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 45 部分阅读

第 45 部分阅读

    前所知的信息全部交代了。

    吴诩听说薛仁贵和刘仁轨二人都环岛一周了,还是没发现其余船只,不由心中一动。

    李小九似乎也想到了某种可能,脸色稍稍好看了些。

    没有发现沉船和尸体,那么遣送使团很有可能已经往东去了……

    果然,两天之后,百济郡又派来了一名加急信使,送来了遣送使团的最新消息。

    李三郎等人果然已经顺利到达倭国了。

    不过很不幸的是,倭国的左大臣河内鲸在风暴中意外落海丧生,所有其亲卫为了救他也掉入大海失去了踪迹。

    因此,到达倭国的船队就损失了两只大船,一只就是载有倭国使臣及其亲卫的大船,一只则是装有大量大唐土特产的大船。最后,完好到达倭国九州港的就只有装着大唐遣送使团的四艘大船和载着倭国使臣的那些仆从的一艘小型船。

    中大兄皇太子早在两个月前就收到了河内鲸将要回国的书信,又听说他家左大臣在长安搜罗了一大船的‘特产’回来,原本是欣喜万分的。

    不想他亲自到九州港去迎接回国的船队时,他满腔的欢喜就成了泡影。

    他的左大臣没了,迎来的却是一个长着一双桃花眼的小白脸。

    中大兄皇太子能够在倭国屹立不倒多年,可不是泛泛之辈,他只与这位大唐来的小李相公打了两个回合的太极,就知道这个年青人不简单了。

    中大兄皇太子只能摆出谦和的态度将大唐众人迎回近江王都,原本想着既然河内鲸好不容易搜刮的一大船东西没有了,大唐使团总能带点好东西来吧?

    根据前几次的遣唐使传回来的消息表示,当年大唐跟吐蕃结亲,大唐皇帝可是送了数百车书籍字画、种子工具,甚至工匠艺人到吐蕃去,这大唐第一次派遣送使到倭国,好歹也该送点书籍字画给他们吧?

    也许是中大兄皇太子看小李相公的目光太过炙热了,许侍郎和武侍卫长都忍不住对这倭国太子怒目而视。

    小李相公却浑然不觉,还笑得一脸春风,对中大兄皇太子道:“在下久闻太子之名,今日相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中大兄皇太子哪见过像李三郎这样精致的人物,被他这一笑险些失了魂魄,半晌才讷讷道:“李君如天人一般,孤有幸得见,才是三生有幸呢!”

    说罢,他又垂下眼,不敢再去看李三郎俊美的容颜,叹道:“大唐天使到来,孤只觉喜从天降,只可叹河内君不幸殒命……”

    李三郎闻言,立刻收敛了笑容,陪着中大兄皇太子叹气道:“可不是嘛,我也没想到来一趟倭国是如此凶险,河内先生还真是为国忘私,当初带着这么多少年来我大唐,实在是颇为不易啊……”

    说到这里,李三郎还假惺惺地感慨了一下:“当日狂风暴雨大作,我们的武将军还特地回航去救援河内先生的船只,不想河内先生却不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挽救那一艘满载大唐土仪的大船,结果……唉!”

    此言一出,中大兄皇太子越发郁闷了。

    而许圉师和武敏之二人都是深知当日内情的,前者虽是李三郎的直接属下,却真没见他家上司这么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情景,不由露出一脸古怪神色。而武敏之是面瘫惯了,又深知李三郎的古怪性子,倒是一如继往的冷着脸做高人状。

    李三郎见中大兄皇太子郁闷得几欲吐血,还不能说什么,不由又添了一把火。

    “河内先生为了一船杂物牺牲了性命,在下实在为其不值,其实那些东西在我们大唐不过是小意思……”李三郎笑嘻嘻地道:“说来,这次在下奉大唐皇帝之名护送贵国大臣回国,也是带了些薄礼来,希望太子不要嫌弃!”

