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 58 部分阅读

第 58 部分阅读

    担心了……”

    李世民却笑着拍拍李治的背,道:“我的儿,你能说这样的话,阿爹就是再辛苦百倍也甘心……”

    李二陛下说完这么一句感性的话后,还不及让他儿子感动一下,就板起了脸,道:“九郎你如今是太子了,可不能再像往日一样懈怠了……”

    “阿爹,儿会努力做好一个储君的,定不让您失望……”李治也忍不住认真起来。

    李二陛下却有拍拍他的肩,神秘兮兮的轻声道:“其实,阿爹一直担心九郎你过太仁弱,弹压不住那些人……这次你做得虽然鲁莽了些……却让阿爹放心了……”

    “你放心,这次的事,阿爹一定会帮你讨一个说法……小阿妹不能这样白白去了……”

    没想到李二陛下连夭折掉的大娘的小名也知道了。

    李治忽然听到亲爹提到女儿的小名,眼眶又有些湿润了。

    “你放心,阿爹会好好补偿你的……”说到这里,李世民脸上又露出一抹暧昧的笑容,“等会儿你回宫就知道了,哈哈……”

    李世民打了个哈哈,又拉着李治坐回原处,指着小几上的茶点,让李治品尝。

    李治哪有心思吃东西啊,啃了两口奶酥饼,就只顾喝茶。

    如今宫中已经渐渐流行吴诩首推的冲泡花茶,李世民知道李治喜欢,特地让人准备了干花瓣冲泡的花茶。

    李治喝完一杯才发现原料竟是桃花,不由失笑。

    万春殿的花茶品种齐全,可就是没有桃花茶。

    有一次,李治还忍不住问了吴诩。

    不料,吴诩听完他的问题立刻黑了脸,两天不肯跟他说话。

    后来,李治悄悄问了李明达,才知道吴诩最讨厌桃花茶了,说喝桃花茶的人会变花心的,一定会惹到各种烂桃花!

    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吴诩这货当初深受吴大姐的荼毒,被逼着了解各种干花的功效。

    桃花茶什么的,那可是美容圣品啊!

    每次买干花都少不了这一味。

    结果,吴大姐每次喝个两三次就不愿意喝了,然后以不许浪费的借口,逼着某人全部喝掉……

    弄得小吴同学到现在看见桃花都有些反胃,更不要说弄下来泡茶了!

    所以,万春殿有无数种用来泡茶的干花,就是没有桃花制作的干花。

    制作花茶的人还诅咒喝桃花茶的人,谁喝谁就惹烂桃花什么的……

    李治一想到吴诩黑脸的样子以及不许兕子和桃花茶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

    喝桃花茶就会惹来桃花运么?

    这怎么可能?!

    他忍不住自己动手又倒了一杯。

    李世民看他喜欢,脸上也露出松了一口气的神色。

    父子俩一面吃茶点,一面又开始了每日的补课……

    李治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工作经验少。

    李世民面上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心里可是急得要命,恨不能一夜之间就把李治教得跟承乾一样纯熟。为此,这段时间以来,李世民日夜带着李治,除了上朝要他表决意见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借题发挥:跟小九吃饭的时候,就说:“你要知道稼穑的艰难,不夺农时,才能经常有饭吃。”

    见小九骑马,就说:“你应知道不尽其力,才能常有马可骑。”

    见小九乘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如舟。”

    见小九在树下小憩,就说:“木要以墨绳为准才能正直,君要能够接受劝谏才会圣明。”

