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部分阅读
是这样风风火火的。你母亲也来了?”
“母亲身子不舒服呢,不便出门。”欧阳珊红着脸笑了笑,过来牵顾满的手,道:“阿满,你跟我来,我有事情与你说。”
有什么事不能在房里说?顾满微觉诧异,却还是跟着她出了门。
才出门,见了左右无人,欧阳珊才赧然笑道:“阿满,不瞒你,其实是我哥哥找你有话说,他如今就在外头垂花门那儿等着呢,你去不去、你若是不去,我就叫他出去了。”
难得在这个时候欧阳珊还能考虑自己的意见跟感受,顾满微微一笑,道:“见,为什么不见?”她正好找欧阳灿也有些事情要说呢。
欧阳珊这才如释重负,在她身边站着,脸红红的,道:“那我陪你去吧?”
赞叹她想的周到,顾满承她的好意,就微笑着点点头。
等出了垂花门,果真见一袭蓝色直裰,腰间束着缎白腰带,带着玉葫芦佩饰的欧阳灿正立在灌木丛里。
顾满朝他微微颔首,见欧阳珊就站在不远处,才轻声道:“欧阳公子找我有事?”
欧阳灿凝眉思索了一会儿,似乎是在想怎么开口,过了片刻才迟疑着点点头,道:“有件事情想找你帮忙,这个忙也只有你能帮了。”
说的如此严重,且还这样严肃,顾满先是一愣,并没有立即就答应,而是先问道:“是什么事?”
微微踌躇,欧阳灿定了定神,还是直言不讳的开口:“关于赵世子的事,景行请你帮他一个忙。”
顾满低垂臻首,也蹙眉沉默。
她大概能猜到是什么了,但是她不能帮。
并不是她心狠,而是王府实在是不适宜踏进皇家争权的漩涡里。
两世为人,顾满对赵王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些的,他先前的王妃死的实在是蹊跷了些,说陈家谋反这件事也实在是太过草率-----其实当年不过是有几个言官弹劾,皇帝虽然动了疑心,但是向来信得过陈老太爷,并没有过于追究。
还是赵王大义灭亲,发现了王妃与家人通信之后当机立断禀报了皇帝,准备带人搜陈府。
陈府的人却抗命,还想动手,赵王因此无奈灭了陈府满门,又从陈府搜出许多兵器来.....皇帝震怒,下令夷陈氏九族。
想起日后谢庭的结局,顾满竟又有些犹豫起来。
谢庭实在是帮了她不少忙,好几次若是没有他,自己怕是都已经死了,何况还有个救命恩人欧阳灿在。
她于是叹了一口气,道:“你先说是什么事吧,我看看我能否做到再答应。”
欧阳灿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听说你舅舅跟刘七八很是交好。刘七八当年是赵王府的奉御,景行想让你舅舅去探问探问刘七八的口风。”
让王庭然去?
顾满皱眉,刘七八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为重视恩情的人,当年王庭然在他危难之时的相助,这个人记了一辈子。
上一世刘七八死的挺早,并没挨到王家灭门的时候,否则怕是也会伸手帮上一帮吧?想起刘七八跟王庭然的交情,顾满并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叹气道:“这对赵世子终究是一个祸患,若是世子他忘不掉这件事,日后肯定要招祸的。”
“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欧阳灿点了点头,道:“前几日景行身边一个小厮,就因为误食了他的点心身亡了。在府里尚且如此小心翼翼还防不胜防,他还终日惦记着他外祖父的事......”
谢庭的前景未定,他虽然是罪人之子,同时却又站着嫡长子的名分,也是皇帝的亲孙子,赵王不好废了他,只好冷待他。而新的赵王妃为了自己的儿子,自然也看不得占了世子位的谢庭,想方设法的害他。
顾满听的皱眉,想了想,就道:“既然如此,我会让我舅舅帮他问一问的。只是他一直这样追查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本想说,赵王若是知道了定然不会放过他,但是转念一想,想起赵王后来会亲手杀子,就又把这句话给咽了下去,赵王本来就容不得他-----谢庭不
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外祖父一家都是帮赵王背的黑锅,怎么还能把赵王当成父亲?赵王更是见了他就心虚吧?
欧阳灿听见她答应,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就不可置信的道:“你是说真的么?”
自然是说真的,刘七八曾经在赵王府里当奉御,知道些事情是必然的,但是刘七八这个人向来没什么朋友,赵王于他大概也就是一块踏脚石而已,若是王庭然去问,只要不妨碍他的利益,想来是能问出些东西来的。
顾满点点头,又疑惑的问他:“按说,锦衣卫对当年的事情定然是也有记录的。你为何不找你哥哥问问呢?”
一百四十三 暗害
隔了几日,谢庭再去见欧阳灿时,听说顾满竟然答应了,一时之间有些不可置信。
当初顾满拒绝的可是斩钉截铁,明说了毫无半点商量的余地。
只是他转念想了想,现在顾满家中的事情并不算复杂,王太傅如今又荣升了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地位稳如泰山,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与当初又不尽然相同,就释然的笑了笑,满怀希望的道:“但愿她真的能带给我好消息。”
王庭然下了穿堂,穿过灰字形影壁,就见顾满正俏生生的立在那里,一张笑脸如同梅花上的雪似地,晶莹可爱,先就笑了起来,走过去将她抱起来,道:“阿满在做什么呢?怎么半日了也没听见舅舅进来的声儿?”
顾满方才是在想怎么将谢庭的事情与他说,此刻听主动问起,更是求之不得,眼睛滴溜溜的转了几圈,就笑道:“舅舅,我有件事情要求您。您务必要帮我。”
王庭然将她放下来,失笑道:“说的如此郑重其事,你倒是跟我说说,有什么天大的事情?”
“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情。”顾满见他心情好,面上也带着笑意,就笑着撒娇:“我想求您跟刘七八打听打听当年陈老太爷的事情。”
陈老太爷?王庭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刻才想起来,能让顾满亲自来问,还能与刘七八扯得上关系的,除了当年被族灭的晋西陈家,还有哪个陈家?
他愣了愣神,随即就反应过来,板着脸道:“是赵世子求到你身上来了?”
谢庭是个苦命的孩子,他背负的一切本来都不该是他背负的。
他的外祖父陈老太爷当年是出了名的刚直不阿,这样一个人,你说他好端端的会去谋反。谁信?谢庭的母亲当年可是这盛京的头一号美人儿,风华绝代用来形容她也不为过,就因为陈家的事被赵王亲自给了结了......可惜事过境迁,事情已经定了性,也再翻不过篇儿来
了,王庭然叹了一口气,道:“阿满,你实在不该搀和进这件事来。”
顾满当然也知道其中猫腻,也不想把王家拖下水,因此当初是从未对谢庭的要求上过心的。 只是这些日子下来,她冷眼旁观,真的发现谢庭是个再好不过的人,小小年纪的,被父亲厌弃,还要时时刻刻的防着后母......他也是个可怜人。这一次他的要求又不算过分,只
是要王庭然去问问刘七八当年的内情。
刘七八是个人精中的人精,他就算告诉了王庭然,也有办法撇清自己的。
王庭然更甚。因此她觉得这件事情其实不怎么难办。
见她蹙眉思索,王庭然想了想也就大概猜到了顾满在想什么,他清算了一下利害,就决定答应顾满这个要求。
谢景行是个苦命的孩子这不错。但是王庭然也不是个傻子,自然看得出谢景行背后有人-----这么多年,若不是有点能耐,早就已经死的透透的了。还能活到现在?
他看重的是谢景行这个人的品行,这么几次下来,每次都是他替顾满解燃眉之急。他王庭然也不是个不懂知恩图报的人,既然谢庭不到黄河不死心,那他就再帮他一次又如何?何况,还有沈乔这个因素在。
想到沈乔,王庭然就不免想起沈流年这个孩子来,他心惊了一下,不知为何竟觉得背后凉风嗖嗖的。
沈流年这个孩子,怕是等不及了!
