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了几种糕饼的做法,孤回去让人试着做了,那个……也不知做得怎么样,今儿带来请才人点评、点评……”
吴诩一看,少年身后的小内侍手上提着一个食盒,大概就是他说的糕点了。
被人吃掉的东西居然还有还回来的一天!
还有这种好事?
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吴诩狐疑地看着李治,到底没敢问他:您是不是让咱来试吃的啊?
李治被她看得越发局促起来,连耳垂都红透了,握拳,抵着下唇轻咳一声:“孤尝着,这味道总不如十九这里做的,故而……”
得!
原来是讨教秘方来了……
两人在殿外说话,里面的李明达早已得到消息,带着周尚仪出来迎她哥哥。
“九哥,你来啦~~~~~”
李治一见李明达,顿时没了面对吴诩时的局促感,笑着上前拉起妹子的小手道:“你出来做什么,我们正要进去呢~~”
李明达噘着小嘴,嗔道:“你就知道在外面跟阿武说话,阿爹在里面都等急了……”
“阿爹也在?”李治有些惊讶,往常这个时间他爹一般都在两仪殿处理政务或是在马场看马。
今儿怎么到万春殿来了?
“阿爹刚刚还说要考你功课呢!”
“哈?”像所有怕被家长检查作业的小朋友一样,李治一听他爹要考他,立刻变了脸色,有些畏缩起来。
“快走、快走……”李明达哪管三七二十一,两手抱着李治的胳膊,拉着他就往大殿跑,还不忘回头对吴诩道:“阿武也快些~~~~”
吴诩:“……”
早就知道李世民那货是个子控,可真正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把五六岁的女儿抱在怀里揉来揉去,还是可以理解的。
可把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抱在怀里,摸头摸脸摸脖子的……
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某些不cJ的联想,囧TZ~
吴诩默默扭头。
她的狗眼要瞎了……
“阿爹……”少年到底脸嫩,挣扎着从他爹的膝上下来,转移话题:“儿让人做了些糕点,阿爹且尝尝~”
往日里万春殿的宫人都已经习惯了他们父子的相处的方式,如今多了个吴诩在跟前,他表示十万分的不自在。
跟着李治的小内侍还是很机灵的,听到主子发话,立刻把食盒呈上来,开了盖子,把里面的漆碟一一端出来。
第一碟看上去像是奶油饽饽,形状有些奇怪。
第二碟是吴诩比较中意的奶酪酥饼,形状依然…很奇怪。
第三碟貌似是她今天也做了的豆沙奶油卷,这个……怎么说呢,还是长得很奇怪。
配送的饮料是鲜牛||乳|,算是中规中矩。
李世民倒是吃得很开心,每样点心都尝了一块,还招呼李明达也一起尝尝。
李明达首先抓了一块奶酪酥饼,咬了一小口,嚼了半天,才若无其事地咽下去。
“阿武,你也尝尝吧~~~”小萝莉抓着被咬过一口的酥饼,递给吴诩。
“……谢贵主儿。”吴诩满头黑线接过饼子,她早看到李明达吃那饼子的时候面色古怪得紧,估计味道不咋地,现在要她吃……
不吃还不行。
吴诩十分矜持地在酥饼的另一边啃了一小口,然后面无表情地咀嚼,咽下去。
李治一直注意两人的动静,见李明达尝了一口就没再吃了,一味地喝茶水,而吴诩更是一副面瘫样,完全看不出端倪。
“咳…武才人觉得如何?”少年双眼炯炯看着吴诩。
真心来说李治这个正太长得还不错,据说几个子女里就李明达和他最像长孙皇后。李明达略活泼些,李治反显得有些文弱腼腆,唇红齿白的,有时候看着比李明达更像个女孩子。
要是有这么个白白嫩嫩的小正太,扑闪这湿漉漉的大眼睛,带着求知的目光看着你,你ho1d住么?
吴诩明显ho1d不住。
宅男总是会特别怜惜那些楚楚可怜的东西。
尽管她吃了李小九带来的点心后,甜得嗓子都发痛了,吴诩还是不愿意太打击对方,违心道:“殿下的点心挺甜的……”
尼玛!李世民你是肿么笑着吃下去的?!
还一副享受极品的样子?
自己受罪不说,还要祸害别人!
“孤记得兕子最爱甜,所以就让他们多放了些糖……”李治羞涩一笑,还以为吴诩在夸他呢。
吴诩嘴角一抽,心想:你个败家子,你们千秋殿这一个月饴糖的分例估计都被你一次性折腾完了吧?!
“其实…不必放这么多糖的,可以适当放点盐……”
“嘎?”
这个在点心里放盐的缘故,跟李治这样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皇子大概也解释不明白,吴诩索性拿了一个今天万春殿新做甜饼给他,让他自己领悟去。
李治尝了尝万春殿的新茶点,默默无语,颇有些沮丧。
在讨好妹子这件事上,他又输给武才人了。
30第四章 蒹葭 09
吴诩哪里知道李治是在跟她暗暗较劲,见少年怏怏无语的样子,简直像只耷拉着耳朵的小土狗。
吴诩又心软了,忙出言安慰他:“殿下是堂堂的大王,不必在意这些。”
“贵主儿这里有的是巧手的宫人,吃食上哪会被亏待?倒是殿下你有这份心意,贵主儿可高兴着呢……”
“是么?”少年转头去看李明达,后者正言笑晏晏得捧着茶水让他爹品尝呢。
“才人煎茶的方式倒是新奇,这水竟这样清澈……”
少年显然对吴诩泡茶的方式很好奇。
吴诩默默地汗,“殿下,妾这茶汤并不是煎出来的,是泡出来的……”
“泡?”这种说法真是闻所未闻,而这种做法也与当代流行的有着繁复流程茶道大相径庭。
吴诩只好耐心科普了一下干花泡茶的简单流程。
真的很简单。
李治略囧。
原来这样简易的方式也可以做出这么好喝的东西。
“其实把茶叶跟牛奶一起煮着喝也不错,名副其实的奶茶,哈哈……”
“奶茶?”小正太开始圈圈眼了。
说到吃,吴诩就绷不住了,如今宫中大多吃的都是相当原始的粗粮制品和奶制品,经过加工的也只有奶酪、奶皮之类初级奶制品。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吴诩常常是一边吃一边可惜,多好的原料啊。
“殿下你不知道,这茶叶可不止一种用法,哪来做点心也可以,跟奶酪一起做成茶膏……至于牛奶,那吃法就更多……”
吴诩b1b1说了一大堆,李治那小正太听得头昏眼花。
“你懂得倒不少……”身后忽然想起低淳浑厚的男声。
吴诩吓了一跳,回头见李世民已经立在了她身后,把她小小的身躯完全笼罩在他制造出来的巨大影子里。
李明达立在李世民身畔,正笑嘻嘻地看着她。
“阿爹,我就说阿武懂的东西很多吖……”
听到爱女这么说,李世民摸着短髭,若有所思打量着吴诩。
“这些稀奇古怪的法子,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回禀圣人,妾也是在家中藏书上看来的……”这年头,书籍字画都是稀罕物件,只有大门阀世家的家中才有些藏书,都珍贵得很。
以吴诩可怜的历史知识所知,小武的老娘貌似是前朝的贵族之后,家中应该有些藏书的,所以才敢这么大胆‘欺君罔上’。
李世民听她这么说,也就没再深究,转头问起李明达的学业来,吴诩作为侍读女官,自然也是要陪考的。
李明达毕年幼,而公主也不同于皇子,那些老夫子教导她经史典籍的时候也不会讲得特别深入。吴诩还真担心李明达答不出来,以李世民那货的尿性,必定迁怒旁人。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她?!
