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末代捉鬼人 > 末代捉鬼人 第 31 部分阅读

第 31 部分阅读

    最后没办法,我太爷只好带着小鬼猴子离开了。

    后来,又遭遇了几次类似事件,人们不是躲着他们,就是谩骂着拿家伙驱赶他们,这让我太爷心里很难受,却又不忍心把小鬼猴子单独留在荒郊野外,怎么办呢,我太爷后来想了个主意,用自己的手掌把鬼猴子的身形大概量了一下,一个人进镇找了家裁缝铺,按照自己大概量出的尺寸,给小鬼猴子做了套衣裳,又买了顶大斗笠,让裁缝在斗笠边沿儿上,缝了一圈儿能够遮住头脸的黑纱布。

    小鬼猴子穿上衣服,再带上遮脸的大斗笠,只要不去刻意留意它的手和脚,也像那么回事儿,就像我太爷领着个十来岁的孩子似的。

    就这样,我太爷再带着小鬼猴子走在大街上,也没人驱赶他们了。

    有那么一天,我太爷路过一个小村子,见有人在村子里打把式卖艺。在村里打把式卖艺的,一般不要钱,都是要粮食或是专门讨饭吃的。

    看人家练得起劲儿,我太爷按捺不住了,这时候身上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就领着小鬼猴子来到下一个村子,在村里找块合适的地方,让小鬼猴子敲起铜锣,自己就练上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穿街过镇,小鬼猴子敲铜锣,我太爷打把式卖艺,因为有了小鬼猴子的加入,很讨小孩子们的喜欢,我太爷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不久后,我太爷带着鬼猴子再次来到了中牟县,这天下午的时候,在中牟县一个镇子里停下,眼看着过了这个镇子,就是延津县地面儿,再走几天,也就到家了。

    不过,我太爷这时候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想回去,也不想回去,用我们当地的话说,心已经跑野了,虽然心里思念父母,渴望回家,但是这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对他吸引力更大。

    傍晚的时候,我太爷带着小鬼猴子在镇上找了家客栈,打尖儿住店。我太爷对待小鬼猴子,跟对待人一样,每次住店都是两间上房,小鬼猴子一间,自己一间,吃饭也是,他吃什么就给小鬼猴子吃什么,只是小鬼猴子从来不吃肉。

    客栈里,我太爷跟小鬼猴子刚刚安顿好,客栈伙计过来喊我太爷他们两个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打外面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把我太爷回家的时间,往后延迟了好几年。

    第一百零九章 白脸道人

    在这家客栈,要上房的客人,客栈免费供应饭菜,晚饭是稀饭馒头外加一碟咸菜,我太爷见供应的饭菜也太寒碜了点儿,自己点了两个可口的炒菜,一荤一素,又要了一小坛子老酒。

    平常我太爷都是带着小鬼猴子在房间里吃的,这天见客栈里没什么人,就带着小鬼猴子坐在了楼下大厅的一张桌子上。

    点的两个炒菜刚刚上齐,我太爷把酒倒上,还没等动筷子,打外面走进来一个道士打扮的中年人,中年人大概也就四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一袭青衣道袍,挽着发髻,插着道簪,身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钱褡子,手里还拿着一把破旧的拂尘,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却也四平八稳,看那样子,倒有那么几分道骨仙风的气质,只是,他那张脸长得挺吓人,清瘦露骨,脸皮上丁点儿血色都没有,分外的白,就像那种死人白,看着都没拧?br />

    客栈伙计见有客人上门,赶忙点头哈腰迎了上去,还没等伙计开口,道人冲他摆了摆手,伙计会意,立刻退到了一边儿。随后,道人把目光看向了我太爷这里,看了看我太爷,又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小鬼猴子,脸上陡地一笑,径直朝我太爷这边走了过来。

    见道人朝自己这里过来,我太爷顿时一皱眉,从道人轻飘飘的走路姿势来看,是个练家子,不过,怕是来者不善。他在蔡府的时候,听那些教他本事的武师说过一句俗语,“手拿拂尘,不是凡人”,这道人显然不是寻常之辈,只是不知道他想干啥。

