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阅读
…………………………………………………………………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
( )八一路76号,省军区斜对门的这个大院内。一辆挂着省委98号牌的黑色奥迪轿车,畅通无阻地驶到了办公门厅前。
三年来每一个早晨的八点整,阎副社长都会准时钻出轿车,与迎候在车门边的秘书小唐打过招呼,习惯性地略一环顾左右,这才迅速走进办公,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老板,今天凌晨三点,通海县龙潭水库工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袁站长和小陈接报后就立即赶往了事故现场,具体伤亡数字正在统计中,预计再有半小时就能知道具体数字。”
三十岁的唐文哲白净清瘦,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作为秘书,他对阎志杰的性格、习惯、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三年来近距离服务,他已经“近朱者赤”了。甚至连言行举止都有阎志杰影子和痕迹。
他很崇拜阎志杰,犹如社会上所谓粉丝般的痴迷。唐文哲特别欣赏的是,阎志杰渊博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更对他的文学功底赞叹不已。甚至,唐文哲认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干部,就应该像阎志杰这样,文江学海,才兼文武。
J省那么大,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阎志杰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与往常一样爬梯上六,一边举重若轻地问道:“韩州市给省委省政府上报了没有?”
身体素质显然不如阎副社长的唐文哲,连忙气喘吁吁地回道:“现在还没收到他们上报的消息,我估计他们是想把伤亡数字处理下后再上报。”
做人有做人之道,为官有为官之道,守道者生,悖道者死,自古及今,概莫能外。如果这事发生在半年前,阎志杰一定会暗示韩州记者站暂不张扬,等地方政府口径统一了之后,再谨慎地进行报道。
今时不同往日,他动用一切关系想当社长已是尽人皆知,可被以李副社长为首的那帮本土派搅合了一下,让他的社长梦三年内化为了泡影。三十九岁就已是副厅的他,能不能趁老社长退休的机会更进一步,倒不是特别地看重。毕竟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可这个人他却丢不起。
韩州是李副社长的老家,韩州市委市政府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与之联系,试图通过老乡关系请华新社笔下留情。想到这些,阎志杰停住了脚步,抓着梯扶手,面无表情地说道:“韩州那边的人手不足啊。小唐,你现在就去通知下卫副主任,请他亲自带队去韩州支援小袁。对了,请吴老也跑一趟,这么大的事故报导没有图片可不行。”
唐文哲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正准备回头去二,突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板,吴主任今天估计是去不了了。”
“为什么?”吴博澜虽然资格老、脾气大,但工作上却是从未讨价还价过。想到这些,阎志杰又接着问了句:“小唐,吴老是不是生病了?”
“不是。”唐文哲扶了扶眼镜,苦笑着说道:“老板,小田刚才回来了,这会正在图片采集中心帮他师傅干活呢。”
“不可能啊!他回来怎么没给我打电话?”
“打了,不过您手机好像没开机。”
阎志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苦笑着说道:“还真是,光顾着装电池,竟然忘了开机。”
“老板,那吴老那边我还……?”
“算了,老吴这么大年纪,老伴去世的又早,一直以来身边都没个什么人,让他们师徒俩团聚团聚。”阎志杰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等我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后,你让小田过来一趟,我有些事要找他谈谈。”
“好的,老板,那我就先去新闻中心了。”
“去。”
图片采集中心虽然也叫中心,但与新闻中心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家是整整地两层,而图片采集中心才三间半办公室。一间是吴博澜日常办公兼起居的地方,一间是他的摄影器材库,还有一间被用作图片资料档案室。至于那半间则是四的杂物间,被吴大师改造后变成了冲洗底片的暗房。
与田文建第一次走进华新社一样,吴大师的图片采集中心,只能用乱的不能再乱来形容。
“师傅,几万块的鱼眼镜头,您就扔这里?”满头大汗的田文建,见墙角里还躺在一个上满蜘蛛网的镜头,连忙扔掉笤帚把镜头拣了起来,一边爱不释手的擦拭着灰尘,一边痛心疾首地埋怨道:“总说我是败家子,我看您老才是败家子。”
躺在藤椅上晃来晃去,哼着京剧的吴博澜,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若无其事地说道:“贵是贵,可问题是我现在根本就用不着。不过你找到了也好,顺便把它擦干净。唉……还是老了,总是丢三落四的,我说前几天整理镜头时,怎么找都找不到呢。”
田文建从柜子里找出个电吹风,一边吹着镜头上的灰尘,一边死皮赖脸地说道:“师傅,照相馆的事行不行,您老倒是给句话呀!”
吴博澜坐了起来,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懒洋洋地趟了下来,并假作生气地说道:“你想都想好了,还来问我干什么?”
“师傅,我这不是在征求您老人家意见嘛。”田文建凑了过来,一脸谄笑着说道:“开照相馆不是件小事,您老要不说话,我敢开吗?”
“你还知道不是件小事?”吴博澜再次坐了起来,在关门弟子的额头上来了两下,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我就是想不通,你在部队干有什么不好?开照相馆,说的倒简单,没个百把万你开得起来吗你?就算你砸锅卖铁的开起来了,能不能赚钱又是一个未知数。
师傅我这大半辈子都在跟照相机打交道,迄今为止,还真没见过一个靠照相发财的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三师兄怎么样?没你能耐还是没你精明,好好的工作不干,学人家去开什么婚纱影。亏得血本无归不说,现在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
房子是人家的,装修的钱全打了水漂,添置的那些个婚纱呀、衣服呀,全部被当破烂儿给卖了。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说,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受累。要不他今年为什么没来给我拜年,就是因为没工作没钱,还欠着一屁股债,怕我训他,怕在师兄弟们面前丢人呗。”
田文建放下了手中的鱼眼镜头,一边给师傅掐着肩膀开始按摩,一边抽丝剥茧地分析道:“师傅,我跟三师兄不一样。首先,他是被人忽悠了之后,脑袋一热就上马,而我却是有着充分准备的;其次,他没有自己的资金。全靠下海前的那点人缘从银行借贷,偏僻运气又不好,Z总理这一紧缩银根,银行就像催命鬼似地逼他还钱,可以说他是被银行逼垮的。如果他能坚持到今天,就算赚不到什么钱,但维持现状还是可以的。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像我这样虚心地向您请教。您老想想,如果有您给他掌掌舵,他能落到这步田地吗?”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尽管吴大师听着很是受用,但还是一副不吃这一套地样子。
…………………………………………………………
PS:点击惨淡、推荐惨淡、收藏惨淡………!全线告急,三哥在此泪求各种支持~~~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二)
( )朝夕相处了近三年,田文建哪能不知道老头子的秉性。事实上早在他参军之前,就打打起了让老头子发挥余热的主意。
“师傅,我真不是在恭维您。说句不中听的话,三师兄落到如此田地,他就是活该!您说有您这位摄影界泰斗、J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新社资深摄影记者、享誉国内外的师傅他不来请教,偏偏信那些外人的忽悠,他不亏的血本无归那就真见鬼了。”
吴大师深以为然的点了下头,随即又喃喃自语地说道:“辞职去开婚纱摄影他没给我打招呼,我是有点生气。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给我打招呼了,我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谁说的?您老能帮的多了去了。”心怀鬼胎的田文建立即站了起来,若有所指地说道:“师傅,如果他那时向您老请教,您老见他决心已定,是不是会建议他把照相馆开在熟悉的江城,而不是人生地不熟的S省?”