    ………………

    今天,李二陛下又给儿子上了一课。

    关于如何管理后院的。

    当然,不是指真正的去管理后院的那些鸡毛蒜皮、争风吃醋琐碎事情。

    否则,李世民就是自己去亲力亲为,也不见得能及格。

    李二陛下的后宫能安定和谐这么多年,靠的完全是“知人善用”“恩威并施”这几个字。

    长孙皇后和韦贵妃就不说了,都是极厉害的后院管理人才,连杨妃、燕妃等人也都是精通庶务的。

    所以,李二陛下这么多年来就没有操心过后院的事。

    他今天要教李治的不仅仅是后院管理的人才选拔问题,更主要的是处理好妻妾的外家问题。

    说白了就是怎么处理王家的问题。

    99第98章

    第八章伤逝10<

    ><

    >对于世家勋贵的态度,李世民和李治父子态度算是比较一致。<冰火#中文<

    >“王氏一门,人才济济,你要善加利用……”李世民倒是不反对李治去收几个王氏子弟进东宫。他老人家以前不也干过把重臣的子弟丢进东宫,作为政治绑架。<

    ><

    >“是,儿知道该怎么做了……”既然亲爹不反对,李治也就放心了。<

    >东宫现在的人马都是李二陛下一手拉起来的,人员成分复杂来历诡异,除了原东宫人马于志宁、张玄素之外,还加入了马周、刘洎等原魏王派的精英人物,当然,李治本人的原班人马也不是没有,最出名的却只有一个东宫詹事李世勣和太子右庶子许敬宗。<

    >而一力支持李治的长孙无忌被封为太子太师,同时房玄龄为太傅,萧瑀为太保,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二陛下算是又一次把朝中重臣一网打尽了。<

    >不过这次,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信任朝臣们了,承乾和李泰结党对抗的事已经让他伤透了心,他的儿子还是让他自己带吧!<

    ><

    >其实,李治被封为太子后,李二陛下就一度不想让他迁到东宫去住,而留在宫中方便他就近教导。<

    >但是太子若是不住东宫,威信何在?<

    >如今东宫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实在不放心让九郎回去住,索性把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九郎啊,日后你还是迁回千秋殿住吧……”<

    ><

    >“啊?”李治有些犹豫,道:“阿爹,这……这恐怕不合规矩吧?”<

    >李治心里其实也是很矛盾的,留在宫中的好处是很不少,能够亲近他亲爹是主要的,也不用日日回东宫见那些人……<

    >而且,住在千秋殿,更让他有种归属感,去看望兕子也容易些。<

    >此外,小妹妹二十一娘近日在备嫁中,只等魏叔玉除了孝就要出嫁了,他这个做兄长的也要多多关怀一下。<

    >既然他爹有意,他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如果能留在宫中陪伴阿爹,儿是求之不得,就怕朝中物议……”<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大手拍拍儿子的肩,道:“好!好!九郎你同意就好,朝臣们那边阿爹会处理的……”<

    >正巧此时王内侍已经从太医院带了太医回来了。<

    >李世民索性就让他去东宫传诏,说是要留太子在宫中住几日,让韦尚仪等人速速送李治的日常用品过来……<

    >李治想不到他爹这么雷厉风行,但想着不用回去面对东宫的那摊烂摊子,也没有作声。<

    >但让李治没想到的是,他爹的这一决定,让他从此就过上了苦逼的日子。<

    >这是后话了。<

    ><

    >却说李二陛下见太医已经到位了,就立马让他上来给李治看看。<

    >太医同志看李二陛下那焦急的小模样,还以为太子殿下怎么着了呢,心里那个哆嗦啊……<

    >一把脉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太子殿下不过是郁气积心,发散出来就好了……<

    >“太子就是略有些虚火,微臣待会儿开上一贴清心的药汤请太子喝下,明日就见效了……”太医小心翼翼地对李二陛下禀报道。<

    >李世民一听儿子没啥事,不由龙心大悦,赏了太医一个大荷包。<

    >“阿爹,儿就说没事的嘛,您呀,就别担心了……”李治笑道。<

    >“不,九郎啊……你有所不知……”李世民却皱着眉头在榻上走来走去,道:“你大兄和大姐自小身子都还比你强些,可是如今……”<

    >想到承乾,李二陛下就是一阵伤心。<

    >自从大郎从东宫搬进安仁殿,身子就一天比一天差,太医也没有法子,只一味说要静养。<

    >李世民知道长安皇宫过于陈旧,阴暗潮湿不适合承乾疗养。他已经在盘算着等九郎十六岁生辰过后就送承乾去洛阳去疗养。<

    >儿子可以送到行宫去,女儿就有点棘手。<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出生于武德四年,一出生就深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十二岁时许婚给舅舅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李丽质与长孙冲成婚以来,夫妻两一直和和睦睦,膝下育有长孙志与长孙升两个儿子。<

