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部分阅读
呢?
“假传圣旨可是夷族大罪!”李治眼睛一瞪,颇有几分威严。
小顺子身子一缩,畏缩道:“可是那诏书确实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相公们的签章……”
即使是皇帝亲手写的诏书,如果没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批签,那也是无效的!反之,只要有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签章,即使是一份空白诏书也是有效的……
李治听了小顺子的话,顿时像是被人兜头打了一闷棍一样,直愣愣地坐回御座。
他竟然忘记了,褚遂良执掌中书省,又专职为他爹起草诏书,而门下省是他舅舅兼管的,褚遂良是他的门生故吏,他想要通过一份诏书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可是,褚遂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阿武并没有碍着他什么吧?
“圣人,小奴有句话容禀……”小顺子看李治一脸阴晴不定的样子,乍着胆子膝行上前,低声道:“前几日娘子曾数次召见褚相公的夫人……”此话语意袅袅,小顺子不信圣人会听不懂。
李治的脸色果然变得凝重起来……
李世民临终前特地嘱咐褚遂良好生守护长孙无忌外,还添上了一个王氏……
王氏自从萧良娣生下四郎后,就感到了巨大的危机,后来听说褚遂良成了她的保护人,简直是喜出望外啊!
这简直是除宗法外,对她人身地位最大的保障。
因为是先帝亲自绑定的这层联系,所以,即使她频繁地约见褚遂良夫人,连李治也不能说什么……
而这次诏书的事,李治不好说是不是跟王氏无关,可这里面总有她的阴影在……
“那你知不知道……她去了哪个佛寺?”李治沉默了一刻,还是决定问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
“这…………”小顺子闻言,面露愧色,道:“小奴无能,至今未能打探出才人的去向……”
“可恶!!”李治至此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了,一拳捶在案上,神色狠戾。
作者有话要说:啥也不说了-_-
163第162章
第十一章变天09
“可恶!!”同样怒气冲天的还有被人强制剃了光头,丢到不知那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吴同学。
她此刻顶着一支十万伏大灯泡,身穿青灰色的宽大僧袍,正捧着个巴掌大的饭碗骂娘!
就算当尼姑,也该给顿饱饭吃吧?!
当她们是金丝雀,只吃鸟食还怎么滴?
吴诩目前异常愤怒的原因竟然不是一群来历不明的人不由分说地把她抓进了尼姑庵,而是尼姑庵的伙食问题!
不知道找人找得快要疯掉的李小九陛下知道了,会不会想要立刻抽她一顿?
那天在含风殿,李二陛下一死,长孙无忌就立刻以李治的名义调集行宫所有禁卫,禁闭宫门,只许进不许出,将行宫中所有内侍宫人杂役都集中聚集起来,不许任何人随意走动。
吴诩一开始是和王内侍、崔内侍他们一道,暂时留在含风殿的偏殿的,后来,两个老内侍都被长孙无忌叫走了,吴诩又被送到宫人们暂留的地方。
这一留就是三天。
直到李世民的梓宫被大批甲士护送离开,行宫的宫人们才恢复人身自由。
当时,吴诩第一时间就想回长安,可是行宫换了陌生的禁军,拦着不让任何人出去,说是要等新君登基,等候处置。
吴诩没法,只能暂时留在翠微宫等待消息。
很快,李治在长安登基,小顺子随后就带着口信,悄悄从长安赶到了行宫……
吴诩听了小顺子带来的保证总算放下心头大石,想着李小九这哥们儿真讲义气,居然真把晋封的事给按了下去……
然而她还没高兴两天,长安就来人了,把包括她在内的几个伺候过李世民的宫人内侍全部拉走了。
吴诩一开始还以为这是要按例遣散行宫内大行皇帝的宫人内侍呢,还盼着能被送到彩丝院跟小徐妹子作伴呢——从小顺子话里,她也听出小徐妹子因为李世民的逝去伤心过度,病得死去活来,要不是还有个二十二娘在,她八成要随先帝而去了……
但这次转移,吴诩发现小顺子根本没跟他们一起走,她心里就犯了疑。
到了长安后,吴诩就直接被送进了掖庭宫安置,连韦贵妃都没见上。
吴诩心中不安,但想着新帝刚刚继位,难免有不少戒严行动,也只能暂时忍耐。
就这样在掖庭待了近一个旬日,宫中就传来新皇后的懿旨,开始了后宫清理活动……
掖庭令带了一叠厚厚的名册,首先处理的是那些虽有名号却还没被临幸过的低级嫔妃,这些人都被留下来作为宫人,继续服务下一任圣人及其后宫……
而那些品级较高的,受过临幸的,则需要区别对待。
生育过孩子的,或有过特殊贡献的,或有特例可循,都可以留在宫里……
李世民后宫如云,儿女众多,但真正为他生下子女的人并不多,基本上就集中在几个高阶妃子身上。所以,生有子女,还留在掖庭的嫔妃根本一个都没有,所以掖庭令直接念的就是那些家庭背景显赫,跟皇室关系过硬的,都被安了有特殊贡献的妹子的名字。这些人可以留在宫中担任女官。
除了嫔妃外,宫人们也各有安排,基本上是被分派到各宫继续服务。
这次分派花了近三个时辰,掖庭宫差不多有十之六七的妹子被留下来当女官和宫女……
剩下的人就只得了一句话:依旧例出宫。
别以为出宫就是好事,出去了,头发就没了=。=
吴诩当时还没明白过来她算哪一拨呢,只听到‘出宫’二字一落,一群妹子就开始鬼哭狼嚎,差点把她嚎晕过去……
然后,掖庭令特地把吴诩和几个李世民曾经的贴身侍女单独请到另一所庭院。
掖庭令带几人进屋后,并没有马上宣布任何谕令,反而是谨慎小心地让几人先待在室内,派重兵看守院门后,又急匆匆出去了……
吴诩还以为是李小九有什么特别安排呢,可看着那几个面色变得越来越惨白的宫人,她也有些狐疑起来……
很快,院外传来被驱赶着出宫的嫔妃宫人们凄切的哭声,那几个宫人脸色越发难看了,甚至开始瑟瑟发抖……
“阿李,这是要做什么?”吴诩不解地问身旁一个李姓宫人。
李姓宫人嘴唇一抖,低声道:“阿姐难道还不明白么?”
“明白什么?”吴诩越发不解了,这个时代又不兴活人陪葬,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姓宫人见吴诩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眼泪都掉出来了,抽抽噎噎道:“你我皆是先帝近侍,所见所闻不同于其他宫人,新君若是不能相容,我们就只好去守陵了,呜呜呜……”
吴诩闻言不由脸色一变,这种处置方式她还真不知道!
守陵什么的其实不见得就比剃光头当尼姑惨,可是昭陵那种地方,进去了就真的出不来了!
倒还不如去尼姑庵蛰伏一段时间,再找机会逃亡呢!
吴诩兀自郁闷,这时却听到门外传来陌生男人的声音,显然不是宫中的内侍。
“奉大行皇帝遗诏,处置先帝近侍宫人……”
随后就听掖庭令诚惶诚恐接受了诏书。
接着,在众宫人畏缩的目光下,房门被打开……
来人竟是褚遂良。
褚相公也不多废话,上来就直接说明遗诏的具体内容。
李二陛下还算人道,在遗诏里表示不愿意让服务自己多年的妹子们在昭陵空耗青春,特地开恩,准许她们或留在宫中任女官,或领一份钱帛返还故乡……
这巨大的惊喜让众女喜极而泣,吴诩也兴奋地差点叫出声来!
擦咧!
来到这里这么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自由离她如此之近!
十六名宫人包括吴诩除了四名宫人愿意留在宫中,其余众女都选择了回乡。
吴诩甚至已经开始盘算,出宫后是不是赶紧带着本尊的老娘出京,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房买地,开始种田呢?