幸好李明达天资聪慧,不用吴诩多加提示便能说出某些历史事件的意义来,有些看法竟比吴诩还深刻多了。
吴诩好歹是学过中学古代历史的,细节也许记不得,那些历史大事的意义什么的倒是还没忘,现下一听李明达的答话,竟有些汗颜。
尼玛那些教科书上讲的东西还不如眼前这个小萝莉说得明白呢!
轮到吴诩时,她自然不敢出风头,答得中规中矩。
李世民还算满意,又对坐在一旁的李治到:“雉奴,你明年就满14(虚岁)了,可去弘文馆多走走。”
“是。”
“阿爹,兕子也想去弘文馆~~~~”小萝莉不依了,好容易她跟九哥可以一起念书了,这下又要分开了,那怎么行?!
李世民摸摸她的小脑袋,道:“兕子乖~~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才能去弘文馆。”那地方腹黑的家伙太多了,他可不想自家小闺女被人给拐带了。
“可是,九哥去了弘文馆,兕子就只有一个人上课了……”小萝莉依然很不爽,她跟李治都养在李世民膝下,上课也与别的皇子皇女不同。
“不是还有阿武陪着你么?再说你阿兄还在宫中住着呢~~~~”雉奴是长孙最疼爱的小儿子,他自然会把他多留些时日。
谁知,小萝莉听了这话竟哭了起来:“九哥总有一天要搬出宫去住的,日后就像是那些大臣一样,难以相见……”
“……”李世民听到这话也是一阵心酸,竟不知该怎么安慰爱女。
李治也红了眼眶,搂着李明达,噎声道:“九哥也舍不得兕子……”
李世民的眼泪唰的一下掉下来了。
父子/女三人差点抱头痛哭起来。
吴诩在旁看得难受,也相当感动。
受后世的宫廷大片影响,小吴同学总是认为皇室中是没有什么亲情的。
可是,李世民对几个孩子的爱,真的让她很有感触。他是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怜的是他与长孙皇后的孩子大半都遗传了父母的气疾之症——吴诩曾经听司药司的宫人提到过,李明达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在吃抑制气疾的药物。而李治生来就柔弱,像骑马打猎之类剧烈活动,根本就不敢让他干,李世民常常为之遗憾。
眼见李明达哭得越发伤心,已经有哽咽之相,吴诩有些担心起来,有气疾症的人是最忌讳大喜大悲大怒的,小萝莉要是犯了病可了不得了!
“贵主儿不要伤心了,等晋王要迁宫的时候,您也早已大了,到时候想去哪里不成?”也顾不得李世民和李治在侧,吴诩上前,取出帕子给李明达拭泪,一面柔声安慰:“武媚会一直陪着您,直到您出嫁呢~~~~~”
“阿武你、你浑说什么?!”就算还是个小萝莉,一提到婚姻大事,也是会害羞的。
李明达抓着吴诩的帕子胡乱抹了一把脸,抬头看见吴诩正朝她挤眉弄眼,不由满脸通红,恼羞成怒道:“阿武,你太坏了!我不跟你玩啦!!”
“贵主儿别害羞呀~~~~~”吴诩难得Tx小萝莉一次,哪肯轻轻放过,再接再厉道:“我看您呐,过不了几年就该订亲了,到时必定是一家女子百家求,恐怕比晋王殿下还要早离开宫中呢~~~”
“哎呀!你这坏阿武,我撕了你的嘴!看你还浑不浑说!”李明达一跺脚,扑过来要撕吴诩的嘴。
吴诩忙做出惊恐状,口中直喊“贵主儿饶命”“再也不敢了”云云。
两人这一打闹,万春殿的气氛又复欢快。
这之后,李世民因为怜惜李明达年幼寂寞,就许她在闲暇时可以到两仪殿走走或是在李治的护送下出宫溜达一下。
吴诩也得以时不时出去放放风,还超好运地见到了传说中的文成公主。
31第四章 蒹葭 10
文成公主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许婚吐蕃之前一直在任城生活。李世民这货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和亲,就一道圣旨把人家的女儿给弄到了长安。
文成公主到了长安之后,就住在行宫待嫁。
依着禄东赞这些吐蕃人的心思,当然希望文成公主越早离开长安越好,毕竟他们一行由着江夏王带队护送,从长安出发后,要途经西宁,翻过日月山,穿过草原,长途跋涉到达拉萨,耗费的时日可不少!
到底是抢了别人的女儿,李二陛下也不好这么着急把人打发去高原。
新春之后,李世民就让钦天监核算适合远行的吉日,特地把文成公主启程的日子就定在了元宵之后,让江夏王父女过了上元再走。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上元佳节,长安城就会连续三天取消宵禁,全城的达官贵人也好布衣百姓也好,都会出门赏灯。长安城中的东西二市更是通宵辉明如昼,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而我们好命的小吴同学由于抱上晋阳公主的大腿,今年竟可以出宫赏灯了。
两人在宫中用过哺食,就换上了时下少女最流行的衣饰,带上风帽、帷衣,然后在晋王李治的护送下,带着一大堆换装扮成普通奴婢装束的宫人内侍,晃晃荡荡出宫了。
长安最大繁华的商业地区就是东市和西市,东市多是官宦人家,西市则多是外来人口聚居。许多来自西域、波斯、高丽、日本等地的商人僧侣学子,到了长安后多是在西市定居和活动,因而西市比之东市更为热闹,商品也更为五花八门,当然治安状况也更复杂些。
李治自然属意去东市看灯,到底安全第一。
李明达可不依,扒着车辕不肯上车,死磨硬泡要去西市,一面嚷嚷道:“我要去看胡戏,看杂耍!九哥你不带我去,我就告诉阿爹,你欺负我!”
吴诩在旁听得好笑,不过她也是很渴望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大唐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李治被李明达闹得没了脾气,只得先派人回宫取得李世民的同意,才让人驾车往西市去。
其实李治也没去过西市,作为一个很乖孩子,他最多就是去东市边上转转,对西市那种复杂的地方也是十分好奇。
从金光门除了皇城,往西经过太平、延寿二坊,就是西市——利人市。
一路上就见彩灯高悬,正如辛弃疾在《青玉案》里描写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宽敞的大道上路人如云,也有很多如李明达她们一行那样坐着香车的,由兄弟仆从护卫着来关灯的大家女眷。
到了利人市街口,马车根本无法通过。
李治便下马,让侍从将车马寻了个偏僻的地方看着,他则带着李明达与吴诩,以及一干宫人,步行进了西市。
吴诩小的时候也曾跟着老姐老妈逛过灯市的,自以为见过世面,但真进了西市,也有些目不暇接。
整个西市都搭起了了两张多高的彩棚,彩棚上挂着各色花灯,有玉兔状、莲花状、鲤鱼状……
街道两边也是挂满了红灯,每盏灯下都摆着小摊,摊上卖的东西稀奇古怪,吃的、用的、戴的,应有尽有。
李明达还是孩子心性,拉着吴诩东看西看,一会儿摸摸这摊上的手工荷包,一会儿戴戴那摊上的昆仑奴面具,一会儿又指着路边的汤饼要李治去买给她吃。
李治一刻都不得闲,要小心护着妹妹不被人挤到,又要时不时吩咐侍从把妹妹看上的东西买下来,还要随时向妹妹解答各种古怪问题。
这些也就罢了,最让李治紧张的是,街上到处是王孙公子,个个比他高大许多,让他颇有压力。更有许多外邦来的胡人,赤眉碧眼的,看起来好不吓人!
