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红楼之绝黛无双 > 红楼之绝黛无双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鼓励,有的亲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有的亲帮着捉虫,我真的很感激!你若是有意见,好好提出来,请不要做这种幼稚的事情!

    第 40 章

    ( )王夫人记得元春的话,回到了荣府后,马上就去了贾母的上房,将元春的意思一五一十地说了:“贵人说了,那位爷虽然前头被削了爵位,可也不过是因着上头当时废了自己教导几十年的儿子,心里边未免不妥帖,故而受了牵累。如今这太子一复立,几位阿哥都得了爵位。那位爷的贝勒不也回来了?况且朝中之人多有和他交好的,几位皇子阿哥那也是跟他亲密,可见不是一般的人物了。咱们若能靠上去,也算是备了条后路。”

    贾母听了半晌,沉吟良久,方说道:“兹事体大,待晚上大老爷二老爷回来再作计较。”

    王夫人恨不得此时便贴到八爷那边儿才好,心里不满贾母的态度,眼珠儿转了一转,又想着自己先跟贾政通通气儿,分说清楚这里边的好处倒也是好,当下笑道:“老太太说的是,咱们妇道人家懂什么?就照老太太说的罢。”

    说完,告了罪带人回自己的院子。走到半路,忽然又想到一事,忙调转了方向,朝着梨香院走去。只走了几步,又站住了,对身边的金钏儿说道:“你去,请姨太太到我那里说话儿。”

    金钏儿答应了去了,王夫人方款款地回了自己的屋子。

    薛姨妈正在家里瞧着宝钗做针线,忽见金钏儿来请,不知何事,想了想,便叫金钏儿先回去:“告诉你们太太,我这就到。”

    这里宝钗放下了手里的活计,纳罕道:“今日姨妈不是进宫请安去了么?又找妈有什么事情?”

    薛姨妈一边换衣裳,一边笑道:“你那姨妈无事再想不到咱们的,横竖是那几句话,我过去瞧瞧便知道了。”

    宝钗沉吟了一下,心知自己母亲在姨妈那里也不能吃了亏,便放下了心,微笑道:“既是这样,我就不跟着妈过去了。”

    薛姨妈瞧着宝钗细白柔嫩的脸庞,笑道:“好孩子,你无事也该多出去走走。跟这府里几个姑娘好好地相处,别想什么那些有的没的,总是关在家里做什么?”

    自从黛玉走了以后,史湘云也被贾母送回了史家,再没来过。迎春姐妹与宝钗自来都是不太亲热,不过是亲戚的面子上叫声姐姐。若是宝钗不去贾母那里找她们玩耍,轻易也见不到面。再者宝钗自认博学多才,比之荣府里的几位姑娘都要强些,故而几人凑到一起时难免在言谈举止中带了出来。那迎春温厚,平日里没嘴葫芦一般,扎一下都不带吱一声儿的,也不理宝钗。探春关着王夫人的面子,心里不服气,嘴上也不好说。唯有惜春,仗着年纪小,每每给宝钗没脸。

    因此上,除了史湘云过来,宝钗在荣府里实在是没什么说的来的小姐妹的。再加上上次在王夫人那里只顾着讨得王夫人的欢心,宝钗帮着敲了边鼓,也在这府里上下人等的眼中留下了精于算计、惯会奉承的印象。所以宝钗近来都很少出梨香院,只不过到王夫人那里去坐一会儿,偶尔才到上房去给贾母请个安。

    听母亲如此说,宝钗心里苦笑,这府里众人无论主子奴才,哪个是好相与的?贾母不待见自己,迎春她们疏远自己,自己何苦倒贴上去?自己虽是皇商家的女孩儿,也不是没有一点子自尊的。

    只是这话也不好对母亲明说,只得笑着说道:“我这里还有几针就做完了,妈先去姨妈那里看看罢。别管我了。”

    薛姨妈听了,也不多说,带了同喜同贵出去不提。

    至晚间贾赦贾政去给贾母请安,贾母便叫凤姐儿李纨带了姑娘们并宝玉散了,又让王夫人将元春的话说了,自己叹道:“如今我老了,又常年在这内院里边不出去,这事情不是闹着玩的。贵人的意思你们想来也都明白了,倒是说说罢。”

    贾政一味讲究愚孝愚忠,浑没自己的主意,又在房中被王夫人一通迷汤灌了进去,此时听贾母一问,便起身笑道:“如今贵人在宫里边,自然看的比我们要准些。我瞧着倒是不错,八爷为人谦和,口碑极好的。”

    贾赦虽然好色些,倒是并不愚蠢,况且他如今不忿老二一家风光得意,难免要唱唱对台戏:“老二这话差了。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贵人虽在宫里,那消息只怕也是道听途说,如何能做的准儿?何况皇上春秋正盛,太子殿下稳如磐石,咱们此时投到八爷那边儿,未免不妥罢?”