定了定神,王庭然拉着顾满的手嘱咐她:“阿满,这件事情既是你亲自来求舅舅,那舅舅就替你办了。我一定找七八问个清楚。”顿了顿,看了看满脸喜色的顾满,他又加重了语气:“不过,日后你还是远着些赵世子,他如今与六皇子走得近,上回在皇宫里你与六皇子
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到如今也还没跟我讲。舅舅实在是很为你担心。”
这件事真的不是顾满愿意瞒着王庭然,她是怕说了会给王庭然跟外祖父添麻烦。
不过......思索了一会儿,顾满还是将事情原封不动的跟王庭然说了。
婉妃?六皇子最近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想起朝廷近日不断有人上书要求皇帝立太子,王庭然又忍不住觉得冷汗涔涔。
那些人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工科给事中王翦、工部郎中林志远、这一串串人名,听起来没什么紧要,再仔细想想就耐人寻味了-----这些人都是跟六皇子很有些关系的。
他冷笑了一声,真想叹一句妄想!
六皇子之上还有五个哥哥,其中幽王算是栽了,赵王战功累累,陈王、周王向来慈善仁爱,还有个先皇后遗腹子秦王在,这么多哥哥,能轮得到他?
一看王庭然的表情,顾满就能猜到他的想法,肯定是觉得六皇子在痴人说梦,想起上一世的结果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拉着王庭然,急急忙忙的道:“舅舅,您千万别小看六皇子!您忘记了吗,六皇子他虽然表面嚣张跋扈,内里却最是残忍狡诈的。皇上因为他母妃
的原因也异常宠爱他,给了他机会。他如今还是在皇宫里,自然放不开手脚,待到他日他出宫建府了呢?那时候他可以养幕僚、门客,而且德妃向来把他当亲生子......”
不说不知道,一说王庭然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小外甥女居然有这样的眼力见,和这样深刻的看法。
他点了点头,极为郑重的点头,道:“放心吧,舅舅知道。”
顾满这才堪堪放下心来,只觉得去了个包袱,身上都轻松了不少。
这边厢欧阳灿对着谢庭倒是轻松的很,从顾满那里要到了结果,让他很是开心了一阵子,顾满当初可是斩钉截铁的就拒绝了谢庭的要求呢,此次却并没有怎么多说 就答应了自己,这是不是也说明他在她心里有些不一样?
他在心中想着,对面的谢庭却眉峰微动,紧跟着就忽然扯了他一把,道:“走!”
走去哪?欧阳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转过头去瞪大了眼睛,就瞧见谢庭脸色肃穆,脸色很是不好:“有人来了!”
他们这一次会面仍然是选在普济寺,这里的后山安静的很,平常里轻易不会有人来,看这长得都快到半人高的野草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会来这里的,自然不可能是寺庙里的人,而就算要上山砍伐的人,也不敢挑寺院后头的树砍,来的人不寻常!
谢庭全身的刺都竖了起来,拉着欧阳灿就打算走小路绕去寺院侯门-----他们带来的人都在那里守着接应。
还没等他们跑出几步,树林里就刮起阵阵的风来,也不知从哪儿蹿出来几个蒙面黑衣人,对着谢庭的头便是一阵乱刺。
谢庭堪堪避过一个黑衣人的袭击,伸手捉住一个黑衣人的手腕,往刚冲过来的另一个黑衣人身前一挡,顿时把那个黑衣人的手腕削去了半截。
来人出手就是杀招,完全下了死手,欧阳灿微微皱眉,飞身几个飞踢将几个黑衣人踹倒一片,就焦急的回头招呼谢庭:“景行!你没事吧?”
四周的风呼呼的响,来人对欧阳灿没甚兴趣,完全都是冲着谢庭来的,对欧阳灿只是拖住他不让他动而已。
这几年谢景行跟着师傅很是学了一些武功,虽然平日里不显露,到了这个时候还真的派上了用场。他飞身抓住一人的剑,扭头就朝着另一个人刺去,又解决了一个,才险险的在树枝上立定,几个腾跃跳到欧阳灿身边,与他背对着背。
黑衣人折损了几个人,却毫无退意,围成一个圆圈把他们俩围在中间慢慢逼近。
欧阳灿瞪大了眼睛,怒气冲冲的冲着一群黑衣人叫嚣:“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敢在锦衣卫头上动土,你们不想活了?”
摆明了是冲着谢庭过来的!谢庭一把把欧阳灿推开半尺,让他躲过树上跳下来的刺客的当头 一剑,这才有空回头去看欧阳灿,道:“别说了!留着命跟你哥说去吧!”
这才一回头的功夫,已经有个蒙面人双脚蹬在树上一借力,朝着谢庭就飞身而来。
谢庭偏头一躲,那一剑就刮在他脸上,黑衣人飞出去老远,借着树枝一荡,又折回来。
看得出来这个人必然是这群人里身手最好的,谢庭不敢怠慢,全神贯注的与他缠斗起来。
欧阳灿看的心肝儿都颤,咬了咬牙,就掏出怀里的烟花,唰的一下点燃。
这可是锦衣卫的东西!
刺客们显然都能看得出来,那正缠着谢庭的刺客扫了欧阳灿一眼,沉声下令:“撤!”
锦衣卫的速度向来快得很,如今欧阳灿发了信号弹,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敢再缠斗下去。欧阳灿舒了一口气,回头看着谢景行,后怕的道:“那些人又是那人派来的?!”
谢庭擦了擦脸上的血,皱着眉点了点头,冷笑道:“看来她是等不及要把我除之而后快了。”
再不给自己找个可靠点的后盾,怕是什么时候死了都不会有人替他收尸的。
谢景行忽然察觉到自己生命远比想象的还要脆弱许多,一时之间沉了脸色。
一百四十四 野心
盛夏,后头院子里的梧桐树上栖息着不少知了,唧唧唧唧的叫,不厌其烦。
小丫头们受不了热,都避在葡萄架下躲懶,太阳暴晒着,不少人都昏昏欲睡。
恰在此时,屋子里忽然传来极大的‘啪嗒’的声音,似乎是什么东西被摔碎了,在屋子外边守着的丫头顿时被吓得一激灵,怀里的猫趁机用爪子勾着她的衣裳一路行到肩头,远远的一跳,跳到架子上,再蹦上了屋顶,一时不知所踪了。
丫头来不及顾着这些,蹑手蹑脚的推开门,壮着胆子垂着头朝屋里问道:“王妃?”
“没事,你下去吧。”王妃身边的一个老嬷嬷邱嬷嬷跟出来,冲她挥了挥手:“王妃才刚不小心摔了个冰碗。”
小丫头如获大赦,暗暗舒了口气,毕恭毕敬的退出去了。
邱嬷嬷皱了皱眉,就回头看着赵王妃,叹道:“王妃也太沉不住气了!”
赵王妃才刚染了蔻丹的指甲长长的,她精心妆扮了的眉眼如今都满含怒气,愤愤的将手旁的一个花瓶给砸了,才怒不可遏的道:“竟然又让那个小杂种逃了!竟又让他逃了!”
这些年她费尽了心思,什么发子都想了,却每次到了最后都功亏一篑,到了现在还是让那个小杂种活的好好的!
那人一天活着,自己的儿子就得叫他一声哥哥,世子的名头也是他的!
赵王妃想到这里,心里就越发的不忿。
邱嬷嬷知道她的心思,忙过去牵了她的手劝道:“王妃切不可如此想。这次是他命大,可他也不是次次都命大的。”邱嬷嬷想了想,又回道:“听巴鹰回来说,这回本来都要得手了,可惜世子旁边不知为何多了一个锦衣卫的人,竟有神机营的信号弹。他们不敢逗留。这才撤回来了。”
神机营?那个小贱种还能跟神机营和锦衣卫扯上关系?
那就更留不得了!想起每一回他睁着两只酷似陈氏的漂亮眼睛,淡漠而带嘲讽的看着自己,赵王妃就觉得心里发凉,那根本就是个妖孽!