“这倒是。”吴博澜抓起茶杯,理所当然地说道:“开在江城我还能给他介绍点生意。你看那些报社的摄影记者都什么水平?害的省里一有会议或有来宾,就请我去帮他们拍合影。”
“谁说不是呢?”见老头子慢慢的上套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就那些菜鸟们的水平,也就一照相师。咱们却不一样,您老是摄影家,您徒弟我摄影师,说白了这就是教授、教师和学生地区别。
要是我在江城开一照相馆,有您这块金字招牌在,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军分区、武警总队、省党校、还有几个大学的合影生意,他们不找我还能找谁?当然,他们就算找我,那也是相信您老的技术,也是给您老的面子。”
“等等……”吴博澜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立即回头问道:“臭小子,你是不是看我要退休了,就打起我的主意来了?”
尽管田大记者的确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连连摇头道:“师傅,我倒是想呢,可我不能那么做。晓艳姐想您想得都望眼欲穿了,怎么着我也得把您送上飞机。”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退休后美国肯定是要去的,但吴博澜还真没想过在美国长住。毕竟那里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还不如早早回来在江城呆着舒坦。
田文建挠了挠头,厚颜无耻地说道:“师傅,J省摄影家协会不是您一手搞起来地嘛。我怕您去美国后人走茶凉,不但协会的经费得不到保证,甚至连文化厅都有可能不让他们继续借住。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摄协搬到我照相馆里去,早晚帮您照看着也放心。”
好一个扯虎皮当大旗的如意算盘!
吴博澜反应了过来,顿时啼笑皆非地说道:“摄协可是中国**领导的、由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摄影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摄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连**他老人家在世时,都先后两次为我们题写过会名。
虽然政府给我们的经费没有作协多,社会地位嘛……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作协来得……来得……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地吃财政饭的人民团体。把摄协搬你那去,那你那照相馆不就成政府单位了?不行,不行,这个玩笑开不得。”
“有您说的那么夸张吗?”田文建站了起来,推开窗户指着外面的大街说道:“师傅,咱俩这会儿上街随便问几个人,保准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摄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
再说协会的经费不是紧张吗?到我那水电费、物业费、管理费全免,还可以给他们赞助点经费。到时候组织个采风活动什么的,手里也宽裕不是?省得再呆在文化厅受那份闲气。”
作协已经是很没地位了,何况各方面条件比之差得不止一点两点的摄协。就因为没有自己地办公场所,这几年来家就搬了三次。如果不是吴博澜气急了去找省委柳副书记,十几号人现在还会像以前那样,在民政厅锅炉房隔壁的那个破屋里窝着。
见能左右J省摄协的老头子有点动心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师傅,您也说摄协是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可既然是人民团体,那就不能长期脱离人民。十几号人拿着人民发的工资,躲在高强大院里自个儿玩相机,一玩还玩几十年!要是毛爷爷还在的话,非得把您那个已经脱离人民很久的人民团体给撤了不可。”
这些道理政治觉悟超高的吴博澜哪能不明白?可这是国情。之所以设立这么个机构,是因为几十年前能玩照相机的都是知识分子。而有了这个人民团体,就能更紧密地把那些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
现在改革开放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同时,相机技术又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傻瓜相机的面世,让照相机一夜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三岁小孩都能“咔嚓、咔嚓”的拍几张照片,谁还再去找你那收会费的摄协啊?
摄协没有了会员,那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慢慢的就会由官方团体,蜕变成摄影发烧友的纯民间组织。事实上这几年,已有几个摄影爱好者团体冒了出来。虽然他们没扛着红旗,但在圈内的影响力已大大超过了摄协。只不过他们不能出版和发行摄影杂志,不能光明正大地收会费罢了。
“扯这些没边的干什么?”被戳到痛处的吴博澜长叹了一口气,异常严肃地说道:“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但只要你穿上了绿军装,那你就是一个革命军人。就算你想在江城开照相馆,那也要等你退伍后了再说。”
“等到我退伍,那茶早就凉了。”田文建蹲了下来,握着吴博澜的双手,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师傅,除了您之外我还能求谁?”
“可你现在还在当着兵,难不成让我帮你看摊子?”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三)
( )吴博澜膝下无子,女儿女婿又远在海外。一直以来,都把田文建当成子侄来看待。其他人退休前都为子女们安排个好出路,吴博澜自然也不能免俗。看着田文建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吴博澜终归是心软了。
“师傅,真不是我钻在钱眼里,想钱想疯了。我就是想在您退下来前,为自己留条后路。开个照相馆不但能把我爸我妈从山里接出来,而且还能给三师兄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语无伦次的,你到底想说什么呀?”
田文建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连忙拉了张椅子坐下来,解释道:“师傅,三师兄不是没事干吗?我想请他来管理照相馆,同时也给他一部分股份,好让他能够还清债务。另外打着给儿子帮忙的幌子,把我爸和我妈从山里骗出来,让他们享几天清福。
这几年我存了多少钱,您老是知道的。想开个像‘世纪情缘’那样的婚纱摄影店,肯定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打打政府单位的主意,就是刚才说的给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党校拍合影照、证件照什么的。
表面上看来利润是不高,但这却是个能长久的生意。等将来赚钱了,再慢慢朝婚纱摄影的方向发展。只要能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它发展成江城首屈一指的摄影店。”
吴博澜沉思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你这个臭小子,的确比老三精明多了。知道干事业要循序渐进,不像他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把摄协拉过来,一是给自己打广告;二来就算我去了美国,各单位还得多少给他们几分面子,赏他们几口饭吃;第三应该是看上了摄协的那点家当,只要他们能搬过来,你就能使用包括洗扩设备在内的所有器材,我说的没错?”
“知我者,师傅也。”田文建重重地点了下头,微笑着说道:“钱我现在手头上有不到三十万,亲戚朋友那里再借点,应该能凑到五十万左右。我想把这些钱用来买大兴路和学府街交叉口刚开发的铺面。三给摄协办公,二做摄影棚,一是接待大厅兼洗印中心。”
“五百多平米,地方是不小,就位置偏了点。”吴博澜沉吟了片刻,凝重地说道:“文建,光有房子和器材你也开不起来啊。先不说流动资金和人员工资,单上下三层的装修费,以及洗扩机的维修费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一点我已想到了。”田文建捏了捏鼻子,胸有成竹地说道:“等房产证办下来,就就拿着它去银行抵押贷款。利息虽然高了点,但只要洗印中心能正常运转,最多一年我就能还清银行的债务。”
吴博澜想了想之后,颇感无奈地叹道:“光占便宜不吃亏,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别看老孙、老袁他们看上去和和气气,但协会也不是铁板一块,有支持的自然就有反对的,要不是谁也不服谁的窝里斗,那套彩照洗扩机早就承包出去了。”
“师傅,咱又不是白用。我不但可以给摄协10%红利,还可以把我家那六百多张老相片贡献出来。”见老头子眼睛里冒出了绿光,田文建连忙补充道:“所有权还是我们老田家的,我可不能当那败家子。我是说借给他们鉴赏鉴赏,让他们可以在兄弟协会前显摆显摆。”
提起田家老相片,吴博澜就是一肚子火,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田家人就是死脑筋,照片又不是可以升值的邮票,更不是可以升值的古董。山里的条件那么差,还当宝似地藏着。你看看……这才过了几年?竟然花掉一百多张。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傅,到我这不是与时俱进了吗?”田文建按摩着老头子的膝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不开照相馆,他们就不会出山。他们不出山,那些老照片早晚都得风化掉。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也真实记录下了一段民族屈辱史和发展史。要是连那几百张老相片都没了,以后我们想看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那只能去坐飞机去大英博物馆了。”
“那你准备给老三多少股份?”
