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隐龙啸 > 隐龙啸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等人哪!想来现在霍显肯定是已经暗自的授意淳于衍了!待许皇后分娩,淳于衍肯定也就会秉承霍显的授意对分娩后气血两亏的许皇后下毒,鞭长莫及的自己也就彻底的失去了这个可以获取皇室好感的绝好机会。

    至于摒弃‘阴谋’手段的暗进行、而采取激烈直接的办法,纪啸也不是没有思虑。但有在大汉朝一手遮天的霍光在,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等于零!即使是成功,自己此后也就根本无法在京城长安存身了!对待异己一贯采取残酷的‘根除’手段的霍光,绝不会让自己有命存在的对他构成威胁,自己也就离真正的变成‘无主游魂’不远了!

    “女三子?也不知道包不包括过继给霍去病为孙的霍云、霍山?如果不包括,那霍显就是生育了十一个儿女。假设是十五、岁就开始生育,霍显现在也就四十三、四岁,这霍显可真是个‘多产生物’啊!这霍光现在也肯定是子孙满堂了!呵、呵!”绞尽脑汁的为尽可能的救下许皇后的性命、同娇娇女霍成君费尽了口舌的折腾了多半日、再加上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此时已显得十分疲惫的纪啸略作歇息之余,想起了之前粗使妇人大致所言的霍显的子女状况,不由得好笑的自言自语叨咕出口。

    作为霍光临老、临老最后‘结的瓜’的霍成君,‘老丫儿’的受宠和娇惯自然是可想而知。再加上霍成君又容颜大佳的生得妩媚动人,霍光、霍显夫妻对她寄予的希望也必然是特别的殷切。原历史霍显指使淳于衍毒死了许皇后,据史册记载霍光是事先毫不知情。但从多角度的分析,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事,也确实难说霍光事前没有一丝一毫的感应。机缘巧合的现在,却又让纪啸开始通过霍成君来筹谋救下许皇后的性命。这也许就是‘冥冥自有天意’吧!

    欲行如此重大的‘祸灭族、违逆人伦’的大罪,纪啸也相信还是少女的霍成君事先并不知情。这个时代讲究儿女完全的尊奉父母之命且不去说,就是鉴于霍成君的年少而没有城府,霍显也不会对霍成君透漏出一点儿的‘口风’。但父母期盼其晋位嫔妃、甚至奢望她位居一朝国母,则霍成君肯定也是早有所听闻、甚至已经把汉宣帝当成了自己未来的夫婿。

    思忖着在筹谋救取许皇后的过程存在的多种可能的纪啸,也不由得联想到了霍光在大汉朝大权独揽的历程、以及其子女家眷等最后的下场。霍光已经去世的原配夫人东闾氏,事实上只为霍光生下一子一女就去世了。从年龄上算,可能由东闾氏所生的霍光的大儿子霍禹还要比霍显大上几岁?而东闾氏所生的女儿很可能与霍显的年龄不相上下。

    纪啸用脑海里‘不知是何来源’的记忆推算了一下:汉昭帝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当然,这十三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霍光来主理的朝廷枢。当年汉武帝临终托孤辅佐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的重臣实际上是有四位,分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匈奴人金日磾、太仆上官粲、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

    由于桑弘羊在汉武帝倾尽举国之力对外用兵时期主理着大汉朝的财政,所实行的又是‘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来全力的支持汉武帝对外用兵。因而,最后造成的‘国穷民贫’的大汉朝财政状况的责任,也不可避免的要由桑弘羊来承担。所以,成为矛盾焦点的桑弘羊,‘民望’极差!也就使桑弘羊在大汉朝的上层所拥有的势力基础要逊于以上的三人许多。

    在汉武帝死后,桑弘羊几乎也就等同于退出了权力心的争夺,形成了各自以霍光、金日磾、上官粲这‘三驾马车’为核心的三大势力集团。又由于金日磾的民族本是匈奴人很难进窥最高的权力,且在汉武帝临终时又极力地推荐霍光,金日磾已经宛若霍光的‘同盟军’、并过早的去世。实际上,在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几年后,基本上在大汉朝的朝廷枢,也就只剩下了霍氏和上官氏这两大势力集团的争夺。