    >可是,李丽质却遗传了父母的气疾基因,出嫁前的身子看起来道还好,生完儿子后,就渐渐虚弱下来,近两年竟有些下不了榻的趋势……<

    >李世民那个心疼啊,没事就派人送太医送药材去长孙家。<

    >可是,李丽质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李世民就算再想关怀女儿也不能扫了大舅兄长孙无忌的面子,也不好送人送东西送得太过频繁。<

    ><

    >“阿爹是在担心五娘身子不豫这事吗?”李治想起那天大姐夫长孙冲跟他说过的话,也不由忧形于色。<

    >李治四五岁的时候,李丽质就出嫁了,他与这个姐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感情虽然没有与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深,却一直很仰慕这个姐姐……<

    >长孙冲与妻子长乐公主的感情挺好的,但现在每个太医给公主诊视过,都只有摇头的份。<

    >留下一句‘静养’而已。<

    >如今,长孙家为了公主的身子已经焦头烂额,私底下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了。<

    >这种话,李治当然不能跟他爹说,他还得劝慰李二陛下:“阿爹不必担心,这天气热了,姐姐的身子总是会不爽利,等天凉了就……”<

    >李治话还没说完,就见去东宫的崔内侍板着脸回来了。<

    >“圣人……”崔内侍一进殿,二话不说就跪伏在地。<

    ><

    >“阿崔,这是怎么了?”李世民被他吓了一跳,忍不住走到崔内侍跟前,沉声问道:“你从东宫回来了?怎么不见太子的东西?”他可是嘱咐阿崔去把九郎的东西都拿过来的,可现在看到的却是双手空空的内侍们和一个有些脸熟的小宫人。<

    >难道……王氏竟然敢阻挠他的使者了?<

    >李世民忍不住皱起了眉。<

    ><

    >“圣人……”崔内侍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半晌才带着哭腔道:“五娘她……去了……”<

    ><

    >“什么?!你、你再说一遍……”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会听到这样一个答案,忍不住一阵晕眩,脚下踉跄的向后退……<

    >“阿爹!!”李治慌忙上前去扶李世民,他如今的个头还没有李世民高,身体也没有李世民壮,被李世民这一压,承受不住后退了好一段距离才稳住身形。<

    ><

    >“崔翁,你起来说话。”李治见李世民的神色十分不对,也有些发慌,忙叫崔内侍起来。<

    >王内侍和李内侍见事不好,也慌忙上前托的托,扶的扶,把李二陛下搀到榻上坐下。<

    ><

    >“阿崔、阿崔……你说五娘她怎么了?!”李世民眼睛瞪得老大,抖着手指着崔内侍,厉声问道。<

    >崔内侍抹了一把眼睛,又重复了一遍:“老奴请圣人节哀,五娘她刚刚没了……”<

    >李治一听也愣住了,不等他爹出声,就急急问道:“你是如何得到消息的?五娘是如何没的?”<

    >崔内侍道:“老奴还未到东宫就遇到了五娘的侍女……”他说着指了指身后那个小宫人。<

    >“老奴一得到消息就急急折回来了……五娘她是突发气疾身亡的,连五郎都不及见上一面啊……”<

    >崔内侍说到这里已是老泪纵横。<

    >李二陛下听完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接往后一仰,把李小九给压了个仰倒。<

    >“……”爹啊,你咋这么沉捏!<

    >李小九被他爹压得差点吐血了……<

    >宫人们都看傻眼了,一个个呆若木鸡。还是崔内侍反应快,抢上前去拉李世民的胳膊。<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把太子殿下从皇帝陛□下救出来……<