有门了!田文建一阵狂喜,连忙说道:“20%,总经理工资另算。”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若有所思地说道:“让老三来管这一摊倒是个好主意,你能想到他我很欣慰。不过我也不能光占你便宜,这样……师傅给你投十万,算是替老三垫的本金,等将来赚了钱再还我,实在不够我还可以问你小艳姐借点。”
老头子被拉下了水,就意味着腰缠万贯地美籍华人吴晓艳也跟着下了水。尽管田文建这会是欣喜若狂,但还是假作愤愤不平地说道:“师傅,您老人家好偏心啊。每年拜年时就给我包一百钱!到三师兄这儿就不一样了,眉头都不皱一下,一捧就是十万块。”
“你个臭小子,你师傅我容易吗?”吴博澜毫不客气的在他额头上又来了一下,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师兄弟三十多个,每年都提着一大堆没用东西的来拜年。一来就是一家子,不但要管你们吃,还得管你们住,再加上给孩子们的红包,你师傅我三个月就白干了知道不?要是我也有俩成天盘算着分家产的儿子,非得把你们这群讨债鬼打出门不可。”
老头子顿了顿之后,唏嘘长叹道:“摄影记者不比文字记者,干得是最累的活,拿得是最低的工资,不但没什么灰色收入,甚至在社里都没什么地位。偏偏又都有这么个烧钱的爱好,好不容易才攒点钱,又猫爪子挠心似地想添置好相机好镜头。
摄影专业太窄,除了新闻摄影之外,想找都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工作。如今老三落难了,别人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我再不拉他一把,那他们一家子今后怎么过啊?”
师傅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田文建也不会开这个口。但这番肺腑之言从他嘴里说出来,田文建还是非常感动,情不自禁握住他的双手,哽咽地说道:“师傅,您真好。能做您的徒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少拍马屁了。”吴博澜推开了他的双手,一本正经地说道:“协会那边我去做工作,房子的事你得自己想办法。争取在我退休前把店开起来,我也好拉下老脸去各衙门跑一跑。”
“师傅,三师兄那边呢?”
“我说话他敢不听吗?反了他了。”吴博澜放下茶杯,成竹在胸地说道:“你等着,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保准他明天上午就到。”
老头子的火爆脾气田文建是知道的,一边暗自为三师兄担心,一边不好意思地说道:“师傅,部队领导就准了我一天的假。无论如何,我今晚都得赶回去。要不您明天做完了三师兄的思想工作,就让他去龙江机场找我。”
“这也行,反正又不远。”吴博澜想了想后,又问道:“那中午饭……?”
老头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见阎副社长秘书唐文哲敲了敲开着的房门,微笑着走了进来。
“吴老,阎副社长想请小田过去一趟,不知道方不方便?”
多个朋友多条路,吴博澜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想都没想就挥了挥手,面无表情地说道:“该干的活都干完了,我这没他什么事了。”
……………………………………………………
PS:点击上不去,推荐收藏也就高不了。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一章分三章上传,请读者大大们见谅~~
第三十章 下不为例(求推荐票)
( )走进的是同样地办公室,面对的是同样地人,但心境与半年前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也许是那时候有求与人,也许是打心底的敬佩这位领导,以前每次见到阎副社长时,总是禁不住的忐忑不安,甚至还有一丝诚惶诚恐。
“部队还真能锻炼人,几个月不见,精神面貌好多了。”走出办公室的唐秘书刚带上房门,阎志杰就冲曾经把未来都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年轻人点了点头,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
田文建微微鞠了个躬后,丝毫不带半点居功自傲,不带半点故弄玄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地,扶着双膝与往常一样半屁股坐了下来。
不等他开口,阎副社长就破天荒的扔来了盒香烟,并淡淡地说道:“虽然我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吸烟。但你难得回来一趟,今天就破次例,你想抽就抽。”
“社长,您这是……”田文建连忙站了起来,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如果刨去在《考参消息》里夹带私货的那件破事,阎副社长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好领导。与老社长和李副社长不同,他平易近人的没一点官架子。就算在道里碰上临时清洁工,也都微笑着点头打个招呼。办公室在六,可他总是步行上下。只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需要他亲自作陪时,才迫不得已的搭乘次电梯。
一天这样那是作秀,几年如一日的这样下来可就不简单了。但他也有一个怪癖,那就是闻不得烟味。不但自己不抽,而且讨厌别人抽。连谁的面子都不给的吴博澜,在他主持的会议上都自觉地歇了火。久而久之,竟然就这样把抽了几十年的烟给戒掉了。
“让你抽,你就抽,不就是根烟嘛。”
“社长,您这不是为难我吗?”田文建搓着双手,苦笑着说道。
“不抽就算了,坐。”田文建的表现让阎志杰十分之满意,如果他真大大咧咧的叼上香烟,那就证明他是个居功自傲瞪鼻子上脸的主儿,就不值得他阎志杰操心了。
田文建再次坐了下来,目不斜视、心无旁羁地低声说道:“社长,您找我有什么事?您千万别误会,我……我……我是怕耽误了您的工作。”
阎志杰满意的点了点头,异常严肃地说道:“小田啊,你的想法,你的打算,小安都在电话里跟我说了。我现在要提醒你的是,军委即将推行的兵役改革,不仅仅是缩短义务兵服役年限,提高军人待遇那么简单,而且还会对现行的提干制度进行改革。
可能从明年开始,军委将会大幅消减战士提干的名额。除了极少数作出巨大贡献的可以特批提干之外,想成为军官只有通过考军校和地方特招这两个渠道。所以我还是要郑重提醒你,如果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那今后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阎副社长,您的关心和爱护文建没齿难忘。但这件事,我只能……只能让您失望了。”已下定决心在江城开照相馆的田文建,权衡了一番后,毅然说道:“开照相馆的事,我师傅刚才也同意了。虽然我现在行动不方便,但我三师兄可以帮我打理。”
阎志杰略作沉思了片刻后,淡淡地问道:“就是S省分社那个辞职下海开婚纱摄影,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摄影记者?”
“是的,没想到您还听说过。”
“我不但听说过,而且还见过。”阎副社长长叹了一口气后,忍不住地问了句:“你就不怕也赔的血本无归?”
“人家说有赚就有赔,反过来不就是有赔就有赚吗?”田文建放松了下来,胸有成竹地笑道:“店开在江城,有我师傅那块金子招牌在,我想赔都难。”
阎副社长这才恍然大悟过来,顿时摇头笑骂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有一肚子坏水,竟然打上了老吴的主意。”见田文建那尴尬无比,抓耳挠腮的样子,阎副社长意味深长地叹道:“小田,你师傅不简单啊。任劳任怨工作了一辈子,现在还得为你们师兄弟操心。这份添犊之情,比父亲对亲生儿子都有之过而无不及啊!”