她想起他每一次被赵王挥着鞭子打的时候,从来不掉泪的倔强的脸还有那闪着愤恨的眼神,就恨不得立刻将他斩草除根!
这个孩子不能留!当初陈氏是怎么死的,那个孩子可知道的一清二楚!虽然那时他还小,才四五岁,但是赵王妃不知怎的,就是觉得他清清楚楚的记得是自己亲手毒死了他的母亲。凭着他的性子。现在是羽翼未丰,等到他日一旦大权在握了,哪里还有他们母子的好日子过?
越想越头疼,赵王妃撑着头在榻上若有所思。
邱嬷嬷不敢打扰,轻轻的将红绸毯子盖在她肚子上,才轻声打断她:“王妃,巴鹰还在后头等着消息呢。咱们这次一击不中,怕是日后更是要小心些了。”好歹谢庭虽然不受宠,也是个世子。这一次惊动了锦衣卫,下次要动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赵王妃想到这一点,就觉得更加心烦,道:“我知道了!让他先回去等消息吧。”等邱嬷嬷答应了。又问道:“府里的事也让他们多上点心,现在京城就他一个人在,他若是出点什么幺蛾子,怕是还得拖累咱们!”
过阵子就是皇帝的五十大寿了。在京的世子们都会代表藩王给皇帝贺寿,那个小杂种这么拿不出手,也不知会不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这样一个罪妇留下的贱种居然也能站在世子位子上。压她儿子一头,真不知道赵王是怎么想的!
想起赵王来,她又顺口问道:“王爷呢?”
邱嬷嬷领了命正要出去,闻言就赶忙回道:“王爷此刻在书房议事呢。”
后院的事情赵王并不清楚,他凝眉坐在黄梨木圈椅上,问道:“你们是说,咱们府里混进了锦衣卫的人?”
哪个藩王身边没有几个别人安插进来的眼线,这也正常的很。
只是,对于一个有野心的赵王来说,锦衣卫这种生物实在是太过碍事了些,他们谁的命令也不听,也不归属任何一个部门,完全听令于皇帝。
赵王要做的事情多了,其中多少事不可告人?锦衣卫着实是麻烦了些。
当初的幽王栽就是栽在锦衣卫身上,他可没忘记。
手指敲打着黄梨木翘头书案,他淡淡的问道:“可知道具体是谁么?”
隔着书案站着几个侍卫打扮的人,其中一个为首的长得粗壮高达,比平常人似乎要高出许多,他看了看旁边的人,就恭声回道:“我也只是听别人说起,具体是谁......王府人这样多,倒是真的不好查。”
确实,藩王府里的亲兵护卫也有许多,再加上锦衣卫做事向来谨慎小心,真让他们混进来了,那一定就能做的不着痕迹。
赵王皱了皱眉,有些心烦。
他最近正忙着训练自己府中的亲兵护卫,这样算起来,若是锦衣卫报上去了呢?
那自己那个疑心重的皇帝老爹,怕是以后就更加忌惮自己了。
盛夏的日头毒热,太阳透过窗子照射进来,赵王站起身来思索片刻,就道:“齐鸣,你去把咱们府里新进来的下人都好好的查一遍,底细一定要清清楚楚,尤其是我这里次伺候的人,更是要重点查探。”
站在高壮汉子后边的一个精瘦的年轻男子迅速的应了一声是,就静静的低着头不再言语。
赵王点了点头,又问那高壮的汉子:“大山,咱们地窖里藏着的那些东西,不会被发现吧?”
年初刚从盛京回来,赵王就从滇西那边弄来了许多枪炮兵器,都藏在专门挖好的地窖里。
那些东西可不少......若是真的被发现了,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
大山忙摇了摇头,郑重的跟赵王保证:“王爷放心!那些东西弄来的时候就秘密的很,连咱们王妃也不知道,何况是其他人?况且,咱们又是在那种地方弄来的,锦衣卫就是起了怀疑,也万万猜不到的。”
赵王觉得犯了困,闷闷的点了点头,就又问道:“我听说,巴鹰他们已经好几日不见踪影了?”
巴鹰是赵王妃娘家带来的人,功夫很是了得。
大山点了点头,顿了顿就又回道:“似乎......王妃派他们去了盛京。”
又是冲着谢庭去的?
真是糊涂!赵王低声骂了一句:“糊涂!”
妇人就是妇人,头发长见识短,那个废物也值得派人去盛京么?
若是真的想弄死他,自己可多的是法子,说句不好听的,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捏死他。
自己也不喜欢这个儿子,他当年虽然年纪小,可是谁也保不准他究竟记不记得自己跟新的王妃是怎么逼死他母亲的,这些年来或许是因为心虚,他总觉得那个孩子看自己的眼神让自己万分的不舒服。
只是现在留着他还有用-----皇帝现在已经五十岁了,他底下封了王的儿子现在就有五个,还有几个皇子也都渐渐的大了。
自己既不是嫡,也是长,皇帝也不是特别喜欢自己,要是指望他封自己当太子,那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可是他自己不甘心,他是一路从白骨堆里走过来的,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坐在那个号令天下的位子上,让别人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活的胆战心惊!
现在皇帝单独把自己分封到云南这个偏远之地来,摆明了就是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跟位子-----皇帝摆明了只是想让他安安分分做个藩王。
可是他才不甘心,他凭什么在这里替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守门?!
这反,恐怕是一定要造的,只是早晚问题。
他在等一个机会,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朝廷文有能一呼百应的王伯雍,武有智谋过人的魏将军跟定远侯,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若是造反了,只能是加速自己的死期罢了。
他之所以一直留着谢庭这个家伙,又让他安安稳稳的当着赵王世子,是因为要让谢庭在前边挡着。
他若是不押一个世子在盛京住着,皇帝才不会放心自己呢。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反了,那谢庭自然就首当其冲的会被众人围攻。
他不过是自己的一枚棋子罢了,但是赵王妃这个女人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非得费尽心思去害他,真是妇人之见。
赵王皱了皱眉,继续问:“那结果呢?”
若是世子死在了盛京,皇帝岂不是要把自己召回去?到时候怕是要留阿远在盛京了......
“没事。”大山见他不虞,便忙道:“听巴鹰说,世子身边有锦衣卫的人在,他们并没得手。”
锦衣卫?那个孽子又如何跟锦衣卫扯上了关系?赵王大感意外,道:“锦衣卫的人怎么会与世子搅合在一起?”
大山摸了摸后脑勺,也觉得有些意外,便老实回答:“属下也并不清楚因何世子会与锦衣卫的人在一起。”
一百四十五 暗流
王伯雍下了朝回府就恹恹的,一回来就嘱咐管家吩咐门子:谁来也不见,只说咱们老爷身子不爽,歇着呢。
紧跟着他就呆在书房,饭也没吃。
王庭然知道原委,推门进去就唤道:“父亲?”
见是儿子进来,王伯雍抬眼看了他一眼,皱着眉低头叹了一口气。
今日朝堂之上,工部侍郎欧阳正宏、礼部尚书全隽、户部尚书袁兵上书请立太子。
如今皇帝有八个儿子,前五个分别是幽王、陈王、赵王、勤王跟周王,如今幽王因为谋反之事自然是倒了,其余剩下的四个分别就是陈王赵王跟周王,其中赵王曾经跟着皇帝很是打了几场仗,是个狠角色,周王跟陈王倒是都温吞的性子。
而麻烦的是,皇帝似乎对这些人没一个提得起兴致的。
这些年朝中百官上书立太子的何止千万?到最后却都被皇帝轻轻巧巧的给推了回来,理由不外乎是还无嫡子,长子已废之类,听着就知道是搪塞。
而剩余的几个皇子,六皇子身世不怎么样、九皇子博学多才却偏偏是个病秧子,十一皇子更不必说,向来飞扬跋扈的,养的还不如寻常人家的纨绔子弟。
皇帝究竟存的是什么心思,谁也不知道。
王庭然知道自家父亲在担心什么,就疑惑的问道:“父亲可是为了今日之事心烦?”