可惜小吴同学高兴得太早了,就在她打包行李收拾好细软领好路费等着出宫的时候,她被两个大众脸的小内侍领上了一辆坐满妹子的马车……
马车确实是出宫的,可它却驶进了一座寺庙……
接下来发生的事,吴诩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回想一遍!
等她终于平静下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了一个十万伏大灯泡了……
----头发木有了的分割线------
吴诩毕竟不是真妹子,对于光头的造型倒没什么抵触,可是她实在是肉疼那些被没收的金银首饰……
那帮跟她一起送来的妹子们整天就知道哭哭哭……
哭有毛用啊?!
有这力气,还不如想想怎么溜走呢!
或者说,那帮老尼姑就是要饿着她们,防止她们有力气逃跑?
尼玛这招对她来说还真他喵的有效!
这个寺院的糟点太多了,小吴同学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起!
吴诩三口两口就把碗里的饭菜给扒光了,回头一看,一班年轻貌美的小尼姑们都皱着眉头,小口小口扒着碗里的饭菜……
好几个还边吃边掉眼泪……
居然真有这样的妹子,连‘鸟食’都吃不完啊……
吴诩很无语地看着几个小尼姑剩了大半碗饭就不吃了……
而立在旁边监督众人吃饭的一个高胖尼姑见状,表示十分不悦,狠狠地瞪了那些哭哭啼啼的妹子们一眼,粗声粗气道:“浪费粮食可是要被佛祖惩罚的!不要以为你们还是宫里的贵人,下次若是再这样,就不要吃饭了!”
说完,那个高胖尼姑就催促着众人赶紧吃饭:“快吃!快吃!吃完还要去大殿做功课呢,再磨磨蹭蹭的,仔细我手下不留情……”
众女被她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赶紧扒完饭,乖乖地站好一排……
吴诩最早吃完,理所当然立在队首。
那个高胖尼姑看到她这么自觉,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这就对了,乖乖听话,以后的日子也好过些…………”
说完,那高胖尼姑走到吴诩面前,在她肩上捏了一把,呵呵而笑:“唉,不愧是宫里面出来的贵人呀,这模样、这身段……啧啧啧……”
吴诩被她的动作和话惊得起了一身起皮疙瘩!
擦咧!这个尼姑是变态吧?
众女见状,也更加惊恐了,都畏缩成了一团,惊惧地看着那高胖尼姑,那尼姑见状反而笑得越发得意了。
吴诩虽然恶寒不已,但还是很镇定地看向那个高胖尼姑,一脸平静地问她:“不知师太怎么称呼?”
那高胖尼姑闻言倒是愣了一下,随即嘿嘿一笑:“贫尼静心,贵人可要记住了哦~~~~~~~~~~”
呃…………
为神马她会有一种被人调∓*戏了的感觉?
吴诩黑线不已。
但她还是面不改色地合掌向静心行了一礼,道:“劳烦静心师太带我们去佛堂吧……”
初到这里,她们就被拔了衣裙换了僧袍,摘去首饰,剃光了头发,就下来的三天都被关在这简陋集体宿舍里,一步也不让出去……
如今听着静心的意思,这座寺庙的主持师太要见她们了……
到时候大概就是来点下马威,再申明一下怎么做好一个小尼姑吧……
“各位贵人,请跟贫尼来吧……”静心这次倒是比较正经,对众人一合掌,行了一礼,然后抬手示意众人往前走。
不过,吴诩路过她身侧的时候,那个贼尼不轻不重地在小吴同学的手臂上捏了一把!
吴诩脸都黑了!
啊啊啊啊……
她受不了了!!
李小九你个小混蛋,还不快点来救哥出火坑!!!!
作者有话要说:无法吐槽-_-
164第163章
第十二章蛰伏01
太极宫。
李治阴沉着脸坐在两仪殿里,殿外大雨滂沱,灰蒙蒙的天际不时传来隆隆的雷响,震得人有一种整个大殿都在微微摇晃的错觉……
这是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也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春天雍州地区滴雨未落,果然成了春旱,朝廷虽有准备,但百姓们仍然惶恐不安,而李世民的崩逝,更把人民群众的不安推到了极点……
帝国权力的交接在李世民的周密安排和辅臣们的强硬政策下,过渡得还算顺利,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不和谐声音冒出来。
其中以春旱天灾做文章的人就不在少数……
说什么上天觉得李治的继位不科学,所以不下雨以示惩罚之类……
京畿周围甚至出现了各种流言,什么‘老子降世,李弘兴’之类。
这些种种严重影响了新帝的威望,在贞观朝温文尔雅多年的国舅长孙相公终于露出了铁血的一面……
戒严令从李世民丧期开始,无时限延长了……
雍州牧在长孙相公关怀下,每天都亲自带人巡视京畿地区,但凡遇到有散布流言造谣生事者,立刻抓起来……
直到这场大雨落下,长安城大牢几乎人满为患了……
这场雨的到来,不仅大大缓解了旱情,也让所有不利于李治的谣言都不攻而破。
民众的目光终于开始看向新帝……
李治的压力很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他有一个威名赫赫的爹,一个伟大的君主,像是一座高山,只能供人仰望……
而他自己只是幼子登基,年不过弱冠,从政日浅,皮薄面嫩,连他爹留给他的一干文武都震慑不了,更何况那些不怀好意的藩王们……
还有他的两位亲兄长,让李治每每想起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诚然,如果没有大位之争,他对两位兄长会更亲近些……
可如今,两人却成了他初登帝位最大的威胁。
这种想亲近却不能亲近的感情,让他十分难受……
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他的两位兄长在听说亲爹崩逝后,一个直接就倒地不起,性命垂危,一个连夜赶路回京,也在半途病倒,只能就地休养……
如果两人有什么不测,他又该怎么向九泉之下的父亲交待?!
“圣人!!”小顺子一声惊叫打断了李治的沉思。
李治眼中有了焦距,乌沉沉的眸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小顺子:“他……情况如何了?”
小顺子连脸上的雨水都不及抹去,就伏地哭道:“小奴无能,去晚了一步,国公他、他已经薨逝了……”
李治登基伊始,加封诸宗室,从吴王李恪被加封司空开始,每个兄弟都大加封赏。到了承乾这里,李治以其为先帝嫡长子为名,给他封了个国公的爵位,不高也不低,长孙无忌虽然想要反对,但看在新帝上台需要市恩的份上,也没有异议。而宗亲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闷声发大财……
只是想不到,这道加封诏书才发下去没多久,新出炉的国公就薨逝了!
李治听了小顺子的话,差点晕过去。
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啊……
李治的身子在坐榻晃了两下,扶着头勉强压抑住阵阵晕眩,沉声道:“快请长孙相公过来……”
这句话在这些日子里出现的频率奇高。
小顺子哪敢多话,忙翻身爬起来,一溜烟退出两仪殿……
这时,天外忽然传来一声炸雷巨响,整个大殿都被撼动了,震得隆隆作响……
李治托着额头,双目紧闭,口中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一旁的崔内侍有些担心地看着李治,生怕他也突然犯病了……
偏这日坏消息像是扎了堆一样,接踵而来。
小顺子还没把长孙相公请来,王内侍却从东宫回来了,带来了又一个坏消息。
一进门,王内侍就习惯性地窥探了一下上座的人的神色——熟悉的地方已经换了一个不算太熟悉的面孔,王内侍也不由得微顿……
李治对伺候过他爹的老人都很优待,宫人们根据遗诏都被好好安置了,该当女官的当女官,该出宫的也都放出了宫——吴诩这货比较倒霉,在最后一刻被追认成了先帝遗妃,就不能出宫回家种田了,按照无子嫔妃例被送去了佛寺。
而内侍是终生不能出宫的,崔内侍和王内侍二人在李世民身边多年,十分得用,李治就把他们两人留在身边,主要负责两仪殿和甘露殿的内务。而原先负责东宫丽正殿事务的王内侍则被调到了王皇后身边伺候,继续留在东宫。
李治身边只留小顺子随侍,大有让这小子接崔、王二人的班的意思……
王内侍心里有数,平日里也特别关照小顺子,自己则常在后宫和两仪殿之间跑动,为年轻的圣人传话办事……
由于要守孝,李治这个新帝暂时住在两仪殿,而不能马上搬进甘露殿居住。东宫的后院诸人也还留在东宫没挪窝,只等孝期满了,才能搬家。
王内侍今天本来是去东宫报告掖庭宫整理进度的,结果十分倒霉地遇上韦良娣发疯的场面。
韦良娣是在贞观二十三年春节后不久,难产生下一个女儿的,是为李治第二女。但那时李二陛下病情加剧,李治日夜在甘露殿侍疾,根本无暇顾及自家后院,连韦氏生产也是随意应了一声,之后一次都没回过东宫。而王氏见韦氏没能生下皇孙,也很失望,只是草草办了小二娘的弥月,就以圣人不豫为由,连百日都省了,对韦良娣更是置若罔闻……
这种境遇与一年多前萧良娣生女的场面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韦良娣气得要死可又没办法!