    道人来到我太爷桌前,又冲我太爷笑笑,拉条凳子坐在了我太爷对面,冲伙计喊了一声:“小二,给道爷取双筷子来。”

    我太爷不动声色,冷冷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他的意图。伙计很快把筷子递到了道人跟前,道人也不客气,接过筷子,夹起桌上的菜就吃。

    我太爷眉头又皱了一下,从没见过这样儿的人,问都不问,拿起筷子就吃,这是你点的菜吗,刚要开口问道人到底想干什么。道人连眼皮都不抬,依旧旁若无人地夹着桌上的菜,嘴里自言自语似的,轻描淡写说了句:“屠龙大侠,你叫贫道找得好苦哇……”

    一听这话,我太爷腾一下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全身戒备。为什么呢,这“屠龙大侠”的名号,我太爷只在山东地面儿上听到过,其他地方没听到有人这么称呼他,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道人可能是打山东那边儿追过来的,自己在山东地面儿上都干过些啥,自己心里最清楚。这道人,不会是来找自己寻仇的吧,难道是独霸天的朋友?

    旁边的小鬼猴子见我太爷不算和善地从凳子上腾然站起,它把两只毛爪子里捧着的馒头往桌上一摔,也从腾地凳子上站了起来。一人一猴子,还没怎么样,已经拉好了要跟人干仗的架势。其实,这一路过来,我太爷又跟人打过几仗,每次小鬼猴子都是和我太爷联手抗敌,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这时候,道人终于把眼皮抬了起来,一脸平静地看了看我太爷,又看了看穿着衣服、带着斗笠的小鬼猴子,没理会我太爷,把脸拉下来冲小鬼猴子骂了一句,“你这畜生,你爹娘都是我养大的,连主子都不认了么,忘恩负义的东西!”

    听道人这么骂小鬼猴子,我太爷立刻明白这道人是谁了,不冷不热问了道人一句,“你就是那位萧仙师?”

    “仙师?在屠龙大侠面前,这仙师二字可不敢当。”道人说着,把目光转向了我太爷,又冲我太爷淡淡一笑。

    这道人笑起来,还不如不笑,一张皮包骨的死人白,笑起来不带丝毫颜色,阴森森的,让人看着心里都不舒服,“嘿嘿嘿嘿……屠龙大侠好本事,连我的两个宝贝儿都杀了,你说,咱这笔账,该怎么算呢?”

    果然是来寻仇的。

    一听道人这话,我太爷反倒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只要不是独霸天那边儿的人,啥事儿都好说。

    其实,我太爷虽然伙同女鬼韩馨灭了独霸天这伙响马,从大义来讲,他做的没错,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件事他做的并不光彩,他利用了单雪儿的单纯和对他的一颗心,这是他胜之不武的地方,痴情女子薄情汉,也是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我太爷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响马、单雪儿无疑成了他心里的一根暗刺,想起来就会隐隐作疼,他也最怕听到或者遇上跟独霸天这伙响马有关的人和事。

    我太爷见道人不是独霸天那边儿的人,心里暗松了口气,又坐回了凳子上,见小鬼猴子还在那里气势汹汹站着,朝它按了按手,示意它也坐下。小鬼猴子很听话,捡起刚才扔桌上的馒头,蹲回凳子上又自顾自啃上了。

    道人把这些看在了眼里,他或许想不明白这小猴子为啥和它的杀父仇人走在了一起。

    这时候,我太爷对道人心平气和说道:“萧仙师,你那两个宝贝是我杀的,不过,这其中有些误会,我当时杀它们,也是为了自保,迫不得已,既然被萧仙师找上了,你画条道儿吧。”画条道儿,算是黑话,意思就是“你说怎么办吧”。

    道人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爽快,爽快……”说着,道人放下筷子,从凳子上站起身,十分客气地冲我太爷一拱手,“贫道姓萧名本宣,人称‘玄珏子’,贫道敬佩刘兄弟是条汉子,不想把刘兄弟怎样,只想交个朋友,不知道刘兄弟意下如何。”

    我太爷这人,吃软不吃硬,别人跟他客气,他也会跟别人客气,别人跟他耍横,他比别人更横,见道人自报家门想和交朋友,他也站起身冲道人拱了拱手,说了句,“荣幸之至。”