那些人见李明达年纪虽小,却带着大批侍从,便知道她必是显贵人家的女儿,又见李治一副戒备模样,像只护崽的猫儿似的,那些人也很识趣没来招惹李明达一行。
几人好容易一路挤到了西市的中心,就见宽大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巨大的灯塔,那灯塔足有十丈高,每层都由各色花灯组成,数十条彩绦从塔顶垂下,联结在塔下的长廊上。长廊呈回字形,正好把灯塔圈在了中央,长廊两面的护栏上都牵起了红线,线上挂满了各色彩笺,彩笺之下,每隔一段距离都备有座椅和笔墨纸砚。满廊的男女老幼或细看那些彩笺念念有词,或凭几书写洋洋洒洒,或蹙眉摇头货喜笑颜开,时不时有人高呼“吾得矣”之类话语。
“九哥,他们在做什么?”
“那是在猜灯谜吧?”不待李治回答,吴诩已经看明白了。
那些猜对谜底的人都得到了一盏精致的彩灯作为奖励,她看得有些心痒。
“猜灯谜?”李明达看到好几个跟她打扮得差不多的少女也在看那些彩笺,于是扯着李治的袖子问道:“兕子可以去看看吗?”
“这……”其实李治也很想去,可他又担心妹妹被挤散了——那个猜灯谜的地方真的好多人啊!
“九哥~~~~我们去嘛~~~去嘛~~~~”李明达使劲摇着李治的衣袖,一副不答应就不甘休的模样。
“好好好……去就去!你可得跟紧些,不许一个人瞎跑!不然九哥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李治虎着脸嘱咐道,神色之严肃,可怎么看都像个包子。
正巧,几个戴着帏帽的女子从他们身边路过,见状都忍俊不禁。
“我道是谁,原来是九郎……”那几个女子中年纪最大的开口道:“难得见你出宫呢……”
32第四章 蒹葭 11
李治闻声回头一看,不由愣了一下,忙上前见礼。
那开口说话的女子竟是同安大长公主,李渊的亲妹子,李世民的姑姑,李治的祖姑母。
李明达等人也随之上前见礼。
同安大长公主身边的几个少女也纷纷向李治兄妹行礼。
吴诩见对方出行的全是女子,除了大长公主外都是未成年的少女,用帏帽遮着面,其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衣饰上与其他几个少女略有些不同——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宫里八卦了一个冬天的文成公主。大长公主带的侍从比李明达和李治还多些,满满当当快占了一半街道。
经介绍才知道,原来今日大长公主是陪伴文成公主来逛灯市的,同时带了自己的小孙女王氏作陪,另有与王氏交好的韦氏和薛氏两个小姑娘也一同来了。
几人正打算去猜灯谜玩,就见李治正故作严肃在训妹子呢。同安大长公主是见过李治的,故而上前相见。
李治又向大长公主介绍了吴诩,作为公主侍读,放在外面也是极有身份的,但在眼前女子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
吴诩恭恭敬敬上前行礼,趁机打量了一下大长公主几人。
大长公主看起来不过五旬年纪,她的孙女王氏年纪跟李治差不多,韦氏和薛氏看来还小些,比李明达略大个两三岁的样子。
文成公主是几个少女中最年长的,但算来比吴诩还小一岁呢。
自从得知文成公主的身份之后,吴诩就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她身上。
以前听过再多的传说,也不如眼前一见——名垂千古的文成公主,眼下也只是个16岁的姑娘而已,隔着帏纱,吴诩只能绰绰约约看到她的大概容貌,感觉是个长得挺端庄的妹子,说话的声气也很温柔。
毕竟还是个稚嫩少女,从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面对未来莫测的命运,心里定是惶恐不安的,即使由皇室中身份相当尊贵的大长公主陪着出来散心,她也并没有露出多少兴奋的神色。
把这样一个花一样的女儿送去高原受苦,李二陛下你真是作孽哦!
文成公主的话并不多,大概也是因为有皇子在跟前的缘故,有些拘谨。吴诩几次想跟跟她搭话都没有成功,心里抓耳挠腮的,却也没办法,谁叫她身份不够呢,只能在旁做背景板。
而作为主家陪客的同安大长公主一路都是笑盈盈的,她对李明达十分喜爱,对吴诩也很客气——说实话,这次她带孙女回长安,也是抱着让王氏候选侍读的意思。不过,那些个世家明争暗斗弄了半天,谁都没占到便宜,大长公主也就把心思给歇了,转而用心培养小孙女的交际能力,经常带着王氏在长安的贵女圈里转。
“今天可真是巧了,我这个老婆子竟能得这么多小娘子陪伴。”同安大长公主一手拉着李明达,一手挽着小孙女,对文成公主道:“也不知任城的上元节如何?”
“怎比得上长安。”文成公主道,语气从容温婉,却让人莫名感到忧伤。
任城是比不上长安,可这么也比西藏那种蛮荒之地强多了。
史上有多少公主和亲惨死在外面的,那些妹子去的还都是气候相对不太恶劣的平原地区呢……
要不是知道文成公主去了西藏后日子过得还不算太惨,吴诩真的会像宫中其他人八卦的那样,感叹文成公主根本是去送死的!
吴诩心下暗叹,回头看到李治也是一副惋惜的模样。
吴诩忍不住一挑眉,心道:你小子叹什么气呀?要是文成公主不去和亲,就轮到你亲姐姐去了!有时间在这里叹气,还不如想想以后当了皇帝把那些个小藩国都揍扁兼并了,免得和亲!
小吴同学果断迁怒了。
此时的李小九哪里会想到他会有做太子做皇帝的一天,他也不过是为了眼前这个花样年华的少女感到惋惜罢了——李唐的公主,竟然也要走上和亲的道路,这让一向脾气温和的九皇子也难得愤懑起来。
他看着正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想去参加全民猜谜活动的李明达,暗暗握拳:他一定要尽己所能保护好妹妹。
同样看着李明达的吴诩,也在暗暗握拳:她一定要抱紧公主的大腿!
这年头,连王爷的女儿命运都不能自主,何况是她这样的小才人,紧靠领导才是真理!
也许是吴诩的目光太过炙热了,连遮面的帏纱也挡不住,一直盯着妹妹的李治立刻发现了。
那个在他眼里一向对他刻板恭谨得过分(?),像是布景板一样的侍读女官,竟然是这样关爱着兕子!
难怪兕子这么喜欢她,换做是他,被人用那样的目光看着,也……
半大少年晋王殿下,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一阵乱跳,不由自主红了脸。
像是一直朦胧看世界的近视少年忽然戴上了度数合适的眼镜,豁然发现,原来,花不仅是那样红,形状也长得很优美嘛!
灯火之下,少女窈窕的身影让晋王殿下只想到了一句古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里没有水,可少年的心里充满了陌生但汹涌的暖流。
33第五章 夺嫡 01
王氏等人毕竟是闺中淑女,与李治也要避嫌,于是向同安大长公主禀告了一声,就手牵手去猜谜玩了。
“九哥,我们也去猜谜吧~~~~”李明达见王氏等人到了猜谜处很快就得了不少彩头,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喝彩,不免有些眼馋。
李治此时的神魂还在半空中飘荡呢,听到妹妹一句话,顿时吧唧一下落回了凡间——眼前一大一小两个妹子正望着他,等他批准呢!