    中大兄皇太子听到这句话,眼睛都亮了,连声道:“天朝之物,孤一向视为无价之宝,怎么会有嫌弃之说呢,呵呵……”

    “那就好~~~~~~”李三郎也呵呵一笑,使了个眼色给随侍的卫士,后者立刻呈上一个两尺见方的大锦盒来。

    “这是我朝皇后娘子特地选出来的一枚夜明珠,嘱咐在下献给太子为见面礼……”李三郎说着,就打开了那个锦盒。

    室内的所有烛光在夜明珠的熠熠光芒下立刻黯淡了许多。

    好半晌,众人才在适应了那夜明珠的光芒,看清楚了锦盒里的珠子。

    倭国是一个岛国,理论上该是见过各种珍珠的,所以一开始李三郎说到大唐皇后送给他一颗夜明珠的时候,他脸上很明显地出现一抹失望之色。

    但真正看到盒子里的这可夜明珠的时候,中大兄皇太子的脸上也露出吃惊的神色。

    天朝的东西果然不同凡响!

    尽管这颗大珍珠已经将成他的囊中之物,中大兄皇太子的心里依然十分不是滋味。

    珍珠虽好,却比不上大唐的技艺学术啊……

    李三郎笑眯眯地欣赏了一会儿中大兄皇太子的强颜欢笑,又道:“这只是皇后娘子的一点小小心意,也是为了感谢贵国当初献给大唐的那几块宝石……”

    “对了,太子也许还不知道,那几块宝石已经被我们圣人切成了几十块,给皇后娘子镶嵌凤冠了,皇后娘子十分喜欢呢~~~~~~”

    “因此,皇后娘子在微臣出使之前,特地向圣人上书,将原本送给贵国的那些不值钱的字画、书籍、农具和种子全换成了金银珠宝,希望太子喜欢^__^”

    中大兄皇太子:“……”他很想吐血有木有!

    301第 301 章

    第二十章征伐18

    李小九陛下向来大方,即使有心收拾倭国,在送给他们的礼物方面也没显得太寒酸。

    李三郎只把其中一些‘小玩意儿’向中大兄皇太子展示了一下,就让一班倭人侍从眼睛都看直了。

    连中大兄皇太子看到这些在他们国中随便拿出来一件都可以当国宝的的东西,也有好半晌回不了神,尤其是看到小吴同学特地选出来的那十几面巴掌大花式各异的小水银镜时,他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说话完全没有刚才的流利劲儿了,“这、这、这是镜子?!”

    也难怪他会这么惊讶,就是长安城里,也没多少人家用得起这种水银镜子呢!

    小李相公笑眯眯的点点头,道:“这也是皇后娘子的一点小意思,送给太子赏人的~~~~~”

    我擦!

    大唐的皇后好大手笔啊!

    中大兄皇太子暗暗抹了一把汗,笑道:“几位天使路途劳顿,不如先去东条院歇息……”说罢,他让几个美貌温柔的倭国女子请李三郎等人往大津宫东边去安置。

    李三郎听说倭国新近才迁都到近江,这大津宫还是前朝女皇修的一座行宫,不觉十分感兴趣。

    而许圉师则是对倭国简陋的皇宫设施表示十分不屑,“东边乃春∓mp;*宫所在,这倭人居然以之为驿……”这实在是太不讲究了!

    许侍郎的话引来了小李相公的一阵轻笑,“倭人鄙陋,哪懂得这么许多道理……”