    ><

    >“阿爹、阿爹!!!!”李治艰难地爬起来,扑过去推搡了半天也弄不醒李二陛下,急得对王内侍大吼道:“快传太医啊!!”<

    >“是、是……”王内侍哪里见过李治这种暴走的样子,吓得连滚带爬跑出大殿,去追刚刚送走的太医。<

    >其他宫人则是抬的抬,抱的抱,好不容易将李二陛下弄到后殿的龙床上躺平了。<

    >谁知,李世民刚躺下就忽然‘噌’的一下坐起身,扶着床沿就是吐了一口老血,把刚刚端水上前的宫人吓得脚一软,‘哐当’一声把铜盆也给摔了。<

    >甘露殿内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李治可没时间理会闯祸的宫人,让人赶紧把东西收拾掉,就坐到床边,拉着他爹的手红了眼。<

    >“阿爹,你可别吓儿啊!”<

    >李世民听到李治的哭喊,原本混沌的神志渐渐开始清明起来。<

    >“九郎……”李世民只叫了李治一声,就哽咽得说不出其他话来,眼泪却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啦啦直往下滚……<

    >李治看他这个样子越发着急了,口中急道:“阿爹、阿爹,你、你别这样……”<

    >正在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飞奔而来,直扑李二陛下,把坐在一旁的李治给撞飞了。<

    >“爹啊…………”来人扑到李二陛下怀里就哇哇大哭起来。<

    >李治爬起来一看,来人竟是李明达,不由变了脸色:“兕子,你、你怎么来了……快别哭了!”<

    >其后跟进来的吴诩一看这架势,吓得都不敢上前了。<

    ><

    >李世民一见李明达就忍不住叫道:“我的儿啊……我的五娘啊……”可算是哭出声了……<

    >父女两个抱头痛哭。<

    >李治和吴诩两人在旁看着默默流泪……<

    ><

    >次日,李二陛下忍着悲痛下旨,厚葬长乐公主,将其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入葬以后,李二陛下就支撑不住病倒了。<

    >李治首次以太子身份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监国生涯。

    100第99章

    第八章伤逝11

    李治出生时,他爹刚刚登基为帝,正是雄心万丈、豪气冲云,准备带领自己的好基友们大干一场之际。而李小九的亲娘是皇后,还是个很受宠的皇后,地位稳固,大权在握,六宫粉黛莫不俯首臣服。身为帝国最尊贵一对夫妇的幼子,李治理所当然受尽宠爱。

    三岁封王,五岁遥领并州大督都,此后历年加封各类刺史、都督……

    长孙皇后去世后,年幼的李治还成为唯一一个被养在皇帝陛□边的儿子,在宫中一直住到加冠也不曾离宫。

    最后,这货还娶了大世家之女……

    算是所有兄弟中唯一一个娶到了五姓人家女子的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小吴同学一听就觉得像是牛逼哄哄的起点种马男的设定,却并没有让李小九在朝中得到任何声势。

    一则是因为,李治年纪小,一直以来都住在深宫里,很少公开活动,也没开衙建府,大臣对他完全不了解啊有木有!

    二是,他那两个同母兄长实在是太耀眼了。承乾就不用说了,只一个魏王李泰,就以文采非凡著称,开文学馆,编撰书籍,聚集了一大帮追随者。李二陛下对李泰宠爱有加,多次将其待遇超过太子的供奉,引起朝臣的不满……

    抗议的结果就是,李二陛下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把小儿子的优厚待遇也按照李泰的例子来。

    在加冠之前,晋王李治就好像魏王李泰的小影子一样,朝臣们对他就只有‘仁孝’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

    谁知,忽然有一天,这个一直像魏王小影子一样的晋王李治,忽然成了新任储君了。

    朝臣们有些不知所措。

    李二陛下立晋王的意思,大家都懂的。

    李世民自己也在公开场合说过:“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李治能成为太子,完全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