李治握拳,抵在下唇,虚咳了一声:“不许乱跑,让武…阿武她们跟着……”
“谢谢九哥~~~”李明达欢呼一声,拉着吴诩冲向回字廊猜谜去了。
李治望着两人的背影,久久回不了神……
同一时间,同安大长公主也望着少年挺拔的背影,若有所思。
贞观十五年注定是一个多事的年份。
元宵节刚过,文成公主一行就在江夏王护送下,从长安出发,远赴高原了。
江夏王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属于唐初比较有名的宗室将领,他这个郡王封号也是当初跟着他堂哥李世民四处砍人,因战功而封的。
李二陛下很大方地准许他家堂弟送女儿出嫁,一直送到河源,见到女婿松赞干布为止。
李世民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李明达作为皇帝陛下最宠爱的公主,自然也是要出席的,好命的小吴同学紧跟公主殿下的步伐,还占了一个视野极好的位置,围观了送别仪式的全城。
凭良心说,文成公主的容貌在唐代诡异的盛装打扮下,还是可以看的……
接下来三个月里宫中接连举办喜事。
首先是城阳公主下嫁杜如晦之子杜荷,由于杜如晦的爵位是其长子袭的,李世民为此专门封了杜荷为襄阳郡公,让城阳公主面上好看些。
此外,李二陛下还在城阳公主出嫁前专门为其占卜,所占的结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
照卦象的意思,公主不能按照常例在黄昏举办婚礼,必须改在白天。
子控皇帝陛下当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即就要改古礼,好在被马周谏止,不然又是一番折腾!
到了高阳公主出嫁的时候就好办多了,有了上一回的经验,众人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提前掐灭,防止皇帝陛下又抽风了。
而房玄龄又是个谨慎的人,绝对不会办任何逾规的事,所以这场婚事办得十分顺当。
三件大喜事之后,烦心事就来了。
先是兼太子詹事于志宁因为多次进谏太子李承乾,劝其勤俭节约不要与异族‘友人’交往过深等等,结果引起了太子震怒。
太子同学恼羞成怒,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于志宁。结果那两刺客到了老于家里,发现他穷得连条毯子都没有,是个大大的清官,最终下不了手,无功而返。
这事哪里瞒得住李世民,初得消息,老李气得差点吐血,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把儿子拎过来斥责一顿!
尼玛,谁家儿子会买凶杀自己老师啊?
以后谁还敢到你家教学生啊?
这事最终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该揍的揍,该灭口的灭口,还破费了一大笔压惊费给于志宁,让他一如既往好好为大唐帝国辅佐太子。
朕谢谢您了!
到了五月,百济那边派人来禀报,他们家国王挂掉了。
李世民又派人去百济册立先王扶余璋的儿子扶余义慈为王。
七月,高丽那边又开始闹腾了,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到了八月,陈大德才从高丽回来,对李世民详谈他在高丽时看到的城邑情况。李世民想起高丽国本是汉代的郡府,现在却敢跟大唐帝国叫阵,心里就开始有了攻取高丽的念头。
不过眼下高丽还可以舒服一段时间,因为薛延陀又反了!
然后又是一阵调兵遣将,李世民命营州都督张俭、兵部尚书李世绩、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凉州都督李袭誉出兵击薛延陀。
等到李世绩在诺真水击败薛延陀,已是贞观十五年末了。
贞观之治在后世很有名,称为盛世,但在吴诩看来,这个时代真不算太平。
经过各种科普,以及最近这段时间跟着李明达在两仪殿前后进进出出,吴诩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贞观朝的情况。
经过多年内战内讧,大唐王朝内部算是比较安定,但边疆却时有战事,大唐周边的国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前面说过的吐蕃算一个,为了娶大唐公主,还出兵骚扰过大唐边关,被揍趴下了,还接着以求和之名来求取公主。北边有强悍的突厥国,自隋代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
此外,突厥与吐蕃之间还有个吐谷浑的国家,生存在三国的夹缝中,偏偏又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三个国家都觊觎的大肥肉。
贞观九年的时候,李靖带兵把吐谷浑揍趴下了,俘虏了其国王,直接把其国改为大唐西平郡,从此大唐与西域畅通无阻。而吐蕃趁火打劫,将吐谷浑南部给吞并了。
而薛延陀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联合部落汗国,贞观初期脱离突厥投奔大唐,李世民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到了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又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企图分弱他的势力。
但夷男也不傻,一直养精蓄锐,时不时骚扰一下边境,这次又是借口东突厥的人侵占了他们的地盘,然后发动兵变。
当时,薛延陀有精悍骑兵二十万之多,实力不可小觑,还好李世绩这个沙场宿将也不是吃素的,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对方揍扁投降了。
前方接连传来捷报,李世民就放心了,把国事丢给太子承乾,自己跑到洛阳开开心心玩了几天,直到过年才回长安。
接着,李世民有下旨,命三品以上官员的成年嫡子都到东宫实习,给他儿子打工去。
贞观十六年的春节一过,早该之国却一直滞留京城的魏王李泰上表,表示经过他小人家数年招纳贤士著书立传,终于写出来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作《括地志》,献给亲爹作为新年礼物。
子控亲爹李世民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给李泰小胖子加零用钱——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这些举动终于惹得朝中保皇(太子)派的不满,褚遂良上疏劝谏,严厉斥责李二陛下这种‘忽视太子’的行为,结果李二陛下倒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只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这些金钱上的特殊待遇也就算了,接下来李世民发布的几项关于提高魏王待遇的决定却严重地刺激了文武百官的神经,便是政治触觉再迟钝的人,也疑惑起来:太子承乾是不是要失宠了?魏王泰是不是要取而代之啊?
尼玛!不带你这样的啊,圣人!
咱们家儿子刚被你扣到东宫,你这又是要闹哪样啊?!
34第五章 夺嫡 02
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生于武德三年,甫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被进封为卫王,并授予上柱国——当时他亲爹还只是秦王而已。说他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点也不夸张。
李世民登基后,诸子受封,李泰被加封为越王,所受的待遇一直在诸皇子之上,累年加封遥授各种州牧、都督、刺史、大将军之类高官四十余项。到了贞观八年,16岁的李泰已经有封地多达二十二个州——而他那个已经之国的三哥吴王李恪,封地只有八个州而已。
贞观八年,李世民又封李泰为魏王,除了让他再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外,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之职。
别的官职也就算了,只雍州牧这个职位就了不得。
雍州牧可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如此拉风的官职,就被他爹这么轻描淡写地封给了他,也难怪他那太子大哥把他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待遇也还算在规矩范围内,朝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是李二陛下还要继续抽风。
其他儿子一到16岁就都被踢到封地去了,唯有李泰,李世民一直舍不得他离开自己身边,不仅每次出宫带着这李泰,还颇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据可靠的小道消息称,李二陛下身边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就是专门用于皇帝跟魏王通信的。每次李泰去洛阳小住,“将军”就要一日来回n次传信。
这俩父子可真够肉麻的!
吴诩默默抖掉一身的鸡皮疙瘩,继续八卦。
据说,李泰建的魏王府“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规模之豪华。李世民还嫌不足,把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也给了李泰,还许他在洛阳自己圈一个坊的地来造别院住。
李二陛下有时出宫,还会跑到李泰在延康坊的宅子里去坐坐。
这种白龙鱼服的行径自然又被朝臣们给喷了。
李二陛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继续提高自家儿子的待遇。
先是,为了照顾他家小四体态丰腴,步行辛苦,特许他每日上朝可乘小轿。
这条明显是某子控搞特殊化——人太子脚都瘸了,还得步行上班呢!
鉴于李世民这货抽风的性格,这条特许也无伤大雅,大臣们也继续忍了,不去自找没趣——前段时间,抽风的某子控因为觉得众人对他家小四儿不够尊重(?),把满朝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叫到太极殿大骂了一顿,连房玄龄都跪了,要不是魏征硬抗下来,众人的脸都丢尽了——其实已经没脸了。
当李二陛下下令要让他家小四儿搬到武德殿居住的时候,大伙儿终于忍无可忍了。
尼玛!武德殿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住的吗?!
当初李元吉是怎么跟李建成勾搭上的,圣人你都忘了吗?!
再说,这武德殿离两仪殿比东宫还近,这是要把太子置于何地啊?!
不能同意!
坚决不同意!!