    权利的争夺向来是你死我活!以‘卫太子的谋逆案’(与本书无关,就不过多的解说了。)为契机,霍光趁机完全的清除了上官氏、并捎带着也斩杀的桑弘羊。自此之后,霍光也就真正开始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了人生的权力和势力的顶峰的历程。

    在汉昭帝刘弗陵在位一十三年、二十一岁就去世后,由于汉昭帝尚未立太子,霍光集朝庭大臣共议由年过五旬的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入京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尚未等到正式的举行登基大典,就已经开始骄奢Yin欲的在宫闱之间荒Yin无度起来。无奈之下的霍光只好强行的又把昌邑王刘贺给‘拉下马’,重新集朝臣议立了由民间抚养长大的、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询刘病已为帝,也就是如今的汉宣帝。霍光一生侍奉过的帝王,包括还未来得及举行登基大典的昌邑王刘贺,总共应该是四位、历经近五十年。霍光完全可以堪称为是‘四朝元老’!

    而在大汉朝的两大势力集团霍氏和上官氏最后决出胜负的时候,霍光不仅诛除了上官氏的所有党羽和家眷(这其也包括遭受到‘无妄之灾’的御史大夫桑弘羊),还极其残忍的车裂了自己的亲女婿、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现在算起来,这件因权力争夺而发生的血流成河的惨案,已经过去有十二、三年了。

    而霍光那位年仅十五岁就被拥立为皇太后(未来的太皇太后)的亲外孙女儿上官皇太后,现在也还仅有十八岁,距离她结束近四十年的寡居时日还久远得很!至于上官安的妻子、霍光的大女儿,纪啸虽然脑海里没有任何的记忆,但就从‘不能影响到霍光的名誉’分析,霍光肯定也会让她‘从一而终’的不许再嫁,肯定也还是在寡居着。不过,她还有没有资格入居霍府?那就不得而知了!

    现存的霍光的其他子女及儿媳、女婿,除了的女婿金赏因是金日磾的儿子仅以身免以外,如果不因纪啸的到来而有所改变,自然也就会在几年后被汉宣帝给‘一勺烩’了的举族斩杀。

    第二十四章 少女太后

    回忆起霍氏家族这样一个如此显赫的家族几年后的下场,纪啸的内心里也颇为感到凄戚。承然,如霍禹、霍显、及一些欺压良善、横行京城的霍氏家族成员和豪奴是罪有应得。但对于已经长眠于地下可以说是功盖千秋的霍光、以及一些如霍成君等遭受无妄之灾的家族成员来说,则不得不说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就一个字:冤。

    在不停的思虑着想凭借一己之力、从先救下许皇后的性命开始、想办法让霍氏家族尽可能的得以保全的纪啸,在不断地遐想,不可避免的也想到了霍氏家族的主要成员的大致情况。同时,纪啸也想清楚了霍光最多也就是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儿子自然也应该包括霍云、霍山这对孪生兄弟。

    这样一来,纪啸也几乎可以完全的确定:霍光的故妻东闾氏给霍光留下的一子一女,儿子自然是老大霍禹,女儿应该是寡居的、死去的上官安的原配。而霍显则给霍光生了三子女,两个儿子霍云、霍山的年龄肯定要比‘老丫儿’霍成君大,只有纪啸根本没有印象的霍光的另一个儿子、纪啸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当然,霍成君的个姐姐现在也都已经出嫁,而且所嫁之夫也都是地位显赫的在朝廷握有实权,这其也包括已经亡故的上官桀和金日磾的儿子上官安(已死)、金赏。

    也许是因这处别院乃是霍光、霍显夫妻平日里经常落脚、过宿的所在,纪啸出任这处别院的所谓‘总管’已经近两日了,也就仅仅有年少、好奇心过重的霍成君来到过一次,除此之外两日来也再未有霍氏家族的主要成员来到过这里。想当然耳!作为大汉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朝第一人的霍光,家规也肯定是十分的森严,其他的子女或是对霍氏夫妻有所畏惧、或是政务繁忙、再或是花天酒地的脱不开身,故而才无意、或是无闲心来关顾纪啸这个奴才身份的‘小小总管’。承然,这两日霍显也没再前来别院纠缠纪啸。也许是她口的‘老头子’霍光不太繁忙、留宿在了府内吧?

