忙扶住皇帝:“父皇。”
皇帝深深地着赵王,好象要将自己这个儿子看穿一样。
在这种凌厉的目光下,赵王背心没由来地沁出一层冷汗来。
皇帝深吸了几口气,才让自己的心跳节奏恢复正常,淡淡道:“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刚开年,朝中大事小情繁杂,无论是今年的财政开销计划还是筹措军费都需一些时日。秦学政的事往后拖拖吧,赵王你看这样可好?”
赵王虽然也是个聪明的人,可怎么比得上太孙,听皇帝这么说,脸上有些失望。
倒是太孙和马云都是微带喜色。
太孙心中冷笑:二叔,你还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吧。皇爷爷最讨厌藩王干政,刚才说这些话,其实也就是一家三代拉家常,你偏偏要往军国大政上扯,还死咬着东宫不放,却不知道已经犯了天子的大忌。我毕竟是太孙,有些话听得说得,二叔你却不行。
皇帝又问太孙:“秦学政的事情你有什么意见。”这可是自己未来的继承人,不妨听听他的看法。
太孙:“此人贪污**,深负君恩,当斩。”
这一句话说得平静,却石破天惊。连赵王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直以来在他的心目中,太孙也就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却不想有如此狠辣手段,以前倒是小看他了。
太孙继续娓娓道来:“此人在山西任上腐化堕落,当斩立决,以正朝纲民心。此事也不用通过三法司,天子自可乾纲独断。”
皇帝点点头,感觉有些疲倦,此事拖延得实在太久,也该是时候了结首尾了:“秦学政此獠也真厚脸皮,居然还好意思苟活人间,朕都替他脸红。”
赵王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他并不想要秦学政的命。此人活着可比死了更有价值,可太孙居然一句话就将这桩大案快刀斩乱麻地了结了。太孙……可比大哥厉害多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娃娃,有如此心性手段……
赵王心中突然对自己这个侄子有些畏惧起来。。.。
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间(一)
大年初二。(成都小说网:手打)
昨天因为在华泰那里查阅资料睡得迟,加上老爹又是个见不得人懒惰的老军人。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周行德就被老爷子的大嗓门给吼醒了。
昨天那一觉睡得还成,就是……梦遗了。
因为实在太累,当时也没管。炕烧得热,醒来之后,裤子上面硬硬的一块,让周行德甚是尴尬。没办法,睡让自己昨天夜里梦见女人了呢?
先是虞娘的身体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正恶虎扑食般地按上去,身体下面的虞娘却“扑哧!””一笑,喝骂道:“贼秃,这此日子你躲哪里去了?。”
周行德停了下来,定睛看去,却是三姐。
这一惊非同小可,顿时一泻千里。
往日间周行德的衣服裤子都是虞娘帮洗的,现在她又不在城中,总不可能让周山帮忙吧。以那小子的大嘴巴,非嚷嚷得满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不可。
周行德自然不敢,将裤子胡乱地塞在褥子下面,换了条干净的,再抬头看出去,外面的天还未完全亮开,就记起今天要陪虞娘去英国公府。
就想出城去接虞娘,现在时辰还早,或许还有时间完成昨天没有完成的事情。可转念一想,虞娘满脑子封建礼制,白日行房那种事情她肯定是不会干的。现在过去也太早了些,干脆去城中其他地方混混,等下午再过去。
那么,干什么好呢?
去张鹤那里,不。
周行德摆了摆头,那家伙就是迂夫子,去了又要闹得不愉快,何必巴巴儿赶过去自讨没趣。
对了,要不回刑部东城大狱看看,自己现在还挂着一个司狱的职位,这最后一班岗位还得站好”已经好几天没过去了,说起来也不合适。
再说,王中元那小子自己还要派上大用场,是时候找他聊聊了。虞娘的后母有意卖钦天监王成的好,要求到我周行德头上来。
本来,咱也不认识虞娘那个后妈,依她对虞娘的刻毒,鬼才理她呢!
可看虞娘的意思,怎么着她也是自己名义上母亲”张索也是她的亲弟弟,这个亲情还是要认的。
既然这样,周行德看在虞娘的面子上,就不能不帮这个忙。
想到这里,周行德立即站起身来”胡乱州弃洗一番,同父母告别,就逍逍遥遥地走到了东城监狱。
好几天没来监狱,周行德一到,里面轰动了,到处都是牢子们的叫声:“大人来了,周大老爷来了!””
委士弟那张谄媚的笑脸更是灿烂得要挤成一团,甚至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大人,你老人家可算是来了,卑职好几天没见着你”心中实在挂念。今日一见,真是真是…”,”说着就不停擦着眼角。
“这么大反应,不至于吧?”,周行德有些吃惊:“委士弟,你(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