    王夫人听了贾赦的话,生恐贾母贾政被说动了,当下也不顾的礼节了,出言回道:“大伯说的什么话?贵人是主子,她常伴皇上身边,难道还能看错了皇上的心意儿不成?”

    一语未了,便被贾母喝断:“住口!你这说的什么话?传了出去,不说咱们家,贵人也得吃了瓜落!圣意岂是可以随意揣测的?”

    王夫人吓了一跳,自元春晋位后,贾母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疾言厉色地对自己说话了。

    贾政见母亲生气,忙瞪了王夫人一眼,口内劝道:“老太太勿要生气,王氏不会说话,待儿子回去教训她。如今只商量正事要紧。”

    贾母自王夫人和她说了元春的意思后,便一直考虑这件事可行与否。说实话,贾母并不愿意站到八贝勒胤禩的队中去。皇上尚在,太子自复立后虽然不复之前的荣宠,可前边还有几位亲王郡王,八贝勒固然手段圆滑,善拢人心,但究竟是不是个可靠的,还是难说。只是元春说的也有一点是对的,自家已经是与太子结了怨,若是不找一个强势的靠山,实在是危险。

    思忖再三,贾母拿不定主意。心里本就有些烦躁,又听王夫人嘴里没个把门的,难免便发作了。此时听贾政说了,压了压怒气,只问道:“我一个妇人,不懂得这些事情,你们在外边的爷们儿呢?倒是说个主意,没的叫我们这些内院里的女人为你们操心!”

    贾政得了贾母一顿排揎,口里讷讷半晌,方道:“儿子以为,既是贵人的意思,咱们便照着去做了。况且贵人也说了,那位爷在宫里在朝中都得人心,咱们与他交好,总是不会吃亏就是了。”

    贾赦心里冷笑,这个二弟真是个极品酸儒。贾琏倒是着急,觑着父亲冷眼旁观,也不顾的什么了,忙站起来道:“我倒看此事不妥。别的不说,只看林姑父,为何多年得皇上看重?便是那年救驾负伤,还是皇上命了两位皇子给送回去的。我瞧着林姑父竟是只做好皇上的差事呢。”

    贾母听了,思及林如海行事,果然如此,正待说话,已被王夫人抢了先:“琏儿这话错了。你林姑父和雍亲王交好,难道你不知?那年雍亲王可是在林府一住便是月余的。现如今林丫头来了京里,听闻雍王府里常打发人去送东西,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王夫人忍不住将自己从妹妹那里听来的话倒了出来。众人都吃了一惊,贾母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从何听来?”

    王夫人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微有得意之色,喝了口茶才道:“老太太不知,咱们只说林姑娘在京里只身一人无人照应,谁知人家早就得了雍王爷的眼了。我妹子家里乃是皇商,挂在九爷的名下,什么不知道?那九爷的心腹之人何玉柱有个堂弟,跟蟠儿时有来往,听他说自打林姑娘来了以后,雍王府里常有人打着福晋的旗号去送东西呢。就连那王爷,还奉了皇上的话去瞧了一回。”

    贾母重重一拍桌子,眯着眼看王夫人,冷哼道:“你也说了,是那雍王爷的福晋打发人去送东西的,可见不过是女眷们的来往。怎么到了你的嘴里,这话竟不像了?”

    王夫人说的高兴,此时被贾母一哼,也不介意,只笑道:“我这也是替大姑娘高兴不是?”

