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 53 部分阅读

第 53 部分阅读

    上红晕未褪,见众人疑惑地看着自己,于是面无表情道:“我的面相我自己知道,不用劳烦妖……道长看了!”

    反正只要阿兄能平安无事,他当然是不会去争太子之位的,日后自然也不会成为大唐之主,这面相看不看都无所谓!

    可是,李贤同学的说辞显然不能让众人信服。

    第一个发难的竟是刚才频频被他刁难的明崇俨。

    “原来沛王也懂得相面之术,贫道佩服!”年轻的道长眯着眼打量着李贤同学的五官,心里已经有了定数。

    沛王殿下的面相自然也是贵不可言的,但他神色里中带了几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戾气,若不是因为他最钦慕之人的祥和之气压制,日后定会遭遇金戈之祸,死在最亲的人手里!

    这样的面相在皇室是很难得见到的,如果他没看错的话,沛王殿下的生死荣辱变幻都在太子身上……

    “二郎,别闹了……”已经在吴诩身旁坐定的太子殿下有些无奈地说了李贤一句,然后客客气气地对明崇俨道:“真人不妨说说孤家二弟的面相吧……”

    “既然太子想听,贫道便大胆说了……”明崇俨眼珠子一转,故作高深地道:“沛王的面相极贵,连贫道也无法判断其到底将止于哪一步,但是……”

    “沛王的一世荣辱生死全系在太子您一人身上……”

    说完这句话,明崇俨又闭嘴不说了,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模样。

    他的这句话在场几人听来估计多是认为,日后李弘登基,李贤的生死荣辱都由当时的唐皇李弘左右,谁也不会想到其潜在的意思是什么!

    但是,李贤这个已经活过一世的人,显然是明白明崇俨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不就是表示,兄长生他就生,兄长死……他就必死么?!

    李贤忍不住抿紧了嘴,脸色十分难看。

    上座的李小九陛下看自家儿郎这副神色,不由若有所思起来。

    连吴诩都以为明崇俨的话严重刺激了自家儿郎的自尊心。

    要知道,几个孩子打小就在她的百福殿长大,尤其是大郎和二郎两个,很长一段时间都像是形影不离的双胞胎一样,两人之间的感情亲密无间,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以后的一生都必须绝对服从你的兄弟,必须俯首称臣,必须毕恭毕敬……

    这滋味一定相当不好受!

    吴诩当然是疼儿子的,无论大郎还是二郎,都是她辛辛苦苦养下来的,不管是哪一个受委屈,她都不会好受,有什么好东西总是给他们一式一样两份……

    可是,日后大唐的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如果没有意外,这个主人就会在大郎和二郎之间产生……

    这样,势必有一个孩子要受委屈的……

    吴诩这会儿终于体会到了当年李二陛下为什么会那么过分宠爱四胖李泰的心情了:既然给不了你江山,那就把除了江山之外最好的东西都给你吧!

    其实,吴诩也该庆幸,他们家二郎可不像四胖李泰那样不知好歹,即使是上一世的李贤,也是一直是全心全意帮助李弘的,从没起过半分觊觎之心。

    而阿武本尊的是个儿子里,李贤的性格无疑是最像他母亲的,两个同样刚强的人硬碰硬,也难怪最后会出现那样惨淡的杯具!

    重活一世的李贤同学,显然已经能够自如使用从他母亲身上继承来的‘忍耐’这一美好品质。

    况且,那妖道虽然可恶,却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要弄死他,也不急于一时!

    想到这里,沛王殿下又恢复了面瘫神色,冷淡道:“孤身为臣弟,日后自当听凭兄长吩咐……算你说得不错!”

    说完这话,李贤同学总觉得自己还是输了一筹,正想再刺明崇俨一句。

    恰在此时,拉着小宫人去找点心的小三郎回来了。

    他像一只充满气的皮球一样,一下子跨过高高的门槛,然后蹦蹦跳跳往吴诩方向扑……

    “阿娘、阿娘~~~~点心来了~~~~~”小三郎一跳上榻,就往吴诩怀里拱。

    李小九陛下在旁看得胆战心惊,生怕这娃一头撞到吴诩的肚子上!