“阎副社长,您和师傅都是我这辈子最敬佩、最尊敬的人。”
“别说这些恭维话了,我能跟你师傅相比吗?”
“真不是什么恭维的话。”田文建坐直了身体,发自内心地说道:“阎副社长,如果没有您的提携,我现在还欠着一屁股的外债。想像现在这样开照相馆,至少也得再奋斗十几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几年,这份大恩大德难道不值得我尊敬吗?”
一个是为了赚钱,一个是为了给社里创收,到底谁欠谁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扯不清。阎社长可不想扯这些,便岔开了话题,善意地说道:“小田,既然你已经打定主意下海经商,我也不强人所难。不过照相馆开在江城,你人却在龙江,总是两头跑着也不方便。要不要我给你想想办法,把你从龙江机场调到省军区干休所来。”
干休所还真是个好单位,其管理比卫生队还要松懈。再说与省军区上上下下的关系都不错,真调到干休所那就跟退伍没什么区别。士兵与干部不同,只要有其他部队愿意接收,原部队也不阻拦,那军区军务处一般都会同意。甚至一些胆大的接兵干部,在接兵途中就把档案掉包,把一个原准备去空军或海军服役的新兵,半途中就变成了武警或陆军。
人要脸,树要皮,田文建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阎副社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空D师卫生队的领导对我不错,我又答应帮他们把门诊搞起来,就这么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阎副社长一愣,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什么门诊?”
田文建连忙将卫生队那些破事,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一番。之所以在阎副社长面前提这些,也就是想请见多识广的阎副社长帮着支支招。
“这么大的海口你真敢夸!”阎副社长被这番介绍搞的哭笑不得,指着田文建的鼻子就笑骂道:“平时叫你们谨言慎行,我看你是一句没都听进去,现在傻眼?”
阎副社长笑了,这就意味着这事有门了。田文建连称呼都改了,像安晓彬他们那样称呼道:“老板,如果不大包大揽下来,他们就得继续软禁我,而我谈了那么长时间的女朋友就要跟我吹了,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呀。”
“就这点出息,还好意思说。”阎志杰笑骂了一句后,继续说道:“治本的办法我没有,治标的办法倒是有一个,应该可以让你蒙混过关。不过这是最后一次,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那你自己给自己擦屁股。”
“您放心,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
PS:求票、求票,紧急求推荐票~~!
第三十一章 军区大院
( )与车进车出、永远忙碌的省委省政府大院不同,军区大院显得有点冷清。十几辆各式军车整整齐齐地排在大下,车边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惟有警备纠察连未出勤的几十名战士,在一个少尉军官的组织下,顶着倒扣着的大檐帽在站军姿。
考虑到小辣椒还被关在军区警备纠察连的禁闭室里,田文建离开阎副社长办公室后,就去图片采集中心给师傅打了个招呼,午饭都没在社里吃,就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军区大院。
尽管军区大院前戒备森严,但田文建却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三年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免费摄影服务,让他成为了军区上下无人不识的编外人物。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厚着脸皮把这里当成了食堂,扮演着喝兵血这一不光彩的角色。
给营门哨兵打了个招呼,田文建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了纠察连连部。见一辆挂着军牌的黑色奥迪停在门口,田文建便大呼小叫道:“大圣,你们今天又发财了?”
“咋呼什么?不就是一辆奥迪嘛。”一个上尉军官从连部里走了出来,对着田文建的胸膛就是一拳,并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这几个月跑哪儿去了?害得我连个练拳的对手都找不到”
“出差呢。”田文建围着奥迪一边转悠,一边若无其事地说道:“今儿早上刚回来,下午又得走。”
“说心里话,我还真挺羡慕你们的。花公家的钱游山玩水,想去哪就去哪儿,人家还得好酒好菜的伺候着。”上尉军官一屁股坐到发动机盖上,不无羡慕地笑道。
“劳碌命,有什么好羡慕的。”田文建直起了腰来,从上尉军官手上接过香烟,指着奥迪笑问道:“大圣,看来你们参谋长又可以换车了。”
“难说。”上尉军官指着办公的方向,苦笑着说道:“军牌是假的,但开车的人是真的。军务处这会正盘问着呢,我琢磨着说情的人下午就到。”
田文建重重的拍了几下车窗,哈哈大笑道:“真军人开假军车,竟然还有这样的怪事发生。”
“你没听说过的怪事多呢。”上尉军官转过身来,哭笑不得地说道:“上个月五号,我们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逮了三个假冒我们设卡查军车的家伙。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他们竟然在半年内查获了二十二辆假军车。打着我们地名义黑吃黑,以罚款地形式勒索了十几万。”
“总部和军区都没有警备纠察连这个编制,放眼全军就你们这一级才有专职的警备纠察。这么大地盘总共才一百来号毛人,假军车不猖獗那就见鬼了。”
正如田文建所说的这样,只有警备区才有警备纠察连这个编制,也只有警备纠察连才有权打击假军人、假军车和假军办企业。省军区备纠察连就一百多号人,不但要在汽车站、火车站、中山路、国贸中心一带派人巡逻,有时候还得执行警备任务,可以说兵力是严重的不足。
“那是领导们考虑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一个算一个。”警备纠察连连长王大圣顿了顿之后,指着禁闭室的方向,笑问道:“田大妓者,那个空军女少尉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前脚玩弄完人家,后脚就被人家找上门来了?”
“龌龊,你的思想真龌龊!咱俩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田文建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不知道,难道你王大圣还不知道?”
王大圣一边带着田文建往禁闭室的方向走去,一边笑问道:“那为什么人家不依不饶的缠着你?”
“一言难尽,而且有些事情太敏感,我还真不能说。”田文建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连忙顾左右而言他的问道:“中午你们吃什么呢?千万别告诉我还是土豆炖牛肉,和那什么小鸡炖蘑菇。”
“那个东北炊事班长去年退伍了,现在来了个四川小伙,我们改吃川菜了。”
田文建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这还差不多,不是炖这样就是炖那样,把人都快吃傻了。”
王大圣乐了,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不炖怎么行,如果那时候就换口味,你小子现在还在我这吃白食呢。”
“吃你是看得起你,一般人请我还不去呢。”田文建给了个白眼,不把自己当外人似的说道:“让炊事班送两份饭菜去连部,中午我要借宝地招待客人。”
“禁闭室里关着的那个?”
“恩,除了她还能有谁?”田文建诡秘的一笑,说道:“给你个一亲芳泽的机会,等会请你作陪。”
“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王大圣抬起腿来作势要踢,见田文建一下子闪开了,便忍不住地笑问道:“田文建,要关的是你,要放的也是你,要好吃好喝招待着的还是你,你这到底玩的是哪一出啊?”
“诸葛亮七擒孟获听说过没有?”田文建转过身来,顾作神秘地说道:“现在我就是诸葛亮,而她呢……就是那个孟获。不把她收拾的服服帖帖,那以后我的日子能好过吗?”