    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当即缓和了很多。

    再次落座以后,萧老道招呼客栈伙计上酒上菜,店里什么好上什么、什么贵上什么。

    因为这天客栈没啥人,厨上也闲着,不大会儿功夫,七碟八碗上了十几道菜,又上两大坛子陈年杜康,又要了四个大海碗。

    酒菜上好以后,道人让我太爷稍等,起身出了客栈。

    我太爷这时候看着一大桌菜,微微皱了皱眉,十几道好菜,加上两大坛子老酒,少说也得二十两银子,难道,这萧老道想这么跟自己清算吗?不过,转念想想,杀了他两只鬼猴子,赔他一顿饭钱倒也不算什么。

    不大会儿功夫,萧老道又回来了,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一个瘦骨伶仃的半大孩子,看样子大概也就十三四岁;一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青年人,大概二十四五的样子岁,青年人身上还背着个特别扎眼的兽皮大包袱,跟萧老道肩上的钱褡子似的,也是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里面都装了些啥。

    这一大一小两个人,跟萧老道的脸色差不多,都是那种死人白,好像整天都没晒过太阳似的。

    萧老道带着两个人过来以后,萧老道和青年人分别先坐下,那个半大孩子抱起桌上的酒坛子,很熟练地把酒坛子打开,把那四个大海碗满满倒上,分别端给我太爷、萧老道、壮年人、还有他自己。

    随后,萧老道把酒碗端了起来,跟我太爷碰了一下,四个人把各自碗里的酒喝了几口。

    我太爷这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些什么来路。

    萧老道赶忙介绍,说他身边这两个,算是他的徒弟,那个半大孩子,是他前两年在街上捡来的孤儿,是个哑巴,因为这孩子不会说话,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就让这孩子随了他的姓,因为是在阴历十一那天捡到他的,就给孩子取名十一,大名就叫萧十一。

    这个青年人,打小儿跟着萧老道,也是随了他的姓,取名初九,大名叫萧初九。

    这萧初九的父亲,之前是太平军里的一个大头目,跟萧老道有几分交情,不过具体是谁,萧老道至始至终都没跟我太爷透露过。

    后来太平天国覆灭,萧初九的父亲被清军拿住,诛杀九族,当时萧初九只有两三岁。萧老道人单势薄,救不了萧初九的父亲,便使了手段从清军手里把萧初九救了出来,后来因为清军追杀,就把孩子的姓和名都改了,也随了萧老道的姓,因为是在初九那天救的这孩子,萧老道就叫他萧初九了。

    萧老道大致介绍完以后,我太爷对萧老道师徒三个大概有了了解,觉得萧老道这人不错,收养哑巴孤儿,这叫“仁”,冒风险救下朋友孩子,这叫“义”。这种人,可交。

    几个人很快熟络起来,那个萧十一很活泼,也很机灵,可惜就是不会说话,只能打手势,不大一会儿就跟小鬼猴子混熟了,一孩子一猴子,彼此打着别人看不懂的手势,也不知道在说些啥。

    那个萧初九,话不多,人很憨厚,眉宇间隐隐透着一股英武气息,也不知道是太平天国哪位大人物的后代。

    这个萧本宣萧老道就不用说了,知道的东西特别多,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包括国家大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一讲起来口若悬河,这让我太爷很是钦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候,萧老道对我太爷说道:“不瞒刘兄弟,前些日子,老哥我在同官三石山一带,发现了一座大富贵,因为缺人手儿,回了走河村一趟,本想带上老哥那俩宝贝猴子帮忙,没想到,唉……”

    听萧老道这么说,我太爷一脸愧色的把酒碗端了起来,“对不住了萧兄,萧兄既然缺人手儿帮忙,你看兄弟我行不行,我跟你走一趟,就当我给萧兄赔罪了。”

    萧老道一听,立刻就笑了,好像就等着我太爷说这句话呢。

    第一百一十章 西域鬼城(1)

    这时候,萧初九、萧十一和小鬼猴子,两人一猴子,或是用筷子,或是下爪子,一个个闷头吃得正香,全然不理会我太爷跟萧老道在谈些什么。

    萧老道又冲我太爷笑了笑,这时候,我太爷觉得他这笑容也没那么难看了。

    萧老道兴奋地对我太爷说道:“刘兄弟要是肯帮忙,那我们师徒三个可就是如虎添翼,取那座大富贵,就如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萧老道这时候已经有了几分醉意,一边说,一边用手里的筷子比划着。

    我太爷这时候虽然答应帮他的忙,却一直不知道他说的“富贵”是什么,不会是杀人越货吧?