    借着这近两日的时日,纪啸也对自己脑海里所存有的一些记忆,通过向其他的下人、仆妇进行旁敲侧击的询问加以了验证。验证的结果当然是别无二致,这自然也就更加坚定了纪啸在想要有所作为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尽量救下许皇后性命的决心。就是仅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纪啸现在也必须要这样去做。否则,如果等到几年后的霍氏家族覆灭,自己这个‘小小的奴才’也难免会被‘殃及池鱼’。一旦惹起天威者怒,必然是会造成血流成河的!

    然而,事不由东、累死无功!因按时间算许皇后已经临盆在即,此时纪啸正因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前去霍府正宅寻霍成君打听消息、等得心急如焚的宛若胸藏有二十五个老鼠‘百爪挠心’的时候,隔日的过午,一脸颓丧、郁闷神色的霍府七小姐霍成君却主动来到了霍府别院。纪啸极尽恭谨的把这位霍氏的千金迎入大堂的同时,也从霍成君的神色上看出‘结果并不容乐观’!

    果然,霍成君领先进入别院大堂、玉手连挥的让其余的下人们退下去、身后只侍立着一名贴身的小丫鬟之后,霍成君神色显得有些尴尬的看着微低着头侍立在一侧的纪啸,向木墩示意到:“你也别站着了!就先坐下吧!......”

    待纪啸恭谨的说了一句‘多谢小姐赐座’之后,霍成君才接着说到:“本小姐可能是要让你失望了!本小姐已经去过张府两趟了!想向张家婶婶打听一下皇后近日与她有否来往、或是其近日是否会入宫觐见皇后。可是,张家婶婶说:她只是在十日之前见到过皇后一次。据张家婶婶言:皇后的身子现在十分的沉重,加之皇后原就体弱多病,现在早已经卧床不起的由太医和女医官日夜的守候。皇后分娩前根本不会去张家婶婶那里,张家婶婶也因无有皇后的传召也根本去不了内宫。本小姐因听张家婶婶说皇后临盆在即、现在也根本无法见到皇后,就没对张家婶婶说起你的梦境、也没提到你这个人,只是说同张家婶婶随便的聊聊而已。现在可怎么办哪?想同父亲说说,本小姐感觉又不太好,才到此来同你商量、商量,想听听你有什么意?”

    嘴里的话像‘连珠炮’一样的霍成君,一口气向纪啸说完了在这一日多的经历后,表情也显得有些郁闷的、一双大眼睛望向了纪啸。看来这位‘大小姐’也并不笨哪!也知道这件事事关重大!并没有随便的对张安世的老妻说出内情、也没自作主张的去找她‘老爹’霍光。这两日我也白担心了!听霍成君一刻不停的说完后,纪啸心里也颇为赞许的暗道。

    涉及到一朝国母的安危这等重大之事,如果不谨慎、小心的就随便说出去,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宣扬开来都会掀起滔天巨澜!娇生惯养、骄纵跋扈的霍氏‘老丫儿’霍成君能如此的小心行事,也让纪啸有些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暗想:反正现在许皇后还未分娩,再想想办法也许还会有些机会?

    “咋又不说话了!你到底儿有没有办法呀?”仿佛闲极难忍、对这件事十分热心的霍成君,见纪啸又低着头不言不语的沉思起来,就忍不住催促到。“呵、呵!”轻笑了两声的纪啸抬起头歉意的说到:“纪啸因一时也有些茫然无策而失神。望小姐恕罪!......”“什么恕不恕罪的?快再帮本小姐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摇着玉手打断了纪啸的道歉的霍成君,仿佛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本是纪啸请求她帮忙的,在不停的催促着纪啸的同时,话里话外已经热心的把双方的关系给‘倒过来’了!

    惹得纪啸也不由得赞叹到:“小姐可这时热心肠啊!小姐越是这样的善良、热心,纪啸越要想出一个万全的办法。因此事确实关系太过重大!纪啸也就必须要尽量的让小姐脱出干系,而由纪啸一肩担之。前车之鉴哪!当年……。”

    “你这人就这样不好!什么干系、干系的?罗里啰嗦、老气横秋的!还什么前车之鉴?你想得太多了吧?你……”还没等纪啸不由自主的发完感慨,霍成君已经娇声的打断了他的话调侃、挪揄到。

    “小姐且住!前车之鉴、前车之鉴……”摇手阻止住了霍成君发的娇嗔,喃喃自语的连续叨咕了几声‘前车之鉴’这句成语,内心里也猛然联想到了霍成君寡居的大姐,不由得兴奋的说到:“对呀!对呀!小姐嫁予上官家的大姐可在府内?”