    李治的不足很明显,首先就是年幼没经验。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幼子,与两位同母兄长年龄相差在七岁以上,在立为太子之前不久才刚刚元服加冠,根本来不及在朝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对于许多中立派朝臣来说,比起魏王李泰,李治更符合他们对仁君的定义。

    要知道,晋王李治一直就有‘仁孝’的美名。

    一个备受父母受宠的小皇子,竟然没有变得飞扬跋扈就很不容易了,而九郎李治不仅聪颖过人,还温柔宽厚,兼有父母双方的优点,好文学,善书法,颇有音乐天赋……

    朝臣们对这样一个颇有文艺青年范儿的新太子也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不用担心被打击报复了有木有?!

    尤其是曾经的被李二陛下坑成魏王党那些重臣们,谁不想趁着这太子监国的难得好机会,好好表现,洗白黑历史?

    至于宗室皇亲,多半也是喜欢一个软和点的圣人,对李治就更没抵触了。

    所以,李小九头次监国,并没有如吴诩担心的那样,被承乾、李泰一案遗留下的刺头为难什么的,反而被朝臣们争相夸赞,各种讨好。

    小吴同学大跌眼镜之余,李二陛下可高兴坏了。

    这一高兴,李世民的病也好了一半。

    贞观十七年九月,李二陛下在太极宫为新太子李治庆贺其十六岁生辰,并加封其长子李忠为郡王。

    群臣一看李二陛下这么宠爱太子殿下,更是挖空心思想要讨好一下李治……

    可是新太子现在神马也不缺呀……

    不不不……

    太子殿下目下还是欠缺一些东西的。

    比如说,太子殿下的地位还不够稳固。

    于是,有人在李治当值的某日递了一封弹劾的密折,状告已逝的魏征结党,并提供其生前推举侯君集和杜正伦为相的奏折为证。

    众所周知,侯君集与杜正伦二人是承乾谋逆一案的重要涉案人员,魏征居然举荐他们两个为相,其心可诛啊!!

    这样的人这么可以被皇帝陛下称之为忠臣良弼呢?!

    他怎么受得起圣人和太子的厚爱呢?!

    所以,有良知的忠心之臣忍不住出手了……

    李治拿到这份则子就懵了……

    尼玛人魏老爷子是他爹亲自判定的社稷重臣,这则子里居然把他说成个不忠不义、结党营私的叛逆之臣。

    这还了得?!

    李治不敢自专,忙把则子给了李世民,让他亲爹来决定。

    对于魏征结党的指控,李世民只是哈哈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大发雷霆。

    原来,魏征在病重期间,曾将自己这些年来给李世民提过的意见都整理了一遍,汇编成册。

    当时,朝中新秀褚遂良因敢于向李二陛下进谏,而且许多问题上见解与魏征相同,很受魏征器重,所以,魏征一直将其看作是自己的接班人。

    于是,魏老爷子将自己誊录好的诤谏之言郑重地交给当时还兼任史官的褚遂良,以备参考。

    褚遂良自然是如获至宝啊。

    魏老爷子可是以犯言直谏出了名的,他那册子里可详细记录了这些年来李二陛下犯了多少次二,然后被喷,最后改邪归正的事迹……

    这要是写进了史书,那可真是名垂青史了哈!

    像李二陛下这样好面子的人,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

    他一怒之下就让人把自己亲自给魏征写的碑文给推倒了,还咆哮着要取消两家的婚事!

    李治听完李世民的咆哮,脸都白了,险些没扑上去抱住他爹的大腿,让他不要这么冲动。

    万分庆幸的是,李二陛下咆哮着要悔婚这话的时候,他正在甘露殿给李小九开小灶呢,没有什么外人在场。

    不然,可真摊上大事了!