    于是,我太爷就问萧老道:“萧兄,你说的大富贵,是指什么?”

    听我太爷这么问,萧老道醉眼里顿时露出一丝清醒,朝四下看了看,见大厅里没人,这才压低声音对我太爷说道:“不瞒刘兄弟,我们师徒三个做的是掏土的生意,拿的是棺材里的富贵。”

    萧老道这么一说,我太爷立刻明白了,萧老道师徒三个是盗墓的,当下不由得蹙了蹙眉头。

    前面早就说过,在清朝偷坟掘墓可是重罪,搞不好还会株连九族,我太爷虽然不在乎那些所谓的朝廷律法,但是这种事,从另一方面来说,极损阴德,这个,打小儿我高祖父就跟他说过,墓冢里不但阴气重,活人进入墓冢还会破坏里面的阴阳平衡,导致里面的亡灵不安,如果拿了里面的东西,那就更不得了了,甚至会被墓冢里的鬼魂缠上、或者遭到恶毒的诅咒。我高祖父过去处理过几起盗墓贼撞邪的事儿,那些盗墓贼或疯或傻,比普通人身上那些东西难缠的多。

    我太爷这时候看了看萧老道师徒三个,怪不得这师徒三个全都面无血色、脸色苍白,一是整日昼伏夜出,不见阳光;二是长久以来在墓冢里进进出出,被里面残留的尸毒或是阴气逐渐侵体所致。我太爷登时就后悔刚才自己的嘴太快了。

    萧老道似乎没注意到我太爷神色的变化,继续压低着声音说着:“同官那里,宋时最为兴旺,三石山那座大富贵,依老兄我看,像是座宋代大墓,从那地理脉象来看,是座王公墓,还没给人掏过,里面值钱的‘瓜果’指定不会少,到时候取出来,少不了分刘兄弟一份儿。”

    同官,南邻咸阳,北接延安,当时为同官县,隶属于西安府管辖,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铜川市,三石山在铜川市郊西北大约四十公里处。

    我太爷这时候却犹豫起来,想想我们家是干啥的,驱邪抓鬼的,像我们这种人,本身对鬼神有着莫大的敬畏心理,讲究的是人鬼共存、阴阳平衡,做偷坟掘墓这种勾当,是在赤裸裸地亵渎鬼神,也是在跟我们家这些规矩对着干。

    我太爷想了想,吞吞吐吐对萧老道说道:“萧兄,你如果有其他事儿要我帮忙,这都好说,兄弟义不容辞,只是这偷坟掘墓的事儿……”

    “刘兄弟,啥叫偷坟掘墓?”没等我太爷把话说完,萧老道把手里的筷子一摆,打断道:“别说的那么难听,那些王公大臣,有几个好东西,活着的时候锦衣玉食,欺压百姓,死了还霸着那么多好物件儿,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这公平吗?换句话说,给他们陪葬的那些物件儿,就该是他们的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我太爷一听萧老道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随后若有所思地端起桌上的酒碗喝了一大口。

    萧老道继续说道:“不说别人,就说刘兄弟你吧,你是逃婚离开家的,我说的没错吧?”

    我太爷点了点头。

    “别人出门走江湖,回家时都是高头大马衣锦还乡,你呢?出来也快一年了,看看你自己,响当当的屠龙大侠,当年蔡府里的小少爷,居然沦落到了沿街卖艺的地步,就你这副模样儿,你好意思回去吗?你有脸回家见你爹娘吗?”

    萧老道这一番话说出口,让我太爷有点儿挂不住了,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仔细想想,这萧老道说的一点儿都没错,离开家快一年了,自己都干了些啥?街头卖艺、露宿荒郊?现在又灰溜溜的跑回去,以后这脸往哪儿搁呢,还怎么出门见人?