本来以为生了个女儿,就可以跟小大娘争宠了,谁知太子连看都不回来看一眼!
她生孩子时伤了身体,坐月子的时候又不慎染上了寒症,几个月都没能下得榻,整个人像是失水的鲜花一样迅速枯萎……
容颜没了也就罢了,如果连地位也保不住了,韦良娣能不疯吗?
李治登基伊始,在褚遂良的强烈要求下,就马上册封了太子妃为皇后,以便统领后宫。但东宫后院诸人却没有马上得到册封。
直到这个月初,王氏才上了为诸女请封的条陈,今天她正好召集了众人宣布李治批复后的册封结果呢。
萧良娣在东宫的地位本来就高,又育有一子一女,上来就封了妃;
剩下的韦良娣为婕妤,刘孺人和郑孺人为美人,杨氏为才人,李氏为宝林。
这个排名是经过李治修改的,本来王氏提议是册封萧氏为九嫔昭容的,位份已经相当高了,可李治大笔一挥就又升了她一级,位份直追皇后。
众女看到这个结果,无不嫉恨,尤其是韦良娣,听到自己初封只是个婕妤,而情敌萧良娣却直接封了妃位,顿时气得一口鲜血喷在了王氏的裙子上……
王氏当即惊得脸都白了,抖着手让人扶起韦氏。
一班宫人叫太医的叫太医,掐人中的掐人中,顿时乱作一团……
韦良娣醒来后,就扯着王氏的衣衫撒泼,哭喊着王氏骗了她,害了她……
又骂萧氏狡猾,害她生女儿云云……
萧氏闻言只是冷笑一声,一言不发回了自己的院子。
王氏却是黑了脸,命人拉开韦氏的手,结果韦氏像是牛皮糖一样黏在王氏身上,死活不撒手,两人推拉之间,韦氏不慎一头撞在了台阶上,顿时血流了一地……
等太医赶来的时候,韦氏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
王内侍哪敢耽搁,留了一个小内侍继续观察情况,自己赶紧跑回太极宫报信。
谁知,此刻的李小九陛下心情正不爽呢。
王内侍看到崔内侍向他打了个眼色,就明白东宫那边的情况还是暂时不要禀告为好。
“王翁回来了?”李治想起王内侍今天是去安排韦贵妃等人出宫事宜的,于是问了一串话:“贵妃她们的车马都安排妥当了吗?朕许了三郎明日进宫,让淑妃不必太着急……还有,徐充容的病情如何了?等会儿把二十二娘带上,去看望一下吧……”
王内侍忙一一回了,说到徐惠不免多说了两句:“充容病势沉重,老奴看着她心里似乎不大愿意移宫……”
“不移就不移吧……”李治想了想,又道:“反正这守孝期间皇后她们暂时还住在东宫,朕也不会往后面去……”
“二十二娘年纪还小,出了宫总归不大好,充容继续住着彩丝院也无碍的……”
“圣人所言极是……”王内侍躬身道。
其实未成年的公主一般也不会随母亲出宫住的,而徐充容如今的身体情况,确实也不容许奔波,留在宫里才是最有利的!
“充容昔日侍奉阿爹甚为勤勉,阿爹在遗诏中也许其为妃位,只是如今朕俗事缠身,只能待充容病体好些了再行宣诏……”
李治想了想又道:“可宣充容之母、妹入宫陪伴,好好安慰充容及二十二娘……”
“谨遵命。”王内侍忙应了,然后退出两仪殿传话去了。
王内侍刚走没多久,长孙相公就到了,他身上衣衫半湿,神色阴郁,进门就冲李治道:“圣人为何留吴王滞留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大哥盒饭了=。=
李小九麻烦缠身,各种郁燥……
小吴同学……乃先暂时吃几天鸟食再说吧=。=
165第164章
第十二章蛰伏02
李治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勉强对长孙无忌笑道:“阿舅放心,我留三郎不过是为了淑妃。十三郎还小,淑妃难免不放心……”
杨淑妃的幼子李福还没成年,虽有王爵,却还不能出京开府,而她的长子吴王李恪的封地远在千里之外,正常情况下,非皇帝亲诏,是不能回京城的,所以杨淑妃会犹豫不决也是理所当然的。
长孙无忌可不管这些,在他看来,吴王李恪就是颗不定时炸弹,在这种敏感时期,还是让他尽快离开长安才好。
至于,两外两个亲外甥,长孙无忌反而并不太担心……
承乾已是庶人,又病弱多年,李泰羽翼全无,有声无势,都不足为惧。
倒是眼前的小九儿,登基以来一直表现良好,让长孙无忌也有些刮目相看……
就是不知道今天小九儿为什么又急匆匆地派人来找他呢?
长孙无忌刚要开口询问李治找他过来的缘由,李小九陛下已经一脸悲痛地把承乾的事告诉了国舅大人。
“怎么会这样……”长孙舅舅听完后,一脸呆滞,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大郎竟然就这样……去了……”
“朕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怕是要立即命人接阿兄的灵柩进京才是……”李治红着眼低声道:“阿爹在世时,最疼爱阿兄,如今…如今……阿爹才去,阿兄又…………”
说到这里,李小九哽咽难语,眼泪像是滚珠儿一样啪啪直落。
长孙无忌闻言叹了一声叹了一口气,劝道:“圣人节哀顺变,为今之计,须尽快处理臻国公的丧仪……”
“阿舅说的是……”李治接过崔内侍呈上来的帕子,抹了一把眼泪,瓮声瓮气道:“朕打算追封阿兄为亲王,不知妥否?”
承乾毕竟是先帝元后嫡长子,身后事隆重些也不为过。
长孙无忌紧锁眉头,沉默了好一晌,才道:“圣人仁厚……”
李治见长孙无忌没有反对,便松了一口气。
他能成为新帝,长兄承乾的功不可没!