    好在吴诩早就业务熟悉了,一看到小三郎扑过来,就伸手抱住他的腋下,将他固定在原地。

    “三郎,你仔细些……”坐在另一侧的太子殿下也是惊得一身冷汗,见自家阿娘毫不费力就制住了皮球一样的幼弟,不由松了一口气。

    同样松了一口气,还有下座的小明道长。

    他怎么也没想到圣母吴诩身边居然还有这么个小魔星在!

    这周王殿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谁知竟是个小吃货啊!

    还这么活泼,这要是不小心伤到了圣母肚子里的帝星可怎么办?

    趁着小三郎好奇地打量着殿中多出来的陌生人道士的时候,小明同学忙上下细看了一遍周王殿下的面相。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眼前这个孩子不但有九五至尊之相,其眉宇间的真龙之气竟然比他两位兄长都要强!

    这是怎么回事?!

    先前他给天后望气的时候,分明感到了天后身上的真龙之气十分强烈,由此推断其腹中之子必是未来圣主。

    之后,他又分别看了太子和沛王的面相,更笃定了吴诩肚子里那个就是大唐未来的帝君。

    因为,太子如今虽无夭寿之忧,但其身上的龙气不显,日后能否登基且不好说,即使能够荣登大宝,却因为无子嗣缘分,终是要将皇位传给自家兄弟的。

    而沛王的面相虽贵,眉宇间的戾气难消,祸福相伏,若是强求帝位,难免有殒身之祸!

    所以,沛王虽有帝王之缘,却无帝王之分。

    以明崇俨的观察,只要有李弘在一日,李贤就不会更进一步!

    所以,综合他的卜算结果,大唐未来的圣主还是天后的小儿子……

    谁知,周王的出现让明崇俨完全乱了阵脚。

    这孩子身上的天子气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天后身上的那股强烈的真龙之气又是怎么回事呢?

    小明道长整个人都斯巴达了,多年的算无遗策让他的自信心已经膨胀到了无穷大,可眼前的事实却如一根尖锐的钢针一样,一下子扎破了他的信心……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在同一时间出现两个疑似未来帝君,而且年龄相差不大这种事,明崇俨根本是闻所未闻!

    如今大唐天下太平,四海臣服,国力强悍无人敢撄其锋芒,并且可以预见今后的百年之内,大唐的国力还将继续蒸蒸日上,对外征伐之事虽不可免,却绝无萧墙之祸!

    所以说,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小明道长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看来,他还是太年轻了,学艺未精啊……

    正当小明道长满腹惆怅,纠结万分的时候,一直在旁默不作声的武敏之忽然开口了。

    “真人觉得周王如何?”

    作为一个六识敏锐的武者,他大概是第一时间发现明崇俨看到小三郎时那异样神色的吧。

    吴诩和李小九一直只把小三郎当做一个普通小男孩在养,完全没意识到这娃也是有皇位继承权的,正如当年的李二陛下和一干文武都忽略了李小九的继承权,只把目光放在承乾和李泰身上。

    听武敏之忽然的一问,两人这才发现了玄机,不约而同看向懵懵懂懂的小三郎。

    难道,三郎他……

    330第 330 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o6

    其实,明崇俨之前的话真的很有迷惑性,像是说太子已经逢凶化吉了,后又说二郎的命运将服从于大郎……

    怎么听都好像是李弘可以避过早逝一劫,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什么的。

    可现在想想,这牛鼻子小道士也没肯定地说大郎一定能活过吴诩和李小九夫妇啊!

    吴诩不由黑了脸,说话说一半留一半什么的,这明崇俨已经有些神棍的潜质了!