    贾母不再看她,垂着眼皮细细地思量了一回,良久,抬起眼来笑道:“这倒是好事。既然这样,咱们便依贵人之言罢。”

    贾赦贾琏面面相觑,贾政王夫人甚是欢喜,忙道:“老太太说的极是。”

    贾政又笑道:“若说起来,东府里边蓉儿媳妇出殡那回,八爷还曾见过宝玉,也极口称赞宝玉的。想来咱们若是上门去拜见请安,也不是难事。”

    贾母略有疲倦,挥了挥手:“你们散了罢,自去商量如何行事罢。”

    见人都走了,贾母叫鸳鸯倒了杯热茶,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闭目不语。

    鸳鸯也不敢出声打扰,过了好一会子,才听贾母问道:“鸳鸯,明儿叫凤姐儿去趟林府,就说过几日是我的生日,请玉儿过来热闹几天。”

    鸳鸯答应了,又服侍着贾母洗漱一番躺到了床上,方才自己到外间的小榻上边去睡了。

    贾母这里左右睡不着,一时又思量如何能让两个玉儿好一些,一时又想着若是真如王夫人所言,这雍王府日后自然也算是自家的一个靠山了。心里一时喜,一时忧,翻来覆去直折腾到了半夜方才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我来啦,第一更送到。。。。。。

    今天月饼节,祝大家团团圆圆哈!

    第 41 章

    ( )黛玉手里拿着个绛红色缎面绣了如意纹的抹额,左右端详了一番,扔到了一边儿,笑道:“这个我可拿不出手,没的丢人啊。”

    旁边的秋雁看着自家姑娘做出来的针线,忍不住笑了。要说姑娘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就是那府里的账册子,也是看得有模有样。唯有这针线上边,做出来的东西不说是惨不忍睹,反正针脚不平,长短不一的时候是常有的。现在手里的这个抹额,还是那荣府里的老太太过几天生日,嬷嬷原说既是姑娘的外祖母,金玉之类的礼物反倒不如自己亲手做的针线贴心。姑娘便勉为其难做了。自己帮着绞的样子,雪雁给描的花儿,姑娘亲手配了线,颜色倒还好看,就是绣工差了些。不说别的,若真是拿了给荣府老太太,还不被那府里的姑娘们笑掉了牙?

    林姑奶奶见黛玉脸泛红晕,难得的不好意思起来,便笑道:“要说这针线女红,虽说是闺阁女孩儿必学的,也不要太过。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难道日后还要亲手做了衣裳穿?一般的都有专门的针线上的人伺候着,便是贴身的衣物,也有跟着的丫头们做。哪里就要在这上边费太多的心思了?若有功夫,倒是学些管家理财之类的是正经。”

    洪嬷嬷也在旁边笑着说:“正是这话呢。我在宫里待了那么久,见过的格格小姐们也都不少,没见谁拿着自己做的针线说嘴的。”

    黛玉抿嘴笑道:“嬷嬷别宽我的心了,我看到您和李嬷嬷使眼色了!”

    一句话说的洪嬷嬷又笑了起来,便是林姑奶奶也忍不住摩挲着黛玉的手,轻轻拍着笑道:“这个丫头竟是越大越调皮了些。这可怎么好?赶明儿你父亲来了,定要说我没带好他的女儿了。”

    黛玉忙端正坐好,规规矩矩的样子让人挑不出一丝儿毛病。一屋子人看了,都笑的不行。黛玉轻声说道:“玉儿一时忘形了。”

    林姑奶奶摇头笑道:“好了,不必在闹了。你父亲的礼已经到了,你再去挑几件子东西,过两日去送给荣府的老太太,这针线本就是可有可无的。”

    黛玉懒懒地说道:“若是去贺寿也就罢了,只是一味地留我住下,我也不好太过推脱,先跟姑奶奶说一声,便是住在那里,不过一两日我就回来。”

    林姑奶奶笑道:“到时候我就打发人去接你。”

    八月初三乃是贾母的生日。此时省亲园子建好,剩下的都是些琐事了,荣府里的人便都忙着给贾母预备生日。只是今年不同往年,实在是太过忙乱了,贾母便告诉了贾赦等人,又不是整生日,自家人聚一聚便是了。

    到了八月初二这一日,贾府里边已经是张灯结彩了。虽然说没有外人,但是与荣府交好的人家都有人亲来送礼物贺寿,倒也非常的热闹。

    黛玉仍是带着雪雁秋雁与洪嬷嬷李嬷嬷,不早不晚地坐车到了荣府。从车中竹帘向外望去,见荣国府里处处挂红,往来人等络绎不绝,此时尚在门口,便听到里边笙箫鼓乐之声不绝于耳。黛玉心里叹气,荣府中人事事讲究虚荣,明明已是内中空空了,偏要这些虚头脸面,他日入不敷出又怪得谁来?