    之前我太爷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回家看爹娘,经萧老道这么一说,立刻把回家的念头扔到了九霄云外。

    这时候,萧老道把酒碗端了起来:“刘兄弟,来,喝酒。”

    我太爷端起酒碗跟萧老道碰了一下。

    萧老道咕噜喝了一大口酒,继续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只要你陪老哥我取了这场富贵,少不了分你几千两银子,到时候,风风光光回家,那岂不是……”

    “别说了萧兄。”不等萧老道把话说完,我太爷又把酒碗端了起来,“如何取这场富贵,萧兄尽管吩咐!”

    就这么的,我太爷带着小鬼猴子跟萧老道师徒三个鬼混上了。

    前面早就说过了,我写的是我们家祖上以及我的驱邪抓鬼的轶事,我太爷偷坟掘墓这种事儿,跟驱邪抓鬼似乎已经不沾边儿了,所以这一段,我就要跳过不写,直接写那些跟鬼神有关的事。

    言归正传。同官县三石山这座大墓,确实是座王公墓,葬的也不知道是宋朝哪个皇帝的宗亲,墓里边也确实有不少的好东西,但是在当时那时候,盗墓者还是比较看重墓里的真金白银,玉器次之,瓷器基本上没人拿,那玩意个头儿大不好带不说,弄出来也不好出手。这样一来,盗挖一座王公大墓,其实也弄不了多少东西。那一次,我太爷只分到几百两银子,和萧老道说的几千两相差甚远。

    这座王公墓,我从没在任何新闻或者相关信息里都看到过,或许,这座古墓迄今为止还没被人发现,也或许,它已经给人破坏的面目全非,早就不复当年了。

    据我所知,有些古代大墓建造的很奇特,你不去碰它,一点儿事儿没有,一旦被盗挖,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一些洪水、山崩、地陷等自然现象,导致后人再也找不到墓冢的具体位置,有人说这些大墓在建造时,巧妙地把墓冢融入到了那一带的风水气脉里,墓冢成为了气脉中的一部分,这时候盗墓贼一旦进入古墓,就破坏了那一带的气脉格局,就像在充盈的气球上扎了个针眼儿似的,直接导致气脉紊乱,并且伴随着许多看似自然性的灾难发生,使得古墓从此不知所踪。我太爷盗挖的这座王公墓,至今没有被人发现,也有可能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然了,铜川的朋友也可以去那里找找看,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找到一砖半瓦。三石山又名大香山,听说那里现在是个风景旅游区,山上有座庙香火很旺盛,不过,我从来都没到那里去过,因为我很清楚,随着岁月的蹉跎,即便到了那里,也不可能看到我太爷曾经留下过的痕迹。

    言归正传。这一次,就因为分到的钱少,达不到衣锦还乡的程度,我太爷就跟着萧老道师徒彻底干上了偷坟掘墓的勾当。

    其实,盗墓这一行当,没有书里写的那么神秘莫测光怪陆离,什么僵尸、尸煞、抱棺鬼,基本上都是扯淡,充其量就有那么一两具烂的不成样子的骨头架子,只要不嫌恶心,棺材板撬开以后,里面的东西随便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三年过去了,时间很快来到了公元1890年,也就是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年。这一年,我太爷二十三岁,我高祖父六十三岁,我高祖母第四十五岁。

    在这一年的三月十七日,清政府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国印度总督兰斯顿在印度的加尔各达签订不平等条约,史称《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同年五月,便有大量洋人,以考察团、探险队等名义,涌入新疆、西藏等地,假借探险考察,大肆盗挖地下墓冢,不但使许多瑰宝流失,也致使的西域古文明千疮百孔,出现无法弥补的断层。

    同年九月,我太爷和萧老道几人应邀来到了西北玉门关。

    玉门关,为古时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了玉门关,就属于西域地界,走出玉门关,便是漫眼的沙滩戈壁,天高地阔,一望无垠,连空气中都充斥着大漠风情。

    我太爷这时候,跟着萧老道师徒三个,大江南北已经奔走了三年,期间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生生死死,成熟了很多,更见识了很多,由江湖雏鸟蜕变成了绿林雄鹰,他们前后盗了不下十座大墓,也攒下了不菲的银两。