李二陛下再次被拍,灰头土脸地躲到后宫,求安慰求虎摸去了。
“圣人这是怎么了?”杨淑妃亲自捧茶呈给李世民,宫人们很有眼色地退下了。(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吴诩一看,少年身后的小内侍手上提着一个食盒,大概就是他说的糕点了。
被人吃掉的东西居然还有还回来的一天!
还有这种好事?
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吴诩狐疑地看着李治,到底没敢问他:您是不是让咱来试吃的啊?
李治被她看得越发局促起来,连耳垂都红透了,握拳,抵着下唇轻咳一声:“孤尝着,这味道总不如十九这里做的,故而……”
得!
原来是讨教秘方来了……
两人在殿外说话,里面的李明达早已得到消息,带着周尚仪出来迎她哥哥。
“九哥,你来啦~~~~~”
李治一见李明达,顿时没了面对吴诩时的局促感,笑着上前拉起妹子的小手道:“你出来做什么,我们正要进去呢~~”
李明达噘着小嘴,嗔道:“你就知道在外面跟阿武说话,阿爹在里面都等急了……”
“阿爹也在?”李治有些惊讶,往常这个时间他爹一般都在两仪殿处理政务或是在马场看马。
今儿怎么到万春殿来了?
“阿爹刚刚还说要考你功课呢!”
“哈?”像所有怕被家长检查作业的小朋友一样,李治一听他爹要考他,立刻变了脸色,有些畏缩起来。
“快走、快走……”李明达哪管三七二十一,两手抱着李治的胳膊,拉着他就往大殿跑,还不忘回头对吴诩道:“阿武也快些~~~~”
吴诩:“……”
早就知道李世民那货是个子控,可真正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把五六岁的女儿抱在怀里揉来揉去,还是可以理解的。
可把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抱在怀里,摸头摸脸摸脖子的……
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某些不cJ的联想,囧TZ~
吴诩默默扭头。
她的狗眼要瞎了……
“阿爹……”少年到底脸嫩,挣扎着从他爹的膝上下来,转移话题:“儿让人做了些糕点,阿爹且尝尝~”
往日里万春殿的宫人都已经习惯了他们父子的相处的方式,如今多了个吴诩在跟前,他表示十万分的不自在。
跟着李治的小内侍还是很机灵的,听到主子发话,立刻把食盒呈上来,开了盖子,把里面的漆碟一一端出来。
第一碟看上去像是奶油饽饽,形状有些奇怪。
第二碟是吴诩比较中意的奶酪酥饼,形状依然…很奇怪。
第三碟貌似是她今天也做了的豆沙奶油卷,这个……怎么说呢,还是长得很奇怪。
配送的饮料是鲜牛||乳|,算是中规中矩。
李世民倒是吃得很开心,每样点心都尝了一块,还招呼李明达也一起尝尝。
李明达首先抓了一块奶酪酥饼,咬了一小口,嚼了半天,才若无其事地咽下去。
“阿武,你也尝尝吧~~~”小萝莉抓着被咬过一口的酥饼,递给吴诩。
“……谢贵主儿。”吴诩满头黑线接过饼子,她早看到李明达吃那饼子的时候面色古怪得紧,估计味道不咋地,现在要她吃……
不吃还不行。
吴诩十分矜持地在酥饼的另一边啃了一小口,然后面无表情地咀嚼,咽下去。
李治一直注意两人的动静,见李明达尝了一口就没再吃了,一味地喝茶水,而吴诩更是一副面瘫样,完全看不出端倪。
“咳…武才人觉得如何?”少年双眼炯炯看着吴诩。
真心来说李治这个正太长得还不错,据说几个子女里就李明达和他最像长孙皇后。李明达略活泼些,李治反显得有些文弱腼腆,唇红齿白的,有时候看着比李明达更像个女孩子。
要是有这么个白白嫩嫩的小正太,扑闪这湿漉漉的大眼睛,带着求知的目光看着你,你ho1d住么?
吴诩明显ho1d不住。
宅男总是会特别怜惜那些楚楚可怜的东西。
尽管她吃了李小九带来的点心后,甜得嗓子都发痛了,吴诩还是不愿意太打击对方,违心道:“殿下的点心挺甜的……”
尼玛!李世民你是肿么笑着吃下去的?!
还一副享受极品的样子?
自己受罪不说,还要祸害别人!
“孤记得兕子最爱甜,所以就让他们多放了些糖……”李治羞涩一笑,还以为吴诩在夸他呢。
吴诩嘴角一抽,心想:你个败家子,你们千秋殿这一个月饴糖的分例估计都被你一次性折腾完了吧?!
“其实…不必放这么多糖的,可以适当放点盐……”
“嘎?”
这个在点心里放盐的缘故,跟李治这样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皇子大概也解释不明白,吴诩索性拿了一个今天万春殿新做甜饼给他,让他自己领悟去。
李治尝了尝万春殿的新茶点,默默无语,颇有些沮丧。
在讨好妹子这件事上,他又输给武才人了。
30第四章 蒹葭 09
吴诩哪里知道李治是在跟她暗暗较劲,见少年怏怏无语的样子,简直像只耷拉着耳朵的小土狗。
吴诩又心软了,忙出言安慰他:“殿下是堂堂的大王,不必在意这些。”
“贵主儿这里有的是巧手的宫人,吃食上哪会被亏待?倒是殿下你有这份心意,贵主儿可高兴着呢……”
“是么?”少年转头去看李明达,后者正言笑晏晏得捧着茶水让他爹品尝呢。
“才人煎茶的方式倒是新奇,这水竟这样清澈……”
少年显然对吴诩泡茶的方式很好奇。
吴诩默默地汗,“殿下,妾这茶汤并不是煎出来的,是泡出来的……”
“泡?”这种说法真是闻所未闻,而这种做法也与当代流行的有着繁复流程茶道大相径庭。
吴诩只好耐心科普了一下干花泡茶的简单流程。
真的很简单。
李治略囧。
原来这样简易的方式也可以做出这么好喝的东西。
“其实把茶叶跟牛奶一起煮着喝也不错,名副其实的奶茶,哈哈……”
“奶茶?”小正太开始圈圈眼了。
说到吃,吴诩就绷不住了,如今宫中大多吃的都是相当原始的粗粮制品和奶制品,经过加工的也只有奶酪、奶皮之类初级奶制品。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吴诩常常是一边吃一边可惜,多好的原料啊。
“殿下你不知道,这茶叶可不止一种用法,哪来做点心也可以,跟奶酪一起做成茶膏……至于牛奶,那吃法就更多……”
吴诩b1b1说了一大堆,李治那小正太听得头昏眼花。
“你懂得倒不少……”身后忽然想起低淳浑厚的男声。
吴诩吓了一跳,回头见李世民已经立在了她身后,把她小小的身躯完全笼罩在他制造出来的巨大影子里。
李明达立在李世民身畔,正笑嘻嘻地看着她。
“阿爹,我就说阿武懂的东西很多吖……”
听到爱女这么说,李世民摸着短髭,若有所思打量着吴诩。
“这些稀奇古怪的法子,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回禀圣人,妾也是在家中藏书上看来的……”这年头,书籍字画都是稀罕物件,只有大门阀世家的家中才有些藏书,都珍贵得很。
以吴诩可怜的历史知识所知,小武的老娘貌似是前朝的贵族之后,家中应该有些藏书的,所以才敢这么大胆‘欺君罔上’。
李世民听她这么说,也就没再深究,转头问起李明达的学业来,吴诩作为侍读女官,自然也是要陪考的。
李明达毕年幼,而公主也不同于皇子,那些老夫子教导她经史典籍的时候也不会讲得特别深入。吴诩还真担心李明达答不出来,以李世民那货的尿性,必定迁怒旁人。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她?!