    “大姐?你问大姐干嘛?大姐又能帮上什么忙啊?自上官家获罪举家被斩后,大姐被接回府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郁郁寡居着呀!”听到纪啸的问话,霍成君惊异的瞪大了杏眼追问的同时,也随口回答了纪啸的问题。

    “这就好办了、这就好办了!”兴奋的连连说着‘好办’的纪啸,被着急听下的霍成君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儿’,才‘呵、呵’的干笑了两声,有些尴尬的自嘲着说到:“小姐勿怪!纪啸有些过于的兴奋矣!令大姐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小姐可曾想到令大姐女儿的身份?”“对呀!对呀!大姐可以去找太后呀!……”一点就透的霍成君,不由得高兴地的拍了两下玉手,笑语如珠间如花的娇颜也令纪啸倍生怜爱之心。

    第二十五章 人伦大道 (二更)

    人性本善。望着笑语如珠、性情明快的霍成君,纪啸心里又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可能因某种说不清的原因而相互吸引,又可能因某些‘莫须有’的理由而相互排斥。仅仅与纪啸相识才两日的霍氏的七小姐霍成君,此时就恍若与纪啸像多年捻熟的老朋友一样的、彼此之间毫无任何隔阂的相处在一起。虽然因霍成君出身极度优裕、受到万千骄纵的原因,其所行所为还稍显得任性、刁蛮和霸道。但少女的良善、活泼、热心的一面仍然令纪啸不免心生怜惜。

    听到霍成君兴奋的娇呼出声,纪啸担心她会又像前一次一样的没等他交代清楚、就惶急的离开前去张罗,让自己忐忑不安的白白担了两日的心。因而,没等霍成君说完,纪啸就打断了霍成君兴致盎然的话头恭维到:“小姐真是冰雪聪明啊!在下刚提个头儿,小姐就想通了其的关节。”得到纪啸称赞的霍成君,俏脸上露出了一抹兴奋、得意、羞涩兼而有之的粉嫩袖晕轻声的絮语:“还不是你这个人鬼点子多!是由你的提醒本小姐才想到的。”

    暗自点了点头的纪啸,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清楚霍成君的大姐霍淑君母女的情况,以便把事情尽量的做得更加严密一些,就又旧话重提的正容说到:“小姐勿怪在下多言!纪啸本不应提起令大姐夫家当年曾遭大变之事。但因此事太过关系重大,故而纪啸也不得不冒昧相问:令大姐、及太后现在各自的情形如何?”

    纪啸一本正经的问话,反而惹来了霍成君一阵银铃也似的笑声一副得意的模样娇声的说到:“咯、咯、咯......!也有一肚子鬼主意的你不知道的事呀?你放心吧!大姐虽然自寡居后变得深居简出、性情孤僻的很少与人往来,但却与本小姐无话不谈的亲密异常。连父母都不给颜面、不愿搭理的大姐,却对本小姐关爱备至。只要本小姐开口,大姐就没有不答应的事!至于太后,也就那样呗!怎么说也是先帝的原配皇后啊!何况还是家父的外孙女儿、本小姐的侄女儿。”

    从霍成君的话语里,纪啸可以想见:岁就嫁予同样是少年的汉昭帝的霍淑君的女儿,其实也就等人同于一个可以活动的‘牌位’而已。但也毕竟是皇帝‘他妈’,随时的能见到皇后应该也不成问题。

    听着霍成君带有炫耀似地娇语,纪啸心里也不由得暗自咀咒:我也有不知道的事?谁他奶奶能知道你们霍氏内部的一些乱糟糟的事呀?你大姐向你父母‘甩脸子’?那就对了!不知道你爹弄死了人家丈夫全家呀?心力虽然‘骂骂滋滋’的,纪啸嘴上却不吝言辞的恭维到:“小姐聪明可爱、活泼跳脱,自然是会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了!”