    ==吴小诩的分割线============

    自从五娘长乐公主去世,李明达就一直怏怏不乐,吴诩为了哄她开心可是绞尽了脑汁。

    最近,小吴同学好不容易在小徐妹子宫里探听到二十一娘衡山公主筹备嫁妆的一些琐事,回来讲给小萝莉听,总算把她的注意力转开了。

    二十一娘衡山公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目前由郑贤妃抚养。年前被亲爹带去看望病重的老臣魏征,然后被就成了人家未过门的儿媳妇了……

    吴诩每每说起二十一娘,心里就一阵唏嘘。

    话说小公主今年才十岁吧,这童养媳定的……

    小妹子年纪小就不说了,但人魏叔玉年纪比小妹妹大了一倍都不止,光棍打了这么多年,好容易定下一媳妇儿,老爹就挂了……

    要娶亲不但得要等着老爹的孝期满,还要哄得岳父高兴,不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尽快把媳妇儿给他送过门……

    最后还有一点,衡阳公主实在是太□了,小魏同志就是再饥渴,也不好对个女童那个什么什么的,是不是?

    只能看,不能吃,太苦逼了,有木有?!

    小吴同学内心对素未谋面的小魏同志充满了同情,却不知小魏同志快到手的公主媳妇儿就要飞了……

    这是后话。

    却说天气热了,李明达的身体倒比冬日里更好些,也可以每天出门四处放放风了。

    吴诩为了逗她开心,就跟周尚仪打了商量,每天带李明达去后宫溜达一圈。

    周尚仪想着现在后宫的嫔妃们都安分得很,也就答应了。

    于是,这些时日,周尚仪每日和吴诩两人带着宫人陪着李明达去后宫,一般都是先去郑妃那边去转一圈,看看二十一娘,再去韦妃或是燕妃那里说说话,一个上午就很快就打发了。

    这日,李明达照例被韦妃留在延嘉殿用茶点了,身边有周尚仪跟着,吴诩就脱空跑出来找小徐妹子。

    上次因为李小九家的事,她急急跑了,连招呼都没跟徐妈妈打过,实在是有些失礼。

    吴诩来到彩丝院,正巧小徐妹子一家也正在用茶点,她就老实不客气地打劫了不少糕饼。

    如今,徐惠已经熬过了前三个月的危险期,胎儿一直很健康,众人也算松了一口气。

    小徐妹子肚子看起来总算有些凸起了,而她的脸整个地圆了一圈,变得肉呼呼的,让人特别想捏上一捏。

    吴诩看着徐惠和徐小妹一大一小两张圆脸,乐不可支:“果然是亲姐妹,看着就像一个模子捏出来的……只看二娘这模样,就知道阿徐小时候也是这么可人。我就奇怪了,阿徐怎么总是这样老成呢?倒像是我的阿姐一样。二娘你可不许学她!不然我岂不是少了一个妹子,又多了一个阿姐?”

    徐妈妈最喜欢听吴诩说话了,闻言也乐了:“二娘可是个活泼的性子,不像她阿姐……日后可怎么许人家哟……”

    “阿娘,你又笑话儿!!”徐小妹可不依了!

    “阿姨可不要这么说,我看着二娘长得这样有福气,日后只怕比嫁得比阿徐都要好呢~~~~~”说完,吴诩就发现她说的话有问题。

    徐惠已经嫁了天子,比她嫁得还好,那是啥?

    天子他爹吗?

    囧!

    徐妈妈倒是没有纠结吴诩这话的语病,微笑着摩拭这徐小妹的脑袋,道:“我只盼着二娘能平安喜乐就足矣……”

    吴诩立马给徐妈妈比了个大拇指:“还是阿姨这话实在!”

    徐惠坐在一旁一直没开口,见吴诩舌灿莲花的样,也不由好笑,正要让人再上些点心堵堵她的嘴,忽见红杏上前禀告:“充容,贵主儿来了……”

    吴诩一听,还道是李明达来了,谁知宫人一打起帘子,就见两个装束一模一样的小萝莉走了进来……

    101第100章

    第八章伤逝12

    甘露殿。

    李治与李世民相对而立,因为身高关系,李治微微扬着头,才能对上他爹的视线。

    “阿爹,天子重诺,怎能言而无信呢?”李治对他爹想要反悔二十一娘与魏叔玉这桩婚事,表示强烈反对。

    “何况,悔婚不祥,二十一娘若是无故毁诺,日后还怎么许配人家?”