幸好李明达天资聪慧,不用吴诩多加提示便能说出某些历史事件的意义来,有些看法竟比吴诩还深刻多了。
吴诩好歹是学过中学古代历史的,细节也许记不得,那些历史大事的意义什么的倒是还没忘,现下一听李明达的答话,竟有些汗颜。
尼玛那些教科书上讲的东西还不如眼前这个小萝莉说得明白呢!
轮到吴诩时,她自然不敢出风头,答得中规中矩。
李世民还算满意,又对坐在一旁的李治到:“雉奴,你明年就满14(虚岁)了,可去弘文馆多走走。”
“是。”
“阿爹,兕子也想去弘文馆~~~~”小萝莉不依了,好容易她跟九哥可以一起念书了,这下又要分开了,那怎么行?!
李世民摸摸她的小脑袋,道:“兕子乖~~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才能去弘文馆。”那地方腹黑的家伙太多了,他可不想自家小闺女被人给拐带了。
“可是,九哥去了弘文馆,兕子就只有一个人上课了……”小萝莉依然很不爽,她跟李治都养在李世民膝下,上课也与别的皇子皇女不同。
“不是还有阿武陪着你么?再说你阿兄还在宫中住着呢~~~~”雉奴是长孙最疼爱的小儿子,他自然会把他多留些时日。
谁知,小萝莉听了这话竟哭了起来:“九哥总有一天要搬出宫去住的,日后就像是那些大臣一样,难以相见……”
“……”李世民听到这话也是一阵心酸,竟不知该怎么安慰爱女。
李治也红了眼眶,搂着李明达,噎声道:“九哥也舍不得兕子……”
李世民的眼泪唰的一下掉下来了。
父子/女三人差点抱头痛哭起来。
吴诩在旁看得难受,也相当感动。
受后世的宫廷大片影响,小吴同学总是认为皇室中是没有什么亲情的。
可是,李世民对几个孩子的爱,真的让她很有感触。他是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怜的是他与长孙皇后的孩子大半都遗传了父母的气疾之症——吴诩曾经听司药司的宫人提到过,李明达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在吃抑制气疾的药物。而李治生来就柔弱,像骑马打猎之类剧烈活动,根本就不敢让他干,李世民常常为之遗憾。
眼见李明达哭得越发伤心,已经有哽咽之相,吴诩有些担心起来,有气疾症的人是最忌讳大喜大悲大怒的,小萝莉要是犯了病可了不得了!
“贵主儿不要伤心了,等晋王要迁宫的时候,您也早已大了,到时候想去哪里不成?”也顾不得李世民和李治在侧,吴诩上前,取出帕子给李明达拭泪,一面柔声安慰:“武媚会一直陪着您,直到您出嫁呢~~~~~”
“阿武你、你浑说什么?!”就算还是个小萝莉,一提到婚姻大事,也是会害羞的。
李明达抓着吴诩的帕子胡乱抹了一把脸,抬头看见吴诩正朝她挤眉弄眼,不由满脸通红,恼羞成怒道:“阿武,你太坏了!我不跟你玩啦!!”
“贵主儿别害羞呀~~~~~”吴诩难得Tx小萝莉一次,哪肯轻轻放过,再接再厉道:“我看您呐,过不了几年就该订亲了,到时必定是一家女子百家求,恐怕比晋王殿下还要早离开宫中呢~~~”
“哎呀!你这坏阿武,我撕了你的嘴!看你还浑不浑说!”李明达一跺脚,扑过来要撕吴诩的嘴。
吴诩忙做出惊恐状,口中直喊“贵主儿饶命”“再也不敢了”云云。
两人这一打闹,万春殿的气氛又复欢快。
这之后,李世民因为怜惜李明达年幼寂寞,就许她在闲暇时可以到两仪殿走走或是在李治的护送下出宫溜达一下。
吴诩也得以时不时出去放放风,还超好运地见到了传说中的文成公主。
31第四章 蒹葭 10
文成公主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许婚吐蕃之前一直在任城生活。李世民这货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和亲,就一道圣旨把人家的女儿给弄到了长安。
文成公主到了长安之后,就住在行宫待嫁。
依着禄东赞这些吐蕃人的心思,当然希望文成公主越早离开长安越好,毕竟他们一行由着江夏王带队护送,从长安出发后,要途经西宁,翻过日月山,穿过草原,长途跋涉到达拉萨,耗费的时日可不少!
到底是抢了别人的女儿,李二陛下也不好这么着急把人打发去高原。
新春之后,李世民就让钦天监核算适合远行的吉日,特地把文成公主启程的日子就定在了元宵之后,让江夏王父女过了上元再走。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上元佳节,长安城就会连续三天取消宵禁,全城的达官贵人也好布衣百姓也好,都会出门赏灯。长安城中的东西二市更是通宵辉明如昼,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而我们好命的小吴同学由于抱上晋阳公主的大腿,今年竟可以出宫赏灯了。
两人在宫中用过哺食,就换上了时下少女最流行的衣饰,带上风帽、帷衣,然后在晋王李治的护送下,带着一大堆换装扮成普通奴婢装束的宫人内侍,晃晃荡荡出宫了。
长安最大繁华的商业地区就是东市和西市,东市多是官宦人家,西市则多是外来人口聚居。许多来自西域、波斯、高丽、日本等地的商人僧侣学子,到了长安后多是在西市定居和活动,因而西市比之东市更为热闹,商品也更为五花八门,当然治安状况也更复杂些。
李治自然属意去东市看灯,到底安全第一。
李明达可不依,扒着车辕不肯上车,死磨硬泡要去西市,一面嚷嚷道:“我要去看胡戏,看杂耍!九哥你不带我去,我就告诉阿爹,你欺负我!”
吴诩在旁听得好笑,不过她也是很渴望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大唐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李治被李明达闹得没了脾气,只得先派人回宫取得李世民的同意,才让人驾车往西市去。
其实李治也没去过西市,作为一个很乖孩子,他最多就是去东市边上转转,对西市那种复杂的地方也是十分好奇。
从金光门除了皇城,往西经过太平、延寿二坊,就是西市——利人市。
一路上就见彩灯高悬,正如辛弃疾在《青玉案》里描写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宽敞的大道上路人如云,也有很多如李明达她们一行那样坐着香车的,由兄弟仆从护卫着来关灯的大家女眷。
到了利人市街口,马车根本无法通过。
李治便下马,让侍从将车马寻了个偏僻的地方看着,他则带着李明达与吴诩,以及一干宫人,步行进了西市。
吴诩小的时候也曾跟着老姐老妈逛过灯市的,自以为见过世面,但真进了西市,也有些目不暇接。
整个西市都搭起了了两张多高的彩棚,彩棚上挂着各色花灯,有玉兔状、莲花状、鲤鱼状……
街道两边也是挂满了红灯,每盏灯下都摆着小摊,摊上卖的东西稀奇古怪,吃的、用的、戴的,应有尽有。
李明达还是孩子心性,拉着吴诩东看西看,一会儿摸摸这摊上的手工荷包,一会儿戴戴那摊上的昆仑奴面具,一会儿又指着路边的汤饼要李治去买给她吃。
李治一刻都不得闲,要小心护着妹妹不被人挤到,又要时不时吩咐侍从把妹妹看上的东西买下来,还要随时向妹妹解答各种古怪问题。
这些也就罢了,最让李治紧张的是,街上到处是王孙公子,个个比他高大许多,让他颇有压力。更有许多外邦来的胡人,赤眉碧眼的,看起来好不吓人!