    马车一径驶入荣府里边,在女眷下车之处,黛玉扶着雪雁的手,下了车。这里正是林之孝家的照应着,见是黛玉,忙上前来请安,笑道:“老太太命我等着姑娘呢。姑娘快请上轿进去罢。”

    黛玉点头微笑,上了一顶小轿,由着老婆子们抬入了内院。

    贾母的屋子里边已经有几位内眷了,见黛玉一袭粉红色对襟儿雪纱长袄,底下系着鹅黄|色百褶裙,扶着丫头的手袅袅而来,恍若月宫仙子一般,都是一阵赞叹。

    贾母见黛玉个头更高了些,脸上微带笑意,颊边梨涡隐现,又想到王夫人之言,心里叹了口气,脸上却满是欣慰的笑容:“玉儿快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黛玉款步上前,福身行礼,口内祝道:“玉儿给老太太请安,愿老太太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贾母一把拉起黛玉,叫她坐在自己的身边,笑道:“你这丫头就是会说话儿。这么久了也不过来,只说着每日学规矩,竟让我和你姐妹们惦着你,可是该打?”

    黛玉抿嘴笑着,贾母见了她温婉娇媚的样子,心里的一点儿不悦早就消散了,忙叫人带了她到那边屋子里边跟姑娘们说话去。黛玉只对着贾母等人告了声罪,凤姐儿亲自送了她到迎春那边去。

    这边屋子里只有迎春姐妹、宝钗,另外两个女孩子黛玉并未见过。见黛玉进来了,惜春先跳起来笑道:“林姐姐来了!”亲亲热热地跑过去挽了黛玉的手,黛玉点着她的鼻头笑道:“还是这么着,没一点儿大姑娘的样子。”

    惜春笑嘻嘻地说道:“在姐姐面前装的那么文静做什么?反正咱们好的,姐姐再不会为这个说我。”

    一时迎春等人也站起来跟黛玉寒暄,凤姐儿便指着另外两个女孩子笑道:“林姐姐,这两个是史家的表姐。”黛玉便知是忠靖侯之女了,忙上前跟两个姑娘见礼。

    史家姐妹见黛玉容貌出众,气质清雅,人又温文有礼,实在不像是湘云在家里说的那样尖酸小性儿,对她也甚是喜欢,高高兴兴地回了礼,亲热地拉着黛玉问长问短。

    凤姐儿见几个小姐妹甚是亲热,自己吩咐跟着的人好生伺候着,忙忙地又去招呼亲眷了。

    洪嬷嬷她们自有别人招待,此时只有雪雁秋雁跟了过来。宝钗便笑道:“林妹妹如今在家里可还忙?许久都未见了,不但老太太想的很,便是二妹妹宝兄弟他们也都是每日念着的。我虽然远了些,也常说妹妹何时过来,姐妹们亲近些才好。”

    黛玉抚了抚自己颊边的碎发,淡淡一笑,扭头对宝钗说道:“别人不知,宝姐姐还能不知?似咱们这等备选的闺阁女孩儿,哪里有自己说了算的时候?这些日子我倒想着出来松散一番,只是嬷嬷们管的甚紧。就这样,还说每日里学的时候太少了些呢。”

    宝钗面上笑容一滞,随即又若无其事地跟身边的史家大姑娘泓云去说话了。

    迎春等人早就在这里了,贾母命她们在这陪着亲戚家的几个女孩子。史家两位姑娘本来与她们并不太相熟,往日里湘云过来也常说这两个姐姐与自己不亲近。不过今日一见,许是年纪大了两岁的缘故,史家的大姑娘说话斯文,二姑娘爽快,倒和她们能聊到一起。至于宝钗,史家两个姑娘知道湘云跟她交好,又因着她的缘故才被父母禁了足,心里不免有些芥蒂,便对着宝钗淡淡的。所幸宝钗素来善于在众人间周旋,几句话搭下来,几个姑娘倒也说的热闹。

    探春这里挨着黛玉坐下,偏头问道:“上回二嫂子回来说姐姐在家里一点子空闲儿都不得,我们还不信呢。如今姐姐倒是亲自跟我说说,到底是个怎么的学规矩?”

    她头上插着一只累丝金凤钗,凤嘴儿处衔着一串儿珍珠儿,随着她的动作凤翅微颤,珍珠儿轻晃,越发显得她顾盼之间神采飞扬。

    黛玉见她脸上表情甚是有趣,笑道:“哪里就是好玩的?我倒是想说,就怕你不耐烦听。”说着,便叫雪雁“背一背咱们每日的功课。”

    雪雁张嘴就来,探春听她小嘴啪啪地说了半日,忙叫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竟是如此的繁琐,真真儿磨人。”

    黛玉撇嘴道:“谁说不是呢?”