    纪啸对霍成君的显得有些过于亲昵的赞扬,这其实际上也有着极不适合彼此双方的身份、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礼教规范的因素在里面;这就应该是纪啸的固有思维比较超前、与这个时代有些脱离的原因。话说出口后,纪啸自己当然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妥,但却惹来了被赞扬着霍成君的一个‘大大的白眼儿’。少女之心最为难测!虽然霍成君对纪啸的赞扬有些嗔怪,但也并没有进一步的追究,反而是自己‘大大白眼儿’翻完后,显现出了一些少女羞涩的微低下了臻首、一双玉手也‘毫无新意’的揉搓起了裙袂。

    旋即,霍成君就又恢复了活泼、跳脱的娇俏模样,瞬间的少女羞涩荡然无存:“好了、好了!你就别再总是向本小姐说好听的了!这样吧!一会儿你就跟随本小姐回府去面见大姐,有什么话、让大姐如何的去做,还是你亲口对大姐言说吧!你还藏着掖着的不对本小姐说清楚。大姐心细,追问起缘由,本小姐现在细思忖起来:你把本小姐打发得东跑西跑的团团转,本小姐却对内情还是一无所知。”霍成君到现在才反应过来的、不无怨怼的数落起了纪啸。

    “咳、咳!”有些尴尬的干咳了两声的纪啸,脑海里在迅速的盘算着自己的话该怎么说?纪啸并非是对前去权倾朝野的霍光的府邸有什么畏惧心理,而是担心前去霍府会见到霍显。现在纪啸也不是因同霍显发生了‘不正当的行为’而后悔,没有同霍显的‘亲密操练’,纪啸他也进不了霍氏的家门。但现在的纪啸,因希冀自身要有所作为,也确实有些‘腻歪’再同霍显发生什么瓜葛。纪啸现在甚至还有些期盼:如果霍显的‘内火’实在熬不住了?最好能同那个‘兔儿爷’似的冯殷去‘狗扯羊皮’!

    因而,纪啸此时也就在言语上有些踌躇的看着霍成君问到:“小姐前来别院与在下商议此事,可曾让其他人等闻之?如果......。”还没等纪啸的话说完,霍成君已经发起了娇嗔的抢白到:“本小姐是那样不知轻重的人吗?就你鬼心眼儿多?你放心吧!除了这个小妮子,没人知道本小姐这两日都干什么去了!本小姐早就交代她不许她乱嚼舌根子了!”霍成君口的‘小妮子’,当然指的是她的贴身小丫鬟。

    对于这一点,纪啸还是可以完全相信的。这个时代讲究的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这个时代豪门大户的奴才,正常的都是从小就被卖身进入府宅的。何况是霍氏这种在大汉俨然是‘第一家族’的豪门大户了!甚至连生命的自由都失去了的卖身为奴的小丫鬟,如果因不小心言语有失,也许霍成君作为霍光的亲生女儿也只是受到一顿呵斥就会万事大吉了?而小丫鬟很可能都要有性命之忧。地位、等级的沦丧,在这个时代其实也就等同于生命的廉价!

    赞许的含笑望着霍成君点了点头的纪啸,接着霍成君的话头说到:“小姐勿怪!纪啸非是不相信小姐!纪啸是想说:纪啸的身份毕竟低下,贸然的被小姐带入府邸难免会引起旁人的疑心。何况,纪啸本是夫人所收留,如果入府不去叩见夫人,似乎颇有不妥。纪啸如果去叩见夫人,夫人问起入府的因由,纪啸不免又要费一番口舌、甚至还要去撒个弥天大谎。......”

    “咯、咯……!算你说得对!算你主意多!好、好!本小姐就听你的。明日本小姐借故陪大姐出来散散心,把大姐领到别院来。这样行了吧?”娇笑连连的霍成君,嬉笑着接受了纪啸的规劝,毫不迟疑的允诺明日把霍氏大小姐霍淑君带到别院来。

    女生外向。虽然不能说现在的霍成君就对纪啸生出了某种想法,而且就目前纪啸的身份来讲:彼此之间地位、等级相差太过悬殊,无疑是等同于痴心妄想。但男女之间的情感,也确实是不可理喻的!从刁蛮、任性的霍氏七小姐霍成君如此乖顺的表现上,心思十分缜密的纪啸也不可能是一无所感。然而,已经同其母发生过人性上的‘原始行为’的纪啸,也确实不敢再往这方面想,这毕竟是太过有违‘人伦大道’啊!