王大圣越听越糊涂了,暗想既然不是你女朋友,那关你今后有没有好日子过?( 士官 http://www.xlawen.org/kan/515/ )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
( )八一路76号,省军区斜对门的这个大院内。一辆挂着省委98号牌的黑色奥迪轿车,畅通无阻地驶到了办公门厅前。
三年来每一个早晨的八点整,阎副社长都会准时钻出轿车,与迎候在车门边的秘书小唐打过招呼,习惯性地略一环顾左右,这才迅速走进办公,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老板,今天凌晨三点,通海县龙潭水库工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袁站长和小陈接报后就立即赶往了事故现场,具体伤亡数字正在统计中,预计再有半小时就能知道具体数字。”
三十岁的唐文哲白净清瘦,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作为秘书,他对阎志杰的性格、习惯、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三年来近距离服务,他已经“近朱者赤”了。甚至连言行举止都有阎志杰影子和痕迹。
他很崇拜阎志杰,犹如社会上所谓粉丝般的痴迷。唐文哲特别欣赏的是,阎志杰渊博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更对他的文学功底赞叹不已。甚至,唐文哲认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干部,就应该像阎志杰这样,文江学海,才兼文武。
J省那么大,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阎志杰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与往常一样爬梯上六,一边举重若轻地问道:“韩州市给省委省政府上报了没有?”
身体素质显然不如阎副社长的唐文哲,连忙气喘吁吁地回道:“现在还没收到他们上报的消息,我估计他们是想把伤亡数字处理下后再上报。”
做人有做人之道,为官有为官之道,守道者生,悖道者死,自古及今,概莫能外。如果这事发生在半年前,阎志杰一定会暗示韩州记者站暂不张扬,等地方政府口径统一了之后,再谨慎地进行报道。
今时不同往日,他动用一切关系想当社长已是尽人皆知,可被以李副社长为首的那帮本土派搅合了一下,让他的社长梦三年内化为了泡影。三十九岁就已是副厅的他,能不能趁老社长退休的机会更进一步,倒不是特别地看重。毕竟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可这个人他却丢不起。
韩州是李副社长的老家,韩州市委市政府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与之联系,试图通过老乡关系请华新社笔下留情。想到这些,阎志杰停住了脚步,抓着梯扶手,面无表情地说道:“韩州那边的人手不足啊。小唐,你现在就去通知下卫副主任,请他亲自带队去韩州支援小袁。对了,请吴老也跑一趟,这么大的事故报导没有图片可不行。”
唐文哲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正准备回头去二,突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板,吴主任今天估计是去不了了。”
“为什么?”吴博澜虽然资格老、脾气大,但工作上却是从未讨价还价过。想到这些,阎志杰又接着问了句:“小唐,吴老是不是生病了?”
“不是。”唐文哲扶了扶眼镜,苦笑着说道:“老板,小田刚才回来了,这会正在图片采集中心帮他师傅干活呢。”
“不可能啊!他回来怎么没给我打电话?”
“打了,不过您手机好像没开机。”
阎志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苦笑着说道:“还真是,光顾着装电池,竟然忘了开机。”
“老板,那吴老那边我还……?”
“算了,老吴这么大年纪,老伴去世的又早,一直以来身边都没个什么人,让他们师徒俩团聚团聚。”阎志杰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等我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后,你让小田过来一趟,我有些事要找他谈谈。”
“好的,老板,那我就先去新闻中心了。”
“去。”
图片采集中心虽然也叫中心,但与新闻中心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家是整整地两层,而图片采集中心才三间半办公室。一间是吴博澜日常办公兼起居的地方,一间是他的摄影器材库,还有一间被用作图片资料档案室。至于那半间则是四的杂物间,被吴大师改造后变成了冲洗底片的暗房。
与田文建第一次走进华新社一样,吴大师的图片采集中心,只能用乱的不能再乱来形容。
“师傅,几万块的鱼眼镜头,您就扔这里?”满头大汗的田文建,见墙角里还躺在一个上满蜘蛛网的镜头,连忙扔掉笤帚把镜头拣了起来,一边爱不释手的擦拭着灰尘,一边痛心疾首地埋怨道:“总说我是败家子,我看您老才是败家子。”
躺在藤椅上晃来晃去,哼着京剧的吴博澜,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若无其事地说道:“贵是贵,可问题是我现在根本就用不着。不过你找到了也好,顺便把它擦干净。唉……还是老了,总是丢三落四的,我说前几天整理镜头时,怎么找都找不到呢。”
田文建从柜子里找出个电吹风,一边吹着镜头上的灰尘,一边死皮赖脸地说道:“师傅,照相馆的事行不行,您老倒是给句话呀!”
吴博澜坐了起来,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懒洋洋地趟了下来,并假作生气地说道:“你想都想好了,还来问我干什么?”
“师傅,我这不是在征求您老人家意见嘛。”田文建凑了过来,一脸谄笑着说道:“开照相馆不是件小事,您老要不说话,我敢开吗?”
“你还知道不是件小事?”吴博澜再次坐了起来,在关门弟子的额头上来了两下,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我就是想不通,你在部队干有什么不好?开照相馆,说的倒简单,没个百把万你开得起来吗你?就算你砸锅卖铁的开起来了,能不能赚钱又是一个未知数。
师傅我这大半辈子都在跟照相机打交道,迄今为止,还真没见过一个靠照相发财的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三师兄怎么样?没你能耐还是没你精明,好好的工作不干,学人家去开什么婚纱影。亏得血本无归不说,现在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
房子是人家的,装修的钱全打了水漂,添置的那些个婚纱呀、衣服呀,全部被当破烂儿给卖了。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说,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受累。要不他今年为什么没来给我拜年,就是因为没工作没钱,还欠着一屁股债,怕我训他,怕在师兄弟们面前丢人呗。”
田文建放下了手中的鱼眼镜头,一边给师傅掐着肩膀开始按摩,一边抽丝剥茧地分析道:“师傅,我跟三师兄不一样。首先,他是被人忽悠了之后,脑袋一热就上马,而我却是有着充分准备的;其次,他没有自己的资金。全靠下海前的那点人缘从银行借贷,偏僻运气又不好,Z总理这一紧缩银根,银行就像催命鬼似地逼他还钱,可以说他是被银行逼垮的。如果他能坚持到今天,就算赚不到什么钱,但维持现状还是可以的。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像我这样虚心地向您请教。您老想想,如果有您给他掌掌舵,他能落到这步田地吗?”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尽管吴大师听着很是受用,但还是一副不吃这一套地样子。
…………………………………………………………
PS:点击惨淡、推荐惨淡、收藏惨淡………!全线告急,三哥在此泪求各种支持~~~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二)
( )朝夕相处了近三年,田文建哪能不知道老头子的秉性。事实上早在他参军之前,就打打起了让老头子发挥余热的主意。
“师傅,我真不是在恭维您。说句不中听的话,三师兄落到如此田地,他就是活该!您说有您这位摄影界泰斗、J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新社资深摄影记者、享誉国内外的师傅他不来请教,偏偏信那些外人的忽悠,他不亏的血本无归那就真见鬼了。”
吴大师深以为然的点了下头,随即又喃喃自语地说道:“辞职去开婚纱摄影他没给我打招呼,我是有点生气。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给我打招呼了,我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谁说的?您老能帮的多了去了。”心怀鬼胎的田文建立即站了起来,若有所指地说道:“师傅,如果他那时向您老请教,您老见他决心已定,是不是会建议他把照相馆开在熟悉的江城,而不是人生地不熟的S省?”