    宝钗在一旁听着,心里老大不是滋味。自入京以来,处处不如意。原来在金陵时,提起薛家的姑娘,谁不知道是才貌双全的?便是住进了荣国府里,那几个公府的千金也不过如此,容貌既不如自己,才华也是稍逊的。偏生又来了个黛玉,偏生和自己容貌各有千秋,偏生又比自己出身高贵,那一身的清贵温雅气质便是自己所不及的。同样是备选,自己便是去小选,跟一帮子人去争着到宫里边当奴才,人家却是大张旗鼓地准备着选秀,将来那是要入宫或是指入皇室宗亲府邸当主子的。饶是这样,还听黛玉说的什么学着规矩累人之类的话。

    一时想起了那天母亲的话,神差鬼使般地便说了出来:“林妹妹别只顾着喊累呢,他日若是被哪位主子看上,才是福分的。”说着,拿了帕子掩口而笑。

    一屋子的姑娘登时全都安静了下来,这样的话,岂是一个闺阁女子能说的?

    雪雁忍不住要张嘴反驳,却见黛玉看了自己一眼,愤愤地闭了嘴不语。黛玉面色不变,只盯着宝钗笑道:“宝姐姐这话说的,竟叫我无言以对了。素日里人们都说宝姐姐最是知礼懂事,怎么就不知道非礼勿言这四个字呢?我不过是因着朝廷的规制备选,被宝姐姐一说,倒成了惦着那主子福分的了?宝姐姐莫要以己度人才是。再者,我林家位在正白旗,家父虽然没有爵位在身,却也不必一口一个主子的将自己贬低了。”

    宝钗涨红了脸,待要说两句什么,却见凤姐儿打了帘子进来,笑道:“几位姑娘干什么呢?老太太叫过去,有贵客到了。”

    迎春忙问道:“是哪家的贵客?”

    凤姐儿笑着看了黛玉一眼,回道:“妹妹再猜不到的,是两位福晋呢。”

    迎春姐妹忙站了起来,宝钗也随着起来了。黛玉只坐着不动,跟史家两位姑娘说话。凤姐儿笑道:“好妹妹们,快些过去罢!”

    黛玉便笑道:“我一个亲戚家的,哪里能出去迎客?再没这样的道理。”

    史家大姑娘也笑道:“正是呢,我们和林妹妹在这里说话,二妹妹三妹妹四妹妹快些过去看看倒好。”

    三春姐妹急急忙忙带着丫头出去了,这里宝钗不好跟着,只得又坐下来。

    凤姐儿“嗐”了一声,忙的也出去了。不一会子,又一掀帘子,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指着黛玉等人笑道:“我说姑娘们都去,你们只不动,如今倒叫我又跑了一回。快些罢,福晋们等着呢。”

    宝钗便对史家姐妹笑道:“如此,若是不去,倒是不敬了。”

    史家姐妹对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黛玉,只得也站起身来。黛玉拭了拭嘴角,方起身笑道:“好二嫂子,你容我们些功夫呢。”

    凤姐儿一步上前,拉了她的手便走,口内说道:“不管了,我只将你们送到那里,便没事了。”

    来至贾母的正屋,黛玉见正位上坐着一个两个年轻的贵妇。左首边儿的一身大红色缂丝旗袍,浑身上下珠围翠绕,却不使人感到俗气,相反,趁着她精致华美的妆容,只给人一种大气之感。右边那个却是粉色旗装,虽然不如先一人那般美貌,倒是带了一股子书卷之气,只是脸上微有病态。

    贾母正坐在主位相陪,身后邢夫人王夫人带着尤氏等人雁翅站在身后。见黛玉等人进来,贾母忙笑道:“快来见过八福晋九福晋。”

    四个人齐齐上前行礼,那二人也正打量着进来的四个姑娘。那位穿红衣者一眼看到黛玉,微微眯了凤眼,笑道:“几位姑娘都是好的。”

    又向贾母道:“你们府里的几个也都好,竟叫我看花了眼,不知道该夸哪个才是。”

    说着,叫人拿了表礼出来,众人都是一样的,每人金玉戒指各五个,玛瑙串珠儿五串。九福晋也有表礼送出。姐妹几个接了,宝钗便上前一步,微笑谢礼:“多谢二位福晋赏赐。”