    第二十六章 忧郁淑君

    活泼、跳脱、兼且刁蛮的霍氏七小姐霍成君,同纪啸初步商议好了来日把霍氏的大小姐霍淑君借故领到别院来,由纪啸对其进行说服之后,仿佛还意犹未尽的在别院又流连了许久,才带着贴身小丫鬟、及数名等在外堂跟随而来的家奴离开。好在霍成君性情跳脱、粗心,虽然也曾提到过纪啸的过往及家乡的情况,但也均是一带而过的由东跳到西、由南扯到北的说过即止的不过分的深究。否则,本就对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的纪啸,难免会难圆其谎的费尽脑筋编瞎话!

    霍成君丽影飘渺的离开之后,反而令纪啸心生了一些怅惘的情感,因跳脱、活泼的霍成君的离开陡然安静下来,不免使纪啸反而心生了一种空落落的感觉。至于这种感觉其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内涵,纪啸也在强行的抑制着自己不想再过分的深究其因;一种预感、一种令纪啸心惊的预感肆虐着纪啸的思维神经,使纪啸不敢进一步的往下去想。然而,起步阶段已经开始,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怎么样?也一定要毫不迟疑的走下去。至于最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变故,那也就只好听天由命了!纪啸显得有些无奈的在心暗道。

    思绪的飞扬,也使纪啸不知不觉的回想起了霍光的大女儿霍淑君、及其女儿当今大汉朝的少女皇太后上官婕的人生轨迹。当然,这同样也是因血腥的权利争夺而造成的一场悲剧……。

    这其的波诡云谲的变化,还得从当年汉武帝刘彻死后所形成的霍氏和上官氏的两大势力集团说起。当时受命托孤的几位朝廷重臣,上官桀官位身居太仆(相当于汉初的丞相兼帝师、掌政),霍光官位身居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汉初的太尉、掌军),金日磾官位身居车骑将军(掌军的副统帅),桑弘羊官位身居于御史大夫(副丞相、掌刑、掌财)。

    有了枪杆子就等于拥有了绝对的权利!再加上霍光本就是在军威望一时无两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而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又是霍去病的舅舅,这些在军的深厚积淀,自然也就造成了霍光在托孤的四人权力应该是最大的。

    前已经提到,金日磾的早亡、桑弘羊的威信受到质疑,则最后也就形成上官氏和霍氏的两家权利之争。当然,由于当时的汉昭帝还过于的年幼,也根本无法掌控住朝廷的大局,自然也就形成了在大汉朝廷权力格局上的霍氏和上官氏的双雄并立。而从官位上来讲,实际上在四人上官桀的‘太仆’要居于首位,霍光的‘大司马、大将军’却要居于第二位。

    在形成这个‘双雄并立’的大汉朝权力格局之前,其实霍光采取的也是‘合纵连横’的策略,把自己的大女儿嫁予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把自己女儿嫁予了金日磾的儿子金赏。这样一来,其实也就等于进一步的把才华横溢、谋略超人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给彻底的排挤出了大汉朝的权力心。

    权利面前没有人情,权利的争夺也永远是伴随着血腥的杀戮。随着金日磾的去世和桑弘羊的退出,官位居于首位、权利却居于第二位的上官氏自然是想超过霍氏、甚至清楚霍氏。同样,作为霍氏掌控者的霍光,也急欲想清除上官氏这个最后的‘权利瓜分者’,使自己在大汉朝能够大权独揽。

    当汉昭帝继位四年后、年龄一十二岁的时候,恰巧上官安同霍淑君的女儿也已经岁。基于岁的上官婕同样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儿的原因,上官氏父子就自以为是的认为提出由岁的上官婕入主后宫霍光也不会太过阻止,因而也就在朝臣庭议时提出了此事。没想到!却遭到了霍光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萌生此意的上官桀、上官安父子,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还会想办法要处成此事,以便在大汉朝的权利格局上压倒霍氏、跃居第一位。也是事赶恰巧!平日里流连于花街柳巷的上官安,无意结识了了寡居的长公主(汉昭帝的姐姐)的姘头丁外人。经过一番不断地封官许愿的拉拢之后,上官安通过丁外人游说长公主,把岁的幼女上官婕送进了宫。在霍光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长公主做主把幼女的上官婕许配给了汉昭帝,岁的幼女上官婕也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一朝国母正宫皇后。