    伍敏之闻言不由点点头,其实贺兰氏也算得上是颇有家学渊源的世家了,他当初在贺兰家也进过几天家学,别的没学到,世家子弟该学习的气派规矩还学到了不少。

    这倭国的行事作风,明显不可能入大唐那些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之眼。

    就是李三郎这样的寒门子弟,也颇瞧不上倭国这做派,别以为他看不出来,中大兄皇太子送这几个美貌的侍女过来,打的什么主意……

    想到这里,小李相公忍不住看了一旁一直放冷气的武小将军一眼,不由暗笑。

    他们几人进了东条院的卧室后,那些送他们过来的美貌侍女就自发自觉地想要上前为他们宽衣服侍……

    许圉师脸色立马就变了,忙挥手示意她们离开。

    谁知,那些女人还装傻卖痴,故作不懂地继续贴上来……

    小李相公不愧是怜香惜玉之人,任由那些满身香粉味的美人脱下他身上的披风,这才示意不需要她们的服务了……

    为首的倭国妹子显然是懂得几句汉话的,十分恭顺的跪在小李相公面前,表示如果天朝使者不留她们侍候,太子殿下就会降罪于她们……

    小李相公听完她的话,只是‘哦’了一声,就没再言语了。

    那些倭女还以为小李相公是默许了她们的请求呢,一个个喜形于色,又想贴上来。

    不料,她们还没沾到小李相公的衣角,一旁坐着的那个英俊少年忽然暴喝一声:“滚!”

    那些倭女都吓得花容失色,正呆愣间,就见那冷面少年忽然握紧了自己的佩剑……

    一干倭国妹子就算再傻也知道那少年是什么意思了,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室内。

    “嗳嗳……你别这样……她们也不过是群弱女子而已……”小李相公不赞同地瞪了武敏之一眼,只换来后者一声冷哼。

    啧!

    真是越来越不可爱了=。=

    小李相公不禁摇摇头。

    他就不明白眼前这少年明明是不喜欢做那些虚与委蛇的事,却偏要跟着他往倭国跑,其实这次他本不想让少年跟来的。解决河内鲸这种杂碎,他一个人就够了=。=

    此外,来倭国之前,他可是听说荣国夫人到处参加京中贵妇们举办的游园会,为的可不就是为眼前这位寻个好娘子么?

    小武将军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又袭着周国公的爵位,还颇受圣人和皇后的宠幸,简直是举世难寻的金龟婿啊!

    也不知有多少世家勋贵赶着上前来结亲呢……

    说不定眼前这位就是因着这个原因,就一直不肯在长安久待,一有机会就往外跑,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这个年轻人是上进心强,想要在要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呢!

    小李相公眼珠儿一转,正想开口揶揄武大郎两句,一旁的许圉师却忧心忡忡道:“相公,这倭国对我等监视甚严,圣人嘱托之事,恐怕……”

    李三郎闻言,不由一挑眉,道:“你放心,此事我只有主意……”

    “你立刻修书一封给薛大都督,把我等顺利到达倭国的事禀报圣人和娘子……”

    许圉师忙应了,然后告退出去了。

    小武将军却安坐如山,一点告退的意思都没有。

    小李相公见状,不由疑惑的看了少年一眼。

    其实,经过这么些天的海上航行,李三郎的身体非常不舒服,刚才又跟中大兄皇太子一阵交锋,青年的肉%¥体和精神都十分疲乏,只想好好洗个澡,睡个觉……

    可这小子为啥还不快点识相地滚回自己的房间去呢?!

    小李相公腹谤了半天,武敏之还是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只等开口道:“大郎,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李三郎觉得,如果他没看错的话,他这话一出,少年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犹豫的神色。

    呃……

    看来这少年果然是遇到难题了。

    某人的八卦之心立起,什么疲劳困乏都飞到了九重天外,一双桃花眼立刻精光四射起来……

    “大郎,你有什么难处只管对我说说,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武大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娘子她们暂时不关注我的婚事?”

    长安的分割线===========

    得到武敏之等人安然无恙到达倭国的消息,吴诩可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阿娘,我就说大郎是吉人自有天相吧?”吴诩在百福殿摆了一大桌子点心瓜果,投喂了两个小屁孩之后,又让宫人把小三郎抱上来给杨氏看。

    说来,她跟李小九从洛阳回来后,杨氏就一直没时间进宫看小三郎,好容易等她相中了一个小娘子进宫来准备跟吴诩报喜的时候,却听到了武敏之一行出海遇险的‘噩耗’……

    小三郎都快能在榻上爬行了,这才见到了外婆。

    小三郎李显个头不大,却十分活泼好动,不像他二哥当年那样吃了吃就知道睡。

    这货就是个活猴子啊,只要醒着,就要折腾点事出来。

    偏杨氏十分喜欢这小外孙。

    大概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杨氏这次进宫,简直像是年轻了十几岁一样,一身装束只能用花枝乱颤来形容……

    听吴诩说到武大郎,杨氏立刻眉开眼笑道:“托娘子洪福,大郎无恙了,这次又能为圣人立大功,回来正好可以求娘子您赐婚了!”