    “真人觉得我这三郎如何?”吴诩倒要看看这明崇俨会怎么给三郎判词的。

    “周王殿下福泽绵厚,其天性宽厚,应有善报,只是要注意姻缘大事,所谓妻贤夫少祸……”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小三郎的福气是有的,可是他未来的娘子恐怕会对他的命运有碍,必须要谨慎选择。

    吴诩看看还只有三头身大小的小三郎,实在想象不出他将来娶妻时会是什么样子,就算是大郎,也还小呢……

    众人的想法大概与吴诩差不多,一时大殿之中有些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首先关注道小三郎问题的武敏之表哥,听明崇俨几句话里没有关于会危害到太子殿下的内容,就继续做冰山状,居然也没兴趣问问自己的面相如何。

    至于李贤同学,他在听说兄长不会早逝之后,就已经完全放心了,更管不了小三郎日后会不会被自家娘子辖制之类的小事,这娶娘子的事不是还有他阿爹阿娘把关的么╮(╯_╰)╭

    李小九陛下作为比较子控的爹,听小明道长说他家三郎是个耳根子软、怕老婆的,也没多在意,只要娘子上得了台面,多听听娘子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u╰)╭

    你看,他家阿武多能干啊,常常能想出常人之不能想之事出来,这样的娘子,难道不该多听听她的话吗?

    众人心思各异,只有当事人小三郎还是懵懵懂懂的,看阿韦等人已经把茶点都摆好了,就开开心心地招呼众人吃点心,还捧着个大盘子四下推荐他喜欢的酥点。

    小明道长原本还想继续作高人状的,结果看到肉呼呼的周王殿下捧着一大盘酥点,蹦蹦跳跳转到他跟前,他就ho1d不住了……

    好、好可爱!

    小三郎这一打岔,众人也不再做严肃状了,说说笑笑用了茶点,就各自告辞了——因为,天后娘子的例行休息时间到了。

    帝后二人召见明真人,并对其大加赞赏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泰山脚下的各个州县,朝野上下的人都好奇这个明真人是个什么来历,有消息略灵通点的都打听到黄安县令哪里去了。

    更多的人在当地知道一点明真人的名气,听说连天皇天后都特地召见了他,更是对其崇拜不已,一打听道明真人的住处之后,就争相恐后跑去拜访他,希望他能给自己看看相,算个卦什么的……

    “混账!贫道又不是那些江湖术士,算卦?测字?什么乱七八糟的!”在外人看来本应该是名声鹊起,风光无限的小明道长,这会儿才知道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

    不过短短两日功夫,他住的小院的门槛都被人踩矮了好几寸,连墙头都快被人爬塌,还有数不清的权贵发来请帖,拒绝哪家都不行……

    这日子没发过了!

    “大郎,要不咱们还是回豫州吧……”小明家的书童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再这样下去,在豫州的郎君也会知道他家大郎被二圣召见,还受到嘉奖的事,到时候大郎扮道士的事可就瞒不住了!

    可是,小明同学好不容易才逃家,怎么肯就这么回去呢?!

    再说,他名扬天下的光明大道已经在眼前了,叫他怎么能就这样放弃了呢?

    “回去不就是不打自招了么?”小明同学也是早有了主意,对他家一脸愁容的小书童道:“二圣不日就要返回长安,到时候我跟着圣驾一起北上……”

    “等我入了朝堂,穿上大红袍,到时候阿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啦~~~~~”

    大唐开国以来,以方外之人入仕的多得是,只要他成了朝廷命官,相信父亲也就不会计较他现在假扮道士忽悠人的事了……

    小明家的书童还是愁眉不展,“可是……大郎你明明答应过娘子,不在提做道士的事,还说来泰山事来游学的……”

    “我当初要不这么说,阿娘怎么肯放我出来?”小明同学十分鄙视地看了自家小书童一眼,然后道:“你难道没听阿娘身边的婢子提起吗?那个周氏有意与我们明氏联姻……”

    小明家的书童一听这话,嘴巴都张大了。

    那个周氏可是豫州当地的豪门大姓,多少人家上赶着去攀亲都攀不上呢,他家大郎居然这么一副嫌弃的样子,这是要闹哪样啊?

    “你这是什么蠢样子?你以为我们明氏什么样的人家?”小明同学一看自家书童那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这么聪明过人的俊才,居然会留着这么蠢的一个书童,要不是看着小子还有几分姿色,他早就……哼!