他爹在世时不能出尔反尔把‘造反’的儿子提上来,那么他来提也是一样的,即使被人认为是在作秀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少他的侄儿侄女们不用再背负着罪人之后的沉重名号生活下去……
-------遇见尼姑,逢赌必输的分割线-----
就在李小九陛下费尽心思为大哥及其子女争取福利的时候,被丢进某寺庙的小吴同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贞操危机。
这个时代的寺庙可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寺院庵堂,出了家的人还能月薪三万娶妻嫁汉生娃神马的……
唐初的佛教已经十分昌盛了,戒律规条也日趋严谨。
僧侣们讨生活以化缘为主,以收取香油钱为辅,有地产田产的也多是收取租金过日子,很少靠种田务农生活。
而小吴同学所在的某寺庙是专门收容宫中弃妃的,所以不可能出门化缘,跟不能用对外开放收取游客香油钱的方式来赚生活费。
所以,十分悲催的是,寺院中的所有老、中、青、少年的尼姑们都必须自力更生,除了每年从宫里得到的微薄份例外,所有人的衣食都要靠自给自足。
民以食为天,要吃饭,就得先舂米。
舂米,是一项当代劳动女性必须会做的粗重体力活动。
其工作流程十分简单枯燥,就是把谷子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用杵不停地捣谷子,直到谷子的外壳都脱落为止……
这种体力活对于宫中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贵人们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话说当年吕后在没有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前,不就是让她天天舂米来着……
小吴同学自诩纯爷们,原本对这种简单粗暴的体力活是不在话下的。可惜她如今的硬件设施实在不给力,又好吃懒做多年缺乏锻炼,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别说是让她舂米了,就是让她捣捣药都够呛。
吴诩第一次舂米,举着木杵捣了五六十下,手臂就酸得不行了,一整天下来,连一升米都没能舂出来……
虽然跟其他妹子连一碟子米都没舂出来的结果相比,小吴同学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可她心里还是沮丧得要命。
接下来几天,吴诩忍着酸痛,硬是每天都舂出了一小斗米的分量才肯罢休……
但她很快尝到了恶果。
每天的大量劳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作支持,而某寺庙分量严重不住,又木有点滴油水的伙食,令之前一直饱食终日的小吴同学第一次尝到了饥饿的滋味……
让一个饿着肚子的软妹子去干粗活,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还不等吴诩抗议伙食分量太少,要求加餐,就有妹子闹开了……
闹事的妹子姓金,原先是掖庭宫里的一个美人,她不爽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伙食太少,不够吃——其实这种饭菜她根本就吃不下去——她不满的是,她堂堂一个美人要像村妇一样干粗活,她也就忍了,可每天干得腰酸背痛手脚酸软之后,那群可恶的老尼姑还要嫌东嫌西,冷嘲热讽,甚至敢呵斥她!
是可忍孰不可忍!
金美人年纪轻轻就能爬到这位分,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她自知打不过那些身强力壮的老尼姑们,也不但算使用暴力,只是私下里联合了几个交好的妹子,晚上不睡觉,偷偷溜到柴房摸了一把柴刀,跑到舂米的地方,把所有木杵都砍得七零八落……
第二天众人来舂米,看到一堆劈成了柴火的木条,都惊呆了……
这下,米是舂不成了……
掌管众小尼姑日常劳作的静心师太出离了愤怒。
怒吼着要严惩凶手!
可是,在这个没有天眼没有监控的年代,要抓住真正的凶手是很难滴。
而这帮小尼姑们明显是要看师太的笑话,怎么可能主动提供凶手的线索呢?
“既然没有人肯主动出首,就休怪贫尼不客气了……”静心师太也不是吃素的……啊不,她是吃素的,但她可不是什么圣母白莲花,而是实打实的反派黑心小boss……
没有人承认搞破坏,是吧?
没有人主动举报,是吧?
那好,所有人都去死吧!
静心师太嘿嘿一笑,露出一副白生生的牙齿,“既然木杵都坏了,那今日就不舂米了……”
众小尼姑闻言都露出惊喜的表情,唯有吴诩警惕地瞪着静心,心想,这老贼尼要是会大发慈悲,放过大家,那太阳肯定要从南边出来了……
果然,就听静心又笑眯眯补充道:“贫尼看这柴劈得相当好,正好寺里的柴火已经所剩无几了,今儿就请各位上山砍些柴火来吧……”
众人一听这话,反应不一。
金美人等人明显露出不满的神色,只是不说话。
其他不明真相的小尼姑们都默默接受了工作安排。
只有吴诩心中大奇。
在她看来,静心本应该找一项最难完成的任务给她们做,以示惩罚才对……
居然让她们去砍柴?
难道砍柴比舂米更难么?
答案是肯定的。
天真的小吴同学还以为这个时代的山跟二十一世纪的山一样呢!殊不知,在山林资源还没被过度开发的唐代,即使是紧挨着乡镇的小山丘,上面也充斥着各种危险东西……
比如说,蛇。
金美人被蛇咬到的时候,吴诩正好在她附近,于是被救了。
这个妹子实在是倒霉透了,经过一个灌木丛的时候,一脚踩到了蛇先生的尾巴上,被愤怒的蛇先生一口咬住了小腿……
吴诩一看那伤口就吓了一跳,极细小的伤口四周已经红肿泛紫,流出来的血液也变成了黑色……
天呐,咬到金美人的是毒蛇啊!!
吴诩无暇多想,立刻从袍子下摆撕了一根布条,使劲勒住金美人伤口上方的血管,然后用力挤压伤口,以便排出部分毒素——按照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情节,吴小诩本该用嘴吸伤口里的毒血什么的,可她不敢确定这蛇的毒性,就怕一口下去,两人都死翘翘了……
问了金美人得知了那蛇的出没地点后,吴诩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地方周围的植物,果然发现了几株可解毒的植物。
吴诩当即采了下来,用干净的石块捣碎成泥,给金美人的伤口敷上……
后来回到寺院,吴诩听说不止一个小尼姑被蛇咬了,但那些人都只是被无毒的小蛇咬到而已,不像金美人,要不是吴诩抢救得当,怕是早毒死了……
经过这件事,金美人对吴诩是万分感激,渐渐把吴诩纳进了自己的亲信团队里……
这是后话。
话说这次上山砍柴活动回来,除了发生妹子被蛇咬事件外,当然还发生了别的一些大事件,比如说:逃跑。
当然,对于那些没计划、没方向、没体力的三无妹子来说,她们的逃跑行动若能成功,那真是见鬼了!
这次上山,共有四个妹子想趁机跑路,两个当场就被抓住了,一个在山上迷了一夜路,最后跌跌撞撞又跑回了寺庙范围,被抓了回来。最后一个比较倒霉,没选好路线,不幸掉下了一座相当高的山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逃跑也要有技术含量的=。=
166第165章
第十二章蛰伏04
被抓回来的三个人也没比摔死的那个多活几天。
这座寺院一向是收容从宫里出来的女人的,规矩自然就特别严,凡是私自逃走的,没有二话,惟死而已……
主持师太亲自审讯了三人。
主持师太年约六旬,长得倒是慈眉善目,比起她身边那几个要么凶神恶煞,要么轻浮油滑的几个执事师太看起来要慈祥多了……
可就是这位慈祥的师太,在搞清楚三个人逃跑的详细经过后,十分冷酷地表示:那三个妹子违反了寺规,必须受到惩罚。
于是,那三个妹子就当着这个寺院所有人的面被活活打死了……
连还躺在床上养伤的金美人,也被人搀扶着出来观刑。
整个行刑过程中,她惨白的脸上没有一丁点神色,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三个妹子的嘴都没被堵上,开始还能大声地哭喊,后来就只能发出断续的呻∓*吟声,到最后整个院子就只剩下板子拍打皮肉的‘啪啪’声……
行刑的长木凳上鲜血淋漓,地面上也红成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般的腥气,令人感到窒息……
从宫里出来的那些妹子们,大多都这血腥的场面吓得瑟瑟发抖,像是受了强光刺激的鹌鹑一样,互相挤成一团,有的甚至吓得崩溃哭泣起来……
与她们相比,吴诩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妹子在眼前被打死,吴诩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她在宫中多年,就算经常听说谁谁谁要弄死谁了,谁谁谁又被弄死了……
就算她在翠微宫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每天都会知道有一两个同僚被杖毙了……
可是,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吴诩还真是第一次直面……
实在让人忍受不了啊!
她并不是感到害怕,反而感到的是胸中满满的,无法宣泄的怒火……
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弱女子惨死在自己眼前!