    吴诩闻言不由惊讶道:“阿娘这是相中了哪家小娘子啊?”她这么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想着,吴诩忍不住看了一眼随侍在一旁的小顺子,后者忙弓着腰往后缩。

    “什么?阿兄要成亲了?”太子殿下也十分惊讶地出声,引得他家二弟的脸色也阴沉起来……

    只有小三郎还懵懂无知的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在榻上乱爬……

    杨氏大概是乐疯了,完全没看出吴诩母子几个的异色,还不住地夸赞她相中的那个小娘子:“大郎年纪也不小了,早该寻个娘子执掌中馈了……我在长安看了这么多小娘子,竟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小娘子的!说来也是咱家大郎高攀了,人家小娘子不但出身好,还是个绝色,又知书达理。我听说她阿爹是崇文馆大学士,娘子您新近命礼部发行的新文集就有那小娘子的阿爹编撰的……”说到这里,杨氏有不免懊恼起来:“大郎也真是的,好好的郎官不做,跑去混什么军功……不然这回就可以去提亲了!”杨氏一副去晚了,孙媳妇就会被别人抢走了的神情,看得吴诩嘴角直抽抽。

    想不到武妈妈这么快就给武大郎定好亲事了!

    不过,她怎么听着这小妹子的资料这么耳熟呢?

    出身不错,却不是世家女……

    老爹颇有文采,还是编撰《瑶山玉彩》的主编之一……

    不会是许敬宗那货的女儿吧囧?!

    “阿娘说的到底是哪家的小娘子啊?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呢……”吴诩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直接询问杨氏道。

    杨氏一脸得意,笑道:“说来也是天降奇缘,那小娘子还跟阿娘我是同宗呢!”

    吴诩一听这话,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不是许老头家的闺女就好!

    不过,跟武妈妈同宗,那不就是姓杨?

    咦?

    吴诩这里还没想出来是那个杨姓官员的闺女呢,那边太子殿下已经反应过来了。

    “外婆说的莫不是新任太子宾客,杨思俭之女?”

    “对对对……”杨氏闻言,连连点头,“别看人家小娘子今年才十一岁,那摸样,那才情……矮油~~~~~娘子你看了准喜欢!”

    神马?!

    那小妹子才十一岁?!

    这么小就被杨氏相中给武敏之了,会不会太那啥了?

    吴诩直接囧了。

    更让她大囧的是,她家大郎忽然怒气冲冲地吼道:“阿爹说了,杨氏女是要留个儿做太子妃的,外婆你给阿兄换个娘子吧!”

    杨氏:“……”

    吴诩:“……”尼玛这事她怎么不知道啊?!

    302第 302 章

    第二十章征伐19

    介于在场的几个娃都是未成年,吴诩和杨氏就没有再讨论武大郎的婚事了。

    而太子殿下石破惊天的那句‘要留杨氏女为太子妃’的话,两人很默契地当做没听见。

    随着太子殿下的年纪渐长,他爹李小九陛下又有抽风的迹象了,偶尔听说哪位重臣家有个年纪相当的女儿,就会说出类似的‘留着选太子妃’这样的暗示类的话语。

    杨思俭也算是东宫嫡系了,见李小九陛下的机会也多,他家又有个待字闺中的漂亮女儿,难免被李小九陛下惦记。

    不过,以吴诩之见,李小九也不过是跟这些重臣开开玩笑的。

    大郎今年也不过才九岁而已,就算要议亲也要等他十二岁之后,谁知道到时候还有没有更好的人家呢?