内阁有票拟之权,今日他们的奏折定然是先经过了王伯雍的手的。
王伯雍觉得有些乏,伸手揉了揉额头,道:“我已经将自己的意见附在奏折上一齐送上去了,你猜皇上说了什么?”
今天早朝时皇帝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太子会立,不过不是现在,让他再思考思考之后再决定。
难道还有别的原因?王庭然挑眉问道:“皇上或许还是不想立太子么?”
“不但不想立。他还想着分封几个皇子。”王伯雍抚着胡须,面上虽然有苍老之态,但是一双眼睛却格外的明亮有神,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沉沉的笑了一声,道:“皇上的意思是,叫我上个奏折,请命再分封几个皇子,等再过几年还没有嫡子,再决定立谁为太子。”
什么?现在朝堂上对于立太子一事可以说已经怨声载道了。皇帝已经年老了,一国之君是国之根本,他拖到现在还不立太子,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不少的大臣们都已经对此事耿耿于怀,平日里来游说王伯雍的也不少。
若是此时王伯雍按照皇帝的意思上书去分封几个皇子为王,那可就要得罪了满朝上下。
指不定言官们都要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误国。
皇帝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这是要王伯雍晚节不保么?
可是若是不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又怎么办?那就等于得罪了皇帝,这显然也是不划算的......
王庭然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道:“立太子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朝中百官对于皇上迟迟不立太子一事早已经很是不满,若是父亲您真的按照皇上的意思做了,那少不得要被人指着鼻子在后头骂的。何况,如今也确实到了立太子的时候。皇上却一拖再拖,他是什么个意思?”
什么意思?王伯雍摇了摇头,看明日皇帝的处置就知道了。
次日早朝,皇帝的态度就第一次摆在了文武百官面前。
礼部尚书全隽再次上奏: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计,千秋之基业。
至于太子的人选,这就不用说了吧?
既然皇后无子。那自然是立长了,如今幽王已经去了,那就是周王了吧!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不仅不允,还把全隽免职外放去了南京。
第一日的交锋自此收场。
王庭然回了府就直奔王伯雍的书房,道:“父亲!崔尚书明日也打算上奏支持全隽。”
兵部尚书崔璞玉,最是硬骨头的一个人,这个人混了整整三十年,才混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是有原因的。当时还是计如海当首辅的时候,儿子惹了事,他当时作为刑部主事,一天一封奏疏往皇帝那里送,差点没把皇帝给烦死。
皇帝与计如海关系极好,就告诉计如海:你自己跟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说,说完了你儿子也就没事了。
计如海就去找崔璞玉,想着让他网开一面,崔璞玉就两个字:不干!
从此以后就断了前途,一直被当权派冷落,甚至还被派去了湘西那边当个知县,只是他硬气又认死理,去就去!一去就是十二年,还是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想起他来,又把他找回来,而且升任兵部右侍郎。
他这才一路到了今日。
这个人都要上书请立太子了,说明事情确实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了。
王伯雍安稳的坐着,叹息道:“且看明日吧!”
大周朝的官员有时候贪是贪了些,败类也多,但是硬骨头和有骨气的还更多。
第二日,兵部尚书崔璞玉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三日,兵部给事中方世宇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四日,户部主事周敬、工部员外郎房子竟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皇帝罚了崔璞玉三个月的薪俸,把方世宇给掉到海南去吹风,把周敬跟房子竟打了一顿都赶回了老家。
这下态度已经算是定了。
底下的大臣们却都纷纷愤怒了,早在幽王方才十岁的时候,就有大臣请皇帝让幽王出阁读书,立太子。可是皇帝一拖再拖,拖到几个皇子都封了王,也没半点动静,到现在好了,幽王因为谋反被咔嚓了,皇帝还是没立太子。
一国之君是根本,皇帝如此做法。实在太让人寒心。
于是从这之后,请立太子的奏疏就雪片一般的飘到了御书房。
皇帝烦不胜烦,与此同时,看的就是内阁的态度了。
内阁首辅王伯雍,次辅林若同,还有两个成员方青山,王百亿。
王伯雍是皇帝的老师,一路陪着皇帝从太子成了皇帝,又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向来敬重他。而次辅林若同一向是个和稀泥的,其他两个成员都是王伯雍的门生,皇帝自以为万无一失。
王伯雍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立太子一事,早在十年之前他都已经表明了态度:太子得立,只有立了太子,才是国家的根本。
可是皇帝偏偏听不进去,到了如今,皇帝依然不肯立太子。
可是当初是当初。如今皇帝已经老了,再不立太子,等到他这么多儿子都封王了,有自己的势力了。闹起来了那也就不得了了。
王庭然也很烦,最近兵部的人为了表明自己的硬骨头,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并且刑部给事中更狠。上书支持方世宇不说,还洋洋洒洒的批了王伯雍一顿,说他办事圆滑。误国误民。
谁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指桑骂槐就过分了。
王庭然很有些烦躁,正头痛间,就听魏氏说顾满来了,正在后头王采薇那里。
提起顾满,王庭然才惊讶的反应过来自己答应过她什么,忙一拍脑袋,满脸歉意的跟顾满道歉:“阿满,舅舅最近实在太忙,竟忘记了这件事。实在是对不住你了。”
顾满微微一笑,绽出两个小梨涡来,道:“舅舅说的哪里话,我是过来看表姐的,又不是专程为了那件事而来。舅舅不必担忧。”又问他:“舅舅,外祖父呢?”
王伯雍现下哪里还有时间回府来?忙着应付言官的口水都够戗。
王庭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摸了摸顾满的头发,道:“与你表姐一同玩去吧。”
若是顾满没有记错,现在王庭然跟王伯雍忙的,就是大臣们请立太子的事。
上一世这个时候,六部官员、地方官员都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后来却都被皇帝给罚了。
最后,这一年太子没立成,王伯雍倒是遭了秧。
皇帝把他当自己人,断断不会允许他提出立太子的事来,而大臣们被皇帝的态度逼急了纷纷上书,结果却是打板子的打板子,被流放的流放,被贬官的贬官。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官员们通通把矛头对准了向来德高望重的首辅王伯雍。
他虽然勤于政事不假,虽然德行俱佳不假,但是他不能劝着皇帝立太子以固国本,反而站在皇帝那一边(大臣们这么认为),这实在是不可原谅。
顾满蹙了蹙眉,就仰头问王庭然:“外祖父是在因为立太子的事心烦么?”
王庭然才提起的脚就又放回了原位,狐疑的看了她半日,才问道:“阿满是怎么知道的?”
深闺里的女孩子,哪里会知道这等大事?
顾满自觉说漏了嘴,略思索了一会儿就道:“听欧阳公子提起的。”
欧阳灿的爹欧阳正宏就是第一个上书请立太子的,欧阳灿会知道也不稀奇,王庭然的疑窦去了大半,叹道:“你一个小孩子,与你说这么多也是白说。”
====
最近我好像真的是流年不利啊。十月底刚丢了一个手机,新买的手机今天晚上又丢了。瞬间觉得这世上大概没人会比我还要可怜了。
好痛苦......
一百四十六 巧计
顾满皱眉,深深的为王伯雍担忧。
王伯雍当了皇帝的老师那么久,从皇帝是王爷的时候就担任他的讲师,因此他与皇帝的关系其实是十分紧密的。
但是君就是君,他只认定你忠不忠于他,关键的时候还是会拿着你来当盾牌。
王伯雍就是这一场战争里,最好的挡箭牌。
皇帝的意思别人不清楚,但是活了两世的顾满是清楚的。
看起来很没有道理,很荒唐,但是顾满就是知道,皇帝之所以久久拖着不愿意立太子,关键还在于人选。
他想立的人,既不是曾经的长子幽王,也不是现如今的周王,他想立的,是六皇子。
上一世到了这个时候,王伯雍最后是同意了皇帝的意见的,同意把剩余的三个皇子都封王。( 嫡女重生宝典 http://www.xlawen.org/kan/5096/ )
“母亲身子不舒服呢,不便出门。”欧阳珊红着脸笑了笑,过来牵顾满的手,道:“阿满,你跟我来,我有事情与你说。”
有什么事不能在房里说?顾满微觉诧异,却还是跟着她出了门。
才出门,见了左右无人,欧阳珊才赧然笑道:“阿满,不瞒你,其实是我哥哥找你有话说,他如今就在外头垂花门那儿等着呢,你去不去、你若是不去,我就叫他出去了。”
难得在这个时候欧阳珊还能考虑自己的意见跟感受,顾满微微一笑,道:“见,为什么不见?”她正好找欧阳灿也有些事情要说呢。
欧阳珊这才如释重负,在她身边站着,脸红红的,道:“那我陪你去吧?”