吴诩牙关咬得‘咯咯’作响,双手已经紧紧握成了拳……
才一有迈步的念头,她的袖子就被身后的人给拽住了。
“你要做什么?!”衣袖的一角捏在了金美人手里,她不赞同地瞪着吴诩,悄声喝道。
“我……”(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假传圣旨可是夷族大罪!”李治眼睛一瞪,颇有几分威严。
小顺子身子一缩,畏缩道:“可是那诏书确实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相公们的签章……”
即使是皇帝亲手写的诏书,如果没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批签,那也是无效的!反之,只要有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签章,即使是一份空白诏书也是有效的……
李治听了小顺子的话,顿时像是被人兜头打了一闷棍一样,直愣愣地坐回御座。
他竟然忘记了,褚遂良执掌中书省,又专职为他爹起草诏书,而门下省是他舅舅兼管的,褚遂良是他的门生故吏,他想要通过一份诏书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可是,褚遂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阿武并没有碍着他什么吧?
“圣人,小奴有句话容禀……”小顺子看李治一脸阴晴不定的样子,乍着胆子膝行上前,低声道:“前几日娘子曾数次召见褚相公的夫人……”此话语意袅袅,小顺子不信圣人会听不懂。
李治的脸色果然变得凝重起来……
李世民临终前特地嘱咐褚遂良好生守护长孙无忌外,还添上了一个王氏……
王氏自从萧良娣生下四郎后,就感到了巨大的危机,后来听说褚遂良成了她的保护人,简直是喜出望外啊!
这简直是除宗法外,对她人身地位最大的保障。
因为是先帝亲自绑定的这层联系,所以,即使她频繁地约见褚遂良夫人,连李治也不能说什么……
而这次诏书的事,李治不好说是不是跟王氏无关,可这里面总有她的阴影在……
“那你知不知道……她去了哪个佛寺?”李治沉默了一刻,还是决定问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
“这…………”小顺子闻言,面露愧色,道:“小奴无能,至今未能打探出才人的去向……”
“可恶!!”李治至此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了,一拳捶在案上,神色狠戾。
作者有话要说:啥也不说了-_-
163第162章
第十一章变天09
“可恶!!”同样怒气冲天的还有被人强制剃了光头,丢到不知那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吴同学。
她此刻顶着一支十万伏大灯泡,身穿青灰色的宽大僧袍,正捧着个巴掌大的饭碗骂娘!
就算当尼姑,也该给顿饱饭吃吧?!
当她们是金丝雀,只吃鸟食还怎么滴?
吴诩目前异常愤怒的原因竟然不是一群来历不明的人不由分说地把她抓进了尼姑庵,而是尼姑庵的伙食问题!
不知道找人找得快要疯掉的李小九陛下知道了,会不会想要立刻抽她一顿?
那天在含风殿,李二陛下一死,长孙无忌就立刻以李治的名义调集行宫所有禁卫,禁闭宫门,只许进不许出,将行宫中所有内侍宫人杂役都集中聚集起来,不许任何人随意走动。
吴诩一开始是和王内侍、崔内侍他们一道,暂时留在含风殿的偏殿的,后来,两个老内侍都被长孙无忌叫走了,吴诩又被送到宫人们暂留的地方。
这一留就是三天。
直到李世民的梓宫被大批甲士护送离开,行宫的宫人们才恢复人身自由。
当时,吴诩第一时间就想回长安,可是行宫换了陌生的禁军,拦着不让任何人出去,说是要等新君登基,等候处置。
吴诩没法,只能暂时留在翠微宫等待消息。
很快,李治在长安登基,小顺子随后就带着口信,悄悄从长安赶到了行宫……
吴诩听了小顺子带来的保证总算放下心头大石,想着李小九这哥们儿真讲义气,居然真把晋封的事给按了下去……
然而她还没高兴两天,长安就来人了,把包括她在内的几个伺候过李世民的宫人内侍全部拉走了。
吴诩一开始还以为这是要按例遣散行宫内大行皇帝的宫人内侍呢,还盼着能被送到彩丝院跟小徐妹子作伴呢——从小顺子话里,她也听出小徐妹子因为李世民的逝去伤心过度,病得死去活来,要不是还有个二十二娘在,她八成要随先帝而去了……
但这次转移,吴诩发现小顺子根本没跟他们一起走,她心里就犯了疑。
到了长安后,吴诩就直接被送进了掖庭宫安置,连韦贵妃都没见上。
吴诩心中不安,但想着新帝刚刚继位,难免有不少戒严行动,也只能暂时忍耐。
就这样在掖庭待了近一个旬日,宫中就传来新皇后的懿旨,开始了后宫清理活动……
掖庭令带了一叠厚厚的名册,首先处理的是那些虽有名号却还没被临幸过的低级嫔妃,这些人都被留下来作为宫人,继续服务下一任圣人及其后宫……
而那些品级较高的,受过临幸的,则需要区别对待。
生育过孩子的,或有过特殊贡献的,或有特例可循,都可以留在宫里……
李世民后宫如云,儿女众多,但真正为他生下子女的人并不多,基本上就集中在几个高阶妃子身上。所以,生有子女,还留在掖庭的嫔妃根本一个都没有,所以掖庭令直接念的就是那些家庭背景显赫,跟皇室关系过硬的,都被安了有特殊贡献的妹子的名字。这些人可以留在宫中担任女官。
除了嫔妃外,宫人们也各有安排,基本上是被分派到各宫继续服务。
这次分派花了近三个时辰,掖庭宫差不多有十之六七的妹子被留下来当女官和宫女……
剩下的人就只得了一句话:依旧例出宫。
别以为出宫就是好事,出去了,头发就没了=。=
吴诩当时还没明白过来她算哪一拨呢,只听到‘出宫’二字一落,一群妹子就开始鬼哭狼嚎,差点把她嚎晕过去……
然后,掖庭令特地把吴诩和几个李世民曾经的贴身侍女单独请到另一所庭院。
掖庭令带几人进屋后,并没有马上宣布任何谕令,反而是谨慎小心地让几人先待在室内,派重兵看守院门后,又急匆匆出去了……
吴诩还以为是李小九有什么特别安排呢,可看着那几个面色变得越来越惨白的宫人,她也有些狐疑起来……
很快,院外传来被驱赶着出宫的嫔妃宫人们凄切的哭声,那几个宫人脸色越发难看了,甚至开始瑟瑟发抖……
“阿李,这是要做什么?”吴诩不解地问身旁一个李姓宫人。
李姓宫人嘴唇一抖,低声道:“阿姐难道还不明白么?”
“明白什么?”吴诩越发不解了,这个时代又不兴活人陪葬,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姓宫人见吴诩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眼泪都掉出来了,抽抽噎噎道:“你我皆是先帝近侍,所见所闻不同于其他宫人,新君若是不能相容,我们就只好去守陵了,呜呜呜……”
吴诩闻言不由脸色一变,这种处置方式她还真不知道!
守陵什么的其实不见得就比剃光头当尼姑惨,可是昭陵那种地方,进去了就真的出不来了!
倒还不如去尼姑庵蛰伏一段时间,再找机会逃亡呢!
吴诩兀自郁闷,这时却听到门外传来陌生男人的声音,显然不是宫中的内侍。
“奉大行皇帝遗诏,处置先帝近侍宫人……”
随后就听掖庭令诚惶诚恐接受了诏书。
接着,在众宫人畏缩的目光下,房门被打开……
来人竟是褚遂良。
褚相公也不多废话,上来就直接说明遗诏的具体内容。
李二陛下还算人道,在遗诏里表示不愿意让服务自己多年的妹子们在昭陵空耗青春,特地开恩,准许她们或留在宫中任女官,或领一份钱帛返还故乡……
这巨大的惊喜让众女喜极而泣,吴诩也兴奋地差点叫出声来!
擦咧!
来到这里这么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自由离她如此之近!
十六名宫人包括吴诩除了四名宫人愿意留在宫中,其余众女都选择了回乡。
吴诩甚至已经开始盘算,出宫后是不是赶紧带着本尊的老娘出京,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房买地,开始种田呢?