“这倒是。”吴博澜抓起茶杯,理所当然地说道:“开在江城我还能给他介绍点生意。你看那些报社的摄影记者都什么水平?害的省里一有会议或有来宾,就请我去帮他们拍合影。”
“谁说不是呢?”见老头子慢慢的上套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就那些菜鸟们的水平,也就一照相师。咱们却不一样,您老是摄影家,您徒弟我摄影师,说白了这就是教授、教师和学生地区别。
要是我在江城开一照相馆,有您这块金字招牌在,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军分区、武警总队、省党校、还有几个大学的合影生意,他们不找我还能找谁?当然,他们就算找我,那也是相信您老的技术,也是给您老的面子。”
“等等……”吴博澜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立即回头问道:“臭小子,你是不是看我要退休了,就打起我的主意来了?”
尽管田大记者的确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连连摇头道:“师傅,我倒是想呢,可我不能那么做。晓艳姐想您想得都望眼欲穿了,怎么着我也得把您送上飞机。”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退休后美国肯定是要去的,但吴博澜还真没想过在美国长住。毕竟那里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还不如早早回来在江城呆着舒坦。
田文建挠了挠头,厚颜无耻地说道:“师傅,J省摄影家协会不是您一手搞起来地嘛。我怕您去美国后人走茶凉,不但协会的经费得不到保证,甚至连文化厅都有可能不让他们继续借住。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摄协搬到我照相馆里去,早晚帮您照看着也放心。”
好一个扯虎皮当大旗的如意算盘!
吴博澜反应了过来,顿时啼笑皆非地说道:“摄协可是中国**领导的、由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摄影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摄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连**他老人家在世时,都先后两次为我们题写过会名。
虽然政府给我们的经费没有作协多,社会地位嘛……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作协来得……来得……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地吃财政饭的人民团体。把摄协搬你那去,那你那照相馆不就成政府单位了?不行,不行,这个玩笑开不得。”
“有您说的那么夸张吗?”田文建站了起来,推开窗户指着外面的大街说道:“师傅,咱俩这会儿上街随便问几个人,保准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摄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
再说协会的经费不是紧张吗?到我那水电费、物业费、管理费全免,还可以给他们赞助点经费。到时候组织个采风活动什么的,手里也宽裕不是?省得再呆在文化厅受那份闲气。”
作协已经是很没地位了,何况各方面条件比之差得不止一点两点的摄协。就因为没有自己地办公场所,这几年来家就搬了三次。如果不是吴博澜气急了去找省委柳副书记,十几号人现在还会像以前那样,在民政厅锅炉房隔壁的那个破屋里窝着。
见能左右J省摄协的老头子有点动心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师傅,您也说摄协是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可既然是人民团体,那就不能长期脱离人民。十几号人拿着人民发的工资,躲在高强大院里自个儿玩相机,一玩还玩几十年!要是毛爷爷还在的话,非得把您那个已经脱离人民很久的人民团体给撤了不可。”
这些道理政治觉悟超高的吴博澜哪能不明白?可这是国情。之所以设立这么个机构,是因为几十年前能玩照相机的都是知识分子。而有了这个人民团体,就能更紧密地把那些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
现在改革开放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同时,相机技术又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傻瓜相机的面世,让照相机一夜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三岁小孩都能“咔嚓、咔嚓”的拍几张照片,谁还再去找你那收会费的摄协啊?
摄协没有了会员,那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慢慢的就会由官方团体,蜕变成摄影发烧友的纯民间组织。事实上这几年,已有几个摄影爱好者团体冒了出来。虽然他们没扛着红旗,但在圈内的影响力已大大超过了摄协。只不过他们不能出版和发行摄影杂志,不能光明正大地收会费罢了。
“扯这些没边的干什么?”被戳到痛处的吴博澜长叹了一口气,异常严肃地说道:“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但只要你穿上了绿军装,那你就是一个革命军人。就算你想在江城开照相馆,那也要等你退伍后了再说。”
“等到我退伍,那茶早就凉了。”田文建蹲了下来,握着吴博澜的双手,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师傅,除了您之外我还能求谁?”
“可你现在还在当着兵,难不成让我帮你看摊子?”
第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三)
( )吴博澜膝下无子,女儿女婿又远在海外。一直以来,都把田文建当成子侄来看待。其他人退休前都为子女们安排个好出路,吴博澜自然也不能免俗。看着田文建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吴博澜终归是心软了。
“师傅,真不是我钻在钱眼里,想钱想疯了。我就是想在您退下来前,为自己留条后路。开个照相馆不但能把我爸我妈从山里接出来,而且还能给三师兄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语无伦次的,你到底想说什么呀?”
田文建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连忙拉了张椅子坐下来,解释道:“师傅,三师兄不是没事干吗?我想请他来管理照相馆,同时也给他一部分股份,好让他能够还清债务。另外打着给儿子帮忙的幌子,把我爸和我妈从山里骗出来,让他们享几天清福。
这几年我存了多少钱,您老是知道的。想开个像‘世纪情缘’那样的婚纱摄影店,肯定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打打政府单位的主意,就是刚才说的给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党校拍合影照、证件照什么的。
表面上看来利润是不高,但这却是个能长久的生意。等将来赚钱了,再慢慢朝婚纱摄影的方向发展。只要能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它发展成江城首屈一指的摄影店。”
吴博澜沉思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你这个臭小子,的确比老三精明多了。知道干事业要循序渐进,不像他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把摄协拉过来,一是给自己打广告;二来就算我去了美国,各单位还得多少给他们几分面子,赏他们几口饭吃;第三应该是看上了摄协的那点家当,只要他们能搬过来,你就能使用包括洗扩设备在内的所有器材,我说的没错?”
“知我者,师傅也。”田文建重重地点了下头,微笑着说道:“钱我现在手头上有不到三十万,亲戚朋友那里再借点,应该能凑到五十万左右。我想把这些钱用来买大兴路和学府街交叉口刚开发的铺面。三给摄协办公,二做摄影棚,一是接待大厅兼洗印中心。”
“五百多平米,地方是不小,就位置偏了点。”吴博澜沉吟了片刻,凝重地说道:“文建,光有房子和器材你也开不起来啊。先不说流动资金和人员工资,单上下三层的装修费,以及洗扩机的维修费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这一点我已想到了。”田文建捏了捏鼻子,胸有成竹地说道:“等房产证办下来,就就拿着它去银行抵押贷款。利息虽然高了点,但只要洗印中心能正常运转,最多一年我就能还清银行的债务。”
吴博澜想了想之后,颇感无奈地叹道:“光占便宜不吃亏,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别看老孙、老袁他们看上去和和气气,但协会也不是铁板一块,有支持的自然就有反对的,要不是谁也不服谁的窝里斗,那套彩照洗扩机早就承包出去了。”
“师傅,咱又不是白用。我不但可以给摄协10%红利,还可以把我家那六百多张老相片贡献出来。”见老头子眼睛里冒出了绿光,田文建连忙补充道:“所有权还是我们老田家的,我可不能当那败家子。我是说借给他们鉴赏鉴赏,让他们可以在兄弟协会前显摆显摆。”
提起田家老相片,吴博澜就是一肚子火,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田家人就是死脑筋,照片又不是可以升值的邮票,更不是可以升值的古董。山里的条件那么差,还当宝似地藏着。你看看……这才过了几年?竟然花掉一百多张。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傅,到我这不是与时俱进了吗?”田文建按摩着老头子的膝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不开照相馆,他们就不会出山。他们不出山,那些老照片早晚都得风化掉。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也真实记录下了一段民族屈辱史和发展史。要是连那几百张老相片都没了,以后我们想看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那只能去坐飞机去大英博物馆了。”
“那你准备给老三多少股份?”