    他觉得,是衣锦还乡的时候了,在前些日子,跟萧老道提出回家的想法。

    萧老道跟我太爷说,回家不是不可以,不过要推迟三五个月,做最后一笔富贵,因为他在一个好友手里,接了一单大生意,这一次并不是去盗墓,而是给几个洋人当向导,那几个洋人要到西域沙漠里探险,缺少向导。萧老道去过几次西域,对哪里比较熟识,他那朋友就把他推荐给了洋人,他朋友说,这些洋人出的佣金很高。

    我太爷不知道“探险”是啥意思,他只知道这些洋鬼子没一个好东西,皇帝老儿都怕他们,不是给他们割地,就是给他们赔钱。

    萧老道说,这次去的人很多,除了他们,还有一股叫“沙狼”的盗墓团伙,也是四五个人,还有当地的土著不落做后应,加起来几十号人。

    萧老道还说,等做完这单生意,他也洗手不干了,这是最后一次。

    我太爷听萧老道这么说,只能点头答应了。之后,立即启程,几个人披星戴月舟车劳顿,赶到了汇合点玉门关。

    我太爷当时并不知道,一场九死一生的恐怖经历,正在暗中悄悄觊觎着他。

    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域鬼城(2)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大约八十公里处的戈壁滩中。城关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十米、上宽三米、下宽五米,东西长二十四米,南北宽二十六米,占地面积六百三十三平方米。

    不过,玉门关在清朝这时候,已经被废弃,成为了一座无人问津的汉关遗址。

    玉门关城关东南无门,西北开门,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从马道可直上城顶,登高远眺,一望无际,广袤大地之上沼泽、草甸、荒漠、湖泊,星罗棋布,目尽之处,与天边相连,整方世界,俨然一幅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

    卜一来到玉门关,我太爷被眼前辽阔景观所吸引,三年来跑了那么多地方,却不知竟有如此磅礴浩瀚的去处,不禁胸襟大畅。

    这一次,因为不是来掏土起棺的,我太爷他们全是轻装上阵,没那么多琐碎羁绊,自是一身轻松,再看到眼前如此壮阔美景,当即一扫来时的车马劳顿,人人精神大振。

    沙漠景色虽美,但它里面的凶险,跟黄河比起来,有之过而无不及。沙漠经验老道的萧老道,来之前就已经嘱咐我太爷他们几个,虽然是轻装上阵,每人也得带上几样趁手的家伙什儿,以防万一。

    我太爷呢,除了两仪阴阳剑,还带着四把柳叶飞刀和两块令牌,这两块令牌也就是“三火令”和“五雷令”。

    这两块令牌,萧老道之前看过。萧老道说,这两块令牌来头很大,是道家的老玩意儿,不但能辟邪驱煞,还能克制僵尸,比如这块五雷令,遇到僵尸以后,二话不说,把五雷令在僵尸脑门上一拍,再喊上一声,道法天尊,五雷降世,那僵尸立刻就会被五雷令震倒。这两块令牌,都是宝贝,最好日夜随身带着。

    自从萧老道说过上面这些话以后,两块令牌就被我太爷寸步不离贴身带上了。不过,它们至始至终没派上过真正的用场,一块被日本浪人踢碎,一块被日本飞机炸弹弹片击碎。

    萧老道呢,手里还是那把破拂尘,我太爷跟他接触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他这拂尘里有销信儿,只要一拧拂尘尾部的小铜环,就会从拂尘顶端激射出钢针,天女散花一样,这些钢针还都是喂过毒的,见血封口。

    萧初九,腰里挂着一把厚背朴刀,身上斜背了个开山大斧,除了开山斧,他还背着个大包袱,包袱里面装着水、干粮和几小坛子老酒。虽然那些洋人许诺说负责水和食物,供给方面不用我太爷他们担心,但是沙漠里危机四伏、变幻莫测,多少人走进去就再也没出来过,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自己也不得不私下留上一手儿。