可惜小吴同学高兴得太早了,就在她打包行李收拾好细软领好路费等着出宫的时候,她被两个大众脸的小内侍领上了一辆坐满妹子的马车……
马车确实是出宫的,可它却驶进了一座寺庙……
接下来发生的事,吴诩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回想一遍!
等她终于平静下来的时候,她已经成了一个十万伏大灯泡了……
----头发木有了的分割线------
吴诩毕竟不是真妹子,对于光头的造型倒没什么抵触,可是她实在是肉疼那些被没收的金银首饰……
那帮跟她一起送来的妹子们整天就知道哭哭哭……
哭有毛用啊?!
有这力气,还不如想想怎么溜走呢!
或者说,那帮老尼姑就是要饿着她们,防止她们有力气逃跑?
尼玛这招对她来说还真他喵的有效!
这个寺院的糟点太多了,小吴同学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起!
吴诩三口两口就把碗里的饭菜给扒光了,回头一看,一班年轻貌美的小尼姑们都皱着眉头,小口小口扒着碗里的饭菜……
好几个还边吃边掉眼泪……
居然真有这样的妹子,连‘鸟食’都吃不完啊……
吴诩很无语地看着几个小尼姑剩了大半碗饭就不吃了……
而立在旁边监督众人吃饭的一个高胖尼姑见状,表示十分不悦,狠狠地瞪了那些哭哭啼啼的妹子们一眼,粗声粗气道:“浪费粮食可是要被佛祖惩罚的!不要以为你们还是宫里的贵人,下次若是再这样,就不要吃饭了!”
说完,那个高胖尼姑就催促着众人赶紧吃饭:“快吃!快吃!吃完还要去大殿做功课呢,再磨磨蹭蹭的,仔细我手下不留情……”
众女被她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赶紧扒完饭,乖乖地站好一排……
吴诩最早吃完,理所当然立在队首。
那个高胖尼姑看到她这么自觉,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这就对了,乖乖听话,以后的日子也好过些…………”
说完,那高胖尼姑走到吴诩面前,在她肩上捏了一把,呵呵而笑:“唉,不愧是宫里面出来的贵人呀,这模样、这身段……啧啧啧……”
吴诩被她的动作和话惊得起了一身起皮疙瘩!
擦咧!这个尼姑是变态吧?
众女见状,也更加惊恐了,都畏缩成了一团,惊惧地看着那高胖尼姑,那尼姑见状反而笑得越发得意了。
吴诩虽然恶寒不已,但还是很镇定地看向那个高胖尼姑,一脸平静地问她:“不知师太怎么称呼?”
那高胖尼姑闻言倒是愣了一下,随即嘿嘿一笑:“贫尼静心,贵人可要记住了哦~~~~~~~~~~”
呃…………
为神马她会有一种被人调∓*戏了的感觉?
吴诩黑线不已。
但她还是面不改色地合掌向静心行了一礼,道:“劳烦静心师太带我们去佛堂吧……”
初到这里,她们就被拔了衣裙换了僧袍,摘去首饰,剃光了头发,就下来的三天都被关在这简陋集体宿舍里,一步也不让出去……
如今听着静心的意思,这座寺庙的主持师太要见她们了……
到时候大概就是来点下马威,再申明一下怎么做好一个小尼姑吧……
“各位贵人,请跟贫尼来吧……”静心这次倒是比较正经,对众人一合掌,行了一礼,然后抬手示意众人往前走。
不过,吴诩路过她身侧的时候,那个贼尼不轻不重地在小吴同学的手臂上捏了一把!
吴诩脸都黑了!
啊啊啊啊……
她受不了了!!
李小九你个小混蛋,还不快点来救哥出火坑!!!!
作者有话要说:无法吐槽-_-
164第163章
第十二章蛰伏01
太极宫。
李治阴沉着脸坐在两仪殿里,殿外大雨滂沱,灰蒙蒙的天际不时传来隆隆的雷响,震得人有一种整个大殿都在微微摇晃的错觉……
这是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也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春天雍州地区滴雨未落,果然成了春旱,朝廷虽有准备,但百姓们仍然惶恐不安,而李世民的崩逝,更把人民群众的不安推到了极点……
帝国权力的交接在李世民的周密安排和辅臣们的强硬政策下,过渡得还算顺利,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不和谐声音冒出来。
其中以春旱天灾做文章的人就不在少数……
说什么上天觉得李治的继位不科学,所以不下雨以示惩罚之类……
京畿周围甚至出现了各种流言,什么‘老子降世,李弘兴’之类。
这些种种严重影响了新帝的威望,在贞观朝温文尔雅多年的国舅长孙相公终于露出了铁血的一面……
戒严令从李世民丧期开始,无时限延长了……
雍州牧在长孙相公关怀下,每天都亲自带人巡视京畿地区,但凡遇到有散布流言造谣生事者,立刻抓起来……
直到这场大雨落下,长安城大牢几乎人满为患了……
这场雨的到来,不仅大大缓解了旱情,也让所有不利于李治的谣言都不攻而破。
民众的目光终于开始看向新帝……
李治的压力很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他有一个威名赫赫的爹,一个伟大的君主,像是一座高山,只能供人仰望……
而他自己只是幼子登基,年不过弱冠,从政日浅,皮薄面嫩,连他爹留给他的一干文武都震慑不了,更何况那些不怀好意的藩王们……
还有他的两位亲兄长,让李治每每想起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诚然,如果没有大位之争,他对两位兄长会更亲近些……
可如今,两人却成了他初登帝位最大的威胁。
这种想亲近却不能亲近的感情,让他十分难受……
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他的两位兄长在听说亲爹崩逝后,一个直接就倒地不起,性命垂危,一个连夜赶路回京,也在半途病倒,只能就地休养……
如果两人有什么不测,他又该怎么向九泉之下的父亲交待?!
“圣人!!”小顺子一声惊叫打断了李治的沉思。
李治眼中有了焦距,乌沉沉的眸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小顺子:“他……情况如何了?”
小顺子连脸上的雨水都不及抹去,就伏地哭道:“小奴无能,去晚了一步,国公他、他已经薨逝了……”
李治登基伊始,加封诸宗室,从吴王李恪被加封司空开始,每个兄弟都大加封赏。到了承乾这里,李治以其为先帝嫡长子为名,给他封了个国公的爵位,不高也不低,长孙无忌虽然想要反对,但看在新帝上台需要市恩的份上,也没有异议。而宗亲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闷声发大财……
只是想不到,这道加封诏书才发下去没多久,新出炉的国公就薨逝了!
李治听了小顺子的话,差点晕过去。
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啊……
李治的身子在坐榻晃了两下,扶着头勉强压抑住阵阵晕眩,沉声道:“快请长孙相公过来……”
这句话在这些日子里出现的频率奇高。
小顺子哪敢多话,忙翻身爬起来,一溜烟退出两仪殿……
这时,天外忽然传来一声炸雷巨响,整个大殿都被撼动了,震得隆隆作响……
李治托着额头,双目紧闭,口中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一旁的崔内侍有些担心地看着李治,生怕他也突然犯病了……
偏这日坏消息像是扎了堆一样,接踵而来。
小顺子还没把长孙相公请来,王内侍却从东宫回来了,带来了又一个坏消息。
一进门,王内侍就习惯性地窥探了一下上座的人的神色——熟悉的地方已经换了一个不算太熟悉的面孔,王内侍也不由得微顿……
李治对伺候过他爹的老人都很优待,宫人们根据遗诏都被好好安置了,该当女官的当女官,该出宫的也都放出了宫——吴诩这货比较倒霉,在最后一刻被追认成了先帝遗妃,就不能出宫回家种田了,按照无子嫔妃例被送去了佛寺。
而内侍是终生不能出宫的,崔内侍和王内侍二人在李世民身边多年,十分得用,李治就把他们两人留在身边,主要负责两仪殿和甘露殿的内务。而原先负责东宫丽正殿事务的王内侍则被调到了王皇后身边伺候,继续留在东宫。
李治身边只留小顺子随侍,大有让这小子接崔、王二人的班的意思……
王内侍心里有数,平日里也特别关照小顺子,自己则常在后宫和两仪殿之间跑动,为年轻的圣人传话办事……
由于要守孝,李治这个新帝暂时住在两仪殿,而不能马上搬进甘露殿居住。东宫的后院诸人也还留在东宫没挪窝,只等孝期满了,才能搬家。
王内侍今天本来是去东宫报告掖庭宫整理进度的,结果十分倒霉地遇上韦良娣发疯的场面。
韦良娣是在贞观二十三年春节后不久,难产生下一个女儿的,是为李治第二女。但那时李二陛下病情加剧,李治日夜在甘露殿侍疾,根本无暇顾及自家后院,连韦氏生产也是随意应了一声,之后一次都没回过东宫。而王氏见韦氏没能生下皇孙,也很失望,只是草草办了小二娘的弥月,就以圣人不豫为由,连百日都省了,对韦良娣更是置若罔闻……
这种境遇与一年多前萧良娣生女的场面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韦良娣气得要死可又没办法!