    只是今天李弘小朋友忽然这么一吼,虽说这百福殿的人都是吴诩的心腹,不至于传出什么风声去,可杨氏心里难免尴尬,日后武敏之从倭国回来,也不好再提杨家小娘子的事了……

    吴诩觉得她有必要跟她家大郎好好谈一谈了。

    这段时间她跟李小九一直忙着对外扩张,似乎有些疏于与几个娃的交流了……

    等杨氏告辞出宫后,吴诩特地把大郎和二郎都留了下来吃晚饭。

    两人虽然相差了一岁多,可看起二郎个头明显比大郎还高些,也更沉默老成些,反而像是哥哥一样。

    对于这个二儿子,吴诩可以说关注度不是太高,这货从小就安静,婴儿时代除了吃就是睡,就算是偶尔嚎两句也都是为了解决生理问题,后来进了弘文馆上学,也不像他哥那样总是惊才艳艳让那些个老师傅夸个不停,而是不温不火地完成学业,让人挑不出错,又找不出亮点来。

    说起来,这娃平素除了在读书习字方面肯多花点时间外,其余事情只要能用最快捷的办法完成,就不肯多花一分钟,多出来的时间除了睡觉还是睡觉。

    这样没有存在感的儿子,吴诩是经常性地将之忽略,关注度还不如对自家侄子高,现在一看,儿子都长这么大个了,吴诩也难免有一丝丝愧疚。

    她倒是想关心二郎几句,可这娃虽然没啥存在感,可他的日常生活细节都有专门的宫人向吴诩汇报,要说这儿子的喜好也就一个——睡觉。

    她总不能问他:儿子,你要不要在阿娘怀里睡一会儿?

    还是算了吧囧!

    吴诩的沉默,让两个小屁孩都有些不安。

    “阿娘,您有什么话要对儿说吗?”李弘小朋友到了这会儿脸还有些红,大概是以为他阿娘要为了刚才的事批评他呢。

    “呃?”吴诩猛地回神,看大郎小脸红红的,正襟危坐的样子好像当年的李小九一样,不由一笑。

    “阿娘这不是近来忙于政务,好久没跟你们哥儿俩一起吃饭了嘛~~~~~”吴诩忍不住伸手在李弘小朋友脸上捏了一把,笑眯眯道:“弘儿难道不想跟阿娘一起吃饭吗?”

    “怎、怎么会?”李弘小朋友的脸越发红了,不着痕迹地四下看了一下。

    小顺子等人早就低着头作沉思状,他家二弟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像是随时都会睡着的样子……

    还好、还好……

    没人看到他堂堂的太子殿下被捏脸的样子。

    咳!

    “弘儿最近在忙什么?”吴诩看她家李弘小朋友一副希望随时保持威仪的模样,也不再逗他了,开始关心他的近况。

    提到正事,太子殿下不由精神一振。

    “几位阿兄已经到年纪之官了,阿爹近来让儿考察哪些州府可派皇子出镇的……”

    咦?

    原来李小九的那些儿子都这么大了啊!

    吴诩后知后觉发现不但她自己的这几个娃已经长大了,其他几个庶子都到了之官成亲的年纪了。

    说起这话题,吴诩猛然想起宫中还有两个小公主在当年萧贵妃名下呢,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呢!

    没了阿娘的孩子不管地位多么高贵,日子都不会太好过,更何况她们的生母还是犯下毒害嫔妃、皇子这样大罪的不赦之人,如果不是李小九陛下本身子女稀少,有一个算一个,这两个小公主说不定早就‘暴毙’了!

    吴诩想到这里,不由滴下一滴冷汗,看她他这个皇后还真没半点母仪天下的气质= =

    根本没有主动去管理后宫的自觉嘛!

    这时,李弘小朋友也讲完了他对几个兄长的之官州府的意见,然后就小脸一皱,提起另一件事来,“除了阿兄他们的事,儿还发现宫中两位阿姐被……”他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他下手的二郎李贤忽然拉了他一把。

    趁着李弘小朋友不解地看向自家弟弟的时候,李贤小朋友已经开口了:“两位阿姐生活困顿,阿娘何不将她们交给贤妃抚养。”

    二郎同学的话实在是言简意赅啊,一句话就把事情的缘由和解决方法都交待完了。

    不说吴诩暗暗惊讶,连太子殿下也吃惊地看着他,半晌才道:“二郎……你怎么知道这事?难道你去过……”说到这里,李弘又觉得哪里不对,是了,他这个弟弟是从来不去月华门范围之内的地方的,他到底是怎么知道两位公主的生活艰辛的?