    “魏家不是良配!”李二陛下闻言,老脸通红,硬邦邦甩出一句话:“朕岂能为了名声,害了二十一娘一生幸福?!”

    李治无语。

    其实在他看来,魏叔玉年纪虽大些(也就二十七八的样子),人品绝对比那些世家勋贵的二世祖强多了。而且,魏家是寒门出身,家中人口简单,规矩也不像世家那么繁琐,而魏叔玉承袭了郑国公的爵位,他的三个弟弟都已经成家,老爹死后就分出去另住了。二十一娘嫁过去就是现成的国公夫人,直接可以当家做主了。对二十一娘来说,这样好的婆家要到哪里去找?

    “魏氏忠正,叔玉稳重,与二十一娘堪称良配,阿爹又何必棒打鸳鸯呢?”李治素来敬重魏征老爷子,跟魏叔玉也有几面之缘。

    “魏玄成数度易主,谈何忠贞?”李二陛下气哼哼地开始找悔婚的理由,首先就从诋毁魏老爷子开始。

    可是,他举的例子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了。

    说魏征易主不忠,那么凌烟阁一半的元勋都要躺枪了:隋末乱世,反王林立,哪个谋士猛将没跟过几个渣主公的?魏老爷子唯一值得一说的大概只有他当年教唆建成手足相残灭李二这事,可建成死后,是谁腆着脸不让人老魏殉主,强迫人家从了自己,作什么盛世监督人的?

    现在说人家不忠,岂不是自打嘴巴?

    李治握着拳抵在下巴上,轻咳一声,道:“魏公自追随阿爹以来,从未有过私心,犯颜直谏,威武不能屈……”

    “阿爹你屡次称赞其忠直,如今反口,岂不是寒了朝中诸公之心?”

    李二陛下被李治说得恼羞成怒,丢下那份弹劾则子,反问道:“那么,九郎认为这又是怎么回事?他若不是结党,怎么正好这二人都因东宫之事坏了事呢?”

    李治闻言越发哭笑不得,要知道杜正伦很早就因为侍奉承乾不周而被他爹记恨。审理谋逆一案时,东宫很多人被李二陛下以各种理由宽宥了,顶多就是贬职降级,只有杜正伦这个倒霉催的,被一再流放,丢到了数千里之外。

    显然是遭到了某人的挟私报复!

    而侯君集同志就更倒霉了,完全是被李二陛下和前太子殿下父子两人合伙设套坑死的!

    外界都说什么要不是因为老侯谋反,李二陛下是舍不得杀他的……

    还说什么李二陛下在老侯死后,经常去凌烟阁对着画像流泪云云……

    李小九当上太子后也常陪他爹去凌烟阁转转,但其实李二陛下看的最多可不是老侯……

    至于流泪什么的,谁没个回忆往昔少年风流倜傥的日子啊?

    想当年,李家二郎那也是个翩翩美少年啊,身边的文臣武将,春兰秋菊各种绝色,应有尽有,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英俊人物!

    可叹时光如流水,美少年成大叔了,英俊青年变糟老头了……

    怎么不让人伤心流泪啊!

    话说,魏老爷子刚死的那段时间,李二陛下还天天对着他的等身画像哭来着,现在又怎么样?

    要吴诩的话来说,这就是鳄鱼啊有木有!

    李小九暗暗抹了一把汗,子不言父之过,他也不好把老爹变脸的事说得太直接,只道:“杜、侯二人才华盖世,魏公会举荐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因为那两个家伙太有才,李二陛下也不能把他们恨得那样牙痒痒。

    而魏征是出了名的支持正统党,对东宫必须是嫡长子的执着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太子党,他当然要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这样既有能力又是铁杆支持承乾的人啦!