本来以为生了个女儿,就可以跟小大娘争宠了,谁知太子连看都不回来看一眼!
她生孩子时伤了身体,坐月子的时候又不慎染上了寒症,几个月都没能下得榻,整个人像是失水的鲜花一样迅速枯萎……
容颜没了也就罢了,如果连地位也保不住了,韦良娣能不疯吗?
李治登基伊始,在褚遂良的强烈要求下,就马上册封了太子妃为皇后,以便统领后宫。但东宫后院诸人却没有马上得到册封。
直到这个月初,王氏才上了为诸女请封的条陈,今天她正好召集了众人宣布李治批复后的册封结果呢。
萧良娣在东宫的地位本来就高,又育有一子一女,上来就封了妃;
剩下的韦良娣为婕妤,刘孺人和郑孺人为美人,杨氏为才人,李氏为宝林。
这个排名是经过李治修改的,本来王氏提议是册封萧氏为九嫔昭容的,位份已经相当高了,可李治大笔一挥就又升了她一级,位份直追皇后。
众女看到这个结果,无不嫉恨,尤其是韦良娣,听到自己初封只是个婕妤,而情敌萧良娣却直接封了妃位,顿时气得一口鲜血喷在了王氏的裙子上……
王氏当即惊得脸都白了,抖着手让人扶起韦氏。
一班宫人叫太医的叫太医,掐人中的掐人中,顿时乱作一团……
韦良娣醒来后,就扯着王氏的衣衫撒泼,哭喊着王氏骗了她,害了她……
又骂萧氏狡猾,害她生女儿云云……
萧氏闻言只是冷笑一声,一言不发回了自己的院子。
王氏却是黑了脸,命人拉开韦氏的手,结果韦氏像是牛皮糖一样黏在王氏身上,死活不撒手,两人推拉之间,韦氏不慎一头撞在了台阶上,顿时血流了一地……
等太医赶来的时候,韦氏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
王内侍哪敢耽搁,留了一个小内侍继续观察情况,自己赶紧跑回太极宫报信。
谁知,此刻的李小九陛下心情正不爽呢。
王内侍看到崔内侍向他打了个眼色,就明白东宫那边的情况还是暂时不要禀告为好。
“王翁回来了?”李治想起王内侍今天是去安排韦贵妃等人出宫事宜的,于是问了一串话:“贵妃她们的车马都安排妥当了吗?朕许了三郎明日进宫,让淑妃不必太着急……还有,徐充容的病情如何了?等会儿把二十二娘带上,去看望一下吧……”
王内侍忙一一回了,说到徐惠不免多说了两句:“充容病势沉重,老奴看着她心里似乎不大愿意移宫……”
“不移就不移吧……”李治想了想,又道:“反正这守孝期间皇后她们暂时还住在东宫,朕也不会往后面去……”
“二十二娘年纪还小,出了宫总归不大好,充容继续住着彩丝院也无碍的……”
“圣人所言极是……”王内侍躬身道。
其实未成年的公主一般也不会随母亲出宫住的,而徐充容如今的身体情况,确实也不容许奔波,留在宫里才是最有利的!
“充容昔日侍奉阿爹甚为勤勉,阿爹在遗诏中也许其为妃位,只是如今朕俗事缠身,只能待充容病体好些了再行宣诏……”
李治想了想又道:“可宣充容之母、妹入宫陪伴,好好安慰充容及二十二娘……”
“谨遵命。”王内侍忙应了,然后退出两仪殿传话去了。
王内侍刚走没多久,长孙相公就到了,他身上衣衫半湿,神色阴郁,进门就冲李治道:“圣人为何留吴王滞留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大哥盒饭了=。=
李小九麻烦缠身,各种郁燥……
小吴同学……乃先暂时吃几天鸟食再说吧=。=
165第164章
第十二章蛰伏02
李治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勉强对长孙无忌笑道:“阿舅放心,我留三郎不过是为了淑妃。十三郎还小,淑妃难免不放心……”
杨淑妃的幼子李福还没成年,虽有王爵,却还不能出京开府,而她的长子吴王李恪的封地远在千里之外,正常情况下,非皇帝亲诏,是不能回京城的,所以杨淑妃会犹豫不决也是理所当然的。
长孙无忌可不管这些,在他看来,吴王李恪就是颗不定时炸弹,在这种敏感时期,还是让他尽快离开长安才好。
至于,两外两个亲外甥,长孙无忌反而并不太担心……
承乾已是庶人,又病弱多年,李泰羽翼全无,有声无势,都不足为惧。
倒是眼前的小九儿,登基以来一直表现良好,让长孙无忌也有些刮目相看……
就是不知道今天小九儿为什么又急匆匆地派人来找他呢?
长孙无忌刚要开口询问李治找他过来的缘由,李小九陛下已经一脸悲痛地把承乾的事告诉了国舅大人。
“怎么会这样……”长孙舅舅听完后,一脸呆滞,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大郎竟然就这样……去了……”
“朕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怕是要立即命人接阿兄的灵柩进京才是……”李治红着眼低声道:“阿爹在世时,最疼爱阿兄,如今…如今……阿爹才去,阿兄又…………”
说到这里,李小九哽咽难语,眼泪像是滚珠儿一样啪啪直落。
长孙无忌闻言叹了一声叹了一口气,劝道:“圣人节哀顺变,为今之计,须尽快处理臻国公的丧仪……”
“阿舅说的是……”李治接过崔内侍呈上来的帕子,抹了一把眼泪,瓮声瓮气道:“朕打算追封阿兄为亲王,不知妥否?”
承乾毕竟是先帝元后嫡长子,身后事隆重些也不为过。
长孙无忌紧锁眉头,沉默了好一晌,才道:“圣人仁厚……”
李治见长孙无忌没有反对,便松了一口气。
他能成为新帝,长兄承乾的功不可没!