    很快,借着这个机会,已经荣升为国丈的上官安,就被汉昭帝下旨任命为‘车骑将军’,接替去世的金日磾的职位。这样一来,就已经等同于昭然若揭的公开向霍氏宣战;上官安的出任车骑将军,摆明了是在同霍光来争夺军权。

    当然,已经感到了巨大压力的霍光,自然不会任事态进一步发展下去的、束手就擒的不进行反击。也许是霍光就是有上天的照应而能够扭转乾坤吧?上官婕荣任皇后、上官安荣升为车骑将军不久,大汉朝却恰巧发生了‘卫太子谋逆案’,而背后的主使之人又恰巧是不学无术的长公主的姘头丁外人(此时的丁外人已经被授官为光禄大夫)。

    抓住把柄不放的霍光,进一步穷追不舍的把株连扩大化,自然而然的就把所有的责任强加给了自己的女婿上官安,并以罪魁祸首的罪名残忍的车裂了上官安和丁外人。同时,包括上官桀在内的整个上官氏家族也同时被斩首。唯一两个幸存者,就只剩下了被接回霍府的霍光的大女儿霍淑君和身为皇后的幼女上官婕。在最后把同样也受到株连的长公主也贬为庶民之后,上官氏父子命归黄泉且不算,反而为人作嫁的让霍光荣升为了汉昭帝夫妻的‘外祖父’,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在霍光清除异己、扩大株连的过程,霍光也同时斩杀了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把‘气节楷模’苏武贬为了庶民。

    年后,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因病驾崩,经过两次的选择霍光拥立现在的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为帝。而此时才年仅十五岁的皇后上官婕,自然而然的也就晋位为皇太后,十五岁就令人啼笑皆非的变成了十八岁的皇帝汉宣帝的‘老娘’!其实这种安排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的爷爷(当时的太子)和父亲同样是因为‘谋逆罪’而被汉武帝斩首,幼年流落民间的刘询、刘病已原本就已经没有了亲生父母。好在没有发生更加贻笑大方的事!如果不是因昌邑王刘贺的不知自敛被霍光‘拉下了马’,那么就很可能就要发生十五岁的上官婕给五十几岁的刘贺做‘老娘’的更加热闹事儿!

    被父亲残忍的‘车裂’(就是俗语所说的五马分尸)了丈夫的霍光的大女儿霍淑君,侥幸保住性命之后,想当然的也就会至此之后深居简出的、在极度孤寂抑郁熬渡着残生。成为了血腥、残酷的权利争夺的牺牲品!

    第二十七章 逾渐乖巧 (二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纪啸思想起记忆的、并不算久远的因大汉朝上层的权力争夺,而上演的一幕幕血雨腥风的人间惨剧,不由得引起了一阵阵的心悸的同时,也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其实,这种因人与人彼此之间共同存在的私欲作祟所造成的人间惨剧,也根本无法完全的分辨出谁是谁非。单纯的从对某个家族所造成的后果上来看,也只能是说:上官氏的时运不济、而霍氏却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上官氏的覆灭是因运气所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赌博上的大败亏输,根本也怨不得什么。

    然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首先是这个时代刑律上的连坐模式,令上官家族的某些毫不相关的家族成员、以及下人仆妇也同时遭受了无妄之灾,也不能不说是死得‘冤深似海’!同样,霍光因从清除异己的角度出发,只是以‘与上官氏过从甚密’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斩杀了为汉武帝刘彻强势的对外用兵提供了供给上的保证、一生竭尽禅智的署理着大汉朝财政的桑弘羊,也不能不说有‘为私欲而枉折家国栋梁’之嫌。