    “魏公早逝,哪能预见二人坏事?阿爹以其果论其因,加罪魏公,实在不妥。”

    “好吧,这事就按你说的办……”李世民磨磨牙,算是不再追究魏征的‘结党’罪名,但另一件事,他还是非常生气!

    “九郎,你来看看这个……”李世民板着脸,把一份则子递给李治。

    李治接过来一看,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那密折是褚遂良所呈,告发魏征‘泄露禁中之语’、‘私录前后诤谏言辞以示微臣’……

    魏征在世时,褚遂良就是史官,魏征让史官看自己的谏诤文章,无异于让褚遂良将李二陛下的‘英雄事迹’都写在史书上,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二陛下想出去放松放松,被魏征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一顿方才醒悟,不再玩物丧志云云……

    简直就是以抹黑李二陛下英明神武的形象为代价,来抬高他魏老头不畏强权,敢于进谏嘛!

    是可忍孰不可忍!

    难怪阿爹会这么生气呢!

    李治抬眼,同情地看着他爹,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世民看到儿子那小眼神,更加生气了,咬牙切齿道:“立命史令觐见,朕要御览起居注……”

    “阿爹,这……”李治闻言,眼睛都瞪圆了。

    他爹一定是疯了!

    按照潜规则,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帝王可以自己看自己的起居注的。

    要知道,史官在记录历史事件的同时还要进行评论,比如在记录本上把当今皇帝陛下骂得狗血喷头什么是,完全可以有的。

    史官超脱之处也就在此!

    如果帝王起居注被本尊看了……

    不仅那个史官死定了,历史事件也可能被篡改!

    那么这部史记就失去了客观真实性,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

    李治动了动唇,最终还是没敢把劝谏的话说出来。

    查看起居注什么的,也就他爹这样强大的帝王敢想敢做!

    李治到底不敢当他爹的面围观《今上实录》,就找了个借口,去御花园透气。

    临走前,李治让小顺子守在甘露殿,万一他爹又抽风了,就赶紧来叫他。

    =========御花园是个是非之地的分割线===========

    九月的太液池,荷花已开到荼靡。

    但碧绿的荷叶还是密密遮遮铺满了整个池面,其间露出不少硕大的莲蓬,十分诱人。

    吴诩看得心痒痒,口中念念有词:“啊呀呀~~~~好大!好大!”

    李明达不明所以,歪着头问道:“阿武,你说什么?”

    吴诩吸溜了一下莫须有的口水,道:“我说莲子啊……都这么大个儿,煮莲子甜汤一定很好吃~~~~~~”这可都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美食啊~~~~~

    李明达身边跟着一个与她打扮相仿的小萝莉,她仔细看着太液池,十分疑惑道:“哪里有莲子啊?”

    “二十一娘怕是不知道,那个莲蓬里就有好多莲子哦~~~~~”吴诩笑眯眯地向衡山公主科普道。

    衡山公主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难怪那个叫莲蓬……”

    李明达一昂头,颇有两分自得道:“这个孤早就知道了~~~~~”

    吴诩忙狗腿地奉承道:“贵主儿天资聪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徐惠等人闻言都掩口而笑。

    原来,今天李明达到郑妃宫里看望衡山公主,然后听说徐充容宫里来了个小娘子,十分可人。李明达听吴诩赞了好几次,心里早就有些好奇,于是从郑妃宫里出来,就决定去彩丝院转转。而衡山公主听说李明达说要去看一个小娘子,也十分向往。

    于是,两人就带着宫人手拉手跑到彩丝院来了。

    两个小萝莉的到来,让吴诩好一阵惊喜,徐惠也是颇有些受宠若惊。

    而小徐妹子在宫中多日,一直没有见过外人,徒然见了两个年纪跟她差不多的小娘子,也十分高兴。

    李明达姐妹性情温和,聪颖可爱,完全不像世家流传的贵主那样仗着身份飞扬跋扈,很快赢得了徐妈妈等人的喜欢。

    徐小妹性子爽朗,学识丰富,见两个小公主这样平易近人,也没了拘谨,十分热情地给(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