他爹在世时不能出尔反尔把‘造反’的儿子提上来,那么他来提也是一样的,即使被人认为是在作秀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少他的侄儿侄女们不用再背负着罪人之后的沉重名号生活下去……
-------遇见尼姑,逢赌必输的分割线-----
就在李小九陛下费尽心思为大哥及其子女争取福利的时候,被丢进某寺庙的小吴同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贞操危机。
这个时代的寺庙可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寺院庵堂,出了家的人还能月薪三万娶妻嫁汉生娃神马的……
唐初的佛教已经十分昌盛了,戒律规条也日趋严谨。
僧侣们讨生活以化缘为主,以收取香油钱为辅,有地产田产的也多是收取租金过日子,很少靠种田务农生活。
而小吴同学所在的某寺庙是专门收容宫中弃妃的,所以不可能出门化缘,跟不能用对外开放收取游客香油钱的方式来赚生活费。
所以,十分悲催的是,寺院中的所有老、中、青、少年的尼姑们都必须自力更生,除了每年从宫里得到的微薄份例外,所有人的衣食都要靠自给自足。
民以食为天,要吃饭,就得先舂米。
舂米,是一项当代劳动女性必须会做的粗重体力活动。
其工作流程十分简单枯燥,就是把谷子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用杵不停地捣谷子,直到谷子的外壳都脱落为止……
这种体力活对于宫中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贵人们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话说当年吕后在没有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前,不就是让她天天舂米来着……
小吴同学自诩纯爷们,原本对这种简单粗暴的体力活是不在话下的。可惜她如今的硬件设施实在不给力,又好吃懒做多年缺乏锻炼,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别说是让她舂米了,就是让她捣捣药都够呛。
吴诩第一次舂米,举着木杵捣了五六十下,手臂就酸得不行了,一整天下来,连一升米都没能舂出来……
虽然跟其他妹子连一碟子米都没舂出来的结果相比,小吴同学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可她心里还是沮丧得要命。
接下来几天,吴诩忍着酸痛,硬是每天都舂出了一小斗米的分量才肯罢休……
但她很快尝到了恶果。
每天的大量劳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作支持,而某寺庙分量严重不住,又木有点滴油水的伙食,令之前一直饱食终日的小吴同学第一次尝到了饥饿的滋味……
让一个饿着肚子的软妹子去干粗活,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还不等吴诩抗议伙食分量太少,要求加餐,就有妹子闹开了……
闹事的妹子姓金,原先是掖庭宫里的一个美人,她不爽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伙食太少,不够吃——其实这种饭菜她根本就吃不下去——她不满的是,她堂堂一个美人要像村妇一样干粗活,她也就忍了,可每天干得腰酸背痛手脚酸软之后,那群可恶的老尼姑还要嫌东嫌西,冷嘲热讽,甚至敢呵斥她!
是可忍孰不可忍!
金美人年纪轻轻就能爬到这位分,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她自知打不过那些身强力壮的老尼姑们,也不但算使用暴力,只是私下里联合了几个交好的妹子,晚上不睡觉,偷偷溜到柴房摸了一把柴刀,跑到舂米的地方,把所有木杵都砍得七零八落……
第二天众人来舂米,看到一堆劈成了柴火的木条,都惊呆了……
这下,米是舂不成了……
掌管众小尼姑日常劳作的静心师太出离了愤怒。
怒吼着要严惩凶手!
可是,在这个没有天眼没有监控的年代,要抓住真正的凶手是很难滴。
而这帮小尼姑们明显是要看师太的笑话,怎么可能主动提供凶手的线索呢?
“既然没有人肯主动出首,就休怪贫尼不客气了……”静心师太也不是吃素的……啊不,她是吃素的,但她可不是什么圣母白莲花,而是实打实的反派黑心小boss……
没有人承认搞破坏,是吧?
没有人主动举报,是吧?
那好,所有人都去死吧!
静心师太嘿嘿一笑,露出一副白生生的牙齿,“既然木杵都坏了,那今日就不舂米了……”
众小尼姑闻言都露出惊喜的表情,唯有吴诩警惕地瞪着静心,心想,这老贼尼要是会大发慈悲,放过大家,那太阳肯定要从南边出来了……
果然,就听静心又笑眯眯补充道:“贫尼看这柴劈得相当好,正好寺里的柴火已经所剩无几了,今儿就请各位上山砍些柴火来吧……”
众人一听这话,反应不一。
金美人等人明显露出不满的神色,只是不说话。
其他不明真相的小尼姑们都默默接受了工作安排。
只有吴诩心中大奇。
在她看来,静心本应该找一项最难完成的任务给她们做,以示惩罚才对……
居然让她们去砍柴?
难道砍柴比舂米更难么?
答案是肯定的。
天真的小吴同学还以为这个时代的山跟二十一世纪的山一样呢!殊不知,在山林资源还没被过度开发的唐代,即使是紧挨着乡镇的小山丘,上面也充斥着各种危险东西……
比如说,蛇。
金美人被蛇咬到的时候,吴诩正好在她附近,于是被救了。
这个妹子实在是倒霉透了,经过一个灌木丛的时候,一脚踩到了蛇先生的尾巴上,被愤怒的蛇先生一口咬住了小腿……
吴诩一看那伤口就吓了一跳,极细小的伤口四周已经红肿泛紫,流出来的血液也变成了黑色……
天呐,咬到金美人的是毒蛇啊!!
吴诩无暇多想,立刻从袍子下摆撕了一根布条,使劲勒住金美人伤口上方的血管,然后用力挤压伤口,以便排出部分毒素——按照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情节,吴小诩本该用嘴吸伤口里的毒血什么的,可她不敢确定这蛇的毒性,就怕一口下去,两人都死翘翘了……
问了金美人得知了那蛇的出没地点后,吴诩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地方周围的植物,果然发现了几株可解毒的植物。
吴诩当即采了下来,用干净的石块捣碎成泥,给金美人的伤口敷上……
后来回到寺院,吴诩听说不止一个小尼姑被蛇咬了,但那些人都只是被无毒的小蛇咬到而已,不像金美人,要不是吴诩抢救得当,怕是早毒死了……
经过这件事,金美人对吴诩是万分感激,渐渐把吴诩纳进了自己的亲信团队里……
这是后话。
话说这次上山砍柴活动回来,除了发生妹子被蛇咬事件外,当然还发生了别的一些大事件,比如说:逃跑。
当然,对于那些没计划、没方向、没体力的三无妹子来说,她们的逃跑行动若能成功,那真是见鬼了!
这次上山,共有四个妹子想趁机跑路,两个当场就被抓住了,一个在山上迷了一夜路,最后跌跌撞撞又跑回了寺庙范围,被抓了回来。最后一个比较倒霉,没选好路线,不幸掉下了一座相当高的山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逃跑也要有技术含量的=。=
166第165章
第十二章蛰伏04
被抓回来的三个人也没比摔死的那个多活几天。
这座寺院一向是收容从宫里出来的女人的,规矩自然就特别严,凡是私自逃走的,没有二话,惟死而已……
主持师太亲自审讯了三人。
主持师太年约六旬,长得倒是慈眉善目,比起她身边那几个要么凶神恶煞,要么轻浮油滑的几个执事师太看起来要慈祥多了……
可就是这位慈祥的师太,在搞清楚三个人逃跑的详细经过后,十分冷酷地表示:那三个妹子违反了寺规,必须受到惩罚。
于是,那三个妹子就当着这个寺院所有人的面被活活打死了……
连还躺在床上养伤的金美人,也被人搀扶着出来观刑。
整个行刑过程中,她惨白的脸上没有一丁点神色,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三个妹子的嘴都没被堵上,开始还能大声地哭喊,后来就只能发出断续的呻∓*吟声,到最后整个院子就只剩下板子拍打皮肉的‘啪啪’声……
行刑的长木凳上鲜血淋漓,地面上也红成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般的腥气,令人感到窒息……
从宫里出来的那些妹子们,大多都这血腥的场面吓得瑟瑟发抖,像是受了强光刺激的鹌鹑一样,互相挤成一团,有的甚至吓得崩溃哭泣起来……
与她们相比,吴诩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妹子在眼前被打死,吴诩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她在宫中多年,就算经常听说谁谁谁要弄死谁了,谁谁谁又被弄死了……
就算她在翠微宫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每天都会知道有一两个同僚被杖毙了……
可是,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吴诩还真是第一次直面……
实在让人忍受不了啊!
她并不是感到害怕,反而感到的是胸中满满的,无法宣泄的怒火……
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弱女子惨死在自己眼前!
吴诩牙关咬得‘咯咯’作响,双手已经紧紧握成了拳……
才一有迈步的念头,她的袖子就被身后的人给拽住了。
“你要做什么?!”衣袖的一角捏在了金美人手里,她不赞同地瞪着吴诩,悄声喝道。
“我……”(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