    一听自家大郎提到‘明氏’二字,小书童立刻反应过来了。

    他们明氏可是平原大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初东晋的王谢两家都对明氏的祖上十分敬重,并且因为忌惮明氏的势力,不敢让明氏的人身居高位。

    这样看来,倒是周氏配不上他们家大郎了。

    “是了,我们大郎可是要当相公的人,日后定是能尚主的,那些小门小户之女,如何配得起呢……”小书童一脸自豪的蠢样,看得小明同学又是一阵眼抖。

    不说小明同学再一次感叹自家小书童只有一张脸可取而已,却说李小九陛下携百官在泰山住了一个多月,等到吴诩的身体状况适宜之后,就起驾回长安了。

    长安大明宫既成,帝后二人就直接搬进了新宫。

    这一年新年大宴,百官就在崭新的大明宫含元殿领的宴。

    当初李小九陛下表示要修建新宫居住,文武百官里起码有七成以上表示赞同,今日在这含元殿一聚,剩下的三成|人也纷纷表示,这新修宫室的主意不错啊不错。

    如往年一样,新春大宴是由天皇大帝主持,长安辖下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可以上殿领宴,接收新年福利等,政绩突出的,还可以当场受到天皇的额外嘉奖。

    今年,在新起宫殿里,文武百官的心情似乎格外亢奋,大明宫多么的巍峨华丽明亮啊!过完年就可以在这样豪华的办公室上班了,大家的心情又多么雀跃是可想而知的!

    更让众人兴奋的还有观看新年来朝拜天皇的那些藩属邻国使者的表情……

    非常的丰富多彩,有木有?!

    大唐只去岁灭了倭岛最后一点残余反抗势力,东边诸小国都吓得屁滚尿流,主动上表臣服。

    如今东北部的渤海、室韦等地,都主动要求大唐遣派官吏去帮助他们治理地方,如虾夷这样的小国,直接表示愿意成为大唐麾下一郡。

    大唐东部形势一片大好,李小九陛下也没忽略西部和北部这两个最容易发生变乱的地方。

    从贞观十四年唐军灭高昌国开始,大唐就没放松过对西域的控制,而到了李小九陛下登基后,更是提拔了不少文武双全的大将参加拓宽大唐西域的战事,成功地灭掉了西突厥,统一了整个西北,国土绵延至波斯国边境。

    如今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部族已经被吴诩有计划的迁移到南部圈养汉化,同时西部和北部的大片土地上投放大量汉人百姓开荒建镇,相信不用五年时间,西部和北部地区都将成为大唐不可分割的部分,如阿史那贺鲁降而复叛的事情是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眼下唯有西南一块情况比较复杂,吴诩对于四川(部分)、青海等地居然是不属于大唐管辖这一点一直耿耿于怀。

    李小九陛下倒是没有吴诩那样的‘整个中国国土完整’的情节,他更在意的还是西边的吐蕃。

    别看吐蕃的首相禄东赞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永不交兵’啥的,真正到了利益攸关的时候,管你是是谁呢!

    这不,前年大唐卯足力气收拾朝鲜半岛和倭人的时候,吐蕃在背后就不声不响地吞掉吐谷浑西南不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吐谷浑王帐……

    这事吴诩道现在都还不知道呢,李治也是见了安西大都护府大都督的密报才得知详情的,可惜彼时吐蕃的军事行动已成既定事实,而吐谷浑方面也没有想大唐求援什么的,大唐政府也不好做什么。

    之后,吐蕃这边就由政事堂下了书函给禄东赞,严词谴责了一下对方伤害友好邻国的行为。

    结果,禄东赞一推三五六,只作不知,最后抵赖不过就随便赔了个吐蕃公主给吐谷浑世子算是两清了……

    吐谷浑方面敢怒不敢言,只能收了吐蕃公主言和。

    毕竟不是本国之事,而且掣肘也太多,连李三郎也毫无办法,这事也只好这样不了了之了。

    结果,今年的新年朝贺,吐谷浑不但来了大批使者,领队的竟是大唐第一个和亲公主——贞观十四年下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弘化公主。