    八福晋见她穿着水红洋缎百蝶穿花的对襟长袄,海棠红色盘金百褶裙,胸前一挂璀璨的璎珞,底下挂着一只金锁。一头青丝梳得水光溜滑,绾了一个飞仙髻,上边插着一只赤金镶宝凤凰展翅钗,又在鬓边别了一溜儿红宝的发针,倒是显得肤如凝脂,眼如水杏,容貌灿若牡丹。只是眼中点点精光,浑不似十几岁的闺阁少女。

    八福晋出身高贵,母亲乃是安亲王的嫡女,正经的和硕格格,她自幼在宫里长大,什么人没见过?宝钗这点子小心思怎么会不懂?当下也不理她。

    九福晋微笑问道:“这位姑娘是哪位大人的千金?”

    宝钗面上一红,咬了咬嘴唇,随即低头回道:“奴婢是皇上薛家的女儿。我们本是记在贝子爷门下的。”

    九福晋“嗯”了一声,笑道:“原来是薛家的女孩儿。”心里却颇为不屑——真是个商人家的,没有规矩。如今这府上老太君过寿,她一个客居的小姑娘,虽然避开了大红的颜色,却穿着和大红相近的衣裳,又一副富丽妆扮,竟是压过了贾家的几个女孩儿,真是不知有意还是本就不知礼了。

    九福晋董鄂氏出身纳兰家族,舅舅乃是康熙朝有名的才子纳兰容若。她从小儿在外祖家长大,极是崇拜舅舅的。见黛玉一身虽不如宝钗一般精心妆扮,然一身淡淡的书卷之气却是掩不住的,便知这一位定是林如海的女儿了。

    正要招手儿叫黛玉上前说话,却见外边进来了一个管事儿的媳妇回说十六福晋来了。八福晋九福晋对望了一眼,彼此都是有些惊讶。再看贾母等人,忙对八福晋九福晋告了声罪,接了出去。

    一时又进来了一个十**岁的少妇,一张娃娃脸,笑眯眯地甚是可亲。十六福晋一进来便看到了八福晋九福晋,忙上前笑道:“二位嫂子竟是来的早啊。”

    八福晋笑道:“哪阵风把十六弟妹吹来了?”

    十六福晋眨了眨眼睛,笑道:“我们爷在礼部,今儿是贾贵人家里老太太的生日,按例来赏赐东西。我在家里闷得慌,又听说两位嫂子也在这里,便求了我们爷,也带着我过来凑凑热闹。”

    说着,又回头对贾母说道:“老太君不会怪我不请自到罢?”

    贾母忙欠身回道:“福晋哪里的话?主子能来,实是我荣府之荣耀。”

    十六福晋年纪轻,性子极是活泼,一眼看到了屋子里边的几个女孩子,“哎呦”一声,仔细打量了一番方才笑道:“早知道这里姑娘们如此出色,我就不进来了。没的被比了下去。”

    八福晋手上长长的金丝护甲滑过了茶杯,垂眼道:“礼部的事情随便找个人来就行了,还要十六弟亲自出马?”

    九福晋看了她一眼,就听十六福晋清脆地笑道:“是啊,想来是贾贵人贤淑得体,皇阿玛给了恩典罢。”

    王夫人听了不免面露得色,八福晋却是被不软不硬地噎了一下,当下也不再说。她和十六福晋都姓郭络罗,只是十六阿哥胤禄一直跟雍亲王等人较为亲密,和自己的丈夫胤禩素来不对付,她对着十六福晋自然也没什么好气色。

    九福晋见今日来的目的已经达到,又恐八福晋性子急躁误事,便起身笑道:“出来这么久,我倒有些撑不住了。说不得,请八嫂陪我回去如何?”

    八福晋斜看了十六福晋一眼,见她正和黛玉说话,冷笑了一声,站起身来:“既这么着,就走了罢。”

    贾母王夫人等不敢挽留,只得亲身送了出去。

    这里十六福晋拉着黛玉的手,笑道:“早就知道你来了,只是知道你在家里忙着,府上也不带你出来,竟这么久都没见到过。如今算是认识了,过几日到我们那儿去散散心,大热天的在家闷着,有什么意思?”

    黛玉见她笑容可掬,态度甚是亲和,又想到那年所见到的胤禄也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心内大有好感,当下便应了。

    十六福晋见八福晋九福晋走了,才微一撇嘴,随即又笑道:“我在这里不便,一会儿便要回去了。你只记得答应的话,不然我自己打到林府去抓人。”

    黛玉“扑哧”笑了,福身道:“是!”