赞叹她想的周到,顾满承她的好意,就微笑着点点头。
等出了垂花门,果真见一袭蓝色直裰,腰间束着缎白腰带,带着玉葫芦佩饰的欧阳灿正立在灌木丛里。
顾满朝他微微颔首,见欧阳珊就站在不远处,才轻声道:“欧阳公子找我有事?”
欧阳灿凝眉思索了一会儿,似乎是在想怎么开口,过了片刻才迟疑着点点头,道:“有件事情想找你帮忙,这个忙也只有你能帮了。”
说的如此严重,且还这样严肃,顾满先是一愣,并没有立即就答应,而是先问道:“是什么事?”
微微踌躇,欧阳灿定了定神,还是直言不讳的开口:“关于赵世子的事,景行请你帮他一个忙。”
顾满低垂臻首,也蹙眉沉默。
她大概能猜到是什么了,但是她不能帮。
并不是她心狠,而是王府实在是不适宜踏进皇家争权的漩涡里。
两世为人,顾满对赵王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些的,他先前的王妃死的实在是蹊跷了些,说陈家谋反这件事也实在是太过草率-----其实当年不过是有几个言官弹劾,皇帝虽然动了疑心,但是向来信得过陈老太爷,并没有过于追究。
还是赵王大义灭亲,发现了王妃与家人通信之后当机立断禀报了皇帝,准备带人搜陈府。
陈府的人却抗命,还想动手,赵王因此无奈灭了陈府满门,又从陈府搜出许多兵器来.....皇帝震怒,下令夷陈氏九族。
想起日后谢庭的结局,顾满竟又有些犹豫起来。
谢庭实在是帮了她不少忙,好几次若是没有他,自己怕是都已经死了,何况还有个救命恩人欧阳灿在。
她于是叹了一口气,道:“你先说是什么事吧,我看看我能否做到再答应。”
欧阳灿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听说你舅舅跟刘七八很是交好。刘七八当年是赵王府的奉御,景行想让你舅舅去探问探问刘七八的口风。”
让王庭然去?
顾满皱眉,刘七八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很清楚,睚眦必报,锱铢必较,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为重视恩情的人,当年王庭然在他危难之时的相助,这个人记了一辈子。
上一世刘七八死的挺早,并没挨到王家灭门的时候,否则怕是也会伸手帮上一帮吧?想起刘七八跟王庭然的交情,顾满并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叹气道:“这对赵世子终究是一个祸患,若是世子他忘不掉这件事,日后肯定要招祸的。”
“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欧阳灿点了点头,道:“前几日景行身边一个小厮,就因为误食了他的点心身亡了。在府里尚且如此小心翼翼还防不胜防,他还终日惦记着他外祖父的事......”
谢庭的前景未定,他虽然是罪人之子,同时却又站着嫡长子的名分,也是皇帝的亲孙子,赵王不好废了他,只好冷待他。而新的赵王妃为了自己的儿子,自然也看不得占了世子位的谢庭,想方设法的害他。
顾满听的皱眉,想了想,就道:“既然如此,我会让我舅舅帮他问一问的。只是他一直这样追查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本想说,赵王若是知道了定然不会放过他,但是转念一想,想起赵王后来会亲手杀子,就又把这句话给咽了下去,赵王本来就容不得他-----谢庭不
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外祖父一家都是帮赵王背的黑锅,怎么还能把赵王当成父亲?赵王更是见了他就心虚吧?
欧阳灿听见她答应,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就不可置信的道:“你是说真的么?”
自然是说真的,刘七八曾经在赵王府里当奉御,知道些事情是必然的,但是刘七八这个人向来没什么朋友,赵王于他大概也就是一块踏脚石而已,若是王庭然去问,只要不妨碍他的利益,想来是能问出些东西来的。
顾满点点头,又疑惑的问他:“按说,锦衣卫对当年的事情定然是也有记录的。你为何不找你哥哥问问呢?”
一百四十三 暗害
隔了几日,谢庭再去见欧阳灿时,听说顾满竟然答应了,一时之间有些不可置信。
当初顾满拒绝的可是斩钉截铁,明说了毫无半点商量的余地。
只是他转念想了想,现在顾满家中的事情并不算复杂,王太傅如今又荣升了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地位稳如泰山,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与当初又不尽然相同,就释然的笑了笑,满怀希望的道:“但愿她真的能带给我好消息。”
王庭然下了穿堂,穿过灰字形影壁,就见顾满正俏生生的立在那里,一张笑脸如同梅花上的雪似地,晶莹可爱,先就笑了起来,走过去将她抱起来,道:“阿满在做什么呢?怎么半日了也没听见舅舅进来的声儿?”
顾满方才是在想怎么将谢庭的事情与他说,此刻听主动问起,更是求之不得,眼睛滴溜溜的转了几圈,就笑道:“舅舅,我有件事情要求您。您务必要帮我。”
王庭然将她放下来,失笑道:“说的如此郑重其事,你倒是跟我说说,有什么天大的事情?”
“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情。”顾满见他心情好,面上也带着笑意,就笑着撒娇:“我想求您跟刘七八打听打听当年陈老太爷的事情。”
陈老太爷?王庭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刻才想起来,能让顾满亲自来问,还能与刘七八扯得上关系的,除了当年被族灭的晋西陈家,还有哪个陈家?
他愣了愣神,随即就反应过来,板着脸道:“是赵世子求到你身上来了?”
谢庭是个苦命的孩子,他背负的一切本来都不该是他背负的。
他的外祖父陈老太爷当年是出了名的刚直不阿,这样一个人,你说他好端端的会去谋反。谁信?谢庭的母亲当年可是这盛京的头一号美人儿,风华绝代用来形容她也不为过,就因为陈家的事被赵王亲自给了结了......可惜事过境迁,事情已经定了性,也再翻不过篇儿来
了,王庭然叹了一口气,道:“阿满,你实在不该搀和进这件事来。”
顾满当然也知道其中猫腻,也不想把王家拖下水,因此当初是从未对谢庭的要求上过心的。 只是这些日子下来,她冷眼旁观,真的发现谢庭是个再好不过的人,小小年纪的,被父亲厌弃,还要时时刻刻的防着后母......他也是个可怜人。这一次他的要求又不算过分,只
是要王庭然去问问刘七八当年的内情。
刘七八是个人精中的人精,他就算告诉了王庭然,也有办法撇清自己的。
王庭然更甚。因此她觉得这件事情其实不怎么难办。
见她蹙眉思索,王庭然想了想也就大概猜到了顾满在想什么,他清算了一下利害,就决定答应顾满这个要求。
谢景行是个苦命的孩子这不错。但是王庭然也不是个傻子,自然看得出谢景行背后有人-----这么多年,若不是有点能耐,早就已经死的透透的了。还能活到现在?
他看重的是谢景行这个人的品行,这么几次下来,每次都是他替顾满解燃眉之急。他王庭然也不是个不懂知恩图报的人,既然谢庭不到黄河不死心,那他就再帮他一次又如何?何况,还有沈乔这个因素在。
想到沈乔,王庭然就不免想起沈流年这个孩子来,他心惊了一下,不知为何竟觉得背后凉风嗖嗖的。
沈流年这个孩子,怕是等不及了!