    以往盗墓时,萧初九就一直充当着苦力的角色,因为这家伙不但高大魁梧,还是天生神力,单手能举起上百斤的重量,以往那些盗墓装备基本上全是他一个人背的,就是在找到古墓的时候,也是他一个人动手挖掘的。我太爷从来没见他喊过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像是一头卯足劲儿的狮子,手足生风。

    萧十一,身上只带了把古朴短剑,比我太爷的两仪阴阳剑还要小上一号,咋一看,就像个小孩儿玩具,但这把短剑可真不是玩具。萧老道说,这是在一座元朝古墓里掏出来的,时隔这么多年,不但没有丝毫锈痕,还削铁如泥,比我太爷的两仪阴阳剑锋利的多,而且给这短剑割上一个口子,伤口很难愈合。据萧老道推测,这把剑在锻造的时候,里面可能加了汞银之类的东西,银器一般割在身上,伤口就比铁器割在身上愈合的慢。

    这萧十一,别看是个哑巴,却有一样儿普通人所没有的能力,天生阴阳眼,这也是萧老道收养他以后才发现的,对于萧老道他这个职业盗墓贼来说,阴阳眼对他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是小鬼猴子,咱就不说它了,牙齿和爪子就是它的神兵利器,只是,这三年来,小鬼猴子的个头儿居然一点儿都没长,还是过去那老样子,站在我太爷身边,还是像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不过,这三年对它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脱变,萧老道用他那所谓的御灵秘术,对它悉心调教了三年,如今小鬼猴子的智商比三年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现在它除了不会说话,几乎已经和寻常人无异,而且还可以和我太爷他们打一些手语,表达一些艰涩难懂的意思,比如,很远、很近、危险、撤退等等。

    说过我太爷他们几个以后,咱把视线再转回到玉门关这里。这时候的玉门关前,已经有一队人马等在哪里了。

    五个洋人,两个藏人,藏人过去统称西域人,咱就叫他们西域人吧。

    五个洋人全是人高马大,就我太爷那个头儿站到他们面前,也显得矮了一截儿,我太爷他们几个人里只有萧初九的个头儿和他们不相上下。

    这五个洋人全是黄头发,四个蓝眼珠,一个黄眼珠,脸很白,跟宣纸似的。

    我太爷大江南北跑了三年,洋人也见过几个,看到这五个家伙,并不觉得稀罕,在他眼里,这些洋人的长相,就跟那些红屁股的大马猴没啥两样儿。

    五个洋人里,有四个穿着皮夹克、牛仔裤,脚上蹬着高筒皮靴,其中两个,一个看着面善一点儿,年轻一点儿,大概二十多岁,用西方的审美观来评价,算是个美男子。另一个,刚好跟他相反,长相凶恶丑陋,狗熊眼,鹰钩鼻,满脸络腮大胡子,就连胡子也是黄的,估计在三十多岁,这两个看着像是头目。另外两个,身材高大结实,一脸严肃,二十多岁,站在那里跟两座小山似的,看着像是两个跟班儿的。

    最后一个,跟这四个人相比,显得极其怪异,身材偏瘦,脸上倒也干净,年龄大概在五十岁上下,一身宽袖连衣大黑袍,咋一看就像个大斗篷,后面还有个大兜帽,脖子里挂着一个“十”字型的亮晶晶的玩意儿,看着像是银的,手里还拿着厚厚一本书,一脸木然。

    萧老道说,这个身穿大黑袍的洋鬼子,是洋人的传教士,脖子里挂的是十字架,手里拿的是圣经。我太爷不知道啥是传教士,萧老道解释说,就是洋和尚。

    除了这个洋和尚以外,其他四个人全都带着家伙,一美一丑两个头目模样的洋人,腰里的皮带上分别插着一把短枪,两个跟班儿模样的大块头,每人肩上分别背着一杆长枪,腰里挂着腰刀。

    洋枪这东西,我太爷也见过,只是没见识过它的威力,听萧老道说,这些洋枪的枪管里能打出钢珠,一枪打过来,再好的轻功也躲不开、再好的金钟罩铁布衫也挡不住。不过,我太爷对萧老道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他不认为一根怪模怪样的小黑管儿能有这么大威力。