    迎春等人陪在一旁,自知身份如此,也不计较,唯有宝钗在八福晋九福晋面前未能如愿讨好,此时来了个年轻的十六福晋也是一眼都未看她,只和黛玉说话,心里便似泡在了醋里边,只暗咬银牙,心里发了一股子狠劲,定要在小选上出头,日后在宫里争得一份荣耀。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剩下一更晚上了,吃着月饼看着乌云,乌云散去时,便是我更文时。。。。。。

    (顶着锅飞走。。。。。。)

    第 42 章

    ( )黛玉坐在微微颠簸着的车里,听着车轮压在路上发出的声响,心里渐渐地平静下来。

    前几日十六福晋打发人过来,说是一处庄子上菊花开的正好,约黛玉前去赏菊。

    黛玉早在贾母寿辰后便给父亲写信,告知了自己在贾府里边见到了几位福晋的事情。林如海信回的很快,告诉黛玉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家里边学好规矩便是。若是遇到拿不准的,问林姑奶奶,只是告诫她除必要外轻易不要再去贾府。

    黛玉接到信后倒是笑了,本来自己也没有打算多去荣府的意思,只是可惜了,自己在京里边也没什么手帕之交。以前在家里还能想着给父亲调养身子,照看着瑾儿,现在每日关着学规矩,未免孤单了些。

    十六福晋的邀约令黛玉有几分期待,便问了林姑奶奶,林姑奶奶倒是笑了:“京里的女眷大多喜欢没事儿的时候找个由头小聚一番,原也是内眷无事打发日子罢了。也有那官宦人家的太太夫人们彼此互通消息,结交靠山,替家里边打通关系的。眼前十六福晋既打发了人过来请你,没有不去的道理。只放心去便是了。”

    九月中的京城,风高气爽,早晚已有了凉意。高天万里,偶有几缕浮云,天色湛蓝耀眼,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十六福晋邀请黛玉赏花的地方乃是康熙赏赐给胤禄的一处庄子。挨着西山,恐林家的人找不到地方,十六福晋老早便打发了自己府里的车来接。黛玉便带着雪雁秋雁两个一起上车去了。

    所幸路程并不算太远,马车又轻便,不过大半个时辰便到了。车子驶入一处庄院,进了内院儿停下,便有人打了车帘子,一个慈眉善目的嬷嬷过来笑道:“可是林姑娘到了?我们福晋正等着呢。”说着便伸出手来,黛玉见她穿戴,知道必是十六福晋身边的人,便扶着她的手稳稳地下了车,含笑道:“劳动嬷嬷了,嬷嬷贵姓?”

    那嬷嬷忙道:“姑娘客气了。奴婢是福晋身边的内院管事,姓秦。福晋吩咐我们在这里候着,只说姑娘一到,便请姑娘直接进去了。”

    黛玉点头:“有劳秦嬷嬷带路。”

    一时跟着秦嬷嬷转过了一处垂花门,便向里走去。黛玉边走边看,见园子修得别具匠心,以假山湖石为主,山下有活水,水上有曲梁。此时尚未大冷,因此假山之上仍是一片葱翠,妩媚婀娜。有一两座假山磊得甚高,上边还筑有小亭,想来登顶便可将庄内的景致一览无余。

    黛玉心里赞叹间,忽听的清脆的声音带着笑意响起:“可是到了呢!我从昨儿就过来了,好容易才等到了。”

    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是十六福晋郭络罗氏正站在一道月亮门前望着自己笑。黛玉忙上前去,按着旗人的规矩请安。郭络罗氏一甩帕子,拉着黛玉的手笑道:“哪儿来的这么多虚礼?我接了你来可不是看你请安的。”

    黛玉见她直爽明快,心里也是欢喜,便歪头笑道:“如此,便恕我放肆了,福晋可不要事后罚我不敬之罪呢。”

    郭络罗氏大笑道:“成成成,今儿天好,咱们来着了。快跟我去看花儿。”

    秦嬷嬷笑道:“再没福晋这么急性子的,林姑娘刚到,好歹让歇一歇啊。”

    郭络罗氏看着黛玉问道:“你累么?可要歇着?”