那些人见李明达年纪虽小,却带着大批侍从,便知道她必是显贵人家的女儿,又见李治一副戒备模样,像只护崽的猫儿似的,那些人也很识趣没来招惹李明达一行。
几人好容易一路挤到了西市的中心,就见宽大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巨大的灯塔,那灯塔足有十丈高,每层都由各色花灯组成,数十条彩绦从塔顶垂下,联结在塔下的长廊上。长廊呈回字形,正好把灯塔圈在了中央,长廊两面的护栏上都牵起了红线,线上挂满了各色彩笺,彩笺之下,每隔一段距离都备有座椅和笔墨纸砚。满廊的男女老幼或细看那些彩笺念念有词,或凭几书写洋洋洒洒,或蹙眉摇头货喜笑颜开,时不时有人高呼“吾得矣”之类话语。
“九哥,他们在做什么?”
“那是在猜灯谜吧?”不待李治回答,吴诩已经看明白了。
那些猜对谜底的人都得到了一盏精致的彩灯作为奖励,她看得有些心痒。
“猜灯谜?”李明达看到好几个跟她打扮得差不多的少女也在看那些彩笺,于是扯着李治的袖子问道:“兕子可以去看看吗?”
“这……”其实李治也很想去,可他又担心妹妹被挤散了——那个猜灯谜的地方真的好多人啊!
“九哥~~~~我们去嘛~~~去嘛~~~~”李明达使劲摇着李治的衣袖,一副不答应就不甘休的模样。
“好好好……去就去!你可得跟紧些,不许一个人瞎跑!不然九哥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李治虎着脸嘱咐道,神色之严肃,可怎么看都像个包子。
正巧,几个戴着帏帽的女子从他们身边路过,见状都忍俊不禁。
“我道是谁,原来是九郎……”那几个女子中年纪最大的开口道:“难得见你出宫呢……”
32第四章 蒹葭 11
李治闻声回头一看,不由愣了一下,忙上前见礼。
那开口说话的女子竟是同安大长公主,李渊的亲妹子,李世民的姑姑,李治的祖姑母。
李明达等人也随之上前见礼。
同安大长公主身边的几个少女也纷纷向李治兄妹行礼。
吴诩见对方出行的全是女子,除了大长公主外都是未成年的少女,用帏帽遮着面,其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衣饰上与其他几个少女略有些不同——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宫里八卦了一个冬天的文成公主。大长公主带的侍从比李明达和李治还多些,满满当当快占了一半街道。
经介绍才知道,原来今日大长公主是陪伴文成公主来逛灯市的,同时带了自己的小孙女王氏作陪,另有与王氏交好的韦氏和薛氏两个小姑娘也一同来了。
几人正打算去猜灯谜玩,就见李治正故作严肃在训妹子呢。同安大长公主是见过李治的,故而上前相见。
李治又向大长公主介绍了吴诩,作为公主侍读,放在外面也是极有身份的,但在眼前女子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
吴诩恭恭敬敬上前行礼,趁机打量了一下大长公主几人。
大长公主看起来不过五旬年纪,她的孙女王氏年纪跟李治差不多,韦氏和薛氏看来还小些,比李明达略大个两三岁的样子。
文成公主是几个少女中最年长的,但算来比吴诩还小一岁呢。
自从得知文成公主的身份之后,吴诩就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她身上。
以前听过再多的传说,也不如眼前一见——名垂千古的文成公主,眼下也只是个16岁的姑娘而已,隔着帏纱,吴诩只能绰绰约约看到她的大概容貌,感觉是个长得挺端庄的妹子,说话的声气也很温柔。
毕竟还是个稚嫩少女,从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面对未来莫测的命运,心里定是惶恐不安的,即使由皇室中身份相当尊贵的大长公主陪着出来散心,她也并没有露出多少兴奋的神色。
把这样一个花一样的女儿送去高原受苦,李二陛下你真是作孽哦!
文成公主的话并不多,大概也是因为有皇子在跟前的缘故,有些拘谨。吴诩几次想跟跟她搭话都没有成功,心里抓耳挠腮的,却也没办法,谁叫她身份不够呢,只能在旁做背景板。
而作为主家陪客的同安大长公主一路都是笑盈盈的,她对李明达十分喜爱,对吴诩也很客气——说实话,这次她带孙女回长安,也是抱着让王氏候选侍读的意思。不过,那些个世家明争暗斗弄了半天,谁都没占到便宜,大长公主也就把心思给歇了,转而用心培养小孙女的交际能力,经常带着王氏在长安的贵女圈里转。
“今天可真是巧了,我这个老婆子竟能得这么多小娘子陪伴。”同安大长公主一手拉着李明达,一手挽着小孙女,对文成公主道:“也不知任城的上元节如何?”
“怎比得上长安。”文成公主道,语气从容温婉,却让人莫名感到忧伤。
任城是比不上长安,可这么也比西藏那种蛮荒之地强多了。
史上有多少公主和亲惨死在外面的,那些妹子去的还都是气候相对不太恶劣的平原地区呢……
要不是知道文成公主去了西藏后日子过得还不算太惨,吴诩真的会像宫中其他人八卦的那样,感叹文成公主根本是去送死的!
吴诩心下暗叹,回头看到李治也是一副惋惜的模样。
吴诩忍不住一挑眉,心道:你小子叹什么气呀?要是文成公主不去和亲,就轮到你亲姐姐去了!有时间在这里叹气,还不如想想以后当了皇帝把那些个小藩国都揍扁兼并了,免得和亲!
小吴同学果断迁怒了。
此时的李小九哪里会想到他会有做太子做皇帝的一天,他也不过是为了眼前这个花样年华的少女感到惋惜罢了——李唐的公主,竟然也要走上和亲的道路,这让一向脾气温和的九皇子也难得愤懑起来。
他看着正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想去参加全民猜谜活动的李明达,暗暗握拳:他一定要尽己所能保护好妹妹。
同样看着李明达的吴诩,也在暗暗握拳:她一定要抱紧公主的大腿!
这年头,连王爷的女儿命运都不能自主,何况是她这样的小才人,紧靠领导才是真理!
也许是吴诩的目光太过炙热了,连遮面的帏纱也挡不住,一直盯着妹妹的李治立刻发现了。
那个在他眼里一向对他刻板恭谨得过分(?),像是布景板一样的侍读女官,竟然是这样关爱着兕子!
难怪兕子这么喜欢她,换做是他,被人用那样的目光看着,也……
半大少年晋王殿下,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一阵乱跳,不由自主红了脸。
像是一直朦胧看世界的近视少年忽然戴上了度数合适的眼镜,豁然发现,原来,花不仅是那样红,形状也长得很优美嘛!
灯火之下,少女窈窕的身影让晋王殿下只想到了一句古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里没有水,可少年的心里充满了陌生但汹涌的暖流。
33第五章 夺嫡 01
王氏等人毕竟是闺中淑女,与李治也要避嫌,于是向同安大长公主禀告了一声,就手牵手去猜谜玩了。
“九哥,我们也去猜谜吧~~~~”李明达见王氏等人到了猜谜处很快就得了不少彩头,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喝彩,不免有些眼馋。
李治此时的神魂还在半空中飘荡呢,听到妹妹一句话,顿时吧唧一下落回了凡间——眼前一大一小两个妹子正望着他,等他批准呢!
李治握拳,抵在下唇,虚咳了一声:“不许乱跑,让武…阿武她们跟着……”
“谢谢九哥~~~”李明达欢呼一声,拉着吴诩冲向回字廊猜谜去了。
李治望着两人的背影,久久回不了神……
同一时间,同安大长公主也望着少年挺拔的背影,若有所思。
贞观十五年注定是一个多事的年份。
元宵节刚过,文成公主一行就在江夏王护送下,从长安出发,远赴高原了。
江夏王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属于唐初比较有名的宗室将领,他这个郡王封号也是当初跟着他堂哥李世民四处砍人,因战功而封的。
李二陛下很大方地准许他家堂弟送女儿出嫁,一直送到河源,见到女婿松赞干布为止。
李世民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李明达作为皇帝陛下最宠爱的公主,自然也是要出席的,好命的小吴同学紧跟公主殿下的步伐,还占了一个视野极好的位置,围观了送别仪式的全城。
凭良心说,文成公主的容貌在唐代诡异的盛装打扮下,还是可以看的……
接下来三个月里宫中接连举办喜事。
首先是城阳公主下嫁杜如晦之子杜荷,由于杜如晦的爵位是其长子袭的,李世民为此专门封了杜荷为襄阳郡公,让城阳公主面上好看些。
此外,李二陛下还在城阳公主出嫁前专门为其占卜,所占的结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
照卦象的意思,公主不能按照常例在黄昏举办婚礼,必须改在白天。
子控皇帝陛下当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即就要改古礼,好在被马周谏止,不然又是一番折腾!