    李小九陛下一见弘化公主,差不多就猜到了她的来意,不过他并没有对弘化公主投来的殷切眼神作特别回应,只是一视同仁地命礼部官员招待吐谷浑和吐蕃的使者。

    知道前殿的宴会结束,才有几个宫人以天后想见见宗亲女眷的名义把弘化公主招到了后殿……

    331第 331 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o7

    弘化公主属于女眷又是李唐宗室,所以在含元殿朝拜过大唐二圣之后,就被吴诩留在后殿叙话。

    弘化公主今年已经快四十岁了,年纪比吴诩和李小九大不少,但保养得还算不错,可以看出吐谷浑王对她还不错。

    吴诩现在还不知道吐谷浑的事呢,之前她的注意力一直在东边的倭国上面,根本没时间关注大唐西部如何。之后,吴诩又一次怀孕,李小九就不许她为军政大事费心了,所以,如吐蕃蚕食吐谷浑这样的大事件,所有人都一致瞒着她,没在她面前露过风声。

    吴诩与弘化公主也没啥旧交情,今天会请她到后殿来,完全是因为李小九的一句话。

    若是换个活泼点的主儿或者是年轻美貌点的妹子,估计吴诩还有几分兴趣找找话题跟弘化公主攀谈一下。

    但是,这位公主年纪也不小了,还一脸愁苦之色。

    吴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了这位公主几个关于吐谷浑的风俗人情的问题,就不知道接下里说什么了。

    阿韦等人还算会看眼色,见自家娘子跟公主之间气氛尴尬,忙上了许多新花样的点心和茶汤。

    弘化公主在西域已久,哪里还知道长安的饮食变迁,见了这天后娘子的新奇茶点,也不由露出讶然神色。

    “这种牛||乳|点心做得倒是精致……”

    吐谷浑那边的人主食是面食和奶制品,可哪有吴诩这小厨房做得精致,弘化公主吃了一个兰花扣饼后,就连着又拈了好几个。而配送的饮料是加了桂花糖的热牛奶,一点腥味都没有,弘化公主尝了之后,更是啧啧称赞。

    “娘子这些吃食可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吴诩闻言一笑,“六娘若是喜欢,就使个侍女到我小厨房去学学就是了~~~~”弘化公主在娘家行六,吴诩叫她六娘倒是多了几分亲近之意。

    而且,吴诩毫无芥蒂的让对方的人进自己的小厨房,这份信任可是让弘化公主十分感动。

    不过,吴诩的客气,弘化公主可不敢当真,当下就道:“娘子的好意,妾心领了……”

    吴诩也不在意对方的拒绝,笑道:“要不,等六娘会吐谷浑的时候,我让宫人多备些糕点给你带回去……”

    “那就多谢娘子了……”弘化公主这次倒没拒绝。

    两人不咸不淡地说着话,好容易挨到李小九陛下会后殿了。

    众人都起身迎驾,惟吴诩安坐不动。

    弘化公主见状不由暗暗惊讶,但见其他人都习以为常,不由心中一动。

    她原本以为吴诩的凶猛名声不过是那些世家的恶意中伤罢了,尤其是见了慵懒得不愿多动弹的吴诩本人之后,弘化公主更加认为天后娘子完全不像外界说得那么厉害。

    所以,她没有向吴诩吐露半分关于吐谷浑和吐蕃之间的事,而把一腔希望都放在了英明神武的天皇大帝身上。

    现在看来,也许天后的能量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啊!

    弘化公主不由暗暗懊恼,刚才这么好的机会却没有抓住!

    却不知李小九陛下走进后殿,见吴诩脸上没有异色,也暗暗松了口气——他倒是担心弘化公主不管不顾把吐蕃侵吞吐谷浑地盘的事跟吴诩和盘托出了。

    还好弘化公主还不知道现在大唐帝国的‘二圣’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阿武做出了什么决定,连他这个天皇都不能随意反驳的!