    还有,为什么二弟会认为可以把两位公主交给徐贤妃抚养呢?

    养育皇子皇女不应该是皇宫的职责吗?

    可是,不管吴诩和李弘母子二人在心里怎么暗暗嘀咕,二郎同学又恢复为一副马上要入睡的样子,让两人哭笑不得。

    不说潞王殿下的话让皇后娘子和太子殿下意识到宫中还有很多事需要仔细考虑,却说李小九陛下在得到小李相公从倭国传来的‘保平安’则子之后,时隔不过五日又收到了一封密折。

    说是密折却与以往的密折不同,这是一封全部用他们君臣才能看懂的密语些的则子。

    为此,李小九陛下特地召集了事堂的全体相公召开会议,议题便是如何越海突破倭国的四道方向,快速拿下岛国全境。

    李绩老爷子今年都是古稀年纪了,却还是雄心不减,有刚刚尝了平定高句丽的甜头,听说李小九陛下有意渡海铲平倭国,老爷子当即请命挂帅。

    李小九陛下哪里敢答应,好言安抚了李绩老爷子,只把翻译过来的李三郎的则子拿了出来。

    “倭国太子在倭国沿海建了数座水寨,又在九州新建堡垒,迁都近江后又建了两座要塞……”李三郎的情报相当详细,甚至连大津宫的内部构造都描述得一清二楚,也不知这货是怎么混到倭国太子的后宫去的。

    众人都听得十分诧异,即使有几个看不上李三郎的相公,也不由佩服他的能力。

    最后,李三郎还在则子最后提到那中大兄皇太子经常接见一些留学过隋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还模仿大唐的律令发布了《近江令》,并下令调查全国户口,建立户籍档案……

    看到这里,众人的脸色又是一轮变化,被人仰慕是一回事,可被人偷学了许多人多年来的心血去,这心情实在是不是不是一个郁闷了得!

    魏叔玉是个直性子,一听说倭人照搬照套大唐的制度律法,当即怒形于色,对李小九陛下道:“倭人可恨,先是助纣为虐,还想以弹丸之地对抗我天朝,如今竟企图效仿我朝之制度,偷学经典……”

    在《长安日报》《洛阳晚报》等一系列大小报刊的宣传洗脑下,大唐上下的知识分子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和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再也不会犯前朝李二陛下那种好东西免费送人不求回报的错误了。

    再说,如今大唐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和法令法规,那个不是耗费了朝中各类人才大量心血的,被倭国这种狼崽子一样的岛国学去,还不是后患无穷吗?

    “臣请圣人速发檄文,责令倭国为当初半岛之战割地赔款!”好吧,魏相公也被皇后娘子带坏了,动不动就让人割地赔款=。=

    李小九陛下不由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道:“魏卿稍安勿躁,今日朕请诸卿来,并不是急着要追倭国动手……”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

    既然李小九陛下现在不打算对倭国动手,那今天的议题岂不是有些文不对题了?

    “众卿且想想,这倭国太子费尽举国之力进犯百济,结果惨败而归,其国中的贵族士人会怎么想?这是其一……”李小九陛下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一看座下的大小相公们果然都露出深思的神色,他接着又道:“倭国太子为防我朝问罪,特地迁都建寨,大兴土木,加重百姓徭役,卿等觉得其百姓会如何想?”

    “朕在东宫时,先帝曾多次教导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倭国上下怨气颇深,只要有人稍加引导……”后面的话就不用讲了吧,反正在场的都是熟读经史、精通各种计谋的老中小狐狸了,大家都懂的!

    三十六计中还有什么计策比离间计更有效果有更省力乐得呢?

    至于去实行这计策的人选,众人几乎一直认为再没人比小李相公更合适了=。=

    就算离间不成,人还可以用一招‘美人计’保住性命,不是吗?

    倭国太子,乃自求多福吧!