    那两个西域人,站在几个洋人旁边,一老一少,老的看着有六十来岁,少的有十七八岁,全是深眼窝,高鼻梁,长得跟汉人不算太一样,皮肤倒是黄|色的,黄里带黑褐色的那种,典型的“沙漠脸”,除了一身宽大袍服,在他们头顶,每人还带着一顶红蓝条纹的小圆帽。

    萧老道说,这两个西域人,是给这些洋人赶骆驼的,我太爷看了看,在几个人身后不远处,确实有几个怪模怪样的动物,身上托着大兜小兜的物品,正低头在那里吃草,看那个头儿比马高大一点儿,长着一张长条驴脸,背上凹凸不平,有两个奇怪的大肉瘤。

    等我太爷他们来到这队人马跟前,那个身穿黑袍的洋和尚紧走几步,站到了我太爷他们和几个洋人之间,首先开口说话。

    他这一张嘴不要紧,让我太爷吃了一惊,没想到这黄毛儿洋和尚,居然还会说他们大清国的官话。

    洋和尚首先看了看我太爷他们几个,硬着舌头开口朝萧老道问道:“这位先生,就是萧本宣,萧先生吧?”

    萧老道赶忙冲洋和尚一抱拳,“正是。”

    洋和尚闻言,微微朝萧老道一点头,硬着舌头接着说:“你好,我是斯特里特‘神父’,你们可以称我为神父,我是乔治伯爵请来的翻译,负责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洋和尚说着,回头冲四个洋人里那个美男叽里咕噜说了几句,那家伙立刻微笑着朝萧老道走了过来,同时,朝萧老道伸出了右手。

    我太爷不明白这洋鬼子朝萧老道伸手啥意思,但是萧老道似乎明白,首先朝这洋人一抱拳,随后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和那洋人握了握手。

    美男洋人叽里咕噜对萧老道说了几句,那洋和尚在一旁赶忙翻译。

    这洋人话里的大概意思说,他叫乔治,是这次探险的出资人,也就是我太爷他们的雇主,他对神秘的西域文明很感兴趣,希望这次能跟我太爷他们合作愉快。

    听这个叫“乔治”的洋鬼子这么说,萧老道微笑着,老练地跟他客套了一番。

    随后,洋和尚又把另外三个洋人跟我太爷他们几个彼此介绍了一番。我太爷这才知道,那个长相凶恶的洋人,名叫庞德,也受雇于乔治,是这次探险队的队长,一切行动由他指挥。另外两个结实的大家伙,一个叫史密斯,一个叫琼斯,是乔治的私人保镖。

    我太爷其它的倒是没觉得啥,就觉得这些洋鬼子的名字太绕嘴,不好记。萧老道就悄悄交了他一个简单的方法,那个雇主,也就是那个乔治,可以叫他“饺子”,他那俩保镖,可以叫他们“死没死”、“穷死”,那个夜叉脸大胡子庞德,可以叫他“趴着”,这样就好记了。

    我太爷一听就笑了。

    不过,我太爷并不知道,这些只是他们的姓,不是他们的名字,洋鬼子在彼此不熟识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让别人直接喊他的名字。

    这叫“趴着”的大胡子,看人的时候总是翻着眼皮,一副欠揍的样子,显然看不起我太爷他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这个雇主“饺子”还算和善,有那么几分绅士风度,看样子,在他们国家,应该是大户人家出身,是什么“伯爵”嘛,他那俩保镖“死没死”和“穷死”一脸严肃,那眼神让人感觉不舒服,看人总是阴测测的,时间一长,能瞪出你一身冷汗。

    彼此认识一番以后,萧老道问洋和尚,什么时候启程。洋和尚说,现在人还没到齐,等“沙狼”的人来了,这就出发。

    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鬼城(3)

    一群人就这么或坐或站,在玉门关前等上了。因为语言、地域、种族等局限,我太爷他们、洋人、两个西域人各自为营。

    我太爷他们在城门南边聚成一小撮,洋人在城门北边聚成一小撮,那两个西域人则守在了城外的驼队旁边。

    三伙人各自聊着各自的,虽然此刻算是一个团队,却有点儿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那几个洋人的眼睛,不时朝城关东边大路看上一眼,似乎( 末代捉鬼人 http://www.xlawen.org/kan/485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