    “阿姐远道而来,不必如此多礼,请坐!”李小九陛下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对弘化公主虚扶了一把,让她坐下。

    弘化公主谢恩落座之后,看李小九陛下挨着天后坐下,十分亲昵地跟后者喁喁私语,她顿时又是一阵懊恼……

    吴诩倒是没注意弘化公主的神色,她见李小九进来之后就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你怎么才来?”吴诩侧头悄悄问李治道。

    “前面除了点小意外……咳!”李小九陛下一副不想谈及此事的模样,迅速转移了话题。“你跟六娘聊得如何?”

    吴诩闻言,不由皱了皱鼻子,“你专门让我留下六娘来,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李小九一听吴诩这话,就知道她有些不耐烦了,忙赔笑道:“六娘和她夫婿之前遇到了一点麻烦,已经解决了……这次她的来意,我也不甚清楚……”

    “什么麻烦?!”吴诩乍听‘麻烦’二字,她的眼睛就突然一亮,似乎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李小九陛下不由苦笑着摸摸鼻子,他就知道,他家阿武最近正无聊得不行,要是被她知道吐蕃趁着大唐无暇西顾的时候,在后面捣乱的消息,还不定要做出什么事来呢!

    对于李小九来说,大唐东边比较难缠的邻国就一个高句丽,而大唐西边大概就是吐蕃了……

    以大唐如今的实力,要跟吐蕃打一场,甚至打赢他们,都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擅开边衅可不是件好事!

    李治想了想,还是把之前在吐谷浑与吐蕃之间的事轻描淡写的说了说,不过是帝国的两家姻亲发生了点领土纠纷,现在两家已经和好了,弘化公主这次来也许只是单纯的回乡探亲也说不定……

    听完李小九的话,吴诩忍不住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他。

    你当我是白痴啊?

    哪有外嫁女回乡探亲不带儿子闺女,还坐在弟弟家不肯走的?

    一定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想来想去,吴诩觉得弘化公主此来必定还是为了吐蕃的事!

    于是,吴诩干脆直接对弘化公主道:“我看六娘今天一直不见欢颜,莫非是为吐蕃侵略吐谷浑之事烦恼?”

    李治和弘化公主都想不到吴诩会这么直截了当,一时有些懵了。

    半晌,弘化公主才红了眼圈,道:“不瞒天皇天后,妾此来是为了求大唐出兵的……”

    “怎么回事?”听到这话,李小九陛下惊讶了,据他所知,吐蕃军在占领了吐谷浑的西南部后没多久就退兵了,实际只占领了靠近青海一带的一片草原,之后,吐蕃大相还做主送了一个公主给弘化公主的儿子为妃,两家算是和解。

    如今听弘化公主的意思,这两家的战事还没完啊!

    “天皇有所不知,就在妾回长安不久前,吐蕃大相亲自率兵攻破我吐谷浑盟国白兰,剑指吐谷浑王帐……”弘化公主一面说着,一面落下泪来,“昨日,我才得消息,我儿才刚纳的那吐蕃公主,根本不是吐蕃皇室公主,只是吐蕃一个大臣之女,如今此女已经挟持了我儿不知所踪……”

    “妾只求天皇天后慈悲,出兵解救我儿……”

    白兰部是吐谷浑和吐蕃在北边的唯一缓冲,白兰一失,吐谷浑在西北边就再无屏障,只能任由吐蕃宰割!

    而现在吐蕃还用‘美人计’这种贱招掳走了吐谷浑世子,这分明是打着完全吞并吐谷浑的主意啊!

    吴诩不由大怒:“难怪这次吐蕃的使者不是禄东赞呢,原来这货跑去干绑架的勾当了!”

    说着,吴诩又问弘化公主道:“那个吐蕃公主是怎么挟持世子从你们王帐逃出去的?难不成她还有人接应不成?”

    论理,那个吐蕃美女间谍应该也是第一次到吐谷浑,她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带着吐谷浑世子跑掉的呢?

    弘化公主听了吴诩的话,不由露出一抹尴尬之色,道:“我儿失踪后,汗王清查之下,发现臣下素和贵叛逃了……”

    得!

    这个叫什么素和贵的,必定是被那个吐蕃美女间谍给诱拐了!

    吴诩不由与李小九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下都明白了如今吐谷浑的大概情况了。

    如果大唐再不干预,估计不用多久,吐谷浑就要被吐蕃给吞并了!