    303第 303 章(修改乱码)

    第二十章征伐 2o

    中大兄皇太子现在确实很郁闷。

    正如李小九陛下所说,倭国在前一年发动了与大唐对朝鲜半岛的争夺战,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国内各级贵族怨言四起,连原本支持中大兄皇太子登基的中臣家和阿倍家也开始踟蹰起来。

    中大兄皇太子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也劝他兄长暂时对国中的贵族退让一些,先抓紧政权再说。

    于是,中大兄皇太子听从了他的意见,趁机发布了《近江令》和《年籍》,将整个倭国的民众分为了数个等级,特别给了皇族和贵族阶级不少特权以示安抚。

    但是,紧接着的丈量全国土地和统计人口工作就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因为,如今的倭国还处在半奴隶社会时期,这统计国家土地和人口的工作,毫无疑问会触犯那些兼并土地人口的贵族们的利益。

    许多老臣都对贵族不能直接占有土地这一点表示很不满,不少地方势力甚至已经有些蠢蠢欲动,私底下高了不少小动作。

    这次大唐使团的到来,倒是为中大兄皇太子带来一点好处。

    那些不满中大兄皇太子当政的势力和害怕大唐对倭国报复的势力都消停了不少。

    小李相公一行在东条院住下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倭国不同势力的拜帖。

    李义府可是正宗科举出身的,别说是经史律法样样精通,就是诗词歌赋也是崇文馆诸人里最拔尖的一个,所以,对这些用汉字写出来的不伦不类的拜帖,小李相公可是根本不屑一顾,只让副手许侍郎把那些人根据不同势力分成几堆。

    “这个、这个,还有那个,许郎君去见一下就行了……”李三郎随手点了几叠拜帖,都推给许圉师,然后懒懒地打了个哈欠,道:“我先去睡会儿……”

    说罢,青年就顾自侧躺在一旁的榻上酣然入睡。

    许圉师:“……”

    许侍郎认命地搂起那堆则子,刚出门就遇见行色匆匆回来的小武将军。

    “武郎君,你这是从哪里回来?”许圉师诧异地疑问道,话说他怎么觉得小武郎君像是整夜没睡的样子?

    再联想到今天小李相公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许侍郎忽然觉得他似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咳!”许圉师咳了一声,低下头不敢对上小武将军的眼睛,悄声道:“李相公正在歇息,武郎君若是有什么事,还是待会儿再来吧……”

    崇文馆一直有个传说,说是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要去吵醒睡着的小李相公,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武敏之似乎也知道有这么个传说,听了许侍郎的话,微微犹豫了一下,便决定先不进房间去了。

    于是,武敏之和许圉师一前一后离开了小李相公的房间范围。

    “武郎君是有什么要事吗?”许圉师看武敏之一脸阴沉,不由问道。

    武敏之左右看了一下,低声道:“此地不宜久留……”

    “怎么?”许圉师闻言吃了一惊,也回头四下看了一下,结果只看到了一庭院的花木。

    “莫不是有人要对我等不利?”

    武敏之点点头,又看到许圉师手上的一摞红红绿绿的拜帖,不由神色一肃。

    “这是?”

    “这个?啊,这是倭国的一些皇室贵族给李相公的拜帖……”许圉师话还没说完,武敏之就已经阴沉着脸把他手中的拜帖夺了过来。

    “武郎君,你……”

    武敏之捏着其中一张芳香四溢的粉色花笺,道:“侍郎,此人的请见可否推了?”

    许圉师愣了一下,一看那帖子上写的却是中大兄皇太子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的名讳,他不由犹豫了一下。

    “这个……”

    理论上来说这个人是一定要见的。

    大海人皇子是中大兄皇太子唯一的亲弟弟,别看他如今的年纪才不过二十几岁,却已经跟着他哥经历了诛灭权臣苏我氏,平定石川麻吕叛乱等事件,尤其是之后中大兄皇太子在大化改革过程中与孝德天皇政见不和,大海人皇子果断站在了他兄长这一边,因此一直得到了他兄长的重用。