有门了!田文建一阵狂喜,连忙说道:“20%,总经理工资另算。”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若有所思地说道:“让老三来管这一摊倒是个好主意,你能想到他我很欣慰。不过我也不能光占你便宜,这样……师傅给你投十万,算是替老三垫的本金,等将来赚了钱再还我,实在不够我还可以问你小艳姐借点。”
老头子被拉下了水,就意味着腰缠万贯地美籍华人吴晓艳也跟着下了水。尽管田文建这会是欣喜若狂,但还是假作愤愤不平地说道:“师傅,您老人家好偏心啊。每年拜年时就给我包一百钱!到三师兄这儿就不一样了,眉头都不皱一下,一捧就是十万块。”
“你个臭小子,你师傅我容易吗?”吴博澜毫不客气的在他额头上又来了一下,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师兄弟三十多个,每年都提着一大堆没用东西的来拜年。一来就是一家子,不但要管你们吃,还得管你们住,再加上给孩子们的红包,你师傅我三个月就白干了知道不?要是我也有俩成天盘算着分家产的儿子,非得把你们这群讨债鬼打出门不可。”
老头子顿了顿之后,唏嘘长叹道:“摄影记者不比文字记者,干得是最累的活,拿得是最低的工资,不但没什么灰色收入,甚至在社里都没什么地位。偏偏又都有这么个烧钱的爱好,好不容易才攒点钱,又猫爪子挠心似地想添置好相机好镜头。
摄影专业太窄,除了新闻摄影之外,想找都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工作。如今老三落难了,别人是有心无力帮不上忙,我再不拉他一把,那他们一家子今后怎么过啊?”
师傅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田文建也不会开这个口。但这番肺腑之言从他嘴里说出来,田文建还是非常感动,情不自禁握住他的双手,哽咽地说道:“师傅,您真好。能做您的徒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少拍马屁了。”吴博澜推开了他的双手,一本正经地说道:“协会那边我去做工作,房子的事你得自己想办法。争取在我退休前把店开起来,我也好拉下老脸去各衙门跑一跑。”
“师傅,三师兄那边呢?”
“我说话他敢不听吗?反了他了。”吴博澜放下茶杯,成竹在胸地说道:“你等着,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保准他明天上午就到。”
老头子的火爆脾气田文建是知道的,一边暗自为三师兄担心,一边不好意思地说道:“师傅,部队领导就准了我一天的假。无论如何,我今晚都得赶回去。要不您明天做完了三师兄的思想工作,就让他去龙江机场找我。”
“这也行,反正又不远。”吴博澜想了想后,又问道:“那中午饭……?”
老头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见阎副社长秘书唐文哲敲了敲开着的房门,微笑着走了进来。
“吴老,阎副社长想请小田过去一趟,不知道方不方便?”
多个朋友多条路,吴博澜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想都没想就挥了挥手,面无表情地说道:“该干的活都干完了,我这没他什么事了。”
……………………………………………………
PS:点击上不去,推荐收藏也就高不了。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一章分三章上传,请读者大大们见谅~~
第三十章 下不为例(求推荐票)
( )走进的是同样地办公室,面对的是同样地人,但心境与半年前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也许是那时候有求与人,也许是打心底的敬佩这位领导,以前每次见到阎副社长时,总是禁不住的忐忑不安,甚至还有一丝诚惶诚恐。
“部队还真能锻炼人,几个月不见,精神面貌好多了。”走出办公室的唐秘书刚带上房门,阎志杰就冲曾经把未来都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年轻人点了点头,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
田文建微微鞠了个躬后,丝毫不带半点居功自傲,不带半点故弄玄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地,扶着双膝与往常一样半屁股坐了下来。
不等他开口,阎副社长就破天荒的扔来了盒香烟,并淡淡地说道:“虽然我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吸烟。但你难得回来一趟,今天就破次例,你想抽就抽。”
“社长,您这是……”田文建连忙站了起来,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如果刨去在《考参消息》里夹带私货的那件破事,阎副社长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好领导。与老社长和李副社长不同,他平易近人的没一点官架子。就算在道里碰上临时清洁工,也都微笑着点头打个招呼。办公室在六,可他总是步行上下。只有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需要他亲自作陪时,才迫不得已的搭乘次电梯。
一天这样那是作秀,几年如一日的这样下来可就不简单了。但他也有一个怪癖,那就是闻不得烟味。不但自己不抽,而且讨厌别人抽。连谁的面子都不给的吴博澜,在他主持的会议上都自觉地歇了火。久而久之,竟然就这样把抽了几十年的烟给戒掉了。
“让你抽,你就抽,不就是根烟嘛。”
“社长,您这不是为难我吗?”田文建搓着双手,苦笑着说道。
“不抽就算了,坐。”田文建的表现让阎志杰十分之满意,如果他真大大咧咧的叼上香烟,那就证明他是个居功自傲瞪鼻子上脸的主儿,就不值得他阎志杰操心了。
田文建再次坐了下来,目不斜视、心无旁羁地低声说道:“社长,您找我有什么事?您千万别误会,我……我……我是怕耽误了您的工作。”
阎志杰满意的点了点头,异常严肃地说道:“小田啊,你的想法,你的打算,小安都在电话里跟我说了。我现在要提醒你的是,军委即将推行的兵役改革,不仅仅是缩短义务兵服役年限,提高军人待遇那么简单,而且还会对现行的提干制度进行改革。
可能从明年开始,军委将会大幅消减战士提干的名额。除了极少数作出巨大贡献的可以特批提干之外,想成为军官只有通过考军校和地方特招这两个渠道。所以我还是要郑重提醒你,如果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那今后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阎副社长,您的关心和爱护文建没齿难忘。但这件事,我只能……只能让您失望了。”已下定决心在江城开照相馆的田文建,权衡了一番后,毅然说道:“开照相馆的事,我师傅刚才也同意了。虽然我现在行动不方便,但我三师兄可以帮我打理。”
阎志杰略作沉思了片刻后,淡淡地问道:“就是S省分社那个辞职下海开婚纱摄影,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摄影记者?”
“是的,没想到您还听说过。”
“我不但听说过,而且还见过。”阎副社长长叹了一口气后,忍不住地问了句:“你就不怕也赔的血本无归?”
“人家说有赚就有赔,反过来不就是有赔就有赚吗?”田文建放松了下来,胸有成竹地笑道:“店开在江城,有我师傅那块金子招牌在,我想赔都难。”
阎副社长这才恍然大悟过来,顿时摇头笑骂道:“没想到你小子还有一肚子坏水,竟然打上了老吴的主意。”见田文建那尴尬无比,抓耳挠腮的样子,阎副社长意味深长地叹道:“小田,你师傅不简单啊。任劳任怨工作了一辈子,现在还得为你们师兄弟操心。这份添犊之情,比父亲对亲生儿子都有之过而无不及啊!”