    更有甚者,霍光甚至还以与桑弘羊同样‘莫须有’的罪名,把为保持民族气节、在冰天雪地里牧羊苦忍了十年的苏武也同时牵连到,并贬为了庶民,则更是有些说不过去。至于说苏武的儿子也参与到了‘卫太子谋逆案’,是不是牵强附会又有谁能弄明白?其实无他,就是由于苏武的名望过高,霍光顾忌苏武威胁到他的威信而已。当然,因拥立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时,凭借一时无两的名望力挺、支持霍光,垂垂暮年的苏武已经重新被启用,并被赐爵关内侯、授职北地太守。但由于已经年老体弱并未履任北地,现在很可能还在京城长安养老?纪啸心里暗想:有机会还真想见一见这位民族气节高远、操守坚忍不拔的老人。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做了亏心事也怕鬼上身!虽然现在纪啸并不承认自己是做了亏心事,按纪啸自己内心里自圆其说的想法:反正早一天、晚一天霍显都会把一定大大的‘绿帽子’扣到老霍光的头上,谁扣又有什么区别?就是因自己先给老霍光扣上了,现在自己这不是还在为霍氏的未来略尽绵力吗?

    然而,没做被世俗所接受不了的事,纪啸也就没必要在内心里‘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了!究其根源,纪啸其实现在内心里还是感到十分的‘别扭’!最低限度,纪啸也是在寄希望近几日霍显别再因‘内火攻心’的色胆包天前来骚扰自己,能让自己把精力全部都用到‘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的先救下许皇后的性命上,免得还要分心去应付霍显的‘乱七八糟’之事。

    时间已经十分的紧迫,还要在暗隐秘的回旋着进行,纪啸现在也确实没有太多的‘闲心’去同霍显‘狗扯羊皮’!更有甚者,纪啸甚至还期盼霍显此后再也不要来拿自己‘泻火’、或是霍显把‘泻火’的方向转移到那个‘兔儿爷’似的冯殷身上。虽然纪啸这种想法有‘卸磨杀驴’之嫌,但这件事也本就是纯人的原始欲望所产生的枉为,又何能用正常的‘人间情感’去进行衡量?其实也无所谓的是纪啸‘多情’或‘无情’。

    也许还真是‘老天’有些眷顾纪啸、也有些怜悯许皇后吧?从那夜晨起霍显离开后,纪啸‘荣任’这处霍府别院的总管已经是第三日了,霍显或是因事被羁绊还真没再次的‘莅临’别院。心也不时的暗自庆幸着的纪啸,甚至有些龌龊的咀咒:他奶奶的!不是那夜猖獗过度把霍显女性每月的正常‘生理反应’给提前引发了吧?最好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就此‘源源不断’!自己也就完全的‘静心’了!

    其实,这也仅仅是纪啸不怀好意的自我安慰而已。想想霍显的年龄已经到快到‘枯水’的季节了,又安能‘长流不息’?很可能霍显还是根本就脱不开身。否则,‘情热难熬’的她又安能不迫不及待的到别院来找纪啸‘请君入瓮’?胡思乱想的纪啸,也不由得为自己能形象的使用‘瓮’这个词而对自己的创意大感钦佩!他奶奶的!十几年间就诞生了三子女的霍显,还真可以用大得不能再大的‘瓮’来形容。“呵、呵!”思绪飘浮着的纪啸,也忍不住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哑然失笑。

    果然像纪啸所估计的一样。当跳脱、活泼的霍成君把她的大姐霍淑君连劝带扯的好不容易弄到这处霍府别院来时,第一眼看到霍淑君容颜的纪啸,内心里也不由得产生了阵阵的心悸、刺痛的感觉。霍淑君素淡的衣裙、苍白忧郁的面庞、瘦弱的肢体、消瘦的脸颊上大得异常的双眸泛着忧郁、呆滞的目光,仿佛一切都无法再在她的心湖掀起任何的波澜一样,自然而然的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痛惜、怜悯的观感。从年龄上看,霍淑君应该有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苍白的脸颊上眼角已经出现了细细的鱼尾纹,仿佛较已经四十几岁还显得‘珠圆玉润’的霍显在年龄上还要大上许多。

    身份地位所在,霍淑君在浅笑嫣嫣的霍成君的相伴、扶持下在前面袅袅的行进大堂入座,而低首顺目一副恭谨摸样的纪啸则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行进了(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