    有了大海人皇子的支持,中大兄皇太子才得以罢黜了孝德天皇,另立其母齐明为女皇,继续进行改革。

    所以,这个大海人皇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据说,中大兄皇太子的正妻到现在还没能生下皇子,而他目前所有的儿子都是苏我氏的妃嫔所生,理论上来说这些与苏我氏有血缘关系的皇子几乎不可能被选为继承人,按照倭国的传统,兄终弟及是常有的事,所以这个大海人皇子很可能就是中大兄皇太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还有一些小道消息表示,这个大海人皇子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还擅长天文学、精通占星术,最为仰慕中原文化,一直希望能亲自到大唐去学习。这次派去大唐的遣唐使团里的各类少年,有一大半就是这个大海人皇子亲自挑选的。

    听说大唐派来了遣送使,大海人皇子非常激动,在第一时间就向小李相公投送了拜帖……

    鉴于大海人皇子的特殊身份,小李相公心里已经暗暗有了打算,在其前几次求见都被推的情况下,这一次是一定要见一见的……

    所以,许圉师对小武将军的要求不免有些为难。

    “这人……难道会对李相公不利?”他只能往这方面想了。

    武敏之沉吟了一下,道:“此人不是他能够对付得了的!”这个‘他’不必说就是小李相公了。

    先前那些对中大兄皇太子有不满情绪的贵族都是很好对付的,这个大海人皇子就不同了,别看他年纪轻轻好像还挺浪漫的,这货可是跟着中大兄皇太子一路腥风血雨杀出来的小狐狸,想策反他可不容易,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呢!

    武敏之的担忧显然是十分有道理的。

    许圉师的脸色微微一变,他也是知道这次来倭国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可这倭国应该不敢真对他们使团成员下手吧?

    大唐郑找不到借口打上岛来呢,他们应该不会自己把把柄送上门来的,不是吗?

    然而,许侍郎没想到的是,倭人中还真的有人是胆大包天,或者说是色胆包天!

    就在大唐遣送团在倭国待了近一个月,打算启程回国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微服上街采买倭国土特产的小李相公,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给抢了!

    这还了得!

    在中国,不论是哪个朝代,当街强抢良民,那都是大罪。

    可在倭国这个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的国家,有点时候某些王公贵族抢个把良家少女(男),那就跟当街抓条流浪狗回家一样,完全不违法有木有!

    等小李相公的侍从哭着回东条院找救兵的时候,武大郎的脸完全黑了,抬手就拍碎了一张小几。

    而许侍郎完全傻了。

    小李相公被人抢了?!

    这下可完蛋了!

    好吧,他指的是那个抢人的人……

    果然,等小武将军把人好好地救回来时,许侍郎就听说,那个抢人的纨绔子弟被小武将军当场剁了犯罪工具,要不是大海人皇子及时赶来吼了一句‘刀下留人’,那小子差点被愤怒的某人削成了人棍!

    这事早惊动了中大兄皇太子等倭国高层。

    结果一查那个冒犯大唐天使的纨绔子弟的身份,中大兄皇太子差点没晕过去。

    原来那个被太监的小子不是别人,却是最受中大兄皇太子器重的内大臣中臣镰足的儿子。

    中臣镰足是除了大海人皇子之外,中大兄皇太子最倚重的人,也是中大兄皇太子的良师益友,几乎是他在坐朝行政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位与当年的权臣苏我入鹿一起学习儒学,被视为南渊请安的得意门生,最后帮助中大兄皇太子诛灭苏我入鹿专权的传奇人物,却是膝下艰难,直到近知天命之年才得了一个儿子。

    谁知,今天却…………

    这是天要灭他中臣氏吗?!

    中臣镰足痛苦万分,更令他痛苦的是,他还得卑躬屈膝代替重伤的儿子向唐朝使臣请罪。

    尽管中大兄皇太子一再请求他忍耐,中臣镰足在见到那个长着一双桃花眼的唐朝使臣时,差点脑溢血!

    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好容易送走了小李相公一行唐朝来的使臣,中大兄皇太子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倭国都城附近发现了大量蝗虫,已经有成灾的趋势……

    而雪上加霜的是,九州太宰府的民众因为忍受不了沉重的徭役,起义了。

    这还不算,在远离近江王都的一些地方贵族(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