“阎副社长,您和师傅都是我这辈子最敬佩、最尊敬的人。”
“别说这些恭维话了,我能跟你师傅相比吗?”
“真不是什么恭维的话。”田文建坐直了身体,发自内心地说道:“阎副社长,如果没有您的提携,我现在还欠着一屁股的外债。想像现在这样开照相馆,至少也得再奋斗十几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几年,这份大恩大德难道不值得我尊敬吗?”
一个是为了赚钱,一个是为了给社里创收,到底谁欠谁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扯不清。阎社长可不想扯这些,便岔开了话题,善意地说道:“小田,既然你已经打定主意下海经商,我也不强人所难。不过照相馆开在江城,你人却在龙江,总是两头跑着也不方便。要不要我给你想想办法,把你从龙江机场调到省军区干休所来。”
干休所还真是个好单位,其管理比卫生队还要松懈。再说与省军区上上下下的关系都不错,真调到干休所那就跟退伍没什么区别。士兵与干部不同,只要有其他部队愿意接收,原部队也不阻拦,那军区军务处一般都会同意。甚至一些胆大的接兵干部,在接兵途中就把档案掉包,把一个原准备去空军或海军服役的新兵,半途中就变成了武警或陆军。
人要脸,树要皮,田文建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阎副社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空D师卫生队的领导对我不错,我又答应帮他们把门诊搞起来,就这么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阎副社长一愣,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什么门诊?”
田文建连忙将卫生队那些破事,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一番。之所以在阎副社长面前提这些,也就是想请见多识广的阎副社长帮着支支招。
“这么大的海口你真敢夸!”阎副社长被这番介绍搞的哭笑不得,指着田文建的鼻子就笑骂道:“平时叫你们谨言慎行,我看你是一句没都听进去,现在傻眼?”
阎副社长笑了,这就意味着这事有门了。田文建连称呼都改了,像安晓彬他们那样称呼道:“老板,如果不大包大揽下来,他们就得继续软禁我,而我谈了那么长时间的女朋友就要跟我吹了,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呀。”
“就这点出息,还好意思说。”阎志杰笑骂了一句后,继续说道:“治本的办法我没有,治标的办法倒是有一个,应该可以让你蒙混过关。不过这是最后一次,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那你自己给自己擦屁股。”
“您放心,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
PS:求票、求票,紧急求推荐票~~!
第三十一章 军区大院
( )与车进车出、永远忙碌的省委省政府大院不同,军区大院显得有点冷清。十几辆各式军车整整齐齐地排在大下,车边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惟有警备纠察连未出勤的几十名战士,在一个少尉军官的组织下,顶着倒扣着的大檐帽在站军姿。
考虑到小辣椒还被关在军区警备纠察连的禁闭室里,田文建离开阎副社长办公室后,就去图片采集中心给师傅打了个招呼,午饭都没在社里吃,就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军区大院。
尽管军区大院前戒备森严,但田文建却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三年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免费摄影服务,让他成为了军区上下无人不识的编外人物。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厚着脸皮把这里当成了食堂,扮演着喝兵血这一不光彩的角色。
给营门哨兵打了个招呼,田文建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了纠察连连部。见一辆挂着军牌的黑色奥迪停在门口,田文建便大呼小叫道:“大圣,你们今天又发财了?”
“咋呼什么?不就是一辆奥迪嘛。”一个上尉军官从连部里走了出来,对着田文建的胸膛就是一拳,并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这几个月跑哪儿去了?害得我连个练拳的对手都找不到”
“出差呢。”田文建围着奥迪一边转悠,一边若无其事地说道:“今儿早上刚回来,下午又得走。”
“说心里话,我还真挺羡慕你们的。花公家的钱游山玩水,想去哪就去哪儿,人家还得好酒好菜的伺候着。”上尉军官一屁股坐到发动机盖上,不无羡慕地笑道。
“劳碌命,有什么好羡慕的。”田文建直起了腰来,从上尉军官手上接过香烟,指着奥迪笑问道:“大圣,看来你们参谋长又可以换车了。”
“难说。”上尉军官指着办公的方向,苦笑着说道:“军牌是假的,但开车的人是真的。军务处这会正盘问着呢,我琢磨着说情的人下午就到。”
田文建重重的拍了几下车窗,哈哈大笑道:“真军人开假军车,竟然还有这样的怪事发生。”
“你没听说过的怪事多呢。”上尉军官转过身来,哭笑不得地说道:“上个月五号,我们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逮了三个假冒我们设卡查军车的家伙。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他们竟然在半年内查获了二十二辆假军车。打着我们地名义黑吃黑,以罚款地形式勒索了十几万。”
“总部和军区都没有警备纠察连这个编制,放眼全军就你们这一级才有专职的警备纠察。这么大地盘总共才一百来号毛人,假军车不猖獗那就见鬼了。”
正如田文建所说的这样,只有警备区才有警备纠察连这个编制,也只有警备纠察连才有权打击假军人、假军车和假军办企业。省军区备纠察连就一百多号人,不但要在汽车站、火车站、中山路、国贸中心一带派人巡逻,有时候还得执行警备任务,可以说兵力是严重的不足。
“那是领导们考虑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一个算一个。”警备纠察连连长王大圣顿了顿之后,指着禁闭室的方向,笑问道:“田大妓者,那个空军女少尉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前脚玩弄完人家,后脚就被人家找上门来了?”
“龌龊,你的思想真龌龊!咱俩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田文建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不知道,难道你王大圣还不知道?”
王大圣一边带着田文建往禁闭室的方向走去,一边笑问道:“那为什么人家不依不饶的缠着你?”
“一言难尽,而且有些事情太敏感,我还真不能说。”田文建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连忙顾左右而言他的问道:“中午你们吃什么呢?千万别告诉我还是土豆炖牛肉,和那什么小鸡炖蘑菇。”
“那个东北炊事班长去年退伍了,现在来了个四川小伙,我们改吃川菜了。”
田文建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这还差不多,不是炖这样就是炖那样,把人都快吃傻了。”
王大圣乐了,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不炖怎么行,如果那时候就换口味,你小子现在还在我这吃白食呢。”
“吃你是看得起你,一般人请我还不去呢。”田文建给了个白眼,不把自己当外人似的说道:“让炊事班送两份饭菜去连部,中午我要借宝地招待客人。”
“禁闭室里关着的那个?”
“恩,除了她还能有谁?”田文建诡秘的一笑,说道:“给你个一亲芳泽的机会,等会请你作陪。”
“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王大圣抬起腿来作势要踢,见田文建一下子闪开了,便忍不住地笑问道:“田文建,要关的是你,要放的也是你,要好吃好喝招待着的还是你,你这到底玩的是哪一出啊?”
“诸葛亮七擒孟获听说过没有?”田文建转过身来,顾作神秘地说道:“现在我就是诸葛亮,而她呢……就是那个孟获。不把她收拾的服服帖帖,那以后我的日子能好过吗?”
王大圣越听越糊涂了,暗想既然不是你女朋友,那关你今后有没有好日子过?( 士官 http://www.xlawen.org/kan/5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