到了高阳公主出嫁的时候就好办多了,有了上一回的经验,众人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提前掐灭,防止皇帝陛下又抽风了。
而房玄龄又是个谨慎的人,绝对不会办任何逾规的事,所以这场婚事办得十分顺当。
三件大喜事之后,烦心事就来了。
先是兼太子詹事于志宁因为多次进谏太子李承乾,劝其勤俭节约不要与异族‘友人’交往过深等等,结果引起了太子震怒。
太子同学恼羞成怒,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于志宁。结果那两刺客到了老于家里,发现他穷得连条毯子都没有,是个大大的清官,最终下不了手,无功而返。
这事哪里瞒得住李世民,初得消息,老李气得差点吐血,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把儿子拎过来斥责一顿!
尼玛,谁家儿子会买凶杀自己老师啊?
以后谁还敢到你家教学生啊?
这事最终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该揍的揍,该灭口的灭口,还破费了一大笔压惊费给于志宁,让他一如既往好好为大唐帝国辅佐太子。
朕谢谢您了!
到了五月,百济那边派人来禀报,他们家国王挂掉了。
李世民又派人去百济册立先王扶余璋的儿子扶余义慈为王。
七月,高丽那边又开始闹腾了,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到了八月,陈大德才从高丽回来,对李世民详谈他在高丽时看到的城邑情况。李世民想起高丽国本是汉代的郡府,现在却敢跟大唐帝国叫阵,心里就开始有了攻取高丽的念头。
不过眼下高丽还可以舒服一段时间,因为薛延陀又反了!
然后又是一阵调兵遣将,李世民命营州都督张俭、兵部尚书李世绩、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凉州都督李袭誉出兵击薛延陀。
等到李世绩在诺真水击败薛延陀,已是贞观十五年末了。
贞观之治在后世很有名,称为盛世,但在吴诩看来,这个时代真不算太平。
经过各种科普,以及最近这段时间跟着李明达在两仪殿前后进进出出,吴诩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贞观朝的情况。
经过多年内战内讧,大唐王朝内部算是比较安定,但边疆却时有战事,大唐周边的国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前面说过的吐蕃算一个,为了娶大唐公主,还出兵骚扰过大唐边关,被揍趴下了,还接着以求和之名来求取公主。北边有强悍的突厥国,自隋代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
此外,突厥与吐蕃之间还有个吐谷浑的国家,生存在三国的夹缝中,偏偏又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三个国家都觊觎的大肥肉。
贞观九年的时候,李靖带兵把吐谷浑揍趴下了,俘虏了其国王,直接把其国改为大唐西平郡,从此大唐与西域畅通无阻。而吐蕃趁火打劫,将吐谷浑南部给吞并了。
而薛延陀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联合部落汗国,贞观初期脱离突厥投奔大唐,李世民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到了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又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企图分弱他的势力。
但夷男也不傻,一直养精蓄锐,时不时骚扰一下边境,这次又是借口东突厥的人侵占了他们的地盘,然后发动兵变。
当时,薛延陀有精悍骑兵二十万之多,实力不可小觑,还好李世绩这个沙场宿将也不是吃素的,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对方揍扁投降了。
前方接连传来捷报,李世民就放心了,把国事丢给太子承乾,自己跑到洛阳开开心心玩了几天,直到过年才回长安。
接着,李世民有下旨,命三品以上官员的成年嫡子都到东宫实习,给他儿子打工去。
贞观十六年的春节一过,早该之国却一直滞留京城的魏王李泰上表,表示经过他小人家数年招纳贤士著书立传,终于写出来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作《括地志》,献给亲爹作为新年礼物。
子控亲爹李世民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给李泰小胖子加零用钱——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这些举动终于惹得朝中保皇(太子)派的不满,褚遂良上疏劝谏,严厉斥责李二陛下这种‘忽视太子’的行为,结果李二陛下倒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只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这些金钱上的特殊待遇也就算了,接下来李世民发布的几项关于提高魏王待遇的决定却严重地刺激了文武百官的神经,便是政治触觉再迟钝的人,也疑惑起来:太子承乾是不是要失宠了?魏王泰是不是要取而代之啊?
尼玛!不带你这样的啊,圣人!
咱们家儿子刚被你扣到东宫,你这又是要闹哪样啊?!
34第五章 夺嫡 02
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生于武德三年,甫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被进封为卫王,并授予上柱国——当时他亲爹还只是秦王而已。说他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点也不夸张。
李世民登基后,诸子受封,李泰被加封为越王,所受的待遇一直在诸皇子之上,累年加封遥授各种州牧、都督、刺史、大将军之类高官四十余项。到了贞观八年,16岁的李泰已经有封地多达二十二个州——而他那个已经之国的三哥吴王李恪,封地只有八个州而已。
贞观八年,李世民又封李泰为魏王,除了让他再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外,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之职。
别的官职也就算了,只雍州牧这个职位就了不得。
雍州牧可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如此拉风的官职,就被他爹这么轻描淡写地封给了他,也难怪他那太子大哥把他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待遇也还算在规矩范围内,朝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是李二陛下还要继续抽风。
其他儿子一到16岁就都被踢到封地去了,唯有李泰,李世民一直舍不得他离开自己身边,不仅每次出宫带着这李泰,还颇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据可靠的小道消息称,李二陛下身边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就是专门用于皇帝跟魏王通信的。每次李泰去洛阳小住,“将军”就要一日来回n次传信。
这俩父子可真够肉麻的!
吴诩默默抖掉一身的鸡皮疙瘩,继续八卦。
据说,李泰建的魏王府“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规模之豪华。李世民还嫌不足,把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也给了李泰,还许他在洛阳自己圈一个坊的地来造别院住。
李二陛下有时出宫,还会跑到李泰在延康坊的宅子里去坐坐。
这种白龙鱼服的行径自然又被朝臣们给喷了。
李二陛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继续提高自家儿子的待遇。
先是,为了照顾他家小四体态丰腴,步行辛苦,特许他每日上朝可乘小轿。
这条明显是某子控搞特殊化——人太子脚都瘸了,还得步行上班呢!
鉴于李世民这货抽风的性格,这条特许也无伤大雅,大臣们也继续忍了,不去自找没趣——前段时间,抽风的某子控因为觉得众人对他家小四儿不够尊重(?),把满朝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叫到太极殿大骂了一顿,连房玄龄都跪了,要不是魏征硬抗下来,众人的脸都丢尽了——其实已经没脸了。
当李二陛下下令要让他家小四儿搬到武德殿居住的时候,大伙儿终于忍无可忍了。
尼玛!武德殿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住的吗?!
当初李元吉是怎么跟李建成勾搭上的,圣人你都忘了吗?!
再说,这武德殿离两仪殿比东宫还近,这是要把太子置于何地啊?!
不能同意!
坚决不同意!!
李二陛下再次被拍,灰头土脸地躲到后宫,求安慰求虎摸去了。
“圣人这是怎么了?”杨淑妃亲自捧茶呈给李世民,宫人们很有眼色地退下了。(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