    果然如两人所料,就在接见了弘化公主的两日后,安西大都护府就传来急报,说是吐谷浑汗王诺曷钵忽然带着千帐臣民逃到大唐境内,请求庇护。

    安西大都护府都督裴行俭另有密折表示,吐蕃大军约有十万之众,已经占领吐谷浑王帐,其大相禄东赞亲自领兵驻扎在吐谷浑王帐,另立新君,意图不轨,恳请天皇速速下旨,发兵征讨吐蕃不义之行!

    李治看望裴行俭的密折后,又递给吴诩。

    吴诩看了之后,只是一声长叹:“晚了一步啊!”

    意识到吐蕃要对吐谷浑下手的时候,李小九陛下就立刻派出使臣赶往吐蕃,希望能劝阻对方,谁知这使臣还没到安西呢,吐谷浑就被人吐蕃给拿下了!

    已经吃到肚子里的肉,哪有这么容易吐出来啊!

    如果不能和平解决,那就只有打了!

    可是要打吐蕃这样彪悍的国家,吴诩也不禁要皱眉。

    “也不知这次的事是禄东赞的主意,还是那个小赞普的主意……”如果是前者,吴诩还有三分把握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好办了……

    她记得吐蕃的小赞普今年也该有十五、六岁了,正是中二病发作的年纪啊!

    如果大唐派使者去‘谴责’,或是请文成公主做思想工作,都只会适得其反……

    “阿武,你何必烦恼,这会儿就该立刻调苏定方、薛仁贵等将至陇西!”李小九陛下淡淡道,手指在表示陇西之地重重的划了一下,“这一片土地,绝不容失!”

    332第 332 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o8

    吴诩听出了李小九话中的坚决之意,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跟吐蕃一战了,也就不再多言!

    吐谷浑的地理位置十分微妙,一旦有失,吐蕃就会直接威胁到大唐在西域和陇西走廊的统治地位,所以不管使臣出使的结果如何,帝国都是要在西域和陇西一带增兵的。

    自从李二陛下拿下高昌国,以及李小九干掉西突厥之后,西域一带一直都是大唐属下的羁縻州(如同我们现在自治区一样),安西大都护府名义上是统领西域一带,可其下的许多官员都是本土部族的首领担任的,比起半岛和倭岛的几个大都督,安西都护府的都督们的实权不大,还处处受到本土官员的掣肘。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如阿史那贺鲁叛逆的事件。

    要改变西部羁縻州的现状是短时间无法实现的,因为这一带聚居着许多不同部族,如突厥、羌族、党项族还有不少吐谷浑人,甚至吐蕃人,这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肯轻易离开故土的。

    吴诩甚至做了两个五年计划,逐步迁走那些愿意归顺大唐的族群,给予唐耳中优惠政策,让他们到大唐中南部生活,然后再在西域地区投放大量中原百姓,尽可能地汉化当地族群。

    这个计划能够实时的前提只有一点:西部不发生战乱!

    可是,眼下这个逐步汉化的计划显然是行不通了,吐蕃不会眼看着大唐把陇西一带完全消化干净,打理得如磐石一块的!

    所以,他们动手了,首先做的就是吃掉吐蕃北上争夺陇西走廊的拦路石——吐谷浑。

    “如今吐谷浑已失,九郎你难道还打算派使者去吐蕃吗?”先前派的使者是去劝说吐蕃和吐谷浑两家和解的,现在只怕已经没必要了。

    禄东赞都明目张胆把人家国王都给赶跑了,还立了个傀儡王,这不是明摆着要吞并对方国土没商量么?!

    派使者到高原,不但阻止不了吐蕃大军,还白送干粮给对方。

    不过,按照天朝的尿性,就算要打仗也要派给宣战使者去告诉(恫吓)对方一声……

    这尼玛真是送死率最高的勾当啊!