定了定神,王庭然拉着顾满的手嘱咐她:“阿满,这件事情既是你亲自来求舅舅,那舅舅就替你办了。我一定找七八问个清楚。”顿了顿,看了看满脸喜色的顾满,他又加重了语气:“不过,日后你还是远着些赵世子,他如今与六皇子走得近,上回在皇宫里你与六皇子
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到如今也还没跟我讲。舅舅实在是很为你担心。”
这件事真的不是顾满愿意瞒着王庭然,她是怕说了会给王庭然跟外祖父添麻烦。
不过......思索了一会儿,顾满还是将事情原封不动的跟王庭然说了。
婉妃?六皇子最近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想起朝廷近日不断有人上书要求皇帝立太子,王庭然又忍不住觉得冷汗涔涔。
那些人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工科给事中王翦、工部郎中林志远、这一串串人名,听起来没什么紧要,再仔细想想就耐人寻味了-----这些人都是跟六皇子很有些关系的。
他冷笑了一声,真想叹一句妄想!
六皇子之上还有五个哥哥,其中幽王算是栽了,赵王战功累累,陈王、周王向来慈善仁爱,还有个先皇后遗腹子秦王在,这么多哥哥,能轮得到他?
一看王庭然的表情,顾满就能猜到他的想法,肯定是觉得六皇子在痴人说梦,想起上一世的结果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拉着王庭然,急急忙忙的道:“舅舅,您千万别小看六皇子!您忘记了吗,六皇子他虽然表面嚣张跋扈,内里却最是残忍狡诈的。皇上因为他母妃
的原因也异常宠爱他,给了他机会。他如今还是在皇宫里,自然放不开手脚,待到他日他出宫建府了呢?那时候他可以养幕僚、门客,而且德妃向来把他当亲生子......”
不说不知道,一说王庭然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小外甥女居然有这样的眼力见,和这样深刻的看法。
他点了点头,极为郑重的点头,道:“放心吧,舅舅知道。”
顾满这才堪堪放下心来,只觉得去了个包袱,身上都轻松了不少。
这边厢欧阳灿对着谢庭倒是轻松的很,从顾满那里要到了结果,让他很是开心了一阵子,顾满当初可是斩钉截铁的就拒绝了谢庭的要求呢,此次却并没有怎么多说 就答应了自己,这是不是也说明他在她心里有些不一样?
他在心中想着,对面的谢庭却眉峰微动,紧跟着就忽然扯了他一把,道:“走!”
走去哪?欧阳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转过头去瞪大了眼睛,就瞧见谢庭脸色肃穆,脸色很是不好:“有人来了!”
他们这一次会面仍然是选在普济寺,这里的后山安静的很,平常里轻易不会有人来,看这长得都快到半人高的野草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会来这里的,自然不可能是寺庙里的人,而就算要上山砍伐的人,也不敢挑寺院后头的树砍,来的人不寻常!
谢庭全身的刺都竖了起来,拉着欧阳灿就打算走小路绕去寺院侯门-----他们带来的人都在那里守着接应。
还没等他们跑出几步,树林里就刮起阵阵的风来,也不知从哪儿蹿出来几个蒙面黑衣人,对着谢庭的头便是一阵乱刺。
谢庭堪堪避过一个黑衣人的袭击,伸手捉住一个黑衣人的手腕,往刚冲过来的另一个黑衣人身前一挡,顿时把那个黑衣人的手腕削去了半截。
来人出手就是杀招,完全下了死手,欧阳灿微微皱眉,飞身几个飞踢将几个黑衣人踹倒一片,就焦急的回头招呼谢庭:“景行!你没事吧?”
四周的风呼呼的响,来人对欧阳灿没甚兴趣,完全都是冲着谢庭来的,对欧阳灿只是拖住他不让他动而已。
这几年谢景行跟着师傅很是学了一些武功,虽然平日里不显露,到了这个时候还真的派上了用场。他飞身抓住一人的剑,扭头就朝着另一个人刺去,又解决了一个,才险险的在树枝上立定,几个腾跃跳到欧阳灿身边,与他背对着背。
黑衣人折损了几个人,却毫无退意,围成一个圆圈把他们俩围在中间慢慢逼近。
欧阳灿瞪大了眼睛,怒气冲冲的冲着一群黑衣人叫嚣:“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敢在锦衣卫头上动土,你们不想活了?”
摆明了是冲着谢庭过来的!谢庭一把把欧阳灿推开半尺,让他躲过树上跳下来的刺客的当头 一剑,这才有空回头去看欧阳灿,道:“别说了!留着命跟你哥说去吧!”
这才一回头的功夫,已经有个蒙面人双脚蹬在树上一借力,朝着谢庭就飞身而来。
谢庭偏头一躲,那一剑就刮在他脸上,黑衣人飞出去老远,借着树枝一荡,又折回来。
看得出来这个人必然是这群人里身手最好的,谢庭不敢怠慢,全神贯注的与他缠斗起来。
欧阳灿看的心肝儿都颤,咬了咬牙,就掏出怀里的烟花,唰的一下点燃。
这可是锦衣卫的东西!
刺客们显然都能看得出来,那正缠着谢庭的刺客扫了欧阳灿一眼,沉声下令:“撤!”
锦衣卫的速度向来快得很,如今欧阳灿发了信号弹,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敢再缠斗下去。欧阳灿舒了一口气,回头看着谢景行,后怕的道:“那些人又是那人派来的?!”
谢庭擦了擦脸上的血,皱着眉点了点头,冷笑道:“看来她是等不及要把我除之而后快了。”
再不给自己找个可靠点的后盾,怕是什么时候死了都不会有人替他收尸的。
谢景行忽然察觉到自己生命远比想象的还要脆弱许多,一时之间沉了脸色。
一百四十四 野心
盛夏,后头院子里的梧桐树上栖息着不少知了,唧唧唧唧的叫,不厌其烦。
小丫头们受不了热,都避在葡萄架下躲懶,太阳暴晒着,不少人都昏昏欲睡。
恰在此时,屋子里忽然传来极大的‘啪嗒’的声音,似乎是什么东西被摔碎了,在屋子外边守着的丫头顿时被吓得一激灵,怀里的猫趁机用爪子勾着她的衣裳一路行到肩头,远远的一跳,跳到架子上,再蹦上了屋顶,一时不知所踪了。
丫头来不及顾着这些,蹑手蹑脚的推开门,壮着胆子垂着头朝屋里问道:“王妃?”
“没事,你下去吧。”王妃身边的一个老嬷嬷邱嬷嬷跟出来,冲她挥了挥手:“王妃才刚不小心摔了个冰碗。”
小丫头如获大赦,暗暗舒了口气,毕恭毕敬的退出去了。
邱嬷嬷皱了皱眉,就回头看着赵王妃,叹道:“王妃也太沉不住气了!”
赵王妃才刚染了蔻丹的指甲长长的,她精心妆扮了的眉眼如今都满含怒气,愤愤的将手旁的一个花瓶给砸了,才怒不可遏的道:“竟然又让那个小杂种逃了!竟又让他逃了!”
这些年她费尽了心思,什么发子都想了,却每次到了最后都功亏一篑,到了现在还是让那个小杂种活的好好的!
那人一天活着,自己的儿子就得叫他一声哥哥,世子的名头也是他的!
赵王妃想到这里,心里就越发的不忿。
邱嬷嬷知道她的心思,忙过去牵了她的手劝道:“王妃切不可如此想。这次是他命大,可他也不是次次都命大的。”邱嬷嬷想了想,又回道:“听巴鹰回来说,这回本来都要得手了,可惜世子旁边不知为何多了一个锦衣卫的人,竟有神机营的信号弹。他们不敢逗留。这才撤回来了。”
神机营?那个小贱种还能跟神机营和锦衣卫扯上关系?
那就更留不得了!想起每一回他睁着两只酷似陈氏的漂亮眼睛,淡漠而带嘲讽的看着自己,赵王妃就觉得心里发凉,那根本就是个妖孽!
她想起他每一次被赵王挥着鞭子打的时候,从来不掉泪的倔强的脸还有那闪着愤恨的眼神,就恨不得立刻将他斩草除根!