    黛玉见她虽然在问自己,可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浑没有让自己歇着的意思,真不知道到底这个庄子里边有什么花儿值得她如此炫耀。当下也笑道:“倒是不累,在马车上也是一般的坐着。”

    郭络罗氏朝秦嬷嬷笑道:“瞧见了罢?你别总是盯着我了,带了林姑娘带来的两个丫头去歇着,林姑娘这里有我呢。”说着挽了黛玉的手便走。

    雪雁秋雁面面相觑,秦嬷嬷摇头笑道:“福晋便是这样的性子。二位不必担心你们姑娘,在这里必不会少了人服侍。且跟我去歇歇。”二人无奈,只得跟了秦嬷嬷去了。

    黛玉跟着郭络罗氏,沿着游廊转了几转,又踏上了一条青石小路,转过一座甚高的假山,眼前忽的明朗起来。

    郭络罗氏得意地说道:“我自小便喜欢菊花。得了这处庄子后,打发人到各处找了好久,才弄成了这么个花圃。来,叫我看看你认得哪些?”

    黛玉放眼看去,只见一大片花圃中,菊花迎着微微的秋风开得正是烂漫。白如雪,红似火,黄若锦;紫色素雅,粉色妖娆,绚绚烂烂。

    “看,这本‘十丈垂帘’乃是从杭州找到的,费了老大的力气才育活的。还有这本‘凤凰展翅’也是不易的。”

    黛玉随着郭络罗氏漫步花丛,见这些菊花大都花枝挺秀,色彩明丽,虽花型各有不同,但却不掩其天然风姿。不由得称赞道:“怪道有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呢。这一大片菊花此时开得如此绚丽,竟是让人眼花缭乱了。”

    郭络罗氏拉着她走到一处,笑道:“看看这本如何?”

    黛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但见几株菊花花色碧绿如玉,背阴处晶莹欲滴,朝阳处却是绿中透黄,光彩夺目。

    黛玉笑问:“可是菊花中的名品‘绿牡丹’?”

    郭络罗氏得意道:“正是呢。我这处园子里边最为珍贵的便是这几株‘绿牡丹’和那边的两株墨菊了。”

    黛玉正待说话,忽听的后边有人轻笑道:“又跟林姑娘炫耀上了你的花儿?见一个说一次,明儿要是有人看上了哪株跟你讨,看你舍不舍得?”

    黛玉回身看时,见来的是两个人,其中一人面上笑容可掬,五官甚是俊朗,不过十**岁年纪,却是那年见过的十六爷胤禄。旁边一人更是熟悉,清俊冷硬的表情,深目薄唇,不是雍亲王胤禛又是哪个?

    郭络罗氏向着胤禄挑眉一笑,胤禄微微点头,含笑不语。

    黛玉忙低了头,郭络罗氏拉着她上前笑道:“四哥也来了?今日我请了林姑娘赏花,林姑娘便是客人,可没那么多虚礼了。”

    胤禄抚额,自己的福晋一向大大咧咧,自己对着四哥尚且有几分害怕他的冷脸,她倒是无所谓!见胤禛只看着黛玉不语,当下瞧瞧朝后摆了摆头,郭络罗氏会意,放开黛玉跟着他向一边走去。

    胤禛看着黛玉,思绪尚在刚才的画面中。满园芳华,黛玉迎风而立,微低着头,脸上笑容清澈纯美,一派静好。见她低头不语,胤禛又想起了往日逗弄的她气愤愤的样子,不由得轻笑道:“怎么见了我就跟剪了舌头似的?刚才不是说的挺高兴?”

    黛玉自见了胤禛,便觉得心跳得厉害,想不起请安之类的规矩,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说话。正恼恨着自己如何这般不争气,忽听胤禛的话,心里暗道,对着十几岁的福晋我自然能够谈笑自如,对着您冷面王,我敢么?

    也不待她说话,胤禛又问道:“听说前些日子你身上不舒服了?可是天热中了暑气?”

    黛玉惊愕,抬头看着胤禛,这也知道?再说过了多久了?思及那个让自己不舒服的原因,黛玉不由得面上微热,低声道:“不是。”

    又恐胤禛追根问底,忙又改口:“是。”说完,只恨不得咬了自己的舌头。

    胤禛奇道:“到底是不是?”

    黛玉大窘,跺脚道:“是是!您一个王爷,多少大事要做,追问这些做什么?”说着转身就走。

    胤禛从背后看去,见她耳根子都红了,心里纳罕,不过是中了暑气,这般张牙舞爪地做什么?略一思索,心里转过一个念头,嘴角不由得弯了上去。缓( 红楼之绝黛无双 http://www.xlawen.org/kan/49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