    “使者当然是要派的,不过不是去吐蕃……”李小九陛下想了想,还是决定依照先礼后兵的顺序,警告吐蕃一下。

    只是在前一波使者还没传回具体消息之前,李小九陛下可不打算再送一批去高原送死。

    白送干粮给敌方这种事,可不是他的作风。

    “你不会是想让诺曷钵回吐谷浑吧?”吴诩好歹跟李小九相处多年,对他的思路也算有一定了解了。

    如果唐军打着护送吐谷浑王回国平叛的旗帜,倒是可行……

    只是,眼下还有一个大问题没解决,就是安西都护府根本抽不出一支可以与吐蕃十万大军对抗的兵马来,这是其一。

    其二是,安西大都护府是裴行俭在坐镇,有他在,那些辖下的部落族首领都不敢起歪心思,如果调用裴行俭去打吐蕃,西域地区绝对会发生骚乱,这样实在不利于西域的长治久安!

    如果不用裴行俭,换个名声显赫的将帅去pk吐蕃大军,算来算去也只有契苾何力、苏定方和薛仁贵三人可行。

    但是,契苾何力年纪不小了,不宜长途奔袭不说,而且他作为安抚辽东各部族和镇守高句丽旧地的大总管,其作用跟裴行俭对于西域是一样的,根本离不了辽东道。

    所以,只有远在倭岛协助刘仁轨干庶务的薛郎和还在南都军校当教授的老苏可以调动……

    让这两位将军去跟吐蕃干架,估计他们俩不但不会有半分怨言,还高兴得很呢!

    就是两人要赶到吐谷浑边境,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

    这个大概就是大唐目前面临的第三点困难。

    要如何快速有效的集结一批得用的将帅和一支实力足够强大的部队到西部呢?

    抽调安西大都护府的军队显然是不可行,这会给北边的波斯、龟兹等小国趁火打劫的机会。

    抽调关中的军队自然更不可行!

    吴诩跟李小九围着沙盘看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抽调益州军,由吐蕃南部悄悄进入,神不知鬼不觉围了吐蕃的王都逻些城。给吐蕃小赞普来个‘围魏救赵’,教教他做小辈该怎么尊重长辈才是!

    两人商定战略,就招来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命他们即刻做好战前准备工作。

    粮草战马自不用说,另外还要准备一支迷惑吐蕃的使节队,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最好是能吸引住了禄东赞的注意力!

    兵部尚书任雅相和度支尚书卢承庆都是经历过帝国剿灭高句丽和倭国战事的干吏了,听了帝后二人的计划都深觉高明,更提出了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辖下个部族派兵助阵的建议。

    禄东赞毕竟没怎么好糊弄,如果大唐只派区区千余人的使节队去吐谷浑跟他十万吐蕃军对峙,他不起疑才怪呢!

    小李相公亦道:“此次派去护送诺曷钵的使臣至关重要,非能言善辩、胆识过人之辈不可行!”

    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的人可是担着拖住禄东赞十万大军的重任,即使身后没有一兵一卒,也要造成假象,让对方以为他带来了千军万马,足矣一举消灭吐蕃十万大军!

    这样的人才不但要会忽悠人,还要有勇有谋!

    因为,即使禄东赞一开始上当了,等逻些城被围的消息传来,他就会立刻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到时候,使节团很可能面临愤怒的吐蕃大军的报复……

    所以说,此行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坏了天皇天后的计划,还有性命之忧。

    小李相公的话刚说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他身上……

    吴诩忍不住咳了一声,虽然她也觉得这个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的任务由李三郎去做最好,可人好歹是帝国亚相,老是被派去干这种危险的任务,也太不人道了点吧?!

    于是,吴诩对众人道:“护送吐谷浑王的人选且放一放,咱们还是议一议由谁带兵从益州出发进攻逻些城吧……”

    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众相公霍然静了一小会儿,几人中就任雅相带过兵打过仗,一时之间众人都眼巴巴看着任相公,让他起头——至于小李相公,这货自诩是斯文人,一向是很少在行军打仗方面开口的。

    任相公被众人看得无奈,只得开口道:“微臣以为由益州入吐蕃,道路艰难,非当地勇将不能担此重任……”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上座抿唇不语的小李相公,硬着头皮继续道:“李相曾仕于剑南道巡察使(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