这个孩子不能留!当初陈氏是怎么死的,那个孩子可知道的一清二楚!虽然那时他还小,才四五岁,但是赵王妃不知怎的,就是觉得他清清楚楚的记得是自己亲手毒死了他的母亲。凭着他的性子。现在是羽翼未丰,等到他日一旦大权在握了,哪里还有他们母子的好日子过?
越想越头疼,赵王妃撑着头在榻上若有所思。
邱嬷嬷不敢打扰,轻轻的将红绸毯子盖在她肚子上,才轻声打断她:“王妃,巴鹰还在后头等着消息呢。咱们这次一击不中,怕是日后更是要小心些了。”好歹谢庭虽然不受宠,也是个世子。这一次惊动了锦衣卫,下次要动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赵王妃想到这一点,就觉得更加心烦,道:“我知道了!让他先回去等消息吧。”等邱嬷嬷答应了。又问道:“府里的事也让他们多上点心,现在京城就他一个人在,他若是出点什么幺蛾子,怕是还得拖累咱们!”
过阵子就是皇帝的五十大寿了。在京的世子们都会代表藩王给皇帝贺寿,那个小杂种这么拿不出手,也不知会不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这样一个罪妇留下的贱种居然也能站在世子位子上。压她儿子一头,真不知道赵王是怎么想的!
想起赵王来,她又顺口问道:“王爷呢?”
邱嬷嬷领了命正要出去,闻言就赶忙回道:“王爷此刻在书房议事呢。”
后院的事情赵王并不清楚,他凝眉坐在黄梨木圈椅上,问道:“你们是说,咱们府里混进了锦衣卫的人?”
哪个藩王身边没有几个别人安插进来的眼线,这也正常的很。
只是,对于一个有野心的赵王来说,锦衣卫这种生物实在是太过碍事了些,他们谁的命令也不听,也不归属任何一个部门,完全听令于皇帝。
赵王要做的事情多了,其中多少事不可告人?锦衣卫着实是麻烦了些。
当初的幽王栽就是栽在锦衣卫身上,他可没忘记。
手指敲打着黄梨木翘头书案,他淡淡的问道:“可知道具体是谁么?”
隔着书案站着几个侍卫打扮的人,其中一个为首的长得粗壮高达,比平常人似乎要高出许多,他看了看旁边的人,就恭声回道:“我也只是听别人说起,具体是谁......王府人这样多,倒是真的不好查。”
确实,藩王府里的亲兵护卫也有许多,再加上锦衣卫做事向来谨慎小心,真让他们混进来了,那一定就能做的不着痕迹。
赵王皱了皱眉,有些心烦。
他最近正忙着训练自己府中的亲兵护卫,这样算起来,若是锦衣卫报上去了呢?
那自己那个疑心重的皇帝老爹,怕是以后就更加忌惮自己了。
盛夏的日头毒热,太阳透过窗子照射进来,赵王站起身来思索片刻,就道:“齐鸣,你去把咱们府里新进来的下人都好好的查一遍,底细一定要清清楚楚,尤其是我这里次伺候的人,更是要重点查探。”
站在高壮汉子后边的一个精瘦的年轻男子迅速的应了一声是,就静静的低着头不再言语。
赵王点了点头,又问那高壮的汉子:“大山,咱们地窖里藏着的那些东西,不会被发现吧?”
年初刚从盛京回来,赵王就从滇西那边弄来了许多枪炮兵器,都藏在专门挖好的地窖里。
那些东西可不少......若是真的被发现了,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
大山忙摇了摇头,郑重的跟赵王保证:“王爷放心!那些东西弄来的时候就秘密的很,连咱们王妃也不知道,何况是其他人?况且,咱们又是在那种地方弄来的,锦衣卫就是起了怀疑,也万万猜不到的。”
赵王觉得犯了困,闷闷的点了点头,就又问道:“我听说,巴鹰他们已经好几日不见踪影了?”
巴鹰是赵王妃娘家带来的人,功夫很是了得。
大山点了点头,顿了顿就又回道:“似乎......王妃派他们去了盛京。”
又是冲着谢庭去的?
真是糊涂!赵王低声骂了一句:“糊涂!”
妇人就是妇人,头发长见识短,那个废物也值得派人去盛京么?
若是真的想弄死他,自己可多的是法子,说句不好听的,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捏死他。
自己也不喜欢这个儿子,他当年虽然年纪小,可是谁也保不准他究竟记不记得自己跟新的王妃是怎么逼死他母亲的,这些年来或许是因为心虚,他总觉得那个孩子看自己的眼神让自己万分的不舒服。
只是现在留着他还有用-----皇帝现在已经五十岁了,他底下封了王的儿子现在就有五个,还有几个皇子也都渐渐的大了。
自己既不是嫡,也是长,皇帝也不是特别喜欢自己,要是指望他封自己当太子,那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可是他自己不甘心,他是一路从白骨堆里走过来的,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坐在那个号令天下的位子上,让别人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活的胆战心惊!
现在皇帝单独把自己分封到云南这个偏远之地来,摆明了就是让他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跟位子-----皇帝摆明了只是想让他安安分分做个藩王。
可是他才不甘心,他凭什么在这里替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守门?!
这反,恐怕是一定要造的,只是早晚问题。
他在等一个机会,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朝廷文有能一呼百应的王伯雍,武有智谋过人的魏将军跟定远侯,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若是造反了,只能是加速自己的死期罢了。
他之所以一直留着谢庭这个家伙,又让他安安稳稳的当着赵王世子,是因为要让谢庭在前边挡着。
他若是不押一个世子在盛京住着,皇帝才不会放心自己呢。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反了,那谢庭自然就首当其冲的会被众人围攻。
他不过是自己的一枚棋子罢了,但是赵王妃这个女人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非得费尽心思去害他,真是妇人之见。
赵王皱了皱眉,继续问:“那结果呢?”
若是世子死在了盛京,皇帝岂不是要把自己召回去?到时候怕是要留阿远在盛京了......
“没事。”大山见他不虞,便忙道:“听巴鹰说,世子身边有锦衣卫的人在,他们并没得手。”
锦衣卫?那个孽子又如何跟锦衣卫扯上了关系?赵王大感意外,道:“锦衣卫的人怎么会与世子搅合在一起?”
大山摸了摸后脑勺,也觉得有些意外,便老实回答:“属下也并不清楚因何世子会与锦衣卫的人在一起。”
一百四十五 暗流
王伯雍下了朝回府就恹恹的,一回来就嘱咐管家吩咐门子:谁来也不见,只说咱们老爷身子不爽,歇着呢。
紧跟着他就呆在书房,饭也没吃。
王庭然知道原委,推门进去就唤道:“父亲?”
见是儿子进来,王伯雍抬眼看了他一眼,皱着眉低头叹了一口气。
今日朝堂之上,工部侍郎欧阳正宏、礼部尚书全隽、户部尚书袁兵上书请立太子。
如今皇帝有八个儿子,前五个分别是幽王、陈王、赵王、勤王跟周王,如今幽王因为谋反之事自然是倒了,其余剩下的四个分别就是陈王赵王跟周王,其中赵王曾经跟着皇帝很是打了几场仗,是个狠角色,周王跟陈王倒是都温吞的性子。
而麻烦的是,皇帝似乎对这些人没一个提得起兴致的。
这些年朝中百官上书立太子的何止千万?到最后却都被皇帝轻轻巧巧的给推了回来,理由不外乎是还无嫡子,长子已废之类,听着就知道是搪塞。
而剩余的几个皇子,六皇子身世不怎么样、九皇子博学多才却偏偏是个病秧子,十一皇子更不必说,向来飞扬跋扈的,养的还不如寻常人家的纨绔子弟。
皇帝究竟存的是什么心思,谁也不知道。
王庭然知道自家父亲在担心什么,就疑惑的问道:“父亲可是为了今日之事心烦?”
内阁有票拟之权,今日他们的奏折定然是先经过了王伯雍的手的。
王伯雍觉得有些乏,伸手揉了揉额头,道:“我已经将自己的意见附在奏折上一齐送上去了,你猜皇上说了什么?”
今天早朝时皇帝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太子会立,不过不是现在,让他再思考思考之后再决定。
难道还有别的原因?王庭然挑眉问道:“皇上或许还是不想立太子么?”
“不但不想立。他还想着分封几个皇子。”王伯雍抚着胡须,面上虽然有苍老之态,但是一双眼睛却格外的明亮有神,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沉沉的笑了一声,道:“皇上的意思是,叫我上个奏折,请命再分封几个皇子,等再过几年还没有嫡子,再决定立谁为太子。”
什么?现在朝堂上对于立太子一事可以说已经怨声载道了。皇帝已经年老了,一国之君是国之根本,他拖到现在还不立太子,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不少的大臣们都已经对此事耿耿于怀,平日里来游说王伯雍的也不少。
若是此时王伯雍按照皇帝的意思上书去分封几个皇子为王,那可就要得罪了满朝上下。
指不定言官们都要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误国。
皇帝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这是要王伯雍晚节不保么?
可是若是不按照皇帝的意思来又怎么办?那就等于得罪了皇帝,这显然也是不划算的......
王庭然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道:“立太子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朝中百官对于皇上迟迟不立太子一事早已经很是不满,若是父亲您真的按照皇上的意思做了,那少不得要被人指着鼻子在后头骂的。何况,如今也确实到了立太子的时候。皇上却一拖再拖,他是什么个意思?”
什么意思?王伯雍摇了摇头,看明日皇帝的处置就知道了。
次日早朝,皇帝的态度就第一次摆在了文武百官面前。
礼部尚书全隽再次上奏: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计,千秋之基业。
至于太子的人选,这就不用说了吧?
既然皇后无子。那自然是立长了,如今幽王已经去了,那就是周王了吧!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不仅不允,还把全隽免职外放去了南京。
第一日的交锋自此收场。
王庭然回了府就直奔王伯雍的书房,道:“父亲!崔尚书明日也打算上奏支持全隽。”
兵部尚书崔璞玉,最是硬骨头的一个人,这个人混了整整三十年,才混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是有原因的。当时还是计如海当首辅的时候,儿子惹了事,他当时作为刑部主事,一天一封奏疏往皇帝那里送,差点没把皇帝给烦死。
皇帝与计如海关系极好,就告诉计如海:你自己跟这个顽固不化的家伙说,说完了你儿子也就没事了。
计如海就去找崔璞玉,想着让他网开一面,崔璞玉就两个字:不干!
从此以后就断了前途,一直被当权派冷落,甚至还被派去了湘西那边当个知县,只是他硬气又认死理,去就去!一去就是十二年,还是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想起他来,又把他找回来,而且升任兵部右侍郎。
他这才一路到了今日。
这个人都要上书请立太子了,说明事情确实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了。
王伯雍安稳的坐着,叹息道:“且看明日吧!”
大周朝的官员有时候贪是贪了些,败类也多,但是硬骨头和有骨气的还更多。
第二日,兵部尚书崔璞玉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三日,兵部给事中方世宇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第四日,户部主事周敬、工部员外郎房子竟上书,请召周王回京,立太子。
皇帝罚了崔璞玉三个月的薪俸,把方世宇给掉到海南去吹风,把周敬跟房子竟打了一顿都赶回了老家。
这下态度已经算是定了。
底下的大臣们却都纷纷愤怒了,早在幽王方才十岁的时候,就有大臣请皇帝让幽王出阁读书,立太子。可是皇帝一拖再拖,拖到几个皇子都封了王,也没半点动静,到现在好了,幽王因为谋反被咔嚓了,皇帝还是没立太子。
一国之君是根本,皇帝如此做法。实在太让人寒心。
于是从这之后,请立太子的奏疏就雪片一般的飘到了御书房。
皇帝烦不胜烦,与此同时,看的就是内阁的态度了。
内阁首辅王伯雍,次辅林若同,还有两个成员方青山,王百亿。
王伯雍是皇帝的老师,一路陪着皇帝从太子成了皇帝,又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向来敬重他。而次辅林若同一向是个和稀泥的,其他两个成员都是王伯雍的门生,皇帝自以为万无一失。
王伯雍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立太子一事,早在十年之前他都已经表明了态度:太子得立,只有立了太子,才是国家的根本。
可是皇帝偏偏听不进去,到了如今,皇帝依然不肯立太子。
可是当初是当初。如今皇帝已经老了,再不立太子,等到他这么多儿子都封王了,有自己的势力了。闹起来了那也就不得了了。
王庭然也很烦,最近兵部的人为了表明自己的硬骨头,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并且刑部给事中更狠。上书支持方世宇不说,还洋洋洒洒的批了王伯雍一顿,说他办事圆滑。误国误民。
谁不知道这是皇帝的意思?指桑骂槐就过分了。
王庭然很有些烦躁,正头痛间,就听魏氏说顾满来了,正在后头王采薇那里。
提起顾满,王庭然才惊讶的反应过来自己答应过她什么,忙一拍脑袋,满脸歉意的跟顾满道歉:“阿满,舅舅最近实在太忙,竟忘记了这件事。实在是对不住你了。”
顾满微微一笑,绽出两个小梨涡来,道:“舅舅说的哪里话,我是过来看表姐的,又不是专程为了那件事而来。舅舅不必担忧。”又问他:“舅舅,外祖父呢?”
王伯雍现下哪里还有时间回府来?忙着应付言官的口水都够戗。
王庭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摸了摸顾满的头发,道:“与你表姐一同玩去吧。”
若是顾满没有记错,现在王庭然跟王伯雍忙的,就是大臣们请立太子的事。
上一世这个时候,六部官员、地方官员都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后来却都被皇帝给罚了。
最后,这一年太子没立成,王伯雍倒是遭了秧。
皇帝把他当自己人,断断不会允许他提出立太子的事来,而大臣们被皇帝的态度逼急了纷纷上书,结果却是打板子的打板子,被流放的流放,被贬官的贬官。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官员们通通把矛头对准了向来德高望重的首辅王伯雍。
他虽然勤于政事不假,虽然德行俱佳不假,但是他不能劝着皇帝立太子以固国本,反而站在皇帝那一边(大臣们这么认为),这实在是不可原谅。
顾满蹙了蹙眉,就仰头问王庭然:“外祖父是在因为立太子的事心烦么?”
王庭然才提起的脚就又放回了原位,狐疑的看了她半日,才问道:“阿满是怎么知道的?”
深闺里的女孩子,哪里会知道这等大事?
顾满自觉说漏了嘴,略思索了一会儿就道:“听欧阳公子提起的。”
欧阳灿的爹欧阳正宏就是第一个上书请立太子的,欧阳灿会知道也不稀奇,王庭然的疑窦去了大半,叹道:“你一个小孩子,与你说这么多也是白说。”
====
最近我好像真的是流年不利啊。十月底刚丢了一个手机,新买的手机今天晚上又丢了。瞬间觉得这世上大概没人会比我还要可怜了。
好痛苦......
一百四十六 巧计
顾满皱眉,深深的为王伯雍担忧。
王伯雍当了皇帝的老师那么久,从皇帝是王爷的时候就担任他的讲师,因此他与皇帝的关系其实是十分紧密的。
但是君就是君,他只认定你忠不忠于他,关键的时候还是会拿着你来当盾牌。
王伯雍就是这一场战争里,最好的挡箭牌。
皇帝的意思别人不清楚,但是活了两世的顾满是清楚的。
看起来很没有道理,很荒唐,但是顾满就是知道,皇帝之所以久久拖着不愿意立太子,关键还在于人选。
他想立的人,既不是曾经的长子幽王,也不是现如今的周王,他想立的,是六皇子。
上一世到了这个时候,王伯雍最后是同意了皇帝的意见的,同意把剩余的三个皇子都封王。( 嫡女重生宝典 http://www.xlawen.org/kan/5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